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候报告ppt课件

合集下载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PPT[优秀课件资料]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PPT[优秀课件资料]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
竺可桢 宛敏渭




竺可桢(1890—1974), 浙江绍兴人。中国气象学家、地 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现代气象事 业奠基人。
正音正字:
卉( huì)勰( xié)瀛 (yíng) 滹沱( Hū tuó )蕃( fān) 瀼( ràng )涪( fú)
你从题目中可以获取哪些信息?
唐宋诗歌中的内容与物候间有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样 的关系?
❖ 许多唐宋诗歌能够揭示大自然的 本质,反映物候规律。
精读2-7段,找出说明方法,并分 析其作用。
❖ 举例子 列数字 分类别
❖ 作用: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唐宋诗人 作品中的物候现象。
作者举唐宋诗中的咏物诗为例时,为什么 不以时间为序,根据朝代分开来举例呢?
❖3-7 植物的变化昭示的物候知识 ❖8、9 候鸟与物候的关系
❖ 思路清晰
语言:哪些体现了生动性?哪些体现 了准确性?
❖ 1.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以地层学的方法,初步摸清 了地球表面,即地壳里三四十亿年以来的石头历史。
❖ 2.到如今,在物候学上,花木抽青也还是春天的重要 指标之一。
❖ 3.从这一角度看来,花香鸟语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 4“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 5.杏花开了,好像它传语农民赶快耕土;他花开了,
❖ 唐宋诗歌中揭示了一些物候现象 和规律。
速读课文,说说文章是从哪个段落开始 介绍题目中的“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 的?此前、后分别写了哪些内容?
❖ 第2自然段
内容概括
❖ 第一部分(1):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引出 说明内容—唐宋大诗人诗中包含着许多物候知识。
❖ 第二部分(2—7):举例说明唐宋诗中揭示出的一 些物候现象和规律。

《唐宋诗中的物候》课件

《唐宋诗中的物候》课件

生动性
(准确、严谨) (生动、形象)
程序顺
我国地处北回归线附近,地域辽阔,有明显的四 季变化:从热带到寒带,从高山到峡谷,从丘陵到平 原,形成了丰富的气候特点。在没有科学观测仪器之 前,人们要掌握农时,主要靠物候。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到草木荣枯、候鸟去来、 降霜下雨等自然现象和气候的关系,以此来安排农业 生产。不仅劳动人民对物候现象有很多研究,在古代 诗人们流传下来的诗词中,也保留了许多当时的物候 知识。
(第2—7段) 介绍唐宋诗人对物候的描写。
(第8段) 总结物候的特点:物候变化因地而异,
因时而异。
什么是物候?物候有着怎样的作用?
(在文中找出主要信息并圈划、整合信息。)
物候是一年中月、露、风、云、花、鸟推移变迁 的过程。
即:一年中受环境(气候、水文、土壤)影响而出现的 自然现象。 (包括草木荣枯、候鸟去来、霜降下雨、昆虫南飞北迁、 湖泊河流的封冻冰融等自然现象。)
物候能帮助人们认识、理解大自然,改造大自然。
快速阅读第 2—7自然段,找出文 中引用的唐宋诗词,看看这些诗词各 反映了怎样的物候现象?
诗人
诗文
物候
白居易
李白 王安石 李益 刘禹锡 王之涣
《赋得古原草送别》
1、草木荣枯有一年一度 的循环规律;
2飞胡沙”
(物候因地而异。海拔越高,物候现象来临得越迟。)
2、(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 竹外桃花三两枝头,春江水暖鸭先知。
(物候现象与气候关系密切,物候因时而异。) 3、山中甲子无春夏,四月才开二月花。 (物候因地而异。海拔越高,物候现象来临得越迟。 )
4、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物候因地而异。)
物候有区域性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PPT【优质课件】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PPT【优质课件】
❖3-7 植物的变化昭示的物候知识 ❖8、9 候鸟与物候的关系
❖ 思路清晰
Hale Waihona Puke 语言:哪些体现了生动性?哪些体现 了准确性?
❖ 1.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以地层学的方法,初步摸清 了地球表面,即地壳里三四十亿年以来的石头历史。
❖ 2.到如今,在物候学上,花木抽青也还是春天的重要 指标之一。
❖ 3.从这一角度看来,花香鸟语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 4“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 5.杏花开了,好像它传语农民赶快耕土;他花开了,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
竺可桢 宛敏渭




竺可桢(1890—1974), 浙江绍兴人。中国气象学家、地 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现代气象事 业奠基人。
正音正字:
卉( huì)勰( xié)瀛 (yíng) 滹沱( Hū tuó )蕃( fān) 瀼( ràng )涪( fú)
你从题目中可以获取哪些信息?
唐宋诗歌中的内容与物候间有着怎样 的关系?
❖ 许多唐宋诗歌能够揭示大自然的 本质,反映物候规律。
精读2-7段,找出说明方法,并分 析其作用。
❖ 举例子 列数字 分类别
❖ 作用: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唐宋诗人 作品中的物候现象。
作者举唐宋诗中的咏物诗为例时,为什么 不以时间为序,根据朝代分开来举例呢?
❖ 第三部分(8):总写物候变化因地而异,因时而 异,同时也点出了研究唐宋诗中物候的意义。
阅读课文第一段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开头所引两句诗的目的在于什么? 2、文中哪些语句说明了人类研究大自然语言的目的?
•答案1:为了引出“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进而引出 本文说明的目的。 •答案2:重要的是我们要能体会这种暗示,明白这种传 语,来理解大自然,改造大自然。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PPT课件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PPT课件

•答案1:为了引出“什么是大自然的 语言”,进而引出本文说明的目的。 •答案2:重要的是我们要能体会这种 暗示,明白这种传语,来理解大自然, 改造大自然。
阅读第二段回答下列问题:
2、作者引明末学者黄宗羲的话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1:他们关心民生疾苦,搜集各地大量的竹枝词、民 歌,又热爱大自然,善于领会鸟语花香的暗示,模拟民 歌、竹枝词编成诗句。 答案2:用生动形象的语言,道出了诗人为何能掌握大自 然语言,编成诗句。
找出本文的说明方法:
提示:说明方法主要有举例子、列数字、 分
类别、打比方等。
课堂小练
按照下列诗句描写景物的不同季节,分类。 (1)表示春天的诗句______________ ⑤② (2)表示夏天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⑦ (3)表示秋天的诗句_______________ ①④ (4)表示冬天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⑥③ ①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②溪水觉暖微函碧,山杏经春半吐红。 ③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④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⑤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⑥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⑦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


竺可桢(1890—1974),字藕舫,浙江绍兴人。中 国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现代气象事业创始人 之一。对中国现代气象学和地理学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贡 献。在研究中国气候的形成、特点、区划以及变迁方面, 在研究物候学和自然科学史方面著有论文多篇,对台风、 风暴也有研究,。在研究工作中注意结合生产实际,为农 业服务,著有《竺可桢文集》和《竺可桢日记》等。
正音正字:
ng )滹沱 卉(huì )勰( xié )瀛 ( yí ( Hū tuó )蕃( fān )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PPT课件 (共14张PPT)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PPT课件 (共14张PPT)

阅读第三、四、五段回答下列问题
1、从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诗中,我们得到的物候
学知识是? 2、引用李白诗和王安石诗在于说明什么? 3、引用李益诗、刘禹锡诗、王之涣诗在有一年一度的循环;第二是这种循环 是随气候转移的,春风一到,芳草就苏醒了。 答案2:为了说明树木抽青是初春重要指标。 答案3:说明杨柳抽青之所以成为初春代表的原因之一:分布区 域广。
正音正字:
ng )滹沱 卉(huì )勰( xié )瀛 ( yí ( Hū tuó )蕃( fān )
瀼(
rà ng
fú ) )涪(
请你根据文中的介绍,给物候下一个定义

物候是一年中月、露、风、云、花、鸟推移 变迁的过程。
阅读课文第一段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开头所引两句诗的目的在于什么? 2、文中哪些语句说明了人类研究大自然语言的目的?
板书设计
石头传语 花鸟传语 唐 宋 白居易 大 关心百姓疾苦 王安石 诗 人 唐宋大诗人 刘禹锡 留心物候 诗 杜甫 中 陆游 的 物 候 物候因时因地而有所差异
古诗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 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刘备语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 、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 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知缘斋主人 14.言必信 ,行必果。 ——《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 ,站不稳的样子。

物候专题PPT课件

物候专题PPT课件

天来得越早,气温也越低。
B句反映了物候与地势高下有关系。在大气的对流层内,
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每上升100米气温就下 降0.65摄氏度,海拔1500米的山顶,气温比山藨要低 近10摄氏度,因此,山上的. 花要比山下的迟开。 58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7 大自然把“三叶虫”化石, 嵌在喜马拉雅山脉。
4大雁在编队南飞, 不就像“省略号” 一串? 大自然在蓝天上写着:
这是告诉人们: 那儿曾是汪洋一片。
秋天就在眼前。
.
38
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麻雀屯食要落雪
鱼跳水,有雨来
燕子低飞要落雨
泥鳅静,天气晴
蚂蚁垒窝要落雨
.
39
拓展延伸,探究交流
阅读《卫星测天气》思考:
像羽毛像绫纱天气晴朗像鳞波一般不会带来雨雪像棉花团在天空映着温和的阳光像羊群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仿佛白色绸幕它向前推进天像毛玻璃它预示将要下雨或下雪布满天空连绵不断的雨雪就要下降形成高大的云山马上就会下暴雨10返回返回11卷积云返回返回12返回返回13返回返回14返回返回15返回返回16返回返回17返回返回18返回返回19返回返回20返回返回21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
四月的内蒙古草原 四月的大连
.
30
高下的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天山山顶和山腰的差异
.
31
古今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现代三月的长城 古代三月的长城
.
32
古今的差异
原因
人类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CO2
导 致
全球变暖(温室效应)
造 成

《唐宋诗中的物候》课件

《唐宋诗中的物候》课件

知识回顾
说明文文体知识: 一、说明的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二、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 定义、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摹 状貌。
说明方法的作用:
本句运用
的说明方法,从而
的说明了事物的
特点。
三、说明文的语言品析 一般从两个角度谈:A、准确;B、形象生动或 简明平实。
唐宋诗中的物候
竺可桢 宛敏渭




同学们,知识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 我们可以学到很多知识。我们以前学过很 多诗歌,除了品味诗歌的美之外,大家有 没有发现别的特点或者知识?比如我们以 前学过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 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首 诗还告诉我们什么?好,现在大家先不用 急着回答,打开《唐宋诗中的物候》一文, 从课文中找一找答案,看看和大家想的是 不是一样。
“西川有杜鹃…” 侯鸟与物候的关系
《鸟啼》
侯鸟与农事的关系
第二部分(2—7段)。 主要是介绍唐宋诗中揭示出 的一些物候现象和一些规律 。
(2)段写唐宋诗人为什么能在诗歌中再现物候现象 ,就因为诗人敏锐地感知景物的变化 ,以诗歌揭示自 然规律。
(3-5)段自然段举例说明 唐宋诗中对植物性物候的 关注 。
(6-7)段自然段举例说明唐宋诗 对候鸟的关注 。
②全文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三部分(8段)。总写从唐宋诗人所吟咏的物候中看 出物候的一些特点:物候变化 因地而异,因时而异, 同时也点出了研究唐宋诗中物候的意义。
❖ ② 杏花开了 ,好像它传语农民赶快耘土; 桃花开 了 ,好像它暗示农民赶快种谷子。
❖ ③南宋诗人陆游,在76岁时作《初冬》诗:“平生诗 句领流光,绝爱初冬万瓦霜。枫叶欲残看愈好,梅花 未动意先香。”这证明陆游是留意到物候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bserved
Cavan et al. 2001
18
近50年中国气候的变化
温度距平/℃
(a)
1.0
从1951-2000年全国平均温度距平看,较0.0 为明显的升温阶
段出现在1980年以2.0 后,其中升温率最大的-1.0 时期为非生长期,
温度距平/℃
1981—1999年的线1.0 性(b) 升温率为1.07℃/10年,较1951—1980 年高0.83℃/10年;-011..00 981—1999年的温度距平平均值较1951— 1980年高1.2℃,-2升.0 温率最小的时期为生长2.0 期,1981-2000
13
二、物候资料应用范围
•人类健康
•疾病的监测(花粉热) •传染病的预防
14
二、物候资料应用范围
•科普教育
•增强环境意识; •知识的积累
15
Education
16
三、物候与气候变化
全 球 气 候 变 化 ( 变 暖 ) 已 经 来 临
(IPCC2007)
17
近几十年美国西部春季和冬季温度明显增加
1951~1980 年及 1981~2000 年两个时段的线性趋势拟合)
19
三、物候与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影响的热点科学问题 (1)“影响”是以线性还是以指数形式变化的? (2)在一定量的气候变化水平或一定量的气候变化速率上, 是否存在这种情况:影响首先是正面的,然后变成负面的? 或者在气候变化程度不大时,表现出较多的负面影响? (3)是否有气候变化的阈值,超过它,突然的、灾难性的事 件将要、好象要、可能要发生?
温度距平/℃
年的线性升温率为0(c).41℃/10年,而1951-11.0 980年则为小幅降
温(-0.09℃/10年);1981--2000年的温度距平-01.0.0 平均值仅较 1951—1980年高02.0.26℃。过渡期1的变化趋势与生长期的变 化趋势相似,但11.098(d)1年以后的升温率略大一些.过渡期2的
4
一、全球物候观测网络
在1996年9月召开的第14次国际生物气象会议上, 专门讨论和落实了物候观测的国际合作、资料共享 问题,并成立了一个特别工作组落实有关计划。目 前,欧洲物候观测网(EPN)已较为完善,观测名录和 内容都已较为统一,而且能实时在网上趋势分析。
5
一、全球物候观测网络
2001年12月,EPN在荷兰召开了题为“变化的时 代:气候变化、物候响应及其对生物多样性、农业、 森林与人类健康的影响” 国际会议。这次会议涉及 的议题有:
近年国内外物候研究的 若干进展
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博士研究生:李 明
1
主要内容
一、全球物候观测网络 二、物候资料应用范围 三、物候与气候变化 四、物候与全球遥感监测 五、物候模型研究
2
物候
• 物候:受环境(气候、水文、 土壤)影响而出现的以年为周 期的自然现象。
• (1)各种植物的发芽、展叶、开花、 叶变色、落叶等现象;
张福春:2002年,我国的生长季明显提前
22
三、物候与气候变化
(2)植物花期变化方面
植物花期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趋势与植物生长季 节变化的响应趋势类似。如:1952~2000年地中海地区、 1851~1994年匈牙利、1936~1998年美国Wisconsin地区 以及1970~1999年美国华盛顿地区的花期均提早了大约 1个星期。C. P. Osborne:在地中海西部地区,温度每 升高1℃,最大花粉浓度的到达时间提前6天。
8
9
二、物候资料应用范围
•农业领域 •生态学领域 •地球观测系统 •人类健康 •科普教育
10
二、物候资料应用范围
农业领域
编制自然历 绘制物候图 制定农业区划
11
二、物候资料应用范围
•地球观测系统
•物候观测是地球观测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物候观测可以为卫星观测资料(遥感资料)的校 准提供重要依据
20
三、物候与气候变化
环境变化研究新领域---气候变化对物候的影响以及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1)植物生长季变化方面 由于植物的生长季延长对全球碳的固定与大气中CO2含量变
化以及相关的全球水循环、氮循环都有着关键作用,因此,揭示 植物生长季节成为当前物候学研究的一个热点。目前的许多研究 证实:由于气候变暖,植物春季物候期提前,秋季物候期推迟, 生长季节得到延长。
21
三、物候与气候变化
(1)植物生长季变化方面
E.G.Beaubien:加拿大西部山杨比过去的半个世纪提 早26天发芽。
M.D.Schwartz:1959~1993年间,北美地区春季的生 物物候提早了6天。在欧洲,1959到1993年期间,植 物叶子提早6天发芽,秋季叶子推迟5天变色,约相当 于春季物候平均提前6天,秋季物候平均推迟5天。
23
三、物候与气候变化
(3)科学问题: 在影响方面:是否存在“阈值”?
自然生态系统对未来全球增暖的响应“阈值”研究是目前 国际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因为只有确定了自然生态 系统对全球增暖的响应“阈值”,才能确定将大气中温室气体 的浓度稳定在何种水平上,可以使生态系统能够自然地适应气 候变化,并确保粮食生产、经济发展能够可持续地进行。因而 它对于世界各国履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具有非常重 要的意义。
•物候资料的交流、管理与开发利用 •物候与遥感 •物候与农业 •物候与森林 •物候与人类健康 •物候与生物多样性 •物候观测系统的合作和综合分析 •物候在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中的作用
6
7立全国的网络 90年代起逐渐萎缩,1996年起大多数站点停止观测 90年代后期开始:全国部分农气站开始施行物候观测,但 内容较少。
• (2)候鸟、昆虫以及其他动物的飞 来、初鸣、终鸣、离去、冬眠等;
• (3)一些水文气象现象,如初霜、 终霜、结冰、消融、初雪、终雪等。
3
一、全球物候观测网络
1993年9月在加拿大召开的第13次国际生物 气象学会(ISB)学术讨论上,决定在ISB中成 立一个“物候研究工作组”,由德、加、美、 荷等国的专家组成,以推动物候的国际合作与 研究。
温度距平/℃
变化趋势则与非生-01..00 长期的变化趋势相似,但1981年以后的 升温率更小一些。-2.0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图 1 1951~2000 年全国平均温度距平
(a)生长期,(b)非生长期,(c)过渡期 1,(d)过渡期 2
(灰柱:逐年温度距平,虚线:多项式趋势拟合,实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