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第三章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澄碧河水库位于广西山区,因热力作用,水库建成蓄水后对局部地区气候产生显著影 响,下图是“水库蓄水后库区各月降水差值(指该月降水量与水库蓄水前该月多年平 均降水量的差值)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蓄水后库区夏季降水变化与原因叙述正确的 是 A. 降水增多——水库降温慢,加强空气对流 B. 降水增多——水库增温快,加强空气对流 C. 降水减少——水库增温慢,减弱空气对流 D. 降水减少——水库降温快,减弱空气对流 2.水库建成蓄水后对局部地区气候的影响有 ①年降水量减少 ②降水季节变化增大 ③气温年较差变小 ④气温日较差变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供水、养殖、发电等效益
拦截泥沙,降低河流含沙量;洪水期可以拦蓄洪水,调节 径流的季节的变化、航运,下游植被面积扩大、河道发生 冲刷,河床变深变宽,河床粒径变粗(河床抵抗侵蚀能力增 强)、通洪能力不断增加等
归纳
水库不 利的影 响
对上游 地区的 影响
对本地 区的影 响
对下游 地区的 影响
流速减缓,泥沙淤积、污染加重 库区蓄水会淹没原有生产、生活设施以及文物古迹等; 改变库区原有生态环境,水域内害虫滋生,可能导致 传染性疾病蔓延
水电占全球发电总量的16%,其中超过70%来自拉丁美洲。十几年来,亚马孙河流域 内各国涌现水电开发热潮。在亚马孙河的安第斯山脉支流上已经有48座装机量超过2兆瓦 的水电站,未来的20年里还计划修建150座。在亚马孙平原地区,建水电站需要修建大型 水坝,产生足够大的落差,如乌阿图玛河的巴尔比那水电站和托坎廷斯河的图库鲁伊大 型水电站。图1示意亚马孙河流域水电站分布,图2示意亚马孙河流域多年平均气候资料 。 (2)分析亚马孙河流域水电开发对流域内自然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8分)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一个发育成熟的土壤剖面一般具有__________ 枯枝落叶
层、腐殖质层、________层、淀积层和母质层。 淋滤
(4)B范围内的气候 类型是_________, 对应的地带性植被、 土壤类型分别是__ __________。
(5)D范围内的植被 类型是_________, 开发该区域的关键性制约因素是_____________。 答案:(4)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 带大陆性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 草原) 灰化土(黑土、黑钙土、棕壤) (5)温带荒漠(荒漠);缺水
抬升河床 抬升河床
地下水位升高 地下水位升高 土壤盐渍化 土壤盐渍化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表现之三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表现之三 某一要素的改变,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环 某一要素的改变,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环 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以土壤为例
一、整体性
1、自然地理环境的构成要素 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自然地理环境的构成要素
气候
水文
土壤
生物( 植被)
地貌
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我国西北内陆地区
气候干旱 气候
河流少 水文 多为内流河
土壤发育差 土壤 肥力低
少数耐 生物( 植被) 旱植物
风力地貌 地貌
(2)利用遥感技术监测土壤水分含量变化, 主要依据土壤的
A
A. 温度
B. 孔隙
C. 肥力
D. 空气
(3)不够合理的治理土壤退化的措施是
A
A. 东北平原开荒、焚烧秸杆,加速有机质分解
3.2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岩 石
成 土 母 质
粒度 化学成分
质地 元素、养分
土 壤
(二)气候与土壤
气 候 对 土 壤 的 影 响
水热状况
直接影响 理化性质 的过程和 强度 寒冷的气候,有机质积累; 温暖湿润的气候,有机质趋 于减少。
间接影响
土壤形成 和发育
寒冷干燥的气候,风化壳薄; 高温多雨的气候,风化壳厚。
(三)生物与土壤
②某一要素的的变化,会导致 其他要素 甚至整 体的变化; 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地 理环境,还会对 其他地区 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 一定的影响。
知识点 二
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以土壤为例)
(一)成土母质与土壤
成土母质 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理化性质改变,形成结构疏松的风化物 。 : 两者的关系 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 矿物养分元素(氮除外)的最初来源。 :
(四)地形与土壤
海拔 坡度 土壤组成和理化性质的垂直变化 陡峭 平坦 坡向 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度较快,土壤薄 地表疏松物质的侵蚀速率较慢,土壤深厚
阳坡 温度高、水分少
阴坡
温度低、水分多
(五)人类活动与土壤
人类生产活动主要通过改变成土因素作用于土壤的形成与演化 ,其中以改变地表生物状况最为突出。
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具有两面性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知识点 一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自然地 理环境的 概念
自然地理环境是 岩石圈 、 大气圈 、 水圈 、 土壤圈 、 生物圈 、人类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 成的有机整体。 ①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本分,与其他要素 相互影响和 相互作用 ;
2.自然 地理环 境整体 性的表 现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第三章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互动·探究区
[反思归纳]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第二节
(1)每一要素都作为 整体 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 互联系、相互作用。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例如, 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干旱 是其最突出的环境特征;海南岛是典型的热 带季风气候, 湿热 是其环境的突出特点。 其整体
性表现如下表:
(3)图甲和图乙分别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什么特点?
互动·探究区
第二节
答案
(2)C
(1)A—②
B—③
C—①
D—⑤
E—④
(3)图甲反映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的,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 的演化过程。图乙表示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 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化学过程 的性质与强度。 ②间接影响: 气候通过影响 岩石风化过程 、 外力地貌形
态以及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间接地影响土壤的形 成和发育。
4.生物与土壤
互动·探究区
5.地形与土壤
第二节
地形主要通过对物质、 能量的再分配间接地作用于土壤。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互动·探究区
互动·探究区
答案
第二节
(1)整体
(2)成土母质的粒度影响土壤质地,成土母质的化学成分,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的化学元素和养分;气候直接影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 度,通过影响岩石风化过程、外力地貌形态以及动植物和 微生物的活动等,间接地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整体性
风积、风蚀地貌 地貌
黄土高原的环境变迁
过度砍 伐、开 垦、放 牧等
植被 破坏
土壤贫瘠
水土 流失
沟壑纵横
生态恶化
黄 河 中 游 植 被 破 坏
下 游 河 道 泥 沙 淤 积
河道泄洪能 力降低 抬升河 床(地 上河)
洪 涝
地下水 位升高
土壤盐 渍化
探究:如果某地植被遭受大量破坏, 地理环境将会发生哪些变化?
(三)
生物是土壤 有机质的来源, 也是土壤形成过
生物与土壤
程中最活跃的因
素,土壤肥力的
产生与生物作用
密切关联。
(四)
地形与土壤
地 坡 度
陡坡 平地 阳坡 阴坡
很难发育成深厚土壤
发育成深厚土壤 光热条件好,水分状况差
形 坡 向
光热条件差,水分状况好
思考:植被的分布往往能反映出土壤的状况,请说 地形影响土壤厚度,以及土壤中的水热状 说海拔高度、地形坡度和坡向对土壤有什么影响。 况。是土壤形成过程中较稳定的影响因素。
讨论:土壤与成土母质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区别: 土壤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而成土
母质是岩石的风化物,不具备肥力。
联系:
1、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 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氮 除外)的最初来源。 2、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土壤质地关系密切。 3、成土母质的化学成分,在很大程度上 决定着土壤的化学元素和养分。
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 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 甚至整体的改变,“牵一发而动全身”。 (3)某一要素的改变,还会对其他 地区的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3.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完整两课时)
地理环境_各__要__素__与环境_总__体__特__征__的协调
一致。
)
从有文字记载开始, 黄土高原就属于森林 草原区,在西周春秋 时期,森林覆盖率达 53%,当时河流众 多比较清澈,枯水季 节流量也较大。但随 着人口的增加,放牧、 农垦活动等加大,到 宋代以后“郁郁葱葱, 绿荫冉冉”的景观就 消失了。到了明清 以后,已经达到无地 不耕的地步,且大量 陡坡被开垦,水土流 失大大加强。森林只 零星的分布在偏僻的 山区。
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利于植物生长
地貌 水文
岩石圈 水圈
东、西、北地势高,西南部地势低,漓江纵贯全境 地表水、地下水富集,流水侵蚀作用强
植被 生物圈 生物的生长旺盛,使土壤、流水中有机酸含量高
桂林美的让世界静止
厄尔尼诺现象
• 反常年份,东南信风减弱,赤道表层海水
由西向东倒流,秘鲁附近海区上升流减 弱,表层水温升高,营养物质减少,鱼类
大量死亡。
赤道东太平 洋沿岸湿润
多雨
赤道东太平 洋表层水温
升高
东南信风减 弱
赤道太平洋表层 暖海水向东倒流
海水上升流减 弱或停止
赤道西太平 洋沿岸干旱
少雨
赤道西太平 洋表层水温
二、地球圈层间的能量交换 (一)大气圈与水圈之间的热能交换
1.海洋对大气的作用 大气圈
水汽蒸发-输送 热能改变大气运动
水圈(海洋是太阳能 的巨大储热库)
盛行风
大气圈 2.大气对海洋的作用
动能传输给海洋
形成洋流
海洋(水圈)
(二)大气圈与水圈之间势能 的传输与交换 1.气压升高,海面就会降低
海 面 降 低
洪
河道泄洪能力降低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草 类 森 林
根系茂密且集中在地表 有 落叶
排泄特、分泌物、残体
机 质
土
动物 微 生 物
搅动土体、改变土壤结构和孔隙度
分解转化有机残体、合成腐殖质
物
壤
(四)地形与土壤
阅读教材讨论回答:
地形是从哪些方面来影响土壤形成的? 具体是怎么样来影响的?
地势 坡度 坡向
气候和植被 陡坡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平地容易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阳坡
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我国西北内陆地区
气候干旱 气候
河流少 水文 多为内流河
土壤发育差 土壤 肥力低
少数耐 生物( 植被) 旱植物
地貌 风力地貌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之一:
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 联系和相互作用。
东北林区北部为寒温带针 叶林,南部为温带针阔叶混交 林。它平衡大气成分,净化空 气、补给土壤有机质、涵养水 源、保持水土,对改善当地自 然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
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对黄河中下游 地区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河流 上、 中游 水土 流失
河流 含沙 量增 加
下游 河道 泥沙 淤积
河道泄洪能力降低
洪涝增多
抬升河床
地下水位升高
土壤盐渍化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表现之三: 某一要素的改变,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环 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 响。
阴坡
(五)土壤与人类活动
农业生产:耕耘——改变土壤结构、保水性、通气性 灌溉——改变土壤水分、温度状况 收获——剥夺归还土壤的部分有机质 施肥——改变土壤的营养元素组成
土壤的形成过程:
肥土 裸 露 风化作用 岩 石 成 土 低等生物 母 质 成 原 始 高等植物 熟 土 土 壤 壤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省优质课说课课件
【解
析】试题以区域图为载体,重点考查学生对区域地理问题的分析探讨能力,回答 本题时必须运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即径流量减少导致下游土地盐碱化 和荒漠化加剧,进而造成气候更加干旱,植被更加稀少等,各种因素相互影 响、相互制约。
【参考答案】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加剧,水质变差;来水 来沙的减少,使沿岸土地肥力下降,河口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减少;海水入侵, 海岸线侵蚀加剧;湿地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与栖息;蒸发旺盛,气候更 加干旱,大陆性增强;荒漠化加剧,下游生态环境趋向恶化。
一、教材分析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 性及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2.学习目标
通过实验和合作探究,提高 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节,培养学生利用自然要做到统筹兼顾的意识。
国家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的可用性研究/***
一、教材分析
3.教学重点和难点
2.学法指导
通过观察实验 ,合作探究等方式获取知识
国家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的可用性研究/***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提出疑惑 展示目标,明确方向
2
3
实验推理,突破重点 体验合作,探究难点
4
5
课后锤炼,承上启下
国家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的可用性研究/***
1.导入新课,提出疑惑
发菜产于中国内蒙古、宁夏回等省的干旱和 半干旱地区 。是一种食物。因跟“发财”谐 音 ,满足了人们图吉利的心理 ,所以港、澳、 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特别喜欢它,不惜以重金购 买馈赠亲朋或制作佳肴。 从八十年代初至今 ,每年都有大批农民涌 入内蒙古草原搂发菜,国家每年因搂发菜造成 的环境经济损失近百亿元,而发菜收益仅几千 万元。涉足草原面积2.2亿亩,草原植被受到大 面积破坏,原本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 化,加速了草原沙化和一些珍稀物种的灭绝。 对黄河中上游地区乃至国家的环境安全 产生了 严重的负面影响。 搂发菜显然弊大于利,为什么人们没有停止?
高考中图版地理一轮专题复习:第三章-第二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课件(共89页)
【探索应用】 黄土高原的土壤受流水侵蚀逐渐失去了肥沃的表土层,土壤肥力逐渐下降。
【加固训练】 表层土壤水分受降水、气温、植被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图示意黄土高
原某区域表层土壤水分变化情况,该区域年降水量300 mm,地面覆盖有人工恢 复的植被。据此完成下列1~3题。
1.该区域表层土壤水分收入大于支出的月份是 ( )
A.6月
B.7月
C.8月
D.10月
2. 与 其 他 时 间 相 比 较 , 该 区 域 7 月 、 8 月 表 层 土 壤 含 水 量 较 低 的 主 要 原 因 是
在土壤受到侵蚀的同时,地面被流水侵蚀形成沟谷。长期的流水侵蚀使沟谷不 断加长和加深,进而平坦的高原面被沟谷切割成破碎状。自然植被的高度和覆 盖度随着水土流失持续下降,并与土壤表土层同步消失。地方气候趋于干旱化。 河流挟带的泥沙在黄河下游沉积,河道淤高,河流改道,形成泛滥平原。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会给黄河下游地区产生怎样的影响? 提示:导致黄河下游河道淤积,形成“地上河”,使黄河下游易发生洪涝灾害。 (2)此材料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什么特性? 提示: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4选D,5选D。第4题,其原产地接近沙漠,D处位于阿拉伯半岛,沙漠面积 大,适合该植物生长。其他选项中没有大面积沙漠分布。第5题,该植物喜高温 干燥和阳光充足的环境,耐酷暑,其原产地接近沙漠,花土中掺入沙粒、长时间 阳光下暴晒、花土干裂才浇水都不会影响;不耐寒,室内温度比较低,可能导致 植株慢慢枯萎。
高中地理 3.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编号:07主备人:刘家林审核人: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自学质疑:1.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包括哪些?如何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的?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体现在那几个方面?3.厄尔尼诺现象是发生在南美洲太平洋沿岸海水异常的现象。
每隔年发生一次,发生时会使秘鲁附近海区大量死亡,秘鲁沿岸荒漠地带出现灾害。
4.青藏高原是与强烈挤压下形成的,它的形成引发并加强了亚洲季风,使和成为全球最强盛季风气候区。
还使中亚、西亚成为“”同时阻挡了西伯利亚的南下气流,对高原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5.地球圈层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和来实现的。
是维持地表系统正常运行的动力,也是联系四大圈层的桥梁和纽带。
6.海洋对大气的作用是通过输送大气中的来改变,因此说海洋是大气的主要源。
大气对海洋的作用通过风的驱动作用将传输给海洋。
并通过大气与水面的作用驱动水体运动,形成。
7.大气圈与水圈之间还存在势能交换与传输。
当气压升高时,海面就会,气压降低时,海面就会。
8.地球圈层间的物质运动通过、、作用体现明显,使物质不断迁移,形成碳循环、氧循环等。
9.碳循环不仅能满足的需要,还起到调节的作用。
10.喀斯特地貌的成因(1)喀斯特作用的本质: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和作用。
(2)形成条件①岩石种类:,如、②岩石特性:性、透水性③水的溶蚀力:取决于水中所含二氧化碳、有机酸、无机酸的数量及水的的强弱④水的流动性:取决于、地面坡度以及岩石裂隙的类型与连通性(3)喀斯特地貌:包括地面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
举例说明:总结桂林山水的成因:探究展示:1.如果热带雨林遭大量砍伐将会导致哪一系列后果?2、读课本“厄尔尼诺现象”的文字材料和相关插图,分析其中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主要表现。
(1)阅读一、二自然段,联系“洋流与海洋渔场”知识,填出空格处的内容。
(2)排除地名因素,秘鲁渔场能在其他地区形成吗?为什么?这说明了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什么表现?(3)阅读第三自然段,当太平洋东部海区水温异常升高时,将产生哪些连锁反应?这说明了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什么表现?(4)阅读第四自然段和“厄尔尼诺与全球气候异常图(1982年)”,读出世界气候异常区及异常的表现。
简述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简述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大自然不仅创造了各种具有特殊性的生物和人类本身,而且还创造了千姿百态、纷繁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
由于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之间密切联系,并相互作用,使地球表层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一个整体,这就是所谓的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是整体的,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一方面,它们从属于一定的地质结构单元;另一方面,各地理要素之间又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是互相制约的,各要素的空间组合又构成地理区域。
1、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地球表层各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要素,即气候、地形、土壤、水文等,都以空间分布为基础而形成一定的分布格局,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是构成一个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地质历史时期中,地球表层各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要素和它们的地理分异过程的不同,又促进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进化。
因此,地理要素的空间组合关系及其演变,直接影响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
例如,海陆位置与气候,大致呈现出沿纬度方向由两极地区向赤道地区逐渐变暖的趋势,而这正是因为北半球的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温度分带;反之,陆地的向东扩展也必然导致气候分异。
这些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既深刻又普遍,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自然地理环境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某些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对某些区域或某些国家的经济活动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如我国的西北地区就是由于地理环境的制约而成为该地区的能源供应中心。
还有某些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它们的组合规律、变化的一般趋势或可预见的变化状况,能对经济活动的进行起重要的指导作用,例如西欧的波德平原、巴西的亚马孙平原,都是典型的平原,它们的地貌特征、土地利用、人口密度等均具有明显的差别,对当地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破坏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由于人口的剧增和经济活动对资源的掠夺性开采,造成自然资源的急剧减少,如今的许多地区已经出现了地理环境的恶化,例如,在一些风景名胜区,由于建筑的修建、森林的砍伐,水土流失,大气污染,导致了该地区自然环境的退化,甚至出现了水土流失、荒漠化、沙尘暴等极端现象。
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 第二节
故两地相对高度介于300米~500米之间;b、 m之间有一山脊,因此相互不能通视;n、m
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为地 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的协 调一致。②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的重要表现是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 互制约,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③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体现为 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一个区 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区 域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特别提醒】
说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
实例有很多。常考的还有大量燃烧化石燃料
与全球气候变暖、厄尔尼诺现象(洋流变化)
与全球气候变化、桂林山水的形成等。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例1 我国北方地区人们毁林开荒,破坏植 被,将导致地理环境的变化。据此回答下列 问题。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物质、能量 地形主要通过对______________的再分配间 接地作用于土壤。
对土壤的影响 海拔 高度
在山区,由于温度、降水和湿度随着地势 气候 升高的垂直变化,形成不同的垂直______ 植被 带和________带,导致土壤的组成成分和 理化性质 ____________均发生显著的垂直变化
种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可以看出各自然 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共 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1.成土母质与土壤
2.气候与土壤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3.生物与土壤
4.地形与土壤
地形主要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地
作用于土壤。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土壤的形成过程图
原 成 成 裸 露 风化作用 土 微生物 始 草本植物 熟 母 低等植物 土 木本植物 土 岩 壤 壤 质 石
阅读课本P74页第二自然段,简述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三)、生物与土壤
通过光合作用, 植物合成有机质 枯枝落叶和残体 进入土壤,向土 壤提供了有机质。
浙南地形图
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 松表层。
阅读课本P72页“成土母质与土壤”正文内容及 “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化学成分”阅读材料,回答P73活 动题1. 成土母质 土壤 区 别 联 系 岩石的风化物,不具备 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 肥力 长植物的疏 松表层 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会逐渐转变成可 生长植物的土壤。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 物矿物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成土母质的粒度 与化学成分对土壤影响很大
气候变暖致“森林杀手”入侵? 太和嶂对面的凤凰山、南岗山多个山头的树木 已被这些可怕的植物覆盖。向下俯瞰,金钟藤 顺着山谷向上攀爬蔓延,大片大片地宛如一张 巨网,黑压压地笼罩在山林之上。而被缠绕的 树木多半已经干枯,而活着的尽是树叶剥落凋 零。让人难以置信的是,金钟藤居然能轻松地 爬上陡峭的崖壁,直逼海拔397米的太和嶂山顶。 调查中发现,广州龙洞附近多数山林都已在金 钟藤的笼罩之下,形势万分危急!所幸的是, 在纬度较高的位于广州北部的王子山森林公园 并未发现这一“森林杀手”。专家分析,这可 能与附近气温较低、热带植物金钟藤不能适应 有关。
攀爬缠绕 气候变暖 亚热带气候 热带植物入侵 亚热带植物 亚热带植物
亚热带植物 死亡
森林面积锐减
…… ?高中地理必修Ⅰ源自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论述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doc
论述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摘要:地球表层的自然地理环境,用地理学家的习惯说法是由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动物界和土壤组成的。
在自然地理环境中,这些要素并不是简单的汇集在一起或是在空间的偶然结合,而是在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情况下,形成一个特殊的自然综合体或自然地理系统。
各自然地理要素也不是孤立的存在和发展,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的,那么自然地理环境是否具有整体性,还应该从自然地理环境的定义、内容、组成要素及发展过程来研究。
关键词: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各组成要素、结构、功能1.自然地理环境1.1自然地理环境的含义自然地理环境是指人类生存的自然地域空间,是地球气象、固相和液相三种物质的交界面,是有机界和无机界相互转化的场所,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基础。
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地球表层中无机、有机、静态和动态的各种物质和能量组成,具有地理结构特征并受自然规律控制的环境整体,根据其受人类社会的冲击和干扰的程度不同可分为:天然环境(原生自然环境)、人为环境。
天然环境指那些只受到人类间接影响而自然面貌未发生根本变化的地理环境例如(极地、高山、荒漠等等)。
人为环境则指那些在人类影响下自然面貌已发生重大变化的地区。
1.2自然地理环境的功能自然地理环境的功能分为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生产功能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生产功能主要依靠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维持空气中物质的平衡。
平衡功能是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1.3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各种物质、物质体系和能量组成的,主要组成成分为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大气圈主要分为三层,即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
空气密度最大的为对流层,它集中了全部质量的80%,平均厚度在10~20千米,是天气变化最主要最复杂的一层,对人类活动和地球生物影响最大,与自然地理环境关系最密切。
2022地理自然地理第3单元第2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
第二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细化课标素养要求1。
结合实例,说出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并能描述各组成要素的基本特征。
2。
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
综合思维:运用整体性原理分析某地某种地理事象的成因。
2.区域认知:抓住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分析区域特征与各地理要素间的关系.3。
人地协调观: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要相互协调。
一、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作用1.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主要有哪些?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2.什么是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不断进行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推动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
3.整体性体现(1)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保持协调一致。
(2)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制约的,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3)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到其他区域。
4.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途径有哪几类?有何意义?(1)途径: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等.(2)意义:各要素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特别提醒]二、地球圈层间的能量交换1.地球圈层间能量交换的作用是什么?(1)是维持地表系统正常运行的动力。
(2)联系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桥梁和纽带。
2.地球圈层间能量交换的主要体现是什么?(1)海洋与大气之间错误!(2)大气圈与水圈之间还存在势能的传输与交换。
三、地球圈层间的物质运动1.地球圈层间的物质运动的作用是什么?(1)是地理环境发展演化的原因。
(2)是圈层间相互联系的纽带.2.举例说明地球圈层间的物质运动(1)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吸收释放制造或消耗光合作用CO2、H2O O2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O2CO2、H2O消耗有机物植物的产生使化学元素在四大圈层间运动(2)地理环境中的水循环、碳循环等物质运动.1.读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代号①~⑦表示的物质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⑥_______,⑦________.(2)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环境中的________物合成_______物,同时把________能转变为_______能储藏在有机体中。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气候温 暖湿润
形成潮湿 的泥质滩地
是红树植物和候 鸟珍禽以及海洋 生物的栖息地
案例3:
人类Hale Waihona Puke 砍滥伐热带 雨林 遭到 破坏
植被 稀少
水土 流失
全球 气候 变化
生态 环境 失调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序号代表的自然环境要素名称: ①_地__形_____,②_生__物_____,③_气__候_____, ④___水_文____,⑤__土__壤____。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2)如果②地植被遭到大量破坏,地理环境其他 要素将会发生哪些变化?
土壤: 肥力下降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⑶这些要素之间具有_相__互__制__约__、__相__互__影__响_____ 的关系。?
(4)你认为保护斜坡①处的土壤不被水冲走的最 好办法是_恢__复__植__被_______________。
3.生物与土壤
微生物分解得到 的有机质直接影 响土壤肥力的形 成。
植物 动物 微生物
4.地形与土壤
地势
气候和植被
坡度 坡向
陡坡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平地容易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阳坡
光热好、水分差
阴坡
光热差、水分好
5.人类活动与土壤
农业生产:
耕耘——改变土壤结构、保水性、通气性 灌溉——改变土壤水分、温度 收获——剥夺归还土壤的部分有机 施肥——改变土壤的营养元素组成
表现二:自然环境中某一要素的变化, 会导致其它要素甚至整体的变化。
一、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藏羚羊的数量变化是如何体现自然 环境的整体性?
环 食物、水源丰沛 境 寒潮少
避风处含盐土壤充足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说课内容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法与学法 教学过程
教材分析
说课内容
本节课选自湘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一 部分。教材前两章已经介绍了地球的基本概况,并且详细学习了地表形 态、大气、水等多种自然地理环境要素,而整体性与差异性相结合,并 互相对比,是对高中阶段自然地理部分学习的总结和提升。学好这一章 节的内容,是为人类活动的合理性以及正确处理人地关系打下基础,同 时为今后人文地理的学习打下基础,是人地关系的转接点,因此本节内 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必修一重要部分。
A.生产性 B.平衡性 C.差异性 D.整体性
活动2:黄土高原植被的破坏会导致黄河下游地区环境要素发生哪些变化?
上游 植被 破坏
河流含 沙量增 加
易发生洪 涝灾害
河床 抬升
土壤 盐渍 化
上游 植被 破坏
小 结
上游 水土 流失 严重
河流含 沙量增 加
下游 河道 淤积
河道泄洪 能力下降
易发生洪 涝灾害
1.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水流明显放缓,泥沙淤积。引起其变化的 主要因素是
A.气候 B.土壤 C.水文 D.生物
2.该资料说明环境中某要素发生变化,引起其他要素发生变化,体 现了自然环境的
A.生产性 B.平衡性 C.差异性 D.整体性
活动2:黄土高原植被的破坏会导致黄河下游地区环境要素发生哪些变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要素。 能利用图片和实例分析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 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原理),并举例说明整体性的表现。
过程与方法
通过案例、图片和活动来掌握本节知识,并锻炼学生的分析、归纳总 结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哈尔滨122中学教师张悦授课班级高一(12)班第10周第20学时章节课时第三章第二节课题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通过实例说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并概述其表现。
2.能够借助案例阐明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作用。
3.可以概括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对人类利用资源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能够阐释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2.通过案例探究,能够依据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采用采取科学方法对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学习,感受地理事物间的普遍联系,认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树立可科学的环境观、资源观。
教学重点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
教学难点1.成土母质与土壤。
2.气候与土壤。
3.生物与土壤。
4.地形与土壤。
课型新课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纲要信号法、问题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教学活动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用实际例子导入新课多媒体视频展示:内蒙古西部的额济纳旗生态破坏前后的景观对比,配合讲述情境材料:内蒙古西部的额济纳旗是茫茫沙海中一片“绿洲”。
每当夏季,发源于祁连山的额弱水经甘肃最后汇集到这里,形成季节性湖泊。
20世纪50年代,这里许多地方都是江南水乡的景象,但到了20世纪80年代,到达额济纳旗的河水水位急剧下降,许多河流小时,树木也枯死。
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面临巨大的生存危机。
学生观看视频并产生思考。
举出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起学生思考。
讲授新课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设问:额济纳旗的河水水位下降,许多河流断流、树木枯死,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什么特点?读图P3-3,想一想:1.图中有哪几种重要的自然地理要素?2.水在各要素之间是怎样转换的?总结:图中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有岩学生回答: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学生回答:图中自然地理要素有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等。
引导学生资助进入课题学习。
第 1 页共 4 页讲授新课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石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人类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有机整体。
总结:1.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阅读P70活动图3-4部分,想一想:1.若森林被破坏,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会产生怎样的变化?2.如中上游地区被破坏,会对下游造成怎样的影响?总结: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
3.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地理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当地表失去了植被,拦截降水的功能下降,地表径流和地下水的形成过程会发生改变,地表极易发生水土流失,于是土壤趋于贫瘠化,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弱,对空气质量也会产生影响……河流上、中游地区的水土流失产生的泥沙,会在下游河道淤积,造成下游河道泄洪能力降低,发生洪涝灾害的可能性增大;泥沙淤积又不断抬升下游河床,影响地表水系的演化,还使下游地区地下水位升高,在总蒸发量大于总降水量时,下游地区容易发生土壤盐渍化。
创设研讨氛围,发挥学生探究有时,完成学习过程的自主化。
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过渡:土壤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一个要素,也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
不同的土壤,可以反映出不同的气候、地表物质、地形、水文条件、生物乃至人类活动。
从多种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可以看出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学生阅读书中内容。
(一)成土母质与土壤(一)成土母质与土壤阅读书中P72,回答“什么是成土母质、说明成土母质与土壤的区别”。
学生回答: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理化性质改变,形成结构疏松的风化物为成土母质。
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氮除外)的最初来源。
给学生质疑、释疑的空间,即使解决问题,扫清学习障碍。
第 2 页共 4 页讲授新课(一)成土母质与土壤残积物——岩石风化后残留在原地的碎屑物质。
坡积物——较高处的岩石风化后沿斜坡向下运移,滚落在坡脚和坡麓的堆积物。
洪积物——由山洪挟带的砂砾、石块等在山前谷口一带的堆积物。
冲积物——通常指河流沉积物质。
学生观看图片并聆听教师讲授。
给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尊重学生的自我发展,教师则起到辅助作用。
(二)气候与土壤(二)气候与土壤提问:有人说,热带地区的土壤层厚度比温带和寒带地区的要大,这种说法对不对?说明你判断的理由。
讲授:1.通过土壤与大气之间不断进行的水分和热量交换,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
2.通过影响岩石风化过程、外力地貌形态以及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间接地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
学生猜想并回答:从干燥的荒漠地带或寒冷的苔原地带,到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地带,随着温度、降水、蒸发以及不同植被生产力的变化,化学与生物风化逐渐增强,有机残体归还逐渐增多,风化壳(风化产物残留原地)逐渐加厚。
(三)生物与土壤(三)生物与土壤提问:从前有位诗人龚自珍写过一首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请大家用地理的眼睛解释一下这句诗。
总结: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土壤肥力的产生与生物作用密切关联。
学生回答:绿色植物有选择地吸收母质、水体和大气中的养分元素,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质,然后以枯枝落叶和残体的形式,将有机养分再归还给地表。
用古诗来引导学生探究问题,使得地理知识更富于趣味性。
(四)地形与土壤(四)地形与土壤自学P74阅读“地形与土壤”部分,并总结不同地形会对土壤产生什么影响?学生阅读并总结:在山区,由于温度、降水和湿度随着地势升高的垂直变化,形成不同的垂直气候带和植被带,导致土壤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均发生显著的垂直分化。
坡度和坡向也可改变水、热条件和植被状况,从而影响土壤的发育。
在阅读和总结中,提高了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五)人类活动与土壤讲授:人类通过耕耘改变土壤的结构、保水性、通气性,通过灌溉改变土壤的水分、温度状况,通过农作物的收获剥夺本应归还土壤的部分有机质,从而改变土壤性状。
学生认真聆听教师讲解。
第 3 页共 4 页讲授新课小结在上述各种成土因素中,哪些是比较稳定的因素?哪些是比较活跃的因素?小结:土壤是一个构成复杂、不断变化的自然综合体,其形成过程是相当缓慢的。
从土壤形成与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中,我们可以看出,各种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造就了环境的整体特征。
这种整体特征不仅表现为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所有要素各自的属性,而且具有它们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更多属性。
学生回答:母质和地形是比较稳定的影响因素,气候和生物则是比较活跃的影响因素。
通过比较,得出结论,使知识的讲解不至于死板教条,使课堂富有互动性。
三、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过渡:认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对我们利用自然资源、修复生态系统和改善环境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分组讨论:请你说一说你所知道的人类综合利用自然资源的例子,并讨论这些例子的优缺点。
总结: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需要其他资源的配合,也影响其他环境要素。
因此,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要有综合的考虑和对策。
资源综合利用比较好的例子:桑基鱼塘、人工多层经济林。
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人类利用自然中的树木燃烧、建筑等。
但是采伐森林资源,不仅直接改变了林木和植被的状况,而且会引起土壤和径流的变化,破坏野生动物的生境。
使学生明白人类应该依据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采用采取科学方法对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总结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并完成练习册中相关习题。
巩固知识,强化记忆。
板书设计资料来源1.地理教学方法:《新编地理教学论》 (67)2.学习策略:《高师心理学》 (184)3.人口与资源:《原来如此——沧桑变幻的地理》 (211)4.生产活动与地理学:《地理科学之窗》 (246)课后记本节课课文内容较多,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情绪。
但由于知识点容易理解,所以作为地理教师的我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时,加了一个分组讨论,使得本节课在有趣味的情绪中进行下去,效果很好,这样的教学环节设计,使得我和学生都受益匪浅。
第 4 页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