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波地震在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地震波传播特性及其在勘探中的应用研究

地震波传播特性及其在勘探中的应用研究

地震波传播特性及其在勘探中的应用研究一、引言地震波作为一种自然的物理现象,在地球物理勘探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地震波的传播特性不仅对于地下结构的了解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地震灾害研究的基础。

因此,研究地震波传播特性及其在勘探中的应用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地震波的传播特性地震波存在着多种不同的类型,包括纵波、横波、面波等。

不同类型的波具有不同的传播方式和传播速度。

1. 纵波纵波是一种沿着传播方向上具有压缩膨胀作用的波。

在地震波中,震源产生的纵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通常要比横波快一些。

在岩石中,纵波传播的速度也会受到物质性质的限制。

例如,在同样的情况下,密度越大的岩石中纵波速度越快。

2. 横波横波是一种在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具有振动的波。

在地震波中,横波的传播速度通常要比纵波慢一些。

横波通常只能传播到相对浅的深度,因为在深部,压力会使得横波衰减。

3. 面波面波是一种横波和纵波的混合波。

在地震波中,面波传播的速度通常要比横波慢,但要比纵波快。

三、地震勘探中的应用利用地震波的传播特性,可以获取地下结构的信息。

以下是地震勘探中常见的应用。

1. 井下地震测量井下地震测量是指将地震探测器下放到井中进行勘探。

相比于地面勘探,井下地震测量能够获取更加精确和深入的信息。

同时,井下勘探还能够避免因地面上杂散波而产生误差。

2. 二维和三维地震勘探二维和三维地震勘探是指利用地震波在地下反弹的原理,测量不同深度的地下结构。

通过将地震传感器放置在地面上,可以获取地下结构的横向属性。

如果将传感器放置在不同高度或者深度,还可以获取其纵向属性。

3. 井间勘探井间勘探是指在地下多个井的位置上布设地震探测器,然后发送地震波进行勘探。

井间勘探可以大大提高勘探精度,尤其是在海洋石油勘探中,因为利用井间勘探能够实现更深入的勘探。

四、总结地震波的传播特性及其在地球物理勘探领域中的应用是地球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未来的研究将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优化,以更加精确和高效地获取地下结构信息。

地震勘探原理知识点总结

地震勘探原理知识点总结

地震勘探原理知识点总结地震勘探是一种通过观察和分析地震波在地下传播的方式,来获取地下结构信息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地震波是由地震事件产生的一种机械波,它在地下的传播过程中会受到不同地质体的影响而产生反射、折射等现象,从而携带着地下结构信息。

因此,地震勘探可以用来确定地下的地层结构、寻找矿藏、油气藏等目的。

在地质勘探中,地震勘探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本文将对地震勘探的原理知识点进行总结。

地震波的产生地震波是由地球内部的地震事件产生的,地震事件通常是由地质构造活动引起的,比如地震断裂带的发生、火山喷发等。

当地球内部发生地震事件时,会产生由地震波作为机械波向四面八方传播。

地震波在传播的过程中会受到地下不同地质体的影响,并产生不同的反射、折射现象,携带着地下结构信息。

地震波的种类地震波可以分为两种主要类型:压缩波(P波)和剪切波(S波)。

P波是一种机械波,它的传播速度相对较快,能够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S波是一种横波,只能在固体介质中传播,不能传播在液体和气体中。

P波和S波在地下传播时会受到地质体的影响而产生反射、折射等现象,这些现象可以被记录并用来解释地下结构的特征。

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受到地质介质的影响而产生不同的现象。

当地震波遇到介质的界面时,会发生反射现象,一部分能量会被反射回来;另外一部分能量会继续向前传播。

此外,当地震波遇到介质的界面时,也会发生折射现象,这会导致地震波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地震波的这些特性可以被记录下来,并通过分析来进行地下结构的解释。

地震波的记录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过程中,会在地下不同深度和不同位置上产生不同的反射、折射现象。

这些现象可以通过地面上的地震波记录仪被记录下来。

地震波记录仪会记录下地震波传播时的波形和传播时间,这些记录可以被地震学家用来分析地下的结构和岩性。

地震波的解释地震波的记录可以被地震学家用来解释地下的结构和岩性。

通过分析地震波的波形和传播时间,地震学家可以确定地下的地层结构、寻找矿藏、油气藏等目的。

地震预警系统的原理和应用

地震预警系统的原理和应用

地震预警系统的原理和应用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常常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的威胁。

为了有效地减少地震带来的损失,地震预警系统应运而生。

本文将探讨地震预警系统的原理和应用,并分析其在不同领域中的重要性和潜力。

一、地震预警系统的原理地震预警系统的原理是基于地震的传播速度和先进的地震监测技术。

这种系统利用地震波在地壳中传播的特点,通过监测地震波在不同地点的到达时间,来预测地震的到来,并发送警报信号。

其主要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震波传播速度的测量:地震波具有不同的传播速度,包括P波(纵波)、S波(横波)和表面波。

地震预警系统通过监测这些地震波在地壳中传播的速度,可以判断地震的位置和强度。

2. 地震监测设备的运作:地震监测设备通常是由地震仪和数据传输系统组成。

地震仪用于检测地震波的到达时间和波形,而数据传输系统则负责将这些数据传输到地震预警中心。

3. 数据处理和分析:地震预警系统会将从不同地震监测设备中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通过比较这些数据,系统可以推测地震的震中位置和震源深度,并预测地震发生的强度。

4. 警报信号发送:当地震预警系统判断地震即将发生时,它会向相应地区发送警报信号,告知人们地震即将到来,并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采取适当的避险措施。

二、地震预警系统的应用地震预警系统的应用范围广泛,以下是几个主要的应用领域:1. 公共安全:地震预警系统在公共安全领域中起着关键作用。

当地震即将发生时,系统可以通过发出警报信号,帮助人们及时撤离危险区域,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建筑工程:地震预警系统对于建筑工程的安全至关重要。

当地震预警系统发出警报时,正在进行施工的建筑工地可以及时采取措施,以保证工人的安全和建筑物的稳定。

3. 交通运输:地震预警系统对于交通运输领域也具有重要意义。

当地震即将来临时,系统可以向铁路、地铁和机场等交通枢纽发送警报,以确保运输工具的安全,并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4. 物联网应用: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地震预警系统可以与其他设备进行联网,实现更精确的预警和应对。

横波地震在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横波地震在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横波地震在工程勘察中的应用摘要:以往地震勘探方法中所利用的主要是纵波,对横波的利用比较少,这是因为横波的激发、接收和识别在技术上要复杂得多、困难得多,以及勘探深度有限所致。

与纵波相比,横波具有波速低、波长短,不受地下水影响的特点,这使横波地震勘探反射方法可以提供传统纵波方法无法比拟的分辨率和解释精度,它所提供的反射地震剖面,是真正意义上的“浅层”,完全可以和工程地基的深度范围相匹配。

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横波地震在工程勘察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横波地震;工程勘察;应用1、前言横波反射地震勘探方法可以直接提供土的横波(剪切波)波速,这是工程上非常关心的物性参数。

横波地震勘探反射方法作为岩土工程勘察的一种新技术,已得到国内外工程界的广泛重视,到目前为止,横波反射已经在浅层岩溶勘察、浅层松散沉积物勘察、岩性划分、判断砂土液化等几个方面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

2、横波地震在工程勘察中的应用2.1横波反射法在浅层松散沉积物中的勘察应用松散沉积物是指未固结成岩,一般保持松散状态下的沉积物。

其成因复杂,类型繁多,变化较大而不易研究。

但随着各种建筑工程的迅猛发展,许多较为松软的松散沉积物上也要求修建高大建筑或高速公路等大型工程。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搞清楚建设场地中松散沉积物埋深、厚度及展布规律,传统的方法是布置许多钻探工作,通过取岩芯、地质编录、测试分析来划分地层和提供建筑设计中所需要的参数。

如果勘察面积大,则钻探与测试的费用就比较高,且钻孔之间的地质解释只能靠推测。

浅层地震纵波反射资料可反映地下数百米地层剖面及地质构造。

但是,对浅部数米至数十米埋深的松散沉积物,当地下潜水面较浅时,由于水饱和度的影响,极大地降低了纵波勘察的分辨率。

然而横波不受水饱和度的影响,还可在强干扰背景下利用其极化特性来提高信噪比。

在松散地层中,横波的速度Vs比纵波的速度Vp要低得多,其波长也只有纵波的一半,横波有更高的分辨率。

因此,地震横波反射法在松散沉积物工程地质勘察中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

地震波速度模型及其应用

地震波速度模型及其应用

地震波速度模型及其应用地震波速度模型是地震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它对于我们理解地震波的传播规律、预测地震危险性以及构建地震工程设计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将介绍地震波速度模型的基本原理,以及其在地震学研究和地震工程方面的应用。

一、地震波速度模型的基本原理地震波是地震事件中传播的一种波动现象,其速度与介质的物理性质密切相关。

地震波速度模型是指对地下介质中地震波传播速度进行建模和研究的过程。

通常地震波速度模型可以分为纵波速度模型和横波速度模型两个方面。

纵波速度模型(Vp)是指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的纵向传播速度。

纵波速度受到介质的密度、岩石类型、孔隙度、饱和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科学家通过采集地震数据并进行分析,可以获得不同深度下地下介质的纵波速度分布情况。

纵波速度模型的建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下介质的物理性质,预测地震活动的强度和传播方式等。

横波速度模型(Vs)是指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的横向传播速度。

横波速度也受到介质的物理性质的影响,但相对于纵波速度更加敏感于介质的密度和岩石类型。

横波速度模型的建立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地下介质的失稳性,提供地震工程设计中的重要参数。

二、地震波速度模型的应用1. 地震学研究领域地震波速度模型在地震学研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建立地下介质的速度模型,科学家可以对地震波的传播路径进行模拟和预测。

这对于理解地震波传播的规律、地震活动的危险性评估以及地震预警系统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地震波速度模型也可以用于确定地震震源机制,研究地震的发生机制和地震活动的时空演化规律。

2. 地震工程设计地震波速度模型在地震工程设计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结合地下介质的速度模型,工程师可以预测地震波在地表产生的破坏规模和传播方向,从而确保建筑物和工程结构在地震中的安全性。

地震波速度模型还可以帮助工程师确定合适的地震动输入,为地震安全设计提供依据。

3. 地震监测和勘探地震波速度模型也在地震监测和勘探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地震勘探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地震勘探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地震勘探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乔得福(甘肃省地矿局第二地质矿产勘查院,甘肃 兰州 730020)摘 要:诞生于20世纪的地震勘探技术在进入工业化生产之后,因具有的安全环保特点,能快速掌握勘探区域的地下地层构造、地层岩性等相关指标信号,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主要介绍地震勘探技术的概念和应用的领域特点,结合岩土工程勘察的需要,探讨了多种地震勘探技术的应用特点。

关键词:地震勘探;岩土工程;勘察中图分类号:TU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0)22-0172-2Application of Seismic Prospecting i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QIAO De-fu(The Second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Gansu 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Lanzhou 730020, China)Abstract: After the seismic exploration technology, which was born in the last century, entered industrial production, due to its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haracteristics, it can quickly grasp the underground stratigraphic structure, stratigraphic lithology and other related indicator signals in the exploration area, and it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urveys. application. This article mainly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seismic explor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its application, combined with the needs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various seismic exploration technologies.Keywords: seismic prospecting;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urvey在各类工程项目建设之初,都需要进行岩土工程勘察,以保证后续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

地震勘探中常用速度的概念和特点

地震勘探中常用速度的概念和特点

地震勘探中常用速度的概念和特点地震勘探是一种通过分析地震波在地下传播的方式来获取地下结构信息的方法。

在地震勘探中,速度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它描述了地震波在地下传播的速度。

常用的速度包括纵波速度(P波速度)、横波速度(S波速度)和层速度。

纵波速度(P波速度)是地震波中传播速度最快的一种。

它是指地震波在介质中传播时,颗粒沿着波的传播方向做压缩和膨胀运动的速度。

纵波速度通常比横波速度大,因为介质对压缩力的响应比对剪切力的响应更快。

纵波速度可以用来计算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时间,从而确定地下结构的深度。

横波速度(S波速度)是地震波中传播速度较慢的一种。

它是指地震波在介质中传播时,颗粒沿着波的传播方向做剪切运动的速度。

横波速度通常比纵波速度小,因为介质对剪切力的响应比对压缩力的响应更慢。

横波速度可以用来计算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时间,从而确定地下结构的深度。

层速度是地震波在地下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平均速度。

地下介质的速度通常是不均匀的,因为地下结构的密度和弹性模量会随深度变化。

为了更准确地描述地下结构,地震勘探中常用层速度来表示地下介质的速度。

层速度可以通过分析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时间和路径来计算得到。

在地震勘探中,速度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 方向性:地震波的传播速度通常与传播方向有关。

纵波速度通常比横波速度大,而且在同一介质中,纵波速度的方向性比横波速度更强。

这是因为介质对压缩力的响应比对剪切力的响应更快。

2. 受介质性质影响: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受地下介质的性质影响。

不同类型的岩石和土壤具有不同的密度和弹性模量,从而导致不同的速度。

因此,在地震勘探中,需要对地下介质的性质进行准确的分析和判断,以获得准确的速度信息。

3. 变化性:地下介质的速度通常是不均匀的,因为地下结构的密度和弹性模量会随深度变化。

因此,在地震勘探中,需要通过分析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时间和路径来计算层速度,以更准确地描述地下结构。

总结起来,地震勘探中常用速度包括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和层速度。

多波及横波地震勘探

多波及横波地震勘探
详细描述
多波及横波地震勘探技术能够同时记录纵波和横波的传播信息,提供更全面的地 质信息。在石油和天然气勘探中,通过分析这些信息,可以更准确地确定地质构 造、储层分布和油气的富集程度,为钻井和开采提供科学依据。
矿产资源勘探
总结词
多波及横波地震勘探在矿产资源勘探中具有广泛应用,能够提供更精确的地质 结构和矿产资源分布信息。
探测深度增加
未来多波及横波地震勘探的探测深度 将进一步加大,能够更好地揭示地下 深层的结构和属性,为资源开发和地 质灾害防治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结合其他地球物理方法进行综合勘探
综合地球物理方法
多波及横波地震勘探将与重力、 磁力、电法等其他地球物理方法 相结合,形成综合地球物理勘探 方法,提高勘探效率和精度。
多波及横波地震勘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引言 • 多波地震勘探原理 • 横波地震勘探原理 • 多波及横波地震勘探的应用实例 • 未来展望
01
引言
地震勘探简介
地震勘探是通过人工方法激发地震波 ,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传播的规律,探 测地下岩层的分布、性质和形态的一 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地震勘探广泛应用于石油、天然气、 煤等矿产资源的勘探,以及工程地质 勘察、水文地质勘察、地质灾害调查 等领域。
详细描述
多波及横波地震勘探技术能够揭示地下岩层的结构和性质, 评估工程场地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通过分析这些信息,可以 预测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和工程问题,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 供科学依据,保障工程的安全和可靠性。
05
未来展望
提高多波及横波地震勘探的分辨率和探测深度
分辨率提升
随着技术的发展,多波及横波地震勘 探的分辨率将得到显著提高,能够更 准确地识别地下目标物的细节和特征 。

单孔法横波测井在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单孔法横波测井在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 oa N . 5 Td l o 3 )
文章 编 号 :07— 5 6 20 )4— 0 4一 10 7 9 (0 7 0 0 7 叭
单孔 法横 波测 井在工程勘察 中的应用
袁 绍 云
( 龙 江 省水 利 水 电勘 测 设 计 研 究院 , 尔滨 10 8 黑 哈 50 0)
摘 要 : 介绍了横波测井的主要特点 、 勘探原理 、 野外工作方法 、 资料解释方法等 , 并结合一个工程实例具体说明其应用效果。
关键 词 : 剪切波 ; 横波测井 ; 横波波速 ; 波器 ; 检 场地
中 图分 类 号 :U 9 T 15
文献标识码 : B
物探是通 过观察 和研 究各种 地球 物理 场 的变化 来解 决 地质 问题 的一种勘查方法 , 它是 一种成效显 著 的现代化 探测 手段 , 地 质 工 作 中 占 有 重 要 地 位 。物 探 可 分 为 磁 法 勘 探 、 在
仅就 介绍 单 孑 法剪 切 波 ( 称 为 横 波 ) 井 。 L 又 测 单 孑 法 横 波 测 井 的 优 点 是 直 接 对 地 层 测 试 、 果 相 对 精 L 结 确且 不需 要 任 何 场 地 ( 只要 能 成 孔 ) 目前 已 广 泛 应 用 于 工 程 , 勘察 领域 , 得 了 良好 的应 用效 果 。 取
维普资讯
20 0 7年 第 4期 ( 3 第 5卷 )







No 4 ea dT cn l yo tr o sra c e o g a g S i c n elo g f l i e o Wa n ev n y eC
电法 勘探 、 力 勘 探 、 震 勘 探 、 温 法 勘 探 和 放 射 性 勘 探 重 地 地 等 。波 速 测 试 技 术 隶属 于地 震 勘 探 范 畴 , 包 括 对 压 缩 波 ( 它 P

纵横波联合勘探方法初探

纵横波联合勘探方法初探
大 , 石 油 等 勘 探 领 域 应 用 较 广 泛 ; 波 由 于其 速度 相 对 较 低 , 长 短 , 辨 率 高 , 年 来 , 波 勘 探 已 得 到 推 在 横 波 分 近 横 广 。在 工 程 勘 察 中 由 于 实 际 工作 环境 的 限 制 , 于 不 同的 地 质 条 件 , 对 以及 针 对 不 同 的 勘探 目的 与任 务 , 波 勘 单 探 经 常 会 有 其 局 限 性 。采用 纵 、 波 联 合 勘 探 既 可 以解 决 浅 部 地 层 的分 辨 率 问题 , 时 又 可 以 提 高 勘探 深度 。 横 同 因此 , 采取 纵 、 波 联 合 勘 探 , 有 互 补 性 。本 文 即通 过 纵 横 波 勘 探 的实 例 对 比 , 明 多 波 勘探 的优 越性 , 提 横 具 说 对 高反 射 波 地 震 勘 探 在 工 程 勘 察 中的 应 用 效 果 具 有 重 要 意 义 。
关 键 词 :纵横波勘探 ; 反射 ; 比较
中 图 分 类 号 :614 P : 07 7 4 20 ~0~2
M eh d o m bn n t o fCo i i g P— wa e Ex l r to t V p o a in wi S— wa e Ex l r to h V p o a in
横 波勘探较之纵波来讲 , 具有波速低 , 浅层分 辨率高
的特点l 。近年来 , 波勘探 已逐渐被 接受 , _ 1 ] 横 方法应 用越来越广 。尽管横波勘探有许多纵波勘探 不可 比
拟 的优势 , 但是仍 旧有 其局 限性 。本文 即针 对不 同
地质条件下纵 、 横波勘探有效性 问题 , 明在有条件 说 的情况下 , 应该开展多波勘探 , 充分发挥地震勘探 的 优势 , 解决各种复杂 的地质问题 。

地震横波勘探及其在浅层岩土分层中的应用

地震横波勘探及其在浅层岩土分层中的应用

地 震 横 波勘 探 及 其在 浅 层 岩 土 分 层 中 的应 用
陈相府 , 安西峰
( 南省地球物理工程勘察院 , 乡 430) 河 新 5 0 0


简单 论 述 了横 波 的基 本特 点 , 出在 松 散 层 勘 探 中 , 波 勘 探 的 优 势 主 要 在 于 探 测 精 度 高 且 不 受 饱 水 度 的 指 横
CHEN a g f An Xif n Xi n — u, —e g
( n na a e f g o h sc l n n i ern x lr t n, n in 5 0 0 C ia He a c d my o e p y ia d e g n e ig e p o a i a o Xi x a g 4 3 0 , h n )
h sh g x l r t n p e ii n a d i n ti fu n e y t ed g e f a u a in,h sa v n a ei n o s l a e ta a a i h e p o a i r cso n s o n l e c d b h e r eo t r to o s a d a tg u c n oi tdsrt n d
App i a i n o e s i h a v t c i n i lc to f s im c s e r wa e de e to n d v di h lo s r t f r c n o l i i ng s a l w t a a o o k a d s i
层 层 序 划分 及 厚 度 探 测 是 可行 的. 关键词 地 震 横 波勘 探 , 层 地 层 , 波 波 速 , 序 划 分 , 速 测 井 浅 横 层 波
中 图分 类 号

纵波与横波在地质勘探技术中的应用比较

纵波与横波在地质勘探技术中的应用比较

纵波与横波在地质勘探技术中的应用比较概述:地质勘探是指通过各种技术手段获取关于地下情况的信息,对石油、天然气和其他矿藏的分布、储量以及地下构造进行研究和评估。

在地质勘探过程中,纵波(压力波)和横波(剪切波)是两种不可或缺的波动形式。

本文将对纵波和横波在地质勘探技术中的应用进行比较和分析。

纵波的应用:纵波是一种沿波传播方向振动方向同步的波动形式。

在地质勘探中,纵波主要应用于地震勘探和地质构造研究。

地震勘探是指利用人工激发地震波并记录其反射和折射情况,以获取地下结构和沉积层的信息。

纵波是地震波中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地下岩石中传播时会产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利用地震仪器接收到的纵波地震数据,地质学家可以通过分析地震波在不同地层之间的传播速度和振动特点,推断出地下的地层结构和构造变化,从而为勘探和开采矿藏提供重要参考。

另外,纵波还可以用于地质构造研究。

地质构造是指地壳和地球内部发生的构造活动,如断层、褶皱等。

纵波在地质构造研究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通过纵波速度和振动传播方向的变化推断出地下构造活动的情况。

研究人员可以利用地震仪器记录的纵波地震数据,通过解读波形及速度变化等信息,获得关于地下断层和褶皱的位置、方向、倾角等重要参数,进而对地质构造进行深入分析。

横波的应用:横波是波动振动方向垂直于波传播方向的波动形式。

在地质勘探中,横波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地震勘探和地下水资源评估两个方面。

在地震勘探中,横波可以提供额外的信息来辅助地下结构识别。

与纵波不同,横波能够传播到更深的地质层,并产生不同于纵波的振动效应。

通过记录和分析横波地震数据,地质学家可以进一步了解地下的构造、岩石类型和地层厚度等信息。

这对于评估地下储层和矿藏的丰度以及预测地震风险和岩溶地区的地下水资源等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横波还被应用于地下水资源评估。

地下水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重要的水资源之一。

横波在地下水资源评估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记录和分析横波地震数据的速度和传播特点,推测地下水层的位置、厚度、储量以及水质状况。

横波技术在工程物探中的应用

横波技术在工程物探中的应用

042地质勘探DI ZHI KAN TAN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建筑的建造已经成为城市化发展的需要,因此,对地质情况进行勘测就显得尤为重要。

浅层的纵波和横波勘测手段都是地质检测的重要手段,可将二者进行综合利用,为现代勘探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保障,进一步促进工程物探的发展。

1 横波技术的原理及检测意义1.1 横波技术的应用原理横波技术与纵波技术相类似,以波的传播特征为分类依据,可以将其分为直达波、折射波、反射波以及回折波。

折射波在计算深度时一般采用曲线方程的形式,在工程物探中提供相关的速度参数。

反射波在测量地质深度时,通常会运用曲线方程进行计算,根据声波反射的相关原理来完成具体的测算工作。

回折波主要是使用时距曲线来对回折点的速度进行计算,再经过一系列的推演,能够计算出底层垂直方向的速度结构,在工程物探中,可以提供覆盖层或低减速带的速度,主要适用于探测硬土的深度和测量波速。

1.2 应用横波技术进行检测的意义在进行工程勘测中,主要有纵波和横波两种勘测技术。

纵波勘测技术主要应用于对地下资源和深层距离的勘测,但是对于地表0-60m范围内的地表浅层勘测存在一定的缺陷,勘测的准确度较低,不能有效地进行工程物探。

而横波技术则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这一状况,弥补了在地表0-60m范围内的浅层断层勘测,且被广泛应用在自然灾害调查、地震地质勘测以及地下溶洞的勘测工作中,为自然灾害的勘测和规避以及工程的建设方面都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有利于工程物探工作的顺利进行。

2 国内工程物探的发展现状所有类型的工程物探,都需要以科学的物理原理作为参考和依据,而目前地球的地质、物理条件环境以及边界特征都是极其复杂的,容易对勘测的结果造成影响,再加之这些技术方法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导致在解决实际地质工程问题时不能使用单一的勘测方法,应根据被勘测物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勘测方式,满足工程物探的不同需求。

目前,纵波勘测和横波勘测作为工程勘测的两种主要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地质进行检测,勘探地下资源及其深层距离。

勘探地球物理中的地震波理论

勘探地球物理中的地震波理论

勘探地球物理中的地震波理论地震波是地球物理勘探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它们能够揭示地下结构和岩石性质,研究地球内部的物理特性和地质历史。

本文将介绍勘探地球物理中的地震波理论,包括地震波的生成、传播和接收过程,以及地震波利用数据探测地下结构的基本原理。

1. 地震波生成地震波是由地球内部的地震能量转移而来的。

地震波的产生通常是由岩石断裂或移动引起的。

假设一块岩石突然移动或断裂,将产生一种叫做“体波”的震动。

体波分为两种类型:纵波和横波。

纵波是沿坐标轴方向传播,并且在压缩和张力波中交替。

横波是在垂直于坐标轴方向上传播,并且振幅正交于从震源到某一点的方向。

2. 地震波传播地震波在地球中的传播经历了复杂的物理现象,如散射、衰减和干扰。

它还与各种不同的地质结构和介质相互作用。

地球内部的所有介质都有不同的声速和密度,这些参数影响地震波传播的速度、方向和振幅。

沿着介质速度改变的边界传播的地震波发生了弯曲,并产生了反射和折射,使地震波的路径变得更加复杂。

此外,地球内部的不均匀性会导致波的散射和衰减。

因此,地震波的传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建模才能理解其传播特性。

3. 地震波接收地震波可以由传感器接收。

这些传感器通常是地面上的移动式传感器或固定式传感器网络。

地震波接收的过程涉及从地下结构中接收到的多个波形,然后将它们与参考波形进行比较,以关联和定位地下结构。

在现代地震物理应用中,数字信号处理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这种技术可以对数据进行处理、滤波和解释,从而提高地震图像的分辨率和重建地下结构的精度。

4. 地震波利用数据探测地下结构的基本原理地震波探测是一个基于地震波的纵向和横向速度差异,获取地下结构信息的技术。

非常适合于探测石油天然气、地下水、地热、矿藏、地质灾害等。

探测特定地下结构的方法可以基于P波和S波的波速差异来进行,同时还可以利用反射、折射、绕射和散射的现象进行信息的推断和建图。

地震波探测的基本步骤是将一个震源产生的地震波传播到地下结构,再由传感器接收到回波反馈的数据波形。

纵波与横波在地下探测中的应用对照

纵波与横波在地下探测中的应用对照

纵波与横波在地下探测中的应用对照前言地下探测技术在勘探地下资源、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中,纵波和横波作为传播介质中的两种主要波动形式,具有不同的特性和应用。

本文将对纵波和横波在地下探测中的应用进行对照,以便更好地理解它们的差异和优势。

一、纵波的应用1. 地质勘探:纵波传播速度较快且能通过不同岩层界面的反射和透射,被广泛应用于地质勘探中。

通过分析纵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与振幅变化,可以推断出地下岩石的类型、分层情况和孔隙度等信息。

2. 矿产勘探:利用纵波波束成像技术,可以对地下矿体进行快速、准确的定位和识别。

纵波传播速度高,能够穿透较深的地下层,从而获取较完整的地下岩石信息,为矿产勘探者提供重要参考。

3. 工程勘察:在工程勘察中,纵波可用于检测土壤或岩石的物理性质和力学特性。

通过测量纵波传播速度和衰减系数的变化,可以了解地下土层的稳定性、密实度和承载能力,从而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依据。

二、横波的应用1. 地震勘测:横波是地震中传播的一种波动形式,它的波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表现为地面的横摇。

地震勘测中利用横波传播速度的不同,可以推断地下不同介质的岩石密度和弹性模量等信息,对地震活动的预测和地震灾害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2. 地下水勘探:横波能够传播到较深的地下层,并且能够敏感地检测出地下水体的存在。

通过分析横波传播的速度和振幅变化,可以精确地定位地下水层的位置和厚度,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管理提供支持。

3. 岩土工程:横波在土体中传播时,会受到土体的刚性和固结状态的影响。

通过测量横波传播的速度和振幅,可以评估土层的密实度、含水性和变形特性。

这对于岩土工程中的设计和施工控制具有重要意义,能提高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结论纵波和横波在地下探测中各具特点,应用范围也存在差异。

纵波传播速度较快,适用于地质勘探、矿产勘探和工程勘察等领域。

横波能够提供更多关于地下介质的细节信息,适用于地震勘测、地下水勘探和岩土工程等领域。

地震探测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地震探测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地震探测技术的原理与应用地震是一种无法预测和控制的自然灾害,但是通过地震探测技术可以有效地监测和提前预警地震。

地震探测技术广泛应用于地质勘探、矿产资源开发、地下工程建设等领域,本文将详细介绍地震探测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一、地震探测技术的原理地震探测技术是利用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规律测定地下物质构造和介质性质的一种方法,其核心原理是地震波的传播和反射。

地震波是由地震能量引起地质介质中弹性波的传播,包括纵波和横波。

当地震波经过地下物质层时,会发生反射、折射和透射等现象,通过对地震波的观测和分析,可以确定地下物质的位置、形态、物性等信息。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取决于岩石的弹性模量、密度和泊松比等物理特性,不同介质密度和速度的变化会导致地震波的反射和折射,这就是地震探测技术利用的物理原理。

地震探测技术一般分为爆炸地震勘探和地震震源勘探两种,前者是采用爆炸源产生的地震波,后者是利用人工震源产生地震波。

在地震勘探中,一般采用三角测量法、地震反射法、地震折射法、地震层析成像技术等方法进行勘测。

二、地震探测技术的应用1. 石油勘探地震探测技术在石油勘探中起到重要作用,通过对地震波在岩石中的传播和反射特性的观测和分析,可以研究出石油地质构造和储集层分布情况,为石油勘探提供了基础资料。

2. 矿产勘探地震探测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矿产勘探中,可以通过地震波在地下物质中的特性,判断地下矿体的分布情况、形态、深度等信息。

通过地震探测技术的应用,在矿产勘探中发现了大量的矿体,提高了勘探的效率和精度。

3. 地下工程勘察地震探测技术在地下工程勘察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可以通过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特性,确定地下障碍物的位置、形状和范围,为工程施工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4. 地震监测和预警地震探测技术在地震监测和预警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可以通过地震波的观测和分析,判断地震的发生时间、地震震级等信息,提前预警,减少地震带来的伤害和损失。

总之,地震探测技术在地质勘探、矿产资源开发、地下工程建设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是现代地质工程中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

纵横波勘探在工程勘察中的对比试验研究

纵横波勘探在工程勘察中的对比试验研究

纵横波勘探在工程勘察中的对比试验研究潘纪顺;赵祥;高东攀;李迪;王宾【摘要】工程地震勘探主要查明第四系覆盖层厚度及分层、基岩埋深及基岩面形态,以及存在的不良的地质构造等情况.反射波地震勘探在工程勘查中应用广泛,纵波反射波法的速度较高,波长较长,勘探深度大.横波反射波法地震勘探的速度低、频率低,但分辨率较高.本文通过建立地质试验模型,再结合野外实际采集数据资料,比较纵波和横波勘探的差异.二者结合,优势互补,可以提高地震勘探的精度,对地层进行更好的分层.【期刊名称】《四川建材》【年(卷),期】2017(043)010【总页数】3页(P168-169,172)【关键词】纵波勘探;横波勘探;泊松比;数值模拟;工程勘察【作者】潘纪顺;赵祥;高东攀;李迪;王宾【作者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郑州 450045;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郑州450045;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郑州 450045;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郑州450045;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郑州 45004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地震勘探作为一种传统的地球物理勘察手段,在工程勘查中应用广泛,反射波地震勘探主要应用于查明第四系覆盖层厚度及分层,基岩埋深及基岩面形态,存在的不良地质构造的位置、规模、产状、走向等情况。

长期以来,地震勘探主要采用纵波勘探,横波勘探源于20世纪30年代由前苏联首先进行了横波勘探的研究和实践,美国也相继开展了相应的研究工作,其主要目的是利用横波传播速度低的特点,取得比纵波更高的分辨率,但是研究过程中发现横波的频率较低,所激发的能量不够,对分辨率的提高是有限的[1-2]。

伴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纵波勘探几项技术的突破,横波勘探也发展起来,潘纪顺、刘保金等[3]在福州断层调查中利用横波勘探取得了不错的效果,Roger A.Young等[4]在美国堪萨斯州利用横波勘探也相应地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工程地震勘探主要采用纵波勘探,但是发现在固结不是很良好的第四系地层,纵波勘探对地层的划分较差。

地震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地震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地震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1. 地震法简介地震法(Seismic Method)是一种应用地震波在地下传播的特性来研究地下结构和性质的技术方法。

它通过观测和分析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速度、能量衰减等参数,来推测地下的构造和岩石性质,以及地下水、矿产资源等信息。

2. 地震波的产生和传播地震波是由地震源(如地震断层的滑动)产生的机械波。

主要包括纵波(P 波)、横波(S波)和面波(L波)三种类型。

这些波在地下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因此可以利用它们的传播速度来推测地下的性质。

3. 地震法的基本原理地震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观测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速度和衰减情况来反推地下介质的性质。

地震波传播的速度与地下介质的密度、弹性模量等参数有关。

不同类型的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速度和衰减程度也有所不同。

4. 地震法的应用• 4.1 地质勘探地震法在地质勘探中被广泛应用。

通过观测地震波的反射、折射和绕射等现象,可以推测地下的地层结构、岩性、断层、褶皱等信息。

这对于石油、天然气勘探、地下水资源评价、地质灾害评估等都有重要意义。

• 4.2 地下水资源调查地震法可以用于地下水资源调查。

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速度与地下岩层的孔隙度、渗透率等参数有关。

通过观测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和衰减情况,可以推测地下水层的分布范围、厚度、水动态特征等信息。

• 4.3 矿产资源勘探地震法在矿产资源勘探中起到重要作用。

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速度与地下岩石的密度、弹性模量等参数有关。

通过观测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和衰减情况,可以推测地下矿石的存在、分布情况等信息。

• 4.4 工程勘察地震法在工程勘察中也有广泛应用。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下岩层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有关,因此可以通过地震法来推测地下的岩层、岩石的垂直和水平变化、优势层位和工程地质条件等信息。

这对于设计工程的地基基础和地下结构起到重要指导作用。

• 4.5 灾害评估和监测地震法在灾害评估和监测中也有应用。

通过观测地震波的传播速度、衰减情况和地震频谱等参数,可以获得地震烈度和震源位置等信息。

拟横波反射率

拟横波反射率

横波反射率是指横波在界面上的反射比例,通常用于描述地震波在地下界面上的反射特性。

在地震勘探中,横波反射率是重要的参数之一,因为它能够提供地下的结构和性质信息。

横波反射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界面的倾斜角度、波速比、纵波与横波之间的相位差、地层的密度和厚度等。

根据不同的地质情况和地震波的传播特性,横波反射率会有不同的表现。

一般来说,当界面倾斜角度较小时,横波的反射率较高,因为横波在倾斜界面上具有较大的反射角。

而当界面倾斜角度较大时,横波的反射率较低,因为横波在倾斜界面上会产生多次反射和折射,导致反射率降低。

此外,波速比和纵波与横波之间的相位差也会对横波反射率产生影响。

当波速比差异较大时,横波反射率会降低;当纵波与横波之间的相位差较大时,横波反射率会提高。

因此,横波反射率是一个复杂的参数,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才能准确地计算和解释。

在实际应用中,地球物理学家和工程师会利用横波反射率来推断地下的地质结构和性质,为能源勘探和工程建设提供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横波地震在工程勘察中的应用许强,张学强(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武汉430074)摘要:与纵波相比,横波具有波速低、波长短,不受地下水影响的特点,这使横波地震勘探反射方法可以提供传统纵波方法无法比拟的分辨率和解释精度,它所提供的反射地震剖面,是真正意义上的“浅层”,完全可以和工程地基的深度范围相匹配。

本文对在塘沽某场地的采集的横波地震数据进行了处理解释,并验证了其与工程勘察中的钻孔数据-柱状图的良好匹配,从而得出了横波地震在工程勘察中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结论。

关键词:横波地震,地震解释,工程勘察The application of s-wave seismicin e ngineering investigationXu Qiang, Zhang Xueqiang(Institute of Geophysics and Geomatic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Wuhan 430074, China)Abstract:Compared with p-wave, s-wave has the charact ers of lowvelocityand low wavelength; it canals oget out of the affectionby groundwater.This makes S-wave seismicmethods can provide the resolution and preciseinterpretation that the tr aditional P-wave methods can not match. The seismic section it providesis thereal meaning of "shallow", it canmatch the depth range of foundation en gineering. Inthispaper, we test and verify th at the seismic data canmatch thedrilling data well afterprocessing and interpretation, and get aconclusionthat s-wave seismic hasagood prospect in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Key words: s-wave seismic, seismic interpretation, enginee ring investigation作者简介:许强,(1984—),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地震数据模拟、处理与解释等。

E-mail: T:61138862 张学强(1964-),男,博士,副教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教师,主要从事地震数据处理及软件开发工作。

E-mail:1 引言:横波地震反射技术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传统地震勘探方法主要是指纵波勘探方法。

对横波技术利用较少,主要是因为横波的激发、接收和识别在技术上要复杂、困难得多,并且其勘探深度也受到限制。

1986年,地矿部物探局邀请日本专家介绍反射地震勘探技术,曾提到了横波反射方法。

80年代末,水电、铁路、地矿部门做了大量的工程地震实验工作,掀起了工程地震勘探的小高潮,其中也有些横波反射的实验工作。

据悉成都水利水电勘察设计院、天津水利水电勘察设计院、北京水利水电勘察设计院、北京水利水电物探研究所等单位曾做过零星的横波反射实验研究工作。

但国内外很少见关于应用横波反射地震勘探技术解决工程问题的正式、详细报导。

总体说来,国内横波反射地震勘探技术处于起步状态。

与纵波相比,横波波速低、波长短(软土地区通常为纵波的1/5-1/10),不受地下水影响的特点,使横波地震勘探反射方法可以提供传统纵波方法无法比拟的分辨率和解释精度,它所提供的反射地震剖面,是真正意义上的“浅层”,完全可以和工程地基的深度范围相匹配。

另一方面,横波反射地震勘探方法可以直接提供土的横波(剪切波)波速——这是工程上非常关心的物性参数。

横波地震勘探反射方法作为岩土工程勘察的一种新技术,已得到国内外工程界的广泛重视,到面前为止,横波反射已经在浅层岩溶勘察[1]、浅层松散沉积物勘察、岩性划分、判断砂土液化[2]等几个方面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

2横波地震的处理及解释2.1 横波地震反射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在震源上,首先要选择一块大小和重量合适的枕木,在枕木底部钉上锯齿状铁钉,以保证枕木可以和地面良好接触,而后应用铁锤侧敲枕木作为触发。

12次覆盖观测系统如下:单边放炮;偏移距2米;道间距1米;每炮共移动距离1米;接收道数24道。

其中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使用横波检波器。

数据处理上,处理方法和纵波地震基本相同,基本操作步骤如下:预处理,抽道集,求速度参数,动校正,叠加,修饰处理。

2.2 横波地震反射数据的解释经由以上步骤,得到了如下的地震时间剖面,参考以往的天津各个地区的地震和地质资料,对剖面进行解释。

图中水平道距离为0.5米,纵坐标为反射时间。

根据剖面上反射波的特征,将其划分为5个波组[3],按时间(埋深)顺序简述如下:1T2T3T4T5T图1 塘沽某学校场地时间地震剖面地质解释图形T1波组:反射时间在0-150ms 之间,在这个区域内一个振幅相对较强,同相轴断断续续(峰值时间大约在150ms)。

这个波组视周期为30ms 左右,对应的全新统中组第一海相层(m Q 24)顶界形成的反射。

T2波组:反射时间在150-300m s之间,在这段时间内有6个反射段,其中有3个振幅强,连续性好的反射段和3个连续性弱,振幅强弱间断变化的反射段。

其中反射波组(峰值时间在200ms)是一个强反射层,为全新统中组第ⅰ海相层(m Q 24)的底界与全新统下组第ⅱ陆相层的沼泽相沉积(h Q 14)的顶界形成的反射。

反射波组(峰值时间在225ms 左右)是一个很弱的反射层,反射波组(峰值时间在240ms)是一个较强的反射层,这两个反射层对应的是为全新统下组第ⅱ陆相层河床-河漫滩相沉积(al Q 14)的顶界和底界形成的反射。

强反射波组(峰值时间在270ms 左右)与弱反射波组(峰值时间在290ms 左右),应该是上更新统五组第ⅲ陆相层()3al Q e 的顶界和底界形成的反射。

反射波组(峰值时间为320m s)也是一个强反射层,为上更系统四组第ⅱ海相层(mc Q d 3)的顶界形成的反射。

T3波组:反射时间在320-460ms 范围内,这段范围只有视周期约30m s的两个强相位反射波。

这两个反射波组振幅最强,横向连续性极好。

在这段时间范围内出现了一些断续的反射段,连续性不好,振幅变化也较大,这表明这些反射形成的原因是由于土质不同而造成的,不是明显的地质年代界面。

反射波组(峰值时间为440ms 左右)的反射波组是一个强反射段,为上更新统三组第ⅳ陆相层(al Q c 3)底界所形成的反射。

反射波组(峰值时间为460ms 左右)也是一个强反射层,为上更新统二组第ⅲ海相层(m Q b 3)的底界形成的反射。

T 4波组:反射时间在460-600ms 之间。

反射振幅较大,这段时间内之有2个比较明显的反射段,其中一个反射波组振幅能量强,同相轴连续性好,另外一个波组振幅能量间断性变化,同相轴分段连续,但都在一个水平线上,为一个弱反射层。

弱反射层(峰值时间为530ms 左右)经判断,应该是上更新统一组第ⅴ陆相层(al Q a 3)的顶界形成的反射。

强反射波组(峰值时间在550m s 左右)应该是中更新统上组第ⅳ海相层()32mc Q 的顶界形成的反射。

T 5波组:把反射时间在600ms 之下的反射序列统称为T5波组,在这段时间区域内,只有一个振幅能量强,同相轴连续性好的反射波组,深度大概估计在130米左右,反映中更新统上组以下的沉积地层[4,5]。

2.3 剖面的时深转换及与工程对比把反射时间转换为埋藏深度,即将地震时间剖面转变为地质剖面,将大大方便工程上利用地震资料。

这只要通过一个简单计算即可:t t V H ⋅=)(210 式中H 为埋深,t0为反射走时,V (t0)即速度函数(场地平均波速)。

可以在场地上用反射地震资料分析计算V(0t ),也可以用检层法实测H-0t 曲线进行剖面的时深转换。

经过对测井资料和速度谱分析资料,我们求得了塘沽进修学校(贻港城项目)场地地震时间剖面的时深转换速度(平均剪切波速)如表3.3所示:表3.3 塘沽进修学校场地速度随深度变化表深度(米)时间(秒) 平均剪切波速(米/秒)10 0.182 11020 0.285 14030 0.375 16040 0.444180500.500 200600.554 22070 0.583 24080 0.614 26090 0.643 280100 0.667300根据上表的速度时间关系,我们把塘沽学校的时间地震剖面转化为了深度剖面(见图2)以便和工程钻孔资料进行对比。

图中深度刻度的变化是由于由地面到地下横波速度逐渐变大,在时深转换后,导致同样的时间段所表示的深度不同。

图2塘沽某学校场地地震深度剖面图3 场地柱状图根据天津市地质工程勘察院2006年6月编制的港通(天津)置业有限公司贻港城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钻孔资料(KC2007ⅰ364)的柱状图(见图3),我们再来分析深度时间剖面上的反射层和工程上的土层的对应关系。

观察上面的深度剖面,14米左右的反射是一个弱反射,对应的是淤泥质粉质粘土和粉质粘土的分界。

后面14米到22米深度之间的一系列反射在工程地质上反映了粉质粘土层的变化。

22米处有一个强反射,对应了粘土和淤泥质粉质粘土的分界。

23米—37米之间有一系列的弱反射层,对应的土质变化为:淤泥质粉质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粘土-细粉砂。

在37米和41米处有2个强反射,对应的土质界面为细粉砂和粘土的界面与粘土和粉质粘土的界面。

60米左右有一个强反射,对应的土质变化为粘土过渡到粉质粘土。

80米以下在80米处、108米处和127米处分别有一个强反射,但是由于没有钻孔资料,已经无法准确考证,但是参考其它文献,可以分析其可能为以河流相和湖沼相沉积为主形成的粉砂、细沙、粘土等界面的反射。

表3.1塘沽进修学校地震剖面地质解释表3 结论:通过如上对横波地震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横波地震勘探的数据分辨率高,成图效果好,能精确地反映出地层的土质变化情况和提供连续的地质剖面,并且可以与钻孔资料非常完好的吻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