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浅析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材料之一,但是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
下面将介绍一些混凝土常见的质量通病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裂缝1.通常是由于混凝土干缩引起的,特别在高温或干燥环境下更容易出现。
2.防治措施:混凝土中加入适量的减水剂和膨胀剂,增加混凝土的延性,减少干缩裂缝的产生;同时在浇注混凝土后,要及时进行水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
二、强度不达标1.可能是由于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合理或施工过程中操作不当,导致混凝土强度低于要求。
2.防治措施:优化混凝土的配合比,使其更加符合工程要求;加强施工过程的管理和监督,确保混凝土的搅拌、浇注、养护等环节符合要求。
三、水泥渗漏1.一般是由于混凝土中水泥的质量不合格或混凝土孔隙结构不合理造成。
2.防治措施:选用质量可靠的水泥,并控制混凝土中水灰比;增加混凝土内的过渡带,减缓渗漏的速度;加强混凝土的振捣,提高表面光洁度。
四、腐蚀1.通常是由于混凝土中含有有害化学物质,如氯离子、硫酸盐离子等,与钢筋发生化学反应引起腐蚀。
2.防治措施: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中潜在腐蚀物质的含量;在混凝土配合比中添加适量的防腐剂,形成保护层;加强钢筋的防腐措施,如涂覆石蜡或防锈涂料等。
五、空鼓1.通常是由于混凝土在浇注过程中未充分振捣或浇注后长时间未进行养护所导致的,也与混凝土的质量有关。
2.防治措施:加强振捣,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及时进行养护,防止混凝土干燥收缩;优化混凝土的配合比,提高其抗裂性能。
六、空鼓1.通常是由于混凝土在浇注过程中未充分振捣或浇注后长时间未进行养护所导致的,也与混凝土的质量有关。
2.防治措施:加强振捣,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及时进行养护,防止混凝土干燥收缩;优化混凝土的配合比,提高其抗裂性能。
综上所述,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容易出现一些质量通病,但通过适当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地避免和解决这些问题。
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重视混凝土的配合比、施工工艺和养护等环节,确保混凝土质量达到要求,以保证工程的安全和持久性。
混凝土施工常见的质量通病和防治措施
加强养护护,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防 止开裂和收缩。
控制温度
采取措施控制混凝土内部温度,防止温度过高或过低对混凝土性 能的影响。
定期检查
对养护过程中的混凝土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确 保混凝土质量。
合理设计结构
1 2
优化结构设计
根据工程要求和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混凝土结构 形式和尺寸,减少应力集中和裂缝产生。
合理配合比设计
根据工程要求和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混凝土配合比,确保混凝土强 度和耐久性。
优化施工工艺
改进施工方法
01
采用先进的施工方法和技术,如泵送混凝土、滑模施工等,提
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加强施工监控
02
对混凝土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
施工质量。
提高施工人员技能
03
加强施工人员技能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操作水平和责任心。
材料因素
水泥
水泥的强度、安定性、凝结时间 等性能不符合要求,可能导致混 凝土出现裂缝、强度不足等问题
。
骨料
骨料的级配、粒径、含泥量等不符 合要求,可能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 耐久性。
外加剂
外加剂的种类、用量、质量等不符 合要求,可能影响混凝土的施工性 能和强度。
施工工艺
搅拌不均匀
混凝土搅拌不均匀,可能导致混 凝土出现离析、强度不均匀等问
激励机制
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施工人员积极参与质量管理和技术创 新活动,提高整体施工质量水平。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加强构造措施
在结构设计中采取加强措施,如增加配筋、设置 伸缩缝等,提高结构抵抗开裂的能力。
3
考虑环境因素
在结构设计时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对混凝土性能的 影响,如温度变化、湿度变化等,采取相应的措 施进行预防和控制。
商品混凝土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商品混凝土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1.强度不足:通常发生在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商品混凝土强度低于设计要求。
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原材料不合格、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掺入剂使用不当等。
防治措施:-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确保水泥、砂、石等原材料符合规定标准。
-根据设计要求制定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并进行严格的配合比试验。
-使用合适的掺入剂,并确保其按照规定的比例加入混凝土中。
2.混凝土开裂:混凝土开裂是商品混凝土常见的质量问题。
开裂的主要原因包括胶凝材料的收缩与膨胀、温度变化、荷载应力等。
开裂不仅影响混凝土的美观性,还可能影响其使用功能。
防治措施:-选择合适的胶凝材料,控制混凝土的收缩性能,可以添加适当的收缩剂或控制剂。
-控制温度变化,尽量避免混凝土在温度变化较大的环境下施工。
-对于大体积的混凝土构件,可以采用分段浇筑的方式,减少温度和收缩对混凝土的影响。
-对于承受较大荷载的混凝土结构,应根据设计要求采取合适的加固措施,减少裂缝的产生。
3.空洞和凹陷:空洞和凹陷是混凝土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主要是由于混凝土中存在气泡、骨料分离、不均匀振捣等原因引起的。
防治措施:-使用适当的振捣设备,振捣时间和能量要充足,避免出现空隙。
-控制混凝土的流动性,使其能够充分填充模板中的空隙。
-选择合适的骨料,并控制骨料的含水率。
-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确保其含水量和固含量符合设计要求。
4.钢筋质量问题:防治措施:-选用质量可靠的钢筋材料,并进行必要的防锈处理。
-设计和施工中严格控制钢筋的位置和数量,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在施工过程中,保持钢筋的清洁,避免在未浇筑混凝土前积水长期浸泡。
综上所述,商品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质量通病主要包括强度不足、混凝土开裂、空洞和凹陷以及钢筋质量问题等。
为了防止这些问题的发生,需要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制定合理的配合比和施工工艺,并进行有效的质量监控和检测。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商品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性。
浅析混凝土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认真按施 工验收规范要求处理施工缝及变 混凝 土浇筑 高度大 于2 米时 ,应设 串筒或
溜槽 ,接缝处浇筑 前应先浇5- lO 0 - mm厚原配 O
混凝土浇筑完工 ,不按要求进 行养护 ,造 形缝表面 。
对于表面不再装饰的部位加以修补 ,应在 麻面部位浇水 充分 湿润后 ,用水泥素浆或 1 2 :
得漏刷 。
表 面露筋 ,刷 洗净 后 ,在表 面 抹 l 或 承部分 必须安 装在坚实 的地基 上 ,并有足够的 :2
1 .7泥砂 浆 ,将漏筋部位抹平 ,漏筋较深 支承面积 ,以保 证结 构不发生下沉。 :25 k
的凿去薄弱混凝土 和突出颗粒 ,洗刷干净 后 ,
用比原来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捣实 。 三.混凝 土强度偏高倔低 产生原 因
大 ,因此保证混凝土工程 质量 ,防治现浇混凝
混 凝土 振 捣时 钢筋 垫块 移位 ,或垫块 太 强度 ,如仍不能满足 要求 ,可按实际强度校准
少 ,钢筋紧贴模板 ,致使拆模后露筋 。 遇大石子卡在钢筋上水泥砂浆 不能充满钢筋周
土 质量通病 ,已成为提 高建 筑工程质量的重要
一
钢 筋混 凝土 构 件断 面小 ,钢 筋过 密 ,如 补 强措 施。
1 1 3 l
 ̄ R U E RD21 O T N WO L 0I 0
正确掌握 脱模时 间,防止过 早拆模 ,碰坏 须 在混凝土 强度达 到 l公 斤/ 以后 ,方可在 2 治理方法 模板应有 足够的强度 ,刚度和稳定性 ,支
模板表 面清理干净 ,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
浆等杂物 ,浇筑混凝土前 ,模板应浇水 充分 湿
润 ,模板缝 隙应堵严 ,防止漏浆 。
房建施工中混凝土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研究
房建施工中混凝土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研究一、引言混凝土是房建施工中常见的建筑材料,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和使用性能。
在施工现场,混凝土质量存在许多疏漏和问题,给工程质量和安全带来隐患。
有必要对房建施工中混凝土质量的通病及其防治措施进行研究,以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保障工程安全。
本文将就混凝土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进行探讨。
二、混凝土质量通病1. 浇筑不规范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常常出现浇筑不规范的情况。
比如在浇筑混凝土时,工人对混凝土的振捣、坍落度等参数没有严格控制,导致混凝土密实性不足,强度不达标。
2. 混凝土拌合料配比不合理混凝土的材料配比不合理是造成混凝土强度不达标、耐久性差的重要原因。
水灰比过高或者石灰石掺量过大,都会导致混凝土的强度下降,甚至产生裂缝。
3. 混凝土养护不当养护质量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但在实际施工中,由于各种原因,很多混凝土未能得到良好的养护,导致混凝土早期龄期强度不足,耐久性差。
4. 混凝土施工质量低在混凝土施工中,如果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不严格,施工工艺不规范,就会导致混凝土的性能不稳定,强度不足等问题。
5. 混凝土外加剂使用不当外加剂是改善混凝土性能的重要材料,但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方对外加剂的选用和使用方法不够了解,或者存在误用的情况,会导致混凝土性能不达标。
以上问题是混凝土在房建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就会给工程质量和安全带来严重影响。
三、混凝土质量防治措施1. 加强对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在施工前,严格对混凝土原材料进行质量检测,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特别是水泥、骨料和外加剂等材料。
建立原材料进场检验记录,加强对原材料供应商资质的审核。
2. 优化拌和料配合比按照设计要求,科学合理地确定混凝土拌合料的配比,特别是水灰比的控制,以及外加剂和掺合料的使用。
遵循混凝土拌合料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拌和料配合比。
3. 加强施工工艺管理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加强对振捣、坍落度、浇筑及养护环节的管理。
现浇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现浇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现浇混凝土施工是建筑施工中常见的一种方式,其质量直接影响建筑物的整体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然而,由于施工环境、施工工艺等因素的不同,常常会出现一些通病,如下面所述:一、脱模发生问题脱模是指混凝土往外侧流动,使得模板受损或者混凝土表面出现缺陷。
具体的通病表现有:1.1 出现色差在脱模后,混凝土表面颜色不均匀,或者混凝土表面出现长条状色差。
防治措施正确使用药剂可以有效预防色差的发生。
在脱模前,可以在模板表面喷涂隔离剂,也可以在混凝土中掺入颜料,以便控制颜色均匀度。
1.2 出现空鼓、裂缝在脱模后,混凝土表面可能会出现空鼓、起砂、开裂等问题。
防治措施为了避免空鼓、裂缝等问题的发生,项目组需要严格遵循国家建筑标准和规范,并对模板、混凝土、拆模等项目环节进行控制。
二、混凝土强度不达标混凝土的强度是铜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如果混凝土强度不达标,就可能会出现施工质量问题。
2.1 强度波动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强度可能会发生波动。
防治措施为了防止强度波动的发生,需要准确控制混凝土的成分和比例,确保不同批次的混凝土具有同样的成分。
2.2 强度不足在完成施工之后,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设计要求。
防治措施为了防止强度不足的问题,需要合理选择掺合料的种类及掺量,再根据现场环境调整混凝土配合比,并在施工完成后及时进行试块浇注、养护及检测。
三、表面平整度问题混凝土表面平整度和水平度是衡量混凝土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
不足的平整度会影响施工效果和建筑物的整体安全性。
3.1 显著缺陷在经历了时间的洗礼后,混凝土表面出现凹凸不平的明显缺陷。
防治措施为了防止平整度问题的发生,可以使用导轨、拉线等精度高的平整工具,加强基础设施的维护,并随时做好平整度检查。
3.2 多处问题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表面出现多处平整度问题。
防治措施为了防止多处平整度问题的发生,需要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多次视察和检测施工现场,及时纠正偏差,规范施工步骤,确保每一个环节合格。
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一、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介绍
1. 混凝土强度不达标
- 原因:配合比不合理、原材料质量差、施工工艺不规范等。
- 后果:降低结构承载能力,影响工程安全。
- 对策:合理设计配合比、使用优质原材料、严格按照施工规
范施工。
2. 混凝土表面开裂
- 原因:干缩、温度应力、膨胀等。
- 后果:影响混凝土外观,减弱抗渗性能。
- 对策:控制施工阶段的温度变化、增加混凝土的抗裂剂。
3. 混凝土抗渗性差
- 原因:配合比设计不合理、施工工艺不当。
- 后果:容易渗水,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
- 对策:合理设计配合比、采用防渗材料、加强施工质量管理。
二、混凝土施工质量防治措施
1. 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
- 对水泥、骨料、掺合料等进行质量检测,确保其符合标准要求。
2. 加强施工工艺管控
- 采用现代化施工设备,保证施工操作规范。
- 控制浇注温度、铺面养护等环节,避免开裂和强度不达标。
3. 配合比设计合理
- 根据工程要求和材料性能,科学确定配合比。
4. 采用适当的外加剂
- 如抗裂剂、防渗剂等,提升混凝土的性能。
5. 加强施工质量管理
- 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质量检查和验收,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以上是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的介绍。
通过加强质量管控、合理设计和选用适当的材料,可以有效预防施工质量问题的发生,保证工程的安全和耐久性。
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是指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质量问题,其中包括材料质量、施工环境、施工工艺等方面的不符合设计要求以及存在的一些常见问题。
为了确保混凝土工程的质量,我们需要采取一些防治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一、混凝土材料质量通病: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合理:可能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达标、抗渗性差等问题。
防治措施:合理设计配合比,选用合适的水泥、骨料等原材料,并进行适当的试验检验。
2.原材料偷工减料:可能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达标,甚至出现开裂、渗水等问题。
防治措施:加强对原材料供应商的管理和质量把控,确保原材料的质量。
3.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水用量控制不当:可能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达标、开裂、渗水等问题。
防治措施:合理控制水灰比,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控,严格控制用水量。
4.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搅拌和浇注不均匀:可能导致混凝土强度不均匀、开裂等问题。
防治措施:合理选择搅拌设备,确保搅拌均匀;控制浇注速度和质量,避免混凝土分层。
二、施工环境和工艺通病:1.施工现场环境不洁净:可能导致混凝土表面质量不达标、强度降低等问题。
防治措施:加强对施工现场的清洁管理,确保施工环境的整洁。
2.温度和湿度控制不当:可能导致混凝土开裂、强度低等问题。
防治措施:合理控制施工温度和湿度,可采取加热、湿喷雾等方法进行调控。
3.混凝土养护不当:可能导致混凝土强度下降、开裂等问题。
防治措施:对刚浇筑的混凝土进行养护,保持适宜的湿度和温度,避免混凝土表面水分过早蒸发。
三、其他常见问题及防治措施:1.混凝土表面麻面:可能由于混凝土坍落度过大、养护不当等原因导致。
防治措施:加强对混凝土坍落度的控制,注意养护工作,避免混凝土表面水分过早蒸发。
2.混凝土开裂:可能由于温度变化、湿度变化等引起。
防治措施: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混凝土抗裂措施,如加纤维等。
3.混凝土强度低:可能由于配合比设计不合理、原材料质量差等原因引起。
防治措施:合理设计配合比,加强对原材料的质量管控,确保混凝土强度。
浅析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浅析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在分析研究混凝土裂缝产生之前,有必要先了解混凝土的组成成分,混凝土是一种由砂石骨料、水泥、水及其他外加材料混合而形成的非均质脆性材料。
由于混凝土施工和本身变形、约束等一系列问题,硬化成型的混凝土中存在着众多的微孔隙、气穴和微裂缝,正是由于这些初始缺陷的存在才使混凝土呈现出一些非均质的特性。
微裂缝通常是一种无害裂缝,对混凝土的承重、防渗及其他一些使用功能不产生危害。
但是在混凝土受到荷载、温差等作用之后,微裂缝就会不断的扩展和连通,最终形成我们肉眼可见的宏观裂缝,也就是混凝土工程中常说的裂缝。
这是混凝土施工的一种常见质量通病。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很多,有变形引起的裂缝:如温度变化、收缩、膨胀、不均匀沉陷等原因引起的裂缝;有外载作用引起的裂缝;有养护环境不当和化学作用引起的裂缝等等。
在实际工程中要区别对待,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
1.干缩裂缝及预防干缩裂缝多出现在混凝土养护结束后的一段时间或是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一周左右。
水泥浆中水分的蒸发会产生干缩,且这种收缩是不可逆的。
干缩裂缝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内外水分蒸发程度不同而导致变形不同的结果:混凝土受外部条件的影响,表面水分损失过快,变形较大,内部湿度变化较小变形较小,较大的表面干缩变形受到混凝土内部约束,产生较大拉应力而产生裂缝。
相对湿度越低,水泥浆体干缩越大,干缩裂缝越易产生。
干缩裂缝多为表面性的平行线状或网状浅细裂缝,宽度多在0.05-0.2mm之间,大体积混凝土中平面部位多见,较薄的梁板中多沿其短向分布。
干缩裂缝通常会影响混凝土的抗渗性,引起钢筋的锈蚀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在水压力的作用下会产生水力劈裂影响混凝土的承载力等等。
混凝土干缩主要和混凝土的水灰比、水泥的成分、水泥的用量、集料的性质和用量、外加剂的用量等有关。
主要预防措施:一是选用收缩量较小的水泥,一般采用中低热水泥和粉煤灰水泥,降低水泥的用量。
二是混凝土的干缩受水灰比的影响较大,水灰比越大,干缩越大,因此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应尽量控制好水灰比的选用,同时掺加合适的减水剂。
混凝土施工质量之三混凝土质量通病分析及预防措施
混凝土施工质量之三混凝土质量通病分析及预防措施混凝土是一种普遍应用于建筑物和基础设施工程中的材料,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然而,在混凝土施工中常常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本文将对三种混凝土质量通病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一、水泥浆胀1.问题表现:在混凝土表面形成孤立的小凸起。
2.问题原因:水泥浆胀通常是由于水泥中的硫酸盐和碱含量过高,与铝酸化学反应而产生体积膨胀。
3.预防措施:a.合理选择水泥种类和控制混凝土中硫酸盐和碱含量;b.控制混凝土水灰比,防止水泥过量使用;c.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养护期,避免过早失水;d.加入钙粉或硅粉等添加剂来抑制水泥浆胀的发生。
二、沉浮现象1.问题表现:混凝土表面出现凹陷或起伏。
2.问题原因:a.水泥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没有得到充分的压实,会出现沉降现象;b.水泥混凝土表面失水速度过快,过早失去养护水分。
3.预防措施:a.采用合适的振捣设备和程序,确保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压实;b.加强混凝土的养护,控制表面失水速度,保持湿润;c.根据施工需要,适当调整混凝土配合比,增加粉磨剂的使用量。
三、开裂问题1.问题表现:混凝土表面或内部出现裂缝。
2.问题原因:a.混凝土强度不足,无法抵抗外部或内部应力;b.混凝土收缩过程中,由于干燥或温度变化引起的收缩应力较大;c.混凝土养护不当,导致过早失水。
3.预防措施:a.合理选择水泥种类和控制混凝土强度;b.控制混凝土中的水灰比,减少收缩;c.加入合适的控制收缩剂,并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养护期;d.采用减少或预留伸缩缝的方式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应力。
综上所述,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的出现往往是由材料选择、施工工艺和养护措施等多个环节的不当操作造成的。
通过合理选择材料、控制施工工艺和加强养护,可以有效预防混凝土质量通病的发生,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通病现象表面裂缝:塑性裂缝又称龟裂,严格讲属于干缩裂缝,在结构表面出现形状不规则长短不一,互不连贯,类似干燥的泥浆面。
原因分析1、砼浇筑后,表面没有及时覆盖,受风吹日晒,表面游离水分蒸发过快,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而此时混凝土早期强度低,不能抵抗这种变形应力而导致开裂2、使用收缩率较大的水泥,水泥用量过多或使用过量的粉砂3、砼水灰比过大,模板过于干燥防治措施1、配制砼时,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减小空隙率和砂率,要振捣密实,以减少收缩量,提高砼抗裂强度2、砼浇筑前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3、在气温高、温度低或风速大的天气下施工,砼浇筑后,应及时进行洒水养护,养护时要加强表面的抹压和养护工作。
4、砼养护可采用覆盖草袋、塑料薄膜等方法,当表面发现微细裂缝时,应及时抹压一次,再覆盖养护通病现象缺棱掉角:结构或构件边角处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规则,棱角有缺陷。
原因分析1、木模板未充分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浇筑后养护不好,造成脱水,强度低。
2、模板吸水膨胀将边角拉裂,拆模时,棱角被粘掉。
3、低温施工过早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
4、拆模时,边角受外力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
5、模板未涂刷隔离剂或涂刷不匀。
防治措施1、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混凝土浇筑后应认真浇水养护。
2、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应具有1.2MPa 以上强度,拆模时注意保护棱角,避免用力过猛过急。
3、吊运模板,防止撞击棱角,运输时,将成品阳角用草袋等保护好,以免碰损。
4、缺棱掉角,可将该处松散颗粒凿除,冲洗充分湿润后,视破损程度用 1∶2 或 1∶2.5 水泥砂浆抹补齐整,或支模用比原来高一级混凝土捣实补好,认真养护。
通病现象麻面: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粗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原因分析1、模板表面粗糙或黏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干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
2、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浅析混凝土工程的质量通病及共防治措施
散颗粒 , 将其刷洗干净后 ,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 仔细填塞捣实 ;对较深蜂 窝 ,如清除 困难 ,可埋压浆
20 年第 5 08 期
青 海 斟 技
() 混 凝 土一 次 下料 过 多 、过 厚 、过 高 ,振 捣 器 3 振 动不 到 ,形成 松散 孔洞 ; () 混凝 土 内掉 人工 具 、木块 、泥块等 杂 物 。 4
青 海 斟 技
20 年第 5 08 期
浅析混凝土工程的质量通病及共防洽措施
张会 琴
( 宁联 友工 程建 设监 理有 限公 司 ,青 海 西
西宁
80 0 ) 10 0
摘 要 :本文对混凝土工程主要质量 通病 的产生原 因和 防治措施进行了探讨 。 关键词 :混凝 土工程 ;质量通病 ;产生原因 ;防治措施
振捣 时间不 够 ; f) 板 缝 隙未堵 严 ,水泥 浆流 失 ; 5模 ( 钢 筋较密 ,使用 的石子粒 径过大或坍 落度过小 ; 6 ) () 础 、柱 、墙 根部 的下 部浇 灌完 后 ,间歇 时 间 7基 不够 或 未 间歇就 继续 灌上 层混 凝 土 。
13 防治措 施 .
形 成麻 点 。 23 防治措 施 .
f 混凝土搅拌 时间不够 ,未拌合均匀 ,和易性 2 )
差 ,振捣 不 密实 ;
f) 料不 当或 下 料 过高 ,未 设 串筒 或 溜 槽 下料 , 3下
使石 子集 中 ,造 成石子 砂 浆离 析 ; f) 凝 土未分 层 下料 ,振 捣不 密 实 ,或漏 振 ,或 4混
f) 凝土 配合 比不 当 ,或砂 、石 子 、水 泥 材料 加 1混 水量 计量 不准 ;
( 模板拼缝不严 ,局部漏浆 ; 3 ) f 模板涂刷隔离剂不匀 ,或局部漏刷 ,或隔离剂 4 ) 失 效 ,致使 混凝 土 表面 与模 板粘结 而造 成麻 面 ;
混凝土浇筑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混凝土浇筑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一、水灰比不合理水灰比是指水与水泥的质量比。
水灰比过大,会导致混凝土强度低、耐久性差;水灰比过小,会使混凝土工作性变差。
因此,合理调整水灰比非常重要。
防治措施:1.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确定水灰比,不可随意调整。
2.做好混凝土试块的拌制,根据试验结果及时调整水灰比。
3.加强对现场混凝土配制的监控,确保水灰比的准确控制。
二、孔洞、夹杂物孔洞、夹杂物是指混凝土中出现的不规则空隙和杂质。
孔洞和夹杂物的存在会削弱混凝土的强度和导热性能,影响工程质量。
防治措施:1.在施工前,做好模板的清理工作,确保模板表面光滑、无破损。
2.严格控制混凝土搅拌过程中的振捣时间和强度,确保混凝土充分密实。
3.施工时,采用合适的振捣器具,避免孔洞和夹杂物产生。
4.加强对配料的管理,控制骨料中杂质的含量。
三、混凝土裂缝混凝土裂缝是指在混凝土中出现的裂隙或开裂现象。
混凝土裂缝的存在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防治措施:1.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要求进行混凝土浇筑,避免浇筑过程中的剪切力和振动力对混凝土的影响。
2.控制混凝土的收缩和温度变形,可采用与施工现场温度相适应的施工工艺。
3.针对特殊情况,如大面积连续浇筑、施工温度较高等,可采用合适的控制裂缝的措施,如添加缓凝剂、设置伸缩缝等。
四、强度不符合要求混凝土强度不符合设计要求是施工中常见的问题,主要因素包括水灰比不合理、配料不准确、养护不当等。
防治措施:1.确保水泥品种、品牌符合设计要求,并及时进行质量检测,以保证水泥质量。
2.严格按照设计配合比进行材料的配比,确保骨料的粒径分布合理。
3.加强现场质量检测,正确掌握混凝土的拌合时间和混凝土强度的测定方法。
4.做好养护工作,保持混凝土湿润,避免早期干燥和开裂。
综上所述,混凝土浇筑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主要涉及水灰比的合理调整、孔洞、夹杂物的控制、混凝土裂缝的预防和强度的保证等方面。
对施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监管,确保混凝土的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混凝土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混凝土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混凝土是建筑工程最常用的材料之一,其质量与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密切相关。
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混凝土质量不良的情况,这些质量问题通常被称为混凝土质量通病。
下面将介绍混凝土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原因1.原材料质量不合格混凝土的主要原材料为水泥、石子和砂子。
如果原材料质量不合格,会导致混凝土质量出现问题。
例如,水泥的标号不对、含有过多的杂质或过多的水分,石子和砂子大颗粒、含有较多的粉末等等。
2.搅拌不均匀混凝土的搅拌至关重要。
如果搅拌不均匀,就会导致坍落度不稳定,强度不均等问题。
搅拌时间不够、设备不足、操作不规范、混凝土过于干硬等原因都会导致搅拌不均匀。
3.浇注不当混凝土浇注的方法、层数和时间都需要严格控制。
如果控制不当,会导致混凝土内部出现过多的气泡,从而影响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
4.混凝土养护不当混凝土养护是混凝土混凝土的重要环节。
如果养护不当,会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龟裂、空鼓、碳化等问题,从而影响混凝土耐久性。
防治措施1.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在混凝土施工前,要对原材料进行检测,确保原材料符合相应的标准。
应选用优质的水泥、石子和砂子,确保原材料的质量达标。
2.严格控制混合比例和搅拌时间为了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强度,应该严格控制混合比例和搅拌时间,保证混合充分。
同时,要确保设备设施齐备、操作规范,控制搅拌的温度和时间。
3.控制浇注方法和时间浇注混凝土时,应该采用合适的浇注方法和时间,保证混凝土浇注的连续性和均匀性。
同时,要严格控制浇注的层数和时间,避免过早的脱模和后期破损。
4.合理控制混凝土养护时间和方法混凝土养护时间和方法也非常重要。
应合理控制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和方法,确保混凝土表面的湿度和温度稳定。
同时要注意混凝土表面的维护,避免出现龟裂、空鼓等问题。
结论以上是常见的混凝土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对于建筑工程来说,混凝土质量是十分重要的,只有保证混凝土质量,才能保证整个建筑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混凝土质量通病原因分析+预防措施+处理方法
混凝土质量通病原因分析、预防措施、处理方法A、砼麻面现象:砼表面局部缺浆粗糙,或有许多小凹坑,但无钢筋和石子外露。
原因分析:1、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干净拆模板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
2、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3、模板拼缝不严密,局部漏浆。
4、模板隔离剂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5、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末排出停在模式板表面形成麻点。
预防措施:模板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
木模板灌注砼前,用清水充分湿润,清洗干净,不留积水,使模板缝隙拼接严密,如有缝隙,填严,防止漏浆。
钢模板涂模剂要涂刷均匀,不得漏刷。
砼必须按操作规程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捣,每层砼均匀振捣至气泡排除为止。
处理方法: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就在麻面局部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
B、蜂窝现象:砼局部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出现空隙,形成蜂窝状的孔洞。
原因分析:1、砼配合比不合理,石、水泥材料计量错误,或加水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2、砼搅拌时间短,没有拌合均匀,砼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未按操作规程灌注砼,下料不当,使石子集中,振不出水泥浆,造成砼离析。
4、砼一次下料过多,没有分段、分层灌注,振捣不实或下料与振捣配合不好,未振捣又下料。
5、模板孔隙未堵好,或模板支设不牢固,振捣砼时模板移位,造成严重漏浆。
6、钢筋较密,使用碎石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
7、基础、柱子、墙根部位末稍加间歇就继续灌上层混凝土。
预防措施:砼配料时严格控制配合比,经常检查,保证材料计量准确。
采用电子自动计量。
砼拌合均匀,颜色一致,其延续搅拌最短时间符合规定。
砼自由倾落高度一般不得超过2m。
如超过,要采取串筒、溜槽等措施下料。
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捣固,防止漏振,模板应堵塞严密,基础、柱子、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隔1~1.5h沉实后再浇灌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
混凝土施工常见的质量通病和防治措施
砼常见的质量通病和防治措施一混凝土蜂窝、麻面、孔洞1、产生原因:1模板表面粗糙并粘有干混凝土,浇灌混凝土前浇水湿润不够,或模板缝没有堵严,浇捣时,与模板接触部分的混凝土失水过多或滑浆,混凝土呈干硬状态,使混凝土表面形成许多小凹点;2混凝土搅拌时间短,加水量不准,混凝土和易性差,混凝土浇筑后有的地方砂浆少石子多,形成蜂窝;3混凝土浇灌没有分层浇灌,下料不当,造成混凝土离析,因而出现蜂窝麻面;4混凝土浇入后振捣质量差或漏振,造成蜂窝麻面;2、预防措施:1浇灌混凝土前认真检查模板的牢固性及缝隙是否堵好,模板应清洗干净并用清水湿润,不留积水,并使模板缝隙膨胀严密;2混凝土搅拌时间要适宜,一般应为1-2分钟;3混凝土浇筑高度超过2米时,要采取措施,如用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进行下料;4混凝土入模后,必须掌握振捣时间,一般每点振捣时间约20-30秒;合适的振捣时间可由下列现象来判断:混凝土不再显着下沉,不再出现气泡,混凝土表面出浆且呈水平状态,混凝土将模板边角部分填满充实;3、处理方法:麻面主要影响美观,应加以修补,即将麻面部分湿润后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抹平;如果是小蜂窝,可先用水洗刷干净后,用1:2或2:5水泥砂浆修补,水泥标号、厂家应为同一浇筑时的水泥、厂家;如果是大蜂窝则先将松动石子剔掉,用水冲刷干净湿透,再用提高一级标号的细石混凝土捣实,加强养护;如果是孔洞,要经过有关人员研究,制定补强方案,方可处理;二露筋1、产生原因:1混凝土振捣时钢筋垫块移位,或垫块太少,钢筋紧贴模板,致使拆模后露筋;2钢筋混凝土构件断面小,钢筋过密,如遇大石子卡在钢筋上水泥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使钢筋密集处产生露筋;3混凝土振捣时,振捣棒撞击钢筋,将钢筋振散发生移位,因而造成露筋;2、预防措施:1钢筋混凝土施工时,注意垫足垫块,保证厚度,固定好;2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较密集时,要选配适当石子,以免石子过大卡在钢筋处,普通混凝土难以浇灌时,可采用细石混凝土;3混凝土振捣时严禁振动钢筋,防止钢筋变形位移,在钢筋密集处,可采用带刀片的振捣棒进行振捣;3、处理方法:首先将外露钢筋上的混凝土渣子和铁锈清理干净,然后用水冲洗湿润,用1:2或1:水泥砂浆抹压平整;如露筋较深,应将薄弱混凝土全部凿掉,冲刷干净润湿,用提高一级标号的细石混凝土捣实,认真养护;三混凝土强度偏高或偏低1、产生原因:1混凝土原材料不符合要求,如水泥过期受潮结块、砂石含泥量太大、袋装水泥重量不足等,造成混凝土强度偏低;2混凝土配合比不正确,原材料计量不准确,如砂、石不过磅,加水不准,搅拌时间不够;3混凝土试块不按规定制作和养护,或试模变形,或管理不善、养护条件不符合要求等;2、预防措施:1混凝土原材料应试验合格,严格控制配合比,保证计量准确,外加剂要按规定掺加;2混凝土应搅拌均匀,按砂子+水泥+石子+水的顺序上料,外加剂溶液量最好均匀加入水中或从出料口处加入,不能倒在料斗内;搅拌时间应根据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搅拌机容量合理确定;3搅拌第一盘混凝土时可适当少装一些石子或适当增加水泥和水;4健全检查和试验制度,按规定检查坍落度和制作混凝土试块,认真做好试验记录;四混凝土板表面不平整1、产生原因:1有时混凝土梁板同时浇灌,只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然后用平锹一拍了事,板厚控制不准,表面不平;2混凝土未达到一定强度就上人操作或运料,混凝土板表面出现凸凹不平的卸痕;3模板没有支承在坚固的地基上,垫板支承面不够,以致在浇灌混凝土或早期养护时发生下沉;2、预防措施:1混凝土板应采用平板式振捣器在其表面进行振捣,有效振动深度约20厘米,大面积混凝土应分段振捣,相邻两段之间应搭接振捣5厘米左右;2控制混凝土板浇灌厚度,除在模板四周弹墨线外,还可用钢筋或木料做成与板厚相同的标记,放在灌筑地点附近,随浇随移动,振捣方向宜与浇灌方向垂直,使板面平整,厚度一致;3混凝土浇灌完后12小时以内即应浇水养护如气温低于+5oC时不得浇水并设有专人负责;必须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以后,方可在已浇筑结构上走动; 4混凝土模板应有足够的稳定性、刚度和强度,支承结构必须安装在坚实的地基上,并有足够的支承面积,以保证浇灌混凝土时不发生下沉;五混凝土裂缝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温度、湿度变化,混凝土徐变的影响,地基不均匀沉降,拆模过早,早期受振动等因素都有可能引起混凝土裂缝发生;1、预防措施:1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浇灌完的混凝土要及时养护,防止干缩,冬季施工期间要及时覆盖养护,防止冷缩裂缝产生; 2大体积现浇混凝土施工应合理设计浇筑方案,避免出现施工缝;4加强施工管理,混凝土施工时应结合实际条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混凝土的配合比、塌落度等符合规定的要求并严格控制外加剂的使用,同时应避免混凝土早期受到冲击;2、处理方法:当裂缝较细,数量不多时,可将裂缝用水冲洗后,用水泥浆抹补;如裂缝开裂较大较深时,应沿裂缝凿去薄弱部分,并用水冲洗干净,用1:水泥砂浆抹补;此外,加压灌入不同稠度的改性环氧树脂溶液补缝,效果也较好;六混凝土夹芯1、产生原因:浇灌大面积、大体积钢筋混凝土结构时,往往分层分段施工,在施工停歇期间常有木块、锯末等杂物,在冬季还有积雪、冰块积存在混凝土表面,这些杂物如不认真检查清理,再次浇灌混凝土时,就夹入混凝土内,在施工缝处造成杂物”夹芯”;2、预防措施:浇灌混凝土前要认真检查,将表面杂物清理干净,可在模板与沿施工缝处通条开口,以便清理;冬季施工时如有冻雪等,可用太阳灯等烤化后清理干净;如只有锯末等杂物,可采用鼓风机等吹,全部清理干净后,通条开口再封板,然后浇灌混凝土;七外形尺寸偏差;1、现象:表面不平整,整体歪斜,轴线位移;2、产生原因:1模板自身变形,有孔洞,拼装不平整;2模板体系的刚度、强度及稳定性不足,造成模板整体变形和位移;3混凝土下料方式不当,冲击力过大,造成跑模或模板变形;4振捣时振捣棒接触模板过度振捣;5放线误差过大,结构构件支模时因检查核对不细致造成的外形尺寸误差;3、预防措施:1模板使用前要经修整和补洞,拼装严密平整;2模板加固体系要经计算,保证刚度和强度;支撑体系也应经过计算设置,保证足够的整体稳定性;3下料高度不大于2米;随时观察模板情况,发现变形和位移要停止下料进行修整加固;4振捣时振捣棒避免接触模板;5浇筑混凝土前,对结构构件的轴线和几何尺寸进行反复认真的检查核对;4、处理方法:无抹面的外露混凝土表面不平整,可增加一层同配比的砂浆抹面;整体歪斜、轴线位移偏差不大时,在不影响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可不进行处理;整体歪斜、轴线位移偏差较大时,需经有关部门检查认定,并共同研究处理方案;八胀模的防治措施现浇混凝土胀模会造成构件尺寸增大,外形不干规整,严重时需进行剔凿,影响混凝土的外观质量;为有效防治施工时的胀模现象,需对施工胀模的原因进行分析;1、胀模原因分析施工中常见混凝土胀模的原因有以下几种:模板下口混凝土侧压力最大,采用大流动泵送混凝土时,一次浇筑过高、过快;阳角部位U形卡不到位及大模悬挑端过长;采用木板制作的门窗洞口、预留洞模板,其下脚支撑及定位困难;由于墙面残浆等原因,二次接槎部位模板不能保证与墙拼严;拼接处模板安装过松;随意取消对拉螺栓;采用跳模施工的墙,跳模落在钢筋上,不便打斜撑;柱采用定型钢模时,未使用阴角模,大角常连接不紧密,有空隙;浇筑梁无外脚手架时,周边梁外模安装质量难以控制,外模不顺直,支撑不牢;人为减少支撑数量,易使梁下沉;悬挑梁端部及后浇带处支撑数量不足,标高不准,跑模;跨中未按规定起拱时,易发生梁下沉现象;梁柱节点及楼板与剪力墙、柱交接处未制作定型节点模板、易胀模或模板吃进柱内;2、防治措施模板的设计措施上述问题应在结构计算的基础上综合施工等各方面因素后绘成模板施工图,并编制模板方案,以指导施工;模板的安装措施混凝土浇筑及模板养护措施九、混凝土楼面;温度裂缝;塑性裂缝;干缩裂缝;防治措施结合工程实践经验,分析了混凝土施工楼面裂缝形成的原因,提出了预防和控制的混凝土裂缝的措施,以确保混凝土的工程质量;长期以来,由于对混凝土裂缝问题认识上的偏差,或重视程度不高,混凝土开裂现象十分普遍,严重破坏了建筑物的外观质量,给业主的心理造成不安全感;其次,从承载力角度而言,由早期裂缝发展而成的贯穿裂缝和深层裂缝改变混凝土的受力条件,降低结构的承载能力,影响建筑物的质量和运行安全性;第三,从耐久性角度出发,混凝土结构体表面或内部发生的裂缝将对建筑物防水性、抗渗性、钢筋锈蚀性、化学侵蚀性等耐久性产生严重的危害,缩短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因此,施工中应尽可能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控制裂缝,使结构尽量不出现裂缝,或尽可能减少裂缝的数量和宽度,以确保工程质量;目前,泵送混凝土广泛应用在多高层建筑及大体积混凝土中,达到了提高施工工效,节约施工成本的良好效果;但是,工程实践表明,泵送混凝土属于大流态性的混凝土,具有坍落度大、水泥用量多、含砂率高等特点,因此,在施工中产生裂缝的概率较高;特别是住宅工程楼板的裂缝发生后,往往会引起的投诉、纠纷、以及索赔要求等;现结合大量施工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以及裂缝的防治处理,介绍以施工为主、兼顾设计和材料原因分析楼面裂缝的综合性防治及具体措施;对混凝土楼面施工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进行探讨;一、设计中的重点加强部位从住宅工程现浇楼板裂缝发生的部位分析,最常见、最普遍和数量最多的是房屋四周阳角处含平面形状突变的凹凸房屋阳角处的房间在离开阳角1米左右,即在楼板的分离式配筋的负弯矩筋以及角部放射筋未端或外侧发生45度左右的楼地面斜角裂缝,此通病在现浇楼板的任何一种类型的建筑中都普遍存在;其原因主要是混凝土的收缩特性和温差双重作用所引起的,并且愈靠近屋面处的楼层裂缝往往愈大;从设计角度看,现行设计规范侧重于按强度考虑,未充分按温差和混凝土收缩特性等多种因素作综合考虑,配筋量因而达不到要求;而房屋的四周阳角由于受到纵、横二个方向剪力墙或刚度相对较大的楼面梁约束,限制了楼面板混凝土的自由变形,因此在温差和混凝土收缩变化时,板面在配筋薄弱处即在分离式配筋的负弯矩筋和放射筋的未端结束处首先开裂,产生45度左右的斜角裂缝;虽然楼地面斜角裂缝对结构安全使用没有影响,但在有水源等特殊情况下会发生渗漏缺陷,容易引起住户投诉,是裂缝防治的重点;根据上面的原因分析,我公司在近几年的图纸会审中,十分注意建议业主和设计单位对四周的阳角处楼面板配筋进行加强,负筋不采用分离式切断,改为沿房间每个阳角仅限一个房间全长配置,并且适当加密;几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凡采纳或按上述设计的房屋,基本上不再发生45度斜角裂缝,已能较满意地解决好楼板裂缝中数量最多的主要矛盾,效果显着;二、裂缝形成的原因和防止措施一温度裂缝1、裂缝形成的原因混凝土是热的不良导体,传热很慢,混凝土浇筑后,在混凝上硬化初期,水泥的水化热使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一般每100Kg水泥可使混凝土温度升高10℃左右,加上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在2~3d内,混凝土内部温度可达50~80℃,造成内外温差很大,形成温度梯度,而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约为1010-6/℃即温度每升高或降低10℃,混凝土会产生%的线膨胀或收缩;经验表明,在无风天气,混凝土表面温度与环境气温之差大于25℃时,即出现肉眼可见的温差收缩裂缝;裂缝宽度一般在 mm左右;裂缝走向无规律性,有在构件表面较浅范围内的,有深入到构件内部较深的,深进和贯穿的温度裂缝对混凝土有很大的破坏性;2、防止措施1 在材料方面严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降低水泥水化热;选用中热和低热的水泥品种是控制混凝土温度升高的根本方法;选择合适的骨料级配,增强混凝土的和易性,有效地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升高,在施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选择粒径较大、级配良好的粗骨料;掺加适量的外加剂或掺和料,如木质素磺酸钙减水剂、粉煤灰等,优化混凝土配合比,改善混凝土的性能,从而降低水化热;2 在施工、设计方面a 控制混凝土的出机温度;对混凝土出机温度影响最大的是石子与砂的温度,采用预冷骨料、遮阳防晒、洒水降温;运输时,对运输车进行遮阳防晒和保温措施;b掌握好混凝土浇筑时间;合理部署施工,尽量避免在炎热天气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控制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减少结构的内外温差;c及时对混凝土进行保温、保湿养护;尽量减少混凝土的暴露面和暴露时间,避免夏季遭受暴晒,防止冬季经受寒潮冲击,延缓混凝土的降温速率;d改善边界约束和构造设计;当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尺寸过大时,为防止水化热的大量积聚,在进行结构设计时,可在适当位置设置后浇带,降低混凝土每次浇筑的蓄热量;其次在结构的孔洞周围,变截面处以及底板、顶板与墙的转角处,配制温度钢筋,改善应力集中,防止裂缝出现;同时为了消除边界约束而引起的温度引力,应在与边界约束的接触面设置滑动层,以消除嵌固,减少约束;二塑性裂缝1、裂缝形成的原因a塑性沉降裂缝在新拌混凝土中,骨料颗粒悬浮在一定稠度的胶结材浆体中,由于普通混凝土的浆体密度低于骨料,因而骨料在浆体中有下沉趋势;而浆体中水泥颗粒密度又大于粉煤灰并远大于水,从而使浆体中的粉煤灰与水向上漂移而产生沉降与离析、泌水现象;骨料下沉和水分上升会在水平钢筋底部和粗骨料底部积聚水分,干后形成空隙,还会使混凝土接近表面的部份由于粉煤灰组分多而降低强度;当下沉的固体颗粒遇到水平钢筋或受到侧面模板的摩擦阻力时,就会与周围的混凝土形成沉降差,在混凝土顶部表面形成塑性沉降裂缝;混凝土的坍落度越大,越易发生塑性沉降裂缝;b塑性收缩裂缝混凝土在初凝前由于水分蒸发、混凝土内部水分不断向表面迁移,形成混凝土在塑性阶段体积收缩;一般混凝土的塑性收缩约为1%,坍落度大的混凝土大流动性混凝土的塑性收缩量可达2%;当施工时温度高,相对湿度低时,混凝土内部水分向表面迁移供应不上蒸发量的情况下,混凝土表面失水干缩受下面混凝土的约束,表面会出现不规则的塑性收缩裂缝;此种塑性收缩裂缝在混凝土初凝前及时抹压或二次振捣可以愈合,如不及时处理并蓄水养护,可能发展为贯通性有害裂缝;近年广泛采用泵送混凝土施工,为便于泵送与浇筑,现场任意加水现象时有发生;加水不仅使水灰比变大,降低混凝土强度,且极易产生塑性收缩裂缝,工地对此严加控制;2、防止措施a要控制混凝土单位用水量在170 kg/ m3 以下,水灰比小于 ,在满足施工要求时,尽可能减少坍落度;b掺加适量质量良好的泵送剂及掺合料,可有效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和降低沉陷;c混凝土搅拌时间要适当,时间过短或过长都会造成拌合物均匀性变坏而增大沉陷;d混凝土浇筑时,下料不宜太快,防止堆积或振捣不充分;e混凝土应振捣密实,一次振捣时间为15~30 s ,在柱、梁、墙和板的变截面处宜分层浇筑、振捣,在混凝土浇筑1~ h后,混凝土尚未凝结之前,对混凝土进行两次复振,以排除混凝土因泌水在粗骨料水平钢筋下部产生的水分和空隙,改善混凝土和钢筋的握裹力,消除混凝土沉降裂缝;f在炎热的夏季和大风天气,为防止水分激烈蒸发形成内外硬化不均和异常收缩引起裂缝,应采取缓凝和覆盖;三水化收缩及干躁收缩裂缝1、裂缝形成的原因a水化收缩及自生干缩裂缝:水泥在水化反应过程中,水化产物的绝对体积同水化前的水泥与水的体积之和相比有所减少的现象称水化收缩;硅酸盐水泥的水化收缩量约为1%-2%;水化收缩在初凝前表现为浆体的宏观体积收缩,初凝后则在已形成的水泥石骨架内生成孔隙;在水泥继续水化过程中不断消耗水分导致毛细孔中自由水减少,湿度降低,在外部养护水供应不充分的情况下,混凝土内部产生自干燥现象,由自干燥作用导致毛细孔内产生负压,引起混凝土内自干燥收缩;由于常态混凝土的水胶比较高,混凝土内有较为充裕的水分,在养护较好的情况下毛细管中很少出现缺水干燥现象,因而很少发生自生干燥收缩;对于水胶比小于的混凝土,初凝后水化收缩与自生干缩率可达%%,据日本Tazawa的实验,水胶比的加硅粉混凝土,2d自生干缩即高达%;因此,对于水胶比低的混凝土,应在初凝时水泥石结构未到很密实的情况下及时饱水养护,否则极易产生混凝土自内而外的自生干缩裂缝;b干燥收缩裂缝:混凝土工程在硬化后,内部的游离水会由表及里逐渐蒸发失水,导致混凝土由表及里逐渐产生干燥收缩;在约束条件下,当收缩变形量导致的收缩应力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混凝土就会出现由表及里的干燥收缩裂缝;混凝土的干燥收缩是从施工阶段撤除养护开始的,早期的干燥收缩裂缝比较细微,往往不为人们所注意;随着时间推移,混凝土的蒸发量和干燥收缩量逐渐增大,裂缝也逐渐明显起来;一般混凝土90d干燥率为%%,流动性混凝土为%%,这是混凝土结构较普遍地发生裂缝的主要原因;干燥收缩裂缝在潮湿条件下可以逐渐缩减愈合,因此如果裂缝宽度不大于规定指标,对结构不致构成危害;2、防止措施1在材料方面a水泥:水泥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1999 、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GB1344-1999;水泥颗粒越细,硬化时收缩越大,掺混合材料的硅酸盐水泥配置的混凝土比用普通水泥配置的混凝土干缩率大,按收缩值排序为:矿渣水泥> 普通硅酸盐水泥> 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因此在满足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中、低热水泥,降低水泥用量;b粗骨料:粗骨料最大粒径应满足结构钢筋净间距和泵送管径要求,粒径增大可减少用水量、水泥用量,从而可以减少混凝土自身收缩;粗骨料必须是连续级配,其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宜大于10 % ,以保证混凝土的可泵性;c细骨料:细骨料级配应合理,并优先选用中砂,控制云母、硫化物、有机质、粘土、淤泥等有害物质含量,降低混凝土收缩;d减水剂和掺合料:泵送混凝土中掺入减水剂,在水灰比不变的情况下,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混凝土收缩;混凝土中掺入粉煤灰、矿渣粉、沸石粉等掺合料可以增加混凝土密实度,提高可泵性;2 在施工方面a采用二次抹压技术,即在混凝土初凝前在混凝土表面进行二次抹压,消除混凝土干缩、沉缩和塑性收缩发生的表面裂缝,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但是,二次抹压时间必须掌握恰当,过早抹压没有效果,过晚抹压混凝土已进入初凝状态,失去塑性,消除不了混凝土表面已出现的裂缝;b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及时覆盖塑料薄膜或湿草袋,对混凝土进行保湿养护,接缝处搭接盖严,避免混凝土水分蒸发,保持混凝土表面处在湿润状态下养护,混凝土终凝后继续浇水养护7 d;c混凝土经过二次抹压初凝后,轻微洒水润湿,混凝土终凝后每天分几次浇水养护,保持水浸润混凝土表面7 d;d为防止墙柱、梁等的侧模板过早拆卸,导致混凝土表面产生干燥收缩裂缝,应在表面刷养护液;四施工裂缝1、裂缝形成的原因a振捣工艺不当发生的裂缝:振捣不足部位混凝土构造比较疏松,拆模后易出现蜂窝、麻面,过振部位则粗骨料下沉,表面泌浆、泌水,中间砂浆富集,易由表及里发生塑性裂缝和干燥裂缝;有时工地为减少拆、装泵管次数,将混凝土拌合物集中卸下,用振捣器赶料,使大量浆体被赶走,粗骨留在原处,导致混凝土结构失匀,浆体多的部位易出现塑性收缩裂缝和干燥裂缝;b养护不足引起的裂缝:混凝土浇筑后如不及时养护,易产生塑性收缩裂缝和早期干燥裂缝,特别是水泥用量大的高强度等级混凝土和高温、干燥气候条件下浇筑的平板结构混凝土,如不及时养护,极易出现早期收缩裂缝;在烈日暴晒和大风天气,混凝土浇筑后如不及时覆盖养护,有时混凝土表面较快硬结,形成一层硬皮,硬皮上的裂缝已经抹压不动,而下部混凝土还未达到初凝;春寒大风时期也会出现类似现象;这种情况,只有通过二次振捣后,及时覆盖养护加以解决;养护不足不仅表现在养护时间达不到规范规定的天数,例如有的工地并不覆盖保湿养护,只是一天浇两三次水,混凝土同样处于养护不足状态; c预埋线管处的裂缝预埋线管,特别是多根线管的集散处是混凝土截面受到较多削弱,从而引起应力集中,容易导致裂缝发生的薄弱部位;当预埋线管的直径较小,并且房屋的开间宽度也较小,同时线管的敷设走向又不垂直于混凝土的收缩和受拉方向时,一般不会发生楼面裂缝;反之,当预埋线管的直径较大,开间宽度也较大,并且线管的敷设走向又垂直于混凝土的收缩和受拉力向时,就很容易发生楼面裂缝;d 施工荷载裂缝目前在主体结构的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质量与工期之间的较大矛盾;一般主体结构的楼层施工速度平均为5-7天左右一层,最快时甚至不足5天一层;因此当楼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后不足24小时的养护时间,就忙着进行钢筋绑扎、材料吊运等施工活动,这就给大开间部位的房间雪上加霜;除了大开间的混凝土总收缩值较小开间要大的不利因素外,更容易在强度不足的情况下受材料吊卸冲击振动荷载的作用而引起不规则的受力裂缝;并。
浅析普通混凝土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1)现象:浇筑砼工程前,模板内的垃圾、泥土等杂物清除干净,砼振捣不密实,蜂窝、麻面、露筋、露石及轴线位移,断面尺寸不符合要求。
(2)原因分析
由于职工的粗心及随意性造成。
②麻面由于模板表面粗糙或清理不干净,粘有干硬杂物,拆模时砼表观被沾损,出现麻面。
钢筋板脱模剂涂刷不均匀或局部模板漏刷,拼缝不严密,浇捣砼时缝隙漏浆,砼沿模板缝位置出现麻面。
振捣不密实,有气泡排出,木模板浇筑砼前未浇水湿润。
板搁棚用料较小造成挠度过大。
板下支撑底部不牢,砼浇灌过程中荷载不断增加,板模下挠。
板模底不平,砼接触平整度超过允许偏差。
将模板钉在梁侧模上面,甚至略伸入梁内,浇灌砼后,板模板吸水膨胀,梁模略有外胀,造成边缘一块模板嵌牢在砼内。
③预防措施
模板厚度一致,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支撑材料应有足够的强度,前后左右相互搭结。
模板与梁模搭结处,板模应拼铺到梁侧模外口平齐,避免模板嵌入梁砼内,以便于拆除。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方案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方案混凝土是建筑施工中常用的材料之一,但是由于施工环境、材料选用以及施工工艺等因素,会导致混凝土质量存在一些通病。
为了保证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和使用寿命,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方案。
1.原材料质量控制:混凝土的质量直接受原材料的影响,对于水泥、骨料和混凝土外加剂等,应选择质量可靠、符合标准要求的产品。
定期进行原材料的检测和认证,确保其质量稳定。
2.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温度裂缝:水泥水化反应时会放出大量的热量,如果不加以控制,会导致混凝土内部产生温度差,从而引起裂缝。
应采取降低混凝土温度的措施,如合理控制拌合水温度、降低水灰比、加水降温,或者采用预冷预热装置等。
3.关节处渗漏:混凝土结构中的关节处容易出现渗漏问题,影响结构的密封性和抗渗性。
应做好关节处的处理,采用合理的密封材料,如聚硫橡胶、水泥砂浆等,并加强施工质量监督,确保关节处的密封性。
4.混凝土收缩开裂:混凝土在干燥过程中会产生收缩,如果不做处理,容易引起开裂。
应选用收缩适应性较好的混凝土配比,控制水灰比、骨料干燥率等参数;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可采用预应力、增加钢筋含量等措施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
5.混凝土强度不达标:混凝土的强度是衡量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如果强度不达标,将影响结构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应加强对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和控制,合理选择水泥品种和掺合料,严格控制拌合水的用量,确保混凝土的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6.气孔、麻面和孔洞:混凝土中的气孔、麻面和孔洞会降低其密实性和耐久性。
应在浇筑混凝土之前,确保模板的密闭性良好,配合振捣设备进行充分振捣,减少气泡的产生;同时,严禁使用超过有效保养期的水泥和外加剂,保证混凝土表面光洁。
7.脱模早和帖模:混凝土在脱模过程中如果不注意控制速度和方法,容易导致混凝土的损坏和麻面。
应遵循脱模时间要求,仔细控制脱模速度,采用适当的脱模剂,并采取防止混凝土表面变色或麻面的措施。
为了预防混凝土质量出现通病,还需要加强施工管理和质量监督。
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分析及预防措施
①施工前按图纸放线,确保构件截面几何尺寸和轴线定位线准确无误。②模板及支架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③在浇筑砼前坚持自检,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
麻面
(1)产生原因:模板表面不光滑;模板湿润不够;漏涂隔离剂。
(2)预防措施:1)模板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2)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用清水充分湿润,清洗干净,不留积水,使模板缝隙拼接严密。如有缝隙,应用油毡条、塑料条、纤维板或水泥砂浆等堵严,防止漏浆。3)钢模板脱模剂要涂刷均匀,不得漏刷。4)混凝土必须按操作规程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振;每层混凝土均应振捣至气泡排除为止。
(2)预防措施
①砼的质量严格按照《砼质量控制标准》进行控制。②所使用的材料严格进行抽检且必须要有出厂合格证明书。③严格控制好砼的运输时间,浇筑和振质量。
④砼配制时,按配合比准确计量,尽量做到盘盘过磅。
14
构件断面、轴线尺寸不符合设计要求
(1)产生原因
①未按施工图进行施工放线②模板强度和刚度不足,稳定性差,使模具产生变形和失稳,导致砼构件变形。
(2)预防措施:1)浇筑混凝土板应采用平板式振动器振捣,其有效振动深度约20-30cm。大面积混凝土应分段振捣,相邻两段之间应搭接振捣3-5cm。2)控制混凝土板浇筑厚度,除在模板四周弹墨线外,还可用钢筋或木料做成板厚相同的标志,放在浇筑地点,随浇筑移动,以保持板面的水平,并应及时进行抹面找平。3)混凝土浇筑后12h以内,应进行覆盖浇水养护(如气温低于5℃时不得浇水)。必须在混土强度达到12Mpa以后,方可在己浇筑的结构上走动。4)混凝土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支承部分必须安装在坚实的地基上,并有足够的支承面积,以保证结构不发生下沉。5)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模板和支撑,如有变形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在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加固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浅析
内容摘要
混凝土质量通病是指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时由于不按规程操作,不按规范施工的一些不良的习惯作法而导致混凝土结构工程存在一些质量缺陷。
为有效加强混凝土质量的控制,确保混凝土外美内实,切实满足规范、设计和合同约定的质量要求并根据多年来的施工经验,本文结合施工技术、规范标准从混凝土的配置、立模、浇筑、温度控制及养护等方面阐述了一些混凝土质量通病表现的形式、产生的原因和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词:质量通病表现形式;原因分析;控制措施
引言
混凝土是由胶结材料、骨料和水按一定比例配制,经搅拌振捣成型,在一定条件下养护而成的人造石材。
混凝土具有原料丰富,价格低廉,生产工艺简单,同时混凝土具有抗压强度高、耐久性好、可塑性强、强度等级范围宽等特点,广泛用于工程建筑领域。
1概述
1.1混凝土质量通病对工程结构物的危害
混凝土工程是建筑结构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往往是建筑结构物承受荷载的主要部件,其质量好坏,常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物的安危和寿命。
当混凝土质量通病存在时将会降低建筑物的抗渗能力,影响建筑物的安全和使用功能,而且会引起钢筋的锈蚀,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材料的耐久性,影响建筑物的承载能力,严重的还会造成工程质量事故对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并造成较大的国民经济损失。
2混凝土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
2.1蜂窝
2.1.1产生原因
(1)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或每层料太厚、振捣不实或振捣时间不够导致混凝土中的气泡不能充分排出,或由于漏振导致部分骨料未被水泥浆包裹,形成骨料与骨料之间的空洞。
在分层浇筑时,两层混凝土不能很好地衔接,就出现蜂窝。
在柴达木地区气候特别干燥的情况下,混凝土初凝快,层间不能振捣,很容易出现这一问题。
(2)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子、水泥和用水量计量不准,造成混凝土中砂浆少、石子多。
配合比不当将直接导致混凝土外观缺陷,是造成混凝土蜂窝的主要原因之一。
(3)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和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2.1.2 控制措施
蜂窝的预防措施:用长效模板表面要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
浇灌混凝土前,模板缝应浇水充分湿润。
模板缝隙应用包装胶带纸或腻子等堵严,用长效模板隔离剂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分层均匀振捣密实,并用木锤敲打模板外侧使气泡排出为止。
蜂窝形成后的处理方法: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可在麻面局部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
2.2麻面
2.2.1产生原因
(1)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末清理干净拆模板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
(2)模板末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3)模板拼缝不严密,局部漏浆。
(4)模板隔离剂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5)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末排出停在模式板表面形成麻点。
2.2.2控制措施
模板表面要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缝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包装胶带纸或腻子等堵严,模板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分层均匀振捣密实,并用木锤敲打模板外侧使气泡排出为止。
麻面形成后的处理方法: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就在麻面局
部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
2.3孔洞
2.3.1 产生原因
(1)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洞和埋设件处,混凝土下料被搁隹,末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2)混凝土离折,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末进行振捣。
(3)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动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
(4)混凝土内掉入工具、木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
2.3.2控制措施
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如柱的节点处,应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灌,在模板内充满,认真分层振捣密实或配人工捣固,预留洞口应两侧同时下料,侧面加开浇灌口,严防漏振,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模板工具等杂物掉入混凝土内,应及时清除干净。
孔洞形成后的处理方法:将孔洞周围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模凿除,用压力水冲洗,支设带托盒的模板,洒水充分湿润后用高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灌捣实。
2.4露筋
2.4.1产生原因
(1)灌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或漏放,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露。
(2)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露筋。
(3)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折,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
(4)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处混漏振或振捣不实,或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使钢筋位移造成露筋。
2.4.2 控制措施
浇灌混凝土时,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查;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浇灌高度超过2m,应用串筒或溜槽进行下料,以防止离折;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混凝土振捣严禁撞击钢筋,在钢筋密集处,可采用刀片或振捣棒进行振捣;操作时,避免踩踏钢筋,如有踩弯或脱扣等及时调直修正;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正确掌握脱模时间,防止过早拆模,碰坏棱角。
露筋形成后的处理方法:露筋表面刷洗干净后,用比原来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
2.5表面不平整
2.5.1产生原因
(1)模板未支承在坚硬土层上,或支承面不足,或支撑松动,致使新浇灌混凝土早期养护时发生不均匀下沉;
(2)混凝土未达到一定强度时,上人操作或运料,使表面出现凹陷不平或印痕;
2.5.2 控制措施
严格按施工规范操作,灌筑混凝土后,应根据水平控制标志或弹线用抹子找平、压光,终凝后浇水养护;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应支在坚实地基上,有足够的支承面积,以保证不发生下沉;在浇筑混凝土时,加强检查,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以上,方可在已浇结构上走动。
2.6 缺棱掉角
2.6.1 产生原因
(1)木模板未充分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浇筑后养护不好,造成脱水,强度低,或模板吸水膨胀将边角拉裂,拆模时,棱角被粘掉;
(2)低温施工过早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
(3)拆模时,边角受外力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
(4)模板未涂刷隔离剂,或涂刷不均。
2.6.2控制措施
(1)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混凝土浇筑后应认真浇水养护,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应具有1.2N/mm2以上强度;拆模时注意保
护棱角,避免用力过猛过急;吊运模板,防止撞击棱角,运输时,将成品阳角用草袋等保护好,以免碰损。
(2)缺棱掉角,可将该处松散颗粒凿除,冲洗充分湿润后,视破损程度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补齐整,或支模用比原来高一级混凝土捣实补好,认真养护。
3结论及建议
既然有些混凝土质量通病在施工过程中不能根除,那我们施工时就要积极的去加强质量管理进行防治。
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的要求,对已出现的严重缺陷,应由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并经设计、监理(建设)单位认可后进行处理,对已处理的部位重新验收。
对出现的一般缺陷应由施工单位按技术处理方案进行处理,并重新检查验收。
参考文献
[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2] 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标准》DGJ32/J16-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