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语文文言文复习
第三单元文言文综合复习(共96张PPT)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文言文综合复习(共96张PPT)语文九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b0713dc4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c5.png)
4.填空。 (1)《醉翁亭记》的作者__欧__阳__修_,字永___叔____,号醉___翁____,晚年又号 __六__一__居__士__,__宋__代______(朝代)文学家,和_苏__轼_______、苏洵、苏辙、韩愈、 ____柳__宗__元__、__王__安__石____、曾巩并称为“唐_宋___八__大__家__”。 (2)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以神来之笔捕捉到了四时之景的诗情画意, 其中描写春夏之景的句子是:____野__芳__发__而___幽__香__,__佳_,木__秀__而__繁__阴____。作 者用“____________日__出__而___林__霏__开_,,__云__归__而___岩__穴__暝_______”两句描绘出山 间朝暮的变化,语言精练,对比鲜明。
③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 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 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 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 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 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4)“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内心怎 样的思想感情?
示例:表达了作者虽仕途失意,但能寄情山水,有政绩,能与民同乐。
《醉翁亭记》
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
A.太守自谓也
太守谓谁
命名 / 为,是
B.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佳木秀而繁阴
秀丽地 / 茂盛的
C.野芳发而幽香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文中表现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不__以__物___喜__,_,不_以__己___悲____。表现 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先__天__下__之__忧___而__忧,,__后__天___下__之__乐__而。乐 (2)“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指的是__居___庙__堂__之__高__,“退”指 的是__处__江__湖___之__远____。 (3)某市新市长上任两年,全市面貌大变,官民同心,社会安定,各 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真是“___政__通__人___和__,__百__废___具__兴____”。(用《岳阳 楼记》中两个相连的四字短语填写) (4)课文中出现的成语有:_气__象__万___千__、__心__旷___神__怡____。(列举两个即可)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资料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86e728b6a0116c175f0e487d.png)
1、湖心亭看雪 张岱(明末清初文学家)《陶庵梦忆》崇祯五年十二月,余.(我 )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全,都)绝.(消.失.)。
是.(这 )日更定矣,余挐.(撑 )一小舟,拥.(裹着)....毳.(鸟兽的细毛)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淞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全)白。
湖上影子,惟.(只有)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罢了..)。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 刚刚..)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哪能 )更.(还 )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尽力 )饮三大白.(杯 )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客居 )此。
及.(等到)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痴迷 ),更(还)....有痴似相公者。
” 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
大雪下了三天,湖中人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天初更以后,我撑着一条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全白了。
湖上的影子,只有长堤的一道痕迹,湖心亭的一点(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罢了。
到了亭子上,看见有两个人铺着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烧着酒,在炉上刚刚沸腾。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拉着我一同饮酒。
我尽力喝了三大杯然后道别。
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下了船,船夫自言自语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迷,还有像您一样痴迷的人呢!”2、岳阳楼记 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文正公集》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官吏降职或远调 )守.( 做……长官)巴陵郡。
越明年...(到了第二年),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百废具.( 通“俱”)兴。
乃.(于是)重修岳阳楼,增.(扩大)其旧制.(规模),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通“嘱”,嘱托)予作文..(写文章)以.(用来 )记之。
九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综合试题答案
![九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综合试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42b80d4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79.png)
九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综合试题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已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日:“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选自《宋名臣言行录》)(1)请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①辄以水沃面________ ②或夜昏怠________(2)宋濂和范仲淹的求学经历有何相似之处?从中你获得怎样的启迪?2.阅读选文郭淮作关中都督,甚得民情,亦屡有战庸。
淮妻,太尉王凌之妹,坐凌事当并诛。
使者征摄甚急,淮使戒装,克日当发。
州府文武及百姓劝淮举兵,淮不许。
至期,遣妻,百姓号泣追呼者数万人。
行数十里淮乃命左右追夫人还于是文武奔驰如徇身首之急。
既至,淮与宣帝书曰:“五子哀恋,思念其母。
其母既亡,则无五子。
五子若殒,亦复无淮。
”宣帝乃表,特原淮妻。
(选自《世说新语》)(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坐凌事当并诛/坐以待毙B.淮不许/安陵君其许寡人C.淮与宣帝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D.特原淮妻/原形毕露(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行数十里淮乃命左右追夫人还于是文武奔驰如徇身首之急(3)结合选文,说说宣帝为什么“特原淮妻”。
3.文言文阅读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提之。
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拔剑,剑长,操其室。
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
语文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题
![语文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f929540a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10.png)
九上古文复习1、陈涉世家司马迁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 )耕之( )垄上,怅( )恨久之,曰:“苟( )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若( )为( )佣耕,何( )富贵也?”陈涉太息( )曰:“嗟乎!燕雀安( )知鸿鹄之志哉!”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 )已失期。
失期,法( )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 )亦死,举大计亦死;等( )死,死国( )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 )谏故,上使外将( )兵。
今或( )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 )之。
或以为( )死,或以为亡。
今诚( )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 )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 )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 )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 ),固( )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袒右,称大楚。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攻大泽乡,收()而攻蕲。
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完整版)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14914e0d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74.png)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完好版)1.岳阳楼记宋·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那么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那么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假设夫淫雨靠罪,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窑,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那么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假设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造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那么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那么忧其民;处江湖之远那么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那么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2.醉翁亭记宋·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环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假设夫日出而林靠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荻,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语文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
![语文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4f32851e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99.png)
九上文言文复习《岳阳楼记》1、主旨: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产生的不同感情,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其他核心问题:1、“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是什么?(用原文回答)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是进亦忧,退亦忧”这句话中,“进”是指什么?“退”是指什么?“进”是指“居庙堂之高”即“在朝廷做官”,“退”是指“处江湖之远”即“不在朝廷做官”。
3、“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答: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以及对滕子京遭贬谪的慰勉。
4、如何理解“进亦忧,退亦忧”一句?答:“进亦忧”照应“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退亦忧”照应“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这句话表达了古仁人不念自己的处境,而是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在文中的作用:。
请再写出一句你从课外读到的与此意思相似的诗句或名句。
6、用自己的话概括“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并指出作者这样写的目的。
答:第一种:远离京城,怀念家乡,担心遭诽谤和讽刺的悲伤。
第二种:胸怀开阔,精文章第二段用神来之笔再现了岳阳楼的宏伟景象,照应了题目,此外还有什么作用?物之景。
8、联系全文,说说你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看法或理解。
答:范仲淹的这句话体现了忧君思想,带有时代的局限性,但是他所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然有着借鉴和教育意义。
《醉翁亭记》1、主旨:全文描写醉翁亭秀丽的环境、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和游人的山水之乐、游宴其他核心问题:1、本文描写的内容很丰富,描写的方式和作用怎样?本文描写很有层次。
把读者一步步引到尾领略到一幅欢乐升平的景象。
这样不仅景物描写清晰,而且有利于一步步突出主题。
全文一个“乐”字贯穿,因景美而乐,因乐而更觉景美,景中有情,情中有景。
九上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九上文言文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e68135ba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cc.png)
九上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以下是九年级上册的一些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1. 《沁园春·雪》中“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中的“风骚”指的是文学才华。
2. 《岳阳楼记》中“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中的“具”应解释为通假字,同“俱”,意为“全,都”。
3. 《出师表》中“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中的“阙”同“缺”,意为“缺点,疏漏”。
4. 《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的“垂髫”指的是儿童,意为“垂下来的头发”。
5. 《醉翁亭记》中“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中的“苍颜”指的是面色苍老。
6. 《爱莲说》中“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中的“陶渊明”是东晋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7. 《行路难(其一)》中“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运用典故,以“垂钓碧溪”和“乘舟梦日”暗指隐居和从政的理想境遇,表达了诗人期望有朝一日能得到明主赏识,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的强烈愿望。
8.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故友的怀念以及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9. 《赤壁》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运用典故,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慨叹,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却报国无门。
10.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通过对月亮的埋怨,表现了诗人因与亲人不能团聚而产生的惆怅之情。
以上是九年级上册部分文言文的知识点归纳,建议查阅教材或咨询语文老师获取更全面的内容。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复习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46dfe35ef46527d3240ce05a.png)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复习九年级上册文言实词复习一.通假字1.敬富贵,无相忘。
2.发闾左適戍渔阳3.为天下唱,宜多应者4.卜者知其指意5.固以怪之矣6.将军身被坚执锐7.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8.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9.岂直五百里哉10.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11.寡人谕矣 12.欲信大义于天下13.自董卓已来14.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15.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16.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二.双音节古今异义古义今义1.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到处表示某种情况时常存在2.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聚会商议指管理财务的人员3.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虽然这样表转折关系的连词4.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德行高尚的人常指年岁高的人,长辈5.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可以把表示许可6.遂用猖蹶,至于今日到达关联词,表示另提一件事7.遂用猖蹶,至于今日失败凶狠而放肆8.于是与亮情好日密从此连词,表承接关系9.此殆天所以资将军用来表因果关系的连词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的原因表因果关系的连词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的原因表因果关系的连词10.诚宜开张圣听扩大商店等开始营业1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心和遗憾深切地憎恨12.先帝不以臣卑鄙地位低微,见识短浅恶劣,不道德13.臣不胜受恩感激感动激奋因对方的好意、帮助而对他产生好感三.词类活用1.置人所罾鱼腹中2.狐鸣呼曰3.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4.皆指目陈胜5.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6.陈胜王7.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8.将军身被坚执锐9.请广于君10.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11.天下缟素,今日是也12.保其岩阻13.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14.身率益州之众15.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16.与亮情好日密17.恢弘志士之气18.陟罚臧否,不宜异同19.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20.此皆良实,志虑忠纯21.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22.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23.亲贤臣,远小人24.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25.攘除奸凶26.临表涕零四.一词多义1.兵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2.长身长八尺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以君为长者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3.称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先帝称之曰能4.出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5.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胜、吴广皆次当行6.存而君以五百里之地存者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7.道会天大雨,道不通伐无道,诛暴秦以咨诹善道8.发可怜白发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发闾左適戍渔阳9.分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 10.好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外结好孙权11.计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12.将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陈胜自立为将军 13.尽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进尽忠言14.举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是以众议举宠为督15.立陈胜自立为将军复立楚国之社稷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16.临今当远离,临表涕零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17.论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宜付有司论其刑赏18.明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以伤先帝之明19.命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苟全性命于乱世奉命于危难之间20.谋非惟天时,抑亦人谋陈胜、吴广乃谋曰21.起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挺剑而起22.塞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益州险塞,沃野千里23.善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惟博陵崔州平与亮友善24.上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25.胜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26.食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卒买鱼烹食27.使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唐雎不辱使命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28.书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29.数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广故数言欲亡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30.王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乃丹书帛曰“陈胜王”31.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且秦灭韩亡魏暮而果大亡其财32.为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陈胜自立为将军惟博陵崔州平与亮友善,谓为信然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为坛而盟,祭以尉首33.谓秦王谓唐雎曰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34.效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35.信惟博陵崔州平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愿陛下亲之信之欲信大义于天下信义著于四海36.兴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若无兴德之言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37.行将军向宠,性行淑均陈胜、吴广皆次当行38.许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安陵君其许寡人39.言愿诸君勿复言若无兴德之言40.遗深追先帝遗诏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41.应佣者笑而应曰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42.遇公等遇雨,皆已失期盖追先帝之殊遇43.远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亲贤臣,远小人44.忠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文言文课文知识点复习陈涉世家课文内容理解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全文共三段:第一段:叙述陈涉年轻时的佣耕生活,表现了他素怀大志,有反抗精神。
九年级(上)文言文复习
![九年级(上)文言文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19dc94dc26fff705cd170a0e.png)
桃花源记 •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 (沿着)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 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 草鲜美(新嫩美丽),落英(落花)缤纷(繁 多的样子)。渔人甚异(以……为异)之。复 前行,欲穷(尽)其林。林尽水源, 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 (开阔敞亮的样子)开朗。土地平旷,屋舍 俨然(整齐的样子)。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类),阡陌交通(交错相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全)如 外人;黄发垂髫(老人和小孩),并怡然自 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 答之。便要(同“邀”,邀请)还家,设酒 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都)来 问讯。
捕蛇者说
• 蒋氏大戚(悲伤),汪然出涕(眼泪)曰: “君将哀(哀怜)而生(使……活下去)之乎? 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比)复吾赋不 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 (困苦不堪)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 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生活)日 (一天天地)蹙(窘迫),殚其地之出(生产出来 的东西),竭其庐之入(收入),号呼而转徙, 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 毒疠,往往(处处)而死者相藉(堆积)也。
•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他们问渔人,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 有个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 • 4.哪两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 • 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C.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行道之人弗受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更若役,复若赋
• 8.从选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在空格处 填入短语。 • 发现桃花源——(访问(进入)桃花源)—— (离开桃花源) • 9.在选段中找出与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词。 • ⑴悉如外人(咸 皆) ⑵便要还家(延)
九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九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文言文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37b82c11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70.png)
九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九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唐雎不辱使命》全面梳理复习【生字注音】唐睢不辱(jū)使命秦王怫(fú)然怒免冠徒跣(xiǎn)以头抢(qiāng)地休祲(jìn)降于天天下缟(gǎo)素秦王色挠(nóo)【重点字词句义】1、通假字:①秦王不说(说:通“悦”,高兴)②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施行,置办)③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色)2、古今异义词:长跪而谢之(古义:道歉今义:感谢)3、词类活用:①轻寡人与(轻,形容词用作动词,意动用法,“认为……轻”,小看)②请广于君(广,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动用法,“使……扩充”)③天下缟素(名词用作动词,穿丧服)4、一词多义:①徒免冠徒跣(空,本文可以解释成光着) 徒以有先生也(仅仅,只) ②惠大王加惠(恩惠)汝之不惠(聪明) ③若非若是也(像)若士必怒(如果)5、其他重点词语解释:⑴不辱使命(辱没、辜负) ⑵易安陵(交换)⑶其许寡人(句中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答应) ⑷大王加惠(给予恩惠) ⑸故不错意也(所以) ⑹因使唐雎使于秦(于是)(派)(出使) ⑺逆寡人者(违背) ⑻非若是也(这样) ⑼虽千里不敢易(即使) ⑽岂直五百里哉(难道)(只,仅仅) ⑾秦王怫然怒(盛怒的样子) ⑿布衣之怒(平民) ⒀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先生)(曾经) ⒁以头抢地耳:撞;罢了⒂庸夫之怒(平庸无能的人)⒃非士之怒(有才能有胆识的人) ⒄休祲:吉凶的征兆⒅秦王色挠(屈服) ⒆寡人谕矣(明白,懂得) ⒇免冠徒跣(脚)6、重点语句翻译: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我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呀!②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生,愿终守之,弗敢易!*承蒙大王给予恩惠,用(贵国的)大面积的土地来换(敝国)小面积的土地,很好;即使如此,但是我是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随便)交换。
九上文言文复习
![九上文言文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53f303b1f121dd36a32d82e3.png)
九上文言文复习一、解释加点字词(8分)屯大泽乡()会天大雨()度已失期()等死()吴广素爱人()比至陈()藉第令毋斩()以大易小()岂直五百里()寡人谕矣()谓先主曰()枉驾顾之()作奸犯科()以彰其咎()陟罚臧否()此殆天所以……()二、通假字(9分)適戍渔阳:通为天下唱:通固以怪之矣:通被坚执锐:通故不错意也:通轻寡人与:通仓鹰击于殿上:通欲信大义于天下:通自董卓已来:通三、古今异义词(26分)楚人怜之古:今:卒中往往语古:今:以头抢地古:今:休降于天古:今:长跪而谢之古:今:抑亦人谋古:今:利尽南海:古:今:开张圣听:古:今:引喻失义:古:今:叹息痛恨:古:今:遂用猖獗:古:今:古:今:卑鄙:古:今:四、词类活用(12分)法皆斩()死国可乎()此教我先威众耳()陈胜王()皆刑其长吏()天下缟素()置人所罾鱼腹中()箪食壶浆()亲贤臣()此皆良实()优劣得所()被坚执锐()五、一词多义(30分)辍耕之垄上()吴广以为然()间令吴广之次所()怅恨久之()然足下卜之鬼乎()中间力拉崩倒之声()鸿鹄之志()秦王怫然怒()时时而间进()苟富贵()谓为信然()皆次当行()苟全性命于乱世()衣食所安()之次所旁丛祠中()扶苏以数谏故()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若为佣耕()卒数万人()今诚以吴众诈自称()非若是也()谓为信然()此诚不可与争锋()若跨有荆益()欲信大义于天下()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信义著于四海()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每与臣论此事()六、译句(15分)1、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3、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4、王侯将相宁有种乎!5、安陵以五十里之地而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九上文言文复习答案一、解释加点字词(8分)屯大泽乡(驻扎)会天大雨(适逢,正赶上)度已失期(估计)等死(同样)吴广素爱人(平时,向来)比至陈(等到)藉第令毋斩(即使)以大易小(交换)岂直五百里(只,仅仅)寡人谕矣(明白)谓先主曰(对……说)枉驾顾之(拜访)作奸犯科(法律条文)以彰其咎(表明,显扬)陟罚臧否(提拔)此殆天所以……(大概)二、通假字(9分)適戍渔阳:適通谪为天下唱:唱通倡固以怪之矣:以通已被坚执锐:被通披故不错意也:错通措轻寡人与:与通欤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自董卓已来:已通以三、古今异义词(26分)楚人怜之古:爱戴今:可怜卒中往往语古:到处今:经常,常常以头抢地古:撞今:抢劫休降于天古:吉祥今:休息长跪而谢之古:道歉今:感谢抑亦人谋古:而且今:抑制利尽南海:古:物资今:利益开张圣听:古:扩大今:商店开始营业引喻失义:古:恰当今:意义叹息痛恨:古:痛心遗憾今:极度的憎恨遂用猖獗:古:因此今:使用古:失败今:凶猛而放肆卑鄙:古:地位低下,学识浅陋今:品行恶劣四、词类活用(12分)法皆斩(依法)死国可乎(为……而死)此教我先威众耳(树立威信)陈胜王(称王)皆刑其长吏(惩罚)天下缟素(穿丧服)置人所罾鱼腹中(用网捕)箪食壶浆(用箪盛)亲贤臣(亲近)此皆良实(善良诚实的人)优劣得所(能力强的和能力弱的人)被坚执锐(铁甲)五、一词多义(30分)辍耕之垄上期)吴广以为然(对,正确)间令吴广之次所(暗中,偷着)怅恨久之(助词,无义)然足下卜之鬼乎(然而)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鸿鹄之志(的)秦王怫然怒(……的样子)时时而间进(偈尔、偈然)苟富贵(如果)谓为信然(这样)皆次当行(编次)苟全性命于乱世(苟且)衣食所安(养)之次所旁丛祠中(驻扎)扶苏以数谏故(多次,屡次)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怎么)若为佣耕(你)卒数万人(几)今诚以吴众诈自称(果真)非若是也(像)谓为信然(确实)此诚不可与争锋(确实,实在)若跨有荆益(如果)欲信大义于天下(伸张)此殆天所以资将军(用来,拿来)宜付有司论其刑赏(评定)信义著于四海(诚信)此先汉所以兴隆也(……的原因)每与臣论此事(谈论)六、译句(15分)1、常常把自己比作管仲、乐毅,当时的人不承认他的这种自我评价。
文言文阅读-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前复习专项训练(统编版)解析版
![文言文阅读-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前复习专项训练(统编版)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0b2b7efc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7c.png)
(文言文阅读)九年级上册期末专题复习一、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回答问题。
甲文《醉翁亭记》节选(欧阳修)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呜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文《喜雨亭记》节选(苏轼)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
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
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
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
”曰:“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
”“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
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早而赐之以雨。
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词。
①宴酣.之乐②树林阴翳..③为.亭于堂之北④皆.雨之赐也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②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3.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A.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为亭于堂之.北B.杂然而.前陈者而.盗贼滋炽。
C.然则.何时而乐耶五日不雨则.无麦D.以为..未足..休息之所民以为4.《醉翁亭记》和《喜雨亭记》都是抒情散文,请根据你的理解谈谈他们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答案】1.尽兴地喝酒;形容枝叶茂密成荫;建造,修建;全,都2.①脸色苍白头发花白,醉倒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九上语文文言文复习
![九上语文文言文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3287ae9ddaef5ef7ba0d3c86.png)
⑾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旦日:第二天 往往:到处 ⑿吴广素爱人……忿恚尉 素:
目: 以目示意
向来 忿恚:使……恼怒 ⒀尉果笞广……藉第令毋斩 果: 果然 笞:用鞭打借第令:即使、假 若 ⒁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蕲下……比至陈 宁: 难道 下: 攻下 比:等到
课前练习 :
是 于是,就 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才 竟然
然
吴广以为然 然足下卜之鬼乎 屋舍俨然
是的,对的 但是 ……的样子
等 公等遇雨
诸位,表多数
等死,死国可乎 同样 扶苏以数谏故 缘故,原因 故 广故数言欲亡 故意 (故弄玄虚) (故意) 故余虽愚 因此,所以 温故而知新 旧的(旧知识),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原来的 从民欲也 依从 从 从流飘荡 沿着、顺着 从师学艺 跟随 欲 从民欲也 愿望(名词) 广故数言欲亡 多次 (几欲先走) 想要(动词)
通假字:
1、发闾左適戍渔阳 (“適”通“谪”,指“被流
放”) (“唱”通“倡”,可译为“倡 2、为天下唱 导”) 3、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通“披”,可译为“穿 着”)
4、卜者知其指意 5、固以怪之矣
(“指”通“旨”,可译为“意图”“意思”) (“以”通“已”,可译为“已 经”)
书写,动词 字条,名词
文件 统率,带兵,动词 将领,名词 搀扶 (shuò),屡次 (shù),几 编次 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 留
行
为
行收兵 行军途中(xí ng) 陈胜、吴广皆 次当行 行列(há ng) 三人行 行走,走路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文言文《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重点诗词赏析专题复习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文言文《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重点诗词赏析专题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44627c84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7b.png)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文专题复习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篇目一:《岳阳楼记》1.通假字(1)百废具兴“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是:(2)属予作文以记之“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是:2.古今异义(1)越.明年古义:________ 今义:越过(阻碍);跳过(2)增其旧制.古义:________ 今义:制造;制度(3)横.无际涯古义:________ 今义:跟地面平行的(跟“竖、直”相对)(4)去国.怀乡古义:________ 今义:国家(5)至若春和景.明古义:________ 今义:景色(6)沙鸥翔集.古义:今义:集合;聚集(7)宠.辱偕忘古义:今义:宠爱;偏爱(8)微.斯人古义:今义:细小;轻微3.词类活用(1)形容词用作名词①百废.具兴原意为:无用的,在句中的意思为:②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原意为:贤明的,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_(2)名词用作动词忧谗.畏讥原意为:谗言,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3)名词用作状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原意为:时间或次序在前的,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后”原意为:时间或次序在后的,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4.一词多义(1)通:②③⑨⑩⑦①政通.人和__________;②然则北通.巫峡________ ;③才通.人(《桃花源记》)__________;④阡陌交通.(《桃花源记》)__________;⑤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⑥中通.外直(《爱莲说》);⑦通.计一舟(《核舟记》)。
(2)和:①政通人和.________;②至若春和.景明_______;③久而乃和.__________。
(3)观:①予观.夫巴陵胜状____________;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___________;③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___________;④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__________。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诗词复习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诗词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99f94e49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55.png)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诗词复习一、直接型默写。
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李白《行路难》(其一)]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其一)]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其一)]4.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6.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苏轼《水调歌头》)7.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苏轼《水调歌头》)8.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9.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杜甫《月夜忆舍弟》)10.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11.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12.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13.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14.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15.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16.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温庭筠《商山早行》)17.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许浑《咸阳城东楼》)18.相见时难别亦难,春风有力百花残。
(李商隐《无题》)19.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无题》)20.小园几许,收尽春光。
(秦观《行香子》)21.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秦观《行香子》)22.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23.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2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25.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欧阳修《酒徒亭记》)26.野芳发而暗香,佳木秀而繁阴。
(欧阳修《酒徒亭记》)27.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文言文】初三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归纳及学习技巧
![【文言文】初三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归纳及学习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891eeaf1f18583d04864590c.png)
【文言文】初三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归纳及学习技巧1、作者:诸葛亮是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2、重点实词。
3、翻译重点句子:(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竟中途去世。
如今天下分成三国,我们益州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真是处在形势万分危急、决定存亡的关头。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宫里的近臣和丞相府统领的官吏,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因在宫中或府中而异。
(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能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衰败的原因。
(4)此悉贞良死节之臣,翻译: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5)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动,遂许先帝以驱驰。
翻译:我本是个平民,在南阳郡务农亲耕,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
先帝不介意我身份低微,出身鄙野,委屈地自我降低身份,接连三次到草庐来访看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因此我深为感动,从而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力。
(6)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翻译: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
(7)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翻译:先帝知道我谨慎小心,所以先帝在临死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8)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翻译: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心于陛下的职责本分。
(9)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效就给我判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10)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不应该随意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忠言进谏的道路啊!重视学习,学会自学课前一定要借助注释自己逐字逐句去翻译,不要坐等老师来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