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宝莱坞电影工业特征的探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8
对宝莱坞电影工业特征的探析
袁娜娜
(上海大学 上海电影学院,上海 200072)
摘 要: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位于孟买的印地语电影工业逐渐打响了“宝莱坞”的称号,在国际市场不断与好莱坞分庭抗争。通过对有“宝莱坞之王”之称的演员沙鲁克·汗的演艺经历的研究,探析出塑造这位超级巨星的宝莱坞电影工业具有以下特征:家族影业林立的强连接的社会网络、以消费影星为导向的娱乐特质、依托电影发展起来的商业帝国、 致力于建立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关键词:Bollywood ;电影工业;沙鲁克·汗;印度电影
中图分类号:J9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8-0068-02
收稿日期:2017-06-06
作者简介:袁娜娜,女,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传播学研究。
宝莱坞(Bollywood )是一个由孟买(Bombay )和好莱坞(Hollywood )杂交出来的词语,多用来指代位于孟买的印地语电影产业。宝莱坞一词很早就有被使用,但真正具有与好莱坞相提并论的影响力则是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印地语电影向欧美市场发力开始。明星是电影工业中的重要元素,一个明星的造就背后是整个电影工业运作的结果。作为宝莱坞声名显赫的明星之一,沙鲁克·汗(Shah Rukh Khan 以下简称为沙鲁克)是研究宝莱坞电影工业的一个范本:他从20世纪90年代进入印地语电影产业,首部宝莱坞作品《疯狂》便使他斩获有印度电影奥斯卡之称的印度电影观众奖,后来更是15次获得该奖项,并保持了8次称帝(最佳男演员)的最
高纪录,被誉为“宝莱坞之王”[1]。
本文主要从沙鲁克的演艺经历入手,以纵向的历史发展脉络为主,辅之以典型案例剖析,分析宝莱坞电影工业的一些重要特征。
一、相对封闭的电影世界
沙鲁克的成功被称作是宝莱坞“草根逆袭”的典范,因为当时成名的影星大都来自电影世家,笔者将沿着沙鲁克进入宝莱坞的轨迹来分析90年代的宝莱坞相对封闭的特点。
(一)侧重强连接作用的宝莱坞社会网络
沙鲁克1965年出生在新德里的一个中产阶级穆斯林家庭,尽管没有强有力的家庭背景作为支撑,但是沙鲁克在进入宝莱坞之前已经通过出演电视剧建立了自己在影视业的社会网络,因而他并不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闯入者。而这一点正好印证了付筱茵在研究宝莱坞时认为的“宝莱坞电影工业的社会网络关系是建立在长期合作信任的基础上的强联结模式。”这一特征表明宝莱坞的社会网络不是完全地开放给所有的进入者,尽管存在身无分文、只身到孟买的追梦者最后成为明星演员或者制作人的神话,但事实却是,大部分能够进入这个网络的人都是由业内人士优先介绍的,因而这个网络的成长是在相对密闭的圈子中形成的高度依赖[2]。
(二)林立的家族影业 与沙鲁克共称为宝莱坞“三汗王”的阿米尔·汗以及萨尔曼·汗均来自电影世家,甚至多次与之合作过的女演员卡卓尔和卡琳娜·卡普,都是自祖父辈开始就已经进入电影行业。第一代电影工作者从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进入印地语电影业,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这一代人逐渐建立起自己的电影王国。80年代早期出现了一种“明星儿子”的现象,用来指称新一代电影工作者尤其是演员子承父业这一典型特征。子承父业的现象从90年代中期开始加剧,截止到2008年,超过60%的电影主演来自电影世家,票房号召力前十名男明星中有八位是家族影业的第二代或第三代成员[3]。
二、大众娱乐引擎
爱情歌舞片一度成为宝莱坞的代表,尽管将两者画上等号并不十分合理,但宝莱坞确实是通过这一类型电影打开国际市场,沙鲁克的作品更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笔者将从影片入手分析宝莱坞影片的娱乐特征以及由此引发的娱乐奇观。
《勇夺芳心》(Dilwale Dulhania Le Jayenge )是沙鲁克称王道路上的一座丰碑,这部连映十几年的影片创下了许多不可超越的记录。这部讲述海外印裔青年勇敢追爱的故事虏获了大批国内外观众的心,随后一系列类似的影片《怦然心动》《我心狂野》《花无百日红》均无例外成为卖座影片,奠定了沙鲁克“大众情人”的地位。
有学者曾总结到,在人类所有的梦想中,最美的是爱之梦;在电影艺术的长河之中,最动人的是爱情影片。那些神话般的爱情影片为电影业创造了丰厚的利润,进而从经济上保证了电影世界的发展。而且,音乐歌舞片是最具有娱乐性的一种类型电影。它载歌载舞的独特表现形式,尤其易于得到当代青年观众的青睐,从而为影片打开良好的商业市场[4]。而将爱情和歌舞结合起来的宝莱坞影片,更是创造梦境供人娱乐消遣的天堂。
(二)电影之外的娱乐奇观
明星之所以能成为明星,就在于他的一切都可以被物化
为商品,例如他的个人秘密和外型在文化工业当中作为商品的形象出售,因而具有最大限度的交换价值[5]。粉丝杂志是宝莱坞产业的早期衍生品之一,可以说是完全由明星催生出来的。明星的爱情和生活是最大的买点,电影反倒变成次要的了。尽管随着科技的发展,粉丝杂志的影响力日益衰落,但是其他新兴媒介依然像粉丝杂志那样从宝莱坞获取娱乐内容,共同助力于一种娱乐奇观的出现。
如果说是沙鲁克促成了荧幕上的“大众情人”,那么是这一经典形象成就了荧幕之外的沙鲁克。电影和其他媒介共同致力于大众情人的制造,这一制造对于行业的繁荣来说至关重要,这一点展现出了宝莱坞以消费明星为导向的娱乐特征。
三、繁荣的商业帝国
如果说沙鲁克的荧幕形象深入人心,那么他的另一个形象可以说是无处不在,那便是广告代言人。广告背后的利益流动不仅诱惑明星与之合作,更成为促使其他媒介产业与宝莱坞电影工业联姻的一个重要推手。正是通过这些改变,宝莱坞在某种意义上不再是单纯的电影工业而发展成为能够创造巨大经济效益的文化产业,从而构筑起一个商业帝国。
(一)广告带来的经济效益
对沙鲁克来说,电影是激情,而广告能带来实际的利益,他也从来不避讳自己的商业价值。印度知名广告调查公司TAS的数据显示,在1994到2006年,沙鲁克拍摄了281条平面广告和172条电视广告。仅2005年一年,沙鲁克就代言了大约34个不同的产品。在沙鲁克之后,越来越多的明星开始涉足商业广告,对他们来说,丰厚的报酬和一次性支付的模式实在让人难以抗拒。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几个票房号召力排名前几位的明星大约可以从每个产品代言中拿1000万卢比,约等于22万美元。商业广告的收入逐渐超过了片酬成为了明星的主要收入来源[6]。
(二)顺势而起的文化产业
围绕着宝莱坞电影、宝莱坞影星发展起来的不光是广告,还有广播、电视、报纸、媒体等其他产业。在90年代中期,售卖音乐版权的费用可以占到一个电影总收入的15%,甚至可以与电影的总预算持平。沙鲁克在1995年主演的电影《勇夺芳心》的电影音带卖出了大约两万五千张[7]。对于广播和电视来说,他们都需要电影的相关内容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电影产业自身的影响力保证了这些节目的收视率,同时这些节目的播出又进一步增强了电影产业的影响力,因而他们彼此之间形成了一种互利互惠的关系。
电影从制作、发行和放映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资本的运作,其商业属性可以说是从一开始就注定的。但随着消费社会的兴起,以电影为基础产生了更多的消费形式,资本以加速度的流通方式沟通了更多的产业。在这样的发展态势之下,宝莱坞形成了依托电影而发展起来的商业帝国。
四、全球文化品牌
2003年,尼尔森EDI调查显示,从1989年开始,在英国播放的前十部印地语电影中有七部都有沙鲁克的身影[6]。在2010年《时代》杂志评选出的“世界最有影响力的人”中沙鲁克位列第十三位。如今沙鲁克在全球范围内拥有众多的粉丝,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全球偶像。而沙鲁克成为海外偶像的过程正好与好莱坞打开海外市场成为席卷全球的文化品牌的过程相重叠。在沙鲁克的代表性作品中,1995年的《勇夺芳心》首先打开了海外市场,这部电影在电影院上演了19年之久,无数海内外观众愿意为它买票进入电影院。而在众多的海外观众当中,印度移民是最大的一个群体,甚至可以说《勇夺芳心》就是依靠海外印裔打开了欧美市场。
2002年的《宝莱坞生死恋》成为最早受国际电影节青睐的新世纪宝莱坞电影,影片首先在第五十五届戛纳电影节上放映,随后横扫各大国际电影节,一时间成为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宠儿。最终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1200万美元的收入,同时作为印度官方代表电影角逐奥斯卡奖项,并且获得了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BAFTA)最佳外语片的提名奖。《宝莱坞生死恋》不仅成为了印度向世界展示民族文化的窗口,更是为宝莱坞影片赚得了国际声誉[6]。
2007年的《再生缘》则是对已经形成的宝莱坞这一文化品牌的集中体现,这部讲述宝莱坞自身故事的影片凭借宝莱坞影星、影片积累起来的文化影响力席卷了欧美:在美国,超过114块荧幕播放了《再生缘》,其周末首映的票房达到了176万美元。同一时间,英国的52块荧幕上放映了《再生缘》并获得了51万英镑的收入[8]。
随着这些影片在海外市场的成功,沙鲁克逐渐被塑造成一名全球偶像,他所具有的国际影响力一方面可以说是因宝莱坞而来,另一方面却反哺着宝莱坞。尽管宝莱坞最早被人讽刺是对好莱坞的一种模仿,但是也从侧面体现出了宝莱坞的全球视野。随着影片逐渐打开国际市场,宝莱坞一步步形成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文章从沙鲁克进入宝莱坞到一步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以至最后成为一名全球偶像这样的一个发展路径入手,截取了闯荡者、大众情人、广告代言人以及全球偶像四个暗含着时间和成就变化的形象,深入分析了由此显现出来的宝莱坞工业特征:这是一个家族影业林立的强连接的社会网络,其中具有以消费影星为导向的娱乐特质,逐渐形成依托电影发展起来的商业帝国,而且致力于将自身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参考文献:
[1]点点.印度国宝级演员——沙鲁可汗[J]. 电影画刊(上半月
刊),2014(8):13-15.
[2]付筱茵,董潇伊.宝莱坞产业集群中的社会网络[J].当代电
影,2012(12):120-123.
[3]Tejaswini Ganti.Producing Bollywood Inside the contemporary
Hindi film industry[M]. USA: Duke university press,2012,198.
[4]贾磊磊.影像的传播[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5]刘阳.媒介转型轮[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
[6]Anupama Chopra.King of Bollywood: Shah Rukh Khan and the
seductive world of India Cinema[M]. New York: Warner
Books,2007.
[7]Derek Bose. Brand Bollywood A New Global Entertainment
Order[M]. New Delhi: Sage Publications,2006.118.
[8]Anjali Gera Roy, Beng Huat Chua. Travels of Bollywood From
Bombay to LA[M]. India: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4
[责任编辑:思涵]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