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教育全程实践的目标取向与路径_基于绍兴文理学院小学教育实践的探索

合集下载

“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行动研究——以小学教育专业学科教学课程为例

“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行动研究——以小学教育专业学科教学课程为例

[收稿日期]2018-05-26[基金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AHSKY2015D146);院级重点科研课题(2014xk15zd );院级教研项目(2014hsjyxm18)。

[作者简介]黄芳(1970-),女,淮南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师教育;廖军和(1972-),男,淮南师范学院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中国教育史、教师教育。

“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行动研究———以小学教育专业学科教学课程为例黄芳,廖军和(淮南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安徽淮南232038)[摘要]以《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实践取向”基本理念为依据,以提高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培养初步的职业情感和专业认同作为主要研究目标,对小学教育专业两门核心课程进行为期两年四学期的教学改革。

改革采用以案例教学为主,模拟课堂、现场教学、对分课堂、小组合作等为辅的教学方法培养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阶段性研究结果表明:“实践取向”的案例教学能明显提高师范生的教育教学能力,激发师范生学习兴趣,培养初步的职业情感,促进专业认同。

提高高校教师教育者专业素养、实施小班教学等措施有利于发挥案例教学的价值。

[关键词]实践取向;案例教学;模拟课堂;现场教学;教学反思[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530(2019)01-0137-08一、研究问题的提出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成为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目标。

而教育质量的提升取决于教师队伍的质量,因此,教师教育也相应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

培养高质量、适应新世纪发展的准教师也成为当前师范院校普遍关注的问题。

国家教育部2011年印发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对职前教师的培养提出了依据和标准。

其中,《标准》基本理念之一“实践取向”要求“教师教育课程应强化实践意识,关注现实问题,体现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教师的新要求。

小学教育实践报告

小学教育实践报告

小学教育实践报告教育实践是教师职业生涯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实践,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参与了小学教育的实践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现在我将对这些进行总结和分享。

首先,我发现小学教育实践需要教师具备耐心和爱心。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但又缺乏自我控制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能因为学生的调皮捣蛋而失去耐心,要善于引导和教育。

同时,爱心也是非常重要的,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呵护,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其次,我认为小学教育实践需要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的兴趣、能力、性格都各不相同,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个性化教育,不能一刀切,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比如,对于喜欢音乐的学生可以多安排音乐课程,对于喜欢绘画的学生可以多进行美术教育,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另外,小学教育实践也需要注重课程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小学生的学习时间较长,如果课程单一枯燥,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疲劳和厌学情绪。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课程的多样性,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资源来丰富课程内容,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最后,小学教育实践也需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除了学习知识外,小学生的品德、体育、艺术等方面的发展也同样重要。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能只关注学术成绩,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培养。

可以通过开展各种社团活动、课外拓展等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小学教育实践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丰富课程内容,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加入到小学教育实践中,共同为孩子们的成长努力。

“实践取向”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

“实践取向”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

“实践取向”初级教育学校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探究“实践取向”是指教育教学活动中以培育同砚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实践思维能力为目标的一种教育教学取向。

在初级教育学校教育中,实践取向被广泛认可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作为初级教育学校教育的基础阶段,初级教育学校生正处于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关键进步期,因此,通过将实践取向融入初级教育学校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可以更好地增进初级教育学校生全面素养的进步。

本文旨在探讨“实践取向”初级教育学校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探究。

二、“实践取向”初级教育学校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目标1. 培育同砚的动手能力初级教育学校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应重视培育同砚的动手能力,使同砚通过亲自实践和操作,精通各类手工技能,如剪纸、折纸、编织等,同时培育同砚的观察力、分析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育同砚的实践能力初级教育学校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应重视培育同砚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活动练习同砚的实践动手能力,并培育同砚的实践思维能力。

例如,在语文课程中,鼓舞同砚进行课外阅读,通过实地参观、调查探究等实践活动,提高同砚的实践能力。

3. 培育同砚的实践思维能力初级教育学校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应重视培育同砚的实践思维能力,培育同砚的观察力、沉思力和创新力。

例如,在数学课程中,应鼓舞同砚进行数学实践活动,援助同砚从实践中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培育同砚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实践取向”初级教育学校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详尽实施1. 课程设置原则“实践取向”初级教育学校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多样性原则、实效性原则、主动探究原则和创新性原则。

2. 语文课程设置(1)阅读课程:通过课外阅读、实地观察等实践活动,培育同砚的阅读爱好和阅读能力。

(2)写作课程:通过实践写作活动,培育同砚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口语课程:通过小组谈论、演讲竞赛等实践活动,培育同砚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数学课程设置(1)数的熟识与运算:通过实际操作和数学实践活动,援助同砚精通数的熟识和运算方法。

实践取向下的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探究

实践取向下的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探究

【摘 要】本文论述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教师教育课程中存在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轨、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等问题,阐明贯彻“实践取向”教师教育课程理念的必要性,提出构建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教师教育课程格局、实施以实践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构建“合作共同体”课程的实施模式等措施,推进以实践为中心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从而提高教师教育课程的质量,提高未来小学教师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实践取向 小学教育本科专业 教师教育课程 改革【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8C-0062-03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与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及全面铺开,新时代的教育对我国小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教师应具有更强的教学实践能力。

此外,《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也对教师教育机构设置教师教育课程的基本要求提出了“实践取向”的基本理念。

高师院校的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作为小学教师的职前培养机构,也应适应社会教育发展的需求,承担起培养符合新时代发展的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小学教师的重任。

本文对小学教育专业教师教育课程改革进行探索。

一、传统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教师教育课程存在的弊端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教学虽然也越来越重视对师范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的设置上也重视对实践导向的加强与运用,但是因为对实践课程的理解程度还比较低,因此在教师教育课程的设置上依然存在着不少的弊端。

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一)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轨。

一直以来,我国传统的高师院校小学教育本科的教师教育课程存在着重视理论课程、轻视实践课程的现象,认为理论与实践两者的关系不大。

这使实践不能够与理论相融合,因此实践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例很小。

另外,对实践条件的设置十分缺乏,实践环节也较为薄弱,往往把理论课程与课程教学分离开来,从而导致实践课程开设课时过少而且欠缺实用性的状况。

这也导致高师院校的师范生在学习中获取的理论知识、良好的教学观念不能贯彻到教育实践活动中去,出现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轨的现象。

实践取向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

实践取向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

实践取向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汇报人:日期:•引言•课程结构与内容•课程实施与评价•课程设置与学生发展的关系目•实践取向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展望•结语录引言01促进综合素质提升实践取向小学教育旨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不仅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

培养实践能力实践取向小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小学教育岗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实现教育公平实践取向小学教育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可以促进教育公平,使更多的学生受益。

实践取向小学教育的意义目标实践性综合性动态性以学生为中心原则实践取向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使其能够胜任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

课程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课程设置应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程设置应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课程设置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包括专业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

课程设置应随着社会和教育需求的变化而不断更新和优化。

课程设置的目标和原则课程结构与内容02强调教育理论、理念和方法的传授,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教育理论基础。

理论课程注重实践操作和技能训练,包括教学实习、教育见习、课堂观察等,培养学生具备实际教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课程跨学科、跨领域的知识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综合课程课程类别与特点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设计教育心理学教育研究方法01020304介绍教育基本理论、教育规律和教学方法等。

介绍课程设计理念、课程结构和教学设计方法等。

探讨学生的学习心理、行为和认知规律,以及如何应对学生的情感和社交问题等。

介绍教育研究的基本原理、方法和过程,培养学生具备教育研究的能力。

培养学生具备文学鉴赏能力和教学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文学鉴赏与教学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和教学能力,提高数学素养。

小学教育专业实践课程规划与实施探讨

小学教育专业实践课程规划与实施探讨

小学教育专业实践课程规划与实施探讨小学教育专业实践课程是学生学习和实践教育知识的重要课程之一。

通过实践课程,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操作来巩固和加深对教育理论的理解,提高教育实践能力。

因此,合理的实践课程规划和实施对于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提高至关重要。

一、实践课程规划的重要性实践课程规划是将教育实践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以帮助学生获得实践经验并提高教育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合理的实践课程规划可以确保学生在实践中学到知识,同时也可以加强学生对实践操作的理解和掌握。

因此,实践课程规划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实践教育,而且对于学生日后从事教育工作也非常有帮助。

二、实践课程规划的准备工作在实践课程规划之前,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明确实践课程的目标和任务,以及体现学生在实践中所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其次,需要确定实践课程所需的设备、场地和材料等资源,以确保学生在实践中可以得到充分的支持和帮助。

最后,需要确定实践课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和任务,以及如何评价和反馈学生的实践成果。

三、实践课程实施的关键要素实践课程实施的关键要素包括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环节。

在课程内容方面,应结合学生的实践需求和实际情况,设计具有挑战性和针对性的实践课程。

在教学方法方面,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演示、实验、案例学习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实践环节方面,应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以及对学生实践成果的评价和反馈。

四、实践课程规划和实施的优化策略实践课程规划和实施的优化策略包括课程内涵的优化、教学方法的优化和实践环节的优化。

在课程内涵方面,应结合实践需求和学生课程评价的反馈意见,及时更新课程内容。

在教学方法方面,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问题解决式学习、团队合作式学习等,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实践环节方面,应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提高教学实践的针对性和挑战性,以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实践学习。

小学教育专业实践课程规划与实施探讨

小学教育专业实践课程规划与实施探讨

一、引言实践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培养教育实践能力、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环节。

实践课程规划与实施是促进学生专业认同、提高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就小学教育专业实践课程的规划与实施进行探讨,旨在探索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实践课程,提高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的教育实践能力。

二、实践课程规划的原则1. 综合性原则:实践课程规划要充分融合各科学科的实践内容,结合实际情况,使实践课程能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

2. 前瞻性原则:实践课程规划要紧跟教育发展的前沿,反映社会需求和行业动态,培养学生具备未来教育事业所需的能力。

3. 针对性原则:实践课程规划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专业需要,针对性地开展课程设计,使实践课程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

三、实践课程的内容与形式1. 实习实训:通过校外实习和校内教学实训,让学生参与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掌握教学技能和方法,增强实践能力。

2. 教师陪伴:通过与实习指导教师的互动交流,学生可以获得专业的指导和反馈,提升自己的教育实践水平。

3. 课程设计:通过参与课程设计和教学计划的制定,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教学设计和组织能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4. 教育研究:通过开展教育研究活动,学生可以积极参与教育实践中的问题研究和解决,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实践课程实施的策略和方法1. 多角度的教学观察:通过观察教学实践活动,从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环境等多个角度进行观察和评估,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2. 教学设计和教案编写:学生需参与教学设计和教案编写,针对不同课程和学生需求制定教学方案,提高教学实践能力。

3. 实时反馈和指导:教师要及时对学生教学实践活动进行评估和指导,提供及时的反馈和建议,促进学生的反思和提升。

4. 讨论与交流:学生应积极参与教学实践活动的讨论与交流,与同伴进行经验分享和教育研究,促进多方位的知识共享。

1. 实践课程规划的不够前瞻性和综合性。

解决办法:加强对教育行业的研究和及时的行业信息更新,结合社会需求和专业发展趋势,协调各学科实践课程的规划。

加强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践的思考

加强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践的思考

加强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践的思考【摘要】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践对于教师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目前存在着一些问题。

为了完善教育实践机制,加强校外实习的重要性,提升实践质量,培养教师专业素养,以及充分发挥教育实践的教学作用,需要加强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践。

通过这样的努力,可以更好地发挥教育实践对教师教育的积极作用。

未来,应该注重创新教育实践的方式和方法,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水平,以适应未来教育发展的需求。

加强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践,将为培养更优秀的教师和提升教育质量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小学教育、专业教育、教育实践、教师教育、机制、校外实习、教师素养、教学作用、发展方向、完善、提升、引言、正文、结论、教育质量、教育实践的重要性。

1. 引言1.1 加强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践的重要性加强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践的重要性在于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增强他们的实践经验和教学技能。

通过实践教育,教师可以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实践教育还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特点,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发展需求。

加强教育实践还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进步,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的实践经验和能力对学生成绩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践不仅是提高教师教育质量的需要,也是满足学生需求的迫切要求。

只有不断加强教育实践的力度,完善实践机制,充分发挥实践教育的作用,才能更好地推动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1.2 当前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践存在的问题部分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践存在过于理论化的现象。

一些院校在教学实践中过分注重理论学习,忽视了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这导致毕业生在实际教学中缺乏经验和技能,难以应对实际教学挑战。

校外实习实践的机会和质量参差不齐。

一些学校缺乏与教育机构的合作,导致学生实习的机会有限,实践经验不足。

一些实习单位缺乏对实习学生的指导和培养,使得实习效果大打折扣。

小学教育实践方向

小学教育实践方向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小学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教育实践方向,分析当前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为我国小学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引言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知识、能力和身体素质的关键阶段。

在我国,小学教育改革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小学教育实践方向出发,探讨如何提高小学教育质量,为我国小学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当前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1. 教育观念滞后部分小学教育工作者仍停留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这种教育观念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 课程设置不合理当前小学课程设置存在重知识、轻技能的现象,课程内容过于陈旧,缺乏实践性和趣味性。

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习兴趣。

3. 教学方法单一部分教师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4. 评价体系不完善当前小学教育评价体系过于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

这种评价方式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

三、小学教育实践方向1. 转变教育观念教育工作者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要充分认识到,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才。

2. 优化课程设置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设置丰富多样的课程。

注重课程的实践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改进教学方法教师应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4. 完善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

将学生的考试成绩、课堂表现、社会实践、特长展示等方面纳入评价范围,全面评价学生的成长。

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实习计划

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实习计划

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实习计划
实习计划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教育方案,旨在帮助学生将他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教学中。

对于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实习计划是他们培养教育技能和掌握教学经验的重要途径。

以下是一个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实习计划的示例:
1. 实习目标
- 理解小学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教学方法。

- 掌握课堂管理和学生指导技巧。

- 了解小学教育所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 培养有效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2. 实习时间和地点
- 实习时间:一学期或一个学年。

- 实习地点:小学教育机构或学校教育实践基地。

3. 实习任务和安排
- 观察和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包括课程设计、教学准备和评估。

- 协助教师进行教学资源的收集和整理。

- 参与学生的学习辅导和指导工作。

- 参与班级管理工作,包括学生考勤、纪律管理等。

- 参与校内教育活动和校外实践活动。

4. 实习辅导和评估
- 指定一定比例的指导老师进行实习指导和辅导。

- 在实习期间进行定期的辅导讨论和反馈。

- 评估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工作表现和成果。

通过实习计划,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可以在真实的教育环境中锻炼自己的教学技能和培养教育意识,从而更好地适应将来的教育工作。

同时,实习计划也为学生提供了与老师和学生互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建立教育团队合作意识和加深对教育工作的理解。

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理念与有效实施的研析

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理念与有效实施的研析

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理念与有效实施的研析作者:赵君来源:《法制与社会》2015年第01期摘要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教师的培养中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加快了实践教学发展的步伐,实践教学在小学教育专业的教学过程中,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实践操作能力。

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认识偏差、定位不当、形式单一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关键词小学教育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有效实施作者简介:赵君,新乡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中图分类号:G6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01-218-02实践活动是人得以发展的基本途径,对于小学教师的培养而言,实践教学的价值更是不可替代的。

近年来,我国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飞速发展,主要表现为实践教学课时增加、实践教学经费增长、实践教学空间不断拓展等,但是,如何根据社会的需求,正确理解实践教学,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实践教学的特点及意义(一)实践教学的特点1.实践教学目标突出能力培养。

教育方针是一切教育工作的依据与归宿,是确定教育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教育成果的依据。

根据新时期小学对教师的知识、能力、素养的要求,实践教学围绕着增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等建立课程体系,以形成学生生存和发展的综合素质。

2.实践教学内容重视理论与实践结合。

教学内容一般以课程的形式呈现,其内容组成,从人的发展结构分析,包括全面发展教育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从知识结构分析,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方面。

“实践教学的内容则突出人才的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在落实教育内容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立足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产生活的需要,一般包括生产劳动、专业劳动、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教学实习、科研实践、社会实践、生产实习与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环节,作为个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结合,突出的体现出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时代性。

2023年小学教育专业“实践取向”人才培养路径

2023年小学教育专业“实践取向”人才培养路径

2023年小学教育专业“实践取向”人才培养路径随着时代的发展,小学教育专业的教育模式也在不断地转变着,从传统的课堂教学到现在的实践教学,这也为学生在专业中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小学教育专业的“实践取向”人才培养路径,就是要让学生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中不断地实践和探索,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培养成为一个能够适应社会需要的优秀教育人才。

一、实践取向的定义实践取向是指学校在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重点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形成了一种强调实践、鼓励实践、倡导实践的教育体系。

因此,小学教育专业的实践取向人才培养路径是一种更加注重实践教学,把学生培养成能够实际操作和应对实际工作的人才。

二、实践取向的意义1. 促进学生知识的深入掌握实践教学是一种能够促进学生知识深入掌握的教学方式。

在实践中,学生不仅能够了解理论,还能够通过实践亲自去操作、体验、实践,彻底地搞懂学习内容,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将会更加的深入和透彻。

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是锻炼人的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式。

小学教育专业的实践取向人才培养路径就是在让学生参与实际工作中去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

学生在实践中会遇到各种问题,通过解决问题,增加自己的实践经验,一步步地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对于小学教育专业而言,实践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才能够胜任教育教学工作。

实践取向的人才培养路径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己的专业素养,为将来的工作打好基础。

三、实践取向的具体实施在小学教育专业中,实践取向的具体实施一定要紧紧围绕着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

1. 实践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建立一支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选派实践教学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深入,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和实践操作技能。

2. 创设实践教学环境学校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更加实践化的教学环境,例如拓展课程、实践课程、实习等,加强实践教学。

实习报告小学教育实习目标

实习报告小学教育实习目标

实习报告:小学教育实习目标一、前言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是关键。

作为一名小学教育实习生,我深知自己肩负着培养国家未来花朵的重任,因此,我带着满腔热情和对教育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参与了这次实习。

本次实习的目标旨在通过实践,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为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做好准备。

二、实习目标1. 熟悉小学教育教学环境本次实习的首要目标是尽快熟悉小学的教育教学环境,包括校园文化、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班级管理等方面。

通过实习,我期望能对小学教育有更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为自己的从教生涯奠定基础。

2. 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将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观摩优秀教师的教学,学习他们的教育教学方法,并尝试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

同时,我还将通过实践,提高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等,为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奠定基础。

3. 深入了解小学生心理特点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至关重要。

在实习过程中,我将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情感等方面,努力掌握他们的心理特点,以便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4. 培养自己的教育情怀实习期间,我将深刻体会教育的伟大意义,培养自己的教育情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师观,为今后从事教育事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5. 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在实习过程中,我将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技能。

同时,我还将关注教育行业发展动态,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三、实习计划1. 实习前期:了解学校基本情况,熟悉教育教学环境,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和指导,了解小学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和规范。

2. 实习中期:参与课堂教学,观摩优秀教师授课,积极请教、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班级活动,锻炼自己的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

3. 实习后期:对实习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撰写实习报告,分享实习经验,为今后从事教育事业做好准备。

四、结语通过本次实习,我期望自己能更好地了解小学教育,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培养自己的教育情怀,为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而努力。

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实施方案

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实施方案

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实施方案一、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基本内容:(一)教育见习(二)教育实习(三)教育调研(四)职业技能训练与考核(五)教学实践能力毕业设计二、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一)总目标:培养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形成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能力。

(二)教育教学认知目标:1.结合相关课程学习,观摩小学课堂教学,了解课堂教学的规范与过程。

2.深入班级,了解小学生群体活动的状况以及小学班级管理、班队活动的内容和要求,获得与小学生直接交往的体验。

3.了解小学的教育与管理实践,获得对小学工作内容和运作过程的感性认识。

(三)教育教学实践目标:1.在有指导的情况下,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目标设计与实施教学方案,经历1-2门课程的教学活动。

2.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参与指导学习、管理班级和组织班队活动,获得与家庭、社区联系的经历。

3.参与各种教研活动,获得与其他教师直接对话或交流的机会。

(四)教育教学研究目标:1.在日常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积累所学所思所想,形成问题意识和一定的解决问题能力。

2.了解研究教育实践的一般方法,经历和体验制订计划、开展活动、完成报告、分享结果的过程。

3.参与各种类型的科研活动,获得科学地研究学生的经历与体验。

三、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实施(一)教育见习的安排与实施:1.结合相关课程学习,观摩小学课堂教学,了解课堂教学的规范与过程。

2.深入班级,了解小学生群体活动的状况以及小学班级管理、班队活动的内容和要求,获得与小学生直接交往的体验。

3.密切联系小学,了解小学的教育与管理实践,获得对小学工作内容和运作过程的感性认识。

(二)教育实习的安排与实施:1.在有指导的情况下,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目标设计与实施教学方案,经历1-2门课程的教学活动。

2.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参与指导学习、管理班级和组织班队活动,获得与家庭、社区联系的经历。

3.参与各种教研活动,获得与其他教师直接对话或交流的机会。

小学教育的重点和方向论文范文

小学教育的重点和方向论文范文

小学教育的重点和方向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小学教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为孩子的知识储备打下基础,更塑造了他们的品德与人生观。

本文将探讨小学教育的重点和方向,探索如何更好地引导孩子走向成熟和成功。

重点一:知识传授知识是小学教育的首要任务,小学生正处于知识习得的黄金期,因此,教师应注重知识的传授。

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富有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此外,知识的传授还需要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构建起完善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基础。

重点二:品德培养小学阶段是培养孩子终身受益的品德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

教育者应该注重灌输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行为习惯。

在教育方面,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指导等环节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意识和情感管理能力,使其成为有担当、有爱心的综合素质人才。

重点三:兴趣培养培养学生的兴趣是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有效途径。

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形成兴趣和爱好的时期,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课程和活动。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寓教于乐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他们多方面的才能和技能。

重点四:综合素质教育综合素质教育是小学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和竞争力。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推动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重点五:家校合作家校合作是小学教育的有效路径,它能够加强学校和家庭之间的联动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教育实践中,学校要积极倡导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建立家长学校协作机制,加强家校沟通,共同关注学生成长,共同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家长要积极支持学校教育,关注学生学习和成长情况,共同合作解决学生学习和心理困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小学教师实习计划

小学教师实习计划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小学教师实习计划小学教师实习计划导语:教师实习是每名教育专业的大学生必须经历的一段重要实践环节。

本文将以小学教师实习计划为题,探讨实习计划对于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意义和价值。

第一部分:背景介绍近年来,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然而,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小学教师的需求也变得日益迫切。

为了培养更加优秀的小学教师,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知识,小学教育专业开始实施教师实习计划。

第二部分:小学教师实习计划的设计小学教师实习计划是一项系统性的培训项目,涵盖教育理论、课堂教学、管理技巧等方面。

通过在实际教学环境中的实践,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教育教学工作,培养教师角色的意识和责任感。

1. 学生选派和分组:教师实习计划应根据学生的个人特长和兴趣,确定实习岗位,并进行分组。

分组可以根据学生专业领域、课时安排等因素进行。

同时,学校和教育部门可以联合开展实习任务的安排,确保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教学环境中锻炼自己的能力。

2. 师资培训和指导:教师实习计划中,学校应配备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较高教学水平的导师教师,为实习生提供专业指导和学习经验分享。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教师培训班,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帮助实习生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第三部分:小学教师实习计划的价值和意义小学教师实习计划对年轻教师的成长和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1. 实践锻炼:通过参与实习活动,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学校教育现场的氛围和困惑。

实践锻炼可以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为毕业后的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 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磨砺: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将接触各类学科和课程,学习和磨砺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通过实际操作和教学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学科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3. 业务能力与职业素养的提升: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在实习中将接触到不同类型的学生和家长,需要积极与他们沟通和交流。

小学教育的目标与实践

小学教育的目标与实践

小学教育的目标与实践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小学作为教育的起点,扮演着培养学生基础知识、习惯和能力的重要角色。

那么,小学教育的目标是什么?如何进行实践呢?本文将从中国及世界名著的角度出发,探讨小学教育的目标与实践。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培养情感的重要途径。

小学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在阅读中享受快乐、获取知识。

中国名著《红楼梦》是一部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作品,通过描述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的情感纠葛,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变迁。

通过让学生阅读《红楼梦》,可以引导他们感受文学的魅力,培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而在世界名著中,莎士比亚的作品无疑是不可忽视的。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一部经典的爱情悲剧,通过描绘两个家族的仇恨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展示了人性的复杂和命运的无情。

小学教育可以通过让学生阅读《罗密欧与朱丽叶》,引导他们思考爱情、友情和家庭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情感和道德观念。

二、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至关重要。

中国名著《西游记》是一部充满智慧和想象力的作品,通过描绘孙悟空等人物的奇遇和战斗,展示了人性的善恶和智慧的重要性。

通过让学生阅读《西游记》,可以引导他们思考正义与邪恶、友情与背叛等问题,培养他们的思辨和判断能力。

而在世界名著中,奥威尔的《动物庄园》是一部具有深刻政治寓意的作品。

通过描绘动物庄园的革命和独裁统治,展示了权力的腐败和个体的抗争。

小学教育可以通过让学生阅读《动物庄园》,引导他们思考公平和正义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价值观念。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小学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和互助。

中国名著《水浒传》是一部以英雄豪杰为主题的作品,通过描绘宋江等人的抗争和团结,展示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通过让学生阅读《水浒传》,可以引导他们思考团队合作的意义,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小学教育实践任务

小学教育实践任务

一、任务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小学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小学教育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我国教育部提出了“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号召。

为了响应这一号召,我校开展了小学教育实践任务,旨在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实践任务目标1. 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校整体教育质量。

4. 增强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

三、实践任务内容1. 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1)开展教师培训,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2)组织教师参加各类教育教学比赛,提升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

(3)开展教学观摩活动,促进教师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4)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档案,跟踪教师成长过程,为教师提供个性化指导。

2. 学生综合素质培养(1)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兴趣小组、社团活动等,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2)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提高学生的竞技水平。

(3)加强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4)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3. 教育教学改革(1)深化课程改革,优化课程设置,提高课程质量。

(2)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加强教育评价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4)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4. 家校沟通(1)定期召开家长会,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

(2)建立家校联系卡,方便家长了解学生在校情况。

(3)开展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4)组织亲子活动,增进家校感情。

四、实践任务实施步骤1. 制定实践任务计划,明确任务目标、内容、时间节点等。

2. 组织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3. 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4. 深化教育改革,提高学校整体教育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教师教育全程实践的目标取向与路径———基于绍兴文理学院小学教育实践的探索教育研究与实验2011年第2期闫瑞祥[摘要]小学教师教育本科化是全球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

本科化的进程中提升小学教师素质的关键是实践性知识的掌握,途径主要为教育实践活动。

教育实践以专业情感、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的实践为目标取向;实践的路径以教师专业情感养成为“经”,以教师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训练为“纬”,四年一体、全程实践。

[关键词]小学教师教育全程实践目标取向实践路径本研究为绍兴文理学院省级教师教育基地建设二级项目子项目“全程实践的小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的研究成果,也是该基地重点建设课程《课程与教学论》的阶段成果。

小学教师学历的本科化是国际小学教师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1]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顺应国际趋势,如浙江省就率先于2006年停止了五年制大专的招生,预示着我国小学教师教育正在加快实现从三级师范向一级师范过度。

本科化的小学教师教育,从人才培养的类型上说,要实现由“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向“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转型;从人才培养的方式上说,也将实现由原来中师注重管理、强调基本功训练转向不仅注重教师基本技能,更注重教师情感和专业技能的全面提升。

绍兴文理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经过几年的探索,创建了一条“全程实践”的人才培养思路,以教师专业情感养成为“经”,以教师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训练为“纬”,四年一体、全程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全程实践包涵三个维度,一是时间维度,实践教学贯穿大学四学年八学期,体现“全程性”;二是空间维度,课内课外结合,校内校外结合,体现“全方位性”;三是目标维度,实践教学包括专业情感的实践、基本技能的实践和专业技能的实践,体现“综合性”。

全程实践的意义何在?全程实践的目标如何定位?全程实践的路径如何?这是本文试图探讨的三个问题。

一、小学教师教育全程实践的基本理念(一)教师的教学效果主要取决于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有效教学永远都是教师追求的目标。

教师教学效果的决定因素到底有哪些?27我国台湾教育心理学家张春兴先生梳理了近年来学者的研究,认为有效教学:首先,表现为教师教学时间的把握,要善用教学专用时间,掌握专心学习时间,提供专业学习时间;其次,要做到教学活动组织化,师生语言沟通技能(包括教师解说清楚明白,对教学内容彻底理解),以及回馈的有效运用。

[2] P466~470美国当代教育心理学家加涅(Gagne,Robert M)列举了有效教学的九件教学事件,分别是引起学生注意:提示教学目标,唤起旧有经验,提供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学习,展示学习行为,适时予以回馈,评定学习成绩,加强记忆与学习迁移。

[2]P473~477美国学者哈德布兰德(Hade brand)等人在1967年和1968年,通过对1015名学生的调查研究,最后确认决定教师有效教学的关键因素有五组:(1)分析与综合。

指教师运用其学科或“学问”的能力。

(2)组织与明晰。

即教师能让学生理解所授内容的能力。

(3)教师与班集体相互作用。

(4)教师与学生个人相互作用。

(5)充满活力与热情。

即教师应具有唤起学生兴趣,刺激学生卷入学习和作出反应的资质。

[3]综上所述,教师的教学效果的决定因素更多的是教师“怎么教”的因素,而不是“教什么”的因素。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教师的教学效果与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准备不成正比,当教师的学科知识达到一定的程度,本体性知识的增加就几乎不再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而教师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诊断学生学习困难的能力等与实践性知识相关的素养则与教学效果有较高的相关。

[4]P8~9高中起点的大学生在专业知识的角度看,对于胜任小学学科教学来说,已经不是很大的问题。

所以本科层次的小学教师教育务必要研究实践教学,准确选择实践教学的内容,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促进学生实践性知识的获得。

(二)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获得途径主要是教育实践最早对教师实践性知识进行系统探讨的活动始于艾尔贝兹(Elbaz.F.)。

她认为“教师以独特的方式拥有一种特别的知识”,她把这种知识称之为“实践性知识”(practicalknowledge)。

这种知识包含着大量关于学生的学习风格、兴趣、需求、长处和困难的第一手经验,包含着大量常备的教学技巧和课堂技能。

[5]我国钟启泉教授认为,“实践性知识是在教师的实践情境中支撑具体的选择与判断的知识”。

[6]陈向明教授认为实践性知识包括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实际使用和(或)表现出来的知识(显性的和隐性的),是教师内心真正信奉的、在日常工作中“实际使用的理论”,支配着教师的思想和行为,体现在教师的教育教学行动中。

[7]实践性知识还包括教师的信念、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因素。

[8]陈向明认为,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在教师职业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教师真正成为专业人员的核心基础,因此它能够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建设性工具———不仅有助于理解教师行为的意义,而且还能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找到切实可行的出发点。

学者们普遍认为,教师实践性知识具有缄默性、个体性、经验性、模糊性、情境性、伦理性及复杂性等特征,与具有理论性、系统性、严密性及客观性的科学知识有着根本的区别。

基于上述特点,实践性知识的获取途径就不再是教师通过言语的传递而实现的,而主要是通过学习者亲自参与各种教育实践活动,在具体情境中摸索、感悟、积累,并与教师和同伴的协商、对话、交流,从而自主建构而获得。

对于教师而言,提供尽可能真实的教育情境,创造尽可能多的教师实践机会,给予尽可能准确的临床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三)教师教育“养成”的特点决定了实践的长期性教师教育应重视“养成”。

养成教育的第一个特点是“长期性”,这意味着养成教育一定要“经历过程”,不会立竿见影、一蹴而就。

养成教育有一个“外化—内化—外化”的逻辑过程,[9]教育信念的建立,教师知识的获得,实践性知识的积累,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的训练,都首先是认知,其次是内化,再次才能在行为上表现出来的过程。

这个过程决定了实践的长期性。

因此,小学教师教育的实践教学理应是一个四年一贯、连续不断的养成教育过程。

二、小学教师教育全程实践三维目标取向(一)专业情感目标这里的“情感”是与“认知”和“技能”相对应的概念。

教师专业情感指教师对待教师职业的热情、信念、态度和价值观等因素。

小学教师教育的首要目标是要建立学生乐于从教的情感,难点是找到教师专业情感的结构。

根据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本杰明·布鲁姆(Benjamin.S.Bloom)和克拉斯沃尔(DavidR.KrathWohl)的观点,情感领域和认知领域一样,也存在着结构,他们把这个结构称之为“情感连续体”。

“这个连续体是以个体仅仅觉察到某种现象,并能够知觉到它这样一个层次出发的。

在下28一个层次上,他愿意注意某些现象。

再下一个层次,他对这些现象作出反应时具有积极的感情,最后,他的感情可能强烈到以特别努力的方式来作出反应。

在这个进程的某一点上,他把自己的行为和感情概括化,并把这些概括化的东西组织成一个结构。

这个结构不断增加复杂性,以至形成他的人生观。

”[10] P26依据这个结构,小学教师教育可以依照接受专业—热爱专业—信奉专业—投身专业的路径进行教师专业情感的培养。

1.接受专业。

布鲁姆认为,情感教育的起点几乎是一种认知教育,“几乎所有的认知目标都带有情感的成分”,“每个情感目标都伴随着一个认知目标”。

[10]P51教师教育的实践教学就从“接受专业”的情感教育开始,通过对新同学的始业教育,通过对专业发展的历史背景、培养目标、专业特点、课程设置、学习方式以及就业前景的介绍中获得认知起点,逐渐过渡到“愿意接受”专业的学习要求;有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并愿意为专业发展而进行相关训练;进而能够在学校不同的专业文化中“有选择地注意”与小学教育专业相关的信息;能够从不同的专业背景中区别出小学教育专业的特性,关注与专业相关的学生社团和教育活动。

2.热爱专业。

专业情感教育要培养学生遵守专业规范,能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专业学习,也就是学生能够“按指令行动”;接着,逐渐过渡到将专业发展视为自身的需求,“愿意”额外增加学习的任务以增强自己的专业实力,这种行动可称之为“自愿的行动”;最后学生能够在专业学习中找到“兴趣”。

专业学习不再仅仅是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而是能自主在学习中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并依次来维持学习活动,这种行动称之为“满意的行动”。

这是专业情感教育最关键的环节,也是学生能够学有所成的关键。

3.信奉专业。

信奉专业是指学生已经建立起对小学教育专业稳定的、一致的价值判断。

能将专业学习和专业活动当成自己的价值追求,不仅认可自己选择的专业,而且也乐意被别人认为自己具有小学教育专业的特质,在和其他专业同学的交往中表现出相应的专业自信。

4.投身专业。

投身专业是小学教育专业情感教育的最高目标。

学生在面临来自就业压力增加、教师地位不高、工作压力大以及其他价值纷扰时,能够协调这些矛盾,使各种价值观能够在更高层次上形成一个内在的、一致的价值体系,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影响学生的价值选择,决定投身专业,投身小学教育事业,遇挫折而不回头。

(二)基本技能就教师的教学技能而言,因分类标准不同而有种种。

[11]笔者认为,在教师专业化的背景之下,小学教师的技能可以从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的角度入手进行分类和训练。

小学教师的基本技能是指在执行教学行为所必须具备的、通过反复练习而获得的、能够保障教学行为顺利进行的动作方式或动作系统。

考察我国传统对教学技能的分类,小学教师的基本技能应该包括板书演示技能、口语表达技能、多媒体制作和应用技能、音美等特殊技能。

教师基本技能,习惯上称之为“教师基本功”。

学术界对教师“基本技能”的研究多有论述,而对于教师“专业技能”的研究还不够深入。

(三)专业技能小学教师的专业技能是指在执行教育教学活动时所必须具备的、需要教育教学理论支撑、且经过专业训练获得的动作系统。

小学教育的专业技能包括课堂教学技能、课外辅导技能、教育评价技能、人际交往技能和教学研究技能。

1.课堂教学技能。

课堂教学技能是小学教师最重要的专业技能,是教师站稳讲台的基石。

从教学的流程出发,课堂教学技能依次包括教学设计技能、组织教学技能、课堂调控技能、语言运用技能、设疑提问技能、总结提炼技能等。

2.课外辅导技能。

课外辅导技能包括集体辅导技能和个别辅导技能两方面。

班级授课制的优点是同一个班内学生水平相差不远,便于集体辅导;班级授课制的缺点正是由于集体的存在,教师往往注意了大多数,从教学目标的制定、考核难度的确定、教学过程的监控等,一般都便于中等偏上水平学生的学习,而对于两端的学生发展不利。

课外辅导技能,就是要弥补班级授课制下特殊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因材施教的教育理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