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的天然耐药与多重耐药

合集下载

多重耐药菌定义

多重耐药菌定义

多重耐药菌定义

多重耐药菌,简单来说就是指有多重耐药性的病原菌。其具体定义为一种细菌对三类或三类以上抗生素(三种作用机制不同的抗生素)同时耐药,而不是对同一类的三种。

多重耐药菌出现,主要原因是细菌变异以及过度使用抗生素的结果。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通常病情复杂,治愈非常困难,需要使用较高级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临床上常见多重耐药菌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细菌等。

细菌的耐药性与多重耐药菌

细菌的耐药性与多重耐药菌
pseudomonas aeruginosa) 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病原菌,隶属于葡萄球菌属,是革兰氏 阳性菌的代表,可引起许多严重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球形或稍呈椭圆形,直径1.0um左右,排列成葡萄状。 葡萄球菌无鞭毛,不能运动,无芽胞,一般不形成荚膜。易被常用的碱性 染料着色,革兰氏染色为阳性。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需氧或兼性厌氧,少数专性厌氧。28~38℃均能生长,致病菌最适温度为 37℃,PH为4.5~9.8,最适为7.4。能发酵糖类,产酸不产生气。
• 耐药菌产生增加(抗生素选择性压力):由于过多地使用抗
生素(医疗、畜牧业等),造成对基因突变及耐药基因转移的耐 药菌进行了筛选
• 耐药菌传播增加:通过医护人员尤其手的接触,细菌在病人
间交叉寄生造成耐药菌株在医院内的传播,以及随后通过宿 主病人的转移,耐药菌在医院间甚至社区进行传播
多重耐药菌
由于许多细菌有多种耐药机制同时存在,对多种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因 此产生了多重耐药菌。
• 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Bacteria,MDR),是指细菌对临床常
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敏感抗菌药物产生耐药。
• 广泛耐药菌(Extensive Drug Resistant Bacteria,XDR),是指细菌对临

细菌的耐药性分型

细菌的耐药性分型

细菌耐药性基本知识(二)

细菌耐药性分类

一、天然耐药性,又称原发性耐药性,遗传性耐药性,内源性耐药性,它决定抗菌谱。天然耐药性是某种细菌固有的特点,其原因可能是此类细菌具有天然屏障,药物无法进入细菌体内或由于细菌缺少对药物敏感的靶位所至。临床常见细菌的

途径的改变而产生的耐药性。获得性耐药性可分为相对耐药性(又称中间耐药性)和绝对耐药性(又称高度耐药性),前者是在一定时间内MIC(最小抑菌浓度)逐渐升高,后者即使高浓度也没有抗菌活性,如耐庆大霉素的铜绿假单胞菌。获得性耐药性又有社会获得性耐药性和医院获得性耐药性之分。常见的医院获得性耐药菌株为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常见的社会获得性耐药菌株有产β内酰胺酶的大肠杆菌属、耐阿莫西林的卡他莫拉菌,耐药肺炎球菌,多重耐药结核杆菌、沙门菌属、志贺菌属、弯曲菌属以及耐青霉素淋病奈瑟菌属。医院获得性感染,仅在美国一年就有40,000病例死亡,几乎都是由耐药菌所致;国内对2000~2001年从13家医院分离的805株革兰阳性菌进行耐药监测分析结果,MRSA检出率为37.4%,其中医院获得性耐药菌株的检出率为89.2%,社会获得性耐药菌株为30.2%;耐甲氧西林的表皮葡萄球菌(MRSE)为33.8%,耐青霉素肺炎球菌(PRSP)为26.6%,屎肠球菌(AREF)对氨苄青霉素耐药率为73.8%。大肠杆菌对各种喹诺酮类呈交叉耐药,耐药率高达60%。

三、多重耐药性,是指同时对多种抗菌药物发生的耐药性。是外排膜泵基因突变和外膜渗透性的改变及产生超广谱酶所致。最多见的是耐多药结核杆菌和耐甲氧西林金葡菌, 以及在ICU中出现的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仅对青霉烯类敏感;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几乎对复方新诺明以外的全部抗菌药耐药。多重耐药菌有克雷伯杆菌属、肠杆菌属以及假单孢菌。

细菌天然耐药与多重耐药

细菌天然耐药与多重耐药
员携带)
多重耐药菌的概念(MDRO)
主要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 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是对三类而不是三个抗菌药物耐药。 必须剔除天然耐药的抗菌药物,如铜绿假单胞
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 酸,第1、2代头孢菌素,头孢噻肟,头孢曲松, 萘啶酸,甲氧嘧啶天然耐药。
常见多重耐药菌:
葡萄球菌属 肠球菌属 肠杆菌 铜绿假单胞菌 鲍曼不动杆菌
MDR multidrug-resistant
多重耐药
XDR extreme-drug resistant 或 extensive-drug resistant 泛耐药
PDR pandrug resistant
全耐药
(一)葡萄球菌属MDR、XDR、PDR定义标准
B /
/ / / /

林 舒
林 克

林 克

林 他









苷 类
替 加

诺 明
巴拉 拉 唑

坦维 维 巴

酸酸坦
铜绿假单胞 R R R
RRR RR
RR
鲍曼不动杆菌 R R
RRR RR
洋葱伯克霍尔 R R R R
R
RRR RR R
德菌

细菌耐药的几个重要概念及常见细菌的天然耐药

细菌耐药的几个重要概念及常见细菌的天然耐药

细菌耐药的几个重要概念及常见细菌的天然耐药

展开全文

菜鸟小编今天与大家分享一些基础但是非常重要的微生物知识,又到大家一起来纠正小编错误的时刻了,小编热切希望这次是零失误哦~

细菌耐药的几个重要概念及常见细菌的天然耐药

交叉耐药:病原体对某种药物耐药后,对于结构近似或作用性质相同的药物也可显示耐药性;即同样的耐药机制影响到同一类药物中的几种抗生素。例如,庆大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对氨基糖苷类所有抗生素耐药。

协同耐药:同一细菌的不同耐药机制相互影响到不同类药物中的几种抗生素。例如,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对氨基糖苷类协同耐药(由于存在ESBL和AAC6’基因)

多重耐药细菌(MDR):指对常用抗菌药物主要大类中的3类或以上耐药。

广泛耐药细菌(XDR):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几乎全部耐药,G-杆菌仅对粘菌素和替加环素敏感,G+球菌仅对糖肽类和利奈唑胺敏感。

泛耐药细菌(PDR):细菌对所有大类的常用抗菌药物全部耐药,

G-杆菌对包括粘菌素和替加环素在内的全部抗菌药物耐药,G+球菌对包括糖肽类和利奈唑胺在内的全部抗菌药物耐药。

耐药肠杆菌科的定义标准:

(1)肠杆菌科细菌对任何一种第三代、第四代头孢菌素或氨曲南耐药,确定为ESBL;对任何一种碳青酶烯类耐药,即判定为MDR。

(2)肠杆菌科细菌对第三代、第四代头孢菌素或氨曲南、加酶抑制剂均耐药、碳青霉烯类均耐药,仅对多粘菌素和替加环素敏感,为XDR。

(3)肠杆菌科细菌对第三代、第四代头孢菌素或氨曲南、加酶抑制剂、碳青霉烯类、多粘菌素和替加环素全部耐药,为PDR。

多重耐药菌的定义及预防控制措施

多重耐药菌的定义及预防控制措施

多重耐药菌的定义及预防控制措施

多重耐药菌的定义

不同的国家对多重耐药菌的定义稍有差别。根据2012年欧美多国专家制定的多重耐药(Multidrug-resistant,MDR)、泛耐药(Extensivelydrug-resistant,EDR)及全耐药

(Pandrug-resisitant,PDR)的专家共识:耐药是获得性耐药,不包括天然耐药。MDR指对在

抗菌谱范围内的3类或3类以上抗菌药物不敏感(包括耐药和中介),在推荐进行药敏测定的

每类抗菌药中,至少1种不敏感,即认为对此类抗菌药耐药;XDR指除1~2类抗菌药外,几

乎对所有类别抗菌药物不敏感;PDR指对目前临床应用的所有类别抗菌药物中的所有品种均

不敏感。多重耐药的细菌为多重耐药菌(MDRO)。我国原卫生部2011年发布的《多重耐药菌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中对多重耐药菌的定义为: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

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2015年由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感染控制中心牵头,国内多家医院专家共同参与完成的国内首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国专家共识》中,将多重耐药菌修订为“对通常敏感的常用的3类或3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并指出多重耐药也包括了泛耐药和全耐药。要弄清多重耐药就要清楚常见的抗菌药物

分类,常用的抗生素有以下几个大类:一、β-内酰胺类,所有的青霉素和头孢菌素均属于

这个大类型。二、大环内酯类,常用的药物有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等。

一般大环内酯类杀菌力不如β-内酰胺类,但是,可以在青霉素和头孢菌素过敏的时候作为

温故知新:常见细菌的天然耐药

温故知新:常见细菌的天然耐药

温故知新:常见细菌的天然耐药

自20 世纪20 年代青霉素问世以来, 抗生素在保障人类健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过, 尽管抗生素的使用极大地降低了感染的发生率和患者的病死率, 但细菌耐药性的出现和蔓延使得人类在抗感染治疗方面又面临诸多新困难。因此, 了解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与发展, 避免临床不合理使用抗生素, 帮助临床医师合理用药,开展细菌耐药性调查与监测就显得尤为重要。

迄今为止, 越来越多的微生物学工作者、临床医师及医院药学工作者等相关人员, 就抗生素的使用与细菌耐药性的关系、医院多重耐药菌株的传播及感染控制等问题, 开展了多方位的调查与研究。但因各自的侧重点不同, 难免存在某些问题与不足,特别是药学部(科) 或药学工作者在探讨细菌学时更是如此。因此,搞好细菌耐药性监测,除根据规定的以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指南(NCCL S) 所制订并推荐的判定标准执行外, 还应了解细菌本身固有的特征及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为此, 本文简要介绍了耐药性监测的相关问题, 旨在引起从事该项调查与研究的工作人员的重视。

1 天然或固有耐药的菌属或菌种

有些菌属和菌种对某些抗菌药物天然耐药或固有耐药, 该耐药特性具有种属特异性。因此,若药敏试验的结果为“敏感”,即应予以怀疑, 有必要重复药敏试验和重新鉴定菌种。临床常见细菌的主要天然耐药或固有耐药情况详见下表。

常见细菌的天然耐药情况

菌属和菌种天然耐药

鲍曼不动杆菌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第一代头孢菌素

铜绿假单胞菌氨苄西林、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第一代头孢菌素、第二代头孢菌素、头孢噻肟、头孢曲松、萘啶酸、甲氧嘧啶

多重耐药、泛耐药、全耐药的定义及关系?

多重耐药、泛耐药、全耐药的定义及关系?

多重耐药、泛耐药、全耐药的定义及关系?

不同的国家对多重耐药菌的定义稍有差别。根据 2012 年欧美多国专家制定的多重耐药(Multidrug-resistant,MDR)、泛耐药(Extensively drug-resistant,EDR)及全耐药(Pandrug-resisitant,PDR)的专家共识:耐药是获得性耐药,不包括天然耐药。MDR 指对在抗菌谱范围内的3 类或3类以上抗菌药物不敏感(包括耐药和中介),在推荐进行药敏测定的每类抗菌药中,至少1种不敏感,即认为对此类抗菌药耐药;XDR 指除1~2 类抗菌药外,几乎对所有类别抗菌药物不敏感;PDR 指对目前临床应用的所有类别抗菌药物中的所有品种均不敏感。

多重耐药的细菌为多重耐药菌(MDRO)。我国原卫生部 2011年发布的《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中对多重耐药菌的定义为: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2015年由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感染控制中心牵头,国内多家医院专家共同参与完成的国内首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国专家共识》中,将多重耐药菌修订为“对通常敏感的常用的3类或3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并指出多重耐药也包括了泛耐药和全耐药。

细菌耐药性

细菌耐药性

细菌耐药性

细菌耐药性(Resistance to Drug )又称抗药性,系指细菌对于抗菌药物作用的耐受性,耐药性一旦产生,药物的化疗作用就明显下降。耐药性根据其发生原因可分为获得耐药性和天然耐药性。

自然界中的病原体,如细菌的某一株也可存在天然耐药性。当长期应用抗生素时,占多数的敏感菌株不断被杀灭,耐药菌株就大量繁殖,代替敏感菌株,而使细菌对该种药物的耐药率不断升高。目前认为后一种方式是产生耐药菌的主要原因。为了保持抗生素的有效性,应重视其合理使用。折叠

产生原因

细菌耐药性是细菌产细菌耐药性

的现象,产生原因是细菌在自身生存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天然抗生素是细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用于抵御其他微生物,保护自身安全的化学物质。人类将细菌产生的这种物质制成抗菌药物用于杀灭感染的微生物,微生物接触到抗菌药,也会通过改变代谢途径或制造出相应的灭活物质抵抗抗菌药物。

分类

(intrins细菌耐药性

resistance)和获得性耐药(acquired resistance)。固有耐药性又称天然耐药性,是由细菌染色体基因决定、代代相传,不会改变的,如链球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天然耐药;肠道G-杆菌对青霉素天然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多数抗生素均不敏感。获得性耐药性是由于细菌与抗生素接触后,由质粒介导,通过改变自身的代谢途径,使其不被抗生素杀灭。如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β-内酰胺酶而耐药。细菌的获得性耐药可因不再接触抗生素而消失,也可由质粒将耐药基因转移个染色体而代代相传,成为固有耐药。

病理机制

细菌产生灭活抗细菌耐药性

多重耐药菌标准定义

多重耐药菌标准定义

多重耐药菌标准定义

多重耐药菌是指对多种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细菌。标准定义了多重耐药菌的

范围和特征,旨在帮助医疗机构和研究人员对其进行准确的鉴定和监测。

根据国际卫生组织的定义,多重耐药菌是指对常用抗菌药物的不敏感性增加,

包括对第一线和第二线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这些菌株表现出对多种抗生素的耐受力,使得治疗感染变得困难,甚至无法根除细菌感染。

标准定义了多重耐药菌的分类依据,验证了其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这些

抗菌药物包括β-内酰胺类药物、氨基糖苷类药物、四环素类药物、磺胺类药物、

氟喹诺酮类药物等。对多个药物都出现耐药性的细菌被定义为多重耐药菌。

为了监测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标准还规定了对多重耐药菌进行定量检测

的方法。这些方法包括荧光定量PCR、微量稀释法和扩散法等。通过这些方法,

可以对患者和医疗机构进行监测和筛查,以及对感染控制措施进行干预和调整。

多重耐药菌的出现对临床治疗和公共卫生产生了威胁。因此,了解和遵守多重

耐药菌标准定义是至关重要的。只有通过准确的鉴定、监测和控制,才能有效地应对多重耐药菌的挑战,保护患者和社会大众的健康。

多重耐药菌的监测与控制

多重耐药菌的监测与控制

革兰阳性菌中有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
(MRS),尤以MRSA和MRSE为多;万古霉素 耐药肠球菌(VRE),近年来在重症监护室(ICU) 中的发病率有明显增高;青霉素耐药肺炎链 球菌(PRSP),常引起肺炎。
MRSA=超级细菌?




2007年11月:JAMA刊登美国政府调查报告,被称为“超级 病菌” MRSA正在美国国内蔓延,每年预计有超过9万人感 染这一病菌,被列为世界三大最难解决感染性疾患第1位, 年致死的人数可能超过艾滋病 2007年11月:新华社记者内参报告,上海发现“超级细菌” 感染患者 2007年11月:北京市卫生局关于印发《对耐甲氧西林金黄 色葡萄球菌病例监测与控制方案》的通知 2007年12月:卫生部组织召开专家研讨会…… 中国MRSA的流行和危害可能超过美国 2008年卫生部办公厅 《关于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通知》
HA-MRSA的治疗
万古霉素
替考拉宁 利奈唑胺 呋西地酸 多粘菌素
如何应对绿脓杆菌的挑战




所有抗生素对绿脓杆菌敏感性逐年下降,大家共同面对的问 题 绿脓杆菌耐药机制复杂,有待深入研究 绿脓杆菌爆发流行与医院管理有关,非完全药物问题,应考 虑: 是否定植菌,而非病原菌? 是否克隆株传播? 是否需加强科室感染管理,如洗手,隔离等 较好的治疗方法是联合用药 抗绿脓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时较好的配伍

多重耐药菌

多重耐药菌
该菌是人类的条件致病菌,在医院内广 泛定植于潮湿环境、物品表面、各类导管、 开放的气道、患者及医务人员皮肤,并可污 染各类液体甚至消毒液,常导致医院感染, 并易于在医院内传播。
5、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 肠球菌为革兰阳性球菌,包含多个菌种,其 中临床常见的是粪肠球菌(占80%~90%) 和屎肠球菌(占5%~15%)。肠球菌常对多 种抗菌药物天然耐药,如氟喹诺酮类、磺胺 类、克林霉素和绝大多数头孢菌素等。
• 内源性定植(感染)通过病原体在患者体内 的移位而实现传播。
• 外源性定植(感染)则以接触感染为主,尤 其是以医院工作人员手为主要传播媒介,其 次为各种侵入性操作。
• 可能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接触传播,也可能为 飞沫传播。
1、接触传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是多重耐药菌最主要的传播途 径,可分为:
(1)直接接触传播:是指易感者与传播源 (如含病原体的体液或分泌物)直接接触而 致感染,不需要借助传播因素。
万古霉素是治疗肠球菌感染的主要药物。
VRE还常对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大环 内酯类和(或)四环素类高水平耐药,呈 现出多重耐药表型。
定植与感染
• 标本培养出细菌时,可能是由于污染,也 可能是定植菌或致病菌,即临床标本中分 离到的细菌不一定都是感染的真正病原体 (致病菌)。
• 定植是指微生物存在于某一部位并能繁殖, 但未造成症状和体征(未导致感染)。

细菌的天然耐药与多重耐药PPT演示课件

细菌的天然耐药与多重耐药PPT演示课件
传播途径
细菌的天然耐药和多重耐药可通过食物、水、空气 等多种途径传播,给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目的与意义
80%
提高认识
通过本次演示,使观众了解细菌 的天然耐药与多重耐药现象,提 高对抗生素合理使用的认识。
100%
预防与控制
通过了解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传 播途径,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 措施,降低细菌耐药性的发生和 传播。
使用。
推广抗菌药物轮换使用
01
制定抗菌药物轮换使用方案
根据不同抗菌药物的抗菌谱、耐药性等特点,制定合理的轮换使用方案。
02
促进医生合理选择和使用抗菌药物
通过培训和宣传,提高医生对不同抗菌药物的认知和使用技能。
03
加强抗菌药物轮换使用的监管
建立抗菌药物轮换使用的监管机制,确保轮换使用的有效实施。
开发新型抗菌药物
06
结论
总结主要观点
01
02
03
04
05
细菌的天然耐药与多重 耐药是当前全球面临的 重要问题,对人类健康 和医疗保健系统构成严 重威胁。
细菌的天然耐药性是指 细菌在未经任何选择压 力下对药物的天然抗药 性,通常是由于细菌本 身的基因突变所致。
多重耐药性则是指细菌 同时对多种不同类别的 抗生素产生抗药性,这 种抗药性通常是由于基 因的水平转移所致。
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多重耐药菌感染流行三环节
感染源
传播途径
宿主
患者
医务人员
患者
医务人员
空气、飞沫、接触
×
易感人群
二、多重耐药菌感染流行病学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感染源: 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 多重耐药菌定植患者 被多重耐药菌污染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 污染的环境、设备 工作人员的手等等
二、多重耐药菌感染流行病学
易感人群:
三、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
三、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
隔离预防措施的实施:
通过各种形式的隔离标识,早交班通报等信息发布形式,告知全科医务人员注意,做好个人防护及各项隔离预防措施
三、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
隔离预防措施的实施:
应尽量单间隔离 无单间,床旁隔离将相同MDRO感染/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不能将MDRO感染与留置各种管道、有开放性伤口或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听诊器 血压计 体温计 输液架
担架 床旁心电图机 轮椅
专人专用
非专人专用,每一位患者使用前后消毒
1000mg/L含氯消毒剂
减少或避免设备共用
三、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
患者转诊之前应通知接诊科室,以便采取相应传播控制措施。
三、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
医疗废物的处置 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诊疗过程中 产生的医疗废物及生活垃圾,应当按照医疗 废物有关规定进行处置和管理。

细菌耐药[优质内容]

细菌耐药[优质内容]
氨曲南。
精制课件
47
合理用药的四个前提条件
一、掌握抗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学 二、揭示感染部位、范围及其病原体,以
及病原体对相关抗菌药物的敏感情况 三、明确感染者的生理学特点、病理学特
点以及免疫状况 四、理解有关法律、法规、规范与制度
精制课件
48
当前世界十大耐药问题
• 1. MRSA; MRSE; MRCNS. • 2. 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VRE) • 3. 耐克林霉素和头孢菌素的厌氧菌. • 4. 氨苄耐药的流感嗜血杆菌. • 5. 青霉素耐药奈瑟氏菌. • 6. 青霉素耐药肺炎球菌(PRP) • 7. 多重耐药结核菌(MDR-TB) • 8. 产ESBL大肠杆菌和克雷伯菌. • 9.产AmpC酶肠杆菌、枸橼酸杆菌、沙雷氏菌。 • 10. 多重耐药非发酵菌:绿脓、不动、嗜麦芽
• 严重感染:美罗培南,亚胺培南 • 三代头孢菌素、头霉素类、阿米卡星和
环丙不适于产ESBLs菌株感染的治疗, 尤其是环丙,除非药敏证明是敏感的
精制课件
25
AmpC酶及耐药特点
(1)AmpC酶 由ampC基因编码产生 (2)ampC基因表达同时受ampD,ampR,
ampG等多种基因调控,是头孢菌素酶的代 表酶 (3)属于染色体Bush1型酶或Ambler C 类酶
精制课件
19
ESBLs的靶抗生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季也蒙念珠菌、葡萄牙 念珠菌、杜氏念珠菌、暗色霉菌(链格孢属、离蠕孢属/弯孢霉属、外瓶霉属) 对表中所列抗真菌药物无天然耐药.。
11
August 22, 2018
细菌获得性耐药
多重耐药菌的来源
抗生素选择压力(20%-25%) 耐药菌传播(75%-80%)
20-25%是抗菌药物的选择压力 30-40%为医院工作人员的手
20-25%是社区获得性病原菌
20%来源不明(如环境污染及工作人员携带)
14
August 22, 2018
多重耐药菌的概念(MDRO)
如链球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天然耐药;
肠道G-杆菌对青霉素天然耐药; 铜绿假单胞菌对多数抗生素均不敏感。
4
August 22, 2018
5
August 22, 2018
肠杆菌科细菌主要天然耐药
头孢唑啉 头孢夫新 四环素/替 多粘菌素B 呋喃妥因 加环素
摩氏摩根菌 奇异变形杆菌
普通变形杆菌/ 潘氏变形杆菌 普罗威登菌 粘质沙雷菌
微生物 夫西地酸 链阳霉素类 甲氧苄啶 萘啶酸
流感嗜血杆菌 卡他莫拉菌
奈瑟菌属 胎儿弯曲杆菌 空肠弯曲杆菌
R R
R R R R R R R R
常见革兰阳性菌的天然耐药
微生物 夫西 地酸
9
August 22, 2018
头孢他 头孢 氨基 林 奎奴 万古 替考 磷霉 呋喃 复方 啶 素 妥因 新诺 菌素 糖苷 可 普汀 霉素 拉宁 类 酰 -达 明 (除 头孢 胺 福普 他啶) 类 汀 所有革兰阳性菌 对氨曲南、替莫西林、多粘菌素B/粘菌素、萘啶酸天然耐药 耐 甲 氧 西 林 葡 萄 球 菌 对所有β-内酰胺类(除外具有抗MRSA作用的新型头孢菌素)天然耐药 (MRS) R R 腐生 葡萄 球菌 、头状 葡 萄球菌 R 其他 凝固 酶阴 性葡萄 球 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R R 对除青霉素和氨苄西林外的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克林霉素、低浓度氨 基糖苷类、复方新诺明天然耐药 R R R R R R R 粪肠球菌 R R R R R R R R 铅黄/鹑鸡肠球菌 R R R R R 屎肠球菌 R 棒状杆菌属 R R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R R 明串珠菌属、片球菌属、 乳杆菌属(某些种) 链球菌属 肠球菌属
获得性耐药性是由于细菌与抗生素接触后,由质粒
介导,通过改变自身的代谢途径,使其不被抗生素
杀灭。
如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β-内酰胺酶而耐药。 细菌的获得性耐药可因不再接触抗生素而消失,也
可由质粒将耐药基因转移到染色体而代代相传,成 为固有耐药。
12
August 22, 2018
13
August 22, 2018
头 孢 曲 松
头 孢 他 定
头 孢 西 丁
头 孢 呋 辛
亚 胺 培 南
美 罗 培 南
环 丙 沙 星
氨 基 糖 苷 类
四 环 素 替 加 环 素
多 粘 菌 素
复 方 新 诺 明
/
铜绿假单胞 鲍曼不动杆菌 洋葱伯克霍尔 德菌 嗜麦芽窄食单 胞菌 木糖氧化无色 杆菌 脑膜炎败血黄 杆菌
R R R R R R R R R
主要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
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是对三类而不是三个抗菌药物耐药。 必须剔除天然耐药的抗菌药物,如铜绿假单胞菌对氨
苄西林,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第1、2代头 孢菌素,头孢噻肟,头孢曲松,萘啶酸,甲氧嘧啶天
然耐药。
15
August 22, 2018
16
常见真菌的天然耐药 微生物 氟康唑 R 伊曲康 唑
10
August 22, 2018
伏立康 棘白菌素(卡泊芬 多烯类(两性 唑 净、米卡芬净) 霉素-B) R
克柔念珠菌 新型隐球菌 烟曲霉 黄曲霉 土曲霉 尖端赛多孢子菌 多产赛多孢子菌 毛孢子菌 镰刀菌 接合菌(犁头霉、 毛霉属、根霉属) 皮炎芽生菌 粗球ຫໍສະໝຸດ Baidu子菌 荚膜组织胞浆菌 申克孢子丝菌
细菌的天然耐药 与多重耐药
1
2
August 22, 2018
细菌耐药
天然耐药(固有耐药)
获得性耐药
3
August 22, 2018
细菌的天然耐药
是指某一病原微生物对某种抗微生物药物的天然
耐药性。
这种耐药性代代相传。 编码这种耐药性的基因位于病原微生物的染色体
上,是由细菌染色体基因决定、垂直遗传,不会 改变的。
August 22, 2018
常见多重耐药菌: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
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 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 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 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
17
August 22, 2018
MDR、XDR、PDR的国际标准化定义专家建议
2010年,美国、瑞典、以色列、希腊、荷兰、
瑞士、澳大利亚等国家的一些专家共同提出了 关于MDR、XDR、PDR术语国际标准化的建议 (草案)。 由于细菌种类的不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也 不一样,因此专家们建议对临床常见耐药菌, 采用对不同类别(category)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来定义。
18
August 22, 2018
MDR、XDR、PDR的国际标准化定义专家建议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6
August 22, 2018
非发酵菌的天然耐药
氨 苄 西 林
氨 苄 西 林 舒 巴 坦
阿 莫 西 林 克 拉 维 酸
替 卡 西 林
替 卡 西 林 克 拉 维 酸
哌 拉 西 林
哌 拉 西 林 他 唑 巴 坦
头 孢 唑 林
头 孢 噻 肟
R R R R
R R R R
/ /
/
R R R R R
R R R
/
B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7
August 22, 2018
8
August 22, 2018
其他革兰阴性菌的天然耐药 下列细菌也对糖肽类、林可酰胺类、达托霉素、利 奈唑胺天然耐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