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的全面解读
共产主义的全面解读共产主义的全面解读一、共产主义不同角度的表述及含义1.共产主义是一种崇高的社会理想即共产主义理想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崇高、最美好的理想。
其崇高性体现在它旨在解放全人类,代表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长远利益;美好性体现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而和谐的关系,人的发展是自由而全面的。
恩格斯认为,最适合表述共产主义理想的是“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依据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原则,科学地预测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最终一定要达到一种更加美好的社会形态即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正像资本主义代替封建社会一样是一种必然。
2.共产主义是一种系统的理论体系即共产主义学说共产主义是关于全人类解放的学说。
也就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人民、被压迫民族只有联合起来,彻底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通过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使阶级和国家自然消亡,建立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才能获得彻底解放的理论,人民普遍地称它为马克思主义。
它是工人阶级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
共产主义学说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以及政治经济学是这个学说的重要组成,三者有机统一,不可分割。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共产主义理论的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正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提出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科学论断,从而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政治经济学是工人阶级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力量源泉。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深刻揭示了资产阶级进行剥削的秘密,从而为工人阶级起来反抗剥削和压迫、建立没有剥削和压迫的新社会提供了强大动力。
科学社会主义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指导思想,在这一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社会主义不仅由空想走向科学,而且也由理论变成行动、由理想变成现实、由革命变成建设。
3.共产主义是一种科学信仰追求即共产主义信仰共产主义第一次将科学与信仰有机统一起来,实现了人类信仰史上的伟大变革。
论共产主义
概述共产主义是一种政治信仰或社会状态,现今的共产主义奉马克思、恩格斯思想为基本思想。
共产主义主张消灭私有产权,并建立一个没有阶级制度、没有国家和政府,并且进行集体生产的社会。
共产主义设想未来的所有阶级社会将最终过渡成为共产主义的无阶级社会。
共产主义思想的实行上,需要每人有高度发达的集体主义思想。
通过政治学习,不难知道,社会制度过程依次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与封建相结合的君主立宪制)、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
人们的最高社会制度、最高理想是共产主义社会,在这个国度里,消除了一切剥削和不平等,所有的人们都是同等级别,没有纷争,没有硝烟炮火,一切事物的存在都在续写和谐的篇章,这时事物的存在才是真正的“存在即合理”。
大家没有感觉到这样的社会未免太过于完美了吗?像极了柏拉图式生活。
先不说,这样的生活未来会不会产生,就是这样的构想足够令所有人向往,但是结合现在的社会和种种事物的表现形式,我们有点力不从心。
要论述共产主义,货币是不可避免要讨论的。
货币的起源是奴隶社会时期的贝壳,由于货币的出现,人们的生产资料得到交换,生活有了很大的方便,当时的货币出现,极大的促进了货物交换市场的发展,即有需求就会产生市场,直至市场有一个部落逐步发展到全球的每一个地方。
所以,现在的市场是以货币为纽带的全球金融大市场。
随着时代的进步,为了交换的方便,货币分为实物货币和电子货币,这样电子货币更大大拉近了各国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说了这么多,就是一个问题,货币是伴随着一定的剥削制度产生的,即只要货币不消失,共产主义永远不可能实现。
每个人拥有的货币不可能都一样,或多或少的差距,就会造成贫富的产生,就会让人产生心里的不平衡。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就是人性心理,即素质的内在体现。
我们说过共产主义下人们是没有自私心理表现的,没有犯罪,没有愁眉苦脸,到处一片祥和。
真能这样吗?当人们产生的时候就产生了部落首领,虽然生活资料大家平均分配,但是首领的更多一些,一些人生活的更好一些。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区别
一、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区别:
1、社会主义是初级阶段,共产主义是高级阶段。
2、社会主义有阶级存在;共产主义消灭了阶级。
3、社会主义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共产主义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
4、劳动在社会主义社会是谋生的手段;在共产主义社会是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
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关系:
共产主义社会包括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两个阶段。
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共产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断完善、发展的必然结果。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作为同一社会形态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即属于同一性质的社会形态。
两个阶段都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消灭了剥削制度。
人民是社会的主人,享有管理整个社会事务的权力;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精神文明在整个社会中居统治地位。
这些共同点表明,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共产主义因素。
因此,社会主义社会的不断完善、发展,必将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准备条件。
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过渡,是由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决定的,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起作用的结果。
对共产主义的基本认识
对共产主义的基本认识对共产主义的基本认识一、对共产主义基本涵义的理解社会主义经过长期的发展,在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最终将走向共产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不仅是一种科学的理论和这种理论指导下的现实的运动,而且是一种未来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形态。
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1、共产主义是透过消灭私有产权,去消除社会隔阂和阶级,以把全人类从压迫和贫困中解放的思想,并建立没有阶级制度、没有私有产权、没有政府,以及集体生产的社会。
2、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制度,它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
共产主义社会制度里:没有私有制度和私有观念,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个人利益和个人欲望;每一个自然人都把自己看成是全人类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所有人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都会为其他人的自由发展创造条件;在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各尽所能,无私奉献的原则下,根据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物质资料丰富的程度,实行按照个人生存、发展和工作的实际需要进行合理分配。
3、共产主义也是一种理论。
共产主义理论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认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人民只有联合起来,彻底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彻底消灭私有制和私有观念,通过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使阶级和国家自然消亡,建立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才能获得彻底解放。
4、共产主义的主体是无产阶级。
无产阶级被大工业生产所集中,他们是最具组织性的、最集中的,所以社会前进的推动力将由无产阶级所推动。
并且,无产阶级是全世界最受剥削的,最受压迫的,等级在社会当中是最低的,所以他们的要求也是最多的。
因此,满足了无产阶级矛盾的要求,也就等于满足了全社会的要求,解放了无产阶级,就等于解放了全人类。
换句话说,共产主义事实上是关于全人类解放的学说。
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1、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产品极大丰富,是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必要条件。
只有在生产力增长起来,在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才能实行共产主义分配原则。
对共产主义的基本认识
对共产主义的基本认识对共产主义的基本认识一、对共产主义基本涵义的理解社会主义经过长期的发展,在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最终将走向共产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不仅是一种科学的理论和这种理论指导下的现实的运动,而且是一种未来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形态。
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1、共产主义是透过消灭私有产权,去消除社会隔阂和阶级,以把全人类从压迫和贫困中解放的思想,并建立没有阶级制度、没有私有产权、没有政府,以及集体生产的社会。
2、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制度,它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
共产主义社会制度里:没有私有制度和私有观念,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个人利益和个人欲望;每一个自然人都把自己看成是全人类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所有人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都会为其他人的自由发展创造条件;在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各尽所能,无私奉献的原则下,根据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物质资料丰富的程度,实行按照个人生存、发展和工作的实际需要进行合理分配。
3、共产主义也是一种理论。
共产主义理论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认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人民只有联合起来,彻底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彻底消灭私有制和私有观念,通过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使阶级和国家自然消亡,建立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才能获得彻底解放。
4、共产主义的主体是无产阶级。
无产阶级被大工业生产所集中,他们是最具组织性的、最集中的,所以社会前进的推动力将由无产阶级所推动。
并且,无产阶级是全世界最受剥削的,最受压迫的,等级在社会当中是最低的,所以他们的要求也是最多的。
因此,满足了无产阶级矛盾的要求,也就等于满足了全社会的要求,解放了无产阶级,就等于解放了全人类。
换句话说,共产主义事实上是关于全人类解放的学说。
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1、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产品极大丰富,是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必要条件。
只有在生产力增长起来,在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才能实行共产主义分配原则。
共产主义的含义
共产主义的含义共产主义是推动建立一个以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为基础的无阶级、无国家的社会经济体系的学说。
它是自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之后广泛兴起的各种社会主义思潮的一个分支。
共产主义的目的是提供一个解决资本主义经济内在矛盾和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遗产的出路。
共产主义的主要形式有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列宁主义、托洛茨基主义和卢森堡主义等。
卡尔·马克思被称为“共产主义之父” ,但也存在着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版本的共产主义(如基督教共产主义和无政府主义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要通过社会政治运动,由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提出(参见《共产党宣言》),后来经列宁等人继承和发扬,并且还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中。
马克思充分研究了人类的历史,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发现人类社会是以物质生产为基础的,法律、道德等上层建筑都是建立在生产方式的基础之上的。
人类自原始氏族社会之后的文明史就是一部少数人奴役多数人的历史,是一部人类在与自然作斗争的同时内部进行阶级斗争的历史。
氏族社会由于生产工具落后,社会生产力极低,所以只能形成以血缘为纽带的氏族团体共同劳动,实行群婚制,劳动产品平均分配。
当金属工具发明之后,农业和手工业有了初步分离,开始逐渐形成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经济。
部落战争中的俘虏开始时都会被杀掉或作为兄弟加入胜利者的部落,现在由于他们能在满足自身生存需要的前提下还能有一定的剩余产品,于是成了最初的奴隶来源。
同时女性从事的家务劳动由社会劳动变为私人劳动,她们的劳动和男子从事的畜牧和农耕等重体力劳动相比成了无关紧要的附属品,女性的社会地位逐渐被贬低,成为了男性的奴隶,这也是个体家庭制度的起源。
女性被男性奴役是和最初的奴隶制同时产生的。
由于个体家庭经济的出现,内部的贫富分化,氏族团体逐渐由代表全体社会成员利益的组织变成了维护富人利益的工具。
社会在生产力有一定发展而又发展不足的条件下必然会分裂为经济上完全对立的利益集团,也就是“阶级”。
共产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别
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区别第一种解释:共产主义(communism)是一种政治信仰或社会状态。
其基本特征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
现今的共产主义思想奉马克思、恩格斯思想为基本思想,主张消灭私有产权,并建立一个没有阶级制度、没有国家和政府,并且进行集体生产的社会。
共产主义设想未来的所有阶级社会将最终过渡成为共产主义的无阶级社会。
共产主义思想的实行上,需要每人有高度发达的集体主义思想。
而社会主义(socialism)一词源于拉丁文。
是一种经济社会学思想,主张或提倡整个社会作为整体,由社会拥有和控制产品、资本、土地、资产等,其管理和分配基于公众利益。
社会主义社会,是一种以群体利益为目标,按劳动分配为根本的非个人获利模式,以是否对社会发展有利,作为衡量标准的社会。
马克思、恩格斯使用“社会主义”一词,并作了科学解释,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的过渡,而且社会主义需要有发达的资本主义作基础才能实现第二种解释:共产主义是一种思想,主张消灭私有产权,并建立一个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生产资料公有制(进行集体生产),而且没有阶级制度、国家和政府的社会。
其主张劳动的差别并不会导致占有和消费的任何不平等,并反对任何特权。
在科学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以及其各流派)的理论中,它在发展上分两个阶段,初级阶段是社会主义,高级阶段是共产主义。
通常所说的共产主义,指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
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历史唯物主义),资本主义必将为共产主义所取代,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
共产主义思想在实行上,需要人人有高度发达的集体主义精神,而这就要求社会生产力达到充分的发展和极度的发达。
社会主义,主张或提倡整个社会作为整体,由社会拥有和控制产品、资本、土地、资产等,其管理和分配基于公众利益。
在马克思的理论中的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的过渡,而且社会主义需要有发达的资本主义作基础才能实现。
共产主义论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的理解 社会主义经过长期的发展,在高度发达 的基础上,最终将走向共产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不仅是一种科学的理论和这种 理论指导下的现实的运动,而且是一种 未来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形态. 即共产主义有三层含义: 共产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理论 共产主义是一种优化社会的现实的运动 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制度和社会形态
�
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这些一直作为 异己的,支配着人们的自然规律而同人们相 对立的规律,那时就将被人们熟练地运用, 因而将听从人们的支配,人们自身的社会结 合一直是作为自然界和历史强加于他们的东 西而同他们相对众的,现在则变成他们自己 的自由行动了.至今一直统治着历史的客观 的异己的力量,现在处于人们自己的控制之 下了.只是从这时起,人们才完全自觉地自 己创造自己的历史;只是从这时起,由人们 使之起作用的社会原因才大部分并且越来越 多地达到他们所预期的结果.这是人类从必 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
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革命家, 空想共产主义者.鼓动消灭 私有制,取消个人财产,主 张土地公有,并设想建立以 农业为中心的,具有平均主 义和禁欲主义特点的"共产 主义公社".由于叛徒告密 被捕,1797年5月27 日被凡 多姆高等法院判处死刑.马 克思称他为第一个"真正能 动的共产主义政党"的奠基 人.
魏特林 (1808~1871) ~
第二,共产主义着手于对现存社会的批判和建 设. 马克思:"新思潮的优点又恰恰在于我们不 是教条地预期未来,而只是想通过批判旧世界 发现新世界."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主义对我们说来不 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 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 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
对共产主义的认识
对共产主义的认识共产主义是一种政治信仰或社会状态,现今的共产主义奉马克思、恩格斯思想为基本思想。
共产主义主张消灭私有产权,并建立一个没有阶级制度、没有国家和政府,并且进行集体生产的社会。
共产主义设想未来的所有阶级社会将最终过渡成为共产主义的无阶级社会。
共产主义思想的实行上,需要每人有高度发达的集体主义思想。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主要有:第一,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达到了可以满足整个社会及其成员需要的程度。
第二,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彻底摆脱了私有制的束缚,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全社会公共所有。
第三,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
第四,由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产生剥削阶级的社会条件不复存在,阶级和阶级差别都将消灭,城乡之间、工农之间,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这些重大社会差别也将消失。
第五,全体社会成员具有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和道德品质。
第六,随着阶级和阶级差别的彻底消灭,作为阶级统治工具的国家将完全消亡。
那时,管理公共事务的机构虽然存在,但它的社会职能已经失去其阶级性质。
下面想谈一下我个人对共产主义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就像自然界的发展一样遵循着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规律,资本主义社会也不例外,只不过因其自身矛盾两方面斗争的长期性而存在得相对较长一些,最终还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中去。
在此基础上,马克思主义通过运用“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提出了共产主义的展望。
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具有如下一系列特征:一.物质资料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二.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三.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地发展。
共产主义作为人类理想,是人类社会发展中所有理想中最正确科学的理想。
人类社会发展中曾提出多少理想!理想是人的本性,是人与动物的区别。
但是理想之所以是理想,是因为它还不是现实,现实之所以是现实,因为它不理想。
人类总是在现实和理想的矛盾与困惑中前进的。
什么是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Communism)是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和理想的社会制度。
共产主义一词源于拉丁文communis,原意为“公有”。
英文communism 一词出现在19世纪30年代。
1848年,K.马克思和F.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系统地阐明了共产主义基本原理,《共产党宣言》遂成为共产主义运动的纲领性文件。
共产主义概念包括共产主义思想、共产主义运动和共产主义制度三个层面。
共产主义思想是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共产主义运动是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活动,共产主义制度是人类最理想的社会制度,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形态。
共产主义作为理想的社会制度,包括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和高级阶段的共产主义社会。
通常所说的共产主义,是指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
在这个阶段,社会产品极大丰富,人们具有高度的思想觉悟,劳动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工农、城乡、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三大差别已经消灭,采取“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分配原则。
马克思充分研究了人类的历史、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发现人类社会是以物质生产为基础的,现有生产力所决定的分工造成的不同人的经济地位决定了不同人的社会地位,人们之间的经济关系决定了整个社会的形态,法律、道德等上层建筑只是由经济地位占统治地位的群体而决定的。
简易地说,人类社会是一个群体的社会,在群体社会的管理过程中人们对社会资源占有( 或社会分配)的方式,大概可以分成三种形式:『两极分化』即一小撮人占有社会的绝大部分资源,也就是人们的贫富差距很大,占有绝大部分社会资源的一小撮人就是统治阶级;『相对平等』即整个社会的人们贫富差距不大,仍旧是私有制社会,人们各自的财产被限制在社会相对均匀的数量里,控制社会财富分配的是统治阶级;『按需所取』即人们共同占有社会资源并根据自己的需求而提取,即社会资源已成为人们共享资源,没有私有制后也就没有统治阶级。
共产主义就是人们对社会资源整体占有形式的一种,或者是属于社会整体上分配形式的一种,即它是一种人们共同占有社会资源、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成果的公有制形式,从而达到人民当家做主的目标。
简述共产主义
简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最高形式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
它既是一种思想,也是一种社会制度。
它要求实现人类性质和活动的完全解放,以及社会本质的根本变革。
是共同主义的最高形式,被认为是社会主义的完美实现形态,它所追求的完美社会主义目标是有无产阶级政治解放,实现人人平等,实现共产之光。
共产主义最重要的原则是政治民主主义,即关于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问题,由国民自行决定,并且他们的决定一经确认就必须得到实现。
政治民主主义表示政府应该是一个真正的“人民政府”,以处罚爱困难、服务人民的实际利益,保护他们的合法权利。
经济上的共产主义要求,整个社会的资源和生产设施应该是全体公民公有并共同管理、经营,而不是私人财产所有。
它所要求的是,国际上要有一个把所有财富归结到每个社会人士身上,每个社会成员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报偿,但报偿水平要取决于工作量。
文化上的共产主义要求,社会文化发展必须符合社会需要,不只是反映现实情况,还应超越对未来充满希望。
从文学到艺术、从教育到科技,任何一项活动都须有利于社会的进步,但在实践之前都要经过长期的发展过程,才能达到共产主义的要求。
共产主义重视人类关系的美化,要求任何的人类社会关系都始于人的尊严,以及普世的平等。
在这种社会关系之下,每个人都应有平等的权利,比如参与决策、享受教育、尊重各种文化和宗教等。
这样也就改变了以往劳动者士经济思想中的“劳苦功高”,而是以“劳动全能”的理念,发展社会经济。
从上述的理念来看,共产主义的发展尚未实现,它的实施首先必须在心理上,国家机器也需要完全配合。
既然共产主义是一种思想,它也反映出一个社会未来的渴望,也是一种生活模式。
只有当所有关联到共产主义的人都能够实现理想时,这一思想才能被全面运用,从而实现一种更加完美的和谐世界。
共产主义通俗解释
共产主义通俗解释
嘿,朋友!你知道共产主义吗?共产主义呀,就像是一个超级温暖
的大家庭。
想象一下,在这个大家庭里,每个人都互相关爱、互相帮助,没有谁会被落下,没有贫富差距,没有剥削和压迫。
这多棒啊!
比如说,现在我们生活中,有人很有钱,能住大别墅,开豪车;而
有些人却连基本的生活都很艰难,住在小破屋里,为一日三餐发愁。
但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可不是这样哦!大家的生活都差不多,资源是
共享的,不会有人因为钱少而受苦。
再打个比方,就像我们一起去野炊,所有的食物和工具大家一起准备,一起享用,没有谁会多占多得,每个人都能吃得开心,玩得愉快。
共产主义就是这样一个人人平等、公平公正的社会。
而且呀,在共产主义社会,人们工作可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实
现自己的价值,为了大家共同的幸福。
不会有人被迫去做不喜欢的工作,大家都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去选择工作。
就好像你特别喜欢
画画,那你就可以尽情地去画画,不用考虑能不能赚钱。
那时候,教育、医疗这些重要的东西都是免费的,每个人都能得到
最好的培养和照顾。
小孩子不用担心上不起学,生病了也不用为高昂
的医药费发愁。
共产主义社会是不是超级美好呢?虽然实现共产主义需要一个漫长
的过程,但只要我们大家一起努力,朝着这个目标前进,总有一天会
实现的呀!我坚信,共产主义一定会到来,那将是一个无比灿烂的未来!。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有什么区别?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有什么区别?在人们的思想中,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往往被视为相同的概念,但实际上两者有着显著的区别。
下面,我们将分别从理论基础、阶级斗争、生产手段、分配制度和阶级消灭等方面,逐一探究两者之间的具体差异。
一、理论基础不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在思想基础上有明显不同。
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注重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通过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化和平等的分配制度,最终达到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目标。
而共产主义则是社会主义的高级阶段,其基本理论为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学说,强调消灭阶级和剥削制度,建立无阶级社会,实现人类共同的自由、平等和共同富裕。
二、阶级斗争方式不同社会主义强调阶级斗争的存在,但其基调是调和的,主张通过改革和革命的方式,消除剥削阶级和被压迫阶级之间的矛盾。
而共产主义则彻底否定阶级斗争的必要性,认为只有消灭了阶级和剥削制度,才能最终达到社会主义和人类历史的最高境界。
三、生产手段的归属不同社会主义主张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化,但并不是全部的生产资料都必须归属于国家所有。
国家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是将基本生产资料、土地、矿藏、石油、公路、机场、港口等几乎不可再生的资源,置于全民之中,达到公有制的目的。
而共产主义则要求全部生产资料必须归属于全民所有,国家无需存在,诸如土地、矿藏等自然资源,都必须作为共同财产进行管理和分配。
四、分配制度不同在分配制度上,社会主义主张按劳分配,即按照个人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分配物质财富,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性。
而共产主义则主张按需要分配,即按照每个人的需要来分配财富,实现收入分配的平等性。
五、阶级消灭的不同社会主义主张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政治文化建设来逐步消灭阶级,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最终目标。
但共产主义则认为只有在全面实现公共所有制和按需分配之后,才能消灭阶级,进而实现共产主义。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具有明显的区别。
而在实际中,虽然多数国家被称为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但在具体体制上,仍有各种不同的表现。
共产主义精神 定义
共产主义精神定义
共产主义精神是指一个人对共产主义理念的认同和践行,包括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奋斗的信念和理想。
共产主义精神的核心是对社会平等、公平和正义的追求,以及对资本主义制度及其不平等和剥削性质的批判。
共产主义精神倡导为外人着想,无私奉献,追求集体利益,反对个人主义和私有制的最大化利益。
它强调全人类共同利益的重要性,主张消除阶级差异和贫富差距,实现全面的社会公平和正义。
共产主义精神也包括对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和为共产主义社会做出努力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现实中的共产主义
现实中的共产主义
现实中的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制度,它的宗旨是消灭阶级和剥削,实现人
类的共同富裕。
在现实中,共产主义如何实现呢?
首先,共产主义强调生产资料的社会化和竞争的消失。
这意味着,在共产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将由全体公民共同掌握和管理,不再存
在私人所有制,并且不会有竞争的现象。
这样,社会财富将被更公平
地分配,每个人都能分享到社会财富的红利。
其次,共产主义强调人人平等和普惠政策。
这意味着,无论贫富、地位,每个人都应该享有同等权利和机会。
共产主义社会将会实现免
费医疗、教育、住房等普及福利政策,保证所有人都能够获得充分的
机会和资本,自由发展个人潜能。
此外,共产主义还强调公有制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公有制
将为社会经济的稳定提供保障,促进社会教育和文化的进步。
科学技
术的进步也将在共产主义社会中被充分利用,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和人
类福祉的提高。
最后,共产主义还强调全球共识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在世界范围内,共产主义的实现需要各国彼此配合合作,建立更加公正的国际经
济秩序。
而在个人层面,共产主义社会将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强调
团结互助、关心他人,实现人类共处于一个和平、美好的世界中。
总之,共产主义是一种理想和向往,它的实现需要全体公民的共同努力和各国之间的相互合作。
我们应该努力追求和实现共产主义这一目标,实现真正的人类解放和社会进步。
共产主义-论文精编版
共产主义-论文精编版引言共产主义是一种政治经济学理论,旨在建立一个无阶级和平等的社会体系。
本论文将对共产主义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做出精要阐述。
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共产主义的核心原则是实现社会财富的公有制和无私的分配。
这意味着所有生产资料和资源都归整个社会所有,而不是个人或特定集团所有。
共产主义追求人民共同财富的无私利用,以确保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平等的社会福利。
共产主义的历史与理论发展共产主义的理论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的马克思主义思想。
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创作的《宣言》明确阐述了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和前提。
在此基础上,共产主义的理论发展经历了不同思想家和政治运动的贡献,如列宁主义、等。
共产主义的实践与影响共产主义在20世纪曾对许多国家产生重要影响。
苏联、中国、古巴等社会主义国家都试图按照共产主义原则进行社会改革。
这些实践的结果各有不同,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困难和挑战。
然而,共产主义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际政治和经济秩序。
共产主义的前景与争议共产主义的前景和争议仍然存在。
一方面,共产主义的理念和目标依然具有吸引力,特别是在社会不平等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
另一方面,共产主义的实践中的困难和失败也引发了许多质疑和批评。
对于共产主义的未来发展,依然存在着重大的挑战和争议。
结论共产主义作为一种政治经济学理论,对于理解社会发展和社会公正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共产主义的实际应用和影响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评估。
将共产主义的理论原则与实际可行性相结合,才能为构建更加公正和平等的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Word count: 238 words)。
共产主义 发展史
共产主义发展史
共产主义的发展史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其中包括了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再到共产主义的过渡。
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是人们对未来社会的美好向往和憧憬,但缺乏科学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无法实现真正的社会变革。
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强调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科学性、革命性和人民性的特点。
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和理想的社会制度,它以解放全人类、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是人类历史上最彻底的社会变革。
总之,共产主义是一种理想的社会制度,它的实现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和探索,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的理论和实践。
共产主义的目标
共产主义的目标
共产主义的目标是建立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制度,实现人类的共同富裕和自由平等。
共产主义的目标是消除贫富差距,消灭剥削和压迫的社会制度,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
共产主义的目标是通过彻底的社会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和劳动资源的平等分配。
在共产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由全社会共同拥有,不再有私有产权,劳动者享有同等的工资待遇,没有社会阶级的剥削和压迫。
共产主义的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解放。
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人们将不再被经济利益所束缚,不再为生计和生存而焦虑。
每个人都有充分的机会发展自己的能力和才华,充分享受到教育、文化、科技等各个方面的福利。
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将得到充分满足,个人的人格和尊严将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障。
共产主义的目标是实现全球的共同富裕和和平发展。
共产主义追求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主张国际无产阶级的团结和国际革命的推动。
共产主义反对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的剥削侵略,主张实现全球的和平、稳定和公正。
共产主义追求各国人民的共同发展,通过国际合作和交流,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益的互惠互利。
总之,共产主义的目标是实现人类的共同富裕和自由平等,消除剥削和压迫,建立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制度。
共产主义
社会将是一个无阶级、无国家的社会,人们将在这个社会中享受到真正的自由、平等和幸福。
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需要通过长期的社会实践和不断的革命斗争来实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共产主义
在共产国际成立前后,欧美很多国家都相继成立了共产党,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由此有了新发展。
然而,1919年匈牙利革命失败以后,资本主义体系趋于稳定,革命形势逐步转入低潮。
这种情况客观上要求各个国家的共产党改变自己的斗争策略,积蓄力量,等待革命时机的来临。
当时一些新成立的共产党不仅年轻,还缺乏理论素养和实际斗争经验,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同本国的实际有机结合,在许多问题上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从反对第二国际机会主义的政党和领袖发展到根本否定党、否定革命领袖;有的党虽然不否认建立政党的重要性,但是反对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反对组织纪律;认为革命应该直线上升,否定在一定条件下实行妥协的必要性;因黄色工会改良主义的影响而反对参加工会,在工会中做群众工作,甚至对工会本身持否定态度;认为议会斗争形式对革命者来说已经过时;排斥农民和小资产阶级。
列宁把这股思潮称作“左派”幼稚病,认为它是无产阶级革命队伍中小资产阶级革命性的表现。
在他看来,虽然这股思潮刚刚产生,却不利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有导致新近建立的共产党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危险。
列宁写作《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的目的就在于,向欧美国家的共产党介绍俄共(布)成长的经验教训,帮助他们提高认识,克服错误思潮,实现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本国实际的结合,以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健康发展。
《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一书于1920年4月写成,5月12日又增补了一部分,同年6月首先用俄文出版,7月又以法、英等国文字出版。
该书曾发给1920年7月19日至8月7日召开的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全体代表,书中的论点和结论是代表大会的决议基础。
这部著作批判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倾思潮,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战略和策略。
十月革命经验的运用
在如何对待十月革命基本经验的问题上,当时存在着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借口俄国与西欧国家的差异,反对无产阶级革命道路,否定十月革命的国际意义,这是第二国际机会主义者的观点;另一种则是“左派”共产主义者的主张,夸大十月革命的经验。
对此,列宁首先承认十月革命具有国际意义。
他认为,所谓国际意义是指我国所发生过的事情在国际上具有重要性,或者说,具有在国际范围内重演的历史必然性,因此必须承认,具有国际意义的是我国革命的某些基本特点。
在这个基础上,列宁提醒各国共产党在借鉴和运用这些经验时,必须把它和本国的国情结合起来。
他指出,只要各个民族之间、各个国家之间的民族差别和国家差别还存在(这些差别就是无产阶级专政在全世界范围内实现以后,也还要保持很久很久),各国共产主义工人运动国际策略的统一,就不是要求消除多样性,消灭民族差别(这在目前是荒唐的幻想),而是要求运用共产党人的基本原则(苏维埃政权和无产阶级专政)时,把这些原则在某些细节上正确地加以改变,使之正确地适应于民族的和民族国家的差别,针对这些差别正确地加以运用。
无产阶级专政的必然性
列宁在不同场合都时刻不忘阐述无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
这种必要性在于,资产阶级的反抗,由于资产阶级被推翻(哪怕是在一个国家内)而凶猛十倍;资产阶级的强大不仅在于国际资本的力量,在于它的各种国际联系牢固有力,而且还在于习惯的力量,小生产的力量。
这是因为世界上可惜还有很多很多小生产,而小生产是经常地、每日每时地、自发地和大批地产生着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
由于这一切原因,无产阶级专政是必要的,不进行长期的、顽强的、拼命的、殊死的战争,不进行需要坚持不懈、纪律严明、坚定不移、百折不挠和意志统一的战争,便不能战胜资产阶级。
列宁的这个论述后来成为中国“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基础,这其实是对列宁这个思想的误解。
列宁在写作这篇著作时,十月革命刚刚取得胜利不久,国内战争还没有结束,农民还是旧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条件下的小私有者,显然,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谁战胜谁”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
因此,列宁必须提醒俄国共产党和其他国家共产党认识到无产阶级专政对巩固革命成果的重要意义。
在激烈的阶级斗争形势下,列宁所说的这番话完全可以理解,也符合当时的实际。
一旦完成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个说法就应该另当别论了。
但是,对无产阶级专政的高度重视则反映出列宁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深刻理解。
无产阶级政党的纪律
列宁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不论在无产阶级取得胜利以前还是在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党都要加强纪律性。
列宁认为,真正铁的纪律是布尔什维克成功的基本条件之一。
毛泽东对此的理解是,“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
但问题的关键是: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纪律是靠什么来维持的?是靠什么来检验的?是靠什么来加强的?对此,列宁的回答是,第一,是靠无产阶级先锋队的觉悟和它对革命的忠诚,是靠它的坚韧不拔、自我牺牲和英雄气概。
第二,是靠它善于同最广大的劳动群众,首先是同无产阶级劳动群众,但同样也同非无产阶级劳动群众联系、接近,甚至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同他们打成一片。
第三,是靠这个先锋队所实行的政治领导正确,靠它的政治战略和策略正确,而最广大的群众根据切身经验也确信其正确。
概括地说,就是共产党的先进性。
群众、阶级、政党、领袖的关系
为了帮助“左派”共产主义者纠正在群众、阶级、政党和领袖关系问题上的错误思想,列宁在这篇著作中专门探讨了这个问题,根据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阐述了四者之间的关系。
他指出,谁都知道,群众是划分为阶级的;只有把不按照生产的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区分的大多数同在生产的社会结构中占有特殊地位的集团对立时,才可以把群众和阶级对立起来;在通常情况下,在多数场合,至少在现代的文明国家内,阶级是由政党来领导的;政党通常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被选出担任最重要职务而称为领袖的人们所组成的比较稳定的集团来主持的。
从列宁的这个思想中可以体察到无产阶级政党和群众的关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应由先进的阶级来领导;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一致,是无产阶级革命的领导力量;无产阶级政党要有职业革命家队伍;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并不排斥伟大的历史人物所发挥的特殊作用。
无产阶级革命的策略
马克思主义一再强调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的结合。
据此,列宁批判了拒绝在黄色工会中工作、认为议会制度在历史上已经过时以及不作任何妥协的观点和做法。
他指出,在无产阶级进行了第一次社会主义革命之后,在一国内推翻了资产阶级之后,这个国家的无产阶级在很长时期内,依然要比资产阶级弱,这只是因为资产阶级有很广泛的国际联系,还
因为在这个推翻了资产阶级的国家里,小商品生产者自发地、经常地使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复活和再生。
要战胜更强大的敌人,就必须尽最大的努力,同时必须极仔细、极留心、极谨慎、极巧妙地一方面利用敌人之间的一切“裂痕”,哪怕是最小的“裂痕”,利用各国资产阶级之间以及各个国家内资产阶级各个集团或各种类别之间利益上的一切对立,另一方面要利用一切机会,哪怕是极小的机会,来获得大量的同盟者,尽管这些同盟者可能是暂时的、动摇的、不稳定的、不可靠的、有条件的。
谁不懂得这一点,谁就是丝毫不懂得马克思主义,丝毫不懂得现代的科学社会主义。
列宁认为,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利益有必要作出妥协、退让和让步,既要反对出卖原则的机会主义,也要反对否定灵活性的关门主义,并且要努力争取群众,团结大多数。
列宁这篇著作撰写于俄国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因此自然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有些观点不免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排除这些因素后仍然可以看到其中闪光的思想。
对于今天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执政党来说,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本国的实际结合起来,从自己的国情出发,脚踏实地地建设社会主义,并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保持和发挥党的先进性,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和战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这就是这篇著作在今天所具有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