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圈”与“关注圈”

合集下载

“影响圈”与“关注圈”

“影响圈”与“关注圈”

“影响圈”与“关注圈”史蒂芬·柯维博士是国际上广受尊敬的领导权威、家庭专家、教授和机构顾问。

他毕生致力于传授生活准则和领导者准则。

他在他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提出了两个著名的概念:“影响圈”与“关注圈”(图1)。

柯维认为每一个人都有一些关注的问题,包括健康、子女、经济状况或世界局势,这些可以归入“关注圈”。

其中,有些是个人可以掌握的,有些则无能为力,把个人可以控制的事圈起来,就形成“影响圈”。

所以影响圈是我们通过自己的行动能够影响或者改变的事情,比如学习,锻炼,工作。

而有些事情是我们关注到却无法影响的,比如石油危机、伊拉克战争、飞机失事,这些事情就属于关注圈而不属于影响圈。

着重于“影响圈”的人,脚踏实地,不好高骛远;把心力投注于自己能有所作为的事情,所获成就将使影响圈逐步扩大(图2)。

反之,消极被动的人全神贯注在“关注圈”,时刻不忘环境的种种限制,他人的种种缺失,徒为无法改变的状况担忧。

由于着力方向错误由此而生的副作用,影响圈便会缩小(图3)。

这里我想再和大家分享两个关键词:影响圈和关注圈。

所谓影响圈,是一个人或企业可以影响到的范围,比如个人可以保持时刻微笑,公司可以坚持每周培训;所谓关注圈,是一个人或企业不能左右其结果,但愿意关注的范围,比如业务员关注公司的销售冠军的业绩,或代理商关注厂商的新广告和新促销方案。

有了这样两个范围的划分,那么我们在面对问题和困难时,就可以选择我们的处理方式:在我的影响圈里发生的问题,我一定努力解决,反之,我既然无力解决,那么,我也不要抱怨。

如果事情已经发生,我们可以选择的就是我们的态度。

强调关注圈和影响圈的目的在于:不论是公司还是个人,如果你把关注圈的事情当作影响圈来考虑,而你又无法对其产生影响,那么最终你会发觉,你总是在受伤害。

同时,强调关注圈和影响圈的好处在于,能使人养成关注他人优点的好习惯。

我在写这个笔记的时候,只要意思表达清楚了,一些图案画得粗糙些我也没有过多在乎。

影响圈与关注圈范文

影响圈与关注圈范文

影响圈与关注圈范文影响圈和关注圈是社交网络中两个重要的概念。

影响圈是指一个人可以直接影响或影响到的人群,而关注圈则表示一个人关注和关心的人群。

这两个概念在社交网络中具有不同的作用和影响。

首先,影响圈是一个人在社交网络中的影响力的体现。

一个人的影响圈可以包括他的朋友、家人、同事、同学等身边的人。

这些人可以受到他的言行举止、观点和价值观的影响。

例如,一个有影响力的领导者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和决策影响和激励团队成员,推动团队的发展和成功。

影响圈的大小和质量对一个人的影响力和社会地位有一定的影响。

其次,关注圈是一个人在社交网络中关心和关注的人群。

一个人的关注圈可以包括他的偶像、明星、领导者、榜样等。

关注圈的人对个人的生活、工作和灵感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影响。

例如,一个音乐爱好者可能会关注他心目中的音乐偶像,关注他的音乐作品和演唱会,从中获得乐趣和灵感。

关注圈的形成和发展可以提供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动力。

影响圈和关注圈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和交叉。

一个人的影响圈和关注圈可能会相互影响和扩大。

例如,一个有影响力的领导者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关注他的言行举止和决策,从而扩大他的关注圈。

同样地,一个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也可能吸引更多的人进入他的影响圈,成为他的忠实粉丝。

同时,影响圈和关注圈也可以通过社交网络的传播和互动来扩展和加强。

社交网络平台提供了一个便捷的交流和分享信息的渠道,帮助人们扩大他们的影响圈和关注圈。

通过社交网络,一个人可以迅速将自己的观点和信息传播给更多的人,从而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同时,一个人也可以通过社交网络来关注和了解更多的人物和事件,扩大自己的关注圈。

然而,影响圈和关注圈也存在一些负面的影响。

一方面,过度关注影响圈和关注圈可能会使个人过于依赖外部的认可和赞同,导致个人自尊心受损。

另一方面,过度关注他人的言行举止和决策可能使个人失去自己的判断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综上所述,影响圈和关注圈在社交网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关注圈和影响圈

关注圈和影响圈

积极主动:关注圈和影响圈最近和同事沟通的过程中发现,当一个人在状态低谷的时候,整个想法和做事的风格都会发生蛮大的变化,原本一个积极主动的人会变的看上去消极被动了。

我一直在寻求答案,后来我《高效人士七个习惯》中貌似找到了答案。

回想前段时间分享的《思考:如何做积极主动的人》,里面谈到的“有事做事,没事找事”的几点方法,我想这些仅仅只是技巧,要持久的保持积极主动,但光有技巧是不够的,思维方式才是真正重要的,才是真正不会被外界干扰到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关注的事情(我们称之“关注圈”),在这些事情里有个分成两类:1)有些事情是可以被掌控的(我们称之“影响圈”);2)有些事情是超出个人能力范围;积极主动的人会把自己的精力放在“影响圈”,专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并使自己的影响圈不断扩大,能力也越来越强;消极被动的人会把关注于“关注圈”,紧盯别人弱点,环境问题,超出个人能力范围的事情不放,为自己的消极行为找借口;对力所能及的事情忽略,影响圈越来越小,能力也越来越小;由此看来,让自己的影响圈(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扩大是一件美妙的事情。

看看下图,最近我碰到圈里圈外的事,建议我们在说话和做事情先考虑下:我是在做影响圈里的事情么?如果是,GoGoGo;如果不是,STOP;最后,我写上我自己比较喜欢的一句话(也不记得是谁说的了):“改变自己能改变的,接受自己不能改变的”。

佛家有句话“一念超生,度人自度”,好坏都在一念之间,所以你希望去做影响圈的事情还是关注圈的事情,也在一念之间。

什么是你现在没有而又想拥有的呢?更多的关爱?更多的金钱?更好的身体?还是成功以及世人的崇拜?下面这个小测验将帮助你找到阻止你前进的隐性障碍。

准备好了吗?拿出一张纸来,用一分钟时间写下一个你想达到的目标。

接着,写下所有可能阻碍你达到目标的障碍。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你需要克服什么困难,弄清楚这一点很重要。

所以,在下笔之前,请务必用几分钟时间想清楚这点。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积极主动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积极主动
GOLD AND STONE
一个人整天抱怨生活对他不公平,抱怨自 己的才能不被人赏识,终于这件事让上帝知道 了。上帝来到这个人的身边,捡起地上的一颗 石子扔到了石堆里,说:如果石子就是你,把 自己找出来。那人找了好久也没找到,上帝又 往石堆里扔了块金子,说:如果金子就是你, 把自己找出来。结果当然是那人一眼就认出了 代表自己的金子…
• 看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哪些 事物,能大致判断他是否积极主动。
• 影响圈:圈内事物是可以被掌控的。 积极主动的人关注于此圈。
• 关注圈:超出个人能力范围的事物。 消极被动的人常关注。
✓ 增加个人的影响范围,开发积极主 动的回应。
关注圈 影响 圈
关注圈 影响 圈
09
积极能量扩大了影响圈: • 精力用于建设 • 待人以诚、信守承诺 • 勇于道歉、善意批评 • 重视回馈、不去控制
高效能人士的 七个习惯
习惯一 积极主动
目录
CONTEN TS
PART 01
引语
QUOTATION
1
2
PART 03
读中感
4
SENSE OF READING
PART 02
读前感
3
PRE READING SENSE
PART 04
读后感
READING LATE SENSE
引语
QUOTATION
金子与石子
引语
04
小结:
做石子还是做金子,选择权在自己手中。每个 人都要正确认识自身,在石子堆里,金子很容易被 发现,要让别人发现自己,就要努力把自己变成金 子——这便是你的选择!
人生选择的奥秘 就是你永远也不知 道下一刻会发生什 么..
什么是习惯?
05

“影响圈”与“关注圈”

“影响圈”与“关注圈”

“影响圈”与“关注圈”史蒂芬·柯维博士是国际上广受尊敬的领导权威、家庭专家、教授和机构顾问。

他毕生致力于传授生活准则和领导者准则。

他在他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提出了两个著名的概念:“影响圈”与“关注圈”(图1)。

柯维认为每一个人都有一些关注的问题,包括健康、子女、经济状况或世界局势,这些可以归入“关注圈”。

其中,有些是个人可以掌握的,有些则无能为力,把个人可以控制的事圈起来,就形成“影响圈”。

所以影响圈是我们通过自己的行动能够影响或者改变的事情,比如学习,锻炼,工作。

而有些事情是我们关注到却无法影响的,比如石油危机、伊拉克战争、飞机失事,这些事情就属于关注圈而不属于影响圈。

着重于“影响圈”的人,脚踏实地,不好高骛远;把心力投注于自己能有所作为的事情,所获成就将使影响圈逐步扩大(图2)。

反之,消极被动的人全神贯注在“关注圈”,时刻不忘环境的种种限制,他人的种种缺失,徒为无法改变的状况担忧。

由于着力方向错误由此而生的副作用,影响圈便会缩小(图3)。

这里我想再和大家分享两个关键词:影响圈和关注圈。

所谓影响圈,是一个人或企业可以影响到的范围,比如个人可以保持时刻微笑,公司可以坚持每周培训;所谓关注圈,是一个人或企业不能左右其结果,但愿意关注的范围,比如业务员关注公司的销售冠军的业绩,或代理商关注厂商的新广告和新促销方案。

有了这样两个范围的划分,那么我们在面对问题和困难时,就可以选择我们的处理方式:在我的影响圈里发生的问题,我一定努力解决,反之,我既然无力解决,那么,我也不要抱怨。

如果事情已经发生,我们可以选择的就是我们的态度。

强调关注圈和影响圈的目的在于:不论是公司还是个人,如果你把关注圈的事情当作影响圈来考虑,而你又无法对其产生影响,那么最终你会发觉,你总是在受伤害。

同时,强调关注圈和影响圈的好处在于,能使人养成关注他人优点的好习惯。

我在写这个笔记的时候,只要意思表达清楚了,一些图案画得粗糙些我也没有过多在乎。

关注圈和影响圈

关注圈和影响圈

上帝啊,请赐我平静的心去接受我无法改变的,请赐我勇敢的心去改变我能够改变的,请赐我智慧的心去辨别他们。

马云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十年前我更关心全世界,结果我的日子过得非常艰难;五年前我很关心中国的命运,我也过得很艰难;三年前开始我只关心公司,我的日子开始好起来。

现在我只关心自己,越来越好。

所以我说,关心好自己,把每个人吧自己喜欢的事情做好,这个世界就会好起来,别像奥巴马一样关心全世界。

现代社会发展真的是太快了,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

为了让人们能更好适应发展速度,区别对待、各取所需,各种“圈子”应运而生,朋友圈、娱乐圈、校友圈、同学圈、工作圈、生意圈……今天,想要聊聊我们每个人的“关注圈”和“影响圈”所谓关注圈,就是你格外关注的事情的总和。

比如健康、子女、家庭、事业、工作、手机、明星、股票、贸易战、核战争等等。

所谓影响圈,是在关注圈内,通过你的努力可以掌控的、改变的事情所组成的一个较小的圈子。

比如,健康身体、学习成绩、工作业绩、家庭关系。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把精力过多放在自己不能掌控的关注圈,那么自己的影响圈就会越来越小;反之,如果把自己的精力放在影响圈,那么影响圈就会越来越大,个人就会越来越成功。

马云就是把自己的精力放在影响圈做事,成为马云。

而古往今来所有成功人士,莫不如此。

积极主动的人在精力放在影响圈,对自己负责,消极被动的人往往看到关注圈,不断产生焦虑。

比如有一家公司,老板精力旺盛、雷厉风行、很有见地,但在管理上却独断专行,颐指气使。

老板对下属的态度让员工小A很不满意,但又不敢对老板怎样,于是就经常和同事埋怨老板,后来习惯了,遇到工作,推诿塞责,能躲就躲,能拖就拖。

小A将自己的关注点放在了自己不能改变的方面,他的抱怨无非是在以老板的缺点来推卸自己的责任。

员工小B了解老板的缺点,但他回应老板的不是抱怨、推诿,而是想方设法弥补老板工作上的缺点,填补了老板工作上的空白。

他又设法配合老板的长处,把重点业务放在够得着的范围内,把工作做得越来越好。

影响个人尽职敬业行动圈与注意圈

影响个人尽职敬业行动圈与注意圈

影响个人尽职敬业行动圈与注意圈《001 学会区分“影响圈”和“关注圈”,做一个积极主动的人》影响圈和关注圈的概念来源于史蒂芬柯维《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注:史蒂芬柯维,著名领导力大师,2012年去世。

一生著述颇丰,以1989年出版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最有影响,被美国《时代周刊》誉为“思想巨匠”、“人类潜能的导师”,被入选影响美国历史进程的25位人物之一。

《七个新冠》自出书以来,长居美国畅销书排行榜,2003年4月份这本书的俄文版在莫斯科上市,总统普京对媒体发表感慨说:“俄罗斯应该出现这样伟大的思想家”,普京还建议俄罗斯公民阅读这本书。

2002年,《福布斯》将《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评为有史以来最具影响力的10大管理类书籍之一。

史蒂芬柯维其他重要作品有:《高效能家庭的7个习惯》《第三选择》(樊登强烈推荐)。

一、影响圈和关注圈:每个人都有格外关注的问题,比如健康、子女、事业、工作、国债或核战争等等,这些都可以被归入“关注圈”,以区别于自己没有兴趣或不愿理会的事物。

关注圈内的事物,有些可以被掌控,有些则超出个人能力范围,前者可以被圈成一个较小的“影响圈”。

积极主动的人专注于“影响圈”,他们专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他们的能量是积极的,能够使影响圈不断扩大。

反之,消极被动的人则全神贯注于“关注圈”,紧盯他人弱点、环境问题以及超出个人能力范围的事不放,结果越来越怨天尤人,一味把自己当作受害者,并不断为自己的消极行为寻找借口。

错误的焦点产生了消极能量,再加上对力所能及之事的忽略,就造成了影响圈日益缩小。

只有当我们在影响圈上下功夫,关注自己的思维方式时,我们才能获得改变自己的正能量,有而影响别人。

努力改变自己,而不是一味地担忧、抱怨,我们就能改变现状。

二、为什么要扩大影响圈我们面对的问题可以分为三类:可直接控制的(问题与自身的行为有关),可间接控制的(问题与他人的行为有关)和无法控制的(我们无能为力的问题,例如我们的过去或现实的环境)。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之一积极主动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之一积极主动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之一积极主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第一个习惯:积极主动。

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成功。

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人生。

一、“积极主动”的定义:它的涵义不仅止于采取主动,还代表人必须为自己负责。

个人行为取决于自身,而非外在环境;理智可以战胜感情;人有能力也有责任创造有利的外在环境。

责任感是一个很重要的观念,能够积极主动的人深谙其理,因此不会把自己的行为归咎于环境或他人。

他们待人接物是根据自己原则或价值观做有意识的抉择,而非全任外界环境的感觉来行事。

积极主动是人类的天性,积极主动的人,心中自有一片天地,天气的变化不会发生太大的作用,自身的原则,价值观才是关键。

如果认定工作品质第一,即使天气再坏,依然不改敬业精神。

消极被动的人,同样也受制于社会“天气”的阴晴圆缺。

如果受到礼遇,就愉快积极,反之则退缩逃避。

心情好坏建立在他人的行为上,别人不成熟的人格反而是控制他们的利器。

理智重于情感的人,则经过审慎思考,选定自己的原则、价值观,作为行为的原动力。

他们与感情用事、陷溺于环境而无法自拔的人截然不同。

不过,这并不表示积极主动的人对外来的刺激无动于衷。

他们对外界的物质,精神与社会刺激仍会有回应,只是如何回应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

人生共有三种重要的价值:一是:经验价值,来自遭遇;二是创造价值,出自个人独创,三是态度价值:也就是面临困境,如罹患绝症时的反应;这三种价值中,境界最高的态度价值。

我们工程人员经常在现场安装调试,所以经常会碰到各式各样的人。

有时候会因为别人的一句鼓励的话而干劲十足,但有时候也会因为别人的一句抱怨甚至指责的话而感到愤怒和不安。

在学习了“积极主动”以后,我觉得这些情绪中的消极部分完全没有必要。

我们应该深入的分析出现状况的原因,认真的做好本职工作,首先保证自己的工作没有问题,然后再慢慢解决其它问题。

决定人生命运的3个圈读书文摘读书笔记读书感想

决定人生命运的3个圈读书文摘读书笔记读书感想

决定人生命运的3个圈你人生所有的成就都逃脱不了关注圈、影响圈、能力圈这3大圈子:关注圈就是你时间、精力、金钱所投入的地方;影响圈就是你身处并深受影响的日常圈子;能力圈就是你能力所能触达的范围。

(1)关注圈排在第1位的是关注圈。

关注圈就是你注意力所在的地方,你每天把时间花在了哪里?你的精力关注了什么信息?你的钱用于哪类的消费?比如花钱,当你把钱花在脖子以下,那是吃喝玩乐,纯消费,往往并不能让你变得越来越好。

当你把钱花在脖子以上,这是投资自己的大脑,往往能让你变得越来越好。

你把时间、精力、金钱花在哪里,哪里就给你回报。

当你每一次准备投入时间、精力、金钱,你都必须思考一个问题:这笔投入会产生负债还是资产?如果想实现逆袭,你必须要调整你的关注焦点。

你要尽量规避一些跟你的工作晋升、生活幸福、财富突破无关的信息和资讯,重点围绕你怎么提升认知、提升思维、个人成长,从而实现财富的增多。

简而言之,砍掉一切不能让你生活、事业变得更好的损耗,抓住你人生问题的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2)影响圈每个人都是环境的产物。

你每天每时每刻都被周遭听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环境所影响、所洗脑。

跟你披露一个血淋淋的真相:人往往都是被关系最紧密的、玩得最好的5个人所影响的。

你看看谁每天在影响你?你现在的收入是多少?他们的平均收入是多少?他们加起来的总收入超过3万、5万或者更多?如果你天天都是被一群月收入5000元的人所影响,这他妈其实是一件好可怕的事情!如果你天天都被一些认命、抱怨的宿命论患者所影响,这他妈其实也是一件好可怕的事情!如果你的影响圈都是这一类的人,你必须赶紧、马上、立刻更换圈子!试想,如果你周围的人总是跟你说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这没希望,那也没搞头,这无异于你的周围全是阻力,你不废了吗?(3)能力圈你的关注圈、影响圈往往最终就决定了你形成什么样的能力,这就是你的能力圈。

你最终练就什么样的能力,根本就不是由你决定的,而是由你的关注圈和影响圈决定的。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积极主动篇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积极主动篇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积极主动篇《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由美国著名管理思想家史蒂芬·柯维所作,该书重点阐述了有助于个人和组织成长的七个习惯,该些习惯的养成对个人的效能和组织的成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该书在美国的影响力仅次于《圣经》。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柯维博士主张的第一个习惯,即积极主动的习惯,该习惯是七个习惯的基础,为七个习惯的有效运行建立了良好的保障。

一、积极主动的习惯(基于该书的叙述)1、积极主动社会上决定论的基调被很多人接受,有人认为人的行为是由个人的基因决定的;有人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心理原因决定的,很大程度上是受制于他的父母;还有人认为人们的行为是由其所处的环境决定的。

我们不能否认外界环境和条件对人的成长与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但这决不是起决定性作用的。

因为我们人类不同于动物,动物没有自我思维,而人类有自我思维的能力,他可以对外界做出的刺激,进行相应的思考,继而选择符合自身价值观的回应和行为。

如《活出生命的意义》一文中的维克多·弗兰克尔,其在二战时期被纳粹囚禁,受尽屈辱,其家人也惨遭杀戮,一般人难以承受如此沉重的打击,但是弗兰克尔却在此过程中,发现了人的终极自由,即人可以在任何环境中选择一己态度生存、生活的自由。

在刺激和回应之间人有选择的自由,鉴于此,该书主张要建立积极主动的习惯,积极主动不仅指行事的态度,还意味着人一定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个人行为取决于自身的抉择,而不是外在的环境。

人类能针对特定环境选择回应方式,更能主动创造有利的环境。

2、关注圈与影响圈关注圈是我们日常比较关注的事情所辐射的范围,如工作、家庭、环境、房价等,在关注圈中有一部分事情是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施加影响,予以支配的,这部分事情就是归在影响圈内。

消极被动的人,常常把注意力放在影响圈外的关注圈上,即那些他无法控制的事情如大环境的状况、别人的言行等,这样的人就容易怨天尤人、郁郁寡欢。

积极主动的人,常常把注意力放在影响圈上,比如他们会专注于提高自身的技能,通过自己力所能及范围内的努力,可以不断扩大影响圈,改善自己的生活,做人生的赢家。

你知道什么是“关注圈”和“影响圈”吗?

你知道什么是“关注圈”和“影响圈”吗?

你知道什么是“关注圈”和“影响圈”吗?今⽇晨读《⾼效能⼈⼠的七个习惯》,学习了关注圈和影响圈的概念。

关注圈指的是⾃⼰关注的东西的总和。

⽐如,股票、国家⼤事、⾃⼰的健康和事业等等。

影响圈,顾名思义,指的是通过⾃⾝的努⼒可以影响或改变的东西,⽐如学习成绩、⼯作表现等等。

⼀般⽽⾔,⼀个⼈的关注圈⽐影响圈是要⼤的。

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影响圈(如下的红⾊区域)是⾃⼰能控制的东西,关注圈⽐影响圈⼤的那部分(如下的蓝⾊区域)是⾃⼰不能控制的东西。

⼈的精⼒是有限的,想象⼀下,如果蓝⾊区域很⼤,红⾊区域很⼩,说明把精⼒过多的花在了和⾃⼰⽆关的事务上。

如果把精⼒更多的花在影响圈上,属于⾃⼰的影响圈就会慢慢变⼤。

⽐如⼀家公司,制度有点混乱,分⼯不明确,员⼯⼩A,经常私下抱怨,但⼜不敢和领导直接提出来,久⽽久之,⾃⼰也就随便了,对于没有明确属于⾃⼰职责范围的⼯作,推来推去,不会主动承担,⼩A把关注点放在了埋怨公司制度、管理混乱,认为⾃⼰是基层员⼯,没有话语权,只能私下抱怨,不敢向上反映,最后形成了被动做事的⼯作态度。

员⼯⼩B,也知道公司有这些问题,他认为,虽然分⼯不明确,⾃⼰也暂时没有能⼒影响领导的决定,⾃⼰⽬前能做的就是,那些分⼯不明确的事情,在有余⼒时,多承担⼀些,当做是学习进步的机会。

渐渐地,领导对⼩B越来越信任,会把更重要的⼯作交给他,在公司⾥也有更多的话语权,也能向领导提出⼀些建议了,他在公司中的影响圈就慢慢的变⼤了。

⼩B把精⼒花在⾃⼰能控制的事情上,专⼼做好⾃⼰,不管别⼈是怎么做的。

上⾯这个例⼦是我为了更好的阐述概念瞎编的,下⾯还是讲⾃⼰的故事吧,关注⾃⼰本⾝。

关注圈和影响圈的概念,核⼼是提醒⾃⼰关注⾃⾝能控制的⽅⾯,不要把精⼒浪费在不能控制的⽅⾯。

对我⽽⾔,这点⾮常适⽤于⼈际关系的处理。

⽐如,谈恋爱的情形下,如果⼀开始对⼀段关系期望过⾼,相处中会出现各种⽭盾,哪怕不会全部都表现出来,但在⼼⾥也是经常⽣⽓,认为对⽅没有达到⾃⼰的要求。

关注圈circleofconcern与影响圈circleofinfluence

关注圈circleofconcern与影响圈circleofinfluence

关注圈circle of concern与影响圈circle of influence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作者在第一个习惯(积极主动be proactive)中提出了关注圈(circle of concern)与影响圈(circle of influence)的概念。

关注圈即我们日常关注的问题,如健康、子女、工作、环境、兴趣等等。

在关注圈内,有些是可以被我们掌控的,有些则超出范围之外,前者形成一个较小的圈子,就是影响圈。

作者得出结论说:积极主动的人专注于影响圈,他们专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他们的能量积极的,能够使影响圈不断扩大,扩张和成长。

反之,消极被动的人则全神贯注于关注圈,紧盯他人弱点、环境问题以及超出个人能力范围的事情不放,结果越来越怨天尤人,自艾自怜,并不断为自己的消极行为寻找借口。

错误的焦点产生了错误的能量,再加上对力所能及的事情的忽略,就造成了影响圈的日益缩小。

想要忽略这个烦杂世界太多超出我们控制之外的事情并非易事。

问题是,我们究竟要把多少精力放在这些控制力之外的事情上。

我们是否把自己过多纠集于世界的悲剧、人生的不公、明星的八卦、网络的扯淡、他人的错误而不可自拔,致使真正能够决定我们人生的个人能力、人脉关系、生活方式等失却成长的土壤,颓废衰败,所以我们一生平庸。

世界的诱惑太多,我们能够把握的东西太少。

一个人应把有限的精力放在无限的最能决定自己命运的事情上。

“在刺激和回应之间,我们有选择的自由”,在刺激之后,回应之前,扪心自问,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然后做出选择。

在了解影响圈与关注圈之后,还需保持清醒的头脑,分辨出何为可影响,何为无作为。

人往往自视甚高,认为可以改变世界,现实中却连自己也无法改变。

很多人想当然的认为与自己有关的便是可以改变的。

其实不然。

有关不代表可以施加影响。

若非如此,为何我们常常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无可奈何?我们可以计划未来,却不能心想事成,所以我们不要做白日梦;我们可以吸取教训,却不能改变过去,所以我们不能吃后悔药;我们可以努力进取,却无法保证加薪晋职,所以我们不可自轻自贱;我们可以诅咒社会,却不能决定让不公远离我们,所以我们不必怨天尤人。

影响圈和关注圈读后感

影响圈和关注圈读后感

影响圈和关注圈读后感英文回答:The concept of "influence circle" and "attention circle" has been widely discussed and studied in the fieldof social psychology. These two circles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shaping our behaviors, attitudes, and perceptions.The influence circle refers to the group of people who have a direct impact on our thoughts, opinions, and actions. These individuals can be our family members, close friends, or colleagues who we interact with on a regular basis. They hold a certain level of influence over us due to the strong emotional connection and trust that we have with them. For example, my best friend has a strong influence on me. Whenever I have a difficult decision to make, I always seek her advice and take her opinions into consideration. Her words and actions have a profound impact on shaping my beliefs and behaviors.On the other hand, the attention circle refers to the group of people who we pay attention to and seek validation from. These individuals may not have a direct influence on our thoughts and actions, but their opinions and approval matter to us. They can be celebrities, influencers, or even strangers on social media platforms. For instance, I follow a popular fashion blogger on Instagram. Although I don't personally know her, I value her opinions and fashion choices. I often look to her for inspiration and guidance when it comes to my own style. Her posts and recommendations influence my purchasing decisions and overall fashion sense.Both the influence circle and attention circle have the power to shape our behaviors and perceptions. However, the level of impact may vary. The influence circle tends to have a stronger and more lasting effect on us due to the emotional connection and trust we have with these individuals. We are more likely to adopt their beliefs and behaviors as our own. On the other hand, the attention circle may have a more temporary and superficial impact. We may be influenced by their opinions and choices in themoment, but it may not have a long-term effect on ourbeliefs and behaviors.中文回答:“影响圈”和“关注圈”这两个概念在社会心理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讨论和研究。

给三观塑形的事

给三观塑形的事

给三观塑形的事以前的我总是很在意别人的看法评论,时间和精力大多浪费在怎么迎合别人的兴趣上,能得到别人认同时心情兴奋异常,反之,对什么事都提不起精神。

用本书的观点来看,原来我是过分专注于关注圈。

作者习惯一点醒了我,要区分关注圈和影响圈。

关注圈内的事物,有些可以被掌控,有些则超出个人能力范畴,前者可以被圈成一个较小的“影响圈”。

观察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哪个圈,就可以判断他是否积极主动。

积极主动的人专注于“影响圈”,他们专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他们的能量是积极的,能够使影响圈不断扩大、扩张和成长。

消极被动的人则全神贯注于“关注圈”,紧盯他们弱点,环境问题以及超出个人能力范畴的事情不放。

结果越来越怨天尤人,并不断为自己的消极行为寻找借口。

实际上伤我们最深的,不是别人的所作所为,也不是我们所犯的错误,而是我们对错误的回应。

我们对任何错误的回应都会影响到下一刻发生的事件,所以一事实上要立刻承认并加以改正,避免殃及未来,这样我们也会重获力量。

影响圈的核心就是做出承诺与信守承诺的能力。

每个人都有写剧本的潜质,只是有一部分人懒得写或者抄袭别人。

以前的我,也犯了同样的错误,总是随波逐流,于是我的人生剧本看起来总是平淡无奇。

本书的习惯二以终为始(第一次创造)告诉我,学会创造才能做更好的自己。

以终为始的一个原则基础是任何事者是两次创造而成。

做任何事都是先在头脑中构思,即智力上的或第一次的创造,然后付诸实践,即体力上的或第二次的创造。

把制定目标看得与实践本身同样重要,影响圈就会日益扩大,反之就会日益缩小。

任何事物都是两次创造而成是个客观原则,但“第一次的创造未必都经过有意识的设计。

有些人自我意识薄弱,不愿主动设计自己的生活,结果就让影响圈外的人或事控制了自己,其生活轨迹屈从于家庭、同事、朋友或环境的压力,受各种外界条件的制约。

自我意识、良知和想象力这些人类的独特天赋让我们能够审视各种第一次创造,并掌握自己的那一部分,即自己撰写自己的剧本。

控制圈影响圈关注圈作文

控制圈影响圈关注圈作文

控制圈影响圈关注圈作文我们把时间、心思投放在各种事情上,做出种种思考和行动,但这些时间和心思,对不同事情结果的影响程度,却存在很大的差异。

根据产生影响的程度差异,我们可以将各种事情、活动区分为三种类型,呈现这样的三个同心圆:分别是核心的控制圈,中间的影响圈,外围的关注圈。

这个区分源自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但他只区分了影响圈和关注圈,安德烈斯·马丁·阿苏埃罗在《重建自我》中更进一步明确了控制圈,我认为三个圈更加深入,更具指导意义。

举个例子帮助理解。

比如我们现在有一个周末下午的时间,我们可以怎么用呢?假设用来工作,我们可以做出一个新的营销方案;假设用来阅读,我们可以开阔眼界,收获新知识;假设用来运动,我们可以收获良好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

像这样的事情,就处在控制圈内。

△控制圈:我们的行动可以直接控制结果的事情。

与此同时,我们也还有其他类型的选择。

比如同事或朋友遇到问题,我们去倾听他,给他建议,帮助他解决问题,我们虽然可以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做,但对于同事是否能够解决他自己的问题,我们只能间接影响,没法直接控制。

还比如公司要探索一个新项目,想听听我们的想法和意见,我们可以把自己的经验、建议都写下来,反馈给公司。

我们虽然可以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做,但公司是否采纳我们的建议,我们只能间接影响,没法直接控制。

像这样的事情,就处在影响圈内。

△影响圈:我们无法控制和决定,但可以间接影响的事情;我们还有另外一种类型的选择。

比如悠闲地躺在床上狠狠补刷连续剧;追热榜吃明星出轨离婚的瓜;评论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冲突;嘲笑拜登今天又下跪了等等。

虽然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很放松很欢乐,但我们无法改变电视剧的结局,无法改变明星收割粉丝的现实,无法影响两个国家的冲突,无法让拜登从今往后不下跪。

像这样我们虽然可以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做,但无法产生一丝丝影响的事情,就处在关注圈。

△关注圈:我们无法产生任何影响的事情。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有感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有感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有感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人们往往忙于应对各种事务,很少有时间停下来思考自己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提供了一种系统化的方法,帮助我们审视自己的生活,并培养一系列积极的习惯,以实现更高的效能和更有意义的人生。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对自己的生活和行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书中关于“关注圈”和“影响圈”的概念。

所谓“关注圈”,是指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哪些事物;而“影响圈”则是指那些可以被掌控的部分。

积极主动的人专注于影响圈,通过积极的行动来改变自己能够影响的事情,从而使影响圈不断扩大;相反,消极被动的人则全神贯注于关注圈,紧盯他人的弱点、环境问题以及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结果导致消极能量的产生,影响圈也日益缩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列清单的方式,来找出哪些是“关注圈”的事情,哪些是“影响圈”的事情。

这样,我们可以审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是否用在了正确的地方。

例如,我们可能会发现自己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关注社交媒体上的热点话题,或者抱怨社会的不公,但这些事情往往超出了我们的能力范围,属于“关注圈”。

而我们可以通过关注自己的思维模式,改进自己的行为,来影响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这属于“影响圈”。

书中还提到,积极主动的人不会被外界条件所限制,而是会主动采取措施来推动积极的变化。

例如,在婚姻出现问题时,积极主动的人会关注自己的行为和态度,努力改进自己,给予对方无条件的爱与支持。

他们不会把焦点放在对方的过错上,而是试图影响对方的行为。

这种策略更有可能带来积极的结果,因为一个人的行为与他的思维方式有关,只有当他自己意识到需要改变时,才会真正做出改变。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容易陷入消极被动的状态,关注过多的“关注圈”,而忽视了自己的“影响圈”。

我们可能会抱怨环境的不佳、他人的缺点,但却不愿意采取行动来改变这些。

这种消极的态度不仅会消耗我们的能量,还会让我们失去对生活的掌控感。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拆书稿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拆书稿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拆书稿史蒂芬·柯维是被称作推动美国历史进程的25双手之一,他是一个真正非常伟大的思想家,俄罗斯总统普京也讲过说,在俄罗斯为什么没有出现这么一位思想的大师,所以他是真的有思想的一个人。

而且他在一生当中,至少见过30多位全世界的领袖,他帮四个美国总统做过辅导。

在这本书里边所学到的最重要的习惯就是积极主动、影响圈和关注圈。

这七个好习惯其实可以分成两截,就是最底下有三个好习惯,这三个好习惯分别是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

第一个原则是积极主动。

什么叫积极主动。

第一有选择,第二要选择做影响圈的事,而不是关注圈的事,当然这个事没那么容易。

这个书里边也提到说平静祈祷词,说万能的上帝请赐予我平静去接受我不能改变的东西,那这就是关注圈。

万能的上帝请赐予我勇气去改变我可以改变的东西,影响圈。

第三句,说万能的上帝请赐予我智慧去分辨这两者的不同。

前面都白说了,所以有时候影响圈和关注圈比较难区分,影响圈和关注圈的区别绝不在于这个事的大小。

一个人在生活当中,如果没有一个预先设定的目标的话,目标当然可以改,就你做一做,你可以改,你可以不断调整,说今天不想去那儿了换一个方向。

但问题是你也得有目标,你才能够有一个方向可以走。

所以他说每一个人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都面临着两次创造,一次是在头脑当中创造出来,一次是在实际生活当中创造出来。

那么人究竟应该以什么为中心?当你发现你的人生总是以某一件事情为中心的时候,我们在生活中特别多的人是这样生活的,甚至把身体垮掉了都在所不惜,挣了很多的钱,身体垮掉了在所不惜,因为他的生活当中就只有一个中心,非常可惜。

史蒂芬·柯维讲说,绝对不要以任何一个这样片面的事情为中心,要以Principle,要以原则为中心,要以主动积极,要以这七个好习惯为我们的核心宗旨,全面地推进我们的人生,所以一个以原则为中心的人是什么样子的?第二个原则我们要学会以终为始找到自己人生的原则,写下你的人生的方向,你希望成为一个什么样子的人,包括简化到每一件小事,在做之前也要首先找到做这件事情我需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积极主动”的定义
高效能人士在任何环境中都应具备的、首要的,也是最基本的习惯——“积极主动(Be Proactive)” 积极主动不仅指行事的态度,还意味着人一定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个人行为取决于自身的抉择,而不是外在的环境,人类应该有营造有利的外在环境的积极性和责任感。积极主动模式在刺激与回应之间,人有选择的自由;选择的自由包括人类特有的四种天赋
习 惯 三
高效能人士 VS 低效能人士
“高效能”
双赢思维有双赢思维的人能在交往中寻求双 方获利、互相尊重。他们基于到处 是机遇和富足的心态,基于“我们” 而不是“我”,来进行思考。他们 总是通过向情感账户存款来建立与 他人的互信关系。
“低效能”
非赢即输他们抱的是匮乏心态,把生活看作 是一场零和游戏。他们不善于与他 人沟通,总是从情感账户提款,结 果是时时提防他人,陷入对抗的心 理。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管理 自己
影响 顺畅 不断 他人 协作 更新
由内而外全面改造自己
七个FR习A惯M的E简W要O定RK义O与F架T构H图E 7 HABITS
习惯 一
习惯 二
积极主动
采取主动,为自己过去、现在及未 来的行为负责,并依据原则及价值 观,而非情绪或外在环境来下决定
以终为始
个人、家庭、团队和组织在做任何 计划时,均先拟出愿景和目标,并 据此塑造未来,全心投入自己最重 视的原则、价值观、关系及目标。
习 惯 五
高效能人士 VS 低效能人士
“高效能”
综合综效综合综效的人与对方合作,寻求变 通后的第三种方案。不是我的,也 不是你的,而是第三种更好的解决 方案。综合综效的基础是尊重、赞 赏甚至庆幸彼此间的差异。它是某 种创造行的合作,1+1=3 or more。

快半拍,是成功职场的原动力

快半拍,是成功职场的原动力

快半拍,是成功职场的原动⼒在畅销全球的《⾼效能⼈⼠的七个习惯》这本书中,作者史蒂芬?柯维提出了关注圈和影响圈的理论。

关注圈是你主动去关⼼的⼈和事物的总和;影响圈是你可以施加影响的⼈和事物的总和。

对个⼈来说,关注圈是被动的,你不断从外界获得信息,受到外界影响;影响圈是主动的,因为是你主动施加影响于外界。

史蒂芬?柯维说,积极主动的⼈总是⽐较关注影响圈,他们总是积极做好⾃⼰的事,让外界受到⾃⼰影响,从⽽扩⼤影响圈。

不擅长主动的⼈实质在乎的是关注圈,他们太过于在意别⼈对⾃⼰的影响,以致在⾏动中丧失了⾃我选择的⾃由。

◎主动出击有没有发现,有时候上级让你起草⼀份报告,不满意再修改,⼀连改过⼏次,最后却绕回你最初的意思。

这样,你的努⼒费了⼀圈的周转,其中的价值会迅速贬值。

⼤家只会想到这份报告是经理让你改出来的,⽽⾮你⾃⼰做出来的。

但是你会说,即使如此,在上级⾯前,也休想放肆⼀把,企图去影响他。

罗兰的妙计正好相反,就是瞅准时机,在上级⾯前⼼安理得地戴上主动“⾯具”,迅速壮⼤你的⽓场,去影响对⽅的决策。

办公室的秘书总是特别奇怪:为什么罗兰的报告每次都能很快通过,不费什么周折就让经理满意,还会当众把她夸奖⼀番。

要知道经理这⼈可是⼀个会鸡蛋⾥挑⾻头的⼈,再完美的报告交到他⼿⾥,第⼆天也会被圈圈画画,指出⼀堆不是。

⼤家宁可在经理不在办公室的时候把报告放到他办公桌上,也不愿意当⾯交给他,万⼀经理问起⼏句,答不上来不知道⼜要挨多少批。

王君是罗兰的同事,她现在还记得上星期经理让她起草⼀份报告,当她向经理了解相关情况时,并没有得到明确回答,经理只是告诉她,你就写好了,⾃⼰把握,完成了再说。

结果这份报告前前后后修改了⼗⼏次,耗⽤了她⼀个礼拜的热情,⽽且其间还夹杂着经理随时不满意的批评。

改来改去,终于敲定,王君⼼⾥⼤惊,因为经理挑中的就是她第⼀次在报告⾥说明的意思,相当于坐了⼀路的冤枉车,拐来拐去,却发现原来绕了⼀个圈。

王君担忧地向罗兰求救,罗兰拿着⼿⾥写完的报告,对王君说:“接下来,你要好好观察,⽽且我⼀般都会当⾯跟他谈⼀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圈”与“关注圈”史蒂芬·柯维博士是国际上广受尊敬的领导权威、家庭专家、教授和机构顾问。

他毕生致力于传授生活准则和领导者准则。

他在他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提出了两个著名的概念:“影响圈”与“关注圈”(图1)。

柯维认为每一个人都有一些关注的问题,包括健康、子女、经济状况或世界局势,这些可以归入“关注圈”。

其中,有些是个人可以掌握的,有些则无能为力,把个人可以控制的事圈起来,就形成“影响圈”。

所以影响圈是我们通过自己的行动能够影响或者改变的事情,比如学习,锻炼,工作。

而有些事情是我们关注到却无法影响的,比如石油危机、伊拉克战争、飞机失事,这些事情就属于关注圈而不属于影响圈。

着重于“影响圈”的人,脚踏实地,不好高骛远;把心力投注于自己能有所作为的事情,所获成就将使影响圈逐步扩大(图2)。

反之,消极被动的人全神贯注在“关注圈”,时刻不忘环境的种种限制,他人的种种缺失,徒为无法改变的状况担忧。

由于着力方向错误由此而生的副作用,影响圈便会缩小(图3)。

这里我想再和大家分享两个关键词:影响圈和关注圈。

所谓影响圈,是一个人或企业可以影响到的范围,比如个人可以保持时刻微笑,公司可以坚持每周培训;所谓关注圈,是一个人或企业不能左右其结果,但愿意关注的范围,比如业务员关注公司的销售冠军的业绩,或代理商关注厂商的新广告和新促销方案。

有了这样两个范围的划分,那么我们在面对问题和困难时,就可以选择我们的处理方式:在我的影响圈里发生的问题,我一定努力解决,反之,我既然无力解决,那么,我也不要抱怨。

如果事情已经发生,我们可以选择的就是我们的态度。

强调关注圈和影响圈的目的在于:不论是公司还是个人,如果你把关注圈的事情当作影响圈来考虑,而你又无法对其产生影响,那么最终你会发觉,你总是在受伤害。

同时,强调关注圈和影响圈的好处在于,能使人养成关注他人优点的好习惯。

我在写这个笔记的时候,只要意思表达清楚了,一些图案画得粗糙些我也没有过多在乎。

我想看我笔记的仁兄中一定有人在想,这个家伙的画图水平不如我。

有这个想法的兄弟,为什么不把焦点放在我想表达的思想上呢?我又没有在和你交流如何画完美的图~~~~关注自己该关注的,然后影响自己可以影响的,你会发现:.总是注意自己做得不好的地方,并想办法改进;.总是将注意力放在自己能想办法解决的范围;总是先寻求自己的改变,从而带动别人改变;自己和别人都会觉得你越来越乐观(谁喜欢和悲观的人在一起呢).你的能力会越来越强,影响圈(力)会越来越大;而过分关注自己不能影响的事物的人,他们则是另一个面孔:.总是注意别人做得不好的地方.总是将注意力放在自己不能解决的范围.总是希望别人先改变,自己才改变。

.自己和别人都会觉得你越来越悲观(你真的好象什么事情都影响不了).你的能力会越来越弱,影响圈(力)会越来越小;专注影响圈——影响圈与关注圈2008年03月04日09:14 来源:世界经理人作者:robin1123读史蒂芬?柯维的书,是在2003年,不算太早。

因为切入培训行业还是晚了些,虽然很想成为公司的培训经理。

更早的时候,我接触的是竞争情报与二手资料分析,与市场调研公司打交道较多。

也曾经牢骚多多,毕竟是愤怒青年之一员;现在也不过是愤怒中年。

不过,擅长知错就改,仿佛是一个人的宿命。

常常反省,自我解剖得血淋淋的(引自我的高中同学之语),吸收教训、反思自己的过失,并立即着手修正自己的人生道路。

——口号喊得再多,不如立即着手行动。

——博文?崔西说过,与其盯着那只活青蛙一整天,不如一起床就吞下它!柯维的最大贡献在于,他整理出来的7习惯简单易记、层次明确、便于传播!最最关键的地方是:这7个习惯一旦意识到,很容易就上手实践,也宜于坚持。

中国历代名言警句的最大问题在于:太复杂!太繁多!太自相矛盾了。

还有些是艰涩难懂,连解释的人都没有把握说清楚、讲明白、令听众弄明白,如何传播?中国人连绵几千年的文明,导致人生哲学上升到太高的高度,以至于什么奇怪的政治斗争,中国人都经历过了,而这历代的政治智慧,都凝聚到一些读本上来世代流传,如《增广贤文》、《千字文》、《弟子规》、《三字经》等蒙学,以及其他各种专著如《论语》《道德经》等。

而从印度流入国内的一些佛家经典如《金刚经》等,以及中国人最引以自豪的《易经》等,则比较难以为全体民众读懂弄明白。

今天讨论的主题是两个概念:影响圈、关注圈。

很多打算通过阅读来了解史蒂芬?柯维的朋友们可能会失望——因为《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一书中,并没有专门强调影响圈与关注圈。

而这两个概念其实深深地根植于每一天的每一件事情当中的。

——我在douban网上看到的评论就存在这样的观点:这本书也没什么嘛,跟我以前读过的书没什么差别嘛!好像柯维并不像大家讲的那么睿智嘛!其实,影响了很多人的生活习惯、思维习惯、工作习惯的柯维,他在书当中讲得方方面面,过于详尽,因此,反而会有人忽视这两个概念。

倒不是他的书写得不好,而是,对于眼下的国人来讲,关注圈仍然主宰着我们的视线与精力,浪费着我们的时间与精力。

——这也是为什么“与成功有约”这一课程仍然很有市场的原因(台湾这边译作《与成功有约》,大陆这边的培训课程大多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课程之所以会给人以强烈的震撼,是因为课程当中会有一些游戏活动,引发你的思考,并让你着手换一个全新的视野来看待人生、看待你的同事、你所处的环境。

而其他人的成功个案更是会令你热血沸腾。

当所有的“在你眼中的成功人士”一致向你推荐这本书时,你当然会觉得这本书很有用处。

——其实,说实话,这本书我常常读不下去;反而不如卡耐基的书容易读。

——所以,我常常会对年轻的朋友说:第一,你最好去听听课程;第二,等你再年长几岁,回过头来读这本书。

因为这本书本来就不是一本简单的书,用简单化的思维去读,当然没什么收获。

相反,如果你天天在商业疆场上搏杀、日日与阴谋阳谋为伍,你常常会迷茫于“人生的意义与目的”的话题时,你很适合于抽一点时间来阅读这一本书。

这本书的意义在于:它不能帮助已经养成6—7个习惯的人,它只能帮助那些还没有养成高效能时间管理习惯的人!什么是影响圈?什么是关注圈?通俗点讲,虽然现在是资讯社会,信息量之大超出我们的想象,不过,我们每天所能接触的信息量总是有限的。

在我们周围,一些事务是我们会关注的(concern),另一些则是我们不会去关注的。

关注的事务就是关注圈,例如:包括健康、子女、事业、经济状况或世界局势、经济趋势等。

在关注圈当中,有些是我们个人可以掌握的,有些则无能为力,把个人可以控制的事圈起来,就是柯维所定义的“影响圈”(circle of influence)。

因此,关注圈可以被划分为两个部分:影响圈、影响圈以外的关注圈。

很多人将时间花在影响圈以外的关注圈事务上,而不是花在影响圈。

因此,时间的浪费就是惊人的了。

——专注于关注圈,而没有意识到“应该专注于影响圈”,导致了方向性的错误。

在企业当中,这种例子比比皆是,专注于影响圈的人大多不会有时间去发牢骚。

也没可能会无所事事——即使没有什么事情,他也会花时间去学习。

我们发现:具备领袖素质的人,大多是言语不多、讲话干脆的人。

因此,为了让自己显示出足够的干炼、足够的权威,一定要注意不可以公众场合、私下场合过于夸夸其谈,除非是一对一的做思想工作,一般情况下,尽可能少地说话似乎是比较明智的选择。

对于自己能够影响的事务,则予以较多关注、集中精力做好这一类事务;而对于自己不能够影响的事务,则以“稍加观察”为主,因为暂时还无法施加影响,只好暂且搁置一边。

我们对于影响圈与关注圈的准确判断,将有助于我们充分利用时间。

在某段时间内,我们应该以吸收知识为主;在另一段时间内,我们以实践知识为主;在第三段时间,我们或许以传播知识为主。

专注于影响圈的事务,会完完全全地改变一个人,让一个人逐渐演变,最终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有一种脱胎换骨之感觉。

——周围的人也会随之态度改变,而一个人的职位、影响范围、建议权的范围也得以扩展。

或许,常常有人会这样评价自己:缺乏毅力。

或自评为:比较浮躁。

这两个评价的含义是相同的:即认为自己没有坚持下去的毅力,没有养成习惯。

如果我们期望得到加薪与晋升,我们肯定会愿意去做一些被鼓励的事情。

但是,如果企业没有明确地指出,哪些行为是被鼓励,哪些行为是企业所反对的,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看到其他岗位的同事收入有明显的增长,是不是我们也应该直接离开我们的本职,加入他们的行列?答案是因人而异的。

有些人性格方面、历史成长经历有益于变换工作岗位。

有些人则不适合从事挑战性强的销售工作或其他类型工作。

那么,是否坚持下去呢?还是另起炉灶?这一问题可以讲是没有标准答案的。

或者说,是根本没办法回答的。

不同的人应该有不同的答案。

消极被动的人全神贯注于关注圈,时时不忘环境的种种限制、他人的种种缺点,徒劳地为无法改变的状况担忧。

时间一久,这样的消极习惯导致的是怨天尤人、畏畏缩缩,受迫害的感觉日益强烈。

(“受害者”心态)因此,其影响圈也日益趋小——我们可以观察到身边有两类人:一类人的影响力逐渐扩大,另一类人的影响力逐渐缩小。

很少有人只是维持原有的影响力的!但是,只要坚守住这样的原则:将时间花在影响圈以内的事务,令其逐渐扩大,术业有专攻,因为潜心于这些事务,就会练习得越来越强,再仔细思考自己的长处,充分运用长处;所谓的毅力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而“浮躁”也会离我们越来越远。

正如正面的暗示可以带来积极的心态一样,负面的暗示则带来消极的心态。

千万不要称自己是没有毅力的!自己是浮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