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广播电视电子政务建设-1
基于WebGIS_的广播电视无线发射台站监测系统设计
第12期2023年6月无线互联科技Wireless Internet TechnologyNo.12June,2023作者简介:王建海(1975 ),男,山西介休人,工程师,本科;研究方向:广电技术㊂基于WebGIS 的广播电视无线发射台站监测系统设计王建海(介休市融媒体中心,山西介休032000)摘要:近年来,广播电视无线发射台站数量持续增加的同时,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难度也在不断加大㊂针对此种情况,文章介绍了一种基于WebGIS 的广播电视无线发射台站监测系统设计㊂此设计主要具备覆盖范围㊁场强㊁干扰监测和台站管理㊁安全播出3种功能,具体设计中采用B /S 架构体系,将Node.js 和WebGIS 相结合,确保系统的操作简便性和运行稳定性㊂另外,设计中根据数据标准以及系统调用要求,对采集数据进行转换处理,并构建专用于系统数据处理和应用的系统数据库设计方案㊂对系统进行实现及应用后,确认系统指挥人员可通过单一设备实现全国广播台站覆盖范围㊁场强以及干扰检测分析,可满足广播电视无线发射台监测使用要求㊂关键词:WebGIS ;无线发射台站;覆盖范围监测;场强监测;干扰监测;系统设计中图分类号:TP393㊀㊀文献标志码:A0㊀引言㊀㊀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社会公众的信息获取渠道不断发生变化㊂在此背景下,广播电视媒体作为社会主流媒体,其安全播出需要设置在全国各处的广播电视无线发射台站作为支持㊂但随着无线发射台站技术系统的复杂化和多样化㊁覆盖范围的持续扩大化,如今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保障难度也在不断加大,各类安全播出突发事件时有发生㊂基于此,本文介绍一种基于WebGIS 的广播电视无线发射台站监测系统设计,实时监测无线发射台站覆盖范围㊁场强㊁干扰数据,并根据监测结果实施全局指挥调度,以保障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㊂1㊀系统总体架构设计㊀㊀广播电视无线发射台站监测系统主要分为覆盖范围㊁场强㊁干扰监测和台站管理㊁安全播出3大功能模块,为满足广播电视覆盖范围㊁场强㊁干扰实时监测和安全播出的基本需求,各功能模块和数据接口之间应实现无缝对接㊂根据以上设计需求,系统采用B /S 架构体系和模块化设计,将整个系统分为数据层㊁服务层以及应用层3个层次㊂(1)数据层:设计中数据层于Oracle 数据库中实现,主要涉及数据分为空间数据和关系数据(属性数据)㊂数据层所采用的地图数据为瓦片地图,相关地图调用采用Leaflet 地图框架提供的接口直接调用㊂(2)服务层:系统运行中应用层先向服务层发出请求,服务层接收请求后,根据请求调用数据层对应的数据信息,所调用的数据以JSON 格式反馈给应用层,应用层通过各类应用程序对调用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㊂(3)应用层:设计中应用层主要采用Leaflet 地图框架和前端软件中的HTML5,JavaScript,CSS3等多种技术共同实现㊂2㊀系统基本功能模块详细设计2.1㊀台站管理设计㊀㊀台站管理模块结构如图1所示㊂(1)台站目标视点查询:在台站管理中搜索定位输入目标台站后,台站管理模块可直接获取该台站相关信息㊂(2)台站目标视点操作:在台中管理功能中找寻到目标台站后,可对目标台站视点实施二维-三维转换㊁旋转和缩小放大操作[1]㊂(3)台站参数查询:台站管理功能可提高台站资源信息即时状态㊁实时分布等基本属性信息查看功能㊂2.2㊀覆盖范围㊁场强㊁干扰监测设计㊀㊀覆盖范围㊁场强㊁干扰监测主要分为台站点对面空间区域场强监测㊁台站区域覆盖面积监测以及台站干扰监测3种子功能㊂(1)台站对面空间区域场强监测:基于电波传播预测模型,结合台站与周边地理空间环境,计算台站发射机周边区域点对点场强,进而以点带面显示台站发射机周边场强变化及分布㊂(2)台站区域覆盖面积监测:单台站监测基于电波传播预测模型,结合ITU -P526等国际电联协议书模型,充分考虑不同地形地貌对发射机性能的影响和发射机自身参考性能,综合计算台站在不受干扰影响下的覆盖理想覆盖区域[2];多台站监测则是同时对多个台站覆盖区域进行分析,获取在不受到干扰条件下多个台站之间的区域覆盖情况,具体计算过程与单台图1㊀台站管理模块结构站监测过程基本一致㊂(3)台站干扰监测:通过对多个台站覆盖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观察各台站覆盖范围重叠情况,以此来分析各台站之间的相互干扰情况㊂2.3㊀安全播出设计㊀㊀安全播出模块可提供安全指挥调度㊁预警区域分析等功能支持㊂(1)安全指挥调度:通过WebGIS实现地理信息辅助分析和展示功能,并在地图中直接显示事件发生地点,实现地理信息和属性信息的实时交互和显示[3]㊂(2)预警区域分析:预警分析功能可对事件所表现出的客观规律,在警情发生前对发生后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模拟,为决策者提供影响范围㊁影响程度等关键决策信息支持,以便于制定更具针对性的决策方案㊂3㊀系统数据库设计3.1㊀数据处理㊀㊀系统涉及数据主要包含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两种,空间数据采用ArcGIS软件对数据进行编辑和转换;属性数据则采用Oracle,SQL,Excel等软件进行数据编辑和转换[4],部分无法转换数据需人工手动处理㊂对转换后的数据要素进行归纳汇总,编制数据库设计所需的数据库表,以台站属性为例,具体数据库如表1所示㊂表1㊀台站属性数据库字符编码数据类型备注ID Int主键,台站编号Antheight Varchar2台站天线高度Antgain Varchar2台站天线增益Altitude Varchar2台站海拔高度Longitude Varchar2台站经度Latitude Varchar2台站纬度Emissive_Power Varchar2台站发射功率Emission_Frequency Varchar2台站发射频率3.2㊀存储系统设计㊀㊀参考现有空间数据管理㊁大型数据库系统设计中数据集成管理所提供的多种解决方案,设计中采用Oracle数据库管理系统,将数据系统设计与应用系统设计相结合㊂利用SQL语言实现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操作管理,通过RDBMS实现海量数据的存储与管理㊁并发控制㊁数据仓库等功能㊂3.3㊀信息资源规划及数据库建设㊀㊀根据数据系统设计流程实施系统相关数据信息资源规划分析[5],进而形成如图2所示的系统数据库总体结构㊂4㊀系统功能实现4.1㊀台站管理㊀㊀台站管理可实现所有广播电视无线发射台的信号源㊁信号传输以及发射播出设备状态数据进行监测分析,以采集数据及时发现和判断故障台站位置,并通过GIS进行展示㊂具体展示信息包括台站设备地理空间分布㊁台站设备实时工作状态以及台站分类管理等㊂4.2㊀覆盖范围㊁场强㊁干扰监测㊀㊀覆盖范围监测主要包括覆盖人口面积统计和覆盖范围显示两种功能㊂具体覆盖范围显示以克里金插值的插值作为限制,结合使用者所需的距离㊁形状以及方向来设置边界值,进而显示台站覆盖范围区间㊂场强监测可通过鼠标点击地图上的台站信息获取台站基本信息及发射机相关参数,结合已有地理空间数据㊁电波传播预测模块㊁发射机与目标点地形空间环境因子,综合获取场强监测结果㊂台站干扰监测可以根据用户所选定区域范围,分析区域内多个台站的相互干扰情况㊂首先,需要导入区域内台站的覆盖范围计算结果;其次,需要对结果进行可视化呈现;最后,使用者根据结果中覆盖区域重叠情况确认台站干扰㊂4.3㊀安全播出㊀㊀安全播出的安全指挥调度功能较为依赖监测结图2㊀系统数据库总体架构果㊂系统设计中的安全指挥调度子模块中可全面显示故障台站㊁故障信息以及故障影响范围,为安全指挥调度提供较为完善的数据支持,提高安全指挥调度决策可行性㊂区域预警功能则可以根据预测结果向决策者提供故障来临前的相关预测信息㊂具体预测信息在系统地图中会以红色高亮显示,在点击故障预测信息对应区域后,系统地图会自动从二维界面转为三维界面,方便使用者进一步了解故障区域具体情况㊂5 结语㊀㊀综上所述,文章基于WebGIS地理空间分析技术,介绍一种广播电视无线发射台站监测系统设计方案㊂此系统主要包括覆盖范围㊁场强㊁干扰监测和台站管理㊁安全播出3种功能模块,相关功能可满足广播电视无线发射台站管理㊁台站覆盖范围㊁台站场强㊁台站干扰等多种监测功能,并为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提高安全指挥调度和故障预测分析支持,进而帮助决策㊀㊀者可根据分析结果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决策方案,保障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效果㊂参考文献[1]韦德全.广播电视无线发射台站远程监控系统架构设计[J].电视技术,2022(4):173-176.[2]武旸.发射台电视机房自动化监测系统设计与应用[J].电视技术,2012(6):71-74.[3]聂雄,黄斌全.广西广播电视发射台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J].电视技术,2011(22):78-81,91. [4]刘忠平.探究广播电视发射台自动化控制系统[J].电视技术,2019(9):47-49.[5]江剑锋.广播电视发射台播出信号检测报警器设计制作[J].电视技术,2022(7):19-21,28.(编辑㊀沈㊀强)Design of radio and television wireless transmitter station monitoring system based on WebGISWang JianhaiJiexiu Media Convergence Center Jiexiu032000 China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hile the number of radio and television wireless transmission stations has continued to increase the difficulty of managing radio and television safety broadcasting has also increased.In view of this situa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WebGIS-based radio and television wireless transmission station monitoring system design.This design mainly has three functions of station management coverage field strength interference monitoring and safe broadcasting and adopts B/S architecture system in the specific design combining Node.js and WebGIS to ensure the simplicity and operation stability of the system.In addition according to the data standard and system call requirements the collected data is converted and processed and a system database design scheme dedicated to system data processing and application is constructed.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system it is confirmed that the system commander can achieve the coverage field strength and interference detec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national broadcasting station through a single device which can meet the monitoring and use requirements of radio and television wireless transmitters.Key words WebGIS wireless transmitter stations coverage monitoring field strength monitoring interference monitoring system design。
电子政务1
电子政务概念题1,关于并联审批系统,哪一项是正确的(B)A各单位数据格式不同,不能并联审批 B并联审批系统需要和单位内部业务系统交换数据 C容易带来病毒 D本单位有部分数据需要保密,不能加入并联审批2,业务流程不断变化,电子政务系统如何适应 (D)A软件已开发好,业务流程不能改变 B软件重新开发 C业务流程已确定不变后,再开发软件 D电子政务系统能够方便地定义各种业务流程,定义过程不依赖于特定的业务和系统3,主要采用哪些技术,自动获取报警,急救,求助人的详细地址(B)A专家系统 B通讯技术 C互联网技术 D OA4,有关地理信息系统在应急联动系统中的作用是(D)A提供数据存储 B统一指挥 C统一呼叫号码 D显示出救助事件地点附近的公安,消防,急救等和救助资源的分布5,GPS在应急联动系统的作用主要是(B)A下达调遣命令 B实时监视各类资源如警车,消防车,人员的位置C监视道路交通实时状况 D对主叫电话进行自动定位6,政务门户系统的作用,哪个说法是错误的(A)A各部门自行建立网站,不需要门户网站 B公众服务与政务处理的完整结合 C为网上办公,审批等电子政务应用提供统一的入口 D信息集中统一发布,方便公众查询7,关于个性化的访问入口,错误的是(C)A对同一页面,访问者不同则内容不同 B访问者可以定制页面内容C对用户的在线调查系统 D用户将时常需要的内容放入同一视窗8,有关信息整合系统的作用是指(D)A实现服务信息化与网络化 B实现社会保障管理信息化 C管理社区信息D通过数据交换,实现信息标准化和资源共享9,要实现部门间交换数据,正确的是(C)A必须统一数据库 B统一软件 C利用可信应用传输交换服务系统 D必须统一操作系统10,要开展协同办公业务,必须做到(B)A使用同一软件 B建立数据交换系统 C开通网上论坛 D设立服务器11,部门不同结构的数据要备份在市电子政务平台的数据中心,需要(B) A统一应用软件 B统一数据库 C统一操作系统 DABC说法都不正确12,建立完善的信息防御系统需要采取哪些措施(D)A安全漏洞扫描技术 B预防篡改技术 C内容监管和过滤技术 D提供用户认证,识别等的抗抵赖性13,有关应用支撑平台的作用是(B)A政务公开 B向业务提供安全服务和可信应用环境 C内容监管和过滤 D 辅助决策14,有关证书查询验证服务系统的作用是(A)A提供加密,解密,签名,签名验证,数字信封等安全服务 B提供数字证书的生产服务 C为应用系统验证用户身份服务 D为抗抵赖和审计服务提供支持15,电子政务中,WEB门户系统的主要作用是(B)A信息交换 B提供一个统一访问窗口和到各类具体电子政务业务服务系统的连接 C提供身份认证 D提供网络环境下的政务资源信息可靠传输电子政务考试模拟试题(二)一,判断题1,电子政府是指现有政府机构在开展电子政务的过程中,对现有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进行优化重组之后重新构造成的新的政府管理形态(正确)2,只有政府实现了信息化,才能真正实现社会公共资源的共享和提高社会资源的运用效率(正确)3,在信息时代,就像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必备的手段一样,电子政务已经成为治国不可或缺的工具(正确)4,中国从中央到地方的全国范围内的政府信息网络已经建成(错误)5,政府信息化的核心价值是改善政府的公共服务,提高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质量(正确)6.需求分析中初步调查的结果不包含对现有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错误)7.通过基于PKI技术的身份认证,只有合法的用户才能接入安全视频会议系统.8.因为不能看见对方,网上税收申报,费用缴纳不可行.(错误)9.利用MPLS VPN方式,部门既可以组成行业虚拟专网,又可以同时加入市电子政务网( 正确)10.信息技术能够使人民更好地参与政府的各项决策活动,从而促进全社会的进步(正确)11.我国统一的政府信息网络已经形成(错误 )12.国家层面的政务外网是政府的业务专网,主要运行政务部门面向社会的专业性服务业务和不需要在内网上运行的业务(正确 ) 4.政府机构职能不同,必须各自开展独立的电子政务工程(错误 )13.电子政务应用的基础是政府内部办公自动化( 正确)14.电子应用系统的开发,一般应成立由软件专家,网络技术专家组成的系统建设领导小组,并组成由相关领导和有关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相结合的工作小组( 错误)15.通过政务网,可以访问互联网(正确 )16.以项目带动产业,促进信息产业发展是电子政务建设的任务之一(正确 )17.计算机病毒的防治应安装病毒在线侦测或防毒软件.(正确)18.PowerPoint中不能自动播放幻灯片.(错误)19.GIS的核心是管理,计算,分析地理坐标位置信息及相关位置上属性信息的数据库系统.(正确)20.用户可以随时将共享设为不共享.(正确)21.电子政务新建业务系统,要利用统一的市电子政务安全支撑和应用支撑平台进行设计建设.(正确)22.以项目带动产业,促进信息产业发展是电子政务建设的任务之一.(正确)23.电子公文流转系统不能传递涉密文件.(错误)24.政务网主要基于ATM技术建立.(错误)25.组成计算机的电子器件被称为软件.(错误)26.电子邮件发送后,发件人的计算机应在收件人收到信后才能关机.(错误)27.入侵检测(Intrusion Detection)是指地入侵行为的检测.(正确)28.电子邮件一次只能发给一个收件人.(错误)二,单项选择题1.随着网络时代和网络经济的来临,管理正由传统的金字塔模式向模式转变,减少管理的层次,以各种形式通过网格与企业与民众建立直接的联系.(C)A.条状结构B.块状结构C.网状结构D.树状结构2.政府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2)1.自主开发2.提出需求,进行管理3.购买硬件设备4.项目监理3.全社会中最大的信息拥有者,最大的信息技术用户是(3)1.个人2.企业3.政府4.学校4.关于电子政务,下面不对的说法是(4)1.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2.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3.超越时间,空间与部门分割的限制,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4.通过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推动社会改革5.解决现有组织结构和电子政务对流程重组的要求这一对矛盾,不正确的策略是(3)1.应采用"先易后难","能改的先改"的策略.2.先以业务流程化,网络化为起点,实现政务电子化.3.应采用"先难后易","先改革机构,重组流程"的策略.4.须应用螺旋式系统方法论的指导.6.以下不属于政府对社会(公众)的电子政务(1)1.企业年检2.信息咨询服务3.教育培训服务4.就业,医疗,社会保障服务7.关于"电子政务的螺旋式推进策略",错误的是(2)1.情况不明,分步试探2.力量不足,等待机遇再实施3.条件不够,能干的先干4.利益不一致,反复协调8.副省级以上政务内网与互联网之间应该(4)1.互联互通2.相对隔离3.物理隔离4.逻辑隔离9.会议会务管理为政府内部或外部各种会议的组织召开提供科学高效的管理.下列不属于会议会务管理的功能是(1)1.会议室准备,布置,美化等工作2.常规会议和临时会议提供计划,准备,记录,查询3.实现会议室的在线预定,会议室使用状态查询4.在会议召开前进行会议准备并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发出会议通知10.电子培训是通过网络提供各种综合性和专业性的教育课程,下列不属于该范围的是(4)1.通过网络随时随地注册课程2.网上参加培训课程,接受培训3.可以参加在线考试4.网上聊天11.关于应用支撑系统的建设,哪个说法是错误的(3)1.建立统一的接入认证网关2.建立安全Web门户系统3.为部门购买服务器4.建立可信的信息交换系统12.按电子政务的要求,各部门业务系统必须(3)1.购买高档服务器2.购买数据库系统3.实现与市电子政务网络平台的互联互通4.按照新的规划,重新建设13.业务流程不断变化,电子政务系统如何适应(4)1.软件已开发,业务流程不能改变2.软件重新开发3.业务流程已确定不变后,再开发软件4.电子政务系统应该能够方便地定义各种业务流程,定义过程不依赖于特定的业务和系统.14.地理信息系统在应急联动系统中的主要作用是(4)1.统一呼叫号码2.统一指挥3.提供数据存储4.显示出救助事件地点附近的公安,交警,消防,急救等部门警力和救助资源的分布15.我市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最大问题主要体现在(1)1.资源没有实现很好的整合和共享2.计算机陈旧3.全市网络设施落后4.技术水平低16.城市应急处理需要多部门协同配合,需要建设(4)1.并联审批系统2.CA系统3.数据中心4.应急联动系统17.根据有无加油站等重点防火单位分布数据,系统自动对火灾的危险程度进行判断.这是(1)1.辅助决策支持系统2.全球卫星定位系统3.地理信息系统4.智能交通系统18.可信应用传输交换系统在电子政务应用中的作用(2)1.为政府部门提供邮件服务2.保障信息在传送过程中不被非法篡改,窃取和破坏3.提供到各类具体电子政务业务的连接4.提供防毒服务二,多项选择题1.电子政务具有的作用包括(ABCD)A.促进政府部门与社会各界的沟通B.便于廉政建设C.更好地为民服务D.降低办公费用2,哪些是电子政务定义的内涵(ABD)A对政府管理事务进行组织结构的重组和业务流程再造 B处理与政权相关的公开事物 C将传统的政务管理事务原封不动地搬到互联网上 D借助电子信息和网络技术3.建立政府IDC,对于政府中心主网站与各部门网站的这种架构,可以带来许多好处,比如(ABC)A.避免重复投资,分散建设,节约运行费用,确保网络安全B.政府互联网数据中心有专业人员进行维护,免除了各政府部门的后顾之忧C.带宽有保障,而且政府部门的网络维护问题可以得到解决,网络无法访问的现象也可以消失D.解决老百姓上网难的问题,公众上网便宜4,由于内部网络建设是实现电子政务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必须做到(CD)A各业务系统相互独立 B各部门相互独立 C统一接口 D统一规范5.在政府部门间实行电子政务的一个巨大变化是(ACD)A.打破了各级政府间以及政府部门间文件传递的繁锁性B.打破了各级政府间以及政府部门间职责权利的界限C.可以用最快捷的电子方式在政府以及部门之间传递信息D.解决了部分共用信息的共享问题6,我国政府现在还处于信息化建设初级发展阶段,存在的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哪些(ABC)A与政府的业务工作分离 B统一建设指南缺乏C管理体制不健全 D没有使用最先进的技术模拟题(三)一,单选题1,国家信息化体系建设中信息化的关键是哪一项(B)A家庭信息化 B政府信息化 C社区信息化 D企业信息化2,电子政务中,政务边际成本递减法则是指,社区管理的中间成本,社会管理范围扩大中(D)A相对不变 B相对增加 C逐渐增加 D相对减少3,"OA"代表的中文意思是(A)A办公自动化 B信息技术 C电子政务 D电子商务4,社会中最大的信息拥有者,最大的信息技术用户是(C)A社会 B企业 C政府 D个人5,下述有关电子政务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D)A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 B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 C超越时空与部门分割的限制,全方位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 D通过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推动社会改革6,我国是何年启动的政府上网工程 (B)A 2000B 1999C 1998D 19977,在信息化领域中,"CIO"的中文词汇是指(A)A信息主管 B系统分析员 C负责人 D软件公司8,相对于传统政府的垂直化层次结构,电子政府体现的是(B)A金字塔结构 B扁平化辐射结构 C饼状结构 D集中化结构9,实现传统政务到电子政务的转变,属于什么问题 (A)A必然 B短期 C高技术 D复杂而困难10,政府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B)A购买硬件设备 B提出需求,进行管理 C项目监理 D外包开发11,网络世界中,实施政务公开,发布政务信息的最佳平台是(A)A政府门户网站 B电话 C报纸 D广播12,在信息化领域中,政府对公民的英文缩写是(C)A B to C B B to B C G to C D B to C13,有关电子政务的广义解释正确的是(D)A政务电话网 B工业网络化 C办公信息化 D基于网络的符合Internet的,并面向社会的政府办公自动化系统14,通常说的信息高速公路的应用领域不包括(D)A电子政务 B远程教育 C电子商务 D网络电视15,我国的国家信息中心的成立时间是哪年(A)A 1986B 1988C 1990D 2000二,多选题1,电子政务的服务对象有哪些(ABCD)A公众 B企业 C机关内部 D其他政府部门2.电子政务与传统政务在办公手段上的主要区别体现在(AB)A.信息资源的数字化B.信息交换的网络化C.信息资源少D.信息资源安全性好3.在各级政府部门内部网络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应当设立负责地区政府电子政务的专业机构,其作用(ABD)A.加强统一规划B.统一协调与统一规范C.替代部门进行信息化建设D.给予各部门的政务信息化建设给予专业指导和监督,避免浪费3,哪些是电子政务具有的特点(ABC)A分权管理 B超地域 C虚拟性 D在传统经济中运行4,哪些是电子政务具有的作用(ABCD)A降低办公费用 B有利于廉政建设C更好为民服务 D促进政府与社会的沟通5,从政府业务角度上看,电子政务包括哪些(ABCD)A通过互联网实现政府组织机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 B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C政府机构应用电子信息化和网络通信手段 D突破时间,空间和部门限制,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6.国家层面的电子政务网络由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构成,正确的是(CD)A.政务外网与互联网之间物理隔离B.两网之间逻辑隔离C.两网之间物理隔离D.政务外网与互联网之间逻辑隔离7,哪一些是现在美国政府信息资源工作的特点(BCD)A信息收集的时效性很强 B资源共享程度很高 C政府是最大的信息收集者,生产者,发布者 D多数政府信息向全社会免费提供8,一个完整的电子政务系统应该具有哪些功能(ABCD)A政府决策支持分析 B政府OAC信息采集汇总 D政府公共门户网站9,哪些是电子政务信息发布具有的优势(ABCD)A功能全面,扩展方便 B便于管理 C无纸化存档,推动全面电子化 D发布快捷,无时空局限10,哪些是电子政务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过程应遵循的原则(AB)A标准化原则 B开放性原则 C实用性原则 D部门自主原则11,哪些是"十五期间"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目标(ABCD)A基础性,战略性政务信息库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信息资源共享程度明显提高 B重点业务系统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C标准统一,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政务信息网络平台发挥支持作用 D初步形成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立规范的培训制度,与电子政务相关的法规和标准逐步完善12,当前电子政务对社会来说是一场划时代的变革,它具有哪些特点(ABCD)A优化信息资源配置,充分利用信息资源 B提高政府科学决策水平,进一步发扬民主 C转变政府工作方式,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和工作能力 D借助信息技术,降低管理和服务成本三,判断题1.政府信息化的核心价值是改善政府的公共服务,提高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质量.(正确)2.我国统一的政府信息网络已经形成.(错误)3.国家层面的政务外网是政府的业务专网,主要运行政务部门面向社会的专业性服务业务和不需要在内网上运行的业务.(正确)4.规划和开发重要政务信息资源是电子政务的重要工作内容.(正确)5.政府网站的一体化平台是电子政务发展的一个方向.(正确)一,单选题1,当前我国电子政务网络基础设施的结构正确的是 (D)A互联网 B专用网络 C政务网,外网 D三网一库2,当前电子政务网络由哪些部分组成 (B)A局域网和城域网构成 B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构成C专网和局域网构成 D政务专网,政务外网,局域网构成3,政务内网主要是指(D)A科级以上政务部门的办公网 B县级以上政务部门的办公网C市级以上政务部门的办公网 D副省级以上政务部门的办公网4,政务外网与互联网之间应该如何隔离 (D)A物理隔离 B不隔离 C绝对隔离 D逻辑隔离5,要实现电子政务的办公业务的顺畅流通,必须利用哪些平台 (B)A物理隔离的网络平台 B统一网络平台C不统一网络平台 D相互独立的网络平台6,电子政务正确的含义是 (C)A公文流转,无纸办公 B办公自动化OA C通过政府信息资源的上网,实现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 D政府上网7,关于互联网数据中心的英文简称是(B)A ICPB IDC C DICD IF8,电子政务应用从功能结构来看,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下列不正确的是(C)A G2B B G2SC GG2D G2G9,信息化领域中,G2B表示什么意思 (A)A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 B政府对社会(公众)的电子政务C政府间的电子政务 D全都不对10,以下不属于政府间的电子政务的是哪一项(D)A电子财政管理 B电子化培训 C电子文件,无纸化档案管理 D纳税申报,企业年检11,办公业务的处理,流转,管理过程电子化,信息化,属于(A)A办公自动化 B纳税申报,企业年检 C信息发布 D信息咨询服务12,一个单位要完全实现办公自动化,可以不必具备的前提条件是(D) A 办公网络 B办公人员应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C单位领导应使用计算机进行办公 D高级打印机和服务器13,政府OA的应用涵盖政府机关日常办公事务处理的几乎全部事宜,其中不包括(B)A E-mail B电子图书 C公文处理 D签报管理14,网络中的BBS指的是(B)A E-mail B网上论坛 C系统管理 D远程会诊15,公文运转时对政府来说是不可能少的,公文处理主要是为公文的有效运转提供保证,下列不属于公文处理的功能是(D)A分发,办文 B公文签收,登记 C归档,会签 D拟稿,审核16,下列不属于签报管理的功能是(C)A提交归档,打印,备查,销毁 B签批,拟办,电子签名,交办,退稿 C登记,分发,办文 D签收,拟稿,审核,会签17,下列不属于会议会务管理的功能是(C)A会议室布置,准备,美化等工作 B会议室的在线预定,使用状态查询 C常规会议和临时会议提供计划,记录,准备,查询 D会议召开前进行会议准备并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发出会议通知18,下列不属于信息资料管理的功能是(C)A刊物文摘,编辑 B刊物统计,查询,汇编C公文签收,登记 D刊号管理19,下列哪一个不属于政府间以及政府部门间的电子政务应用(D)A电子公文的传输和管理 B电子政策法规管理C电子司法档案管理 D电子办理执照20,下列不属于政府间以及政府部门间的电子培训的是(D)A机关人员可以参加在线考试 B机关人员可以参加培训课程,接受培训 C 机关人员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注册课程 D公众可以在线交流二,多选题1,哪些是电子政务网络由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构成的正确表述(CD)A两者之间是逻辑隔离 B政务外网与互联网之间物理隔离C政务外网与互联网之间逻辑隔离 D两网之间物理隔离2,政务外网是政府的业务专网,正确的是哪些(AD)A运行不需要在内网上运行的业务 B运行涉密的信息报送 C运行机密级以上公文传送 D运行政务部门面向社会的专业性服务业务3,下列关于网络基础建设原则说法正确的是哪些(ABCD)A促进各个业务系统的资源共享 B利用统一的网络平台C促进各个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 D应该统一标准.4.关于电子社区,正确的说法有(ABCD)A.电子社区是指现代信息网络手段在城市社区管理中广泛应用,公民在网上可以享受到政府和企业提供的全程服务,使社会资源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B.电子社区是电子政务发展的高级应用阶段,是全民性电子政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C.电子社区主要包括电子社区综合平台,智能化小区,电子化写字楼,电子化娱乐系统,物业管理系统,远程医疗系统,电子收费系统和电子化查询系统等.D.社区的公共服务建设是电子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社区就是要实现人们在网上的"安居乐业".5,使用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的作用有哪些(AD)A不同级政府的业务整合优化和信息互通 B提高政府的服务效率 C更新计算机及外部设备 D同级政府的不同部门的业务整合优化和信息互通6,要保证电子政务的顺利推进,必要采取的措施是哪一些(ACD)A长期稳定的政策保证电子政务的正常与健康发展 B降低网络使用费,提高网络带宽 C保证可行的动作机制 D目标明确,有统一的部门规划7,电子政务建设中,信息主管(CIO)制度的作用是(ABC)A帮助各部门规划建设与发展电子政务 B负责地方政府电子政务的统筹,协调 C负责电子政务统一的研究与规划 D安排并统一领导电子政务建设8,有关政府统一的互联网数据中心的功能有哪些(ABD)A让各部门专注于在网上的内容与业务,而不必花费人力,财力进行资源的购置与维护网络 B政府和相关事业单位的站点均可存放在此 C让各部门专注于资源的购置与维护,而不必花费人力,财力进行在互联网上的内容与业务开展 D为各政府部门网站提供大规模,高质量,安全可靠的服务9,政府网站发展定位,正确的是(ACD)A运用网络技术移植政府职能,形成高效的网上政府服务 B运用政府资源和网络技术,给公众提供在线电影,游戏,音乐等娱乐服务,形成高效的网上政府服务 C让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有机接轨,逐步实现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的一体化 D运用网络手段展示政府形象,促进对外宣传并丰富中华文化信息量10,政府门户网站发展的三个阶段(ABD)A网上办事阶段 B咨询服务阶段 C电子商务阶段 D政务公开阶段11,政府信息化中,以政务公开为主要内容的"政府上网",包括的内容一般有(ABD)A办事指南 B政策法规 C网上办事 D职能介绍12.企业基础信息交换系统初期主要交换哪几个部门的数据(BCD)A.公安B.工商C.税务D.质检12,关于动态咨询服务阶段包含的内容一般有(ABD)A网上登记 B表格下载 C数据库服务 D双向互动交流13,在电子政务的运作中,应设置相应的监控权和接受监督的机制,监督的形式有(ABCD)A各部门内部,部门领导能及时了解某事务(文件)停留在某人处的时间,处理情况等,需要时可以加以催促和干预 B各级部门领导,分别拥有对下属部门电子政务处理事务流程的监控权 C各部门的网络管理人员应将来自公众的催促要求及时转送领导,在规定的工作日内给予催促以答复 D 对于多部门间的监控,则由上级领导或部门实行14,在电子政务推进的总体过程中,能进行有效监控的部门有(AC)A电子政务专业管理中心 B科技局 C监察局 D公安局15,实现真正的办公自动化,需要哪些坚实的基础条件(ABCD)A具体的政府机关的条件 B技术设备条件C整个社会的信息化基础条件 D管理条件16,在政府间实行电子政务的一个巨大变化是(ACD)A可以用最快捷的电子方式在政府以及部门之间传递信息 B打破了各级政府间以及政府部门间职责权利的界限 C打破了各级政府间以及政府部门间文件传递的繁琐性 D解决了部分共用信息的共享问题17,关于电子商务的定义理解正确的有(AB)A是利用互联网及其技术,进行的在线交易和商业作业活动 B电子商务是在计算机与网络基础上,实现无纸化商业交易和商业管理活动的全过程C 是利用互联网及其技术,进行的在线审批和办事活动 D是利用互联网及其技术,进行的在线电子税务活动18,关于政府采购包含哪一些(ABCD)A采购过程 B采购程序 C采购管理 D采购政策。
以GIS为基础的广电网络资源管理系统设计
以GIS为基础的广电网络资源管理系统设计GIS(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的广电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是一种以空间数据为核心,通过对广电网络资源进行管理、分析和展示的系统。
本文将介绍该系统的设计思路和主要功能。
一、系统设计思路:该系统的设计思路是通过将广电网络资源的空间数据与管理数据进行关联,实现对广电网络资源的位置、属性和状态信息的整合和管理。
具体而言,系统的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空间数据模型设计:根据广电网络资源的特征和空间关系,设计广电网络资源的空间数据模型。
该模型必须能够有效地存储和管理广电设备的位置、形状、大小等空间属性信息。
2.数据库设计:为了支持系统的数据存储和管理,需要设计相应的数据库。
数据库应包括广电网络资源的空间数据和管理数据,以及对两者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行管理。
3.数据采集与更新:为了保证系统的实时性和准确性,需要设计相应的数据采集和更新机制。
可以通过现场调查、人工录入、设备接口等方式采集和更新广电网络资源的空间数据和管理数据。
4.功能设计:根据广电网络资源的管理需求,设计相应的功能模块。
常见的功能包括资源查询、资源编辑、资源分析、资源展示等,以满足广电网络资源的管理、优化和决策需求。
5.系统界面设计:为了使用户能够方便地使用系统,需要设计友好的系统界面。
界面的设计应符合用户习惯,能够快速定位到所需功能,并提供相应的操作和反馈。
二、系统主要功能:基于上述设计思路,该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广电网络资源的查询与展示:用户可通过系统查询广电网络资源的位置、属性和状态信息,并将其在地图上进行展示。
该功能可以帮助用户了解广电网络资源的分布情况和状态。
2.广电网络资源的编辑与更新:用户可通过系统对广电网络资源的空间数据和管理数据进行编辑和更新。
该功能可以帮助用户实时跟踪广电网络资源的变化,并及时进行相应的管理和维护。
3.广电网络资源的分析与评估:用户可通过系统对广电网络资源进行分析和评估。
基于GIS的一站式电子政务
基 于 GI S的 一 站 式 电 子 政 务
刘庆 ,葛永辉
( 中南大学 , 湖南 长沙 4 0 8 ) 10 3
摘
要: 介绍 了 G S 电子政务 中的作用 , I在 阐述 了构建一站式 电子政 务框 架的基 本组成 、 平 台的功 能和相 互间 各
的 关系, 最后给 出了一个 实例 来说 明具体应 用的技 术和 实现过程 。 关键词 : 电子政务 ; I ; GS 一站式服 务 ; b I WeG S
s r i e f me r ,h u cin fe c l t r a d t e rl t n h p e w e h m. i al i g v sa x mp e t h w h p l d e vc a wo k t e f n t so a h p a om n h eai s is b t e n t e F n l t ie e a l s o t a p i r o f o y, n o e e
一
站式 电子 政务 系统作 为突 破 口。在统 一 的安全 的 电子 政务平 台上 构建 的 一站 式 服 务 框 架 , 以将 现 有 的 政 府 可
0 引 言
自 19 年 戈尔 在美 国 国家竞 争力 评论 中首 次提 出 从 93
要“ 开展 电子政 务 、 重组 美 国政府 ” 以来 , 界 范 围 内的 电 世
众提 供 服务 , 领 导决 策 提供 支持 , 为 实现 电子政 务服 务 的 集 中式协 调机 制和分 布式 管理 运作 。
G S在 电子政 务 中的 应 用 已形 成 了 电子 政 务 G S的 I I
的、 公开信息服务 系统 的集合…。
电子政 务的 建设 过程 中由 于长 期存 在 缺 乏 整体 统 筹 的可操作 的发 展 规 划 , 致 了跨 部 门应 用 的 推进 困难 重 导 重, 信息化 也难 以全 面 、 协调 、 可持续发 展 。而建设 过 程长
卫星数字电视广播系统建设方案(一)
卫星数字电视广播系统建设方案1. 实施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卫星通信技术在广播电视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近年来,中国广播电视行业正面临从模拟到数字的转型阶段,卫星数字电视广播系统以其覆盖面广、传输效率高等特点,成为一种极具潜力的解决方案。
此外,从政策角度来看,国家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数字电视广播系统的建设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2. 工作原理卫星数字电视广播系统基于DVB-S(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Satellite)标准,通过卫星将数字电视信号进行传输。
首先,电视台将节目信号进行编码和压缩,然后通过卫星发射机将信号调制为高频信号,再通过卫星天线发送到卫星上。
卫星接收到信号后,对其进行解调和解码,然后将信号发送给地面接收站或用户终端。
用户通过安装卫星接收器来接收和解码电视信号,从而观看节目。
3. 实施计划步骤3.1 系统规划与设计•确定系统覆盖范围、频道数量、传输速率等关键指标。
•选择合适的卫星和地面接收设备。
•设计系统架构和信号传输协议。
3.2 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卫星发射站和地面接收站。
•配置卫星通信设备和信号处理设备。
•搭建节目制作与播出系统。
3.3 系统集成与测试•将各子系统集成到主系统中。
•进行系统测试和优化。
•对用户终端进行安装和调试。
3.4 用户推广与服务•进行用户推广活动。
•提供用户技术支持与服务。
•持续优化用户体验和满意度。
4. 适用范围4.1 适用领域:广播电视、媒体传播、文化娱乐等。
4.2 适用对象:卫星电视观众、广播电视机构、节目制作公司等。
5. 创新要点5.1 采用先进的压缩编码技术,提高信号传输效率。
5.2 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的节目制作与播出。
5.3 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推荐服务和增值业务。
5.4 融合物联网技术,实现智能家居与智慧城市的高效联动。
6. 预期效果6.1 提高电视节目的传输质量和效率,降低传输成本。
基于GIS的国土资源电子政务系统的设计
2 0 1 3年 1 2月
测 绘 与 空 间地 理 信 息
G E oMA T I C S& s P A T I A L l NF oR MA T I oN T E CH NoL ot
V0 1 . 3 6. No. 1 2 De e.,2 01 3
基 于 GI S的 国 土 资 源 电子政 务 系统 的设 计
Ab s t r a c t :B a s e d o n t h e a n a l y s i s o f c u r r e n t s i t u a t i o n a n d p r o b l e ms a b o u t t h e i n f o r ma t i o n a z i t i o n ,t h i s p a p e r p r o p o s e s t h e d e s i g n t h o u g h t a n d t h e n e t wo r k s t r u c t u r e s c h e me o f L a i z h o u c i t y l a n d a n d r e s o u r c e s E —g o v e r n me n t s y s t e m.T h e n t h e d e s i g n mo d e o f mu h i l a y e r e d E
李 娟 ,陈永 波
( 山东正元地理信息工程有限责 任公司 。 山东 济南 2 5 0 1 0 1 )
摘
要: 在 分析 了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现状 及其存 在 的问题的基 础上 , 本 文提 出 了莱 州市国土 资源 电子政 务 系
统 的设 计 思 想 和 网络 结 构 方 案 , 对 面 向业 务 流 程 的 多层 电子 政 务 设 计 模 式 和 系统 功 能 模 块 设 计 进 行 了详 细 的描
基于GIS技术的城市建设管理新思路研究
基于GIS技术的城市建设管理新思路研究摘要:我国传统的城市建设管理模式经历了几十年的调整和变迁,但其弊端一直未能根除,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GIS及城市建设信息化的工作经验,以基于GIS技术的城市建设管理新思路为研究对象,深度探讨了网格化城市管理的技术和方法,全文是笔者长期工作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网格化城市管理万米单元网格3S技术管理体制1 网格化城市建设管理模式产生的背景一方面,电子政务的建设。
政府门户网站日益成为政务公开的重要窗口。
跨部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稳步推进。
以“金盾”、“金税”、“金审”、“金财”为代表的一批国家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
另一方面,专业数据库的建设。
举例来说,国家国土资源基础数据库的建设与应用取得新进展;全国人口基础信息库已加载12.1亿人口数据。
各个地区、省市,天津市宽带无线微波已覆盖市区,一批重大信息基础功能平台相继投入使用,全市累计上网办公项目350项;武汉市基础信息网络管线建设规模25万km,建成了城市地理信息、国土资源信息等一批重要数据库。
城市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为城市建设管理模式的改革奠定了技术基础,使得网格化城市建设管理模式的出现成为可能。
2 网格化城市建设管理模式的特征2.1 管理模式特征(1)该模式是整合管理资源的有效手段;(2)网格化管理的监控、反馈和督办功能;(3)可以避免城市建设管理中的死角和盲点; (4)有利于实现市民与政府的快速互动;(5)由被动管理变为主动管理;(6)由粗放管理变为精细管理;(7)变传统管理为信息化管理;(8)变”小城管”为“大城管”;(9)变偏重管理为监管并重。
2.2 管理技术特征(1)数字化管理与传统城市建设管理模式不同,网格化城市建设管理模式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联系空前紧密,3S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中间件技术等共同奠定了网格化城市建设管理模式的技术基础,即便是处于模式最终端的“城管通”也凝结了现代数字技术的结晶。
广播电视数字化建设方案(二)
广播电视数字化建设方案一、实施背景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数字化已成为广播电视行业的重要发展趋势。
数字化不仅可以提高广播电视的传输质量和效率,还可以为观众提供更为丰富和多样化的节目内容。
为了适应这一趋势,我国政府已经将广播电视数字化列为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并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和规划。
二、工作原理广播电视数字化主要是通过将传统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进行传输。
数字信号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传输距离远、画面清晰度高等优点。
在数字化过程中,需要对广播电视节目进行采集、编码、传输和接收等环节。
其中,采集主要是通过摄像机、话筒等设备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编码则是将数字信号进行压缩和处理,以便于传输和存储;传输则是通过光纤、卫星等传输介质将数字信号传输到各个接收终端;接收则是通过电视机、电脑等设备将数字信号还原为原始的模拟信号。
三、实施计划步骤1.制定数字化规划: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详细的数字化规划,包括数字化目标、时间表、预算等。
2.设备采购与安装:根据数字化规划,采购相应的设备和软件,并进行安装和调试。
3.信号采集与编码:对原有的模拟信号进行采集和编码,转换为数字信号。
4.传输与接收:通过光纤、卫星等传输介质将数字信号传输到各个接收终端,并通过电视机、电脑等设备进行接收。
5.人员培训:对相关人员进行数字化技术的培训,提高其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
6.维护与更新:对数字化系统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更新,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四、适用范围广播电视数字化适用于各级电视台、广播电台以及有线电视网络等机构。
这些机构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提高节目的传输质量和效率,为观众提供更为丰富和多样化的节目内容。
五、创新要点1.数字化技术:采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提高节目的传输质量和效率。
2.网络化传输:利用网络化传输技术,实现节目的远程传输和存储。
3.个性化服务:通过数字化技术,为观众提供更为个性化、多样化的节目内容和服务。
4.智能化管理:采用智能化管理技术,实现对数字化系统的自动化管理和维护。
基于GIS的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平台建设的研究
to u e n d ti.Me n h l r d c d i ea l aw i e,t e p p rp e e t t e sr cu e o S p afr f re—g v r me ts se o n n e o re u h a e r s n s h t t r fGI l t m o u o oe n n y tm fl d a d r s u c s b - a
Re e r h o h n t uc i n 0 a f r o — Go e n e t s a c n t e Co s r t0 f Pl to m f r E vr m n S se f La d a d Re o r e r a s Ba e n GI y t m o n n s u c s Bu e u s d o S
李 伟 ,王 唏
(. 1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 , 江苏 南京 213 ; . 115 2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 南京工程 分院 , 江苏 南京 213 ) 115 摘 要 : 于 G S 术 的 国土 资 源政 务信 息 系统 是 当前 国 土 资 源 信 息化 建 设 的 重 要 技 术 手 段 之 一 。 详 细 阐述 了 基 I技
基 于 GS的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平 台的 关键技术和建设 思路 , 出了国土资源电子政务 G S平 台的架构。 I 给 I
关键 词 : 国土 资 源 ; 电子 政 务 ; I 台 GS章编号 :6 2— 87 2 1 )3— 09— 3 17 5 6 (0 2 0 0 6 0
现数 据 、 件 、 软 硬件 、 网络 等 系统 资 源 的共享 , 而大 大 地 从 提 高 国土资 源管 理 的质 量 和 效 率 , 时也 可 以为 政 府 其 同
基于GIS的电子政务系统的数据共享研究
20 0 6年第 9 5
基 于 G S的 电子 政 务 系统 的数 据 共 享研 究 I
何
( 林 工学院 桂
伟
广 西桂 林 5 10 ) 4 0 4
【 要 1 网络化和服务化 是 电子政务发展 的方 向, 摘 : 本文重点研究 了 We ev e 技 术在 电-  ̄  ̄ 中的应 用 详 细描 bS r cs i tx - 述 了异 构数 据 交换 与共 享 系统 和 I I MS分 布 式 数 据 交换 与 共 享管 理 平 台的 主要 特 征 和 功 能 并 阐 述 了其在 电子 政 务 系统 的 共 享 分 布 式数 据 中的应 用 。
21 网络 模 式 . 目前采 用 的网 络 模式 一 般 为 客 户 机, 务 器 模 式 。但 是 , / 服 CS
模 式需 要 在 每一 个 Cin 端 安装 特定 的应 用程 序 . 制 了 Cin l t e 限 l t e 端 的 灵 活 性 .而 且 存 在 Ci t 跨 多 平 台时 不灵 活 的 问 题 . ln 端 e 另 外 ,, 式 对 网 络要 求 高 , 般 适 用 于 局 域 网 内部 使 用 。 Cs模 一 BS模 式 扩展 了客 户 机, / 服务 器 的概 念 .使 开发 者 只需 要 将 注 意力 集 中到 We b服务 器端 后 台应 用 的开 发 . 去 了客 户 端 前 省 台交 互 界 面软 件 的开 发 . 现 客 户端 零 安 装 和零 维 护 . 且 实 现 实 而
后 务 找 相 服 / 目竺 要 服 , 到 应 务 厂 * 的 /点
,
\ \
与地 理 信 息 系统 关 系 密 切 。 电子 政 务 需 要 地 理 空 间数 据 的支 持 . 地 理空 间 数 据是 政 务 信 息 、专 题 业 务 信 息 和各 类 统 计 数 据 的空
案例分析:杭州市电子政务的建设
案例分析:杭州市电子政务的建设第一篇:案例分析:杭州市电子政务的建设杭州市电子政务的建设浦行管0804 P23040804031金鑫“网上政府”是在信息社会的基础上产生的新型政府。
“网上政府”是现实政府的延伸和创新。
而政府门户网站是政府提高效率、提供政府公共服务的窗口,满足企业和公民对政府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以政府门户网站建设为切入点,带动电子政务建设,可以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改进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树立良好的府形象。
“中国杭州”政府门户网站从2003年建站之初,就秉持“执政为民”理念,以构建“方便、实用、为民”的网上政府为目标,以统一电子政务网络平台、提升办公业务系统、完善业务工作体系为支撑,包含着市政府及所属各部门的综合信息。
在展示形象、发布信息、受理事务、提供服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国信办和计世资讯分别组织的全国政府网站评估中,“中国杭州”政府门户网站均名列前茅。
门户网站四大板块内容:资料查询板块。
通过杭州概览、市志、年鉴、图库、视频资料、统计、政报等多个栏目对杭州进行多方面的介绍。
政府信息公开板块。
作为主频道,通过透视政府、政务动态、文件公告和法规规章四大栏目来突出“政务”和“门户”概念,它以“政务”为主线,涵盖了杭州市政府和各部门的核心政务信息,第一时间为公众提供权威、及时、全面、深入的政府信息和政务动态详尽的政务信息服务。
互动交流板块。
汇总网站所有的互动类栏目,开设了12345市长信箱、96666效能投诉、建议提案、建言献策、网上调查、政务论坛等,并具有个人定制、网上订阅、电子地图等功能。
通过“12345市长信箱”栏目,可以向政府投诉、咨询、建议、求助,并可随时查询受理状态。
它是网民最常用的栏目之一,网上找政府最便捷的通道。
“政务论坛”: 为全国政府门户网站首家开放性论坛,是政府与市民沟通最直接的桥梁。
网民可以在这里讨论热点话题、焦点事件,以及对政府工作发表意见和建议等;政府部门可以在引倾听民声、了解民意,参与论坛对话,进行沟通交流。
电子政务建设中面临主要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
电子政务建设中面临主要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作者: 博峰脚下电子政务在狭义上是指政务工作电子化,即政府在公共管理和服务等工作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进行管理,并提供各种公共服务;在广义上是指包括各级行政机关系统的政务工作信息化,如国家权力机关、司法机关、政协及其他公共部门的政务工作信息化以及各级党委党务工作的信息化。
从管理的角度上讲,电子政务是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务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对传统政务进行持续不断地革新,以实现高效率的政府管理和服务;从技术的角度上讲,电子政务是基于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全文信息检索技术、GIS 技术、RS技术、GPS技术、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空间决策技术、数据通信技术、标准化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和信息共享技术等的政务信息管理系统。
总的来讲,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运用现代网络通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将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职能通过精简、优化、整合、重组后在互联网上实现,以打破时间、空间以及条块分割的制约,从而加强对政府业务运作的有效监管,提高政府的科学决策能力,并为公众提供高效、优质、廉洁的一体化管理和服务。
下面本文仅就电子政务的本质、电子政务建设中面临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等相关问题,展开浅显论述,仅供参考,不到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电子政务的本质哲学家洛克曾在《政府论》中说到,人们联合成为国家和置身于政府之下,其重大和主要的目的是利用国家权力来保护自己的财产。
政府服务人民、保护公私财产、管理社会秩序,通常是通过行使必要的国家权力来实现的,这种权力的行使过程所产生的行政事务就是政务,政务产生于政府权力的运用。
电子政务建设决不是对现有政府的电子化,而是基于现有政府积极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对政府进行地一次再造,这种再造一旦实现,电子政务系统就会成为政府行使权力的暂新平台。
这个平台融信息技术与政权使命为一体,从而使政府行政信息日益透明、政府行政权力的数据资源结构趋近扁平、国家与民众的反腐监督更加有效、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互动更加便捷等。
基于GIS的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探讨
G S G or hIfr tn ytm, I( ega yno i Ss 地理信 息系统 ) p ma o e 是融 合计算 机 用来存储和处理空 间信 息的高新技 术 , 把 它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 ;稳妥推行 电子政务 ,提高行政效率 , 图形和数据库 于一体 , “ 形 成行业规范 、 公正严明、 廉洁高效 的行政管理体制 。” 电子政务建设 地理位置 和相关属性有机 地结合起来 , 根据用户的需要将 空间信 息 已成为提升一个 国家或地区特别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 因索 。 我 及其属性信息准确真实 、 图文并茂地输出给用 户 , 满足城市建设 、 企 国政府也把构建 电子政 府作 为提高国家竞争力 的一个 重要战略加 业管理 、 居民生活对空间信息 的要求 , 借助其独有 的空间分析功 能 进行各种辅助决策 。G S作为一种地理空 间信 I 以实施。随着 G S技术的不断完善 , I 利用 G S建立 电子政务 已 日趋 和可视化表达功能 , I 成熟 。 电子政务与 GS的关系突出体现在:I I G S是电子政务的地理空 息 的采集 、 处理 、 贮 、 存 应用 和分析 技术 , 随着其 技术 自身 的发展 和 间定位平台 ; I G S赋予 了电子政务 以空间辅助决策的功能 ; I G S为电 经济与社会 的信息化 , 开始融入信息技术 的主流 。政府拥有 8%以 0 政府在相 当长 的一段时 间内仍然是 G S应用的主 I 子政务提供清晰易读的可视化工具 ; 电子政务 的建设为 G S提供 了 上地理信 息资源 , I 新 的发 展 机 遇 。 战场 , I G S在电子政务中的广泛应 用将对经济与社会 的信息 化产生 1电子 政 务 的基 本 概 念 深远的影 响。信息的共享 、 交换与整合问题是 当前电子政务建设所 11 . 电子政务的 内涵。 在西方 国家 , 政府机构的信息化和网络化 要解 决 的核心 问题 , 电子 政务建 设是 打破 “ 信息孤 岛” 信 息烟 和“ 被称作“ 电子政府” 我国的政府机构设置与运行模式与 国外有很大 窗” 。 ,构建 由政府各部门的信息 系统互操作形成的信息系统体系 的 差别 , 除政府首脑机关国务 院之外 , 还有党中央 、 国人大和全国政 过程 , 全 电子政务建设涉及 网络 、 数据 、 应用 、 流程和服务 的五个 统一 协 , 了反 映我 国政 府机构的实际运行情况 , 为 我国将 “ 电子 政府” 称 集成 , 数据 的集成是应用和服务集成的基础 。 作“ 电子政务 ” 。电子政府 至今 尚无确切 的定义 。西方学者 的一般定 3 GI 电 子政 务 的 关 系 S与 义是 : 所谓电子政府 , 实质上就是将工业化模型的大政府( 点是集 特 电子政 务的深入发展 和应用必须 以地理信 息系统(I) 台为 GS平 GS 中管理 、 分层结构 、 在物理经 济中运行) 转变为新型 的管理体系 , 以 支撑 , I 技术在 电子政务 中的应用越来越广 泛 ,大的方面如环境 适应虚拟 的全球性 的以知识为基础的数字经济 , 这种新型的管理体 监测 、 土地规划 、 防灾减灾 、 城市交通 、 通讯指挥 、 道路 建设 、 医疗卫 系就是 电子政府。从我 国的 国情出发 , 电子政务的 内涵有广义和狭 生 , 以及 突发应 急事件等 ; 的方面如 车辆导航 和定位 、 流配送 小 物 I 丰富 了电 义之分 , 义的电子政务 包括电子党务 、 广 电子人 大 、 电子政 府 、 电子 等。基于 G S的电子政务赋予电子政务新的特色和内容 , 政协等 ; 而狭义 的电子政务主要指 国务 院 国务院所属专业部 门和 子政务的 内涵 , 为其以后 的发展拓宽 了空问。 长期 的实践经验表明 : 地方政府 的综合业务管理和科学决策活动 。 狭义的电子政务 主要 由 电子政 务 的建设 和应 用离 不 开地 理空 间信息 和 以 G S为代 表 的 I 三个部分组成 : 政府 内部 的信息化和 网络化办公 ; 政府部 门之间通 “s 技术 的支撑。 3” 4基于 G ¥的电子政务发展的对策研究 I 过计算机 网络进行的信 息传输和信息共享 ; 政府部 门通过信息 网络 与企业 ( 事业) 以及社会大众进行信息交流 。 41 . 基于 G S的电子政务 的建设 要与政府管理和 G S技术 的改 I I 1 . 2电子政务 的基本功能。电子政务 就是利用 电子技术手段开 进相适应 。 政府管理是一个动态的 、 不断适应的过程 , 同时 G S I 技术 这就决定了基于 G S的电子政 I 展政务活动的全新 的政府工作模式 , 具有五项基本功能 。1 .实现 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不 断提高 , .1 2 协 同办公 。也就是通常说的办公 自动化 , 这是 电子政务应用 中最基 务的建设也是一个动态 的、 不断改进的过程 ;. 42整合各 种政 府信 息 本的功能。 .. 1 2实现政务信息资源共享 。目前 的政务信息基本上是 资源 , 2 数据源要稳定可靠。 通过相应 的 G S技术把现存 的海量 、 散 I 分 统计数据和专题数据等集 中起来 进行分 析 、 提取 在各单位 内部 , 利用效率太低 , 实施 电子政务 , 就是要通过 网站和数 的地理空间数据 、 据交换系统 , 使政府部 门之间 、 政府与公众之间共享政务信息资源 。 和集成 , 为政府部 门的各项决策做支持 。 .在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 43 1. .3实现政务公开 。推行政务公 开是党 的十六大提 出的基本要求 , 的领导 以及 G S相关组织 的合作 、 2 I 指导下 , 制定 和完善基于 GS的 I 消除“ 信息孤 岛” 。现有的标 准建设 还存 在一 是发展社会 主义 民主 , 障人 民群众 的民主权利 , 高依法行政水 电子政务 的统一标准 , 保 提 平, 加强对行政权力 的监督 的重要形式。各级政府 都要广泛利用功 些问题 , 例如 : 应用 数据 、 业务 流程 与信 息系统的整合不够 , 一些 通 标准未反映应 用业 务的共 能强大 的政府网站向社 会公 开大量政务信息 。1 . .4提供 网上公共 用的数据表示和数据交换标准难 以确定 , 2 服务。政府不仅要对社会进行管理 , 更主要的还要 为社会提供公共 性和基础性等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对信息资源进行深度开发 。 4 4 服务。比如审批办证 、 查询政策资料 , 与百姓交流等等 。 .. 1 5提供安 由于现有执法水平 的不 足 , 2 这方面光靠立法 解决 是不够 的 , 要考 虑 并帮助掌握这些数据资 源的政府部 全保障 。 在电子政务 的平 台上 , 中了所有 的政务信息 , 集 是政务信 息 和承认数据资源拥有者的利 益, 增 流通的主要通道, 其安全性尤其重要。 因此, 还要为电子政务本身提 门增加其所拥有数据资源的信息价值 , 强其 信息共享 的积极性 ; 45 .加强和完善基于 GS的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护体系 ,处理好信 I 供安全保障。 一些大 比例尺地理空间 1 - 3电子政务的技术基础 。 电子政务的建设 以计算机科学 、 信息 息保密和利用 的关系。在实 际应用过程 中 , 科学 、 政务科学 、 间信息科学和通信网络技术为基础。 空 从政府信息 数据和统计数据 、 专题数据属于保密范 围 , 容易成 为不法分子所 攫 发布 、 政府 网上服务到政府部 门间及政府部 门内的信息共享和网络 取 的 目标 , 影响和限制 了电子政务 的发展 , 使得信 息安全成 为电子 办公都需要持续地研究和开发与电子政务相关 的理论与技术 , 而 政务建设 的一个“ 从 瓶颈 ”阻碍其 向前 和深入发展。 , 保 障电子政务的健康发展与高效应用 。 电子政务的主要支撑技术包 5基于 GI 8的电子政务发展趋势展望 括 : b技术 、 We 数据库技术 、 多源海量数据 的融合与管理技术 、 全文 随着 国家一系列关 于电子政务 的方针 、法规 和政策的出 台, 特 信息检索技术 、I技术 、s GS R 技术 、P 技术 、数据仓库和数 据挖掘 别是《 GS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 国电子政务建设 的指导 意见 》1 ( 7 技术 、 空间数据挖掘技术 、 空间决策技术 、
基于MapGIS开发的国土资源电子政务系统
管 理多 源 、 尺 度 、 专 题 数 据 , 为 行 政 审 批 提 供 多 多 并 依据 ; 为今 后 的省 市县 多 级数 据 共享 , 多级 数 据 中心 的连
接 打下 基础 。
2 体 系 结构 设 计
目前 主 流 的 计 算 机 运 行 结 构 有 Ci tS re ( 户 ] n/ evr 客 e 机/服务 器 , C S) 构 、 rw e/ evr 浏 览 器/ 务 即 / 结 Bo srS re ( 服 器 , B S 结 构和 B S+C S混 合模 式 。 即 /) / /
于处 理 的仅 仅 是请 求 信 息 和结 果 信 息 , 以流 量 大 大 地 所 降低 。
2 2 B S模 式 . /
B S 构是将 C S / 结 / 模式 的结构 与 We b技术 密 切结 合
而 形成 的三层 体 系结 构 。第 一层 客 户 机是 用 户 与整 个 系
Tertra s ur e r a — g v r m e ts se . ri i lRe o c sBu e u e o o e n n y t m Ke y wor ds: —g v r m e n o ai n s se ; S; a e o e n nti f r to y tm GI M pGI m S
明的管 理与服 务 。
5 在原 有 系统基 础上 全面 升级 )
代 信息技术 , 国土资 源行 政 管理 业务 和现 代 窗 口办文 制 把 度 有机结 合起来 , 建立完 善通化市 国土资源 网络 系统 , 通过
政 府办公 网, 实现区 、 市联 网 , 向办 理局 内部业 务 , 向办 横 纵
0 引 言
电子政务 是指 政府 运 用 现代 网络 通讯 技 术 与计 算 机 技 术 , 政府 管 理 与服 务职 能 通 过精 简 、 化 和整 合重 组 将 优
测绘学概论课后习题详解
测绘学概论课后习题详解(总20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一章总论1什么是测绘学它是研究什么的?测绘学的概念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对他进行测定和描绘的科学测绘学是研究测定和推算地面及其外层空间点的几何位置,确定地球形状和地球重力场,获取地球表面自然形态和人工设施的几何分布以及与其属性有关的信息,编制全球或局部地区的各种比例尺的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以及地学研究服务的科学与技术。
2测绘学包含几个子学科每个子学科的基本概念是什么?大地测量学:研究地球表面及其外层空间点位的精密测定、地球的形状,大小和重力场,地球整体与局部运动,以及它们的变化的理论和技术的学科【几何法(三角测量-水平控制网;水准测量-高程控制网)物理法(大地水准面差距、扁率等)】摄影测量学:利用摄影或遥感的手段获取目标的影像数据,研究影像的成像规律,对所获取影像进行量测、处理、判读,从中提取几何的或物理的信息,并用图形、图像和数字形式表达测绘成果的学科【航空摄影、航空摄影测量(地形图)、地面摄影测量(近景摄影测量)】地图制图学:研究地图制作的基本理论,地图设计、地图编制和制印的技术方法及其应用的学科【地图设计、地图投影、地图编制(制图资料的分析与处理、地图原图的编绘及图例、表示方法、色彩、图型和制印方案等编图过程的设计)、地图制印、地图应用】工程测量学:研究在工程建设和自然资源开发各个阶段进行测量工作的理论和技术的学科。
是测绘学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中的直接应用,因此包括【规划设计阶段的测量、施工建设阶段的测量、运行管理阶段的测量高精度工程测量(毫米级)】海洋测绘学:研究以海洋水体和海底为对象所进行的测量和海图编制理论和方法的学科。
3测绘学中发展了哪些新技术这些新技术对测绘学科发展有何影响?由于传统测绘学的相关理论与测量手段的相对落后,使得传统测绘学具有很多的局限性。
基于GIS的国土电子政务系统结构设计研究
累 够, 图形 数据 的 管理 基本 l 于 专业 性 处 市 厅 电子 政 务 系 统 属 于 大 型软 件 开 发 应用 层面 , 何 为行 政审 批提 供通 用 性的 应 项 目 , 须 实 行 严 格 的 项 目跟踪 与 监 控 规 如 必 用还 往 摸 索之 中 。 另外 , 着 围土 资 源 省 以 程 , 目计 划 经过 批 准 后 , 目成 员按 项 目 随 项 项 下垂 直管 理 机构 改革 , 何构 建 市县 二级 统 计 划 执 行 。 如 同时 项 目负 责 人 要 对 项 目执 行 的 电子 政 务 平 台和 数 据 中心 来 适 应 这 种 情 况 进 行 监 控 , 实 际 进 展 具 有 适 当 的 可 对 管理 模 式 需要 , 在探 讨 之 中 。 还 另外 对 内 外 视 性 , 项 目成 果 偏 离 软 件 计 划 时 及 时 采 在 网 信息 交 互 , 会 化信 息 服 务 , 计 分 析 和 取 有 效 措 施 。 社 统
一
5总体逻辑结构
通 过 对系 统需 求 的分 析 , 电子政 务信 厅 息系 统主要 由地政业 务模块 、 矿政 业务模块 、 1系统需求和建设 目标 地 理信 息 系 统( S 是 近十 年 来 发展 起 测 政业 务 模块 和综 合事 务 业务 模块 组成 , GI ) 各 整 个 系 统需 求 包括 以 下 方面 。 来 的 一 种 综 合 应 用 系统 , 能把 各 种 信 息 业 务管 理功 能应建 立 在G S 台基 础上 。 它 1平 ( ) ・ 准 , I 市 、 二级 基 础 地理 与 地 理 位 置 以 及 有 关 的 视 图 结 合 起 来 , 1统 标 建 L 县 并 根 据 需 求 分析 , 政 , 政 , 地 矿 测政 , 合 综 基础数据催 , 国土资源信启交换体 系 上 在 、 把 地理 学 、 测绘 学 、 算机 科 学 及 各种 应 用 事 务 、 务 系统 分 别 应 包 括以 下 主 要具 体 功 计 l
基于广电网络建设智慧城市服务平台的模式探索
基于广电网络建设智慧城市服务平台的模式探索作者:***来源:《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0年第06期在如今的数据时代,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云计算”和“物联网”,它们已经成为国家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可以帮助人们在进行一些行为决策时不再凭借个人经验,而是选择用数据去分析处理。
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存在各种问题和矛盾,人们也会想尽一切办法去不断的优化和解决,智慧城市应用在人们处理各种问题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极大的方便了广大市民的出行和办事效率。
智慧城市类应用主要整合了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物联网、人脸识别系统、云计算、地理信息系统等内容,极大方便了城市的发展。
广电网络作为媒体和有线电视的运营主体,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也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它能充分利用广电拥有媒体资源,让城市居民体验到全方位的、真实可靠的便利。
智慧城市离不开各种应用服务,以广电网络为基础,利用各种信息大数据技术将城市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可以打造智能化、范围广、服务优的智慧城市。
1. 广电的基础及优势基于广电网络的智慧城市服务平台可以充分利用广电网络的网络信息优势与传统媒体的优势进行融合创新。
这不仅有利于发挥传统媒体的作用,还能结合新的形式来把国家和人民的声音进行更加有效的传达。
广电网络信息具有宣传、教育、监督等功能且安全系数高,再加上广电拥有各种丰富类型的云媒体平台,因此也就能更好地运营,加快智慧城市应用方面的建设。
2. 总体技术架构基于广电的智慧城市建设,从总体技术架构上可以分为三部分设计,分别是前端、网络和终端。
前端系统是系统心脏,它不仅仅包含业务系统和内容管理系统,还包含存储和终端管理等子系统,前端系统主要为整个方案提供能力和管理工作。
传输网络是系统管道,主要用来保障交互信息顺利传送。
终端可以是手机、PAD、智能机顶盒等。
智慧城市全业务平台,主要包含以下子系统:(1)业务系统主要通过手机、PAD等各种应用,如:无线城市、云媒体手机APP、微信电视、智慧社区等多屏终端提供给用户的应用或页面的访问窗口服务;(2)内容发布系统主要用于编排多屏的内容、制定模板、审核内容等;(3)内容管理系统多用于多屏的转码控制、采集音视频等内容、分发元数据;(4)智能引导系统多用于引导TVOS机顶盒、微信电视、手机APP等多屏终端的业务导航;(5)终端管理系统多用于采集、校验、配置关于“用户、终端、网络”等信息;(6)业务管控系统多用于面向业务管控分发、鉴权认证计费以及多屏的用户管理等;(7)消息系统多负责注册、登录TVOS机顶盒、微信电视、手机APP、智慧社区等多屏终端的用户信息;(8)转码系统则应用在应用系统的音视频信源、文件在线转码和文件离线转码;(9)存储系统则是对应用系统的音视频内容进行存储和保存;(10)推流系统是把应用系统的音视频内容进行索引和推流。
基于WebGIS信息整合与利用的林业电子政务
个试验床可以访 问基于不同来 源数据和服务得到的森林火点信息 , 为林业 电子政务服务 。
关键词 森林火点检测 ; 林业 电子政务 ; 面向服务的架 构 ;网格计算 ; 万维 网地理信息系统
TP 9 33 中图 分 类 号
Ba e n W e GI nt g a i n a tlz to fI f r a i n s do b S I e r to nd U ii a in o n o m to
息资源整合和利用的重要技术 工具 。文章 以林业 电子政务 中森林火点检测 的应 用流程为例展示上 述技术的运用方法 。工 作流程可 以利用分布式的遥感 数据 、 矢量辅助数据 资源 、 森林火点检测算 法和万维 网地 图发布服务 , 通过一个 网格的基础架 构把这些资源集 成起来形成林业专业应用 。文章展示 的试 验床用 We b服务技术 封装 了专业算法 。网格 中间件 采用的是 自 主研制的 SR E, I G 调度资源的工作流 中间件采用 的是 自主研制 的 SGAp , I p 它们 的专长 是可 以处 理空间数据 。用 于通过这
(n tui etro at b e ainadDii l rt,C 3,B in 1 08 ) Isi t nC ne f r O sr t n gt ah AS e i t o E h v o aE j g 0 0 6
Ab ta t F rsr - v rm e tmu t r vd u l d n sr t n sr ie ot ep b i S s rc o ety E Go en n s o iep bi a miitai e vc st h u l . OA n e GI eh o— p c o c a dW b Stc n l
总第 2 0期 5 21 年 第 8期 00
广播电视传输中的地理信息系统应用
广播电视传输中的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将电子地图与数据库相结合的优秀技术工具。
在广播电视传输过程中,地理信息系统既可以提供精确的地理信息数据支持,又可以实现精确的定位和导航功能。
本文将探讨地理信息系统在广播电视传输中的应用。
一、GIS在广播电视传输中的基本原理广播电视传输中的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主要基于GIS的基本原理和功能。
GIS主要由硬件设备、软件系统和数据库组成。
具体来说,由于广播电视传输需要依赖精确的地理信息数据和位置定位,GIS通过采集、存储、处理和展示空间地理信息,可以满足广播电视传输的需求。
二、GIS在广播电视传输中的应用场景1. 设备调度与故障处理:GIS可以实时监控广播电视设备的运行状态和位置信息,通过空间分析和拓扑分析等功能,对设备进行调度和故障处理,提高广播电视传输的效率和稳定性。
2. 信号覆盖分析:GIS可以根据地理空间数据和网络拓扑结构,进行信号覆盖分析和优化。
通过分析地理环境和地形地貌等因素,制定合理的信号覆盖策略,保证广播电视信号的覆盖质量和可靠性。
3. 节目编排与播放规划:GIS可以通过对广播电视节目的地域性和观众群体的分析,实现节目编排和播放规划的个性化。
根据观众的地理位置和兴趣爱好等信息,智能推荐相应的电视节目,提高观众的收视率和满意度。
4. 广告投放与精准营销:GIS可以通过对广告投放的地理位置数据和观众群体数据的整合,实现广告的精准投放和精准营销。
通过对观众的地理位置和购买能力等信息的分析,实现广告内容和广告载体的精准匹配,提高广告的转化率和投资回报率。
三、GIS在广播电视传输中的优势和挑战1. 优势:(1)提供精确的地理信息数据支持,助力广播电视行业实现精细化管理和服务;(2)通过空间分析和拓扑分析等功能,提高广播电视传输的效率和稳定性;(3)实现节目编排和播放规划的个性化,提高观众的收视率和满意度;(4)实现广告的精准投放和精准营销,提高广告的转化率和投资回报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GIS的广播电视覆盖网管理政务建设范荣双① 周新权②(①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②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司 )[摘要]本文从广播电视覆盖网管理政务建设需求出发,在总结广播电视覆盖网管理政务信息系统研发经验的基础上,探讨了基础空间地理信息及其相关技术在广播电视覆盖网规划管理中的作用,阐述了以GIS 为支撑点,广播电视覆盖网管理政务信息系统建设所需要解决的多源数据整合与管理,广播电视覆盖预测技术、频点指配分析、干扰分析、覆盖分析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广播电视;GIS;覆盖网;电子政务;覆盖预测;指配分析;干扰分析;覆盖分析1、引言广播电视作为大众化传媒,以期传播的广泛性、及时性和其特有的声音和图像形象性等特点,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最有效、最重要纽带,也是教育、鼓舞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最具威力的现代化工具。
现阶段,广播电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营造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良好舆论环境的利器;它是农民群众的文化站,在缩小城乡信息鸿沟、推进科技普及和技能培训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是农民群众的活动室,是农民群众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最主要、最简便的娱乐休闲工具,对于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农民群众文化素养、提高农村道德风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科技信息日益社会化、大众化,广播电视电子政务建设越发显得迫切和必要,表现在:(1) 它是信息快速获取、整合及应用的社会化需要。
广播电视作为广泛、有效的宣传工具,是信息发放的最重要窗口。
针对广播电视信息多元化、以及社会化效应明显的特征,需要对信息具有快速处理、审核以及有效发放的能力。
以“信息整合”为核心的广播电视电子政务建设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
(2) 是广播电视高效运作、管理的需要。
我国的广播电视是“中央、省、地、县”四级管理的体制,广播电视的高效运作和科学管理需要协调各方面的力量。
鉴于广播电视业务具有的相关性特点(如频道独占性、信号干扰性等),需要在统一的平台上垂直协调和管理其相关业务。
通过广播电视电子政务建设,规范、明确了各部门业务管理职责,建立了电子化沟通协调平台,为广播电视业务高效管理提供了保障。
(3) 是应对广播电视数字化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广播电视从模拟信号向数字信号发展是不可逆转的方向。
广播电视业务管理不仅要应对传统的模拟广播电视业务,还需要解决向数字信号的转变以及未来的完全数字化广播电视所带来的挑战。
广播电视服务“入口”、“出口”以及中间管理业务环节的增加越来越需要电子政务建设所能带来的网络化协同办公的好处。
2、覆盖网管理在广播电视政务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及意义广播电视覆盖网管理是广播电视业务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广播电视政务建设的重中之重。
广播电视所涉及到的几乎所有工作都是围绕广播电视的覆盖规划、管理展开的,目标是要达到经济有效的人口覆盖。
覆盖网管理政务建设承载着整个广播电视业务运转框架,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1、广播电视覆盖网规划管理是社会信息化的必然要求广播电视的信号传输是以电磁波理论为基础的,广播电视所能使用的频段是整个电磁波频谱中有限的一个部分,电磁波频谱的有序化是其被使用的前提。
由于频谱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频率资源珍贵性和管理的必要性。
频率资源的使用具有排他性,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只能有一个频点可以使用。
因此,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频率资源会越发紧张,频率资源的合理规划会变得更加重要,有效合理的频率规划,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频率资源,还可以使使用的频率资源更加经济有效。
2、广播电视覆盖网规划管理是整个广播电视安全运行的可靠保证我国是一个广播电视大国,广播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有6.6万座,要保证整个广播电视的安全可靠运行,科学的广播电视覆盖网规划管理是保证。
为保证中短波台站之间,调频台之间,电视台之间以及调频台与电视台之间,调频台与导航台(要保护导航台不受干扰)等有序、安全运行,需要对各个广播电视台站参数如频率、频道、功率、天线等进行合理配置,对各个台站进行科学的选址,力争在不干扰现有台站的情况下,以最经济的频率资源达到最有效的覆盖效果。
3、广播电视覆盖网规划管理是重大工程建设实施的基础广播电视作为党的喉舌,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舆论武器。
为保证农民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国家广电总局先后实施了“西新工程”和“村村通”工程,取得了不小的成绩,达到了良好的效果,被舆论亲切地称之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这两项工程的顺利实施,完全是以科学规划、建立和管理广播电视覆盖网为基础的,科学有效的广播电视覆盖网规划为广播电视重大工程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真正发挥了为重大工程建设保驾护航的作用。
4、广播电视覆盖网规划管理是广播电视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广播电视数字化是广播电视发展不可逆转的方向,是当前广播电视发展的热点。
广播电视由模拟向数字化过渡一般需要10-20年的时间,这需要以科学合理的广播电视覆盖网规划为前提,不仅要考虑模拟信号之间的干扰和频率指配,还要考虑模拟和数字之间以及数字和数字之间的干扰分析和频率指配,再加上我国地域广阔,人口多,民族多,以及地貌特征复杂的特点,广播电视覆盖网规划管理会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
因此,可以说,没有科学有效的广播电视覆盖网规划管理,就没有广播电视的未来,广播电视的可持续发展也难以为继。
3、广播电视覆盖网管理的内容及现状我国广播电视覆盖网主要有地面无线广播电视、有线广播电视、卫星广播电视三种形式。
一般认为,卫星广播着重于解决大面积覆盖,主要是节目传送;有线广播着重于解决“信息到户”[7],特别是在城镇等人口居住稠密的地区,但无法解决广大及偏远农村的节目覆盖;而地面无线广播作为广播电视的传统手段,是解决农村及偏远地区节目覆盖的最主要形式。
在我国,有2/3的人要靠地面无线覆盖收听收看节目,因此,地面无线广播电视在整个广播电视覆盖网规划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广播电视覆盖网规划管理也主要以地面无线覆盖网规划管理为主。
广播电视覆盖规划的内容是在电波传播场强预测计算的基础上,计算台站干扰区和服务区,分析并指配台站建设相关参数(功率、频率、频道、天线增益、定向等),最终使各个台站间频率、频道兼容,组成经济、有效的覆盖网。
规划的目的是克服各种噪扰的影响,尽量减少同、邻频干扰;扩大有效覆盖,降低无用场强;保证播出质量,减少功率损耗,提高覆盖效率。
长期以来,我国的广播电视覆盖网一直以模拟信号及其相关理论规划、建设的;2002年,我国的数字电视规划开始全面启动,我国的广播电视规划从此要经历模数同播、完全数字化的发展历程。
由模拟到模数同播,再到完全实现数字化,我国的广播电视正面临着重大的机遇和挑战。
我国的广播电视覆盖网规划在模拟阶段是“粗放式”的规划,尽管场强预测采用的是国际电联(ITU)颁布的ITU-RP.370建议书,但地形的影响靠实地考察、经验估计加以评估,场强预测准确性不足,从而带来了频率指配、干扰分析、覆盖区计算等重要覆盖网规划建设内容缺乏应有的科学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广播电视台站的增多,频率资源会越发紧张,原来粗放式的频率规划会很难找到可利用的频道。
不但如此,还需要重新审视已经指配的各种频率、频道,力求把原来由“粗放式”规划所浪费掉的频率资源找回来。
在模数同播阶段,不仅要保护原有已指配的模拟频道,还要考虑新增数字频道的规划,不仅如此,还要考虑数字与数字之间、数字与模拟之间以及模拟与模拟之间台站会发生干扰的情形,台站服务区计算以及台站间干扰分析会变得更加复杂,尤其是需要在有限的频率资源中同时要考虑模拟并指配数字频率规划,以及数字信号的“峭壁效应”特征,迫切需要更加准确的场强预测计算技术以及相关的频率分析、干扰分析、覆盖分析等。
在广播电视完全实现数字化阶段,由于数字信号的高压缩特征,频率资源紧张的情况会大大缓解,但数字信号所具有“峭壁效应”特点依然会要求频率规划精耕细作。
因此,广播电视覆盖网规划管理任重而道远。
4、GIS支撑下的广播电视覆盖网管理关键技术广播电视覆盖网管理系统是国家测绘局和国家广电总局联合开发的基于GIS的广播电视覆盖网规划管理政务信息系统。
旨在通过国家基础测绘空间地理信息数据及其相关成果和技术与广播电视业务应用相结合,研发基于地理空间信息的广播电视覆盖规划、管理信息系统,为广播电视业务管理及重大工程如“村村通”建设提供测绘保障、业务规划和管理政务平台,发挥基础测绘成果社会应用效益,提升广播电视规划、决策、实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并最终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
长期以来,我国的广播电视覆盖网规划、管理缺乏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地理、地形等有关覆盖规划重要内容的信息要靠实地考察,人工评估,并最终在纸质地图上标绘的方法获取,工作效率水平低,规划缺乏依据、管理效率不高,野外考察不仅费时、费力、费财,而且地域局限性较大,严重制约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
近些年,国外少数规划软件的进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效率,但还有很大的局限性,表现在:1)国外软件以其技术和知识产权,要价非常昂贵,不可能在我国大面积推广使用;2)国外软件不可能解决具有中国国情覆盖网规划、管理;包括中国的地形、人口、植被以及中国的管理体制所决定的不同规划内容和管理方法等。
因此,研发自主知识产权适合我国国情的广播电视覆盖规划管理软件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广播电视覆盖网管理系统正是从我国广播电视覆盖规划的国情出发,从广播电视覆盖规划薄弱环节入手,以地理空间信息及技术为依托,以服务于科学规划、科学管理为目的,以服务于新农村建设为目标而建设实施,相关研发成果现已得到切实应用。
4.1数据整合及管理广播电视覆盖网管理系统需要国家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广播电视专题数据以及其他数据的支撑支持。
国家基础地理空间数据主要包括覆盖全国的1:400 万、1:100 万、1:25 万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包括地形图数据和DEM数据),覆盖全国的30m 分辨率卫星影像数据, 覆盖全国的地名数据,覆盖全国范围的植被覆盖、土地利用数据等;除此之外,还需要提供部分国家1:5万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和更高分辨率的卫星影像数据;广播电视专题数据包括调频、电视、中短波等基本台站数据以及重大工程(如村村通,西新工程等)建设数据;其他数据考虑到广播电视覆盖管理的特殊应用需求,如广播电视走出去工程,对外国际广播等,可能会要求包括国外的空间数据支持,如1∶100 万周边国家空间数据及1∶2000 万全球空间数据等。
广播电视覆盖网规划管理需要在整合管理这些数据的基础上发挥作用。
多类型广播电视数据与多比例尺基础空间数据的整合管理要求解决多分辨率、多时态下的海量矢量数据、影像数据及数字高程数据与广播电视专题信息数据的统一管理和匹配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