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森林与德国文化精神
德国文化
德国民族文化精神与德国森林
环境,塑造着不同民族的文化心理素质,东方的文 明之水渊源于黄河和两河流域,西欧贡法的浪漫亦 是温带海洋性气候的人文反映。而德国意志民族的 气质和意识形态却是森林风景的折射。 中德山地的那一片森林,在多瑙河和莱茵河的护 养下,生长的郁郁葱葱,它照射着整个德国人环境 的成长过程。它的一切成为德国意志民族的精神支 柱。在德国的民族文化素质中,有着森林风格式的 深沉、内敛和稳重,同时也包含着森林般的幽深、 恐怖、寒冷等精神文明内韵。因此它既孕育了歌德、 爱因斯坦、贝多尔等大批划时代的伟人,在哲学史、 文学史、科学史、音乐史上划下极其浓重的一笔。 又从另一角度展示了它疯化
基督教的产生与发展以及德国宗教改革
基督教的产生 基督教的发展与分裂 基督教的基本教义 宗教改革的背景 宗教改革的影响和意义
基督教的产生
公元前538年,波斯灭了新巴比伦,解放的犹太人重 返家园后建立了崇拜耶和华为唯一真神的神权国 家。——犹太教从此形成 公元前63年,罗马杀入巴勒斯坦地区,众多犹太人被 迫流徙他乡,犹太教也随之而分化形成众多大小教派, 其中一个小教派信奉耶稣就是上帝派来的救世主--基督,其发展到公元1世纪渐渐成为不同于犹太教的 基督教。
德国是联邦制国家,外交、国防、货币、海关、航空、 邮电属联邦管辖。国家政体为议会共和制。联邦总统 为国家元首。议会由联邦议院和联邦参议院组成。联 邦议院行使立法权,监督法律的执行,选举联邦总理, 参与选举联邦总统和监督联邦政府的工作等。联邦议 院选举通常每四年举行一次,在选举中获胜的政党或 政党联盟将拥有组阁权。德国实行两票制选举制度。 参加联邦议院的各党议员分别组成议会党团。联邦参 议院参与联邦立法和对联邦的行政管理施加影响,维 护各州的利益。
德国森林教育 引爆真正的童年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德国森林教育引爆真正的童年
导语:德国的父母非常重视森林保护,精心对待森林里的一草一木,同时他们也把森林当作修身养性,躲避繁杂人世的天堂,甚至在德国的教育领域,森林也贯穿着养儿育女的整个过程……
德国的父母非常重视森林保护,精心对待森林里的一草一木,同时他们也把森林当作修身养性,躲避繁杂人世的天堂,甚至在德国的教育领域,森林也贯穿着养儿育女的整个过程很多德国家庭都会让孩子从小接触森林。
到德国生活之后,我发现德国的森林无处不在,居民区、小学和幼儿园常常就建在森林旁边,即使是在城市中心的黄金地带,也常常是大片茂密森林的天下。
把宝宝带进森林“德式”哄睡高招
我家附近的一大片森林,绵延10多公里,树木葱郁茂盛,无论春夏秋冬,我都常常看见年轻的父母推着婴儿车走在森林里的林荫路上,婴儿车里的宝宝不吵不闹,呼呼大睡。
德国父母认为,森林里的新鲜空气会让宝宝拥有高质量的睡眠,而森林特有的安静和自然声响,也让宝宝保持稳定的情绪,促进宝宝身心的健康成长。
总之,把哭闹的宝宝带进森林,是让他恢复平静进入深睡眠的“德式”高招。
去森林玩耍没有不好的天气,只有不好的装备
德国孩子进入幼儿园之后,经常要去拜访森林。
女儿所在的幼儿园,组织孩子们去森林探险的时候都要给家长发来长长的通知单,通知单上详细写明了要准备的各类物品。
通知单的最后还坚定地来一句:没有不好的天气,只有不好的装备!言外之意就是:无论天气怎样,都无法阻挡孩子们去森林探险。
德国的冬天,常常凄风冷雨,阴冷异常,遇到这样的天气,心里打鼓:这样的鬼天气,老师还会带孩子们去森。
森林意象在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的运用
森林意象在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的运用德国浪漫主义是19世纪初期兴起于德国的一种文学和艺术运动,它强调个人的情感和想象力,并具有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自由的精神。
在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森林意象被广泛运用,成为了这一时期文学作品中的重要元素。
本文将探讨森林意象在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的运用,并分析其在文学作品中所承载的意义。
森林在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常常被描绘为一个神秘、神圣的地方。
在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中,森林往往被描述为一个容纳着各种神话传说和神秘事件的地方。
诸如《白蛇传》、《绿野仙踪》等著名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作品中,都出现了许多发生在森林中的神话传说和神秘事件。
这些作品通过描绘森林中的神秘景象,营造出了一种神秘、神圣的氛围,让读者陶醉感受到神秘力量的存在。
森林在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还被赋予了象征意义。
森林被视为一个自由、秘密和未知的象征,它可以代表人们内心深处的欲望和思想。
在《少年维特的烦恼》中,作者歌德通过描绘大自然和森林中的景色,表达了主人公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森林成为了主人公心灵的倾诉者,承载着他的情感和矛盾。
通过对森林的象征性描绘,作家们在文学作品中展现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欲望和挣扎,形成了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作品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森林在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还常常被用来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尊重。
在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中,森林往往被描绘为一个美丽而神秘的自然景观,作家们通过对森林的描绘展现了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尊重。
在文学作品中,森林被赋予了生命力和情感,成为了自然与人文精神的交融之处。
通过对森林的描绘,作家们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自然美的追求,为文学作品增添了更多的魅力和内涵。
森林意象在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的运用丰富多彩,它不仅是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作品中重要的元素,更是作家们表达情感、思想、对自然的热爱和尊重的重要载体。
通过对森林的描绘,作家们创造出了一个神秘、神圣、自由和美丽的世界,让读者在其中感受到情感和精神的交融。
可以说森林意象是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作品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为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增添了更多的内涵和情感,成为了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一大特色。
德国森林幼儿园教育理念
德国森林幼儿园教育理念德国的森林幼儿园教育理念,秉承着尊重自然、尊重孩子、自由探索和实践体验的原则,被认为是全世界最为先进和人性化的教育理念之一。
森林幼儿园的教育理念源自德国的“森林学习”概念,旨在让孩子们在自然环境中通过自主游戏和探索活动中,培养与自然和谐相处、独立思考、自我管理和合作交流等能力,使之成为健康、有责任心和积极参与的社会成员。
森林幼儿园的教育理念提倡尊重和关注每个孩子的个性,不论他们的成长速度和天赋如何,都鼓励他们做最好的自己。
在这种教育模式中,教师更多的起到引导和陪伴的角色,而非传统的灌输和指导。
而让孩子在大自然中成长学习,是德国森林幼儿园教育理念的核心。
在这里,孩子们可以通过自由的玩耍和探索,学习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他们会和小伙伴一起建造小屋、挖掘沙坑、钓鱼等,这种活动不仅能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创造力。
在德国森林幼儿园里,孩子们在野外活动中可以近距离接触和学习动植物,体验季节变化和气候变化对自然界的影响,锻炼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森林幼儿园教育注重孩子的健康,远离电子产品和化学品。
在自然中呼吸新鲜空气,接触安全的大自然,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并培养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环保意识。
德国森林幼儿园的教育理念也强调家园合作,通过家庭和幼儿园的紧密合作,共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家长和孩子共同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验孩子在自然中的成长学习过程,共同参与孩子的成长教育过程。
总之,德国森林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在尊重自然、尊重孩子和家庭合作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深受家长和教育者的赞誉。
它的核心目的是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合作精神和创造力,塑造健康、快乐、自信和富有创造力的未来公民。
森林意象在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的运用
森林意象在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的运用
森林是德国文化中一个很重要的意象,它通常被视作是自然世界的象征,同时也代表
了德国民族的精神特质。
在浪漫主义文学中,森林的形象被广泛地运用,成为了德国浪漫
主义文学中最重要的主题之一。
浪漫主义文学运用了森林意象的多个层面。
首先,森林常常被视作是一个神秘、神圣
的地方,包含着各种秘密、故事和传说。
在《汉斯·里希特》(Der arme Heinrich)中,恶魔在森林中出没并引诱人们陷入境地。
而在《圣国的埃尔伯特》(Der Heideknabe)中,森林被赋予了一种神圣、古老的氛围,象征着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其次,森林还被运用来表现德国民族的精神特质,例如坚韧不拔、自我牺牲等等。
在《指环王》(The Lord of the Rings)中,森林精灵爱森林(Treebeard)就是一个具有
典型德国民族精神的形象,他为自己所热爱的森林奋斗到底,不畏艰难困苦。
最后,森林还被视作是自由和解放的象征。
在困苦的时期,通过逃到森林里面,人们
可以远离尘世的喧嚣和压迫,寻找内心的自由和解放。
在《黑森林传说》(Schwarzwaldsagen)中,森林成为了逃亡者的天堂,他们可以在那里自由地生活,摆脱
现实的束缚。
综上所述,森林意象在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的运用十分广泛且多层次。
它不仅代表着
自然界的力量和神秘,还象征了德国民族的精神特质和人类对自由和解放的渴望。
德国的黑森林童话故事中的神秘之地
德国的黑森林童话故事中的神秘之地德国的黑森林是一个神秘而诱人的地方,自古以来就被定义为富有传奇色彩的地区。
在黑森林中,有许多引人入胜的童话故事,其中许多故事发生在神秘的森林中。
黑森林童话故事中的神秘之地,不仅是富有想象力和魅力的故事背景,也是德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故事是人类文化传承的一种方式,通过故事,人们可以传递价值观念、表达情感和展现想象力。
黑森林中的童话故事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民众。
这些故事最早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当时著名的童话作家格林兄弟将黑森林作为他们故事的背景之一,为这片神秘的森林增添了更多的神奇色彩。
在这些童话中,黑森林被描绘成一个荒芜而神秘的地方,到处都是茂密而浓郁的树木,隐藏着各种各样的神秘生物和奇异景观。
黑森林童话故事中的神秘之地,其中之一便是深邃的森林湖泊。
这些湖泊被浓密的树木和青翠的山峦所环绕,给人一种幽静而神秘的感觉。
故事中常常会有美丽的公主或者勇敢的王子来到湖边,与湖中的神仙相遇,发生一系列的冒险。
这些湖泊被视为神秘之地的象征,它们以其美丽和蕴含的神秘力量打动着人们的心灵。
除了湖泊,黑森林还有许多隐匿的洞穴和山谷,它们被描绘成黑森林故事中的秘密场所。
洞穴深处隐藏着宝藏,山谷中传闻有神秘的生物居住。
故事中的主人公往往需要勇敢地踏入黑森林的深处,探索这些神秘及危险的地方。
这些洞穴和山谷给黑森林增添了更多的迷人色彩,激发了人们对神秘之地的想象。
与此同时,黑森林故事中的神秘之地也包括了纷繁复杂的迷宫。
这些迷宫被塑造成令人困惑的、充满谜语的场所,往往需要主人公们通过解谜来找到正确的道路。
迷宫中的主人公常常需要勇敢和智慧,才能成功找到出路。
这些迷宫象征着人生道路的曲折和困惑,也给读者带来一种思索和探索的机会。
黑森林童话故事中的神秘之地,不仅是故事的背景,更是德国文化的一部分。
这些故事向人们传递了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人性的思考。
在黑森林中的童话故事里,人与自然的关系得到了深刻的表达。
德国人的森林教育
德国人的森林教育作者:杨佩昌来源:《润·文摘》2016年第12期近年来,有人非常热衷于用珍贵木材制作家具、艺术品或进行投资收藏,为获得珍贵木材,有些商人还会跑到东南亚、非洲等地去大肆收购。
德国人对珍稀木材却并不热衷,他们更乐于向你展示他收藏了一幅什么名画、收藏了多少稀有的葡萄酒。
这和德国严格的法律规定有关,根据德国法律规定,每一棵树的砍伐都必须得到政府的许可,随意砍伐,轻则罚款,重则坐牢。
著名学者季羡林在《留德十年》里讲了一个故事。
1944年冬季,德国即将战败,整个德国都笼罩在一片末日的气氛中。
经济瓦解,物质奇缺,老百姓的生活陷入窘境。
为了过冬,地方政府容许百姓上山砍树,但警告大众:假如砍伐没有做记号的老弱病残劣质树木,将要受到处罚。
其实,这并没有任何约束力,因为国家都将消亡了,谁来执行处罚?令人意外的是,德国人不但没有哄抢,每个人都忠诚地执行了这个没有任何约束力的规定。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德国人自觉不去毁损森林呢?这就是热爱森林的意识。
“保护森林为荣,砍伐树木为耻”的理念在每个德国人心中根深蒂固。
这主要归功于德国的森林教育。
“进入森林”是德国孩子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必修课。
小孩从幼儿园时期开始,就会定期收到幼儿园及学校组织的“走进森林、去森林漫步”的通知。
如果遇到冷风寒雨、地滑冰厚等恶劣天气,通知上就会告诉家长,给孩子带上相应的装备,如雨衣、保暖防滑防水鞋、手套、帽子等,一般不会轻易取消活动。
在森林里,孩子们可以体验不同季节给森林带来的变化,观察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当然,在森林里也会给孩子们安排大量与森林教育相关的活动,如识别森林里的动植物、用木头做些可以带回家的手工活儿、做游戏甚至还在森林给遇上生日的孩子进行庆祝活动等。
一到周末,德国人最喜欢的休闲生活就是走进森林,他们带着孩子,成群结队来到森林公园散步,席地而坐,共进早餐或午餐。
这种“与森林为伴”的家庭生活方式和学校的“森林教育”形式相结合,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对森林及环境的态度和观念,让他们亲近自然、热爱森林。
德国森林与德国文化精神
【德国森林与德国文化精神】如果说中华民族是个内陆腹地的民族,英国民族是个蓝色海洋的民族,那么德意志民族则是个绿色的森林民族。
森林的性格即德意志民族的性格。
森林的一切,构成了德意志民族的气质和心态,并反映在她的文化形态中。
——赵鑫珊我之所以提出德国森林和德国文化这个命题,是因为我身上仿佛有种“森林渴”。
我感觉长久远离树林的人少不了烦躁,身心是无法健康的。
德国是第一次林业革命的发源地。
直到今天,她的国土仍旧有四分之一被森林覆盖,德国林业理论和人工林经营仍旧属于世界一流水平。
研究世界林业必须研究德国,恰如研究西方音乐史、哲学史和科学史不能绕过德国一样。
德国林业之所以享誉世界,原因有两个:第一,近代科学的林业首先在18世纪的德国崛起。
第二,德国林业发展过程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反映了人类对森林的正确认识过程和善于处理人类自身与森林关系的过程。
这第二条原因,如果把它置于一个大的人文背景下来考虑,就是此文的由来。
在德意志民族的气质中有一种森林的风格:稳重、深沉、内敛和肃穆。
但是森林同时具备了幽深和恐怖,具有一种令人不寒而栗的精神氛围。
一方面产生过歌德、普朗克和贝多芬;一方面又在一个狂人的操纵下进行了最骇人听闻的大屠杀,堕落到最原始、最野蛮的兽性。
不幸这两者都属于德意志民族,这种神性与魔性并存搏斗的现象其根源与森林有因果关系吗?可惜这不是本文论述的意图,而可以另写一篇长问,题目就叫《德国森林性格的两重性》。
这里的叙述只是为了表明这样一个观点,即德意志民族性格与德国森林有关,就是说与多瑙河、莱茵河和易北河流域的森林有关。
走出这一片德国森林就不会再有第二种德国森林精神,好比巴西的热带雨林培育出一大群桑巴舞大师,而西伯利亚的大森林孕育了光彩照人的俄罗斯歌剧名家。
德国文化应该注定具有德国森林的风骨。
在德国诗歌中,森林是一个重要主题。
普鲁士诗人恩茨·维彻特是赞叹森林的歌手,他自称为“森林中的漫游者”。
他说,他一生最幸福是从他的童年起便生活在大片森林中;森林上面是大片多姿多彩的浮云;云彩上面是辽阔的天空。
梅赛德斯-奔驰
奔驰汽车品牌特色
• 自从本茨制造了第一辆世界公认的汽车后,一百 多年过去了,汽车早已度过了他的百岁寿辰,而 在这一百多年来,随着汽车工业的篷勃发展,曾 涌现出很多的汽车厂家,也有显赫一时的,但最 终不过是昙花一现。到如今,能够经历风风雨雨 而最终保存下来的,不过三四家,而百年老店, 仅有奔驰一家。 • 质量无可比拟,车系齐全。 • 良好的服务、科研先导、认真制造。 • 高超的安全性设计,无可挑剔的内外配置。
轻型商用车
Vito(威霆) Vario(威雷) Sprinter(凌特) 威霆车身有客运和货运两种 威雷及凌特有客运、货运和底盘车三种 公共汽车 Travego Tourismo Tourino Vito Minibus[10] 豪华商用车(MPV) Vito(威霆) Viano(唯雅诺)
摘要幻灯片
• • • • • • • • 标志的含义 奔驰创始人 奔驰汽车品牌特色 奔驰汽车发展历程 自然之道,奔驰之道 奔驰汽车经营理念 奔驰汽车车型 奔驰汽车图片
谢谢观看
标志的含义
• 1909年6月,戴姆勒公司申请登记了 “三叉星”做为轿车的标志,象征着陆上、 水上和空中的机械化。1916年在它的四周 加上了一个圆圈,在圆的上方镶嵌了4个小 星,下面有梅赛德斯“Mercedes”字样。 “梅赛德斯”是幸福的意思,意为戴姆勒 生产的汽车将为车主们带来幸福。
2001-2010
2002年底,在梅赛德斯-奔驰公司的首席赞助下,作为全球级别最高的网球职业联赛——网球大师 杯总决赛来到了中国,成为在中国举办的规格最高的网球赛事。 2004年12月6日,梅赛德斯—奔驰新工厂的奠基仪式在北京隆重举行。 2005年8月8日,由北京汽车工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与戴姆勒?克莱斯勒股份公司、戴姆勒克莱 斯勒(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组建的北京奔驰-戴姆勒· 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BBDC)在北京正式成立。 2005年12月22日,北京奔驰-戴姆勒· 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首批国产。 截止至2006年12月31日,梅赛德斯-奔驰E级轿车在中国大陆地区的首个销售年度总量超过了 5500辆,比去年E级轿车的总体销量增长了89%。 2006年11月17日,新一代梅赛德斯- 奔驰E级轿车也正式登陆中国市场。新一代E级轿车拥有近 2000个全新或改进的部件,在安全、舒适、动力等多个层面缔造了国产豪华轿车的最新标准,成为 国产豪华轿车无可争议的巅峰之作。 。 2007年10月14日,戴姆勒· 克莱斯勒公司更名方案通过股东大会投票表决,正式更名为戴姆勒 股份公司,至此德国戴姆勒与美国克莱斯勒的分离程序结束,双方10年的合作到此为止。 2008年6月,戴姆勒在中国的四个公司全部搬到望京地区的戴姆勒大厦,拥有了独立的超 大型办公区。 2010年4月底,2010年北京车展上北京奔驰的全新长轴距E级300L轿车全球首发,按照计划, 5月10日,奔驰长轴距E级轿车将在北京奔驰正式生产,6月共有3个车型上市,首先上市的是E300L 和E260L,2011年年初E200L上市。至此,北京奔驰迈上了发展的高速轨道。
黑森林地区民风淳朴的德国鬼子
黑森林地区民风淳朴的德国鬼子黑森林地区民风淳朴的德国鬼子----走进德国黑森林之二德国黑森林位于巴登-符腾堡地区,它的边界是上莱茵河,北部的边界是奥登瓦尔德山脉,东部边界是多瑙河与法兰克高地。
黑森林地区是德国木材的主要开采地,德国重要的象征之一。
《黑森林之歌》曾经为二战时期纳粹军队的军歌。
一个战败国家,几乎在废墟上经济迅速回复。
他们没有说这是他们民族伟大复兴。
我们不得不赞,这个喜欢直线思维的国度里,傲慢的资本。
这个不会拐弯儿的国家,人们相互间的思想直接碰撞,这个国家必然盛产哲学家。
享受丛山峻岭里的生活情趣,这里的人群里必然有音乐大师。
二战时期,希特勒通知下的德国,难到那个时期的德国人都瞬间傻了吗?黑森林之歌-----德国二战时期军歌在绿色的草地上,鸟儿在歌唱一只小鹿跳进了草丛冷杉与云杉挺立在树林里我的青春在美丽的梦中度过从清泉中取水畅饮快乐的杜鹃在欢笑猎人却已在树后瞄准了它眼前的一切景象变成小鹿最后的梦想它被击中,躺了下死去猎人高兴的又蹦又跳然后走出了森林他说:生活只是一场梦十八年过去了猎人的儿子来到了这里他把步枪架在树上然后说:生活真的只是一场梦黑森林隐藏了全部秘密来到德国黑森林仿佛回归到了家乡,想起童年的生活,虽然这只是一场梦。
在黑森林的民居区走街串巷,在一家门前站着看门前的花园。
对比着说德国人的花园和英国的花园很像。
比英国人的花园更加简单明了一些。
我们正在讨论,房子里走出一个老妇人,冲着我们笑了一下。
我们回以微笑,并以刚刚学会的德语早上好。
老妇人高兴地,用德语和我说着什么,老天!我马上用英语说,我只会这么一句。
还好,德语和英语发音和词汇很接近,我听懂了她大概的意思。
她也会意的笑着,用浓重鼻音的德式英语,和我交谈。
问我,从哪里来,想不想,进屋喝杯茶。
这么热情好客,真有点感觉像回到了当年居住的大山里的感觉。
我的童年在青山绿水间的山区度过。
那里民风淳朴,民房在山坳见错落有致,清晨与黄昏时林场里炊烟袅袅,山学的路上雀鸣鸟啼,放学之后就去林子里抓鸟河里摸鱼。
森林意象在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的运用
森林意象在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的运用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是欧洲文学史上的重要流派之一,它充满着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类
内心世界的探索。
在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中,森林意象被广泛运用,成为浪漫主义思想的
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本文将探讨森林意象在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的运用,分析其与浪漫主
义思想的内在联系,以及对文学作品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充满了对自然的赞美和热爱,而森林作为自然界中的重要元素,自
然而然地成为浪漫主义作家们的创作题材之一。
在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森林被赋予了神秘、奇幻、神圣的意象,成为了浪漫主义作品中常见的意象之一。
浪漫主义作家们通过对
森林的描绘,将自然界的鬼斧神工和无穷奥妙展现在读者面前,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赞
美之情。
森林意象在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也承载了作家们对民族、历史和传统的关怀与向往。
在德国浪漫主义盛行的时期,德国正处于分裂状况,没有统一的国家和政治统一,因此德
国浪漫主义文学作家们对德国的历史、传统和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而森林作为德国文
化中的重要元素,被赋予了深厚的历史、传统和情感的内涵,成为了浪漫主义作家们表达
对德国文化美好向往的载体。
森林意象在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还是浪漫主义思想的载体和表现形式。
浪漫主义追求
自由、个性和内心世界的真实表达,而森林作为远离城市、自由、野性、原始状态的象征,正好与浪漫主义思想相契合。
通过对森林的描绘,浪漫主义作家们表达了对封建社会和人
为约束的痛恨,以及对自由和个性的向往和追求。
森林还被赋予了一种神秘、梦幻、超自
然的意象,成为了表达作家内心世界、情感和理想的重要象征。
森林意象在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的运用
森林意象在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的运用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广泛运用了森林意象,这一意象是浪漫主义者对大自然的独特描绘和诠释。
森林在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既象征着神秘和原始的力量,又具有纯净和自由的象征意义。
本文将讨论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的森林意象及其运用。
森林在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往往被描绘为一个神秘的地方。
浪漫主义者们相信森林是连接人类世界与神秘的超自然世界之间的通道。
在格林童话中,森林经常被描绘为魔法和仙境的所在。
在《灰姑娘》故事中,灰姑娘通过森林中的玻璃鞋找到了她真正的归属,森林成为她命运的转折点。
这种神秘的森林意象让人们感到莫名的敬畏和好奇,同时也表达了对未知和超自然存在的向往。
森林在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象征着自由和纯净。
浪漫主义者们对城市的工业化和现代生活方式感到不满,他们渴望回归自然,寻找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在《小红帽》故事中,森林被描绘为一个幽静而自由的地方,小红帽可以在森林中放飞自我,与大自然和谐共处。
森林意象代表了远离社会束缚和约束的自由状态,体现了浪漫主义者追求纯净和自由生活的理念。
森林还在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死亡之歌》中,诗人海涅将森林描绘为一个孤独和无边的地方,借此体现了个体在世界面前的渺小和无助。
而在诗人韦伯的作品中,森林被赋予了神圣的色彩,它是一个宇宙的象征,人类在其中寻找自己和宇宙之间的联系。
这些诗人通过对森林的诗意描写,表达了对生命意义和存在的思考,探索了人与世界的关系。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广泛运用了森林意象。
森林在文学作品中象征着神秘和原始的力量,同时代表着纯净和自由的境地。
通过对森林的描绘,浪漫主义者们表达了对大自然和超自然存在的向往,探索了人与世界的关系,也抒发了对现代社会生活的不满和追求自由的渴望。
森林意象在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被赋予了诗意和哲理的意义,使作品更加丰富和深刻。
森林意象在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的运用
森林意象在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的运用【摘要】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的森林意象是一个重要且常见的主题,反映了作家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本文通过探讨森林意象的起源与背景、在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具体运用、意义和作用以及对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揭示了森林在文学作品中的多重意义和呈现形式。
森林被视为神秘和幽深的象征,在文学作品中常被用来表现人类的内心世界或社会现实。
通过分析森林意象在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的运用,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家们对自然、人类和生命的思考和表达,以及对于诗意与梦境的追求。
森林意象在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作品赋予了深刻的意义和情感张力。
【关键词】德国浪漫主义文学、森林意象、象征意义、具体运用、意义、作用、影响、重要性1. 引言1.1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简介德国浪漫主义文学是19世纪欧洲文学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它在德国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在文学风格和主题上追求非现实、超自然、情感化的表现方式,强调个人情感直观表达和内在灵魂的探索。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常常描绘奇幻、神秘、古老的世界,强调对自然界和人类内心世界的深刻认知。
通过对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家们对森林意象的运用,以及这种意象在文学作品中的丰富意义和作用。
森林意象在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的运用不仅为作品增添了神秘和想象力,同时也体现了作家们对自然界和人类内心世界的探索与思考。
2. 正文2.1 森林意象的起源与背景森林意象在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欧洲神话和传说中对自然的崇拜。
在古代日耳曼人的神话中,森林是神秘而神圣的地方,被认为是神灵和精灵的居所。
这种对森林的神秘崇拜为后来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对森林意象的运用奠定了基础。
文艺复兴时期的对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学的重新研究也为森林意象的出现提供了一定的影响。
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学中,森林常常被描绘为神秘而令人畏惧的地方,充满了未知和危险。
森林意象在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的运用
森林意象在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的运用森林在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常常被描述为一个神秘而奇幻的地方。
它是人们与自然相交融的理想之地,是天生自由和无拘无束的国度。
在草木参天、千年古树环绕的森林中,德国浪漫主义作家们常常描绘出树影婆娑、清泉流淌、风吹叶落的景象。
在格林童话中,森林是那些美丽的仙女和巫师们的居所,是少年和少女们存放梦想和冒险的地方。
在《柯塞特风景》一书中,莱辛描述了一个神奇的森林,其中有草地、花丛、小溪和湖泊,镶嵌着古老的城堡和修道院。
这些描绘不仅体现了浪漫主义作家的想象力,也反映了他们对自然的崇拜和对自由和幸福的向往。
森林在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也被赋予了神秘和超自然的力量。
德国浪漫主义作家们相信森林有着神奇的力量和神秘的宇宙意义。
森林中的树木和动物被看作是自然的化身,具有独特的灵魂和特殊的能力。
歌德的《浮士德》中的森林被描绘为一个巨大的神秘力量的源泉,对人类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类似地,许多浪漫主义作家都将森林看作是一个超自然的界限,虚构了各种各样的神明和精灵居住在其中。
这些超自然的元素增强了森林的魔幻和迷人的氛围,为作品增添了一种神秘的色彩。
森林在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还经常被用来表达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和对现实生活的批判。
德国浪漫主义作家们认为,森林是人类回归大自然、重新感受到自由和和谐的地方。
森林中的树木和动物不受人类的支配和控制,它们以自己的方式生活着。
浪漫主义作家们希望人类能够效仿森林中的生命形态,摒弃世俗的束缚,追求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他们通过描绘森林中的幸福景象和对现实生活的批判来传达这一思想。
在歌德的《哈曼和多尔妮》中,主人公们离开了病态的城市生活,来到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森林,过上了幸福和自由的生活。
这种对自然和反对现实的批判精神对后来的德国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森林意象在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被广泛运用。
它既是一个奇幻而神秘的地方,也是一个充满魔力和超自然的世界。
通过描绘森林的景象和赋予其神秘力量,浪漫主义作家们表达了对自然的崇拜和对自由和幸福的向往。
森林意象在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的运用
森林意象在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的运用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一直着重探索人类内心世界和自然的联系,其中森林意象是浪漫主义文学中尤为重要的部分。
森林被赋予了神秘、神话、奇幻、启示等多重意义。
本文将结合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的几位代表作家,探讨森林意象在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的运用。
首先,让我们看一下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开创者之一,莱辛。
莱辛是一个热爱自然的诗人和散文家,他的作品中经常出现自然和森林的描写。
在他的诗歌《舒伯特之间》中,莱辛把森林比作一个“绿色的天堂”,并称赞森林的自由、无忧无虑的生活方式:“森林绝不会想主宰,它像自由之子一样展现出来,决不受压迫。
”莱辛通过诗歌表达了他对自然和森林纯洁和美好的情感。
德国著名的诗人歌德也在他的诗歌中表现了对森林的喜爱和崇敬。
在他的《少年维特的烦恼》中,无论是维特和艾蕾,还是维特和莲,都在森林里找到了情感的知己和发泄的出口。
特别是在维特和莲之间的爱情故事中,森林的象征意义显得特别深刻。
莲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人物,她被维特形容为“天真的、追逐奇幻的、冲动的”。
莲就像森林一样,神秘而又迷离,她的出现让森林的神秘感更加浓郁。
与莱辛和歌德相比,诗人让·保罗的作品更加神秘和神秘。
在让·保罗的诗“夜晚的神秘”中,森林被描述为一种有生命的存在。
他写道:“这是一种特殊的森林,它是古老的、黑暗的、沉默的……它像一只巨大的野兽,静静地在黑暗中嘶吼,等待猎物。
”这种对森林的怀疑和敬畏感一直贯穿于让·保罗的作品中。
他的诗歌中永远伴随着神秘的气息,他的森林象征着人类无法掌控的神秘力量。
最后,让我们看一下号称“口水王子”的诗人海涅在他的诗歌中如何表现森林的意象。
在海涅的诗歌中,森林常常被描绘成一个静谧又充满生机的地方。
在他的诗歌《南方人》中,他写到:“奔腾的河水流过参天大树和城堡的废墟,在这片神秘的土地上留下了无穷的思考和遐想。
”海涅通过借助森林的象征意义来表现他的感情和思想。
森林文化的内涵
一、森林文化的提出与认识1.早期森林文化思想的认知人类在和森林的反复相互接触中,产生了一种新的文化形式森林文化。
森林文化是一个古老而充满活力的课题。
它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走过了漫长的历程,形成了具有自己独特风格和丰富内涵的体系,影响并推动着经济发展与社会文明进步。
林学创始人柯塔(H.Cotta)早在19世纪出版的《森林经理学》一书中就指出:“森林经营的一半是技术,一半是艺术”。
而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就是文化的重要组成,或许就是森林文化思想的萌芽。
上溯至更早的各个历史时期,人们一面不断地认识森林,一面不断地从森林中获取生活、生存及精神需求和庇护的营养,产生了不断先进的营林技术和各具特色的艺术品。
在人类更早时期,最早的文化,在新旧石器时期之前,或者在新旧石器时期,许多学者认为人类应存在一个以木器为生产工具的文明年代。
因为当时人类生活在森林及森林环抱的环境之中,木材是理所当然的生产工具的首选材料。
直至现代,木制生产工具仍然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在人类早期艺术品中,如原始岩画中森林狩猎就是一个主要题材之一。
人类的这种木器文化、木石文化就是最早的森林文化。
所以说森林文化不但是人类文化与文明的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化的起源之一。
国际上最早进行森林文化研究的是德国。
柯塔认为是森林培育了德国的文化、科学和国民精神,从森林中走出一代又一代杰出的哲学家、思想家、音乐家、艺术家和诗人。
在他的影响下,德国在19 世纪初就开展了森林文化的教育与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近自然林业的思想。
20 世纪,森林文化的教育与研究在欧洲各国普遍开展。
森林文化简而言之就是人类关于森林的文化2.不同时期森林文化概念的提出与认识森林文化是人和森林形成的一种互动关系,也是人类经营森林的过程体现出的一种社会现象。
邓小贤在《森林文化、森林美学与森林经营管理》中认为:“以森林为背景,以人类和森林和谐为指导思想和研究对象的文化体系”,“是指人对森林的敬畏、崇拜与认识、是建立在对森林各种恩惠表示感谢的朴素感情基础上的反映人与森林关系的文化现象”。
森林疗养步道:德国的学习森林小道
森林疗养步道:德国的学习森林小道准确的说,德国既没有“森林疗法”,也没有“森林疗养”,让德国人自豪的只有发源于温泉保养的自然疗养地。
最新统计,德国的各种自然疗养地已接近400处,无论哪种类型的自然疗养地,好像都会有一个不小于40公顷的疗养公园。
每处自然疗养地丰富地历史文化、生活文化和自然资源多集中在疗养公园,而链接这些资源的,就是我们所说的“森林疗养步道”。
走在这样的步道上,不仅可以休闲娱乐、放松身心和开展地形疗法,甚至可以让疗养客重新发现自我。
德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把步道作为为丰富疗养课程和提高疗养地魅力的主要手段,着力修整各种步道,并开发相应课程。
这其中最有名的案例,便是巴登威利斯赫恩的“学习森林小道”。
其实这条步道大部分路段很久以前就有,不过步道上的信息和标识已经残缺不全,主题也和时代脱节,逐步开始被废弃。
1999年,巴登当地政府、自然疗养地管理协会、园林部门、森林经营局等机构合作,重新梳理了各个方面对这条步道的需求和构想,确定了步道的重建方针。
为了修好这条步道,当地人定下了五条基本原则。
第一,森林学习小道要按照克耐普疗法的要求进行建设,能够满足运动、药草、水疗、食物和秩序调理,具有服务于健康管理的综合系统。
第二,步道应该全年都能够利用。
第三,无论是年轻人、老人、徒步旅行者和骑行者都适用。
第四,步道的总距离控制在10公里以内。
第五,在步道的不同区间,任何一个地点都可以作为散步的出发点。
这条总长10公里的步道被修复后,形成了可以为疗养客提供丰富体验的多样场地。
比如,适应性教育场地(步道的入口处,有4处)、运动场地(设置有体操方法的展示牌)、祈祷场地(休憩)、森林和湿地保护区、了解森林功能的场地、认识历史文化的场地、感受树皮香味的场地、感受触觉的场地(能够光脚走80米),有水的场地(能够接触泉水或溪流)、植物治愈的场地(能够体验药草疗法)、营养场地(卡路里步道、介绍正确的营养的正确摄入方法),群落生境场地等等,不同森林疗养主题有27处之多。
德国人的森林情结
德国人的森林情结作者:郭力(德国)父母从国内来德国时,我们一行四人去柏林做了次短游。
柏林地区拥有30%的森林面积,单是市区的森林面积就有20%。
这个数字让我颇感新奇。
我原以为森林只在山区,没想到,在德国的平原地带竟会有如此面积的森林。
傍晚时分,我们驾车离开柏林驶向汉堡的高速公路上,路边就是绵延不断的绿林。
夕阳西下,葱郁的林边有几只鹿儿正怡然驻步,扬头向我们好奇地眺望,那真是一幅祥和美好的画面!我所居住的德国西南部城市弗莱堡,就坐落在广袤的黑森林脚下。
从市中心附近的宫堡山上向东南方向望去,连绵起伏、郁郁葱葱的森林呈现在眼前。
节假日时登高走走,你便会知道有多少生灵游走其间。
他们或独行,或结伴,或全家出动,推着婴儿车,老人则执拐前行。
山上的路四通八达,即便不到一米宽,在地图上也都有标示。
德意志民族是一个将自己称为“森林部落”的民族,他们与森林有着与生俱来、难以分割的情结。
神话般的历史关于这个“森林民族”的记载,最早出现在古罗马人塔西佗公元98年发表的《日耳曼尼亚》一书中。
塔西佗是当时罗马帝国的高级行政长官,还是著名的历史学家、人种学家。
在这本书中,塔西佗向他的罗马读者描述了多瑙河以北、莱茵河以东日耳曼人纯朴的道德风尚、奇异的风俗习惯和当地的自然环境。
塔西佗写这本书的目的,是要提醒他的国人警惕这个危险的北方民族,因为在罗马帝国军队大举北上的征程上,已多次遭遇过这个北方“野蛮民族”的抵抗。
不过,罗马人还是在莱茵河流域站稳了脚跟。
许多莱茵中游古城,比如科隆,就是公元前38年以奥古斯特的外孙女科洛尼亚的名字命名的;还有波恩,也是那个时期由罗马占领者起的名字。
日耳曼人就是后来德意志民族的祖先之一。
当人们重新发现这本由塔西佗写下的故事时,已经是15世纪了。
到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兴起之后,格林兄弟及其他浪漫派作家,开始从传说和神话中寻找德国人过去的历史,这本书才被真正地重视起来,并被视为德国最早的神话和史料。
高中语文 文摘(异域)森林——德国最大的财富
森林——德国最大的财富森林总体而言,德国属于资源贫乏国家,几乎没有石油和天然气,煤炭资源也几近枯竭,但森林木材储量却以340万立方米位居欧洲第一,不仅在欧洲,即使在世界范围内德国也是有名的“森林之国”。
随着对森林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和对森林文化的研究了解,越来越多人相信,森林才是德国最大的财富。
森林经济德国是一个森林覆盖率很高的国家,其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是茂密的森林,目前有森林1100万公顷。
半个多世纪以来,人们因为廉价的石油发电曾一度遗忘了森林的价值。
然而近一段时间,地球变暖、能源价格飙升、经济危机带来的恶劣影响都使森林资源的价值得以重新显现。
在德国森林中,杉树、松树、橡树和山毛榉这几种树种所占比例最大。
尤其是山毛榉,在德国近代发展腾飞上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当时人们为了烧制木炭大面积地砍伐森林,而只有山毛榉的木炭才能在燃烧时释放出1200-1300摄氏度的热量——只有达到这个温度,人们才能从矿石中炼出生铁。
除了冶炼作坊,大量的铁匠铺、玻璃作坊和制盐作坊也需要木炭。
德国正是依靠山毛榉烧制的木炭发展成为工业国家。
除了给人们提供木材和各种木制加工品,林木还能用于制造汽车燃料,此外,森林还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林业经济的多重功能使得它在社会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目前经济危机笼罩、失业率居高不下的情况下,林业经济为德国提供了120多万个工作岗位。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森林产业稳定持续地发展,德国政府制定了很多框架政策,用以帮助那些非国有林场,比如小而分散的林地,克服自身结构的缺陷,长期有效地进行经营。
《联邦森林法》就是这样一个从经济、交通、农业、社会和税收政策推动林业经济的法律。
同时,欧盟也通过“欧盟乡村农业经济发展基金”对林业经济提供资金资助。
最难能可贵的是,尽管有着如此丰富的林木资源,但德国林业始终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005年,德国木材消耗总量为1亿立方米,在世界上处于中等水平,不过,德国却凭借着66%的废纸再利用率位居国际前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更加崇尚自然的尼采也在图灵根产生了哲学的顿悟,森林在他心目中成了力的化身。
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从小就有个习惯:在自我挣扎和内心冲突最激烈的时候,独自一人跑到森林中去寻求精神出路和信仰。
我向往深秋的季节,到处都是落叶的地方。有落叶,就有一个健康、深沉的晚秋。
我神往美妙的春天,满眼都是绿叶。呼吸了绿色的空气,内心就腾起一个希望:生命之树常青!
从来没有一个民族在这样短的时间内为世界奉献了这么多大师。而且在他们之间,没有比较谁超越谁的意义,他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星座。其他任何一个民族能产生他们当中的任何一个,都是那个民族音乐史上的上天造化。
巴赫发现了永恒,亨德尔发现了光辉,贝多芬发现了悲痛和胜利,舒曼发现了生命,门德尔松发现了欢乐,瓦格纳发现了苍穹和愤怒,勃拉姆斯发现了忧郁,韦伯发现了希望。
德国林业之所以享誉世界,原因有两个:
第一,近代科学的林业首先在18世纪的德国崛起。
第二,德国林业发展过程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反映了人类对森林的正确认识过程和善于处理人类自身与森林关系的过程。
这第二条原因,如果把它置于一个大的人文背景下来考虑,就是此文的由来。
在德意志民族的气质中有一种森林的风格:稳重、深沉、内敛和肃穆。但是森林同时具备了幽深和恐怖,具有一种令人不寒而栗的精神氛围。一方面产生过歌德、普朗克和贝多芬;一方面又在一个狂人的操纵下进行了最骇人听闻的大屠杀,堕落到最原始、最野蛮的兽性。不幸这两者都属于德意志民族,这种神性与魔性并存搏斗的现象其根源与森林有因果关系吗?
可惜这不是本文论述的意图,而可以另写一篇长问,题目就叫《德国森林性格的两重性》。这里的叙述只是为了表明这样一个观点,即德意志民族性格与德国森林有关,就是说与多瑙河、莱茵河和易北河流域的森林有关。走出这一片德国森林就不会再有第二种德国森林精神,好比巴西的热带雨林培育出一大群桑巴舞大师,而西伯利亚的大森林孕育了光彩照人的俄罗斯歌剧名家。德国文化应该注定具有德国森林的风骨。
在德国诗歌中,森林是一个重要主题。普鲁士诗人恩茨·维彻特是赞叹森林的歌手,他自称为“森林中的漫游者”。他说,他一生最幸福是从他的童年起便生活在大片森林中;森林上面是大片多姿多彩的浮云;云彩上面是辽阔的天空。他的葬礼也颇为耐人寻味:随着他的灵柩和鲜花一同下葬的是他的遗稿《死亡的森林》。
冯塔勒的诗歌中少了林中宁静这一旋律。注意,这里的宁静不同与安静。安静是物理学意义上的,而宁静是哲学范畴的。医院和图书馆只能称为安静,进入森林后,就能感觉到一种心理上的威严(或者说是一种“气”),一种天地间的大宁静。另一位浪漫主义诗人蒂克也特别推崇这种宁静。事实上,他们的诗也都是宁静的,因为极至的艺术就是宁静,就是深沉。
莫扎特的作品所刻画的自然景观常有德国森林迷人的色彩和氛围。作品No.330伴随着马蹄般的节奏,可以体会到夏日森林中遮天蔽日的阴凉和舒心。莫扎特常年乘马车旅行,多瑙河沿岸的森林风光潜移默化到他的音符中是很自然的。
翻开各种版本的贝多芬传记,我们都会发现贝多芬的足迹经常隐没在维也纳近郊寂静森林的浓阴处。
“在森林中有全能的上帝存在,在森林中我深感快乐、幸福,因为每株树都在同我窃窃私语,倾心交谈。”
“在森林中我感到一种狂喜。”
贝多芬喜欢在寂静的森林中漫步、构思、创作。在森林中,有一种甜美的宁静,有一种独特的孤寂,这些进入他的潜意识中化为一种音乐语言。对于贝多芬,孤寂和宁静,是深入自我、走向内心的最初一步。
维也纳郊外的一大片森林不仅触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也是他同大自然对话,倾听心目中上帝无言回答的场所——宁静像沉默一样,有一种无形的伟力。
赵鑫珊教授访德以后说:“如果贝多芬在今天的上海工作,想跑到近郊梳理一下思路,那么,他找到的肯定是一团混乱和嘈杂,还有一片光秃秃。”对这一点,每一个喜爱贝多芬音乐,接触了很多德国音乐的人,都会有同感。
还有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伯尔,他得奖的原因是“作品中反映出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对时代宽广的视野”。伯尔的家乡科隆在二战中毁坏殆尽。伯尔回到故乡,就在科隆大教堂一间朝北的屋子中摊开纸笔:一面是废墟中的家园,一面是围抱在浓郁森林中流淌了几十万年的莱茵河。这种反差逼迫伯尔去思考。这才诞生了德国战后的“废墟”文学。应该说伯尔的荣耀还有一半归功于一位盟军指挥官,是他下令不要轰炸科隆大教堂和莱茵河沿岸地区的。这一举措首先使得伯尔有一个静心写作的场所,再给他一个能够心灵交流的精神寄托。
例如相当一部分哥尼斯堡居民有个万无一失的对准时钟的办法——每天下午伊曼努尔·康德开始散步时总是准时三点半钟。他每天从生长着菩提树的中心街道走到一片菩提树林,片刻后返回。所以当地居民就把这条街称为哲学家路。
在某一个下午,当这位巨人又一次驻足在菩提树下时,他又开始自问那个问题,眼睛看到的是菩提树吗?还是说它们这种现象应该和某种理智观念相结合呢?这观念的世界和现象的世界是同一个世界吗?突然电光一闪,萌芽勃发,诞生的是三部《批判》。正如赫茨(M·Herz)对他的评价,“他为了寻找上帝,疯了一样的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菩提树,结果却寻找到了人。”
我之所以提出德国森林和德国文化这个命题,是因为我身上仿佛有种“森林渴”。我感觉长久远离树林的人少不了烦躁,身心是无法健康的。
德国是第一次林业革命的发源地。直到今天,她的国土仍旧有四分之一被森林覆盖,德国林业理论和人工林经营仍旧属于世界一流水平。研究世界林业必须研究德国,恰如研究西方音乐史、哲学史和科学史不能绕过德国一样。
当天晚上,这片同样孕育了黎曼、基尔霍夫、亥姆霍兹、赫兹、开普勒、莱布尼茨的树林记下了一个从诞生就注定要光耀千古的公式:
ε=h·r
这就是普朗克公式。是的,林中小道是适合思考理论物理、理论数学的基本原理之处。
同诗歌、哲学和自然科学相比,德国的绘画并不十分出众,但毕竟出过几位一流大师。
还有三位奥地利籍,但是绝对受过莱茵河精神洗礼的音乐家,海顿发现了自然,莫扎特发现了天堂,舒伯特发现了歌唱的心。
德国古典严肃音乐同德国森林的关系极为密切。每三个音符中就有一个是森林的气息。另外两个是爱情和上帝光辉的灵魂。
大作曲家们以极大的热情歌颂树林,勃拉姆斯有《林中夜》,韦伯的第一部歌剧就叫做《森林的少女》。
【德国森林与德国文化精神】
如果说中华民族是个内陆腹地的民族,英国民族是个蓝色海洋的民族,那么德意志民族则是个绿色的森林民族。森林的性格即德意志民族的性格。森林的一切,构成了德意志民族的气质和心态,并反映在她的文化形态中。
——赵鑫珊
弗里特利克从古典模仿的传统脱离,用更虔诚的心来观察自然的姿态。他的名作《森林中的十字架》赋予了森林一种奇妙的气力,使得笼罩在天空光环中的森林具备了一种活的天使的灵性。
丢勒和汉斯·荷尔拜因则都有在森林中作画的习惯,享誉世界的女画家凯绥·珂勒惠支也是如此,而如今家喻户晓的德国包豪斯学院的设计风格也注入了德国森林文化中的深邃和肃穆。
当然不能不谈论歌德。虽然手边没有能够直接证明歌德在德国森林中神游的诗篇或者是传记,但有一点我可以深信不疑:如果他生活在一个光秃秃的水泥现代都市中,噪音代替了鸟鸣,杂乱无叙代替了静谧,再渴求他写出一部史诗般的《浮士德》,难!
德国的哲学家同样构成了一个强大的群落。而且最值得探究的是,德国的哲学家没有一个是从简简单单的课堂中培养出来的,真正熏陶他们本质的,正是森林间的宁静。
和德国绘画相比,如果不提到音乐,对德国文化的探究将成为一份苍白无力的论述。
好几个世纪,森林一直是德国音乐创作的源泉,在德国最流行的一部民歌集中,歌唱森林和小鸟的就有四分之一。
到了1685年,德国音乐界发生了地震。这一年,亨德尔降生人世,巴赫出生在图灵根。在其后的一百多年里,德国音乐,亦或,就是世界音乐迎来了一个全盛时代。
量子物理学的创始人常跑到柏林近郊森林中去散步,为的是琢磨热辐射实验结果和理论之间的矛盾。
1900年深秋的一个傍晚,普朗克像往常一样在别墅附近的树林中散步,落叶在脚下沙沙作响。他把身子挺的笔直,抬头看看树丛中露出的斑驳的蓝天,向一同前来的儿子说:“今天我做出了一个发现,它和牛顿的发现一样重要。”
在行将结束此文的时候,我想起格林童话与德国森林的密切关系。《白雪公主》发生在大森林里,《灰姑娘》也同绿色丛林息息相关。还有更多的《森林里的三个小矮人》、《森林里的房屋》等等。不要忽视一点,童话来自德国民间传说,当是德意志民族的心声。
“德国的自然森林——阔叶林和针叶林的混交,构成了日耳曼民族的精神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