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西医内科学
西医内科学重点总结
西医内科学重点总结1. 简介西医内科学是医学领域中研究人体内脏器官疾病的学科。
它从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研究,旨在预防、诊断和治疗各种内科疾病。
2. 常见内科疾病2.1 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是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等在内的一类疾病。
这些疾病主要由血管狭窄或阻塞、心脏功能障碍等引起,临床表现为胸闷、心悸、气短等。
2.2 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主要包括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炎等。
这些疾病主要影响呼吸器官的功能,导致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症状。
2.3 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胃炎、胃溃疡、肝炎等。
这些疾病主要影响胃肠道的消化功能,导致腹痛、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等症状。
2.4 泌尿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包括尿路感染、尿结石、肾功能衰竭等。
这些疾病主要影响泌尿系统的正常功能,导致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等症状。
2.5 血液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包括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
这些疾病主要影响血液的形成和功能,导致贫血、出血倾向等症状。
3. 内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3.1 诊断方法•详细病史询问: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症状、病程、家族病史等信息,帮助确定疾病的可能原因。
•体格检查:医生会通过观察患者的外貌、测量体温、血压等方法,检查患者的身体状况。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检查、尿液检查、心电图、X光等,帮助医生了解患者体内的生化指标、病理变化等信息。
3.2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根据疾病的不同,医生会开具相应的药物,如抗生素、降压药、抗炎药等,以缓解症状并控制疾病的发展。
•手术治疗:对于某些内科疾病,如心脏瓣膜病、肾脏疾病等,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以纠正器官的结构或功能异常。
•放疗和化疗:对于某些血液系统疾病或恶性肿瘤,可能需要进行放射治疗或化学治疗,以杀灭异常细胞。
4. 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除了医疗手段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内科疾病也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健康生活方式的建议: - 均衡饮食:摄入适量的营养物质,减少高脂肪、高糖、高盐食物的摄入。
西医内科学重点整理
西医内科学重点整理西医内科学是医学科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到人体内部各个系统的疾病诊断、治疗与预防。
本文将对西医内科学的重要内容进行整理与总结,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学习这一学科。
一、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是指心脏、血管及与其相连的组织和结构发生的各种病变,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等。
其中,冠心病是最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常表现为胸痛、气短、心悸等症状。
治疗方面既包括药物治疗,如硝酸甘油、阿司匹林等,也包括心脏介入手术和心脏搭桥手术等。
二、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是指影响呼吸器官正常功能的各种疾病,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哮喘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特点是间歇性发作的呼吸困难、气喘和咳嗽等症状。
治疗方面主要包括避免过敏原、吸入式药物治疗和支气管扩张剂的使用。
三、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胃炎、胃溃疡、胆囊炎等疾病。
其中,胃溃疡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常表现为上腹部疼痛、饱胀感和胃灼热等症状。
治疗方面主要包括除幽门螺杆菌、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和抗酸药物等。
四、内分泌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主要指由于内分泌器官功能异常引起的各种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
糖尿病是内分泌系统疾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主要特点是血糖升高、多尿和多食等症状。
治疗方面既包括药物治疗,如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物等,也包括饮食控制和生活方式改变等。
五、肾脏疾病肾脏疾病包括肾炎、肾病综合征和尿毒症等。
其中,肾炎是最为常见的肾脏疾病,常表现为尿液异常、蛋白尿和水肿等症状。
治疗方面主要包括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对症治疗和适当的生活调整等。
六、神经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主要包括脑血管病、癫痫、帕金森病等。
脑血管病是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常表现为突发性头痛、肢体无力或麻木等症状。
治疗方面既包括药物治疗,如抗凝治疗和抗高血压药物等,也包括手术治疗和康复训练等。
七、血液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主要包括贫血、白血病、淋巴瘤等。
贫血是最常见的血液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乏力、心慌、出汗和皮肤苍白等症状。
《西医内科学》循环系统疾病总论
冠状动脉解剖图
心脏前面观
心脏后面观
四、心脏传导系统
• 2013年8月9日,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中国 心血管病报告2012》。
• 报告指出,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为2.9亿, 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2人患心血管病。
• 估计每年我国约有350万人死于心血管病,占 总死亡原因的41%,居各种疾病之首。
• 估计我国每天心血管病死亡9590人,每小时心 血管病死亡400人,每10秒心血管病死亡1人。
窄多为后天性。
三、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示意图
三、冠状动脉
是主动脉的第一个分支动脉,为心腔的营养血管。 左、右冠状动脉分别开口于主动脉窦的左前及右前 窦内。 (一)左冠状动脉 分两大支:前降支与左旋支。
❖ 前降支:行径弯曲,末稍多超过心尖到达膈面。 它有左室前支、左圆锥支、左间隔前动脉等分支, 供血给左室前壁及部分侧壁、前间隔及心尖。左、 右圆锥支有时吻合成环,冠状动脉阻塞时可有侧支 循环的形成。 ❖ 左旋支:行走于冠状沟中,呈弧形弯曲向左直达 膈面,分支有左室钝缘支、左室后支和左房支,供 血给左室钝缘、侧壁及后壁(膈面)以及左心房。
名人的意外事件
2006年12月20日上午,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因心脏病逝世,享年72岁。
名人的意外事件
2007年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侯耀文因突发心脏病被送往北医三院,经抢救 无效去世,享年59岁。
名人的意外事件
2011年12月17日8时30分,在列车上,突发急性心肌梗死死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2》
心房肌薄,心室肌层厚,二者由房室口上的纤维 环隔开,故心房与心室可在不同时间内收缩。
心室肌层由内、外螺旋肌及环形肌构成。螺旋肌 为纵走纤维,呈螺旋状从心室基底部纤维环绕至心尖, 而后转入深层,内外螺旋肌互相垂直,故收缩时心腔 沿长轴(心底至心尖)缩短;环形肌在内外螺旋肌层 之间,为环形纤维,它的收缩可使心腔横径缩短。
西医内科学重点知识归纳
西医内科学重点知识归纳
西医内科学的重点知识可以归纳如下:
1. 解剖学知识:包括人体各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和功能,以及各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
2. 生理学知识:包括人体各系统的正常功能和调节机制,如呼吸、循环、消化、代谢等。
3. 病理学知识:包括疾病的发生、发展和病理变化,以及与病变相关的生理、生化和细胞变化。
4. 临床诊断: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用于确定疾病的种类、严重程度和病因。
5. 临床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物理治疗、放射治疗等,用于治疗疾病、缓解症状和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
6. 常见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
7. 临床指南和治疗准则:包括各种疾病的最佳治疗方案、治疗原则、用药指南等,用于指导临床医生的诊疗决策。
8. 护理和康复知识:包括病情观察、病情评估、病人护理、康复训练等,用于提供综合性的护理和康复支持。
以上是西医内科学的重点知识归纳,但具体知识点还需根据不同的学科领域和医院专科的要求进行进一步细化和补充。
《西医内科学》课程标准
《西医内科学》课程标准建议课时数:72学时适用专业:针灸推拿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基础》等开课单位: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医疗系内儿传教研室内科学课程组一、课程设置(一)设置依据通过对行业人才需求进行调研,明确专科层次针灸推拿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从事乡镇和社区基层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和健康教育为一体的技术技能型医疗人才。
《西医内科学》是学习西医临床各学科的基础学科,也是针灸推拿专业的课程之一。
本课程以针灸推拿专业医师岗位工作任务需求为依据,参考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考核标准,兼顾学生学习的认识规律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确定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素质目标。
(二)课程定位《西医内科学》是专科层次针灸推拿专业的课程之一,以《人体解剖学》、《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基础》等课程为基础,为后续毕业实习及岗位工作奠定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任务教学,使学生能够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核相关知识和助理医师岗位工作技能;培养学生用科学态度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职业能力;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职业潜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常见内科疾病诊疗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从而具备对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能力、对内科急重症的一级处理和转诊能力,为今后全面开展乡村卫生和社区卫生服务奠定良好基础。
本课程在第四学期开设,共72学时。
(三)设计思路1.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通过对乡镇医院的助理医师岗位、工作任务及核心能力进行分析,基于临床实际工作过程,紧扣2015年版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选择、整合、优化,将课程内容分为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及代谢疾病、风湿性疾病、理化因素所致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共9个教学项目。
教师着重讲述本课程的体系结构、目的要求、基本概念、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临床诊断思维能力,解决从医学生向临床医生转变的过程,尽早适应临床环境等方面。
2013下学期各科内部资料
《内科学》2013.3.31sunday/8:30~10:00a.m.East 3 一、名词解释1、瘫痪:指随意运动减低或消失,视神经系统常见症状之一。
2、嗜睡:整日处于睡眠状态,但可以唤醒,随又入睡,可回答问题,但不一定正确。
3、昏睡:各种原因引起的有意识障碍的运动和语言抑制的神经运动性抑制。
4、肺炎:指有多种因素引起的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
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组气流受限为特征、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但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肺部疾病。
6、呼吸衰竭: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至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伴有高碳酸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综合征。
7、肝性脑病:由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
8、慢性肾衰竭:指各种原因引起GFR下降>3个月的慢性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
9、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由肺组织、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室扩张或肥厚,伴右心功能衰竭的心脏病。
10、肝肾综合征:慢性肝病患者出现进展性肝衰竭和门静脉高压时,以肾功能不全、内源性血管活性物质异常和动脉循环血液动力学改变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11、尿路感染:指由病原微生物直接侵袭所致的尿路非特异感染。
12、短暂脑缺血发作(TIA):指脑动脉系统一过性供血不足导致供血区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
13、糖尿病:指血中胰岛素不足,或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导致血糖过高、出现糖尿,进而引起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
14、脑血栓形成:指颅内外供应脑部的动脉血管发生病变,使血管狭窄,最终完全闭塞。
15、慢性支气管炎:指由多种病因所致的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16、高血压: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定在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西医内科学复习资料
西医内科学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呼吸系统疾病二.阻塞性肺气肿(CoPD)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1 .肺动脉富压的X线表现:右下肺动脉干扩张。
听诊: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
右心室扩大:三尖瓣区收缩期杂音和剑突下搏动。
2 .肺心病的常见病因:慢支并发阻塞性肺气肿(肺循环阻力增高)继发红细胞增多的原因是慢性缺氧。
并发心律失常多为:房早及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3 .有助于肺心病与左房室瓣瓣膜病鉴别的是:左房室瓣听诊区杂音与二尖瓣瓣膜病鉴别:二尖瓣听诊区杂音。
与冠心病心衰鉴别:心电图及X线检查有左室肥大。
三.支气管哮喘1 .主要特征:反复发作性的呼气性呼困。
典型发作:先兆症状后出现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困2 .危重哮喘患者,肺部哮鸣音减弱或消失提示:支气管高度狭窄或痰栓堵塞。
支气管哮喘发作时肺部叩诊呈过清音。
3 .在支气管哮喘和心源性哮喘鉴别困难时应选(区别在心血管的病史和体征):氨茶碱四.肺炎1 .肺炎球菌肺炎常见于青壮年。
2 .临床表现:肺实变体征(X线呈叶、段状密度均匀影),咳铁锈色痰、胸痛(病变累及胸膜)3 .肺炎球菌肺炎的诊断最有价值痰培养肺炎球菌阳性4 .治疗肺炎球菌肺炎最常用的抗生素:青霉素5 .并发症:心肌炎6 .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的临床表现:咳粉红色乳样痰,X线示肺多发病灶。
7 .急性左心衰、肺水肿:吗啡五.肺结核1 .结核菌属于分枝杆菌,涂片染色具有抗酸性。
病灶中的不断繁殖的(A群)传染性大。
2 .感染结核菌后而获得的免疫力主要是:细胞免疫。
4 .分型:原发型(I型):X线表现,原发灶相应淋巴管增粗及肺门淋巴结肿大。
血行播散型(II型):急性粟粒型,两肺布满边缘整齐的粟粒状阴影。
症状不典型,具有反复性和阶段性。
浸润型(Hl型):上叶尖、后段或下叶的背段。
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个类型。
X线:渗出性病灶表现为云雾状或片絮状,密度教淡,边缘模糊不清。
感染来源主要是过去经血行播散潜伏在肺内的结核菌。
慢性纤维空洞(IV型):临床特点,空洞长期不愈,经常排菌。
西医内科学
• 支气管、肺疾病 • 严重的胸廓畸形 • 肺血管疾病
• 神经肌肉疾病
发病机制
一、肺动脉高压 • 肺血管器质性改变 • 肺血管功能性改变 • 肺血管重建 • 血容量增多和血液粘稠度增
加 二、右心功能的改变
临床表现
一、肺、心功能代偿期(包括缓解期) (一) 肺部原发疾病表现
1.长期慢性咳嗽、咳痰或哮喘病史, 逐渐出现乏力、呼吸困难,活动 后心悸、气促加重。
(二)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 体征
(二)心力衰竭
• 右心衰为主。
并发症 一、肺性脑病 二、酸碱平衡失调及电解质紊
乱 三、心律失常 四、休克 五、消化道出血 六、其他 • 功能性肾功能衰竭 弥散
性血管内凝血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诊断 鉴别诊断 • 风湿性心脏病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
病(冠心病) • 原发性心肌病
内科学
第一单元 呼吸系统疾病
• 支气管炎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 • 指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
性炎症。 • 慢性反复发作性的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为特征。 • 支气管粘膜炎症腺体增生、粘液分泌增多为其病
理特点。
• 吸烟 空气污染 感染 机体内在因素
慢性支气管炎
临床分型
临床分期
• 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统称为慢性阻塞 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COPD)。
• 按发病原因可分为
• 非阻塞性肺气肿: ②间质性肺气肿; ④瘢痕性肺气肿(灶性肺气肿)。
• 阻塞性肺气肿
①老年性肺气肿; ③代偿性肺气肿;
•
病因
• 感染
• 大气污染
•
• 吸烟
• 职业性粉尘
完整版西医内科学重点整理
完整版西医内科学重点整理西医内科学是指研究人体各种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的学科。
下面,我们将对西医内科学的一些重要内容进行整理,以便进一步了解和学习。
一、病史及体格检查在对内科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之前,医生通常会首先了解患者的病史,并进行体格检查。
病史的内容包括疾病的起因、症状以及病程等。
体格检查主要包括触诊、听诊、叩诊和视诊等。
二、常见内科疾病1. 高血压: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通常可以通过血压测量来诊断。
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改变以及疾病的监测等。
2. 冠心病:冠心病是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脏病。
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等。
3. 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血糖水平异常升高。
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饮食控制和运动等。
4. 肺炎:肺炎是肺部感染引起的疾病。
治疗方案包括抗生素治疗、休息和补充液体等。
5. 肝炎:肝炎是肝脏炎症引起的疾病,主要包括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
治疗方案包括抗病毒治疗、休息和饮食调整等。
三、辅助检查技术1. 血液检查:可以通过血液检查获取有关患者健康状况的信息,如血常规、血生化等。
2. 影像学检查:包括X光、CT、MRI等技术,可用于观察人体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3. 心电图: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可以检测心脏功能。
4. 胃镜检查:通过将胃镜插入患者胃部,可以观察胃黏膜的病变情况。
四、常用药物治疗西医内科学中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生素、抗病毒药物、降压药物、降糖药物等。
药物治疗需要根据疾病的类型和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用合适的药物。
五、预防与保健预防是西医内科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变、接种疫苗、定期体检等方法,可以有效预防很多疾病的发生。
此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等,也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
六、新进展与研究方向西医内科学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更新的学科。
近年来,很多新的研究成果和治疗方法被引入内科学领域,如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
西医内科学
西医内科学西医内科学是以内科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为主要内容的医学学科。
它研究人体内各系统的疾病,包括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等。
西医内科学主要使用药物和非手术方法进行治疗,通过调整患者的生活方式和用药来改善其健康状况。
西医内科学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随着科学的进步和医学知识的积累,西医内科学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
现代西医内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的不断探索,许多重大的科学研究成果为内科学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西医内科学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
患者的病史可以提供疾病发生的时间、症状的变化和病因等信息。
体格检查通过观察患者的外观、检查器官的功能和病理改变,以获取疾病的体征和病理特征。
辅助检查包括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组织学检查等,可以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依据。
西医内科学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通过使用药物来改善患者的症状和恢复其健康状态。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生素、抗炎药、抗凝药、抗高血压药等。
非药物治疗包括生活方式调整、饮食控制、体育锻炼、心理疗法等,可以通过改变患者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来改善其健康状况。
西医内科学在临床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许多常见和多发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同时,西医内科学也在疑难病、罕见病和多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总之,西医内科学是医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以研究和治疗人体内各系统的疾病为主要内容,通过药物和非药物治疗来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
西医内科学在临床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维护人类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
西医内科学知识点总结
西医内科学知识点总结一、概述西医内科学是医学的重要分支之一,主要研究人体内各系统器官的结构、功能、病理生理及其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对西医内科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二、心血管系统1. 心脏解剖与生理:介绍心脏的结构、血液循环、心电图等基础知识。
2. 心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常见病症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3. 血管疾病:介绍动脉硬化、中风、深静脉血栓等疾病的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
三、呼吸系统1. 呼吸道解剖与生理:解释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的结构及其生理功能,包括肺泡的气体交换等。
2. 呼吸系统疾病:详细描述肺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呼吸系统疾病的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
3. 肺部检查与诊断:介绍肺部X光片、支气管镜等诊断方法及其临床应用。
四、消化系统1. 消化道解剖与生理:包括口腔、食道、胃、肝胆系统、胰腺和小肠、大肠等的结构和功能介绍。
2. 消化系统疾病:详细描述胃溃疡、胆囊炎、胰腺炎、炎症性肠病等疾病的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
3. 消化系统检查与诊断:介绍胃镜、肠镜、超声检查等常用的消化系统诊断方法。
五、泌尿系统1. 肾脏解剖与生理:介绍肾脏的结构、肾单位的功能、尿液生成过程等知识点。
2. 肾脏与泌尿系统疾病:包括肾小球疾病、泌尿系统感染、尿路结石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3. 肾功能检查与诊断:涵盖尿常规检查、尿蛋白定量、肾功能指标的评估等常用检查方法。
六、内分泌系统1. 内分泌腺与激素:介绍常见的内分泌腺,包括甲状腺、肾上腺、胰岛等,以及它们分泌的重要激素。
2. 内分泌系统疾病:详细描述糖尿病、甲亢、低钙血症等内分泌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
3. 内分泌功能检查与诊断:包括血液激素检测、甲状腺超声、胰岛素耐量试验等常用诊断方法。
七、血液系统与免疫系统1. 血液成分与功能:介绍血液的组成、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等的功能和相关疾病。
西医内科学概要
西医内科学概要西医内科学是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学科,研究人体内部各种器官系统的疾病,包括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等。
西医内科学是医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对于诊断和治疗各种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西医内科学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检查等手段,对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它以疾病的病因、病理、病理生理、临床表现为基础,通过对疾病的认识和研究,旨在预防、诊断和治疗各种内科疾病。
西医内科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各类内科疾病。
心血管疾病是西医内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主要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等。
呼吸系统疾病也是内科学的研究范畴,如支气管炎、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消化系统疾病有胃炎、溃疡病、胃癌等。
泌尿系统疾病包括尿路感染、泌尿结石、肾炎等。
内分泌系统疾病有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
西医内科学的诊断方法主要有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
病史采集是对病人元素的病史进行详细询问,包括发病时间、病情发展过程、疾病特点等。
体格检查是指医生通过触摸、听诊、叩诊等方法对病人的身体进行检查。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检查、尿液检查、生化检查等,这些检查能够帮助医生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影像学检查主要是通过X线检查、CT扫描、MRI等方法观察病人的内部情况。
西医内科学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辅助疗法等。
药物治疗是最常用的治疗手段,通过给病人用药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一些严重的内科疾病,如心脏搭桥手术、胆囊切除手术等。
辅助疗法包括康复训练、营养支持、心理治疗等,能够帮助病人更好地康复。
西医内科学的发展与临床实践紧密相关。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内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手段也不断得到改进。
例如,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CT扫描、MRI等技术的应用使医生对疾病有了更准确的了解,提高了疾病的诊断效率。
另外,新药的不断研发与应用也为内科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希望。
西医内科学知识点总结
西医内科学知识点总结西医内科学是医学中的重要分支之一,其研究范畴包括各种内科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以及相关的疾病病理、生理、药理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西医内科学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个领域。
一、病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是内科学的基础,涉及疾病发生、发展和传播的机制,以及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正常生理过程。
在内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理解病理生理学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1.细胞生物学细胞是构成人体各种组织的基本单位,其生物学特性对于疾病的发生成因和诊断、治疗至关重要。
细胞生物学涉及细胞结构、功能、增殖、分化以及凋亡等,此外,还包括膜运输、离子泵、细胞信号转导等方面。
2.代谢物和能量代谢代谢物是指代表生命的物质,能量代谢则是人体在能量需求和供应之间的调节。
疾病状态下的代谢物和能量代谢异常可能导致代谢紊乱和相应的疾病。
3.免疫学免疫系统对于保持人体内部稳态和控制疾病的传播至关重要。
免疫学涵盖免疫细胞、免疫器官、免疫络合物、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方面。
4.炎症和组织修复炎症是机体对危害性刺激的常规反应,组织修复则是机体对于损伤和缺损的自我修复能力。
不同疾病状态下的炎症和组织修复机制可能有所不同,相关知识点对于疾病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
二、内科疾病分类内科疾病种类繁多,按疾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传染病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各种疾病,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
传染病的发生、传播、预防及治疗需要遵循相应的措施。
2.代谢性疾病代谢性疾病是由代谢紊乱引起的疾病,包括糖尿病、甲状腺疾病、脂代谢异常等。
代谢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需要针对具体代谢异常情况。
3.循环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指的是心血管系统相关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衰等,这些疾病对于心血管系统功能的损伤甚至会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4.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胃肠道疾病、肝胆疾病、胰腺疾病等,常见疾病包括溃疡病、胆石症、炎症性肠病等。
其治疗需要根据疾病类型采用不同的方法。
2013年执业医师考试胜算宝典之--西医内科学(中医师考试专用)
2013年执业医师考试胜算宝典之--西医内科学(中医师考试专用)考题解析:西医内科学(中医师考试专用)[A1型题]1.下列各项,不是胃溃疡并发症的是A 梗阻B 穿孔C 出血D 癌变E 慢性萎缩性胃炎考题解析:胃溃疡四大并发症是梗阻、穿孔、出血、癌变。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与溃疡病无关的疾病。
故正确答案为E。
2.对伤寒诊断及预后有指导意义的检查是A 血白细胞总数B 肥达反应C 嗜酸粒细胞计数D 血小板计数E 肝功能考题解析:血小板计数、肝功能对伤寒的诊断及预后均无意义;白细胞总数仅有参考价值;肥达反应对诊断有意义。
只有嗜酸粒细胞计数对诊断及预后均有意义,伤寒患者该细胞减少或消失,若高于5%可除外伤寒,病情好转时该细胞逐渐恢复正常。
故标准答案为C。
3.伤寒患者出现玫瑰疹,多见于A 潜伏期B 发病初期C 高热期D 缓解期E 恢复期考题解析:伤寒杆菌及毒素由淋巴组织进入血流,产生菌血症和毒血症时,患者进入发病初期,一周后因病菌大量繁殖和毒素的释出,机体处于严重中毒状态,进入高热期,此期出现稽留热、玫瑰疹、相对缓脉等典型表现。
而玫瑰疹经3~5天即消失,其他各期均难以见到。
故标准答案为C。
4.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潜伏期是A 2~3天B 10~15天C 16~20天D 21~30天E 1个月以上考题解析:该题主旨在于考查考生对急性传染病潜伏期的认知程度。
潜伏期是诊断传染病的重要条件,流行性脑膜炎潜伏期为3天之内,故正确答案应选A。
5.对急性支气管炎与流行性感冒的鉴别,最有意义的是A 发热B 咯痰C 肺部啰音D 白细胞计数E 流行病学史考题解析:A、B、C、D四项内容在上述两种疾病中均有类似表现。
而流行性感冒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故流行病学史对流感的诊断具有决定性意义。
标准答案为E。
6.肺心病肺动脉高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 肺细小动脉痉挛B 肺血管玻璃样改变C 血容量增加D 右心室肥大E 左心衰竭考题解析:肺心病患者,由于呼吸功能障碍引起缺氧和呼吸性酸中毒,从而导致肺小动脉痉挛收缩,肺循环阻力增加,成为肺动脉高压的主要原因;肺血管病变、血容量增加为次要因素;右心室肥大是肺动脉高压的结果,而左心衰竭与肺动脉高压无直接关系。
西医内科学
西医内科学第一单元呼吸系统疾病细目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病因与发病机制吸烟重要的发病因素2.临床分级与临床表现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喘息和胸闷3.并发症慢性呼吸衰竭自发性气胸慢性肺源性心脏病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肺功能检查5.诊断根据吸烟等高危因素史、临床症状、体征及肺功能检查等综合分析确定。
6.治疗细目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1.病因与发病机制:(1)支气管、肺疾病:以慢性支气管炎并发阻塞性肺气肿最常见,约占80%-90%(2)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3)肺血管疾病(4)呼吸中枢功能障碍造成通气不足机制:即肺动脉高压(肺细小动脉痉挛是引起肺动脉高压最主要的因素)、右心负荷过重、右心室肥大,最后引起右心衰竭。
慢性支气管炎发展过程为慢支-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
2.临床表现肺、心功能代偿期(包括缓解期);肺、心功能失代偿期(急性加重期)多由急性呼吸道感染所引发。
(1)呼吸衰竭急性呼吸道感染为常见诱因。
首要表现为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症状。
(2)心力弱竭以右心衰为主3.并发症1、肺性脑病死亡的首要原因2、酸碱平衡失调及电解质紊乱3、心律失常4、休克(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及致死原因之一)5、消化道出血6、其他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1)风湿性心瓣膜病:二尖瓣区有舒张中、晚期隆隆样杂音(2)冠心病:X线及心电图检查呈左心室肥大为主的特征(3)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多全心增大,无明显慢性呼吸道感染史及显著肺气肿体征。
6.医治(1)控制呼吸道感染(2)改善呼吸功能抢救呼吸衰竭:持续低浓度(25%~35%)给氧(4)控制心律失常未经洋地黄制剂医治者,可在密切观察下选用小量毛花苷C或地高辛医治。
(5)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氢化可的松100~200mg或地塞米松5~10mg加入5%葡萄糖液静滴。
(6)降低血黏度药物的应用:肝素(7)并发症的处理肺性脑病的处理:脑水肿时可快速静滴20%甘露醇250ml细目三:支气管哮喘1.概念、病因与发病机制是一种肥大细胞、嗜酸粒细胞、淋巴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介导的气道慢性变态反应性炎症性疾病。
西医内科的名词解释
西医内科的名词解释西医内科,也被称为内科学,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人体内部的疾病,包括各种器官系统的疾病以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在世界各地,西医内科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生执业所必备的专业技能。
一、心血管系统心血管系统指的是心脏和血管的组合。
在西医内科中,心血管系统疾病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类。
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包括高血压、心绞痛、心肌梗死等。
高血压是一种持续性的血压升高疾病,容易引发心脏、大脑等多个器官系统的疾病。
心绞痛是由于心肌供氧不足引起的疼痛,多伴有心律不齐、胸闷等症状。
心肌梗死则是因心脏冠状动脉血管阻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
二、呼吸系统呼吸系统是指负责呼吸功能的器官系统,其中包括鼻腔、喉、气管、支气管等。
西医内科中涉及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包括哮喘、肺炎、呼吸衰竭等。
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常见症状为喘息,严重时可能导致呼吸困难。
肺炎是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肺部疾病,常见症状为咳嗽、发热、胸痛等。
呼吸衰竭是指肺功能持续下降,导致氧合不足或二氧化碳排出不畅,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三、消化系统消化系统主要包括口腔、食管、胃、肠等器官,是人体消化食物并吸收养分的重要系统。
西医内科中,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胃溃疡、胃酸倒流、肝炎等。
胃溃疡是指胃黏膜上出现溃疡,常见症状为上腹痛、恶心等。
胃酸倒流则是胃酸在胃与食道之间反流引起的食道炎症,常见症状为胸骨后灼热感。
肝炎是肝脏发生炎症的疾病,可由病毒感染、药物或酒精滥用等引起。
四、泌尿系统泌尿系统主要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等器官,负责排泄体内废物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西医内科中涉及的泌尿系统疾病包括肾结石、尿路感染、肾功能衰竭等。
肾结石是由于尿液中的矿物质结晶形成结石,常见症状为腰部疼痛、血尿等。
尿路感染是指细菌感染泌尿系统的疾病,常见症状为尿频、尿急、尿痛等。
肾功能衰竭是肾脏逐渐丧失排泄废物和调节电解质功能的疾病,严重时可能需要透析或肾移植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中医执业医师《内科学》考试大纲
第一单元呼吸系统疾病
细目一:慢性阻塞性肺病
要点: 1.病因与发病机制 2.临床分级与临床表现 3.并发症 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5.诊断 6.治疗
细目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要点: 1.病因与发病机制 2.临床表现 3.并发症 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 6.治疗
细目三:支气管哮喘
要点: 1.概念、病因与发病机制 2.临床表现 3.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4.诊断与鉴别诊断 5.治疗
细目四:肺炎
要点: 1.概述(1)概念(2)分类
2.肺炎链球菌肺炎(1)病因与发病机制(2)临床表现(3)并发症(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6)治疗
3.肺炎支原体肺炎(1)病因与发病机制(2)临床表现(3)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4)诊断与鉴别诊断(5)治疗
细目五: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要点: 1.病因 2.病理与分类 3.临床表现 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5.诊断与鉴别诊断 6.治疗原则
第二单元循环系统疾病
细目一:心力衰竭
要点:1病因2.病理生理3.临床分级4.心功能分级
细目二:慢性心力衰竭
要点:1.临床表现2.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3.诊断与鉴别诊断4.治疗
细目三:急性心力衰竭
要点: 1.临床表现 2.诊断与鉴别诊断 3.治疗
细目四:心律失常
要点: 1.分类 2.发生机制 3.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细目五:快速性心律失常
要点: 1.过早搏动(1)病因(2)临床表现(3)心电图诊断(4)治疗
2.阵发性心动过速(1)病因(2)临床表现(3)心电图诊断(4)治疗
3.心房颤动(1)病因(2)临床表现(3)心电图诊断(4)治疗
细目六:缓慢性心律失常
要点:房室传导阻滞(1)病因(2)临床表现(3)心电图诊断(4)治疗细目七:心脏瓣膜病
要点: 1.二尖瓣狭窄(1)病因(2)临床表现(3)诊断与鉴别诊断(4)并发症(5)治疗
2.二尖瓣关闭不全(1)病因(2)临床表现(3)诊断与鉴别诊断(4)治疗
3.主动脉瓣狭窄(1)病因(2)临床表现(3)诊断与鉴别诊断(4)治疗
4.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病因(2)临床表现(3)诊断与鉴别诊断(4)治疗
细目八:原发性高血压
要点: 1.病因与发病机制 2.临床表现 3.并发症 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 6.治疗
细目九: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要点: 1.危险因素 2.临床分型
细目十:心绞痛
要点: 1.发病机制2.临床表现3.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4.诊断与鉴别诊断5.治疗
细目十一:心肌梗死
要点: 1.发病机制 2.临床表现 3.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4.诊断与鉴别诊断 5.治疗
第三单元消化系统疾病
细目一:慢性胃炎
要点:1.病因与发病机制2.病理3.临床表现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6.治疗
细目二:消化性溃疡
要点:1.病因与发病机制2.病理3.临床表现4.并发症5.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6.诊断与鉴别诊断7.治疗
细目三:胃癌
要点: 1.病因 2.病理 3.临床表现 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5.诊断与鉴别诊断 6.治疗原则
细目四:溃疡性结肠炎
要点: 1.病因与发病机制 2.病理 3.临床表现与临床分型 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5.诊断与鉴别诊断 6.治疗
细目五:肝硬化
要点: 1.病因 2.临床表现 3.并发症 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5.诊断与鉴别诊断 6.治疗
细目六:原发性肝癌
要点: 1.病因 2.病理 3.临床表现 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5.诊断与鉴别诊断 6.治疗原则
第四单元泌尿系统疾病
细目一:慢性肾小球肾炎
要点:1.病因 2.临床表现 3.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4.诊断与鉴别诊断 5.治疗细目二:尿路感染
要点: 1.病因与发病机制 2.临床表现 3.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4.诊断与鉴别诊断 5.治疗
细目三:慢性肾衰竭
要点:1.病因与发病机制 2.临床表现 3.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4.诊断 5.治疗第五单元血液系统疾病
细目一:缺铁性贫血
要点: 1.病因与发病机制 2.临床表现 3.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4.诊断与鉴别诊断 5.治疗
细目二:再生障碍性贫血
要点: 1.病因与发病机制 2.临床表现 3.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4.诊断与鉴别诊断 5.治疗
细目三:急性白血病
要点:1.病因 2.临床表现 3.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4.诊断与鉴别诊断 5.治疗
细目四:白细胞减少症
要点: 1.概念 2.病因与发病机制 3.临床表现 4.诊断与鉴别诊断 5.治疗细目五: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要点: 1.病因与发病机制 2.临床表现 3.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4.诊断与鉴别诊断 5.治疗
第六单元内分泌与代谢疾病
细目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要点: 1.病因与发病机制 2.临床表现 3.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4.诊断与鉴别诊断 5.治疗
细目二:糖尿病
要点: 1.概念与分类 2.病因与发病机制 3.临床表现 4.并发症 5.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6.诊断与鉴别诊断 7.治疗
8.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病因(2)临床表现(3)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4)诊断(5)治疗
第七单元结缔组织病
细目一:类风湿关节炎
要点: 1.病因与发病机制 2.病理3.临床表现 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 6.治疗
细目二:系统性红斑狼疮
要点: 1.病因 2.病理 3.临床表现 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5.诊断与鉴别诊断 6.治疗
第八单元:神经系统疾病
细目一:癫痫
要点:1病因2.分类与临床表现3.诊断与鉴别诊断4.治疗
细目二:脑梗死
要点:1.病因与发病机制2.临床表现3.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4.诊断与鉴别诊断5.治疗
细目三:脑出血
要点: 1.病因与发病机制 2.临床表现 3.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4.诊断与鉴别诊断 5.治疗
细目四:蛛网膜下腔出血
要点: 1.病因与发病机制 2.临床表现 3.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4.诊断与鉴别诊断 5.治疗
第九单元常见急危重症
细目一: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獐死
要点: 1.概念 2.病因 3.诊断
4.心肺复苏
细目二:休克
要点: 1.概念2.病因与分类 3.病理生理与临床表现 4.诊断 5.治疗
细目三:上消化道出血
要点: 1.概念 2.病因 3.临床表现 4.诊断5.治疗
细目四:急性中毒
要点: 1.概述(1)病因(2)中毒机制(3)诊断原则(4)治疗原则2.急性一氧化碳中毒(1)病因与中毒机制(2)临床表现(3)诊断(4)治疗
3.急性有机磷杀虫药中毒(1)病因与中毒机制(2)临床表现(3)诊断(4)治疗
细目五:中暑
要点: 1.病因2.发病机制 3.临床表现 4.诊断与鉴别诊断 5.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