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2节)
新课标《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课堂实录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课堂实录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闵祥玉一、导语:我们在课堂学习和课外阅读中,经常有与老师、同学观点、看法不一致的情况,或初读过的文章,再读又有新的理解与体会。
谁能解释这种现象?生:那是因为我们各自的理解角度、理解水平不同而导致了个人见解不同,才会出现这种现象。
师:好,一语中的!正是因为这“个人的见解”所致。
我们今天就来探讨这个不同的“个人见解”专题——“梳理与探究”模块中的“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
(板书:个性化解读)多媒体:文学鉴赏中对作品的艺术形象,读者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以其情而自得”,不同的读者,甚至同一读者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对作品的理解感受都可能不同,甚至创造出不同的文学形象,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此即为个性化解读。
二、学习目标:1、理解和掌握“个性化解读”,注意解读应持的原则、态度2、解读《祝福》和“祥林嫂”,提升对文学的鉴赏和探究能力。
三、学习方式: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讨。
四、专题解读:名作再读,重塑文学形象,是件有趣的事。
现在我们以“表达与交流”模块中的“讨论”方式,将学过的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曹雪芹的《红楼梦》和现代文坛旗手鲁迅的《祝福》中的主要人物王熙凤、贾宝玉、祥林嫂进行一番个性化的解读,以加深对她(他)们生存行为的再认识,提升我们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和探究能力。
多媒体:1、王熙凤的处世哲学在当今社会是否具有现实意义?(课下解读)2、贾宝玉的厌恶读书、厌弃功名的反抗精神应如何看待?(课下解读)3、祥林嫂的生存行为是否具有反抗性,是否具备生存自觉,其悲剧性属于个性悲剧,还是社会悲剧?(本课重点)重新解读《祝福》和“祥林嫂”,提高我们的个性解读能力是本课的重点内容。
五、专题讨论。
专题解读一:多媒体鲁迅的小说《祝福》,有人将其改编为越剧《祥林嫂》,结局变成祥林嫂在得不到人生答案的忧愤疑虑中倒地死去;有人将其改编为舞剧《魂》,让祥林嫂魂入地狱,又回到人间,表现了人间比地狱更残酷的主题。
国家一等奖必修三《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教学设计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教学设计设计目的:1、通过反复阅读《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这一回,引导学生对作品中的人物或主题等产生新的感悟,培养个性化阅读的习惯。
2、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提高学生写作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3、使得学生初步掌握个性解读文学作品的理论知识,学会总结归纳探究。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主题、形象、甚至艺术鉴赏的多样性丰富性的认识,发挥阅读主体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独特的、个性的、有价值的理解,提高阅读的效果。
2、通过多角度的解读,对比阅读,不同见解的讨论,对不同见解产生原因的研究探讨,使他们在研究整理、合作争鸣、发展创新等多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学情分析:1、通过反复阅读《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这一回,引导学生对作品中的人物或主题等产生新的感悟,培养个性化阅读的习惯。
2、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提高学生写作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3、使得学生初步掌握个性解读文学作品的理论知识,学会总结归纳探究。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文学作品内涵的丰富性和多样性;阅读主体的个性和创造性。
教学难点:在个性化解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培养研究整理、合作争鸣、发展创新的能力。
教学过程:活动1【活动】课前准备一、准备工作1、全班同学共读《红楼梦》,每两回写一篇读书笔记。
2、从读书笔记里筛选出感悟最深刻的章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布置寒假重读任务。
3、以小组为单位,确定重读角度,设计研讨项目,组员分头查阅资料。
4、要求组员自选角度,以新的视点来观照人物,从而获得与以前的阅读不同的感受,并将心得体会写成文章。
这一环节,可以多人合作,也可独立完成。
二、师生共读活动课(由教师主持,事先应布置教室,建议将桌椅安排成圆形,以适合于讨论。
)1、各小组代表提交本组的研讨项目,阐释立项理由,展示主要的研究成果,其他组员可以适时补充。
2、各小组所立项目、研究方法或成果不能被其他小组认同的,可以展开讨论或辩论。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教学课例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韩永箫大连开发区第十高级中学第一部分:教学设计基本内容一、教学内容分析《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材必修第三册“梳理探究”模块的一个专题。
这是新课程改革引导教材编写的一个突出亮点。
《语文课程标准》主张语文学习个性化,阅读个性化,学生探究性的阅读文学作品。
这对学生摆脱程式化的阅读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学作品之所以能进行个性化解读,是由文学作品本身的多义性和丰富内涵决定的,同时读者受阅历、身份等因素的影响也会对不同的文学作品产生不同的体验和感悟。
本专题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的主题、形象甚至鉴赏方式的多样性进行初步的体验,鼓励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多角度的欣赏和评价。
同时在体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个性化解读的思维,为培养学生多方位的阅读文学作品和观察世界做铺垫,在个性化鉴赏的过程中梳理多元解读的原则,为以后进行有价值的探索文学作品的内涵奠定基础。
本梳理探究专题部分的重点在于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引导下,能通过不断的探究和思考,把握文学作品个性化解读的原则和尺度,不可漫无边际,海阔天空,在尊重作品内涵的基础上发挥个性见解。
二、教学对象分析学生的语文学习到了高中阶段之后,已经接触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对各种文学体裁有了一定的认知水平,文学鉴赏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社会阅历也逐渐丰富,可以对一些文学作品出提出自己个性的见解和展示独立的思考能力。
但这些鉴赏能力大都是基于体验性的阅读,缺乏批判性和创造性,甚至会由于基础知识的欠缺而产生误读。
因此可以看出,学生对于阅读规律的认识还是比较肤浅的,基本上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初级阶段,缺乏较深层次的理论指导。
通过本课的学习,能理解文学作品主题的相对确定性决定了我们要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对文学作品进行个性化的解读。
三、教学目标确定1.学生通过具体作品分析探究文学作品个性化解读的可能性,对熟悉的名作重新解读,如《三国演义》《孔乙己》《老人与海》,并共同关注同一部作品,如《登高》《祝福》等,名文共赏,从而熟悉并掌握文学作品个性化解读的原则和维度。
高一期末语文复习语言运用题教师版
高一期末语文复习(选做题部分)教师版一、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一)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的理由现象一:同一作品,阅读时间不同,解读不同;现象二:同一作品,不同的人,解读不同主要原因:读者的差异性根本原因:作品内容的丰富性、多样性(二)探讨个性化解读文学作品的两个基本原则1.重视体验,张扬读者个性。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2.立足文本,尊重作者本意。
“一千个哈姆雷特还是哈姆雷特”(三)必修三中的文学作品个性化阅读要求A、名作重读练习1.在你读过的莎士比亚戏剧名作中,有哪些人物形象让你念念不忘?你还记得当初喜欢他们的理由吗?请说说你对其中一位主要人物形象有什么新的理解和评价。
B、名作众读练习2、文学评论家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 请说说你眼中的哈姆雷特是一个怎样的人?练习3、在《鸿门宴》中,项羽错失杀掉刘邦的极佳时机,导致刘邦最终得以在后来的楚汉争霸中获得胜利。
有人认为项羽输在“义气”上,也有人认为项羽输在“性格”上,还有人认为项羽输在“时运”上,你对此有何看法?C、续写改编练习4、续写“祥林嫂改嫁”(四)高考文学作品个性化阅读要求及题型1、鉴赏作品的结构艺术; 2.体悟作品的思想、情感及其处理方式;3、探究作品的思想意蕴;二、交际中的语言得体(一)、正确使用谦辞敬辞(1)“家大舍小令外人”A.对人称自己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时冠以“家”,如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家叔、家兄等;B.对人称比自己小的家人时冠以“舍”,如舍弟、舍妹、舍侄等;(舍,舍间,含有家里的意思。
)C.称别人家中的人,冠以“令”表示敬重,如令堂、令尊、令郎、令爱等。
(2)另外还可用“犬子”、“小女”“足下”等表示谦逊。
光临:称宾客来到。
如:欢迎光临。
莅临:一般用于贵宾,来到,亲临。
如:敬请莅临指导。
惠临:称别人到自己这里来,敬辞。
如日前惠临,失迎为歉。
惠顾:多用于商店对顾客。
如:家具展销,敬请惠顾。
惠存:赠送人相片、书籍、纪念品时用的敬辞,请对方保存。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教案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的多义性和个性化解读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表达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
二、教学内容:1. 文学作品的多义性:同一个作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
2. 个性化解读:根据自己的经历、情感、价值观去理解作品。
3. 解读方法:文本细读、主旨提炼、情感共鸣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文学作品个性化解读的方法。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发现作品的多义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组文学作品引出话题,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些作品的理解。
2. 讲解:讲解文学作品的多义性和个性化解读的重要性。
3. 实践:让学生选取一部作品,运用个性化解读的方法进行解读。
4. 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解读心得,互相借鉴。
五、课后作业:1. 选取一部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
3. 提交作业,与同学分享,互相学习。
教学评价:1. 学生作业质量:是否能够运用个性化解读的方法,深入理解作品。
2. 课堂参与度:学生在讨论、分享环节的积极性。
3. 学生表达能力:在课堂上能否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经典文学作品案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个性化解读的过程和效果。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3.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七、教学准备:1. 教材:准备相关的文学作品教材,包括小说、诗歌、戏剧等不同体裁的作品。
2. 参考资料:收集相关的文学评论和学术文章,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解读视角。
3. 教学工具:准备投影仪、白板等教学工具,以便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
八、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和提问等。
2. 作业完成: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包括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和感悟的表达。
3.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交流、合作和分享等。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
“宝玉,宝玉,你好......”
课堂小结 • 请值日班长总结 • 老师总结
毕淑敏读《海的女儿》
• 8岁时,同情人鱼公主,读得“泪流满面”。
• 18岁时,“情窦初开”,读出了爱情。 • 28岁时,“做了妈妈”,读出了亲情。 • 38岁时,“开始写小说”,读出安徒生写作的“随心 所欲”,认为故事结尾有点“画蛇添足”。 • 48岁时,“心平气和”、“天眼洞开”,悟出这是写 “灵魂的故事”。
生活阅历
审美品味 关注重点
丰 富 性 B.文本
多 样 性
解 读 的 个 性 化
探究思考:改编名著一
• 孙悟空——曾经有段真情摆在我的面前,而我没有 珍惜,等失去的时候才追悔莫及。如果上天再给我 一次从来的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子说三个字“我 爱 你”,如果非要在这三个字前加个期限,我希望 是 一 万 年。
探究思考一 • 以上事例告诉了我们文学作品解读过程的 一个普遍现象,请问这个现象是什么?原 因是什么?
现象一:同一作品,阅读时间不同, 解读不同
原因: 读者的知识结构、生活阅历、审 美品味(个性爱好)、关注重点发生了 变化。
名作共赏《车站》(特朗斯特罗姆)
• • 一列火车驶入站台。一节节车厢停在这里 但门没打开,没有人上车或下车 究竟有没有门?车厢内 被封闭的人群拥挤着来回走动 他们从坚不可摧的车窗往外盯望 外面,一个拎锤子的男人沿车走动 他敲打轮子。轮子发出低弱的声音。但就在这里! 这里声音在不可思议地膨胀:一阵雷鸣 一阵大教堂的钟声,一阵周游世界的船声 将整列火车和地上潮湿的石基托起 一切都在歌唱。你们会记住这情景。继续旅行吧!
探究思考:改编名著二
• 唐僧为女儿国国王的万般柔情 所牵绊,却又不得不去完成唐 王的使命,履行自己去西天取 经的神圣职责,在进退维谷的 境地里,他许下了女儿国国王 一个来生的承诺。
课堂教学课例之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
( 出示 三种 解 读 ) 诗 意 解 读之 一 : 女子 百 无聊 赖 的 等待 终 于 等到 了 “ 归人 ”的 “ 音 ” , 跫 可 是这 “ 达 的马蹄 声 ”对 她而 言却 是一 个美 丽 的 “ 达 错
误 ” ,因 为 “ ”只 不过 是 位 “ 客 ”而 不是 “ 人 ” 。 我 过 归 诗 意 解 读之 二 :
越 是 可 以从 不 同 角度 来 解读 ,此 『所 谓 : “ 千 个读 者 就 有 归人 ,是个 过 客 ”, 其 实 “ E 一 过客 ”是 一个 相对 的话 题 。
一
千 个 哈姆 雷特 。 ” 二 、学 习 目标 ( 读 ) 齐
1 了解 文 学 接受 的多 样性 。 .
中国妇 女 的迫 害 。
2 怎样 进行 个 性化 解 读 ? .
( 立 思 考 2 钟 , 交流 5 独 分 分钟 )
2 O. 01 O8
备教导鹿 r 、 \ 澜一
语 文 辞格 教 学 与 学 生 想 象 力的培 养
◎ 宋 国 钲
大 、 美 好 的 爱 情 之 心 描 绘 得 细 致 入 微 、淋 漓 尽 致 、 情 真 意 诗 意 解 读之 三 : 由于 政 治缘 故 , 身处 台湾 的 民众 心态 是 一 种 “ 子 ”般 游
的漂泊,他们在台湾 岛上只是一个过客。诗作抒发的的是浪
可 见 ,作 品 丰 富 的 内涵 使 得 作 品 的思 想 有 了 深 度 和 广
— 曛 ◇ 备 辱 裁 旎
课堂 教学 课例 之 文学 作 品 的个性 化解 读
◎卫 丰 收
一
、
导 言
师 引 导 、明确 ,视学情 板 书: 品读文 本 结合 世情 融
我的文学作品分析
我的文学作品分析非常抱歉,由于我无法直接获取您的文学作品,所以无法进行具体的分析。
但我可以为您提供一份关于如何进行文学作品分析的指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标题:文学作品分析指南一、引言在开始分析一部文学作品之前,首先需要理解的是,文学作品并非孤立存在的,它们是作者对生活、社会、人性等多方面思考和洞察的结果。
因此,我们分析文学作品时,应该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解读。
二、内容分析1. 主题思想:这是文学作品的核心,通过分析主题思想,我们可以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或者态度。
2. 情节结构:情节是推动故事发展的关键,分析情节结构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故事的发展脉络和节奏。
3. 人物塑造:人物是故事的灵魂,通过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行为动机、成长变化等,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故事的主题和情感内涵。
三、艺术手法分析1. 写作技巧:如象征、隐喻、讽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叙事视角、时间处理、空间布局等叙事技巧的运用,都是我们需要关注和分析的内容。
2. 风格特点: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的写作风格,比如有的作家喜欢用简洁明快的语言,有的作家则喜欢用华丽繁复的词汇。
通过分析作品的风格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艺术追求。
四、文化背景和社会意义分析任何文学作品都是其所在时代的产物,都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历史文化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我们在分析文学作品时,不能忽视其背后的文化背景和社会意义。
五、结论在完成了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之后,我们可以尝试总结一下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提出自己对于这部作品的独特见解。
这只是一个大致的分析框架,具体分析过程中还需要根据作品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希望这个指南能帮助你更好地进行文学作品分析。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
3)在《鸿门宴》中,项羽错失杀掉刘邦的极佳时机, 导致刘邦最终得以在后来的楚汉争霸中获得胜利。有人 认为项羽输在“义气”上,也有人认为项羽输在“性格” 上,还有人认为项羽输在“时运”上,你对此有何看法?
学有所用之
续写改编文学名作 —故事新编
所谓故事新编,是指作者充分利用名 著、名篇佳作,或课文,并对它进行改编, 用现代的眼光去审视原作的人物形象、故 事情节和思想内容,用原作的人物形象、 故事情节和思想内容来反观现实生活,从 而揭示主旨的一种创新作文方式。
• 一初识震撼,“哈姆雷特就是哈姆雷 特”; • 二个性解读,“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 个哈姆雷特”,“一个读者就有一千 个哈姆雷特”; • 三知人论世,“一千个哈姆雷特还是 哈姆雷特”。
奸诈多疑的枭雄
《三国演义》之曹操
胸怀大志的英雄
神话小说
《西游记》
反封建作品 成功学
《周易》:
仁者见之谓之仁 智者见之谓之智 比喻对同一 个问题,不同的 人从不同的立场 或角度有不同的 看法。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
教学目的:
1、明了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现象及其 形成原因。 2、掌握文学作品个性化解读的方法和原 则,并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进行写作实 践。
注:阮籍,魏晋时期的著名诗人,“竹林七贤”之一。由于生 活在司马氏为夺权而肆行杀戮的险恶政治背景之下,阮籍的八 十二首咏怀诗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痛苦与愤懑。
原则一:还原创作意图(认识背景、联系作家 ) -----尊重作者
当时黛玉气绝, 正是宝玉娶宝钗的这个时 根据你对林黛玉形象的解读,把 辰。一时大家痛哭了一阵,只听得远远一阵音 林黛玉临终前未说完的话补充完整。 乐之声,侧耳一听,却又没有了……
方法点拨:
多角度解读法:要诀是结合现实 换位思考 联想解读法:要诀是欣赏“留白” 联想和想象 对比解读法: 要诀是思辨批判 求同存异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教学设计(一课时)设计:邓国胜肖群丽一、学习目标:1.了解文学作品解读的个性化及其原因,初步掌握个性化解读文学作品的方法。
2..探讨个性化解读文学作品的基本原则。
二、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揭题导入《三国演义》之曹操;《西游记》主旨解读;鲁迅先生谈读《红楼梦》,让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原体验,思索其根本原因,从而得出结论——作品解读因人而异。
说明具有丰富内涵的优秀文学作品是可以多角度、多层面解读的,读者不同、个人经历不同、情感不同、所处时代不同,都会导致理解不一样。
(二)第一板块:了解个性化解读的原因1、材料一:某网友读《西游记》:不同时期感受迥异。
原因: 读者的知识结构、生活阅历、审美品味(个性爱好)、关注重点发生了变化。
小结第一条原则:一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2、材料二:顾城《感觉》角度各异的解读:①.这首诗表现的是对单调的厌恶,对新鲜美好的欢悦。
②.从灰色天地的樊笼里挣脱出来的鲜红和嫩绿,不正是对青春和力的赞美吗?③.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表现了孩子的天真烂漫、无私无欲。
④.诗可以有主题,也可以无主题。
这首诗归纳不出主题思想,只给人一种印象,一种感觉。
3、材料三:《篱笆那边》狄金森角度各异的解读:第一种解读:呼唤个性的自由第二种解读:面对代沟的彷徨第三种解读:抵制甜美的诱惑第四种解读:渴望男女的平等现象二:同一作品,不同的人,解读不同原因:读者的知识结构、生活阅历、审美品味(个性爱好)、关注重点各不相同小结第二条原则: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结论一:读者的差异性导致对文学作品主题解读的个性化4、材料四:后人对《锦瑟》的解读:①对亡妻的深情悼念(悼亡诗)②思念而不能相聚的痛苦(爱情诗)③作者的身世自伤(咏怀诗)思考:除了读者的差异性,还有作品的什么特点决定了对同一作品有着不同的解读?结论二:作品内容的丰富性、多样性导致对文学作品解读的个性化(三)第二板块:探讨解读原则问题探究:1.是否应该承认,一篇作品有一个相对确定的主题?2.阅读要不要尊重作者的原意?3.怎样看待语文老师对作品的分析和讲解?4.欣赏文学作品是靠理性分析,还是跟着感觉走?5.个性化阅读有没有价值?1、材料一:于丹在央视百家讲坛连续七天解读《论语》心得,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也引来众多的批判。
高中语文《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必修3)
高中语文《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必修3)课程内容:《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我们在课堂学习和课外阅读中,经常有与老师、同学看法不一致的情况,或者初中时读过的文章,高中再度,又有了新的理解与体会。
你怎样看待这种现象?如果能用心总结阅读经验,探究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对文章鉴赏阅读的规律就会有所认识,也就能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一、名作重读相比拟还记得初中学过的鲁迅散文《风筝》,就这篇作品的主题来说,因理解的角度不一样,便可能产生不同的看法:如果从儿童教育的角度,可能把作品的主题理解为批判封建教育思想和方法,或者理解为批判虐杀儿童天性的封建伦理道德,也可以理解为作品其实人们要敢于正视自己的缺点,勇于自省;如果从亲情的角度,则可以理解为这是作者用真挚动人的感情谱写的一曲人情美的颂歌;也有人认为“风筝”是故乡春日的象征,是美好青春的象征,文章表现的是对青春的怀念,对美好事物的探求,等等。
其实文学鉴赏就是在作品提供的艺术形象基础上的再创造,读者会“各以其情而自得”,不同的读者,甚至同一读者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对作品的理解感受都可能不同,甚至由此创造出不同的文学形象,此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看来名作重读是件有趣的事。
作品没变,读者还是你自己,但你的知识结构、生活阅历、思想境界和审美品位都发生了变化,这些因素也可能会改变你对作品的理解。
1.你还记得初中以来在语文课本中度过哪些文学名作吗?选择其中你最喜欢的一两篇(部)重读,看看你对它的主题有什么新的理解和发现,并探究一下自己的阅读感受发生变化的原因。
2.在你读过的文学名作中,有哪些人物形象(如诸葛亮、林冲、林黛玉、范进、孔乙己、葛朗台……)让你念念不忘?你还记得当初喜欢他们的理由吗?请重新阅读有关作品,说说你对这些人物形象有什么新的理解和评价。
二、名文共赏越是内涵丰富的作品,越是可以从不同角度去解读。
就拿鲁迅的小说《药》来说,有人读后可能会认为,这是一篇讽刺庸医害人的作品,中学生则被告知,这是在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历史教训,而文学教授则认为这篇小说意在揭示国民的劣根性,“引起疗救的注意”。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
第二种解读:面对代沟的彷徨
• 娇艳欲滴的草莓,可望而不可及,草莓这是年 轻人狂妄奔放的理想。上帝老了,他不能理解 那酸酸的草莓有什么好吃的,不能理解为什么 要付出“脏了围裙'的代价。篱笆虽然那么低 矮,一跨即过,然而那是上帝亲手设置的。 “上帝”是什么?是传统,是旧俗,是规范, 是权威;而“篱笆”呢,是挡在创新与守旧之 间的一堵高墙,是阻隔晚辈与长辈的一条鸿沟。
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便用 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 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
现象一:
同一作品,阅读时间不同,解读不同 原因: 读者的知识结构、生活阅历、 审美品味(个性爱好)、关注重点 发生了变化。
感
觉
顾城
天是灰色的 路是灰色的 楼是灰色的 雨是灰色的 在一片死灰之中 走过两个孩子 一个鲜红 一个淡绿
个性化阅读的三重境界
• 一,初识震撼,“哈姆雷特就是哈姆雷 特”; • 二,个性解读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 哈姆雷特”; • 三,知人论世 ,“一千个哈姆雷特还是哈 姆雷特”。 • 让我们永存期待,在故事里旅行,在交 流中沟通,在思悟中成长。
重温三味书屋1
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扁下面是一幅画,画着 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 那扁和鹿行礼。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 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 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的个性化
篱笆那边 狄金森 篱笆那边,有草莓一颗。我知 道,如果我愿,我可以爬过。草莓 真甜! 可是,脏了围裙,上帝一 定要骂我。哦,亲爱的,我猜,如 果他也是个孩子,他也定爬过去, 如果,他能爬过!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在教学中的应用时间:2016-07-03 作者:佚名论文摘要:“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在教学中的应用论文关键词:文学作品个性化解读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对阅读欣赏显得十分冷漠,缺乏年轻人应有的阅读欲望和热情。
原因是什么呢?从教材层面来看,可能是教材所选的经典作品,由于时代、审美趣味的不同,学生难以感知作品的美。
从学生层面来看,学生大多处于学习的依赖期。
学生多“唯书”“唯师”,书本怎么说,教师怎么讲,就怎么思维,没有批判意识,不敢大胆质疑,缺乏主观能动性和独立思考问题及变通分析问题的能力。
从教师层面来看,未能真正在文本和学生之间起到良好的沟通作用。
忽视了学生主体的阅读欲望和需求。
如何来破解这一难题呢?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专题训练“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有益的思路。
一、尝试自学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曾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
”所以,让学生学会学习是时代的需要,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必要,是为其终身学习发展奠定基础的关键。
文学作品的教学也不需要老师的讲授面面俱到,有些内容完全可以交给学生自学。
比如作者生平,文章写作的时代背景,有关作者和作品的逸闻趣事等,教师放手让学生去查资料,去搜集整理,去去伪存真。
教师要做的事情就是组织学生交流,提炼,把这些信息变成自己的东西保存下来。
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选择能力,也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二、独立阅读。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教育还在面向全体的同时,还要适应不同学生的差异性。
对于课堂延伸式的拓展阅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学习速度,有选择的进行学习,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在原有基础上积极主动的学习发展。
比如学生学习《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之前,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提前拟一个《红楼梦》原著的阅读规划,时间原因,可以不读完原著,但相关的章回的阅读是必需的,比如读《红楼梦》的前三回。
学生的个体独立阅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高中语文教学论文范文激发求知欲,还可以培养他的良好的阅读习惯,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起到了铺垫作用,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
1、有感情的朗读下面这段文字,请学生阅读后, 说说这反映了文学阅读中的一个什么现象?
• 大约8岁的时候,第一次读到人鱼公主的故事。读完后泪流满面,抽噎 得不能自已。觉得那么可爱和美丽的公主,居然变成了大海上的水泡, 真是倒霉极了。
• 大约18岁的肘候,又一次比较认真地读了人鱼公主。也许是情窦初开, 这一次很容易地读出了爱情。
• 到了28岁的时候,我已经做了妈妈。这时来读人鱼公主,竟深深地关 切起人鱼公主的家人来了。
• 了38岁的时候,因为我也开始写小说,再读人鱼公主的时候,不由自 主地探讨起安徒生的写作技巧来了。
• 现在,我48岁了。又读了几遍人鱼公主。这一次,我心平气和,仿佛 天眼洞开,有了一番新的感悟。这是一篇写灵魂的故事。
1、《红楼梦》中王熙凤是个八面玲珑 的人物。她的处世哲学在当今社会是否 具有现实意义? 2、在《鸿门宴》中,项羽错失杀掉刘 邦的极佳时机,导致刘邦最终得以在后 来的楚汉争霸中获得胜利。有人认为项 羽输在“义气”上,也有人认为项羽输 在“性格”上,还有人认为项羽输在 “时运”上,你对此有何看法?
• 这个悲壮而凄美的寻找灵魂的故事,是如此地动人心弦,常读常新。 于是想,当我58岁……68岁……108岁(但愿能够)的时候,不知又读出 了怎样的深长?
现象一: 同一作品,阅读时间不同,解读不同
原因: 读者的知识结构、生活阅历、
审美品味(个性爱好)、关注重点 发生了变化。
2、《林黛玉进贾府》这篇小说给你 留下的最深刻印象是什么?你如何看 待小说中塑造的王熙凤、林黛玉等一 系列栩栩如生的女性人物形象?
个性化
歌德说:“优秀的文艺作品,无论你 怎样探测都是探测不到底的。”
结论二: 作品内容的丰富性、多样性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教学设计(辽宁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教学设计(辽宁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的多义性和个性化解读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表达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提升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文学作品的多样性与多义性2. 个性化解读的意义与方法3. 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4. 实践演练:选取一篇文学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的多义性和个性化解读的重要性,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学作品的多义性、个性化解读的意义与方法,以及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3. 实践法:让学生选取一篇文学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文学作品的多义性和个性化解读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文学作品的多义性、个性化解读的意义与方法,以及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
3. 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并分析其多义性和个性化解读的之处。
5. 总结:对学生的解读短文进行点评,引导学生认识到个性化解读的重要性,并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讨论、表达自己观点时的积极性、主动性,评估学生对文学作品多义性和个性化解读的理解程度。
2. 实践成果评价:评价学生在选取文学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时,是否能运用所学的文学鉴赏方法,是否能提出独到见解。
3. 综合素质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实践成果,以及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升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七、教学资源:1. 文学作品:选取具有多义性和丰富内涵的文学作品,如小说、诗歌、戏剧等。
2.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的文学鉴赏书籍、论文、网络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
3.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白板等。
高中语文 文学作品个性化解读课件
• 在经典歌声中结束这节课!
感谢光临指导!
郑愁予
• 郑愁予,1933年出生于山东 济南,童年随父辗转大江南 北,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 被称为“浪子诗人”。
必修三
梳理探究: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
个性化解读
• 是以学生自己的阅读、研读 为主,探究性和创造性地感 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 的过程,是自主的、体验的、 批判的阅读实践。
教学目标
1.归纳个性化解读的原因、原则
2.运用个性化解读的原则解决问题
正如鲁迅先生说: 一部《红楼梦》“经学家 看到《易》,道学家看到 一千个读者就有 淫,才子看到缠绵,革命 一千个哈姆雷特 家看到排满,流言家看到 宫闱秘事。”
错 误
-------
第一种解读
• 女子百无聊赖的等待,终于等到了 “归人”的“跫音”,可是这“达 达的马蹄声”对她而言却是一个美 丽的“错误”,因为“我”只不过 是位“过客”而不是“归人”。
第二种解读
“我”不远千里,不顾一路风尘, 为的只是一种希冀,希望能“执子 之手,与子偕老”,不曾想,这原 来却是个“美丽的错误”,“我” 并不是“女子”等待的“归人”, 缘起缘灭,原来一切的美丽只是 “我”的一厢情愿而已.
解读是否合理(抢答)3分
• 朱自清宁愿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粮真笨。 • 愚公不知保护环境,造成水土流失。 • 高俅的发迹史值得学习。
个性化解读的原则
立足文本 联系现实 科学合理
讨论探究
• 解读《红楼梦》中 薛宝钗的形象。
一、才貌双全
琴棋书画, 诗词歌赋无 一不晓,各 地风土,处 世之道,万 般皆通,医 药之理也略 知一二。
心静如水清见底 意闲似风淡无痕
抢答题:读对联,猜人物(2分) 师卧龙,友子龙,龙师龙友; 弟翼德,兄玄德,德弟德兄。
从《篱笆那边》谈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
从《篱笆那边》谈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从《篱笆那边》谈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四川省绵竹中学龚志华“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属于人教版必修3“梳理与探究”单元,这一课提出了三种实践活动方式:一是名作重读,强调学生知识结构、生活阅历、思想境界和审美品味变化带来的文学作品感受、理解、发现的不同,体现出深刻度与新颖性;二是名文共赏,强调从不同角度解读一些内涵丰富的文学作品,体现出生活经验、学识修养、阅读视野、关注重点的个体差异;三是续写改篇,强调对原作进行二度创作,体现出对文学作品的主题、形象、技巧的个性化理解。
这三种实践活动对于现代高中生来说,很有意义,也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从普通班的学生实际出发,笔者选择的是第二种实践活动方式。
下面以《篱笆那边》的共赏为例来谈文学作品个性化解读所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选的文学作品要具有多义性而又不宜太深文学作品的选择,一是可让学生商量确定,二是由教师提供。
总的原则是内涵较丰富,适合学生多样化鉴赏。
可以是象征性诗歌,如艾米莉·狄金森《篱笆那边》。
内容如下:篱笆那边/有草莓一棵/我知道,如果我愿/我可以爬过/草莓,真甜!/可是,脏了围裙/上帝一定要骂我/哦,亲爱的,我猜,如果/他也是个孩子/他也会爬过去,如果他能/爬过!二、个性化解读要提供自由安全的交流场拿《篱笆那边》来说,对可让学生畅所欲言,不作限制。
哪怕是误读。
学生有这样一些理解:1、冲破“篱笆”样的阻拦与障碍,追求甜蜜与幸福,追求美好。
2、为了那弥足珍贵的个性与自由,勇敢地跨越篱笆。
不管它是有形无形、会不会弄脏围裙、会不会招来责骂。
3、面对代沟充满彷徨。
青年人不明白摘了草莓为什么要付出“脏了围裙”的代价,而那个设置篱笆的“上帝”就是权威,“篱笆”就是创新与守旧之间鸿沟。
4、渴望男女平等。
作者描写了一个担心破坏自己“淑女”形象的女孩要摘到心爱的草莓,就必须挑战“攀爬、玩耍”等属于男孩的特权。
诗歌反映了女孩充满反抗的内心,也是对社会男女不平等的批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2节)
李怡安 2012、
【教学目标】
①明确“文学作品个性化解读”的合理性和必然性,掌握文学作品个性化解读的原则。
②学习多角度、联想、对比阅读的方法,并能结合作品加以灵活运用。
③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主题、形象、艺术鉴赏的多样性丰富性的认识。
④培养学生研究探讨、进而形成有价值的个性化理解的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关注文学现象,培养他们对文学作品理解的多重思维能力。
【教学时数】
45×2
【教学过程】
1
【教学内容】知识讲解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揭题导入。
南宋末年著名词人蒋捷的《虞美人·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朗读思考)
思考问题:同是听雨在诗人的人生历程中你看出什么不同了吗?
学生讨论作答:少年闲适浪漫;中年漂泊流转;老年凄凉。
教师点拨:少不更事,轻艳迷离;中年多事之秋漂泊流转,慷慨苍凉;而近垂暮之年,阅尽沧桑,深谙人生况味,由跋涉而停顿僧庐,参悟之下心境并未静如止水,而是暗藏了几多无奈几多痛苦,色调黯淡低沉。
结论:同是听雨,时光流转,心境不同,处境变化,情之所感也会发生变化。
教师点拨:文学鉴赏即是如此,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结构、生活阅历、思想境界和审美品位等因素的变化,即使是同一读者在面对同一作品时他的认识也会有所变化;何况人的气质秉性、识见阅历、所处时代及情感千差万别,使得文学鉴赏活动中往往出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现象。
这就是文学作品之所以产生个性解读的主要原因:读者的差异性(板书)。
歌德说:“优秀的文艺作品,无论你怎样探测都是探测不到底的。
”这也就是个性解读的根本原因:作品的多义性(板书)。
(正如鲁迅先生说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到《易》,道学家看到淫,才子看到缠绵,革命家看到排满,流言家看到宫闱秘事。
”所以在进行个性解读时我们必须把握这样两个基本原则:
1、关注现实张扬读者个性“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板书)
2、知人论世尊重作者本意“一千个哈姆雷特还是哈姆雷特”(板书)
二、个性解读,方法点拨。
(印发资料)再读安徒生的童话《老头子做事总没有错》说说你对人物与主题的理解和小时候有何不同?
学生自主发言:小时候读这则童话觉得很可笑,老头子是疯子老太婆是傻子或老头子是窝囊废老太婆是神经病,总之这样的人生活中不可能存在。
主题没读懂,可能是讽刺嘲笑吧。
重读才知道这是一则令人感动、引人思索的童话,它可以教会婚姻双方或家庭成员如何相处,甚至是师生或职场人士都可以从中借鉴一点相处之道,这是一则关于爱的童话,老头子是单纯可爱的,老太婆是聪慧睿智、大度幽默的。
主题:知足常乐;嘲笑讽刺了富人的价值观;了解信任是爱的基石;包容欣赏才会有家庭的和谐;活在当下,快乐是金;幸福不是金钱能够买来的等等,学生言之成理即可,即一要“顺应文理”,二“符合情理”,三“富有哲理”。
教师点拨方法:
①多角度解读法:要诀是自主体验。
自选一个喜欢的人物,采取换位思考的“假如我是**”体验式阅读法,选好立场深入体察人物内心世界从而产生共鸣;也可以自选一个感兴趣的角度切入文本,比如“从贾府的一张收租表看封建社会农民的悲惨生活”、“从取经路上妖魔的身世看孙悟空铲除的孽源是什么?”、“从林冲的一再忍让和最后的残忍毒辣看《水浒》中的官逼民反”……切入角度的新颖定能带来独特的阅读感受。
②联想解读法:要诀是欣赏“留白”。
优秀的文学作品都会在文中留有“空白”之处,比如《项链》的结尾“唉!可怜的玛蒂尔德,不过我那一串本是假的,顶多值得五百法郎!……”作为读者就要驱遣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填补其中的空白,从而参与作品的构成。
还有作品中的某些部分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需要我们发挥妙想去领悟。
③对比解读法:要诀是思辨批判。
同类人物、同质事件、同种文体作对比;文学形象与史料人物、故事情节与历史事件作对比甚或历史与现实比照等等,比如“曹操和刘备都是英雄吗?”,“历史上的曹操与小说中的曹操之比较”……只要有可比性都可以用思辨的眼光和批判的态度求同存异,从而达到知人论世,科学解读。
2
【教学内容】个性化解读实践
【教学步骤】
三、个性化解读实践
《红楼梦》中王熙凤是个八面玲珑的人物。
她的处世哲学在当今社会是否具有现实意义?
1、认为王熙凤是“交际达人”,是丈夫的贤内助让琏二爷又爱又怕,是乖巧的孙媳妇讨老祖宗、老婆婆欢心,是热情周到的好嫂嫂,最得宝玉和众姑娘们认可,一张巧嘴能轻松化解尴尬局面,说话看人随机应变,办事周到细密,值得借鉴。
2、认为王熙凤性格要强,有能力、有魄力,做事雷厉风行、赏罚分明,协理宁国府快刀斩乱麻,手腕强硬,是典型的职场女强人。
她的领导才能值得肯定。
四、思有所悟,学有所用。
大家的解读可谓是见仁见智。
表达时有的同学一针见血,犀利尖锐;有的同学温文尔雅,平和流畅。
虽风格迥异,但都表达了自己最真实的感受,并且还结合了前面所涉及的方法,举一反三。
但我们要知道一千个哈姆雷特还是哈姆雷特,在个性化解读时也需要尊重作者的创作意图,不能将多愁善感的林妹妹解读成性格泼辣的王熙凤,将多情善良的宝哥哥解读成好色风流的琏二爷。
否则作品的人物或主题就失去了衡量的标准以及其固有的特色了!只有知人论世,科学解读,我们才能领悟到文学作品那穿越时空的永恒魅力;才会在创造性地文本续写和名著重新演绎时亮出自己的风采。
下面我们来欣赏三篇佳作:全国卷优秀作文《题乌江亭》;张爱玲《霸王别姬》;《项链》续写,看看在个性解读的基础上这几位读者是如何对名著进行新颖而独到的阐释的。
五、熟知读书法,鉴赏达境界。
同学们:南宋陈善在《扪虱新话》一书中曾提出:“读书须知出入法。
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
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
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不能出得书,则又死在言下。
惟知出知入,得尽读书之法。
”用情体物,“入”书知玄妙,深思明辨,“出”书有见解。
众所周知,佛家讲人生有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我想借此来演绎个性化阅读的三重境界:一初识震撼,“哈姆雷特就是哈姆雷特”;二个性解读,“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三知人论世,“一千个哈姆雷特还是哈姆雷特”。
这就是文学,它用奇妙的文字营造出一个跨越时空的美妙世界,悄无声息而又洞悉万象,无论我们是疲惫落魄、痛苦绝望还是忧愁寂寞、迷茫孤独亦或欢乐得志、拼搏求索等等任何一种人生状态,我们都会于其中找到同路人或精神导师,所以让我们永存期待,在故事里旅行,在交流中沟通,在思悟中成长。
六、作业:就你最喜欢的作品或人物写一段评论,三百字左右。
(七)板书设计
一关注现实张扬读者个性
读者的差异性“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原因个性解读原则
作品的多义性科学解读二知人论世尊重作者本意
“一千个哈姆雷特还是哈姆雷特”
阅读资料
安徒生童话《老头子做事总没有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