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合集下载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制度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制度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制度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是企业或组织

为预防和控制各类安全事故,确保安全生产而建立的系统性管理制度。这套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核心环节:

1. 风险辨识与评估:

通过全面的风险点识别,确定可能产生安全隐患的部位、设施设备、作业活动等,并对其可能导致的安全事故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后果严重程度,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级。

2. 风险分级管控:

对不同级别的风险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如制定专项应急预案、改进工艺流程、安装防护设施、加强员工培训等。

设立风险责任人,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在风险管控中的职责,实施分级管理。

3. 隐患排查治理:

制定详细的隐患排查计划,包括日常巡查、定期检查、专项排查等多种形式,做到隐患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建立隐患登记、上报、整改、验收、销号的闭环管理机制,确保每一个发现的隐患都能得到有效治理。

强化隐患排查治理过程的记录与档案管理,以便于追踪回顾和持续改进。

4. 动态管理与持续改进:

随着生产条件的变化和技术的进步,及时更新风险评估结果,调整风险管控措施,确保制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定期开展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总结评价,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不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5. 教育培训与监督考核:

组织全员参与的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知识技能培训,提高全体员工的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将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纳入企业的绩效

考核体系,确保各项制度得以严格执行。

通过以上环节的有机结合,形成一套完整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旨在实现企业生产运营过程中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安全管理,防范事故风险,保障人

身和财产安全,制定本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及其下属所有部门单

位的安全管理工作。

第三条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是本单

位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针对性。

第四条本制度所称安全风险是指可能引发事故、

损害生产设备、人身伤亡、环境污染或财产损失的隐患。

第五条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应当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全员参与、科学决策、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

第二章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第六条安全风险应当按照风险等级进行分类,分为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三个等级。

第七条针对各种安全风险,本单位应当建立风险评估机制,明确风险评估的方法和标准。

第八条高风险的安全风险,应当着重加强管控,建立专门的风险应对措施,并建立应急预案。

第九条中风险的安全风险,应当加强监管,定期进行风险评估,提前发现和控制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

第十条低风险的安全风险,应当建立健全的常规巡查制度,确保风险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理。

第十一条各部门应当定期开展安全风险的综合评

估分析,根据分级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管控方案,确保风险控制得到有效执行。

第三章隐患排查治理

第十二条隐患排查治理是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重

要环节,本单位应当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明确隐患排查的具体要求和流程。

第十三条隐患排查治理应当贯穿于全员,各部门

应当加强组织管理,明确各自责任,推进隐患的排查和整改工作。

第十四条隐患的排查工作应当以安全为重,在不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安全生产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重中之重,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的建立是保障安全生产的基础。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的内容和实施方法。

一、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1.风险分级标准

(1)由企业确定的风险分级标准,考虑到不同生产环节的特殊性和危险程度来辨别和区分风险的等级。

(2)一般根据生产设备的性质、工艺流程的复杂程度、可能产生的事故类型和后果等因素,将风险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

2.风险分级管控措施

(1)高风险等级的工艺、设备或环境设置更加严格的安全措施,例如增加防爆设备、提高安全防护等级。

(2)中风险等级的工艺、设备或环境要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加强现场管理和培训。

(3)低风险等级的工艺、设备或环境要定期检查和保养,确保安全措施的有效性。

3.风险评估与监控

(1)定期对各个工艺、设备或环境进行风险评估,发现和分析可能存在的风险。

(2)根据评估结果,调整相关的安全措施和控制措施,确保风险处于

可接受的范围内。

(3)建立风险监控机制,对关键的操作工艺、设备或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隐患排查标准

(2)要制定适合本企业的排查标准,明确各个环节的隐患排查内容和

频次。

(3)排查标准要细化到具体的工艺流程和设备维护保养等方面,确保

全面排查隐患。

2.隐患排查责任

(1)明确各个岗位的隐患排查责任,并对岗位责任进行细化和量化。

(2)设置专业的隐患排查组织,定期组织隐患排查工作。

(3)建立隐患排查结果的记录和归档制度,以备后期查阅和整改跟踪。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

防机制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是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重要措施。双重预防机制的目标是实现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消灭隐患在事故前面,从而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根据风险级别、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的复杂度和难易程度等因素,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隐患排查治理是指生产经营单位组织人员排查本单位的事故隐患,并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信息档案,实施监控治理和整改方案,并采取安全保障措施。

企业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程序和方法包括全面开展安全风险辨识和科学评定安全风险等级。企业应制定科学的安全风险辨识程序和方法,组织专家和员工,做到系统、全面、无遗漏地辨识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并持续更新完善。评定安全风险等级时,应综合考虑起因物、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因素,确定安全风险类别和等级,并建立企业安全风险数据库和

分布图。对于确定的重大安全风险,企业应填写清单、汇总造册,并向有关部门报告。最终目标是实现安全风险的有效管控,从而避免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企业需要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从组织、制度、技术和应急等方面对安全风险进行有效的管控。以下是具体要求:

四)实施安全风险公告警示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安全风险公告制度,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进行公告警示。具体措施包括:

1.加强风险教育和技能培训,确保管理层和员工都掌握存

在的安全风险基本情况及防范和应急措施。

2.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标明主要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是指为了有效防范和控制企

业内部安全风险,以及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隐患问题,建立起来的一套

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该制度的主要目标是保障员工的人身

安全和财产安全,保护企业的生产设备和财产利益,维护企业的正常运营。

该制度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和隐患

治理。

一、风险分级管控:

1.风险评估:对企业内部各种可能的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确定风险

的重要性和可能带来的损失程度。

2.风险等级划分: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将不同的风险进行分类和划分,确定其等级。

3.管控措施:根据风险等级的划分,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针对高风

险地区或环节采取更加严格和有效的措施。

4.风险监控和跟踪:对已经采取的风险管控措施进行监控和跟踪,及

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二、隐患排查:

1.隐患辨识: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对企业内部可能存在的隐患进行

辨识和发现。

2.隐患记录:对已经发现的隐患进行详细记录,包括隐患的具体位置、隐患的类型、隐患的原因等。

3.隐患整理和分析:对已经记录的隐患进行整理和分析,查找其根本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

4.隐患整改:根据隐患整理和分析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按时进行隐患的治理和整改。

三、隐患治理:

1.治理措施:根据隐患的不同类型和性质,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并确保其有效性和及时性。

2.整改跟踪和检查:对已经进行过隐患治理的地点和环节,进行随机检查和跟踪,确保隐患治理措施的实施和效果。

3.治理效果评估:定期对隐患治理的效果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同时也面临着

各种各样的风险和隐患。为了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各个行

业都在积极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本文将从风险管

理的概念、主要内容以及实施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部门

和企业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风险管理的概念

风险管理是指通过认识和评估潜在风险,采取适当的管理措施,以

实现风险的可控性和可接受性。它是一种系统性的方法,通过对潜在

风险的辨识、评估、优先排序和处理,来控制风险的发生和发展,从

而保障企业和个人的长期利益。

二、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1. 风险的识别和评估:首先需要明确各种潜在风险的种类和可能性,对其进行科学评估,确定其可能对企业或个人造成的影响程度和风险

等级。

2. 风险的分级管控:根据风险的大小和严重程度,对风险进行分级

管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方法进行管控,从而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

或降低对企业的损失。

3. 风险的有效处理:在风险事件发生后,要及时应对,采取有效的

措施进行处理,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和规章,以

规范风险管理的程序和方法。

三、风险管理的实施方法

1. 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各级领导部门和企业需要重视风险管理工作,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确保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2. 完善风险管理流程:对潜在风险进行全面、系统的识别和评估,建立风险识别报告机制、风险评估表、风险日志等制度,确保风险管理的全面性和及时性。

3. 强化风险管理意识:加强员工风险意识培训,提高员工对潜在风险的识别和评估能力,鼓励员工主动报告风险事件,积极参与风险管理工作。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

概述

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而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是确保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本文将介绍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相关概念、重要性以及具体实施方法。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

风险分级

风险分级是将安全生产风险按照一定的标准和方法进行分类和评估,并确定相应的管控措施的过程。通过风险分级,企业可以识别和区分不同等级的风险,为后续的管控提供科学依据。

风险管控

风险管控是通过采取措施来减缓或消除安全生产风险的过程。根据风险分级的结果,企业可以制定相应的管控方案,包括防范措施、应急预案等,以保障员工和设备的安全。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 风险评估:

通过对工作场所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 - 管控措施制定: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 - 控制措施的实施与监督:将制定的控制措施实施到位,并对其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其有效性; - 风险评估的周期性更新:定期对风险评估进行更新,以适应企业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变化。

隐患排查治理

隐患排查

隐患排查是通过对工作场所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识别

可能存在的隐患和安全问题的过程。隐患排查是防范事故和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可以及早发现和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

隐患治理

隐患治理是根据隐患排查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方法,对隐患进行整改和消除的过程。隐患治理是防止事故发生和保障员工安全的关键环节,必须及时、全面地进行。

隐患排查治理可采取以下方法: - 隐患排查计划:制定隐患排查的计划,包括时间、范围、责任人等; - 全面检查:对工作场所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包括设备、工艺、操作等方面; - 隐患整改:根据隐患排查的结果,及时进行隐患整改,并对整改情况进行记录和跟踪; - 隐患治理的监督:对隐患整改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整改措施的有效性。

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1、什么是风险分级管控

风险分级管控是指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是: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必须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

2、什么是隐患排查

企业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对本单位的事故隐患进行排查,并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的工作过程

3、什么是隐患治理

隐患治理就是指消除或控制隐患的活动或过程。包括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按照职责分工明确整改责任,制定整改计划、落实整改资金、实施监控治理和复查验收的全过程。

4、风险点是指伴随风险的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以及在特定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过程,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例如,危险化学品罐区、液氨站、煤气炉、木材仓库、制冷装置是风险点;在罐区进行的倒罐作业、防火区域内进行动火作业、高温液态金属的运输过程等也是风险点。风险点有时亦称为风险源。

5、风险:发生危险事件或有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组合。风险有两个主要特性,可能性和严重性。

6、危险源: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根源,是指具有能量或产生、释放能量的物理实体或有害物质。如运转着的机械、易燃液体、爆炸品、噪声源、粉尘源等。

行为,是指决策人员、管理人员以及从业人员的决策行为、管理行为以及作业行为。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管理

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理顺安全风险层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制,实现对风险的超前预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到位,确保公司安全生产形势长期向好。依据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集团规定,并结合公司实际,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坚持风险预控、关口前移,进一步强化隐患排查治理,推进事故预防工作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实现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隐患消灭在事故之前,做到不安全不生产,隐患整治不到位不生产。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属各分公司、项目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管理。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职责

第四条为建立和完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强化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领导,公司成立安全风险分级管理与隐患排查治理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和领导本单位的隐患排查治理与风险管控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总经理

副组长:总工程师、副总经理

成员:生产管理部负责人、科技质量部负责人、市场开发部负责人、财务部负责人、商务中心负责人、党政办公室负责人、分公司经理。

第五条公司及所属各单位是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责任主体。公司负责建立并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工作机制。

第六条各职能部门对分管业务范围内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以及风险预控管理负管控责任。生产管理部对安全隐患治理以及风险预控管理负监督、监察、归档和报告的责任,并监督项目经理部与各相关方签订的安全协议明确风险管控及隐患治理责任;科技质量部对安全隐患治理以及风险预控管理涉及的安全技术措施负监督、指导责任;财务部对各单位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使用负监督、指导责任,且优先保证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及风险预控所需的资金;市场开发部招投标过程将项目的安全生产风险和所在区域的安全生产环境纳入评估内容;商务中心负责审核安全生产费用的合理支出,监督项目经理部与分包单位安全管理协议的签订;党政办公室协助公司主要领导督促有关职能部(单位)落实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目的、区别与联系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目的、区别与联系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

理体系目的、区别与联系【概要】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是企业在日

常运营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工作。其目的在于通过对各种安全风险进行系统性分析,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保障企业在风险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做出应对。隐患排查治理则是在安全风险的基础上,进一步识别各种隐患,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整改,以确保企业运营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区别主要

在于其侧重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更注重对各种风险事件的概率和影响进行评估,并通过建立有效的风险管控体系进行预防和控制;而隐患排查治理更偏向于对已经存在的隐患进行识别和整改,以减少风险造成的损失。然而,两者之间又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实际操作中,

企业需要综合考虑安全风险和隐患的情况,制定综合性的管控和治理方案,以确保企业安全风险得以有效管理。

为了建立有效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

体系,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对企业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明确不同风险事件的概率和影响,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其次,建立健全的隐患排查机制,定期对企业内部存在的潜在隐患进行排查和整改,确保企业运营的安全稳定;最后,加强员工培训和意识提升,让员工充分认识到安全风险和隐患的重要性,共同维护企业的安全和发展。

通过建立健全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

体系,企业可以有效降低各种风险事件对企业造成的影响,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和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

防机制

一、工作目标

1. 建立健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现对各类安全风险的识别、评估、控制、监控和预警。

2. 形成完善的隐患排查治理机制,确保各类安全隐患得到及时发现、报告、整改和消除。

3. 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降低事故发生率和事故损失。

4. 增强全员安全意识,形成人人关注安全、人人参与安全的良好氛围。

二、工作原则

1. 分级负责,落实责任。明确各级领导和部门的安全职责,实现从上到下的逐级负责。

2. 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安全风险防控,从源头上消除事故隐患。

3. 突出重点,分类施策。针对不同类型的安全风险和隐患,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4. 全员参与,群防群治。充分发挥全体员工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中的作用。

5. 动态管理,持续改进。定期对安全风险和隐患进行评

估、更新和改进,确保双重预防机制的有效性。

三、主要任务

1.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1)开展安全风险识别。对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类安全风险进行全面排查,明确风险点、风险类型和潜在危害。

(2)安全风险评估。对识别出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3)安全风险控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对各类安全风险实施分级管控,确保风险处于受控状态。

(4)安全风险监控和预警。建立健全安全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对重大安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和预警。

2. 隐患排查治理

(1)开展隐患排查。定期对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类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确保排查到位、不留死角。

(2)隐患报告和整改。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及时报告、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期限。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全套)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全套)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全套)一、概述

为了确保企业的安全生产,保障员工和财产的安全,提高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制定本制度。本制度涉及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两个方面。

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1.风险评估与分级

企业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风险评估细则,深入了解各个环节的安全风险,并进行分级,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

2.风险管控目标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风险管控目标,明确各个风险等级的管控要求。

3.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根据不同风险等级的管控目标,制定相应的安全风险管理措施,确保风险在合理的范围内控制。

4.评估与监控

定期对风险管控措施进行评估,监控风险控制的有效性,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三、隐患排查治理

1.隐患排查责任

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的隐患排查责任,并对责任进行明确的约定和目标。

2.排查方法与周期

制定隐患排查的方法和周期,包括例行巡查、定期检查、专项排查等

多种方式,确保全面、系统地开展排查工作。

3.隐患分类与报告

对排查出的隐患按照严重程度进行分类,并形成相应的报告,报告内

容包括隐患的具体情况、整改措施、整改责任人等。

4.隐患整改与验收

对报告中的隐患进行整改,并在整改完成后进行验收,确保整改措施

的有效性和隐患的彻底消除。

四、管理制度

1.通知与培训

制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详细通知,确保相关人员了

解制度的内容和要求。并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2.监督与考核

设立监督机构,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实施情况进行

监督检查,并定期进行考核,对考核结果进行奖惩制度。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

1. 介绍: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现代社会中,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各种意外事件和事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为了保障人民的安全,各个领域都应该加强对安全风险的管控和隐患的排查治理。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能够有效地预防事故的发生,减少安全风险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危害。

2.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2.1 什么是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一种将安全风险进行科学划分并进行相应措施的管理方法。通过对安全风险进行分级,可以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高风险领域,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的发生和危害。安全风险分级可以根据不同的行业和领域制定,并将重点放在高危险性、高频率的事故上。

2.2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作用和意义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作用在于有效地控制安全风险,减少事故的发生。通过对不同风险等级的划分,可以根据风险的大小,采取相应的控制

措施,使得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危害程度降至最低。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还可以帮助相关部门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提高工作效率,促

进事故防范和风险管理的长期发展。

3. 隐患排查治理:

3.1 什么是隐患排查治理?

隐患排查治理是指对潜在的隐患进行全面的查找和处理的过程。通过

对隐患的排查,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

行治理,以防止事故的发生。隐患排查治理需要全员参与,任何一个

环节的疏忽都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

3.2 隐患排查治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1、什么是风险分级管控

风险分级管控是指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是: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必须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

2、什么是隐患排查

企业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对本单位的事故隐患进行排查,并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的工作过程

3、什么是隐患治理

隐患治理就是指消除或控制隐患的活动或过程.包括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按照职责分工明确整改责任,制定整改计划、落实整改资金、实施监控治理和复查验收的全过程。

4、风险点是指伴随风险的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以及在特定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过程,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例如,危险化学品罐区、液氨站、煤气炉、木材仓库、制冷装置是风险点;在罐区进行的倒罐作业、防火区域内进行动火作业、高温液态金属的运输过程等也是风险点。风险点有时亦称为风险源。

5、风险:发生危险事件或有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组合。风险有两个主要特性,可能性和严重性。

6、危险源: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根源,是指具有能量或产生、释放能量的物理实体或有害物质。如运转着的机械、易燃液体、爆炸品、噪声源、粉尘源等.

行为,是指决策人员、管理人员以及从业人员的决策行为、管理行为以及作业行为。

风险分级管理和隐患排查

风险分级管理和隐患排查

风险分级管理和隐患排查

风险分级管理和隐患排查分别是企业安全管理中的两个重要环节。风险分级管理是指对企业内外各种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和分类,并制定

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隐患排查则是指对企业现有的隐患进行全面检

查和整改,以确保企业的安全运营。

风险分级管理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通过对风险的评估和分类,企业能够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从而避免或减少潜在

风险对企业造成的损失。风险分级管理需要对风险进行综合评估,包

括风险的概率、严重程度和可控性等方面的考虑。通过科学的评估和

分类,企业可以将风险进行优先级排序,重点关注高风险事项,并采

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

风险分级管理需要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企业需要确

定风险分级的标准和评估方法,建立风险分类和优先级排序的体系。

同时,还需要明确责任和权限,确保各部门和人员按照分级管理的要

求进行工作。此外,还应建立定期风险评估和监测机制,及时跟踪风

险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和优化。

隐患排查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隐患是指在生产经营

活动中存在的不符合安全标准、可能导致事故的隐蔽问题。通过全面

检查和排查,企业能够找出和消除存在的隐患,保障员工安全和企业

的正常运营。隐患排查需要全面、系统地对企业的各个方面进行检查,包括设备设施、操作流程、人员素质等。

隐患排查需要制定详细的检查内容和方法。企业可以参考相关的

技术标准和规范,建立隐患排查的指导文件和工作手册。同时,还需

要组织专业人员参与排查工作,确保检查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在检查

过程中,应仔细记录和整理发现的隐患,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方案。随后,要及时进行整改,并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和评估,确保问题得到

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风险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对社会、组织或个人造成损害或潜在

损害的事件或情况。为了保障工作场所的安全和人身安全,风险分级

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成为重要的管理手段。本文将从风险分级管控和

隐患排查治理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实施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风险分级管控的定义和重要性

风险分级管控是指根据风险的大小和严重程度,将风险分为不同等级,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以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它在

保障工作场所安全、提升工作效率和减少损失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风险分级管控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预防事故和事故后果的扩大:通过对风险进行科学分级,可以有

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减少事故的发生,并在事故发生后能够及时

控制事故的扩大范围,保障人身安全。

2. 提高工作效率:通过风险分级管控,可以对工作流程进行优化,

减少冗余操作和低效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和产能。

3. 降低财务和声誉损失:若事故发生,会给企业带来财务和声誉上

的损失。而通过风险分级管控,企业可以及时识别和处理潜在的风险,有效降低损失。

二、风险分级管控的实施方法

风险分级管控的实施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风险识别和评估:首先需要对工作场所进行全面的风险识别和评估。通过调研和分析,确定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并对其进行评估,量化风险的大小和严重程度。

2. 风险分类和分级:将识别出的风险按照其性质、影响范围和后果等进行分类和分级。可以采用颜色、数字等符号来表示不同级别的风险,以便于管理和监控。

3. 风险控制和管理:根据风险的级别,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预防措施。对于高风险的活动或操作,可以采取停工、隔离或加强监控等措施进行控制,以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后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

查治理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1、什么是风险分级管控

风险分级管控是指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是: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必须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

2、什么是隐患排查

企业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对本单位的事故隐患进行排查,并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的工作过程

3、什么是隐患治理

隐患治理就是指消除或控制隐患的活动或过程。包括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按照职责分工明确整改责任,制定整改计划、落实整改资金、实施监控治理和复查验收的全过程。

4、风险点是指伴随风险的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以及在特定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过程,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例如,危险化学品罐区、液氨站、煤气炉、木材仓库、制冷装置是风险点;在罐区进行的倒罐作业、防火区域内进行动火作业、高温液态金属的运输过程等也是风险点。风险点有时亦称为风险源。

5、风险:发生危险事件或有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组合。风险有两个主要特性,可能性和严重性。

6、危险源: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根源,是指具有能量或产生、释放能量的物理实体或有害物质。如运转着的机械、易燃液体、爆炸品、噪声源、粉尘源等。

行为,是指决策人员、管理人员以及从业人员的决策行为、管理行为以及作业行为。

状态,是指不良的物的状态和环境的状态等。

7、确定危险源辨识的方法:

危险源辨识可据活动、产品、服务的性质选用一种或多种方法进行,如基本分析法、工作安全分析法,安全检查表法、预先危险分析法等。针对人、机、料、法、环、管等各方面进行辨识。也可借用现成资料,如安全评价报告、职业卫生评价等资料。

结合多数企业的经验,建议企业岗位在进行危险源辨识时,优先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在JHA分析法不能全覆盖时,采用安全检查表法

8、工作危害分析法是把一项作业活动分解成几个步骤,识别整个作业活动及每一步骤中的危险源(危险有害因素),进行控制和预防。

工作危害分析又称作业安全分析、作业危害分解,是一种定性风险分析方法。

JHA的特点:

方法简单易行。工作危害分析方法较为直观,分析过程简单,没有复杂的理论推理,便于在班组基层推广。该方法不进行风险大小的判定,只需找出危险源并提出治理措施和补偿措施。工作危害分析实现了对工作场所和作业活动的全面覆盖。工作危害分析是基于工作分析的基础之上的,因此能够全面地识别出生产作业活动中所有可能的风险,并针对可能风险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9、在识别危险源时,要从四个方面考虑: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的因素、管理的因素。在这四种因素里面,人的因素是“核心”,所以在进行危险源辨识的时,首先要分析人的因素(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是违章操作、违章、不遵守有关规定等);其次是物的因素(设备,安全联锁、安全防护设施、涉及安全的工艺、技术参数等),再分析环境因素(主要是指粉尘、噪声、高温、毒物、定置定位等)、最后再分析管理因素。

10、在进行作业危害分析(JHA)时,有以下要求:1、工作危害分析工作尽可能自下而上地开展,这样会更全面地识别出作业现场的工危害分析的有效性,而不是靠工作小组独自地开展工作,这样容易在针对性和全面性方面发生偏差。比如很多企业采用三级辨识:班组、车间、分厂。 2、为确保分析标准的一致性,企业在进行作业危害分析时可以选择一个典型的操作进行工作危害分析试点,以便大家统一对分析标准的理解。3、各单位成立工作小组,然后对其进行专业培训和方法指导,以确保工作危害分析的应用效果。

11、安全检查表法即:为了系统找出系统中的不安全因素,把系统加以剖析,列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然后确定检查项目,以提问的方式把检查项目按系统的组成顺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或评审,这种表叫安全检查表。可对某种工作系统、某种装置(如除尘系统、煤气柜等)制定详细的安全检查表。

注意:使用安全检查表法识别危险源,首先应制定基础单元内设备设施清单,在统计过程中注意相同或类似性能、功能的设备设施可以合并,但不同设施确保不能遗漏。

12、当然还有很多形式的表格,这些表格所涉及的内容基本一样,主要是作业活动的划分、辨识对象(作业步骤)、危险源(辨识的内容)的描述、可能的事故、风险评价、控制措施。下面对表格中的内容进行解释一下:

作业活动的划分(前面已讲)

“辨识对象”是指辨识区域(部位、场所)内人的作业行为、物的安全状况、作业环境安全条件以及安全管理状况等。来源根据GB/T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危险源可分为以下四类:①人的因素;②物的因素;③管理的因素;④环境的因素

13、危险源(辨识内容)“辨识内容”是指针对每个辨识对象进行的潜在或现实的危险源(危险有害因素)分析。针对辨识对象作业行为、物的安全状况、作业环境安全条件以及安全管理状况等的危险有害因素的描述,用通俗的语言讲就是将控制措施进行否定。如控制措施,进入煤气区域巡检必须佩戴便携式一氧化碳报警仪。危险源的描述即是:进入煤气区域巡检没有佩戴便携式一氧化碳报警仪。

14、在辨识过程中,要考虑:

三种状态

a.正常(例如:在正常的运行或操作过程就存在着危险危害)

b.异常(例如:设备维修、检修)

c.紧急(例如:发生火灾、爆炸、坍塌等破坏性大事故时的情况)(比如上述案例没有考虑安全连锁失效失效情况下如何处置)

三种时态

a.过去(例如:是指某个危险源“过去”发生过伤害事故)

b.现在(例如:是指某个危险因素“现在”一直就危害着人体,如高温、噪声)

c.将来(例如:是指某个危险源存在“将来”对人体造成伤害的可能)

15、危险源的辨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发生下述情况时,要及时进行危险源辨识:

a)与风险评价和实施必要控制措施相关的法规要求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