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梦网】哈佛抄袭案与美国教育的深层问题
自己写的原创论文为什么被美国大学开除
⾃⼰写的原创论⽂为什么被美国⼤学开除学校名称:美国美国⼤学(华盛顿特区)所在位置:美国 我们都知道美国⼤学对于学⽣的学术⾏为要求⾮常严格,尤其是学术诚信的部分,下⾯店铺来说说⾃⼰写的原创论⽂为什么被美国⼤学开除,⼀起来看看。
在美国凡是发现学⽣发⽣抄袭他⼈作业或者论⽂的情况,学校的教授都会给予学⽣留校察看甚⾄更加严重的处分,例如美国⼤学开除。
⼤部分学⽣在开学时都会接受学术诚信教育,教授会明确的说明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乎所有的学校都有学术诚信守则,⽤来规范学⽣的学术⾏为。
也许你会认为,只要不抄袭,不作弊,合理的引⽤他⼈的论⽂,按时上课,保持⼀定⽔平的GPA,就能够顺顺利利的毕业。
当然这些都是最基本的要求,绝⼤多数学⽣只要做到这些,就能够按时毕业,但还有个别学⽣,提交了⾃⼰原创的论⽂,还是收到了美国⼤学开除的通知,这⼜是为什么呢? 林同学是美国东部排名前50⼀所名校的学⽣,平时⼗分⽤功学习,GPA⾮常优秀。
林同学有⼀个喜好,就是将内容相似的课程安排在同⼀个学期,⽤他的话说就是这样安排⼗分合理,课程之间相似的内容可以互相参考,三门课可以当做⼀门课来学,⾮常省事,也不需要对于同⼀个内容反反复复的记忆。
这样的选课形式本⾝没有错,事实证明林同学确实能够同时学好这些内容相似的课程。
在某⼀次期末前,恰好有两门课程的⽼师布置了相似的论⽂作业,在别的同学绞尽脑汁完成论⽂时,林同学窃喜,⾃⼰只需要写⼀份论⽂作业就可以满⾜这两门课的要求了。
问题就出现在这份论⽂作业上,虽然林同学很认真的对待了⾃⼰的论⽂,⾃⼰独⽴完成,合理的引⽤了他⼈的观点,内容也写的⼗分不错,但让林同学万万没想到的是,因为⾃⼰的这篇论⽂,收到了学校的开除通知。
实际上,林同学被开除的原因,并不是抄袭他⼈,也并不是未经允许的引⽤,⽽是他这种投机取巧,将⼀份作业提交给两门课程来获得成绩的⾏为。
也许到现在,你还不知道绝⼤多数美国⼤学学术诚信条例中有这样⼀个规定:不能够将同⼀份作业提交给多门课程来获得评分。
留学忠告之远离抄袭(改)
留学忠告之远离抄袭说到抄袭可能是中国学生一个较为普遍的通病。
抄袭事件是经常发生的。
考试抄袭、论文抄袭、简历抄袭等等,屡禁不止。
但这种学习上的坏习惯是国外人很不认可的,千万不要将抄袭风气带到国外,这会对你的留学之路形成很大阻碍。
由于教育制度、文化和语言的差异,留学生有可能会遭遇到抄袭的事情——有些是自己违反了规定还不知道,有些则是心存侥幸明知故犯,情况不一。
而美国大学一般对于抄袭管得很严,第一次警告,第二次继续警告或者建议停学,情节严重的会受到开除处理。
另外,虽然成绩单没有直接记录,但是以后的用人单位和研究生院可以通过学校查到学生以前的学术不良记录。
所以大家一定要记住抄袭在美国院校是绝对不允许的。
经常从国外留学生的口中听到这样的讨论,中国学生是不是习惯了抄袭?中国学生出现抄袭的现象是不是比别国学生多?一些国外的教授经常反映,在其教过的中国学生中,不抄袭的是少数。
中国学生好像就是比别国学生更喜欢抄袭。
作为留学生,有必要对于美国大学抄袭的标准和后果有个清晰的认识,毕竟到了人家的地盘,得按照人家的规则处事。
其实退哪怕在国内,抄袭也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
只是我们的惩罚机制和惩处决心并不严厉,重视程度也不够,使得很多漏网之鱼悠然自在。
杜绝抄袭,任重道远。
从别人的角度来说,使用了对于他人的作品和成果,却不给作者应有的承认,把别人的成果占为己有,是一种抄袭的行为。
不光全文照搬是抄袭,哪怕是用了几段话、或者几句话,如果没有把原作者的名字标明,就已经属于抄袭的行为了。
需要启发和点子?美国的写作是很鼓励借鉴他人的观点进行整合归纳的——关键在于要承认别人的成果。
“借”而不承认就像偷东西一样,后果严重。
不管你的文章来源是网络、纸质文献、很久以前的书本文章等等,都需要指明作者和引言来源。
综上,抄袭问题已经被越来越多的院校所重视,除了学生个人要有很高的觉悟,学校方面也该有所调整,并且在设置作业的时候,尽量让学生不需要抄袭也能够通过各种资源和帮助自己完成。
再聊国人被误导的美国教育
再聊国人被误导的美国教育作者:暂无来源:《教育家》 2016年第6期方帆,毕业于广州中山大学生物系,现任美国加州旧金山公立林肯高中双语系主任,担任该校中国语文课和高中生物课教师。
拥有加州小学教师执照和英语、生物、汉语、物质科学以及基本科学的中学教师执照。
2001年获得“ 加州最卓越教师奖”。
曾任加州教育厅“ 中小学生中文课外阅读书目”编审委员,并主编旧金山校区的高中中国语文课程和课本。
中文著作有《我在美国教中学》(华东师大出版社出版)。
文 / 方帆方帆老师在博客发了一个学生关于美国教育的残酷真相以后,有的读者在跟帖讨论中,又说出了几件国人被误导的美国教育的传说,让方老师不得不再就这个话题多说几句:第一件国人被误导的美国教育传说就是:“ 美国孩子不用高考,没有一考定终身的概念。
人家大学是用来申请的,而且统考是全国统一标准,不像中国北大、清华在北京的录取比例是其他省份的几十倍;而且人家的统考还可以考多次,以最高的一次分数为准。
”这段话里面有对的部分,可是很多地方都是对美国教育不了解而导致的错误。
首先,“美国孩子不用高考”,应该是“ 美国没有像中国的高考那种形式的考试”。
但是,这不等于美国不存在为了选拔学生进大学而产生的考试,这些考试,无论是考核范围和种类,都是中国的高考无法相比的。
比如国人很多都知道SAT只考数学和英语;ACT除了数学和英语之外还加上一门科学。
可是,国人可能不少人不知道美国的SATII统考有七十多科,AP统考有三十多门,中国高考的科目,无论是改革开放初期的七门课,到当今的“3+X”之类,跟美国这些“ 高考”比起来,简直就不在一个层次上面,说“ 小巫见大巫”都算客气了,一般人根本就不可能全部都考;另外,国人可能会觉得美国的所谓“ 高考”,题目绝对没有中国的高考那么难,那么变态。
这种想法绝对是错误的。
中国的高考,再难的题目,也是高中学习的内容。
但是,美国的AP考试,考的内容是大学二年级的课程内容,假如也说比高考“ 容易”,这样的学霸基本就不用读大学了吧。
美国留学生最常用的论文抄袭比对系统介绍
美国留学生最常用的论文抄袭比对系统介绍我们都知道美国大学对学生的学术诚信要求非常严格。
如果学生因为考试作弊或者论文抄袭被发现,将面临严厉的处分。
例如,课程作业被记为零分、挂科,更为严重的就是被学校停学甚至是开除。
留学生如果有了学术不诚信的问题,被学校停学或者开除后,学生会直接面临留学身份被终止的问题。
就算没有被开除,在成绩单中有了不良的记录也会影响学生之后学业和就业发展。
因此,提醒所有留学生在留学期间一定要遵守学术诚信。
留学期间,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最大的难关可能就是写论文了。
留学生需要下功夫学习英文的学术写作要求,熟悉一些常用的格式。
比如:APA、MLA和芝加哥格式等。
不同的论文格式中对直接引用、间接引用和参考材料的标注要求都不一样。
而学生如果没有按照恰当的格式标明了自己引用的内容,就很容易被判定是论文抄袭。
除了在写作的时候严格遵守格式的要求,学生还可以在写作过程中利用查重系统帮助自己提前发现问题。
论文抄袭比对系统介绍留学生常用的英语论文查重系统有:Paperfree,Papertime和Turnitin。
其中Turnitin是众多美国大学都会采用的查重系统,也是大部分留学生使用的系统。
今天,我们就具体来介绍一下这个系统怎么使用。
首先来说,Turnitin是美国的一家公司从2005年开始研发的反抄袭论文查重系统。
因为这个系统对比的文献库全面,而且能识别绝大部分国家的语言,查重的方法非常科学而准确,这个系统在全世界范围内都被广泛使用。
Turnitin分为国际版本和英国版本两个。
主要是考虑到了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的不同,分别使用了两个不一样的数据库。
美国留学生使用国际版本即可。
很多学校的教授也都是使用Turnitin来给学生提交的作业查重的。
在此建议学生先通过Turnitin给自己的论文查重,修改之后再提交,就不用担心自己的论文有抄袭的嫌疑啦。
学生注册账号上传文章后会受到一份查重报告,叫做Turnitin Originality Report。
比较著名的剽窃案例
比较著名的剽窃案例剽窃是指未经允许或抄袭他人的作品、思想、研究成果等,以自己名义进行发布或宣传。
在学术界、媒体界、艺术界等各个领域都存在剽窃现象。
以下是一些比较著名的剽窃案例。
1. 杰伊逊·布朗案:杰伊逊·布朗是美国最高法院法官,他在一篇文章中剽窃了一位学者的观点和文字,被揭发后被迫辞去法官职务。
2. 马丁·路德·金案:马丁·路德·金是美国著名民权运动领袖,他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被发现与一位印度学者的演讲存在大量相似之处,被指责剽窃。
3. 亨利·哈特案:亨利·哈特是英国作家,他的小说《独立宣言》被指控剽窃自一位美国作家的作品,引起了广泛争议。
4. 约翰·拉克斯顿案:约翰·拉克斯顿是美国记者,他在一篇报道中剽窃了一位记者的文章,最终导致他被解雇。
5. 唐纳德·麦克里奇案:唐纳德·麦克里奇是一位知名音乐家,他被指控剽窃了一位作曲家的音乐作品,引起了音乐界的轩然大波。
6. 海伦·道森案:海伦·道森是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她的一本书被揭发剽窃自一位学者的研究成果,遭到了学术界的严厉批评。
7. 罗伯特·米勒案:罗伯特·米勒是一位知名的戏剧导演,他的一部剧目被指控剽窃自一位戏剧作家的剧本,导致了版权纠纷。
8. 亚历山大·斯密斯案:亚历山大·斯密斯是一位科学家,他的一篇研究论文被揭发剽窃自一位同行的研究成果,引起了科学界的震动。
9. 安迪·沃霍尔案:安迪·沃霍尔是一位知名的艺术家,他的一幅画作被指控剽窃自一位摄影师的照片,引起了艺术界的争议。
10. 约翰·史密斯案:约翰·史密斯是一位著名的作家,他的一本小说被发现与一部电影存在大量相似之处,被指控剽窃。
这些案例都反映了剽窃现象在各个领域的普遍存在,不仅侵犯了原作者的知识产权,也损害了剽窃者的声誉和信誉。
【美梦网】美国大学教育:做人是根本,知识是其次
美国大学教育:做人是根本,知识是其次美国的大学教育并不只是对学生某种技能的教育,而是让他们有广阔的视野。
讲到美国的大学教育,笔者联想到几年前,杨振宁教授曾经这样讲过,清华大学的学生不比美国哈佛大学的学生差。
但是,几乎同时,哈佛大学数学系教授丘成桐认为,“在中国听说美国大学生的数学特别差,但是我的感觉是美国好学生的数学好得真是不得了”。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到底谁更正确?只有从中美教育的具体情况客观分析,才能从中找到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美国高校的大体分类美国基础教育是12年,小学5年,初中3年,高中4年。
美国高等院校大约有3500~4000所。
但是大部分学校是面向社会的,培养应用型人才。
根据《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杂志的归类法,研究型大学总数并不多,大约不到300所。
对于什么是研究型大学,他们有具体指标,一个大学如果有学科齐全的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论坛)教育,并立足于突破性研究,即为“国家型大学”(National Universities)。
哈佛、普林斯顿位居榜首,笔者所执教的南密西西比大学也榜上有名。
如果你的学校有学科齐全的本科专业,生产一定数目的硕士学位但只有很少的博士学位,那就是“硕士大学”(Master's Universities)。
美国有600多所硕士大学。
剩下的本科院校要有一定比例的学士学位。
还有一部分学院生产一半以上的人文学士学位,故称为“人文学院”(Liberal ArtsColleges),有200多所。
更多的学校是两年制的社区学院和一些职业学校或专门学校,如着名的朱丽叶音乐学院。
美国没有体育学院,运动员的成长主要靠个人兴趣和私人资助。
美国大约有1000多所社区学院。
这些学校的学费相对便宜。
两年后一部分毕业生可转到本科院校,学分照算。
另一部分毕业生以他们学以致用的知识和技能直接进入工作岗位。
美国也没有国立大学,只有私立大学和州立大学之分。
私立大学教育经费与政府无关,学费颇贵,尤其名校,已达每年40000美元以上。
留学热背后存隐忧:男子花百万学费换“山寨学位”
留学热背后存隐忧:男子花百万学费换“山寨学位”为中国留学生提供海外新闻:《留学热背后存隐忧:男子花百万学费换“山寨学位”》04月29日荆楚网报道。
“咨询了12所国外高校,看上去都很好,我挑了一所美国的社区大学!”3月27日下午,在汉举办的2014中国国际教育巡回展上,一位来自荆州的妈妈一脸兴奋。
经过她约90分钟的咨询、比较,她的儿子、一名17岁男孩的人生路将发生重要转折。
店铺此时,汉口某知名高中的家长QQ群里,人们却正在为一个早逝的生命痛惜。
3月14日,毕业于这所高中的一名17岁的少女,在悉尼上学途中因车祸身亡。
悲痛的父母怒斥留学中介:为什么支付了高昂的费用,却住在吃不饱、离学校又远又不安全的寄宿家庭?店铺春季是留学旺季。
3月以来,武汉市已举办各类留学展10余场,宜昌、荆州等地也陆续举办此类展会,无论主办方是教育部门还是中介机构,家长们皆趋之若鹜。
来自湖北省教育厅的数据显示,去年全省店铺人数较上年增长10%,已近万人,预计将在今年突破万人。
店铺 1万,只是一个笼统的数字。
但对于每一个留学生和他们的家庭,都是一段酸甜苦辣的生动故事……店铺 赴美高中留学生7年增365倍店铺 低龄留学热背后存隐忧店铺 在武汉举行的“2014中国国际教育巡回展”上,人气最旺的是中小学生留学展位。
“家长能陪读吗?孩子以后能不能获得澳大利亚国籍?”澳大利亚一个初中生留学项目,开展不到一个小时,就登记了约20名申请人。
以中小学教育为主的一家英国教育机构展位,开展仅十分钟,宣传册就被“抢光”。
店铺 11岁的Frank是武昌实验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在父母的陪同下,他好奇地观看国外高校的宣传照片。
当记者问他,想不想店铺?他一脸憧憬:“听说国外的小学生只上半天学,下午可以玩!”其父亲刘先生则认为:将来的路谁也不知道,但孩子多见见世面总是好的。
他再三叮嘱记者不要写孩子的中文名字,因为这个周四的下午,Frank的同学们正在教室上课。
店铺 近年来,我国留学低龄化的趋势日益显著。
【美梦网】美国大学体系并非应该效法的榜样
美国大学体系并非应该效法的榜样《经济学人》的一项分析宣称,美国的高等教育在表面上看还算健康。
在全世界排前百名的大学中,美国的学校占了一半以上;在排名前十的大学中,美国占了8席;美国大学在科学方面的“产出”是难以与其比肩的——它们产生了世界上最多的诺贝尔奖得主,最多的科学论文;美国的大学毕业生平均来说仍然比那些没有获得大学学位的人要赚更多的钱,并获得更好的福利。
但是,据大学可负担能力及生产力中心(Center for College Affordability and Productivity)负责人Richard Vedder说:——“美国的高等教育提供学生相对较少的教育,但其费用的增长却非常快速;它产生了大量的毫无用处的研究;其运行效率之差令人震惊;它对待其顾客的方式十分傲慢。
”——“当我1958年在西北大学读书时,当时的学费每年为795美元,而现在是4万3380美元,就其面值而言,学费翻了四番。
”——“在学术上的“军备竞赛”主要是由纳税人负担的。
1970年,联邦政府提供的学生财务辅助计划的总支出略超过10亿美元,去年的该数字则为1738亿美元。
”《经济学人》观察到:“大学的开支受到了大学间各个方面竞赛的驱动,但要衡量其所产生的毕业生的品质高低则十分困难。
”美国最好大学中有着如此高昂的费用使得针对美国高等教育的辩论几乎成为一个围绕经济学方面的计算,也就是学生家庭对孩子的投资得到了应有的回报吗?据了解,去年美国的年轻大学毕业生中失业率为8.8%。
但如果加上那些已经放弃积极寻找工作的大学毕业生,这一数字会再高出一倍以上。
美国学生的学债目前已经超过1万亿美元。
所以,美国的大学体系并非值得效仿的模式。
【更多美国留学相关信息请访问:/】。
经典版权案例
认定为“不构成侵犯版权”的案例1.为课堂教学目的而复制“摘编本”(澳大利亚,1995年)案情维多利亚理工大学是一所社会事业性质的教育机构。
在90年代初,该校的教师为课堂教学目的,就不同的作品而进行了摘要汇编,汇编中包含取自不同作品中的片断复印件。
学校后来在自己的印制车间将这些摘要汇编本印制成图书,按选修某一课程学生人数,每种印制150册左右,以成本价(加30%的售书处经营成本)在本校的售书处出售。
该校售书处不仅仅是对校内学生开放的,外来人也可以在那里购书。
对于这些摘要汇编本,显然只有本校某些科目的学生,才可能作为听课的辅导材料去购买使用。
不过并不能完全排除有个别校外感兴趣的读者购买该汇编本的情况。
1994年,被摘编了作品的部分版权人及这些版权人的集体管理组织CAL一起作为原告,在澳大利亚联邦法院起诉,告维多利亚理工大学侵权,要求后者停止印制及销售摘编本,并赔偿原告损失。
处理1994年9月,澳大利亚联邦法院一审判决侵权不成立,原告不服审判,上诉到联邦上诉法院。
1995年2月澳大利亚联邦上诉法院作出判决:维持一审原判。
一审法院否定侵权的主要理由是:第一,被告所售摘编本是按最低成本价销售的;第二,按照澳大利亚版权法第135条(ZL分条(1)款),仅为学校教学目的,可以不经许可复印有关教教学资料;第三,由于被告学校的有关课程的特殊性(例如护土的护理技术课程涉及诸多方面),学生不可能从一本主教科书理解教师讲授的全部内容,必须辅之以一些摘编材料。
在这里,“为教学目的”并非可有可无,而是缺之不可的。
所以,应视为“合理使用”。
联邦上诉法院只是重申并强调了被告并无营利目的,学生购买的摘编本只可能在课堂教学时使用,不可能移作他用。
因此,这种印制、出售行为,不能判为侵犯版权。
评析我国颁布版权法之后,特别是参加伯尔尼公约之后,为教学目的而使用他人作品是否会构成侵权,经常成为教学单位时常警惕的问题。
应当说,大多数单位的版权意识提高了。
【美梦网】美国杜克大学19岁女学生为付学费当AV
美国杜克大学19岁女学生为付学费当AV这名女生就读于美国杜克大学本科一年级。
她本以为自己的“课外生活”与校园生活可以分开,但是关于她的新闻却在网络上快速传播,打乱了她的计划。
最初,杜克大学学生中传言,有人在一部A片中看到本校学生出演,片中一名被称为“劳伦(Lauren)”的演员在Twitter上被找到。
随后,杜克大学校报《Duke Chronicle》将这则学生中的留言刊登在报,成为了第一家证实该消息的媒体。
这则新闻迅速在杜克大学传播,并引起轩然大波。
评论者纷纷表示大跌眼镜,因为杜克大学一向被认为是美国最优秀的几所大学之一,其2013年的QS世界大学排名为23位。
然而这名年轻女生随后宣布,美国大学的学费是和知名度相关的,她出演A片是为了支付每年高达6万美金的学费。
虽然她并未公布自己的实际工资,但2012年的一则相关行业采访显示,带有女同镜头的A片片酬约为800美元,有些尺度极大的影片片酬甚至高达4000美元。
这无疑远远超过了这名女生高中时期从事的服务员工作工资(税后400美元)。
杜克大学校报首先联系了“劳伦”,在隐藏身份的前提下证实了这则新闻的真实性,随后她又接受了数家媒体的采访。
本周,这位女生声称“感觉有必要”揭开自己的身份之谜,公布其真名贝拉·诺克丝(Belle Knox)。
她表示希望公布姓名可以“停止别人骚扰她”,尽管她也担心会适得其反。
这起事件引起了人们对美国教育系统的反思。
在一次采访中,贝拉表示:“像我一样的学生们只能选择背负庞大的学生贷款或放弃高等教育,或者参与色情行业。
人们应该知道普通中产阶级的支付能力离优秀大学的学费还有很远的距离。
”【更多美国大学相关信息请访问:】。
论文抄袭案例
论文抄袭案例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论文抄袭案例:
1.乔·拜登(Joe Biden):在他1987年竞选美国总统期间,拜登被指责抄袭英国工党领袖尼尔·基南(Neil Kinnock)的演讲部分内容,并夸大了自己的成就。
2.杰伊·卡甘(Jayson Blair):2003年,卡甘是《纽约时报》的一名记者,因为频繁的抄袭和捏造事实而被解雇。
他被发现在许多文章中抄袭其他新闻来源的内容。
3.乌尔里希·菲舍尔(Ulrich Fischer):2007年,这位德国科学家因为在自己的研究论文中抄袭其他研究人员的数据和分析方法而被撤销博士学位。
4.乌纳布盖·普利杰(Anupam Pachauri):这位印度气候变化专家在其博士论文中抄袭了其他研究人员的图表和研究方法,因而丧失了其博士学位。
5.达里奥·戴米瑞(Dario Delmonte):意大利历史学家戴米瑞在他的博士论文中抄袭了其他历史学家的观点和研究成果,导致他失去了博士学位。
这些案例都显示了抄袭在学术和新闻界中的严重性,对于侵犯知识产权和伦理规范的行为必须严肃处理。
科研领域腐败案例
科研领域腐败案例科研领域是知识创新和学术发展的重要领域,然而,正是由于其重要性,腐败问题也在这个领域中时有发生。
下面是10个科研领域腐败案例的例子。
1. 幽灵作者:幽灵作者是指在科研论文中署名但未实际参与研究工作的人。
这种行为违背了科研的诚信原则,损害了研究者的声誉和学术交流的公正性。
2. 数据造假:科研领域中的数据造假是指研究者故意篡改或捏造数据来支持他们的研究结论。
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还严重破坏了科学研究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3. 抄袭:抄袭是指未经授权将他人的研究成果、观点或文字直接引用或复制到自己的研究中,而不进行适当引用或标注。
这种行为不仅是对原作者的不尊重,也是对学术规范和道德的违背。
4. 学术贿赂:学术贿赂是指为了获得学术荣誉或发表论文而向他人提供金钱、礼物或其他利益。
这种行为扭曲了学术评价的公正性,损害了学术界的信任和声誉。
5. 结果选择偏倚:结果选择偏倚是指研究者基于结果的显著性或有利性而选择性地报告研究结果。
这种行为使得科学研究失去客观性和可信度,误导了学术界和公众对研究的理解和应用。
6. 研究资金挪用:研究资金挪用是指研究者将获得的科研资金用于与研究无关的个人目的。
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科研经费的使用规定,还损害了科研的公正性和可靠性。
7. 研究成果夸大:研究成果夸大是指研究者在研究成果的描述和解释中夸大其意义和影响。
这种行为误导了学术界和公众对研究的理解,损害了学术交流的诚信性。
8. 同行评审操纵:同行评审操纵是指研究者在同行评审过程中操纵评审意见或选择有利于自己的评审人员。
这种行为扭曲了学术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损害了学术界的公信力。
9. 研究合作不当:研究合作不当是指研究者在合作研究中不充分披露合作关系或未公正地分配合作成果。
这种行为伤害了合作伙伴关系和学术交流的公正性。
10. 悖论论文:悖论论文是指研究者在同一期刊或会议中发表互相矛盾或相互排斥的论文。
这种行为既浪费了学术资源,又破坏了学术交流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哈佛案例教学法
哈佛案例教学法哈佛案例教学法是指以案例为教学主要手段的一种教学方法。
它起源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是一种以实际案例为基础,通过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和挑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方法。
哈佛案例教学法不仅被广泛应用于商学院,也逐渐在其他领域得到推广和应用。
首先,哈佛案例教学法强调实践性。
通过真实的案例,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到实际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学生需要结合理论知识和实际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哈佛案例教学法注重学生参与。
在案例分析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充当引导者的角色,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学生在讨论中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了解到不同的解决方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再次,哈佛案例教学法强调案例的开放性和复杂性。
案例中的问题往往是开放性的,没有一成不变的答案,需要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得出自己的结论。
同时,案例中的问题通常是复杂的,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分析和解决。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
最后,哈佛案例教学法注重个案的教学。
每个案例都是一个独立的个案,通过分析不同的案例,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领域和不同情境下的问题和挑战,帮助学生建立全面的知识结构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的来说,哈佛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它通过实践性、参与性、开放性和个案性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和生活。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哈佛案例教学法,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美梦网】美国大学的禁忌
美国大学的禁忌辩证一点说,自由总是建立在不自由之上。
在美国大学里教书,一边是看似漫无边际的自由,骂骂校长、市长,再骂骂总统,只要是骂得有感而发,有理有据,问题都不大;另一边是细化又细化,精确到字母的禁忌。
而这些禁忌的来源非常多样化,有些是历史的沉痛和伤疤,揭一点就痛,所以大家学会像看护鲜花一样地呵护着这些伤疤,不碰就不引起疼痛。
有些禁忌源于对私人空间的保护,有些则是对特殊群体的保护。
当然还有的是源于基本的社交准则。
如果有禁忌入门手册,第一条一定是种族歧视,第二条一定是性别歧视。
稍微了解一点美国历史的都会知道,种族歧视与性别歧视在美国短暂的历史上都曾经泛滥过。
黑人曾经是奴隶,既没有与白人同等受教育的权利,也没有投票权。
女人曾经等同财产,既没有与男人同等受教育的习惯,也没有投票权。
当中国的女权先驱在二十世纪初叶挺胸(解放胸,不再束胸)阔步(解放脚,不再缠足)走进新学堂的时候,美国的女人们也正如火如荼地剪短头发与裙子,扔掉紧身衣,走进大学学堂,并且争取到投票权。
美国是一个非常善于向自己的过去学习的国家,所以自净功能较强。
既然种族歧视性别歧视以及伴随的抗争让黑人白人男人女人都不高兴,那么今天就建立一个体系尽量减少他们的发生。
不但教授们在课堂上不能有任何牵涉这两者的言行,这两个禁忌也被一本正经地写在我所有的课程提纲里面,因为对学生同样适用。
不光是种族歧视,性别歧视,禁止同性恋歧视,年龄歧视,阶级歧视,残障歧视等等其实都写在校规里。
而冒犯其中一条,无论是终身教授还是刚入学的学生,都有被开除的风险。
所以大家在这些问题上十分小心翼翼。
这些禁令并不禁止课堂上讨论这些话题,而是不能在课堂上有歧视的言行。
所以把握难度较高。
除非是牵涉这些课题的专业,一般而言,大家都避而不谈。
我的课堂上有过同性恋学生,头发花白的学生,也有过残障学生。
最政治正确的做法就是在学术评价上一视同仁。
比如,在讨论同性恋着装上,同性恋学生并不能因为他们的特殊身份而在讨论中获得加分或者减分。
【美梦网】遇害中国学生家长谴责美南加大对学生不尽职
【美梦网】遇害中国学生家长谴责美南加大对学生不尽职
第一篇:【美梦网】遇害中国学生家长谴责美南加大对学生不尽职遇害中国学生家长谴责美南加大对学生不尽职
去年南加大中国留学生瞿铭、吴颖双尸命案的家长28日委托洛杉矶华人律师发表书面声明,要求将美国南加大列为危险求学区,以避免更多的中国留学生成为洛杉矶高犯罪区的受害者。
声明表示,瞿、吴两家花费所有积蓄,送孩子到美国留学,希望他们在美国能得到更好的教育。
在决定送孩子到南加大之前,家长曾看过校方的网站自我宣传说“南加大是全美最安全的学校之一”。
两位家长因此才放心让孩子到该校就读。
但2012年4月11日,他们的梦想被枪击案的子弹彻底打碎。
“我们的孩子吴颖、瞿铭在美国南加大留学期间,在距离校园并不远的社区内,惨遭两名歹徒抢劫和枪击。
我们希望发生在我们孩子身上的悲剧,不要再发生在别的孩子身上。
我们希望瞿铭、吴颖的生命能够唤醒南加大对校园安全问题的重视,让更多的孩子能够安全并愉快地学习。
”
瞿、吴命案发生后,南加大曾表示会加强校园保安,增派人手,以减少学生受到暴力伤害。
但7月24日,该校的中国留学生纪欣然在回家路上再次遭到暴力袭击,不幸身亡。
根据警方的统计报告,南加大所在地区的犯罪率比整个洛杉矶平均值高出两倍多,抢劫案发生了近2800起,高出洛杉矶平均值的4倍多。
虽然2014年还没有结束,但今年的强奸案已经比去年全年高出21%。
瞿、吴命案发生后,南加大校方表示案发地点不属于学校警卫巡逻的区域,所以无能为力。
【美梦网】美国留学选校新思路
美国留学选校新思路选校,是美国留学的头等大事,美梦网建议大家在去美国留学之前,一定要搞清楚选校的12个关键问题,才能选到称心如意的美国大学。
1、入学要求:各校对GPA、TOEFL、GRE、GMAT、SAT等的成绩标准,以及是否需要面试或电话口试、申请者工作经验、作品要求与申请截止日期等等,皆要细看,以避免浪费不必要的申请费用。
2、奖学金机会:不少同学希望申请奖学金,虽然知道美国大学受到教育预算削减的影响,奖学金的机会已经锐减,但写信向研究背景与自已相似的教授自我推荐、上网查询奖学金参考资料、查考学校发予奖学金的比例、向私人机构申请奖助金的种种管道,仍是可行的。
3、学校排名:目前有不同的排名资料,但一般仍以USNews为准。
同学在选校时,应根据专业排名,而非校排名来选校;而且切勿集中选择名次太近的学校,应把“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中”的理论运用在选校上。
4、学费与生活费:美国大学每年平均都会在学费上做10%到13%的调整;至于生活费方面,以东岸及西岸较高。
每年学费与生活费平均费用,常约需要美金两万元左右或以上。
当然,有些南方、中西部、五大湖区的大学,也有每年学费与生活费在美金一万五千元上下的。
5、学术特点:美国大学开设课程的深度、教授知名度、师生比例(理想比例是1:10左右)、具有博士学位的教授比例、图书馆书籍数量、实验室设备、校园设备、学校教学宗旨(重视职业实务训练或研究理论)。
6、课程内容:各系所开设的课程与研究重点,是否符合个人所需与兴趣。
7、学制:美国大学学制主要分为学期制(一年两期另加暑假)与学季制(一年四季)两种。
希望提早毕业,或工作经验丰富又不介意密集式读书的学生,可考虑学季制的大学。
8、学校大小:有些学校座落在大都市市区,土地有限,甚至只有栋大楼,例如纽约大学。
对于希望享受校园生活及住校的学生而言,可能要考虑一下。
然而,纽约大学周围环境的文化艺术活动或商业气息,对申请艺术、大传、MBA的学生来说,还是具有“走出教室还是教室”的多元影响。
【美梦网】美国对“师生恋”观念的转变过程
美国对“师生恋”观念的转变过程大学校园里的师生恋,曾是美国影视作品热衷的主题之一:精心修剪的络腮胡让年轻的教授更显英俊,金发碧眼青春逼人让新入学的女生更加动人;他在课堂上才华横溢侃侃而谈,她坐在前排满眼倾慕凝神静听……这是几十年前美国肥皂剧的经典画面。
但现在,美国大学校园里师生之间的两性关系已是教师道德准则所不允许的了,就是和学生谈恋爱也有违校章,几乎所有的美国大学教师和工作人员手册里都有这样一条规定:严禁教师去“招惹”学生,或者更明白地规定不准和学生有任何的浪漫或两性关系。
例如著名的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人事部在官网上公布的校规中,使用了“不正当”这个字眼来形容师生恋。
根本原因在于权力不平等据报道,2010年之前耶鲁大学有70%的女生遭受过性骚扰,其中很多来自学校的老师和雇员,种种压力之下,2010年耶鲁大学也开始禁止师生恋。
其实,美国大学对师生恋的禁止并不是一开始就如此严格,而是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
上世纪80年代之前,大学对师生恋没有任何规定,教师守则里也没有明文限制。
1983年,哈佛大学文理学院教务长给学校写了一封公开信,提出师生之间的浪漫关系是错的。
这封信激起全美教育界、女权组织和司法界的大讨论。
结果是1984年哈佛大学率先颁布了禁止教授(包括教授的学生助理)和其直接授课与指导的学生之间有浪漫关系的规则,这是美国高校颁布的第一个师生恋规则。
1986年,爱荷华大学颁布了更具体的规则:教授不允许与上自己课的或自己指导的学生有恋爱关系。
其潜台词是:如果学生不上该教授的课,也不是该教授指导的学生,这种关系学校便不闻不问。
爱荷华大学对师生恋的管理模式,成为美国大学上世纪80至90年代相关校规的主要模式。
随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校园里没有直接教学和指导关系的师生恋还是允许的,直到2001年,弗吉尼亚威廉和玛丽学院的一位教师在一家男性杂志上发表了自己与一个已婚学生的恋情故事,此事在美国社会产生极大影响。
加州9所大学联合修订教师守则,出台了严苛的禁止所有形式的师生恋的校规,这是美国大学中第一次出现没有直接指导关系的老师和学生也不能谈恋爱的规定。
侵权抄袭案例:侵犯他人著作权、创意的案件
侵权抄袭案例:侵犯他人著作权、创意的案件侵权抄袭是指未经许可擅自使用他人的原创作品或创意,侵犯了著作权。
在当今社会,侵权抄袭现象屡见不鲜,给著作权人和创作者带来了严重的损失和伤害。
下面将通过分析一些实际案例来说明侵权抄袭的危害,并对如何防范和解决侵权抄袭问题提出建议。
一、案例分析1.外文杂志抄袭事件2015年,某国内杂志社在其专栏发表了一篇新论文,其中的内容和某外国杂志上的一篇已发表论文几乎一模一样。
经过调查,发现该国内杂志社存在抄袭行为,严重侵犯了外国杂志的著作权。
2.网上文章侵权事件某网站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内容疑似抄袭自某知名博主的原创作品。
经过核实,确实发现该文章的内容与博主的作品有很大相似之处,构成了侵权抄袭行为。
以上两个案例都属于侵权抄袭的范畴,侵害了他人的著作权和创意,造成了不良社会影响。
二、侵权抄袭的危害1.侵犯了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剥夺了其应得的利益,给著作权人造成了经济损失。
2.侵权抄袭行为严重破坏了学术道德和文化伦理,损害了学术界和社会大众的权益,严重影响了社会的正常秩序和道德风尚。
3.对原创作品和创意的剽窃和剽窃行为,阻碍了社会的创新发展,影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三、如何防范和解决侵权抄袭问题1.提高法律意识。
对于侵犯著作权的行为,著作权人应当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积极采取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的作品。
2.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强对知识产权的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公众对知识产权的认识和尊重,共同维护知识产权的合法权益。
3.加强监管和惩处。
侵权抄袭行为需要得到严肃处理,相关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侵权抄袭行为的监管,加大惩处力度,坚决打击侵权抄袭行为。
4.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著作权人和创作者在创作和发表作品时,要加强对作品的保护意识,做好备案和保护措施,防止他人侵犯其作品的著作权。
侵权抄袭行为严重损害了著作权人和创作者的合法权益,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我们应当提高法律意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监管和惩处力度,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共同维护知识产权的合法权益,净化社会风气,促进社会的科学、文化和经济发展。
饱受争议的美国平权法案
饱受争议的美国平权法案作者:暂无来源:《检察风云》 2020年第23期文/孙皓辰2020年9月17日,美国“学生公平录取组织”诉哈佛大学案于联邦上诉法庭进行口头辩论,再次将哈佛大学受平权法案影响的招生政策推至风口浪尖。
六年之前,美国著名学府哈佛大学于2014年被代表少数族裔合法权益的团体起诉,理由是哈佛大学采取了有种族意识而非种族中立的招生政策。
2019年10月,美国联邦区法院最终做出了有利于哈佛大学的判决,但这并非该案件的终点。
时至今日,该案件仍然在联邦上诉法庭被审议,有关法律学者预测这一案件很有可能将由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做出最终裁决。
伴随着这一案件,美国教育领域历来饱受争议的平权法案(Affirmative Action)再次引发了人们的激烈讨论。
陷入争议的哈佛大学招生政策在本案中,原告(即“学生公平录取组织”)声称哈佛大学在招生中采取了软性的种族配额制度,即每年都大致录取相同数量的同一族裔学生,这一政策使得亚裔学生的录取率显著偏低。
原告称哈佛大学每年录取的亚裔学生数量大致相同,而亚裔学生的申请人数和亚裔人口在美国的数量却在显著上升。
根据原告统计的数据,亚裔学生在各项客观测试中的得分往往都是最高的,但在例如性格评价等主观测试中往往得到非常低的分数,在哈佛大学的招生政策中,亚裔学生这一方面的得分是所有族裔学生中最低的。
据原告提供的证人证词显示,如果某一特定亚裔申请者(参考高中成绩,大学申请考试成绩,课外活动经历以及家庭背景)有25%的概率被录取,那么同样背景的白人申请者的录取概率将是36%,黑人或者拉美裔的申请者的录取概率将会是77%—95%。
哈佛大学表示,尽管其采用了有种族意识的招生政策,即倾向于招收某些少数族裔的学生,但这一政策是合法的。
在过去十年间,哈佛大学声称其录取的亚裔学生的数量在总数中的占比从17%增长到了21%,而美国的亚裔人口则仍然维持在6%左右。
不仅双方各执一词,哈佛大学的在校学生、校友以及校外群体也在这场诉讼中纷纷站队、对簿公堂。
【美梦网】最新大学排行榜引质疑 美政府为何要为大学排名
最新大学排行榜引质疑美政府为何要为大学排名4月23日,美国《时代》周刊报道,根据美国政府所要推出的大学评估体系,一份崭新的大学排行榜问世了。
这份排行榜引起了美国媒体广泛关注,高校内外人士的质疑声四起。
人们首先要问的是——借助为大学排名,奥巴马政府希望动一动处于孤岛之中的美国高等教育。
《时代》周刊所列出的这份排行榜,最令人震惊的地方不是位居头名者是加州大学河滨分校,也不是在前25名中,有10名都来自加州大学和加州州立大学系统,而是在于诸如哈佛、耶鲁这样的顶尖大学,全都被甩在了30名开外。
让我们举几个例子。
这份排行榜把哈佛大学排在第31位,而这已是常青藤盟校中排名最靠前的了。
斯坦福大学位列46位,麻省理工学院排在47位;即便是加州大学系统,传统排行榜中总位列第一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也仅列51位;两所常青藤盟校宾夕法尼亚大学和布朗大学分列80位和90位,耶鲁大学则屈居96名。
总之,这份榜单颠覆了传统排名,把所有传统意义上的名校都放在人们难以寻找到的位置上,而一些名不见经传的高校则脱颖而出,令世人为之惊叹。
有媒体说,这是美国政府的排行榜,其实这一说法有误。
事实上,该排行榜是《时代》周刊根据美国政府即将推出的大学评估体系中的三个指标,在搜集了全美2500所高校相关数据的基础上所推出的排行榜。
换句话说,这是《时代》周刊先行一步,在试用了美国政府的有关评估指标后,所做出的大学排行榜。
奥巴马政府推排行榜的初衷说到美国的大学排行榜,稍微对此有所了解的人大概首先会想到久负盛名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大学排行榜;而若论具体大学排名,必定是如哈佛这样的常青藤盟校位居前列。
如果不是这种结果,人们甚至会怀疑排名的可信度。
在美国这样一个高等教育极为发达、政府对高校几无约束力的国度,教育部是内阁机构中权力最小的组织,其职能主要体现在义务教育之上。
而如今,联邦政府却要在总统的指挥下,为美国大学排名,这不免令人感到惊讶。
那么,为什么奥巴马政府要为大学排名?其初衷究竟如何?其所使用的方法是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这些都是人们所要追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佛抄袭案与美国教育的深层问题
不久前曝出的哈佛大学抄袭案,可谓石破天惊:在一门有279位学生的大课中,居然有125名学生在开卷考试中涉嫌抄袭。
此案如果成立,大概会成为战后美国高等教育史上最大的考试作弊丑闻。
哈佛不敢怠慢,正在紧锣密鼓地调查,誓言要扞卫学术标准。
然而,一两天之间,故事就有了变化。
媒体揭示出,被调查的学生纷纷抱怨:教授对开卷考试的指令不清,造成了不必要的误会,许多抄袭,不过是学生习惯性的合作,甚至有些答案是助教们答疑时告诉大家的。
虽然调查才刚刚开始,事实远不清晰,但从媒体初步的报道看,这绝非简单的抄袭案。
不管最终的结果如何,这一事件已经揭示了哈佛乃至整个美国教育界的深层问题。
出事的课是“国会入门”,主讲的是一位2008年刚刚拿到博士学位的助理教授Mathew Platt。
在传统上,重视教学的常青藤都非常注意控制课堂规模,四五十人的课已经太大了,许多课在20人以内。
百人以上的大课并非没有,比如我在耶鲁读博士时的导师史景迁,主讲的本科课程“现代中国史”动辄三四百学生,就是这样还有许多想选的学生挤不进去,乃至谁有资格听课的问题吵到校报上去。
哈佛有些着名的课程,如《幸福》等,也出现了类似的爆满盛况。
这一“国会入门”属于政府系的基础课。
社会科学是哈佛最流行的专业之一,大概此课对许多学生来说都属于必修之列,造成了庞大的需求。
面对选课人数多的局面,学校按说应该安排更多的教授开课。
除非有一位明星教授把大家都吸引到他那里去,按说不至于快三百人都挤到这一堂课上来。
Mathew Platt刚拿到博士,尚是助理教授。
但是,资历浅并不妨碍他成为哈佛讲堂上的明星,学生们更在乎的往往不是头衔而是课程质量。
可惜,从学生历年对这门课的评价看,选课人数多的原因恐怕不是他讲得精彩,更大的原因还是容易。
此课一直被学生们评为哈佛最容易的课程。
不仅如此,他在学期一开始时就公开对学生说:“去年我给了120个学生A,今年我会给更多。
”他还明确表示并不在意学生是否来听课,成绩完全根据四次考试来决定。
每次考试各占最后总分的四分之一,每次学生都把考卷拿回家用几天的时间完成。
考试要求也写得非常明确:完全开卷,“书,笔记,网络等等”全可以参考。
另外,除了一周三次的主课外,还有每周一次的讨论班,每个讨论班由一名助教主持,学生可以任选参加哪个讨论班。
涉嫌抄袭的学生们辩称,虽然考试的要求是每个学生独立完成、不能互相讨论;但是,遇到问题大家互相切磋已经是多年养成的习惯,谁也没有意识到这是作弊。
更重要的是,既然考试是完全开卷,教授又不要求出勤,大家就把课堂笔记、助教答疑的笔记都在网上共享,最后造成了考试时的类似答案,这难道非法了吗?特别是在期末,许多学生面对考题一筹莫展时都跑到助教那里求救,助教往往耐心解答。
学生记下答案把笔记传到网上。
有些不来上课的学
生,甚至用不着参考同班同学的笔记,因为去年的课堂笔记在网上就能找到。
更有一位学生举出非常极端的例子:“我把自己的笔记全贴在网上,其他学生用来参考回答考试题目。
你虽然说大家不能彼此讨论,但又说可以参考网上材料。
我的笔记难道不算网上材料吗?难道教书育人的学校没有责任?”也怪不得那么多法学院愿意招收哈佛的学生。
他们为自己辩护起来实在难缠得很,天生的律师!
作为一位刚刚出道的学术新秀,终身教授的铁饭碗还没有拿到就卷入这一震动全国的纠纷,自然会紧张异常。
所以,Mathew Platt选择了沉默,拒绝回答任何问题。
以上的说法,都出于那些被调查的学生之口。
他们为了撇清自己,自然要把责任往教授身上推,不可全信。
比如,有些学生抱怨考试题目不是要检验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而是故意刁难人,或助教们打分的标准不一等等,一听就有为自己开脱之嫌。
不过,毕竟大部分选课的学生没有涉嫌抄袭,学校还有154位置身事外的旁证。
那些试图为自己开脱的学生,也应该知道自己没有凭空捏造事实的空间。
媒体也采访了许多学生,不至于不加区别地报道。
所以,对上述故事,又不可不认真。
以我个人在美国读书教书的直觉,大部分恐怕还是靠谱儿的。
不管最后有多少学生被判定抄袭,上述事实如果成立,对哈佛的信誉还是有相当大的打击。
事实上,哈佛在常青藤中,一直有重研究轻教学的恶名。
师生之间相当疏远。
教授给分很大方,目的是让学生心满意足,少来打扰自己。
有调查表明,哈佛学生对学校的满意度,远远不及耶鲁、普林斯顿等竞争对手。
前校长萨默斯上任后,曾励精图治,希望控制“分数膨胀”,加强本科教学,但因为在女性科学天赋问题上说了几句政治不正确的话被迫辞职。
如今看来,哈佛这方面的问题依然积重难返。
哈佛的心理学教授Howard Gardner在评论此事时把矛头指向学生,称这是美国最近道德没落的征候。
在调查结果出来之前,得出这么大的结论实在需要不小的思维跳跃。
不过,这一事件至少还是暴露了美国教育的某些深层问题。
其实,现在的哈佛已经不是过去的哈佛。
在1960年代以前,哈佛还主要是从富家子弟中招生。
如今哈佛的学生,虽然还是以中高产子弟为主,但毕竟要通过严格的竞争才能被录取,乃至许多SAT满分的学生不得其门而入。
对于这些身经百战而且一贯优异的学生,依旧重复传统的闭卷考试模式,实在是辜负了哈佛的品位。
设计良好的开卷考试,则鼓励学生发展创造性思维和批判精神。
毕竟,思想是需要时间和广泛的阅读才能酿造成的。
但是,正如许多人指出的,现在美国的教育竞争惨烈,过度应试化,孩子上大学无不经过一轮一轮的考试。
许多常青藤的学生,从小到大的使命就是不辜负老师和家长的期望,成了优良的考试机器,乃至求学不是为了长知识,而是为了拿A。
他们进了哈佛这样的名校,心思仍然集中在锁定哪门课容易、保证拿A的战略上。
这门“国会入门”恰恰是因
为容易而吸引了近三百人注册。
但是,新来的助理教授不能全不在乎自己的教学声誉。
在大家批判“分数膨胀”之时,一旦自己的课有了“最容易的课”的名声,他也只能加大些难度。
于是,学生们又抱怨考题刁难人。
有些缺乏心理准备的人因此作弊,也就不奇怪了。
不过,恐怕更多的人还是那种典型的拿A机器。
他们是因为课程容易、考试全开卷才来的。
因此也不会把开卷视为发展自己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的机会,一心想找个最保险的“正确答案”、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拿个A了事。
结果,大家拿着笔记抄来抄去,造成答案雷同,全忘记了还有“思想挑战”这回事。
像哈佛这样的世界最高学府,有些教授讲课糊弄糊弄,有些学生随便混个A、读书不求甚解,然后大家各奔前程。
这即使没有犯法,也足以让哈佛斯文扫地。
所以,哈佛这次要调查的,决不应该仅仅是作弊问题,还要好好反省自己的教育质量。
【更多关于大学排名的请访问:/ra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