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质量保障条件的国际比较研究

合集下载

学前教育托幼一体化的国际趋势与启示

学前教育托幼一体化的国际趋势与启示

学前教育托幼一体化的国际趋势与启示作者:易凌云来源:《教育家》2019年第31期世界范围内对早期教育的长期追踪研究表明,有效的早期教育对儿童成功的学校学习生活与后续生涯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我国政府也高度重视0-3岁婴幼儿教育,从2010年开始,陆续颁布一系列文件规范和发展婴幼儿早期教育。

在此背景下,对早期教育相对发达国家的政策与实践进展进行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推进我国早期教育事业的发展。

世界各国对早期教育的认识基本上都经历了一个从针对3-5/6岁儿童的幼儿教育逐步拓展到0-5/6岁儿童的学前教育的过程。

目前,学前教育“托幼一体化”逐渐成为学界共识和世界各国学前教育改革的趋势,改革的重点在于改变0-3岁婴幼儿教育和3-5/6岁幼儿教育在行政管理上的“分离模式”,将其统一到一个部门(一般为教育部门)进行管理,在此基础上,从法律法规、财政投入、机构设置、课程标准、师资培养认证和培训等方面逐渐实现一体化。

英国是学前教育托幼一体化改革最为典型的国家之一。

英国对早期教育的定义是指0-5岁婴幼儿的教育和保育。

英国的学前教育遵循着婴幼儿托幼一体化的教育价值观,在法律、管理、机构、师资、经费等各个方面基本完成了托幼一体化的制度设计,为托幼一体化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特别是从1998年后,英国出台了一系列针对0-5岁儿童的学前教育法规,强调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的职责,形成了统一的价值观,使得并非传统意义上学前教育强国的英国,获得了学前教育快速发展的契机。

应该说,英国从宏观层面的国家学前教育发展的理念目标,到中观层面的学前教师发展的标准,再到最微观的每一种不同类型的学前教育机构发展的指标都有系统设计。

在管理职责方面,英国新增设了一个负责儿童发展的专门部门,并通过法律明确各部委之间的关系、职责。

建立以教育部门为首要责任部门,健康、卫生、安全和家庭福利等多部门联合行动的管理体制和机制。

英国的托育机构类型多样且性质不一,形式灵活但水平不齐。

美国、澳大利亚学前教育质量监控系统比较及启示

美国、澳大利亚学前教育质量监控系统比较及启示

澳大 利 亚 现 行 的学 前 教 育 质 量 监 控 系 统 自
2 0 0 7年 开始 改 革 , 于 2 0 1 2年 正 式 实 施 。改 革 前 的质 量监 控 体 系 由联 邦 层 次 的 “ 认定 ” 和地 方 层 次 的“ 许可” 两部分组成 , 该 体 系 存 在 两 大 问题 :
高, 且兼 顾 不到 各州 的差 异 , 并未得 到 广泛 的推 行
[ 1 ] 。质 量评 级 促 进 系 统 的设 立 就 是 为 了弥 补 上
述 不足 , 完 善质 量 评 估 和 保 障 机 制 。该 系 统 以 州

美 国与 澳 大 利 亚 学 前 教 育 质 量 监 控 系 统 的 政 府为 主体 , 最早 于 1 9 9 8年 出现于 俄克 拉荷 马 州
个别 州 仅部 分地 区施 行 的情 况 , 如 加 利 福 尼 亚州 的洛杉 矶郡 、 福 罗 里 达 州 的棕 榈 滩 和 迈 阿 密 戴德 县) 建立 了该系 统 , 或 已正 式 施 行 或 正 在 试 行 。 各州 的系统都 由教 育 行 政 部 门 负 责 , 建立 本 州 的 评估 标 准 , 并 组 织 专业 人 员 对 自愿 参 加 的学 前 教
能、 反 映 的学前 教 育质量 观 上存在 相 似 点 , 而在 是 否 由联 邦 政 府 统 一 实施 、 评估标准 中
是 否 包含 结果性 质 量 、 是 否 同时具备 资质认 定功 能 以及 具 体 实施 方法上 存在 诸 多不 同。
两 国的 学前教 育质 量监控 系统启 示 中 国在 建 立健 全该 系统 时 必须认 真考 虑政 府 的 角 色
质 量评 估 和保 障体 系 的不完 善 。在该 系 统施 行之

德国学前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改革策略

德国学前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改革策略

德国学前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改革策略一、本文概述学前教育在儿童的成长和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教育体系中的基础环节,对于培养儿童的社交技能、认知能力、创造力和情感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德国,作为欧洲的教育强国,其学前教育体系备受关注。

然而,近年来,德国学前教育也面临着一些主要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学前教育的质量,也关系到儿童未来的成长。

本文旨在探讨德国学前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革策略,以期对德国的学前教育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我们将概述德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质量参差不齐、教师短缺和专业发展不足等。

接着,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些问题的成因和影响,从而理解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提出一系列改革策略,包括优化教育资源分配、提升教育质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等。

这些策略旨在解决当前问题,推动德国学前教育向更高质量、更公平的方向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希望能够为德国学前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同时也为其他国家的学前教育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我们坚信,通过不断的改革和创新,德国的学前教育将能够更好地满足儿童的成长需求,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德国学前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德国作为欧洲教育的佼佼者,其学前教育体系在全球范围内都享有盛誉。

然而,正如任何教育体系一样,德国学前教育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资源分配不均、教育质量参差不齐、教育公平性问题以及教师短缺和专业发展等方面。

资源分配不均是一个明显的问题。

尽管德国政府近年来在学前教育上的投入有所增加,但不同地区之间的教育资源差距仍然显著。

一些城市和地区由于经济繁荣和人口增长,学前教育机构得到了更多的支持和资金,而一些农村和贫困地区则由于人口流失和经济困境,学前教育的发展受到了限制。

教育质量参差不齐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学前教育的法规与政策

学前教育的法规与政策

学前教育的法规与政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不断增加,学前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确保学前教育的质量和公平性,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法规与政策来规范教育机构和学前教育活动。

本文将重点介绍学前教育的法规与政策,以便读者对学前教育有更全面的了解。

一、学前教育的定义与目标学前教育是指对3至6岁儿童进行的教育活动,旨在培养儿童的身心健康、智能发展、社会交往和情感认知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各国的学前教育政策中普遍将学前教育定义为义务教育的一部分,强调了早期干预的重要性,以及保障每个孩子平等接受优质学前教育的权利。

二、学前教育的主体和管理学前教育的主体包括政府、学前教育机构和教师。

政府在学前教育政策的制订和实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包括设立学前教育部门、制定课程标准、管理学前教育机构、培训教师等。

学前教育机构是指为儿童提供学前教育服务的机构,包括公立幼儿园、私立幼儿园、托儿所等。

教师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负责制定和实施教育计划,提供培养儿童综合能力的教学。

三、学前教育的政策保障为了确保学前教育的质量和公平性,各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首先是教育政策的制定,包括学前教育法律法规、规划和政策文件等。

这些政策文件明确了学前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实施方式,为学前教育发展提供了方向和指导。

其次是资源投入方面的政策,包括资金、场地和设施的保障。

学前教育资源的投入对于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普及程度至关重要。

再次是教师培训和发展的政策,包括提高教师待遇、加强教师培训、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等。

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学前教育的保障和支撑。

最后是质量保障和监督评估的政策,包括建立质量标准、开展评估和监测、加强家园合作等。

这些政策措施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保障每个孩子能够获得公平的学前教育机会。

四、国际学前教育的法规与政策不仅存在于各国,也存在于国际组织。

国际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致力于推动并加强全球学前教育的发展。

学前比较教育学答案

学前比较教育学答案

学前比较教育学答案学前比较教育学是研究学前儿童教育的学科,它涵盖了从学前教育的理论基础到实践操作的全过程。

本文将从学前比较教育学的定义、研究方法以及其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学前比较教育学的定义学前比较教育学是对不同国家或地区学前教育方式、内容和方法进行比较与研究的学科。

它旨在了解不同国家的学前教育制度、政策和教育理念,发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特点与共性,并为优化学前教育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二、学前比较教育学的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各国学前教育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各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政策法规以及教育目标等,从而进行比较研究。

2. 田野调查法:通过实地考察,观察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学前教育机构、教育环境、教师素质等,获取第一手资料,并与文献研究相结合进行分析比较。

3. 统计分析法:通过收集和分析各国学前教育的统计数据,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在学前教育领域的投入、师资配置、教育成果等方面的差异。

三、学前比较教育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1. 借鉴优秀经验:学前比较教育学可帮助我们了解世界各国在幼儿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例如芬兰的“游戏为主”教育理念,可以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借鉴。

2. 发现问题与改进:通过比较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自己国家或地区在学前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和提升,以更好地满足儿童的教育需求。

3. 加强交流与合作:学前比较教育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促进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推动幼儿教育的国际化发展。

四、结语学前比较教育学作为研究学前教育的一个重要学科,对于提升学前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比较研究的方式,我们可以借鉴他国的成功经验,改进自身的教育方法,推动幼儿教育的发展。

因此,深入研究学前比较教育学,对于我们提高幼儿教育的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中、日发展私立学前教育的比较研究

中、日发展私立学前教育的比较研究
包括幼儿园的申请成立 , 幼儿园管理 、 教师管理 、 教育教学 、 资金
情况 、 学校法人 、 组织变 更及解散 、 对其 援助和 监督等 等都有 详
细而完善的规定 。
我国的民办幼儿园则呈现两极化现 象 , 么成为 “ 要 贵族” 幼 儿园, 幼儿园 的硬件设施大大优于一般公立 园, 么成 为“ 民” 要 贫 园, 办园条件极为简陋 , 甚至不 少幼儿园为“ 三无” 即无场地 、 园, 无园舍和无专任教师 , 经费也没有保证 , 这样 的园就更不敢考虑
段 。我 国还没有对私立 的学前教 育建立起专 门的 法律 法规 , 因 而在法律上、 管理上都比较 欠缺。距 统计 , 国 19 我 98年的私立幼
儿园占幼儿 园总数 的比例为 1% , 日本相 比有非 常大的差距, 7 与 因此 比较 中、 日本发展 私立学前教育 的举措 , 于我 国私 立学前 对 教 育的发展具有很 大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 : 中国;t ; E本 私立学前教育 ; 比较研 究 中图分类号 : 6 G1 文献标识码 : A
文 f 己 冢
中、 日发 展 私 立学 前 教 育 的 比较 研 究
李 莉
(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 院, 陕西 西安 70 6 ) 10 2
摘要 : 日本相比, 与 中国私立的学前教 育发展 尚处于起 步阶
事业 “ 九五” 发展 目标实施意见》 是我国第一次就学前教育发展 , 目标进行相关规定的一个文件 。国家对于学 前教育的财政 支持 很少 , 而对私立幼儿园的支持就更是 少之 又少了。在 日本 , 虽然 公立、 立幼儿园经费的主要来源不同 , 私 但是政府 补贴仍然是私
金额等。而我国从 18 年 的《 儿 园教 育 大纲》 19 的 91 幼 到 96年 《 幼儿园工作规程 》 考虑到我 国各地具体 情况对 一些基本 问题 , 作了规定 , 但是还太笼统 , 例如对幼儿 的生活 习惯 上, 只有“ 养 培

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的特征与对策研究--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

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的特征与对策研究--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

第16卷㊀第1期教育学报V o l 16,N o 12020年2月J o u r n a l o f E d u c a t i o n a l S t u d i e sF e b 2020收稿日期:2019G06G15作者简介:李芳(1995 ),女,安徽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学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学前教育政策研究,E Gm a i l:15538830901@163.c o m ;祝贺(1986 ),女,河南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学系副教授,教育学博士,主要从事美国学前教育史㊁美国学前教育政策研究;通讯作者:姜勇(1973 ),男,上海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学系教授,主要从事教育基本理论㊁教师教育㊁学前教育政策研究.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路径和机制的研究 (项目编号:18Z D A 336)研究成果.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的特征与对策研究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李㊀芳㊀祝㊀贺㊀姜㊀勇(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分中心,上海200062)㊀㊀摘㊀要:基于国际比较视角,回顾2006 2016年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的发展,发现:(1)我国学前教育成本分担结构不合理,政府承担比重偏低,家庭负担沉重,社会力量发挥不足;各级政府间投入责任不明确,地区之间投入水平不够均衡.(2)学前教育投入规模不断扩大,但与O E C D 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生均教育经费增长速度较为缓慢,支出绝对值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3)经费配置中偏重资本性支出,经常性支出不足;对学前教育质量核心要素的投入不够,教师薪资待遇水平偏低.基于此,应构建 保基本㊁广覆盖㊁有质量 的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对策如下:一是各级政府应承担投入的主体责任,聚积社会力量,减轻家庭负担,提供 付得起 的学前教育;二是分级分类设立学前教育发展项目,直指处境不利儿童,提供 顾得广 的学前教育;三是调整经费配置结构,关注教师的薪资保障和专业发展,提升学前教育质量,提供 配得齐 的学前教育.关键词:学前教育;普惠性;财政投入;生均教育经费;经费配置结构中图分类号:G 610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1673G1298(2020)01G0043G12D O I :10.14082/j.c n k i .1673G1298.2020.01.006㊀㊀21世纪以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投入下,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当前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发展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内容.投资学前教育不仅能够获得很高的回报率,[1]推动经济发展,还能够改变弱势群体生存状况,打破中低收入国家中千百万儿童和家庭面临不平等现象的恶性循环.稳定充足的经费投入是推动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实现2035中国教育现代化学前教育目标的重要保障,更是建设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根基.2011年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实施以来,经费投入总量大幅度增涨,全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从2010年的244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1563亿元,全国幼儿园生均经费支出达到了9770元.在学前教育阶段的财政投入不断扩大的新形势下,我们更需要回顾历史,放眼世界,冷静反思:近十年来,我国学前教育成本分担结构是否合理?投入规模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多大差距?经费支出结构呈现怎样的特征?是否存在改进之处?许多学者们针对不同教育阶段的经费投入进行了国际比较研究,包括高等教育[2G3]㊁职业教育[4]㊁基础教育[5]等,学前教育阶段的国际比较研究大多聚焦于某一层面,如经费投入规模[6]㊁生均财政拨款[7]㊁成本分担[8]等方面,而且数据上总体比较滞后.基于国际比较视角我们对2006 2016年中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多主体经费筹措渠44㊀教育学报2020年道构成分析成本分担结构;教育投入占G D P比重㊁学前教育财政性经费占总教育财政性经费比例和生均教育经费支出衡量学前教育阶段的投入规模水平;经常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构成以及教职工薪资占比来呈现经费配置方式,力图描绘我国学前教育经费投入的历史发展趋势与特征,揭示我国学前教育阶段财政投入的特征及问题,思考我国学前教育阶段财政投入的未来规划和对策.一、谁在承担学前教育的成本基于当前我国政府有限的财政支付能力和 穷国办教育 的基本国情,建立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成为保障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可持续运转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学前教育健康㊁长足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合理的成本分担可以弥补政府投入的不足,满足老百姓日益增长的需求.(一)分担结构中的不同主体:政府承担不足,家庭负担沉重,社会力量减弱教育成本分担理论由约翰斯(D.B r u c eJ o h nGs t o n e)提出,确定了教育成本分担的主体包括政府㊁学生家长㊁捐赠个体和团体㊁企业.O E C D国家经费来源分为公共资源(P u b l i cS o u r c e s)和私人资源(P r i v a t eS o u r c e s),其中公共资源代表政府投入,私人来源包括家庭和其他私人组织投入,而中国经费来源分为财政性教育经费㊁事业性收入㊁民办学校中举办者投入和捐赠以及其他收入.为了与O E C D 国家进行比较,将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同比为公共资源,而其他经费为私人资源,学费同比为O E C D 国家的家庭分担部分.从政府承担比例上来看,绝大多数O E C D国家政府投入主体地位基本确立.2006 2015年,O E C D 国家学前教育经费的公共来源占比平均水平稳定保持在80%左右,并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2015年达到了84%,相比2006年上升了3.3%.在2015年有可用数据的31个O E C D国家中,政府投入比例超过90%的有10个国家,80%~90%的有14个国家,70%~80%的有2个国家,低于70%的只有4个国家,分别是澳大利亚(68.4%)㊁葡萄牙(64.4%)㊁英国(59.0%)和日本(47.9%),中国则低于O E C D 所有成员国,为46.7%.近十年来,O E C D成员国之间的政府投入比例起伏有所差异.其中,日本政府投入水平相对稳定,近两年有所攀升,2015年占比为47.9%,相比2005年增长了4.5%;而韩国政府投入比例提升幅度很大,2006年远远低于O E C D政府负担的平均水平,仅为46.3%,但是近五年迅速增长,2015年韩国政府承担学前教育经费占比达到了83.9%,接近O E C D平均水平,年均增长率为6.84%;中国自2010年之后政府分担比例始终低于50%,尽管2011 2012年有可观提升,但从近几年总体趋势来看,政府承担比重有所减缓甚至下降. (见图1)图1㊀2006 2015年各国政府在学前教育经费中分担比例的变化(I S C E D02①)数据来源:O E C D数据来源于«E d u c a t i o na taG l a n c e»(2009 2018)GR e l a t i v e p r o p o r t i o n s o f p u b l i c a n d p r i v a t e e xGp e n d i t u r eo ne d u c a t i o n a l i n s t i t u t i o n s,b y l e v e lo fe d u c a t i o n (P r eGp r i m a r y);中国数据来源于«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07 2017),由研究者计算所得(政府分担比例=财政性教育经费/总投入).从家庭负担的比例上来看,2015年O E C D国家家庭支出平均水平为14.7%,绝大部分O E C D国家的家庭负担比重都在20%以下,低于O E C D平均水平14.7%的国家占55%(16/29).其中,家庭支出低于10%的有10个国家,如爱尔兰(0.1%)㊁瑞典(5.3%)㊁法国(6.6%)等;10%~20%的有14个国家,如芬兰(11.3%)㊁挪威(15.0%)㊁韩国(14.8%)㊁智利(17.2%)等;20%~30%的有2个国家,即斯洛文尼亚(24.4%)和美国(26.4%);高出30%的只有4个国家,即澳大利亚(31.5%)㊁葡萄牙(35.6%)㊁①㊀教育阶段:«教育概览»中采用«国家教育分类标准法»(I S C E D2011),早期儿童教育(e a r l y c h i l d h o o de d u c a t i o n I S C E D0)分为早期儿童教育开发(e a r l y c h i l d h o o d e d u c a t i o n d e v e l o p m e n t,I S C E D01)和学前教育(p r eGp r i m a r y e d u c a t i o n,I S C E D02).按照年龄阶段的一致性,«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中的 幼儿园 对应的是国家教育标准分类法中的I S C E D02,即学前教育((p r eGp r i m a r y e d u c a t i o n).但由于部份指标没有单列,只能采用E a r l y C h i l d h o o dE d u c a t i o n(I S C E D0)的数据.h t t p://u i s.u n e s c o.o r g/s i t e s/d e f a u l t/f i l e s/d o c u m e n t s/i s c e dG2011Gc h.p d f.第1期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的特征与对策研究45㊀英国(41.0%)和日本(52.1%)(见图2).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压力,许多国家都利用公共财政实施有效举措.在丹麦,地方政府必须向符合条件的父母提供经济援助;在挪威,政府通过增加公共资金来实现公私立幼儿园最高收费监管,父母负担比例从2002年的37%降至2012年的15%;在瑞典,不仅提供1年免费教育,还规定父母只应花费1%~3%的家庭收入在学前教育上.[9]中国学前教育经费中家庭承担比重的变化与O E C D 国家总体趋势背道而驰.2010年之前,家庭承担比重(学费/总投入)在30%以下,2006年仅为14.5%,到2010年一跃而上为52.77%,此后虽有缓和,但仍居高不下,2016年为47.8%,家庭负担比例约为2015年O E C D 国家平均水平的3倍.从私人支出(除家庭外)所占比例上来看,O E C D 国家在学前教育阶段的社会参与程度不高.2015年,O E C D 国家除家庭之外的私人投入平均水平为1.7%,其中占比超过1.7%的只有6个国家,分别是捷克(2.1%)㊁以色列(2.4%)㊁冰岛(2.4%)㊁新西兰(2.9%)㊁斯洛伐克(4.3%)和日本(18.3%).这些国家都积极鼓励私人基金和社区参与支持早期教育与保育机构,社会力量被视为重要额外资源,特别是在政府承担比例相对较低的日本,例如索尼公司成立了索尼教育基金会,举办早期教育机构并进行广泛的活动.[10]158图2㊀2015年各国政府与家庭的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比例(I S C E D02)数据来源:经合组织数据库(O E C D.S t a t )G2015R e l a t i v es h a r e so f p u b l i c ,p r i v a t ea n d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e x p e n d i t u r e (P r e Gp r i m a r y e d u c a t i o n );中国数据来源于«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16),由研究者计算所得(政府分担比例=财政性教育经费/总投入;家庭分担比例=学费/总投入).目前,我国学前教育阶段的经费分担结构属于多方承担型.近十年,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性经费投入不断增加,增长速度较为缓慢,政府负担比例总体下滑,存在过度依赖家庭投入的问题.社会分担能力未得到充分发挥,学前教育阶段经费筹措的社会捐赠土壤尚未形成,社会捐助热情度较低.从实质上来说,多方主体合理分担的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建立仍处于起步阶段.首先是政府投入.20062010年国家财政性经费占比平稳发展,2009年达到峰值,为67.93%.2010年后,财政性经费分担比例出现大幅度滑坡,降至33.56%,尽管政府不断弥补短板,但直至2016年占比始终低于50%.其次是家庭投入.2009年之前事业性收入占比不断减少,家庭承担的教育经费占比低于30%;但是进入2010年事业性收入出现迅猛增涨,达59.64%,至今居高不下,维持在50%左右,家庭一跃成为了学前教育经费分担第一主体.另外是社会投入.包括民办学校举办者和捐赠以及其他,从近几年总体趋势来看,社会力量的发挥逐渐减弱.2010年以前,民办学校举办者投入在整个学前教育经费来源结构中分量微弱,2010年迅猛攀升,占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总量为3.86%,之后的五年里,民办学校举办者投入不断减少,2016年民办学校举办者投入仅占经费投入规模总量的1.81%,相比2010年减少了2.05%;而捐赠收入在近十年里一直低于3%,整体呈现下降趋势,2016年比重为1.40%,相比2006年,减少了1.43%.(见图3)图3㊀2006 2016年我国学前教育阶段经费来源结构的变化数据来源:«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07 2017)全国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教育经费收入情况(幼儿园),比例由研究者计算所得.(二)分担结构中的各级政府:投入责任重心过低,分担比例不够明确O E C D 成员国在各级政府分担结构上呈现多样化特征,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单方承担型㊁一方主导型和双方均摊型(见图4).转移支付在各国政府之间财政投入调整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转移支付来平衡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促进教育均等化,保障教育公平.2013年,在转移支付前早期46㊀教育学报2020年儿童教育阶段的经费投入平均有41%的公共资金来自中央政府,转移支付后下降至34%,而地方投入份额从45%上升至54%,各国主要由中央政府来进行转移支付,比重超过20%的国家有:智利(22%)㊁立陶宛(40%)㊁芬兰(34%)㊁拉脱维亚(21%).而省级政府转移支付额度较少,O E C D 国家省级转移支付平均水平为1%,但德国和奥地利由省级向地方转移支付比例分别达到了23%和19%.根据2015年统计数据,转移支付后O E C D政府间分担结构的平均水平是:中央(34.6%)㊁州(29.7%)㊁地方(57.6%).当前我国教育转移支付主要集中于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前教育阶段比较少,并且大部分专项转移支付主要用于支持校舍改扩建㊁配置图书和教学仪器设备以及附属设施建设等,较少用于提高教师生活水平和改善教师生活条件.[11]图4㊀2015年O E C D 国家各级政府早期教育阶段成本分担比例(I S C E D0)数据来源:经合组织数据库(O E C D.S t a t )G2015R e l a t i v es h a r e s o f p u b l i c e x p e n d i t u r e o n e d u c a t i o nb y l e v e l o f g o v e r n Gm e n t.我国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以政府为主导,坚持 地方为主,中央奖补 的基本原则,实行地方负责㊁分级管理体制.近十年学前教育事业似乎发展得轰轰烈烈,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文件.无论是«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 2010 41号),还是«关于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通知»(财教 2011 405号),或是2018年新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都在强调学前教育经费投入的落实问题.政策规定了各级政府之间需承担责任,但未明确过比例如何,只有质的表述,没有量的规定,在当前学前教育无法可依的背景下,留下了各级政府相互推诿的制度漏洞.世界上的很多国家都通过法律法规将各层级政府分担责任明确了下来.日本在1997年开始实施的«儿童福祉法»中规定,学前教育阶段的机构补助由国家负担二分之一,都道府县负担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巴西1996年修订的«宪法»中明确规定市政府拿出40%作为学前教育预算的条款改为市政府只需承担20%,另外20%由中央政府承担.不过我国部分地区也做出了积极的探索,江苏㊁浙江等地在出台的«学前教育条例»要求县级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比不低于5%.我国各地经济发展很不均衡,财政实力差异大,对学前教育投入保障力度有显著影响.各级政府间分担结构上不合理的体现之一是不同地区之间生均公共财政预算上存在巨大差距.2006 2016年我国省际学前教育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支出的差距不断增大,2016年省际之间的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支出标准差已达到5929元,最大差值为25369元(见图5).31个省市中48%的地区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支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河南省排在末位,为平均水平的0.38倍.农村学前教育生均公共财政预算经费普遍低于地方水平,其中有23%地区的农村低于地方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70%,尤其是天津市和辽宁省,其农村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支出不及地方平均水平的一半.图5㊀2006 2016年我国地方幼儿园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支出统计量数据来源:«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07 2017)各地区教育部门和其他部门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支出(地方幼儿园),统计量由研究者计算所得.二、学前教育阶段的投入规模充足稳定的教育经费投入对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学前教育阶段的投入规模,我们从两个方向进行衡量,一是从横向上比较不同国家学前教育经费占G D P 的比重,以衡量其在发展学前教育事业中的努力程度;二是从纵向上比较不第1期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的特征与对策研究47㊀同教育阶段的财政性经费占比和生均教育经费,以衡量学前教育阶段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受重视程度.(一)横向比较:投入总量逐年上升,投入水平与O E C D 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一是学前教育阶段经费投入总量占G D P 的比重.近十年来,O E C D 国家早期教育阶段经费投入总量占G D P 比重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其中增长幅度最大的国家是韩国(十年涨幅为0.44%).年均增长率超过10%的国家有:韩国(17.21%)㊁澳大利亚(13.21%).2015年O E C D 国家学前教育阶段经费投入总量占G D P 比重平均水平为0.6%,投入水平最高的国家是以色列(0.9%).O E C D 国家中有53%在早期教育阶段经费投入总量占G D P 比例超过0.7%,而占比低于0.4%的只有2个国家,分别是澳大利亚(0.25%)和日本(0.20%)(见图6).近十年来,我国学前教育经费规模不断扩大,2016年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总量占G D P 比重达0.38%,相比2006年(0.06%)提高了0.32%,年均增长率为20.27%,但由于底子薄,目前仍旧远远落后于O E C D 国家平均水平.图6㊀2005 2015年O E C D 国家学前教育阶段经费总投入占G D P 比重(I S C E D02)数据来源:«O E C Da t aG l a n c e 2018:O E C DI n d i c a t o r s »GE x p e n d i t u r e o ne a r l y ch i l d h o o de d u c a t i o na n dc a r e (I S C E D 0)a n d c h a n g e i ne x p e n d i t u r e a s a p e r c e n t a g e o fG D P i n p r e Gp r i m a r y ed u c a t i o n (2005,2010,2014a n d2015).二是学前教育阶段政府投入占G D P 比重.2006 2015年,O E C D 国家政府投入占G D P 比重呈现平稳增长的趋势.2015年O E C D 国家政府投入占G D P 比重的平均水平为0.55%,相比2006年(0.43%)上升了0.12%,年增长率为2.67%.其中2006年排名靠后的韩国和意大利在政府投入占G D P 比重上都有显著提高,韩国年均增长率达到了21.02%,澳大利亚年均增长率为15.24%.十年间政府投入占G D P 比重涨幅最大的是瑞典(涨幅为0.72%),其次是芬兰(涨幅为0.44%)㊁韩国(涨幅为0.41%)㊁挪威(涨幅为0.37%).同时,个别国家年均增长率为负值,如英国(-4.44%)㊁西班牙(-1.38%)㊁荷兰(-0.63%).根据2015年数据显示,当前政府投入占G D P 比重超过O E C D 平均水平(0.55%)的有14个国家,其中排名靠前的分别是瑞典(1.28%)㊁冰岛(0.89%)㊁拉脱维亚(0.81%)等,排名进步最明显的国家是芬兰㊁挪威㊁智利以及韩国,均攀升了10位及以上.中国涨幅处在中间水平,从2006年到2015年增长了0.13%,2016年继续增长到0.18%,仍旧低于绝大部分O E C D 国家政府投入水平.(见图7)图7㊀2006与2015年学前教育阶段政府投入占G D P 比重的变化(I S C E D02)数据来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研究所数据库(U I S .S t a t )GG o v e r n m e n t e x p e n d i t u r e o n p r e Gp r i m a r y e d u c a t i o na s a p e r c e n t a ge o fG D P (2006G2016),中国数据来源于«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和国家统计局,由研究者计算所得(比重=幼儿园财政性教育经费/G D P ).(二)纵向比较:学前教育阶段投入增长速度缓慢,受重视程度不足一是政府在整个教育经费中投入到学前教育阶段的比例.近十年中O E C D 国家政府在学前教育阶段经费投入比例不断提高.2006年O E C D 政府投入到学前教育阶段比重的平均水平为8.2%,2015年提升到了10.4%,年均增长率为2.73%,其中瑞典(涨幅为8.19%)和韩国(涨幅为7.18%)的增长幅度相对较大.2015年绝大部分O E C D 成员国的投入比重都高于6%,近一半成员国高于10%,如瑞典(16.99%)㊁智利(13.18%)㊁法国(12.72%)㊁芬兰(10.81%)等,而澳大利亚和爱尔兰略低于中国水平,分别为3.25%和1.97%.2006年中国政府投向学前教育阶段的比重低于O E C D 所有成员国,仅占1.3%,经费主要投向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48㊀教育学报2020年2015年相比2006年提高了2.25%.2016年中国政府在学前教育阶段的投入达到了4.22%,但相比其他教育阶段和O E C D 国家的平均水平,仍旧偏低.(见图8)图8㊀2006年和2015年政府教育投入经费中学前教育阶段所占比例(I S C E D02)数据来源:O E C D 国家数据来源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研究所数据库(U I S .S t a t )GE x p e n d i t u r eo n p r e Gp r i m a r y a s a p e r c e n t a g e o f g o v e r n m e n t e x pe n d i t u r e o n e d u c a t i o n ;中国数据来源于«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06和2016),比例由研究者计算所得(比例=幼儿园财政性教育经费/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自2006年起,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保持不断增长,远高于经济增长的速度(以G D P 增速表示),2016年达到了31396.25亿元.尽管«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 2010 41号)明确强调新增教育经费要向学前教育倾斜,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在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中要占合理比例,未来三年要有明显提高.但从现实来看,实际情况不容乐观.与G D P 增速和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增速相比,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性经费投入的增长速度非常缓慢,而且占全国财政经教育经费的比例始终很少,2016年学前教育财政性经费仅占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4.22%.(见图9)图9㊀2006 2016年我国G D P 及财政性教育经费的发展变化数据来源:财政性经费来源于«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 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教育经费收入情况(全国);G D P 值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官网,指标为 国内生产总值.二是生均教育经费.生均教育经费反映了每位入学幼儿所享有的教育资源,是衡量教育投入水平的关键指标.2006 2014年,O E C D 国家学前教育生均教育经费始终保持上升,到2015年有所回落,平均水平在8528美元.美国在2006年是O E C D所列国家中生均教育经费最高的国家,2009年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跌落至8396美元,之后继续回升到10010美元,并保持着较为稳定平缓的增长;2012年以前,挪威在学前教育阶段的生均教育经费基本与O E C D 平均水平相差无几,进入2012年之后,挪威的生均教育经费迅速增长,2013年跃居峰值,达到14704美元,近两年始终保持在14000美元左右;韩国在2006年是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最低的国家,2012年之前生均教育经费保持稳定增长,2012年出现回落后又继续上升,2015年(生均教育经费为7814美元)超过了法国㊁澳大利亚等国家;日本和韩国生均教育经费差距不大,近十年始终处于O E C D 平均水平之下,但始终保持着增长的发展趋势,2015年达到了7499美元,相比2006年增长了3110美元,缩小了与O E C D 平均水平之间的差距.相比之下,我国学前教育生均经费(2018年为9770元)与O E C D 国家的投入水平存在巨大差距(见图10).另外,将O E C D 国家不同教育阶段的生均经费支出进行比较,发现挪威㊁瑞典㊁新西兰㊁芬兰和法国等国家的学前教育阶段生均经费反倒高于其他学段的生均教育经费,尤其是瑞典和新西兰.图10㊀2006 2015年O E C D 国家学前教育阶段生均教育经费的变化(I S C E D02)数据来源:«E d u c a t i o n a t aG l a n c e »(2009 2018)GA n n u Ga l e x p e n d i t u r eb y e d uc a t i o n a li n s t i t u t i o n s p e rs t ude n t (i n U S Du s i n g PP P s ).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生均教育经费一直处于不断增长的状态,普通初中和高中以及普通小学生均教育经费的增长速度平稳,初中和高中增速近两年持平,而幼儿园生均教育经费的增长速度则比较波动.在2009年之后幼儿园生均教育经费始终排在各第1期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的特征与对策研究49㊀学段的末位.2016年普通初中和普通高中的生均教育经费差距很小,但普通小学和幼儿园远远低于初高中,尤其是幼儿园.2016年幼儿园生均经费与普通小学相差2770元,与普通初中相差7380元,与普通高中相差8149元(见图11).当前已有19个省(区㊁市)出台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但额度相对较低.如浙江省从2018年开始,确定全省学前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最低标准为每年每生500元;山东省制定了每生每年710元公办园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标准和普惠性民办园生均补助标准.图11㊀2006 2016年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生均教育经费的变化数据来源:«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07 2017)各级学校生均教育经费支出(全国教育和其他部门).三、学前教育经费的流向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总量并不总是与其成效直接相关,经费的配置结构影响着学前教育的质量.国际上一般将教育经费支出分为经常性支出(c u r r e n te x p e n d i t u r e )和资本性支出(c a p i t a l e x p e n d i t u r e ).经常性支出是指当年购买服务和商品以及维持教育服务的经常性生产,包括教职工薪资福利和其他经常性支出;资本性支出是指效用超过一年的资产支出,包括建筑㊁设备更新㊁大型建筑的翻新和维修.我国学前教育经费支出则分为事业性经费支出和基础建设支出,其中事业性经费支出又包括个人部分和公用部分.个人部分包含工资福利支出和对个人㊁家庭的补助支出,公用部分包含商品服务支出和其他资本性支出.按照两者涵义,经常性支出指的是个人部分支出与商品服务支出之和,而资本性支出是指基建支出与其他资本性支出之和.(一)偏重资本性支出,经常性支出不足O E C D 国家的经常性支出总体上保持较高水平,而资本性支出所占比例很少.2015年O E C D 国家的早期教育阶段的经常性支出水平为93.5%,其中最高的国家是爱尔兰,达到了99.4%.84%的国家经常性支出占比都超过了90%,除了荷兰(88.5%)㊁土耳其(87.7%)㊁日本(86.0%)和捷克(84.4%)之外,但是这四个国家的经常性支出水平依旧在中国之上.中国学前教育经费在资本性支出上高于O E C D 国家整体平均水平,经常性支出(81.8%)比重不足,与O E C D 国家平均水平相差11.7%(见图12).2016年中国学前教育经费经常性支出有所上升,为82.8%.图12㊀2015年O E C D 国家早期教育阶段的经费支出结构(I S C E D0)数据来源:经合组织数据库(O E C D.S t a t )G2015R e l a t i v es h a r e so fc u r r e n ta n dc a p i t a le x p e n d i t u r e (E a r l y C h i l d h o o d E d u c a t i o n);中国数据来源于«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16) 全国教育部门和其他部门教育经费支出明细(幼儿园),具体比例由研究者计算所得.我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将改扩建幼儿园作为主要项目之一,从行动计划的绩效指标上来看,过去我们集中于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㊁提高毛入园率㊁改扩建幼儿园.2007 2016年,学前教育阶段经常性支出占比呈现出先减少后回升的趋势(见图13),2012年跌至低谷(72%),之后逐渐上涨,2016年为82.78%.2012年国家大力推动幼儿园新建及改扩建项目,基本建设经费支出明显增多,为38亿元,比上年净增21.37亿元,占学前教育经费支出比例为2.6%.根据发展规划司教育数据统计显示,2013年全国幼儿园共计19.86万所,相比2010年增加了4.82万所,增长了32%;在园幼儿达到3895万人,比2010年增加918万人,增长了31%.在入园率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同时存在很多资源浪费现象,如价格高昂的大型器械㊁闲置在库房的设施㊁豪华幼儿园建设㊁空置园舍等.在实地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目前仍有大量新建幼儿园处于闲置状态,其招生数远低于幼儿园学位数,造成教育资源。

学前教育机构应该具备哪些资质和条件?

学前教育机构应该具备哪些资质和条件?

学前教育机构应该具备哪些资质和条件?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儿童的全面发展十分有利。

学前教育机构的资质和条件直接决定着其办学质量,会影响着下一代的未来。

本文将从教育专家的角度,探讨学前教育机构应具备哪些资质和条件,为最终形成优质的学前教育环境提供参考。

一、师资队伍:高质量人才队伍的保障最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学前教育机构高质量办学的第一需要条件。

1. 具备专业资质:教师应取得教师资格证,并进行过专业的学前教育培训。

2. 拥有丰富经验:教师应拥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了解儿童发展特点,能够科学、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3.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教师应具备爱岗敬业、关爱儿童、尊重学生、为人师表等良好的职业道德,为幼儿营造安全、温馨、充满爱的学习环境。

4. 具备专业素养:教师应拥有扎实的学前教育理论知识,娴熟的教学技能,不断学习和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需求。

5. 具备多元化背景:鼓励教师掌握多元化背景,如语言能力、艺术特长、科技素养等,为幼儿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

二、办学设施:满足幼儿身心发展需求良好的办学设施是保障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基础。

1. 空间布局与环境营造:学前教育机构应拥有安全、舒适、适合幼儿发展的空间布局,并以丰富多彩的装饰和物品,为幼儿营造温馨童趣、充满活力的学习环境。

2. 教学设备齐全:机构应配备完善的教学设施设备,如玩具、图书、多媒体设备等,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学习和游戏资源。

3. 安全保障设施:机构应具备完善的安全保障设施,如监控系统、安全门窗、消防设施等,以保证幼儿在机构内安全健康。

4. 健康卫生条件:机构应拥有良好的卫生条件,定期消毒清洁,提供安全、卫生的食品和水源,保证幼儿身心健康。

5. 独立的户外活动场地:机构应具备独立的户外活动场地,提供幼儿足够的户外运动机会,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三、办学理念与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科学的办学理念和课程体系是学前教育机构发展的最重要方向。

芬兰学前教育调研

芬兰学前教育调研

芬兰学前教育调研芬兰教育体系包括早期教育(EarlyChildhoodEducationandCare,简称ECEC),学前教育(Pre-primaryEducation),基础教育(BasicEducation),高中教育(UpperSecondaryEducation)以及高等教育(HigherEducation)。

芬兰教育的核心目标是,给全体公民提供平等的接受高质量教育的机会。

芬兰在OECD举办的PISA测评中屡屡名列前茅,印证了其教育质量。

在此,将重点介绍芬兰的学前教育政策、投入保障机制、师资队伍建设和质量监督机制。

一、芬兰学前教育体制芬兰的学前教育分为早期教育和学前教育。

早期教育是为0~5岁幼儿提供的教育与护理,主要是在白天进行保育活动,称为“日托中心(daycarecentre)”或幼儿园,这是学龄前幼儿所去的主要教育机构。

学前教育则是针对即将接受九年制基础教育的6岁儿童所设置的为期一年的入学前教育,或称小学入学前的预备教育。

学前教育工作的重点是关注每个孩子正式入学前的准备情况,包括情绪以及认知的发展。

1.早期教育早期教育由以下三种形式组成。

二是私立日托中心,通常由两个或三个具备幼儿教育资格的教师一起开办,采用公司的运作形式。

国家对私立日托中心同样给予补贴。

三是孩子从0岁开始的3年里在家里受家庭护理教育,得到国家的援助,享受家庭式的照顾。

在芬兰,除了在教育机构接受的教育,家庭教育也被认为是学龄前教育的组成部分,受到高度的重视。

2.学前教育学前教育作为学前儿童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极受芬兰政府的重视,为学前儿童提供了一个健康和安全的学习环境。

学前儿童主要在芬兰全国各地的日托中心接受入学前教育,但也有一小部分在小学学校的学前班接受入学前教育。

学习内容包括:语言、算术、环境和自然知识、卫生知识以及艺术和文化等,主要目的是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在近一半的学前班中,孩子们还有机会学习使用电脑。

幼儿园学前教育质量监测方案 幼儿园教育质量监测

幼儿园学前教育质量监测方案 幼儿园教育质量监测

幼儿园学前教育质量监测方案随着幼儿园教育的普及和发展,教育质量监测成为了关乎幼儿园教育质量的重要课题。

为了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确保孩子们获得优质的学前教育,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幼儿园教育质量监测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就幼儿园学前教育质量监测方案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一、监测方案的目的和意义1.目的幼儿园学前教育质量监测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幼儿园教育质量的现状和特点,为政府和幼儿园提供科学合理的数据支持,为未来的教育改革和提升教育质量提供依据。

2.意义(1)有利于全面了解学前教育质量的现状,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

(2)为家长提供选择幼儿园的参考依据,增强其对幼儿园教育质量的信心。

(3)为幼儿园提供发展方向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依据,促进幼儿园的健康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

二、监测内容及方法1.监测内容(1)教师水平:包括教师的师德师风、教学能力、专业知识等方面。

(2)园所环境:包括园所的硬件设施、教学环境、卫生条件等。

(3)教育教学质量:包括教育教学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教学效果评估等。

(4)家园合作:包括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程度、家园沟通的方式、家长满意度等。

2.监测方法(1)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观察、访谈等方式,既有利于获取定量数据,又能深入了解具体情况。

(2)专家评估:组织专家团队对幼儿园进行综合评估,提供专业建议和意见。

(3)长期跟踪:不仅要进行一次性的监测,还需要建立长期跟踪机制,全面了解教育质量的动态变化。

三、监测结果的运用1.结果公布监测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开,包括幼儿园的总体情况、各项指标的得分情况、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等,以提高政府、家长和社会的监督力度,促进幼儿园的自我完善。

2.结果运用(1)督促改进:通过监测结果,建立监督机制,督促幼儿园改进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2)评估幼儿园:政府可以根据监测结果对幼儿园进行评估,给予相应的奖励或补贴,也可以对表现不佳的幼儿园进行问责。

刘占兰:《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引领学前教育踏上质量提升的新征程

刘占兰:《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引领学前教育踏上质量提升的新征程

刘占兰:《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引领学前教育踏上质量提升的新征程刘占兰: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20世纪中期以来的相关研究揭示:幼儿园教育能否对幼儿产生积极影响取决于环境质量和教育质量的高低;高质量的幼儿园教育能有效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确保幼儿园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2030行动框架》的主要目标和各国的普遍追求,也是我国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重要任务。

学前教育提前完成普及目标,普惠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优质学前教育的期盼更迫切、更强烈。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以下简称《评估指南》)的颁布,无疑将成为质量提升的助推器,对推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早日实现学前教育普惠优质的目标具有重要引导作用。

一、《评估指南》引领学前教育进入质量提升的新阶段学前教育普及必须要有质量保证。

没有质量的幼儿园教育不仅不会对幼儿产生良好的影响,反而可能会对幼儿造成误导,甚至是难以弥补的伤害,这是国际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达成的基本共识。

正因如此,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在提出“基本普及学前教育”规划目标的同时,强调“学前教育对幼儿习惯养成、智力开发和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的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

”同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又具体从七个方面提出了“科学保教”的基本方向和要求,国家从顶层制度设计上确定了学前教育“普及”与“提高”同步发展的双重任务。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印发了《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的新目标,要求普及必须坚持公益普惠的方向,质量提高必须以“安全优质”为基准。

在国家的积极推动下,各地聚焦“普及”与“提高”的双重任务,多措并举一路前行,实现了学前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圆满完成了普及普惠目标任务。

幼儿园的教育环境和硬件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孩子们人均拥有玩具教具和图书的数量逐年增多,幼儿园教师的学历水平和敬业精神等显著提高,但科学保教的水平、教育过程的质量和教师的专业能力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学前教育研究的课题题目

学前教育研究的课题题目

学前教育研究的课题题目引言学前教育是指对幼儿进行系统性的教育活动,以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在现代社会中,学前教育的重要性逐渐受到重视。

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学前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为了改进学前教育的质量和提高幼儿的发展水平,学前教育研究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探讨学前教育研究的课题题目以及可能的研究方向。

1. 幼儿教育的家庭背景对学前教育的影响家庭背景是影响幼儿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研究家庭背景对学前教育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可以考虑以下研究方向:•家庭文化对幼儿学前教育的影响;•家庭经济状况对幼儿学前教育的影响;•父母教育程度对幼儿学前教育的影响。

2. 不同学前教育模式的比较研究学前教育模式的选择对幼儿的学习效果和发展水平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研究不同学前教育模式的比较是一个有意义的课题。

以下是可能的研究方向:•传统学前教育模式与现代学前教育模式的比较;•家庭式学前教育模式与集体式学前教育模式的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学前教育模式的比较研究。

3. 幼儿园教师的角色和培训作为学前教育的关键人员,幼儿园教师在幼儿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因此,研究幼儿园教师的角色和培训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以下是可能的研究方向:•幼儿园教师的角色认知与幼儿发展的关系研究;•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与幼儿发展的关系研究;•幼儿园教师培训的内容和方法的研究。

4. 幼儿学前教育的评估和质量保障评估幼儿学前教育的质量是一个关键环节,能够促进学前教育的改进和进步。

因此,研究幼儿学前教育的评估和质量保障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以下是可能的研究方向:•幼儿学前教育的评估方法和工具的研究;•幼儿学前教育评估结果与幼儿发展水平的关系研究;•幼儿学前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的研究。

结论学前教育研究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领域,涉及众多因素的综合影响。

本文介绍了学前教育研究的几个可能的课题题目,并提出了相应的研究方向。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课题,可以促进学前教育的改进,提高幼儿的发展水平,从而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教育政策的国际比较研究

教育政策的国际比较研究

教育政策的国际比较研究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之间的教育政策比较研究备受关注。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因此了解不同国家的教育政策,可以借鉴其优点,改进自己体制。

本文将对教育政策的国际比较研究进行探讨,旨在探究不同国家在教育领域的优劣势,并提出一些建议。

首先,教育政策的国际比较研究帮助我们了解不同国家的教育制度的核心目标和理念。

例如,芬兰的教育政策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自主性,注重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而新加坡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成绩,强调学生的竞争力。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国家在教育理念上的差异,从而反思自身的教育模式是否与时俱进。

其次,在国际比较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各国在教育政策实施上的差异。

丹麦通过提供免费高等教育和职业培训机会,鼓励人们终身学习;而美国则实行自由市场教育,鼓励竞争和创新。

这些不同的政策对教育的发展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我们可以从中学习,找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政策方向,以推动教育改革和创新。

此外,在教育政策的国际比较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平衡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教育资源较为匮乏,教育机会的不平等也导致了教育水平的不均衡。

相反,一些发达国家通过公平的资源分配和积极的教育政策,实现了教育的普及和公平。

我国可以通过对比研究,借鉴这些经验,加大对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教育扶持力度,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此外,在国际比较研究中,我们还可以了解到不同国家在教育评估与质量保障方面的做法和成果。

以英国为例,该国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教育评估体系,通过定期的考试和评估,确保教育水平的质量。

通过研究这些做法和成果,我国可以改进自己的教育评估体系,提高教育质量。

另外,教师是教育改革的关键。

通过国际比较研究,我们可以学习到不同国家的培养教师的制度和方法。

芬兰的教师培养体系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好的之一,他们注重培养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以芬兰为榜样,我国可以加强教师培养与职业发展的关联,提高教师素质,从而推动教育发展。

学前教育中的教育评估与质量保障

学前教育中的教育评估与质量保障

学前教育中的教育评估与质量保障学前教育是指对幼儿进行全面培养和教育的过程,旨在满足幼儿的身心发展需求,为其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然而,由于学前教育的特殊性质,评估和质量保障成为了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探讨学前教育中的教育评估和质量保障,并提供一些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教育评估的重要性教育评估是指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对教育过程及结果进行反馈和评价的系统性过程。

在学前教育中,教育评估尤为重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性。

首先,教育评估可以帮助评估学前教育的效果和目标的实现情况。

通过对幼儿进行评估,可以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能力发展情况以及对教育环境的适应程度,进而对教育方案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教育质量。

其次,教育评估有助于发现幼儿的潜能和特长。

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潜力,教育评估可以帮助教师和家长了解幼儿的特长和潜能,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和发展,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最后,教育评估可以为家长提供参考。

通过教育评估结果,家长可以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和发展水平,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与教师合作,共同关注和促进幼儿的教育成长。

二、质量保障的重要性学前教育的质量保障是指通过一系列措施确保学前教育的质量达到一定的标准和要求。

学前教育的质量保障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性。

首先,质量保障可以确保学前教育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通过质量保障,可以保证每个幼儿都有机会接受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不受地域、经济条件等因素的限制,促进教育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其次,质量保障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素质和专业水平。

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的培训机制和激励机制,鼓励教师进行不断的专业发展和学习,提高他们的教育能力和专业素养,从而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

最后,质量保障可以提高家长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通过质量保障,可以确保学前教育的质量达到家长的期望,让家长放心把孩子交给学前教育机构进行教育,增强他们对学前教育的信任度。

三、解决方案为了提升学前教育的教育评估和质量保障水平,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解决方案。

学前教育的评价与质量保障

学前教育的评价与质量保障

学前教育的评价与质量保障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学前教育的质量和效果越来越重视。

评价和质量保障是保证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探讨学前教育的评价与质量保障。

一、学前教育的评价1. 目标评价目标评价是评价学前教育是否达到了预定的教育目标。

目标评价应该围绕学前教育的教育目标,包括身心发展、语言表达、社交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2. 过程评价过程评价是评价学前教育的教学过程是否严谨、科学。

过程评价应该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应用,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的达成情况。

3. 效果评价效果评价是评价学前教育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期。

效果评价应该注重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情况,包括身心发展、语言表达、社交能力等方面。

二、学前教育的质量保障1. 师资队伍建设学前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是保障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

学前教育机构应该注重教师的培训和提高,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素质,以提高教学质量。

2. 教学资源和环境建设教学资源和环境建设是保障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

学前教育机构应该注重教学资源和环境的建设,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和优质的教学环境,以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3. 评价机制和监管体系建设评价机制和监管体系建设是保障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

学前教育机构应该建立健全的评价机制和监管体系,对学前教育的教学过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进行监管和评价,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4. 家长参与和合作家长参与和合作是保障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

学前教育机构应该注重家长的参与和合作,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共同关注孩子的发展和成长,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的评价和质量保障是保证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条件。

学前教育机构应该注重评价和质量保障工作,建立健全的评价机制和监管体系,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环境,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和家长参与和合作,共同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和创新。

学前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学前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借鉴和参考。
学前教育的未来发展和展望
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科技与学前教育的融合发展 科技与学前教育的融合发展是未来 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通过科技手 段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教育工具, 提高学前教育的效果。
学前教育的智能化和个性化发展
学前教育的智能化和个性化发展是 未来学前教育的发展方向,通过智 能化技术和个性化教育方法,满足 儿童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发展中国家的学前教育经验和挑战
国际学前教育的成功案例和经验借鉴
发达国家的学前教育成功案例
发达国家的学前教育成功案例包括芬兰的早期教育模式、新 加坡的幼儿园教育等,这些经验可以为其他国家的学前教育
提供借鉴和参考。
发展中国家的学前教育经验借鉴
发展中国家的学前教育经验借鉴包括中国的学前教育改革和 发展经验,这些经验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学前教育提供
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
学前教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各国都 在积极推动学前教育的发展,提高儿童的教育水平。
学前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儿童发展的关键阶段
01
儿童大脑发育的特点 学前教育是儿童大脑发育的关键阶段,这 个阶段儿童的大脑发育迅速,对外界刺激
和教育环境的影响最为敏感。
02
儿童社交能力和情感发展的重要性 学前教育对儿童社交能力和情感发展起着 重要的促进作用,帮助儿童建立良好的人
的基础。
儿童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提升
学前教育可以帮助儿童提前学习和掌 握一些基础知识和技能,为他们进入 正式学校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儿童社交能力和情感管理的培养
学前教育可以培养儿童的社交能力和 情感管理能力,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
人际关系和情感表达能力。
儿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

国内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比较研究

国内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比较研究

国内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比较研究高等教育是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要支柱,对于培养高素质人才和推动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国内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成为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对国内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其不同的特点和运行机制。

一、国内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国内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和探索。

根据我国教育部的规定,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校自身的内部质量保障机制,二是外部质量保障机制。

学校内部质量保障机制包括教学计划、师资力量、教学质量评估等。

学校在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积极参与,以确保教育质量的提高。

此外,学校还积极推行教学评估和学生参与评估机制,以增强教育过程中的内部监督和反馈机制。

而外部质量保障机制由教育部、学位委员会等进行监督和评估。

教育部对高等教育进行巡视和督导,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学位委员会则负责对学校的学位授权及学位点进行评估。

此外,国内还设立了高等教育认证机构,对学校的教育质量进行评估和认定,提高了教育质量的可靠性和公信力。

二、国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与国内相比,国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在很大程度上较早形成,并具有一定的特点。

在国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法律法规和行政管理、教育标准与质量审核、大学自我评估和评审等。

法律法规和行政管理是国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重要手段。

各国通过法律法规对高等教育进行监管,确保学校的运作合法合规。

与此同时,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进行评估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教育标准与质量审核是国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核心内容。

各国通过制定和发布教育标准,对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管理能力进行审核和评估。

这些标准包括教学水平、学术研究、师资队伍、学生成果等方面的要求,确保高等教育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大学自我评估和评审是国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重要环节。

学前教育中的教育质量和学校评级

学前教育中的教育质量和学校评级

学前教育中的教育质量和学校评级学前教育是指对3至6岁儿童进行的早期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育质量和学校评级是评估学前教育机构表现和提供优质教育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探讨学前教育中的教育质量和学校评级的相关问题。

一、教育质量的重要性在学前教育阶段,孩子的大脑和身体正在迅速发展,对于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可以促进儿童的认知、情感和社交能力的综合发展,为他们建立起良好的学习基础,并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因此,教育质量是学前教育中最基本的要素之一。

二、教育质量评价的指标评估学前教育的教育质量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评价指标:1. 教师素质:教师的个人能力和专业素养对于学前教育至关重要。

评估教师素质时可以考虑其学历、专业培训情况、教学经验和综合能力等。

2. 教育环境:评估学前教育机构的教育环境包括场所设施、教育资源和安全卫生等方面。

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可以提供适合儿童成长发展的条件。

3. 教学内容和方法:学前教育应该根据儿童的发展特点和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安排。

教学内容应该丰富多样,注重培养儿童的多方面能力。

而教学方法则应该灵活多样,适应儿童的个体差异。

4. 家校合作:学前教育应该与家庭密切合作,形成良好的家校互动关系。

评估学前教育机构的家校合作情况可以考虑双方的沟通和参与程度。

三、学校评级的意义学校评级是对学前教育机构教育质量的客观评价和总结。

通过评级,可以帮助父母和家长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学前教育机构。

学校评级也可以鼓励学前教育机构提高教育质量,促进行业的发展。

四、学校评级的标准和方法学校评级的标准和方法各地有所不同,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质量指标:根据教育质量的相关指标对学前教育机构进行评估,例如教师素质、教学方法、教育环境等。

2. 学生表现:通过对学生表现的观察和评估,反映学前教育机构教学效果的好坏。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 和群 体 地交 流 ; 有 与其 他 工作 人 员一 起工 作 时发
挥 领 导 作 用 的经 验 ; 与 父母 及 其他 监 护 人 合 作 ; 能 够 洞 察多 元 文化 的挑 战 ; 能 与有 特 殊需 要 的儿 童 一 起工作 ; 意识 到 与作 为机 构 的 幼 儿 园 的历 史 , 和 与 现状 有关 的社会 、 政 治与 文化 问题 。
生 实 行奖 励制 度 , 学前 教 师 的工 资 比一 般 的 国家公
务员高出 2 0 %左 右 。韩 国 自 1 9 9 3 年 起 开始 增 加学
中, 进 而与 现场 的导师 和 高校 教师 一 起 系统 地反 思
经 验 。实 习 的具 体 目标 有 ( N ME R, 2 0 0 3 ) : 洞察 儿 童 的 游 戏 和学 习 ; 把 理论 转 化 成 实 践 ; 与儿 童个 别
瑞典 的劳 动力 短缺 和 低 出生率 , 使其 成 为世 界 上人 均 财 富水 平最 高 的 国家 之一 , 加 上公 共 部 门社
会 福 利 的优 良传 统 , 导致 了大 量 捐 赠 、 监 管严 格 的
常 重视 对 学 前 教 师 的 准 备 和培 训 及 其 资 助 政 策 研 究 。O E C D的 教 师评 论 认 为 , 如 果 要 想教 师 能 够 提 供 高质 量 的教 育 服务 , 教育 系统 就要 给教 师 提供 密 集 的培 训 和 良好 的工 作 待 遇 。许 多 国 家研 究 都 表 明, 要保 证 儿 童 早 期 教 育 的质 量 , 必 须 为教 师 提 供
担 。瑞 典 的 学前 专 门 中心 机 构 配 备 了大量 的待 遇
优 厚 的专 业人 员 , 其 中大 部 分在 大学 教 育学 院幼 儿 教 师培 训 的项 目中接受 过 至少两 年 的职前 教育 。 美 国尽 管 没 有 统 一 的早 期 保 育 与 教 育 制 度 化
的模 式 , 但学 前 教 师 的职业 准 备 和资格 认 证要 求 较
有 提 高 。美 国联 邦 政 府 也 对学 前 教 师 资 质 、 来源 、 专业 发展与培训 、 福 利 待 遇 等 方 面 做 出 了 明 确 规
定 , 保 证 了学前 教 师 整 体 素 质不 断提 升 , 促 进 了学 前 教 育质量 的提 高 。 经合 组 织 及 其 他 国家 ( 如挪威 、 瑞典 、 美 国) 非
前 教 师 的薪 水 , 以防止 学前 教 师 队伍 的流 失 。2 0 0 6
年, 韩 国又 将学 前 教 师 的 工 资提 高 2 % 。韩 国 四年 制幼 教 专业 大 学毕 业生 去 幼儿 园 工作 , 月 工 资一 般 在 1 2 0多万 韩 元 ( 约合 人 民 币 l 万元 ) , 之 后 每 年 都
前 教 师 的财 政 投 入 , 不 断 提 升 学 前 教 师 的工 资 , 很 多 国 家 学前 教 师 达 到 了和 中 小学 教 师 相 同 的工 资 水平 , 同 时处 于不 同行 业 中的较高 水 平 。 日本 近几 年 来 大 幅提高 了学前 教 师 的待遇 , 对 自愿 任 教 的学
■l 勰
2 0 1 5 N g g 2 来自 t  ̄ 教 育理 论 , 剩 下 的课程 主要 集 中与一 些 专 门 的课 题 ( 戏剧 、 艺术和手工 艺 、 体育、 宗教 、 伦理、 数学、 音 乐、 自然科 学 和 环境 教 育 、 挪威语 和社 会研 究 ) 。挪
威 还 强 调 通 过 实 习 把 理 论 方 法 应 用 于 现 实 的 情 境
高, 它基 本分 成 三个 系 统 : 联 邦 政 府 的开 端计 划 、 公
立 学校 系统 、 服 务 购买 系统 ( 包 括 私 立 的 中 心 机 构
挪 威 早 期 保 育 与 教 育 教学 人 员 的 师 资培 训 由
教 育与研究部 ( E d u c a t i o n a n d R e s e a r c h Mi n i s t r y ) 掌
管, 规 定 地方 高 等教 育 师资 培养 计划 遵 循 的课 程标 准 。挪 威 幼儿 教 师 培训 机 构 分布 于全 国 大约 2 O 个
和家庭 ) ( Mo r g a n , 2 0 0 3 ) 。 美 国有 4 4个 州 的倡 议 文件 中要求 学 前教 师 必须 具 有学 士学 位 , 但 这 主要
充 分 的培 训 和 公平 的条 件 。在 儿 童 早 期教 育 和保 育 ( E d u c a t i o n a n d C a r e o f E a r l y C h i l d r e n , E C E C ) 计 划中, 教 师 的教 学 工作会 对 儿 童早 期 的发 展和 学 习
儿 童保 育 系统 的 建立 。瑞 典 政府 规 定 : 凡是 愿 意接 受 成 人 教 育 的 人都 可 获得 政 府 给 予 的额 外 工 资 补 偿, 这 其 中 当然 包括 学前 教 师这 一 成人 群 体 。瑞 典
的早 期保 育 与教 育 政策 和方 案 是 : 通 过保 证相 关 的 设施 、 师 资 培训 、 小 组 规 模 以及 成 人 和儿 童 比例 达 到严 格 的要 求来 强 调保 育 质量 , 向绝 大 多数 家庭 提 供他 们 需要 的服务 。在相 当程 度 上 , 这些 服 务费 用 都 由 社 会 通 过 征 收 个 人 和 私 营 企 业 的税 收 来 承
产生 重要 影 响 。研 究显 示 , 对 教师 充分 的培训 和 支
持同E C E C的教育 质量 紧密 联 系在一 起 。特 别是 接 受 过更 为 正规 的教 育 和 更 为 专业 的早 期 儿 童 教 育 培训的教师 , 可 以与儿 童进 行 更 为 亲 密 、 快 乐 的支
持性 互 动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