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三水准两阶段-01

合集下载

高层建筑抗震设计

高层建筑抗震设计

高层建筑抗震分析一.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理念我国《建筑抗震规范》(GB50011-2001)对建筑的抗震设防提出“三水准、两阶段”的要求,“三水准”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当遭遇第一设防烈度地震即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时,结构处于弹性变形阶段,建筑物处于正常使用状态。

建筑物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因此,要求建筑结构满足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承载力极限状态验算,要求建筑的弹性变形不超过规定的弹性变形限值。

当遭遇第二设防烈度地震即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基本烈度地震时,结构屈服进入非弹性变形阶段,建筑物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破坏。

但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因此,要求结构具有相当的延性能力(变形能力)不发生不可修复的脆性破坏。

当遭遇第三设防烈度地震即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时,结构虽然破坏较重,但结构的非弹性变形离结构的倒塌尚有一段距离。

不致倒塌或者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从而保障了人员的安全。

因此,要求建筑具有足够的变形能力,其弹塑性变形不超过规定的弹塑性变形限值。

三个水准烈度的地震作用水平,按三个不同超越概率(或重现期)来区分的:多遇地震:50年超越概率63.2%,重现期50年;设防烈度地震(基本地震):50年超越概率10%,重现期475年;罕遇地震:50年超越概率2%-3%,重现期1641-2475年,平均约为2000年。

对建筑抗震的三个水准设防要求,是通过“两阶段”设计来实现的,其方法步骤如下:第一阶段:第一步采用与第一水准烈度相应的地震动参数,先计算出结构在弹性状态下的地震作用效应,与风、重力荷载效应组合,并引入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进行构件截面设计,从而满足第一水准的强度要求;第二步是采用同一地震动参数计算出结构的层间位移角,使其不超过抗震规范所规定的限值;同时采用相应的抗震构造措施,保证结构具有足够的延性、变形能力和塑性耗能,从而自动满足第二水准的变形要求。

浅议结构设计中三水准两阶段原则

浅议结构设计中三水准两阶段原则

浅议结构设计中三水准两阶段原则摘要:本文主要基于建筑抗震设计中的三水准原则展开论述,其中着重论述了三水准原则的由来,以及三水准的具体内容。

进而,基于三水准的设防目标,引出结构设计中两阶段原则,其中着重阐述了两阶段的具体内容,以及两阶段具体的设计方法和步骤。

关键词:抗震设防;三水准;两阶段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based on the seismic design of building three level principles discussed, which focuses on the three levels of the principle of origin, and three level of specific content. And then, based on the three levels of fortification goal, leads to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two phase principle, which focuses on the two stages of the concrete content, and two stage specific design method and procedure.Keywords: seismic fortification; Three level; Two stage一、引言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尤其是关于地震灾害,造成了我国严重的人员和经济的损失。

在对于抗震设防方面,我国颁布了规范的抗震设计准则,在设计上,对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构建,予以明确的规定。

其中关于三水准两阶段原则,是我国构建完善的抗震体系的基础,也是我国强化抗震设防的重要举措。

基于三水准两原则,对于我国预防地震灾害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建筑抗震设计中的三水准原则现代建筑结构,注重性能体系的构建,尤其是关于抗震体系构建,需要基于结构的负荷量,确保建筑结构良好的弹性形变。

简述两阶段三水准抗震设计方法

简述两阶段三水准抗震设计方法

简述两阶段三水准抗震设计方法两阶段三水准抗震设计方法是一种应对地震对结构建筑物的破坏和崩塌的设计方法。

它是由中国技术标准化协会城市规划设计标准化委员会在2002年制定并发布的。

两阶段三水准抗震设计方法包括两个设计阶段和三个抗震水平。

第一阶段是初步设计阶段,第二阶段是正式设计阶段。

三个抗震水平分别是受震等级一、二和三级。

初步设计阶段是指在建筑物的规划、结构设计、地基处理和材料选用等方面对抗震设计进行初步设计。

在这个阶段,需要进行地震动力学计算,以确定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参数和基本抗震布置。

在两个设计阶段中,需根据三个抗震水平进行设计。

抗震水平一是面对较弱的地震作用,要求建筑物能够正常运行,具有安全性。

抗震水平二是面对一般强度的地震作用,要求建筑物能够承受地震摇晃并正常运行,具有韧性。

抗震水平三是面对较强的地震作用,要求建筑物能够保持完整性,仍然可以正常使用。

在进行抗震设计时,还需要考虑地震的影响因素,包括地质条件、建筑物的结构类型、高度、形状等因素。

在满足三个抗震水平的要求下,抗震设计需要考虑成本、施工难度等因素,寻找最佳的抗震设计方案。

两阶段三水准抗震设计方法是一种综合性的抗震设计方法,它通过两个设计阶段和三个抗震水平的要求,确保建筑物能够在不同程度的地震作用下保持安全性、韧性和完整性。

这种设计方法的实施能够有效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和崩塌,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两阶段三水准抗震设计方法是一种具有可行性和实际性的设计方法,在实践中已经被广泛应用。

这种设计方法不仅保证了建筑物的抗震能力,还能够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性能和可靠性。

在初步设计阶段中,通过对地震动力学计算的分析,能够确定建筑物的基本抗震参数和布置。

这些参数包括结构类型、结构高度、地基处理和选用材料等,对后续的正式设计阶段非常关键。

在正式设计阶段中,通过更加精细的抗震力学计算和结构分析,能够保证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众值烈度、中震烈度、大震烈度及三水准二阶段

众值烈度、中震烈度、大震烈度及三水准二阶段

众值烈度、中震烈度、大震烈度及三水准二阶段1.震级与烈度我们在做项目之前首先要查的就是项目所在地的设防烈度,而在地震的时候,我们又经常提到地震等级,两者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很多人把震级和烈度划等号,其实这两者之间有很大的区别:烈度是指地震时在一定地点引起的地面震动及其影响的强弱程度,指地震破坏的程度;震级表示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

一次地震造成的各地的烈度不同,一般情况,离震中近的地方烈度高,破坏严重;远的地方烈度低,破坏轻微。

震级好比一盏灯泡的瓦数,烈度好比某一点受光亮照射的程度,它不仅与灯泡的功率有关,而且与距离的远近有关。

如果把地震比作炸弹爆炸,烈度就好比是炸弹爆炸后地面的破坏程度。

显然,炸弹的炸药越多,爆炸产生的能量越大,破坏力就越大;离爆炸点越远,受到的破坏就越小。

同样的道理,震级越大,烈度越高;距震源远或震源深度越大,烈度就越低。

比如宜宾长宁县地震,震级是6.0级,其表达的是地震的能量,而震级并不等同于地震烈度,烈度会根据地区不同而不同,本次地震的具体的烈度官方还没有公布,部分网站给出了预估烈度,震中烈度为7度,宜宾市预估烈度5.2度;比如汶川大地震震级是8.0级,震级只有一个,但烈度就因地而异了,北川县城曲山镇是11度,汶川县映秀镇是11度,汶川县威州镇是10度,青川县大部分地区是9度,成都是7度,西安是6度,太原是5度,北京是2度;唐山大地震时震级是7.8级,唐山市区的烈度是11度,天津市区是8度,北京市区是6度。

因此我们可以总结出——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震级需要测定;烈度可以有多个,这个地震烈度也是需要测定的。

1.1不同烈度的影响在我国地震主要分为12个等级,不同烈度的地震,其影响和破坏大体如下:1度;无感,仅仪器能记录到;2度;个别敏感的人在完全静止中有感;3度;室内少数人在静止中有感,悬挂物轻微摆动;4度;室内大多数人,室外少数人有感,悬挂物摆动,不稳器皿作响;5度;室外大多数人有感,家畜不宁,门窗作响,墙壁表面出现裂纹6度;人站立不稳,家畜外逃,器皿翻落,简陋棚舍损坏,陡坎滑坡;7度;房屋轻微损坏,牌坊,烟囱损坏,地表出现裂缝及喷沙冒水;8度;房屋多有损坏,少数破坏路基塌方,地下管道破裂;9度;房屋大多数破坏,少数倾倒,牌坊,烟囱等崩塌,铁轨弯曲;10度;房屋倾倒,道路毁坏,山石大量崩塌,水面大浪扑岸;11度;房屋大量倒塌,路基堤岸大段崩毁,地表产生很大变化;12度;一切建筑物普遍毁坏,地形剧烈变化动植物遭毁灭。

三水准二阶段的内容

三水准二阶段的内容

三水准二阶段的内容
一、三水准二阶段内容
1、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以保证内部控制能够有效发挥作用,主要包括:
(1)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结构体系,包括内部控制职责分工、监督制度、书面控制程序及控制规范等;
(2)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报告制度,以保证内部控制可持续发展;
(3)制定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程序,以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2、制定财务报表管理制度:对财务报告准备过程中可能涉及的重大决策、报表编制、审查、审计、保存、上报等,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以确保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3、实施投资、经营决策审计:对重大投资及经营决策进行审计,以确保决策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4、实施财务管理审计:对企业财务管理模式、财务系统、财务报表编制、财务报表审查、财务报表审计、内部控制失效及相关财务运作等进行审计,以确保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5、实施审计报告准备:准备审计报告,其中包括审计意见、审计备时等内容,以及审计报告的签署、发行等手续;
6、实施财务内部控制审计: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情况进行审计,以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 1 -。

抗震答案——精选推荐

抗震答案——精选推荐

抗震答案1、地震动有哪⼏个要素?P3峰值(最⼤振幅)、频谱、持续时间。

2、地震⼤震、中震、⼩震对应的超越概率?P8⼩震(多遇地震烈度):63.2%,中震:10%,⼤震(罕遇地震烈度):2%。

3、地基⼟液化过程的概念及判别。

P20-P21概念:饱和松散的砂⼟或粉⼟(不含黄⼟),地震时易发⽣液化,使地基⼟的承载⼒丧失或减弱,甚⾄喷⽔冒砂,这种现象称为砂⼟的液化或地基⼟的液化。

判别:初步判别、标准贯⼊试验判别(具体判别过程看课本)4、地震反应谱的概念以及影响因素。

P35-P37概念:单⾃由度体系的地震最⼤绝对加速度与相应的⾃振周期T的关系。

影响因素:关键因素:地震动(峰值、频谱、持续时间)、阻尼⽐。

还有场地条件,震中距等其他因素。

5、地震甲、⼄、丙、丁不同类别的建筑对应同样的地震采⽤的措施?P10-P11甲类(特殊设防类):应按⾼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倍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9度更⾼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

同时,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且⾼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确定期地震作⽤。

⼄类(重点设防类):应按⾼于本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倍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9度更⾼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相关的要求。

同时,应按本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

丙类(标准设防类):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抗震措施和地震作⽤。

丁类(适度设防类):允许⽐本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其抗震措施,但其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

⼀般情况下,仍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

6、地震烈度对不同建筑的影响(⽐如对建筑的刚度、柔度的影响)。

7、影响液化指标的因素有哪些?P22⼟层所处的深度、地下⽔位的深度,饱和⼟的粘粒含量,地震烈度。

8、影响承载⼒抗震调整系数的因素有哪些?P19岩⼟类型和性状。

9、地震系数K与什么因素有关?P40与地震烈度有关(烈度越⾼,K值越⼩)。

中震弹性与中震不屈服

中震弹性与中震不屈服

一、结构抗震性能设计总述目前,我们国家采用的是“三水准,两阶段”的抗震设计方法。

“三水准”是抗震设防目标,具体就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两阶段”是设计方法,第一阶段是小震作用效应下的构件承载能力和结构弹性变形计算,此阶段设计可以保证结构满足第一水准“小震不坏”的抗震设防要求;第二阶段是验算结构在大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变形,此阶段设计可以保证结构满足第三水准“大震不坏”的抗震设防要求。

然而,对于大多数结构,只是仅仅进行了第一阶段设计,通过概念设计和抗震构造措施来满足第三水准的设计要求。

至于第二水准“中震可修”的抗震设防目标要求,在以前的设计中也很少提及,为了检验按照多遇地震(考虑强柱弱梁、强剪弱弯)设计的结构能否达到中震可修的目标,因此,新的《抗震设计规范2010版》和《高规2010版》都对结构在设防烈度地震下提出了性能目标,并具有可操作性。

《住建部关于印发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的通知》(建质[2010]109号)具体规定了复杂结构和超限结构的范围,其中第一章第二条列出了超限高层建筑工程的范围。

对于这些复杂和超限结构,超限审查专家委员会根据《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的具体要求并结合结构方案的实际情况提出及之相适应的结构抗震性能目标,然后,设计者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证既定的抗震性能目标。

其中,中震弹性和中震不屈服是两个最常见的性能化设计目标。

《高规2010版》将结构的抗震性能目标分为A、B、C、D四个等级,然后用1、2、3、4、5五个结构抗震性能水准去量化和判别四个等级的抗震性能目标。

不同抗震性能水准的结构承载力设计规定: 第1性能水准的结构,应满足弹性设计要求。

a 、小震作用下 抗震承载力应满足:RE wk w w EvK Ev Ehk Eh G E G R S S S S γγψγγγ/≤+++ (1)式中各符号含义见《抗规》5.4.1条和5.4.2条。

抗震课程名词解释

抗震课程名词解释

1、简述两阶段三水准抗震设计方法?三水准: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两阶段:一,通过对多遇地震弹性地震作用下的结构截面强度验算,二,通过对罕遇地震烈度作用下结构薄弱部位的弹塑性变形验算,并采用相应的构造措施。

2、何谓“抗震概念设计”?“概念设计”与计算设计有何不同?答:指根据地震灾害和工程经验等所形成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进行建筑和结构总体布置并确定细部构造的过程。

与计算设计的不同:计算设计是通过地震作用的取值进行结构的抗震验算,而概念设计强调,在工程设计一开始,就应该把握好能量输入、房屋体型、结构体系、刚度分布,构件延性等几个主要方面,从根本上消除建筑中的抗震薄弱环节,概念设计需要辅以必要地计算设计。

3、在多层砌体结构中设置构造柱和圈梁的作用是什么?答:构造柱的作用:可以部分提高墙体的抗剪强度,大大增强房屋的变形能力。

墙体开裂后,构造柱与圈梁形成的约束体系可以有效地限制墙体散落,使墙体以滑移等方式大量消耗地震能量,保证房屋不至倒塌。

圈梁的作用:与构造柱整浇在一起,形成钢筋混凝土框架,共同约束墙体,提高房屋的整体性及延性,增强房屋的抗倒塌能力。

4、什么是强节点弱杆件、强锚固?强节点弱杆件、强锚固:节点的抗剪承载力应大于与其相连的杆件的抗剪承载力,并且梁柱纵筋在节点区应有可靠的锚固,以保证在梁的塑性铰充分发挥作用前,框架节点,钢筋的锚固不会过早的破坏5、什么是“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原则?在设计中如何体现?(7分)(1)使梁端先于柱端产生塑性铰,控制构件破坏的先后顺序,形成合理的破坏机制(2)防止梁、柱端先发生脆性的剪切破坏,以保证塑性铰有足够的变形能力6、简述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的震害情况。

答:1. 共振效应引起的震害;2. 结构布置不合理引起的震害;3. 柱、梁和节点的震害;4. 填充墙的震害;5. 抗震墙的震害。

7、公路桥梁抗震设防类别如何划分?8、两水平两阶段p174名词解释多遇烈度:出现频率最多的低于基本烈度的称为多遇烈度;基本烈度:在设计基准期(我国取50年)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超越概率(10%)的地震烈度罕遇烈度:50年期限内相应的超越概率2%~3%,即大震烈度的地震抗震设防烈度: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

1.3 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与两阶段设计方法

1.3 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与两阶段设计方法
结构抗震基本知识
1.1 地震的基本知识 1.2 地震动特性、抗震设防烈度和建筑分类
1.3 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与两阶段设计方法
1.4 场地土类别与液化
1
1.3
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与两阶段设计方法
多遇、基本、罕遇地震烈度
多遇烈度:建筑所在地区在设计基准期(50年)内出 现的频度最高的烈度。也称为常遇烈度、小震烈度,用 Im表示。其超越概率为63.2%,重现期为50年。
基本烈度:一个地区未来50 年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 受 的 具 有 10% 超 越 概 率 的 地 震烈度。
罕遇烈度:建筑所在地区在设 计基准期(50年)内超越概率 为2%-3%的地震烈度。三种烈度的超越概率示意图
1.3
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与两阶段设计方法
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
简称为:“小震不坏, 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两阶段抗震设计方法
第一阶段(大多数结构) 小震下承载力和变形验算(小震不坏、中震可修); 概念设计和构造措施(大震不倒)
第二阶段(特殊结构) 罕遇地震作用下弹塑性变形验算,构造措施
(大震不倒)
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 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可继续使用。
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 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预估的罕遇地震 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1.3
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与两阶段设计方法
三水准设防对建筑性能的要求
“小震不坏”满足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承载力极限 状态要求以及建筑的弹性变形不超过规定的弹性变 形限值。
“中震可修”要求建筑结构具有相当的延性能力, 不发生不可修复的脆性破坏。

抗震设防的“三水准”和抗震设计的“两阶段”

抗震设防的“三水准”和抗震设计的“两阶段”

抗震设防的“三⽔准”和抗震设计的“两阶段”抗震设防的“三⽔准”和抗震设计的“两阶段”抗震设防的“三⽔准”和抗震设计的“两阶段”近年来,国内外抗震设防⽬标的发展总趋势是要求建筑物在使⽤期间,对不同频率和强度的地震,应具有不同的抵抗能⼒,即“不震不坏,中震可修,⼤震不倒”。

这⼀抗震设防⽬标亦为我国《抗震规范》所采纳。

三⽔准设防的设防要求:第⼀⽔准:在遭受低于本地区规定的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建筑物⼀般不受损坏或不需要修理仍可继续使⽤;第⼆⽔准:在遭受本地区规定的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建筑物(包括结构和⾮结构构件)可能有⼀定损坏,但不致危及⼈民⽣命和⽣产设备的安全,经⼀般修理或不需要修理仍可继续使⽤;第三⽔准:在遭受⾼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预估罕遇地震影响时,建筑物不致倒塌或发⽣危及⽣命的严重破坏。

“两阶段设计⽅法”根据上述三⽔准抗震设防⽬标的要求,在第⼀⽔准(⼩震)时,结构应处于弹性⼯作阶段,因此,可以采⽤线弹性动⼒理论进⾏建筑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以满⾜强度要求。

在第⼆和第三⽔准(中震、⼤震)时,结构已进⼊弹塑性⼯作阶段,主要依靠其变形和吸能能⼒来抗御地震。

在此阶段,应控制建筑结构的层间弹塑性变形,以避免产⽣不易修复的变形(第⼆⽔准要求)或避免倒塌和危及⽣命的严重破坏(第三⽔准要求)。

因此,应对建筑结构进⾏变形验算。

在具体进⾏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时,为简化计算,《抗震规范》提出了两阶段设计⽅法,即建筑结构在多遇地震作⽤下应进⾏抗震承载能⼒验算以及在罕遇地震作⽤下应进⾏薄弱部位弹塑性变形验算的抗震设计要求。

即:第⼀阶段设计:⾸先按基本烈度相应的众值烈度(相当于⼩震,约⽐基本烈度低1.55度)的地震参数,⽤弹性反应谱法求得结构在弹性状态下的地震作⽤效应,然后与其它荷载效应按⼀定的组合原则进⾏组合,对构件截⾯进⾏抗震设计或验算,以保证必要的强度;再验算在⼩震作⽤下结构的弹性变形。

这⼀阶段设计,⽤以满⾜第⼀⽔准的抗震设防要求。

建筑三水准设防目标和两阶段设计方法的理解

建筑三水准设防目标和两阶段设计方法的理解

建筑三水准设防目标和两阶段设计方法的理解
建筑三水准设防目标是指在设计和建设建筑物时,确保建筑具备防火、防水和防震的能力,以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防火水准是指建筑在发生火灾时,能够有效地阻止火势蔓延,控制火灾扩大,并提供人员疏散的安全通道和逃生出口。

防水水准是指建筑在遭受自然灾害或水灾时,能够有效地防止水涌入建筑内部,保护建筑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防震水准是指建筑在地震发生时,能够承受地震力量的作用,减轻地震对建筑的破坏,保障人员的安全。

而两阶段设计方法是指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将设计分为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是初步设计阶段,主要是进行建筑的整体规划和布局设计,确定建筑的功能、形式和基本结构等。

第二阶段是详细设计阶段,主要是对建筑细节进行深入设计,包括材料选用、结构设计、施工技术等。

通过两阶段设计方法,可以在初步设计阶段尽量减少设计方案的修改和调整,避免浪费时间和资源。

同时,在详细设计阶段能够更加专注地进行建筑的细节设计,确保建筑具备三水准设防目标的要求。

这种方法能够提高建筑的设计质量和施工效率,使建筑更加安全可靠。

建筑结构抗震复习重点

建筑结构抗震复习重点

建筑结构抗震复习重点《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总复习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地震动和近场地震动?P3答:由地震波传播所引发的地面振动,叫地震动。

其中,在震中区附近的地震动称为近场地震动。

2.什么是地震动的三要素?P3答:地震动的峰值(振幅)、频谱和持续时间称作地震动的三要素。

3.地震按其成因分为哪几类?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哪一类?答:地震按其成因可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诱发地震等几类,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构造地震。

4.什么是构造地震、震源、震中、震中距、震源深度?P1答:由于地壳构造运动使深部岩石的应变超过容许值,岩层发生断裂、错动而引起的地面震动,这种地震称为构造地震,一般简称地震。

地壳深处发生岩层断裂、错动的地方称为震源。

震源至地面的距离称为震源深度。

一般震源深度小于60km的地震称为浅源地震;60~300km的称为中源地震;大于300km的称为深源地震;我国绝大部分发生的地震属于浅源地震,一般深度为5~40km。

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震中邻近地区称为震中区,地面上某点至震中的距离称为震中距。

5.地震波分哪几类?各引起地面什么方向的振动?P1-3答:地震波按其在地壳传播的位置不同可分为体波和面波。

在地球内部传播的波称为体波,体波又分为纵波(P波)和横波(S波)。

纵波引起地面垂直方向的震动,横波引起地面水平方向震动。

在地球表面传播的波称为面波。

地震曲线图中,纵波首先到达,横波次之,面波最后到达。

分析纵波和横波到达的时间差,可以确定震源的深度。

6.什么是震级和地震烈度?几级以上是破坏性地震?我国地震烈度表分多少度?答:震级:指一次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等级,是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

(1)m=2~4的地震为有感地震。

(2)m>5的地震,对建筑物有不同程度的破坏。

(3)m>7的地震,称为强烈地震或大地震。

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区域内的地表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平均强弱程度。

M(地震震级)大于5的地震,对建筑物就要引起不同程度的破坏,统称为破坏性地震。

第三章-三水准两阶段-01

第三章-三水准两阶段-01

设计阶段
第一阶段:承 载力验算。取 第一水准参数 按弹性方法计 算内力与变形 并配筋 第二阶段:变 形验算
多遇地震 众值烈度 63% (小震) (不坏或可不修) 偶遇地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中震) 罕遇地震 (大震) 基本烈度 (可修) 大震烈度 (不倒)
0.3 0.16 2 (0.24) 0.45( 0.68) 0.9 0
(一)建筑抗震设防分类和设防标准
表3-6



建 筑 类 型
重大建筑、产生次生灾 害建筑
设 防 标

类(特殊设防类)
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 计算按本地区设防烈度 构造高一度

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 类(重点设防类) 建筑

类(标准设防类) 一般建筑
计算和构造均按本地区 设防烈度
计算按本地区设防烈度 构造适当降低
10%
高一 2%~3% 度
1.4 0.90 0 (1.20)
注:括号内数值分别用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和0.30g的地区
FE
f
1.55度
1度
不 坏
可 修
不 倒
0
1 550
1 200
1 50
/h
0
众值
基本
大震
I
烈度
烈度
烈度
框架结构破坏程 度与房间侧移的 对应关系
三个水准烈度的 频率和对应关系
一建筑抗震设防分类和设防标准分类建筑类型设防标准甲类特殊设防类重大建筑产生次生灾害建筑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乙类重点设防类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建筑计算按本地区设防烈度构造高一度丙类标准设防类一般建筑计算和构造均按本地区设防烈度丁类适度设防类次要建筑计算按本地区设防烈度构造适当降低表36二三水准设防目标和两阶段设计方法表37目标地震三个设防标准及要求结构状态50年超越概率与基本烈度的关系设计阶段6度7度8度9度多遇地震小震众值烈度不坏或可不修63低一度半004008012016024032第一阶段

名词解释30743

名词解释30743

1震级:衡量一次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等级,称为震级,用符号M表示。

2基本烈度:一个地区的基本烈度是指该地区在今后50年期限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

3抗震设防烈度: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的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

一般情况下,抗震设防烈度可采用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的基本烈度。

对已编制抗震设防去划图的城市,也可采用批准的抗震设防烈度。

4抗震等级:抗震等级是设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按“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根据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等,而采用不同抗震等级进行的具体设计。

5抗震概念设计:根据地震震害和工作经验等所形成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进行建筑和结构总体布置并确定细部构造的过程。

6重力荷载代表值:建筑抗震设计用的重力性质的荷载,为结构构件的永久荷载(包括自重)标准值和各可变荷载组合值之和。

其组合值系数(不大于一)根据地震时竖向可变荷载的遇合概率确定。

7场地土液化:在地下水位以下的饱和的松砂和粉土在地震作用下,土颗粒之间有变密的趋势,但因孔隙水来不及排出,使土颗粒处于悬浮状态,形成如液体一样,这种现象就称为土的液化。

8强柱弱梁:要控制梁、柱的相对强度,使塑性铰首先在梁中出现,尽量避免或减少在柱中出现。

因为塑性铰在柱中出现,很容易形成几何可变体系而倒塌。

9设计反应谱:按场地类别、近震和远震分别绘出反应谱曲线,然后根据统计分析,从大量的反应谱曲线中找出每种场地和近、远震有代表性的平均反应谱曲线,作为设计用的标准反应谱曲线。

10强剪弱弯:对于梁、柱构件而言,要保证构件出现塑性铰,而不过早地发生剪切破话,这就要求构件的抗剪承载力大于塑性铰的抗弯承载力,为此,要提高构件的抗剪强度,形成“强剪弱弯”。

11轴压比:轴压比指柱(墙)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墙)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值。

12鞭端效应:鞭端效应又叫鞭梢效应,是指高层建筑物末端形状和刚度发生变化时,端部产生的力和变形突然增大,远远大于其按重力分配到得地震荷载,是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考虑的重要方面。

抗震设计中的两阶段设计和三水准原则的对应关系

抗震设计中的两阶段设计和三水准原则的对应关系

抗震设计中的两阶段设计和三水准原则的对应关系在抗震设计的领域,大家可能听过“二阶段设计”和“三水准原则”这两个概念。

嘿,这听起来像是建筑界的黑科技,其实它们是让我们的房子在地震来临时,能够稳稳当当、不轻易倒下的“秘密武器”。

就像一位老练的厨师,先把食材准备好,再慢慢炖煮,最终才能做出一锅香喷喷的美味大餐,抗震设计也是这样,得有步骤、有规划。

咱们聊聊“二阶段设计”。

这个名字听起来挺高大上的,其实它就是把设计分成两个阶段,简直就是把大事情拆分成小事情来做。

第一阶段是对结构进行初步设计,这时候就像是画草图,先想想房子的整体框架,得让它有个大概的轮廓。

第二阶段呢,就是细化设计,得琢磨每一个细节,像是雕刻家的精雕细琢,确保每一根梁、每一根柱都能扛得住压力。

这种方法好处可多了,不仅能提高抗震能力,还能节省时间和成本。

大家都知道,时间就是金钱,这样一来,心里就踏实多了。

我们再来看看“三水准原则”。

听起来像是水利工程,其实这是说在设计的时候得考虑三个层面,分别是宏观、中观和微观。

宏观就像是看一幅大画,得关注整个建筑的布局,看看它跟周围环境的关系;中观则是针对结构的整体稳定性,确保它不会被地震的“无形手”轻易撼动;微观层面则是聚焦于每一个构件,确保每一部分都能够独当一面。

要是说二阶段设计像是做菜的准备和烹饪,那么三水准原则就像是保证每道菜色香味俱全,不能因为某个环节掉链子。

当这两者结合起来,就像是一对完美的搭档,互补又默契。

二阶段设计为三水准原则提供了基础,而三水准原则则确保了设计的全面性。

就好比一对情侣,彼此相互依赖,共同努力,才能在风雨中携手前行。

大家想象一下,假如只有二阶段设计,那设计再好,万一细节处理不到位,结果就像是大厦建成了,地震来了,连个屁都不响,直接倒下。

而如果没有三水准原则,那每个细节就可能被忽视,最终导致设计失衡,岂不是前功尽弃?在抗震设计中,这两者的对应关系可以说是如同鱼与水,缺一不可。

大家都知道,地震来临时,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就像是它的命脉,必须时刻保持警觉。

三水准两阶段设计的基本内容

三水准两阶段设计的基本内容

三水准两阶段设计的基本内容
嘿,你知道吗?三水准两阶段设计啊,那可是建筑工程里超级重要的东西呀!就好像我们做饭,得有个好的步骤和方法才能做出美味佳肴一样。

三水准呢,简单说就是小震不坏,哎呀,就好比下了一场小小的毛毛雨,房子轻松应对毫发无损;中震可修,这就好像来了一阵稍大的风,房子有点摇晃但咱修一修还能继续用;大震不倒,那简直就是遇到了超级大风暴,房子虽然摇摇晃晃但就是坚决不倒下!比如说上次那个地震,很多按照三水准设计的房子都经受住了考验呢!
然后呢,两阶段设计也很关键哟!第一阶段设计啊,就像是给房子打个牢固的基础,先保证一般情况下房子能稳稳当当的;第二阶段设计呢,那就是给房子加上一份更强大的保障,就好像给运动员上了双重保险一样。

你想想,如果没有这两阶段设计,那房子能让人放心住吗?
我觉得啊,三水准两阶段设计真的是太重要啦,它可是房屋安全的大保障呢!这样我们住得才能安心、放心呀!。

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的研究

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的研究

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的研究摘要:本文作者主要通过对我国现行的建筑结构和桥梁结构抗震设计方法及基于性能抗震设计方法的理论做了阐述。

关键词:建筑结构、桥梁结构;基于性能,抗震设计1.建筑结构“三水准,两阶段”设计“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是一种性能目标,只是这种目标笼统,没有针对工程类别和工程重要性进行分类。

采用合理的抗震性能目标和合适的抗震性能措施进行设计,使结构在设防地震作用下的破坏损失能为业主所选择和接受,使结构达到安全可靠和经济合理的优化平衡。

结构构件可按照性能要求和设防等级抗震选择实现抗震性能要求的抗震承载力、变形能力和构造的抗震等级;整个结构不同部位的构件、竖向构件和水平构件,可选用相同或不同的抗震性能要求。

性能1在罕遇地震时层间位移可按照线性弹性计算,约为【Δμe】,震后基本不存在残余变形;性能2,震时位移小于2【Δμe】,震后残余变形小于0.5【Δμe】;性能3,考虑阻尼有所增加,震时位移约为(4~5)【Δμe】,按退化刚度估计震后残余变形约为【Δμe】;性能4,考虑等效阻尼加大和刚度退化,震时位移约为(7~8)【Δμe】,震后残余变形约为2【Δμe】。

从抗震能力的等能量原理,当承载力提高一倍时,延性要求减少一半,故构造所对应的抗震等级大致可按降低一度的规定采用《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中提到的ABCD四个抗震性能目标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里提到的性能1、2、3、4是一致的。

2.桥梁结构采用“两水准,两阶段”设计“一般不损坏、不需修复可继续使用和不致倒塌或产生严重结构损伤、经临时加固后可供维持应急交通使用”两性能水平,Vision 2000 提出的报告将地震设防水准划分为4个等级:常遇地震、偶遇地震、少遇地震、罕遇地震,每一等级的划分是根据不同重现期或超越概率为基础的。

美国应用技术委员会在ATC218(1997年)中,从功能和破坏程度两个方面定义了桥梁结构在两级设计地震水平下的性能准则。

我国抗震规范提出的三水准

我国抗震规范提出的三水准

我国抗震规范提出的三水准篇一:建筑结构抗震_随堂作业主观题建筑结构抗震随堂作业一. 解释名词1. 震级答:地震震级是衡量一次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尺度。

震级的表示方法有很多,目前国际上常用的是里氏震级,其定义首先由里克特于1935年给出。

2. 地震烈度答:地震烈度是指地震对地表和工程结构影响的强弱程度,是衡量地震引起后果的一种尺度。

3. 抗震设防烈度答:抗震设防烈度是指按照国家批准权限审定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

4. 罕遇地震答:大震是罕遇地震,它多对应的烈度为在50年期限内超越概率为2%~3%的地震烈度。

5. 液化答:在地下水位以下的松散的饱和砂土或饱和粉土受到地震的作用时,土颗粒间有压密的趋势,因此表现为土中空隙水压力的增高以及空隙水向外运动,引起地面出现喷水冒砂现象,或因更多水分来不及排出,致使土颗粒处于悬浮状态,形成有如“液体”一样的现象,称为液化。

6. 自振周期答:自振周期是结构按某一振型完成一次自由振动所需的时间。

7. 底部剪力法答:根据地震反应谱理论,以工程结构底部的总地震剪力与等效单质点的水平地震作用相等,来确定结构总地震作用的方法。

8. 轴压比答:是指柱(墙)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墙)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值。

9. 刚性楼盖答:现浇或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10. 延性答:是指材料的结构、构件或构件的某个截面从屈服开始到达最大承载能力或到达以后而承载能力还没有明显下降期间的变形能力。

二、简答题1.我国抗震设防目标中对三个地震烈度水准提出哪些具体设防要求?答:《抗震规范》将抗震设防目标称为三水准的要求,简称为“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1、第一水准要求——小震不坏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一般应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可继续使用,即小震不坏。

2、第二水准要求——中震可修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可能有一定的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即中震可修。

第3章抗震等级场地的分类

第3章抗震等级场地的分类
本原则和思想。包括工程结构的总体布置和细 部构造。 2. 抗震计算:为抗震设计提供定量手段 3. 抗震构造措施:通过保证结构整体性、加强 局部薄弱环节,补充抗震计算的不足。 注意:抗震措施: 除结构地震作用计算和抗力 计算以外的抗震设计内容。包括抗震构造措施 和抗震概念设计等。
第3章抗震等级场地的分类
4.1 场地选择
从破坏性质和工程对策角度,地震对结构的破 坏作用可分为两种类型:场地、地基的破坏作用和 场地的震动作用。
1. 场地和地基的破坏作用是指造成建筑破坏的原因直 接由场地和地基稳定性引起的(地面破裂、滑坡、坍塌)。
这种破坏作用一般是通过场地选择和地基处理来减轻地 震灾害的。
2. 场地的地震动作用是指由于强烈地面运动引起地面 设施振动而产生的破坏作用。
第3章抗震等级场地的分类
抗震规范相关规定
抗规4.1.8: 当需要在条状突出的山嘴、高耸孤 立的山丘、非岩石的陡坡、河岸和边坡边缘等不 利地段建造丙类及丙类以上建筑时,除保证其在 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外,尚应估计不利地段对设 计地震动参数可能产生的放大作用,其地震影响
系数最大值(αmax)应乘以增大系数。其值可根
超越概率 (重现期)
63.2% (50年)
10% (475年)
2~3% (2000年)
要求具有变形特征 弹性(或轻微损伤) 弹-塑性(有损坏) 严重损坏但不倒
相应的烈度值 基本烈度-1.55度 基本烈度 基本烈度+1度
第3章抗震等级场地的分类
一级注册结构师考题
第3章抗震等级场地的分类
一级注册结构师考题
山坡地在地震 时会产生土壤滑动
冲积地的土质 松软,地震时容易 塌陷,如果此处有 地下水层,还容易 发生液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建筑抗震设防分类和设防标准
表3-6



建 筑 类 型
重大建筑、产生次生灾 害建筑
设 防 标

类(特殊设防类)
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 计算按本地区设防烈度 构造高一度

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 类(重点设防类) 建筑

类(标准设防类) 一般建筑
计算和构造均按本地区 设防烈度
计算按本地区设防烈度 构造适当降低
10%
高一 2%~3% 度
1.4 0.90 0 (1.20)
注:括号内数值分别用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和0.30g的地区
FE
f
1.55度
1度
不 坏
可 修
不 倒
0
1 550
1 200
1 50
/h

0
众值
基本
大震
I
烈度
烈度
烈度
框架结构破坏程 度与房间侧移的 对应关系
三个水准烈度的 频率和对应关系

类(适度设防类) 次要建筑
(二)三水准设防目标和两阶段设计方法
表3-7
目标地震
三个设防标准及 要求结构状态 50年超 越概率 与基 本烈 度的 关系 低一 度半 基本 烈度
max
6度 0.0 4 0.1 2 0.2 8 7度 0.08 (0.1 2) 0.23 (0.3 4) 0.50 (0.7 2) 8度 9度
设计阶段
第一阶段:承 载力验算。取 第一水准参数 按弹性方法计 算内力与变形 并配筋 第二阶段:变 形验算
多遇地震 众值烈度 63% (小震) (不坏或可不修) 偶遇地震 (中震) 罕遇地震 (大震) 基本烈度 (可修) 大震烈度 (不倒)
0.3 0.16 2 (0.24) 0.45( 0.68) 0.9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