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内蒙古东部地区经济运行情况
内蒙古地区域内经济差距与协调发展研究
![内蒙古地区域内经济差距与协调发展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e760d3aa8114431b90dd89e.png)
内蒙古地区域内经济差距与协调发展研究作者:徐鹏来源:《理论与创新》2018年第12期摘要:内蒙古经济增长速度连续八年居全国首位,但是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
文章就内蒙古地区经济差距为主要研究内容,分析域内经济发展差距的产生原因、现状以及解决该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经济发展差距;社会福利;协调发展;趋异1 内蒙古地区域内经济发展差距研究1.1 内蒙古地区城乡差距30多年来内蒙古地区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343元增加到2016年的31381元,提高了91.5倍,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从1978的134增加到2016年的11092元,提高82.8倍。
1978年两者差距不足210元,2016年差距是22489元。
城乡收入差距的增长率经过了“缩小-扩大-再缩小-又扩大-略微缩小”的过程。
1.2 内蒙古地区内中、东、西部地区差距自然因素中,内蒙古呈东西狭长型的地理分布,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相应的土壤较肥沃、气候条件、生态环境较好,适合于产业发展和人类居住;而西部地区,降水量少、土壤贫瘠、生态环境脆弱,出现土地退化现象,不适于高强度的经济开发建设,也不适于人类定居,发展潜力不大。
资源因素中,各种资源的分布不均,各地区因地制宜、依托自己的资源优势,形成不同的产业结构,同时也造成了经济的差异。
蒙西地区具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尤其是无烟煤。
蒙东地区,气候条件比较好,农业资源、森林资源丰富。
蒙中“金三角”地区,资源条件最好,煤炭、天然气等储量丰富。
铁、电力、煤化工等产业的发展提供里有利的支撑。
这样就使得蒙中地区依托资源经济蓬勃发展。
从区位角度分析。
尽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交通运输的发展,大大降低了区位条件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但区位因素仍会直接影响运费率、交通便捷程度等,从而间接影响产业经济效益,在影响到产业的分布和地区的经济效益。
人口因素可以分为人口数量和人口质量两方面。
在数量方面,蒙中地区人口数量占明显优势,2009 年,内蒙古总人口为 2422.07 万人,而蒙中四市的人口却占了总人口的47.9%,为1160.00 万人。
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房地产开发运行情况
![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房地产开发运行情况](https://img.taocdn.com/s3/m/7fc7f288b0717fd5360cdc66.png)
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房地产开发运行情况一、全区房地产开发运行基本情况(一)房地产开发投资降幅持续收窄,东、西部地区房地产投资占比增加2018年,全区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883亿元,比上年下降0.8%,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0.9个百分点,比上半年收窄7.8个百分点。
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降幅不断收窄,增速波动趋于平稳。
分地区情况看,2018年,呼包鄂地区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94亿元,比上年下降16.9%,占全区的比重为44.7%,比2017年下降8.6个百分点;东部5盟市房地产开发投资375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占全区的比重为42.5%,比2017年提高4.3个百分点;其他4盟市房地产开发投资113亿元,比上年增长50.4%,占全区的比重为12.8%,比2017年提高4.3个百分点。
(二)房地产项目新开工面积增长,建设规模有所扩大2018年,全区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1127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0%;房屋新开工面积302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8.2%;房屋竣工面积1416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7.5%。
房屋竣工面积持续降低,新开工面积连续6个月增长,且增速不断提高,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规模扩大。
(三)商品房销售面积降幅扩大,期房成为销售主体2018年前三季度,全区商品房销售面积持续回暖,但四季度开始出现下降,且降幅不断扩大。
2018年,全区商品房销售面积2008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9%,而前三季度同比增长2.7%,增速由正转负,且降幅扩大。
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1.4%,办公楼销售面积下降54.0%,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增长4.2%。
受新建住宅销售价格持续上涨影响,商品房销售额增长较快。
2018年,全区商品房销售额1114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增速比前三季度回落3.0个百分点,比上半年提高5.8个百分点。
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24.2%,办公楼销售额下降48.4%,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额增长0.9%。
探究对内蒙古东部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及策略
![探究对内蒙古东部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及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9e8525e4964bcf84b8d57bc0.png)
探究对内蒙古东部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及策略作者:李亚杰来源:《经营者》 2017年第8期内蒙古的地域面积占我国的总体国土面积约为12.3%,人口数为2418万人,其中乡村人口数约为整体人口数的一半。
内蒙古的耕种面积达到了1.1亿亩,草原面积有13.2亿亩,其人均耕地面积排在全国首位,并且农业发展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
内蒙古东部地区最突出的产业是畜牧业,而其优厚的土地条件为农业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基础资源。
因此,在发展农业经济的过程中,内蒙古东部地区需要充分利用其内在环境和外部环境,建立特色农业经济,实现农业产业的整体提升。
一、内蒙古东部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当前,我国正处于西部大开发的重要阶段,并且在世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在这种发展环境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业经济发展的新政策,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内蒙古东部地区本身的地域条件对于发展农业经济来说得天独厚,因此需要利用好这种基础性的资源,抓住发展机遇。
虽然内蒙古东部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已初具雏形,并且成为我国最大的杂粮杂豆生产基地,但是生产结构仍然比较单一,并且其生产模式还未实现精细化,产业链结构不完整,导致整体的农业经济处于比较低下的地位。
甜菜和药材是内蒙古的特色经济产物,并且发展成了内蒙古的支柱性产业,对内蒙古东部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内蒙古东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农业经济科技含量较低目前,内蒙古东部地区的平原产业农业经济作物产量处于上升状态。
但是其经营模式属于粗放式经营,产业链较短,没有过多的技术含量,并且科技开发没有扩散开来,导致产业经济难以延伸。
内蒙古东部地区的地理环境较好,并且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总体来说,农业经济规模化和系统化还有待加强,并且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由于其农业经济科技含量较低,内蒙古东部地区相关部门没有投入适量的资金用于发展农业经济,甚至一度出现资金短缺的状况。
内蒙古各盟市综合经济实力分析
![内蒙古各盟市综合经济实力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e31d7290066f5335a8121ea.png)
化政策指引,使得其综合经济实力雄踞自治区之首。《2007
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的报告中显示:呼和浩特市与鄂
尔多斯市、包头市三城市增长竞争力在全国并列第一名,三
市的经济发展速度已得到了全国的公认。而其他相对处于
劣势盟市总体上显现了同样的特征即经济总量小,结构不
尽合理;工业化水平低,产业关联度和集中度差,经济增长
函数:
F=0.8*F1+0.1*F2,计算其得分并按降序排列可得表 6:
表 6 各盟市按综合评价函数值降序排序表
包头市 鄂尔多斯市 呼和浩特市 乌海市 巴彦淖尔市 赤峰市
1.45
1.27
1.06
- 0.04 - 0.16
- 0.21
表 6 各盟市按综合评价函数值降序排序表(续)
通辽市 呼伦贝尔市 锡林郭勒盟 乌兰察布市 阿拉善盟 兴安盟
表 1 内蒙古各盟市主要经济指标
各盟市
地区 GDP 财政收入 (亿元)x1 (万元)x2
呼和浩特市 包头市
呼伦贝尔市 兴安盟 通辽市 赤峰市
锡林郭勒盟 乌兰察布市 鄂尔多斯市 巴彦淖尔市
乌海市 阿拉善盟
1101.13 1277.2 505.04 143.24 586.14 590.14 289.46 344.0 1148.71 341.62 190.06 111.39
4307960.0 4168580.0 1517929.0 653813.0 1331529.0 1922003.0 688351.0 922925.0 2181383.0 727027.0 405384.0 214201.0
3013887.0 5269399.0 1215632.0 242478.0 2353066.0 2103211.0 1352430.0 1216905.0 5103187.0 1284548.0 1120036.0 658058.0
浅谈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
![浅谈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https://img.taocdn.com/s3/m/bf03a135998fcc22bdd10d05.png)
文献综述浅谈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浅谈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摘要:本篇综述根据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变化,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格局现状,对现阶段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和建议,旨在为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平衡协调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发展引言近年来,在国家区域发展政策引导下,经过内蒙古人民的共同努力,内蒙古自治区在经济上高速发展,形成了区域发展新格局,我国与俄罗斯、蒙古经济贸易合作进一步深化,西部开发进入新阶段,我国东部地区正式纳入国家东北地区振兴规划范围,国家大力支持民族聚居地区发展,我区区域经济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
坚持“适度收缩,相对集中”的原则实现呼包鄂地区率先发展,东部地区崛起,其它地区比较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促进地区间合理分工,塑造“东西互动、内外互动”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增强了在全国经济格局中的竞争力,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目标,对于提升我国的国家综合实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
“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坚持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位置;加大支持西藏、新疆和其他民族地区发展力度;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加强和完善跨区域合作机制;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
“十二五时期”是我区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我区发展,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时期。
尽管我区区域发展呈现出协调性不断增强、布局不断改善、合作不断深化的良好态势,但是由于受到地域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内蒙古各个盟市之间经济发展仍存在较大差异。
充分认识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对促进内蒙古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差异现状及分析内蒙古自治区的12个盟市都各有各自的优势,充分认识各地区之间存在的差异,对于实现经济协调发展,优化配置区域要素有着重要意义。
(一)各地区资源分布不均衡、产业结构差异较大,经济发展不平衡内蒙古地处祖国北疆,是我国资源禀赋较好的地区,是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以行政区划为基础,分为蒙东、蒙中和蒙西地区。
《内蒙古东部农村地区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范文
![《内蒙古东部农村地区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a96cc67a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89.png)
《内蒙古东部农村地区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篇一一、引言内蒙古东部农村地区作为我国的重要生态屏障,其环境问题直接关系到区域乃至全国的生态环境保护。
然而,随着近年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内蒙古东部农村地区环境问题逐渐凸显。
本文将对该地区的环境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当地环境治理和保护提供参考。
二、内蒙古东部农村地区环境问题1. 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由于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导致农田土壤污染、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日益严重。
此外,农村地区畜禽养殖业发展迅速,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处理不当,也加剧了农村环境的污染。
2. 生态环境破坏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人类活动导致土地沙化、草原退化、湿地萎缩等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同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利用也加剧了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
3.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不当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产生量不断增加。
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垃圾处理设施和制度,许多垃圾被随意堆放、倾倒,严重污染农村环境。
三、对策研究1.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广科学施肥、合理用药等农业技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
同时,加强畜禽养殖业的污染治理,推动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此外,建立健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法规和政策体系,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2. 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生态工程,加强土地沙化、草原退化等生态问题的治理。
同时,加强生态保护意识教育,引导当地居民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工作。
此外,加强资源开发利用的监管和管理,确保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
3. 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转运、处理等体系,提高垃圾处理效率和资源化利用率。
同时,加强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维护,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
此外,加强垃圾处理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和垃圾分类意识。
四、结论内蒙古东部农村地区环境问题的解决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内蒙古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数据分析报告2018版
![内蒙古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数据分析报告2018版](https://img.taocdn.com/s3/m/a76e666eb90d6c85ec3ac6db.png)
内蒙古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数据分析报告2018版序言内蒙古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数据分析报告从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等关键指标进行细致分析,剖析了内蒙古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现状、趋势变化。
内蒙古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数据分析报告相关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请注明出处。
借助对数据的发掘及分析,提供一个全面、严谨、客观的视角来了解内蒙古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现状及发展趋势。
内蒙古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分析报告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
内蒙古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数据分析报告以数据呈现方式客观、多维度、深入介绍内蒙古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真实状况及发展脉络,为机构和个人提供必要借鉴及重要参考。
目录第一节内蒙古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现状概况 (1)第二节内蒙古人口出生率指标分析 (3)一、内蒙古人口出生率现状统计 (3)二、全国人口出生率现状统计 (3)三、内蒙古人口出生率占全国人口出生率比重统计 (3)四、内蒙古人口出生率(2015-2017)统计分析 (4)五、内蒙古人口出生率(2016-2017)变动分析 (4)六、全国人口出生率(2015-2017)统计分析 (5)七、全国人口出生率(2016-2017)变动分析 (5)八、内蒙古人口出生率同全国人口出生率(2016-2017)变动对比分析 (6)第三节内蒙古人口死亡率指标分析 (7)一、内蒙古人口死亡率现状统计 (7)二、全国人口死亡率现状统计分析 (7)三、内蒙古人口死亡率占全国人口死亡率比重统计分析 (7)四、内蒙古人口死亡率(2015-2017)统计分析 (8)五、内蒙古人口死亡率(2016-2017)变动分析 (8)六、全国人口死亡率(2015-2017)统计分析 (9)七、全国人口死亡率(2016-2017)变动分析 (9)八、内蒙古人口死亡率同全国人口死亡率(2016-2017)变动对比分析 (10)第四节内蒙古人口自然增长率指标分析 (11)一、内蒙古人口自然增长率现状统计 (11)二、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现状统计分析 (11)三、内蒙古人口自然增长率占全国城镇人口同类比重统计分析 (11)四、内蒙古人口自然增长率(2015-2017)统计分析 (12)五、内蒙古人口自然增长率(2016-2017)变动分析 (12)六、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2015-2017)统计分析 (13)七、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2016-2017)变动分析 (13)八、内蒙古人口自然增长率同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2016-2017)变动对比分析 (14)图表目录表1:内蒙古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现状统计表 (1)表2:内蒙古人口出生率现状统计表 (3)表3:全国人口出生率现状统计表 (3)表4:内蒙古人口出生率占全国人口出生率比重统计表 (3)表5:内蒙古人口出生率(2015-2017)统计表 (4)表6:内蒙古人口出生率(2016-2017)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表7:全国人口出生率(2015-2017)统计表 (5)表8:全国人口出生率(2016-2017)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表9:内蒙古人口出生率同全国人口出生率(2016-2017)变动对比统计表 (6)表10:内蒙古人口死亡率现状统计表 (7)表11:全国人口死亡率现状统计表 (7)表12:内蒙古人口死亡率占全国人口死亡率比重统计表 (7)表13:内蒙古人口死亡率(2015-2017)统计表 (8)表14:内蒙古人口死亡率(2016-2017)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表15:全国人口死亡率(2015-2017)统计表 (9)表16:全国人口死亡率(2016-2017)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9)表17:内蒙古人口死亡率同全国人口死亡率(2016-2017)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10表17:内蒙古人口死亡率同全国人口死亡率(2016-2017)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表18:内蒙古人口自然增长率现状统计表 (11)表19: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现状统计分析表 (11)表20:内蒙古人口自然增长率占全国城镇人口同类比重统计表 (11)表21:内蒙古人口自然增长率(2015-2017)统计表 (12)表22:内蒙古人口自然增长率(2016-2017)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2)表23: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2015-2017)统计表 (13)表24: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2016-2017)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3)表25:内蒙古人口自然增长率同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2016-2017)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4)第一节内蒙古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现状概况内蒙古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现状详细情况见下表(2017年):表1:内蒙古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现状统计表第二节内蒙古人口出生率指标分析一、内蒙古人口出生率现状统计表2:内蒙古人口出生率现状统计表二、全国人口出生率现状统计表3:全国人口出生率现状统计表三、内蒙古人口出生率占全国人口出生率比重统计分析表4:内蒙古人口出生率占全国人口出生率比重统计表四、内蒙古人口出生率(2015-2017)统计分析表5:内蒙古人口出生率(2015-2017)统计表五、内蒙古人口出生率(2016-2017)变动分析表6:内蒙古人口出生率(2016-2017)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六、全国人口出生率(2015-2017)统计分析表7:全国人口出生率(2015-2017)统计表七、全国人口出生率(2016-2017)变动分析表8:全国人口出生率(2016-2017)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八、内蒙古人口出生率同全国人口出生率(2016-2017)变动对比分析表9:内蒙古人口出生率同全国人口出生率(2016-2017)变动对比表(比上年增长%)第三节内蒙古人口死亡率指标分析一、内蒙古人口死亡率现状统计表10:内蒙古人口死亡率现状统计表二、全国人口死亡率现状统计分析表11:全国人口死亡率现状统计表三、内蒙古人口死亡率占全国人口死亡率比重统计分析表12:内蒙古人口死亡率占全国人口死亡率比重统计表四、内蒙古人口死亡率(2015-2017)统计分析表13:内蒙古人口死亡率(2015-2017)统计表五、内蒙古人口死亡率(2016-2017)变动分析表14:内蒙古人口死亡率(2016-2017)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六、全国人口死亡率(2015-2017)统计分析表15:全国人口死亡率(2015-2017)统计表七、全国人口死亡率(2016-2017)变动分析表16:全国人口死亡率(2016-2017)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八、内蒙古人口死亡率同全国人口死亡率(2016-2017)变动对比分析表17:内蒙古人口死亡率同全国人口死亡率(2016-2017)变动对比表(比上年增长%)第四节内蒙古人口自然增长率指标分析一、内蒙古人口自然增长率现状统计表18:内蒙古人口自然增长率现状统计表二、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现状统计分析表19: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现状统计表三、内蒙古人口自然增长率占全国城镇人口同类比重统计分析表20:内蒙古人口自然增长率占全国城镇人口同类比重统计表四、内蒙古人口自然增长率(2015-2017)统计分析表21:内蒙古人口自然增长率(2015-2017)统计表五、内蒙古人口自然增长率(2016-2017)变动分析表22:内蒙古人口自然增长率(2016-2017)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六、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2015-2017)统计分析表23: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2015-2017)统计表年份指标数量(‰)七、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2016-2017)变动分析表24: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2016-2017)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八、内蒙古人口自然增长率同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2016-2017)变动对比分析表25:内蒙古人口自然增长率同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2016-2017)变动对比表(比上年增长%)2017 11.68% -9.22%。
2018年各省(市、自治区)主要经济指标
![2018年各省(市、自治区)主要经济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10f8f234360cba1aa911da6e.png)
4
834 24
499 24
3,721 13 2,191 13
8,405
3 5,320
3
10,906
2 6,649
2
4,847 10 2,839 11
4,748 11 3,023 10
2,151 21 1,193 19
2,802 17 1,373 17
286 27
147 27
2,018 22 1,079 21
4,832 20,363 40,678 14,806 17,881
1,478 24,438
8,246 2,865 3,705 12,199
排名
比上年 ±%
排名
6.6
12 6.6 19
19 3.6 31
9 6.6 19
22 6.7 17
21 5.3 28
14 5.7 27
24 4.5 30
23 4.7 29
当期 排名 当期 排名 当期 排名
378,440 3,197 4,292
人均国内生产总 值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占比
比
比
粮食产量
农业机械总动力
规模以上工 业增加值增
长率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单位数
规模以上工业企 业利润总额
固定资产投 资(不含农 户)增长率
(亿元)
(%)
(%)
当期
900,310 30,320 18,810 36,010 16,818 17,289 25,315 15,075 16,362 32,680 92,595 56,197 30,007 35,804 21,985 76,470 48,056 39,367 36,426 97,278 20,353
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7c838469b89680203d825f7.png)
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戴晶晶(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内蒙古自治区地处欧亚大陆内部,位于我国北部边疆,东西直线距离2400公里,横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地区,接邻八个省市自治区;南北跨度达1700公里,土地国境线长4200公里,与蒙古国和俄罗斯联邦接壤。
全区设9个地级市和3个盟,分别是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乌兰察布市、呼伦贝尔市、赤峰市、通辽市、乌海市、巴彦淖尔市、兴安盟、锡林郭勒盟和阿拉善盟。
一、内蒙古经济区域划分由于内蒙古地理跨度较大,资源分布和产业布局也各不相同,因此全区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呈现出较大差异。
在对内蒙古经济发展进行研究时,按照空间地理位置,进行合理分区,能有效分析其经济发展状况。
目前关于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区域划分,大多学者按照东中西三个区域进行划分,本文参考前人对内蒙古经济区域的分法,将呼伦贝尔市、通辽市、赤峰市、兴安盟、锡林郭勒盟划为东部经济区,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乌兰察布市和鄂尔多斯市划为中部经济区,乌海市、巴彦淖尔市和阿拉善盟划为西部经济区。
二、各区域经济主导产业现状随着“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内蒙古的经济状况也在逐步发生着变化。
2002年至2009年间,内蒙古的经济增速位居全国第一,平均年增长18.5%。
全区生产总值在2006年至2015年间,从4944.25亿元增加到了17831.51亿元。
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GDP 总量达到了16103.2亿元,按照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了4.0%,人均GDP 达到63786元,同比增长3.6%。
鄂尔多斯市GDP 总量达3579.81亿元,居内蒙古最高。
虽然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由于地理、资源、历史等原因,区内各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表现明显。
下面就以全区12个盟市的一些经济数据进行说明分析。
2017年内蒙古统计公报显示,全区GDP 总量达到16103亿元,全区GDP 总量的排名依次为鄂尔多斯市、包头市、呼和浩特市、赤峰市、通辽市、呼伦贝尔市、锡林郭勒盟、巴彦淖尔市、乌兰察布市、兴安盟、乌海市、阿拉善盟。
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
![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cac16643195f312b3069a576.png)
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摘要:本文从各个角度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发展现状、格局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和建议,为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提供了有正面意义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对策近年来,在我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政策的引导下,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突飞猛进发展,形成了区域发展新格局。
十八大以后,在新的北部丝绸之路规划之下,我国与俄罗斯、蒙古国的经贸关系进一步深化,西部大开发进入新的阶段,在国家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大好形势下,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也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
内蒙古自治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上坚持“适度收缩、相对集中”的原则,首先实现呼包鄂地区发展,紧接着在国家振兴东北经济的规划下,发展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区,塑造“东西互动、内外结合”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增强了国内经济格局中的竞争力,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地域差异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之间的自然资源禀赋与区域经济发展基础各有不同优劣势,充分了解各地区之间的差异和发展前景有利于内蒙古区域经济的协调和区域要素的优化配置。
1.各地区资源分布不均衡、产业结构存在差异内蒙古地处祖国北疆,是我国资源禀赋最好的地区之一,是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以行政区划为基础,分为蒙东、蒙中和蒙西地区。
蒙东地区包括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锡林郭勒盟、赤峰市;蒙中地区包括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乌兰察布市;蒙西地区包括巴彦淖尔市、乌海市、阿拉善盟。
近几年,各地区之间的区域经济有了明显的差异,其中经济增长最快的是蒙中地区,相比之下蒙东地区相对慢一些。
由于各地区间自然资源禀赋不同,每个地区都形成了优势特色产业。
比如,蒙中地区的包头市以钢铁产业为主,鄂尔多斯是以煤炭和羊绒产业为特色产业,为本地区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蒙东地区中呼伦贝尔地区形成了乳制品产业群,通辽、赤峰地区牛羊肉产品加工产业具有了一定的规模。
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总体介绍
![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总体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7b684108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05.png)
内蒙古⾃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总体介绍内蒙古⾃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总体介绍⼀、“⼗⼀五”经济社会发展简要回顾全区上下深⼊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开发,振兴东北等⽼⼯业基地和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有利时机,有效应对国际⾦融危机冲击,努⼒促进经济社会⼜好⼜快发展。
综合经济实⼒⼤幅提升。
全区经济总量⾸次突破万亿元,地区⽣产总值2 0 1 0年达到11655亿元,“⼗⼀五”年均增长17,6%. 地⽅财政总收⼊达到1.738.1亿元,年均增长29. 4%。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972.1亿元,年均增长27. 2%,累计完成近3 万亿元,是“⼗五”时期的4.3倍。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337.3亿元,年均增长19.7%。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进展。
三次产业结构⽐例由2005年15.1:45.4:39.5演进为2010年的9.5:54.6:35.9,总体上完成了由农牧业主导型向⼯业主导型的历史性转变。
依托资源优势,重点发展能源、冶⾦、化⼯、农畜产品加⼯,装备制造、⾼新技术六⼤优势特⾊产业,推动实施⼯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产业化三⼤战略,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增强。
区域发展呈现新特点,东部盟市发展加速,呼包鄂地区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稳步推进,城镇化⽔平进⼀步提⾼,城镇化率达到55%。
基础设施和⽣态建设得到加强。
综合运输体系初步形成,公路总⾥程达到15.7万公⾥,铁路营业总⾥程达到10789公⾥,机场增加到12个。
⽣态总体恶化趋势趋缓,重点治理区明显改善,森林覆盖率提前完成200to的规划⽬标,草原植被盖度继续提⾼。
节能减排扎实推进,单位地区⽣产总值能源消耗如期完成国家下达的控制⽬标,主要污染物减排总量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标任务。
⼈民⽣活⽔平显著提⾼。
城镇居民⼈均可⽀配收⼊2 01 0年达到17698元,年均增长11.2%;农牧民⼈均纯收⼊达到5 5 3 0元,年均增长1 1.2%。
内蒙古东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探讨——以科尔沁左翼中旗为例
![内蒙古东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探讨——以科尔沁左翼中旗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71eddfac76c66137ee0619c4.png)
dB《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年第8期内蒙古东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探讨——以科尔沁左翼中旗为例吴秀青乔璐安新洋(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1)摘要: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经济J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
本文以内蒙古科尔沁左翼中旗为研究区,利用遥感与GIS技术,应用2000年和2018年两期遥感影像,通过遥感解译获得土地利用数据。
通过分析,从2000年到2018年的18年间,本研究区域草地退化问题严重,随着农业的发展,水域面积越来越减少,沙地面积也不断增加,导致了生态环境问题。
本文对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土地利用;生态环境;遥感与GIS技术;科尔沁左翼中旗厂1研究区概况本文研究区域为科尔沁左翼中旗,位于东经121。
0&至123。
32之间,北纬43。
32,至44。
32,之间,地处内蒙古、吉林、辽宁三省交汇处的金三角地区,隶属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区域面积为9811平方公里。
本文采用Landsat系列影像作为遥感影像源,对科尔沁左翼中旗的2000年和2018年的土地利用数据进行遥感监测,结合已有研究成果,运用30m空间分辨率数据,反映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发展状况。
2数据与处理方法本文利用ENVI5.5软件对研究区内多期遥感影像分别进行波段融合、FLAASH大气校正、配准、几何校正与投影变化、拼接和裁剪,获得2000年和2018年的两期全区遥感影像数据,运用AicGIS10.6软件平台查看处理结果。
2.1数据选择结合该系列卫星的运行时间,基于USGS获取了覆盖整个研究区的2000年Landsat TM4-5影像和2018年的Landsat8OLI 遥感影像。
影像筛选首先通过目视判别是否有无云与条带。
在季节方面,选择了5~7月的遥感影像。
通过前期预选降低分类误差,并对所有影像进行了坐标统一转换,进行融合、正射、裁剪、坐标转换等处理,使其与Landsat系列影像定标一致。
【精品编辑参考】"点-轴"理论视域下蒙东地区三个经济发展轴
![【精品编辑参考】"点-轴"理论视域下蒙东地区三个经济发展轴](https://img.taocdn.com/s3/m/776bf0f0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ad.png)
"点-轴"理论视域下蒙东地区三个经济发展轴注:本文经过精心编辑,下载后可直接使用也可以编辑修改。
蒙东五盟市属于欠发达或落后地区,进入新世纪以来,区域经济呈现竟相发展态势,伴随着呼包鄂金三角经济快速发展,自治区又提出以呼包鄂为核心构建沿黄河沿交通干线经济带的战略构想。
内蒙古西部地区迎来新一轮发展高潮,与蒙东地区差距有进一步拉大趋势。
蒙东有被边缘化危险。
在制定自治区十二五规划前,内蒙古在积极推进呼包鄂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同时,也在积极谋划蒙东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些专家提出了蒙东地区锡赤通( 锡盟、赤峰市、通辽市) 一体化进程建议,把它作为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也有人认为目前锡赤通地区还不具备作为蒙东地区经济增长极的条件。
关于对蒙东地区经济增长极看法众说纷纭,这必然导致政策制定无所适从。
蒙东国土面积和人口均占全区一半以上,这五个盟市的发展,决定着全区协调发展水平和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
找到蒙东经济发展轴形成路径,也就找到蒙东区域开发路径。
1 材料及研究方法1. 1 数据来源基础数据来源于 2007 -2018 年《内蒙古统计年鉴》,2018 年《辽宁省统计年鉴》、《吉林省统计年鉴》,2006 - 2018 年蒙东五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及有关部门研究报告等。
1. 2 研究方法文中以陆大道先生的点-轴理论为依据,陆大道认为社会经济客体大都在点上集聚,通过线状基础设施( 束) 而形成的一个有机空间结构体系,由主要交通线及交通线上或交通线间的交汇点构成的网络节点上的不同等级的城镇或发展中心组成。
崔功豪认为选择发展轴应考虑以下条件,一是区域发展轴是产业、城镇、运输和通讯等线状基础设施集中成束的地带,是经济活动、产业、人口等优先集聚地带和发达地带。
二是以主要交通运输干线为连接线,经济发展轴都是由主要铁路、高等级的公路、沿河、沿海地带构成。
三是区域发展轴处在自然资源富集,开发条件好的地带。
蒙东地区发展轴选择以此为根据。
《内蒙古东部农村地区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范文
![《内蒙古东部农村地区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73fc007e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5a.png)
《内蒙古东部农村地区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篇一一、引言内蒙古东部农村地区,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区域,其环境状况直接关系到区域内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然而,近年来,该地区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如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水源污染等,不仅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健康发展,也威胁着农村的生态环境。
因此,本文将对内蒙古东部农村地区环境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探讨相应的对策。
二、内蒙古东部农村地区环境问题1. 水土流失严重由于长期过度开垦、过度放牧和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导致内蒙古东部农村地区水土流失严重。
这不仅使土地肥力下降,还导致河流、湖泊等水源地淤积,影响水资源的利用。
2. 土地沙化问题突出土地沙化是内蒙古东部农村地区又一严重的环境问题。
由于气候干燥、风力大,加之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等因素,使土地逐渐沙化,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
3. 水源污染问题日益严重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农村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这些污染源直接排放到河流、湖泊等水源地,导致水质恶化,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用水安全。
三、对策研究1. 加强水土保持工作为防止水土流失,应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如实施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植被恢复等措施。
同时,加强对农业生产的指导和监管,引导农民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防止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
2. 推进土地沙化治理针对土地沙化问题,应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如加强风沙源治理、实施生态移民等。
同时,加大对沙化土地的绿化力度,提高土地的保水能力和植被覆盖率。
3. 加强水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为保护水源地和水质安全,应加强水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
如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等。
同时,加强对饮用水源地的保护和管理,确保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
四、结论内蒙古东部农村地区环境问题的解决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民共同努力。
通过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推进土地沙化治理和加强水源保护及水污染防治等措施,可以逐步改善该地区的生态环境。
呼伦贝尔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呼伦贝尔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https://img.taocdn.com/s3/m/b5b91a49bb68a98271fefa8c.png)
呼伦贝尔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一、综合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实现1252.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3.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GDP)49529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2.9%。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69.1亿元,同比增长2.8%;第二产业增加值366.5亿元,下降0.5%;第三产业加值617.3亿元,增长5.1%。
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21.5: 29.2: 49.3。
(见表1)造林合格面积完成3.42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合格面积2.02万公顷,当年新封山(沙)育林面积1.4万公顷,森林抚育面积完成13.27万公顷。
机电井28.59万眼(包括人饮井),有效灌溉面积达到36.42万公顷,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0万公顷。
节水灌溉面积达到33.84万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13万公顷。
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5.15万公顷,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58万公顷。
年末农牧业机械总动力500.75万千瓦,增长3.2%,机耕水平达93.16%,化肥施用量(折纯)26.53万吨,增长2%,农村牧区居民用电量3.82亿千瓦时,增长7.4%。
三、工业和建筑业全部工业增加值289亿元,增长1.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
在规模以上工业行业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加值下降1.8%;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0.1%;有色金属矿采选业下降5.9%;木材加工业下降47.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38.5%;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6%;医药制造业增长69.4%;农副食品加工业下降13.5%;食品制造业下降2%;饮料制造业下降1.2%。
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98.9%。
主要产品产量有增有降(见表3)。
五、国内贸易全市全口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678.58亿元,同比增长6.2%。
分地区看,城镇市场消费606.37亿元,增长5.9%,乡村市场消费72.21亿元,增长8.1%。
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92.01亿元,增长8.5%,商品零售586.57亿元,增长5.8%。
内蒙古自治区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
![内蒙古自治区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09c5bcb1a417866fb94a8ea8.png)
内蒙古自治区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作者:康静李蔚郭雪佩李楠来源:《北方经济》2020年第09期摘要: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根据高质量发展内涵,本文构建了包含6个一级指标和27个二级指标的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并以内蒙古自治区12个盟市2017年和2018年数据进行测算。
结果表明,内蒙古12个盟市高质量发展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但各维度发展并不均衡,尤其表现在创新发展和共享发展上,成为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短板。
据此,本文期望为推动自治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提供思路借鉴。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构建;应用一、高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十九大以来,关于高质量评价已经逐步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但相关指标体系有的较为宏观,适用丁整体评测或者省域之间的对比分析;有的较为复杂,需要采集大量数据进行测算。
为开展自治区内城市问的对比分析,本文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构建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以提高地区问比较的科学性与效率。
(一)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的指标选取为选取科学、合理、快捷的评价指标,本文使用列举法,结合《2019年度盟市、自治区直属单位绩效考核指标》与其他省份所使用的指标进行归纳,优先选用共同使用的评价指标,围绕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打好“三大攻坚战”、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构建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
在指导实践上,多个省份先后11台覆盖省内(市、区)的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对各级政府的工作绩效进行综合评价,有效推动了相关工作,具备较强的借鉴意义。
如江苏、浙江、湖南都围绕高质量发展内涵出台了评价体系。
本文立足于前续省份的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寻找各省评价体系的“最大公约数”,综合考虑数据的可得性和评价的科学性,尽量精简指数梳理,抓住核心指标,构建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
在准确把握高质量发展科学内涵的基础上,为反映内蒙古高质量发展情况,根据新发展理念,按照客观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原则,设立了综合质效、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等6个模块27项指标,第一个模块指标反映经济提质增效,后五个模块指标分别对应五大发展理念要求。
内蒙古东西部区域差异性分析
![内蒙古东西部区域差异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14dddc276a20029bd642dd8.png)
内蒙古东西部区域差异性分析作者:李明轩孙欢来源:《财经界·学术版》2014年第08期摘要:区域差异性分为空间异质性和空间依赖性,而空间上的差异又可以表现为经济、政策、要素、制度、人文等方面的差异。
本文基于对内蒙古东西部经济数据的差异分析,从要素禀赋视角解释东西部区域差异,并分别提出了东西部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区域差异经济差异要素资源一、引言区域协调发展,是对一国或一个地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必要保障,不同区域有其自身特点,充分发挥其区域优势形成累积效应,从而带动区域经济高速增长。
内蒙古自治区共12个盟市,基于有关文献,将内蒙古分为东中西三个部分,东部为呼伦贝尔、兴安盟、赤峰市、通辽市四大盟市,中部为锡林郭勒盟,西部为以呼包鄂为代表的七大盟市,本文只对比东西部差异。
内蒙古自治区在“西部大开发”建设后,整体经济上升,西部产业经济更是蓬勃发展,东西部区域差异逐步形成。
二、文献综述随着国家扶植政策的出台,内蒙古经济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但是东西部区域不平衡发展也是客观存在的问题。
刘艳和赵欣分析了内蒙古近十年来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时间、空间和发展速度变化特征,提出差异原因并给出相关建议;杜凤莲,刘丽莎研究经济增长中收入扩大问题,得出东西部城市内部收入差距和城市化速度是导致东西部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的结论;杨春燕、赖彦斌、刘目兴建立了内蒙古现代化进程评价指标体系,分析结果表明东西部存在明显差异,提出内蒙古第一次现代化东部快于西部,第二次现代化则西部快于东部的观点。
由于内蒙古是依赖资源发展的省份,本文主要从经济上看出差距,以资源要素视角分析东西部差异,并结合产业转型提出一些想法。
三、内蒙古东西部区域经济差异在研究比较两个不同区域的差异时,最明显的差异反映在两个地区的经济层面上,选取了2003、2006、2008、2010年为代表趋势,将来源于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选取了有代表性的四个方面来表征内蒙古区域经济差异。
草原牧区雪灾天气指数保险设计——以内蒙古东部地区为例
![草原牧区雪灾天气指数保险设计——以内蒙古东部地区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ad3a6445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31.png)
草原牧区雪灾天气指数保险设计——以内蒙古东部地区为例草原牧区雪灾天气指数保险设计——以内蒙古东部地区为例引言:内蒙古东部地区是中国重要的草原牧区之一,其特殊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使得该地区的农牧业高度依赖天气条件。
然而,由于气候变化影响,雪灾频发现象导致了农牧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和不可预测性,给当地农牧民的生计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为了减轻农牧户的损失,保险机构可以引入雪灾天气指数保险,通过科学的设计和有效的运作,为农牧民提供风险保障,促进地方农牧业可持续发展。
一、内蒙古东部地区的草原牧业状况内蒙古东部地区拥有广袤的草原资源,草原牧业一直是当地居民的主要生计来源。
由于地势高而寒冷、降水少,适宜牧畜生产。
然而,不可预测的雪灾给当地的农牧业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雪灾是内蒙古东部地区常见的灾害之一,尤其在冬季,大雪覆盖茂密的草原,导致枯草被埋,牲畜无法觅食,严重影响了牧民家庭的生活。
一次较大规模的雪灾往往会造成牧民大量牲畜死亡,导致耕地荒芜和土地退化,极大影响当地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雪灾天气指数保险的概念与特点雪灾天气指数保险是一种基于天气指数的农业保险形式,其特点是根据历史和实时的天气数据,确定出触发保险赔付的阈值,并以此为依据进行赔付。
相较传统的保险模式,雪灾天气指数保险更加简单、灵活、有效。
1.简单性:雪灾天气指数保险不需要对被保险农户的具体损失进行调查和鉴定,只需监测和确认天气指数是否超过阈值,即可触发赔付。
这大大减少了理赔的复杂性和成本。
2.灵活性:雪灾天气指数保险可以根据具体地区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不同的指数和阈值,灵活地适应不同地区和农牧业的风险需求。
对于内蒙古东部地区而言,可以通过对降雪量、降雪频次和积雪深度等指标的监测,设计合适的指数和阈值。
3.有效性:雪灾天气指数保险可以提前为农民提供经济保障,及时应对不可预测的气候灾害。
通过及时赔付,可以减轻农牧户的损失,促进农牧业的恢复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内蒙古东部地区经济运行情况
2018年以来,蒙东地区经济总体呈现总体平稳、稳中好转的运行态势。
一、经济运行好转,结构持续优化
2018年,蒙东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390.7亿元,占全区12个盟市生产总值合计的比重为31.0%,较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7%,较上年加快2.7个百分点。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3.4%,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6.2%。
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0.6:31.5:47.9,第三产业比重较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与全区产业结构相比,第一产业比重高于全区10.5个百分点,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分别低于全区7.9个和2.6个百分点。
可以看出,蒙东地区在全区的农牧业基础地位依然稳固,服务业发展水平在稳步提升,产业结构优化向好。
二、农牧业生产良好,基础作用突出
蒙东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
2018年,蒙东地区粮食播种面积为510.2万公顷,粮食产量达2727.1万吨,占全区粮食总产量的76.7%。
其中,玉米产量达到2064.5万吨,占蒙东地区粮食产量的75.7%。
蒙东地区全年猪牛羊禽肉类产量达170.1万吨,占全区的比重
为65.6%。
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111.8亿元,占全区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63.4%。
三、工业生产稳定向好,企业盈利能力增强
2018年,蒙东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8%,较上年加快2.7个百分点,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4.9%,较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从主要产品产量看,原煤产量比上年增长8.5%,占全区的比重为28.7%;十种有色金属增长9.5%,占全区的比重为52.1%;鲜冷藏肉增长3.8%,占全区的比重达76.9%;发电量增长13.0%,占全区的比重为34.4%。
企业盈利能力持续增强。
截至2018年前11个月,蒙东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达到243.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4%;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8.9%,高于上年同期1个百分点。
四、短板领域投资力度加大,房地产投资保持增长
2018年,蒙东地区注重有效投资,加大短板领域投资力度。
全年居民服务修理和其它服务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8.9%、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比上年增长3.4%。
基础设施投资占全区基础设施投资的比重达42.7%,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
首条内蒙古接入全国高铁网的高速铁路—新民北至通辽高铁正式开通运营,标志着内蒙古东部地区进入了“高铁时代”。
蒙东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10.3%,占全区的比重为42.5%,比上年提高4.3个百分点。
五、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旅游业蓬勃发展
2018年,蒙东地区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2%,较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对蒙东地区GDP增长的贡献率达60.9%。
旅游业亮点纷呈。
蒙东地区以森林、草原、湖泊、俄蒙边疆游为特色,不断推出精品线路,融入文化元素,促进了旅游业快速发展,旅游人数和收入均保持两位数增长。
全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达5753.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1%,占全区国内旅游总人数的44.8%;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628.2亿元,比上年增长14.0%。
六、消费市场保持平稳,占全区份额有所提高
2018年,蒙东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594.8亿元,比上年增长6.5%,快于全区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占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35.5%,较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在看到蒙东地区经济持续好转的同时,我们更应注意到,与我区西部地区及东北三省相比,蒙东地区经济还存在发展基础薄弱,产业发展水平不高,民生保障能力不足,节能环保压力较大等问题,需引起关注。
一是整体经济虽有所回暖,但仍处于低增长水平。
2018年以来,蒙东地区GDP增速逐季回升,由一季度增长2.9%、上半年增长3.8%、三季度增长4.3%,到全年增长4.7%,回升幅度已较为明显,但与全区及东北三省相比,仍属于相对
缓慢和低增长水平。
全年增速不仅低于全区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也低于辽宁省1个百分点,与黑龙江省持平,略高于吉林省,在东北部地区处于相对劣势。
二是产业结构虽有所调整,但发展水平仍不高。
从产业结构来看,蒙东地区一产比重明显高于全区,二产、三产整体发展水平不高。
工业企业整体规模较小,产业发展普遍存在链条短、附加值低,缺乏带动地区发展的龙头企业。
多以资源密集、资本密集为主,科技与产业结合不紧密,非资源型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育不足。
服务业发展也主要依赖于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等传统产业,而科技、教育、文化、房地产、金融、信息服务等新兴服务业仍难以起到支撑作用。
三是民生保障力度虽有所加大,但保障能力仍显不足。
蒙东地区居民生活水平相对全区处于落后状态,“城乡两个收入”和消费支出均低于全区平均水平。
农村牧区水、电、交通、通讯等公共设施相对薄弱。
边境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林区、工矿区部分群众就业、生活困难,资源枯竭型地区社会保障支出压力较大,棚户区改造任务重。
蒙东地区人口基数大,贫困人口较多,蒙东地区是全区三大攻坚战中的“精准脱贫”的主战场。
而蒙东地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只有381.9亿元,仅为鄂尔多斯市的88%,财力上的不足,对民生保障制约明显。
四是环境状况虽有所改善,但节能环保压力依然加大。
随着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推进,蒙东地区积极实施林业、草原生态建设、沙地治理、重点流域和湿地治理保护工程,落实退耕还林、还草、还湿任务,环境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但蒙东地区发展的煤矿开采选洗、风力火力发电和煤化工等支柱产业,向沿海和内地输送了大量清洁能源,而能源消耗较大,给当地污染防治增加了难度。
2018年,蒙东地区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增速达11.2%,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6.4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