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全国卷诗歌鉴赏试题汇编(2010—2015)

合集下载

2015年高考各地语文卷古典诗词鉴赏真题及解析汇编

2015年高考各地语文卷古典诗词鉴赏真题及解析汇编

2015年高考各地语文卷古典诗词鉴赏真题及解析汇编一、新课标全国1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岑参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

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厲县.在今新鲁木齐。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诮简要分析。

(5分)《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则是间接描写,如“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描写了连年见雪飞的恶劣环境。

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尾联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思想感情。

对全诗的抒发有点染和升华的作用。

报效祖国当然不能因为距离遥远、环境恶劣而有所报怨,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却难以控制。

二、新课标全国II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8~9题。

残春旅舍韩偓①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③,拂拭朝簪待眼明④。

[注]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

②咸京:这里侑指都城长安。

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

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8.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

(5分)颔联巧妙之处在于用了“抱”“吹”两个动词。

9.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后两联表达了作者悲愤的情怀以及诗人兢兢业业,力求尽职,无负朝冠的心情。

三、江苏卷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刘禹锡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2010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汇编

2010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汇编

(七)江苏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 魏 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分)
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4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雨 陈与义①
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②归。 燕子经年梦 ,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③事多违。衮衮繁华地④,西风吹客衣。
注:①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 ②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 ③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 ④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繁华地:指京城。
(四)广东卷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 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 ①阑:阻隔 ;阻拦。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
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3分)
【参考答案】1、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 2、不矛盾。因为在诗人看来,即便故园没有战火,但国土沦丧,南北分裂,所以送友人归京时,触景生情,心中难免生出一段忧国之愁。
(九)课标卷
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1-2题。
雨雪曲 江总①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2、答案一:上片:词人触景生情,实写江边目光阻隔感受,虚写梦中回到江东。抒发不忍离去之愁。下片:词人实写灯下写书信,虚写希望大雁捎带思念,却是节令已过。流露浓重的牵挂不舍愁绪及深深的无奈之情。 答案二:整首诗运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对远方亲人的相思之情。词的下片写抒情主人公灯前写信的细节,是实写;写抒情主人公“写了书”又“没人传”,“寻得雁”又“秋将暮”的内心活动,是虚写。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把一个至情至性的抒情主人公哀婉复杂的心理刻画得细腻感人。 答案三:整首诗运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对远方亲人的相思之情。词的上片写抒情主人公伫立“西头”,隔着“江水”“烟树”远眺“江东路”的情形,是实写;“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是虚写,现实生活中无法与亲人团聚,便希望通过梦境来实现自己的愿望,这样的愿望似乎可以冲破时空、跨越大江。通过虚实相生的手法,刻画了一个望眼欲穿、至情至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全国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综合高考真题分类汇总及详细答案

全国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综合高考真题分类汇总及详细答案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读老杜诗集王令气吞风雅妙无伦,碌碌当年不见珍。

自是古贤因发愤,非关诗道可穷人。

镌鑱物象三千首,照耀乾坤四百春。

寂寞有名身后事,惟余孤冢来江滨。

【注释】①镌鑱(juān chán):雕刻,刻画。

②杜甫在代宗大历五年(770年)避乱往郴州依其舅氏崔伟,行至耒(lěi)阳,因贫病交加,卒于舟中,当时草草葬于耒江边。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王令认为杜甫虽然有堪与《诗经》比肩的诗才,但却平生碌碌,怀才不遇,不被时人所重。

B. 杜甫生逢乱世,国家危难使他在情感上受到巨大的触动,他的诗和古代圣贤一样是因发愤而作C. 中国古代诗人的生活大多是困窘的,所以王令认为杜甫的诗是因“穷而后工”,道出了“诗道”的规律。

D. “三千”与“四百”都是约数,颈联极言杜甫诗篇牵涉的内容广阔,意象丰富,成就卓异,流传久远。

(2)请从诗人“读”的角度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答案】(1)C(2)①杜诗“气吞风雅”,诗人对杜甫诗歌的成就作出了高度评价,表达诗人的敬佩之情。

②杜诗因“发愤”而作,诗人对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流露出发自内心的崇敬。

③杜甫当年“碌碌”,表达诗人对杜甫的际遇寄予真挚的同情。

④杜甫虽然名垂后世,其诗流传千古,但毕竟是“寂寞身后事”,诗人代鸣不平。

【解析】【分析】(1)C项,“中国古代诗人的生活大多是困窘的,所以王令认为杜甫的诗是因‘穷而后工’”错误。

“自是古贤因发愤,非关诗道可穷人”,进一步表明杜甫诗歌和古代圣贤一样是因发愤而作。

时代的动乱,人民的苦难,国事的艰危,都使诗人在感情上受到巨大的触动。

这就是杜诗创作力量的源泉。

诗人的生活,大多是穷困的,但王令认为不能因此说他们的诗是因“穷而后工”,更不能说是“诗道可以穷人”。

作者并没有认为古代诗人大多是困窘的,也没有认为写诗使人困窘。

故选C。

(2)《读老杜诗集》这首七律,既对杜甫诗歌作出高度的评价,又对诗人一生悲辛的遭际,寄予真挚的同情。

2015年高考语文卷诗词鉴赏真题及解析汇编

2015年高考语文卷诗词鉴赏真题及解析汇编

2015年高考语文卷诗词鉴赏真题及解析汇编一、2015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1卷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岑参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

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厲县.在今新鲁木齐。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诮简要分析。

(5分)《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则是间接描写,如“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描写了连年见雪飞的恶劣环境。

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尾联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思想感情。

对全诗的抒发有点染和升华的作用。

报效祖国当然不能因为距离遥远、环境恶劣而有所报怨,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却难以控制。

二、2015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II卷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8~9题。

残春旅舍韩偓①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③,拂拭朝簪待眼明④。

[注]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

②咸京:这里侑指都城长安。

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

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8.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

(5分)【答案】颔联巧妙之处在于用了“抱”“吹”两个动词。

【解析】解答此题,要在读懂诗句大意的基础上进行,并且抓住“巧”子进行分析。

9.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2015年全国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专题汇编(含解析)

2015年全国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专题汇编(含解析)

2015年全国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专题汇编(含解析)一、(全国新课标卷Ⅰ)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8-9题(11分)发临洮将赴北亭留别①岑参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

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5 分)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一、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则是间接描写,如“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描写了连年见雪飞的恶劣环境。

9.尾联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思想感情。

对全诗的抒发有点染和升华的作用。

报效祖国当然不能因为距离遥远、环境恶劣而有所报怨,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却难以控制。

二、(全国新课标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11分)残春旅舍韩偓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

[注]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

②咸京:这里侑指都城长安。

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

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8.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嗶里,并简要赏析。

(5分)9.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二、8. 颔联承接“忆咸京”三字,首先抒写对皇都美好春光的回忆:“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颔联巧妙之处在于用了“抱“”吹“两个动词。

仰望绿暗红稀的树梢,蜜蜂抱着花须随花飞落;俯观柳絮飘坠的池水,鱼儿吞吐水沫,像是吹着柳絮游玩。

2015年高考各地语文卷古典诗词鉴赏真题及解析汇编

2015年高考各地语文卷古典诗词鉴赏真题及解析汇编

2015年高考各地语文卷古典诗词鉴赏真题及解析汇编一、2015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1卷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岑参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

[注] 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

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厲县.在今新鲁木齐。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诮简要分析。

(5分)答:《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则是间接描写,如‚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描写了连年见雪飞的恶劣环境。

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答:尾联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思想感情。

对全诗的抒发有点染和升华的作用。

报效祖国当然不能因为距离遥远、环境恶劣而有所报怨,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却难以控制。

2015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II卷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8~9题。

残春旅舍韩偓①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③,拂拭朝簪待眼明④。

[注] 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

②咸京:这里侑指都城长安。

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

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8.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

(5分)【提示】颔联巧妙之处在于用了‚抱‛‚吹‛两个动词。

【答案】答:颔联承接‚忆咸京‛三字,首先抒写对皇都美好春光的回忆:‚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颔联巧妙之处在于用了‚抱‚‛吹‚两个动词。

最新全国卷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汇编

最新全国卷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汇编

最新全国卷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汇编B.诗人通过描写田园生活的细节,表现出对农民劳动的赞美和敬意。

C.诗歌中融入了《竹枝词》的元素,表现出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D.诗歌的节奏明快欢快,表现出农民们生活的乐观和向上。

15.诗歌中的“郢中歌”和《竹枝词》都是古代音乐作品,它们在诗歌中的运用有什么作用?(6分)诗歌中的“郢中歌”和《竹枝词》都是古代音乐作品,它们的运用使诗歌具有强烈的音乐感,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诗歌所描绘的场景和情感。

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B.诗人眺望远处,田埂在波光中起伏,时隐时现。

C.诗中描绘了农父农妇的衣着,白裙绿水映照绿苗白水,色调和谐。

D.诗的七、八两句通过听觉描写,表现农民们劳作的场景和愉悦心情。

15.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6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对仗工整,用典精当,语言雅丽平整。

插田歌》这几句诗则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

【2018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野歌 XXXXXX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XXX。

XXX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弯弓射鸿、XXX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XXX的方式与XXX《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①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条条看即烟濛濛,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②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2018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2015年全国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真题汇编与赏析答案全解

2015年全国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真题汇编与赏析答案全解

2015年全国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专题汇编(含解析)一、(全国新课标卷Ⅰ)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8-9题(11分)发临洮将赴北亭留别①岑参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

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5 分)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答案: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则是间接描写,如“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描写了连年见雪飞的恶劣环境。

9.尾联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思想感情。

对全诗的抒发有点染和升华的作用。

报效祖国当然不能因为距离遥远、环境恶劣而有所报怨,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却难以控制。

译文听说通往轮台的路上,连年都可以看到雪飞。

春风从未到过那里,朝廷的使者去得也很稀少。

无边的白草一直延伸到疏勒,青苍的山岭只是过了武威。

为王事尽力岂敢说路远,只希望能从梦中返归。

注释⑴临洮:即洮州,唐时与吐蕃接界,在今甘肃临潭西。

一说指临洮军,驻狄道(今甘肃临洮县)。

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⑵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⑶连年:接连多年。

一作“年年”。

唐郑遂初《别离怨》:“荡子戍辽东,连年信不通。

”⑷曾(zēng):竟,竟然。

一作“长”。

⑸应:一作“来”。

⑹疏勒:地名,唐时安西四镇之一,在今新疆疏勒。

⑺武威:地名,今属甘肃省。

⑻“勤王”句:一作“不敢道远思”。

勤王:谓尽力于王事。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狐偃言于晋侯曰:‘求诸侯莫如勤王。

2015年全国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目汇总及答案

2015年全国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目汇总及答案

2015年全国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专题汇编(含解析)一、(全国新课标卷Ⅰ)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8-9题(11分)发临洮将赴北亭留别①岑参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

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5 分)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一、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则是间接描写,如“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描写了连年见雪飞的恶劣环境。

9.尾联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思想感情。

对全诗的抒发有点染和升华的作用。

报效祖国当然不能因为距离遥远、环境恶劣而有所报怨,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却难以控制。

二、(全国新课标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11分)残春旅舍韩偓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

[注]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

②咸京:这里侑指都城长安。

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

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8.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嗶里,并简要赏析。

(5分)9.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二、8. 颔联承接“忆咸京”三字,首先抒写对皇都美好春光的回忆:“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颔联巧妙之处在于用了“抱“”吹“两个动词。

仰望绿暗红稀的树梢,蜜蜂抱着花须随花飞落;俯观柳絮飘坠的池水,鱼儿吞吐水沫,像是吹着柳絮游玩。

2015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汇编

2015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汇编

2015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汇编一、(2015课表卷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岑参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

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1.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5分)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二、(2015年天津)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9分)雨过至城西苏家宋黄庭坚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

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

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

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

注: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

(1)诗中描写了春雨后的哪些景象?(2分)(2)结合诗句说明颈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4分)(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三、(2015广东)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7分)早过大通驿①查慎行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

翠烟遥辨市,红树忽移湾。

风软一江水,云清九子山。

画家浓淡意,斟酌在荆关②。

①大通驿:在安徽铜陵,大通河由此入长江,作者乘船途经此地。

②荆关:五代后梁画家荆浩、关仝,二人擅长山水画。

(1)第三联的“软”字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请作赏析。

(3分)(2)诗题的“过”字在诗句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4分)四、(2015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8分)卜算子张元干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

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

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张元干,宋代爱国词人(1)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

(4分)(2)“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做简要分析(4分)五、(2015江苏)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高考语文试卷诗歌鉴赏题分类汇编(含答案)

高考语文试卷诗歌鉴赏题分类汇编(含答案)

高考语文试卷诗歌鉴赏题分类汇编(含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归田四时乐春夏二首(其一)①欧阳修春风二月三月时,农夫在田居者稀。

新阳晴暖动膏脉,野水泛滟生光辉。

鸣鸠聒聒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飞。

碧山远映丹杏发,青草暖眠黄犊肥。

田家此乐知者谁,吾独知之胡不归。

吾已买田清颍②上,更欲临流作钓矶。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回京,任翰林院修撰期间。

②颍:指颍州。

作者于皇祐元年由扬州移知颍州,第二年七月改知应天府。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诗开篇交代了春天农夫们的生活情状:忙于农耕者多,闲居者少。

B. 诗人深知田园风光的优美和农家生活的美好,表达了自己的喜爱之心。

C. 诗中“知者谁”和“吾独知之”自问自答,暗含远离官场归隐的意思。

D. 诗人在颍州水畔种田为生,垂钓自娱,表达了悠闲生活的快乐与惬意。

(2)有评论者认为“鸣鸠聒聒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飞。

碧山远映丹杏发,青草暖眠黄犊肥”四句写景精妙,请简要分析。

【答案】(1)D(2)①“鸣鸠”“布谷”“碧山”“丹杏”“青草”“黄犊”等意象表现出画面的生机勃勃,凸显了田园风光的优美。

②使用叠词。

“聒聒”“翩翩”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鸠鸟、布谷的情态;音律和谐,对仗工整。

③色彩渲染,对比鲜明。

“碧山”“丹杏”“青草”“黄犊”色彩鲜艳,对比强烈,视觉冲击力强,写出了景物的优美。

④视听结合。

勾勒出一副优美的田园风光图。

⑤远近高低结合。

勾勒出一副优美的田园风光图。

【解析】【分析】(1)D项,诗下注释和“更欲临流作钓矶”的“欲”,表明这是作者的想象,并不是真实发生的情景。

故选D。

(2)阅读全诗,精读“鸣鸠聒聒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飞。

碧山远映丹杏发,青草暖眠黄犊肥”这四句写景的诗句。

首先选取了典型的景物(意象)“碧山”“丹杏”“青草”“黄犊”色彩鲜艳,对比强烈,写出了田园景物的优美。

“鸣鸠”“布谷”“碧山”“丹杏”“青草”“黄犊”等,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远景近景、高处景低处景相结合的方法,描写了田园风光的优美和农家生活的美好,表达了自己的喜爱之心。

2015年高考各地古典诗词鉴赏真题及解析解析

2015年高考各地古典诗词鉴赏真题及解析解析

联与颈联描绘的景色很迷人;首联中点出的风景之
“闲”可衬托诗人心境的 “悠闲 ”;颔联与颈
联新居环境描写中选取的典型物象 —— 山、水、松、红药, 可暗示主人的品味高雅; 尾联 “认
得”一词,此处意思为 “能够确定某一人或事物是这个人或事物而不是别的
”,相当于说 “只有
老朋友你能长处此间 ”,表达诗人对朋友的仰慕、认同,说明二人是志同道合、心灵相通。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残春旅舍 韩偓①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③,拂拭朝簪待眼明④。
[ 注 ]①韩偓(约 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 所作。②咸京:这里侑指都城长安。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④朝 簪: 朝廷官员的冠饰。
再对上面内容加以提炼整合即可。
【点评】此题表面看是考查提炼和概括诗歌中相关信息, 实质考查对全诗内容的理解与把握,
如同 2014 年的第⑵小题,鉴赏诗歌首先要理解诗歌,这江苏诗歌鉴赏题一贯的命题风格。
(2)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 4 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 “鉴赏诗歌艺术技巧 ”的能力。能力层级 D 级。
8.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 “乃晚唐巧句 ”,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
【答案】
颔联巧妙之处在于用了 “抱 ”“吹 ”两个动词。
【解析】
解答此题,要在读懂诗句大意的基础上进行,并且抓住
“巧 ”子进行分析。
( 5 分)
9.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 6 分)
【答案】后两联表达了作者悲愤的情怀以及诗人兢兢业业,力求尽职,无负朝冠的心情。

2015年高考各地语文卷古典诗词鉴赏真题及解析汇编

2015年高考各地语文卷古典诗词鉴赏真题及解析汇编

2015年高考各地语文卷古典诗词鉴赏真题及解析汇编2014-2015年全国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汇总1、2014年(新课标卷Ⅰ)阮郎归无名氏①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

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

讳愁无奈眉②。

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

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

③劫:围棋术语。

(1)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5分)(2)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6分)2、2014年(新课标卷II)含山店梦觉作[唐]韦庄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宋]郭震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1)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5分)(2)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3、2014年(浙江卷)溪行逢雨与柳中庸(唐)李端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三峡吟(宋)徐照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

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注】①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

(1)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

(5分)4、2014年(北京卷)奉陪郑驸马韦曲杜甫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②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①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

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

②禁:消瘦。

(1)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

”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5、2014年(江苏卷)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韦应物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李商隐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

2015年高考诗歌鉴赏真题

2015年高考诗歌鉴赏真题

2015年全国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专题汇编(含解析)一、(全国新课标卷Ⅰ)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8-9题(11分)发临洮将赴北亭留别①岑参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

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5 分)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一、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则是间接描写,如“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描写了连年见雪飞的恶劣环境。

9.尾联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思想感情。

对全诗的抒发有点染和升华的作用。

报效祖国当然不能因为距离遥远、环境恶劣而有所报怨,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却难以控制。

二、(全国新课标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11分)残春旅舍韩偓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

[注]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

②咸京:这里侑指都城长安。

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

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8.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嗶里,并简要赏析。

(5分)9.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二、8. 颔联承接“忆咸京”三字,首先抒写对皇都美好春光的回忆:“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颔联巧妙之处在于用了“抱“”吹“两个动词。

仰望绿暗红稀的树梢,蜜蜂抱着花须随花飞落;俯观柳絮飘坠的池水,鱼儿吞吐水沫,像是吹着柳絮游玩。

浙江省高考语文(2010-2015)诗歌鉴赏高考题汇编.

浙江省高考语文(2010-2015)诗歌鉴赏高考题汇编.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2010年浙江高考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2~23题。

(6分定林①〔宋〕王安石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①定林:寺原名,位于金陵(今南京。

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

②仍:又。

22.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

(3分答:23.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好音”?结合全诗简要解析。

(3分答:2011年浙江高考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

(7分蝶恋花•出塞[清]纳兰性德今古河山无定拒,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2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22.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2012年浙江高考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

(7分未展芭蕉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唐钱珝(金元好问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2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状态的植物,均以一词表达诗人的爱怜之情。

(2分2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

(5分2013年浙江高考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

(7分秦中吟·歌舞(唐白居易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

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全国卷诗歌鉴赏试题汇编(2010—2015)(2010全国1卷)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咏素蝶诗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参考答案】这首诗描写了素蝶有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

是通过素蝶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繁荣反应来描写的。

(考生如果答成下面的答案也应该算对:作者采有细节描写,通过衬托的手法写出了素蝶的活动情态。

或者是:此诗在形式上采用了白描手法描写蝴蝶在风中、花中的飞舞的情况,同时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及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将蝴蝶飞舞的姿态描写得十分形象和逼真。

诗人仅仅用了四十字就把蝴蝶的性格、姿态、情感表现出来,让人如于风和日丽之时,见蝴蝶随着蜂儿转于绿蕙丛中,时而避雀隐,时而浴日舞,令人叹为观止。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参考答案】这首诗歌通过素蝶繁荣活动描写,表达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2010全国2卷)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梦中作①欧阳修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

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拦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

③酒阑:酒尽.(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参考答案】表现了①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参考答案】①一句一个场景;②以景写情,情景交融;③对仗十分工巧。

(2011)【全国卷】【适用范围】贵州、云南、甘肃、内蒙古、青海、西藏、河北、广西(8 省市区)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关河令周邦彦①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

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

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1(1)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首诗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参考答案】(1)此词以时光的转换为线索,表现了深秋萧瑟清寒中作者因人去屋空而生的凄切孤独感。

(2)作者意在写心境、写情,但主要笔墨却是写环境,而白日萧瑟清寒的环境浸透了主人公的凄清之感,夜半沉寂冷落的环境更浸润了主人公的孤独感。

(2011)【全国新课标卷】(陕西、海南、河南山西新疆宁夏吉林黑龙江等8省市区)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春日秦国怀古周朴①荒郊一望欲销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②销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

萦纡:旋绕曲折。

13.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5分)14.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参考答案】8.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

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9.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③写哀景抒哀情。

(2012大纲版)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落叶修睦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

只应松自立,而不与君同。

[注]修睦:晚唐诗人。

(1)从写落叶的角度看,第二联与一、三两联的不同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本诗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请简要分析。

(1)【答案】(4分)第一、三两联从旁观者的角度描写了秋雨之后落叶的情态,而第二联中“思”与“信”的主体是落叶,使落叶人格化。

第二联插入一、三两联之间,使得全诗富于变化,别具情致。

(2)【答案】(4分)以松“立”与叶“落”二者的不同构成鲜明对比,来表达作者对松树不凋的赞叹,强化了对落叶飘零的感慨。

2(2012?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思远人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1)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 答案: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

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 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2)“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关系是:“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

原因是:红笺被泪水浸湿。

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2013新课标卷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鹊桥仙(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②。

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

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

蘋洲烟雨:指长满蘋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

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他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分)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8.(5分)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封侯拜将,而自己只能做一个闲散的江边渔翁。

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和牢骚。

9.(6分)用来含蓄地表达对统治者的不屑和愤慨之情。

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让皇帝来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2013新课标卷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朱熹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8.这首咏梅诗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9.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8、(5分)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

(答出烘托和渲染的,给2分;能作简要分析的,给3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15.(6分)表现了作者落寞惆怅、若有所失的心情.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投射到梅花上,思绪万端却又无从说起,以至在梅树下沉吟许久,直到日暮才独自离开。

(答出作者心情的,给3分;能作简要分析的,给3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013全国大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客从(杜甫)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珠①。

珠中有隐字②,欲辨不成书。

缄之箧笥③久,以俟公家须。

开视化为血,哀今征敛无。

【注】①泉客珠:指珍珠。

泉客,传说中的人鱼,相传它们流出的眼泪能变为珍珠。

②佛教传说,有些珠子中隐隐有字。

③箧笥:指储藏物品的小竹箱。

⑴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故事,请简述这个故事。

(4分)⑵从全诗看,“珠中有隐字”、珍珠“化为血”各有什么寓意?(4分)【答案】(1)有客人从南海来,送我珍珠;珍珠里隐约有字,想辨认却又不成字;我把它久久藏在竹箱里,等候官家来征求;但日后打开箱子一看,珍珠却已化成了血水,可悲的是我现在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应付官家的征敛了。

(2)“珠中有隐字”,寓意为百姓心中有难言的隐痛。

珍珠“化为血”,寓意为官家征敛的实为平民百姓的血汗。

(2014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阮郎归无名氏①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

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

讳愁无奈眉②。

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

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

③劫:围棋术语。

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5分)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6分)【参考答案】8、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

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

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

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

(2014新课标卷II)(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含山店梦觉作[唐]韦庄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宋]郭震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4[注]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

曾流离吴越等地。

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

生卒年生平不详。

8.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5分)9.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参考答案16.韦庄在诗中用虚实相生的方法来表现自己的感情。

诗的首联先写“实”,写自己“等闲挥袂”“别家”“客天涯”的豪迈和潇洒;诗的第二联写“虚”,虚写自己的“灯前一觉”所做的梦。

这“梦”是“江南梦”,即思家梦。

诗人将离家的苦闷转入到梦境,以此寄寓自己现实中的困惑、矛盾和失意之情。

末句再用“山月斜”映衬自己的“惆怅”和孤独,“斜月”意象的加入,使诗人的感伤表露无遗。

17.虽然两首诗都写到“灯前”,但是,这两处“灯前”所表达的诗人的感情是不同的。

韦诗的“灯前”透露出诗人的孤独与无奈。

郭诗的“灯前笑说”描写了渔人待客的热情,主客之间无拘无术、愉快交谈的生活情象,从而引出了下文渔人笑说的内容,用平易朴素的语言表达出艰辛人生中的诗意美。

(2014全国大纲卷)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