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语文真题诗歌鉴赏

合集下载

2013年高考语文总复习必备精品课件:诗歌鉴赏

2013年高考语文总复习必备精品课件:诗歌鉴赏

终 南 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王 维
孟 郊
游终南山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 到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二者在意境与表现方法上的不同
• 意境方面:王诗意境开阔景象博大,情景自然浑 成。孟诗意境幽深景象奇特,情感直露。 • 表现方法方面:王诗以写景为主,移步换景,在 动态中描绘景物;结句采用暗示手法,隐含自己 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孟诗写景兼具抒情,以静态 为主,抒情采用类比抒情,如以山比人,“山中 人自正,路险心亦平”;结句直抒胸臆,表达自 己对凡俗生活的厌恶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春 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诗歌风格特点
1、平和冲淡,清新自然,不尚雕饰, 而又能超凡拔俗; 2、语淡而味浓。
王 维(见基本阅读)
山居秋暝 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盛唐时期社会安定,国力强大,社会的政治、经 济、文化全面繁荣。文人士大夫的物质生活优裕, 为漫游行旅、赏玩山水提供了条件。社会上佛道 思想流行,道家崇尚自然及返朴归真的追求和佛 家禅宗的净心明性的境界,为诗歌提供了文化及 审美心理的基础。文人的隐逸情怀也与山水田园 诗的形成有紧密的关系,但此际并非为隐而隐, 而是酿成了一种向往自然、追求超然独立的文化 心态和崇尚自然的审美趣味。此外,晋宋以来的 田园诗、山水诗的创作,也无疑提供了艺术上的 借鉴。
终南望余雪
祖咏 终南阴岭秀, 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 城中增暮寒。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牧童词①张籍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

陂中饥鸟啄牛背,令我不得戏垅头。

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犊时向芦中鸣。

隔堤吹叶应同伴,还鼓长鞭三四声。

牛牛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②【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

②北魏时,拓跋辉出任万州刺史,从信都到汤阴的路上,因为需要润滑车轮的角脂,派人到处生截牛角,吓得老百姓不敢把牛放出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开头两句交代了牧童远牧的原因:村子四周禾黍稠密,怕牛吃了庄稼。

B. “白犊时向芦中鸣”写出了牛儿时而低头吃草,时而举头长鸣的情状。

C. “还鼓长鞭三四声”用“鼓长鞭”这一动作写出牧童们放牛时相互嬉戏的情景。

D. 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明白如话,结尾借放牛娃之口,点明全诗主旨。

(2)这首诗结尾两句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1)C(2)①运用了用典、反衬的手法。

诗的前八句生动地描绘了牧童的心理活动和牛的动态,情趣盎然,结尾两句用典,写牧童之忧与上文形成了反衬。

②结尾两句淋漓尽致地揭露了封建剥削的残酷性,写出了人民对官府的畏惧,表达了诗人对安史之乱后农家命运的担忧、同情。

【解析】【分析】(1)C项,“‘鼓长鞭’这一动作写出牧童们放牛时相互嬉戏的情景”分析错误,这句诗的意思是牧童抖动几下手里的长鞭,怕牛儿相斗,“鼓长鞭”是对牛的警告。

故选C。

(2)牛本自在食草,牧童却担心牛被官家割牛角,一自在一忧虑对比,用了北魏拓跋辉生截牛角的典故,借古讽今,写出封建剥削的残酷,百姓的忧怕和作者寄予的同情。

故答案为:⑴C;⑵①运用了用典、反衬的手法。

诗的前八句生动地描绘了牧童的心理活动和牛的动态,情趣盎然,结尾两句用典,写牧童之忧与上文形成了反衬。

②结尾两句淋漓尽致地揭露了封建剥削的残酷性,写出了人民对官府的畏惧,表达了诗人对安史之乱后农家命运的担忧、同情。

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综合试题含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综合试题含答案解析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杂诗(其四)曹植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

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从屈原的辞赋开始,就形成了以美人香草比喻贤能之士的传统,这首诗明显地学习屈赋。

B. 开篇诗人就给我们描绘出一幅佳人图,这“佳人”生于“南国”,艳若桃花,光彩照人。

C. “时俗薄朱颜”二句,指世人并不喜欢这朱颜的美人,没有人愿意对她展露笑颜赞美她。

D. 这首诗简练峭直,语短情长,含蕴丰富,意境深邃,风格质朴刚健,有一种爽朗自然之美。

(2)这首诗是曹植后期所作,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案】(1)C(2)①佳人的容貌艳若桃李之花,比喻自己杰出的才能,表达自得之情;②“时俗”二句,说当世的风气轻视美丽的容颜,贝齿轻启的微笑为谁而发呢?比喻自己不被重用,表达怀才不遇之愤;③“俯仰”二句,说时光流逝,佳人的容华难以久恃,寄寓了自己盛年时无法施展抱负的深沉慨叹。

【解析】【分析】(1)C项,“指世人并不喜欢这朱颜的美人,没有人愿意对她展露笑颜赞美她”错,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意思是当世的风气轻视美丽的容颜,贝齿轻启的微笑为谁而发呢?此句是说佳人的美貌和歌唱才能都不为时人所赏识,而不是“没有人愿意对她展露笑颜赞美她”。

故选C。

(2)“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在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从屈原的辞赋开始,就形成了以美人香草比喻贤能之士的传统。

曹植这首诗,在构思和写法上明显地学习屈赋。

这首诗以佳人自比:佳人的容貌艳若桃李之花,比喻自己才能的杰出。

“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时俗”二句,说佳人的美貌和歌唱才能都不为时人所赏识,比喻自己怀才不遇。

“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 转瞬间,岁月消逝,可是青春的美貌是难以永远存在的。

“俯仰”二句,说时光流驶,佳人的容华难以久恃,寄寓了自己盛年时无法施展抱负的深沉慨叹。

2013年语文高考诗歌语言鉴赏复习

2013年语文高考诗歌语言鉴赏复习

(步骤四) 4、总结该联如何点明主旨,突出诗眼。
颔联形象地写出路远雁孤、同伴难寻的凄苦之情。
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

谢!
(步骤一) 1、点出诗眼,并释义。
诗眼是“孤”,即孤独之意。
参考
(步骤二) 2、紧扣诗眼,解释句意。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意思是“一片孤单的雁 影 ,遗失在万里云天中,有谁会心生怜意啊”。
(步骤三)3、结合表现手法指出如何突出诗眼。
“一片”、“万重”对比,构成极大反差,极言其 “孤”;“谁怜”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诗人对孤 雁的怜悯之情。
课堂演练
释词
描述
答:同意。 看,在诗中指回望。离人孤独地走 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送别的人 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 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一“看”字就 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意境或情感
(08年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后面 问题。
春日即事
李弥逊 ①
归纳综合 炼字篇 之
一、在鉴赏诗歌时,一要重点关照动词 , 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有修辞手法的 动词。 动词的提炼是古诗炼字的主要内容。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 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 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 尽人皆知。
炼字篇之 例1: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作用二: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 境之感。


诗歌的炼字应注意: 1、动词 2、修饰语(形容词、副词、数 量 词) 3、特殊词(叠词、拟声词、颜色词)
常见的提问方式
1.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2.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 么? 3.文有文眼,诗有诗眼,此诗的诗眼是什 么?

2013-2017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

2013-2017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

(2017北京卷)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晓行巴峡王维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1】行。

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

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注释:【1】树杪:树梢。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晴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

B.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桥,行人走在桥上,如在树颠。

C.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过,分外澄明。

D.诗人在暮春之际来到巴峡,山水之趣宽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

16.“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一联中,鸟雀之声传递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下列诗句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3分)A.欲暮黄鹂啭,伤心玉镜台。

(王昌龄《古意》)B.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晁补之《吴松道中》)C.苍鸠鸣竹间,两两自相语。

(张耒《感春》)D.殷勤报春去,恰恰一莺啼。

(杨万里《和仲良春晚即事》)17. 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水经注》)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杜甫《秋兴八首》)18. 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6分)①本诗描绘的是巴峡风俗,而陶渊明《归园田居》描绘的则是田园风光,其诗云:“_______,________。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②本诗写到了登高望远,王勃《滕王阁序》中也有登高望远的语句:“披绣闼,俯雕甍,_______,________。

”③本诗与辛弃疾《菩萨蛮》同为游记之作,辛词云:“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水。

________,_________。

”(2017江苏卷)古诗词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0—11题。

秋兴陆游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①,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鹧鸪天》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鹧鸪天》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鹧鸪天》(2013·广东卷·T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鹧鸪天【宋】张炎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

劳劳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②近,卖饧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

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④也皱眉。

【注】①劳劳:遥远。

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

③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

④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1.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4分)答:【答案】上片楼上笛声勾起作者思乡之情,迷茫春水、低垂暮云更让作者心情压抑、低沉;燕子正忙着筑巢安家而自己却流落千里,雨打梨花更显作者之孤寂。

作者借眼前这些饱含愁绪之景,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心中思念故乡、故友的愁苦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首先,要审清题目,“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题目已经给出“借景抒情”的信息。

其次,读懂上片,弄清楚上片写了哪些景物。

最后,根据这些“意象”的特征和营造出的意境分析出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2.作者为什么说“不是苏堤也皱眉”?请结合词的下片分析。

(3分)答:【答案】清明来临,自己飘泊他乡陡增愁绪;夜不成眠,漫步江头,折一枝新柳以寄思乡之意,虽不是故乡“苏堤”的杨柳,却也倍添思乡的愁苦,因而说“不是苏堤也皱眉”。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和作者情感的能力。

首先要弄清楚下片诗词的内容,如:修禊、卖饧、故乡、梦、夜、折、江头柳、苏堤等,理解这些词语包含的作者的情感指向。

其次结合上片和注释,从整体上理解作者在本词中要表达的情感。

最后结合下片的内容和情感具体回答题目“为什么”。

2013年高考语文重庆诗词鉴赏

2013年高考语文重庆诗词鉴赏

• 2.“分析诗歌的怃想感情”要结合诗歌创作 背景,作者入清丌仕,是对清朝统治者的 反抗。就“折腰丽矣谢无能”这句来说, 这里用“折腰”代替“做官”,它很自然 地引发人们联想到东晋陶渊明“丌为五斗 米折腰”而毅然辞官归隐的典故。具体回 答时,先解说诗句的意怃,自己丌想为官 了;后点明丌为官的本质,表现了词人坚 决丌不清朝统治者合作的气节。 • 【考点定位】 考查考生鉴赏作者的情感的 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
答案:(7分) ⑴容貌病态怪异,性格坚忍丌 拔。用描写刻画外貌,用比喻突 出性格。(4分) ⑵此句意谓:我为官很丽了, 要我再出任官职,则以没有能力 为借口来 推辞。表现了词人坚决丌不 清朝 统治者合作的气节。 (3分)
• 【解析】1.人物形象,一般指人物的性格精 神。“赏析”,需要结合诗句阐释。答题 时要结合整首诗创设的总体意境来分析鉴 赏。 • 此类题型的答题步骤: ①总说:概括说 明诗歌塑造的形象特点。诗人“容貌病态 怪异”,“性格坚忍丌拔” ②联系具体诗 句,简要说明形象的基本特征是如何展现 的。前两句,外貌描写。后两句,喻诗人 为终南山的“石里藤”,坚韧。 • 【考点定位】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抒情 主人公的形象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
再配上棱棱眉嵴,炯炯眼神,一下 子就使词人的特异容貌灿灿然立亍纸面。 明朝灭亡后,丌少怀故国之怃的遗民墨客 纷纷遁入僧门。但这些抱亡国之恨的僧丌 同亍那四大皆空的僧,故词人着意点示: 我因忧国之忧和愤世之品则“怪亍僧”。 一个“怪”字传递了词人多少丌须表述却 丌难意会的衷曲。前两句是词人面容表象 的大特写镜头,充分显示其怪异;“霜侵” 两句则是词人心态意象的比拟式描摹,着 力传 达其坚强。艺术上由表入里,由近致 进,由风貌到气质,从而丝丝入扣 地熔铸出词人的立体塑像。

2009-2013山东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

2009-2013山东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

诗歌鉴赏练习1.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8分)山寺夜起江湜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4分)(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

(4分)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8分)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5分)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8分)咏山泉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的妙处。

(4分)(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4分)4.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8分)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

②怆悢(liàng):悲伤。

(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3分)(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5分)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8分)寄远(又名“南陵道中”)杜牧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1)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3分)(2)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

(5分)6.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8分)送邹明府游灵武贾岛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2013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 Word版含答案

2013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 Word版含答案

【2014备考】2013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13.L2013·四川卷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8分)九日和韩魏公①苏洵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②。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③。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注】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韩魏公,即韩琦,时为丞相。

②金罍,泛指酒盏。

③曲台,指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

(1)本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答案] (1)主要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愁和苦闷。

作者已头发花白却不得重用,佳节时愁苦叹息,只能在酒醉中偶露雄心,因愁思而寒夜无眠,凡此种种,都表现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愁和愤懑。

(4分)(2)妙在用三层对比强化了诗人忧愁之深和潜藏于胸的壮心未绝。

佳节时不喜反忧,壮心在现实中的落空与在醉酒豪言中的显现,“久”与“偶”在时间上一长一短;三层对比,层层递进,准确地表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4分)【诗歌赏析】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韩魏公即韩琦,字稚圭,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

早年曾同范仲淹一起防御西夏,推行庆历新政。

新政失败,先后出知扬州、定州、并州。

嘉祐年间还朝,历任枢密使、宰相。

韩琦原唱题为《乙巳重阳》,乙巳是英宗治平二年(1065)。

这年重阳节苏洵参加了韩琦家宴,席间韩琦赋诗,当晚苏洵写了这首和诗,半年后苏洵就病逝了。

首联从十年来他们的交游,一直写到这天的宴会,语言高度概括,内涵十分丰富。

2013年高考真题——语文(江苏卷) 解析版含答案

2013年高考真题——语文(江苏卷) 解析版含答案

2013年普通高考语文江苏卷详解详析第Ⅰ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

【答案】D【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A。

【解析】A项“亢”与“伉”读(kàng)、“吭"读(háng)和“沆”读(hàng) ,B项“稂”、“锒"、“琅”读(láng)、“阆”读(làng),C项“孩”、“骸" 读(hái)、骇读(hài)、“赅”读(gāi).本题考查词语信息量较大,有的两组词语之间联系不大,这就需要考生的复习备考要适当增加记忆积累的范围。

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来逐步缩小答题范围.2。

【答案】B【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能力层级为E。

【解析】第一空根据语境应填“买椟还珠",“买椟还珠" 用来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第二空根据“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一句,所以选填“殊途同归”最为恰当,“殊途同归”指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

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第三空根据“他的危机感丝毫未减”,选填“如履薄冰”,“如履薄冰”指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本题成语的考查数量虽然较多,但题干中明确的语境降低了解题的难度,三个空都可依据这一点3。

【答案】改变自己比改变环境(世界)更容易。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E。

【解析】题干中已明确答题的方向:画线句子的含义。

因此在答此题的时候要注意由点到面的思维,针对“穿鞋”上升到“改变自己”,针对“给全世界铺上地毯"上升到“改变世界”。

再组织恰当的语言表述.4. 【答案】大多数作家需要十年左右的创作积累,才能进入创作成熟期。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图表转述能力。

能力层级为E。

【解析】本题采用图表分析的形式,旨在考查考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尤其是图文转换能力。

图表分析题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图表中的有关内容来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提取、挖掘其中隐含的信息,进而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

2013年语文高考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2

2013年语文高考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2

②、描写----A描写景的方式:
①描写的角度、顺序: 时间顺序、 上下、远近、高低、定景移点、定点移景、移步换景; 俯视、仰视; 视觉、听觉、嗅觉(声色味)、感觉;虚实、动静、正侧、点面 ②描写技法: A景中含情、寓情于景;哀景乐情、乐景哀情; 以动衬静、以声衬静; 用甲事物对比衬托乙事物 B 明暗对比;今昔对比; C 工笔与白描 D 选取特征性的景物 E 细节刻画
表达技巧题
⑴这首词的上篇着重写景,请结合词句分析作者 是如何描写秋夜景物的?
表达技巧题
⑵这首词表达了仕途的险恶和中原未复的惆怅情 绪,结合全词简析作者是如何抒发这种情感的?
⑴这首词的上篇着重写景,请结合词句分析 作者是如何描写秋夜景物的?(6分) 写景手法+修辞
答: ①按照由户外到户内,由远及近的顺序 (1 分 ) , 描绘了秋景的幽静(1分); ②听觉、嗅觉、视觉 (1 分 ) :“蛩啼”“檐花落” “乍凉帘幕”“香”等意象从多种角度写幽静的 秋景,写得有声有色(1分); ③以动衬静 (1 分 ) ,借寒蝉嘶鸣,反衬出秋夜清 冷的气氛和孤独寂静的境界。 (1 分 ) 表达了词人 内心的孤独寂寞。
⑵这首词表达了仕途的险恶和中原未复的惆怅情 绪,结合全词简析作者是如何抒发这种情感的? (6分)
抒情手法+修辞 答: ①上片寓情于景(1分),通过描写幽静的秋夜景色, 渲染秋夜清冷的气氛和孤独寂静的氛围,衬托内 心的愁绪;(2分)
②下片比喻(1分)。将征鸿的情意比作秋云一样淡 薄;词人埋怨征鸿情薄,曲折地表达出仕途的险 恶与用了什么手 法?请具体分析。(3分)
词下阕的写景文字,从整体看运用了什么手法? 请具体分析。(3分) 手法全而准确;
逐个分析!
①对比(1分)“空见残荷满”是写去年秋末登舟,途 中所见唯有败叶残荷。 “一路繁花相送”写今年旧地 重游,眼前出现的另一番景色,到处是盛开的荷花。 (1分)去年与今年对比鲜明,表达了作者对满眼荷花 盛开的喜悦之情。(1分) ②虚实结合(1分)“空见残荷满”是虚写,作者回忆 去年路过此处的情景,因为秋末登舟,途中所见唯有 败叶残荷。 “一路繁花相送”是实写,今年旧地重游, 发现另一番景色,到处是盛开的荷花。(1分)虚实结 合,突出了作者对今年荷花盛开的喜悦之情。(1分)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秦中吟歌舞》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秦中吟歌舞》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秦中吟歌舞》(2013·浙江卷·T21-2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7分)秦中吟·歌舞(唐)白居易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

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

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

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

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

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

秋官为主人,廷尉居上头。

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

岂知阌乡①狱,中有冻死囚。

【注】①阌(wén)乡:旧县名。

白居易有《奏阌乡县禁囚状》,详述了无辜妇孺被关进阌乡狱并遭受迫害的惨状。

1.这首诗揭露了中唐尖锐的社会矛盾,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与杜甫诗名句“, ”一脉相承。

(2分)【答案】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解析】本题的考查方式与前几年·浙江卷的考查方式相比有较大变化,考查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对知识“横向联系”的能力。

该诗描写了公侯朝臣的奢华生活,结尾两句与前面形成鲜明对比。

“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两句与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有异曲同工之妙。

2.赏析这首诗对比艺术的特色。

(5分)答:【答案】①从结构上看,开头两句兴起全篇,接下来十四句详写统治者骄奢侈靡的生活,而结尾仅用两句描述“冻死囚”,文势陡急,有一落千丈之势。

②从艺术效果看,前面十四句通过层层铺叙、渲染,为结尾一幕做艺术的铺垫,前后构成强烈、鲜明的对比,震撼人心。

【解析】本题考查对艺术特色的赏析,而且规定是对“对比”艺术的分析,难度较大。

要理解本诗前后描写不同,找出“对比”的内容,可从结构和艺术效果的角度进行赏析。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练习及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练习及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练习及答案诗句作用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辛弃疾客子久不到,好景为君留。

西楼着意吟赏,何必问更筹?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

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

野光浮,天宇迥,物华幽。

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谁念英雄老矣?不道功名蕞尔,决策尚悠悠。

此事费分说,来日且扶头!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诗歌上片重在写景,在写景中言情抒怀,前四句为情造文,描写有我之景,情景很好融为一体。

B.诗歌中“照我满怀冰雪”句生动形象写出作者的失意和无奈,将内心凄凉和感伤充分表现了出来。

C.诗中“鲸饮未吞海”句化用了杜甫“饮如长鲸吸百川”,极度夸张,具有一种豪迈精神和阳刚之气。

D.下片“野光浮,天宇迥,物华幽”三句在结构上承上启下,紧承上片的写景,引出后面叙事抒怀。

E.这首词采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行文波澜起伏,写景生动形象,议论富有情理,抒情真切动人。

2.词中“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内容进行分析。

(6分)参考答案:1.BE(答对一项2分,两项5分,多选少选不给分)详细解析:B项中,满怀冰雪,指自己冰雪般纯洁的肝胆。

E项中,采用的是欲抑先扬的手法更多资料请关注创意语文工作坊。

微信 CL88283222.①这全词的主旨句,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作者不由愁思满怀。

②全词的基调也由前面的雄壮豪迈而变为后半部分的哀凉悲伤。

③作者忧心国事,雄心壮志,自然引出下文功业未建的感慨和无奈。

详细解析:6分,每点2分。

意思相近即可。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

岁暮归南山①孟浩然北阙②休上书,南山归敞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③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注】①写这首诗时,诗人正是四十岁,长安科考落第。

②北阙:指帝宫。

③青阳:指春天。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匙(5分)A.“北阙休上书”,实际上表达的正是“魏阙心常在.金门诏不忘”的情意。

2009-2013福建高考诗歌鉴赏真题

2009-2013福建高考诗歌鉴赏真题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鉴赏古代文学作品思想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 能力。能力层级为E。
• 【解析】李纲是邵武人,本词是本地作家的作品,在读懂全文的基础 上,紧紧抓住一些关键词并不难解题。第一小题考查的是诗歌的表现 手法,理解可多元化,其中衬托的表现手法相当明显。第二小题考查 的是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诗句通俗易懂,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考生只要抓住“空旷”“茅舍”“欢笑”等关键词,作者所蕴含的情 感便昭然若揭。 • 【答案】(1)要点:“箬笠”“蓑衣”勾勒出钓翁雪天垂钓的外在形象, 画面简约,意境空灵。“冰散响”描写轻细的声音,衬托出环境的寂 静、钓翁的宁静。钓翁“时振玉花空”的动作,衬托出钓翁的凝定。 “但”字写出了钓翁的心无旁骛。 • (2)示例:空旷,暗示钓翁生活的闲适自在;“茅舍竹篱依小屿’描 写钓翁生活的简朴与环境的清幽;“缩鳊圆鲫人轻笼”流露出钓翁生 活的自得之情;“欢笑有儿童”凸现了钓翁生活的温馨和欢乐。
参考答案
•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1)【要点】“绿”字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 动态,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的生机, 增强了诗的韵味。(意思对即可。其他看法,言 之成理亦可) (2)【要点】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 洗征尘,表现出归家时轻松愉悦的心情。尾联进 一步设想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 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 由生活的向往。(意思对即可。其他看法,言之 成理亦可)
• (1)在诗句中,与试题相呼应的最关键的一个字是 。(1分) • 解析:解答本题要抓住诗题“访隐者”的“访”字,相呼应的必然是 动作“踏”字。 • 误区警示:本题考生误答原因是对诗歌理解不到位,对词语的表现力 不敏感 • 答案:踏 • (2)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3分) • 答: •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形象的鉴赏能力。解答本题要结合整首诗创设 的总体意境来分析鉴赏。 • 误区警示:考生容易失误在答案要点不全和表述不明确上。 • 答案: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 无人造访、无人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 情怀。(意思对即可)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洞仙歌赵鼎①空山雨过,月色浮新酿。

把盏无人共心赏。

漫悲吟,独自拈断霜须。

还就寝,秋入孤衾渐爽。

可怜窗外竹,不怕西风,一夜潇潇弄疏响。

奈此九回肠②,万斛清愁,人何处、逖如天样。

纵陇水秦云③阻归音,便不许时闲,梦中寻访?【注释】①起鼎:南宋抗战名臣,遭秦桧谗言被貶,后绝食而死。

此词就是他谪居时所作。

②九回肠:喻愁极多。

司马迁《报任安书》:“是以肠一曰而九回。

”③陇水秦云:“陇水”和“秦云”本指陇头之水和秦岭之云这些环绕故都长安的山川云雾,词人在这里用来暗指那些昏庸无能的朝中奸佞。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上片集中写了独酌、悲吟、孤卧三个生活细节,表明作者处境的艰难,愁怀的激烈,以及时光难度的悲吟。

B. “空山雨过,月色浮新酿。

把盏无人共心赏”词人以乐景衬哀情,表达了自己被贬谪此地孤苦伶仃的苦闷之情。

C. “可怜窗外竹”三句,既是景语,更是情语。

从“可怜”、“不怕”、“弄”等用语看来,词人含蓄地赞颂了竹子耐严寒的品质,以寄托诗人的情操。

D. 上片以行动描写为主,下片先是心理描写,后是景物描写,深沉含蓄地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险,渴望回归故土,一心报国的满腔忠贞之情。

(2)请对这首词中运用的最突出的手法“赋”作简要分析。

【答案】(1)D(2)①按时间顺序从空山雨过,独饮无绪,悲吟断须,孤衾独卧,一直写到夜阑不寐,闻风吹竹,一怀愁绪,梦寻旧乡。

这样词人写出了一个凄凉人难度凄凉夜的全过程,真实感人。

②描写细腻有层次,上片三个连续性的细节描写,下片先是景物描写,后是心理描写,描写层层深入,而且每一种描写都作了精细的刻画。

如月色、悲吟反衬无人与之共赏良辰美景,以拈断霜须表明悲吟的深切,以“万斛清愁”形容愁恨之多,以“邈如天样” 以形容朝廷之远,以“陇水秦云”暗指秦桧一类掌权奸臣等。

【解析】【分析】(1)D项,“下片先是心理描写,后是景物描写”错,应是先景物描写,后心理描写。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解析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石鼻城①苏轼平时战国今无在,陌上征夫自不闲。

北客初来试新险,蜀人从此送残山。

独穿暗月朦胧里,愁渡奔河苍茫间。

渐入西南风景变,道边修竹水潺潺。

【注】①石鼻城即宝鸡东北30里的武城镇,相传是诸葛亮所筑,曾是蜀、魏的战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写曾经是古战场的石鼻城,如今一派太平的景象,路上行人各自奔忙。

B. 颔联写南来北往的人到此的感受,用“新险”“残山”突出石鼻城地势险峻。

C. 颈联写“暗月朦胧”“奔河苍茫”,形象地表现了“独穿”“愁渡”的黯然迷蒙。

D. 尾联写向西南行进,风景逐渐优美,路旁是修长的翠竹,耳畔是潺潺的流水。

(2)宋诗富含理趣,常在具体的形象中蕴藏抽象的哲理。

谈谈你从这首诗中读出了哪些理趣。

【答案】(1)B(2)①首联借石鼻城古今变迁,表达对变与不变的思考;②颔联借南北旅人来到石鼻城感受差异,表明角度不同导致体验不同;③末两联借石鼻城两侧景色和旅人感受的变化,形象地表达逆境会转为顺境的信念。

【解析】【分析】⑴本题中,颔联的意思“石鼻寨对北方人来说,是刚涉秦岭的险要之处,可对经剑阁栈道而来的蜀人来说,只不过是小丘陵”,所以“新险”“残山”是不同行进方向的人的感受。

故选B。

⑵本题中,“从这首诗中读出了哪些理趣”,其实是对诗人情感的把握,要多方位把握,这首诗的意思:现在祖国统一了,但南来北往的旅客们依然闲不住,石鼻寨对北方人来说,是刚涉秦岭的险要之处,可对经剑阁栈道而来的蜀人来说,只不过是小丘陵。

在月色朦胧中渡过奔腾的渭河,渐向西南,风景渐变,修竹萧萧,流水潺潺。

由此可概括为答案为:①首联借石鼻城古今变迁,表达对变与不变的思考;②颔联借南北旅人来到石鼻城感受差异,表明角度不同导致体验不同;③末两联借石鼻城两侧景色和旅人感受的变化,形象地表达逆境会转为顺境的信念。

故答案为:⑴B;⑵①首联借石鼻城古今变迁,表达对变与不变的思考;②颔联借南北旅人来到石鼻城感受差异,表明角度不同导致体验不同;③末两联借石鼻城两侧景色和旅人感受的变化,形象地表达逆境会转为顺境的信念。

201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虚实结合

201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虚实结合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

一二句写实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
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傍晚,战士赶着 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 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 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三 四句写虚景,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 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 一夜之间和色和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 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 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 思乡情。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
梦,一尊还酹江月。
简析这首宋词的艺术特色。 虞美人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 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1)以“听雨”作为一条贯穿始终的线索,
“听雨”把三个画面巧妙的构成一个整体: 在“听雨”中欢乐,在“听雨”中忧愁,在 “听雨”中总结一生。 (2)映衬手法。第一个画面的欢乐对第 二、三个画面的忧愁、凄凉起反衬作用;第 二个画面的满腹愁思对第三个画面的万念俱 灰起陪衬作用。
201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诗 歌鉴赏表达技巧之虚实结合
虚实结合
静夜思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本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前两句写诗人
“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 实境。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念奴
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 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 雨霖铃》中上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高考语文试题汇编——诗歌鉴赏(1)2013新课标1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鹊桥仙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蓬三扇,占断蘋洲烟雨②。

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

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

蘋洲烟雨:指长满蘋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

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他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分)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6分)8.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受到封侯,而自己只能做个闲散的江边鱼翁。

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与牢骚。

9.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

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2)2013新课标2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朱熹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8.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9.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6分)8.(5分)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

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答出烘托和渲染的,给2分;能做简要分析的给3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6分)表现了作者落寞惆怅、若有所失的心情。

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投射到梅花上,思绪万端却又无从说起,以至在梅树下沉吟许久,直到日暮才独自离开。

答出作者心情的,给3分;能做简要分析的给3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3)2013大纲卷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客从杜甫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珠①。

珠中有隐字②,欲辨不成书。

缄之箧笥③久,以俟公家须。

开视化为血,哀今征敛无。

【注】①泉客珠:指珍珠。

泉客,传说中的人鱼,相传它们流出的眼泪能变为珍珠。

②佛教传说,有些珠子中隐隐有字。

③箧笥:指储藏物品的小竹箱。

(1)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故事,请简述这个故事。

(4分)(2)从全诗看,“珠中有隐字”、珍珠“化为血”各有什么寓意?(4分)【答案】(1)有客人从南海来,送我珍珠;珍珠里隐约有字,想辨认却又不成字;我把它久久藏在竹箱里,等候官家来征求;但日后打开箱子一看,珍珠却已化成了血水,可悲的是我现在再也么有什么可以应付官家的征敛了。

(2)“珠中有隐字”,寓意为百姓心中有难言的隐痛。

珍珠“化为血”,寓意为官家征敛的实为平民百姓的血汗。

【思路点拨】此诗大约是公元七六九年(唐代宗大历四年)杜甫在长沙所作。

这是一首寓言式的政治讽刺诗。

揭露统治者对人民的横征暴敛,便是这首诗的主题。

杜甫巧妙地、准确地运用了传说,用“泉客”象征广大的被剥削的劳动人民,用泉客的“珠”象征由人民血汗创造出来的劳动果实。

第(1)题答出故事梗概的,给2分;答出“欲辨不成书”意思的,给1分;答出“哀今征敛无”意思的,给1分。

第(2)题答出“珠中有隐字”寓意的,给2分;答出珍珠“化为血”寓意的,给2分。

两题意思答对即可。

(4)2013北京卷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②题。

(7分)古风(其十)李白齐有倜傥生,鲁连①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②笑。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注释:①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

②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四句与曹植诗句“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运用比喻的方式表达赞誉之情。

B.“后世仰末照”句,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

C.本诗最后两句,以“澹荡人”与开头的“倜傥生”相呼应,意在表明诗人的志趣。

D.李白在诗中盛赞了鲁仲连的高风亮节,并把他引为“同调”,内容显豁,感情深挚。

②前人评此诗:“此托鲁连起兴以自比。

”结合诗句,谈谈李白借鲁仲连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

(4分)答案 12.(7分)①(3分) B②(4分)要点一:辅弼天下,建功立业。

结合诗句:“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要点二:不慕名利,功成身退。

结合诗句:“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5)2013广东卷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鹧鸪天【宋】张炎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

劳劳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②近,卖饧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

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④也皱眉。

【注】①劳劳:遥远。

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

③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

④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1)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4分)(2)作者为什么说“不是苏堤也皱眉”?请结合词的下片分析。

(3分)答案 10.(1)(4分)上片词人借楼上笛声、迷蒙山水、千里燕子、雨中梨花,运用典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愁苦的思乡之情。

(2)(3分)修禊的热闹场景,清明时节的祭祀,都因自己远离家乡、漂泊异地他乡而不能参加,增添愁绪,夜不能寐,江畔独步折柳,更又回想亲人苏堤折柳送别之场景,更添思乡之愁,令人愁眉不展。

(6)2013湖北卷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临江仙欧阳修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

如今薄宦老天涯。

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

孤城寒日等闲斜。

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

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1)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3分)(2)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

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作简要赏析。

(5分)答案14.(8分)(1)(3分)这首词蕴含的情感主要有:①久别重逢的喜悦;②宦海沉浮的悲惋无奈;③离别在即的愁绪。

(2)(5分)①想象奇特,虚实相生。

词人忽发奇想,将本来荒僻的阆州点化为神仙阆苑,赋予阆州神话般的美丽。

虚实处理得当,富有浪漫色彩。

②境界缥缈开阔,语言洒脱灵动。

“阆山”通“阆苑”,“滁州”望“阆州”,展现了多重时空的组合变化。

“闻说”二字导入传说,忽又接以“楼高”句设想将来,灵动超逸,挥洒自如。

(7)2013江苏卷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醉眠唐庚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

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注: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

⑴说明“山静似太古”一句的含意。

(2分)【答案】用远古时期的宁静写出山中的幽静。

【解析】这句从写作对象上看,应是写“山”,写“山”的静,因为有一“静”字紧跟其后,而且还像“太古”一样“静”,如果考生就把这句翻译一遍——山像太古一样静——那一定是能得分的。

⑵“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一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4分)【答案】表达了厌恶官场、追求恬淡的心境。

【解析】这两句明显写的是两方面的事,一句一事一心境:前句“门常掩”是因为“世味”,表明对“世味”的厌恶;后句“簟[竹席,见“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李清照《一剪梅》)]已便”是因为“时光”——正值盛夏时光——醉卧竹席,已是非常地适宜:给人的是一种闲适、恬淡之感。

⑶《宋诗钞》中说唐庚的诗“芒焰在简淡之中”,即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试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

(4分)【答案】“门掩世味”“拈笔忘筌”暗含诗人难忘世事,透露幽愤不平之气;全诗却以“山”“馀花”“好鸟”等闲适悠远的意象,形成一种简朴的风格,意味平淡深长。

【解析】解答这道题的关键在于审题,而且题目也已说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

由此,考生答题时,就要形成这样的思路:哪些地方是“平淡”的,这“平淡”里蕴含着怎样的“激烈情感”,顺着这样的思路答下去,至少失分不是很严重。

(8)2013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竹轩诗兴张镃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8.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

(5分)9.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6分)答案8、全联视听结合(1分),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1分)“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1分)(如果这一联答成了衬托或动静结合并加以分析,只能得1分)“叶声轻逐篆烟来”运用比拟(拟人)手法,(1分)形象地写出叶声与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

(1分)9、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

(2分:答全得2分,少1关键词扣1分)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

(4分:答全得4分,2条3分,1条2分。

)(9)2013山东卷14.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8分)山寺夜起江湜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4分)【答案】三四两句中的烟有两个特点:一是色白,而是具有动态。

诗人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第四句以“流”字描写山岚之动态,形象生动。

【解析】三四两句抓住“烟色如云白”使用比喻,以及“流”字的妙处展开回答。

(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

(4分)【答案】诗人不眠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喜爱山中夜景,前四句描写山中月夜美景,第五句“开门惜夜景”,“惜”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夜景的喜爱;二是思家,最后两句中“无家客”“独”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羁旅思家之情。

【解析】作者“不眠”的原因明显集中在文中最后两句,因此比较好找,但题干要求“结合全诗”,故答题时要对文章的整体做以分析说明。

(10)2013四川卷13.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8分)九日和韩魏公①苏洵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②。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③。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注]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韩魏公,时为丞相。

②金罍,泛指酒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