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农业现代化发展对策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尔滨市农业现代化发展对策研究
作者:朱越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第14期
摘要:分析哈尔滨市农业现代化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对哈尔滨市发展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进行阐述,并通过农业现代化的外部指标与农业生产力指标及农业现代化效果指标系,对哈尔滨市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归纳,结合农业现代化的实际情况对哈尔滨市农业现代化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提出有利于哈尔滨市农业现代化发展及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农业生产力指标;农业现代化效果指标
中图分类号:F30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4-0143-03
强调农业现代化建设是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重要内容,充分说明发展农业现代化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
农业现代化是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最新阶段,对哈尔滨市来说,农业现代化实质上是以实现农民富裕、缩小工农差别和城乡差别为根本目标,以建设现代农业基础产业为基本方向。
因此,本文将通过对哈尔滨市农业现代化的基本情况分析,为哈尔滨市的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参考,希望能加快哈尔滨市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一、发展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一)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农业在哈尔滨市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只有全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才能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农业与整个经济社会、农村与城市协调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二)推进农业现代化是新阶段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哈尔滨市农业在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也面临一些新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农民增收难。
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与市场经济发展和消费需求的变化不适应,农业发展面临重大转折。
只有推进农业现代化,才能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重大转变。
(三)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重大举措
加入WTO后,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和以绿色壁垒为主要特征的农产品贸易摩擦已对农业产生日趋明显的影响,给哈尔滨市农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只有推进农业现代化,主动参与全球范围的农业产业重组和区域分工,才能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赶上世界农业发展的潮流。
二、哈尔滨市农业现代化的基本情况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哈尔滨市认真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深化农村改革,不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大力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较为全面的发展,已经进入了向农业现代化迈进的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
(一)农业现代化外部指标
1.农业GDP所占比重
农业GDP所占比重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外部指标,农业GDP所占比重与农业现代化成反比,它的降低说明产业结构的优化,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对2001—2006年哈尔滨市地区农业生产总值在地区生产总值所占比重进行计算,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降低农业占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提高城镇化水平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措施,是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2.农村居民收入水平
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是农业现代化的侧面体现,对2001—2006年哈尔滨市地区农村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在年人均总收入所占比重进行计算,如下页表2所示:
由下页表2可知,2001—2006年哈尔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幅增加,并且增速逐年提高。
但农民财产性收入增加幅度较小,仅占年人均总收入的2.5%~3.7%,并在2001—2002年和2005—2006年有所回落。
可见这种高速增长主要是由较高的价格指数带来的,扣除物价因素后的实际增长率仍有限。
(二)农业生产力指标
1.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
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是农业现代化内部的重要指标,农业GDP所占比重与农业现代化成正比,它的增长说明直接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对2001—2006年哈尔滨市地区的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进行计算,如表3所示:
哈尔滨市是黑龙江省会,是农业大市,地理条件、耕作方式比较有利于机械化作业。
由表3中哈尔滨市达到80%以上的机耕比例及70%的机械播种比例可知,农业机械化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农机装备水平和机械化水平较高。
2.农民受教育程度
农业现代化是人的现代化。
从个体的角度看,农业现代化是农民素质的现代化,对2001—2006年哈尔滨市6 920户农民受教育情况的抽样调查,如表4所示:
由表4可知,2001—2006年哈尔滨市小学及初中文化程度的农民占83-88%,中专文化程度的农民占调查总数的1.3-1.8%,大专文化程度以上的农民仅占调查总数的0.45-0.85%。
说明哈尔滨市地区农民的文化素质偏低。
(三)农业现代化效果指标
1.每公顷耕地农业总产
每公顷耕地农业总产直接反应农业现代化效果,是农业现代化程度的直接指标。
根据2005—2006年哈尔滨市粮食作物、油料作物及蔬菜瓜果类的种植面积、产量,对哈尔滨市近两年的农业作物的单位产量进行计算,如表5所示:
由表5可知,2005—2006年哈尔滨市每公顷耕地农业总产变化情况不大,其中粮食作物及油料作物每公顷耕地总产略有下降,蔬菜瓜果类作物每公顷耕地总产略有上升。
这与当前粮食等基础类消费减少,蔬菜瓜果类消费增加,导致农民生产积极性变化有一定关系,也说明哈尔滨市农业现代化发展遇到了瓶颈。
三、哈尔滨市农业现代化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上讲,哈尔滨市农业发展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大背景下,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并逐步建成集约、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农业的过程。
目前虽然以种养家、农工商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农业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还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
(一)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依然突出
虽然农业科技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农业科技的支撑能力并没有明显增强,农业科技与经济结合的体制性障碍并没有消除。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辐射面小
现阶段哈尔滨市农村经济结构、区域布局是在长期计划经济和农产品短缺情况下形成的自求平衡的格局。
同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数量较少,带动能力不强,辐射面小。
农业产业化经营辐射面小,一体化程度差,不足以对农业现代化形成较强的促进作用。
(三)农民的知识化水平不高
农业现代化归根到底是人的现代化。
大多数农业劳动力在接受较低水平的文化教育后,并没有接受系统的技能培训,随着文化程度较高的农民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农业从业人员的实际科技文化素质更低,受教育水平集中在小学和初中。
(四)农业科技信息传播渠道不畅
目前,哈尔滨市农村科技信息传播手段落后,网络不健全,传播方式主要采取原来的科技推广网络和模式,虽然也采取了科技下乡等灵活的方式,但与快速发展的科学技术相比,其推广人员知识老化、手段落后,致使科技知识和科技文化的传播严重滞后。
四、对策建议
(一)构筑新型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是支撑新阶段农业发展的科技创新与推广体系,即农业科研、技术推广及技术服务部门的机构设置、职责权限和活动方式的综合体系。
(二)培育和发展科技型龙头企业
以农业产业化技术为重点,培育和发展科技龙头企业,拉长、拉紧产业链条,同时,增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扩散高新技术及先进实用技术的能力。
其中包括:积极培育和发展科技型龙头企业;增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和技术扩散能力;积极增强农业科技园区辐射带动作用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三)加强对农民新技术的培训
加强农民的科技文化知识和生产技能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基础。
(四)构建农村科技信息网络
建立符合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农业科技成果迅速传播要求的农业信息网络体系,加速农业信息化建设。
大力提高农业市场信息服务能力。
(五)建立农产品现代物流配送体系
以发展粮、棉、畜等优势农产品为突破口,引入现代物流理念,建立物流配送体系,促进优质农资下乡进村和优质农产品进入国内外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