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及反思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2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和精品教案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文本解读本课所在的这组教材以“人间真情”为专题,本文用平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感人故事: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大陆青年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仔细研读,会心感悟,通过人物的行为,体会人物的心情,体会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从而深深地为台湾同胞无私的大爱所感动,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二、学情分析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白血病”、“地震”、“骨髓移植”都是平时甚少涉足的领域,因关注不够,积累不多,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就文本而文本,不能真正“发乎于情”。
因此,教学时应设置一些情景,辅以补充相关资料,引导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以使学生真正为人物的行为所感动,做到以读激情,以情促写,以写抒情,让读写与情感相携共生。
三、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跨越、海峡、桂树、苍白、红润、移植、谈何容易、幸运、台湾、袭击、平安无事、期待、突如其来、空旷、暂停、骨肉同胞、血脉亲情”等词语。
2、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四、设计理念阅读教学应以理解内容,领悟情感为经线,以读写训练为纬线,使语言形式的领悟、表达与内容的感悟、情感的体验相互交融,以读激情,以情促写,以写抒情,实现读写与情感的相携共生。
五、课前准备:学生:课前搜集有关白血病、骨髓移植等方面资料,为理解课文内容作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李政道博士、小钱、台湾青年、台湾花莲慈济医院、1999年9月21日台湾地震情况。
阅读《生命20小时》以及《爱的教育》书籍。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知道我国最大的海峡在哪里吗?(课件出示——台湾海峡)师介绍:台湾海峡连接祖国大陆和台湾岛,平均距离300多千米。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语文教案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语文教案《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品读文中的关键词语,读中感悟、体会作者流露在其中的思想感情。
透过读和想象。
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人们高尚的精神品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重难点、关键1重点: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性,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
2难点: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关键:抓住关键词语引导学生品读、想象画面,走进人物的内心,从而体会文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 师导:同学们,大家都知道这是一片海峡,但你们可否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着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
今天,老师带大家走进跨越茫茫海峡的生命桥。
2 板书课题,学生质疑学生:这里的生命桥指什么?学生:是什么使生命桥跨越茫茫海峡的?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 指名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1)指名读词语,其他正音,教师强调前鼻音,后鼻音的认读。
(2)指名反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教师适时板书。
(课文主要讲了大陆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
)3 教师小结:同学们,抓住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时间以及关键词就可以把故事说完整说具体。
4 师导:是呀,同学们,课文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真实而又感人的故事,那么,对于课文中那些感人至深的。
部分,我们应该静下心来细细品读,尤其是那些能够使我们为之一动的词语或句子,我们更应该把它们画下来。
细细品读,把读后的感受用一两个词概括出来,写在文中的空白处。
三默读感人部分,体会人物精神1 学生默读3-5自然段,找出令自己感动的句子,说说感动原因。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及教学反思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及教学反思济水宣化学校刘明洁【学习目标】1、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3、了解反衬的写作方法,学会运用转折句。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反衬的写作方法,学习转折表达方法。
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含义。
难点:了解反衬的写作方法,学习转折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一、整体回顾,引入文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根据提示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大屏幕出示提示:记事文概括主要内容方法:课文主要描写了1999年9月22日,大陆青年小钱(),急需(),台湾青年不顾(),给小钱()。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走进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去体悟文字背后所表达的感情。
二、品读课文,深入感悟(一)学习第一、二段,学习反衬写法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读完这段话你心情怎样?2、是啊,这样一个美丽的早晨,当我们从甜美的梦乡中醒来,打开窗子,灿烂的阳光洒在身上,呼吸着带着花香的清新的空气,看着窗外的美景,我们的心情是那么地,指名多个学生说。
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来读这段话。
齐读3、品悟第2自然段⑴师感情朗读:在这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在这个充满花香的城市,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充满生机,而不幸却降临在小钱身上,十八岁的他得了白血病。
大屏幕出示: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师:生命就像,生接: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师: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生接: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师:多么美好的年龄,文中把十八岁的小钱比作一朵含苞的花,十八岁太年轻了,今后的路还很长很长,然而可恶的白血病却要使这朵含苞的花即将凋零。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优秀教案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优秀教案《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优秀教案「篇一」教材分析:《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
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两岸的生命桥。
课文描写了同一时间的两个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她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台湾青年的骨髓;相距虽远,他们的心却是紧紧相连的。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些基本阅读能力:能够借助文本思考一些问题,并表达自己的观点;能在自学的基础上,学习和别人交流自己的看法;初步用读来表达感受。
所以,本节课以读为主,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读中理解词语,品味句子,感悟文章。
同时试图培养学生探究、合作的能力。
设计思路:1、“以读为本”。
文章感人而生动,适合朗读训练。
力求通过不同层次、多种形式的朗读,稳步推进,螺旋上升,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受到情感熏陶。
2、“自主学习”。
构建乐学氛围,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从题目入手,引生探究目标。
浏览全文,整体感知。
抓住重点语句品味语言文字。
以填空和朗读再次回归整体,使认知更完整、深刻。
扩展练习,培养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1、熟记本课生字,随文理解:“谈何容易、苍白、红润、几经辗转、奔波、突如其来”等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理解题目“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及医护人员一心为他人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浓浓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辅助、课题卡片课程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桥”揭题,引导质疑。
四年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反思
四年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反思四年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反思范文1、在教学中,对中心的理解始终蕴涵在课堂教学的始终,但是在最后的解题“跨跃海峡的生命桥指什么,是什么架起了跨跃海峡的生命桥”的时候,显得很粗糙。
因此我想,如果在这个问题“那涓涓流出的只是台湾青年5%的骨髓吗”的处理中,可以挖得更深一些,花的时间可以更多一些,把李博士、海峡两岸医护人员对的爱心都理解得更透彻一些……那在最后的解题中就水到渠成了。
2、在课文讲授中,忽视了对关键词语的感悟。
比如“辗转”一词学生不易理解。
为此我虽然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寻找骨髓的艰难,急迫与曲折。
但没有点出这个词。
让学生理解这个词的意思,更忽视了这个词的用法。
有老师在点评中说到:老师在文本中发现“金子”,告诉学生这是好东西,更应该把它交到学生手中,让学生会应用它,这才是语文教学的目的所在。
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踏踏实实地把课文中的最基本的、最优秀的东西,教给学生。
3、我还想在最后添加一份想象写话,用诗意的语言来表达小钱对台湾青年、对李博士等人的感激:说不尽,那份感激我,(一个刚满18岁的杭州青年,)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任阳光普照,桂花飘香,也无法(尽情绽放)。
因为──(白血病)。
你,(素昧平生的台湾青年),在罕见的大地震的余震中,不顾(对生死未卜的家人的'牵挂),不顾(自身的安危),让那骨髓从身躯里涓涓流出,为了海峡彼岸的(那个充满期待的生命)。
感谢你呀,(可爱的)青年,是你的(爱心)架起了(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给了我(生的希望──骨髓)。
让我的生命之花(在融融阳光中绽放)。
感谢你们呀,(可敬的)李博士、海峡两岸医护人员,是你们的(爱心)架起了(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让我重燃(生命的的火焰),可以(在金秋八月享受桂花飘香)。
千言万语说不尽(我心中的这份感激)。
让风中的桂花香带去我的祝福:(好人一生平安!)设计这道题,我是这样想的,如果按常规的教学,让学生进行想象说话:“小钱得救了,他的身体会慢慢康复,他苍白的脸会慢慢红润起来,他的心中一定会充满了感激,你想他会感激谁呢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会对台湾青年说些什么”学生的语言可能会流于苍白,情感会流于肤浅。
部编版四上语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教学反思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认识8个绳生字,正确读写“跨越、海峡、桂树”等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1、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曾经见到过哪些桥?(自由发言)你们见到过生命桥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生命桥的文章。
看老师写课题,字要写得横平竖直,端端正正。
(板书课题)2、齐读课题质疑。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3、导语过渡: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读了这个故事,老师心中感慨万千。
请同学们也来感受一下,好吗?二、初读课文,学会生字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不明白的地方做上标记,多读几遍。
2.学生自学,教师随机指导。
3、小组内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4、谁愿意当小老师带着我们读一读生字?出示:凋零绽放辗转步履匆匆突如其来海峡彼岸空旷暂停身躯白血病同胞血脉亲情空旷5、交流不明白的词语或句子,并对难以读通的句子进行朗读指导。
6、再次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三、布置分层作业:1、搜集有关台湾、白血病、骨髓移植等方面的资料。
2、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交流资料,回顾课文内容。
1、学生交流有关白血病、台湾、骨髓移植等方面的资料。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都知道了哪些内容?(学生交流)二、创设情境,走入教学18岁的小钱因为患了白血病而挣扎在死亡线上,年轻的生命危在旦夕,寻找适合移植的骨髓刻不容缓啊!然而,不幸的小钱又是幸运的,这其中的故事怎能不令我们感动呢?三、深入文本,深刻体会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找出令你感动的句子或词语。
四年级上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反思(精选5篇)
四年级上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反思(精选5篇)四年级上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反思(精选5篇)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四年级上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反思(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上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反思篇1听了林xx老师执教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觉得年轻人真不错,有着深厚而真实的文化功底。
在这节课中,教师的导语自然,教学中紧抓教材内容中关键词语来理解;依托文本,抓住主线理解课文的教学方法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一、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李老师在导入时结合生活实际现在甲型疫情十分严峻,注意防控(出示:甲型疫情的最新资料)让学生谈感受,引起学生了解故事的欲望。
接着老师以故事的形式揭示课题,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二、紧扣文本,利用关键词理解文本内容。
课标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
教学设计的导言、问题、引读等都不能偏离文章的主线。
本次教学中,李老师紧抓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苍白的脸上红润起来唯有骨髓的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这句话。
在本句中,教师紧扣含苞、绽放、凋零三个词语,很巧妙地将文本的深刻含义生命的成长经历结合起来,使学生真实而深层地走近文本的内涵,理解文本内涵。
三、注重落实了双基教学,为学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语文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教师在教学中也特别注重了双基的落实。
如:教师教学词语时,利用链接百度资料,充分落实好词语的理解这一块,同时注重教学中的朗读,有初读、再读,抓句子读等。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五篇范例)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五篇范例)第一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汉字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感受海峡两地人民的人间真情教学过程一、课前交流,在游戏中感知“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想:在轻松调侃的氛围中,和学生一起做一个关于摘苹果的比赛,通过不断变换比赛对手(“对手”、“老师”、“饥饿的孩子”),让学生逐步明白善良比聪明更重要,初步感知“给予是快乐的”。
师: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小的测试,通过测试我想知道我们班哪个孩子最聪明,哪个孩子最可爱。
大家看大屏幕,上面有三棵苹果树,第一棵树上结了80个苹果,第二棵树上结了100个苹果,第三棵树上结了150个苹果。
现在你来到了苹果树下,要和你的对手比赛谁摘的苹果多,我们假设你们采摘的速度一样快,你先摘哪一个树上的苹果?(学生谈怎么摘,就知比赛结果)师:比赛结果出来了,我们找到了最聪明的孩子。
所以在比赛中不仅要有取胜的强烈欲望,还要有正确的方法和策略,竞争是要讲究策略的,决不能想当然的蛮干。
师:还想不想再来一题?再来,请看题──还是这样三棵苹果树,你又来到了苹果树下,你的对手也是一个孩子,已经几天没有吃饭了,很饿很饿。
你和他比赛谁摘的苹果多,你先摘哪一个树上的苹果?(生谈)师小结:看来,你们不仅很聪明,还有一个很善良很可爱,有一颗乐于付出,乐于给予的心。
那么,假如你需要给于别人的不是苹果,而是你的鲜血你的骨髓你还能做到吗?如果不仅是鲜血和骨髓,还有生命,你还能做到吗?二、切入《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在课文的语境中初步理解语言和心中的感动师:《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发生在杭州的故事,因为真实,因为就在我们身边,我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格外感动,我想你们也一样,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故事,看看到底是什么感动着我们?你觉得特别令你感动的句子和段落可以反复多读几遍。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及反思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新)四年级上册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3、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含义。
教学重难点: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1、今天继续来学习《跨越海峡的生命桥》2、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正当我们享受美好时光的同时,来自大陆的18岁青年小钱却只能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出示: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齐读二、学习课文3——5段1、指名读2、那他究竟是在什么危险的情况下,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的呢?让我们认认真真地读读课文3——5自然段,看看他当时所面临的处境。
3、交流(1)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的情况下A、究竟这是一场怎样的灾难呢?我们一起去看看。
B、大地仍在不停的摇晃的情况下,可能会发生什么危险?C、此时他的生命正面临着危险,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生读)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趟在病床上。
(2)不清楚自己家人是否平安的情况下A、读文中的句子B、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生读)那位。
C、在这场地震中也许他的家人会怎样?也许。
也许。
D、有太多的也许,但此时,他心中纵有千般挂念,万般担心,(读)那位。
(3)突如其来的余震的情况下A、突如其来什么意思?B、正是这让人措手不及的余震,让台湾青年忍受着来自皮肤刺痛的情况下,(读)那位青年。
4、你们知道这究竟是为什么吗?到底是一股什么坚定的力量在支撑着他呢?用课文中的一句话回答:5、过渡:台湾青年的执着、他的不顾一切深深地打动了你们,那么触动你心弦的仅仅是那位青年吗?(李博士)(1)李博士的什么触动了你心弦?(沉着)(2)面对突如其来的余震,李显得是那样的镇定,那样的临危不乱,就在这时,余震又向他们袭来,病房里的东西开始摇晃,但是(读),突然,天花板掉了下来,差点砸中他们,但是(读),大地都在摇晃,病床开始吱吱作响,情况是如此的危险,但是(读),因为他们都知道,(生读期望的句子)(1)齐读(2)抽取骨髓容易吗?你从哪些词中体会到的?(一次又一次、终于、暂停的间隔)读出不容易(3)看着涓涓流出的骨髓,此时你最想说什么?(小钱有救了,有希望了)你们替他高兴呢,高兴的读读吧。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英语、综合科目、教学管理、教学反思、教学设计、教案大全、经典语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rimary school Chinese,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primary school English, comprehensive subjects, teaching management, teaching reflection, teaching design, lesson plans, classic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以“桥”为切入点导入:1、你们都知道哪些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桥可和大家说的不一样,那就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小学语文四年级教学反思篇一《桂林山水》是一篇写景的经典之作,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让人读来爱不释手。
课文开头一段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以一个“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奇丽之景堪称天下第一。
课文的第2、3自然段围绕“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一名句分别写了桂林的山、水的特点,先写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接着写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
第4自然段写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所获得的总的印象,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句收尾。
四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学习第二自然段,主要通过读----找----品----抓(语言表达方式)的学习方法来学习。
学生通过学习总结了这段的表达方法,即:①运用排比句式,比喻的修辞方法准确而鲜明地把水之特点来展现;②运用衬托、对比的写作方法突出漓江水的特点。
第三自然段的写法与第二自然段的写法相同,所以在学习第三自然段时我放手让学生按照上述方法自学,做到有扶有放,收到较好的效果。
本文语句优美,让人百读不厌。
为了让学生充分地从朗读中感悟桂林山水的美,我采用了多种不同的读书方式,如:自读、品读、师生合作读、男女生对读等,从读中品味景美,从读中感受本文的语言之美。
为了让学生认识排比句,我在学习完第二自然段时安排了一个写话训练----训练用排比句式写话,以提高学生的写作和仿写能力。
第四自然段是全文的总结段,我又一次以引读总结全文,揭示“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境。
另外,在教学桂林之山时,我还以抓重点词语、理解重点词语为重点,帮助学生积累词语,如“拔地而起、奇峰罗列、色彩明丽、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等,只有理解了这些词语才能更好地让学生体验到山之险、秀、奇的特点。
为了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我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桂林的山还会有哪些形状?并出示了相对应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桂林的山之“奇”的特点。
课后我留了一个仿写作业,并发现学生模仿例段写话的积极性非常高,我又利用一节课时间让他们交流、互相欣赏。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反思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反思篇一: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反思《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反思《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人间真情"单元组的一篇课文.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以及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
在教学中,能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抓住重点词句在读中感悟。
一、抓住“静静地”,体会不平静,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
在设计本课时,抓住课文中“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和“台湾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两句话为切入点。
同样是“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但身患重病的小钱是因为缺乏生命力,奄奄一息地躺在病床上。
台湾青年在持续不断的余震中,不顾自己的安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是因为他知道小钱正期待着他的骨髓。
这里的“静静地”是他内心坚定沉着的反映,他为了海峡彼岸的小钱不再“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而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
在品读这一点的时候,我用“周围的环境能静吗?”和“他的内心能静吗?”两个问题来衬托出那位台湾青年的不平静。
将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精神跃然纸上。
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小钱的不平静,他生命的垂危,他对骨髓的迫切需求;感受台湾青年的不平静,是为了挽救同胞,可以不顾自己生命的安危,可以把自己的家人抛在脑后。
通过研读,让学生感受到了平静背后的不平静和那份沉甸甸的爱。
初步领会本篇课文的人文内涵,感受海峡两岸人们的血脉亲情。
二、重视朗读训练,引导学生在多样性的阅读、自主品读、读写结合体悟文本,感受真情。
《新课标》中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精品」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反思 教学资料-可编辑修改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反思一、对读写结合的一点认识读写结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传统话题,更是一个与时俱进、永远创新的话题。
促进学生读写能力协调发展的研究,既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又是一个前沿的课题。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读的能力是目的,培养写的能力也是目的。
小学语文大纲提出:“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听说读写的能力。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内化的吸收;作文是运用,是外化的表达。
教师要理顺读写的关系,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读写的训练,将训练真正落实到实处,提高学生读写能力。
一个完整的阅读教学过程,不仅要实现从语言到思想,也要实现从思想到语言。
长期实践证明,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
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强化体现文道统一和读写结合这两个基本原则。
在教学实践中,要进行读写结合的教学,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到作文教学中去。
中年级阶段是学生习作起步阶段,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读写训练,使学生在阅读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获得一定的写作方法,这将对他们的写作练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设计思路本单元以“人间真情、真爱”为专题。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台湾青年的骨髓。
文章用深情的笔触讴歌了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赞美了台湾人民与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是一篇教育学生感受爱、学会爱的好教材。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二是体会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
设计本节课,我力求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体现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此外,我还力求做到抓住读写结合点,把阅读和写作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参考1)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爱是人间永恒的主题,是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今天,我教了颂扬人间真情的一篇文章《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文章主要讲述这样一个童话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 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 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 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 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 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台湾青年的骨髓. 他们冒着生命危险, 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 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
所有的这一切, 为的是挽救海峡彼岸一个年仅18 岁的生命。
两岸同胞相距虽远, 心却是紧紧相连的. 反思这节课,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与遗憾。
首先,在课文讲授中,对学生朗读指导还欠缺。
引导学生深入课文,体会语句含义,激发起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用自己的声音把感情表达出来。
学生有时朗读不到位,例如: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
重点是要学生体会到当时情况很紧急,很危险,朗读时要要读出这样的感情来。
虽然我叫了好几个学生来读来感受,但是学生读的仍旧不够到位。
感觉完全是为了读而读,朗读时声音也不够收放自如,因此感情没有到位,没有达到朗读的目的。
如当时,老师能够给予恰当的范读,从声音带动学生,将会对学生进一步感受文本,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起到作用。
在课文讲授中,忽视了对关键词语的感悟。
比如“辗转”“突如其来”学生都很难理解,虽然我放在课文中最突如其来进行了简单的解释,但是没有去深入挖掘,突如其来我还可以设计这样的一个环节,这里为什么要用这个词,用这个词,你有什么感受?这样对课文的内容和就挖的更深了,学生也学会了怎样来运用了。
这才是语文教学的目的所在。
课文的主题是颂扬海峡两岸的骨肉亲情,但是对于这个主题的点拨和深化还不够。
2024最新-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反思 四年级上册语文反思(优秀5篇)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反思四年级上册语文反思(优秀5篇)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帮家人们找到的5篇四年级上册语文反思,欢迎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上册语文反思篇一《赏花》一文讲述了一群双目失明的残疾人,在孤独与沉默中开始了他们的旅程,但行不多时,他们不光听到了哗哗的流水声,嗅到了淡淡的花香,而且“看到”了盛开的梅花、飞舞的蝴蝶,他们用心体会到了春天的明媚。
文章语言朴实,读来如一股清新的'春风拂面而过,令人感觉清爽温暖。
在讲授文本时,我抓住课文的重点(车内氛围的变化),让学生默读、齐读、个别读、师示范读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走进文本,研读文本,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体会做人的道理,感悟人间的真情。
但我觉得学生预习的不充分,课文读得不熟;另外,教师对于一些细节处理的不仔细,比如“爆笑”与“爆发出笑声”这两个词的不同之处,我没能抓住文本的词语,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我还应该把课后的习题,复述课文再放在课上解决。
还有在课上教师导的地方太多,学生自主的地方太少,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注意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想方设法,多方激趣。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反思篇二教学时,我采用学生自学、自悟为主,教师加以适当的启发、诱导、点拨,达到长文短教的目的。
我让学生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理清叙述顺序。
抓描写了武松吃酒的内容,通过武松与店家的对话,集中表现了他豪放、倔强的性格。
抓老虎“一扑、一掀、一剪”来势汹汹和武松“一闪、一闪、一闪”的竭尽全力、沉着机敏,表现武松的机智勇敢。
我还抓住武松的三次心理活动进行教学,让学生品析武松无所畏惧的精神。
我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进行,而后思考:三碗酒过后,店家为什么劝他不要喝了?武松是怎样说的?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然后让学生分小组学习、讨论、交流。
学习课文8~12自然段也是同上第3自然段的方法,先出示自学提纲:武松和老虎搏斗,课文分为哪几个阶段写的?每一个阶段各有什么表现?表现了武松的什么性格?同学们读后能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这就是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2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生字8个,会写“峡、桂、移”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海峡、桂树、移植、台湾、彼岸、袭击余震、满怀、空旷、暂停、同胞、血脉”等12个词语。
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的无价。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
课前准备
1.收集两岸同胞互相关爱帮助的故事。
2.一张中国地图(或制作课件)。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搭石》的作者从不起眼的小事中发现了人间的真情。
今天要学习的却是从挽救生命的大事中去赞美两岸同胞的骨肉亲情。
2.揭题。
出示地图(或课件),引导学生理解“台湾海峡”,适当讲解一些两岸现状,突出两岸同胞的亲情。
指导写“湾、峡”。
二、整体感知
1.自由读,用一两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注意时、地、人、事这四要素)
2.从地图上找出“杭州市”和“台湾花莲”,理解“跨越”。
3.思考:“生命桥”在课文中指什么?
三、自学生字词
1.自学,互教互帮,借助拼音读准确。
2.分类检查读音:a,8个生字词;L其他注音的字词。
注意区分:平舌音与翘舌音,如:暂(zan)、髓(sui)、绽(zhan)、辗(zhan);U的拼读:躯(qu)、腥lv);多音字读法:
间(jian、jian)。
3.写字指导。
9个左右结构的字归一类,以“峡、湾、脉”为重点;2个上下结构的字,以“暂”
为重点;另一个为一类。
4.指名分段试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
四、学习一、二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归纳主要内容。
2.出示重点句,与课文原句对比阅读:
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如果不尽快移植骨髓,将面临死亡。
3.讨论:你觉得哪句写得更好?为什么?(师引导从“含苞的花朵…“凋零”“惟有……才能”等词句理解小钱病情严重,急需救助,体会生命的宝贵。
)
4.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原句。
五、作业
1.抄写生字。
2.收集两岸同胞骨肉亲情的故事。
板书设计:略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巩固生字8个,会写“峡、桂、移”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海峡、桂树、移植、台湾、彼岸、袭击余震、满怀、空旷、暂停、同胞、血脉”等12个词语。
2.深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的无价。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
课前准备
1.收集两岸同胞互相关爱帮助的故事。
2.一张中国地图(或制作课件)。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课文插图。
谈话:两岸同胞怎样全力抢救小钱的?哪些地方最使你感动?
2.学生自读课文第三至六自然段。
3.教师的引导策略:
可以从正面引导,如:
a.面对地震,这位青年躺在病床上,想到的是什么?
b.面对余震,李博士和这位青年是怎么做的?(仍沉着地站、仍静静地躺)他们为什么能这样做?
C.李博士怎样将骨髓带到杭州?
也可以从侧面引导,如:
a.这位青年难道不想念家人是否平安?
b.李博士和青年难道不怕余震吗?
c.李博士是怎样“奔波”的?(想象“奔波”的情景)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自然段。
二、升华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七自然段。
2.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a.小练笔(或口头填空):联系课文内容,用“终于”写(说)一句话。
小钱几经辗转,终于。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
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李博士终于。
经过两岸同胞的全力救助,小钱终于。
,终于·
b.完成练笔(或填空)之后,说说自己对这个句子的理解。
3.理解结句的含义。
(“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 a.想象: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会对台湾青年说些什么? b.4人小组交流课前收集的材料,再向班上汇报,畅谈两岸的血脉亲情。
4.朗读背诵全段。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小作文:以小钱的名义,给台湾花莲慈济医院李博士写一封感谢信,表达你对李博士和那位青年的感激之情,表达两岸骨肉的血脉亲情。
板书设计:略
教学反思
一节好的语文课最大的魅力是什么?莫过于能吸引学生,让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只有当教学触及到学生情感的弦,学生的兴趣才会被激发,思维才会被激活,他们才会以饱满的热情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一篇充满情感的文章。
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充分挖掘课文的情感因素,并紧紧围绕情感来开展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课堂犹如一块磁石,牢牢地吸引了学生的目光和心灵,让学生的情感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得到升华。
一、精心创设情景,初感血脉亲情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讲了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的感人故事,为了让学生尽快地进入到课文中,我讲了一个湖南岳阳的姐妹俩的亲情故事,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人间有真情,人间有真爱,爱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爱是熊熊的火炬,点燃生命的希望。
在读完课题后,我又让学生观看台湾海峡的图片,让学生知道,台湾海峡连接着大陆和台湾,初步让学生感受到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两岸同胞有着血缘关系。
在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后,我又适时播放9·21大地震的录相,引导学生谈观后的感受,并让学生联系
1·26的亲临地震的感受,把学生带入了“地震惨烈”“余震不断”的情景之中,开课的几个情景的创设,让学生领悟海峡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作了铺垫。
二、指导品味语言,感悟血脉亲情
当学生对课文有了大致的了解,对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有个初步认识的时候,老师及时地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此时此刻”“一次又一次”“沉着”“静静地”“连夜”“奔波”等词细细品味,师生入情地进行对话,学生兴趣盎然地读书,
思考,品析,将语言文字的感知、理解落到实处,为了配合学生的理解,加深学生对李博士的进一步了解,我又让学生阅读有关李政道博士的资料,让学生认识到一个年逾古稀的爱国华侨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对祖国的一片赤子之心,从而使学生的思维领域不断扩大,情感逐渐升温,对血脉亲情的理解也深了一层。
三、展开合理想象,强化血脉亲情
当学生通过品词析句感悟了血脉亲情后,我又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强化学生的情感。
老师抓住时机,提出了一个让学生思索的问题:这只是一座普通的桥吗?一问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碰出了创造火花,“这是一座爱心桥。
”“这是一座用血脉亲情架起的生命桥。
”“这座桥述说的是一个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这座桥唱响的是一首生命的赞歌。
”学生的诗一般的语言、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灵,这一看似简单的提问,实则是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是对文章写作意图的深入挖掘,让学生的语言、思维、得到了发展,情感得到了内化。
课文即将讲完的时候,我又让学生想象两人见面的情景,这五环节的设计既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既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丰富了学生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