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露无声湿桂花

合集下载

十五夜望月赏析

十五夜望月赏析

十五夜望月赏析
《十五夜望月》通过描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抒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画面。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白树乌鸦在心房,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晚,月亮上挤满了人,我不知道秋思是谁的房子。

赏析
全诗四句二十八字,每两句为一层意思。

它写了中秋节的月光和渴望月亮的感觉,并展示了一幅孤独,冷清和安静的中秋节夜晚的画面。

这首诗的意境很美,可以说是诗中有画。

诗人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力渲染了中秋月圆这一特定的环境氛围,将读者带入一个明月当空、远方悠远、思想深邃的意境。

结尾的离别思绪委婉动人。

简介
《十五夜望月》的是王建,是我国唐朝著名诗人。

王建出生寒微,一生穷困潦倒。

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王建的诗题材广泛,生活气息浓厚,同情百姓疾苦,思想深刻。

他的作品多用比兴、白描、对比等手法,常在结尾以重笔突出主题。

代表作有《古从军》、《望夫石》、《十五夜望月》。

十五夜望月_诗词赏析_唐_王建

十五夜望月_诗词赏析_唐_王建

创作背景
此诗是诗人在中秋佳节与朋友相聚时所 作。诗题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可见 是寄友人杜元颖的。原诗诗题下注云:“时 会琴客”,说明佳节良友相聚,并非独吟。
注释
⑴十五夜:指农历八月十五的晚上,即中秋夜。杜郎中: 即杜元颖。 ⑵中庭:即庭中,庭院中。地白:指月光照在庭院的样子。 ⑶冷露:秋天的冰冷的露水。 ⑷尽:都。 ⑸秋思(sī):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落:在, 到。
这是一首中秋之夜望月思远的七言绝句。在民俗中,中秋 节的形成历史悠久。诗人望月兴叹,但写法与其他中秋咏 月诗完全不同,很有创造性,甚至更耐人回味。
鉴赏
“中庭地白树栖鸦”,明写赏月环境,暗写人物情态,精炼而含 蓄。这句如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首句一样,借助特有的景物一 下子就将萧瑟苍凉之景推到读者眼前,予人以难忘的印象。诗人写中庭 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清冷之感, 联想到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 中。“树栖鸦”,应该是听出来的,而不是看到的。因为即使在明月之 夜,人们也不大可能看到鸦鹊的栖宿;而鸦鹊在月光树荫中从开始的惊 惶喧闹到最后的安定入睡,却完全可能凭听觉感受出来。(周邦彦《蝶 恋花·早行》词有“月皎惊乌栖不定”句,就是写这种意境。)“树栖 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 月夜的寂静。全句无一字提到人,而又使人处处想到清宵的望月者。
译文
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 雪那样白,树上的鸦雀停止了聒噪,进入了梦乡。 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今夜, 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 谁家?
鉴赏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以中 秋月夜为内容的七绝。全诗四句二十八字,以每两句为一 层意思,分别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 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此诗以写景起,以 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

《十五夜望月》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十五夜望月》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十五夜望月》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试题】1、本诗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_________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这两句诗描写出景物_________的特点。

2、本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写出诗人怎样的形象和心境?(3分)4)诗评家认为此诗之妙,妙在后两句。

请从艺术技巧上作简要分析。

(4分)5、这首诗歌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

【参考答案】1.地白(白)凄清(此空填清冷、寂静、凄凉等也可)2.抒发了诗人因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而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答出思念家乡、亲人即可)3)诗歌前面两句写了幽静清凉的秋景,塑造了一个孤独无眠,久久地望月苦思的游子形象,诗人的心境是孤寂凄凉的。

(每点1分,共3分)4)后两句不直抒自己的相思之情,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

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

(4分)5、本诗描绘了十五月夜的明朗素洁的景色,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环境气氛,为下文抒发秋思之情起到了铺垫作用。

阅读练习二:(1)这首诗前两句写景,你能看出当时诗人的形象和心境是怎样的?答:当时诗人孤独无眠,久久地望月苦思,心境很凄凉。

(2)诗评家认为此诗之妙,妙在后两句。

请从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上作简要分析。

答:后两句不直抒自己入骨的相思之情,而是用委婉的问句表达,这样便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在望月的许多人中,秋思最深的恐怕只有我啊!(3)《全唐诗》录入此诗,落字作在字,请你说说,是落好是在好,为什么?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给人以形象的动感,仿佛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

在字相形见绌,平淡寡味。

(4)简要解释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意思,说说这两句诗的妙处。

答案:普天之下,有谁不望月思乡,不知今晚的秋思落在谁的一边.诗人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境界高远;明明是自己怀人,偏说秋思落谁家,表现手法委婉蕴藉。

十五夜望月_诗词鉴赏_唐_王建

十五夜望月_诗词鉴赏_唐_王建

赏析
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 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 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这样,“冷露无声 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诗人 选取“无声”二字,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 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而且不只是桂花,那树下 的玉兔,那挥斧的吴刚,那“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 娥,也是如此。古人以为霜露之类似雨雪都从天而降, 因而诗人探桂时奇怪冰凉的露水把花枝沁得这么湿却 没听到一点声音。如此落笔,既写出了一个具体可感 的中秋之夕,又表现了夜之深和静,似乎桂香与寒气
赏析
“冷露无声湿桂花”,紧承上句,借助感受进一 步渲染中秋之夜。这句诗因桂香袭人而发。在桂花诸 品中,秋桂香最浓。在皎洁的月亮上某些环形火山的 阴影曾使富于幻想的人赋予它美好的形象,说它是月 宫里的桂树,有的传说还说人间的桂树是天上落下来 的种子生成的。这句诗描写了冷气袭人,桂花怡人的 情景。如果进一步揣摩,更会联想到这桂花可能是指 月中的桂树。这是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
赏析
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
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尽致。其言繁, 其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以白云比隐 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 遇,愈衬出钦慕高仰。这首诗有人认为是孙 革所作,题为《访夏尊师》。
赏析
“中庭地白树栖鸦”,明写赏月环境,暗写 人物情态,精炼而含蓄。只用“地白”二字,却 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清冷之感,沉浸在 清美的意境之中。“树栖鸦”,应该是听出来的, 而不是看到的。因为即使在明月之夜,人们也不 大可能看到鸦鹊的栖宿;而鸦鹊在月光树荫中从 开始的惊惶喧闹到最后的安定入睡,却完全可能 凭听觉感受出来。“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 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 月夜的寂静。全句无一字提到人,而又使人处处 想到清宵的望月者。

十五夜望月古诗意思

十五夜望月古诗意思

十五夜望月古诗意思
【原文】:
十五夜望月作者: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诗意】:月光洒落在庭院里,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庭院的树上还有鹊鸦栖息着,清冷的露水悄无声息地沾湿了桂花的花瓣。

在今晚夜里,人人都仰望着这一轮明月,也不知道这秋夜怀人的思绪又落在了谁人家。

【表达情感】:《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以中秋月夜为内容的七绝。

全诗四句二十八字,以每两句为一层意思,分别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

此诗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

【作者简介】:王建,唐代诗人。

字仲初,颍川(今河南省许昌市人)。

出身寒微。

大历(唐代宗年号,公元766—779年)进士。

晚年为陕州司马,又从军塞上。

擅长乐府诗,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

其以田家、蚕妇、织女、水夫等为题材的诗篇,对当时社会现实有所反映。

所作《宫词》一百首颇有名。

有《王司马集》。

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原文及译文

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原文及译文

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原文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⑴中庭地白树栖鸦⑵,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⑶,不知秋思落谁家⑷?[1]【注释】⑴十五夜:指农历八月十五的夜晚。

郎中:官名。

⑵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地白:指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一层霜一样。

栖:歇,休息。

⑶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⑷落:有些版本作“在”。

此处以《全唐诗》为准。

【译文】十五夜望月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树枝上安歇着鸦鹊。

夜深了,秋露悄悄地打湿了庭中的桂花。

人们都在望着今夜的明月,不知那秋天的思念之情会落到谁的一边。

作品鉴赏题中的“十五夜”,结合三、四两句来看,应指中秋之夜。

诗题,有些版本作《十五夜望月》,此处以《全唐诗》为准。

杜郎中,名不详。

在唐代咏中秋的篇什中,这是较为著名的一首。

“中庭地白树栖鸦”,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

萧森的树荫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的刺眼惊扰,先后进入了睡乡。

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清冷之感,使人不由会联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

“树栖鸦”,主要应该十五夜望月是听出来的,而不是看到的。

因为即使在明月之夜,人们也不大可能看到鸦鹊的栖宿;而鸦鹊在月光树荫中从开始的惊惶喧闹(周邦彦《蝶恋花》词有句“月皎惊乌栖不定”,也就是写这种意境)到最后的安定入睡,却完全可能凭听觉感受出来。

“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冷露无声湿桂花”,这句诗让人联想到冷气袭人,桂花怡人的情景。

由于夜深,秋露打湿庭中桂花。

如果进一步揣摩,更会联想到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

这是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

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

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的解释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的解释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任务名称解释中庭:指的是建筑物内部的院子或者广场,通常是一个开放的空间,用于提供光线和通风。

地白树:指的是树木的一种,具有白色的树干和枝条。

栖鸦:指的是一种鸟类,属于鸦科,常见于城市和乡村地区。

冷露无声:形容夜晚的露水很冷而且没有声音。

湿桂花:指的是桂花沾上了露水或者雨水而变得湿润。

综合起来看,任务名称描述了一个场景:在一个开放空间中,有一棵白色的树上停着几只鸦,在清晨或夜晚时分,露水湿润了附近的桂花,并没有任何声音。

内容1. 场景描述清晨时分,在一座古老建筑物内部的中庭里,迎接着朝阳洒下来的光线。

中庭四周绿意盎然,各种植物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其中一棵高大挺拔、树皮洁白的树引人注目,它就是中庭地白树。

树上,几只黑色的鸦鸟安静地栖息着,它们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2. 树与鸟中庭地白树高达十多米,枝干伸展开来,形成了一个茂密的树冠。

白色的树皮显得十分洁净,给人一种纯净、高贵的感觉。

这种白色树皮是由于中庭地白树富含某种特殊的物质而导致的。

每当阳光照射在树干上时,整棵树都会闪耀着微弱的光芒。

在这棵大树上,有几只乌黑亮丽、智慧灵动的鸦鸟停歇其中。

它们并不是常见的乌鸦,而是一种叫做“湿桂花”的特殊品种。

湿桂花鸦身体小巧玲珑,羽毛呈现出深邃的黑色,并带有一丝金属光泽。

它们善于觅食和建立巢穴,在中庭地白树上找到了一个安全的栖息地。

3. 冷露无声清晨的中庭,被一层薄薄的露水覆盖着。

这些露水是夜晚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而成,落在树叶和花朵上,使它们湿润而生机勃勃。

冷露洒在中庭地白树和湿桂花鸦的身上,映衬出它们的美丽和神秘。

尽管清晨的露水冰冷,但整个中庭却没有任何声音。

湿润的空气减弱了声音传播的能力,使得整个场景变得静谧而祥和。

湿桂花鸦在树上安静地栖息着,没有发出一丝声音。

它们时不时地扇动翅膀,轻柔地摇曳身姿,仿佛在跟随着微风舞动。

4. 湿桂花在中庭地白树下方,有一片开满了桂花的小区域。

这些桂花沾满了早晨的露水,在阳光照耀下闪烁着晶莹的光芒。

关于月亮的七言律诗

关于月亮的七言律诗

以下是关于月亮的七言律诗:
1、《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阳关曲·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3、《霜月》
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4、《寄人》
张泌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5、《苏台览古》
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描写桂花的诗句及翻译

描写桂花的诗句及翻译

描写桂花的诗句及翻译描写桂花的诗句及翻译金秋时节,十里飘香的桂花又一次开始绽放自己的生命。

一阵风掠过,桂花像一只只金黄色的蝴蝶纷纷落下。

下面小编为你整理了描写桂花的诗句及翻译,希望能帮到你!描写桂花的'诗句及翻译 11.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翻译】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上的鸦雀停止了聒噪,进入了梦乡。

2.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翻译】兰草到了春天长得分外繁盛,桂花到了秋天开得十分皎洁。

3.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翻译】寂静的山谷中,人迹罕至,只有桂花在无声地飘落。

夜半更深,万籁俱寂,似空无一物。

4.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

【翻译】玉轮轧着露水沾湿了团围的光影,桂花巷陌欣逢那身带鸾佩的仙娥。

5.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翻译】汉宫已经荒凉颓败,秋天虽也有桂花飘香,但无人赏玩,三十六宫之中到处都是青苔。

6.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翻译】一轮秋月刚刚升起,秋露初生,穿着丝绸已嫌太薄了却懒得更衣。

7.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翻译】此花浅黄而清幽,形貌温顺又娇羞。

性情萧疏远离尘世,它的浓香却久久存留。

8.问春桂,桃李正芬华。

年光随处满,何事独无花。

【翻译】问春桂:桃李花开得正好。

到处都是一片芳华,你为何独独不开呢?9.春桂答,春华讵能久。

风霜摇落时,独秀君知不。

【翻译】春桂答:春华能岂能长久。

及至秋日风霜来临,你可知我一枝独秀?10.碧坛清桂阈,丹洞肃松枢。

【翻译】桂木造的门槛清静庄严,松木做的户枢静穆庄重。

11.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翻译】月宫中吴刚被乐声深深吸引,彻夜不眠在桂花树下徘徊逗留。

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儿斜飞寒飕飕。

12.半夜寻幽上四明,手攀松桂触云行。

【翻译】为寻幽静,半夜上四明山,手攀松桂,触云而行,到达了无人之境。

描写桂花的诗句及翻译 21、月午山空桂花落,华阳道士云衣薄。

不知秋月落谁家,诗句

不知秋月落谁家,诗句

不知秋月落谁家,诗句
这句诗出自《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是唐代的王建写的。

原文是“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读了全诗就能知道,其实这句“不知秋思落谁家”根本就不是一个疑问句,而是陈述句。

诗人问同在望月的人,秋思落到了谁家,其实是不愿意正面写自己的浓浓秋思,所以加上问号就多此一举了。

在很多诗中,很多诗人,不愿意正面描写自己情感,将情感寄托在意象中,或者就像王建所设的“明知故问”的疑问句这样,其实这样更能表现自己的这种情感。

“中庭地白树栖鸦”意境已经很美了,这里讲了两个意象,一个是月光,一个鸦鹊的叫声,诗人充分动用了自己感官,看见了月光照在了地上像是结了一层霜,听见树丛中的鸦鹊的叫声渐渐地小了。

这一句就是在描写了寂静的夜晚、安定的环境。

“冷露无声湿桂花”,单读这句诗就感觉到凉意,可能刚下过雨,那桂花传来湿意,而桂花联合上句的月光,不由得让人联想到广寒宫里的桂花树。

诗人真的时时刻刻在想着悬在天上的月亮。

不得不说这样的诗句很美,让人浮想联翩。

上半部分写景,实际上也在表明了诗人的一个心态。

今天晚上的月亮很亮,引得人都在看,而这些看月亮的人啊,有什么人在对着月亮寄托思念呢?在问出这句话的同时,诗人内心应该是怅然的,这世上大概没有几个人能够轻易地说出自己那深刻的相思,像是诗人这样,侧面地吐露自己的相思之情,你看他像是在毫不干己地问别人,其实就是在问自己,并且是明知故问。

而最后那句诗中的那个“落”字更加体现了诗人的云淡风轻,和对月色的这种把握。

中秋节月圆的诗句

中秋节月圆的诗句

1、《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意思是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无声无息打湿了院中桂花。

今天晚上人们都仰望当空明月,不知道这秋思之情落在了谁家?2、《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唐·白居易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意思是以往八月十五的夜晚,我站在曲江的池畔杏园旁边。

今年八月十五的夜晚,我又在湓浦沙头水馆前。

向着西北怎么才能看到故乡在哪里,向着东南方向看见月亮又圆了好几次。

昨天的风吹过没有人理会,今晚清美的风采就好像以往的那些年。

3、《中秋月》宋·苏轼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意思是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

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4、《望月怀远》唐·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意思是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你我相隔天涯却共赏月亮。

多情的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

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

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5、《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意思是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中庭地白树欺压的节奏划分

中庭地白树欺压的节奏划分

中庭地白树欺压的节奏划分
中庭/地白/树/栖鸦
【朗读节奏划分】: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翻译一】:
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上的鸦雀停止了聒噪,进入了梦乡。

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

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的一边?
【翻译二】:
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枝上安歇着乌鸦。

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

人们都在望着今夜的明月,不知那秋天的思念之情会落到谁的家。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五夜望月唐王建导(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五夜望月唐王建导(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五夜望月唐王建导(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五夜望月唐王建导第1篇】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年代】中唐【作者】王建【体裁】七言绝句【出处】《全唐诗》一、简介作者及创作背景王建,字仲初,许州人,唐代宗大历十年进士,曾任昭应县丞,渭南尉。

穆宗长庆初,由太府寺丞转秘书郎。

大和中出为陕州司马,后归居咸阳原上。

一生困顿,晚景尤其凄凉。

早年以宫词著称,中年后,诗风转变,其乐府诗多方面地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面貌,揭露统治阶级的暴行。

语言通俗明晰,凝练精悍,风格简括爽利,善用七言歌行体。

此诗是诗人十五夜望月思友而写的诗。

二、注释⑴十五夜:指农历八月十五的夜晚。

郎中:官名。

⑵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地白:指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一层霜一样。

栖:歇,休息。

⑶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⑷落:有些版本作“在”。

此处以《全唐诗》为准。

三、译文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枝上安歇着乌鸦。

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

人们都在望着今夜的明月,不知那秋天的思念之情会落到谁的家。

四、诗歌赏析1.体会"树栖鸦"三个字的特点。

“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2。

可不可以把"落"改为"在"为什么不可以。

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

“在”,就显得平淡寡味,相形见绌了。

3。

本诗最能让人产生丰富联想的是哪一句话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因为这句将诗人望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

4、简要解释“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意思,说说这两句诗的妙处。

答案:普天之下,有谁不望月思乡,不知今晚的秋思落在谁的一边.诗人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境界高远;明明是自己怀人,偏说“秋思落谁家”,表现手法委婉蕴藉。

中秋节古诗二年级上册简单的

中秋节古诗二年级上册简单的

中秋节古诗二年级上册简单的
1、《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3、《中秋》司空图
闲吟秋景外,万事觉悠悠。

此夜若无月,一年虚过秋。

4、《中秋月》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5、《水调歌头》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

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古诗文阅读】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古诗文阅读】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古诗文阅读】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一、二句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景的? 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4分)(2) 《全唐诗》选录此诗时,将“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的“落”一词能换成了“在”,你认为“落”好还是“在”好?(3分)参考答案(1) ①从视觉、听觉、触觉的角度来写的。

“地白”、“树栖鸦”从视觉写;“冷”从触觉写;“露无声”从听觉写。

②营造了澄澈、空明、凄清的意境。

“地白”,给人澄澈、空明之感。

“树栖鸦”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冷露无声”,进一步凸显夜之寂静。

这幅凄清的写意图画,衬托了诗人孤寂的心境。

(视觉1分;听觉或触觉说到一个可得1分,第二问2分)(2)“落”字好。

一个“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

而“在”字,就显得平淡寡味。

注释⑴十五夜:指农历八月十五的晚上,即中秋夜。

杜郎中,名杜元颖。

⑵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⑶地白:指月光照在庭院的样子。

⑷鸦:鸦雀。

⑸冷露:秋天的露水。

⑹尽:都。

⑺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⑻落:在,到。

译文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上的鸦雀停止了聒噪,进入了梦乡。

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

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家?赏析:《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以中秋月夜为内容的诗。

全诗四句二十八字,以每两句为一层意思,分别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

此诗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

这是一首中秋之夜望月思远的七言绝句。

在民俗中,中秋节的形成历史悠久。

诗人望月兴叹,但写法与其他中秋咏月诗完全不同,很有创造性,甚至更耐人回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冷露无声湿桂花
五月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小时候,每到中秋,外婆便在天井院落里摆开方桌,端上一盆盆祭月的嫩藕,红菱,月饼,瓜子,栗子……。

外婆是苏州人,所以月饼总是地道的苏式月饼,有细沙的,百果的,椒盐的,枣泥的……细沙月饼里总能吃出些松子儿来,一嚼,颊齿生香。

我和弟弟就坐在月下,一边啃着糖炒栗子,一边听外婆讲嫦娥奔月,讲月里金蟾,讲灵兔捣药……邻院有吴侬软语的评弹声断断续续从风里传来,夹杂着淡淡的桂子幽香。

外婆的那些故事中,最好听的,当然是有关月宫里那棵神奇桂花树的传说。

那个叫吴刚的喜欢砍树,可是只要他一停下来休息,那桂花树就立刻回复原样,完好如初。

所以吴刚就只好一直砍啊砍的,砍过岁月,砍过风霜,砍到如今,还在砍着……。

每回我们都会对着月儿发上半天呆,揣测着那轮明月上的阴影究竟是不是吴刚伐桂的身影。

后来弟弟上中学时参加了学校的天文兴趣小组,自己动手做了一个高倍数的天文望远镜,晚上总要架起来对着月球上的环形山瞄上半天,我以为,他是中秋故事听多了,有点儿“吴刚情结”。

再后来,弟弟去了北京上大学。

有一年在电话里说,中秋节打算和同学一起去昆明湖赏月。

真想知道他有没有就着月色,向心仪的女生一诉衷肠?
同样的月夜,有位朋友约我一起去姑苏城西的“冷水盘门”玩。

我们骑自行车,带了一瓶葡萄酒、一包花生米登上了古城墙。

其时皓月当空,秋风拂面,带着丝丝寒意。

我们就在那沧桑了两千五百年的古城墙上,以王建的“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以杜牧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以苏东坡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以朱希真的“胸中云海,浩然犹浸明月”……下酒。

并学着诗仙李太白的样子,仰天长啸,吐露痴语:“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那个样子,象极了两个淘气的顽童……。

那时的外婆早已不在人间,可是那一晚,我却分明听到了她娓娓道来的月宫传说,也隐约听到了邻院“莺莺拜月”的弹词开片,闻到了秋风里若有若无的桂花香……一如儿时。

如今那位朋友已久失音讯,茫茫人海,这辈子恐怕再也无缘月下联诗了。

弟弟那儿也久未联系,因为忙。

又是中秋,听王菲用细细的声线演绎苏轼的《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心中不由涌起无限感慨。

是啊,种在故乡的相思,落在异乡的眼泪,点点滴滴,尽入了天涯游子的客梦,并在明月照临的长夜,悠悠然地,回旋出了、一种温馨。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