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历史(专题版)二轮专题复习: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三)
2022届高考历史(专题版)二轮专题复习文档: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三) Word版含答案
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三)时间:25分钟满分:37分1.(2021·石家庄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所谓“富民”阶层,是中唐以来特殊是宋代以来崛起的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又称“富室”“富家”“富户”,还可称“大姓”“望族”“豪族”“兼并之家”等。
他们主要以农业为致富的途径,也包括了以工商等其他途径。
作为一个在社会经济分化中产生的新兴阶层,富民阶层具有区分于其他社会阶层的显著特征,即没有政治特权,仅仅占有财宝和拥有良好的文化训练,照旧属于“民”的范畴。
作为富民家庭,维持其家业不败,一是靠财宝,二是靠文化训练。
明代影响较大的富民大姓,大多是发迹于宋,壮大于元。
随着商品经济的快速进展,从事手工业、商业的富户以前所未有的态势进展起来。
时人王世贞曾指出:“盖东南者,国根本也。
富民者,东南所恃以雄者也。
”到了清代,富民阶层仍是社会上最具有影响力的阶层之一。
在拥有经济力气之后,富民努力通过读书应举,谋取政治权力,消灭了“百姓之富者争出金钱而入学校”的状况。
——摘编自林文勋、杨瑞璟《宋元明清的“富民”阶层与社会结构》材料二18世纪的英国尽管存在严格的社会分层,但社会分层并非一成不变,它具有更强的流淌性和开放性,其典型特征是消灭了更多向上、向下的流淌,而这种流淌同经济和社会变化的过程相吻合。
英国贵族的开放是单向度的,主要是允许贵族家庭成员向下流淌,社会的中下层几乎不行能成为社会上层的一员;中间阶层不仅在数量上快速扩大,而且进展出自己的意识形态,正在变成一个界限渐渐明确的集团,他们以自己的商业财宝和生活背景为荣,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和传统,并开头谋求政治权力和地位;社会下层渐渐向无产阶级过渡,为新社会预备了一个重要的部件。
社会流淌是英国社会整合的一种有形方式。
——摘编自舒小昀《18世纪英国社会流淌分析》(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中国古代“富民阶层”形成和进展的缘由。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18世纪英国社会阶层流淌的特点及其影响。
【2020】高考历史浙江选考二轮专题复习:仿真模拟试卷二 含答案
A.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生产力
B.邓小平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C.要从根本上变革社会主义制度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答案 A
解析 从材料“搞了二十多年还这么穷,那要社会主义干什么”说明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生产力,故A项正确;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体现题干的“从本质上说明”,故B项错误;邓小平主张改革,不是变革社会主义制度,是变革不适应生产力方面的环节,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信息,故D项错误.。
3.某学者在点评君主们执政心法时说道:“摆起面孔说教,满口仁义道德;放开手脚行事,一派杂霸之术.。”君主“得其心法”始于( )
A.东周B.西汉
C.北魏D.南宋
答案 B
解析 根据题干中“仁义道德”“一派杂霸之术”可知是指汉代儒学外儒内法的特点,确立儒学独尊地位是在西汉时期,故选B项.。
4.唐朝法律曾详细规定了对宰杀耕牛的处罚,杀自家牛者也要判一年徒刑.。宋代对杀牛者的处罚更为严厉,杀牛者要处徒刑两年,甚至要刺配充军.。上述规定反映了( )
18.马克思主义由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组成,如果你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研究性学习,可以选择以下哪部著作作为参考( )
A.《资本论》B.《共产党宣言》
C.《法兰西内战》D.《德意志意识形态》
答案 D
解析 《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次系统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成熟,故D项正确.。
14.票证是鲜活的历史.。下图能反映出当时中国( )
①社会上崇尚勤俭节约 ②日用物资比较匮乏 ③生活必需品定量供给 ④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仿真模拟卷:(三) Word版含答案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历史)仿真模拟卷(三)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不选、错选、多选均不得分)1.(2017·浙江湖州高一上期末)“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这主要是因为“先王之法”()A.使周王实现了高度集权B.开创了崭新的政治风格C.确立了森严的等级关系D.实行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2.(2018·浙江七彩阳光高三上期初)孟子指出天子可以讨伐诸侯,同等级的诸侯之间是不能够相互讨伐的。
据此可知,孟子主张()A.仁政B.徳治C.守礼D.非攻3.(2017·浙江名校协作体高二下联考)“秦”字(大篆,右图)形如“双手持杵舂打禾穗”之状,表达了嬴氏先人对丰收的美好愿望;到战国时期,秦国终获“丰收”,成为关中强国。
促成秦人愿望得以实现的条件包括()①铁犁牛耕的使用②都江堰的开凿③郑国渠的修建④王景对黄河水患的治理A.①②③B.①③C.②④D.②③④4.(2016·浙江温州选考模拟)贞观初,唐太宗下敕征兵年十八以下之体壮者,但门下给事中(掌驳正政令之事)魏征拒之,遂无果。
此事说明()A.兵部隶属门下省B.门下省独掌大权C.唐太宗大权旁落D.君权受相权制约5.《大明一统志》中记载:“内立中书省一,以领腹里诸路;外立行中书省十,以领天下诸路。
”材料描述的朝代是()A.汉朝B.宋朝C.元朝D.明朝6.(2017·浙江嘉兴选考模拟)元朝王祯《农书》中,专门写了一节“造活字印书法”。
其介绍当时创制的活字应该是()A.泥活字B.木活字C.铜活字D.铅活字7.(2018·浙江七彩阳光高三上期初)明清时期,徽州人“业贾者什家而七,赢者什家而三”,商人“递废递兴,犹潮汐”,故徽州人普遍主张“以商致富,以宦贵之”,“张贾以获利,张儒以求名”。
这反映出当时()A.商人群体缺乏社会安全感B.商人为钱财从事儒学活动C.财产决定了社会群体地位D.义利观念发生了根本改变8.(2016·浙江湖州高一上期末)中国近代史上,爱国军民面对列强侵略不屈不挠、顽强抗争。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二)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二)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9·广东茂名一模)《逸周书》对于节气和物候的认识和记录已经成熟,如:“雨水之日,獭祭鱼,又五日,鸿雁来,又五日,草木萌动。
獭不祭鱼,国多盗贼,鸿雁不来,远人不服,草木不萌动,果蔬不熟。
"先秦时期的节气观念发展源于( )A.适时耕种对农业生产的重要影响B.古代天文历法知识的不断丰富C.农业科技水平制约农业经营活动D.诸子百家都强调时间的重要性答案A解析先秦时期节气观念发展的原因在于农业生产的需要,故选A项。
先秦时期节气观念的发展体现了古代天文历法知识的不断丰富,而不是“源于”,排除B项;先秦时期农业科技水平低下,制约农业经营活动,但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诸子百家不一定都强调时间的重要性,排除D项。
2.(2019·广东二模)先秦史籍和文物铭文在记载周公旦主政西周期间进行“东征”等大事时,多称周公为“王”,但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及其后的史籍中却记述为“周公代成王摄政”。
这反映出( )A.中央集权的发展B.儒家影响的扩大C.贵族政治的衰落D.宗法制度的瓦解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周公为成王之臣,先秦与西汉以来史料对周公称呼从王到公的变化,反映出西汉以来,史书记载注重君臣称呼之别,这是受儒家思想影响的表现,故选B项.材料强调对周公称呼的变化,与中央集权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贵族权力,排除C项;材料强调儒家思想影响下,注重君臣之别,体现不出宗法制的瓦解,排除D项.3.(2019·河北唐山一中冲刺)下表为唐宋时期中央各级官办学校入学资格统计表。
下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A.知识分子参政规模不断扩大B.科举制度促进教育发展C.社会等级秩序日益走向瓦解D.理学正统地位渐趋确立答案B解析从统计表看出,唐宋时期中央各级官办学校入学资格由官员子弟逐步放宽到庶人子弟,这有利于教育的普及,庶人子弟可以通过科举考试做官,因此科举制度促进了教育发展,故选B项。
2020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新方略专题版 非选择题标准练2(含答案解析)
非选择题标准练2时间:25分钟满分:37分1.[2019·长沙市高三联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总会在某一个时期进入一个重要的时期,抓住历史的机遇就能实现发展的飞跃,错失历史的机遇只能一声叹息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认为从唐到宋还是经历了很大的改变。
我们现在拿唐的750年与宋的1050年做一个比较。
我们会发现:从外交关系上,唐有霸权,在北方,唐以外没有国家,只有少数民族,而到了宋代,中国的外交关系就不一样了,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有宋、辽、夏、金;另外,唐时有1/8~1/4的人口在南方,而宋朝时则有1/2的人口在南方,南方却变成了一个多元化的地方,有多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多种语言;唐朝首都是一个典型的adminitrative city,是政治的,而宋则是经济中心变成了首都;宋的人口是唐的两倍,货币数量是唐的二十倍,这都说明了商业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技术方面,宋朝还有了印刷、火药、指南针,这三个技术都是非常重要的;从社会方面,唐朝人的社会地位还是要看血统、身份,而宋朝人的社会地位则是看教育文化,科举制度被扩大,其重要性在社会中也越来越大。
宋朝99%的学生考不上,可这些人还算是士人,仍是国家的精英,士人中做官的人只是一小部分。
到了13世纪中叶,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有45万人,但只有500人得到进士。
——包弼德《唐宋巨大历史变迁的现代意义:对nation观念的重新思考》材料二1500年前后,西欧发生了一系列事件,这些事件为一种新的文明开辟了道路,这就是现代化的准备阶段。
1500年前后,许多事指向农业文明的解体,比如说,农奴制解体解放了人身,文艺复兴解放了人的精神,宗教改革解放了人的思想,地理大发现则把人推向全球,第一次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在这个过程中,民族国家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状况,它就把自己的疆域封闭起来,使它与外界隔离,致力于自身的发展,而不顾基督教大世界中其他兄弟的景况如何。
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检测中国古代史综合检测试卷含解析
14.(2018·山东枣庄统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4
——据林文勋《历史上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 不平衡的形成及其原因》等整理
根据材料,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 确写出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5
解析
2020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训练卷中国古代史
综合检测试卷
【时间 40 分钟;满分 85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8·广东佛山一模)周武王死后,周公旦摄政,平定三监,大行封建,建都洛邑,制 作典章礼乐,七年归政成王。自春秋以来,周公被历代统治者和学者视为圣人。这主要反映了( )
据此可以推断出( )
A.官修史书反映真实客观的历史 B.官修史书利于修撰规范多样
C.统治者通过官修史书借鉴历史 D.官修史书促成社会重史风尚
8.(2018·河北邢台质检)宋太祖想任命赵普为相,但在颁发任命诏书时碰到了程序上的麻 烦,诏书必须有宰相的副署才能生效。而当时宰相已辞职,宋太祖想代替宰相在诏书上副署, 赵普却说“此有司职耳,非帝王事也”。此事反映了( )
2020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训练卷中国古代史
综合检测试卷
【时间 40 分钟;满分 85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8·广东佛山一模)周武王死后,周公旦摄政,平定三监,大行封建,建都洛邑,制 作典章礼乐,七年归政成王。自春秋以来,周公被历代统治者和学者视为圣人。这主要反映了( ) A.周公为后世确立了道德规范 B.古人对周公维护社会稳定的肯定 C.古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视 D.中央政府政治上控制地方的需要 2.(2018·山西孝义四中模拟)有学者说,春秋诸侯的争霸与战国七雄的逐鹿都是在小农经 济崛起为其扩大了赋税来源的基础上进行的。按该学者的理解,小农经济的发展( ) A.解决了各国的战争开支问题 B.为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 C.得益于诸侯战争的推动 D.是诸侯混战的经济根源 3.(2018·安徽十校联盟高三摸底)字形歧异,确实是战国时期文字发展演化的一个突出问 题。一个“马”字,齐有三种写法,楚、燕、三晋各有两种写法。一个“安”字,齐、燕各有 两种写法,三晋竟有四种写法。这反映出( ) A.书写材料发生变化 B.文化的发展具有多样性 C.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D.政治分裂影响文化整合 4.我国出土的秦汉时期的铁农具,河南省达 960 件,远超过排第 2 位的陕西省的 111 件, 四川省和湖南省出土的铁农具分别为 54 件和 49 件。这表明秦汉时期( ) A.炼铁技术发展较迅速 B.铁农具已在各地推广 C.全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D.农业生产成就较突出 5.(2018·贵州凯里一中三模)南朝大族谢灵运的《山居赋》中写道:“田连冈而盈畴,岭 枕水而通阡。”以致朝廷作出规定:第一、二品官占山三顷,三、四品二顷五十亩……先占者不 得更占。据此可知当时( ) A.政府对庄园经济的否定 B.士族阶层力量的迅速壮大
2020届高考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三)(附答案)
2020届高考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三)(附答案)第Ⅰ卷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西周把政治上的封建关系和家族的血统关系合而为一,形成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
此政治结构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禅让制B.世袭制C.宗法制D.分封制25.据史书记载:九品中正制下,选择中正的权力在中央,政府选择中正非常慎重,多数中正都符合“贤有识鉴”的标准;中正必须认真负责,不负责者都要受到弹劾。
这表明九品中正制()A.强化中正官的道德意识B.方便中央自上而下地管理C.安抚了世族的不满情绪D.消除了士族对吏治的影响26.唐代的“市”由“市令”专管或地方官兼职掌控,并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宋代“凡州县皆置务,关镇或有焉”。
“务”成为各级地方市场管理和税收机构。
这反映出()A.地方分裂势力增强B.重农抑商政策瓦解C.政府市场观念变化D.坊市制度日益完善27.康熙帝一生重视农耕,雍亲王为投其所好,特命宫廷画师以他自己为形象画了二十三幅耕图,以王妃们为原型画了二十三幅织图,亲笔题诗,组成《耕织图》进献。
下面是《耕织图》其中的两幅绘图。
由此可知,我国农业的特点是()A.精耕细作技术发达B.男耕女织的基本模式C.农业技术领先世界D.农民生活的富足安康28.1844年,美国特使顾盛抵达澳门。
当清廷得知其有进京呈递国书的要求时,给钦差大臣耆英的唯一指示就是阻止这一行动。
为此,耆英不惜与之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
这反映出清政府()A.对外奉行投降政策B.继续推行闭关政策C.有效抵抗外来侵略D.竭力维护天朝体面29.陈旭麓指出:虽然新政产生于自上而下的过程,但160万新式学生的出现和众多八股士类的淘汰则直接和间接地牵动了整个社会。
新政造就了他们,但他们又超出了新政划定的界限。
这表明新政()A.开启了中国教育近代化B.掀起了近代思想启蒙C.形成了实业救国的高潮D.加速了近代民主革命30.据中国共产党在农村根据地的一次调查显示:“一般妇女讲话非常漂亮,如‘找对象’,‘参加生产’、‘无产阶级’、‘土豪劣绅’、‘资本家’、‘不接受’等名词在谈话中时常流露。
2020高考文综历史模拟试卷(三)含答案及解析
2020高考文综历史模拟试卷(三)★祝考试顺利★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姓名、考生号等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问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据西周《大盂鼎》铭文记载,周康王除了分封土地给盂之外,同时还赐给他“夷司王臣十又三伯”;其它青铜铭文也载有周王在封鲁、封卫、封唐时,同时赐给“殷民六族”、“殷民七族”、“怀姓九宗”。
这一做法A. 反映了土地私有化趋势B. 加强了中央集权体制C. 加速了华夏族融合进程D. 削弱了宗法制的作用25.唐代人口迁移受法律严格限制,只能在特定范围内有条件地迁移,而宋代则逐步放开对人口迁移的限制,尤其是乡村客户(无地农户)有了迁徙自由。
这一变化A. 反映中央集权趋于弱化B. 表明政府鼓励民众迁移C. 推动传统社会结构变迁D. 利于维系封建专制统治26.明朝皇帝仁宗指出:科举考试“须南北兼顾。
南人虽善文词,而北人厚重,比累科所选,北方仅得什一,非公天下之道”,“命杨士奇等定取士之额,南人十六,北人十四”。
明朝实行这一办法的主要目的是A. 借助科举取士打压南方富商大贾B. 通过科举取士均衡政治势力C. 促进南北方区域特色文化的交流D. 尽力维护科举取士区域公平27.李贽反对把孔子的言论绝对化和盲目迷信,在佛寺生活期间,他谈经读佛供奉孔子,由此可见,李贽并未绝对否定孔子及其思想。
这在当时A. 奠定了近代民主思想的基础B. 背离了儒家的思想C. 开启了经世致用之风D. 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28.1871年时,湖南、湖北的茶叶种植面积较10年前增加了50%,有些地方以种茶取代种植其他作物,如平江“向种红薯之处,悉以种茶”,浏阳地区“以素所植麻,拔而植茶”。
(全国通用)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提分教程高考模拟练三
模拟三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24.(2019·百师联盟冲刺二)《后汉书》记载:“孔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言嗜恶之本同,而迁染之途异也。
夫刻意则行不肆,牵物则其志流。
是以圣人导人理性,裁抑宕佚,慎其所与,节其所偏。
”这表明( )A.儒学积极借鉴其他学说B.儒家学派已经出现思想分化C.孔子十分重视礼俗教化D.儒家政治理想已不适合时代答案 C解析依据材料“圣人导人理性,裁抑宕佚,慎其所与,节其所偏”可以看出孔子对礼俗教化的重视,故C项正确。
材料体现的是儒家重视世俗教化,没有体现其积极借鉴其他学说,也没有表明儒家思想分化或不适合时代,故排除A、B、D三项。
25.(2019·陕西西安五中二模)魏王曹丕行九品中正制,朝廷在各州郡设立大小中正,中正评定人物优劣的九品,并非官品,而是人品。
中正官将定品级的材料逐级上报,最后送吏部尚书,以供备用。
这种做法( )A.体现以门第取士的鲜明意向B.导致地方豪门主宰人才选拔C.导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D.加强了中央对选官权的控制答案 D解析材料表明地方中正只对人物进行品行定级,而官吏任命则由中央决定,有利于中央对选官权的控制,故D项正确,排除B项。
此时选举标准为人物品行,没有鲜明的门第意向,也就不会导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现象,故排除A、C两项。
26.(2019·湖北武汉5月训练)宋代出现了专门从事某种营生的中介性行业。
在农村的土地经营之中,出现了充当地主与佃户之间媒介的“业主”;在商业领域,出现了联结客商与铺户的中介经纪人。
这说明宋代( )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B.人身依附关系松弛C.社会结构根本变化 D.重农抑商政策改变答案 B解析通过“业主”和中介经纪人,实现土地和铺户的租赁,表明地主与佃户之间、客商与铺户之间原先没有任何关系,租赁关系均是临时性建立,说明宋代人身依附关系松弛,故答案为B项。
明朝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排除A项;C项“根本”错误,排除;材料没有涉及重农抑商政策的变化,排除D项。
(新课标)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二)常规大题——主题链接式非选择题练习
- 1 -(二)常规大题——主题链接式非选择题(建议用时:建议用时:2020分钟分钟) )1.(2019·潍坊高三期末2019·潍坊高三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材料一 在中国农业社会,人们在用时、计时、守时等习惯上比较随意和模糊。
钟表普及之前的中国人常用“掌灯时分”“日上三竿”等模糊说法来表示时间。
“掌灯”和季节、天气有关,亦和地理位置以及生活习惯有关,反映了深深的农耕文明气息。
虽然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一寸光阴一寸金”的比喻,然而多数中国人只是从个人角度来看待时间价值,并没有把这种高尚的时间观推广到社会交往当中去,因而最终并没有形成良好的社会性时间观念和惜时的社会风尚。
和惜时的社会风尚。
材料二材料二 清末以后,随着城市生活的变化,中国人对西人情况愈加了解,人们的时间观念随着钟表的普及变得精准化。
张謇在《政闻录》中曾特别强调;“最可宝贵者莫如时,愿国人均奋起力求时间上之经济。
”新学制规定学堂授课需有定时,一些政府机构在实行星期休息制度的同时,也开始实行工作定时制度。
近代中国人新式时间观念的产生并不依靠一种自然的发展状态,而是一个伴随着压迫去强行消化的过程。
沿海地区更新快一些,内地相对缓慢;城市更新快一些,农村相对缓慢。
城市更新快一些,农村相对缓慢。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转型时代的生态·生活·生命》——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转型时代的生态·生活·生命》(1)(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人时间观念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人时间观念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人时间观念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2)(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古代相比近代中国人时间观念的变化,并概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古代相比近代中国人时间观念的变化,并概括变化的社会背景。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仿真模拟卷:(七) Word版含答案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历史)仿真模拟卷(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不选、错选、多选均不得分)1.《国语》讲“祀,国之大节”。
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
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A.农具B.礼器C.食具D.货币2.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
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河南B.河北C.陕西D.山东3.(2017·浙江稽阳联谊学校高三选考)陆游诗云:“千钱买轻舟,不复从人借。
樵苏晨入市,盐酪夕还舍。
岂惟载春秧,亦足获秋稼。
……常侵落月行,不畏恶风吓。
”该诗歌所反映的经济现象是()A.小农户个体经营的封闭性B.重农抑商政策已经被打破C.草市具有完备的服务功能D.农民生活与市场联系密切4.(2017·浙江宁波选考适应性考试)北宋乾德二年,宋太祖“欲为赵普(时任宰相)置副而难其名称”,翰林学士承旨(官名)陶毅的建议最后被采纳。
下列选项中他推荐的“名称”最有可能是()A.刺史B.三司使C.枢密使D.参知政事5.(2017·浙江杭州高一下学期期末)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先后成为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学成就。
这种演变趋势,最能说明()A.城市经济日趋繁荣B.专制皇权逐渐加强C.选官制度明显变化D.民族融合已经加深6.(2016·浙江温州选考模拟)史书记载,北宋名将李纲镇守开封时,曾用霹雳炮击退金兵。
明朝将领曾铣镇守陕西时,发明了被誉为定时炸弹雏形的慢炮。
清初军械制造家戴梓发明了连珠炮,在抗击沙俄侵略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这说明()A.北宋时火药开始用于军事B.军事将领是火药武器的主要发明者C.火药武器能影响战场局势D.古代中国火药武器一直领先于世界7.(2017·浙江杭州高二下学期期末)“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这一观点出自()A.《论语》B.《日知录》C.《明夷待访录》D.《海国图志》8.清朝有官员认为“洋商卖船与番,或载米接济异域,恐将来为中国患”,他支持的经济政策是()A.农战结合B.对外开放C.重商D.海禁9.(2016·8月浙江金丽衢高三联考)下列历史史实的组合中,搭配不正确的是()A.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的签订——赔款2 100万银元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及战后——俄国侵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C.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的签订——开放广州为商埠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的签订——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10.(2016·浙江宁波高三上学期期末)陈旭麓先生说:“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体现警悟的先觉者。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仿真模拟试卷1
仿真模拟试卷(一)(共100分,用时6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24.(2019·齐鲁名校联考)春秋战国时期贵族教育的内容,如六艺之学,通过孔子这样的士人,传递到一般社会。
“有教无类”的教育原则,让以往的贵族文化转化为一般的社会文化。
贵族文化的下移()A.反映了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彻底结束B.导致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C.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主流思想D.促进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答案:D详细分析:据材料“以往的贵族文化转化为一般的社会文化”可知贵族文化的下移能进一步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D项正确。
25.(2019·菏泽质检)秦汉时期执掌,分工清晰,但当时职无常守的现象也普遍存在,官吏既可能有职而无权,也可能有实权而未授职务。
这主要表明秦汉时期()A.官员选拔注重实践能力B.中央官僚体制受到冲击C.君主专制统治得到巩固D.世袭贵族势力干政严重答案:C详细分析:材料中讲到秦汉时期的三公九卿制度,职无常守会出现有些官员有职务而无实权,有些官员有实权而无职务,这体现了是否授予实权全在于皇帝的信任,反映了君主的集权,使得君主专制得到巩固和强化,C项正确。
26.贞观元年,唐太宗设“九卿议刑”制,亲自规定“自今以后,大辟罪,皆令中书、门下四品以上及尚书九卿议之”。
此外,他还总结继承并发展了自汉以来的“录囚”制度,即皇帝和各级司法、监察机关对囚犯的情况进行审录。
这表明()A.中央机构职能的转变B.唐初皇帝慎刑的理念C.古代德刑并举的传统D.唐朝司法没有独立性答案:B详细分析:从“九卿议刑”到“录囚”制度都是为了防止官吏断狱武断而造成冤狱局面的出现,体现了谨慎用刑的理念,选B。
中书、门下的官员参与议刑属于参与政事,并不代表原来的草拟、审核政令职能的废止,A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德治,C项错误;中国古代包括唐朝司法始终受到行政权的制约,没有独立性,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27.明代中叶以后,读书人为商人作寿序、墓志铭的情况比较寻常,商人在知识分子的文集中大量出现。
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10
【2019最新】精选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10时间:25分钟满分:37分1.(25分)2016·福建福州五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据史料记载,明朝徽商奢靡之风渐盛,豪商巨贾家中大都锦衣玉食,蓄婢纳妾,纷纷斥巨资建造园林府邸……不可否认,徽商的奢华有安全上的考虑,但更多是为提高个人的社会地位。
他们将经商得来的一部分利润用于衣食住行的生活消费,极尽奢华,在世人对商人生活方式的渴幕中得到心理的满足。
与徽商相比,英国商人在衣食住行方面要节俭得多,讲究实用舒适,没有如徽商一味显富,也没有英国国内贵族那样讲究奢华享受,他们也为自己的社会地位不满和自卑,他们对高高在上的贵族阶层充满了向往,但他们认可现存的等级制度,并没有如徽商一样提出新的价值观念来抗衡和改造旧有的社会观念。
英国商人依附于等级社会,通过一步步地向上攀升,最终成为贵族士绅代表的上层社会的一部分。
为了抬高自己的社会地位,为了给财富一个体面的名号,他们出钱购买爵位,或者购买贵族才拥有的家族徽章,通过这种途径来跻身社会上层。
在17世纪前期的英国,417个男爵中就有49个商人,21个是商人的后代。
——摘编自陈娟《明代徽商与英国商人之比较》材料二:从明中叶至清中叶辉煌了数百年的徽商,在清道光中叶以后,由于历史条件的变化,逐渐走向了衰落。
道光十二年(1832年),清廷根据两江总督兼管两淮盐政陶澍的建议,进行盐法变革——改纲为票……任何商人只需向盐政所设之局纳税领票,便可取得购销食盐的合法权利,这一变革使徽商在纲运制下所取得的垄断两淮、两浙盐业运销的世袭特权宣告结束,徽州盐商因而“一败涂地”。
……咸丰年间的兵灾又给徽商致命的一击。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徽商活动的主要舞台,这时却成为太平军与清军的主战场。
……西方列强的入侵也加速了徽商衰落的进程。
由于洋纱、洋布、洋颜料以及南洋木材的进口日增,徽州布商、木商的生意大受影响。
钱庄、银行业的兴起,又使徽州典商丧失了在金融业的原有地位。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单科标准练:3 Word版含解析
单科标准练(三)(分值:100分,建议用时:50分钟)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西周时,周天子作为封国主权持有者以“册封”的形式“委任”诸侯作为地方封国统治的代理人,并非拥有独立主权的诸侯接受周王授权而进行代理统治。
对此解释正确的是()A.西周是主权统一的国家B.西周没有出现最高统治权威C.诸侯在封国内独立实行统治D.分封体制以宗法血缘为基础A[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西周的主权掌握在周王手里,西周是主权统一的国家,故A项正确;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西周的最高统治权威就是周王,故B项错误;西周的诸侯在封国内有一定自主权,但诸侯是作为地方封国统治的周王的代理人,故C项错误;材料说的是西周国家主权的问题,分封体制以宗法血缘为基础说法没有问题,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故D项错误。
] 25.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多种土地制度,如曹魏的屯田制、南朝宋颁布的占山令、北魏的均田制等。
其影响是()A.解决了人地矛盾问题B.实现了社会长期稳定C.促进了经济重心南移D.调整了农业生产关系D[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土地制度是来解决当时土地兼并以及农民无地或者少地的问题,而不是解决人地矛盾问题,故A项错误;这些土地制度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稳定,但不能实现社会长期稳定,故B项错误;经济重心南移是在唐宋以后,且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故C项错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土地制度使无地或者少地的农民得到一定土地使用权,农民向国家缴纳赋税,是对农业生产关系的调整,故D项正确。
] 26.吕思勉说:“在商业兴起,广大的分工合作日日在扩充,每一个地方自给自足的规模,业已破坏净尽,含有自给自足性质的大家族,亦不复存在之时,宋儒还要根据这一个时代的道德、伦理和政治制度,略加修改,制成一种方案,而强人以实行,岂非削足适履?”作者是在强调()A.理学不适应经济发展B.北宋商品经济的繁荣C.自然经济已不复存在D.理学不能满足统治需要A[根据题干信息得出作者在强调理学不适应经济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说的是经济发展和思想观念的关系,北宋商品经济繁荣符合史实,但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B项错误;作者在材料中说的是含有自给自足性质的大家族不复存在,而不是说自然经济已不复存在,故C项错误;材料只是说理学不适应经济发展,而不是说理学不能满足统治的需要,故D项错误。
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6
【2019最新】精选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6时间:25分钟满分:37分1.(25分)2016·江西宜春联考]阅读下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弹指一挥间,中国已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发展到“十二五”规划。
香港《明报》上某文章把“十二五”规划描述为“中国所酝酿的第三次华丽转身”。
文章说,这将是一次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变,将是继社会制度转型和经济体制转型之后,中国内地的第三次历史性大转型。
材料二:2006年,最先开始“改革”的小岗村又开始了一种新的经济模式。
严金昌和十几户农民一起,以每亩500元的价格把自家的两亩土地租给一家上海养殖公司,发展规模养殖……小岗村60%的流转土地被集中起来发展蘑菇、花卉……规模种植及养殖。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前两次“历史性大转型”是如何实现的?(17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小岗村新经济模式的特点。
有人对这一模式提出质疑,认为将土地集中是退回到人民公社时期。
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8分)解析:第(1)问,联系三大改造和1978年以来的经济体制改革,说明这两次转型的内容和结果。
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回答;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模式与人民公社的差异及其意义即可。
答案:(1)第一次:1953~1956年,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确立起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第二次:1978年年底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2年中共十四大正式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2)特点:集中利用土地,实现规模经营。
不是倒退。
新型合作经济下农民拥有对土地的承包权和使用权,且建立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
2.(12分)2016·河南八市质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我很早以前,就想写一部中国政治制度史。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模拟训练试卷1(含解析)
第九周二轮复习模拟训练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儒家文化不着意构筑彼岸世界和灵魂永生,而是教导人们在此岸世界“学做圣贤”“立德、立功、立言”,以达到人生“三不朽”境界。
这种风尚的弘扬( ) A.造就了积极入世的文化倾向B.体现了三教合一的价值观C.成为历代皇权专制的护身符D.最终导致儒学信仰宗教化解析:选A 材料中“不着意构筑彼岸世界和灵魂永生,而是教导人们在此岸世界”表明积极入世,儒家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故A项正确。
2.元鼎四年(前113年),汉武帝接受大农丞(九卿属官)桑弘羊建议,废除各郡国的铸币权,将五铢钱的铸造权收归中央统一管理,建立皇家铸币厂。
这反映了汉武帝时期( ) A.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B.掠夺富商大贾的钱财C.强化市场的统一管理D.用内臣削弱外朝相权解析:选A 材料中强调“铸造权收归中央统一管理”是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的体现,故A项正确。
3.在敦煌艺术中,北魏时代的壁画充分反映了“流血”“杀戒”等内容,蕴含着撼人心魄的超越时代的“悲壮之美”;唐代壁画则规模宏大、色彩绚丽、气魄雄浑。
这种变化说明( )A.敦煌艺术来自艺术家创造性劳动B.北魏时期社会动荡不安C.艺术美是现实生活的艺术性再现D.唐代国泰民安富足强盛解析:选C “变化”与艺术家创造性劳动无关,A项错误;B、D两项只体现壁画特点的时代原因,具有片面性,不合题意;北魏因为社会动荡不安呈现出“悲壮之美”,唐代因为国泰民安富足强盛,壁画则呈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宏的文化气度,两者结合说明艺术美是现实生活的艺术性再现,故C项正确。
4.明清时期,“弃儒就贾”“天下之士多出于商”而“豪杰有智略之人”则多志于商的“士商相混”现象相当普遍,这反映了明清时期( )A.社会结构的变动B.重农抑商政策破产C.官商勾结腐败严重D.已开始向近代社会转型解析:选A 材料意思是,工商子弟也能通过科举考试入仕,“士商相混”的现象在明清时期相当普遍,这是社会结构变动的表现,故A项正确;重农抑商政策没有破产,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官商勾结,故C项错误;明清是君主专制强化时期,没有开始向近代社会转型,故D项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三)
时间:25分钟满分:37分
1.(2017·石家庄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所谓“富民”阶层,是中唐以来特别是宋代以来崛起的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又称“富室”“富家”“富户”,还可称“大姓”“望族”“豪族”“兼并之家”等。
他们主要以农业为致富的途径,也包括了以工商等其他途径。
作为一个在社会经济分化中产生的新兴阶层,富民阶层具有区别于其他社会阶层的显著特征,即没有政治特权,仅仅占有财富和拥有良好的文化教育,依然属于“民”的范畴。
作为富民家庭,维持其家业不败,一是靠财富,二是靠文化教育。
明代影响较大的富民大姓,大多是发迹于宋,壮大于元。
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从事手工业、商业的富户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发展起来。
时人王世贞曾指出:“盖东南者,国根本也。
富民者,东南所恃以雄者也。
”到了清代,富民阶层仍是社会上最具有影响力的阶层之一。
在拥有经济力量之后,富民努力通过读书应举,谋取政治权力,出现了“百姓之富者争出金钱而入学校”的状况。
——摘编自林文勋、杨瑞璟《宋元明清的
“富民”阶层与社会结构》
材料二18世纪的英国尽管存在严格的社会分层,但社会分层并非一成不变,它具有更强的流动性和开放性,其典型特征是出现了更多向上、向下的流动,而这种流动同经济
和社会变化的过程相吻合。
英国贵族的开放是单向度的,主
要是允许贵族家庭成员向下流动,社会的中下层几乎不可能成为社会上层的一员;中间阶层不仅在数量上迅速扩大,而
且发展出自己的意识形态,正在变成一个界限逐渐明确的集
团,他们以自己的商业财富和生活背景为荣,形成了自己的
文化和传统,并开始谋求政治权力和地位;社会下层逐渐向无产阶级过渡,为新社会准备了一个重要的部件。
社会流动
是英国社会整合的一种有形方式。
——摘编自舒小昀《18世纪英国社会流动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富民阶层”形成和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世纪英国社会阶层流动的特点及其影响。
解析:第(1)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材料“兼并之家”“主要以农业为致富的途径,也包括了以工商等其他途径”“在社会经济分化中产生的新兴阶层”“盖东南者,国根本也。
富民者,东南所恃以雄者也”“富民努力通过读书应举,谋取政治权力”等信息可以从土地产权制度、商品经济发展、社会经济分化、政府政策调整、江南经济发展、文化教育、社会观念、儒学影响等方面归纳中国古代“富民”阶层形成和发展的原因即可。
第(2)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它具有更强的流动性和开放性,其典型特征是出现了更多向上、向下的
流动”可归纳为双向性和开放性;根据材料“同经济和社会变化的过程相吻合”可归纳为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根据材料“主要是允许贵族家庭成员向下流动……中间阶层不仅在数量上迅速扩大……社会下层逐渐向无产阶级过渡”可归纳为贵族向下单向流动、中间阶层形成并日益膨胀、底层向无产阶级过渡。
第二问“影响”:关于18世纪英国社会阶层流动的影响,可以从民主政治不断完善、经济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进行、工人运动、社会价值观等方面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土地产权制度的变化;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分化;政府政策的调整;江南经济的发展;科举制的推动;文化教育的发展;社会观念的变化;儒学的影响等。
(2)特点:双向性和开放性;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贵族向下单向流动;中间阶层形成并日益膨胀;底层向无产阶级过渡。
影响:有利于民主政治的不断完善;推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进行;加速了社会整合;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改变了社会价值观的取向等。
2.(2017·哈尔滨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示意图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工具。
根据示意图,提炼出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予以说明。
(要求:论题明确,论据充分,史实准确,逻辑严密,表达清楚)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概括图片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在总体上具有一定难度,属于观点评析题。
解答本题,要做到:一、要对图片所表述的史实进行准确归纳、概括,二、对提炼出来的相关观点,要结合所学相关史实进行论证说明,做到有理有据,论证说明要充分;第三,论证说明的过程,要符合史实,言之有理,言之成文。
第一根据图示信息“维新思潮、三民主义、民主与科学”等可归纳观点为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第二根据观点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以“维新思潮、三民主义、民主与科学”三大思想为核心,分析其原因和影响,说明其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示例:
论题: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论题明确、合理即可)。
说明:甲午战后,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面对民族危亡,康有为、梁启超等宣传维新思想,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动戊戌变法。
这场运动成为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尝试。
《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社会两大主要矛盾合流,孙中山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宣传资产阶级革命和民主共和思想,领导辛亥革命运动,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这场运动成为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北洋政府建立后,美日加紧侵华,袁世凯尊孔复古,陈独秀、李大钊等高举民主科学的旗帜,发动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五四爱国运动
的发生。
(示例仅供参考,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其他论题:如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近代中国的救亡图存运动等,只要论题明确、合理即可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