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动物名称语素后后缀“子”的使用
后缀“子”
后缀“子”摘要: 后缀“子”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词缀,其中又可分为完全虚化和部分虚化两大类。
然而汉语的语义演变使“子”是否为后缀,若作为后缀又归为哪一类及发音方法的确定仍处于模糊状态,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和探讨此问题。
后缀“子”与实词“子”区别在于后者有明确的意义,而前者作为完全虚化一类其存在价值在于满足汉语发音双音节习惯,作为部分虚化一类则介于实词与后缀之间,可以从文字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待。
关键词: 后缀“子”完全虚化部分虚化轻读词缀是粘附在词根上构成新词的语素,它本身不能单独构成词。
粘附在词根前面的词缀称为前缀,粘附在词根后面的词缀称为后缀,插入词根中间的词缀称为中缀。
语素是最小的语法单位,也就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
按照以上逻辑,既然词缀是语素,那么它也应该是音义相结合的最小的语言单位,但事实也并非如此。
一、“子”的意义(一)后缀“子”完全虚化根据前面的定义和推论,词缀是有意思的至少在该词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然而事实是,“子”作为后缀在某些情况下是半实半虚,还有一定的含义。
而在某些情况下已经是完全虚化了,无法说出具体意思,比如:“椅子”、“桌子”、“尺子”、“虫子”、“房子”、“刀子”等可以去掉词缀变成“椅”、“桌”、“尺”、“虫”、“房”、“刀”而意思不变。
那么“子”在这些词中是没有意思的,这就和语素的定义相违背了,因此将词缀定义成语素本身就有待商榷。
既然“子”字在这些词中没有含义,那为什么我们现在用的都是有加“子”字的词,而不用去掉“子”字的词呢?这主要是由于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双音节的发音更具节奏美和音韵美,于是人们习惯在单语素后加上“子”构成双音节。
另外,“筷子”、“凳子”我们似乎很少说成“筷”和“凳”,它们是否属于完全虚化的这一类?运用语素的替换,“碗筷”、“板凳”是我们常见的词,从中我们不难得出结论“筷”与“碗”相对,即“筷”有“筷子”的意思。
“板凳”指木板凳,那么“凳”有“凳子”的意思,因此“子”意思完全虚化了。
小议动物名称语素后后缀“子”的使用
蛇
×
2 0 1 4 - 1 1
文艺 生活 L I TE RA T URE L I F E
影 视 评 论
然后 画面切到哈瑞之前 的那个幻象 中:身着红色裙装 的玛丽 站
了人物内心的哀戚 、 无奈 、 彷徨 、 向往 。 莎拉吃药成瘾 已经 陷入精 神混乱的状态 ,因此在 医院复诊时导演运用鱼 眼镜头表 现她所 处的空间 , 人物与空间严重变形 , 相较于 医生和护士 的快 速移 动 和飞快语速 , 莎拉显 得缓慢而迟钝 , 脸部被镜 头拉伸扭 曲 , 鲜 红 的嘴唇像 一个 失败 的小丑般木讷 的移动 。玛丽 因为缺钱被 迫与 自己厌恶的阿诺 发生关 系之后 ,她不仅失去身体 同时也 失去先 前对于所谓 “ 真正 的东西” 的执着 , 导演将镜头 紧紧贴在人 物前 面, 随着人物 的移 动而移动 , 背景模糊 了 , 只有玛 丽失魂落 魄的 脸悬挂在镜 头前 面 , 激烈 的弦乐 背景 、 现实世界 的噪音 、 浮 游般 的镜头运动 , 玛丽木然 的表情深深刺痛 了观者的心。 然而 , 导演终究不忍将全部推往黑暗 , 在通篇近乎黑色的画
三、 从语素成词与否考察加不加后缀“ 子”
成词语素 鸡 ;狼;狗;羊 ;鹅;猫;牛;猪;熊;马:蛇
鸭 ;狮 ;豹 ;猴 ; 燕 ; 鸡; 虱 ;狍 ;獐 ;骡 ;麂 ; 蝎 ;虫 ; 蚊 :
⑤不 包括第六版 《 现代汉语 词典》 未收 录的词 , 如“ 麻 雀子 ”
“ 蝎虎子” 。
2 O 1 4 —1 1 Nhomakorabea文 艺生活 L I T ER A TU RE L I F E
说 文 解 字
小议动物名称语 素后后缀“ 子" 的使 用
张 燕
枣庄方言中词尾“子”的用法
枣庄方言中词尾“子”的用法作者:褚福侠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09年第05期摘要:“子”是枣庄方言中常用的词尾。
本文从语义、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入手,全面分析了词尾“子”在枣庄方言名词、动词后的使用情况。
通过与相应的普通话词汇做初步比较,进一步探究了“子”尾词变化、消失的原因,提出了在方言与普通话迅速融合的今天,亟待进行方言词汇的搜集整理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枣庄方言词尾“子”词尾“子”在枣庄方言中的使用频率要远远大于词尾“儿”。
从“子”和“儿”在构词时所表现的色彩义上看,“儿”有极为明显的亲切、喜爱的感情色彩,一些“儿”尾词和儿化词能体现出说话者的感情倾向。
“子”尾词相对来说则含蓄、粗犷得多,还因为词尾“子”是由小称虚化而来的,一些指物名词以“子”为后缀结尾,有大而化之、轻松随意的意味。
枣庄方言在日常交际中便倾向于使用“子”尾词,这也从词汇之一隅显示了枣庄人的性格特征及处事态度。
本文从“子”尾词的语义分类、语法功能及语法意义、与普通话的比较及近年来的发展变化等方面详细分析了词尾“子”在枣庄方言中的存在状态,以期从中归纳出枣庄方言中词尾“子”的使用规律,探求“子”尾所体现的人文、社会特征。
一、“子”的语义归类枣庄方言中“子”尾词随处可见,主要体现在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物质名词上,大致分为以下几类:(一)与农业生产有关的,如“耩子(种麦子的农具)、粪扒子、插子(翻麦秸秆的农具)、席夹子、耪锄子、车橛子(排车轮子)、地头子、气管子(打气筒)”等。
(二)表示生活必需品的,如“蒜臼子、碓窝子、箢子、楂子、牙刷子、酒瓶子、洋车子、胰子、灯泡子、钱夹子、尺棒子、蝇拍子”等。
(三)表示衣着服饰的,如“头绳子、裤衩子、汗褟子、鞋带子、围脖子、绌腰带子(腰带)、手捏子、按扣子、顶子、卡子、耳坠子”等。
(四)表示人的身体部位的,如“腮帮子、嘴头子、眼珠子、牙花子、黑雀子、鸡尕子、额喽头子、胳喽拜子、脚脖子、手指盖子”等。
四川方言后缀“子”浅谈
,
缀 “ 子 ”的主要作 用是在音节上把单音节 的名词变成双音节 的名词 。B 类 是形容词词根加上 “ 子 ”缀构成名词 ,c 类 中的
—
—
—
“ 子 ”则 附于表人的名词后 。B 、c 两类 的后缀 “ 子 ”与前面结合 的语素在 词义上都有一定 的联 系,具有一定 的作用 ,表
国
语 言本体研 究
表i : 带后缀 “ 子 ”词 语 总数
名词 动词 其 他
总 数 4 3 3
3 4 9 8 2 2
所 占 比例
8 0 . 6 % l 8 . 9 % O . 4 %
( 注: “ 其 他 ”一项 中包 含 了作 为代词 的 “ 么子 ( 表示 ‘ 什么’ ,同 ‘ 啥子 ’ )”和作 为形 容词 的 “ 多少 子 ( 许
多 ) ”这 两 个 词 语 。 )
从表 1 可 知,在 四J I I 方言里与后缀 “ 子 ”组 合的词语几 乎均 由名词和 动词两类 构成 ,其 中名词 占了这类 词语 的绝 大 多数 ,所 占比例 高达8 0 % 。由此我们可 以说在 四川方言 里 “ 子”作为后缀与其他语素结合大 多构 成名词。 这类 名词里作为后缀 的 “ 子 ”在与之构成 的四川方言词语 中均念 作轻 声。后缀 “ 子 ”在 四川方言里 的活跃性 很大 , 与词缀 “ 子”结合构成的名词很多 。如 :
浅析怀远方言里的“子”缀词
浅析怀远方言里的“子”缀词陈珂;张琳琳【摘要】The suffix “zi” is widely used in Huaiyuan dialect . The author of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usage of suffix “zi” in Huaiyuan dialect and compares it with other suffixes like “er” in Mandarin Chinese and finds that there are so many words with suffix “zi” in Huaiyuan dialect which a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syntax . The suffix “zi” can form a variety of words including nouns , measure words , pronouns and adverbs and can distinguish the meanings and add additional meanings in the semantic function .%“子”缀是怀远方言里的常用后缀。
通过描写怀远方言“子”缀的用法,并与普通话“子”缀和“儿”缀进行比较,发现怀远方言里的“子”缀词数量丰富,语法分布广,“子”缀可以用来辅助构成名词、量词、代词和副词,在语义功能上起到了区别意义、添加附加义的作用。
【期刊名称】《怀化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35)004【总页数】3页(P100-102)【关键词】怀远方言;“子” 缀;语法分布;语义功能【作者】陈珂;张琳琳【作者单位】蚌埠学院文学与教育系,安徽蚌埠233000;蚌埠学院文学与教育系,安徽蚌埠23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79怀远县地处安徽省北部,淮河中游,隶属蚌埠市,其方言属于江淮方言[1]。
后缀的用法及意义
后缀的用法及意义后缀是指附加在词尾的一个或多个字母或字串,在词的意义、词性和语法功能上起着重要作用。
后缀在英语和其他语言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后缀的加入,可以改变词的意义、词性和语法功能,丰富语言表达的形式和功能。
本文将从后缀的定义、分类、用法和意义等方面展开阐述后缀的相关知识。
一、后缀的定义后缀是指附加在词词尾的一个或多个字母或字串,用来改变词的意义、词性和语法功能。
后缀通常用来构成新词或派生词,它可以是名词、形容词、动词、副词等词性的后缀,也可以是语法后缀,表示时态、语气、数等语法特征。
后缀通常是单词的最后部分,起到修饰或增加词义的作用。
二、后缀的分类根据形态和功能的不同,后缀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主要包括名词后缀、动词后缀、形容词后缀、副词后缀和语法后缀等。
这些后缀根据其不同的功能和意义,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应用语言,从而更准确地表达我们的意思。
1. 名词后缀名词后缀用来表示事物的名称、性质、状态、领域等概念,通过加入名词后缀,可以将其他词类转换为名词,从而丰富语言的表达方式。
常见的名词后缀包括-ness(表示状态、性质)、-ity(表示性质、状态)、-ment(表示状态、行为)、-ism(表示主义、思想)、-dom(表示领域、状态)、-hood(表示状态、身份)等。
例如:happiness(幸福)-ness后缀表示状态、性质beauty(美丽)-ity后缀表示性质、状态movement(运动)-ment后缀表示状态、行为2. 动词后缀动词后缀用来表示动作、行为、状态等概念,通过加入动词后缀,可以将其他词类转换为动词,从而丰富语言的表达方式。
常见的动词后缀包括-ate(表示动作或状态)、-fy (表示使成为)、-ize(表示动作或状态)、-en(表示使成为)等。
例如:activate(激活)-ate后缀表示动作或状态simplify(简化)-fy后缀表示使成为realize(意识到)-ize后缀表示动作或状态3. 形容词后缀形容词后缀用来表示状态、性质、特征等概念,通过加入形容词后缀,可以将其他词类转换为形容词,从而丰富语言的表达方式。
后缀“子”与“儿”的造词类型及其异同
作者: 邱广君
出版物刊名: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35-38页
主题词: 造词;词根;名词性词;后缀;抽象名词;同根;异同;具体名词;人称名词;评价作用
摘要: <正> 后缀“子”与“儿”都有三种作用。
一、造词作用:能把不是名词的词造成名词,或把这一名词造成另一名词;二、主观评价作用:这种作用既不改变词性又不改变词义,而是在词上附加上人的喜爱或憎恶的感情;三、造形作用:这种作用也不改变词性或词义,也不附加上人的喜爱或憎恶的感情,但有些词没有这个后缀或没有别的语音成分就不能说。
这里后缀起着调节词形的作用。
关于“子”与“儿”的这三种作用不少文章都讨论过,这里我们仅仅讨
论“子”和“儿”的造词作用,归纳出一些造词类型,然后再对比地谈谈它们二者的异同。
枣庄方言中词尾“子”的用法
枣庄方言中词尾“子”的用法“子”是枣庄方言中常用的词尾。
本文从语义、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入手,全面分析了词尾“子”在枣庄方言名词、动词后的使用情况。
通过与相应的普通话词汇做初步比较,进一步探究了“子”尾词变化、消失的原因,提出了在方言与普通话迅速融合的今天,亟待进行方言词汇的搜集整理工作的建议。
标签:枣庄方言词尾“子”词尾“子”在枣庄方言中的使用频率要远远大于词尾“儿”。
从“子”和“儿”在构词时所表现的色彩义上看,“儿”有极为明显的亲切、喜爱的感情色彩,一些“儿”尾词和儿化词能体现出说话者的感情倾向。
“子”尾词相对来说则含蓄、粗獷得多,还因为词尾“子”是由小称虚化而来的,一些指物名词以“子”为后缀结尾,有大而化之、轻松随意的意味。
枣庄方言在日常交际中便倾向于使用“子”尾词,这也从词汇之一隅显示了枣庄人的性格特征及处事态度。
本文从“子”尾词的语义分类、语法功能及语法意义、与普通话的比较及近年来的发展变化等方面详细分析了词尾“子”在枣庄方言中的存在状态,以期从中归纳出枣庄方言中词尾“子”的使用规律,探求“子”尾所体现的人文、社会特征。
一、“子”的语义归类枣庄方言中“子”尾词随处可见,主要体现在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物质名词上,大致分为以下几类:(一)与农业生产有关的,如“耩子(种麦子的农具)、粪扒子、插子(翻麦秸秆的农具)、席夹子、耪锄子、车橛子(排车轮子)、地头子、气管子(打气筒)”等。
(二)表示生活必需品的,如“蒜臼子、碓窝子、箢子、楂子、牙刷子、酒瓶子、洋车子、胰子、灯泡子、钱夹子、尺棒子、蝇拍子”等。
(三)表示衣着服饰的,如“头绳子、裤衩子、汗褟子、鞋带子、围脖子、绌腰带子(腰带)、手捏子、按扣子、顶子、卡子、耳坠子”等。
(四)表示人的身体部位的,如“腮帮子、嘴头子、眼珠子、牙花子、黑雀子、鸡尕子、额喽头子、胳喽拜子、脚脖子、手指盖子”等。
(五)用于指称动物名称的,如“猪秧子、蝇子、腻虫子、蛾螂蛛子、蜒毛乎子、毛蛰拉子、山各拉子(灰喜鹊)”等。
九江县方言论文后缀“喃、子、巴、头、儿”论文
九江县方言论文后缀“喃、子、巴、头、儿”论文摘要:九江县方言中,词缀“儿”出现的较少,受九江市区方言影响,少数单音节名词语素以及个别双音节名词语素后会出现儿化韵尾,如:鸭儿、猴儿、茄儿、洋茄儿(西红柿)等。
1.后缀“喃”“喃”作为构词后缀,在九江县方言中有很强的构词能力,主要构成名词。
伢喃(儿子、小孩)女喃(女儿)巷喃(巷子)梨喃屉喃(抽屉)锤喃轿喃(轿子)鸟喃搐虫喃(蚯蚓)沙蝇喃(蜻蜓)荸雀喃(荸蒂)菜管喃(菜杆)饭盒喃铁丝喃猪崽喃眼睛子喃指眼蓬喃(指甲盖儿)洗脸帕喃鸡脚爪喃(鸡爪子)橡皮筋喃克膝坡喃(膝盖)有些时间副词也附“喃”缀,如恰眼喃(刚刚)、一下眼喃(一会儿)等。
在九江县方言中还出现一大批数量短语后加“喃”缀的现象,如一下喃一点喃一团喃一把喃一口喃一堆喃等。
“喃”在九江县方言中还有一些特殊用法,它能区别词义,确定词性,而且在修辞方面有表示细小、可爱的作用。
这与普通话中的儿尾的作用相同。
当“喃”出现在人名、称谓语后,表示亲昵的色彩。
(1)区别词义。
头(指人或动物的脑袋)头喃(指领头的人,或指事物的顶端)脚(指人或动物的脚)脚喃(指剩下的一点点固体渣沫)(2)确定词性。
套(动词)套喃(名词)盖(动词)盖喃(名词)画(动词)画喃(名词)(3)表示细小可爱的作用。
在一般事物名词后出现以及当前面的语素指称事物的某一部分时,含有细小、可爱义。
如:鸟喃虾喃铁丝喃沙蝇喃弹子喃袖口喃裤头喃树叉喃笔套喃(4)当“喃”出现在人名、称谓语后,表示亲昵的色彩。
如强喃美霞喃叔喃婶喃老表喃伢喃孙喃孙女喃出现在人名后,一般姓不出现,只跟在名的后面。
在称谓语中出现时,一般出现在平辈及晚辈的亲属称谓后,称呼长辈时只用在父辈中且比父年龄小的亲属称谓后。
(5)“喃”出现在“一+名量”结构的数量词后往往表示数量不多,可以看作是小义的引申。
如:一下喃一点喃一团喃一把喃一口喃一堆喃一盒喃一捆喃一下眼喃一片喃一撮喃一丢丢喃一点点喃对于表示的量可多可少的数量词,如,一团、一片、一堆、一捆等,一般带上“喃”表示量少,与“就”同现;表示量多时,不带“喃”,数量词可以用“大”修饰。
论汉语人称后缀“子”的色彩意义
论汉语人称后缀“子”的色彩意义摘要:本文先对词缀“子”的研究历程和现状做了简要介绍,然后从色彩意义的角度对汉语词缀“子”和英语词缀“ -er”在构成名词结构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异同进行了比较,进而说明了汉语词缀“子” 只有成词性,而没有附彩性功能。
词缀“子”不具备附彩性功能还可以从方言中找到证据,主要是在“子” 词缀缺失的方言中贬义色彩并没有缺失;硬性强加“子”词缀后方言中并没有出现或者增加贬义色彩。
关键词:“子”缀词词缀“子” 方言跨语言比较汉语形态变化不丰富,从语言类型学上看属孤立语。
在词汇层面,汉语构词以复合法为主,词根加缀法很少使用。
但词缀稀少的语言事实并没有降低语言学家对汉语词缀的研究兴趣,各家看法不尽相同。
对词缀的界定主要有三个视角:语义上虚化;形式上位置固定;语音上轻声化。
因“子”几乎完全迎合了以上三点,因此被界定为汉语名词的典型后缀(力量,2006,杨振兰,2007b,杨贺,2014)。
对汉语词缀“子”的考察多建立在历时比较上(郭锡良,2000,郭作飞,2004,杨贺,2014),偶有共时研究,也是在汉语内部(力量,2006,杨振兰,2007b), 语际比较很少。
词缀“子”和“ -er”在两种语言中都具有成词功能,汉语学界普遍认同的观点是“子”有感情意义和语体色彩。
本文拟通过对中英文后缀的对比,以“子”和“ -er”为比较焦点,在说明两者共同点的同时,进一步论证现代汉语词缀“子”本身是否具备色彩意义。
一、跨语言比较的启示根据生成语法,所有语言的内部机制在原则上是保持相当大的一致性的,只是在具体参数设置上有所差异。
乔姆斯基将这种现象形象地描述为控制电灯开关的黑匣子。
这种一致性是语言的共性,汉语词缀和英语词缀也不例外。
1.骗v.+子:骗子n.2.贩v.+子:贩子n.3.戏v.+子:戏子n. 汉语动词“骗、贩、戏”加词缀“子”后分别变成了相应的名词,并且该名词都具有贬义色彩。
杨振兰认为这是汉语称人后缀“子”的感情色彩标记,体现了“‘子'的色彩标记功能” 。
语法化视角下名词后缀“子”产生的动因与机制
语法化视角下名词后缀“子”产生的动因与机制作者:马玲玲来源:《大观》2016年第07期摘要:“子”由表示“婴儿,兼指儿女”到附加在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词素后作名词后缀,经历了一个实词虚化的历程。
本文从“子”的语法化过程、语法化动因和机制等方面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期对相关研究有所补益。
关键词:子;语法化;动因;机制引言“语法化”历来属于历史语言学的范畴,通常指语言中意义实在的词转化为无实在意义、表语法功能的成分这样一种过程或现象,我国传统的语言学一般将其称为实词虚化。
汉语词“子”从“指儿女”到“加在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词素后作名词后缀”,经历了从表义实在的实词到无实在意义、表语法功能的虚词这样一个过程。
本文将以历时的角度梳理“子”的语法化过程,并指出其语法化的动因和机制。
一、名词后缀“子”的语法化过程汉语词“子”作为实词,意义主要发生了以下发展变化。
(一)兼指儿女“子”是象形字,甲骨文字形象小儿在襁褓中,有头、身、臂膀,两足象并起来的样子。
许慎《说文解字》解释为:“十一月阳气动,万物滋,人以为偁。
古文从巛,象发也。
籀文从囟,有发、臂、胫,在几上也。
”实词“子”本义是婴儿,兼指儿女。
如:(1)乃生男子,载寝之床……乃生女子,载寝之地。
(《诗·小雅·斯干》)(2)故子生三月,则父名之,死则哭之。
(《仪礼·丧服》)(3)衡山王赐,王后乘舒生子三人,长男爽为太子,次男孝,次女无采。
又姬徐来生子男女四人,美人厥姬生子二人。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二)泛称人“子”在其本义的基础上引申出“泛指一切人”的意思。
如:(4)招招舟子,人涉卬否?毛传:“舟子,舟人,主济渡者。
”(《诗·邶风·匏有苦叶》)(5)时中常侍王甫、曹节等奸虐弄权,扇动外内,球嘗拊髀发愤曰:“若阳球作司隶,此曹子安得容乎?”(《后汉书·酷吏传·阳球》)(三)男子的尊称特指有学问的男人,是男人的美称。
词缀“子”“儿”“头”文化意义初探
词缀“子”“儿”“头”文化意义初探话题:休闲阅读中国文化和文化词缀词根摘要:“子”、“儿”、“头”是常用词缀,他们的词根意义决定了他们在词汇发展过程中成为重要的派生词缀。
这些词缀在一定时期体现出丰富的感情色彩和文化意义。
随着词汇的发展,他们的词汇意义及其附加意义渐渐消失,由以前的构词后缀转变为构形后缀,这实际上也正是目前许多存在争议的词缀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词缀;词根意义;词缀的附加意义;构词后缀;构形后缀词缀是词中附加在词根上的构词成分①。
是一种构词的语法标志。
一般不表示具体的词汇意义。
词缀的位置相对固定,在汉语里一般附加在词根的前边或后边,所以分为前缀和后缀。
与词根相比,词缀的意义比较抽象、概括或只表示语法意义。
随着现代汉语双音节词的发展,在词根后边附加词缀而构成的派生词数量呈增长趋势。
词缀构词也成为现代汉语合成词构词的一种极为重要的方式。
除“子、儿、头”外,“性、者、化、手、气、员”等也由于词汇意义逐渐虚化、位置相对固定并且具有类化作用而加入词缀行列。
后者是否属于词缀目前学术界仍有争议,但是“子”、“儿”、“头”作为后缀已经被普遍认同。
为什么当初我们选择了“子”、“儿”、“头”而非其它的语素作为词缀?“子”、“儿”、“头”的附加意义是什么?“性、者、化、手”等是否可认作是词缀?对这些问题笔者试作粗浅探讨。
一、“子、儿、头”的词根意义现代汉语的词缀大都是由过去独立的词或词根虚化而成的。
词缀的附加意义是具有实在意义的词或词根虚化的结果,它和原来具有实在意义的词或词根有密切的联系。
②因此对于“子”、“儿”、“头”的了解需要从他们的词根意义入手。
子1:1古代指儿女,现在专指儿子。
2人的通称。
3古代指有学问的男人。
4种子。
5卵。
6幼小的。
7古代指“你”。
8量词。
9铜元。
10姓。
子2:封建五等爵位第四等。
子3:地支的第一位。
子4:后缀。
儿1:1小孩子。
2年轻的人。
3儿子。
4雄性的。
儿2:后缀。
头1:1人身最上部或动物最前部长着口、鼻、眼等器官的部分。
现代汉语后缀“子”的用法探析
现代汉语后缀“子”的用法探析发布时间:2021-11-02T06:05:05.815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17期作者:韩丽明[导读] 语言是具有时代性的,为了适应时代发展,更方便于人的沟通和交流,语言的演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韩丽明(开鲁县义和塔拉镇中心校内蒙古028400)【摘要】:语言是具有时代性的,为了适应时代发展,更方便于人的沟通和交流,语言的演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子”由实词到虚词的演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背后所反映的是汉语在语音、构词、语法、语用等方面的变化。
本文主要分析“子”作为后缀的功能。
【关键词】:后缀“子”;功能;区别;联系前言:汉字是由象形文字发展而来的,“子”属于象形文字之一,其形状为“”,整体像襁褓中的婴儿两足并起时的样子,因此本义为幼儿。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越来越频繁,为了更方便于表情达意,语言也随之产生流变。
那么“子”的流变是何时产生的,学术界对此众说纷纭。
王力《汉语史稿(中)》(1980)认为:上古时代已经萌芽;魏晋时期发达并具有构词能力。
[ 参见王力《汉语史稿》]朱茂汉在相关文献中也提及,认为从上古时代萌芽;中古基本形成;近古急速发展。
[ 参见朱茂汉《名词后缀“子”、“儿”、“头”》]尽管对“子”的流变时间各家说法不一,但从学者们的论证中可以看出:流变是语言发展的必然趋势。
“子”的演变是一种必然。
而语言的基本单位即语素在发生变化的过程中,势必会引起比语素更高级的语言单位如词、短语、句子等在内部构造及外部形态的变化,新的语法结构及语法现象也随之产生。
[ 参见李琦《现代汉语名词后缀“子”的用法探析》]因此,通过对“子”的研究可以看到汉语发展的全貌,感受汉字独特的魅力所在。
后缀“子”的功能“子”在演变为缀的形式之后,有了诸多独特的用法,具备了与实词不同的功能。
正因为这些功能,使得“子”作为后缀的用法更加广泛,其在现代汉语中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浅谈山东新泰方言中的后缀“子”
浅谈山东新泰方言中的后缀“子”附加式构词是汉语合成词构成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新泰方言中有大量的以“子”充当后缀的的词,除了名词后面可以加上后缀“子”外,动词、形容词等也可以加上后缀“子”,后缀“子”在新泰方言中表现出来了强大的构词能力。
标签:新泰方言;子缀;分类;表义类型;构词构词研究的是词的结构规律,而附加式构词法是构词法中常见但有很重要的一种方法。
词素的性质及组合方式方面针对的是合成词,合成词又分为派生词和复合词。
派生词即用词根+词缀的方式构成的词;复合词即用词根+词根的方式构成的词。
这其中我们主要讨论派生词,因为与普通话相比,新泰方言词汇中的词缀很丰富,由此也造成新泰方言和普通话大量词汇的不同。
“附加式构词是汉语合成词构成的重要方式之一,从汉语词汇发展历史的角度来看,词缀的丰富也是汉语词汇由单音节向多音节转化的一种重要方式。
”以下我们主要分析新泰方言中的词缀。
所谓词缀,即词缀词素,“它可以附加在词根上共同组成词干,所以词缀也是组成词干的词素。
词缀词素又有前缀、中缀、后缀三种情况。
”与普通话相比,新泰方言中的词缀相对要丰富的多。
新泰方言中的后缀比较多,前缀和中缀则为数甚少。
新泰方言中的后缀大多读轻声。
新泰方言中后缀比较多,以后缀“子”的用法最为活跃,本文希望通过新泰方言后缀“子”探讨,对揭示新泰方言词缀特征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一、后缀“子”的比较分类在新泰方言中,名词后缀“子”与普通话相比大体相同但在具体词的构成上有所差异。
新泰方言与普通话相比,后缀“子”的用法比较广泛:很多名词后面都是加后缀“子”的,有的名词加了后缀“子”后词性是不变的,但有些词的词性是变的;部分的形容词或动词加了后缀“子”后可以变成名词,因此加不加后缀“子”就使前后两个词的意义发生变化,后缀“子”便具有区别词义的作用。
1.新泰方言中带“子”的,普通话中不带,即方言中为“X子”式,而在普通话中为“X”式。
这种现象在新泰方言中,尤其是名词中非常普遍,但具体分析可分析为以下三种情况:A.词根语素相同,方言中带“子”,普通话中不带“子”,有的普通话带“儿”的。
山东临沂方言中“子”的用法分析
山东临沂方言中“子”的用法分析作者:廖颂举来源:《现代语文》2021年第10期摘要:临沂方言中的“子”既有表示实在意义的一面,也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子”缀形式。
临沂方言中的词缀“子”在音节和组合结构上呈现多样化,词缀“子”可以与不同词性的词根相结合,构成新词。
临沂方言中的“子”缀,由最初的指人逐渐发展为指称某一动物、植物、工具或事物等,形成了区别于普通话词语的典型特征。
临沂方言“子”缀经历了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语义演变过程,它是语音机制、认知机制与语法规则类推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子”;临沂方言;语法临沂市位于汉语官话方言东部偏南地区,“就整个官话方言来讲,临沂方言处于胶辽官话与中原官话的交界地带。
如果就山东方言分区而言,临沂方言横跨东西两区,处于东潍、西鲁两片的过渡区域”[1](P2)。
作为一个特殊文化区域的方言,临沂方言在历史长河中吸纳百川而独具一格,有着自身的整体性、系统性以及不同于临沂之外地区的独特特点,其学术研究价值很高。
临沂方言中的“子”既有表示实在意义的一面,也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子”缀形式。
一、临沂方言中作为词根的“子”王力先生曾指出六种“子”不能看作词尾:一是“儿子”的“子”;二是用作尊称的“子”,如“夫子”“君子”;三是指禽兽虫类的初生者,如“虎子”“龙子”等;四是指鸟卵,如“鸡子”“凤子”;五是指某行业的人,如“舟子”“渔子”;六是指圆形的小东西[2](P223)。
据此考察,临沂方言中的“子”也存在表示实在意义的情况,不作为词尾而作为词根使用。
(一)指称男性后代“子”,在甲骨文中为象形字。
其字形像襁褓中的婴儿,有头、身子和臂膀,如两足并起来的样子。
因此,“子”的本义为“婴儿”,既可以指男孩,也可以指女孩。
随着父系氏族社会的建立,男子在社会经济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产生了男女不平等的观念。
后来,当人们提及“子”时,往往把女儿排除在外,于是“子”逐渐演变为男性后代的专指。
汉语后缀“子”的语法渐变群研究
汉语后缀“子”的语法渐变群研究贺晓英【摘要】以往研究注重于后缀“子”的词源分析,从历时角度探讨其用法扩展及其语义演变过程,而对于后缀“子”定性问题的相关探讨尚存不足,加上汉语屈折形态变化不明显,区分后缀“子”和实词“子”仍是一大难题.文章尝试从语法化理论视角出发,结合其历时演变和共时变位的特点,对后缀“子”加以全新定性,并探究其语法渐变群在语音、语义及形态句法演变过程中的具体体现,以求为后缀“子”的识别提供一定的客观语言依据.【期刊名称】《成都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29)003【总页数】3页(P69-71)【关键词】后缀;"子";语法化;语法渐变群【作者】贺晓英【作者单位】玉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玉林 537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41 导言汉语后缀“子”和实词“子”同形并存是实词“子”历时演变过程共时积累的结果。
对于后缀“子”的定性问题,汉语界提法各异,尚未达成共识。
吕叔湘认为“子”是类后缀;[1]朱德熙认为“子”是派生名词和量词的后缀;[2]马庆株把“子”当成真后缀;[3]程丽霞将汉语后缀分为两类:典型后缀和类后缀,“子”是一个典型后缀;[4]封鹏程认为“子”是纯后缀。
[5]也有学者对后缀“子”的词源、语义演变、句式搭配及其虚化过程加以探讨。
柳士镇分析了“子”的语义发展。
他指出“子”可指人,动物,植物,用具等,这些语义形成于中古时期。
[6]唐宋时期后,“子”的构词能力大大增强。
当其可用来指称“小”时,“子”虚化进程开始。
王力认为“子”构词能力正式形成于魏晋时期;[7]曹跃香指出“子”在唐宋时就形成“形容词+子”和“动词+子”的句法搭配;[8]高航对“子”的语义演变进行了详尽的历时分析并从认知角度探讨其语义域转化问题。
[9]基于前人研究成果,本论文尝试从语法化理论视角对后缀“子”加以全新定性,并从其语音、语义和形态句法结构特点在语法渐变群中的具体体现出发,探索区分汉语后缀“子”和实词“子”的语言依据,以求为后缀“子”识别问题提供一定的客观理据。
普通话测试中词尾「子、头」的分辨
后缀「子」「头」
测试纲要中带「子」读轻声的后缀词语:
– + 「子」窗子车子鸽子村子桌子鞭子箱子身子班子梆子包子刀子钉子疯子根子弓子锅子圈子尖子金子孙子杆子屋子钩子塞子沙子狮子虱子梳子摊子梯子挑子瞎子鸭子珠子庄子
ˊ+「子」鼻子脖子儿子孩子猴子牌子绳子肠子池子虫子绸子笛子锤子蛾子格子盒子橘子炉子篮子帘子林子翎子聋子笼子轮子骡子痲子袍子盘子盆子棚子旗子瓶子茄子裙子勺子桃子条子亭子头子席子匣子宅子侄子竹子蚊子房子钳子
ˇ+「子」老子脑子嗓子嫂子鬼子种子小子爪子板子膀子饼子影子本子厂子场子尺子胆子领子底子果子茧子剪子饺子口子曲子傻子婶子
领子毯子斧子小伙子
ˋ+「子」被子步子句子担子叶子肚子镜子袜子裤子筷子例子样子兔子路子汉子帽子院子日子带子袋子架子棒子豹子稻子凳子调子贩子扇子份子杠子盖子个子褂子柜子棍子毽子轿子空子扣子框子栗子料子麦子镊子胖子片子票子骗子面子哨子柿子位子性子袖子燕子柚子粽子柱子
测试纲要中带「头」读轻声的后缀词语:
馒头前头里头码头木头念头拳头舌头石头对头跟头锄头罐头后头浪头指头骨头枕头丫头
测试纲要中带「子」、「头」不读轻声的词语(非后缀词):
孢子莲子中子分子电子质子因子量子粒子核子王子公子男子女子瓜子君子卵子棋子天子弹头开头山头镜头眉头坟头口头车头出头磁头桥头过头劲头墙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议动物名称语素后后缀“子”的使用
作者:张燕
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4年第11期
摘要:为什么普通话中可以说“鸡”,多数情况下却要说“鸭子”?为什么可以说“狮子”“豹子”却不可以说“狼子”“熊子”?……这是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留学生提出的问题。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动物名称语素后加不加后缀“子”的问题。
关键词:动物名称;语素;后缀“子”
中图分类号:H1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30-0077-01
普通话中,不是所有的动物名称都可以加后缀“子”,如:
鸡;鹅;猫;牛;羊
普通话中,不是所有的动物名称加上后缀“子”后仍然表示动物,如:
犬—犬子;虎—虎子;狼—狼子野心
那么,在保持意义一致的前提下,哪些动物名称语素后可以加“子”,哪些不可以加“子”呢?根据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现代汉语研究语料库查询系统,我们检索出含动物名称语素且带有后缀“子”的词,据词频排列(从左至右排列),有:
说明:①不包括“牛犊子”“兔崽子”“狗崽子”一类的词;
②不包括方言词,如“鸡子”“黑瞎子”“驴子”;
③不包括已经转义的词,如“狗子”“虎子”
④不包括“子”不是后缀的词,如“犬子”;
⑤不包括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未收录的词,如“麻雀子”“蝎虎子”。
一、加不加后缀“子”与使用频率的关系
上表是按使用频率排列的,“狮子”的使用频率为1.6298,而对比“鸡”的使用频率
79.8589,“猪”的91.2673,等等,显而易见,动物名称的使用频率与加不加后缀“子”没有关系。
二、从传统四呼考察加不加后缀“子”
为什么要从传统四呼的角度来考察动物名称语素后加不加后缀“子”的问题?这是因为我们发现一个规律,即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很多韵母是开口呼的动物名称语素后往往可以加后缀“子”,那么这一情况是否具有普遍性?其他三呼呢?
这里我们既采用上表所列的动物名称,又加入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名称做对比样本:
从表1可看出,大多数具有合口呼韵母的动物名称语素后可以加后缀“子”,但这不是绝对的。
而且加后缀“子”的情况在其他三呼中也存在,甚至,在合口呼中的比重也非常大。
从传统四呼来考察动物名称语素后可不可以加后缀“子”,证据不够充分,我们做保留意见处理。
三、从语素成词与否考察加不加后缀“子”
(一)成词语素与不成词语素的定义
能够独立成词的语素叫成词语素。
反之,不可以独立成词的语素是不成词语素。
那么,什么叫“独立成词”?
“独立成词”可以从三方面考察:
①独立成句;
如:——看那是什么?
——鹅。
②单独充当句法成分;
如:水里有一群鹅。
“鹅”在这里作宾语。
③虚词也是词,因为它们可以单独表达语法意义。
成词语素可以独立成词,也可以和其他语素合起来成词,如“鹅”“天鹅”等;不成词语素必须和其他语素组合成词,如“耗子”“蝎子”等。
(二)个别需要商讨的语素
有人说“鸭”“兔”“猴”“虫”等都可以单用,即可以单独充当句法成分,如歌词“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成语“狡兔三窟”“蛇蝎心肠”“猴年马月”,“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我们考察一个语素是成词语素还是不成词语素,一定要从它的日常语境出发,而不能从歌词、成语、谚语、对举形式等出发。
如,我们不说“这只兔多少钱?”,而是说“这只兔子多少钱?”或者,“这只兔儿多少钱?”亦或,“这只小兔多少钱?”等。
我们不说“这只猴真聪明。
”而是说“这只猴子/猴儿真聪明。
”我们不说“这只虫真讨厌。
”而是说“这只虫子/虫儿真讨厌。
”可见“兔”“猴”“虫”等都是不成词语素。
(三)动物名称中只有不成词的语素需要而且必须加后缀“子”
通过上表我们可以发现一个规律:普通话中,表示动物名称的绝大部分成词语素后不需要加后缀“子”。
而,不成词语素必须和词缀组合,尤其是和后缀“子”组成附加式合成词使用。
当然也有加前缀“老”的,如“老虎”“老鼠”。
四、本研究对对外汉语教学的意义
动物名称语素后加不加后缀“子”的问题,看起来是个小问题,却是一个很容易让汉语作为二语学习的人糊涂的问题。
我们从对外汉语教学的现代汉语语料库出发,多角度分析、证实哪些表动物名称的语素后可以加“子”,哪些不可以加“子”。
相信,根据我们最后的结论,即,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动物名称成词语素后不加“子”,不成词语素后要加“子”,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会更容易给学生解答相关问题,并且以一推十,扩展学生的词汇量,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正确使用普通话词汇。
附注:
如无特殊说明,本文中统计数据来自“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现代汉语研究语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