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道中学物理实验报告单:探究:摩擦起电修订版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活动设计 课题:摩擦起电(附学生实验探究活动报告单)
分组
实验
目的
了解摩擦起电
实验
原理
实验
器材
塑料梳子,小纸片丝绸,玻璃棒毛皮、橡胶棒
实验过程
提出
问题
猜想
假设
设
计
实
验
进
行
实
验
实
验
分
析
实
验
现
象
实
验
数
据
实验
结论
交流
评估
实
验
后
记
存在
问题
改进
措施
注:上表为教师用
下表为学生用
附:学生实验探究活动报告单
年班组别:成员:成绩:优良差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综合评比。横道中学物理组
探究课题
摩擦起电
器材选取
塑料梳子,小纸片丝绸,玻璃棒毛皮、橡胶棒
知
识
储
备
1、物体有了吸引的性质,我们就说是物体带了电(荷)。
2、自然界只有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是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电荷。
3、摩擦起电:用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4、物质是由组成的,分子是由组成的,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和核外的组成的,原子核带电,电子带电,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所有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整个原子呈中性。
②摩擦起电的两个物体将带上等量异种电荷;
③由同种物质组成的两物体摩擦不会起电;
④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但电荷总量守恒。
2、能量转化:机械能-→电能
科代表:任课教师:
注:1、本次活动本着“物理源于生活”的理念,强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摩擦起电的实验报告
摩擦起电的实验报告
物理实验报告
年级:八年级班级:第小组姓名日期:
实验名称:摩擦起电
实验目标:1、通过摩擦起电,认识原子是由电子和原子核组成的2、用图形、文字和语言描述原子模型。
3、了解人类认识微观世界的大致历程。
实验器材:
玻棒、胶棒、毛皮、丝绸、碎纸屑。
实验步骤:
1、将一张纸撕成小纸屑,放在桌上。
2、玻棒靠近小纸屑,发现小纸屑被吸引。
3、将用丝绸摩擦过的玻棒靠近小纸屑。
小纸屑被吸引
4、再将胶棒靠近小纸屑,发现小纸屑被吸引。
5、将毛皮摩擦过的胶棒靠近小纸屑,小纸屑被吸引
6、将一根摩擦过的胶棒(玻棒)靠近悬挂着的摩擦过
胶棒(玻棒)会发现相
7、将一根摩擦过的胶棒(玻棒)靠近悬挂着的摩擦过
玻棒(胶棒)会发现相
实验结论:
1、摩擦过的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我们就说该物体带了电。
2、同种电荷相,异种电荷相。
摩擦_静电_小实验报告(3篇)
第1篇实验背景摩擦静电现象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自古以来,人们就对这种现象感到好奇。
通过摩擦,物体表面会产生电荷,从而吸引轻小物体,产生静电现象。
为了探究摩擦静电的原理,我们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目的1. 了解摩擦静电的基本原理。
2. 观察摩擦静电现象,并分析影响因素。
3. 探究不同材料之间的摩擦静电效果。
实验材料1. 实验器材:塑料尺、毛皮、橡胶棒、玻璃棒、金属棒、细线、气球、吸管、白砂糖、卡纸、餐巾纸等。
2. 实验用品:剪刀、胶带、记录纸、笔等。
实验步骤1. 摩擦塑料尺与毛皮:将塑料尺与毛皮相互摩擦,观察现象。
2. 吸引轻小物体:用摩擦过的塑料尺接近轻小物体(如纸屑、头发等),观察吸引效果。
3. 不同材料摩擦实验:分别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玻璃棒、金属棒,观察摩擦静电现象。
4. 气球摩擦实验:用气球摩擦头发,观察气球吸引轻小物体的效果。
5. 吸管摩擦实验:用餐巾纸摩擦吸管,观察吸管吸引白砂糖的效果。
6. 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影响因素。
实验结果与分析1. 摩擦塑料尺与毛皮:摩擦过程中,塑料尺与毛皮产生静电,吸引轻小物体。
2. 吸引轻小物体:摩擦过的塑料尺能吸引纸屑、头发等轻小物体,表明摩擦产生静电。
3. 不同材料摩擦实验:毛皮摩擦橡胶棒、玻璃棒、金属棒均能产生静电,但效果不同。
其中,毛皮摩擦橡胶棒产生的静电最强,其次是玻璃棒,金属棒产生的静电最弱。
4. 气球摩擦实验:摩擦头发后的气球能吸引轻小物体,如纸屑、头发等,表明摩擦产生静电。
5. 吸管摩擦实验:摩擦后的吸管能吸引白砂糖,表明摩擦产生静电。
6. 影响因素分析:- 材料种类:不同材料的摩擦效果不同,摩擦效果与材料的性质有关。
- 摩擦时间:摩擦时间越长,产生的静电越多。
- 环境湿度:湿度越大,摩擦产生的静电越弱。
实验结论1. 摩擦可以产生静电,摩擦过程中,物体表面产生电荷,从而吸引轻小物体。
2. 不同材料之间的摩擦效果不同,摩擦效果与材料的性质有关。
研究摩擦现象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摩擦现象的基本原理。
2. 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 学习使用摩擦系数测量仪进行实验。
二、实验原理摩擦现象是两个物体接触时,由于表面粗糙度、压力等因素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材料、粗糙程度、正压力等因素有关。
本实验通过测量不同条件下的摩擦系数,分析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摩擦系数测量仪2. 钢板、木板、橡胶板等不同材料的平板3. 铅笔、砝码、刻度尺等辅助工具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将木板、钢板、橡胶板分别放在摩擦系数测量仪的平板上。
2. 使用铅笔在平板上画出参考线,确保各平板表面清洁、干燥。
3. 将铅笔夹在木板、钢板、橡胶板上,调整铅笔与平板的接触面积,使其尽量均匀。
4. 使用砝码在铅笔上逐渐增加压力,记录下每次压力值及对应的摩擦系数。
5. 重复步骤4,分别测量木板、钢板、橡胶板在不同压力下的摩擦系数。
6. 分析实验数据,探讨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五、实验数据及结果1. 木板摩擦系数实验数据:压力(N):0.5 | 1.0 | 1.5 | 2.0 | 2.5摩擦系数:0.2 | 0.3 | 0.4 | 0.5 | 0.62. 钢板摩擦系数实验数据:压力(N):0.5 | 1.0 | 1.5 | 2.0 | 2.5摩擦系数:0.4 | 0.5 | 0.6 | 0.7 | 0.83. 橡胶板摩擦系数实验数据:压力(N):0.5 | 1.0 | 1.5 | 2.0 | 2.5摩擦系数:0.1 | 0.2 | 0.3 | 0.4 | 0.5六、实验分析1. 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随着压力的增加,木板、钢板、橡胶板的摩擦系数均呈上升趋势。
2. 钢板的摩擦系数在三种材料中最大,其次是木板,橡胶板的摩擦系数最小。
3. 这说明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材料、粗糙程度、正压力等因素有关。
当压力增大时,摩擦力增大;当接触面粗糙程度增加时,摩擦力增大;不同材料的摩擦系数不同,导致摩擦力大小差异。
摩擦静电小实验报告(3篇)
第1篇实验背景静电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不罕见,如衣物摩擦产生的火花、静电吸引纸张等。
为了探究摩擦起电的原理,我们设计并进行了以下摩擦静电小实验。
实验目的1. 了解摩擦起电的基本原理。
2. 观察摩擦起电现象,并分析影响因素。
3. 通过实验验证静电的吸引作用。
实验材料1. 橡皮擦2. 牙签3. 彩纸剪成的四角星4. 吸管5. 棉布6. 透明塑料杯7. 1元硬币8. 纸屑9. 塑料尺子10. 头发实验步骤实验一:摩擦产生静电1. 将橡皮擦放在桌子上,用牙签插在橡皮擦上,将剪好的四角星放在牙签上。
2. 用棉布摩擦吸管,观察吸管是否带电。
3. 将带电的吸管竖在四角星旁边,观察四角星是否被吸引。
实验二:静电吸引现象1. 在一个平坦的地方,将1元硬币放稳。
2. 将牙签放在硬币上,使牙签的中点接触硬币,两端保持平衡。
3. 用气球在头发上来回摩擦,使气球表面布满负电荷。
4. 将气球放在靠近牙签的地方,观察牙签是否被吸引。
实验三:静电的吸引距离1. 重复实验二,逐渐增加气球与牙签之间的距离,观察牙签是否仍然被吸引。
2. 记录不同距离下牙签被吸引的情况。
实验四:摩擦吸引白砂糖1. 将卡纸放在桌上,倒一些白砂糖在卡纸上。
2. 用餐巾纸摩擦吸管,观察吸管是否带电。
3. 将带电的吸管靠近白砂糖,观察白砂糖是否被吸引。
实验五:摩擦头皮吸引纸屑1. 用塑料尺子在头发上来回摩擦,观察尺子是否带电。
2. 将带电的塑料尺子靠近纸屑,观察纸屑是否被吸引。
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一:通过摩擦,吸管带上了静电,四角星被吸管吸引,说明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
实验二:气球在头发上摩擦后,表面布满负电荷,靠近牙签时,牙签被吸引,说明静电具有吸引力。
实验三:随着气球与牙签之间距离的增加,牙签被吸引的现象逐渐减弱,说明静电的吸引力与距离有关。
实验四:吸管摩擦后带电,靠近白砂糖时,白砂糖被吸管吸引,说明静电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能力。
实验五:塑料尺子摩擦头发后带电,靠近纸屑时,纸屑被吸引,说明静电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能力。
初中静电的实验报告
初中静电的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探究静电的产生、性质以及应用,并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操作和数据记录的能力。
2. 实验原理静电是通过物体间的摩擦、接触或分离等方式产生的电荷,包括正电荷和负电荷。
正负电荷之间会发生相互吸引或相互排斥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常见于摩擦带电、静电粘附等场景。
本实验主要通过以下几个实验项目来研究静电的性质:1. 实验一:摩擦带电2. 实验二:静电吸引与排斥3. 实验三:静电粘附3. 实验器材和材料- 毛巾- 硬梳子- 塑料膜- 吹风机- 纱球- 金属铁片- 玻璃棒- 丝绸布4. 实验步骤实验一:摩擦带电1. 将梳子反复梳理头发,并将梳子靠近脸颊或手臂感受是否有刺痛感。
实验二:静电吸引与排斥1. 用玻璃棒摩擦毛巾,然后将玻璃棒靠近金属铁片,观察是否会相互吸引。
2. 用玻璃棒摩擦塑料膜,然后将玻璃棒靠近金属铁片,观察是否会相互排斥。
实验三:静电粘附1. 用梳子梳理头发,然后将梳子靠近纱球,观察是否会粘附在一起。
2. 用梳子梳理头发,然后将梳子靠近头发,观察是否会粘附在一起。
5. 实验结果实验一:摩擦带电在摩擦梳子后,将梳子靠近脸颊或手臂时,会感受到刺痛感。
实验二:静电吸引与排斥1. 摩擦玻璃棒后,将其靠近金属铁片时,会产生相互吸引的现象。
2. 摩擦塑料膜后,将其靠近金属铁片时,会产生相互排斥的现象。
实验三:静电粘附1. 梳理头发后,将梳子靠近纱球时,纱球会粘附在梳子上。
2. 梳理头发后,将梳子靠近头发时,头发也会粘附在梳子上。
6. 实验分析与讨论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通过摩擦、接触等方式,物体可以带电,并且带电物体会发生相互吸引或排斥的现象。
这说明静电的存在可以引起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此外,实验三中的粘附现象也说明了静电的应用。
在实际生活中,静电粘附被广泛应用于贴纸、贴纸胶带等产品的制作中。
静电吸附还广泛应用于除尘器、静电喷涂等工业领域。
因此,静电的研究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摩擦起电的小实验
关于摩擦起电的小实验1. 引子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摩擦起电这个有趣的现象!大家可能都听过“静电”这个词,但你知道摩擦起电是怎么回事吗?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摩擦让物体带上电。
这就像是你在沙滩上走,脚底下的沙子跟你鞋子摩擦,偶尔一脚踩到小石头,哎呀,那可真疼!不过摩擦起电可没那么痛,反而是个有趣的小实验哦。
2. 摩擦起电的原理2.1 电荷的形成说到摩擦起电,其实就是电荷的转移。
想象一下,你用气球在头发上摩擦,头发瞬间像被施了魔法一样竖起来。
这是因为气球把你头发上的一些电子“偷”走了,导致头发变成了正电荷,而气球则变成了负电荷。
哇,简直就像是化学反应一样,电荷的交换让它们的吸引力大增!这就是摩擦起电的基础原理。
2.2 常见的例子除了气球,生活中其实有好多摩擦起电的例子。
比如冬天穿的毛衣,脱下来时那种“嘶嘶”声就是典型的静电现象。
还有你可能遇到过,当你在车里摸了下车门,然后下车时一碰到金属,哇,瞬间像打了一下电!这就是摩擦起电在作怪了。
生活中处处都有电,这可真是有趣极了!3. 实验步骤3.1 准备材料想要体验一下摩擦起电的乐趣,咱们先准备些材料。
你需要一个气球,一块毛巾,和一小撮小纸屑。
嘿,别小看这些材料,它们可是实验的关键哦!然后,找一个干燥的地方,最好是在冬天,这样静电效果会更明显。
3.2 实验过程好了,准备工作做好了,我们开始实验吧!首先,拿起气球,在毛巾上来回摩擦,大约摩擦个十几秒钟。
你会发现,气球开始变得有点黏,嘿,别急,继续摩擦!然后,把气球放到小纸屑上,看看会发生什么。
纸屑会像小小的士兵一样,自动往气球那儿跑。
简直就是小魔术!这个过程让人忍不住想大喊:“哇,太神奇了!”4. 结语最后,摩擦起电这个小实验不仅简单易行,还能让你领略到科学的魅力。
每当我们用摩擦来产生电荷,都是在和物理学亲密接触。
其实,生活中到处都有科学的影子,只要你细心观察,总能发现乐趣。
而且,这个实验也提醒我们,科学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是生活中的每一个小细节。
摩擦起电报告
用摩擦的方法使两个不同的物体带电的现 象,叫摩擦起电(或两种不同的物体相互 摩擦后,一种物体带正电,另一种物体带 负电的现象)。 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这就是摩擦起电的现象。其实质是电荷的 转移。
实验材料
吸管
碎纸屑
头发
实验过程
第一步 把吸管放在头发上进 行快速摩擦,大概30 下
湿的物体摩擦 就没有起电
木头和金属摩擦 也不会起电
实验小结
什么是摩擦起电
用摩擦的方法使两个不同的物体带电的现象。
The end
奇妙的摩擦起电
金钥匙幼儿园-中四班
目录
什么是摩擦起电 摩擦起电小实验 动动手想一想
实验小结
摩擦起电
近代科学告诉我们:任何物体都是由原子构成 的,而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 所组成,电子绕着原子核运动。
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带的正电荷数跟核外电 子带的负电荷数相等,原子不显电性,所以缚,转移 到另一物体上,从而使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 目改变。
第二步 然后把吸管靠近碎 纸屑
动动手想一想
小男生的短头 发摩擦起电成
功了吗?
试试小女生的 长头发吧
没吸到碎纸屑
为什么摩擦了 可还是没起电?
原来不仅速度 要快,还要摩 擦到发热才行。
试试用其他的材料进行摩擦, 也会吸起碎纸屑吗?
比如:气球、塑料尺子、金属 勺子、木头筷子
动动手想一想
物体摩擦都会 起电吗?
摩擦起电实验报告
摩擦起电实验报告摩擦起电实验报告引言: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摩擦现象,例如梳头发时,我们会发现梳子会吸附一些头发。
这是因为摩擦过程中产生了静电,导致梳子和头发之间产生了吸引力。
为了更好地理解摩擦起电现象,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实验一:橡皮棒和头发的摩擦起电我们首先拿起一根橡皮棒,然后用力摩擦头发数次。
随着摩擦的进行,我们可以观察到头发逐渐被橡皮棒吸附。
这是因为橡皮棒和头发之间的摩擦产生了静电,使得头发带有了一定的电荷。
由于头发是绝缘体,电荷无法流动,因此头发被橡皮棒吸附。
实验二:塑料棒和纸片的摩擦起电接下来,我们进行了塑料棒和纸片的摩擦起电实验。
我们用力摩擦塑料棒,并将摩擦过程中产生的静电带电塑料棒靠近一片纸片。
令人惊讶的是,纸片被塑料棒吸附住了。
这是因为摩擦过程中,塑料棒带有了一定的电荷,而纸片是绝缘体,无法导电,因此纸片被塑料棒吸附住了。
实验三:金属棒和纸片的摩擦起电为了对比,我们进行了金属棒和纸片的摩擦起电实验。
同样是用力摩擦金属棒,并将带电金属棒靠近一片纸片。
然而,纸片却没有被金属棒吸附。
这是因为金属是导体,当金属棒带有静电时,电荷会迅速流失到地面,导致金属棒失去了带电性质。
因此,纸片无法被金属棒吸附。
实验四:摩擦起电的应用摩擦起电不仅仅是一种有趣的现象,还有一些实际的应用。
例如,我们常见的复印机和打印机中的静电复印技术就是利用摩擦起电的原理。
在复印机中,通过摩擦产生静电,将墨粉粘附在带电的感光鼓上,然后将墨粉转移到纸张上,完成复印过程。
这种技术不仅高效,而且节省了墨粉的使用。
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摩擦起电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它可以通过摩擦过程中的电子转移产生静电。
当物体带有静电时,会产生引力或排斥力,从而引发一系列有趣的现象。
摩擦起电的应用也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为我们带来了许多便利。
总结:通过这次摩擦起电实验,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摩擦起电的原理和应用。
摩擦起电不仅仅是一种有趣的现象,还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摩擦起静电的实验报告单
一、实验名称:摩擦起静电实验二、实验目的:1. 了解摩擦起电的现象及其原理。
2. 掌握摩擦起电实验的操作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实验原理:摩擦起电是指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由于电子的转移,使物体带电的现象。
带电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这是由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所致。
四、实验材料:1. 实验器材:橡皮、牙签、布、彩纸剪成的四角星、吸管。
2. 实验药品:无。
五、实验步骤:1. 将橡皮放在桌子上,将牙签插在橡皮上,把剪好的四角星放在牙签上。
2. 用吸管摩擦布,使其产生静电。
3. 将摩擦过的吸管竖在四角星旁边,观察四角星是否发生移动。
六、实验现象及结果:1. 吸管摩擦布后,吸管表面出现静电,能够吸引四角星。
2. 当吸管靠近四角星时,四角星被吸管吸引,发生移动。
七、实验分析:1. 摩擦过的吸管具有静电,能够吸引轻小物体,如四角星。
2.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即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八、实验讨论:1. 摩擦起电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如脱衣服时产生的静电火花、头发在干燥天气中竖起等。
2. 摩擦起电现象在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静电除尘、静电喷漆等。
九、实验总结:1. 本实验成功验证了摩擦起电现象的存在,使学生了解了摩擦起电的原理。
2. 通过实验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激发了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十、实验反思:1. 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操作不规范,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
今后在实验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实验操作的指导。
2. 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对摩擦起电现象的原理理解不够深入。
今后在教学中,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原理。
十一、实验改进建议:1. 在实验过程中,可增加不同材质的物体进行摩擦,观察摩擦起电现象的差异,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摩擦起电的原理。
2. 实验结束后,引导学生思考摩擦起电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摩察起电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摩擦起电的原理和现象。
2. 探究不同物质摩擦后带电的性质。
3. 学习使用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二、实验原理摩擦起电是指两种不同物质相互摩擦时,由于电子的转移,使物体带上电荷。
根据物质的电子亲和力,电子会从电子亲和力较小的物质转移到电子亲和力较大的物质上,从而使两种物质分别带上等量异号的电荷。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实验仪器:验电器、金属棒、丝绸、玻璃棒、橡胶棒、塑料棒、毛皮、棉布、木棒等。
2. 实验材料:各种不同物质(如丝绸、玻璃棒、橡胶棒、塑料棒、毛皮、棉布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验电器、金属棒、丝绸、玻璃棒、橡胶棒、塑料棒、毛皮、棉布、木棒等实验器材准备好。
2. 实验一:摩擦起电现象(1)将丝绸与玻璃棒摩擦,观察验电器指针的变化,记录结果。
(2)将丝绸与橡胶棒摩擦,观察验电器指针的变化,记录结果。
(3)将丝绸与塑料棒摩擦,观察验电器指针的变化,记录结果。
3. 实验二:探究不同物质摩擦后带电的性质(1)将丝绸与玻璃棒摩擦,用金属棒接触玻璃棒,观察验电器指针的变化,记录结果。
(2)将丝绸与橡胶棒摩擦,用金属棒接触橡胶棒,观察验电器指针的变化,记录结果。
(3)将丝绸与塑料棒摩擦,用金属棒接触塑料棒,观察验电器指针的变化,记录结果。
4. 实验三:检验物体是否带电(1)将丝绸与玻璃棒摩擦,用验电器检验玻璃棒是否带电,记录结果。
(2)将丝绸与橡胶棒摩擦,用验电器检验橡胶棒是否带电,记录结果。
(3)将丝绸与塑料棒摩擦,用验电器检验塑料棒是否带电,记录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摩擦起电现象(1)丝绸与玻璃棒摩擦后,验电器指针偏转,说明玻璃棒带上了电荷。
(2)丝绸与橡胶棒摩擦后,验电器指针偏转,说明橡胶棒带上了电荷。
(3)丝绸与塑料棒摩擦后,验电器指针偏转,说明塑料棒带上了电荷。
2. 实验二:探究不同物质摩擦后带电的性质(1)用金属棒接触摩擦过的玻璃棒,验电器指针偏转,说明玻璃棒带上了正电荷。
摩搽起电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摩擦起电实验日期:2023年4月15日实验地点:物理实验室实验目的:1. 通过摩擦起电实验,观察和验证摩擦起电的现象。
2. 了解摩擦起电的原理,即电荷的转移。
3. 探讨不同物质摩擦后带电的情况。
实验原理:摩擦起电是指两种不同的物质在摩擦过程中,由于电子的转移,使得物体带电。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
实验仪器:1. 玻璃棒一根2. 棉布一块3. 橡胶棒一根4. 纱布一块5. 导线一根6. 铅笔一支7. 开关一个8. 小灯泡一个9. 瓶装水一杯10. 记录本和笔实验步骤:1. 将玻璃棒用棉布摩擦约30秒,使玻璃棒带正电。
2. 将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小灯泡,观察灯泡是否发光。
3. 将橡胶棒用纱布摩擦约30秒,使橡胶棒带负电。
4. 将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小灯泡,观察灯泡是否发光。
5. 将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橡胶棒分别插入瓶装水中,观察是否产生静电现象。
6. 将铅笔芯用纱布摩擦约30秒,使铅笔芯带负电。
7. 将摩擦过的铅笔芯靠近小灯泡,观察灯泡是否发光。
8. 将摩擦过的玻璃棒和铅笔芯分别插入瓶装水中,观察是否产生静电现象。
9. 将摩擦过的玻璃棒和铅笔芯用导线连接,观察灯泡是否发光。
10. 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1. 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小灯泡时,灯泡发光,说明玻璃棒带正电。
2. 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小灯泡时,灯泡发光,说明橡胶棒带负电。
3. 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橡胶棒分别插入瓶装水中,瓶中产生静电现象。
4. 摩擦过的铅笔芯靠近小灯泡时,灯泡发光,说明铅笔芯带负电。
5. 摩擦过的玻璃棒和铅笔芯分别插入瓶装水中,瓶中产生静电现象。
6. 将摩擦过的玻璃棒和铅笔芯用导线连接,灯泡发光,说明电荷可以转移。
实验结论:1. 摩擦起电实验证明了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且不同物质摩擦后带电的情况不同。
2. 通过实验观察到,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摩擦过的橡胶棒和铅笔芯带负电。
摩擦_电_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摩擦起电的原理。
2. 探究不同材料摩擦时产生的静电荷量。
3. 分析摩擦起电现象与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摩擦起电是指两个不同材料的物体在摩擦过程中,由于电子的转移而使物体带上电荷的现象。
根据静电学原理,摩擦起电时,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一个物体带正电,另一个物体带负电。
电荷的多少与摩擦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数成正比。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丝绸布2. 玻璃棒3. 铝箔4. 毛皮5. 玻璃板6. 湿布7. 干布8. 温度计9. 精密天平10. 电压表11. 真空泵12. 电磁感应仪四、实验步骤1. 将丝绸布与玻璃棒在空气中摩擦,观察摩擦起电现象,并记录摩擦次数。
2. 在不同温度下,重复步骤1,观察摩擦起电现象的变化。
3. 在不同湿度下,重复步骤1,观察摩擦起电现象的变化。
4. 将丝绸布与铝箔在空气中摩擦,观察摩擦起电现象,并记录摩擦次数。
5. 将丝绸布与毛皮在空气中摩擦,观察摩擦起电现象,并记录摩擦次数。
6. 将丝绸布与玻璃棒在真空环境中摩擦,观察摩擦起电现象,并记录摩擦次数。
7. 利用电磁感应仪测量摩擦起电后物体所带电荷量。
8. 利用精密天平测量摩擦前后的质量变化,以分析摩擦过程中电荷转移的情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现象在空气中摩擦丝绸布与玻璃棒、丝绸布与铝箔、丝绸布与毛皮时,均能观察到明显的摩擦起电现象。
在真空环境中摩擦丝绸布与玻璃棒时,也能观察到摩擦起电现象。
2. 温度与湿度对摩擦起电的影响在较低温度下,摩擦起电现象较明显;随着温度升高,摩擦起电现象逐渐减弱。
在较高湿度下,摩擦起电现象较不明显。
3. 电荷转移情况利用电磁感应仪测量摩擦起电后物体所带电荷量,发现摩擦过程中电荷转移较多。
通过精密天平测量摩擦前后的质量变化,发现摩擦过程中电子转移的量与电荷转移量成正比。
六、实验结论1. 摩擦起电现象是由于两个不同材料的物体在摩擦过程中,由于电子的转移而使物体带上电荷的现象。
摩擦起电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通过摩擦起电实验,了解摩擦起电现象及其原理。
2. 掌握摩擦起电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原理摩擦起电现象是指两种不同材料相互摩擦后,由于电子的转移,使得物体带上电荷。
电荷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摩擦起电的原理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导致两个物体分别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
三、实验器材1. 实验桌2. 铅笔3. 头发4. 小纸片5. 毛线6. 细沙7. 电荷显示屏8. 导线9. 电源10. 电流表11. 电压表四、实验步骤1. 将铅笔、头发、小纸片、毛线等实验器材准备好。
2. 将铅笔的一端用砂纸打磨光滑,以便更好地进行摩擦实验。
3. 用手轻轻梳理头发,使其尽量平滑。
4. 将铅笔的一端在头发上摩擦,摩擦时间约为1分钟。
5. 将摩擦过的铅笔靠近小纸片,观察小纸片是否被吸引。
6. 用毛线在头发上摩擦,摩擦时间约为1分钟。
7. 将摩擦过的毛线靠近小纸片,观察小纸片是否被吸引。
8. 将铅笔的一端在细沙中摩擦,摩擦时间约为1分钟。
9. 将摩擦过的铅笔靠近细沙,观察细沙是否被吸引。
10. 将摩擦过的铅笔与电荷显示屏连接,观察显示屏上的电荷变化。
11. 将摩擦过的铅笔与电源连接,观察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
五、实验现象与分析1. 摩擦过的铅笔靠近小纸片时,小纸片被吸引。
2. 摩擦过的毛线靠近小纸片时,小纸片被吸引。
3. 摩擦过的铅笔靠近细沙时,细沙被吸引。
4. 电荷显示屏显示摩擦过的铅笔带有电荷。
5. 电流表和电压表显示摩擦过的铅笔与电源连接后,电路中有电流通过。
分析:摩擦起电现象是由于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得两个物体分别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
摩擦过的铅笔、毛线和细沙都带有电荷,因此能够吸引小纸片。
电荷显示屏显示摩擦过的铅笔带有电荷,电流表和电压表显示电路中有电流通过,说明摩擦过的铅笔与电源连接后,电路中确实有电流通过。
起电方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摩擦起电、接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原理和过程。
2. 通过实验验证不同起电方式产生的电荷性质。
3. 掌握电荷的测量方法和实验技能。
二、实验原理1. 摩擦起电:当两个不同材料的物体相互摩擦时,由于电子的转移,其中一个物体带正电,另一个物体带负电。
2. 接触起电:当两个物体接触时,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导致两个物体分别带上等量异号电荷。
3. 感应起电:当一个带电体靠近一个导体时,导体中的自由电子会重新分布,使导体的一端带上与带电体相反的电荷,另一端带上与带电体相同的电荷。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实验仪器:直流电源、验电器、金属棒、橡胶棒、绝缘棒、绝缘手柄、导线、开关、电极、量角器等。
2. 实验材料:玻璃棒、丝绸、毛皮、硬橡胶棒、软橡胶棒、金属片、金属球等。
四、实验步骤1. 摩擦起电实验:(1)将丝绸与玻璃棒相互摩擦,观察验电器指针偏转情况,记录实验数据。
(2)将毛皮与硬橡胶棒相互摩擦,观察验电器指针偏转情况,记录实验数据。
(3)比较两种摩擦起电方式产生的电荷性质。
2. 接触起电实验:(1)将丝绸与玻璃棒接触,观察验电器指针偏转情况,记录实验数据。
(2)将毛皮与硬橡胶棒接触,观察验电器指针偏转情况,记录实验数据。
(3)比较两种接触起电方式产生的电荷性质。
3. 感应起电实验:(1)将带电的玻璃棒靠近验电器,观察验电器指针偏转情况,记录实验数据。
(2)将带电的橡胶棒靠近验电器,观察验电器指针偏转情况,记录实验数据。
(3)比较两种感应起电方式产生的电荷性质。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摩擦起电实验:通过实验发现,丝绸与玻璃棒摩擦后,验电器指针偏向玻璃棒;毛皮与硬橡胶棒摩擦后,验电器指针偏向硬橡胶棒。
由此可知,摩擦起电产生的电荷性质与摩擦材料有关。
2. 接触起电实验:通过实验发现,丝绸与玻璃棒接触后,验电器指针偏向玻璃棒;毛皮与硬橡胶棒接触后,验电器指针偏向硬橡胶棒。
由此可知,接触起电产生的电荷性质与接触材料有关。
摩擦头发静电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摩擦头发与尺子的实验,观察静电现象的产生,了解摩擦起电的原理,以及静电对轻小物体的吸引作用。
二、实验原理摩擦起电是指两种不同材料相互摩擦时,由于它们对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导致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两个物体分别带上等量异号的电荷。
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这是由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
三、实验材料1. 尺子一根2. 头发一把3. 小纸屑若干4. 秒表一只四、实验步骤1. 将尺子放在桌子上,确保桌面平整、干净。
2. 用手轻轻抓起一把头发,尽量使头发整齐。
3. 将头发与尺子紧密接触,用一定的力量快速摩擦,持续约10秒。
4. 停止摩擦,观察尺子与头发的变化。
5. 将摩擦过的尺子慢慢靠近小纸屑,观察纸屑是否被吸引。
6. 记录实验现象,并分析原因。
五、实验现象1. 摩擦过程中,头发和尺子表面出现火花,并伴有轻微的响声。
2. 停止摩擦后,头发和尺子表面出现静电,头发呈现蓬松状,尺子靠近小纸屑时,纸屑被吸引。
六、实验分析1. 摩擦过程中,头发和尺子表面发生电子转移,使头发和尺子分别带上等量异号的电荷。
2. 由于静电的作用,头发和尺子表面出现静电,头发呈现蓬松状,尺子靠近小纸屑时,纸屑被吸引。
3. 实验过程中,火花和响声是由于电子在转移过程中产生的能量释放。
七、实验结论通过摩擦头发与尺子的实验,我们成功观察到了静电现象的产生,并了解了摩擦起电的原理。
实验结果表明,摩擦起电是由于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两个物体分别带上等量异号的电荷。
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这是由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
八、实验拓展1. 尝试使用不同材料进行摩擦实验,观察静电现象的产生情况。
2. 研究静电在不同环境下的影响,如湿度、温度等。
3. 探讨静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静电除尘、静电喷漆等。
九、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摩擦头发与尺子的方式,成功观察到了静电现象的产生,并了解了摩擦起电的原理。
实验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了摩擦过程中产生的火花和响声,以及静电对轻小物体的吸引作用。
静电现象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静电现象的产生原理。
2. 掌握静电现象的基本实验方法。
3. 通过实验验证静电现象的基本规律。
二、实验原理静电现象是指物体之间由于摩擦、接触、感应等原因,使得物体带上电荷的现象。
当物体带上电荷后,会产生电场,并表现出吸引或排斥轻小物体的性质。
本实验主要验证以下静电现象:1. 摩擦起电: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电荷的转移导致物体带上等量异号电荷。
2. 电荷守恒:电荷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3.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三、实验仪器1. 橡皮擦2. 玻璃棒3. 绝缘棒4. 毛皮5. 吸管6. 气球7. 白纸8. 验电器9. 导线10. 电源四、实验步骤1. 摩擦起电实验:用毛皮摩擦橡皮擦,观察橡皮擦是否带电。
用验电器检测橡皮擦是否带电,验证摩擦起电现象。
2. 电荷转移实验:将玻璃棒与绝缘棒接触,使绝缘棒带上电荷。
将绝缘棒与橡皮擦接触,观察橡皮擦是否带电。
验证电荷转移现象。
3. 电荷守恒实验:将橡皮擦用毛皮摩擦后,用验电器检测。
将橡皮擦分成两半,分别用验电器检测。
观察验电器指针偏转情况,验证电荷守恒定律。
4. 电荷相互作用实验:用吸管将气球吹大,使其带上电荷。
将气球靠近白纸,观察白纸上的静电现象。
将气球靠近橡皮擦,观察两者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
5. 验电器实验:将验电器金属球接地,用导线连接电源。
将验电器金属球与橡皮擦接触,观察验电器指针偏转情况。
验证静电感应现象。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摩擦起电实验:观察到橡皮擦在摩擦后带电,验电器指针偏转,证明摩擦起电现象。
2. 电荷转移实验:观察到绝缘棒与橡皮擦接触后,橡皮擦带电,证明电荷转移现象。
3. 电荷守恒实验:观察到橡皮擦分成两半后,验电器指针偏转程度与原来相同,证明电荷守恒定律。
4. 电荷相互作用实验:观察到气球靠近白纸时,白纸上的静电现象明显;气球靠近橡皮擦时,两者之间相互吸引,证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物理现象以及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 观察摩擦起电现象,了解摩擦起电的基本原理。
2. 探究不同材料摩擦起电的效果。
3. 通过实验验证电荷守恒定律。
二、实验原理摩擦起电是指两种不同材料的物体相互摩擦后,由于电子的转移,使物体带电的现象。
摩擦起电的基本原理是电子的转移,即一种材料失去电子,另一种材料得到电子,从而使两种材料分别带上正电和负电。
根据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一个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在摩擦起电过程中,一个物体失去的电子数与另一个物体得到的电子数相等,总电荷量保持不变。
三、实验器材1. 实验桌2. 橡皮棒3. 玻璃棒4. 细线5. 橡胶棒6. 绝缘棒7. 导线8. 小金属球9. 开关10. 电流表11. 电源12. 记录本四、实验步骤1. 将橡皮棒和玻璃棒分别用细线悬挂在实验桌上,使它们可以自由转动。
2. 用绝缘棒分别接触橡皮棒和玻璃棒,使其带上电荷。
3. 用手轻轻摩擦橡皮棒和玻璃棒,观察它们是否带电。
4. 将带电的橡皮棒和玻璃棒分别靠近小金属球,观察小金属球是否受到吸引。
5. 将带电的橡皮棒和玻璃棒分别与绝缘棒接触,观察电荷是否消失。
6. 将带电的橡皮棒和玻璃棒分别与电源相连,观察电流表指针是否偏转。
7. 将带电的橡皮棒和玻璃棒分别与另一根橡皮棒和玻璃棒摩擦,观察摩擦起电的效果。
8. 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在摩擦过程中,橡皮棒和玻璃棒均带上了电荷。
2. 带电的橡皮棒和玻璃棒靠近小金属球时,小金属球受到吸引。
3. 带电的橡皮棒和玻璃棒与绝缘棒接触后,电荷消失。
4. 带电的橡皮棒和玻璃棒与电源相连时,电流表指针偏转。
5. 橡皮棒和玻璃棒摩擦后,两种材料均带上了电荷,验证了摩擦起电现象。
6. 通过实验,我们观察到不同材料摩擦起电的效果不同,其中橡皮棒与玻璃棒摩擦起电效果最明显。
六、结论1. 摩擦起电现象是由于电子的转移造成的,即一种材料失去电子,另一种材料得到电子。
科学小实验课后反思:摩擦起电
科学小实验课后反思:摩擦起电
今日给孩子们进行了一次科学小试验——“摩擦起电。
”当我说出此次活动名称时,孩子们瞬间都宁静下来,一个个都用很奇怪的眼神看着我,求知欲望极其剧烈。
“摩擦起电?”小伴侣们怀疑的说。
“是的,知道什么是‘摩擦起电’吗?”只见孩子们一个个摇头,这时只见王珩珍宝大声回答道:“摩擦起电就是摩擦后会起电。
”“哎?王珩珍宝很聪慧,那摩擦后又为什么会起电呢。
”我问。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个小试验。
于是我拿出已预备好的一堆纸屑,一根吸管。
用吸管在小纸屑上滚动,让小伴侣观看,发生了什么?吸管有没有将纸屑给吸起来?小伴侣都很认真的观看着,说:“什么事都没有发生呀。
”接下来,我将吸管在我的头发上来回摩擦后,再次将吸管放在离纸屑不远的地方,让幼儿观看,这时,奇迹发生了,只见小伴侣们都很兴奋的大声说道:“咦?哎?快看,纸被吸起来了,真好玩儿。
”“为什么之前纸屑不能够被吸管吸起来,而现在又能够将纸屑给起来吗?这是怎么回事呢?”孩子们这时都一个个争先恐后的回答说:“由于你没有摩擦。
”“这是一方面,那摩擦后便产生了什么呢?”我说。
“电。
”孩子们说。
虽然孩子们说得不够精确,但已经有些接近原理了。
最终当我总结吸管在头发上来回摩擦就会产生静电、吸管就能把小纸屑吸上来时,孩子们已经对这个嬉戏“跃跃欲试”了。
摩擦起电实验报告格式
一、实验名称摩擦起电实验二、实验目的1. 了解摩擦起电的原理和现象。
2. 掌握摩擦起电实验的操作方法。
3. 分析摩擦起电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并提出改进措施。
三、实验原理摩擦起电是指两种不同材料相互摩擦时,由于电子的转移而使物体带电的现象。
根据电子转移的规律,电子从电子亲和力较小的物质转移到电子亲和力较大的物质,从而使两者分别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
四、实验器材1. 丝绸2. 玻璃棒3. 绝缘棒4. 橡皮擦5. 玻璃片6. 橡胶棒7. 导线8. 开关9. 小灯泡10. 铝箔11. 铅笔五、实验步骤1. 将丝绸和玻璃棒分别放置在绝缘棒上,用丝绸摩擦玻璃棒,使其带上正电荷。
2. 将摩擦后的玻璃棒靠近小灯泡,观察灯泡是否发光。
若灯泡发光,说明玻璃棒已带上正电荷。
3. 将摩擦后的玻璃棒与铝箔接触,观察铝箔是否带电。
若铝箔带电,说明电子从玻璃棒转移到铝箔上。
4. 将摩擦后的玻璃棒与橡胶棒接触,观察橡胶棒是否带电。
若橡胶棒带电,说明电子从玻璃棒转移到橡胶棒上。
5. 将摩擦后的玻璃棒与铅笔接触,观察铅笔是否带电。
若铅笔带电,说明电子从玻璃棒转移到铅笔上。
6. 将摩擦后的玻璃棒靠近小灯泡,观察灯泡是否发光。
若灯泡发光,说明玻璃棒已带上正电荷。
7. 改变实验步骤,用玻璃棒摩擦丝绸,使其带上负电荷,重复步骤2-6。
六、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1. 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灯泡是否发光、铝箔、橡胶棒、铅笔是否带电等。
2. 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七、实验结论1. 通过摩擦起电实验,证实了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
2. 电子从电子亲和力较小的物质转移到电子亲和力较大的物质,从而使两者分别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
3. 在实验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或环境因素,可能会出现误差。
为减小误差,应尽量保证实验环境干燥,操作规范。
八、实验讨论1. 在摩擦起电实验中,为什么电子会从电子亲和力较小的物质转移到电子亲和力较大的物质?2. 如何减小实验误差?3. 摩擦起电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九、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摩擦起电实验,使我们了解了摩擦起电的原理和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1、本次活动本着“物理源于生活”的理念,强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2、本次活动内容:探究:摩擦起电。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综合评比。横道中学理组实验探
究
过
程
分别将塑料梳子与头发、丝绸与玻璃棒、毛皮与橡胶棒相摩擦再分别接触小纸片,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
1、①在摩擦起电的过程中只能转移带负电荷的;
②摩擦起电的两个物体将带上异种电荷;
③由物质组成的两物体摩擦不会起电;
④摩擦起电并不是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但电荷总量。
2、能量转化:机械能-→电能
4、物质是由组成的,分子是由组成的,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和核外的组成的,原子核带电,电子带电,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所有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整个原子呈中性。
5、由于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的物体,要电子,因电子而带正电,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的物体,要电子,因为有了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
横道中学物理实验报告单
年班组别:成员:成绩:优良差
探究课题
摩擦起电
器材选取
塑料梳子,小纸片丝绸,玻璃棒毛皮、橡胶棒
知
识
储
备
1、物体有了吸引的性质,我们就说是物体带了电(荷)。
2、自然界只有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是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电荷。
3、摩擦起电:用的方法使物体带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