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外静脉剖析
颈部血管解剖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引言 • 颈部血管概述 • 颈动脉解剖 • 颈静脉解剖 • 颈部血管的毗邻结构 • 颈部血管的应用解剖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01
颈部血管解剖是医学领域中重要 的基础学科之一,对于了解人体 血液循环系统、诊断和治疗颈部 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02
CT血管成像
CT血管成像是一种先进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清晰地显示颈部血管的三维结构。通过CT血管成像 ,医生可以了解血管的走行、分支、管壁等情况,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加准确的参考依据。
THANK YOU
感谢各位观看
功能
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主要负责向头部和面部提供血液,而颈外动脉则负责向颈 部和上肢提供血液。这些血管在维持头部和颈部的正常生理功能中起着至关重 要的作用。
03
颈动脉解剖
颈总动脉
颈总动脉是颈部最重要的动脉,分为左右两支,起始于心脏主动脉,上行至头部和 颈部。
它负责向头部和颈部供应血液,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维持头部的正常生理功能。
颈淋巴结清扫术
颈淋巴结清扫术是治疗头颈部恶性肿 瘤的常用手术方法之一。在手术过程 中,需要熟悉颈部血管的走行和分布 ,以避免损伤血管,减少手术并发症 的发生。
颈部血管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狭窄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其诊断和治疗都需要充分了解颈部血管的解剖结构。在诊断方面,医生需要 通过影像学检查了解血管狭窄的程度和位置;在治疗方面,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或非手 术治疗方法。
颈外动脉
颈外动脉是颈总动脉的另一分 支,主要负责向头部和颈部的 皮肤、肌肉等组织供应血液。
它分为甲状腺上动脉、舌动脉 、面动脉等多个分支,分别供 应相应区域的血液。
体循环静脉系统解剖(图文)
体循环静脉—系统解剖(图文)体循环的静脉数量多,行程长,分布广,与动脉相比,静脉具有以下特点:①体循环的静脉分浅、深两类。
浅静脉又称皮下静脉,位于浅筋膜内,数目较多,不与动脉伴行,最终注入深静脉。
临床常经浅静脉注射、输液或采血。
深静脉又称伴行静脉,位于深筋膜的深面或体腔内,多与同名动脉伴行。
其导血范围与伴行动脉的分布范围大体一致。
②静脉的吻合比较丰富。
浅静脉多吻合成静脉网(弓),深静脉在某些器官周围吻合成静脉丛,如食管静脉丛、直肠静脉丛、手背静脉网等。
③常有静脉瓣静脉瓣由内膜凸入管腔折叠形成,有防止血液逆流的作用。
四肢静脉瓣较多,躯干较大的静脉较少或无。
④静脉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压力较低,血流缓慢。
静脉不仅比相应动脉的管腔大,而且数量也较多。
血液总容量是动脉的两倍以上,从而使回心的血量得以与心的输出量保持平衡。
体循环的静脉包括上腔静脉系、下腔静脉系(包括肝门静脉系)和心静脉系(见心的静脉)。
(一)上腔静脉系上腔静脉系的主干是上腔静脉(superior vena cava ),主要收集头颈部、上肢、胸壁和部分胸腔器官的静脉血。
上腔静脉是一条短而粗的静脉干,由左、右头臂静脉在右侧第一胸肋关节后方汇合而成,沿升主动脉右侧垂直下行,注入右心房。
头臂静脉( brachiocephalic vein )左、右各一,由同侧的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在胸锁关节后方汇合而成,汇合处的夹角称静脉角( venous angle ),有淋巴导管注入。
1.头颈部的静脉(1 )颈内静脉( internal jugular vein ):为颈部最大的静脉干。
上端在颈静脉孔处与颅内的乙状窦相延续,伴颈内动脉、颈总动脉下行至胸锁关节后方,与锁骨下静脉汇合成头臂静脉。
颈内静脉与颈总动脉、迷走神经一起被周围结缔组织形成的颈动脉鞘包绕,由于颈动脉鞘与颈内静脉管壁连接紧密,使静脉管腔经常处于开放状态,有利于头颈部静脉血液的回流。
但当颈内静脉损伤破裂时,管腔不易回缩、塌陷,有导致空气进入形成栓塞的危险。
颈外静脉穿刺的应用解剖学分析
师也要利用各种 场合 , 不失时机地 向群众 患者 宣传 医药知识 , [ 3 ] 张振 华 , 陶妙娟 . 四种 中成药及保健品非法 添加化学药物 的快 呼吁市 民提高警惕 , 增强 自我保护意识 。 速筛查方法初探 . 安徽 医药 , 2 0 0 8 , 1 2 ( 1 ) : 2 8 - 2 8 .
意义 。
1 材 料 与 方 法
静脉 汇人 的锁骨下 静脉 直径 中 , 内侧大 小为 ( 1 . 6 9 ± 0 . 2 2 ) c m , 外侧 的锁 骨下静 脉直 径为 f 1 . 2 8±0 . 1 4 ) e m。有颈 外静 脉汇人 选择 本校 经 防腐 技术进 行 固定 的成人尸 体共 4 o 例, 其 的锁 骨下 静脉 内侧 及其 外侧 直 径 比较 , 差 异有 统计 学 意义 中男尸共 2 5例 , 女尸 1 5例 。在进行解剖 的过程 中对 相关解 < 0 . 0 5 ) 。而无 颈外静 脉汇人 的锁 骨下静脉 的直 径与有 颈外 剖结构或者 部位进行测量 。测量工具是 游标卡尺 , 精确度 为 静 脉汇入的锁骨下静脉外侧直径 比较 , 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 0 . 0 1 m m , 本 文测量过程 中所涉 及数 据单位均精确 到 0 . 叭c m。 3 讨论 本文 所得 的测量 数据 均在 统计 学软件 S P S S 1 4 . 0下进行 统计 颈外静 脉穿刺在 临床应用较 多 , 颈外静脉 穿刺可 以应用 于大量补液 而周 围静脉 应用不便 患者 , 可 以经过 颈外静 脉穿 学分析 , P < 0 . 0 5 表示差 异有 统计 学意义 。 刺后 给予高营养治疗 , 可 以通 过颈外静脉输注 对血管刺激 性 较强 的化疗药 物 , 颈外静 脉穿刺更有利 于抢救患者 。 本 文中 , 下 颌角处平 对 , 经 过胸锁乳 突肌 的表 面斜 向下 , 到达 胸锁乳 1 5 % 的颈外 静脉 回流到颈 内静脉 ; 5 2 . 5 % 的颈外静 脉 回流到
颈外静脉的概念
颈外静脉的概念颈外静脉是人体颈部的主要静脉之一,起着重要的血液循环功能。
它们的主要职责是将从头部和面部收集的静脉血液输送到上腔静脉,以供血液在心脏和肺部之间的循环中继续进行。
颈外静脉的概念涉及其解剖结构、血液循环和临床意义等方面。
1. 解剖结构:颈外静脉是人体颈部的三条主要静脉之一,其他两条是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
它们位于颈部的侧面,与颈内静脉平行,并最终汇合形成上腔静脉。
颈外静脉包括了颌下静脉和颈外深静脉。
颌下静脉起源于面部和口腔组织的静脉回流,向下流经颈部,最终与颈外深静脉汇合。
颈外深静脉主要由从头皮向下引流的血液组成。
这两条静脉的结合形成了颈外静脉的主干,从而连接到上腔静脉。
2. 血液循环:颈外静脉的主要功能是将头部和面部的静脉血液输送到心脏和肺部。
从头部和面部的组织,特别是皮肤和黏膜,通过静脉血管收集血液,这些血管最终汇集成颌下静脉和颈外深静脉。
这些静脉血液随后通过颈外静脉的主干,经过颈部,最终进入上腔静脉。
上腔静脉是颈外静脉输送血液的终点,它将血液输送到右心房,以进一步参与心脏和肺部之间的循环。
3. 临床意义:颈外静脉在临床上具有多种重要的意义。
首先,了解颈外静脉的解剖结构和血液循环,能够帮助医生进行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例如,在头部和颈部的感染或肿瘤等疾病中,颈外静脉的症状和体征可能会发生变化,医生可以通过观察颈外静脉的情况来帮助诊断。
此外,颈外静脉的异常可以导致一些疾病,特别是颈外静脉狭窄或堵塞。
这些疾病可能会导致颈外静脉回流受阻,从而影响颈部和面部组织的血液供应。
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引起面部和颈部的水肿、疼痛和其他更严重的症状。
因此,对于这些疾病,及时的诊断和治疗颈外静脉的问题非常重要。
此外,颈外静脉的解剖结构也对某些临床操作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颈外静脉作为一个重要的静脉通道,常用于某些医疗程序中,如静脉置管和血液采集等。
对颈外静脉的准确理解和定位可以帮助医生进行相关操作,提高操作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周围血管(颈部及四肢)解剖PPT
量测定。血管能量图、三维血管重建可局部或大
部显示动静脉血管树的空间形态与立体结构。
2020/2/1
2
第一节 解剖、生理概要
一、周围血管的解剖
(一)颈部血管
1、颈部动脉 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和椎动脉
2020/2/1
3
颈部血管超声检查
2020/2/1
一、颈部血管解剖
颈部动脉始发 于主动脉弓;
2020/2/1
14
第一节、解剖、生理概要
一、周围血管的解剖
(二)下肢动脉
2020/2/1
15
1、股总动脉
Common Femoral
Artery ,CFA
腹主动脉平第四腰椎
分为左右骼总动脉,骼总 动脉在骶骼关节处分为骼 内动脉、骼外动脉,骼外 动脉在腹股沟韧带水平延 伸为股总动脉。股总动脉 在腹股沟韧带下方3-4cm 分叉(后外侧壁分出)成股 深动脉和股浅动脉。
ulnar artery , UA
肱动脉在肘部分成桡动脉 和尺动脉。桡动脉走行于前臂 的外侧至腕部并与掌深弓相连 接;尺动脉则走行于前臂的内 侧至腕部并与掌浅弓相连接。
骨间动脉是尺动脉的重要 分支。桡动脉和尺动脉闭塞时, 骨间动脉可成为侧支循环的重 要供血动脉。
2020/2/1
30
2020/2/1
尺动脉
2.1±0.3 44.0±10.2
4.3±4.1
27.0±4.2
桡动脉
2.3±0.4 44.6±12.6
5.0±4.8
20.0±4.0
股总动脉
7.9±1.3 97.0±22.3 35.9±8.2 14.6±8.2
股浅动脉(近) 6.7±1.3 85.0±24.7 30.2±9.2 12.7±6.1
颈外静脉穿刺应用解剖及临床意义
颈外静脉是颈部最大的浅静脉,管径粗,显露明显,穿刺可以在直视下进行,操作简便易行,既安全又可迅速刺入静脉,并发症少。
所以颈外静脉穿刺为需大量补液而周围静脉使用困难的病人,静脉内高营养治疗,应用具有血管刺激性抗癌药物,抢救危重病人,中心静脉压测定和介入治疗等开辟了一个简便安全的途径。
[1~3]但有时插管不太顺利,[1]作者根据临床工作需要,通过尸体解剖对颈外静脉的行径、管径和回流部位等有关穿刺情况进行了详细观测,以供临床工作参考1颈外静脉的行径起始于胸锁乳突肌前缘,平对下颌角处,经胸锁乳突肌的表面斜向后下,至该肌深面或颈后三角,穿颈深筋膜注入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或静脉角。
以胸锁乳突肌后缘为标志,将颈外静脉分为上、下两段,上段位于胸锁乳突肌表面,肌后缘以下为下段。
2颈外静脉的分型根据颈外静脉回流的情况将其分三型:Ⅰ型回流到颈内静脉占13.3%;Ⅱ型回流到静脉角占50%,其中经静脉前壁汇入的为Ⅱa型,经后壁汇入的为Ⅱb型;Ⅲ型回流到锁骨下静脉占36.7%(图1)。
Ⅰ型在行程中不接受任何属支,经胸锁乳突肌后缘中下1/3交点,与下1/4上点之间向下内经该肌深面汇入颈内静脉,与颈内静脉上部夹角为30°±1°(28°~39°);Ⅱ型末段大部分接受颈前静脉的回流,有时还接受肩胛上静脉,经胸锁乳突肌后缘下1/4部向下内经该肌深面汇入静脉角,与锁骨下静脉夹角49°±14.5°(30°~70°)。
Ⅲ型颈外静脉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与中下1/3交点之间入颈后三角,在颈后三角内向下外行走,并接受肩胛上静脉的回流;肩胛上静脉汇入处的颈外静脉上、下部形成向内开放的角,肩胛上静脉越短此角越小,反之越大,该角为锐角的占89.5%,直角占26%,钝角占7.9%;颈外静脉与锁骨下静脉外侧部夹角为57.9°±9.3°(32°~71°);汇入处与静脉角间距1.5±0.4cm(1.0~1.9cm)。
静脉解剖
静脉解剖颈内静脉/颈外静脉/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应用解剖常见的深静脉穿刺入路1.锁骨下静脉锁骨下静脉是腋静脉的延续,起于第1肋的外侧缘,成ren长约3~4cm。
前面是锁骨的内侧缘,在锁骨中点稍内位于锁骨与第1肋骨之间略向上向内呈弓形而稍向内下,向前跨过前斜角肌于胸锁关节处与颈内静脉汇合为无名静脉,再与内侧无名静脉汇合成上腔静脉。
通常多选用右侧锁骨下静脉作为穿刺置管用。
穿刺进路有锁骨上路和锁骨下路两种。
⑴ 锁骨上路病人取仰卧头低位,右肩部垫高,头偏向对侧,使锁骨上窝显露出来。
在胸锁乳突肌锁骨头的外侧缘,锁骨上缘约1.0cm处进针,针与身体正中线或与锁骨成45°角,与冠状面保持水平或稍向前15°,针尖指向胸锁关节,缓慢向前推进,且边进针边回抽,直到有暗红色血为止。
经反复测试确定在静脉腔内便可送管入静脉。
送管方法有两种:①外套管直接穿刺法:根据病人的年龄选用适当型号的外套管针(成ren16~14号,儿童20~18号)直接穿刺。
当穿中静脉后再向前推进3~5mm,而后退出针芯,将注射器接在外套管上回抽有静脉血时,可缓慢旋转向前送入;如回抽无回血,可缓慢后撤同时回抽,当抽到回血时即停止后撤,经反复测试确定在静脉腔内再慢慢旋转导管向前送入。
②钢丝导入法: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金属穿刺针及相应型号的钢丝和导管。
穿刺方法同前,当穿中静脉后将钢丝送入。
如果导管较软可先用相应型号的扩张器沿钢丝送入静脉内(送扩张器前先用尖刀片将皮肤针眼扩大),而后撤出扩张器,再将导管沿钢丝送入静脉。
导管送入的长度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5~10cm即可。
退出引导钢丝用缝线将导管固定在皮肤上,再用皮肤保护膜加固。
用缝针固定时下针的方向应与导管平行,不可横跨导管以免将导管扎破。
锁骨上路进针在穿刺过程中,针尖前进的方向实际上是远离锁骨下动脉和胸膜腔的方向前进,所以较锁骨下进路为安全。
此进路不经过肋间隙,送管时阻力小,用外套管穿刺时可直接将套管送入静脉,到位率比锁骨下路高。
颈外静脉
注意事项及护理
• 1、穿刺前应先熟悉颈外静脉解剖 • 2、穿刺时用手按压颈外静脉近心端时,用 3、穿刺时进针速度不宜过快,应边进针边 回抽,成功率高。密切观察病人呼吸功能 状态。 • 4、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消毒范围 大于8cm*8cm • 5、输液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滴速颈部有无肿 胀,输液管道的连接和固定是否牢靠。有 无输液反应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一、颈外静脉置管适用范围
1、长期输液而外周静脉不易穿刺的患者。 2、周围循环衰竭的危重病人需要测中心静脉压 3、应用静脉输入高营养液,以及抢救危重病人 需短时间内输入大量液体。 4、毒性和刺激性药物输注,如:化疗药物 5、缺乏外周静脉通路的患者,如早产儿、四肢大 面积烧伤,慢性病人经过长期输液外周静脉已广 泛破坏。
颈静脉留置针后的护理要点:
• 1、暂停输液时,应用肝素稀释液2~3ml缓 慢推注正压封管封管。 • 2、再次输液时应先推注5~10ml生理盐水冲 管。 • 3、每次输液前后检查、询问患者感受,观 察颈部有无外渗,如穿刺部位及静脉走向 有红、肿、热、痛及条索状变时及时拔除 导管。
优点
• 4、急救病人时,符合近心穿刺原则,有利 于药物及时发挥药效。 • 5、颈外静脉留置针极少发生并发症,留置 针管短、无血胸、气胸及神经、动脉、气 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并发感染的机会也 少,,安全可靠。 • 6、对于躁动病人适宜,保留时间较长。
治疗方案的评估
• • • • • • 1、输液的目的 2、输液疗程 3、输液的速度和输液量 4、药液的性质 5、渗透压 6、PH值
患者情况评估
• • • • • • • • • 1、患者性别和年龄 2、患者的配合程度 3、患者穿刺部位评估 4、皮肤情况 5、穿刺部位的选择 6、静脉的能见度 7、静脉的弹性 8、静脉直径、长短 9、穿刺难易度
颈外静脉的解剖及临床应用研究
d i1 .9 9ji n 1 7—7 8 2 1 .2 0 4 o:03 6 /. s.6 436 .0) 0 0 s 9
[ sr t Obetv To p o iea n t mia a i f rv np n t r ,id l n edea d Abta] jcie r vd na ao c lb ss o e iu cu e n wel g n e l n i PI C r m x en l g lrv i C fo e tr a u ua en,t v i O e p p n t r n ah trr pa e e t M eh d j o a od t O d e u cu e a d c t ee e lcm n . to s Thry cd v r r n t mi d c n e t n l O o sr e t ee tr a ua en Reut Th it a a e swe ea ao z o v n i al t b ev h x en ljg lr v i, e o y u sls e da tra dln t f xen l u ua enwee( . ± 2 1 imee n e gho tra g lrv i r 5 5 . )mm n ( 5 8+1 . )1m ,rs et ey e j ad 9 . - 13 T _ - i ep ci l. v I c n e td o h g lrv i s b lva en o e o s a ge C n lso I d ln e d e t o n ce t te j ua en, u ca in v i r v n u n l. o cuin n wel g n e l u i
o y, o a in l n e h ia o l e i o ig U i est f T a i o a h n s Me iie h n a g 1 0 0 C i a m V c t a d T c n  ̄ l l g ,L a n n n v r i o r d t n lC iee o a C e y i d cn ,S e y n 1 1 1, h n
颈外静脉穿刺的解剖学研究
颈外静脉穿刺的解剖学研究目的对颈外静脉穿刺的解剖学意义进行探讨研究。
方法选择我校解剖实验室内经过防腐技术进行固定的50例成人尸体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28例男性尸体,22例女性尸体。
在对尸体进行解剖的过程中,对所要解剖的相关结构或部位进行测量。
以游标卡尺作为测量这些结构或部位的工具,精确度为0.01 mm,因此本文所有在测量过程中记录的数据单位均精确到0.01 cm。
结果有8例尸体颈外静脉回流到颈内静脉,所占比例为16%,为Ⅰ型回流模式;有24例尸体颈外静脉回流到静脉角,所占比例为48%,为Ⅱ型回流模式;剩下的18例尸体颈外静脉回流到锁骨下静脉,所占比例为36%。
在Ⅰ型回流模式当中,回流过程中颈外静脉不接受任何属支。
解剖过程中测量结果为有颈外静脉汇入的锁骨下静脉中外侧直径大小为(1.31±0.21)cm,内侧直径大小为(1.72±0.19)cm;无颈外静脉汇入的锁骨下静脉的平均直径为(1.19±0.23)cm;颈外静脉的上段测定的平均直径为(0.61±0.21)cm。
由记录的数据结果可见,若锁骨下静脉中有颈外静脉汇入,那么内、外侧直径的大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锁骨下静脉中有颈外静脉汇入与锁骨下静脉中午颈外静脉汇入相比,外侧直径大小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由于颈外静脉的特殊位置,在进行颈外静脉穿刺时,需要对颈外静脉的解剖位置关系熟练的掌握,从而提高穿刺成功的几率。
标签:颈外静脉;穿刺;解剖颈外静脉是颈部最大的浅静脉,看的最为明显,是临床上常用的输液、注射及抽血的部位,而为了降低颈外静脉穿刺并发症的发生率,对于颈外静脉的穿刺可在直视的情况下进行[1]。
除此之外,对患者行颈外静脉穿刺的优势在于可将对血管有较强刺激性的药物通过颈外静脉输注来给予患者治疗,另外可通过颈外静脉给予患者相应的更营养支持治疗,但是,实施颈外静脉穿刺时首先便要保证能够顺利插管,因此,本文主要以我校解剖实验室内的50例成人尸体为研究对象,对颈外静脉穿刺的应用解剖学意义进行探讨分析,以期为临床上颈外静脉穿刺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具体报告如下[2]。
颈外静脉穿刺应用解剖及临床意义
颈外静脉穿刺应用解剖及临床意义颈外静脉穿刺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临床操作技术,主要用于急救和临床治疗过程中输注大量液体和药物。
这种技术的发展让医生们能够在急救过程中更快地将救治药物输送给患者,以及为其他临床治疗过程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而颈外静脉穿刺应用解剖和临床意义的研究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这一技术的优势和应用。
颈外静脉穿刺的解剖结构和相关技巧颈外静脉穿刺是一项非常精确的技术,它要求医生使用准确的器械和切入点才能顺利完成。
因此,在进行此项技术之前,医生需要很好地了解颈外静脉的解剖位置和相关结构。
颈外静脉的位置在锁骨以下,它开始于最深的手淋巴结处,直接进入锁骨下静脉。
这个位置非常接近心脏,所以在操作过程中,提醒医生不要过于用力。
颈外静脉在解剖学上还分为浅颈静脉和深颈静脉两种。
浅颈静脉通常在锁骨下降下方出现,而深颈静脉通常紧靠在颈动脉的后侧。
在完成解剖结构的了解之后,医生需要掌握颈外静脉穿刺的相关技巧。
首先是正确的切口位置,切口位置需要准确度极高,这就要求医生有一定的手术经验。
其次是穿刺技巧,穿刺过程需要医生注意要避免针头卡在静脉壁中,这会导致出血和其他不良反应。
最后是配合技巧,医生需要掌握如何操作好配合途径的器械,这样能够更好地减少穿刺过程中的副作用。
颈外静脉穿刺的临床意义颈外静脉穿刺是一项在医疗领域广泛使用的技术,它有很多的临床意义。
首先是在急诊治疗中的应用,特别是在需要快速输注大量药物和液体的情况下。
在很多医疗中心,医生们通常会使用颈外静脉穿刺带来快速的效果,尤其是在危急情况下。
而对于一些需要长期治疗的患者来说,颈外静脉穿刺也能在治疗过程中提供简单且快速的解决方案,从而让患者不必经常前往医院接受治疗。
除了在急诊治疗中,颈外静脉穿刺在很多其他临床应用场景中也有着核心的地位。
首先是补液和输血,颈外静脉穿刺在血液置换和输血的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次是透析治疗,这个治疗工作需要持续的静脉通道,手术之后患者可以自由活动,从而减少时间和负担;另外,也能够为患者带来更好的舒适性体验和生活质量。
人体颈外静脉的解剖特点及采用不同的插管方法对颈外静脉进行插管的效果
40《当代医药论丛》Contemporary Medical Symposium 2021年第19卷第4期•临床医学.3讨论A A P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口腔疾病。
此病患者的病情若持续加重,可出现根尖脓肿、根尖周致密性骨炎、颌骨 骨髓炎、根尖周肉芽肿等并发症[2]。
目前,临床上对此病患 者主要是进行根管治疗。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治疗后试验 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V A 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
这说明,用氢氧化钙-地塞米松-碘仿糊剂对A A P患者进行大锥度 根管预备封药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地塞米松又叫氟甲 强的松龙,是一种糖皮质类激素类药物,具有良好的抗炎、抗过敏、抗毒及免疫抑制等作用[3]。
氢氧化钙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种根充糊剂。
向患者的根管内填人氢氧化钙能提高其口腔内的酸碱度,使其牙本质小管内的细菌在碱性环境中失去活性,进而可起到良好的抗菌效果[4]。
碘仿糊剂 是由碘仿、氧化锌、凡士林和丁香油(酚)制成的一种根充糊剂。
当碘仿遇到醇类化合物、醚类化合物、脂肪及某些细菌产物时,能够产生游离碘,起到杀菌作用[5]。
综上所述,用氢氧化钙-地塞米松-碘仿糊剂对AAP患者进行大锥度根管预备封药治疗能显著缓解其病情,减轻其牙痛的症状。
参考文献[1]张传红.用地塞米松-氫氧化钙-碘仿糊剂对急性根尖周炎患者进行大锥度根管预备封药治疗的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17):98-99.[2]王学升.根管治疗急性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的临床效果分析[J].宁夏医学杂志,2019,41(1 1):1022-1025.[3]周勋辉.根管治疗急性牙髓炎和根尖周炎临床比较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8,16(5):120-121.[4]杨志红,周海生.口腔根管治疗急性牙髓炎合并牙髓根尖周病的临床效果分析[J].家庭医药,2017(1 1):97-98.[5]岳丽萍.急性牙髓炎和根尖周炎即刻根管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2):107-108.人体颈外静脉的解剖特点及采用不同的插管方法对颈外静脉进行插管的效果牛倩,朱磊,顾叶(无锡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无锡214028)[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人体颈外静脉的解剖特点及采用不同的插管方法对颈外静脉进行插管的效果。
颈外静脉穿刺应用解剖及临床意义
颈外静脉穿刺应用解剖及临床意义摘要】目的对于颈外静脉穿刺技术应用在人体解剖方面的临床意义进行探讨及研究。
方法从我校选择25具用福尔马林浸泡过的成人尸体作为解剖对象,其中有13具成人男尸,12具成人女尸。
对这25具成人尸体上进行颈外静脉穿刺解剖,观察其临床现象。
用游标卡尺对解剖尸体过程中所需的测量的解剖部位的长度进行精确测量,精确到毫米。
结果由于颈外静脉回流部位不同,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三种类型。
I型:从颈外静脉回流到颈内静脉,出现I型回流现象的有3具尸体,占比12.0%,测量I型成人尸身的颈外静脉的中点位置至上腔静脉的起始点的距离,取其均值为17.0cm,上下波动为0.3cm;II型:从颈外静脉回流到静脉角,出II型回流现象的有13具尸体,占比52.0%;测量II型成人尸身的颈外静脉的中点位置至上腔静脉的起始点的距离,取其均值为17.6cm,上下波动为0.5cm;III型:从颈外静脉回流到锁骨下静脉,出III型回流现象的有9具尸体,占比36.0%;测量I型成人尸身的颈外静脉的中点位置至上腔静脉的起始点的距离,取其均值为21.6cm,上下波动为1.4cm。
结论通过本次对颈外静脉穿刺技术应用在人体解剖方面的研究探讨,观察了颈外静脉在人体的的管径以及回流部位,清楚地了解了穿刺点的选择方法,穿刺点的选择一定要精准,穿刺点应该选在颈外静脉的上部中点位置,I型、II 型回流在颈外静脉穿刺后可以插管,III型回流在颈外静脉穿刺后一定要尽量避免插管,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颈外静脉;静脉回流;穿刺点[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4-0044-01前言:颈外静脉位于颈部位置,包括颌后静脉、枕静脉、耳后静脉等等,是颈部最大的浅静脉,其一般分布在体表,在活体上隔着皮肤十分明显,是人肉眼可以直接看到的,易于穿刺。
对于一些由于长期输液而导致外围静脉硬化或者是需要在短时间内输入大量高营养也液的患者,颈外静脉穿刺技术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患者情况评估
• 1、患者性别和年龄 • 2、患者的配合程度 • 3、患者穿刺部位评估 • 4、皮肤情况 • 5、穿刺部位的选择 • 6、静脉的能见度 • 7、静脉的弹性 • 8、静脉直径、长短 • 9、穿刺难易度
计划
• 穿刺的选择者 • 1、外周静脉穿刺熟练的护士或静脉输液专
科护士担任 • 2、目的:减少病人的痛苦,减少并发症 • 穿刺定位 • 下颌角和锁骨上缘中点连线上1/3处(胸锁
• 2、颈外静脉血流量大,刺激性药物输注后 有足够的血液加以稀释,而且其静脉压力 低,活动后很少出现回血及药物外渗现象。
• 3、套管针可漂浮在管腔内,对血管内皮的 机械损伤小,静脉炎发生率低,只是多为 穿刺点周围符合近心穿刺原则,有利 于药物及时发挥药效。
• 5、颈外静脉留置针极少发生并发症,留置 针管短、无血胸、气胸及神经、动脉、气 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并发感染的机会也 少,,安全可靠。
• 6、对于躁动病人适宜,保留时间较长。
治疗方案的评估
• 1、输液的目的 • 2、输液疗程 • 3、输液的速度和输液量 • 4、药液的性质 • 5、渗透压 • 6、PH值
乳突肌外缘)为穿刺点
注意事项及护理
• 1、穿刺前应先熟悉颈外静脉解剖
• 2、穿刺时用手按压颈外静脉近心端时,用 力要适度,着力点要小,必须避开颈动脉 窦。
• 3、穿刺时进针速度不宜过快,应边进针边 回抽,成功率高。密切观察病人呼吸功能 状态。
• 4、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消毒范围 大于8cm*8cm
一、颈外静脉置管适用范围
1、长期输液而外周静脉不易穿刺的患者。 2、周围循环衰竭的危重病人需要测中心静脉压 3、应用静脉输入高营养液,以及抢救危重病人 需短时间内输入大量液体。
4、毒性和刺激性药物输注,如:化疗药物 5、缺乏外周静脉通路的患者,如早产儿、四肢大 面积烧伤,慢性病人经过长期输液外周静脉已广 泛破坏。
二、颈外静脉解剖特点
• 颈外静脉是颈部最大的浅静脉。它由面后 静脉后支和耳后静脉在耳下汇合而成,于 下颌角后方垂直下降,越过胸锁乳突肌后 援,于锁骨上方穿过深筋膜,最后进入锁 骨下静脉。因其直径粗,行径表浅,易于 穿刺与固定。
三、颈外静脉置管 优点
• 1、颈外静脉上端较表浅易辨认,离心脏近, 管径粗(约为0.6cm+0.2cm),流速快。
• 5、输液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滴速颈部有无肿 胀,输液管道的连接和固定是否牢靠。有 无输液反应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颈静脉留置针后的护理要点:
• 1、暂停输液时,应用肝素稀释液2~3ml缓 慢推注正压封管封管。
• 2、再次输液时应先推注5~10ml生理盐水冲 管。
• 3、每次输液前后检查、询问患者感受,观 察颈部有无外渗,如穿刺部位及静脉走向 有红、肿、热、痛及条索状变时及时拔除 导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