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地貌复习提纲
地貌知识点大纲总结
地貌知识点大纲总结一、地貌的基本概念1.1 地貌的定义1.2 地貌的形成原因1.3 地貌与地形的关系1.4 地貌对人类的影响二、地貌的分类2.1 按形状分类2.1.1 山地地貌2.1.2 平原地貌2.1.3 高原地貌2.1.4 盆地地貌2.2 按成因分类2.2.1 构造地貌2.2.2 流水侵蚀地貌2.2.3 冰川地貌2.2.4 风蚀地貌2.2.5 古地貌2.3 按地貌发育时期分类2.3.1 消耗地貌2.3.2 积累地貌三、地貌的主要特征3.1 陆地地貌3.1.1 山地地貌的特征3.1.2 平原地貌的特征3.1.3 高原地貌的特征 3.1.4 盆地地貌的特征 3.2 海洋地貌3.2.1 海底地貌的特征3.2.2 海岸地貌的特征四、地貌的形成与演变4.1 地质作用4.1.1 地震4.1.2 火山4.1.3 构造运动4.2 大气作用4.2.1 气候4.2.2 风蚀4.3 水文作用4.3.1 河流侵蚀4.3.2 冰川侵蚀4.3.3 海水侵蚀五、地貌区划5.1 中国地貌5.1.1 华北平原5.1.2 长江三角洲5.1.3 青藏高原5.1.4 西南地貌5.1.5 西北地貌5.2 世界地貌5.2.1 欧洲地貌5.2.2 亚洲地貌5.2.3 非洲地貌5.2.4 大洋洲地貌5.2.5 美洲地貌六、地貌保护与利用6.1 地貌资源利用6.1.1 旅游资源6.1.2 矿产资源6.1.3 水资源6.2 地貌环境保护6.2.1 地质灾害防治6.2.2 自然保护区建设6.2.3 生态环境保护七、地貌学的发展7.1 世界地貌学的发展历程7.1.1 古典地貌学7.1.2 现代地貌学7.2 中国地貌学的研究现状7.2.1 地貌学理论研究7.2.2 地貌学实践应用结语:地貌是地球表面的形状和特征的总和,是由于地质、气象、水文等自然力量的作用所形成的。
地貌的形成与演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涉及了地质作用、大气作用、水文作用等多种因素。
地貌学复习提纲
一、大陆与大洋形态及地壳性质差异的成因地壳均衡说英国学者普拉特和艾里对喜马拉雅山进行了引力研究之后,同时用均衡理论来解释地形的高低差别问题,但观点各异。
(1)普拉特的地壳质量均衡机制普拉特假设地壳之下有一个平坦的均衡面,此面之上的各段物质密度不等,但沿铅垂方向上其总质量是一致的,为保持均衡,密度小的地段,地势要高,反之地势就低。
形态高差是地壳岩石密度不同的表现。
(2)艾里的地壳质量补偿机制艾里则认为均衡面不是一个平坦面,而是一个起伏面;该面之上的各段物质密度是相等的,体积大的地段地势就高,均衡面的深度也大,即高大山脉有插入地幔的深根,得到地幔的补偿较小;而平原地壳虽薄,但得到埋藏较浅密度较大的地幔的质量补偿,均衡面的深度亦小。
(3)普拉特 + 艾里 = 地壳均衡理论后来地震资料表明,实际情况应当是普拉特和艾里二种观点的综合,即地壳下的均衡面是有起伏的,不同地段的地壳物质密度也是不均的,要保持陆壳与洋壳的均衡,陆壳得用较大的厚度来弥补密度小所带来的质量不足,洋壳则以密度大来补偿厚度小所带来的质量不足。
由此可见,二种地壳分别用厚度或密度来取得均衡的,并由此而造高起的大陆和低陷的大洋。
二、大陆边缘构造地貌大陆边缘是陆地与洋底之间的过渡地带。
大陆边缘的地壳一般属陆壳性质,但厚度小于大陆内部的地壳,大陆边缘的宽度变化较大,大陆边缘上沉积了大量的陆源和海洋的沉积物,形成平坦的浅海大陆架和坡度较大的大陆坡。
根据新生代板块运动的特征和构造地貌特征,大陆边缘分为两大类型:(一)、稳定的大陆边缘1.分布:稳定的大陆边缘主要分布在大西洋两侧的大陆边缘。
2.形态特征:沉积了几千米厚的新生代陆源沉积,形成宽阔的大陆架和大陆坡。
大陆坡常被海底峡谷分隔,并在大陆坡的坡鹿形成深海扇。
3.构造特征:现代构造运动十分微弱,没有活火山,也极少地震.4.形成:板块构造理论认为,稳定大陆边缘是大陆裂谷和洋底扩张造成的(二)、活动大陆边缘1.分布: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周围,因此也称为太平洋型大陆边缘。
地质地貌学复习提纲
地质地貌学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1、地质学是研究地球(主要是岩石圈)的物质组成、结构、运动、变化和发展以及古生物、古气候演化历史的一门学科。
研究对象:地球(主要是岩石圈)容:物质组成---矿物、岩石变化发展: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研究对象的特殊性:时间悠久性、地区差异性、变化的复杂性(1)地质思想萌芽时期(公元前---18世纪中叶)2、地质学的发展阶段(2)近代(经典)地质学时期(18世纪中叶---20世纪初)(3)现代地质学时期(20世纪初---现在)3、地貌:地球表面有各种高低起伏的形体,如山地、丘陵、平原、盆地、河谷、冲沟等等,这些形体总称为地貌(或地形)。
4、地貌学就是研究地球表面形态和结构特征及其成因机制、分布和发展规律科学,所以地貌学也叫地表形态学。
研究对象:地形。
地貌学的研究容:地貌的形态、结构、组合及空间分布特征,形成地貌的各种动力地质过程,地貌的发育和演化规律以及地貌与人类生存环境、人类活动、经济建设的关系。
5、地质地貌学研究对象特点:(1)时空的无限性(2)变动的复杂性(3)地质作用的不可逆性。
6、地质学的研究程序一般包括资料收集;野外考察;分析化验与模拟试验;将今论古综合解释。
7、地貌形成的动力(1)(营)力作用主要是指由地球部物质运动引起的地壳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和地震活动等。
(2)外(营)力作用主要是指起源于太阳能、重力能和潮汐力影响而产生的冰川、水流、海浪、风和生物等的作用。
(3)、外(营)力作用的关系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同时出现,彼此消长,互相影响,不能将地表形态的形成与发展视为某种单一的动力作用的结果。
在地貌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只是在某一时期的某一地区,可能某种动力作用占据主导地位,而另一种动力作用占据次要地位。
从地貌的长期发展来看,力作用主要是形成地表的基本起伏、塑造地表的大型地貌骨架,作用结果趋向于增强地形差异;外力作用则是削高填低,其作用结果趋向于减弱或消除地表起伏的差异。
地貌知识点总结框架
地貌知识点总结框架一、地貌的定义和特点1. 地貌的概念和定义2. 地貌的形成和特点3. 地貌的分类和类型二、地形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1. 地形的形成机制(1) 构造作用(2) 地表作用(3) 地壳运动作用2. 影响地形形成的因素(1) 气候(2) 岩石性质(3) 地表水作用三、地貌的主要类型和特点1. 山地地貌(1) 山脉地貌(2) 高原地貌(3) 丘陵地貌2. 平原地貌(1) 河流平原(2) 冲积平原(3) 冰川平原3. 水域地貌(1) 海岸地貌(2) 湖泊地貌(3) 河流地貌四、地貌的地理意义和应用价值1. 地貌对自然环境的影响(1) 形成区域气候差异(2) 决定地表水系的走向和特点(3) 影响土壤类型和分布2. 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 农业生产(2) 工业开发(3) 城市建设五、地貌调查和研究方法1. 地貌调查的内容和方法(1) 地貌要素的调查(2) 地貌演变过程的分析(3) 野外实地勘察2. 地貌研究的应用技术(1) 卫星遥感技术(2) 地质勘察和测试技术(3) 数字地貌模拟技术六、近现代地质学理论对地形演变的认识1. 构造地质学对地形演变的影响2. 地貌演变的现代研究方法3. 地表水系统与地貌演变的关系七、国内外地貌实践和案例分析1. 国内地貌实践的主要内容和成果2. 国外地貌实践的主要成果和影响3. 典型地貌案例的分析和比较结语地貌是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是由于地球内部作用和外部作用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地貌的研究与实践,可以更好地认识和利用地球资源,保护和改造自然环境,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够对地貌有一个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应用于地理学和实际生活中。
地貌学复习重点
地貌学复习材料第一章绪论1.地貌学:研究地表形态特征及其成因、演化、内部结构和分布规律的科学。
第二章坡地地貌1.坡地地貌:坡地上的风化岩块或土体在重力和流水作用下发生崩塌、滑动或蠕动形成的地貌。
2.风化作用:出露地表的岩石,受日光照射、温度变化、水的作用和生物作用等,发生破碎和分解,形成大小不等的岩屑、砂粒和黏土,这种作用称为风化作用。
可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三种。
3.崩塌:斜坡上的岩屑或块体,在重力作用下,快速向下坡移动,称为崩塌。
崩塌堆积地貌:沿斜坡崩塌的物体在坡度较平缓的坡麓地带,堆积成半锥形体,称倒石堆(岩屑堆)。
倒石堆的平面形状大多呈半圆形或三角形,有时好几个倒石堆连接在一起呈带状。
倒石堆的表面纵剖面坡度除与岩屑本身的休止角有关外,与岩屑下部基坡的坡度大小也有很大关系,基坡缓,倒石堆的坡度也缓。
P11页图4.滑坡:斜坡上的大块岩(土)体,由于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滑坡面整体向下滑动。
形态特征:滑坡体、滑坡面、滑坡壁、滑坡裂隙、滑坡阶地和滑坡鼓丘。
第三章河流地貌1.横向环流(P21):在弯曲河道中,从凸岸由水流面向凹岸的水流(表流)和从凹岸由河底流向凸岸的水流(底流)构成一个连续的螺旋形向前移动的水流,称横向环流。
可分为四种:单向横向环流、底部汇合型横向环流、底部辐散型横向环流、复合型环流。
2.河流的搬运作用:河流水流在流动过程中携带大量泥沙和推动河底砾石移动的作用,叫河流搬运作用。
方式有:推移、跃移、悬移。
3.河床纵剖面:河谷中枯水期水流所占据的谷底部分称为河床。
河床横剖面呈一低洼槽形。
从源头到河口的河床最低点连线。
4.河床纵剖面是河流作用形成的,每条河流下切侵蚀的最大深度并不是无止境的,往往受某一高度基面控制,河流下切到接近这一基面后即失去侵蚀能力,不再向下侵蚀,这一基面称为河流侵蚀基准面。
5.影响河床纵剖面发展的因素:(1)水文情况的改变可使河流中水量、水流流速和含沙量变化,使河床发生侵蚀或堆积。
地貌复习提纲
地球的内部圈层1.地球内部有哪几个圈层?2.为什么能用地震波来探测地球内部的构造?利用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曲线图来加以解释。
地壳的结构和物质组成1.地壳可分为哪两层?地壳结构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阅读地壳物质循环简略图式,说明地壳物质的循环运动过程。
地表形态的变化和地质作用(一)地表形态的变化(地壳变动)1、表现2、结果(二)地质作用1、概念2、分类(1)根据表现形式分类(2)根据能量来源分类二、地壳运动和板块构造(一)地壳运动说明:①水平运动和升降运动紧密相关。
严格地讲,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发生的地壳运动都包含着水平运动和升降运动(例如当地壳上的岩层受到挤压而发生弯曲变形时,既有水平方向上的缩短,又有垂直方向上的升高)。
关键在于以哪种运动形式为主(上例中水平方向上的缩短是挤压力直接作用引起的,垂直方向上的升高是派生的结果)。
但水平运动一般伴随着发生升降运动(如大西洋及东非大裂谷的张裂引起拗陷)。
②从全球范围看地壳运动,水平运动是主导因袁,升降运动是次要因素。
但有的区域升降运动表现得十分明显(例如台湾海峡就是由于陆地断裂下陷而积水形成的)。
③地壳运动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A.长期性:即地壳自形成以来,始终在不断运动中发展变化;B.复杂性:即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表现是不均匀的;C.地壳运动的结果主要表现为海陆的分布和变迁、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
(二) 板块构造学说1、板块及其划分(1)板块(2)六大板块需要注意的地方:①赤道经过六大板块,自西向东依次为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
②六大板块中,仅有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由大洋部分组成,其他板块均既有大陆部分,也有海洋部分。
如印度洋板块包括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大陆和印度洋的一部分。
③落基山脉是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形成的;红海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大西洋西部属于美洲板块,东南部属于非洲板块,东北部属于亚欧板块;印度洋的西南部属于非洲板块,北部和东部属于印度洋板块;北冰洋分属于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
(最新)地理高一专题知识点7地貌(图提纲)
专题7 地貌地表各种形态(地貌)内力作用: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地表影响地球内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高低不平外力作用:太阳能、重力能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趋向平坦一、流水地貌1、形成:流水作用侵蚀搬运沉积2、主要表现:河流地貌上游——多峡谷——侵蚀中游——曲流——凹岸:侵蚀凸岸: 堆积下游——三角洲平原——堆积水能资源建蓄洪工程、裁弯取直航运价值二、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1、分布:我国西南地区(云贵高原)2、形成条件:3、分类地表石芽落水洞溶蚀盆地(桂林)地下:地下河(湖)石笋、石钟乳石柱溶洞4、对经济的影响有利:发展旅游业不利漏水、坍塌、影响经济建设土壤不保水、肥力低、对农业生产不利Ca CO3+H2O+CO2Ca(HCO3)2Ca(HCO3)2CaCO3 +H2O+CO2(流水溶蚀作用)(流水沉积作用)峰林(云南石林)孤峰有石灰岩分布地区湿、热气候三、黄土地貌1、分布:中纬度半干旱地区(我国黄土高原最典型)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2、形成:流水侵蚀3、地貌特征4、土层性质质地疏松、持水性好富含矿物养分、水土易流失5、黄土高原形成——风力堆积水土流失严重土质疏松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自然原因植被破坏——人为原因6、治理与措施控制水土流失造林种草修筑梯田7、对经济的影响有利: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持水性好、有利于作物生长不利: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降低、危害农业生产、下游洪灾(千沟万壑)打坝淤地类型四、海岸地貌海蚀地貌(岩岸)海积地貌1、定义2、类型海蚀崖海蚀洞海蚀柱海蚀拱桥分布杭州湾以南特点海岸线曲折坡陡水深山东半岛、辽东半岛(沙岸、泥岸)海岸线平直地势平坦滩涂广阔沙滩沙洲沙堤杭州湾以北五、风成地貌(我国西北干旱地区)1、定义2、类型风蚀地貌(风力侵蚀)——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风积地貌(风力搬运、堆积)——沙漠、黄土、沙丘植树种草、防风固沙。
地貌学复习提纲+答案
地貌学复习提纲+答案en地貌学复习提纲1.地貌学的学科性质是怎样的?地貌学是介于⾃然地理学和地质学之间的⼀门边缘学科。
它是研究地表形态特征及其成因、演化、内部结构和分布规律的科学。
2.地貌成因要素包括哪些?地貌成因要素:地表物质、地貌营⼒、地貌发育时间A地表物质--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B地貌营⼒--地貌形成的动⼒,包括内⼒作⽤和外⼒作⽤C地貌发育时间--地貌形成和发育的阶段性,发⽣--发展--消亡(幼年期)(壮年期)(⽼年期) 3.地貌营⼒(地貌形成的动⼒)有哪些类型?它们之间有何关系?以及在地貌形成和发展中的作⽤地貌形成的动⼒类型:包括内⼒作⽤和外⼒作⽤相互关系:同时存在;彼此消长、作⽤效果相反;相互作⽤、相互影响的对地貌的作⽤:A内⼒:加⼤地表起伏;地表⼀些巨型、⼤型的地貌形态主要都是内⼒作⽤的结果B外⼒:削⾼补低,总趋势是夷平地表(中⼩型地貌,也包括平原⼤型地貌)4.⽓候与地貌的关系。
地貌的分布规律(分带性)(1)⽓候与地貌的关系:⽓候影响外⼒的性质和强度,从⽽影响其塑造的地貌;地貌也可以影响⽓候(2)地貌分布规律-地貌的地带性A,以内营⼒作⽤为主的地貌:地貌的分布和⼤地构造单元、地壳运动⽅向以及构造线的⾛向都有⼀定的联系。
B,以外营⼒作⽤为主形成的地貌:以外营⼒作⽤为主形成的地貌,则有呈纬度⽔平分布和沿⼭地垂直分布的规律5.什么是⽓候地貌与构造地貌?⽓候地貌:⽓候地貌学研究地球上不通⽓候区的地貌形成、演变规律和地貌组合特征。
随着不同⽓候区⾃然特征的深⼊研究和数据积累,⽓候地貌从研究某⼀地区的地貌成因和演变,进⽽把⽓候地貌的研究与第四纪古⽓候变迁研究相结合。
构造地貌:构造地貌学⼀是研究地质构造受外⼒剥蚀形成的地貌称为静态构造地貌(次⽣构造地貌)另⼀是研究地壳构造运动形成的地貌,它们的形成和分布与地球构造运动的作⽤⽅向、受⼒⽅式有关,称为动态构造地貌(活动构造地貌)。
6.什么是坡地地貌?什么是坡地块体运动(1)坡地上的风化岩块与⼟体在重⼒和流⽔作⽤下发⽣崩塌、滑动或蠕动形成的地貌,称为坡地地貌。
地貌学复习资料.doc
地貌学复习资料一、选择、填空、名词解释1、地貌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及其发育规律的科学。
2、顺地貌:原有的褶曲构造未经破坏或微破坏时,构造形态与地貌形态基本上是一致的。
3、河床:河床是河谷中最低的常年载有流水的部分。
4、河漫滩:河漫滩是高出河床的平坦谷地,但洪水期可淹没,故又称洪水河床大型河漫滩也称河岸冲击平原。
5、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是喀斯特作用而成的一种奇闻现象,总称为喀斯特。
6、荒漠:是指气候干旱,地表缺水,植物稀少,及岩石裸露或砂砾覆盖地面的自然地理景观。
7、磨蚀作用:是冰川中所携带的岩块,以巨大的动压力研磨冰床基岩的一种作用。
8、断层海岸:断层构造线与海岸线平行,断层直接通过海岸带,海岸线挺直,海崖俊俏,水下岸坡极陡。
9、台地:是高出当地平原的高地。
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的称为低台地,大于100米的称为高台地。
10、崩塌:是斜坡上的岩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坠落的现象。
它广泛出现于山坡、河湖岸、及海岸上,是一种突发性的灾害。
11、荒漠化:是指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引起生态系统的破坏,使原来非沙漠地区出现了类似沙漠环境的变化过程。
12、荒漠化的类型:岩漠、砾漠、沙漠、泥漠。
13、根据冰川的形态、规模和发育条件,现在冰川可分为两个基本类型,山岳冰川和大陆冰川。
14、根据海底地貌的基本形态特征,可分为大陆边缘、大洋盆地、洋中脊、15、世界海洋中最大的地貌单元式大洋盆地。
16、影响地貌的主要因素有营力因素、构造因素、岩石因素、时间因素。
17、外力地貌可分为重力地貌、流水地貌、喀斯特地貌、风成地貌、冰川地貌、海岸地貌。
18、构造地貌是以内力作用为主导而成的地貌。
按其规模大到小可分为三级:一级全球构造地貌;第二级大地构造地貌;第三级地质构造地貌。
19、营力是地貌形成的动力,它分为内营力和外营力两种。
20、平原的构造成因有两类,第一类是冲击平原,第二类是侵蚀平原。
(完整版)地貌学复习资料
地貌学复习资料一:地貌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1、研究对象:地表的地形,即地貌。
2、研究内容研究地貌的形态特色、成因、演化、内部结构及其散布规律。
地貌的形态特色:如山地、高原、丘陵、平原、盆地,及各种外力作用下的地貌形态。
地貌的形成发育原由:内营力作用、外营力作用,地表岩性,时间。
地貌的演化:幼年期、青年期、壮年期、老年期等阶段。
地貌体的内部结构:切割型、叠置型、切割-叠置型、叠置 -切割型。
在地貌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内外营力的作用表现:1)地貌是内外营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内营力使得地表变得起伏,外营力使之夷平。
2)在详细某一地区或某一时段内,内外营力的强度是不一样的。
山地高原区内营力强度大,平原盆地域外营力强度大。
3)但从长时间看,内外营力作用是处于均衡状态的。
坡地重力地貌什么是坡地重力地貌?斜坡上不稳固的块体或风化碎屑物在重力作用下向斜坡下方运动所产生的地貌。
坡地重力地貌的发生大概可分两个阶段:坡地上基岩物质的风化;坡地上物质向下坡方向的运动。
风化作用分哪几种种类?1、物理风化作用发生方式:卸荷释重、冰楔作用、盐楔作用、温度变化所致的涨缩作用。
2、化学风化作用发生方式:水化、水解、碳酸化、氧化等作用。
3、生物风化作用发生方式:生物物理风化作用、生物化学风化作用。
一:倒塌及其种类1:什么叫倒塌?斜坡上的岩屑或块体,在重力作用下,迅速向下坡方向挪动的地貌过程。
2:倒塌的种类?按发生的地貌部位,可分为山崩、塌岸、散落。
按坡地的物质构成不同可分为:基岩倒塌、堆积物倒塌、表层风化物倒塌等。
二:倒塌形成的条件1:地形条件:坡度一般要大于岩屑的休止角,往常要大于33o;坡地的相对高度大于50m 时,可发生大型倒塌。
2:地质条件:脆弱面与坡面的偏向和倾角的关系不同,斜坡发生倒塌的可能性是不同样的。
3:天气条件:温差较大,降水许多的地域易发生倒塌。
4:地震、激烈的融冰化雪5:人工开挖边坡*休止角 :岩屑的摩擦力与下滑力相等时的斜坡坡角 .脆弱面:岩石中力学性质较差的面,如断层面、节理面、地层层面等。
地貌提纲
1
水循环和常见地貌提纲
一.常见地貌
(一)地质作用:内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热能,表现为 外力作用:能量来自 ,表现为 (二)地壳运动:(内力作用中对地表影响最大)
水平运动:形成裂谷和海洋以及褶皱山( 山、 山、 山系) 垂直运动:造成海陆变迁.往往形成断块山( 山、 山、 山) (三)地质构造及地貌:地质构造分 和 ;褶皱有 和 两种基本形态;
常形成山岭
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4.三态水特征:数量最少,分布最广的 ;数量最大,分布次之 ;存在高原,高山的
5.地球上储量最大的淡水 ;陆地上水汽大部分来自 循环
6.下渗与
2.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四)外力作用及地表形态 二、水循环:概念:
1.类型及环节:海陆间循环: 海上内循环: 陆地内循环:
2.水循环意义:
3. 人类对水循环影响的环节:
岩体发生破裂,并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有明显错动、位移 山,如庐山、泰山
或 ,如东非大裂谷、汾河谷地。
地貌复习提纲
地貌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地貌学定义(名词解释):研究地球表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及其演变规律的学科,又称地形学。
地貌学的分支(填空):气候地貌学和构造地貌学近代地貌学的发展历史中的两大代表人物和奠基理论(填空):戴维斯——地理地貌循环说,彭克——山坡梯地学说。
第二章构造地貌构造地貌的主要类型及其特征(参考课件,简答题)1.第一级:大陆和海洋【地球表面最大的地貌单元,是在宇宙性的动力作用下形成的,是岩石圈板块在地幔软流层上的规则运动,因此称为全球构造地貌。
】2.第二级:山地、平原、盆地、高原,海洋中的大洋盆地、洋脊、海沟和岛弧等。
【在内力为主的作用下产生的,是动态构造(地壳运动、大地构造)的积极表现者,即不同板块沿着不同类型的板块边界运动,称为大地构造地貌。
】3.第三级:断层构造地貌、褶曲构造地貌、火山和熔岩地貌等【迭加在第二级之上的,主要是地质构造被外力剥蚀的结果,是静态构造(岩性、产状、地质构造)的消极反映者,由具体的地质构造单元如褶皱、断层、火山和熔岩控制形成的地貌,称为地质构造地貌。
】地壳均衡理论(理解此理论的含义)(名词解释,填空):密度小的固体地壳子啊熔融状态的地幔之上好似漂浮在水面上的块体一样,地壳厚的地方,突出地面越高,插入下部地幔越深,称山根;反之,地壳薄的地方,插入下部地幔越浅,地表相对也低,这样就形成地壳均衡。
海底构造地貌单元(填空):大洋中脊、大洋盆地断层构造地貌类型(填空):断层崖、断层三角面、断层线崖、断层谷、断块山、断陷盆地褶曲构造地貌类型(填空):单斜地貌、背斜地貌与向斜地貌、穹窿山地地貌。
顺地貌和逆地貌定义(名词解释):顺地貌:岩层发生褶曲在地表形成高低起伏,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他们地貌形态与构造一致逆地貌:如果褶曲构造受外力作用,在节理较发育的背斜轴部,侵蚀作用较强,发育成谷地,即背斜为谷,而向斜为山的地貌。
熔岩地貌类型(填空):熔岩丘、熔岩垄岗、熔岩盖、熔岩隧道、熔岩堰塞湖、熔岩湖第三章坡地重力地貌坡地重力地貌(名词解释):坡地上的风化岩块或土体在重力并常有一定水分参与作用下,发生崩塌、滑动或蠕动形成的地貌。
地质与地貌学复习大纲
地质与地貌学复习大纲绪论1、名词解释:地质学、地貌学2、地球一同于其它自然物体的特殊性表现有哪些?3、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是什么?4、地貌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是什么?5、地质地貌学与农业资源与环境科学有什么关系?6、地质学是研究岩石圈的物质组成、结构、产状、成因及其变化发展以及古生物、古气候演变历史的一门学科。
7、地貌学是研究地表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及其发育规律的科学。
第1 章地球基本知识1、名词解释:重力异常、地热增温率、地热异常、磁偏角、磁倾角、剩余磁性、地壳、地幔、克拉克值、地质作用、地质营力。
2、地球从外部到内部分为哪几个圈层?它们各有什么特点?3、地貌的形态有哪些?平原、丘陵、山地、盆地、高原4、何谓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各有哪些形式?5、地球的重力随纬度的增加而(加大减小)。
6、重力实测值(大小)于理论值,表明地下有(金属矿产天燃气)。
7、从物质组成来看,地壳分为两层:、8、(上下)地幔(中部下部)的塑性层,称为软流层。
9、软流层以上,包括以及,称为岩石圈。
10、内力地质作用的能量主要来源于11 、外力地质作用是由所引起的。
12、地热异常指某地的地热增温率大于该地区的平均值。
13、地磁三要素是指:磁偏角、磁倾角、磁场强度。
14、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外部圈层构造的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内部圈层构造的地核、地幔和地壳。
15、莫霍面以上为地壳,莫霍面与古屯堡面之间为地幔。
16、内营力作用表现为:地壳运动、火山作用、变质作用及地震等。
17、外营力主要包括风化作用,流水、地下水、冰川、风力、海洋和湖泊等的剥蚀作用和堆积作用。
18、内力地质作用是由地球内部能量引起地壳的物质成分、地表形态和地球内部构造发生改变的作用。
19、外力地质作用是由地球外部能量引起地壳的物质成分、地表形态和地球内部构造发生改变的作用。
20、各种地质现象,如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都发生在地壳。
21、海平面以下的地形是起伏不平的,临近大陆的海水下的宽广平台为大陆架,它以下较陡的斜坡叫大陆坡,再往下的缓缓倾斜地带为大陆基,再往外延伸便是宽广的大洋盆地。
2025年高考地理复习:中国地理重要知识点提纲
2025年高考地理复习:中国地理重要知识点提纲一、中国的地理位置1.半球位置:北半球、东半球。
2.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3.经纬度位置: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N(附近);最南端在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附近);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 135°E(多);最西端在新疆帕米尔高原 73°E(附近)。
二、中国的地形1.地势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o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
o第二级阶梯:以高原和盆地为主,海拔在(1000(-(2000(米。
o第三级阶梯:以平原和丘陵为主,海拔多在(500(米以下。
2.主要地形区o四大高原:青藏高原 世界屋脊)、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严重)、云贵高原 喀斯特地貌广布)。
o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 最大的内陆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 地势最高的盆地,矿产资源丰富)、四川盆地 紫色盆地)。
o三大平原:东北平原 最大的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o三大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三、中国的气候1.气候类型多样: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
2.季风气候显著o夏季风: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偏南风,温暖湿润,带来丰沛的降水。
o冬季风:来自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的偏北风,寒冷干燥。
3.气温分布特点o冬季:南北温差大,越往北气温越低。
o夏季:除青藏高原等少数地区外,全国普遍高温。
4.降水分布特点o空间分布: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o时间分布: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四、中国的河流和湖泊1.外流河和外流区o注入太平洋的河流:黑龙江、黄河、长江、珠江等。
o注入印度洋的河流:怒江、雅鲁藏布江。
o注入北冰洋的河流:额尔齐斯河。
2.内流河和内流区o主要内流河:塔里木河。
3.主要湖泊o淡水湖:鄱阳湖( 最大)、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
地貌学复习提纲(连答案)
地貌学复习提纲专业名词及概念:1全球构造地貌:P5世界上最宏伟的构造地貌就是大陆与洋底,可将这最高一级称为全球构造地貌。
2.高原与平原:P21高原和平原地形平坦,或略有波状起伏。
两者海拔高度不同,但没有明确指标。
一般将平原限于海拔高度200m以下,内陆地区往往放宽到几百米(有时称为高平原),海拔高度超过1000m时通常称为高原。
3.熔岩堰塞湖:P26进入河谷的熔融岩流阻塞河流,所造成的上游河谷积水湖泊,称为熔岩堰塞湖,其规模不等。
4.风化和风化作用:P27岩石发生物理的和化学的变化称为风化。
引起岩石变化的作用称为风化作用。
5.侵蚀基准面:河流的下切侵蚀深度不是无止境的,通常是下切到接近某一水平面后,逐渐失去侵蚀能力,不再向下侵蚀,这水平面称为河流的侵蚀基准面。
6.三角洲:P76三角洲是由河流补给的泥沙沉积体系,分布于河流注入海洋或湖泊的地区。
其平面形态多呈三角形,顶端指向上游,底边对着外海。
7.动力地貌学:P4又称理论地貌学,着重研究外动力与地貌发育之间的关系。
8.大地构造地貌:P5大地构造地貌,指大陆上的褶皱山脉、大型拱起高原,以及洋底内部的洋中脊、海岭和深海平原等。
9.断层谷:P22断层带易受风化侵蚀,山区通常沿断层方向发育成谷地,称为断层谷。
10. 物理风化作用:P27物理风化作用是指岩石发生物理疏松崩解等机械破坏过程,一般不引起化学成分的改变。
11.洪积扇:P55自沟谷出山口后,坡降骤减,沟谷水流所携带的物质大量堆积,形成了以沟口为顶点的冲出锥或洪积扇。
12. 河漫滩:P66当河流洪水泛滥时,除河床外,谷底部分也被淹没,被掩的河底滩地称为河漫滩。
13.海岭:P14是大洋盆地内部大型正地形的总称,不包括大洋中脊。
海岭的成因类型多样,有火山海岭、断裂海岭和陆壳海台等14.褶皱地貌:P23褶皱地貌是指岩层受力弯曲变形所成的地貌。
15.重力地貌:P37重力地貌是指坡面上的风化碎屑和不稳定岩体、土体主要在重力并常有一定水分参与作用下,以单个落石、碎屑流或整块土体、岩体沿坡向下运动所导致的一系列独特的地貌。
地貌学的复习提纲
地貌学的复习提纲地貌学复习提纲1.什么是崩塌?影响崩塌的因素?斜坡上的岩屑或块体,在重力作用下,快速向下坡移动,称为崩塌。
I. 地形条件:崩塌一般仅能发生在陡峭较高的坡地上,所以坡度和坡地相对高度影响崩塌的发生。
坡度:松散物质组成的坡度要大于碎屑的休止角,一般大于33度。
坡高:松散物质 <25米形成小型崩塌25-45米中型崩塌>45米大型崩塌坚硬岩石坡 >50米大型崩塌II. 地质条件:岩石中的节理、断层、地层产状和岩性等都对崩塌有直接影响。
III. 气候条件:在日温差、年温差较大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强烈的物理风化作用促使岩石风化破碎,以致产生崩塌。
崩塌通常发生在降雨季节。
IV.触发因素:暴雨、强烈的融冰化雪、爆破、地震及人工挖坡脚等等是引起崩塌的触发因素。
2.什么是滑坡?影响滑坡的因素有哪些?滑坡的类型划分和发展阶段?斜坡上的大块岩(土)体,由于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滑动面整块地向下滑动,称为滑坡。
地下水(ground water):地下水的作用使土体失去稳定,产生滑坡。
1.土(岩)体颗粒间的孔隙水将降低细颗粒间的吸附力。
2.地下水能溶解土体中的胶结物,如黄土中的碳酸钙,使土体失去粘结力。
3.饱含水分的土(岩)体,增加土体单位体积的重量,因而加大平行滑动面的重力分力。
4.地下水运动时,产生动压力,能使土体发生滑动。
5.地下水沿滑动面运动使摩擦系数减小,阻力降低。
地表水(surface water):1.河水侵蚀或海浪、湖浪的冲击,在河岸、海岸和湖岸(库岸)的坡脚水面附近进行淘蚀,使岸坡物体失去支持而产生滑坡。
2.降雨或融雪时,都将有一部分水分渗透到土壤中,将其浸润而使之滑动。
斜坡岩石结构和岩性:滑坡常沿断层面、节理面、岩层不整合面或岩层层面滑动;松散沉积层中滑坡沿松散沉积物和基岩之间滑动。
地震(earthquake):地震触发。
人为因素(artificial factor):人工挖土,破坏斜坡稳定性。
初中地理必修一地貌总复习
初中地理必修一地貌总复习
地形的概念:地球表面的形态(高低、平缓、陡峭、洼地等)。
地形的分类:
1.山地:海拔高于300米,连绵不断,是陆地上最常见的地形
类型之一。
2.高原:海拔高于500米,平坦开阔,海拔高度较山地为低。
3.丘陵:海拔高于200米,形态上介于山和平原之间的小山丘
与坡。
4.平原:地势低平,海拔低于200米,水资源丰富,是最适合
发展农业的地形类型之一。
5.盆地:四周环山,比整个地形地势都要低,形成一个中心高
四周低的地势低谷,水源单一,多为湖泊,水资源相对较少。
地形图解
1.掌握地形图上的符号,必须了解地形符号的含义才能知道各地形的位置。
2.掌握等高线的含义,了解等高线上下所表示的高差。
3.掌握山体地形图的特点,形状多变。
山脉、山地、山峰、峡谷、陡坡等等。
4.掌握平原地形图的特点,平坦敞开,只要掌握了河流、池塘等地形就可以了解整个地形的情况。
总结:
掌握地形的概念与分类,地形符号的含义和等高线上下所表示的高差,山体、平原地形的特点等是初中地理必修一地貌总复习的重点。
掌握这些内容是帮助我们理解地球表面形状和特征的基础,也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和前提,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掌握和学习。
高三地理背诵提纲——地貌
地理大题背诵详细版第一章:地形地势、地貌1、地理位置分析:绝对位置+相对位置①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所属温度带;②海陆位置(位于某某大陆的什么方位,什么方位临什么大洋或海);③大洲交界或国界位置;④交通位置(重要海峡、铁路枢纽、港口);⑤经济和军事位置;⑥相对位置(什么方位与某某接壤/相邻/隔海相望、相邻经济发达区)。
2、描述某地的地形特点:①地形总体特征;以什么地形为主(五大类地形);②地势起伏(大、小);③地势特征(哪里高哪里低);④海岸线长短曲折;⑤特殊的地貌(喀斯特地貌、火山地貌等)3、描述某地的地势特点:哪里高,哪里低。
或地势起伏大或山河相间,山高谷深。
4、某地地形分布特点:地形总体分布特点,描述哪个方位是什么地形。
5、判断地形地势的依据:①等高线的分布(看等高线的数值、延伸、疏密、弯曲、闭合、重叠)②河流流向(从海拔较高处流向较低处)③水系的形状(向心状即盆地,放射状即山地)6、我国一些地形区的地貌(地形)特征:①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②云贵高原:崎岖不平③内蒙古高原:地面坦荡④黄土高原:支离破碎、千沟万壑⑤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山河相间7、海岸线进退的原因:1)地壳运动(抬升,海岸线向外延伸;地壳下沉,海岸线后退)2)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淹没海岸线,海岸线倒退。
3)河流输沙量:输沙量增大,海岸线向海洋延伸;输沙量减小,海岸线向外延伸速度变慢甚至倒退。
4)风、海浪:风大海浪作用强基岩海岸以海浪侵蚀作用为主,海岸线倒退;砂质海岸以海浪堆积作用为主,淤泥质海岸以陆地径流堆积作用为主,海岸线向外延伸。
5)、人类活动(海岸植被的破坏、上游修建水坝等)8、三角洲形成的条件(1)输沙量,为流水沉积提供物质保障。
(植被覆盖率;流程长,途径平原、盆地湿地等泥沙沉积)(2)入海口附近河段底部坡度小,利于降低河流速度,促进河流泥沙沉积。
(3)波浪和潮流的侵蚀、搬运作用弱,与河流泥沙沉积对抗作用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貌复习提纲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1地貌学定义: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成因、演化、内部结构和分布规律的科学2地貌学的分支气候地貌学与构造地貌学是地貌学中的两大分支。
动力学与地貌学结合产生了动力地貌学。
如:河流地貌、重力地貌、风沙地貌、海岸地貌、冰川地貌、黄土地貌、岩溶地貌等地貌学模拟实验的研究形成了另一分支:实验地貌学。
岩石地貌学是研究不同类型的岩石在外力剥蚀下形成的各种地貌。
应用地貌学:工程地貌学、砂矿地貌学、石油天然气地貌学、农业地貌学等。
地貌年代学、遥感地貌学和地貌制图学等。
第二章构造地貌1构造地貌的主要类型及其特征构造地貌主要指岩石圈构造运动造成的地表形态,也称内营力地貌。
许多巨大的地貌单元,如大陆、海洋、山地、平原、高原和盆地等,都是地壳变动形成的。
反映内力作用的地壳变动、岩浆活动和地质构造的地貌,都称为构造地貌。
构造地貌可划分为三个主要等级:第一级是大陆与海洋,第二级是山地、平原、盆地、高原,海洋中的大洋盆地、洋脊、海沟和岛弧等,第三级是断层构造地貌、褶曲构造地貌、火山和熔岩地貌等第一级是地球表面最大的地貌单元,是在宇宙性的动力作用下形成的,是岩石圈板块在地幔软流层上的规则运动,因此称为全球构造地貌。
第二级是在内力为主的作用下产生的,是动态构造(地壳运动、大地构造)的积极表现者,即不同板块沿着不同类型的板块边界运动,称为大地构造地貌,。
第三级是迭加在第二级之上的,主要是地质构造被外力剥蚀的结果,是静态构造(岩性、产状、地质构造)的消极反映者,由具体的地质构造单元如褶皱、火山和熔岩控制形成的地貌,称为地质构造地貌。
2地壳均衡理论地壳均衡—阿基米德原理。
地壳的均衡作用包括:均衡破坏---均衡补偿---均衡调整理论1 普拉特(Pratt)(1)地壳下部存在一均衡面,(2)均衡面以下的物质密度较大而均一,均衡面之上物质密度不均,(3)为了保持均衡,密度低的地方地势升高,密度高的地方地势降低,所以高山高原地区的地壳密度小于平原和低地。
理论2 艾利(Airy):(63%):(1)均衡面不是普拉特所说的如一水平面,而是深度不等的起伏面。
(2)均衡面以上的地壳物质密度相同,但均衡深度不等.(3)为了保持均衡,需要进行均衡补偿,3断层三角面定义:断层活动形成断层崖后,受横穿断层崖的河流侵蚀,完整的断层崖被分割出许多三角形的断层崖,称断层三角面4断层线崖定义:沿断层线发育的崖壁.5断块山地定义:是正断层控制的块体,呈整体抬升或翘起抬升形成的山地。
6断陷盆地定义:由正断层围限的陷落盆地叫断陷盆地7顺地貌和逆地貌:如果褶曲构造受外力作用,在节理较发育的背斜轴部,侵蚀作用较强,发育成谷地,即背斜为谷,而向斜处形成山地,即向斜为山,这种地貌称为逆地貌。
8火山定义及组成:火山地貌是由火山作用而成的一种地貌形态。
其特征是具有火山口、火山锥和火山喉管。
9熔岩地貌及类型:熔岩地貌是呈熔融态的岩浆溢出地表以后在流动过程中冷凝而成的地貌形态。
其主要的地貌类型有熔岩丘、熔岩垄岗、熔岩盖、熔岩隧道、熔岩堰塞湖和熔岩湖等。
10举例说明简述研究构造地貌的生产实践意义大陆架上的沉积物主要来源于陆地,是由河流、风和古代冰川等作用将陆地上的碎屑物质搬运到海里,也有一部分沉积物来自海洋本身,在海洋中生长着大量的海洋生物,它们所排泄的粪便以及死亡后的残骸,是沉积物的主要来源。
另外还有少量物质来自海底火山喷发。
大陆架区域,丰富的油气资源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
多层结构的大陆架,有漫长的沉积历史,沉积物较厚,是目前海上油田勘探的主要地区。
背斜处,岩层中间老,两边新,岩层凸,良好的储油、气构造。
较易发现煤、铁之类的矿产。
由于岩层较为松软,由于岩层较为受张力易破碎,适合开挖隧道,天然拱形,不易有地下水的渗漏,铺设管道,不宜建设水库。
因为背斜地表上突,深处的煤层变得易于开采.向斜处,岩层中间新,两边老,岩层凹,较易发现地下水汇聚。
地下水储藏区、常有“自流井”分布。
因为向斜地表下凹,水容易汇集,不能修隧道,。
因为这些地方不易被侵蚀,地层可以保存的较完整,由于岩层密实,适合建设水库;不适合矿物的开采。
断层处易发现晶体矿石。
由于断层是岩层崩裂,周边岩层裂缝广部,不适宜修建水库、隧道等工程. 泉水、湖泊分布地,河谷发育。
岩隙水易沿着断层线出露;岩石破碎,易被侵蚀为洼地,利于地表水汇集。
铁路、公路、桥梁、水库等的回避处。
依据:岩层不稳定,容易诱发断层活动;破坏工程;水库水易渗漏。
火山喷出的火山灰,含有丰富的矿物质,能使土壤变肥,并且是制造水泥的原料。
火山喷出的熔岩、碎屑、浮石等可作建筑材料。
火山活动形成多种有用矿产。
与火山活动有关的温泉,为人类提供丰富的热源,且有很高的医辽价值。
许多火山区,风景优美,是疗养游览胜地。
第三章坡地地貌1坡地地貌定义:坡地上的风化岩块或土体在重力并常有一定水分参与作用下,发生崩塌、滑动或蠕动形成的地貌。
2风化作用定义:出露地表的岩石,受日光照射、温度变化、水的作用和生物作用等,发生破碎和分解,形成大小不等的岩屑、砂粒和黏土。
1、物理风化2、化学风化3、生物风化3崩塌定义及形成条件:斜坡上的岩屑或块体在重力作用下,快速向下移动。
1、地形条件:坡度和坡地相对高度。
松散物质组成的斜坡,大于35。
(休止角)的陡坡产生;坚硬岩石组成的斜坡,大于50至60。
产生;相对高度超过50m时,可能出现大型崩塌。
2、地质条件:岩石中的节理、断层、地层产状和岩性等都对崩塌有直接影响。
3、气候条件:气温(温差)、降雨。
4、其他条件:地震和人为破坏。
4倒石堆:沿坡崩塌的物体在坡度较平缓的坡角地带,堆积成锥形体5基坡:由于基岩斜坡逐渐增大,倒石堆开始发育时,岩屑不会在这里堆积,常是崩落岩屑发源地,称为基坡6滑坡定义:斜坡上的大块岩(土)体,由于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滑动面作整体下滑的现象7影响滑坡的因素:1、岩性和构造岩性:滑坡主要出现在松散堆积层中,基岩滑坡相对较少。
松散堆积层中发生的滑坡,主要和粘土有关,特别是蒙脱石、伊利石和高岭石。
构造:一是滑坡常沿断层面、节理面或岩层不整合滑动二是沿岩层层面滑动。
特别是岩层倾向和斜坡倾向一致的情况下,岩层倾角小于斜坡倾角,最容易形成滑坡。
2、地形临空面,为滑坡提供了滑动空间。
是滑坡形成的重要条件。
地形必须具备一定的坡度才能有利于滑坡滑动,松散土层滑动坡度在20度以上,而基岩的滑动坡度在30~40度。
3、地下水滑坡与地下水的关系密切,饱和地下水能加速滑坡的进行,其作用是:①水渗入斜坡岩、土体、孔隙中增加了单位体积的重量,加大了剪应力而促成了下滑;②水进入了岩土层颗粒之间的孔隙中,使其丧失粘结力; ③地下水大量进入斜坡,使潜水面升高,相应增大静动水压力,对滑体起托浮作用,减少抗滑力。
④软化岩层。
4、地表水坡面掏蚀、土壤浸润而滑动5、地震和人为因素地震直接破坏岩石结构。
8滑坡的形态特征:1、滑坡体①滑坡阶地②滑坡鼓丘③滑坡舌④滑坡洼地2、滑动面3、滑坡壁4、滑坡裂隙根据分布部位和力学性质分为①环状裂隙②羽状裂隙③鼓张(压)裂隙④放射状裂隙9滑坡与崩塌的异同点第四章流水地貌1横向环流:在弯曲的河道中或沟道中,水流由凸岸从水面流向凹岸的汇聚水流,和由凹岸从河底流向凸岸的分散水流构成一个个连续的螺旋形向前移动的水流,称横向环流(弯道环流)。
2流水地貌及流水作用:凡由地表流水作用(侵蚀、搬运、堆积)塑造的各种地貌,统称流水地貌3泥石流定义:山地沟谷中含有大量松散固体碎屑的洪流,它藏在暴雨或融雪时期突然暴发,运动速度很快,历时短暂,在它的源头常有滑坡或崩塌,在下游出山口堆积成泥石流堆积扇4洪积扇定义及类型:山区沟口在洪水来时,由于水流出沟口时,地形开阔,坡度变缓,使流速减缓,挟带的大量固体物质沉积下来,形成的扇形堆积。
①垒叠式②串珠状③不对称垒叠式5影响洪积扇发育因素:(1)气候变化:气候湿润时,洪积扇面积变大。
气候变干时,洪积扇范围缩小。
(2)构造运动:影响洪积扇类型。
6溯源侵蚀定义:水流在流动过程中向源头方向侵蚀,它是一种后退的侵蚀。
7侵蚀基准面定义:河流下切侵蚀不是无止境的,当接近某一水平面以后,逐渐失去侵蚀能力,不能侵蚀到该面一下,这一水平面称为河流侵蚀基准面。
8均衡剖面定义:当河流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河床的侵蚀和堆积达到了平衡状态,水流动力正好消耗在搬运水中泥沙和克服水流内外摩擦阻力方面,在地质构造相同、岩性均一和气候等条件相对不变下,这时河床纵剖面将呈现一条圆滑均匀的曲线,称为均衡剖面。
9河床定义:河床是河谷中平水期被水充占的谷底部分,具有长年流水。
10浅滩与深槽形成的原因:(1)在弯曲河道中,凹岸处侵蚀形成深槽,凸岸堆积形成浅滩。
在相邻两个弯道,横向环流方向相反,两弯道之间环流消失,形成浅滩。
河床底部汇合型横向环流形成河心心滩,辅散型横向环流形成深槽。
(2)洪水期:洪水在较狭窄河段流动,产生壅水,水面比降小,水流搬运能力弱,发生堆积形成浅滩。
在较宽的河段,水面比降较大,水流搬运能力强,发生侵蚀而形成深槽。
(3)主、支流交汇处形成浅滩:一种是洪水期主河先涨水,在支流河口以上产生壅水而堆积;一种是支流带来大量泥沙堆积在主、支流汇合处。
(4) 人工建筑物:如渡桥,挡水坝等,使上游河床水位增高,搬运能力减弱使泥沙堆积形成浅滩。
11河漫滩定义、形成过程及二元结构:河流洪水期淹没河床以外的谷底部分称为河漫滩。
较细小的颗粒被环流带到另一岸堆积,形成河床浅滩。
由于横向环流的作用,侧向侵蚀不断发展,由边滩发育成雏形河漫滩。
在较粗粒雏形河漫上覆盖了一层薄薄的细粒物质,转化为河漫滩。
洪水时,河漫滩处水较浅,使悬移质沉积。
上部覆盖一层粘性土(河漫滩相),下部为河床相,具有二元结构。
12离堆山定义:若深切河曲在下切过程也进行较强的侧蚀,使河的弯曲不断增加,河曲颈部宽度逐渐变窄,也会发生自然截弯,废弃曲流所环绕的基岩被孤立在一侧,成为离堆山13牛轭湖定义:弯曲型河床的演变主要表现在横向变形上,其特点为凹岸不断的淤长。
当河床弯曲愈来愈大时,上下河段愈来愈接近,形成狭窄的曲流颈,洪水时,引起裁弯取直,形成牛轭湖。
14河流阶地定义:河流下切侵蚀,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这种地形称为河流阶地。
15河流阶地的成因:两个条件:宽阔的谷底和河流下切侵蚀一个是河流拓宽谷底,形成宽阔河漫滩的时期。
另一个是河流强烈下切,使原来的河漫滩高出于一般洪水位之上成为阶地的时期。
1、构造运动(升降) 2、气候变化(干湿、冷暖) 3、侵蚀基准下降4、河流袭夺也可形成局部阶地16河流阶地类型:根据阶地面形成的水动力状态划分:侵蚀状态阶地、均衡状态阶地、加积状态阶地形态:侵蚀,基座,堆积,埋藏17分水岭迁移定义:分水岭不对称导致两侧的坡度、坡长不一样,河流的溯源侵蚀速度也不一致,结果使溯源侵蚀速度较快一侧分水岭高度不断降低,并向另一侧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