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高考语文二模试卷(II)卷(考试)

合集下载

陕西省高考语文二模试卷(II)卷

陕西省高考语文二模试卷(II)卷

陕西省高考语文二模试卷(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语言文字运用 (共7题;共25分)1. (2分) (2017高一上·忻州月考) 下列划线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 . 按捺(nà)星宿(xiù)街头巷尾(hànɡ)蓬荜生辉(bì)B . 颀长(qí)字帖(t iè)呱呱坠地(ɡū)大有裨益(bì)C . 聒噪(ɡuō)附和(hè)忍俊不禁(jīn)麻痹大意(pí)D . 热衷(chōnɡ)累赘(léi)煞费苦心(shà)刚愎自用(bì)2. (2分) (2016高一下·株洲月考) 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 脚缭诀别玉枕纱厨礼上往来B . 樯橹专横休戚相关暗香盈袖C . 大雁膏盲乍暖还寒做客他乡D . 销魂次第度过难关针贬时弊3. (2分)(2017·日照模拟)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 客厅墙上挂着我们全家在桂林的合影,尽管照片有些褪色,但温馨和美的亲情依然历历在目。

B . 为了完成在全国的市场布局,我们三年前就行动了,特别是在营销策略的制订上可谓处心积虑。

C . 沉迷网络使小明学习成绩急剧下降,幸亏父母及时发现,并不断求全责备,他才戒掉了网瘾。

D . 他在晚会上出神入化的近景魔术表演,不仅令无数观众惊叹不已,还引发了魔术道具的热销。

4.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我国的文言文,多孕育于先秦诸子的历史散文和哲理散文,因而一开始就密切联系实际,忠实反映现实的现实主义精神。

B . 海试现场总指挥刘峰表示,海试现场指挥部初步决定“蛟龙”号30日进行7000米级海试最后一次下潜试验,主要目的是为了对潜水器各项考核项目进行查漏补缺,确保潜水性能和功能万无一失。

2023届陕西省部分地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代诗歌阅读

2023届陕西省部分地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代诗歌阅读

古代诗歌阅读陕西省咸阳市2023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故武卫将军挽歌三首(其三)杜甫哀挽青门去,新阡①绛水遥。

路人纷雨泣,天意飒风飘。

部曲精仍锐,匈奴气不骄。

无由睹堆略,大树②日萧萧。

【注】①新阡:新的墓道。

②大树:指“大树将军”。

东汉名将冯异辅佐刘秀争天下,诸将并坐论功,冯异独处树下,军中称之为“大树将军”。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颈联说的是武卫将军部下的士兵精锐,匈奴不敢骄狂,由此可以看出,武卫将军曾威震沙场。

B. 尾联中“无由”一词,意在强调诗人没有必要亲自到现场也能深切了解武卫将军的雄才大略。

C. 尾联运用冯异的典故,谓武卫将军人虽谢世,但功业犹存,表达了诗人对武卫将军的敬慕之情。

D. 整首诗没有直接抒发对武卫将军亡故的悲痛之情,但在字里行间将悲痛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16. 该诗在称颂武卫将军时,除了运用典故外,还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结合诗歌内容具体阐释。

陕西省安康市2023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质量联考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游月陂①程颢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注】陂是水泊、池塘的意思,“月陂”是形状如月亮的池塘。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诗系记游之作,记述了诗人晚秋时节游览月陂堤的所见、所闻、所感。

B. 诗人在月陂堤上四处观望徘徊,看到北面的百尺高台耸人天空,非常壮观。

C. 面对能使万物萧瑟的秋气,诗人内心十分感伤,于是借酒来消除心中愁绪。

D. 颈联中的“闲”“静”二字移情于物,写出诗人此时闲适自得的悠然心境。

15. 诗中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陕西省榆林市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检测(二模)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2023届陕西省部分地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Ⅱ

2023届陕西省部分地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Ⅱ

语言文字运用Ⅱ陕西省咸阳市2023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二)语言文字运用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持定力,增强信心,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是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关键。

”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而言,在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进程中,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更需要把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只要保持“千磨万击还坚韧”的定力,具有“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清醒,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就能不为杂音噪音所惑,①,在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中增强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最终抵达梦想的彼岸。

回顾历史,中华民族总是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化难度为高度,变阻力为动力,在战胜挑战中发展壮大,②,取得一项项令人赞叹的人间奇迹。

进入新时代,面对全球粮食危机,我们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稳面积、战旱涝、防病虫,稳产增产举措落地见效,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面对新冠疫情冲击,我们坚决筑牢疫情防控屏障,③,而且推动中国经济稳中有进,不断站上新台阶;面对一些国家实行“脱钩断链”、构筑“小院高墙”,我们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解决“卡脖子”问题,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善开顶风船,勇走上坡路,无论风云如何变幻,只要沉住气、稳住神,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就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的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2. 文中画横线句子有很强的鼓舞激励作用,请简要赏析。

陕西省安康市2023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质量联考语文试卷(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人素有亲近自然的传统,感时应物的天性流动于我们的血脉中。

当下,对节气文化的关注,有着更重要的现实意义:多了屏幕时间的精准显示,少了对太阳升落的仰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届陕西省咸阳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2023届陕西省咸阳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咸阳市2023年高考模拟检测(二)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题共10页,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不回收。

第I卷(阅读题共71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千古浩叹《满江红》李来锋孙宇来①“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一部电影《满江红》,让不同的观众从中得到不同的体验、启示和思考。

②千年之前的宋朝,是一个令人爱恨交织的时代,一方面它创造了封建社会历史上一个经济繁荣、文化灿烂、科技发达的高峰;另一方面却在军事上一败再败、丧权辱国。

先是北宋败于女真族的锋镝,承受了“靖康之耻”这个中国历史上无比惨痛的事件;后是南宋亡于蒙古族的铁蹄,崖山一役,10万军民赴义,一个朝代以君死臣辱的惨烈结局落下了历史的帷幕。

③明朝“开国第一文臣”、主持修撰《元史》的宋濂曾说:“自秦以下,文莫盛于宋。

”历史学家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研究中国古代科技史的学者李约瑟也说:“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考任何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焦点就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

从宋朝历史中,我们既要学习经济文化领域取得巨大成功的宝贵经验,更要反思和汲取军事上屡战屡败的惨痛教训。

④我们常说,落后就会挨打。

宋朝的经济、科技、文化并没有落后为什么也会挨打?是宋朝的军力不行吗?赵匡胤刚立国时军队20万,到宋真宗时已达到90多万,宋仁宗后更是扩至120余万,军队数量远超对手。

陕西省咸阳市2023年高考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陕西省咸阳市2023年高考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陕西省咸阳市2023年高考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三总复习咸阳市2023年高考模拟检测(二)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0页,全卷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2.答卷前,考生须准确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3.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涂写要工整、清晰;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卷不回收。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庄子与屈原,是中国哲学史与文学史上两颗璀璨的巨星。

他们同时出现于中国的战国时代,庄骚比翼,哲诗辉映,代表了我们民族在思辨与审美领域中达到的高峰。

庄子是一位将认知与审美融为一体的哲人,他的人本体论哲学,让人们追思“有限的个体生命如何去把握永恒的美的人生”,带有一种诗意的光辉。

一部探讨哲理的《庄子》,充满了艺术想象、浪漫情调和浓郁的诗情。

以“辩多而情激”著称的庄子,正是在理智与情感、哲学与诗之间寻求美和自由的人生-诗意的人生。

庄子既是哲人,又是诗人,确切地说,他是一位“哲诗”。

屈原则恰好是诗人而兼哲人,是一位“诗哲”。

他不仅写出了《天问》那样广泛涉及宇宙、神灵、万物、历史、政治、人生问题的哲理诗,以诸子式的怀疑、批判、探索的精神,叩问宇宙、历史与人生之谜,即使《离骚》《九歌》这类抒情诗篇,也都蕴含了深邃的哲学意识,表现出诗人对自然哲学、历史哲学、人生哲学的思考。

庄子、屈原及其作品的出现,远远超出了哲学、诗歌艺术的范畴,而具有了整个文化精神领域的意义。

庄子与屈原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文化高峰中文史哲互涵互动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

战国时代,经济、政治经历着极为深刻的变化,文化上亦在历史继承和南北交流的基础上总结、革新、开创,从而掀起了中国文化史上灿烂的第一个高潮。

在这个“高峰”和“源头”时代,出现了以“楚辞”为代表的文学,以《左传》《战国策》为代表的史学和以诸子为代表的哲学,它们体现了整个历史时代的学术造诣和文化水平。

2025届陕西西安地区高三第二次调研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5届陕西西安地区高三第二次调研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5届陕西西安地区高三第二次调研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

”这是总书记《在2019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引用的一句古诗。

“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的原意是如果连一句话都不能付诸实践,纵然读万卷诗书也只是枉然。

此句旨在阐述知与行的关系,强调读书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只会死读书而不能有效运用的人,学问再多也是纸上谈兵。

显而易见,总书记引用这句话的目的,就是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把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贯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过程,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从而使主题教育取得扎实成效。

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对知行范畴的讨论主要围绕知行的难易、先后、轻重、分合等问题展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知行观。

重行传统肇始于先秦时期,孔子就有“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敏于事而慎于言”等论述,提出君子应当言行一致、以行为本。

荀子对于重行讲得更为透彻,“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

”用层层递进的论证方式,将“行置于最高层次,使“行”成为检验“知”的标准。

从先秦到汉唐,中国哲学重行传统已经形成,但对知行关系的深入探究,则主要来自宋明理学家的阐发。

程颐首倡“知先行后”说,后朱熹修正这种观点,提出“知行常相须,如目无足不行,足无目不见。

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为重”,此为“知轻行重”说的核心观点。

至明中叶,“天下事势,如沉疴积瘘,所望以起死回生”,此背景下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说,提出“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力图达到“知”与“行”、“心”与“物”融为一体的境界。

2022届陕西省高三二模(教学质量检测二)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2届陕西省高三二模(教学质量检测二)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2届陕西省高三二模(教学质量检测二)语文试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代戏曲研究大致形成了两种范式,一是以王国维为代表的剧本文学研究,二是以吴梅为代表的音律演唱研究。

自王国维《宋元戏曲考》以来,各种体例的戏曲史陆续面世。

如何突破戏曲史撰写的雷同化格局?最近,由华东师范大学程华平教授撰写的《明清传奇杂剧编年史》(以下简称《编年史》)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编年史》虽曰“编年”,其实集古代史著编年、纪传、纪事诸体之长。

“纪人”包括作家生卒年、教育背景、科举仕途、人际交往等;“纪事”则兼顾创作情况、作品本事、版本演变、文本选编、舞台演出、评论接受等。

以时间为经,人事为纬,将作家、作品、搬演三者勾连起来,融史实考辨与理论阐释为一炉,全面展现明清传奇、杂剧发展的原生态。

读者可从多侧面、多角度透视其发展脉路。

比如,某一时段作品产出的疏密度,作家对某些题材的偏好,不同区域戏曲创作的情况,同一时点不同作家的活动,等等。

最后,将这些现象统合观照,就可以勾画出戏曲家生活、创作及其剧本改编、演出、评论、传播等在内的多彩画卷,进而最大限度地把读者带入现场。

《编年史》涉及面很广,资料浩繁。

如何做到评价客观公正、符合实际,很考验作者的辨别力和判断力。

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作者态度谨慎,将各种材料和观点呈现给读者,让他们自行判断。

如陈家鼎的生年,不同的典籍记载不一:许进《追念先外祖父陈家鼎》说陈家鼎出生于清光绪二年(1876),《民国人物志》认为是光绪三年(1877),《辛亥人物碑传集》则断为光绪八年(1882)。

在没有充分的材料证明孰是孰非的情况下,程著表述为“三者不知孰是”。

又如,以前戏曲史一般都把思想性和文学性奉为评判作品艺术高下的不二标准,而程著评价曲家成就的标准则更为多元化,如袁于令的《西楼记》,论者多抨击其词品卑下,不合音律,但却长期是剧场的保留节目,陈继儒《西楼记叙》云:“自《西楼记》出,海人、达官、文士、冶儿、游女以至京都戚里、旗亭邮驿之间,往往钞写传诵,演唱殆遍。

2024届陕西省高三二诊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4届陕西省高三二诊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4届陕西省高三二诊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保护工业遗产的活动起源于英国。

早在19世纪末期,英国就出现了“工业考古学”,使人们萌发了保护工业遗产的最初意识。

2003年7月,在俄国下塔吉尔召开的大会通过了专用于保护工业遗产的国际准则,即《下塔吉尔宪章》。

该宪章阐述了工业遗产的定义,指出了工业遗产的价值,就立法保护、维修保护、宣传展示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工业遗产保护逐步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课题。

保护性再利用是赋予工业遗产新的生存环境的一种可行途径。

在制定方案时,对工业遗产中的每一区域都应仔细甄别并单独评估,在考虑它与整个遗址联系的基础上,确定其最恰当的用途。

同时,方案应对不同工业遗产地段设立明确的限制要求,新的用途必须尊重工业遗产的原有格局和材料特色,维护原始的人流活动,并且尽可能与初始或主要用途兼容。

并应创造条件保留能够记录和解释原始功能的生产区域,用于展示和解说曾有的工业生产用途。

保护性再利用不应作为商业性房地产开发项目,而要重点应用于文化设施建设。

可以根据工业遗产原有产业及产品性质,设立各种门类的工业技术博物馆、厂史展示馆、企业纪念馆,同时探索更为合理而广泛的利用方式,如美术馆、社区文化中心等;也可以利用工业遗产特有的历史底蕴、想象空间和文化内涵,把它开发成为激发创意灵感、吸引创意人才、集聚创意产业的文化产业园区,既体现工业遗产特色,又使公众得以游憩、观赏和娱乐。

2024年陕西省安康市、商洛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2024年陕西省安康市、商洛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2024年陕西省安康市、商洛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历史意识,指关于人类社会经验关联性之感觉、知识、意象。

此种意识本身为历史经验组成部分,须在特定文化传统中理解。

雅斯贝斯比较世界文化,多个文明中“产生了直至今天仍是我们思考范围的基本范畴”“直至今日,人类一直靠轴心期所产生、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

轴心期觉醒,非由一点播散,因而各有理路,在于究竟各文明轴心期时代觉悟由哪些要素构成及如何引导各自后来文化、历史演变。

刘家和先生则指出,中国轴心期时代文化觉醒突出“历史理性”特色,构成中国文化特色之一。

历史理性体现在关于宇宙、社会、政治、文化、伦理各领域思考之整体、通达意识。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将道德理性与历史理性统一,使民本政治价值理念与历史学一起走向发达。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儒家独能其事,与其系统整理、诠释先前时代历史典籍息息相关。

孔子博览众书,以高度现实关怀心态整理诠释所有前代经验,用以抒发本人政治理念。

孔子所为,为历史学与政治学融通之事,由是奠定中国传统历史学经世精神。

此一传统,直指天下至道。

所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非仅个人雄心,且为历史理性精神诉求。

此种精神于整个文化中一以贯之。

由此可知,中国传统历史学在中国文化中居核心地位。

前述情况与西方史学史比较,立显巨大差别。

西方早有史学,同时即有历史意识,历史意识只能从属。

雅斯贝斯认为:“相形之下希腊科学并不钟爱真实事物,观念、类型、形式和前世知识引导它们……忽略大量的真实。

”注重“观念、类型、形式和前世知识”便于发展形而上学,但在古典时代,没有成为人们认识事物的根本途径,复受神学支配。

及至现代世界观展开、历史意识充分觉醒时代,历史学确立合法知识地位需通过侧身于科学方得实现。

而历史学既然并非因自身独到认知价值而成立为合法学科,即历史学之过度科学主义化,此为欧洲19世纪历史学主要成就与局限之共同’根源。

2024年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2024年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2024年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高考语文二模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在北宋文人士大夫群体中,产生了对一种“精神愉悦”的肯定、颂扬与培育,这种精神愉悦被命名为“清乐”。

“清乐”是一种非功利性的精神愉悦,是心灵不为物欲所累时的自由情感,它是中国古代对美感或审美愉悦的称谓。

获得清乐的主要方式是从日常生活中解脱出来,进入大自然中,以林泉养心,以烟霞养气;也可以通过对艺术与文化产品的把玩与鉴赏而获得;清乐还来自心灵在自由中的升华,并产生一种“纯粹愉悦”。

清乐是中国古代美学中审美愉悦的标识,也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阶层审美自觉—自律的标识。

获得清乐的过程和现代意义上的“审美”是相通的,因为清乐与今人所说的“审美愉悦”是相通的,因而可以说清乐是中国古代人用来标示美感或审美愉悦的词语。

清乐是一种自由愉悦,而自由愉悦是自18世纪中期在西方出现的现代美学所确立起来的美感或审美愉悦的本质,因此,从现代美学的角度来说,清乐所标示的那种精神愉悦,就是审美愉悦。

“审美”这个现代的西来术语所指称的那种人类活动,与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所说的获得清乐的过程,是相通的。

“审美”这个行为的标识是“非功利性的精神愉悦”,而“清乐”同样指称这样一种愉悦。

在这个相通处,我们可以把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追求清乐的活动标识为“审美的”。

“清乐”一词所指称的这种精神愉悦,因此成为标识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对于审美之独立性的观念上的自觉—自律。

这种精神愉悦并不是在仁哲年间才有的,古代中国在魏晋时期就已经实现了审美自觉,有一些词汇,如“心远”“真意”“清音”等都含有“清乐”之义,而在王羲之、谢灵运等人对自然与艺术的欣赏中,非功利性的精神愉悦就已经成为他们审美愉悦的核心。

但“清乐”这一观念的出现说明,宋人在观念上认识到了这种愉悦是与人类的感官快适、肉身快乐、道德愉悦或认知愉悦不同的,并用“清乐”一词来标示审美活动的自律性。

陕西省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含答案

陕西省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含答案

陕西省高考语文二模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0分)1.下列各句中加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到 2020 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是我们的庄严承诺。

一诺千金到2020 年只有 3 年的时间,全社会要行动起来,尽锐出战,精准施策,不断夺取新胜利。

②做学问就要勤勤恳恳,从一而终,容不得半点懈怠,装不下一丝浮躁。

③我们经常在网络批评中看到的情形就是“攻乎异端”的党同伐异,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造成伤害。

④画家指着墙上那幅画说:“这是二十年前的处女作,也没有什么欣赏的价值,但对于我却敝帚自珍,值得一辈子收藏。

”⑤老李就那样日复一日地干着同样的事,不瘟不火,但在每个人的记忆中,他的身影都挥之不去。

⑥无论刮风下雨,二人总是互相搀扶,踽踽而行,似乎搀着的,就是美好的明天A. ①③④B. ②④⑤C. ①④⑥D. ②⑤⑥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骊山华清池景区推出智能电子导游项目,每位游客都可以领取一部电子导游器,享受一对一讲解服务,这项服务丰富了景区的旅游品质和文化内涵B. 2017 年 12 月 18 日,中国空军编队首次飞越对马海峡,赴日本海国际空域训练,检验远洋实战能力C. 一旦某个节日被赋予某种特定的含义,商家就可以根据和利用这些含义,在一系列设计、销售、生产活动中获得更大的收益D. 受近地面湿度较大以及降温的影,陕西甘肃部分地区再度出现大雾天,这给当地交通运输带来不便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 我刚到教室,他就劳驾我同他一起策划这周将要举行的“传统文化报告会”B. 此次诗歌朗诵比赛,令爱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和老师您对她的指导是分不开的,这都不知该怎么感谢您了C. 欣闻您家有弄璋之喜,因事不能躬临,仅以歉意奉上!D.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我定当效犬马之劳,回报您的知遇之恩!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陕西省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含答案

陕西省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含答案

陕西省高考语文二模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0分)1.下列各句中加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到 2020 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是我们的庄严承诺。

一诺千金到2020 年只有 3 年的时间,全社会要行动起来,尽锐出战,精准施策,不断夺取新胜利。

②做学问就要勤勤恳恳,从一而终,容不得半点懈怠,装不下一丝浮躁。

③我们经常在网络批评中看到的情形就是“攻乎异端”的党同伐异,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造成伤害。

④画家指着墙上那幅画说:“这是二十年前的处女作,也没有什么欣赏的价值,但对于我却敝帚自珍,值得一辈子收藏。

”⑤老李就那样日复一日地干着同样的事,不瘟不火,但在每个人的记忆中,他的身影都挥之不去。

⑥无论刮风下雨,二人总是互相搀扶,踽踽而行,似乎搀着的,就是美好的明天A. ①③④B. ②④⑤C. ①④⑥D. ②⑤⑥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骊山华清池景区推出智能电子导游项目,每位游客都可以领取一部电子导游器,享受一对一讲解服务,这项服务丰富了景区的旅游品质和文化内涵B. 2017 年 12 月 18 日,中国空军编队首次飞越对马海峡,赴日本海国际空域训练,检验远洋实战能力C. 一旦某个节日被赋予某种特定的含义,商家就可以根据和利用这些含义,在一系列设计、销售、生产活动中获得更大的收益D. 受近地面湿度较大以及降温的影,陕西甘肃部分地区再度出现大雾天,这给当地交通运输带来不便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 我刚到教室,他就劳驾我同他一起策划这周将要举行的“传统文化报告会”B. 此次诗歌朗诵比赛,令爱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和老师您对她的指导是分不开的,这都不知该怎么感谢您了C. 欣闻您家有弄璋之喜,因事不能躬临,仅以歉意奉上!D.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我定当效犬马之劳,回报您的知遇之恩!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2024届陕西省西安高中高三第二学期期末练习(二模)语文试题试卷含解析

2024届陕西省西安高中高三第二学期期末练习(二模)语文试题试卷含解析

2024届陕西省西安高中高三第二学期期末练习(二模)语文试题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央美院研究生毕业画展中,署名“夏语冰”的多幅绘画作品引起关注。

这位创造力不遑多让的“夏语冰”就是以会写诗闻名并且已出版诗集的人工智能机器人。

写诗、演唱、绘画、设计……人工智能技术在进入文艺领域之后,凭借超强学习能力、记忆能力和迅捷高效的创作优势,正在拿出越来越多的作品成果。

“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创作吗?”正成为一些人焦虑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每当人们谈起人工智能时,往往想到科幻小说中的强人工智能,它们具有人类一样的情感和体验,和人类一样生活,看起来似乎会取代人类。

然而,目前我们实际拥有的是弱人工智能,它们具备人类的一些高端技能,但在情感、意识等方面与人类差别较大。

即便如此,人工智能的进入依然促使我们反观人类自身创作的特点与优长—越是面临技术冲击越要端正和坚定本体价值,同时在文艺观念和创作实践上越要有新的追求和突破。

不妨设想一下,如果一个人工智能机器人想要成为诗人徐志摩,它需要做些什么?首先,它要拥有徐志摩的阅读量,最大限度地接近他的创作素材;其次,它要学习徐志摩同时代其他诗人的诗,因为徐志摩的诗歌特色是在与其他诗人诗歌的关系中呈现出来的,必须掌握当时其他诗人诗歌的特点,才能更好凸显徐志摩的诗歌特质。

但这样,它就能创作出徐志摩的诗了吗?并非如此。

无论是“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还是“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无不来自诗人自身的生平际遇。

人工智能只有具备了徐志摩的人生经历,还原了他的所有体验,才有可能真正创作出有徐志摩风格的诗来。

陕西省高三语文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含解析)

陕西省高三语文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含解析)

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号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填写在本试卷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涂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作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书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韩非子》),这种强调法度顺应时代变化而变化的思想作为文化自新的一种体现,在汉代法律思想嬗变及传统社会法律思想确立的过程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汉初,统治者在法律思想上明确提出了“以道统法”之说,表明黄老学说也肯定法律在治国中能发挥积极的作用,但同时强调在制定和实施法律时,要遵循“道”的原则和精神。

汉初黄老思想家对法家理论采取了较为理性的态度,既批判严刑苛法对社会关系的破坏作用,又认识到立法制刑、悬赏设罚具有分别是非、明辨好恶、审察奸邪、消弭祸乱的积极意义。

而道的核心观念之一就是“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所以汉初又提出“法随时变”的观点,这也与法家“法与时转则治”的理论相契合。

受黄老思想影响,汉初往往“木诎于文辞”者被重用,“吏之言文深刻,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口辩”“文深”甚至成为晋职的障碍。

黄老政治对汉初经济的恢复居功至伟,但无为而治繁荣了经济的同时,也造成社会矛盾的不断酝酿、积聚。

在这种情况下,汉武帝采取积极有为的态度应对各种社会问题,在政治、军事等方面都进行了顺应时代的变革和创新。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黄老之学显然已经不再适应社会的变化,儒家思想进而渐兴。

当然,儒家思想也需要有一个调整自身、适应社会变化的过程,因此只能暂且权以“缘饰吏事”,新秩序暂告缺失使得法家思想所受束缚骤然减少,在由道法转为儒法的过渡期内重被释放。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省高考语文二模试卷(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9高二上·宿州期中)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繁多,“柳”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

“柳”作为一种文学意象出现,最早见于《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大量运用柳意象的,是六朝时期。

自诗歌兴盛的唐代起,柳意象所负荷的涵义更加丰富和深刻。

柳的意象在古典诗词中往往运用“杨柳”一词来表现,如“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白居易),“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欧阳修)。

那么,“杨柳”与“柳”到底是什么关系?有人认为“杨柳”是杨树与柳树的合称。

但从植物学分类中分析,杨树与柳树外形区别很大,杨树叶圆、树高、枝挺,绝无柳的“依依”“袅袅”之态。

“杨柳”合称一说,实在不妥。

有人认为古诗词中的“杨柳”都是指柳树。

理由是民间传说隋炀帝天性爱柳,下江都时将汴河两岸全栽上了柳,因炀帝姓杨,于是“御笔赐柳姓杨”。

但此事发生于隋代,即使此传说确凿,“杨柳”一词早在先秦时期的《诗经》中即已出现,故此据不足为证。

翻阅相关资料典籍,我们发现,在古代“杨”“柳”是同义的。

因此,古代文学作品中,杨与柳经常换用。

“柳”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出现频率极高而且寓意丰富的意象。

它经过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而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初春时节,柳树的枝条上就已绽出了粒粒新芽。

柳树早早地将春的讯息传递给人,也带来了春的喜悦。

王维《田园乐(其六)》:“桃红复合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用桃红、柳绿与烟雨描摹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

自汉代以降,“折柳”之风俗流行开来。

因“柳”与“留”谐音,“丝”与“思”谐音,故古人借“柳”传达送别之人对离人的无限相思之情。

古人喜欢种柳,无论家中庭院,还是河畔池边,遍植柳树。

故“柳”常作故乡的象征,寄寓着人们对家园故土的眷念和对家的依恋。

唐代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开篇即写自己登楼晚眺,见到蒹葭、柳树这些生在水边的景物,勾起自己对故乡无限思念的客居之愁。

柳絮的飘忽不定,与骚客飘零、孤独的处境相合,故“柳”“柳絮”又常被诗人们借以言“愁”。

冯延巳《鹊踏枝》:“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

”写为春愁所困的女子对所爱之人的追寻不断。

此外,柳树姿态婆娑,与风情万种的美丽女子极为相似。

所以,柳又是风流多情的妙龄女郎的象征。

刘禹锡《忆江南》有“弱柳从风疑举袂”,生动再现了少女舞动时柔曼轻盈的身姿。

陶渊明辞官归隐后,在住宅旁种了五棵柳树,自号为“五柳先生”,所以柳在古代诗人笔下有时也成了隐者的象征。

唐代刘昚虚《阙题》:“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即写自己隐居山中的读书之乐。

(摘编自蒋育君《古典诗词中“柳”的意象分析》)(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柳作为中国古典诗词众多意象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最早出现于《诗经》中。

B . “柳”又作“杨柳”,称名不同,其实所指相同,在诗人白居易、欧阳修的笔下,寄寓了相同的感情。

C . 古人常借柳表达思乡思亲之情,是因为古人喜欢种柳,无论家中庭院,还是河畔池边,遍植柳树,柳已成为故乡的象征。

D . “柳”之所以能够象征着风流多情的妙龄女郎,是因为柳树的婀娜多姿与风情万种的美丽女子十分相似,(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 文章层次清晰,先论述了杨柳与柳之间的关系,进而对古诗词中柳意象的含义进行了阐述。

B . 文章对古诗词中“柳”意象的丰富含义展开论述时,主要运用举例论证与引用论证相结合的论证方法。

C . 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大量引用古典诗词,主要目的在于使文章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

D . 因为家中庭院植有柳树,许浑因此睹物伤怀,咏出了表达强烈思乡之情的“蒹葭杨柳似汀州”的诗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 杨树与柳树在外形方面具有不同的特征,因此古人在作品中杨与柳经常换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感情的表达。

B . 隋炀帝“御笔赐柳姓杨”的传说并无确切根据,因而不能作为古诗词中“杨柳”即指柳的证据。

C . “柳”可以寄寓着人们对家园故土的眷念和依恋,是因为“柳”与“留”谐音,“丝”与“思”谐音。

D . “柳”在古代诗歌中可以作为隐者的象征,与陶渊明辞官归隐,种柳于屋旁,自号“五柳先生”有关。

二、古代诗文阅读 (共3题;共25分)2. (10分)(2018·浙江)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论语·述而》)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① ,使②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论语·泰伯》)【注】①才之美:美好的才华。

②使:假使。

(1)第一则材料中“梦见周公”的含义是什么?(2)概括第二则材料的主旨,并加以分析。

3. (10分)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

上林春令十一月三十日见雪毛滂蝴蝶初翻帘绣。

万玉女、齐回舞袖。

落花飞絮蒙蒙,长忆著、灞桥别后。

浓香斗帐自永漏。

任满地、月深云厚。

夜寒不近流苏,只怜他、后庭梅瘦。

(1)这首词描摹“雪”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2)张炎《词源》云:“诗难于咏物,词为犹难……一段意思,全在结句。

斯为绝妙。

”体会本词结句的妙处。

4. (5分) (2017高二上·赤峰期末)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指出,“________,________”,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

(2)杜牧在《阿房宫赋》的结尾处感叹道,如果六国爱护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紧接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共1题;共20分)5. (20分) (2018高三下·扬州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女匪孙方友民国十几年的时候,豫东一带活跃着一支女匪。

队伍里多是穷苦出身的姑娘,而匪首却是位大家闺秀。

至于这位小姐是如何沦入匪道的,已无从考究。

她们杀富济贫,不骚扰百姓。

打舍绑票,也多是有钱人家。

女匪绑票不同男匪,她们大多是“文绑”,极少动枪动刀。

先派一位精明伶俐的女匪徒,化装一番,潜入富豪之家当女仆,混上半年仨月,看熟了道儿,定下日期,等外围接应一到,便轻而易举地抱走了人家的孩子。

然后托中人送书一封,好让主家准备钱财。

这一年秋天,她们又抱了陈州一富商之家的独生子。

那富商是城里的首富,已娶了七房姨太太,方生下这一后嗣。

七夫人很有学识,见娇儿被绑,悲痛欲绝,几经思索,便给女匪首写了一封信:我愿意长跪在您面前哀求,看在上帝的面子上,把孩子安全地还给我,免除我的痛苦。

我以一个母亲和你同属女性的身份,请你三思你所做的事对我全家造成的伤害。

我要回孩子的愿望比要世界上任何东西都强烈,我愿意为你做任何事来换回我的儿子,请你告诉我你的条件。

女匪首看了这封感人至深的信,很是欣赏,一时来了兴致,便回信一封:我不愿跪在任何人的面前,我也不愿别人跪在我的面前。

我只请求你看在上帝的面上,把我所需要的东西安全地送给我,免除我的人生之苦。

我以一个女性的身份,请你理解你我命运的不同!一哲人说:谁都希望不跟着命运走,到头来,命运却又主宰着那么多人!由于命运之神把我推上了匪道,因而我需要生存和向一切富人报复的愿望比要世界上任何东西都强烈!我愿意为你保全你的儿子,请你拿出三千大洋来,于本月×日在我随时通知你的地点换回你的儿子!为保险起见,请不要告诉任何人!那夫人接到女匪首的信,颇为惊讶!她万没想到女匪首竟也如此知书识礼,文采照人!她产生了见见那才女的心情,当下准备三千大洋,等到匪首的通知,亲自坐船去了城东的芦苇荡里。

女匪首并不失约,等观察四下无动静后,便威风凛凛地出现在一只小船上。

大红斗篷,迎风招展,于碧绿的青纱帐中,犹如一朵硕大的红牡丹,映衬出眉目的秀丽和端庄。

七夫人惊愕片刻,才发现那个曾在她府上当过丫环的女匪正逗着她的孩子玩儿,她那颗悬挂的心才落了下来,忙让人亮出大洋,让女匪首过钱。

女匪首笑笑,打出一声呼哨,芦苇荡里旋即荡出一叶小舟,上面有女匪二,各佩枪刀,接过大洋过了数,又箭般地驰进芦苇荡的深处,淹没在一望无际的绿色里。

这时候,只见女匪打了一下手势,两船靠拢。

那女匪递过孩子,交给夫人。

可万没想到,孩子竟不愿找他的生身母亲,又哭又号,紧紧地搂抱住了女匪的肩头。

夫人惊诧万分,痛心地流下了泪水,对女匪说:“万没想到,你们首先绑走了孩子的灵魂,令我战栗!”女匪首大笑,说:“孩子毕竟是孩子,每一个女人向他施舍母爱,他都将会得到温暖!尊敬的夫人,这些是用金钱买不到的!常言说:生身没有养身重!你想过没有,当你抱走你儿子的时候,我的这位妹妹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夫人抬起头,那女匪正在伤心地抹眼泪,好似有着和她同样的悲哀!夫人感动了,对女匪首央求:“让这位妹子还回我府当丫环吧?”女匪首望了夫人一眼,说:“由于她已暴露了身份,我认为不太合适!你若想让你的儿子乐乐地回去,夺回那用金钱买不到的东西,可以在我们这里住上几日!”七夫人秀眉紧蹙,迟疑片刻,毅然上了匪首的小舟……(1)开头第一段有什么作用?(2)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①你们首先绑走了孩子的灵魂。

②生身没有养身重!(3)结合文本,简析女匪首这一形象。

(4)小说结尾写“七夫人秀眉紧蹙,迟疑片刻,毅然上了匪首的小舟”,探究这一情节设计的合理性。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共1题;共12分)6. (12分)(2019·江苏)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表妹林斤澜矮凳桥街背后是溪滩,那滩上铺满了大的碎石,开阔到叫人觉着是不毛之地。

幸好有一条溪,时宽时窄,自由自在穿过石头滩,带来水草野树,带来生命的欢喜。

滩上走过来两个女人,一前一后,前边的挎着个竹篮子,简直有摇篮般大,里面是衣服,很有点分量,一路拱着腰身,支撑着篮底。

后边的女人空着两手,几次伸手前来帮忙,前边的不让。

前边的女人看来四十往里,后边的四十以外。

前边的女人不走现成的小路,从石头滩上斜插过去,走到一个石头圈起来的水潭边,把竹篮里的东西一下子控在水里,全身轻松了,透出来一口长气,望着后边的。

后边的走不惯石头滩,盯着脚下,挑着下脚的地方。

前边的说:“这里比屋里清静,出来走走,说说话……再呢,我要把这些东西洗出来,也就不客气了。

”说着就蹲下来,抓过一团按在早铺平好了的石板上,拿起棒槌捶打起来,真是擦把汗的工夫也节约了。

看起来后边的是客人,转着身于看这个新鲜的地方,有一句没一句地应着:“水倒是清的,碧清的……树也阴凉……石头要是走惯了,也好走……”“不好走,一到下雨天你走走看,只怕担断了脚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