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说课稿

合集下载

10 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说课稿)-2022-2023学年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

10 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说课稿)-2022-2023学年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

10 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说课稿)

学科背景

本节课属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五年级下册的内容。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围绕着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展开的,主要涉及到历史知识和道德教育。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们认知到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重要性,了解其历史背景和基本知识。

2.通过学习这一历史事件,让学生们对民族团结、爱国主义等崇高道德理念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

3.激发学生们的爱国热情,提高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

4.培养学生们的历史研究与思考能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主要在于如何让学生们对这一历史事件有较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如何体现教育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打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2.结合具体的历史事件,重点讲解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历史事实和相关知识。

3.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讲解等,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4.以故事、绘本等方式,让学生们感受到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等崇高理念的内涵。

教学策略

本节课的教学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激发学生兴趣,吸引他们参与教学。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音视频资料、故事、绘本等方式,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教学。

2.培养学生思考能力。本课程需要学生掌握大量的历史名词、事件以及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等方面的知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我们可以借助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们理性思考,快速掌握重点内容。

《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说课稿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

《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说课稿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

人教部编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

《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说课稿(第一课时)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十课《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说教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教学反思八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阐述。

一、说教材:

本单元以时间为脉络,以精神为核心,呈现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歌颂了仁人志士的革命精神与爱国精神,本课着重引导学生了解时间轴上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华民族奋勇抗争的事迹及体现在人民身上的革命精神,从而认识到抗战精神是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本课教学内容分四个话题。第一个话题:勿忘国耻。介绍抗日战争中侵略者的暴行,自在使学生感悟国土沦丧,生灵涂炭的悲痛。第二个话题:众志成城。引导学生理解全民族抗战的意义,学习中华民族奋勇抗争的精神。第三个话题:中流砥柱。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贡献,由此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以及抗日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第四个话题:走向胜利。帮助学生了解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同时回溯历史,引导学生缅怀英烈,树立建设国家的志向。

二、说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搜索和处理能力,对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故事,学生已经通过阅读书籍参与学校举行的历史纪念活动,观看相关题材影视资料等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但较多学生由于未进行过专题探究和钻研,对部分知识点的认识还处于模糊状态,甚至存在误区。

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说课稿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

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说课稿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

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说课稿

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

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 道德与法治

20世纪中国,经历了两场重大的战争,分别是抗日战争和人民

解放战争。这两场战争对中国乃至整个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夺取

这两场战争的胜利,不仅仅依赖于军事力量和政治决策,道德与法治

的力量也发挥了关键作用。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从道德与法治的角

度来探讨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之路。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者的重要战役。这场战争的

胜利取得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人民崇尚的道德价值观。在抗日战争

期间,为了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幸福,许多中国人民自愿加入抗日战

争并作出巨大牺牲。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展示了高尚的道德品质:勇气、毅力和无私的奉献。这些道德品质激励着人们团结一心,不畏困难,

坚持抗战到底。他们的道德力量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最

终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另一个关键因素是法治的力量。在抗日战争中,中国政府制定

了一系列法律法规,用于保护人民的权益和组织军队。这些法律为人

们提供了一个有序的社会环境,确保人们的正当权益得到维护。在军

队方面,法治的力量确保了军事指挥的顺畅,并帮助军队取得了一系

列的胜利。抗日战争的成功,不仅仅依赖于军事力量的强大,还需要

法治为战争提供支持,确保战争的正当性和公平性。

而在人民解放战争中,道德与法治同样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离不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军事和政治策略,以

及人民群众的支持。中国共产党以其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先进的政治理念,争取了人民的认同和支持。党员们用真诚、坚定和无私的精神服

初中历史_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历史_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

[课标内容]

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三大战役的进程,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及编制历史图表的能力。

(2)通过讲述三大战役、渡江战役的故事,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分析归纳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及分析对比历史史实、综合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4)通过分析概括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原因与作用,使学生初步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点、联系的观点来分析看待历史问题。[重点和难点]

重点: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及渡江战役。

难点:三大战役的有关决策及作战方针。

[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讨论法与讲授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提问:解放战争开始于哪一年?什么时候我军转入反攻作战?其

标志是什么?

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后,战争形势又有什么新进展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导入新课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本目设置三个问题,组织学生阅读课文,讨论回答:

(1)解放区为什么要实行改革?

(2)怎样进土地改革的?

(3)土地改革有何意义和作用?

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1、战略决战时机的选择

本目内容让学生看书回答下列问题进行讨论:

(1)到1948年8月止,人民解放战争已进行了哪两个阶段的作战?

(2)1948年9月,中共中央决定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主力决战,这一决定是否正确?为什么?

2、辽沈战役

(1)提问: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和力决战的地点为什么首选东北战场?

(2)借助地图讲述辽沈战役经过,穿插提问:辽沈战役应先打锦州还是先打长春?

第三章第四节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说课稿

第三章第四节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说课稿

第三章第四节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说课稿)2009-02-06 19:13第三章第四节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说课稿)

喀什四十五团中学政史地组蔡红

一、说教材: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是中国近现代史下册第三章《人民解放战争》中的第四节内容,主要讲述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历史意义。本节教材无论在本章还是整个中国近现史乃至今天,都有着重大的深远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意义,

二、说学生:

首先学生已具备相当水平的文科知识和自学能力,对人民解放战争的内容在初中有所学习,感性认识较强,但发散思维、知识连贯性、学科迁移能力不够。

其次今年的高一年学生是随着新课程一起成长起来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调动,让学生能够在探究、合作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避免一言堂的出现。

三、说教学目标:----三个层次

1、知识目标: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中共争取和平的不同方针;北平和平谈判;国民党统治的覆灭;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2、德育目标:①.人民解放战争的迅速胜利,国民党败亡的根本原因在于它反动的阶级本质,而其腐朽的统治正是它政治、经济、军事全面破产的必然结果。

②.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说明:中共的领导地位是在革命斗争中形成和确立的,中国走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3、能力目标:①.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国共双方围绕和平谈判而展开的斗争,培养学生从复杂现象中看本质的能力。

②.通过对中国新民主革命斗争的回顾,培养学生动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现象,总结历史经验的能力。

四、重点难点:

1、重点知识:七届二中全会,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案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案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课标要求】

知道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了解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简析国民党南京政权覆亡和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土地改革、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等基本史实,并把握解放战争发展到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战略决战。通过列表整理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有关知识和结合地图讲述三大战役战况,培养学生动手和应用相关历史信息的能力。

2.通过对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军队优劣势、强弱势、成败势的发展演变进行分析,归纳出蒋家王朝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历史史实,归纳综合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三大战役和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教学难点】

分析国民党垮台的原因,认识渡江战役捍卫了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祖国统一的历史作用。

【新课导入】

学生朗诵: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教师:这首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不仅表明了人民解放军锐不可当,使中国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且表达了统一中国、维护领土主权独立完整这样一种心声。

渡江战役如何发起?渡江之前江北广大地区是怎样解放的?

下面我们学习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来解决这些问题。

【新课探究】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教师:(展示图片与材料)

材料一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就一般情况来说,占乡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约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乡村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雇农、贫农、

10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说课稿)-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

10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说课稿)-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

10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基本情况;

2.了解中国革命的斗争历程;

3.了解和认识抗战和解放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和感人事迹;

4.引导学生对历史进行正确的评估和对未来的展望。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中国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基本情况及其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历史进行正确的评估和对未来的展望。

三、教学内容和安排

1. 课前导学

提问:“你知道中国的两场大战是什么?”“你想了解这些历史事件的内容和意义吗?”让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

2. 全部听录音

让学生认真听录音,听懂人名、时间、事件等信息。

3. 听读课文

让学生进行阅读理解,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和主旨。

4. 感受课文气氛

让学生听《义勇军进行曲》、《沁园春·雪》等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歌曲,感受那个时代的气氛。

5. 讲解内容

5.1 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是从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而开始的,到1945年日本战败为止。这场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长达八年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华民族最艰苦、最危险、最壮烈的斗争。全国各个地方人民在八年的战争期间,坚定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成为民族的脊梁。部分主要战役的介绍。

5.2 人民解放战争

1946年8月12 日,解放军总部宣布全面进攻国民党军队,开展人民解放战争。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结束。人民

解放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战争,历时三年九个月。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反帝反封建的人民革命。

6. 引导讨论

6.1 学习到了什么

[初中历史]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说课稿 北师大版

[初中历史]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说课稿 北师大版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说课稿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是中国近代史的结束部分,时间自1945年8月重庆谈判始到1949年4月国民党政权覆灭,共四年。这一时期中国历史面临着光明还是黑暗,进步还是倒退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掀起了波澜壮阔的人民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赢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本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重庆谈判;解放战争的开端——全面内战的爆发;解放战争的发展——千里跃进大别山、三大战役;解放战争的胜利——渡江战役、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本单元以人民解放战争的史实再次有力地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是在革命斗争中形成和确立的”这一结论。

二、中考考点分析:

本单元近年来考查的内容及分值在逐年增多。

1、从题型看,主要以选择题为主,非选择题略有涉及。

2、从内容看,以考查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及重庆谈判为主。

3、2011年时值渡江战役、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62周年,因此可能是2011年中考热点之一。另一热点是台湾问题,自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到抗日战争胜利,台湾被日本侵略者统治长达半个世纪,抗战胜利后,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但是蒋介石发动了反共反人民的内战,最终败逃台湾,从此台湾和大陆隔海相望,两岸人民热切期盼祖国统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知道重庆谈判的原因、结果和意义,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

(2)了解内战爆发的时间、标志及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经过、影响,知道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进攻的史实。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下册《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PPT 白色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下册《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PPT 白色

六、说教学过程
活动一:全民坚持抗战 1.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根据教材叙述,思考:抗战相持阶段 到来之后,日本采取了哪些措施? 提示:日军对国民政府进行政治诱降,辅之以军事打击;加 紧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加强对占领区的军事统治和经济掠 夺。
2.教师提问:日本侵略者政策的改变,对中国抗战 有什么影响? 提示:在日本的诱降下,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敌,在 南京建立了伪国民政府。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 中外的“皖南事变”。
5.教师强调:中国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 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 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 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二、说学情
孩子经过四年的学习,已经明事理,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提高和强 化,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学生已经淡忘了历史,不知道中国 走到今天, 都经过了怎样的历史屈辱,因此这样的内容学习,就显得非 常有意义。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到自己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如 何地来之不易,是多少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可以让他们铭记屈辱, 砥砺前行。
3.教师讲述:面对新的情况,中国共产党进行了针锋相对的 斗争,坚持抗战,反对妥协,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的破坏行 动。同时在各敌后抗日根据地掀起了大生产运动,打破了日 伪军的封锁。

小学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10.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说课稿(共2课时)

小学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10.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说课稿(共2课时)

小学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10.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一课时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10.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说教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教学反思设计八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阐述。

一、说教材

本课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10课的内容,学好本课对学生以后的生活和学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知道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并培养同学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求知欲强,可塑性强,个性鲜明,具有初步分辨是非的能力。他们渴望学到更多更有趣的道德与法制知识。在教学中为学生留出自由发挥的空间,能有效的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

1.能够从纪念馆、纪念碑、抗战歌曲、纪念日中发现历史信息,追溯历史,感悟抗日战争时期国家悲痛的记忆、中华民族奋勇抗争的记忆。

2.感悟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中体现的革命精神,认识抗战精神是取得抗战胜利,走向民族复兴的前进动力。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阅读了解日军屠虐骨肉同胞的历史事实,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读书”的心声。

教学难点:

2、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能力。

五、说教法

新课标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程要通过创设多样性的情境不断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启发法、讨论法、探究法、情景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解放战争讨论发言稿范文

解放战争讨论发言稿范文

解放战争讨论发言稿范文

尊敬的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解放战争。解放战争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一场生死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段极其重要的历史事件。解放战争的胜利,不仅结束了国共内战,也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对于我们每一位中国人来说,了解并铭记解放战争的历史意义,可以让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和平与稳定,也能让我们更加珍惜那些为国家和民族利益奋斗过的英雄们。

解放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战争和军事斗争的总称,也是国家民主革命的胜利完成。该战争延续了国共内战的局势,从1945年8月底一直持续到1949年10月,历时四年零两个月。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战役包括东北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等。一共有数百万人参与了解放战争,许许多多的英雄们为了国家和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奋斗,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解放战争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从此之后,中国迎来了新时代,实现了从封建专制到人民民主的伟大转变。中国人民也真正成为了自己国家的主人,而不再受到外来压迫和剥削。解放战争的胜利,不仅改变了中国的政治面貌,也为世界和平的稳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解放军发挥了关键作用。人民解放军是一个伟大的军队,具有强大的组织力和实战力。他们吃苦耐劳、顽强拼搏,始终以人民的利益为最高利益,

不惜付出一切来保卫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正是由于人民解放军的努力和奋斗,才最终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同时,在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领导者,中国共产党在组织和指挥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他们坚定的革命理想和信念,为全国各族人民树立了榜样,让他们为国家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巨大的力量。正是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解放战争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精】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10 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一课时(说课稿)

【精】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10 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一课时(说课稿)

【精】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10 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

战争的胜利第一课时(说课稿)

课程背景

本节课是五年级下册的道德与法治课的第10课,主题为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本节课是历史知识的延续,从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这两个大背景中,讲述了民族抗战的全过程及胜利的意义。通过学习这部分历史知识,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祖国的历史,树立爱国主义情感,发扬民族团结和英雄气概,也可以为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背景和战争的意义。

2.理解我国有关抗日战争的重要法律法规。

3.掌握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过程。

能力目标

1.能够对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有初步的分析和概括。

2.能够思维逻辑性地理解我国法制的重要性和法律的约束力。

3.了解厉行简约的文风和表达方式。

道德目标

1.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祖国的认识。

2.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在日常生活中遵守法律规定。

3.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认识到个人行为对社会和国家的重要影响。

教学内容

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战争。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

侵略军占领了我国的“满洲”,开始了疯狂的侵略。从那时起,整个中国就陷入了深重的苦难之中。

中国人民经过14年的浴血奋战,举国同心,不屈不挠,最终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人民解放战争

人民解放战争是中国人民为了彻底消灭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进行的一场解放战争。解放战争的发展过程大约可以分为抗日战争胜利后的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在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结束。

10、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说课稿)-2022-2023学年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

10、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说课稿)-2022-2023学年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

10、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

本课是《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的第十单元,主题为“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学习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和基本过程;

2.深入理解抗战的意义及抗战精神的特点;

3.了解人民解放战争的基本情况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

4.探究抗战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对中国的影响和启示。

二、教学目标

1.知道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基本历史背景和过程;

2.理解抗战的意义及抗战精神的特点;

3.熟知人民解放战争的基本情况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

4.掌握抗战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对中国的影响和启示。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深入了解抗战和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和基本情况,理解抗战的意义及抗战精神的特点,以及探究抗战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对中国的影响和启示。教学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从历史事件中发现价值和意义,理解抗战和解放战争的意义,认识中国人民在战争中的表现和精神力量。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本节课的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课件播放、分组讨论和情境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其中,通过展示历史图片和文献,可以让学生更加生动地感受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和深刻性。课堂讲授部分重点突出教育背景和时代背景,通过文字和图片介绍历史事件的基本情况,以派生出相应的教育禀赋和时代思想。课件播放可以充分利用

计算机技术,通过动画和声音等辅助教具,使学生对相应内容更加深入地理解。分组讨论是为了开展学生跨学科的思维,将所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增强学生的群体合作意识和思维逻辑性。情境教学部分是为了导入学生感性理解达到认识智能和情感智能之间的融合。

【精】【说课稿】10 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2课时 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部编版

【精】【说课稿】10 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2课时 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部编版

【精】【说课稿】10 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了解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是靠全民抗战和人民战争取得的,同时也明确战争胜利的重要意义。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知道艰苦奋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3.学生能够理解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道理,认识到个人的行为和决策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1.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是如何取得的。

2.战争胜利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难点

1.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道理和个人的行为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

1.教材《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10课,第2教时。

2.PPT或黑板、彩笔等教学工具。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1.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的内容,简单复习抗日战争的过程和胜利意义。

2.出示图片,询问学生:你们看到这张图片,想到了什么?(图片内容为人民群众手拉手,共同抗日的场景)

2. 了解学生(10分钟)

1.分组小组讨论,问学生们,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是靠谁取得的?

2.请学生就此话题讨论,并渐次引导到全民抗战和人民战争的关系,思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关系。

3. 学习新知识(30分钟)

1.首先,展示PPT或黑板,介绍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是如何取得的。众志成城、浴血奋战取得的胜利。

2.接着,学生讨论胜利的重要意义,并结合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历史事件,讨论这些胜利对中国的影响和作用。

3.最后,学习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道理,强调个人行为和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

4. 活动与游戏(20分钟)

解放战争的胜利-说课稿

解放战争的胜利-说课稿

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解放战争的胜利是人民解放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蒋介石集团走向败亡的历史转折点,也是帝国主义侵略势力逐步退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又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领导地位逐步确立的历史,更是中国人民翻身解放的历史。本节课的内容,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以后新中国历史的学习起到了铺垫和基础作用。

二、学生情况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通过多年的学习,无论是知识层次还是理解能力都相应的有些加强了,且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好动的事情,好奇心强,所以课堂上应该着中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能力。前面学习了国民党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发起了全面内战,共产党的土地改革赢得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挺近大别山揭起了全国战略反攻的序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对三大战役的进程、演变的分析,培养学生具有探究历史事件变化发展、因果关系的能力。

(2)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提高分析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师的设问、讲解、分析、师生互动构建单元知识体系,使学生在教师的讲解中理解、掌握并记忆重点知识。

(2)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视频资料和战争形势图,让学生进一步理清解放战争发展的基本线索,培养学生的识图读图能力。

(3)通过讨论和分析,提高是历史事件的解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中国共产党进行革命斗争史实的了解,认识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党。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选择。

(五四制)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十课《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说课稿

(五四制)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十课《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说课稿

(五四制)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十课《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十课《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是

一节非常重要的课程。这部分内容主要讲述了我国在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中,和人民团结一心,英勇斗争,最终取得胜利的历史进程。通过学习这部分内容,学生可以了解到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增强他们的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我国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具体内容和意义,可能还不是很清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这部分历史,让他们认识到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在我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三. 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

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能力,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增强他们

的历史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

2.难点: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中,和人民团结一心、英勇斗争的精

神内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讲解演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

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生动形象

地展示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历史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是中国近现代史下册第三章《人民解放战争》中的第三节内容,主要讲述人民解放战争第二年、第三年的作战经过和历史意义。本节教材无论在本章还是整个中国近现史乃至今天,都有着重大的深远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意义,解放军的战略反攻和战略决战的胜利,是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一个转折点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的一个重要的基础。

2、说重难点:

(1)重点:三大战役的胜利及历史意义

①分析:随着解放战争进程的发展,敌我双方军事力量对比发生很大变化。同时,国统区民主运动高涨,国民党政治上十分孤立,后方不稳;而解放区基本完成土改,政权巩固,人民支授解放战争,因此决战时机已经到来。中国共产党抓住时机,展开三大战役,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学习这一内容既有利于学生把握历史发展基本线索,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突破策略:

(1)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三大战役路线图(flash版),边展示边讲解。

(2)思考讨论:为什么战略决战首先选在东北战场?

在淮海战役中,解放军采取了怎样的作战方式?

为什么北平能够得到和平解放?

(2)难点:

难点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与解放战争进程的关系是本节难点。

①分析: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广大农民是否能够真正调动起来,投身于革命战争、支援革命战争,是关系解放区民主政权能否巩固,工农联盟能否巩固以及解放战争能否取得胜利的关键。因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又有效地保证了土改的进行,保卫了土地改革的成果。要引导学生体会经济与政治的关系,体会民主革命中农民阶级的作用,从而深刻理解人民群众的支持是解放战争胜利的可靠保证。

②突破策略:

引导学生回忆中共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土地政策的内容及取得的意义,分析为什么中共会在不同的时期制定不同的土地政策的原因?对此你有何认识?

难点二、战略反攻主攻方向的选择

①分析:在第二年的战略反攻阶段,中共将中原地区作为反攻的主攻方向,是有其深刻的原因:A中原地区敌军力量薄弱;B能够直接威胁国民党统治的心脏地区;C能够得到人民的有力支持。

②突破策略:

1、引导学生回忆解放战争第一年的作战情况和国民党的重点进攻方向。

2、播放战略进攻前国共双方实力对比的视频影片。

3、播放战略进攻形势示意图(flash版),边展示边讲解,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印象。

3、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②《中国土地法大纲》;

③解放军的战略反攻;

④刘邓大军等反攻方向;

⑤战略决战的胜利;

⑥三大战役的胜利及意义。

(2)、德育目标:

①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废除了封建制度的土地改革,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可靠保证。

②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胜利是整个解放战争走向历史胜利的转折点。

③三大战役在中国战争史上是空前的,三大战役的胜利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三大战争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

(3)、能力目标:

①过对民主革命时期土地革命和土地改革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②过对解放战争进程的教学,培养学生对战争进程的分析、归纳和概括能力。

③过解放战争中敌我力量变化的教学,培养学生用辩证的方法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

二、说教法:

有关解放战争的知识,学生并不生疏,因此要注重教学上的情景设置和参与性:

1、采用“学生阅读—教师设问—讨论回答—思考补充—教师总结—认知练习”的教学模式,遵循“感性认识—实践应用—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教学就可以这样尝试。

2、采用“阅读看图—画图讲图—提出问题—讨论回答”的方式,对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进行教学,加强学生动手动眼动脑能力,活跃课堂气氛,体现“三个整合”的教育理念。

3、教学设备:多媒体平台、音频视频材料、地图等。

三、说学法:

1、学情分析:

首先学生已具备相当水平的文科知识和自学能力,对人民解放战争的内容在小学初中有所学习,感性认识较强,但发散思维、知识连贯性、学科迁移能力不够。其次今年的高一年学生是随着新课程一起成长起来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调动,让学生能够在探究、合作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避免一言堂的出现。

2、学法指导:

(1)课前指导: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准备地图;整理学过听过的有关解放战争的文章和故事。

(2)课堂指导:要求学生读文看图、画图讲图,学会以图代文,图文转换。指导学生运用政党政治常识和地理知识结合历史知识展开思考讨论问题。

(3)课后指导:指导学生观看有关解放战争的影视或阅读有关文章书籍;做相关的练习,加强对本课的理解和掌握。

四、说过程:

[导入新课]回忆解放战争第一年的作战形势和国民党的重点进攻的方向。

[展开教学]

一、解放区的土改

时间:1947年

内容:略

意义:一亿多农民获得土地;调动了农民的革命和生产积极性;是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可靠保证。

思考:自1931~1947年来,中共先后实行了哪些不同的土地政策?主要原因是什么?各有何意义?有何认识?

(提示:主要原因:依据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认识:中共的政策具有实事求是的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二、战略反攻

标志:1947年6月,刘邓大军渡过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

方向:中原地区。

情况:(略)

意义:扭转了全国战局,是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转折点。

思考:为何反攻方向选择在中原地区?

中原地区敌人力量空隙;(主力在陕北、山东)

大别山地区是老区,群众基础好;

中原地区战略地位重要。

引用课本59页材料,分析:人民解放军第二年的任务是什么?主攻方向?具体情况怎样?有何意义?

三、战略决战的胜利

1、战略决战时机的成熟:1948年,敌我力量发生了重大变化,国民党军从全面进攻、重点进攻转入重点防御,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性阶段。

①解放军方面:军队数量迅速增加(280万),装备有了很大改善,解放区基本完成了土改,后方巩固。

②国民党军方面:军队数量迅速下降,士气低落,发动内战遭到广大人民的强烈反对,处境孤立。

2、三大战役:1948-1949年,辽沈、淮海、平津战役。(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思考问题,了解三大战役的过程。)

①为什么战略决战首先在东北战场展开?(当时东北战场形势对我最为有利,在兵力上已占优势,拥有广大巩固的后方;东北敌军孤立分散,所占地区十分狭小,敌军战略意图或撤或守,还举棋不定。)

②淮海战役中,解放军的作战有什么特点?(集中兵力,形成局部优势,对敌各个击破。)

③平津战役中,北平为什么能够和平解放?(解放军采取了将敌分割包围,断其退路再消灭的方针。北平国民党军总司令傅作义在困守孤城的情况下,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争取,率部接受和平改编。)

3、三大战役的作用: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150多万人,国民党军的主力基本被消灭,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解放战争第二年、第三年的历史,即“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的重要原因是中共1947年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在解放区进行了土改,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经济基础。:“胜利发展”的主要表现是1947年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专攻,对扭转战局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也是人民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历史转折点;1948年9月——1949年初,人民解放军和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胜利发展”的直接后果是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关于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历史,我们下节可再讲。

[布置作业]思考:三大战役是在什么形势下发动的?有什么意义?

[课后一得]三大战役的过程以学生阅读、思考、理解归纳为主,避免一讲到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