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四库全书总目》札记
读《四库全书总目》小札-2019年文档
读《四库全书总目》小札一.《四库全书总目》论“才知”关系在《四库全书总目?集部?诗文评类》提要中,四库馆臣指出了文学批评中的两种现象:“才者能知”与“知不及才”。
不烦一一列举如次。
[1]1.其论“才者能知”者:①《石林诗话》(均指四库提要,下同):“然梦得诗文,实南北宋间之巨擘。
其所评论,往往深中?U会,终非他家听声之见随人以为是非者比。
”②《蛩溪诗话》:“然彻本工诗,故能不失风人之旨,非务以语录为宗,使比兴之义都绝者也。
”③《诚斋诗话》:“万里本以诗名,故所论往往中理。
”④《后村诗话》:“盖克庄于诗为专门,而德秀于诗则未能深解,宜其方枘而圆凿也。
”⑤《修辞鉴衡》:“构在当时,实以文章名世,宜是编所录,具有鉴裁矣。
”⑥《颐山诗话》:“盘亦能诗,王士祯《池北偶谈》尝载其数篇,深许其工。
故其评论古人,多中?U 会。
盖深知其甘苦,而后可定其是非,天下事类如是也。
”⑦《容斋四六丛谈》:“所论较王?《四六话》、谢?场端牧?麈谈》[2]特为精核。
盖迈初习词科,晚更内制,于骈偶之文用力独深,故不同于剿说也。
”⑧《余冬诗话》:“夫以讲学之见论文,已不能得文外之致,至以讲学之见论诗,益去之千里矣,则何如不作诗文,更为务本也。
”(按,此条从反面立论。
)2.其论“知不及才”者:①《解颐新语》:“然?P诗有名于当时,而此书乃多谬陋。
大抵皆袭旧文,了无精识,好大言而实皆肤词。
”②《蠖斋诗话》:“闰章诗深婉蕴藉,世推作手,而诗话乃多可议。
”四库馆臣指出两种相反现象,而其《颐山诗话》提要中明言“盖深知其甘苦,而后可定其是非,天下事类如是也”,则其倾向明矣。
盖馆臣以为“才者能知”可称公理,又对“知不及才”者颇致不满。
二.“才者能知”论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家往往由作家“客串”,故曾存在一种“才者能知”的论调。
最早或可追溯到曹植《与杨德祖书》:“盖有南威之容,乃可以论于淑媛,有龙渊之利,乃可以议于割断。
刘季绪才不逮于作者,而好诋诃文章,掎摭利病。
四库全书总目导读
《四库全书总目》导读
《四库全书总目》
导读
一、目录与目录学是读书治学的基础
目录:目指一书的篇名或群书的书名,录指叙录,是对一篇 书或一部书的内容所作的提要。 目录学:研究目录的产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或者说就是研 究如何更好地解决不断增长的文献与人们对它的特定需要 之间的矛盾的一门学问。它着重研究如何编制和利用各种
《资治通鉴》整理本
编集历代君臣事迹,……专取关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 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为编年一书。 司马光进通鉴表
3.纪事本末类 形成时间比编年、 纪传体晚。 南宋人袁枢首创,
《通鉴纪事本末》。
以事件为中心。优 点是事件均首尾完 具,好读。但容量 有限,仅记大事, 保存史料远不如纪 传体、编年体。
的说法。
正史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都是纪传体。纪传体是我国古代一种相当完备的史
书体裁,内容全面,自司马迁创立之后,为历代所沿用。 二是经过封建国家正式认可,其中许多就是由国家组织
人力、提供条件直接进行编修的,即官修。“正史”的
名称也由此而来,有正式、正规之意。 三是除少数几部外,大多是断代史。东汉班固《汉书》 发端,成为后代修史的定制。
二、《四库全书总目》的分类体系
经部:易类、书类、诗类、礼类(周礼、仪礼、礼记、三礼总义、 通礼、杂礼书)、春秋类、孝经类、五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 小学类(训诂、字书、韵书)。 史部: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别史类、杂史类、诏令奏议 类(诏令、奏议)、传记类(圣贤、名人、总录、杂录、别录)、 史抄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宫殿疏、总志、都会郡县、 河渠、边防、山川、古迹、杂记、游记、外纪)、职官类(官制、 官箴)、政书类(通制、典礼、邦计、军政、法令、考工)、目 录类(经籍、金石)、史评类。 子部: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 (推步、算书)、术数类(数学、占候、相宅相墓、占卜、命书 相书、阴阳五行、杂技术)、艺术类(书画、琴谱、篆刻、杂 技)、谱录类(器物、食谱、草木鸟兽虫鱼)、杂家类(杂学、 杂考、杂说、杂品、杂纂、杂编)、类书类、小说家类(杂事、 异闻、琐语)、释家类、道家类。 集部:楚辞类、别集类、总集类、诗文评类、词曲类(词集、词选、 词话、词谱词韵、南北曲)。 凡四部四十经之书。
读《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札记
图书馆学刊
2017 年第 5 期
·文献考略·
TUSHUGUANXUEKAN NO.5,
2017
卷”。内收顾敏恒《笠舫诗稿》六卷、顾斆愉《霭云
志·苏州卷》
《清人别集总目》
《清人诗文集总目提
草》一卷、顾敬恂《筠溪诗草》二卷、顾敭宪《幽兰草》
要》均见著录。另《中国古籍善本书目》集部著录
一卷,
《中国丛书综录》著录。杨芳灿为《辟疆园遗
正确。民国《贵州通志·艺文志十》著录《㵲阳纪事》
体》等集,传本颇希。此为杨揆合其骈体文诗词,于
十二卷,按语云“泰交字谦斋,淮南人。嘉庆进士。
乾隆乙卯裒刻印行。其时敏恒已没有年矣。”
道光元年仕镇远府知府”[1]。并录其弟凌泰封所作
按:
《辟疆园遗集》是清杨芳灿所辑顾敏恒兄弟
序文。考《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
4.第 10 册第 186 页:
《孟晋斋文集》五卷《周列士
云何氏为嘉庆十二年举人。清陈寿祺《左海文集》
传》一卷,同治刊本。提要云:
“ 清顾寿桢撰。寿桢
卷九有《乡贡士【支阝】海何君墓志铭》,提到何治运
“由闽县学生充嘉庆三年解福,十二年举于乡”[7]。
字祖香,会稽人。咸丰戊午举人。”
又第 15 册 542 页:
辖湖北、江苏、安徽的部分地区,治扬州,即江都县
献目录,也是现存规模最大的中国古代文献解题目
治。
“ 江都人”或因“淮南人”生误。
《江苏艺文志·扬
录。经中国科学院图书馆整理,一九九六年齐鲁书
州卷》亦误将凌泰交作江都人收入。而凌泰交之
社将该书稿本影印出版为《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字,当以“谦斋”为是,其弟凌泰封有《东园诗钞》十
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看初唐四杰的为人和文学影响
“ 四杰 ” 了很形 象 的描 述 :年 少而 才高 , 作 “ 官小而 名大 , 行为都相 当浪漫 , 尤其悲惨 ” 遭遇 。他们 才华横溢 , 学 博
鸿章 , 在崇 尚绮错婉媚 的“ 上官 体” 流行 文 风 中, 提倡 作 品应表现 一种浓郁的感情和 壮大 的气势 , 为整 个唐代 文
其中窥“ 四杰 ” 性情之一角 。
治 通鉴 》 中裴行俭 对“ 四杰 ” 的预示 , 可谓精 准。
《 资治通鉴》 2 3有 云 : 俭 有知人 之 鉴 , 为吏 卷 0 行 初 部侍 郎 , 前进 士王 劫 、 阳尉 栾城 苏 味道 皆未 知 名。行 成 俭 一见 , 谓之 日: 二君后当相次 常铨衡 , 有弱息 , 以 “ 仆 愿 为托。 是时勋弟勃 与华 阴杨 炯 、 阳卢 照邻 、 乌骆 宾 ” 范 义 王皆 以文章有盛 名 , 列少 常伯 李 敬玄 尤重 之 , 司 以为必 显达 。行俭 日 :士之致远 者 , “ 当先器识 而后才 艺。勃等 虽有文华 , 而浮躁浅露 , 岂享 爵禄之器 邪 !杨 子稍沈 静 , 应至令长 ; 得令终幸矣 。 既而勃渡海 堕水 , 馀 ” 炯终 于 , 照
杨炯 恃才凭傲 , 为政 苛酷 , 因文 艺而粉 饰 了其 政绩 ; 卢照邻 隐忍 , 因服玄 明膏不精而 中毒 , 导致 染上痼 疾 , 最 终不堪疾 病折磨 , 自沉颖水而死 ; 骆宾 王 激进叛 逆 , 徐敬 业起兵讨武则 天 , 中书檄 , 出其 手. 军 皆 , 兵败 被杀 。王勃 虽未 提及 其具 体 事 迹 , 从 总 章 二 年 戏 为 《 英 王 鸡 但 檄 文》 可见 其性 情 乖 戾 , 自交 址返 时 , , 后 渡海 溺 水 而 亡。
尉, 以病去官 。后手足 孪废 , 自沉颍水而死 。 竞
《四库全书总目》对唐代诗歌的评论与考证
2017.01153《四库全书总目》对唐代诗歌的评论与考证文 / 熊志敏摘要:《四库全书总目》总结了古典形态唐诗学,是一部简明扼要的唐诗观,充分体现了清代唐诗学研究的学术水平,诗学批评内容丰富,对现代唐诗学的构建产生了积极影响。
从诗歌史的角度上,其通过“推源溯流”、“比较批评”等有效批评方法,强调了诗人的独特创造,全面地评论和考证了有唐一代的诗歌;比较全面地把握了唐诗的总体风貌和艺术成就;考辨精微,评价公允,准确地概况了唐代诗人的艺术风格和特征,为诗人提出了准确的历史定位。
关键词:《四库全书总目》;唐代诗歌;唐代诗人;唐诗学中图分类号:I207.22;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652(2017)01-0153-03《四库全书总目》以抽毁、改窜的形式重抄古籍,共收录了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九卷,四部典籍三千四百六十种,于乾隆四十七年告竣。
《四库全书总目》中的诗学批评内容丰富,涉及到唐代作家80人,集部别集类共收录唐人别集及注本95种,诸如李白、柳宗元、孟浩然等全部是有唐一代重要的作 家。
[1]4朱自清曾说过:“《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是一部系统的文学批评。
”《四库全书总目》对现代唐诗学的构建产生了积极影响,可以说是古典唐诗学的总结之作。
其从诗歌史的角度,用精炼的语言,充分地把握了唐诗的特质与流变,把握了诗人的诗史地位、风格特征以及艺术源泉,是唐诗学史上的重要篇章,考辨精微,评价公允,是现代唐诗学的发展基础。
一、“比较批评”:确定了唐代诗歌的地位在对唐诗的批评中,从逻辑分析上,《四库全书总目》充分地把握了唐诗的发展起点及盛衰规律,对唐诗各个阶段特征的概括使用了精炼的文字,并勾勒出了唐诗各个阶段的特征,具备了中观层次的把握和分析。
其指出:“限断之例,亦论大概耳。
”基本上采用初、盛、中、晚“四唐”说,不时割裂各阶段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寒温相代,必有半冬半春之一日”。
虽然《四库全书总目》并没有集中性的论述,但是在《四库全书总目》中,在论述唐诗初、盛、中、晚各阶段中,还是存在着一些概况诗歌特征和认识诗歌特征的提要。
《四库全书总目》词曲之辩证观
《四库全书总目》词曲之辩证观
《四库全书总目》曾提出了一种辩证观,强调“认识论---同一到达即斗争和双方到达”。
这是对古代儒家思想中“一分为二”理论的反对和继承,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从这一角度来看,辩证观在不同的文化
传统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辩证观的基本思想是,斗争和双方到达都是两个相辅相成的力量,任何
一方发展过度都会造成失衡,最终导致自身的衰竭。
例如恒河水的放流,若
只有放流的活动,流量太大,就会无限制地淹没周围的山谷;只有堵水的活动,水流会被突然阻碍,蓄水灾害会发生。
因此,恒河水应该采取“争取不放——放不堵”的计划,进行合理的调节,使流量保持一定的稳定状态,达
到最佳的水利管理效果。
此外,辩证观还引申至普通人的人生态度,主张坦然自若,积极向上,
不班门弄斧,既考虑到利弊,又考虑双方到达。
因此,我们应当乐观开朗,
常持均衡态度,保持良好的心态,兼顾彼此利益,共同谋求双赢,与人为善,唤醒社会正义精神。
总而言之,《四库全书总目》提出了一种辩证观,这种观点既反对旧有
的“一分为二”理论,又正确地诠释了利弊的含义,得到了普遍的认同。
基
于辩证观的思想,我们应当克服一分为二的先天偏见,用合理的调节,来推
动社会的发展。
允执其中——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看纪晓岚对唐诗的评价之一
关键 词 :纪晓 岚 ; 四库 全书 总 目 《 提要 》 ;唐诗评 价 ;允执 其 中
中图分类号 :I 0 .2 2 7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 7 2 2 0 ) 3 0 0 — 2 0 8 4 6 (0 6 0 — 0 9 0
接着指 出韦应物之诗 从承传关系上讲 , “ 是 五言古体源 出于陶 , 而熔化于 三谢” ,这就 间接证明 了前 面的结论 ,纪晓岚还批 驳 了韦应物之诗步趋 陶渊明的说法 ,并举韦应 物 “ 乔木 生夏凉 , 流云吐华 月”之诗为证 ,说明韦应物之诗 的艺术风格是 “ 真而
过人著称 的纪 晓岚 ,虽然没有给我 们留下学术专著 ,直接表明 他的学术思想 ,我们可 以依据他 所作的提要而推知其 内容 。本 文仅就纪 晓岚 在 《 四库全 书总 目提要 》 以下简称 《 ( 提要 》 集 ) 部 中波及唐 诗评价 的部分进行研究 。探究他评价唐诗 所持的标
准。
《 提要 》对唐 诗的评价涉及面很广 ,诗人 的生平 、籍 贯、
创作 内容 、流源师承 、风格特 征 、评价 影响 、版本 优劣 等 ,在
不 同的条 目中 ,时有或详或 略的说明 ,总 的来 说 ,都强调材料 真实 、准确 、详备 ,以评价公允为上 ,力戒虚 妄穿凿 ,既不跟 风褒贬 ,也不 囿于 一 己之见 ,能做到允执 其 中。 这方面 的例证 非常多 ,兹举 二三例加 以说明 。在 《 别集类 三 ・ 韦苏州集 》条 中,因新 旧唐 书俱无传 ,特 补充 宋姚 宽 《 西 溪丛话 》所 载吴兴沈作酷所作补 传 ,并参照嘉祜 中王钦 臣校定 集序 ,一方 面印证沈作酤补传的可信性 ,一方面指 出王钦 臣的 疏失 ,而此失是有刘 禹锡 《 苏州举 韦中丞 自代状 》为证的 。三 方参照 ,最后的结 论是 :“ 应物少 游太学 。当开 元天宝 间 ,充 宿卫 ,扈从游幸 ,颇任侠 负气 。兵乱后 ,流落 失职 ,乃更折节 读书 ,由京兆功曹累官至苏州 刺史 ,太仆少卿兼 御史 中丞 ,为 诸道盐铁 转运江淮 留后 。年九 十余 ,不知其所 终 。 ”现今 常见 的介绍韦应物 生平 的材 料 ,多以苏 州刺史作结 。例如 ,上海辞 书出版社之 《 唐诗 鉴赏词典 》所列年表和诗人 小传 即是如此 。 没有说明其个性 。 这一点却不 是可 有可无的 。 此条 又补充了《 李 观集 ・ 上应物 书 》中提到韦应物性情褊躁 ,而李肇 《 国史补 》 中韦应物 “ 性高洁 ,鲜食寡欲 ,所居焚香扫地 而坐 ” 。这些 不
2021《四库全书总目》的史学思想探析范文2
2021《四库全书总目》的史学思想探析范文 编纂于清代乾隆年间的《四库全书总目》(以下简称《总目》),作为古代目录学成果的集大成者,是清代及中国古代学术的渊薮,自然体现着古代史学生成、流变的轨迹,反映着清代前期史学的思想精神。
《总目》认为,“所重乎正史者,在于叙兴亡、明劝戒、核典章”①,深刻揭示了《总目》史学思想的精髓和内核,不仅涵括了对史学自身性质的认识,更为重要的是延展了对史学与社会相互关系的认识。
对于《总目》史学思想的研究,学界早有人关注,周少川《〈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论史书编纂》、周积明《〈四库全书总目〉的史学观》以及黄爱平的《四库全书纂修研究》、周积明的《文化视野下的〈四库全书总目〉》等论文,都对《总目》的史学思想进行了一些探讨②。
这些成果,进一步拓展了《总目》研究的新思路,对研究《总目》的史学思想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但是对于挖掘《总目》的分纂稿,通过《总目》的史部提要和分纂稿等不同文本文献比较来研究《总目》史学思想,截至目前还鲜有人涉及。
其实,清代设四库馆纂修四库全书时,各分纂官编纂过程中,每校阅一种书,便撰写一篇提要,即为分纂稿,其中翁方纲、邵晋涵、姚鼐等着名学者参与其中,贡献颇大。
总纂官纪昀、陆锡熊等则在分纂官所撰分纂稿的基础上,笔削考校,或增删,或分合,字斟句酌,再三润饰,终成煌煌二百卷的《总目》。
从《总目》的成书过程可以看出,分纂稿和《总目》是有差异的,不仅文字内容上有改易,而且思想观点也有异动,如司马朝军的《〈四库全书总目〉编纂考》、刘汉屏的《略论〈四库提要〉与四库分纂稿的异同和清代汉宋学之争》、罗琳的《〈四库全书〉的“分纂提要”和“原本提要”》等研究成果,都说明了这一点③。
把《总目》的史部提要与分纂官所撰分纂稿放在一起比勘分析,更能凸显《总目》内涵丰富的史学价值判断和史学思想。
本文主要通过《总目》的史部提要与翁方纲、邵晋涵、姚鼐等分纂官撰写的分纂稿进行比较研究,以探析《总目》的史学思想。
《四库全书荟要总目》文献价值初探
《四库全书荟要总目》文献价值初探《四库全书荟要总目》,是指《四库全书荟要》(以下简称《荟要》)中著录书名卷数、作者年代爵里、该书缮录所依据的底本与来源,以及校对所参照的版本的这一部分文字。
为说明方便,以下简称《荟要总目》。
《荟要总目》的特点是简明扼要。
例如关于苏轼《东坡易传》的一条是这样写的:“《东坡易传》九卷,宋朝奉郎提举玉局观眉山苏轼撰。
今依前浙江巡抚臣三宝所上吴玉墀家藏江西刊本缮录,据明焦兹、闵齐仅、毛晋诸本恭校。
”然而正因为这部分文字较为简单,所以多为研究者忽略。
其实《荟要总目》的内容是很丰富的,它的有些内容是独有的,是《四库全书》(以下简称《全书》)其它文字无法取代的。
一、《荟要总目》对图书版本研究的价值《荟要总目》的重要特点是仔细著录了《荟要》所收每一部图书的版本和校对所参照的版本。
这正是《四库全书总目》(以下简称《总目》)所欠缺的。
《总目》注重图书的来源,对收入其中的每一部书,都一一标注清楚。
但对图书的版本,则多所忽略。
《总目》在凡例中指出提要撰写的内容时说:“每书先列作者之爵里,以论世知人。
次考本书之得失,权众说之异同,以及文字增删,篇帙分合,皆详为订辨,巨细不遗。
”这里规定得很具体,惟独对版本的著录未有说明。
人们批评《总目》存在的问题,也常常指出其不注版本这一点。
当然《总目》也不是没有注意到图书版本,在凡例中就提及版本的问题,如云:“诸书刊写之本不一,谨择其善本录之。
增删之本亦不一,谨择其足本录之。
”在提要中也可以看到对图书版本的记载和说明、分析。
如卷四十二经部小学类三《重修广韵》提要云:“此本为苏州张士俊从宋椠翻雕。
”卷一百五十四集部别集类七《东坡全集》提要云:“此本乃国朝蔡士英所刊,盖亦据旧刻重订。
世所通行,今故用以著录。
”等等,均可证明。
但从总体上来看,《总目》是做得很不够的。
《荟要总目》则对收入的每一部书都明确注明了版本,这给我们使用图书和考辨版本,提供了许多方便。
《荟要总目》还列出了每一部书的参校本。
四库全书读书笔记[五篇范例]
四库全书读书笔记[五篇范例]第一篇:四库全书读书笔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词曲部读书报告四库全书是从清乾隆时编纂。
1772年开始,经十年编成。
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官修书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之一,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据文津阁藏本,该书共收录古籍三千五百零三(3503)种、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七(79337)卷、装订成三万六千余册。
保存了丰富的文献资料。
“四库”之名,源于初唐,初唐官方藏书分为经史子集四个书库,号称“四部库书”,或“四库之书”。
纵览一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实为其之博大丰富而倾倒。
倾倒于经部的严谨规范,倾倒于史部的浓重明智,倾倒于子部的包容与繁多,倾倒于集部的绮丽雅致。
但其中有一部分总是使我手不释卷,那就是这部书中的卷一百九十八集部五十一零词曲类。
读罢这一部的提要,我发现我已经被其中的内容深深吸引了。
词曲一部从宋代晏殊开始介绍宋元经典词曲书目,既涵盖了每部书的作者简介,也对书中主要内容经行了介绍,所采词曲集类型多样,书目繁多。
这点书中也有提及“词为五类:曰别集,曰总集,曰词话,曰词谱、词韵。
曲则惟录品题论断之词,及《中原音韵》,而曲文则不录焉。
”既包括别总两种集子,也包括词话词谱,词韵等等。
其中收录晏殊,柳永,欧阳修,苏轼,黄廷坚,秦观等名家的大量作品。
提要的中的每部书都会对其进行简要的介绍,在阅读中我也发现一些问题。
首先,我认为编纂者在编纂词曲部时候,对于作者的生平及经历介绍较少。
这一点,使得我在阅读这些篇目时不能对其中一些知名度相对不是那么高的作者进行了解,从而降低了对读该部书的兴趣。
其次,该部分以作者姓名及书目划分,系统性不够强,无法使读者迅速找到想阅读的书目,为查找书目带来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再者,这一部分多推介一些主流书目,意为对当时社会进行正确的政治引导,可是这种选择书目的原则造成了一些问题,我们后世的读者只能从统治者或掌权者的角度去欣赏词曲,无法领悟到词曲传于民间的洒脱于现实,这是阅读者的一大损失。
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读后感
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读后感《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是一部整理了古代文献的巨著,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此书以其内容丰富、翔实详尽的特点而备受学术界的赞誉。
在阅读完《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后,我深感此书对于我个人学识的拓展和对中国文化的更深了解。
该书对我最大的启发是展示了古代文献的广泛性和多样性。
在这本书中,不仅有经、史、子、集等各种类别的文献,还有辑佚、续修、辑存等不同形式的编纂工作。
通过这些文献,我们可以窥探到古代学者的思想观念、哲学思辨和社会风貌等重要信息。
同时,对于历史、文化以及古代经典的研究都提供了极大的资料支持。
读完《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后,我对古代书籍的收藏和传承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古代书籍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它们承载了前人的智慧和思想,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通过学习古籍,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和演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今天的社会和文化。
因此,我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力量,推动古籍保护和传承的事业。
此外,阅读《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也让我感受到了古代文化的厚重和博大精深。
这本书收录了大量的古代文献,它们包含着古代文人的智慧结晶和理论著作,是中国文化宝库的一部分。
通过学习和研究这些文献,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古人的思想观念,研究他们的价值观、人生态度和社会道德等方面的问题。
这对于我们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阅读《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我不仅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新的认识和理解,也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有了更深刻的反思。
我们作为现代人,面临着庞大的信息量和学习压力,但还是应该保持学习古籍和经典著作的热情和兴趣。
古代的智慧和思想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仍然具有很高的指导性和参考价值。
只有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吸收,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现实生活的挑战,提高我们自己的思考能力和综合素质。
总的来说,阅读《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给予了我很多启示和思考。
读《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别集类札记
作者: 龚斌
出版物刊名: 文献
页码: 258-267页
主题词: 古代作家;评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编纂者;人品;考镜源流;作品;文学史;文学观念;正确评价
摘要: <正> 清代乾隆年间修订的《四库全书》对所著录的图书一一撮其大凡,撰为提要,遂成《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一书。
(以下简称《提要》)《提要》除对书籍的版本、大旨、得失进行一番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功夫外,其余便是对作家进行简略的评论。
这些看来颇为零碎和各自独立的评论,却也体现了《提要》编纂者的文学观念和批评眼光。
本文不可能对这些评论的准确性一一进。
四库全书总目文学评论
四库全书总目文学评论《四库全书总目》(下文简称《总目》)以目录提要的形式对有明一代文学进行比较全面的评论和考证,可以说是一部简明扼要的明代文学史。
它善于从文学史的角度把握文学的发展流变,强调文人的独特创造,通过推源溯流、比较批评等有效批评方法,准确地概括明代文人的艺术风貌和特征,既能够比较全面地把握明代文人的总体风貌和艺术成就,也能从文学史的角度给文人以准确的历史定位。
《总目》考辨精微,评价公允,体现了清代明文学研究的学术水平,对现代明代文学的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总目》著录的明代别集达到1120种,其中241部归于正目,879部归于存目。
而明代以前各朝别集文献的总数才有760种,仅明代一朝的别集就远远超过了之前各个朝代文献数量的总和,这恰恰阐述了别集小序中所说的“有明以后,篇章弥繁”。
对于如此众多的明代别集文献,《总目》如何“剪刈卮言”,又是如何“别裁伪体”,[1]这些都与《总目》对明代文学批评思想有直接关系。
一、人品与学术《总目•凡例》云:“每书先列作者之爵里,以论世知人;次考本书之得失,权众说之异同,以及文字增删,篇帙分合,皆详为订辨,巨细不遗。
而人品学术之醇疵,国纪朝章之法戒,亦未尝不各昭彰瘅,用著劝惩。
”这种人品与学术相结合的解题体例,“悉承圣断,亦古来之所未有也”。
所谓“知人论世”,即提供著者的身世和社会历史背景材料,以把握该著者所有作品理解鉴赏的一种方法。
该法出自《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总目》非常注意把人品和文品结合起来:“该文章一道,关乎学术、性情;诗品、文品之高下,往往多随其人品。
”一般而言,人品既高,格调自妙。
如在明代刘麟《刘清惠集十二卷》的提要中指出,“万历丙午,湖州知府无锡陈幼学刊之长兴。
朱凤翔为序,称其文出入秦汉,诗则骎骎韦、杜,固未免太过。
至称其‘标格高入云霄,胸中无一毫芥蒂,故所发皆盎然天趣,读之足消鄙吝’,则得其实矣。
《四库提要》五篇校读札记-19页word资料
《四库提要》五篇校读札记今所校勘的五种提要均为经部诗类,篇幅长短各,舛误情况不一。
其中三种原书已被收入《四库全书》之中,即《毛诗正义》、《毛诗陆疏广要》、《田间诗学》;而另外两种,则仅作为存目,未被《四库全书》所收,即《诗说》、《诗论》。
笔者在校勘过程中发现,除了一些显而易见的誊写错误,例如将“隋书”讹写成“隋唐”,“持”字涉下文讹作“抡”,《毛诗正义》文津阁本出现二十三字的衍文,“谓”字音近且涉下讹作“为”者等以外,还存在着人名、书名、重大历史事件发生时间记载,引书出处有误的现象,而透过这些现象,往往又能推测出当时的缮写制度和阁臣自身的知识体系在某一个点上的缺失,还能据所见错误推测当时阁臣撰写提要所据文献的版本。
笔者以后一类的讹误为主,将相关考证撰写成文,由于篇幅有限,所举俱为典型代表,其馀不予列出。
一、校勘中所发现的人名错讹分析1.《毛诗正义》提要:“申郑难王,王应麟引其‘驳?]?q’一条”:元按:(1)《文渊阁提要》作“玉麟”,《文津阁提要》作“应麟”,《总目》及《总目》(浙本)作“王应麟”,据后文出现“驳?]?q”及小字注所提及《困学纪闻》,确系与王应麟有关,故言“玉麟”为误。
(2)又见阁臣撰写提要体例,所言之人若第一次出现,均冠以姓,不单书名。
试想若只言“应麟”,易生歧义,误以为其他人,不妥。
清代前期就有作《诗经旁参》者姓名麟,《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八经部十八载《诗经旁参》,仅作存目。
且稽《翁方纲纂四库提要稿》之,该提要为翁方纲撰写。
①推想致误原因,盖因下文小字《困学纪闻》照应衔接此处,故阁臣誊抄时,不顾下文,断下己意而误以所据稿本原指清人应麟的可能性极小。
窃疑或因其上亦为“王”字,连同“王应麟”之“王”,连续出现两个相同字。
所据原稿或有重文符号,若抄写不慎,则易?重文符号,故成《文津阁提要》之“应麟”。
参考?S爱平女士研究成果可知,由于四库缮写制度的限制,一些誊写者为追求速度而忽略质量,导致鲁鱼豕亥,讹字满篇的现象不足为奇。
《四库全书总目》所见清人地理文献观
View of Geography Literatures of Scholars in the Qing Dynasty on the Basis of Siku Quanshu Zongmu 作者: 沈志富
作者机构: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江苏南京210093
出版物刊名: 图书馆建设
页码: 96-100页
年卷期: 2016年 第1期
主题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地理文献 学术观 清代
摘要:�四库全书总目》(以下简称《总目》)史部地理类是古代地理文献著录及其评论的集大成之作,也是《总目》中为数不多细分子目的大类。
以目录学与文献学史的综合视角,通
过卷帙梳理与提要考察,分析《总目》地理类文献的分类特点并阐释其解题特色与缺失,可以
发现:《总目》地理类事实上建构了一部以清人学术观为指导的、以文献为中心的中国古代地
理学史。
卢光明策划《钦定四库全书总目》阅读笔记
卢光明策划《钦定四库全书总目》阅读笔记1.杨家骆《四库全书概述》:《汉艺文志》著录凡678部,14994卷;越时约594载,而有《隋经籍志》,著录凡6150部,50889卷;越时约659载,而有《宋艺文志》,著录凡9549部,22927卷。
……自《宋志》以还,又五百载,而有乾隆开馆修书之举,《四库全书》所录,凡10585种,171558卷。
2.清代三刻本殿本:1789年武英殿首次刊刻《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浙本:1795年浙江官府根据杭州文澜阁所藏殿本重刻粤本:1868年广东以浙本为底本翻刻。
3.乾隆三十七年正月初四圣谕酬唱诗文,琐屑无当者不录坊肆者,量为给价家藏者,官为装印抄本者,缮录副本,原书给还4.乾隆三十八年二月初六圣谕将《永乐大典》中保存的古书佚本摘录成册并与《图书集成》互为校核5.乾隆三十八年二月十一日圣谕《永乐大典》收书甚多,津逮四库。
然贪多求全,不脱类书窠臼。
编韵为字,且不依唐宋旧部,惟以《洪武正韵》为断,凌杂不伦。
6.乾隆三十八年五月十七日圣谕各省晋献书籍,待校办完竣日,一律归还本人。
使耽书明理之人,不得保其世守,于理未为公允,朕岂肯为之!7.乾隆三十八年八月二十五日圣谕纪昀曾任学士,陆锡熊现任郎中,均授翰林院侍读,遇缺即补,以示奖励。
8.乾隆三十九年五月十四日圣谕江浙两省,进书尤多。
进书百种以上,选其精醇之本,朕亲为题识简端。
今阅进到各家书目,最多者如浙江鲍士恭、范懋柱、汪启淑、两淮之马裕四家,为数至五六七百种,甚可嘉尚。
此四家,各赏《古今图书集成》一部,以为好古之劝。
进书百种以上,赠《佩文韵府》一部。
9.乾隆三十九年七月二十五日圣谕经史子集四部下分晰“应刻”“应抄”“应存”三项,各条下具有提要。
凡进书百种以上,可称藏书之家,姓名可附载各提要末。
《提要》外,另刊《简明书目》一编,只载某书若干卷,注某朝人撰,则篇目不繁,而检查较易。
10.乾隆四十年十一月十七日圣谕《永乐大典》中存宋刘跂《学易集》,中有青词一体,乃道流祈祷之章,非斯文正轨。
《四库全书总目》小序述评
《四库全书总目》小序述评
:
《四库全书总目》,是发表于元朝的一种综合书籍,也被称为《四库大全》。
它由国家官方资助,由四位官员负责编纂,集中编纂了来自《百科全书》、《历史文献》、《古籍》和《竹木书牍》四库的著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别是尤其重要的百科全书,从政治成就,到文学成就,全面涉及人类文明各个方面,所收录的内容丰富多彩,以及综合全面都使得它更受人们的青睐,也让它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著作。
《四库全书总目》拥有丰富的内容,可以包括古今中外的各种文字类别,包括
政治资料、历史资料、文学著作、诗词歌赋、书信碑记、小说奇文等等。
其中,《古籍》中收录的经学类上古文献,是古代经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资料,而《竹木书牍》中收录的古代文献,是延续传统文化、寻找民族精神源头的珍贵宝物。
此外,《四库全书总目》收录了众多应用性强、科学精髓丰富的书籍,也极大地拓展了古典文学研究的视野。
《四库全书总目》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收录的文字类别使它成为中明
官学研究的重要资料来源,更有助于古代文化的继承,以及对古今文明文化的深入比较,开启了更加完善的知识研究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 李端
储嗣宗
由表 1可以得出:1.正如四库馆臣所说,在韦鄃 《才调集》中,《芜城怀古》确实只有末尾四句。但是 在姚合《极玄集》中,也只选了后四句作为一首 绝 句,与韦鄃《才 调 集 》相 同,所 以 此 处 的 说 法 可 能 存 在错误,且姚合比韦鄃的生活年代更早。范文也 可能是误执《极玄集》删本而指《芜城怀古》为绝句, 四库馆臣的说法并不严谨;2.从文献资料来看,大多 数文献记载《芜城怀古》与《登芜城》为两首绝句,作 者分别为李端 与 储 嗣 宗,仅 《全 唐 诗 》记 载 《芜 城 怀 古》为律诗;3.从文献来源的时间来看,时间较早的 文献如《极玄集》《才调集》等均载《芜城怀古》为绝 句,而时间较晚的文献如《全唐诗》《四库全书总目》 指《芜城怀古》为律诗。
《全唐诗·李端三》 《万首唐人绝句诗《芜 城怀古》
《芜城》
昔人登此地,丘陇已前悲。 今日又非昔,春风能几时。 风吹城上树,草没城边路。 城里月明时,精灵自来去。
《万首唐人绝 句 诗 》《唐 诗 品 汇 》《石 仓 历 代 诗 选》《全唐诗·储嗣宗》
《登芜城》
昔人登此地,丘陇已前悲。 今日又非昔,春风能几时。
时,精灵自来 去。”[3]22《全 唐 诗 》则 同 时 收 录 了 绝 句 和律诗两个版本,《全唐诗·李端一》:“《芜城》:昔 人登此地,丘陇已前悲。今日又非昔,春风能几时。 风吹城上 树,草 没 城 边 路。 城 里 月 明 时,精 灵 自 来 去。洪迈取后四句为绝句。”[4]3233又《全唐诗·李端 三》:“《芜 城 》(一 作 《芜 城 怀 古 》):风 吹 城 上 树,草 没城边(一作下)路。城里月明时,精灵自来去。此 首即前《芜城》篇末四句。”[4]3280《全唐诗·储嗣宗》 一则取前 四 句 独 立 成 诗:“《登 芜 城 》:昔 人 登 此 地, 丘陇已前悲。今日又非昔,春风能几时。”[4]6882并认 为该诗 作 者 为 储 嗣 宗,而 非 李 端。综 上,《芜 城 怀 古》的文本 有 绝 句 与 律 诗 两 种,相 关 的 诗 句 也 分 别 出现在了两首不同的诗当中,作者也不同。鉴于这 些区别,可以有两个推论:一是前四句本是储嗣宗的 作品,而后四句本是李端的作品,只是因为后人读到 这两个作品时,发现两首诗的题目相似而误合为一 首律诗。二是这八句诗都是李端的作品,后人误将 其分为了两首诗。根据上述推论,整理部分相关文 献资料如表 1所示。
根据以上结论,笔者认为无论是从文献记载还 是文献来源的时间来看,前文第一种推论较为合理, 且在较早的 姚 合 和 韦 鄃 的 选 本 中,并 没 有 明 说 《芜 城怀古》是 删 本,特 别 是 姚 合 与 李 端 生 活 在 同 一 时 代,他的说法比后人的说法更加可靠,而且比姚合晚 一点的韦鄃也是这种说法,可以两相印证。
一、李端《芜城怀古》
《四库全 书 总 目 · 对 床 夜 语 提 要》云:“而 李 端 《芜城怀古》诗则误执《才调集》删本指为绝句。”[1]1790
四库馆臣指 出 范 文 《对 床 夜 语》采 用 《才 调 集》删本,将李端《芜城怀古》视为绝句,并认为这是 错误的说法,而《芜城怀古》究竟是绝句还是被删节 过的律诗,在 不 同 的 文 献 资 料 中 也 有 不 同 的 记 载。 唐姚合《极玄集》:“风吹城上树,草没城边路。城里 月明 时,精 灵 自 来 去。”[2]325五 代 韦 鄃 《才 调 集 》: “《芜城怀古》:风吹城上树,草没城边路。城里月明
关键词:《四库全书总目》;辨正;芜城怀古;对床夜语;解颐新语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612X(2018)04-0082-05
《四库全书总目》的文献学价值不必赘述,但由 于修纂人数众多,体量巨大等各种原因也出现了许 多错误。余嘉锡先生、胡玉缙先生等前辈学者的辨 证与补正工作已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近读《四 库全书总目》,发现《对床夜语提要》与《解颐新语提 要》中存 在 几 处 不 足,或 是 说 法 不 确,或 是 阐 述 有 误,查前人辨证,并未涉及相关内容,现拟解如下,以 求教于方家。
第 37卷 第 4期 2018年 4月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ofMianyangTeachers'College
DOI:10.16276/j.cnki.cn51-1670/g.2018.04.015
Vol.37 No.4 Apr2018
读《四库全书总目》札记
雷雨豪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成都 610068)
收稿日期:2017-11-15 作者简介:雷雨豪(1991- ),男,四川雅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唐宋文学。
·82·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表 1 《羌城怀古》相关文献资料表
文献
题目
诗句
《极玄集》《才调集》《唐 诗 纪 事》《全 唐 诗 话》 《芜城怀古》 《唐音》《唐诗品汇》
风吹城上树,草没城边路。 城里月明时,精灵自来去。
摘 要:李端《芜城怀古》实为绝 句 而 非 律 诗,四 库 馆 臣 说 法 有 误;《解 颐 新 语 》作 者 为 皇 甫 禤,《明 史 · 艺 文 志》误载为“皇甫循”;《四库全书总目·解颐新语提要》中“黄金费尽教歌舞,留与他人乐少年”之作者应为司空曙, 而非韩或顾况;《解颐新语》原文指 “棹里自成歌,歌竟乘流去”之作者为李商隐,《提要》云:“今《义山集》中亦无 之,不知所据为何本。”经考订,该句诗为孟浩然所作,而非版本问题。
综上,范文的说法应该是准确的,李端的《芜 城怀古》本 就 是 一 首 绝 句,只 是 后 人 误 会 而 已。 而 四库馆臣则参考了后人的说法,认为范文的说法 不正确。
二、《四库全书总目·解颐新语提要》补正
1.《解颐新语》之作者 《明史艺文志·卷四》云:“皇甫循《解颐新语》 八卷。”[5]81记载其作者为皇甫循。而四库馆臣记载 为皇甫禤 [1]1802,《国 史 经 籍 志 · 诗 文 评 》《澹 生 堂 书 目·诗文评》《唐音癸签·卷三十二》均载作者为皇 甫禤。孙小力《明代诗学书目汇考》又指出《千顷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