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常用典故
古诗词中常用的100个典故
高考语文考点:古诗词中常用的100个典故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如 1987 年曾考过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
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
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
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4、蝉以蝉品行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
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
”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
王沂孙《齐天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
”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古诗词中14个常用的典故
古诗词中14个常用的典故在考试中,随处可见一些古诗词中典故,若自身无深厚积累,很难选出正确答案。
今天小编就为各位考生带来古诗词中最为常见的十四个典故。
14个常用的诗词典故1.哀鸿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
《诗·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维比哲人,谓我劬劳。
”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哀呜之声不绝。
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
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
2.秦晋春秋时,秦晋两国为婚姻,后因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倒赔家门,情愿与英雄结婚姻,成秦晋。
3.寒食寒食,一个节日,清明节前一天或两天。
传说晋国介子推隐居山中,晋文公用烧山之法逼他出来做官,介子推不出被烧死。
晋文公为纪念介予推,在其死亡之日禁止举火,只吃冷食。
韩翃《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4.桑梓代指家乡。
《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躬敬止。
”是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对它要表示敬意。
后来人们用来喻指故乡。
毛泽东《七绝》: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5.采薇隐居避世。
殷朝末年,周武王伐殷,孤竹国国君的儿子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臣弑君,就拦马谏阻。
殷之后,两人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终饿死。
后以此喻隐居避世。
王绩《野望》: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6.三径指隐居生活。
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子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
后来,三径便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7.鸡黍特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论语》中:子路随孔子出游时与孔子走散了,遇见一位正在劳动的老人,就向他打听。
由于子路的态度非常恭敬,老人就留子路住宿,还杀鸡做黍米饭厚待他。
后来就用“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诗词鉴赏——诗词常用典故20例
诗词鉴赏:古诗词常用典故解析20例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如 1987 年曾考过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
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
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
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4、蝉以蝉品行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古诗中的典故.ppt
(2)指山水诗人谢灵运之事。《宋书·谢灵运 传》载:灵运于会稽山“修营别业,傍山带江,尽 幽居之美”。后用此事指居家的幽美。
21、鸡肋 鸡的肋骨,“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比喻没有多大价值,没有多大意思的事情(见于《三 国志·魏书·武帝纪》)。
22、婵娟 婵娟,姿态美好,多用于形容女子; 因人们常喻月为美女,故称月亮婵娟。
25、作壁上观 壁:营垒、壁垒。观:观望。 在壁垒上观望。比喻观别人成败,不卷入其中。 语出《史记·项羽本纪》
26、虞美人 罂粟科一年生丛生草本花卉,亦称 丽春、寒牡丹。相传此花系西楚霸王项羽爱妾虞姬自 刎坟下碧血所化,故有闻虞兮歌而起舞之说。辛弃疾 有诗曰:“不肯过江东,玉帐匆匆。只今草木忆英 雄。”亦有英雄惜英雄之意,清代有人以虞姬口吻占 诗曰:“君王意气江东,贱妾何堪入汉宫。碧血化为 江上草,花开更比杜鹃红。”该诗角度新颖,情切动 人。
13、见背 背,离开。谓父母去世。李密 《陈情表》:“生孩六月,父母见背。”
14、逐鹿 《汉书·蒯通传》:“且秦失其 鹿,天下共逐之。”颜师古注引张晏曰:“以鹿 喻帝位。”后来用逐鹿比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 魏征《述怀》:“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
古诗词常用典故
古诗词常用典故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其中融入了丰富的典故元素。
诗人们常常借用典故来传达情感、展示思想。
本文将介绍一些古诗词中常用的典故,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经典之作。
一、岳阳楼记《岳阳楼记》是文学家范仲淹的作品,其中借用了历史上的典故。
范仲淹在文章中描绘了楼上美景,同时也借用了典故寄托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范仲淹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开篇,典故形容他对国家走向的担忧。
范仲淹称赞了楼上的美景,用以象征国家的繁荣。
他还借用了岳飞之死来表达忧虑。
这些典故的运用,让作品更加丰富深刻。
二、水调歌头《水调歌头》是苏轼的作品,其中也运用了一些典故来衬托情感。
苏轼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开篇,借用了《诗经·月出》中的典故。
这一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思考和对命运的感慨。
苏轼在接下来的篇章中,借用了《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与林黛玉的情节,与自己的遭遇相呼应。
他也以“世情薄”来暗示时世的浮躁和不公。
这些典故和隐喻的巧妙运用,使作品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七步诗《七步诗》是杜牧的作品,也用到了一些典故。
诗人以“煮豆燃豆萁”开篇,借用了《诗经·豳风·七月》的典故,诗人通过对典故的引用,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思念和人生短暂的感慨。
杜牧在诗中还借用了《庄子·逍遥游》中的典故,比喻人生的短暂如过眼云烟,以及对命运的无奈感。
他用简练而又形象的语言,将典故融入作品,使诗作更加抒情。
四、满江红《满江红》是文学家岳飞的作品,其中也借用了历史典故。
他以“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开篇,运用了《史记》中岳飞的典故。
岳飞是一位爱国将领,他抗击金兵的事迹很有传奇色彩。
岳飞以自己的经历和典故,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和愿景。
他通过描写荡涤边疆的想象,向读者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深情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总结:古诗词常常借用典故来衬托情感,传达思想和意境。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通过典故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苏轼的《水调歌头》运用典故衬托了对人生短暂的思考,杜牧的《七步诗》借用典故表现了对逝去时光的思念,岳飞的《满江红》通过典故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古诗词中常见的27个文化典故和8种意象
古诗词中常见的27个文化典故一、梦蝶梦蝶,也称“化蝶”。
战国时庄子有一次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
后比喻做梦、梦幻。
后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唐·李商隐《无题》二、抱柱相传古代尾生同一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
他等了很久,不见女子到来,这时河水猛涨,淹没桥梁,尾生为了坚守信约,不肯离去,抱住桥柱,淹死在水里。
后比喻坚守信约。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唐·李白《长干行》三、青衿语出《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毛传:“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所服。
”因此用它指读书人。
青衿胄子困泥涂,白马将军若雷屯。
——唐·杜甫《折槛行》四、黍离语出《诗经·黍离》,东周大夫路经西周故都,见其满地禾黍,遂有宫室宗庙毁坏之叹。
后以此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唐·许浑《登洛阳故城》五、尺素语出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为书信代称。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宋·秦观《踏莎行》六、投笔东汉班超年轻时,以替宫府抄写公文为生。
他曾投笔感叹,要效仿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取爵封侯。
后指弃文从武。
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宋·辛弃疾《水调歌头》七、还珠古时合浦地盘产珍珠,可地方官员很贪,珍珠都自动移到别的地方。
东汉的孟尝到这里来当太守,革除贪污流弊,珍珠又回到合浦来了。
故以“还珠”喻官吏为政清廉。
今日还珠守,何年执戟郎?——唐·杜牧《春日言虢州李长侍十韵》八、鸿鹄《史记·陈涉世家》载,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胜少有鸿鹄之志,后揭竿起义大泽乡。
后来就以“鸿鹄”比喻远大志向。
矫首看鸿鹄,远举高飞。
——宋·吴潜《八声甘州》九、青眼青眼:相传三国魏的名士阮籍,能为青白眼,对所憎恶的眼,眼睛向上或向旁边看,表示轻视或憎恨;对喜爱或尊敬的人,就对他正视,青黑的眼珠在中间,表示尊重。
古诗词中常见的典故
劳?”39、商女:语出唐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兴亡而醉生梦死地典故.宋王安石《桂枝香》:“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40、阳关:阳关,古关名,今甘肃敦煌西南.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谱成送别之曲,名《阳关曲》.唐李商隐《饮席戏赠同舍》:“唱尽阳关无限叠,半杯松叶冻颇黎.”41、折柳:汉代京城习俗,凡送远客,都要送到长安东面地霸桥,并折柳枝相赠.后指送别.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b5E2R。
高中语文知识 古诗文常用典故
古诗文常用典故⒈班马:① 离群之马。
春秋时,晋、鲁、郑伐齐,齐军趁夜间撤走。
晋国大臣刑伯听到齐军营中马叫,推测到:“有班马之声,齐国军队一定撤走了。
”后送别诗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
②亦作马班,汉代史学家司马迁与班固的并称。
⒈抱柱:典点出庄子《庄子·盗跖》,尾生同一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等了很久不见女子到来,这时,河水猛涨,淹没桥梁,尾生坚守信约,不肯离去,抱住桥柱,淹死在水里,后比喻坚守信约。
⒈北辰:原指北极星。
《尔雅·释天》:“北极谓之北辰。
”后用来比喻指国君或受尊重的人,也指帝都。
⒈碧血:借指为正义事业所流的血。
语出《庄子·外物》,苌弘是周朝的贤臣,传说他无罪被杀,三年后其血化为碧玉,后以“碧血”“苌弘化碧”比喻蒙冤而死或忠心不泯。
⒈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总在一起飞,古代诗文里用作恩爱夫妻的比喻。
⒈婵娟:姿态美好,多用来形容女子。
人们常喻月为美女,故也称月为婵娟。
⒈辞第:汉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境,一次汉武帝要为霍去病建府第,霍去病此谢道:“匈奴未灭,无以为家也。
”后以之喻为国忘家。
⒈东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
⒈豆蔻:一种多年生草生植物,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⒈红叶:指以诗传情。
据说唐人卢渥从宫墙外水沟中拾到一片写有怨诗的红叶,珍藏起来。
后宣宗放宫女嫁人,卢渥选中的宫女,正巧就是在红叶上题诗的人。
11.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并称为“花中四君子”。
12.还珠:典出《后汉书·循吏传》,古时合浦盛产珍珠,但因地方官员贪污成风,珍珠都自动移去别的地方,后来孟尝做太守,革除贪污流弊,珍珠又回到合浦来了,故以“还珠”喻官吏为政廉洁。
13.击楫中流:也作“中流击楫”。
楫,船桨。
出自《晋书·祖逖传》,东晋大将祖逖率部渡江,行至江中时,他敲着船桨发誓说,不收复中原,决不生还。
后借指决心报效国家,收复失地。
14.鸡口牛后:《战国策·韩策一》。
高中古诗词中的常用典故大全
高中古诗词中的常用典故大全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在增强了作品意蕴的同时,也给我们做题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直接影响我们对于古诗词的理解,理解不到位,就会造成答题失分,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下典故的意义,帮你提高古诗词答题成绩,赶紧收藏吧!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
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
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
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长城:《南史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
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
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缄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
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
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疆域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塞下曲》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苗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4、折腰:《宋书隐逸传》载,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
“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
如:李白《梦游天姥岭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5、化碧:《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
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
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6、鸿雁:《汉书•苏武传》,匈奴单于欺骗汉使,陈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汉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
单于只好放了苏武。
后来就用“红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
50个古代文学常用典故,作文和古文双修
1.钱可通神唐朝宰相张延赏有一次过问一场冤狱,要有关狱吏十天内查明判决。
第二天一早,他见案头放着一份小贴子,上写:“钱三万贯,乞不问此狱。
”他大怒,把案子催得更紧。
第三天,又见有小帖子,写明“钱五万贯”。
他更加光火了。
要求两天内结案。
第四天,又见小帖子,写明“钱十万贯”。
这一下,他气馁了,说道:“钱到十万,已可通神,我还管得了吗!”(见唐张固《幽闲鼓吹》)后以“钱可通神”极言钱的诱惑力之大。
2.骑猪唐朝武则天时,河内王武懿宗,率军去赵州一带打仗。
懿宗听说敌方有数千骑从北而来,便弃甲而逃,其实当时双方相距还有七百里之遥。
后来懿宗回师京都,置酒庆功。
张元一在武则天面前写诗嘲笑他,有“忽然逢着贼,骑猪向南窜”之句。
武则天问:“懿宗难道没有马吗?为什么要骑猪?”张元一说:“骑猪是是夹豕走也。
”按:豕即猪,豕与屎同音,夹豕走,意思是来不及大便,夹着大便就逃走。
(见唐孟棨《本事诗•嘲戏》、唐张鷟《朝野佥载》卷四)后以骑猪指仓皇逃跑。
3.鸟尽弓藏把鸟射完以后,弓就用不着了。
汉高祖刘邦的妻子吕后怀疑韩信谋反,把他抓起来。
韩信说:“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现在天下已定,我是应该死了。
”(见《史记•淮阴侯列传》)又《越王勾践世家》也载有范蠡的话:“飞鸟尽,良弓藏。
”后以“鸟尽弓藏”为事后拋弃有功之人的典故。
4.屏风误点三国时,曹不兴给孙权画屏风,不小心,误点了一滴墨,便将它画成一只苍蝇。
孙权看到后。
以为是真苍蝇,用手去赶它。
(见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曹不兴》)后以“屏风误点”形容画艺高超。
5.蒲柳先秋晋代人顾悦之与简文帝同岁,但头发早白了。
简文帝问他为什么会这样,他说“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姿,经霜弥茂。
”意思是我像蒲草与柳叶一样,一到秋天就萎落;你像松树和柏树,虽然经历霜雪,却越来越茂盛。
简文帝说他答得很好。
(见《世说新语•言语》《晋书•顾悦之传》)后以“蒲柳先秋”为体质弱的典故。
6.弃席春秋时,晋国的重耳在外流亡二十年,不少人跟随他出生入死。
古诗中常见的典故
古诗中常见的典故有:
- 咏絮才:《世说新语》载,东晋谢道韫以“未若柳絮因风起”之句来比拟雪花飞舞,叔父谢安大为赞赏。
后以“咏絮”或“咏絮才”称赞女子善于吟咏。
- 比翼鸟、连理枝:传说中鹣鹣只有一只眼、一只翅膀,所以一定要两只鸟在一起才能飞,常用来比喻夫妻;连生在一起的两个树枝,比喻恩爱夫妻。
- 莼鲈:指家乡风味,典出《晋书》:“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蔬菜、莼羹、鲈鱼脍,……”后人将思念家乡、弃官归隐写作“莼鲈之思”。
- 桃源、武陵源、避秦: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文中武陵渔人寻找的桃花源是一个没有剥削压迫、和平安乐的理想之地。
后人常用此来指代与世隔绝的地方,或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 云雨、巫山神女、阳台梦:出自宋玉的《高唐赋》,楚怀王在游览高唐时,曾梦到与巫山神女欢会。
神女走时对楚怀王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
旦为朝云,暮为行雨。
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后人常用“云雨”、“巫山神女”、“阳台梦”等来表达男女欢会的意境。
除上述之外,古诗中常见的典故还有很多,如投笔、长城、楼兰、折腰、化碧、鸿雁、尺素、青鸾、双鲤等。
古诗词常用典故
古诗词常用典故
1.庄生梦蝶:出自《庄子·齐物论》。
庄子曾经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变成
了一只蝴蝶,在梦中他感受到了自由和幸福。
但是当他醒来后,却不知道自己是庄子还是一只蝴蝶。
这个典故常常用来形容人生的虚幻和无常。
2.望梅止渴:出自《世说新语·假谲》。
讲的是曹操在行军途中,为了安慰
士兵,告诉他们前面有一片梅林,士兵们听到后口中生出唾液,不再口渴。
这个典故用来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3.破釜沉舟: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讲的是项羽为了鼓舞士气,下令破
釜沉舟,让士兵们知道自己没有退路,只能前进。
这个典故用来比喻下定决心,不顾一切。
4.画龙点睛:出自《历代名画记》。
讲的是张僧繇在画龙时,在龙的眼上点
了睛,龙便腾空飞起。
这个典故用来比喻在关键处用一两句精彩的语言点明主旨。
5.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
讲的是李广为人正直,
善待士兵,士兵们自觉地爱护他的住所。
这个典故用来比喻为人正直、真诚、善良,自然会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古诗词常用典故汇总.docx
古诗词常用典故汇总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如1987年曾考过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着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
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
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
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4、蝉以蝉品行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古诗词中常见122典故大全
高三语文导学材料古诗词中常用122个典故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
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
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
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长城:《南史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
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
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缄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
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
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疆域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塞下曲》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苗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4、折腰:《宋书隐逸传》载,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
“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
如:李白《梦游天姥岭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5、化碧、碧血:《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
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
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6、鸿雁:《汉书•苏武传》,匈奴单于欺骗汉使,陈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汉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
单于只好放了苏武。
后来就用“红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
如:晏殊《清贫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红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7、尺素: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古诗词中14个常用的典故
古诗词中14个常用的典故标题:古诗词中的14个常用典故古人的诗词作品中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典故,这些典故成为了我们理解古代文化、思考人生价值的重要窗口。
在古诗词中,有许多常见的典故,它们流传至今,成为了我们学习和阅读的重要素材。
下面,让我们一起探索古诗词中的14个常用典故。
一、吴刚捧月吴刚捧月是一个有关月宫的故事。
相传,吴刚是月宫中负责砍伐桂树的仙人,一天晚上他与嫦娥一起看到了地上的人间之美后,渴望回到凡间。
为了帮助吴刚圆梦,嫦娥将一片桂叶送给他。
然而,吴刚砍伐不断重新长起的桂树,从此陷入永无止境的劳作之中。
因此,“吴刚捧月”成为了比喻人们不切实际的努力和枉费心机的典故。
二、相见恨晚“相见恨晚”源自《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相遇。
两人年少时曾在庙里数次相遇,相互之间心生好感,却因误会未能早日结缘。
后来,贾宝玉来到贾府,结识了林黛玉,才发现是她曾多次出现在他梦中的那个人。
这成为了一个形容后悔相见较晚的故事。
三、罗敷有意“罗敷有意阿母无情”出自《庐山谣》。
“罗敷有意”形容女子倾慕意中人,而“阿母无情”则形容上级对下级漠不关心。
这句典故多用来描述两情相悦时的情愫和两情欠缺时的冷漠无情。
四、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这是形容女子美艳貌美的典故。
相传,宴国相之女貂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美丽绝伦。
后来,这句成语用来形容世间美女。
五、杯酒释兵权这个典故出自《红楼梦》中贾母洗酒瓶的故事。
贾母要求宝玉将酒杯贸易权交给自己的梨香院,意在阻止宝玉私自贩卖酒杯。
贾母用这种方式限制了宝玉的行动,形容一种为了达到目的而使用的手段。
六、卧薪尝胆“卧薪尝胆”出自《楚辞·离骚》,“卧薪”是指薪石,是为了保持冷静与毅力;“尝胆”即嚼一嚼胆汁,是为了磨练自己的勇气。
这个典故用来形容韩非子为了用心术,甘愿忍受一切屈辱和困苦的故事。
七、杜康之殇杜康是古代有名的美酒,而“杜康之殇”指的是杜康酒的灭亡。
相传,杜康酿酒秘方遗失,导致杜康之殇。
金石教育诗词鉴赏:古诗词常用典故解析100例
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
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
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
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4、蝉以蝉品行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型。
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
诗词鉴赏:古诗词常用典故解析100例
诗词鉴赏:古诗词常用典故解析100例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如 1987 年曾考过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
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
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
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4、蝉以蝉品行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古诗 典故
古诗典故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
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
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
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长城:《南史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
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
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
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
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塞下曲》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苗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4、折腰:《宋书隐逸传》载,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
“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
如李白《梦游天姥岭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5、化碧:《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
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
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6、鸿雁:《汉书·苏武传》,匈奴单于欺骗汉使,陈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汉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
单于只好放了苏武。
后来就用“红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
如晏殊《清贫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红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7、尺素: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来“尺素”就用作书信的代称。
如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更尽 一杯 酒 ,西 出阳 关无故 人 。”后 来就 把送 别 时唱 的歌称 作 “ 阳关 曲 ” 。 例 : “ 阳闲 淡秋 光老 , 离思满 蘅皋 。一 曲 《 夕 阳关 》,断肠 声 尽 ,独 自凭 兰
桡 。” ( 永 《少年游 》 ) 柳
红豆 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 , 哭来渲染离愁别绪 、新怨旧恨。在诗词中 ,鹧鸪声仿佛是哀怨 、凄清的化身。
例: “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 辛弃疾 《 菩萨蛮》 ) 杜康 《 说文解字 》中说 ,古代的杜康发明制作 了箕帚和高粱酒。后来就用
“ 康 ”代 称酒 。 杜
例 : “ 以解忧 ,唯有杜康。” ( 何 曹操 《 短歌行》 )
用 “ 篱 ”表现 辞 官归 隐后 的 田园生活 或 闲雅 的情致 。 东 例: “ 东篱把 酒黄 昏后 ,有 暗香盈 袖 。” ( 清照 《 李 醉花 阴》 ) 长 亭 古 代驿站 上约 隔十 里设 一长 亭 ,五里 设一 短亭 ,供旅 人休 息 和送 别 。后
来 “ 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 例: “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 柳永 《 雨霖铃 》 )
红 豆 又称 “ 思树 ” ,常用 于象征 爱情 或相 思 。 相
例: “ 红豆 生南国,春 来发几枝。愿君 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 王维 《 思》 ) 相
鹧鸪 鹧鸪产于我国南部 ,形似雌雉 ,体大如鸠 ,喜温暖 ,怕寒冷,喜干燥 , 怕潮湿。鹧鸪叫声凄切 、清长 ,如说 “ 行不得也 ,哥哥”。很多诗词大家常常借助
投笔 《 后汉书 》载:班超家境贫寒 ,以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维持生活。他曾投 笔感叹 ,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 。后来 “ 投笔”就指弃文从武。 例: “ 莫学班超投笔, 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 辛弃疾 《 水调歌头》)
长城
《 南史 ・ 檀道济传 》载 : 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 ,权力很大 ,受到群臣
督 邮 来视 察 工作 。下 属提 醒 他应 整顿 衣 冠 ,束起 腰 带拜 见督 邮 。陶 潜 ( 明 ) 渊 因
而叹息说 : “ 我不能为五斗米的俸禄而折腰 。”于是解下印绶 ,辞职回家 。 “ 折 腰”即弯腰行礼 ,后来比喻 “ 卑躬屈膝”。 例: “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 ( 李白 《 梦游天姥吟留别》) 汗青 《 后汉书 ・ 吴祜传 》载 :上古没有纸 ,人们把字写在竹简上。写字之
被派出使西域 ,设计斩楼兰王 ,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 “ 楼兰”代指边境之
敌 ,用 “ ( ) 破 斩 楼兰”指建功立业。
例 : “ 沙 百战 穿金 甲 ,不破 楼 兰终 不还。 ” ( 昌龄 《 军行 》 ) 黄 王 从
折腰 《 晋书 ・ 隐逸传 ・ 陶潜 》:陶潜 ( 渊明 )曾做彭泽县令 ,一次上级派
南 浦 屈原 《 辞 ・ 楚 河伯 》 : “ 美人 兮 南浦 。” “ 送 南浦 ”是 南面 的水 滨 ,后
来和 “ 西楼”一起 ,常用来指称水边送别的场所。
例: “ 南浦 凄凄 别 ,西风 袅袅秋 。” ( 白居 易 《 南浦 别 》 )
阳关
王维 《 送元二使安西 》: “ 渭城朝雨涫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
垂钓 “ 垂钓”语出东汉严子陵垂钓富春江的典故 。严子陵和刘秀的关系非
常密切 ,刘 秀称帝 后多次邀请他做官他都没有答应。后来刘秀又将严子陵请到宫 中 ,想 请他做 谏议大夫时 ,他终于不辞而别 ,隐居富春 山下 ,每天垂钓 。 “ 垂 钓”也就成了隐逸的象征 。 例: “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请留 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 王维 《 青溪》) 东篱 陶渊明 《 饮酒》 ( 二十之五 ):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
前 ,先用火烤 ,使 竹简出水如汗 ,这样才能写字 ,并可防止虫蛀 ,这叫做 “ 汗 青” “ 杀青”或 “ 汗简”。后来用 “ 汗简”代称著述 , “ 杀青”称著作的完成 ,
“ 青”特 指史册 。 汗
例: “ 人生 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文天祥 《 过零丁洋》)
猜忌 。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 ,檀道济大怒道 : “ 乃坏汝万里长城 !”后来就用
“ 万里长 城 ”指守边 的将领 。 例 : “ 上长城 空 自许 ,镜 中衰 鬓 已先 斑。 ” ( 塞 陆游 《 书愤 》 )
楼兰 《 汉书 》载 :楼兰国王贪财 ,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