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高中地理必修三综合检测-第一章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综合检测卷及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综合检测卷及参考答案东部季风区地域辽阔,南北跨度大,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存在很大差异。
据此完成1~3题。
1.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有关这条分界线南北自然景观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秦岭—淮河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B.秦岭—淮河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C.秦岭—淮河以北的典型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D.秦岭—淮河以南的植被主要是热带季雨林2.我国东部季风区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区一年两熟或三熟的耕作制度的形成条件是( )A.生长期长,雨热同期B.平原广大,适于机耕C.土壤比较肥沃D.冬季风不能到达3.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 )A.冬小麦与春小麦主产区的界线B.农区畜牧业与牧区畜牧业分布的界线C.棉花主产区与非主产区的界线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界线1.B2.A3.D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①和②处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 )A.地形、水源B.水源、热量C.水源、光照D.土壤、地形5.图中②所在的省区,丰富的可再生新能源主要有( )A.太阳能、生物能B.风能、石油C.太阳能、地热能D.地热能、天然气4.B5.C读“我国著名树木景观照片”,完成6-7题。
6.图中各景观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冬冷夏热,光照充足 B.乙——雪域高原,冻土广布C.丙——黑土肥沃,水源充足 D.丁——风力侵蚀,千沟万壑7.从丙到丁到乙树木景观的变化,反映了地理环境A.非地带变化性 B.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C.由沿海向内地的地域分异 D.山地垂直地域分异6.A7.B下图示意①②两区域河流水系分布。
读图,回答8~9题。
8.关于甲、乙两地说法正确的是( )A.甲城市位于三江平原B.乙城市位于密西西比河平原C.甲城市深居内陆,远离海洋D.乙城市东临太平洋9.图中( )A.①区域农作物一年两熟B.两区域的内河航运较发达C.②区域气候深受季风环流的影响D.两区域内的大河会有凌汛8.A 9.D不同的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也不同,这充分说明了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的。
新2015_2016高中地理综合检测(A)中图版必修3
综合检测(A)(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读“中国三大自然区图”,回答1~3题。
1.关于自然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区是新疆区,属青藏高寒区B.②区植被主要以荒漠、草原与高山草甸灌丛为主C.③区海拔较高,差别显著D.①区海拔较低,大部分地区属内流区2.①区与③区的界线大体与( )A.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吻合B.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吻合C.3 000米等高线吻合D.一月份0°C等温线吻合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④是阿尔金山,⑤是祁连山B.我国最大的内流河位于①区C.①区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是水源D.荒漠化最严重的是②区下图为“我国经济格局模式图”。
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正确的是( )①M城市代表上海②d包括京广、兰新等铁路③N城市代表武汉④c可能是长江,也可能是黄河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5.关于我国经济格局模式图的正确叙述是( )①b经济带的发展是因为劳动力资源丰富②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是b经济带③d 经济带矿产资源、能源丰富④a经济带技术指向型工业发达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6.2009年4月24日,天津市降下泥雨。
气象专家称,此次浮尘天气是受外来沙尘影响。
和此次泥雨有关的生态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土壤盐碱化 D.台风提前到来7.图示区域丰富的资源类型有( )A.河网密布,水资源丰富B.临近海洋,地热资源丰富C.山地海拔较高,森林资源丰富D.A、B海域油气资源丰富近年来东北平原耕地“隐性流失”加剧,部分粮食生产区的黑土地,从开发初期的“攥一把都能出油”、“插根筷子也能发芽”,变成了如今的“大沙包、破皮黄,咋上肥料不长粮”。
据此完成8~9题。
8.黑土分布区是东北地区最重要的粮食产地,出现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A.黑土被冲刷变薄 B.气候干旱所致C.微生物活动微弱 D.化肥施用过少9.针对这种问题的具体措施是( )①免耕播种,少耕深松②秸秆还田③退耕还湿④兴修水利工程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10.下图说明鲁尔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有( )①改造传统工业,发展新兴产业②迁入和新建大中型企业③治理环境污染④合并钢铁企业,扩大总体生产能力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长江三角洲地区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中呈现了自己的特点,同时也应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必要的措施。
精选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检测:第一章 章末综合检测卷(一) Word版含答案
章末综合检测卷(一)(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荔枝原产于我国亚热带地区,喜温暖湿润环境,冬季不耐低温霜冻。
下图为广东省荔枝生产适宜区(Ⅲ)、次适宜区(Ⅱ)、不适宜区(Ⅰ)分布图。
读图,回答1~2题。
1.划分荔枝生产适宜区的主要指标是( )A.气候B.土壤C.市场D.水源2.Ⅰ区被划分为荔枝生产不适宜区的主要原因是( )A.光照弱B.降水少C.多大风D.低温冻害解析:第1题,由材料中荔枝“喜温暖湿润环境,冬季不耐低温霜冻”可知,划分荔枝生产适宜区的主要指标是气候,故A项正确。
第2题,从图中河流流向可以判断Ⅰ区地形主要为山地,且纬度相对较高,冬季易发生低温冻害,故不适宜荔枝生产,故D项正确。
答案:1 A 2 D茶树喜温暖、好雨雾、怕积涝、耐酸怯碱。
我国茶树种植面积广大,下图为我国四大茶区分布图。
读图,回答3~5题。
3.我国四大茶区自然环境的共同特征是( )A.1月均温在0 ℃以上B.降水量大于蒸发量C.地形类型为丘陵D.土壤肥沃,土层深厚4.我国古代通过“茶马古道”将西南茶区的茶叶运往高寒的青藏地区,“茶马古道”兴盛的主导因素是( )A.市场B.交通C.政策D.劳动力5.江南茶区水稻种植业的生产特点是( )A.科技投入大,机械化水平高B.降水变率大,旱涝灾害多发C.家庭大农场经营,商品率高D.精耕细作,单位面积产量高解析:第3题,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茶区1月均温低于0 ℃,故A项错误;四大茶区都位于湿润和半湿润地区,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故B项正确;茶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平原、云贵高原等,故C项错误;南方丘陵地区土壤贫瘠,故D项错误。
第4题,“茶马古道”主要是将西南地区的茶叶运往青藏地区,并将青藏地区的马匹运回,其兴盛的主导因素是两地区对商品不同的市场需求,故A项正确。
第5题,江南茶区水稻种植业机械化水平低,故A项错误;降水变率大,旱涝灾害多发不属于水稻种植业的生产特点,故B项错误;江南茶区水稻种植业生产规模小,商品率不高,故C项错误;江南茶区多丘陵,人均占有耕地少,水稻种植精耕细作,单位面积产量高,故D项正确。
20152016学年湘教版地理必修3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过关检测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下图为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
读图完成第1~2题。
1、这种区域的划分主要体现了区域间的( )。
A、整体性B、差异性C、开放性D、连续性2、有关四大区域农业发展主要制约因素的叙述,错误的就是( )。
A、a——旱涝灾害B、b——土壤肥力C、c——水源D、d——低温答案:1、B 2、B孟买与洛杉矶分别就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具有代表性的城市。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第3~5题。
3、可以衡量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发展水平差异的综合性指标就是( )。
A、人均国内生产总值B、人均国民收入C、人文发展指数D、三次产业比重4、图甲中M国( )。
A、处于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B、区域经济表现为自给自足的特征C、加工制造业向资金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全面升级D、劳动力开始向制造业与服务业大规模转移5、图乙中的N国( )。
A、对外开放程度低,对外贸易很少B、处于不均衡的加速发展状态C、科技成为其发展的主导力量D、中心城市发展速度明显高于整个国家的平均速度答案:3、C 4、D 5、C下图示意我国甲、乙两区域,读图完成第6~8题。
6、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就是( )。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C、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D、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7、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与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就是( )。
①夏季热量充足②劳动力价格较低③农业科技发达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A、①③B、①②C、②③D、③④8、A、B 两地就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就是国家重点扶贫地区,制约两地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就是( )。
①多山的地形②干旱的气候③对外联系不便④生产方式落后⑤水资源短缺A、①②③B、②③⑤C、①③④D、②④⑤解析:第6题,甲位于塔里木盆地,河流水源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形成夏汛。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1章章末综合检测含解析
(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也门共和国的希巴姆古城,建在哈德拉毛河河谷旁边的低山丘陵之上。
读图完成1~2题。
1.古城所在地区为阿拉伯半岛的“绿洲”,水源充足,其原因是()A.西风影响大,多地形雨B.高山冰川融水,水源充足C.雨季受赤道低压影响,降水丰富D.受西南季风和山地的影响,多地形雨2.古城楼房墙厚、窗小、分上下排窗,原因是()①墙厚:抵御冬季寒流②窗小:减少热辐射,保温③分排:利于室内外冷暖气体交换④分排:采光条件好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解析:第1题,该地位于也门,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加上地形的抬升作用,降水丰富,故D项正确,A、C项错误;该地位于热带地区,丘陵地带无冰川分布,故B项错误。
第2题,该地地处热带地区,全年高温,故①错误;窗小,有利于减少热量辐射,从而起到保温作用,故②正确;上排窗、下排窗有利于室内外冷暖气体交换,③正确,④错误。
B项正确。
答案:1.D 2.B2015年某月新加坡惨遭雾霾笼罩,空气污染指标攀升至“不健康”标准,人们的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如图为新加坡周边地区烟雾浓度示意图。
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新加坡雾霾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该雾霾现象主要是由于当地人口密集,生产生活排放大量烟尘B.该雾霾现象的“罪魁祸首”主要来自马来半岛C.该雾霾现象持续发生时,墨累—达令盆地的农民可能正忙于剪羊毛D.该雾霾现象的产生与当地森林茂密不利于烟雾消散有关4.下列有关该地区自然地理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A.苏门答腊岛地处两大板块的生长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B.马来半岛西侧冬季降水多于夏季,东侧夏季降水多于冬季C.爪哇岛植物繁茂、草木终年常青,肥沃的土壤含有丰富的有机质D.除东、西两端外,马六甲海峡内流向西北的海水流速冬季较大、夏季较小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烟雾飘移的方向为东北,说明此时吹西南风。
由于烟雾高浓度区的范围比较大,新加坡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加上风向的影响,所以产生的原因不是当地人口密集,生产生活排放的大量烟尘,A错。
地理必修三第一章检测题
地理必修三第一章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比较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两个区域,回答1-3题。
1.下列各项,不属于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共性的是A.都是平原地区B.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C.都位于入海口处D.土壤都比较肥沃2.有关这两个区域农业生产活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长江三角洲属于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
B.松嫩平原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作物。
C.长江三角洲的作物熟制以两年三熟为主,松嫩平原则一年一熟。
D.长江三角洲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的西部适宜发展畜牧业。
3.下列有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资源 B.是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C.是全国最大侨乡所在地D.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又是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对外联系方便读“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示意图”,回答4-6题。
4.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依据主要是A.气候、水文两大要素 B.生物、土壤两大要素C.地形、气候两大要素 D.地貌、生物丽大要素5.甲区的自然景观与乙区截然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甲区深居内陆、降水量少B.乙区日照时间长,积温高C.乙区人类活动历史悠久,人口密度大D.甲区全年气温低、光照时数少.6.对乙自然区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B.河流流量大,无结冰期C.热量丰富 D.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上海原是一个小渔村,自清朝开埠以来,工商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城市、商业中心和港口。
据此回答7-8题:7.上海市快速发展的原因是A.位置优越 B.地形平坦 C.气候温和 D.劳动力充足8.下列不属于上海的区位优势的是A.广阔的经济腹地 B.高素质的劳动力 C.充足的农副产品供应 D.矿产资源丰富9.下列关于松嫩平原自然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地势平坦开阔,利于农业机械化的实施,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B.生长季节短,适宜玉米、棉花、冬小麦、油菜的种植C.水稻土分布广泛,因此主要发展水田耕作业,大面积种植水稻D.受长白山的阻挡,降水量由西向东减少,东部降水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10.关于长三角农业发展的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处我国东部沿海中部,为雨热同期的温带季风气候 B.因河、湖众多,多为集中分布的水田C.该地农业种植制度是一年两熟至三熟 D.该地土壤以生产力较高的水稻土为主11.我国岭南地区的骑楼,往往从二楼起向街心方向延伸到人行道上。
高中地理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单元综合测评1(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中必修3地理
单元综合测评(一)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读某行政区域的空间结构图,回答1~2题。
1.关于该区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B )A.具有一定界线但界线是不确定的B.有一定功能C.具有独立性,不会对其他区域造成影响D.内部存在差异性,与周边区域具有连续性解析:题干中已经告诉我们是某行政区域,因此该区域具有明确的界线;具有一定功能性;具有独立性,但区域不是封闭的,而是与其他区域相互联系和交流的。
2.从区域空间分布形式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C )A.a可能表示城市B.b可能是城市群C.d可能是公路D.c可能为农业区解析:从区域空间分布形式上看:d可能是公路,因为d呈线状分布;a可能是农业区,原因是面积较大,距交通线远;c可能是城市群,看其形态是大城市的周围分布着小城市,因为此处位于交通干线的交会处,交通便捷,人口集聚,经济发达;b可能表示城市,分布在交通线附近,而且分布较均匀。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据此并结合“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分析完成3~5题。
3.关于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四大地理区域之间都有明确的界线B.西北内陆区与青藏高原区之间有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C.西北内陆区与青藏高原区之间有显著的差异性D.四大地理区域独立存在,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不会影响其他地区解析:中国四大地理区域之间的界线是模糊的;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地区。
4.我国东部地区以秦岭—淮河为分界线,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主要差异表现在( D )A.工业结构:南重北轻B.平原面积:南大北小C.煤炭石油:南多北少D.对外开放程度:南高北低解析:我国北方地区以重工业为主,南方地区轻工业发达;北方地区的平原面积大于南方地区;北方地区煤炭、石油资源丰富,南方地区有色金属矿产、生物资源、水力资源丰富;南方地区积极对外开放,外向型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北方地区需要扩大对外开放。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综合检测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综合检测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60分)1.以下区域的界限十分明白的是()A.人种散布区B.南方方言区C.俄罗斯D.热带雨林带【解析】俄罗斯是一个国度,行政区均有明白的界限。
【答案】C2.关于乡村地域和城镇地域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城镇地域的范围通常比乡村地域大B.城镇地域是乡村地域开展的依托C.乡村地域对城镇地域发生普遍和继续的带举措用D.乡村地域与城镇地域的消费活动差异很大【解析】乡村地域的范围通常比城镇地域大;乡村地域主要从事农业活动,城镇地域主要从事非农业活动;乡村地域是城镇地域开展的基础和依托,城镇地域会对乡村地域发生普遍和继续的带举措用。
【答案】D读我国与美国国际消费总值三次产业构成的比拟(2021年)图,回答3~5题。
3.图中A、B区分为我国和美国第一产业的百分比,A、B的数值区分为A.16.416B.1.64 1.6C.1.616.4D.16.4 1.64.我国与美国相比,在产业结构上最大的不同点是()A.第一产业比重太大B.第二产业比重太小C.第三产业比重太小D.第三产业比重太大5.上述产业结构的差异说明了()A.我国经济开展水平与美国差距较大B.我国开展商业和效劳业的天文条件较差C.我国的人口素质较美国低D.我国开展农业的自然条件较好,农业兴旺【解析】第3题,由图中数据计算,即用百分百区分减去两国其他产业的百分比即可。
第4题,我国的第三产业比重只要33.4%,远低于美国的73.5%。
第5题,产业活动是经济活动的表现,产业结构也能反映出经济的开展水平。
【答案】 3.D 4.C 5.A以下图是某城镇用地规划规划方案表示图。
读图完成6~8题。
6.原有工业区接近铁路,影响其空间散布的主要要素是()A.自然天文条件B.城市化水平C.区域的开放水平D.区域的对外联络7.从总体上看,该方案()①没有农业活动②以非农业活动为主③是周围乡村地域开展的基础和依托④可以带动周围乡村地域的开展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8.从空间散布方式看,规划工业区表现为________状()A.面B.线C.点D.岛【解析】第6题,工业活动需求经过铁路途从其他区域运进原料、燃料,运出产品,表达了区域的联络性。
人教版地理必修3检测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1章学习效果检测含答案
第一章本章整合提升基础测试一、单项选择题我国“十三五”规划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
据此完成1~3题。
1.以上划分是按(C)A.单一指标划分的B.自然指标划分的C.综合指标划分的D.地理位置划分的2.关于所划分功能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A.各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和范围B.各区域内部的特征完全一致C.各区域间都有十分明确的界线D.各区域开发政策和措施完全一样3.这种划分主要体现了区域的特点是(B)A.整体性B.差异性C.开放性D.阶段性【解析】第1题,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等,很明显为综合性指标。
第2题,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中,部分主体功能区域是重叠的。
第3题,划分的国土空间地区各具特色,体现了区域的差异性特点。
(2017·山东师大附中质检)读下图,完成4~6题。
4.下列关于图示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描述,合理的是(B)A.“远看是山,近看成川”是对该地区地形地势的最佳写照B.该地区的降水集中在冬半年C.该地区的植被以热带季雨林为主D.该地区气温季节变化显著,冬暖夏热,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均较大5.下列自然资源中,不属于该地区优势资源的是(A)A.风能B.水能C.地热能D.有色金属6.造成PQ一线东南侧与西北侧人口密度不同的自然因素主要是(A)A.地形B.气候C.水文D.矿产资源【解析】第4题,由图可知,图示区域为云贵高原地区,受昆明准静止锋影响,降水多出现在冬半年;“远看是山,近看成川”是青藏高原的写照;云贵高原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该地区因海拔高,夏季不太热,因纬度较低,冬季不太冷,因此气温年较差较小。
第5题,云贵高原因地处板块交界附近,地壳不稳定,因此地热能、有色金属资源丰富,同时由于落差大、降水丰富,水能资源丰富,但受地形的影响,这里风能资源较贫乏。
人教版地理必修3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单元综合检测(解析版)-精选学习文档
人教版地理必修3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单元综合检测一、选择题1.有关区域含义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区域是地理差异的客观反映②区域特性与其区位没有关系③区域有一定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④区域内部特征完全一样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解析:选B。
区域是指地表某一特定的区域,有一定区位、面积、形状和界线,区域内部特征具有相对一致性。
2.研究区域和区域差异的意义是A.更方便了解区域差异、特点B.有助于进行区域研究和发展规划C.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经济D.了解区域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解析:选D。
研究区域和区域差异,可深入了解区域发展的资源优势和主要限制因素,从而采取相应措施加以开发和治理,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读图,完成3~5题。
3.图示反映出区域的主要特征是A.区域内部的相似性和连续性B.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C.区域之间相互联系D.区域具有明显的界线4.图中关于甲、乙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的特征叙述正确的是A.甲城市空间结构比乙城市复杂B.甲区域城市呈岛状C.甲区域第一产业发展水平大于乙区域D.乙区域第三产业比重大于甲区域5.图中区域发展水平差异的原因可能是A.两区域的地理环境差异B.两区域的地理环境相同C.两区域的人种分布差异D.两区域的领导人差异解析:由图中可知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输出资金、技术和产品,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输出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两个区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乙区域经济发达,城市结构复杂,城市呈岛状,第三产业比重大于甲区域。
区域发展水平受地理环境影响。
答案:3.C 4.D 5.A6.下列区域是按单一指标划分的是①甘肃东南部的湿润区②华北平原③东部季风区④浦东新区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A。
干湿地区的划分指标是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华北平原的划分指标是地形,因此都是单一指标;东部季风区是在地形和气候双重指标的基础上综合划分的;浦东新区是一种功能区。
7.读我国四个地区的简图,有关图中四地气候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甲地冬季漫长B.乙地气温年较差大,年降水量变率大C.丙地降水集中在夏秋,冬春寒冷干旱D.丁地雨季长,降水丰富解析:选C。
高中地理必修III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章末综合检测
高中地理必修III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章末综合检测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2021年10月12日,音讯,近日,«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树立中原经济区的指点意见»正式印发,这是片面推进中原经济区树立、加快中原崛起河南复兴的纲领性文件,这标志着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度战略并正式实施,必将对河南、对郑州经济社会开展发生深远而严重的影响。
读以下图完成1~2题。
1.从增强粮食消费中心区树立的角度,中原经济区农业应着力提高单产的最主要作物有A.小麦玉米B.水稻大豆C.小麦甜菜D.水稻油菜【答案】A【解析】考察提取有效信息:中原经济区粮食中心区河南省主要增强和提高单产方面着力规划的最主要粮食作物知识。
可扫除C、D中经济作物和B水稻〔我国南方〕和大豆〔西南〕,选A小麦和玉米。
2、富士康项目从谈判到签约耗时一个月,相关部门全程代办企业入驻的相关手续用了3天,从企业入驻到第一个项目投产也仅用了一个月时间,综合保税从申建到获批仅用了三个月,发明了富士康投资项目的"郑州速度〞。
〞郑州速度〝表达了影响产业转移的要素是A、交通B、政策C、外部买卖本钱D、休息力【答案】C【解析】考察产业转移的要素。
题干中提及到〝富士康项目综合保税从申建到获批仅用了三个月〞,表达了〝郑州速度〞,属于降低了企业外部买卖本钱。
随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开展,中国现行东、中、西三大地带曾经难以顺应新情势的要求,有学者提出中国微观区域经济的〝新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方案,分为西南及东部沿海地带、中部及西部地带、远西部地带。
读图完成3~5题。
3.中国微观区域经济划分为〝新三大地带〞的目的是A.剖析归结出区域自然环境特征B.找出区域外部存在的差异C.量体裁衣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应用D.剖析人类活动的基本规律【答案】C【解析】:区域划分是在区域差异的基础上停止的,不同目的划分出不同的结果。
依据区域差异,可量体裁衣地开发,完成可继续开展。
高中地理 第一章 章末综合检测 中图版必修3
高中地理第一章章末综合检测中图版必修3一、选择题(25×2=50分)1.下列关于区域划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各要素的整体性基础上进行划分的B.区域是人们根据区域间的相互联系,在其开放性的基础上进行划分的C.区域是由人们进行划分的,主观性很强,无论按什么指标划分,其结果大致相同D.人们划分区域是为了了解各区域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解析:选D。
区域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性基础上划分的,划分指标不一,其结果不同。
2.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 )①冬小麦与春小麦主要产区的分界线②农区畜牧业与牧区畜牧业的分界线③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④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分界线 A.①②B.③④C.①③ D.②③解析:选B。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①1月份0℃等温线大体经过这里;②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③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④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的分界线;⑤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⑥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⑦800 mm年等降水量线大体经过这里;⑧南方水田区和北方旱作区的分界线等。
3.东部季风区中,跨地势两级阶梯,且地区间水分条件差异显著的自然地区是( ) A.东南地区B.华中地区C.华北地区D.东北地区解析:选C。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内部的差异情况。
4.下列传统民居各对应的分布地域不.正确的是( )A.蒙古包——呼伦贝尔草原B.架空支撑的房屋——青藏高原C.平顶屋——塔里木盆地D.白色墙壁的房屋——撒哈拉沙漠解析:选B。
本题以传统民居为切入点,考查文化景观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架空支撑的房屋一般修建在山地或河谷地区,主要是由于山地和河谷地区地表起伏较大,地表水流多,架空支撑不仅使房屋楼面平坦,还可以通风避潮,多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
青藏高原气候寒冷,房屋多为厚墙壁的石屋。
环渤海经济圈作为东部地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加速崛起。
高中必修3第一章地理环境和区域发展综合检测
高中必修3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综合检测(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读某行政区域的空间结构图,回答1~2题。
1.关于该区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A.具有一定界线但界线是不确定的B.有一定功能C.具有独立性,不会对其他区域造成影响D.内部存在差异性,与周边区域具有连续性2.从区域空间分布形式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可能表示城市B.b可能是城市群C.d可能是公路 D.c可能为农业区我国东、中、西地带性经济差异是一切自然、经济、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据此完成3~5题。
中国三大经济地带分布图3.影响我国地带性经济差异的因素中属于社会原因的是( )A.地理区位 B.气候条件C.矿产资源 D.开放政策4.有关东部经济带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交通便利 B.经济国际化程度较高C.能源、原材料丰富 D.环境问题严重5.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东部首先应向西部迁移的产业是( )①高科技产业②高能耗产业③高燃料消耗产业④高污染工业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6.长江中下游地区对全国粮食增产贡献率变小的原因可能是( )①非农业用地比重上升②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下降③所产粮食大量出口④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A.②④B.③④ C.②③D.①④2012年8月8日3时第11号超强台风“海葵”在我国浙江象山登陆。
受“海葵”影响,广东、福建、浙江风大雨急。
结合下图,回答7~9题。
7.台风中心位置的确定用到的关键技术是( )A.RS B.GPSC.GIS D.数字地球8.台风路径的预测用到的关键技术是( )A.RS B.GPSC.GIS D.数字地球9.台风过境后受灾面积的获取用到的关键技术是( )A.RS B.GPSC.GIS D.数字地球下图示意某地理专题研究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图层。
完成10~11题。
10.叠加丙与丁图层可以研究( )A.河流分布 B.地形特征C.商店布局 D.客货流量11.为了较合理地得出丙图,需要叠加的图层有( )A.甲与乙 B.甲与丁C.乙与丁 D.甲、乙、丁12.下列有关数字地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A.数字地球就是3S技术的集合B.数字地球只以数字的形式提供数据、信息C.数字地球的信息主要来自于遥感技术D.数字地球可用来预测天气的变化二、综合题(共40分)13.读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图,回答下列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综合检测(一)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综合检测(一)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下列区域的界线十分明确的是( )
A.人种分布区 B.北方方言区
C.俄罗
斯
D.热带雨林带
【解析】俄罗斯是一个国家,行政区均有明确的界线。
【答案】C
2.关于乡村地域和城镇地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镇地域的范围通常比乡村地域大
B.城镇地域是乡村地域发展的依托
C.乡村地域对城镇地域产生广泛和持续的带动作用
D.乡村地域与城镇地域的生产活动差别很大
【解析】乡村地域的范围通常比城镇地域大;乡村地域主要从事农业活动,城镇地域主要从事非农业活动;乡村地域是城镇地域发展的基础和依托,城镇地域会对乡村地域产生广泛和持续的带动作用。
【答案】D
读我国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三次产业构成的比较(2008年)图,回答3~5题。
3.图中A、B分别为我国和美国第一产业的百分比,A、B 的数值分别为
( )
A.16.4
16
B.1.64 1.6
C.1.6
16.4
D.16.4 1.6
4.我国与美国相比,在产业结构上最大的不同点是( )
A.第一产业比重太大
B.第二产业比重太小
C.第三产业比重太小
D.第三产业比重太大
5.上述产业结构的差异说明了( )
A.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与美国差距较大
B.我国发展商业和服务业的地理条件较差
C.我国的人口素质较美国低
D.我国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较好,农业发达
【解析】第3题,由图中数据计算,即用百分百分别减去两国其他产业的百分比即可。
第4题,我国的第三产业比重只有33.4%,远低于美国的73.5%。
第5题,产业活动是经济活动的表现,产业结构也能反映出经济的发展水平。
【答案】 3.D 4.C 5.A
下图是某城镇用地布局规划方案示意图。
读图完成6~8题。
6.原有工业区靠近铁路,影响其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地理条
件 B.城市化水平
C.区域的开放程度 D.区域的对外联系
7.从总体上看,该方案( )
①没有农业活
动
②以非农业活动为主
③是周围乡村地域发展的基础和依托
④可以带动周围乡村地域的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从空间分布形式看,规划工业区表现为________状( )
A.面
B.线
C.点
D.岛
【解析】第6题,工业活动需要通过铁路线从其他区域运进原料、燃料,运出产品,体现了区域的联系性。
第7题,规划方案只是以非农业活动为主,也有农业活动,只是不占主要地位;乡村地域是城市地域发展的基础和依托。
第8题,
从空间的分布形式看,农业表现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岛状。
【答案】 6.D 7.D 8.D
读下面材料,完成9~10题。
材料一我国西气东输一线主干管线工程示意图。
材料二随着西气东输二线全线建成投产,大量源自中亚的天然气将陆续输入国内各省区市,“西气东输”的年输气能力将增加百亿立方米,相当于原先的近一半。
9.下列因素中,修建“西气东输”工程主干管线走向所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 )
A.地形类
型
B.城市分布
C.河流状
况
D.人口
10.“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有助于解决( )
①资源浪费严重
②能源消费结构的改善
③自然资源的分布与生产力布局不协调
④加强环境资源的管理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第9题,“西气东输”工程主干管线的走向沿城市分布,主要是为了满足接近消费市场的需要,因为沿途的城市和工厂是天然气的主要消费市场。
第10题,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与生产力布局不协调,东部经济发达,但能源、原材料不足;中、西部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却比较落后。
从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来看,主要以煤炭为主,所以“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有助于改善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
【答案】9.B 10.B
近100年来,世界造船产业转移的趋势是,从以英国为主的欧洲转移至日本,然后到韩国,2012年中国将成为造船业第一大国。
读图,完成11~12题。
11.导致造船业转移的因素不包括( )
A.发达的科技
B.投入要素的比较优势
C.承接国的优惠政策
D.国际贸易的发展
12.关于当前造船业转移对我国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对沿海地区会产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B.促进我国中部地区产业升级
C.有利于东部重工业基地建设
D.促进我国由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转变
【解析】由题中信息可知,世界造船业的迁移趋势符合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特点,其工业生产不是技术指向型,因此科技的影响比较弱。
我国承接造船业转移的地区是东部沿海地区,造船业不是重度污染企业。
【答案】11.A 12.D
二、综合题(40分)
13.读我国某地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22分)(1)图示地区曾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在其发展初期凭借的优势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本区优势条件下建立的工业部门有____________(至少三个)。
这些工业部门主要属于____________(轻、重)工业。
随着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本区不仅大规模开采________,而且还排放大量的________,严重污染了当地环境。
(3)基于上述事实,当前东北老工业基地面临的困境有哪些?
(4)请谈谈东北老工业基地该如何寻找出路。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判断出图示地区的地理位置及有关的地理事物。
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不难判断出该地区为我国的东北辽中南地区。
第(1)题,根据图中资源和铁路的分布,推出该地区在工业发展初期的优势条件。
第(2)题,根据图中的多种资源,可以得出相应的工业部门。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工业生产需求,资源密集型工业往往过度开采矿产资源,并在矿产资源的利用过程中排放出大量的废弃物。
第(3)题,工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资源消耗过多,环境污染严重。
这些成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障碍。
第(4)题,从体制、自身优势、生产技术、开放力度、环境治理等方面分析该工业基地的出路。
【答案】(1)丰富的煤、铁资源;便利的铁路运输
(2)钢铁工业、机械工业、造船工业、化学工业等重
矿产资源废弃物
(3)产业结构不合理,部分资源面临枯竭;环境污染严重;生产设备老化,技术工艺滞后,产品竞争力不高;就业矛盾突出;经济体制落后。
(4)改变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改进技术工艺,全面改造提升加工制造业,使之成为高水平、高技术、高效益的工业基地;利用沿边和邻近韩国、日本的地理优势,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投身于国际市场;治理环境污染;调整产业结构;国家在政策和资金上也要给予较大的支持。
14.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18分)
材料一中国广播网2011年3月4日讯全国两会期间,中部六省电台联合推出大型直播《崛起中部——跨越发展十二五》。
六省电台在北京腾讯新闻中心设立“中部六省2011全国两会联合直播间”,邀请参加全国两会的各省代表委员,参与联合直播,共商国是,共议热点,共话未来。
材料二我国“中部地区”位置图。
(1)在中部地区六省中,A是
__________省,该省由于________资源丰富而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重工业基地。
其资源输往渤海沿岸港口的两条铁路线是________和__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表格内容。
(3)安徽省以长江、淮河为界可划分①、②、③三个区域,温带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在________(填数码)区域。
(4)近年来,安徽省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转移的承接地之一。
请分析说明产业转移对该省的区域发展有哪些影响?(提示:可以从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分析回答)。
【解析】第(1)题,由省区轮廓和相对位置可知,A省是山西省,该省煤炭资源丰富,是我国最大的能源基地。
第(2)题,山西省位于黄土高原,B省为江西省,所在的地形区是江南丘陵。
二者面临的共同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
第(3)题,安徽省有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淮河,淮河以北为暖温带,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第(4)题,产业转移对产业承接地的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并能促进就业,维护社会稳定。
但产业转移往往伴随着污染的转移,会给转入地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答案】(1)山西煤炭大秦铁路神黄铁路
(2)见下表:
(3)①
(4)经济方面: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工业化、城市化。
社会方面: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维护社会稳定。
环境方面:在资源开发中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工业生产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