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高校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的几点思考
工科类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思考
工科类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思考摘要:探索工科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专业全新教育体系,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管理机制、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等方面进行综合改革,对人才培养及产学研等方面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实践教学培养体系科研创新教学方法创新能力实践教学是大学学科优势、科研优势的集中体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环节,应结合培养目标、内容、方式的转变,以不同的实践层次、课内与校外等多种形式,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尤其是实践技能的训练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
1 构建合理的实践课程体系围绕培养创新人才这一中心任务,要构建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创新、课外教育创新、管理机制创新四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实现以学生创新行动为主体,以高素质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以规范化、规模化的大学生科学竞赛,课外科研活动为依托的教育体系,在培养计划中将实验课程的目标从基础训练向综合应用转变,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深化与提高。
1.1 创新能力来源于实践工科人才的培养与其他学科具有一定的共性,课程结构主要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四个模块,但对于工科专业来讲,实践技能训练正是这个模式中不可或缺的中间环节。
通过多样化的学生课外实践活动体系,积极为学生搭建平台,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参与创新实践的机会,使学生的个性及潜能有展示的空间。
搭建校内实验、实习、实践平台,校外实习、实践平台,包含实践教学、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模块,同时积极开展科技竞赛活动,鼓励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将个人兴趣、自我价值的实现与社会发展需要紧密结合,增强进取精神。
1.2 实践技能训练的设置工科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扎实全面的理论基础,更需要实际工作能力和各类实践技能,在过去人才培养体系中,注重的是室内教学和实习,随着学科研究方法和手段的不断变革更新,实践技能的训练越来越显示出重要性。
各种新的研究手段、计算机软件和各类新型仪器的不断出现,各类学科软件的使用,才能培养出适合当前学科发展的人才,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提高高等工科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实践教学需要 。 规范实践教学管理 ,建立 “ 实践教学考核,实践资源优 化 ,建立规章制度 ”三个实践教学管理模块。
仍未有切实可行的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各种实践资源未能 得到充分的利用与发挥;实践教学途径比较单一;实践教学
缺 乏规 范 的管 理 机制 ;实 践 教师 队伍 仍 处 于弱 势 地位 ;学 生
步捉高高等工科 院校实践 教学 人 才培养质量 。 构建 “ 以基础理论课 为轴线 的基础性实践教学, 点培 养学生科学的实践方法 ,严 谨的实践作风 ,扎实 的 践底
蕴 , 实 的技 能 基础 :以 专 业技 术 理 论课 为主 线 的 设 - . 实 聆 ,重 点培 养 学 生 的创 新 思维 ,独 点思 考 的素 养 ,创 新 没计
中重理论轻实践 的现象严 重等等。如何尽快解 决诸 多新 问
题,加快实践教学改革 ,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足当前高等教育
研究的热点,也是学校发展战略与应用型人才 的关键问题 。 笔者从多年实践教学角度 ,对近几年实践教学现状进行了认 真地分析与思考 ,认为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与改革 。
、
构建 实践教 学体 系,规范实践教学管理
实践教学在高等工科院校人才培养计划中 理论教学Ⅱ 相联系又独立于理论教学 ,为此 ,实践教学不应附属于理论 教学,而应列为培养 人才的另一‘ 种重要环节,其作用足培养 学生具备综合运用各种理论知识,正确分析判 断『题所在 , u ] 驾驭专业各种技术资源 ,创新设计系统控制方案的能力。耍 使学生具备这些能力,必须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为 一 的 体
收稿 日期 :2 0 — 6 2 70 - 6 0
到实验奄上作,实践教师队伍不稳定等,影响了教师和学生
重 视 实 践 教 学 的程 度 。这 种 现 象 与 社 会 急 需 的 较 强 适 应 能
我国高校新工科建设与教育模式创新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99计算机教育Computer Education第 2 期2021 年 2 月 10 日文章编号:1672-5913(2021)02-0099-05中图分类号:G642新工科与课程建设0 引 言近年来,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尤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引发了新产业、新业态、新经济的变革,也引发了全球高等工程教育的变革。
为了应对这种变化和对卓越创新人才的需求,我国不失时机地推动了新工科建设与工程教育改革行动。
2017年,教育部提出了“新工科”发展战略[1-2],推动了新工科建设“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北京指南”三部曲。
国务院发文明确提出,“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及新经济发展,促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加快推进新工科建设”[3]。
“新时代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进一步推动了新工科建设,“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 等计划政策相继出台,各高校纷纷响应并迅速行动起来,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现代产业学院、未来技术学院、跨学科的研究院与新工科专业等新形态不断推出,一场“新工科运动”在中国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正在形成工程教育的“中国模式”[4]。
我国高校新工科建设与教育模式创新实践的探索与思考徐晓飞1, 2,沈 毅1,钟诗胜2(1.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2.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山东 威海 264209)摘 要:分析与总结我国高校开展新工科建设的新理念与新模式及其经验,以哈尔滨工业大学为例,介绍新工科建设方案与实践经验,并对我国深化新工科建设与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问题提出几点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新工科;教育模式;产学研融合;多学科交叉;创新创业;新工科“Π型”方案第一作者简介:徐晓飞,男,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兼威海校区校长,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高校教学信息化与教学方法创新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新工科建设工作组成员,研究方向为软件服务工程、服务计算、企业智能计算、软件工程等,***************.cn。
关于工科院校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工科院校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实验,是科学研究最基本的方法之一,根据科学研究的目的,尽可能地排除外界的影响,突出主要因素并利用一些专门的仪器设备,而人为地变革、控制或模拟研究对象,使某些事物(或过程)发生或再现,从而去认识自然现象、自然性质、自然规律。
而物理实验在人的科学素质培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物理实验曾经为社会为人类培养了许多的优秀人才,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现代社会和人类文明的快速进步。
对工科专业的学生来讲,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实验课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
它不仅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物理理论的概念和定律,还能帮助学生加深对物理理论的理解。
此外,与课堂上较为呆板的大学物理教学相比,物理实验课教学的手段方法可以更加灵活和多样。
通过科学组织、精心优化,让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组织对策,最后解决问题,一堂优秀的实验课能让学生受益匪浅。
因此,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专业基础丰厚、实践能力突出的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础。
在多数工科院校,大学物理实验是一门单独设课的必修课程,通常安排在大学二年级开课,这个时期的学生,刚刚学习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以及计算机基础应用等基础课程。
在具备了这样一个基本的知识架构和能力之后,开展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既能巩固运用之前所学的的理论知识,又能逐渐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为后面需要学习的专业性更强的实验课做好准备与铺垫。
基础物理实验作为大学生在进校后的第一门科学实验课程,不仅应让学生受到严格的、系统的实验技能训练,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巧,更主要的是要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特别是现如今,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网络、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低碳技术、绿色经济等都在不断改革,不断刷新着纪录,高科技迅猛发展,高精尖日新月异。
工科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能力培养探索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学生需求的实践 教学总体规划,包括实践教学的学时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式 等。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整合和优化实践教学内容,构建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基 础实验、综合实验、创新实验等,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加大实践教学的投入
提高实践教学的硬件设施建设水平,同时鼓励企业参与实践教学 ,共同建设实践教学基地。
《工科类专业实践教 学改革和创新能力培 养探索》
2023-10-30
目 录
• 引言 • 工科类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 工科类专业实践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 • 工科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 工科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效
果评估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研究背景和意义
当前工科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教学方 法单一、缺乏实践机会等,导致学生缺乏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难以适应社会发 展的需要。
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1 2 3
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
鼓励教师参加企业实践、学术交流等活动,提 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学术水平。
引进企业优秀人才担任实践教师
聘请企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和管理 人员担任实践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实际 工作的指导。
建立实践教学团队
鼓励教师之间相互协作,组建实践教学团队, 共同研究和开发实践教学课程,提高实践教学 的质量。
缺乏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
部分高校缺乏系统的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导致实践教学环节不 完整,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实践教学改革的方向
加强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使学生能够 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
新工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和课程建设
新工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和课程建设新工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和课程建设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新工科专业的需求日益增长。
为适应这一趋势,我国高校开始探索新工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和课程建设,旨在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跨学科综合素养的高素质新工科人才。
本文将以新工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和课程建设为核心,探讨其意义、目标以及相关的实施策略和建议。
一、改革的意义新工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新工科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的人才。
传统工科专业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但在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和技术挑战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新工科专业课程体系需要更加强调实践能力和跨学科综合素养的培养,以适应当今社会对新工科人才的需求。
其次,新工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提出了要求。
新技术的出现和不断发展,为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最后,新工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是高校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课程体系是高等教育的核心,其改革关系到高等教育的质量和发展。
新工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能够带动高校课程体系改革的全面推进,提高高等教育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二、目标的确立新工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培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和广泛的工程实践经验的人才。
新工科专业要求学生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以应对各种复杂的实际问题。
其次,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跨学科综合素养的人才。
新工科专业需要学生具备跨学科综合素质,能够在多学科交叉的环境中进行工作和研究。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其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现实问题。
最后,培养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新工科专业在实践中需要进行团队合作,因此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沟通、协作和组织能力。
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在工程实践中能够考虑到社会、环境和伦理等方面的影响。
高校实验教学存在问题与改革措施
高校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措施摘要本文对实验教学的地位和作用、目前高校实验教学的现状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进行实验教学改革创新的措施。
关键词高校实验教学问题改革一、实验教学的地位和作用众所周知,实验研究方法和理论研究方法是世界科学发展的两大支柱,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但又各具特点。
实验技术本身是一门相对对立的、内容丰富的学科,它有着自身的科学体系,实验教学是实验研究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产物,是实验研究被纳入教学过程的具体体现。
因此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是两个居于同等重要地位的教学环节,是两类既有区别又有密切内在联系的教学形式,不存在主辅之,贵贱之别[1]。
实验教学在高等院校教学中有重要作用,是高等院校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是其他任何教学形式都无法替代的[2]。
实验教学不仅可以授人以知识和技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而且影响人的世界观、思维方法和作风,培养学生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锲而不舍、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的精神,使学生能将各种理论知识与科学实践相结合,启迪学生探索和创新精神,发挥综合潜在能力。
二、高校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我国许多高校的教学模式长期以来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问题,使培养出来的大多数学生缺乏创造性、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
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实验教学(确切的应称为教学实验)附属于理论教学,基本上以验证为主,缺乏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更不用说学生自主参与科研活动,自主设计开发实验项目。
学生难以受到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方面的锻炼。
(二)实验教学观念落后历来,实验教学被看作是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
各学科实验课的教学内容彼此相互独立,而且通常与相应理论课同步开设,常常造成内容和方法的低水平同层次重复。
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实验、实践技能相对薄弱,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也较差。
面向新工科建设的核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
面向新工科建设的核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1. 引言1.1 背景介绍核工程专业是新工科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是核工程专业学生掌握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
随着新工科建设的深入发展,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需求,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
对核工程专业实验教学进行改革成为当务之急。
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核工程专业要求学生具备更加全面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需要更加贴近实际工程项目的实验教学内容。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往往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真实工程项目的实践环境和实践能力培养。
如何创新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新工科建设的需求,成为当前核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新工科建设背景、核工程专业特点分析、实验教学存在问题等方面出发,探讨核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路与措施,评估实践效果,以期为核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2 问题提出核工程专业在新工科建设中面临着实验教学模式不够灵活、设备技术更新不及时、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等问题。
如何有效地促进核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改革,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新工科建设的需求,因此需要针对性地进行改革和调整。
如何在核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技术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是当前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针对核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思考和建议,以期能够更好地适应新工科建设的要求,促进核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持续改进与发展。
1.3 研究意义核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意义在于深化新工科建设理念,促进核工程教育与产业需求的紧密对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个人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核工程是一个复杂的学科领域,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核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通过改革实验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更合格的核工程专业人才。
新形势下理工科专业实验教学内容与体系改革与实践
应 学 科 发 展 和 创 新 人 才 培 养 的 需 要 。 年 综 合 能 力 , 建 了基 础 实 验 、 业 实 验 、 近 构 专 创 来 我 校 克 服 旧 的 实 验 教 学 模 式 存 在 的 弊 新 实 验 3 层次 , 示 性 、 作 性 、 证 性 、 个 演 操 验
学 校 注 重 营 造 培 养 学 生 实 践 和 创新 能 力 的 环 境 , 极 实 施 实 验 室 开 放 , 按 照 积 并
力 。 立 设 课 实 验 具 备 系 统 的 实 验 理 论 和 独 () 础 实 验 , 1基 主要 是 包 括 演 示性 、 作 实验 内容 , 学 、 理 的 实验 教 学 大 纲 及 实 操 科 合
体 系 , 大 限 度 地 利 用 了 学 校 的 实 验 室 资 性 、 证 性 3 类 型 实 验 , 重 培 养 学 生 掌 施 计 划 , 实验 教 材 或 讲 义 和 完 善 的 实验 最 验 种 着 有 源 , 高 了实 验 教 学 质 量 , 进 了学 生 综 合 握 基 本 的 实 验 技 能 和 科 学 的 思 维 方 式 , 提 促 加 考 核 制 度 。 素 质 的提 高 。 深 对 基本 理 论 、 基本 知识 的 理 解 。 校 要 学 ( ) 中 综 合 性 实 验 是 以 综 合 性 、 计 3集 设 求教 师根据课程 特 , 据 专 业 培 养 需 要 , 创 根
生 综 合运 用知 识 , 析 、 决 实 际 问 题 的能 分 解
1 传统实验教学体 系存 在的 问题
践” 的现 象 , 实验 教学 在 人 才 培 养 中的 地 对
容 , 设 能 反 映 当前 本 学 科 前 沿 成 就 的 启 集 中时 间 进 行 综 合 强 化 训 练 , 增 旨在 培 养 学
新工科形势下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探索
新工科形势下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探索黑龙江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 张艳红 孙立国 康传红秦川丽 牛海军 赵东宇 姜宪凯 王淑红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
为响应国家战略需求,培养大批新兴工程科技人才,综合性高校工程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顺利召开,国内30所综合性高校及工科优势高校的百余名代表参加。
高等教育司也发布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
“复旦共识”中提道:“我国高校要加快建设和发展新工科。
一方面主动设置和发展一批新兴工科专业,另一方面推动现有工科专业的改革创新。
”“复旦共识”为新工科专业的设置发展和现有工科专业的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
清华大学副校长兼教务长杨斌在天津大学主办的“工科优势高校新工科建设研讨会”的主题报告中建议高校更多地从深化教育改革的角度去理解新工科,新工科并非既有工科之外新增加的部分,更重要的是如何使现存的工科“新起来”。
由于高分子材料的出现带来了材料领域的重大变革,高分子材料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迅速的产业之一。
现阶段,随着社会发展需求的不断增加,大量涉及高分子材料行业的企业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
而行业的快速发展不仅为我国带来了更大的经济提升机会,更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正因如此,社会对于高分子材料专业人才的需求呈现出了供不应求的局面。
为了满足高分子材料行业的基本发展需求,顺应现阶段的经济发展趋势,必须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不仅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更要培养创业型人才。
为达成这一发展目标,我国各大高校纷纷加强对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方式的研究,而实践教学模式则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途径和方式。
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实验教学、实习和毕业设计。
本项目拟从这三方面着力探索构建新的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环节,融入“互联网+”的理念,增加研究性、设计性实践教学内容比例,增加实习环节的学时数等,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奠定基础。
工科大学生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探索
党的 十六届 六 中全会 通 过 的《 中共 中央关 于构 建 社 会 主 义 和谐 社 会若 干 重 大 问 题 的 决 定 》 中强 调 指 出 :保 持 高等院 校 招生合 理 增长 , 注重 增强 学生 的 “ 要
实 践能 力 、 创造 能力 和就 业 能力 、 业 能力 ,u 创 , 。这 项 [
文章编号 : 6 38 8 2 0 ) 40 6 4 1 7—0 X(0 9 0 —3 60
Re o m f t a tc ng Edu a i n Sy t m o f r o he Pr c i i c to s e f r Eng n e i t de s i e r ng S u nt
践 教 学体 系 是 否合 理 直接 影 响培 养 的 工 科 大学 生 的 实践 创 新能 力 的高低 , 它具 有 举足 轻重 的地位 。 而 , 然 现有 的 实践 教学 体 系存在 诸 多 问题 , 约 了工 科 大学 制 生实 践 能力 的培 养 。当务 之 急 , 当前工 科 高校 应 当积 极 推 进 实践 教学体 系 改革 。
决定 为 我 国高等 教 育人才 培 养提 出 了明确 的 目标 , 也 为 我 区高等 教育 改革 与发 展 指 明了方 向。 强 大学 生 增
“ 四种 能力 ” 落 实科学 发 展观 、 是 促进 高等教 育协 调发
1 工科大学生 实践 能力培养存在 的主要问题
当代 工科 大学 生 实践 能力 的缺 失 , 已经是 一个 不 容 忽视 的问题 。 践能力 的缺失 将严 重 阻 碍学 生专 业 实
i n v to e i d t e is e o h e d fs ce y,t e p n t e p a tc ft a h n y t m o t e n e o e n o a i n b h n h s u f t e n e s o o it o d e e h r c ie o e c i g s s e t h e d f r r — f r ,a d d v lp n n n a c n h n o a i e c p b l y o ngn e i g s u e t r c ie e f c i e wa s a t e om n e e o i g a d e h n i g t e i n v tv a a i t f i e i e rn t d n sp a tc fe tv y c i — v l. Y Ke r s e g n e i g s u e t ;p a tcn d c t n;r f r y wo d : n i e rn t d n s r c i i g e u a i o e o m
关于我国高校专业设置的思考与建议
关于我国高校专业设置的思考与建议一、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高校专业设置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因此,本文旨在深入分析当前我国高校专业设置的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思考与建议。
文章将首先回顾高校专业设置的发展历程,然后剖析当前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接着讨论专业设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专业结构不合理、缺乏创新性和实用性、与产业发展脱节等。
文章将提出一系列具体的建议,包括优化专业结构、加强学科交叉融合、提高专业设置的灵活性和适应性等,以期为我国高校的专业设置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高校专业设置的现状分析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专业设置也呈现出一些新的变化和特点。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逐渐转向大众化教育,专业设置也随之变得更加多样化和灵活。
然而,在现有的专业设置体系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一些传统专业的设置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这些专业往往因为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等原因而得以保留,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往往存在课程内容过时、教学方法陈旧等问题,导致毕业生难以适应市场需求。
另一方面,一些新兴领域和交叉学科的专业设置还不够完善。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一些新的领域和交叉学科逐渐崭露头角,如人工智能、生物信息学等。
然而,由于这些领域的发展速度较快,相关的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相对不足,导致这些专业的设置和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
高校专业设置的同质化现象也比较严重。
很多高校在专业设置上缺乏特色和优势,导致专业之间的竞争加剧,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增大。
这不仅不利于高校自身的发展,也对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因此,针对高校专业设置的现状,我们需要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关于地方工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的若干思考
关于地方工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的若干思考摘要:本文围绕地方工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阐述了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创新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进一步强化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理念、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能力;实践教学;创新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8-0106-02地方工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实践教学在其教学活动中的突出地位和重要作用。
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实践教学组织者必须在以素质和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理念指导下,大力开展实践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改革与创新,构建科学、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才能有效发挥实践教学的积极作用,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建立以应用为目的、以能力为核心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地方工科院校多数定位于教学型或教学研究型大学,主要为社会培养和输送生产、科研领域从事工艺改进、技术更新、新产品设计与开发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根据地方工科院校学生群体特征和就业方向,应从以下四个层次构建实践教学培养目标体系:1.熟练的专业基本技能。
专业基本技能主要包括: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并了解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设计、加工、制造、检验、生产、工艺、技术设备等各个基本要素;学会科研领域中的理论验证、数据获取、形成报告等基本方法;掌握生产、科研中最基本的仪器设备操作流程、技术规范、加工手段和使用技巧。
其能力特征主要集中在记忆理解层面和身体操作层面。
2.较强的综合应用能力。
综合应用能力是学生在掌握基本的专业技能基础上,能够针对生产、科研等实际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技能,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主要包括:发现问题、调研分析、数据处理、设计执行、归纳总结、阐述论点等。
其能力特征主要表现为对既定计划任务的理解、执行、调整与完成的能力。
3.积极主动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在传授系统的专业知识、培养和训练学生专业基本技能、掌握基本研究方法的同时,大学阶段的教育不能过高强调学生在学习阶段所取得的应用性、创造性成果,而应注重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深入思考、大胆假设、敢于实践的创新行为习惯。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新工科”是指新一代工程技术学科,包括了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绿色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是适应当今社会发展需求的一种新型工科教育模式。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地方高校纷纷开始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探索,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并培养更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一、地方高校教学模式的改革现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才的培养模式已经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
地方高校教学模式的改革,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实践教学。
地方高校教学模式的改革主要体现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校纷纷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2.开展产学研合作。
地方高校积极开展与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并将实际需求纳入到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推进课程改革。
地方高校在教学模式上进行了课程改革,推动课程体系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开设符合新工科背景下的专业课程,鼓励学生学习更广泛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4.提倡创新创业。
地方高校积极推行创新创业教育,增设相关课程并建立实践平台,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以上种种改革表明,地方高校教学模式正在向着更加实践、更加创新、更加贴近市场需求的方向发展。
在地方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与问题:1.实践基地不足。
地方高校实践基地相对不足,制约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这就需要学校积极与企业合作,共建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2.师资力量不足。
新工科教育需要具备一定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的教师,但地方高校师资力量相对不足,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更多的高水平教师。
3.课程体系滞后。
地方高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相对滞后于市场需求,需要进行课程改革和更新,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工科的发展。
4.学生就业压力大。
地方高校培养的学生面临就业压力较大,就业率相对较低。
关于教学实验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教学实验改革的几点思考教学实验是高等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目前许多大学的教学实验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模式上,缺乏创新和针对性。
为了推动教学实验,提高其教学效果和质量,我们需要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
首先,现有的教学实验设备和器材需要更新和改进。
目前部分学校的实验室设备较为陈旧,无法满足当今科技发展的需求。
因此,学校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和精力,更新实验设备,引进最新的科技成果,确保实验内容与时俱进,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此外,还应该加强对实验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确保设备能够长期稳定运行,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教学实验内容需要与课程紧密结合。
教学实验应该是课程中理论知识的延伸和实践应用,而不是简单的重复练习。
教师应该精心设计实验内容,让学生在实验中能够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还可以将实验内容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科学知识的实用性和重要性,激发他们对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再次,教学实验方式和方法需要创新和多样化。
传统的教学实验往往只注重学生的操作技能,缺乏启发学生思考和创新的元素。
因此,教师可以尝试引入问题导向的实验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同时,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实验,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最后,教学实验评价机制需要完善和规范。
当前一些学校的教学实验评价主要以实验报告为主,缺乏多元化和客观性。
为了提高教学实验的评价效果,学校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手段,如实验报告、实验成绩、实验效果等,综合评价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还应该建立规范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确保评价公正、客观、科学。
综上所述,教学实验是当前高等教育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更新设备、紧密结合课程、创新方法、完善评价机制等方面的努力,可以提高教学实验的教学效果和质量,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为他们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校工科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产实 习 、 毕业 实 习和毕业 设计 。但过 去 的这 些 实践 教 学环 节 的重 心 集 中在 帮 助
与加 深学生 对有 关理论课 程 的验证 理解 和掌握 , 而不 在于理 论 的应 用 、 工 程实 践
足要 求 、 毕业 实 习逐 步流 于形式 、 毕业设 计 与学 生就业 工作 严重 冲 突 、 创 新设 计 性 实验严 重 缺 乏。 这 些结论
为研 究高校 工科 类专 业 实践教 学模式 的可替代 方案 奠 定 了基础 。
关键 词 : 高等 学校 ; 工科专 业 ; 实践教 学 ; 有效性 ; 调 查分析
( A D A 0 9 0 4 3 )
作者简介 : 赵林琳( 1 9 8 2一) , 女, 北京建筑工程学 院教务处讲师 , 硕士, 主要从事教学管理和工业工程教学
研究 , ( E—ma i l ) z h a o l i n l i n @b u c e a . e d u . c n 。
中图分类 号 : G 6 4 2 . 0 文献 标志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5 . 2 9 0 9 ( 2 0 1 3 ) 0 5 - 0 1 2 0 - 0 5
一
、
相 关 研 究
高校工 科类 专业 实践教 学存在 问 题 的现 实性 和严 重 性 早 已引起 教 育 领域 , 特别 是广 大教师 的关 注 。国家经 济体 制 由计划 经 济 逐步 转 变 为市 场经 济 后 , 按 照“ 上级指示 ” 能 够为大 学提供 实践 教学 现场 条件 的社会 资源 也 正逐 步消 失 , 大 学 工科类专 业实 践教 学 1 3 益 陷入 困境 。特别是 那些 非重 点大学 , 情况更 加严 峻 ,
工科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革 的建 议 。
[ 关键词 ] 物理实验
在《 国家 中长期 教育改革 和发展规划 纲要 (0 0 2 2 2 1— 0 0年 ) 中 , 》 非 常明确地提 出了要更新人 才培养 观念 , 实施人 才培养体制 改革 ; 遵循教 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 ,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 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 探索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形成各类人才辈出 、拔尖创新人 才不断涌现的局 面。本文分析 了当前工科 物理实验 教学 现状 ,从 培养学 生创新 能力考 虑, 在教学 内容 、 教学方法 、 教学手段等诸方面提出一些改革建议。 工 科 物 理 实验 教 学现 状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 古往今来 , 物理学 的发展 和创新无 不与物 理实验密切联系。大学物理 实验是 工科类 大学生 进校后 的第 一门科 学 实验课 程 , 对于提高学生 的科 学素养 、 培养学 生的创新意识 、 创新精 神 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 的作用 。 然而 , 目前工科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基本上 处于一种封闭的状态 ,多年不变 的教学体 系和教学 内容 与当今 飞速发 展 的前 沿科 学新理论 、 新技术严 重脱节 , 缺乏特 色 ; 教学 中没有介绍 当 时的科学技术背景 和经济背景 ,学生不 了解 当时的科学 家和工程师怎 么联想到它的应用方 向以及发展过程 。这样 的教学体 系导致学 生对 大 学物理实验课 越来越感到枯燥无 味 ,相 当严重地 阻碍 了学生 学习的积 极性 、 主动性 、 创造性 以及 现代 科学思维方法 的形成 , 不利于学 生创 新 意 识 和 创新 能力 的培 养 。 二 、 科物 理 实验 教 学 改 革 建 议 工 1按照系列实验安排教学 。把一些相互关联但 又相对独立 的完整 . 的实验组合 成系列实验进行教学。例如 : “ 把 分光计 的调整和使用” “ 、用 衍射光栅测量光波波长” 利用超声光栅测声速 ” 和“ 三个实验组合起来 , 构成分光计 系列实验 ;把 “ 伏安法测 电阻” “ 、直流单笔 电桥测 电阻” 和 “ 直流双臂电桥测 电阻” 三个实验组合起来 , 形成 电阻测量实验系列 ; 通 过实验关联性 , 有利于实验 内容的扩展和逐步深化 , 开拓学生的思维 , 激发学生 的想 象力 , 有利于培养学 生的创新精神 ; 同时 , 使学生在较短 的时间 内学到较丰 富, 较系列化的知识 、 方法 和技能 。 根据实验课 时安排 ,再把系列 实验项 目划分 为必做 实验 和选做 实 验两部 分 , 必做实验属 于基础 性实验 , 是学生必 须完成的实验 , 主要 是 学习物理量 的测定和实验仪器 的使用 ,要求学生在理解实验原理 的基 础上 , 学会仪器 的使用 , 掌握基本实验技能 , 学会正确处理实验数据 , 分 析和评价实验结果 , 同时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 的科学作风 , 严肃认 真的 工作态度。选 做实验具有设计实验的性质 , 是必做实验 的简单拓展。 2在教学 中融人物理学史 。物理学史能够更 好地激发学生 的学 习 . 热情 、 掌握思考问题方法 , 直至彻底弄清物理 问题 , 从物理学史 中可得 到一定的启示 _ l 】 。学生通过 了解物理学史 , 了解 当时科 学家为 什么要设 计这样一个实验 , 实验设计 的巧妙之处在什么地方 , 科学 的概念 和规律 是怎么产生的 ; 绍当时的科学技术背景和经济背景 , 学生 了解当时 介 让 的科 学 家 和 工 程 师 怎 么联 想 到它 的 应用 方 向 以及 发展 过 程 ;介 绍 一 些 实 验 成 果 为 后 来 的科 技 发 展 开辟 了 新 的研 究 范 围 ,派 生 出很 多 研 究 方 向, 的实验成果则产 生了一个新 的科 学领域 或者 一个新 的产业 ; 有 介绍 学科 的相关性 , 展宽学生的思路 。这些 内容 都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 创 新 意 识 的重 要 环节 和很 好 的教 材 。 3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 . 提高教学效果 。 目前 , 计算机和 网络已经 普及 , 教室 、 实验室都有网络终端 , 至有无 线网络 , 甚 这些条件给予网上 教学提供便利 , 所以 , 真实验作 为一 种实验辅助手段引入到教学中 把仿 来, 通过计算机把实验设 备 、 实验 内容 、 师指导和学生 的操作 有机地 教 融合为一体 , 形成一部 活的 、 可操作 的物理实验教科书 , 为学 生在计算 机上设计 、 模拟实验提供条 件 ; 通过仿真 物理 实验 , 学生对实验 的物理 思想 和方法 、 仪器的结构及原 理的理解 , 可以达到实际实验难以实现的 效果 , 实现培养动手能力 , 学习实验技能 , 深化物理知识的 目的 , 同时增 强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 , 大大提高物理实验教学效果 , 为物理实验教 学和实验研究提供平 台, 探讨现代教育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 仿真 物理实验从 时间、 空间上对传统物理实验教学进行了延伸 , 以全时间 可 性让 学生参与物理实验课程学习 ,开辟 了物理实验学习的新途径。另 外, 在实验教学 中充分应用多媒体技术 , 如多媒 体课件 、 教学录像 、 实物 投影 、 C C D图像采集等 , 这些媒体技术各有 特点: 多媒体课件 和教学录 像能够充分展示实验过程的场景 ,为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和实验过程 中 疑惑 查询提供便利 ; 实物投影和 C D图像采集能够实现实物和微小 图 C
高职高专院校工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与重建
2 高 职 高 专 院校 工 科 专 业 实 践 教 学 的 改 革
探 索
2 1 注重 实验 环 节 的层 次 性 和 阶 段 性 。 发 学 生 的求 . 激
践 教 学 , 实践 教 学 、 作 能 力 的 培 养 和训 练作 为课 堂教 学 知 欲 . 养 相关 能 力 把 操 培
他 理、 服务 第 一 线 需 要 的 高 等 技 术 应 用 型 人 才 为 根 本 目 的 高 实 训 的教 师 大 多 是 从 高 校 直 接 引 进 的 , 们 虽 然 有 扎 实 的
但 在 等 职 业 教 育 , 人 才 培 养 目标 、 养 模 式 、 程 体 系 和教 学 专 业 基 础 知 识 , 是 也 缺 乏 实践 锻炼 , 教 学 的 时候 只 能更 在 培 课
实验 、 习 、 训 相 结 合 , 用 职 业 能 力 与专 业 能力 相 结 合 , 实 实 通 校 内 实训 与校 外 实 习相 结 合 的 实 践 教 学 体 系 , 化 实 践 教 深
13 没 有 规 范 合 理 的 实 践 教 学 考核 制 度 .
因 为 实践 教学 的体 系 没 有 完 善 , 多 学 校 还 没 有 建 立 很
逻 辑 思 维 能 力 ; 为 中 间 年 级 的 实 验 教 学 主 要 侧 重 于 实 验 因
培 1 2 实 践教 学场 地 和 设 备 紧缺 。 事 实 践 教 学 的 师 资 生 打 好 坚 实 的理 论 知 识 基 础 , 养 学 生 良好 的 实 验 习 惯 和 . 从
这 学改 革是 实现 人 才 培 养 目标 的关 键 。本 文 结 合 高 等 职 业 教 规 范 合理 的 实 践教 学考 核办 法 , 样 导 致 在 最 后 的考 核 中 ,
我校工科专业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
我 校 工 科专 业 工 程 实 践 教 学 体 系 的研 究
刘 志 民 于 淑 政 周 群 立 , ,
(. 1河北工 程大学 机 电学 院 , 河北 邯郸 0 6 3 ; .河北工程大 学 经管学 院 , 50 8 2 河北 邯郸 0 6培养和现代工程 实践教 学内涵, 高校必须大力加强 实践
教 学 , 实提 高大 学生 的 实践 能 力。本 课 题 通 过 调 查 与 研 究 , 切 分析 了我校 工科 专 业 工 程 实践 环 节的现 状 与存在 的 问题 , 出促 进 工科 专 业 实践 教 学质 量 发 展 的新 力 案, 我校 建 立 较 为 完善 提 为 的 工程 实践教 学体 系奠 定 良好 的基础 。 [ 键词 ] 关 工程 实践 ; 案 ; 学基地 方 教 [ 中图分 类 号 ] 6 2 [ G 4 文献 标 识码 ] [ 章编 号 ]6 3— 4"f0 9 0 0 0 O A 文 17 97 20 )3— 19一 3 7 二、 构建 面 向 2 1世 纪我 校 工程 实践 教 学体 系 的新 为适 应 培养 2 世 纪 工 程 技 术 人 才 的 需 要 , 校 正 l 高 开 展深 化教 学 改革 的研 究 。随 着 素 质 教育 的普 及 与发 方案 展, 实践 教 学 的地 位 1 受 到人 们 的 重 视 。 本 课 题 以 3益 ( ) 立工 程 实践 教学 念 一 树 机 械类 专业 为 研 究 对 象 , 析 了我 校 工 科 专 业 工 程 实 分 在 中心 建设 与实 践 教 学 改 革 过 程 中 , 先 树 立 了 首 践 环节 的现 状 与 存 在 的 问题 , 对 实 践 教 学 的 主 要 环 以人 为本 , 针 以学 生 为 主 体 , 以教 师 为 主 导 的新 教 育 观 ; 节: 实验 、 程 实 习( 课 课程 设计 ) 社会 实 践 、 产 实 习和 确 立 了 以提 高学 生 的三 个 能力 ( 、 生 工程 实 践 能 力 、 工程 设 毕业 实 习等 方 面开展 调 查研 究 , 出解 决 问题 的方 法 , 计 能力 、 新 意 识 与 创 新 能力 ) 培养 学 生 具 有 一 个 素 找 创 , 提 出促 进我 校工 科 专业 实践 教学 质量 发 展 的新 方案 。 质 ( 合 素质 ) 根 本 宗 旨 , 持 传 授 知 识 、 养 能 力 、 综 为 坚 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 : 实验教 学 ; 创新能力 ; 实验 室开放
中图分类号 : G 6 4 2 . 0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4 — 9 3 2 4 ( 2 0 1 5 ) 1 4 — 0 2 5 6 — 0 2
高等学校实验室是大学生培养 的重要场所 , 实验 教学是高校教学体系 的重要环节 , 在大学生创新 能力
学术委员会和教学指导委员会 , 确 定课程 实验/ 上机项
目以及学 时 、 协 调教学系与实验 室以及主讲教 师与实 验人 员之间的关系 、教学仪器设备 购置论证 和验收 、
验 室条块分 割 ,不 能实现 仪器设 备 的共 享 和合理 配
置, 实验室 功能单一 , 很难 开发 出新 的实验项 目或 者
-
2 5 6
教 改项目: 2 0 1 2 年 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 目( 项 目编号 : 2 0 1 2 2 5 4 ) 作 者简介: 高军 ( 1 9 7 1 一 ) , 男, 山东沂水人 , 山东理工大学教授, 研究方 向: 机械C A D / C AM、 印刷机械测控 系统 、 教学管理等 。
实验耗 材预算与购置 、 对外服务 以及仪器设备 利用率
评估等 。 消 除实验室之 间的条块分割和教学 系与实验 室的壁垒 , 使得 主讲教师 和实 验人员共 同开 发 、 建设 、
更新 实验内容 。实验室的建设缺乏 主讲 教师 的参 与 ,
使课 堂教学 和实验教学严重脱节 , 实验效果不好 。
伍, 同时缺 乏必要 的培训 和深 造机会 , 实验 人员 的业
务素质无法满 足现代工科人才培养 的需求 。 6 . 实验室为地方经济服务 力度不 够 。社 会服务是
当前高校实验室 的一项重要职能 。 高校实验室具有地 方 中小 企业所不具备 的高精尖仪 器设备优势 , 但在服
务地方 经济方 面尚未发挥 出应有 的作用 。
二、 实验 教 学体 系 改革 思路 与 措 施
2 . 实验项 目与实验内容 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 创新 能力 。 原有 的实验教学体系 中验证或演示性实验项 目
比例过 大 , 而综合性 、 设计 性 、 创 新性 实验数量 极 少 , 虽然对学生动手能力 的培养起 到了一定 的作用 , 但无
摘要 : 现行的工科 高校 实验教 学体 系大多沿用早期 的模 式 , 已不适应 3今社会 - " 对于人 才的 需要 和现代 高 等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 求。本文首先指 出现有 实验教 学存在的诸 多弊端 , 然后针 对工科高校的专业 实验 室, 从 实验 管理体 系、 教 育教 学理念、 实验 室开放等七个方面对实验教 学体 系改革思路和措施作 了阐述。
4 . 实验室开放程度不够。专业 实验室除 了满足实
验教学外 ,缺少实验室开放 的具 体规章制 度和措施 ,
和工程实践能力 培养 中发挥着不可或缺 的作用 。当今
时代对 于工程技 术工程 实践 能力和创 新能 力提 出 了 更高 的要求 , 原有 的实验 教学体 系 已经越来越不 适应 高素质人 才培 养 的需 求 ,实 验教学 体系 改革势 在必
1 . 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 。如图 l 所示 , 建立实验课
法实现对学生创新 能力 的培养 。 3 . 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体制落后。 按照专业 、 教学系
( 教研 室 ) 、 研 究所甚 至课程规 划实 验室 的方法 , 使实
程为核 心 的实验 管理体 制 , 设 置实 验管理 中一 t k , , 会 同
2 0 1 5年 4 月 第 1 4期
教 育 教 学 论 坛
ED U CA TI ON T EA CH I N G F O RU M
ADr . 2 01 5
N O. 14
工科高校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改革 的几点思考
高( 山东理工大学 Nhomakorabea军
淄博 2 5 5 0 4 9 )
机械工程学 院 , 山东
行。
一
实验室开放程度不高 , 不 能有效地服务 于教师科研 活
动和学生课 外科技 活动。这一 方面造 成实验 室某些 仪 器设备利用率不高 ; 另一方 面教师和学 生的科研 活动 缺少实验场地 和所必需 的仪 器设备 , 得 不到实验室 有 力的支持 。
、
原有实验教学体 系存在 的弊端
5 . 实验人员 的教育教学理念有待更新 。由于近年 来人才 引进层 次大多 以博士为 主 , 大多数高校 专职实
验人员 年龄老化 , 教育教学理念 以及 实验教学 方法落
1 . 实验 内容相对 老化 陈旧。当今世界工程技术发 展 日新月异 , 教材无 论如何更 新 , 总是 落后 于当今科 学技术 的最新发展 。 现有的实验项 目和内容往往 是根 据教 材所讲 授的 内容设置 的 , 有 的高校甚 至一直沿用 早年 的实验项 目和 内容 , 根本无法 与当前 的教学 内容 相适应 , 更不用说追踪学术前沿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