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总复习课件 第13章 第1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共36张PPT)
土地沙漠化
红漠化
荒漠化表现
次生盐渍化
石质荒漠化
1、荒漠化发生的基本过程
植 被 遭 破 坏
地 面 裸 露
风沙 侵蚀
水土 流失
土壤 中的 水分 和养 分流 失
土 地 生 产 力 下 降
荒 漠 景 观
荒漠化的过程和概念
2、荒漠化的概念 干旱、 半干旱 地区 半湿 润区
(分布、成因、表现)
人类过度 经济活动
土壤 有 机质含 量少
地貌 风蚀地貌、 风力堆积地 貌广布
植被 稀 少,以草 原为主
生产 畜牧业、灌溉 农业 绿洲农业
城乡分布 点状、带状
有关研究表明,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最突出的特征 是温度的显著升高。 据研究,1951-1999年中国北方地区最低气温显著升 高,暖冬年份连续出现,近50~100年有明显的干旱化趋 势;20世纪70年代开始干旱化趋势加快。 气候变暖、降水减少加剧了西北地区气候和土壤的干 旱化。这使得该区的植被覆盖度降低,土壤结构变的更加 松散,加速了土地的荒漠化。另外气候增暖,大范围气候 持续干旱,给各种水资源(冰川、湖泊、河流等)带来严 重的影响,使冰川退缩、河流水量减少或断流、湖泊萎缩 或干涸,地下水位下降。大面积的植被因缺水而死亡,失 去了保护地表土壤功能,加速了河道及其两侧 沙化土地的扩展及沙漠边缘沙丘的活动, 使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
荒漠化产生的原因
自然原因:
气候干旱 气候异常
人为原因:
措施
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人口激增 过度樵采 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过度放牧 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过度开垦 水资源不合理利用 合理利用水资源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3.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件
nnn
41
1.水土流失的成因 (1)自然条件:主要包括气候、地形、植被、土壤等方面,是 形成水土流失的基本条件。它们对水土流失产生的影响如下表所 示。
nnn
42
nnn
43
(2)人为因素:是通过改变自然条件而得以实现的,是目前水 土流失的主导因素。人为因素导致水土流失的最主要原因是对地 表植被的破坏,如不合理的耕作制度、毁林开荒、乱砍滥伐等。
nnn
10
(3)通过亚马孙地区雨林被毁的人为原因分析, 认识人类的开 发是雨林被毁的直接原因;对比不同角色对雨林开发的不同观点, 理解近几十年间雨林被破坏的主要原因。
(4)针对雨林破坏的原因,结合目前亚马孙地区的经济状况, 从全球利益和长远利益的角度认识应该把保护放在第一位;认识 雨林破坏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全球合作,共同保护;理解合理化 的保护措施。
件等方面全面对比分析,说明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认识自然
原因为荒漠化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2)联系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明确人口增长导致人地矛盾
加剧是荒漠化形成的最主要因素;对比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分
析人为因素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nnn
7
(3)通过分析原因,对症下药提出荒漠化防治具体措施;联系 目前荒漠化的发展状况,归纳荒漠化防治的主要内容和原则。
nnn
44
2.主要的治理措施 (1)工程措施:主要是采取兴修梯田及打坝淤地工程等措施将 所发生的水土流失状况控制、固定,使其不再继续发生和发展。 (2)生物措施:主要是采取植树种草、封山育林等植被绿化的 方法进行治理。 (3)农业技术措施:主要是应用农业生产耕作中的农业技术手 段,如土壤培肥、品种改良,塬面改造,间作轮作,套种耕作, 提高复种指数等。
大一轮高考总复习地理课件:第13章 第1讲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 2.从图表材料中获取信息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 [自我尝试] • (1)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
草)的保护;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 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 • (2)(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 道;侵蚀路基(和路肩);损害机车车辆和通 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 磨损;影响运行列车安全。 • (3)(阻沙措施)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墙(高立式 沙障)。(固沙措施)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 栏目
,一方面来自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 因源素、水资分源布的地区过度使用破和坏不原合因 理利用。危具害体
如下表能所源示缺:乏地区
过度樵采 草原地区
樵采天然植被作为
燃料
严重破坏植被
,易造成风沙
采挖药材、发菜增 侵蚀
加收入
半干旱的草原牧 为求得短期经济利
过度放牧
区、干旱的绿洲
• ①过度放牧 ②过度农垦 ③气候干旱,蒸 发旺盛 ④过度樵采
• A.①② • C.③④
B.②③ D.①B ④
• 4.呼伦贝尔地区的发展方向是( )
• A.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 B.退耕还草,加强人工草场建设和发展畜 牧产品深加工业
• C.保护天然林,加强森林资源的综合利用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高考真题
命题分析
命题规律:本考点多以综合题形式出
2014· 全 国 卷 现,借助区域图、示意图、文字材料、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 2.从图表材料中获取信息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 [自我尝试] • (1)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
草)的保护;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 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 • (2)(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 道;侵蚀路基(和路肩);损害机车车辆和通 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 磨损;影响运行列车安全。 • (3)(阻沙措施)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墙(高立式 沙障)。(固沙措施)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 栏目
,一方面来自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 因源素、水资分源布的地区过度使用破和坏不原合因 理利用。危具害体
如下表能所源示缺:乏地区
过度樵采 草原地区
樵采天然植被作为
燃料
严重破坏植被
,易造成风沙
采挖药材、发菜增 侵蚀
加收入
半干旱的草原牧 为求得短期经济利
过度放牧
区、干旱的绿洲
• ①过度放牧 ②过度农垦 ③气候干旱,蒸 发旺盛 ④过度樵采
• A.①② • C.③④
B.②③ D.①B ④
• 4.呼伦贝尔地区的发展方向是( )
• A.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 B.退耕还草,加强人工草场建设和发展畜 牧产品深加工业
• C.保护天然林,加强森林资源的综合利用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高考真题
命题分析
命题规律:本考点多以综合题形式出
2014· 全 国 卷 现,借助区域图、示意图、文字材料、
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第十三章 第一讲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件
危害
过度樵采
能源缺乏地区 草原地区
樵采天然植被作
为燃料
严重破坏植被,
采挖药材、发菜 易造成风沙侵蚀
增加收入
过度放牧
半干旱的草原牧 为求得短期经济
加速了草场退化
区、干旱的绿洲 利益,尽可能多
和沙化进程
边缘
地放牧牲畜
12/10/2021
因素
分布地区
过度放牧
半干旱的草原 牧区、干旱的 绿洲边缘
干旱、半干旱 过度开垦
12/10/2021
答案:(1)①土壤盐渍化;②土地荒漠化;③水资源短缺加剧; ④生态系统多样性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 (2)亚寒带针叶林 高 有利影响:①热量条件得到改善;②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时间延 长;③农作物种植范围扩大;④农作物可利用的水分增加(降水 增加)。
12/10/21
全析考点二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12/10/2021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西北地区的区域差异
示意图
植被景观 降水量
土地生产能力
12/10/2021
荒__漠__
荒漠草原 _温__带__草__原___
50mm以下 200 mm以下 400mm以下
自东向西_减__少__
2.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3.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气候异常 使脆弱的生态环境 失衡 。
12/10/2021
2.荒漠化防治的内容和原则 (1)内容 扭预转防正潜在在发荒展漠中化的的荒威漠胁化土地的退化
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2)原则:坚持维护 生态平衡 与提高 经济效益 相结合,治 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
12/10/2021
3.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1)合理利用 水资源 。 (2)利用 生物 措施和 工程 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 能源 问题。 (5)控制 人口增长 。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一、荒漠化 1.概念
发生在干旱、半干旱 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
2.形成原因
气候变异 等自然因素与人类 过度的经济活动 。
3.表现
耕地退化 、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
石质荒漠化 和次生盐渍化。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西北地区概况 (1)范围:大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 长城 一线以北,即位于非季风区年平均降水量在 400 毫 米以下的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 (2)地形:东部为 高原 ;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是形成水土流失的基本条件。它们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如下表所示。
自然条件
对水土流失产生的影响
与降水的多少和强度有关。降水越多越集
气候
中,强度越大且多暴雨,侵蚀作用就越强, 水土流失也越严重
自然条件
对水土流失产生的影响 与地形的坡度和坡面组成物质有关。地形坡
地形
度越大,坡面物质越不稳定,越容易产生水 土流失现象 与植被的覆盖程度有关。植被覆盖率越低,
同放牧强度对草场的影响,草原的合理利用与保护。读下
图结合所学知识,产草量减少,草质变劣,沙化扩大, (1)说出图中科尔沁草原的变化反映的土地利用问题并简述其危害。 导致荒漠化。 (2)分析导致科尔沁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 (2)由于人口压力,人们对畜牧业产品的需求量大增,超载放牧引 起草原退化。
(1) 人口激增 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2)人类活动不当, 土地资源 、水资源的过度使用 和 不合理利用 。 2.主要表现 过度 樵采 、过度放牧、过度 开垦 、水资源的利
用不当等。
1.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 (1)基本条件——气候干旱: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有利于荒漠化的发展。 (2)物质条件——地面疏松,多沙质沉积物: 气候 土壤发 多疏松的沙 → 植被稀少 → → 干旱 育差 质沉积物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一、荒漠化 1.概念
发生在干旱、半干旱 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
2.形成原因
气候变异 等自然因素与人类 过度的经济活动 。
3.表现
耕地退化 、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
石质荒漠化 和次生盐渍化。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西北地区概况 (1)范围:大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 长城 一线以北,即位于非季风区年平均降水量在 400 毫 米以下的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 (2)地形:东部为 高原 ;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是形成水土流失的基本条件。它们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如下表所示。
自然条件
对水土流失产生的影响
与降水的多少和强度有关。降水越多越集
气候
中,强度越大且多暴雨,侵蚀作用就越强, 水土流失也越严重
自然条件
对水土流失产生的影响 与地形的坡度和坡面组成物质有关。地形坡
地形
度越大,坡面物质越不稳定,越容易产生水 土流失现象 与植被的覆盖程度有关。植被覆盖率越低,
同放牧强度对草场的影响,草原的合理利用与保护。读下
图结合所学知识,产草量减少,草质变劣,沙化扩大, (1)说出图中科尔沁草原的变化反映的土地利用问题并简述其危害。 导致荒漠化。 (2)分析导致科尔沁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 (2)由于人口压力,人们对畜牧业产品的需求量大增,超载放牧引 起草原退化。
(1) 人口激增 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2)人类活动不当, 土地资源 、水资源的过度使用 和 不合理利用 。 2.主要表现 过度 樵采 、过度放牧、过度 开垦 、水资源的利
用不当等。
1.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 (1)基本条件——气候干旱: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有利于荒漠化的发展。 (2)物质条件——地面疏松,多沙质沉积物: 气候 土壤发 多疏松的沙 → 植被稀少 → → 干旱 育差 质沉积物
2.1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广阔无边的草原,雪白的蒙古包
风吹草低现牛羊
若干年后,草原发生了很大变化
草原的绿色消失了
衰退的草场满目疮痍。
学习型。
• 3.掌握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自然
条件和人为原因。 • 4.通过学习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树立科学的人地观和发展观。
一、荒漠化的概念、类型
1.什么是荒漠化? 是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 些半湿润地区的这种土地退化,它是气 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 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一、荒漠化的概念、类型
2.表现类型 土地沙漠化
主要指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由于人为活动 和干旱的影响,导致原有土地逐渐演化成 类似荒漠景观的过程。
危害 破坏防止风沙前 移及抑制地表起 沙的物质 加速草原退化和 沙化进程 使沙化土地连片发 展
沙质土壤极易遭受风蚀
绿洲地区
灌溉措施不当,加上蒸发旺盛, 出现次生盐渍化 盐分极易在地表聚集 人口压力,盲目扩大开垦规模, 植被退化,绿 洲荒漠化严重 导致生态用水紧张
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预防潜在的荒漠化的威胁
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 化的退化 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合理利用水资源 调节农、林、牧之间的关系 控制人口增长
防 治 内 容
对 策 和 措 施
防 治 原 则
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 经济效益相结合
治山、治水、治碱、 治沙相结合
采取多种措施,多途径解 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 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
2/3的国家和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我国是全球荒 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尤其以 西北地区最为突出。
黄土 高原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广阔无边的草原,雪白的蒙古包
风吹草低现牛羊
若干年后,草原发生了很大变化
草原的绿色消失了
衰退的草场满目疮痍。
学习型。
• 3.掌握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自然
条件和人为原因。 • 4.通过学习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树立科学的人地观和发展观。
一、荒漠化的概念、类型
1.什么是荒漠化? 是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 些半湿润地区的这种土地退化,它是气 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 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一、荒漠化的概念、类型
2.表现类型 土地沙漠化
主要指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由于人为活动 和干旱的影响,导致原有土地逐渐演化成 类似荒漠景观的过程。
危害 破坏防止风沙前 移及抑制地表起 沙的物质 加速草原退化和 沙化进程 使沙化土地连片发 展
沙质土壤极易遭受风蚀
绿洲地区
灌溉措施不当,加上蒸发旺盛, 出现次生盐渍化 盐分极易在地表聚集 人口压力,盲目扩大开垦规模, 植被退化,绿 洲荒漠化严重 导致生态用水紧张
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预防潜在的荒漠化的威胁
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 化的退化 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合理利用水资源 调节农、林、牧之间的关系 控制人口增长
防 治 内 容
对 策 和 措 施
防 治 原 则
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 经济效益相结合
治山、治水、治碱、 治沙相结合
采取多种措施,多途径解 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 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
2/3的国家和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我国是全球荒 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尤其以 西北地区最为突出。
黄土 高原
高中地理复习3.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PPT课件
2.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归纳] 荒漠的成因
三、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荒漠化的危害 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不仅影响当地 区域经济 和 社会的持续发展,而且严重威胁到当地甚至其他地区人们 的 生存环境 。
2.防治内容预扭防转潜正在在荒发漠展化中的的威荒胁漠化土地的退化 恢复荒漠化土地的 生产力
[核心素养] 1.理解荒漠化的概念。(综合思维) 2.理解荒漠化的形成过程,能够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 分析其形成的原因。(综合思维) 3.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及治理措施。(人地协调观) 4.通过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探究人类活动对地 理环境的影响,从而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人地协调观)
基础
知识回顾
(3)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 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4)重要影响因素——气候异常 本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的变率大。多雨年有 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少雨年则加速荒漠化进程。
3.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 分布区及破坏原因
[归纳] 宁夏沙坡头的草方格沙障,你知道它的生态作 用吗?
(1)能使地面粗糙,减小风力。 (2)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
3.防治原则 (1)坚持维护 生态平衡 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 (2)坚持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 4.防治措施 (1)合理利用 水资源 。 (2)利用 生物措施 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 能源 问题。 (5)控制 人口增长 。
月土壤含水量低 ④6~8月土壤含水量高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6~8月,该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
高考地理导航课件第十三章第1讲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解析:(1)B (2)D 第(1)题,图示为喀斯特地区,降雨强度为40mm/h时,地表径流量较小, 主要原因是下渗率大,转化为地下径流,B项正确;泥沙量少是侵蚀能力弱的结果,A项错 误;地面崎岖,降水汇集快,是径流量大的原因,C项错误;降雨历时短,不是转化成地表径流 量小的原因,D项错误。第(2)题,根据图示曲线,降雨强度为140mm/h时,降雨历时35分钟 后,侵蚀产沙量不断减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土层变薄,可侵蚀的土壤变少,D项正确; 图中曲线表示,地表径流量一直在增大,A项错误;流速变快,产沙量会增加,B项错误;土质 变松,产沙量增多,C项错误。
A.①②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修建水库不仅可以拦截泥沙,还可以放水冲沙,以减少下游河床淤积。冲沙效果最佳 的水库放水方式是( )
(3)“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蕴涵的地理原理主要是( )
思路点拨: 答案:(1)A (2)D (3)C
考点归纳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其中人为原因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 原因。 (1)自然原因 黄土高原特殊的地理位置所具有的“过渡性”特征及特殊的土壤组成,是水土流失问题 发生、发展的重要基础,具体分析如图所示。
解析:(1)D (2)A (3)C 第(1)题,按照此法种植树木,当洪水顺着沟壑流动时,泥沙被树 网层层拦截,进入河流的泥沙大大减少,久而久之,树木成材沟壑填平,会获取经济效益和 生态效益。因此该措施实施的主要目的是恢复沟壑植被,拦截泥沙,D项正确。第(2)题, 该植树造林的方法能最大限度地防治水土流失,因此最适宜大规模普及树网的地形区应 是植被破坏、地形崎岖、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东南丘陵地势起伏较大,地处亚热带季 风气候,夏季多暴雨,冲刷力强,水土流失严重,因此适宜普及树网,A项正确。第(3)题,坡 度越陡的地区降水后流速越快,从而需要修建更多的树网,即缩小间距,B、D项错误;图 乙模式是在沟壑底部离直立树种一定距离对应种植2棵以上树种,此树种与地面成一定 角度,并与直立树种相交,更能减弱水土流失,大型沟壑在沟底需要种植更多的植被,故选 择图乙模式,A项错误,C项正确。
2022届新高考版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三章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课件
【思路分析】
材料 该地1995-2013年降水量呈增加的趋势→自然条件应有利于湖沼面积增 解读 加→但湖沼面积却减小→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造成的
①Ⅰ阶段湖沼沉积增多,湖沼面积有所扩大,风沙沉积略有减少→风沙
活动在波动中略有减弱
②Ⅱ阶段湖沼沉积最多,湖沼面积达到最大(极盛),风沙沉积先减少后
图像 解读
3.实验在玻璃房内进行的主要原因是 ( ) A.避开天然降水B.减弱气温变化 C.防止风沙掩埋D.控制光照强度
【解析】1选C,2选B,3选A。第1题,由材料中“原本平坦的荒漠”排除 A项;由 “绿色斑驳的小沙堆”排除B项;由“荒漠逐渐变得波澜起伏、充满生机”可推 知生态环境在向好的方向发展,排除D项;由材料可推知“绿色斑驳的小沙堆” 是固沙植被令风沙减速后沉积的结果。第2题,据图可知,低水条件下,羊柴的竞 争系数较低,由材料“系数越低,竞争力越强”可知,低水条件下,羊柴竞争力较 强。第3题,人为设置了低水、中水和高水三个水分处理组合,来观测不同水分 条件下,油蒿和羊柴的竞争强度,故在玻璃房内进行的主要原因是避开天然降水 对实验的干扰。
年降水量
A为_4_0_0_,B为_2_0_0_,C为_5_0_
本区自东向西随_距__海__里__程__的增加而降水递减,干旱程度增加,土地的自然
产出和载畜量也随之减少
(2)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2.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 (1)自然原因:_气__候__异__常__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 (2)人为原因。
D.土壤肥力提高
【解析】1选C,2选D。第1题,图示火烧后物种当年略有减少,第二年仍然减少; 火烧后植物多度当年提高,第二年基本恢复;物种丰富度略有减少但植物多度略 有增加。第2题,火烧后可产生草木灰,从而增加土壤肥力,促使生物生长变快, 则地上部生物量会显著提高;土壤湿度降低不利于生物生长;火烧前植物已基本 枯死,则火烧前后昼夜温差、土壤表层软硬度变化不大。
高三地理复习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PPT课件
• (3)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 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 供论据。(8分)
• (观3)观点点AA::MM处处沙沙丘丘群群规规模模会会扩大扩。大。 • 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第42页/共64页
• 11 第43页/共64页
• 考点二 荒漠化防治措施
第36页/共64页
• 3.人为因素——决定性因素
人为因素
分布区及破坏原因
过度樵采
能源缺乏地区:樵采天然植 被作为燃料 草药材分布区:采挖药材、 发菜增加收入
过度放牧
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 绿洲边缘:为求得短期经济 利益,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
危害
严重破坏草场, 易造成风沙侵蚀
加速了草场退化 和沙化进程
第44页/共64页
(一)、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三项内容:一、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二、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三、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2、两条原则:维护生态平衡和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 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
3、一个重点: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 地段。
有效措施:恢复自然植被。 选育梭梭、柠条、沙拐 枣等优良固沙植物进行人工补种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生物措施:主要分布在干旱地区的绿洲
绿洲外围的 沙漠边缘 前沿地带
绿洲内部 (防护林网)
第48页/共64页
沙农漠草田前原防沿防护植护林树林造林
第49页/共64页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工程措施:主要分布在缺乏水源的地区
第26页/共64页
归纳:荒漠化形成的主要人为原因
• (观3)观点点AA::MM处处沙沙丘丘群群规规模模会会扩大扩。大。 • 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第42页/共64页
• 11 第43页/共64页
• 考点二 荒漠化防治措施
第36页/共64页
• 3.人为因素——决定性因素
人为因素
分布区及破坏原因
过度樵采
能源缺乏地区:樵采天然植 被作为燃料 草药材分布区:采挖药材、 发菜增加收入
过度放牧
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 绿洲边缘:为求得短期经济 利益,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
危害
严重破坏草场, 易造成风沙侵蚀
加速了草场退化 和沙化进程
第44页/共64页
(一)、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三项内容:一、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二、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三、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2、两条原则:维护生态平衡和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 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
3、一个重点: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 地段。
有效措施:恢复自然植被。 选育梭梭、柠条、沙拐 枣等优良固沙植物进行人工补种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生物措施:主要分布在干旱地区的绿洲
绿洲外围的 沙漠边缘 前沿地带
绿洲内部 (防护林网)
第48页/共64页
沙农漠草田前原防沿防护植护林树林造林
第49页/共64页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工程措施:主要分布在缺乏水源的地区
第26页/共64页
归纳:荒漠化形成的主要人为原因
最新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十三章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ppt课件
件
气候异 西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降水的变率大。雨量的变化对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多雨年 常 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少雨年加剧荒漠化进程
4.人为因素——决定性因素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过度樵采:
考点 一
考点 二
(2)过度放牧:
(3)过度开垦:
考点 一
考点 二
考点一 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要点归纳
1.认识荒漠化
荒漠化不是荒漠景观,而是由土地退化而逐步形成的荒漠景观的过程, 可表示如下:
考点 一
考点 二
2.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的形成 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是由位置和地形两大因素所决定的,而干 旱也影响到西北地区的气候、水文、地貌、植被以及人们的生产与生活等 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所以说干旱是这里的整体性特征。如下所示:
用不当 冲积扇地区
工矿交通
建设中不 邻近城镇、工矿开发区
注意环保
主要危害 草场遭破坏 加速草场退化和沙化 沙质土壤肥力下降,废弃耕地变沙地,使土地沙化成片发展 生态用水紧张,植被退化,次生盐碱化
建设用地周围草场退化、沙化
考点 考点
一
二
5.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干旱的内陆地区
牧区草原
考点 考点
一
二
3.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
基本条 气候干旱,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流水作用微弱,而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因此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
件
物源条 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有丰富的沙源,除了山地、丘陵外,平地覆盖着深厚的疏松沙质沉积物
件
动力条 西北地区气候干旱,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风日数多且集中,为风沙活动提供了动力条件
气候异 西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降水的变率大。雨量的变化对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多雨年 常 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少雨年加剧荒漠化进程
4.人为因素——决定性因素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过度樵采:
考点 一
考点 二
(2)过度放牧:
(3)过度开垦:
考点 一
考点 二
考点一 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要点归纳
1.认识荒漠化
荒漠化不是荒漠景观,而是由土地退化而逐步形成的荒漠景观的过程, 可表示如下:
考点 一
考点 二
2.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的形成 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是由位置和地形两大因素所决定的,而干 旱也影响到西北地区的气候、水文、地貌、植被以及人们的生产与生活等 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所以说干旱是这里的整体性特征。如下所示:
用不当 冲积扇地区
工矿交通
建设中不 邻近城镇、工矿开发区
注意环保
主要危害 草场遭破坏 加速草场退化和沙化 沙质土壤肥力下降,废弃耕地变沙地,使土地沙化成片发展 生态用水紧张,植被退化,次生盐碱化
建设用地周围草场退化、沙化
考点 考点
一
二
5.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干旱的内陆地区
牧区草原
考点 考点
一
二
3.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
基本条 气候干旱,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流水作用微弱,而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因此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
件
物源条 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有丰富的沙源,除了山地、丘陵外,平地覆盖着深厚的疏松沙质沉积物
件
动力条 西北地区气候干旱,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风日数多且集中,为风沙活动提供了动力条件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十三章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精讲课件
【例】 (2013·江苏卷)梯田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典 范。图甲是四种不同类型梯田的剖面示意图,图乙是某地 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乙中甲区地形适合修筑的梯田类型是( )
A.水平梯田
B.坡式梯田
C.隔坡梯田
D.反坡梯田
(2)在黄土高原缓坡上修筑反坡梯田的优点是( )
A.保水保土效果更好
第三部分
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 ►原生态图
西北地区降水量分布图
1.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
(1)基本条件——气候干旱。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有利于荒漠化的发展。
(2)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气候干旱
(2)区域生态建设有多种途径,理由表述充分合理即可。
答案:(1)干旱、半干旱 距海较远
(2)选②或③。 理由:该区域自然植被为草原与荒漠;森 林生态耗水量远大于草原(森林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片总面 积与生长速度大于草本植物),过量植树,会加重区域旱情; 种草或自然恢复,较植树造林更符合自然规律,且投入较 少。
▲思维拓展
我国不同地区的生态问题
生态问题
形成原因
整治措施
东北 地 区
黑土侵蚀、 湿地萎 缩、森 林破坏
①黑土被开垦后,自然平衡 遭到破坏,引起土壤冲刷。 ②沼泽开垦导致湿地萎缩。 ③林木超采,毁林开荒, 居民烧柴等导致森林资源 减少
①对坡面、沟壑的治理, 植树造林,土壤的培 肥。②停止对沼泽地 的开垦。③合理采伐, 营造人工林,木材的 综合利用,建设自然 保护区
答案:(1)D (2)B (3)C
高考地理 第十三章 第1课时 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件
第九页,共33页。
核心突破
解疑难 提知能
要点一 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 3 年 4 考
1.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
(1)基本条件——气候干旱
第十页,共33页。
(2)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 (3)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 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4)重要影响因素——气候异常 本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的变率大。多雨年有利于抑 制风沙活动;少雨年则加速荒漠化进程。
第二十七页,共33页。
解析:1.B 2.A 第 1 题,②位于东部季风区,水热条 件适合种植业的发展,而①位于内陆,降水偏少,适 合畜牧业的发展,故从②到①由种植业向畜牧业过 渡。第 2 题,根据等高线可知,d 地位于河谷地区,是 黄土高原上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地区,在该地可以通 过打坝建库的措施来控制水土流失。
第二十九页,共33页。
4.下列治理我国土地荒漠化的措施,可行的是( ) ①南方低山丘陵实行退耕还林 ②温带草原牧区推行定居、轮牧 ③露天矿区采取表土填埋复植 ④西北地区大力发展灌溉农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3.C 4.B 第 3 题,从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20 世纪 70 年代以 前,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较小,说明 20 世纪 70 年代以前,土地荒漠化 主要是由自然原因形成。而 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人口过快增长,过 度开垦、过度放牧等人为原因成为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第 4 题, 我国土地荒漠化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土地荒漠 化可以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等进行防治。西北地区气候干旱,蒸 发旺盛,水资源贫乏,大力发展灌溉农业会造成土地盐碱(渍)化。
核心突破
解疑难 提知能
要点一 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 3 年 4 考
1.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
(1)基本条件——气候干旱
第十页,共33页。
(2)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 (3)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 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4)重要影响因素——气候异常 本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的变率大。多雨年有利于抑 制风沙活动;少雨年则加速荒漠化进程。
第二十七页,共33页。
解析:1.B 2.A 第 1 题,②位于东部季风区,水热条 件适合种植业的发展,而①位于内陆,降水偏少,适 合畜牧业的发展,故从②到①由种植业向畜牧业过 渡。第 2 题,根据等高线可知,d 地位于河谷地区,是 黄土高原上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地区,在该地可以通 过打坝建库的措施来控制水土流失。
第二十九页,共33页。
4.下列治理我国土地荒漠化的措施,可行的是( ) ①南方低山丘陵实行退耕还林 ②温带草原牧区推行定居、轮牧 ③露天矿区采取表土填埋复植 ④西北地区大力发展灌溉农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3.C 4.B 第 3 题,从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20 世纪 70 年代以 前,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较小,说明 20 世纪 70 年代以前,土地荒漠化 主要是由自然原因形成。而 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人口过快增长,过 度开垦、过度放牧等人为原因成为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第 4 题, 我国土地荒漠化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土地荒漠 化可以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等进行防治。西北地区气候干旱,蒸 发旺盛,水资源贫乏,大力发展灌溉农业会造成土地盐碱(渍)化。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三章第一讲 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第十九页,共37页。
荒漠化和水土流失都是造成土地生产力下降的生 态问题,但是其形成条件和空间分布(fēnbù)不同。荒 漠化的类型较多,其中沙漠化主要分布(fēnbù)在气候 干旱的地区;而水土流失必须有水的参与,主要发生 在降水量大且降水变率大的地区。
第二十页,共37页。
2.(2012·威海调研)根据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需要,科研 人 员 对 某 生 态 脆 弱 区 的 农 业 土 地 利 用 拟 定 (nǐdìng) 了 三 种 方 案。读表,回答(1)~(2)题。
A.水土流失
B.土地沙漠化
C.土壤盐碱化
D.水污染
第二十九页,共37页。
2.图示地区森林资源的主要生态意义是( )
A.保护耕地
B.美化环境
C.涵养水源
D.保持水土
【解析】 由图中环境变化信息判断,该地区沙漠广 布,随着森林的大面积减少,河流(héliú)水量减少,流程变 短,沙漠面积扩大,因此森林的主要生态意义是涵养水源。
(2011·山东高考)下图为我国北方(běifāng)某区域地貌景观 和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4.下列土地整治方式中合理的是( )
①甲处平整土地,提高土地质量 ②乙处修建护坡堤,
防止岸坡侵蚀 ③丙处修建梯田,增加耕地面积 ④丁处修
建挡土坝,拦截泥沙以淤地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第三十三页,共37页。
土地荒漠化等。
第二十五页,共37页。
(3)找出生态问题的成因:成因应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 寻找(xúnzhǎo)。
(4)制定合理有效的防治措施:针对原因或不足,提出合 理的治理措施。解题时注意两点:一是自然条件一般不易改 变,应主要从改变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方面来寻找(xúnzhǎo)措 施;二是治理措施是多方面、综合性的,一般应该包括工程 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等,要点应尽量全 面,而且要具有针对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荒漠化和水土流失都是造成土地生产力下降的生 态问题,但是其形成条件和空间分布(fēnbù)不同。荒 漠化的类型较多,其中沙漠化主要分布(fēnbù)在气候 干旱的地区;而水土流失必须有水的参与,主要发生 在降水量大且降水变率大的地区。
第二十页,共37页。
2.(2012·威海调研)根据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需要,科研 人 员 对 某 生 态 脆 弱 区 的 农 业 土 地 利 用 拟 定 (nǐdìng) 了 三 种 方 案。读表,回答(1)~(2)题。
A.水土流失
B.土地沙漠化
C.土壤盐碱化
D.水污染
第二十九页,共37页。
2.图示地区森林资源的主要生态意义是( )
A.保护耕地
B.美化环境
C.涵养水源
D.保持水土
【解析】 由图中环境变化信息判断,该地区沙漠广 布,随着森林的大面积减少,河流(héliú)水量减少,流程变 短,沙漠面积扩大,因此森林的主要生态意义是涵养水源。
(2011·山东高考)下图为我国北方(běifāng)某区域地貌景观 和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4.下列土地整治方式中合理的是( )
①甲处平整土地,提高土地质量 ②乙处修建护坡堤,
防止岸坡侵蚀 ③丙处修建梯田,增加耕地面积 ④丁处修
建挡土坝,拦截泥沙以淤地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第三十三页,共37页。
土地荒漠化等。
第二十五页,共37页。
(3)找出生态问题的成因:成因应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 寻找(xúnzhǎo)。
(4)制定合理有效的防治措施:针对原因或不足,提出合 理的治理措施。解题时注意两点:一是自然条件一般不易改 变,应主要从改变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方面来寻找(xúnzhǎo)措 施;二是治理措施是多方面、综合性的,一般应该包括工程 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等,要点应尽量全 面,而且要具有针对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练促记
荒漠是自然界中的一种植被景观。荒漠化是由包括气候变化 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一种土地退化现象。以外力为 主要依据,可以将荒漠化划分为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盐渍 化等类型。据此完成(1)~(3)题。
(1)下列荒漠与其主要成因的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 A.拉丁美洲南端东岸地区的荒漠——地形 B.阿拉伯半岛上的荒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 制 C.南美洲西海岸的热带荒漠逼近赤道地区——地形 D.我国塔里木盆地中的荒漠——深居内陆
2.西北地区的区域差异。
(1)植被景观:图中①为_温__带__草__原_,②为_荒__漠__草__原_,③为 __荒__漠____。
(2)年降水量:图中A为___4_0_0___,B为___2_0_0___,C为 ___5_0____。
(3)本区自东向西随____距__海__里__程_____的增加而降水递减,干 旱程度增加,土地的_自__然__产__出__和__载__畜__量_也随之减少。
知识点三
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1.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1)__人__口__激__增____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2)人类活动不当,_土__地__资__源_、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 ___不__合__理__利__用_____ 。 2.主要表现:过度__樵__采____、过度放牧、过度___开__垦___、 水资源的利用不当等。
答案:(1)C (2)C (3)B
知识点二
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西北地区概况。 (1)范围:大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__昆__仑__山__—__阿__尔__金__山____ __—__祁__连__山__—__古__长__城____一线以北,即位于非季风区年平均降水量 在___4_0_0___毫米以下的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2)地形:东部为__高__原____;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3)气候:干旱,为___温__带__大__陆__性_____气候。
3.防治措施。 (1)合理利用__水__资__源__。 (2)利用生__物__措__施__和工__程__措__施__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___农_____、林、___牧_____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_能__源__问__题_。 (5)____控__制__人__口__增__长______。
C.③④
D.①④
(3)荒漠化的防治要因地制宜。在我国塔里木盆地地区,治理 荒漠化的有效措置人工草方格沙障
C.扩大绿洲农业的面积 D.退耕还草
解析:(1)南美西海岸的热带荒漠,在秘鲁寒流的作用下逼 近赤道地区。(2)低湿滩地荒漠化主要表现为盐渍化;开垦的旱地 荒漠化主要表现为风蚀荒漠化;墚地是黄土高原的特殊地形,其 荒漠化主要表现为水蚀荒漠化;毛乌素沙区气候干旱,风力侵蚀 较强,以风蚀荒漠化为主。(3)塔里木盆地以沙漠景观为主,从“因 地制宜”的角度看,治理荒漠化的主要方法是固定沙丘,设置人工 草方格沙障是有效的方法。
以练促记
(2012·宝鸡模拟)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3)题。
(1)图示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
①华南 ②华东 ③华北 ④东北 ⑤西北 ⑥西南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③④⑤
D.③⑤⑥
(2)新出现的沙漠化土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植被受到破坏 B.人类发展工农业生产 C.降水减少,蒸发加剧 D.气候干旱,沙丘不断向农牧业地区推进 (3)关于西北地区自然条件对荒漠化影响的叙述,正确的 是 ( ) A.多雨年促进了土地荒漠化的进程 B.山地、丘陵地区裸露的地表有利于风沙活动 C.大风日数多且集中,为风沙活动提供了条件 D.气候因素对于荒漠化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3.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1)干旱导致_地__表__水___贫乏,河流欠发育,___流__水___作用微弱, 物理风化和_______风_作力用显著,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
(2)干旱导致___植__被___稀少,土壤发育差,多疏松的__沙__质__沉 积物。再加上___冬__春___干旱季节大风日数多,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条 件。
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自主梳理
知识点一
荒漠化
1.概念:发生在__干__旱__、__半__干__旱____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 区的土地退化。
2.形成原因:_气__候__变__异_等自然因素与人类 过__度__的__经__济__活__动___。
3.表现:_耕__地__退__化____、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 地沙漠化、石__质__荒__漠__化______和次生盐渍化。
知识点四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荒漠化的危害:使土地自然生产力_日__渐__丧__失_,影响区域 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威胁当地甚至其他地区人们的___生__存___ 环境。
2.荒漠化防治的内容和原则。 潜在荒漠化
(1)内容 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2)原则:坚持维护_生__态__平__衡_与提高_经__济__效__益_相结合,治山、 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
(2)毛乌素沙区主要位于鄂尔多斯高原与黄土高原之间的湖积 冲积平原凹地上,其不同地区荒漠化类型不同。关于其荒漠化类 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低湿滩地荒漠化主要表现为水蚀荒漠化 ②开垦的旱地荒 漠化主要表现为盐渍化 ③墚地荒漠化主要表现为水蚀荒漠化 ④从总体上看,毛乌素沙区以风蚀荒漠化为主
A.②③ B.①③
解析:(1)目前,我国是世界上受到沙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 家之一,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包括内蒙古、宁夏、甘肃、新 疆、青海、西藏、陕西、山西、河北、吉林、辽宁和黑龙江等 部分地区。(2)我国西北地区的沙漠化主要表现为沙丘入侵农田、 草场,东北地区主要表现为滥垦、滥伐森林,华北地区主要表 现为水资源利用不当和工矿建设破坏林草。共同原因都是不合 理利用土地,使植被受到破坏。(3)西北地区由于气候干旱,植 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再加上大风 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 利条件;少雨年促进了土地荒漠化的进程;人为因素对荒漠化 的发展起决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