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绿洲农业

合集下载

黑河中游荒漠绿洲农业适应气候变化技术研究

黑河中游荒漠绿洲农业适应气候变化技术研究
生长 期提 前 3d ;秋 季气温 每 升高 1 ,生长 期延 长 ℃ 4d 。在未 来 5 年 中 ,随 气候 变 化 ,中游 春小 麦 、 I 0
1 流域水 资源 及中游绿洲用水状况
黑 河 发源 于 祁 连 山 区 的青 海 祁连 县 ,流 经甘 肃、内蒙古 ,流长 8 1 m。 黑河流 域 位于 9 。 0 2 k 7 2 ~
均为 绿洲 农业 的可持 续 发展 提供 了重要 的依据 。有 关如 何提高 绿洲 农业 的水 分利 用率 和节 水效 益 也有 大 量 的探讨 , 例如 , 边金 霞等 究试验 了河 西绿洲 研
灌 区 3 作 物垄 作沟 灌 效 果及 栽 培技 术 ,王琦 等 l 种 1 。
水量 为 1.1×1 ~2 . 84 0 1 2× 1 , 中 , 作物 9 0 m 其 农 耗 水 量 占总 耗 水 量 的 7 .% ~7 .% ,乔 木 林 占 71 78
中游绿 洲面 积 约 2 0 m 65 k ,其 中有效 灌溉 耕地 面积 1 9 m 91 k ,乔木林 地 5 m 4k ,灌 木林 地 8 m 7k ,湿
地 1 5 m 6 ,居 民用 地和 其他 用地 2 0k ,水 面 7 k 3 m 7
k m 。
53 总 的来看 , 温升 高将 引起 绿洲 农 业 区热 量 .%t 1 。 气
2 气候变化对中游绿洲农业 的影响
在全球 气候变 化 的大 背景 下 , 河 流域 4 多年 黑 0 来气 温逐 渐升 高 ,升温 率 远大 于北 半球 的平 均升温 率 。 全 国相 比 , 与 气温 波动具 有 滞后 性 、 度大 、 幅 增 幅 高 等特 点 ,如 2 0世纪 我 国气 温上 升幅 度 为 04 .~ 05℃ , . 而黑 河流 域 累积增 温达 1 4℃ , 9 0 . 2 1 8 年代 比 17 9 0年 代气温 升 高 01 ,1 9 . 2℃ 9 0年 代 比 18 9 0年 代 气温升 高 06 . 7℃ , 1 纪前 5 的平均 气温 比 19 2世 年 90 年 代 又升高 03 _ 8℃[】 。

10.2特色农业 教案(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下)

10.2特色农业 教案(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下)

第2课特色农业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西部地区发展畜牧业的条件和类型。

2、知道西部主要的牧场,掌握优良畜种。

3、理解西部草原存在的问题和改良措施。

4、了解西部地区灌溉农业的水源和主要农产品。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西部地区优良畜种和主要农产品。

2、教学难点:西部地区草原的质量和保护。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直观演示,分组讨论【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西部地区牧场和新疆哈密瓜的图片。

今天我们走进西部地区,了解其农业发展的特点和主要的农产品。

展示西部地区土地资源构成和我国土地资源构成图学生活动:(1)找出我国及西部地区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

(2)分析西部地区土地资源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分析讲解:我国西部地区的土地以牧草地和林地为主,地形崎岖,降水较少,因此以畜牧业为主,主要分为草原牧业和高寒牧业。

种植业以灌溉农业为主。

板书:一、特色农业1、畜牧业:草原牧业,高寒牧业2、种植业:灌溉农业,绿洲农业展示我国西部地区各省草地面积柱状图学生活动:对比各省草地面积的大小,了解四大牧区的由来,按不同的位置分为草原牧业和高寒牧业。

总结:西藏,青海,内蒙古和新疆是我国的四大牧区,其中西藏和青海属于高寒牧区,主要有牦牛,藏绵羊和藏山羊;新疆和内蒙古属于草原牧区,主要有新疆细毛羊,内蒙古三河马和三河牛,宁夏的滩羊等。

板书:二、草原牧业和高寒牧业1、草原牧业:新疆细毛羊,内蒙古三河马和三河牛,宁夏的滩羊等。

2、高寒牧业:牦牛,藏绵羊和藏山羊转折:西部地区的草原近年来出现了很多问题,都和不合理的利用有关。

学生活动:分析西部草原出现的问题,讨论解决措施板书:3、草原保护展示西部地区农作物分布图学生活动:(1)找出西部地区的主要农作物:甜菜,棉花,青稞,小麦,水稻,甘蔗。

(2)分析其地理位置对于农作物的影响。

(西北,青藏,西南)总结: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畜产品产地,也是特色农产品的产地,不但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支持了全国经济的发展。

青海特色农产业发展研究

青海特色农产业发展研究

青海特色农产业发展研究青海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特色农产品。

近年来,青海特色农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了青海农业的一大亮点。

本文将对青海特色农产业发展进行研究,探讨其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及未来发展的方向。

青海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气候寒冷,土地资源相对匮乏,但却拥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适宜种植高原特色农产品。

青海的主要特色农产品包括青稞、牦牛肉、藏羊肉、藏羊绒、青稞酒等,这些农产品在市场上有着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近年来,青海政府高度重视特色农产业的发展,加大了对农业科技的支持力度,推动了青海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青海特色农产业逐渐形成了以大力发展牧业和青稞种植为主的产业发展格局,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二、青海特色农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虽然青海特色农产业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青海的特色农产品仍然存在规模小、技术水平低、品牌建设不足的问题。

青海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大多依靠传统的种植和养殖方式,缺乏现代化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导致产量低、品质不稳定,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青海特色农产品的销售渠道相对薄弱,市场营销能力不足。

由于交通不便和信息不畅,很多青海特色农产品只能在当地销售,难以打开更广阔的市场空间,限制了产业的发展潜力。

青海特色农产业的品牌建设和知名度不高,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和认证体系,导致产品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为了进一步促进青海特色农产业的发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和调整。

要加大对特色农产品的科技支持力度,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通过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培育高产高效的新品种,提高特色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以满足市场需求。

加强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工作,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通过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品牌管理体系和营销网络,打开更广阔的销售渠道,推动产品走向国际市场,提高产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加强政府的扶持政策,提高对特色农产业的扶持力度和政策倾斜。

农业的分布(经济作物、三大林区和四大牧区的分布)(课件)七年级地理下册(沪教版)

农业的分布(经济作物、三大林区和四大牧区的分布)(课件)七年级地理下册(沪教版)
沪教版 七年级第二学期
1.2 农业的分布
新课程标准
• 借助地图和相关资料,举例描述中国农业等生产 活动的分布,并用实例说明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 的重要作用。
壹 经济作物的分布 贰 三大林区 叁 四大牧区 肆 考点梳理 伍 真题演练
PART ONE
经济作物的分布
经济作物
经济作物:有某种特定经济用途的农作物,主要是为工业提供原材料
0.5
三大林区
在北方风沙危害、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即我国 东北西部、华北北部和西北地区营造了“三北” 防护林体系工程。
三大林区
读右图,思考我国西北广大地区 森林资源稀少和长江、黄河下游 地区森林资源分布较少的主要原 因有什么不同?
西北地区:干旱 长江、黄河下游地区:人类活动
PART ONE
四大牧区
三大林区
读“我国与世界部分国家森 林资源比较” 表,回答: 1. 比较 2015 年我国与日本 的森林覆盖率和人均森林面 积。说一说日本森林覆盖率 很高的原因。 2. 比较我国与巴西的森林覆 盖率和人均森林面积在十年 中的变化情况,说一说这一 变化的原因。
国家
巴西
日本 俄罗斯
加拿大 美国 中国 世界
主要经济作物 棉花 油菜 花生
分布
长江中下游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和__新__疆___ __长___江____流域和西北部分地区 山东 以_________、河南最为集中
甘蔗 甜菜 ________
主要分布在华南及四川盆地地区, _广__西__壮___族__自__治__区_______为最大产地
主要种植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和新疆
2、我国东部地区南、北方主要农产品差异及其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华南主产区盛产水稻、甜菜;该区地广人稀,工业发达 B、长江流域主产区农作物是水稻、油菜等;该区热量充足、降水丰富 C、黄淮海平原主产区农作物是小麦、玉米、棉花等;该区为黑土地,降水丰富 D、东北平原主产区盛产玉米、大豆;该区为黄土地,热量充足

灌溉农业

灌溉农业

灌溉农业:干旱半干旱地区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地下水、河水等水源发展的农业绿洲农业:干旱荒漠地区有水源灌溉处的农业青海新疆等地干旱半干旱的河湖沿岸山麓冲积扇地带坝子农业:云贵高原坝子地势平坦、灌溉便利河谷农业:在我国西藏和新疆地区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河谷地带气候、降水、灌溉立体农业: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多物种共存、多层次配置、多级物质能量循环利用的生态农业系统灌溉农业:在干旱时以大水灌溉的方式保证农业生产的模式。

在现阶段应发展节水灌溉农业。

①泛指以水浇田的农业。

其特点是通过灌溉措施,满足植物对水分的需要,调节土地的温度和土壤的养分,以提高土地生产率。

主要通过各种农用水利灌溉设施,满足农作物对水分的需要,调节土地温度、湿度和土壤空气、养分,提高土地生产能力。

是一种稳产高产的农业。

故遍布世界各地,特别是在大江大河两岸,如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南美洲的亚马孙河、亚洲的长江、非洲的尼罗河流域,都发展了灌溉农业。

中国的灌溉农业,自古以来就很发达。

早在战国初期,即兴修都江堰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的大片农田得到灌溉,至今仍在发挥效益。

②特指在降雨量极少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完全依靠灌溉才能存在的农业。

灌溉农业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因为降水较少,主要依靠地下水、河流水等水源发展的农业,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的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和河西走廊,主要农作物为春小麦。

河套平原和宁夏平原引黄河水,有“塞外江南”之称。

河西走廊依靠山地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

绿洲农业:干旱荒漠地区有水源灌溉处的农业。

一般分布于干旱荒漠地区的河、湖沿岸,以及山麓地带与冲积扇地下水出露的地方。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干旱荒漠地区通过兴修水利开垦宜农地,形成新绿洲。

多呈岛状、带状或串珠状分布。

中国西北干旱地区分布较普遍。

绿洲农业又称绿洲灌溉农业和沃洲农业。

指分布于干旱荒漠地区有水源灌溉的地方的农业。

有新老之分。

老绿洲农业一般分布于干旱荒漠地区河、湖沿岸,山麓地带与冲积扇地下水出露的地方。

绿洲农业、灌溉农业、河谷农业

绿洲农业、灌溉农业、河谷农业

山地垂直自然带
山区的垂直自然带
区别: 分布地区;农作物生长所需水分的主要来源. 灌溉农业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因降水远不能满足生 长的需要,依靠人工补给农田水分. 绿洲农业指干旱荒漠地区,依靠地下水、泉水或者地 表水进行灌溉的农业.
பைடு நூலகம்
河谷农业:在河谷地区发展的农业称为河谷 农业。 分布:河谷农业分布在我国西藏和新疆地区。 原因:河谷地带平坦;水源充足;河谷两侧 的山岭一般都有森林,使谷地土壤的腐殖质 较丰富,土壤肥沃;热量条件好,热量不易散 失,适宜种植。
灌溉农业: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因为降水较少,主 要依靠地下水、河流水等水源发展的农业。 分布: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的河套平原,宁 夏平原和河西走廊,主要农作物为春小麦。河套平 原和宁夏平原引黄河水,有“塞上江南”之称。
绿洲农业从广义上属于灌溉农业一部分。灌溉农业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 广义上泛指以水浇田的农业。其特点是通过灌溉措施,满足植物对水分的需要, 调节土地的温度和土壤的养分,以提高土地生产率。主要通过各种农用水利灌 溉设施,满足农作物对水分的需要,调节土地温度、湿度和土壤空气、养分, 提高土地生产能力。是一种稳产高产的农业。 遍布世界各地,特别是在大江大河两岸,如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南美洲的亚 马孙河、亚洲的长江、非洲的尼罗河流域,都发展了灌溉农业。 狭义特指在降雨量极少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完全依靠灌溉才能存在的农业。 是因为降水较少,主要依靠地下水、河流水等水源发展的农业,在我国主要分 布在西北地区的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和河西走廊。 绿洲农业又称绿洲灌溉农业和沃洲农业。指分布于干旱荒漠地区有水源灌溉的 地方的农业。有新老之分。老绿洲农业一般分布于干旱荒漠地区河、湖沿岸, 山麓地带与冲积扇地下水出露的地方。新绿洲农业是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和水 利条件的改善,在干旱荒漠地区宜农地资源较丰富、开发利用条件较优越的地 方开辟的新垦区。

第四章黄河万里行(一)第一节青海省第二节 甘肃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第四章黄河万里行(一)第一节青海省第二节 甘肃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一、考点聚焦“江河之源”——青海省1.位置:深居内陆远离海洋,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

2.“江河之源”:长江的上源沱沱河、通天河和黄河的源头约古宗列曲都位于青海省,长江和黄河上源的分水岭是巴颜喀拉山。

3.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

气候:寒冷、干燥,大陆性特征明显。

4.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白唇鹿。

1998、8、19-----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建成。

(保护生态平衡、不能使其灭绝。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黄河、长江、澜沧江源头地区。

5.青海湖风景名胜区: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和内陆湖,西北部有著名的鸟岛。

6.湟水谷地农业区:谷地灌溉便利,土壤肥沃,气候温凉,盛产小麦、青稞、豌豆等。

“丝路咽喉”----甘肃省1.位置:南倚青藏高原,北连内蒙古高原,东部是黄土高原,西部乌鞘岭以西、祁连山与龙首山、合黎山之间为河西走廊。

2.河西走廊:古代丝绸之路(嘉峪关、敦煌莫高窟),现代西北粮仓(绿洲农业:靠祁连山的高山冰雪融水灌溉,以小麦,玉米,马铃薯,谷子,胡麻等生产为主。

)主要城市: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敦煌。

3.省会兰州是西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石油化学,冶金工业发达,又是内地与新疆、青海、西藏联系的交通枢纽(陇海线、兰新线、包兰县、兰青线)。

“塞上江南”----宁夏回族自治区1.地形:高原山地为主,贺兰山纵贯西北,六盘山绵延南部,黄河流经中部,沿岸形成银川平原。

2.“塞上江南”—银川平原:引黄灌溉,农产品:水稻、小麦、玉米、胡麻等。

出产:滩羊、枸杞、煤炭。

3.民族和宗教:是我国回族的聚居区,回族占1/3,多信仰伊斯兰教,银川和吴忠有伊斯兰的清真寺。

4.交通:包兰铁路经过首府银川(方格沙障)。

二、友情提醒1.高原生态环境保护:“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天然草场沙化现象严重,溪流逐渐消失,高原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为了保护藏羚羊、野牦牛、野驴等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

推行农业企业化经营 加速西北绿洲农业现代化进程

推行农业企业化经营 加速西北绿洲农业现代化进程

1 ・ 6
逐渐转 变 到现代化 的生产 方式 。
第三 , 企业 化 管理 。 农业 企业化 经 营需要 处理好
和基础 。 业化寓 于产业 化之 中 , 企 没有 企业化 就没有 产业 化 。 新疆农业 产业化 办公 室统计 ,04 据 20 年全疆 从事农 牧产品加工 、 流通总 资产在2 万元 以上的企业 O 为7 2 , 中总资产上亿 元的企业有 9 家 , 6家 其 8 带动农户 数 l3 万户 , 占新疆农 户总数 的6 %; 7 约 0 带动种植 面积 177万公 顷 , 占全疆 耕地 面积 的5%。通过 这些 . 8 8 约 5 大 中型农 业企业 的带动作 用 ,新疆 已初 步形 成 以小 麦、 玉米 、 稻 、 水 畜牧养 殖等 大宗农牧产 品生产 和 以番 茄、 甜菜 、 萝 t、 胡 - 红花 、 辣椒 、 杞 、 枸 彩棉 为原料 的农
肃 河 西 走 廊 和青 海 柴达 木 盆地 ,土地 总 面积 约2 8 4 万 k 总人 口约2,0 万 人 , 际耕 地 面积 约5 33 m, 50 实 2.
万h 。整个 地 区干 燥少雨 , 同时光热 资源特 别丰 m2 但 富 。加速 实现 西北绿 洲农 业现代 化是 直接 涉及我 国 西北农村 经济发展 与改革 的重大 问题 , 是实现全 国农
我 国当前 农业 生产 中 “ 小生产 与大市 场错位 ’ 这一 症
结 。 合近年来 国外和 国内的实践 发展 , 业企业 化 结 农 经 营主要 有 以下 几个特征 :
业现代 化的重要组 成部 分 , 是维护 国家粮食安 全的内
在 要求 。 农业 企业化 经 营作 为一种创 新 型的农业 经 营方式 , 能促进西 北绿洲农业 生产 力各要素 的合 理流

绿洲农业和河谷农业

绿洲农业和河谷农业

(二)主要农作物:
1、黄河、湟水谷地:为春小麦、青稞、大麦、豆 类、马铃薯和油菜等.此外,这里也是蔬菜、瓜类的 重要生产基地 2、雅鲁藏布江谷地:为青稞、小麦、豌豆和油菜 ,并且是这里的四大作物。一年一熟。这里成为高 原的主要粮仓.

(三)农业发展区位条件
1、有利条件: (1)青藏地区太阳光照强,有利于光合作用合成有机质; (2)由于海拔高,大气稀薄,昼夜温差大,白天温度高有利 于养分合成,夜晚温度低呼吸作用弱,有利于养分积累,作物 产量高。 (3)河谷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积温较高, 有利于农业生产。 2、不利条件: 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冻土面积大,高寒缺氧,温差 大,水源不足。
我国绿洲农业和河谷农业
星子县隘口中学
袁杨岭
绿洲农业和河谷农业概况
我国西北地区的绿洲农业 我国青藏地区的河谷农业
一、 绿洲农业和河谷农业概况: (一)概 念
1、绿洲农业:是指干旱荒漠地区有水源灌溉处的农业。
2、河谷农业: 是指在河谷地区发展的农业。
(二)分

1、绿洲农业:河湖沿岸,以及山麓地带与冲积扇地下水出露的 地方。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干旱荒漠地区通过兴修水利开垦 宜农地,形成新绿洲。多呈岛状、带状或串珠状分布。我国以 新疆和甘肃河西走廊等地区的昆仑山、天山、祁连山山麓最为 普遍。 2、河谷农业:分布于高山地区的河谷地带。由于地势较山地 低,气温较高,无霜期比山地长,降水条件较好,河水又可作 为灌溉水源,河谷之间的山岭一般都有森林,使谷地土壤的腐 殖质较丰富,土壤比较肥沃,是山区适宜耕作的地区,河谷地 带的农业发达。例如我国青海省黄河谷地,湟水谷地都是典型 的谷地农业区,是青海省的主要耕作区。雅鲁藏布江谷地也是 河谷农业。

高原绿洲现代农业用地模式探索——以青海省香日德镇为例

高原绿洲现代农业用地模式探索——以青海省香日德镇为例

高原绿洲现代农业用地模式探索——以青海省香日德镇为例李云;谭文兵【摘要】高原绿洲农业是西部高原地区农业发展建设的一个重要方向,文章对高原绿洲现代农业进行了介绍,以青海省香日德镇为实例,探索香日德镇的农业建设的四种主要模式,最后提出了高原绿洲农业发展的几点建议.【期刊名称】《当代经济》【年(卷),期】2015(000)033【总页数】2页(P50-51)【关键词】高原绿洲农业;循环经济;土地流转;香日德镇【作者】李云;谭文兵【作者单位】青海省国土规划研究院青海西宁 810000;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河北三河 065200【正文语种】中文一、高原绿洲现代农业概述绿洲生态农业,是指在荒漠环境下人类控制的农业生态系统,是人类改造利用荒漠,有目的地建设的,以水为中心,水土、林、草合理配合,农、林、牧多层次生态结构的农业。

可见,绿洲农业是在高原荒漠地区进行农业整体开发和综合治理的一种理想模式。

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西北高原地区荒漠化严重,农业生态结构相当脆弱,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业生态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过程存在着诸多的障碍因素。

因此,要缓解西北高原地区农业生态危机,最大限度地协调农业生态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有必要立足于西北地区现实的生态背景,积极发展绿洲生态农业。

二、香日德镇农业生产条件及发展现状香日德镇地处青海省柴达木盆地东南隅的都兰县中部,面积29120平方公里,坐落在海拔2900米的沙漠中,是典型的高原高寒大陆性荒漠气候,年平均降水量166.8毫米,年蒸发量却达到2285.4毫米,是地球上蒸发量最大的地区之一,年日照时数最高可达2971.2小时,年太阳辐射量仅次于“日光城”拉萨。

土壤主要以棕钙土、粟钙土和风沙土为主,农用地类型多样,以耕地为主,林地多部分为防护林,还有少量牧草地和沙地。

香日德河为其主要地表水源,多年径流量4.352亿立方米,水资源供给相对有保障。

由于具备“水、土、光、温、能”等独特的资源优势,具备农作物高产的有利条件,且适宜进行农业综合开发,发展农、林、牧合理结构和多层次生态系统的现代绿洲生态农业。

中国地理概况重难点汇总

中国地理概况重难点汇总

中国地理概况重难点汇总1、河谷农业、坝子农业、绿洲农业、灌溉农业和基塘农业的差异1河谷农业: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以青海的湟水谷地和黄河谷地、西藏的雅鲁藏布江谷地最为典型。

在青藏高原,只有这些地区海拔低,气温较高,土壤比较肥沃,适宜耕作,成为农业比较发达的地区。

2坝子农业: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地区,当地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水渗漏严重,土层薄,不利于耕作。

只有被称为“坝子”的山间盆地条件较好,成为农业区。

3绿洲农业:分布在新疆和甘肃河西走廊等干旱地区。

有地下水出漏的地区和河流、湖泊沿岸因为有灌溉水源而成为发展农业的理想地区。

绿洲农业多呈带状、串珠状分布于荒漠的边缘地区。

4灌溉农业:在降水少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依靠水利工程发展的农业。

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

5基塘农业:珠江三角洲的农业生产方式。

在三角洲低洼地带开挖为塘养鱼;较高地带培土为基,种桑和甘蔗等。

基塘农业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典型形式,是一种生态农业和混合农业。

2、青藏高原年温差小、日温差大的原因1年温差小的原因:夏季,由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不太高;冬季,由于所处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较大,并且日照时间较长,气温不太低,所以年温差较小。

2日温差大的原因:白天,由于地势高,日照时间长;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晴天多等原因,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地面获得的热量较多,气温较高;夜晚,由于空气稀薄,大气的逆辐射弱,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差,气温低,因此日温差较大。

3、夏季风的强弱与东部地区降水的关系我国东部地区的雨带从成因上讲属于锋面雨,是来自海洋的夏季风温度较高与南下冷空气之间交汇形成的。

在春季和夏季,夏季风逐渐加强、冷空气逐渐减弱,此时雨带向北移动,在长江流域停留一段时间,形成江淮准静止锋,在锋面影响下,形成梅雨天气。

在夏秋之交,夏季风减弱,西北风加强,雨带南撤。

有些年份,西太平洋副高偏强,位置偏西、偏北,导致影响我国的夏季风增强。

打造青海生态良田建设高原绿色粮仓——青海省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纪实

打造青海生态良田建设高原绿色粮仓——青海省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纪实

打造青海生态良田 建设高原绿色粮仓——青海省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纪实◆ 王丽华 杨常军 殷海燕 汪 静 韩进福 尹晓霞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为土地整治转型发展提供了新契机。

这需要土地整治在理念更新、工程实施、监管模式、业务拓展等各领域实现全方位提档升级。

2013年以来,青海省国土资源厅坚持以绿色发展和科技创新为指导,全面推进土地整治工作,积极开展永久性基本农田建设,全力助推耕地保护建设和质量提升行动,保护好良田沃土和绿色家园,有效提升了土地开发利用水平,有力支撑了全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近年来,青海土地整治工作从国家战略高度来谋划推进,牢固树立“土地整治+”理念,在“开源”和“挖潜”的同时充分考虑国土空间的复合功能以及生态人文等因素,从国土功能修复与提升的层面创新土地整治实施模式,发掘土地自然资源、农田生态景观和乡村文化价值等功能,建立多目标的国土综合整治平台。

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资源禀赋特点,积极践行“土地整治+”理念,立足土地整治的多功能定位探索多元化整治模式,推动土地整治与多元要素跨界融合,促进了农业转型发展、新农村建设、生态修复治理与扶贫攻坚等“1+N”综合效益。

十八大以来,青海省国土资源厅共实施土地整治项目307个,建设规模达178.80万亩,新增耕地41.26亩,投入资金32.90亿元,完成土地平整面积69.22万亩,土方量达8163.39万立方米,旱改水8.55万亩,坡改梯14.45万亩,共修建各类建筑物265233座,修建渠道149977.89千米,修建田间道路149044.96千米,栽种农田防护林6789597株,新增和改善农田灌溉面积93.04万亩,新增粮食产能1.99亿公斤。

其中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183个,建设规模163.04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150.30万亩,投资25.42亿元,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补充耕地26.89万亩;地方自行补充耕地项目124个,建设规模15.76万亩,新增耕地14.37万亩,吸引社会投资7.48亿元。

青海省格尔木地区规模养鸡试验报告

青海省格尔木地区规模养鸡试验报告

6 1d 多 年 . 格尔木 地 区 由于海 拔高 、 候寒 冷 、 气 干燥 等地理 为 1 . , 年平 均风 向为 西风 , 最 大风 速 为 4 0
s 气 候 和养 殖传 统原 因 , 养鸡 业一 直没 有形 成规 模 , 处 m/ 。
于散 养状 态 , 法 满 足 城 市 发 展 需 求 。面 对 巨大 的 无 市 场发 展潜 力 , 笔者 在市 郊 郭 勒 木 德 镇 进 行 规模 养 鸡试验 , 以此 推广 养 鸡 技 术 , 度 发 展 养鸡 业 , 而 适 从
量 4. m, 02m 年均蒸发量 276 2m 空气相对湿 凉开水 , 3 . m, 饮水 中加入 5 葡萄糖 和口服补盐液 ( 按说
度 3 , 3 年均 温度 4 3℃ , 暖月 ( . 最 7月) 7 6℃ , 1. 最 明用 ) 。 冷月( 1月 ) 1 . 一 0 6℃ , 日照 充 足 , 年 平 均 日照 时 多
上, 由盆地 边 缘到 中心 自南 向北 依次 为戈 壁 、 风蚀 沙 饮水 , 自动 出粪 机 出粪 。水 式锅 炉取 暖 。
丘 、 原 细土带 、 壳盐 湖 。 由于西南 暖湿 气流 受 到 平 盐 喜 马拉 雅 山 、 昆仑 山和祁 连 山的层 层 阻隔难 以进入 , 次 , 续 2周后 每 日 4次 , 续到 出栏 。 持 持
。按 照 0 2 ~ 1日龄 、 2 4 日龄 、 2日龄 以 2~ 2 4 用青 岛易 邦 苗脱脂 奶 粉 法 预 防鸡 传 染 性 法 氏囊 ,0 见表 2 2
日龄 进行 强化 免疫 ;6日龄 用青 岛易 邦 苗点 眼预 防 上 3个 日龄 阶段 分别 以 4 、5/、0/ 以 6 、 1 0/ 3 3 6 9 6 9 6 9配 0/ 9 6 鸡支 原体 病 ;4日龄 用 陕西 绿 丰苗 刺 种 预 防传 染 性 6 、0 / 米饲 喂 , 2 5/ 7 玉 9 6 9 6 见表 2 。

青海柴达木盆地发现544.1平方公里富硒土壤资源

青海柴达木盆地发现544.1平方公里富硒土壤资源

6月12日,柴达木绿色找矿勘查大会战成果信息发布会召开。

省国土资源厅在柴达木盆地安排实施的绿洲农业评价项目获得新进展,首次在都兰、格尔木、德令哈-乌兰地区探明了544.1平方公里的绿色富硒土壤资源,这是继我省东部地区发现大面积富硒土壤资源后的又一重大成果突破。

该成果将为海西特色资源利用、农业结构调整等方面提供重要支撑。

2015至2017年,省国土资源厅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以绿色勘查开发推动地质事业转型升级,充分发挥地质工作基础性作用和专业技术优势,为全省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提供更加优质广泛的地质服务,先后在柴达木盆地都兰、格尔木、德令哈-乌兰地区部署了三个绿洲农业生态地球化学评价项目。

省地矿局五勘院作为项目承担单位在具体工作中按照省地调局要求,扎实推进各项技术工作,全面完成了柴达木盆地绿洲农业区1734平方公里范围内1:5万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任务,系统采集和分析了土壤、水体、植作物等介质中28项元素含量,获得了上万件高精度的测试分析数据,摸清了柴达木盆地土壤元素含量和分布的“家底”,查明了绿洲农业区土壤元素的分布特征,圈定了土壤地球化学异常128处,分析了元素迁移富集途径,提出了特色农业种植开发建议。

项目首次在柴达木盆地发现了544.1平方公里的绿色富硒土壤,其中富硒耕地有21.33万亩,富硒林草地有60.27万亩。

富硒土壤主要分布在都兰县诺木洪、格尔木市河西河东农场及德令哈市柯鲁柯地区。

富硒土壤硒含量处于0.23mg/kg 至2.8 mg/kg 之间,平均值为0.4mg/kg,与海东市平安区(硒均值0. 4mg/kg)相比含量相当。

据调查,柴达木盆地富硒土壤来源于第四纪湖相沉积物,富硒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均不超标,具有富硒来源稳定、清洁无污染、有效硒含量高的突出优势。

此外,参考《青海省东部地区富硒农畜产品标准》,以大于等于0.05mg/kg 为富硒枸杞标准,以大于等于0.08mg/kg 为富硒粮食类作物标准,根据调查的两类五种作物硒含量、富硒比例、作物硒与土壤硒的关系,红构杞、黑枸杞和白刺果被认定为三种绿色富硒作物。

青海智慧农业解决方案

青海智慧农业解决方案

青海智慧农业解决方案第1篇青海智慧农业解决方案一、方案背景青海省位于中国西部高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农业产业优势。

然而,受限于地理环境和技术手段,农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现代化,本方案提出建设青海智慧农业项目,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动农业产业升级。

二、目标定位1.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2.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农产品品质;3. 探索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增加农民收入;4. 实现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保护生态环境。

三、核心内容1. 农业大数据平台建设(1)数据采集:利用物联网技术、卫星遥感、无人机等手段,全面收集农业生产、气象、土壤、病虫害等数据;(2)数据处理与分析:搭建大数据处理与分析平台,对各类数据进行整合、分析,为农业生产提供决策支持;(3)数据应用:通过数据挖掘,为政府部门、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提供农业生产、市场预测、政策制定等方面的数据支持。

2. 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1)智能监测:在农田、温室、畜牧等领域部署传感器,实时监测作物生长、土壤养分、气象变化等;(2)智能控制:根据监测数据,自动调节水肥一体化、灌溉、通风等设备,实现农业生产自动化;(3)智能决策: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诊断和预测,提供解决方案。

3. 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1)信息平台:搭建农业信息服务平台,整合政策、市场、技术、培训等资源,为农业生产经营提供全方位服务;(2)信息服务:通过手机APP、微信、短信等方式,为农民提供政策咨询、市场动态、技术指导等信息服务;(3)信息员培训:加强农业信息员队伍建设,提高农民信息素养,助力农业产业发展。

4. 农业科技推广与应用(1)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结合青海实际,引进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优的农业新品种和新技术;(2)试验示范: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为农民提供可借鉴的样板;(3)技术培训: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水平,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新疆是灌溉农业还是绿洲农业,灌溉区分布少的原因

新疆是灌溉农业还是绿洲农业,灌溉区分布少的原因

新疆是灌溉农业还是绿洲农业,灌溉区分布少的原因
新疆属于绿洲农业。

绿洲农业又称之为绿洲灌溉农业,指的是分布在干旱荒漠地区且有水源灌溉的农业(主要依靠地下水、泉水或者地表水)。

目前,世界上的绿洲农业区域主要包括西亚和中亚地区,美国的中西部地区,非洲的撒哈拉及北非地区,中国的新疆和甘肃河西走廊、青海柴达木盆地,大多呈孤岛状、带状或串珠状分布。

一、新疆是灌溉农业还是绿洲农业
1、新疆属于绿洲农业。

2、绿洲农业又称之为绿洲灌溉农业,指的是分布在干旱荒漠地区且有水源灌溉的农业(主要依靠地下水、泉水或者地表水)。

3、绿洲农业主要分布在干旱荒漠地区中,有水源保证的河、湖沿岸以及山麓地带与冲积扇地下水出露的地方(绿洲农业是灌溉农业在荒漠地区的一种形式),大多呈孤岛状、带状或串珠状分布,主要种植作物种类为小麦、玉米、棉花以及少量水稻。

4、目前世界上的绿洲农业区域主要包括西亚和中亚地区,美国的中西部地区,非洲的撒哈拉及北非地区,中国的新疆和甘肃河西走
廊、青海柴达木盆地等。

二、灌溉区分布少的原因
墨累达令河干支流流经区域的灌溉区分布少的原因如下:
1、墨累达令河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流经地区的降水量较小,因此干支流的水流量也比较小,灌溉水源不足。

2、雨季的时候,墨累达令河的河水暴涨,而干季的时候,部分干支流会出现断流现象,从而导致灌溉水源不足,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

3、墨累达令河上游地区过度灌溉,同时水坝修建数量较多,导致支流的水流量较小。

4、墨累达令河的中游以及下游流经大面积的盐碱草原,从而水中的含盐度较高,不适宜用于灌溉。

5、在极度干旱的时候,墨累达令河有可能会出现海水倒灌的情况,对河水造成污染。

青海农业调研报告范文格式

青海农业调研报告范文格式

青海农业调研报告范文格式尊敬的领导:经过调研分析,我们对青海的农业产业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研报告。

现将情况汇报如下:一、青海农业资源概况青海地处青藏高原,气候寒冷干燥,地势高原起伏,土地资源丰富。

主要农产品有青稞、小麦、马铃薯、青海湖湖区渔业资源、西宁地区果品等。

二、青海农业发展现状青海农业以畜牧业为主,畜牧业和渔业业已成为青海的两大支柱产业。

青海的农产品质量比较好,尤其是青海高原特有的绿色有机农产品。

目前,青海农业结构逐渐趋于多元化发展,畜禽养殖和特色农业如藏羊、藏骆驼、青稞等农产品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三、青海农业存在的问题青海农业仍存在着产业链不完善、农产品加工技术落后、市场营销体系不健全、资源环境约束大等问题。

农业的科技含量不高,农业发展的外部环境约束因素多,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

四、青海农业发展对策为了进一步提升青海农业的竞争力,需要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加强市场营销体系建设,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五、结语青海农业具有良好的资源条件和发展潜力,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我们应该充分发挥青海地域和气候的优势,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推动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特此报告。

同时,针对青海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建议政府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支持力度,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在农产品加工方面,应加强技术改造,提高加工水平,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此外,加强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提高农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发展适应当地条件的特色农业产业,打造农业品牌,提升青海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另外,还需加强农业市场体系建设,推动现代农业与电商、物流、储藏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同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落实好生态补偿机制,加强草地保护、退化草地的修复工作,推动农业生产模式向生态、绿色和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变。

柴达木盆地土地开发与发展绿洲农业

柴达木盆地土地开发与发展绿洲农业

柴达木盆地土地开发与发展绿洲农业
王家寿
【期刊名称】《青海农林科技》
【年(卷),期】1989(000)001
【总页数】3页(P11-13)
【作者】王家寿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3.2
【相关文献】
1.柴达木盆地诺木洪绿洲农业开发调查报告 [J], 张更权;张胜邦
2.浅析柴达木盆地绿洲农业的地方建设 [J], 韩木生
3.青海柴达木盆地绿洲农业区硒地球化学特征——以诺木洪绿洲为例 [J], 姬丙艳; 沈骁; 姚振; 田滔; 马风娟; 邱瑜
4.柴达木盆地主要绿洲农业区水质现状评价 [J], 郭庆波;黄懿梅;贾鹏辉;李好好
5.柴达木盆地绿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探讨 [J], 贾福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青海适合种植

青海适合种植

青海适合种植
青海作为中国西部内陆省份之一,气候寒冷,地理条件特殊,适合种植的农作物有限。

然而,青海省仍然有一些适合种植的农作物,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小麦:青海省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小麦种植区之一,适合种植春麦和冬麦,对寒冷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

2. 马铃薯:青海省高寒地区气候条件适合种植马铃薯,尤其是青海东部地区的海拔较高的地方。

3. 果树:青海省南部、东部及临近黄河流域的部分地区适合种植果树。

其中以苹果、梨、葡萄等品种较多,同时也适合种植些许杏子、桃子等矮果树。

4. 黄豆:青海省南部河谷地区土壤肥沃,气候适宜,适合种植黄豆和其他豆类作物。

需要注意的是,青海省大部分地区的气候干燥,缺水是影响农作物种植的主要问题之一。

因此,适当的灌溉技术和节水措施是种植适合于青海省的农作物的关键。

此外,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选择适合的品种也是确保农作物种植成功的重要因素。

初中地理_《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课标要求: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查阅地图,说出三江源的位置特点;结合景观图,描述三江源的自然特征。

2.说出三江源是哪些大河的发源地,理解“中华水塔”的涵义。

3.了解三江源面临的生态问题,知道保护三江源的重要措施。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描绘,确定三江源的位置;通过判读地形图,归纳三江源的地形特征;通过景观图,感受三江源独特的自然环境。

2.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三江源地区成为大河源头的自然原因,通过资料判断河流源头。

3.列举实例,说明三江源面临的生态危机,通过讨论了解其对下游带来的不利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培养学生关心环境、爱护环境的意识。

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正确处理人地关系的思想。

重难点: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特点及保护。

教材分析:本单元青藏地区,主要包括两节内容:自然特征与农业、三江源地区。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的内容。

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

三江源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尤为重要的地区。

它既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

三江源地区孕育了三大江河,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

保护好“中华水塔”,不仅对当地人们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而且直接关系到和留下邮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和社会经济发展。

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逐年萎缩,这直接影响湖泊和湿地的水远补给。

湖泊、湿地面积不断缩小甚至干涸。

同时,过度放牧、乱采烂挖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加速了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恶化。

其中,水土流失加剧、草地沙化严重、虫鼠猖獗、野生动物锐减等问题尤为突出。

学情分析:本单元主要学习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与农业、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及其环境保护等内容。

学生平时生活中对该地区可能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和了解,但不一定科学和全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海绿洲农业
青海省柴达木盆地自然地理条件既有水、土、光、热等资源优势,又有高寒、干旱、盐碱、风沙等劣势。

在自然状态下,生态系统经常处于失调,水、土、光、热之间难以互相有效结合,以致自然生态脆弱、植被稀疏、光能利用差、生物产量低,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都处于低水平状态,是一个低效生态系统。

随着全球气候逐渐变暖的趋势和干旱的加剧,盆地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对此,要实行保护与建设并举,在保护好现有沙生植被的同时,采取积极建设的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通过建设水利工程、土地工程、生物工程、农业系统工程,实施现代农业技术。

科学、合理地利用水、土、光、热资源,建设绿洲农业。

在绿洲农业内部,优化农、林、牧结构,在保证口粮田的基础上,加大林草比例,加强人工灌溉林草建设,建成“乔、灌、草”,“带、网、片”相结合的绿色屏障,有效地防治和逆转盆地沙化趋势,使盆地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改善。

在水资源的利用上,以地表水为主,适度开采地下水,以满足项目开发区以及周边地区的生产生活用水。

这样,既可防止地下水位的上升,又避免了过度开采地下水,引起地下水位的超常变化而对项目区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

根据土壤现状坚持“宜农则农,宜草则草,宜林则林”的原则,实行农林牧的有机结合和合理布局。

为绿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土壤盐碱化是柴达木盆地农业资源开发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生态环境问题,也是制约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项目设计中,借鉴了“以排为主、排灌结合”的经验,采用了明沟排水和竖井排灌相结合的措施,既提取地下水,补充地表水源的不足,又控制地下水位于临界深度以下(3-6m),以防治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发生。

同时,在项目实施期间,严格按照水——林——田的时序开发建设,采取多种途径,解决移民的燃料问题,防止移民采樵对植被的破坏。

广泛宣传和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土地、水利、森林、草原,野生动植物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环境意识,依法保护项目区生态环境。

新疆的绿洲农业
简介
新疆处于祖国的西北部,气候干燥,年降水量较少,风沙比较大,水成了制约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水是生命之源,有了水才能在土地上种植农作物,西北地区的荒漠土地不经过改造是不适应发展农业的,这种改造就是一种荒漠变绿洲的改造,防风治沙成了农业发展的先行条件,新开垦的土地需要种植防护林,需要引水,经过不断的改良形成一定的局部小气候,在这样的环境下才能发展农业,这种改造的过程就是一种绿洲的形成过程,有了绿洲农业才能发展起来,没有绿洲就相当于在沙漠中种植农作物,缺少了一种适农气候环境的保护,根本就是天方夜谭,因此农业要发展,大环境也是很重要的,现在国家提倡的生态农业就是这种思路,没有好的生态,农业就不可能有持续的长足的发展,新疆的绿洲农业实际上也是一种生态农业。

吐鲁番绿洲
吐鲁番四周环山,地形低洼闭塞,北方南下的夹带水汽的冷空气,在翻越高山进入盆地后很难形成降水,因而吐鲁番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只有10—50mm,吐鲁番地区的托克逊县有六成以上的年份降水量不足5mm。

整个吐鲁番地区年蒸发能力高达3000mm以上,空气相对湿度常年只有30—40%,是一个极度干旱区。

吐鲁番独特的地形。

吐鲁番北面是东天山的最高峰——博格达峰,海拔5445m,终年为冰雪所覆盖,山区降水和永久积雪与冰川是盆地水源的供给区,这些宝贵的水通过坎儿井源源不断的流向农田。

吐鲁番的农业具有典型的绿洲灌溉农业的特点。

举世闻名的坎儿井,是吐鲁番人聪明才智的集中体现。

坎儿井把来自不同水源的水连接起来,输送到大大小小绿洲,有了水沙漠就变成了农田,有着和绿洲外截然不同的景象,绿洲外是一片极少植被的荒漠景色,绿洲内则流水涓涓,树木成荫,“戈壁沙滩变良田,积雪融化灌农庄”正是绿洲灌溉农业的写照。

吐鲁番盆地拥有的绿洲农业是和吐鲁番独特的气候条件分布开的。

因地形低洼闭塞,地面多戈壁和沙丘,绿洲面积小,辐射增温迅速,加上盆地的聚热作用,热量不宜向外扩散,因而开春早,气温上升快,6—8月,月平均气温都在30℃以上,是中国夏季最为酷热的地方。

日最低气温大于0℃的无霜冻期193—224天,≥10℃积温4500—5400℃。

这样的气候条件决定了吐鲁番盆地种植棉花具有得天独厚优越性。

棉花生长初期气温上升快,中期温度高,后期降温缓慢且无阴雨天,平均每天日照9.5—10.2小时,对棉花生长发育和纤维形成极为有利,是新疆乃至全国最适宜的植棉区。

这里的长绒棉更是棉花生产中的一枝独秀,一般年份霜前花可达80%以上,棉纤维的长度、强度和细度等主要指标都达到或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

绿洲农业
[4]
吐鲁番的葡萄更是气候赐予吐鲁番的厚爱。

吐鲁番盆地盛产的葡萄以无核、皮薄、糖多、品质好在国内出众;而自然晾制的优质葡萄干更是吐鲁番人的“专利”产品,它以味甜、粒饱、颜色碧绿、品质优良而享誉中外。

俗话说“江南春早”,而吐鲁番的春天几乎和江南的春天来的一样早。

每年的2月
中旬,吐鲁番就进入了春天,是新疆开春最早的地方。

利用开春早,气温上升快的气候特点,吐鲁番大力发展早春蔬菜。

早春蔬菜不仅成为吐鲁番盆地灌溉农业的新亮点,而且成为吐鲁番除葡萄、长绒棉之外的另一优势产业。

为保护绿洲,珍惜每一滴水是吐鲁番人的信念。

吐鲁番人把冬闲水和农业灌溉剩余的水引入沙区,种草种树,立起绿色屏障。

有了林带的保护,绿洲农田的风速比林带外的旷野地平均降低了20.1%,对八级以上大风的防风效能可达50—60%,夏季气温降低0.1—2.0℃。

由于林带有降低风速和减弱近地面层乱流交换的作用,农田土壤蒸发和作物蒸腾可减少43—51%,空气相对湿度提高4—12%。

现在八级以上大风已基本构不成灾害。

昔日的滚滚黄沙,如今已为起伏不同的绿浪所代替,层层林带犹如道道绿色长城护围着绿洲农田。

在这片降水稀少的土地上,适宜生长期长的喜温、喜光和耐干旱的经济作物生长。

现在,这里已成了新疆乃至全国特色经济作物和园艺作物的发展区
绿洲农业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