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衣字部

合集下载

浅谈《说文解字》“衣”部字与古代服饰

浅谈《说文解字》“衣”部字与古代服饰

浅谈《说文解字》“衣”部字与古代服饰作者:葛怡来源:《资治文摘》2016年第02期【摘要】《说文解字》是我国语言史上最早的一部标记声读、分析字形、解说字义、考究字源的字典,许慎据形求义,凸显出汉字形、音、义的特征以及相互关系,代表我国古代训诂学的最高成就,在展现汉字体形内涵之美的同时,也传承着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现了富有特色的古代社会礼俗。

本文就以衣部字为例浅谈其所体现的古代服饰文化。

【关键词】说文解字;衣部字;服饰《说文解字》是我国语言史上最早的一部标记声读、分析字形、解说字义、考究字源的字典,完整地保存了小篆和部分先秦古文字的形体,反映了上古汉语词汇的面貌,同时开创了我国按照部首编排字典的先河。

许慎根据汉字的形体,将9353个字归入540部,又将540部根据系联归为14类。

《说文解字》系统地阐述了汉字的造字规律——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为汉字建立了理论体系。

其中“衣”部字共收字117个(包括段玉裁补注的“袀”字及段氏认为浅人所增的“襁”字、“税”字),除“衣”、“褭”、“表”、“卒”、“褎”以外,其余的都是形声字。

“衣”,《说文解字》:“依也。

上曰衣,下日裳。

象覆二人之形。

”象形字“衣”有两袖,两片衣襟相掩之形。

“裳”即“常”,《说文》:“下裙也”,《释名·释衣服》曰:“凡服上曰衣。

衣,依也,人所依以避寒暑也。

下曰裳。

裳,障也,所以自障蔽也。

”可见衣是用来保暖,而裳是用来保护下体。

在最初的时候,裳也只是将动物皮毛或者布帛裁剪成前后两片围在身上,至汉代,才开始把前后两片相连,形成筒状,才变成我们现在所说的“裙”。

穿的时候,衣襟向右掩,把裳系在腰中间,加束革带或大带。

上衣下裳制是汉服最传统的款式也是我国最早的服饰形制之一,商朝时就已经出现这种上衣下裳制,主要分为常服和礼服两种。

上衣下裳制取自上天下地的观念,《周易》:“皇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周易集解》注:“衣取象乾,居上覆物,裳取象坤,在下含物也。

汉字与衣、食、住、

汉字与衣、食、住、
“盖此冠系祭祀时用之,非平时所著,故置 之架上以尊阁之也。”(陆宗达《说文解字通 论》)

可以裹头,也可用来擦汗。巾是象形字。 《说文解字》巾部:“巾,佩巾也。从冂, 丨象系也。”
《宋本玉篇·巾部》:“巾,佩巾。本以拭 物,后人著之于头。”
《释名·释首饰》:“巾,谨也。二十成人, 士冠,庶人巾,当自谨修四教也。”贵族 戴冠,平民戴巾,巾又叫“帻”。对于平 民来说巾的作用就如同贵族的冠,也是礼 仪制度的象征。可见巾也是不可疏略的。

《说文·火部》“熷,置鱼筩中炙也。从火, 曾声。”段玉裁注:“熷,断竹也。置鱼筩 中而干炙之,事与烝相类”。
竹筩熷鱼,即把鱼放在的一端带有竹节的竹 筒里,用泥封闭后放于火上,火力通过竹筒 转换为热气流把鱼烹熟。
燅、������
燅:同“燖”。《说文·炎部》:“燅,于 汤中爚肉。从炎,从熱省。”徐灏注 笺:“燅,古通作寻,久而遂专其义,又增 火旁作燖。”
与炙不同之处在于,燔是指把成块的肉去 毛后傅于火上烧烤。《礼记》郑玄注: “燔,加于火上也。”

古代把带毛肉用泥巴裹上烧制成熟食的一种手段。 《说文》:“炮,毛炙肉也。从火包声。”段注:
“毛炙肉,谓肉不去毛炙之也。……炮者,以涂 烧之为名也。……炮,裹烧之也。”徐灏注笺: “炮本连毛裹烧之名,故用‘包’为声,引申之 为凡炮炙之偁。” 《广韵·肴韵》:“炮,合毛炙物也,一曰裹物 烧。” 《礼记·内则》:“涂之以墐涂,炮之。”郑玄 注:“炮,裹烧之也。”孙希旦集解:“裹物而 烧之谓之炮。” 这种做法现代人还用。据《辞海》:“今以烂泥 涂毛鸡置火中煨熟。江浙人俗称叫化子鸡。”
与头衣有关的汉字,主要有冠、冕、弁、胄、 皇、帽、巾、帻、陌头、纚、笄等。

《说文解字·衣部》的编排体例

《说文解字·衣部》的编排体例

个在 最 后 。 同是表 示 衣领 义 的 “ ” “ 裸 ”和 “ 福” “ 裢”分 别在 本 部 的前 后 位置 。这类 例子 还 有 :
同是 表王 后之 服 的 “ 榆” “ 禧” ; 与死 丧有关 的 “ 裴”
并没 有放 在最 末 ;同是 裤 子义 的 “ 襻” 与 “ 褰” “ 谎 ”“ 褶” ;同表衣缝 义 的 “ 率 蠢”和 “ 襄” ;表 示衣 服重 的’ ‘ ‘ 圈” “ 梭 ”与 “ 亵” ;表示 好 坏 的 “ 株”和 “ 衰” ;表示袒 露 义 的 “ 袒 ”和 “ 脯” “ 裎 ”“ 裼” ;表示地 位低 贱之 人衣 服 的 “ 裢”和
第2 2卷
第1 0 期
牡丹江大学学报
M u d a n j i a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V o1 . 2 2 N o .1 O 0 ct . 20 1 3
2 0 1 3 年 1 0月
文章编号: 1 0 0 8 . 8 7 1 7( 2 0 1 3 )0 1 0 - 0 0 6 I 一 0 2
关键 词 :衣部 ;据 形 系联 ;编排 ;体 例 中图 分类 号 :H1 2 1 文献 标识 码 :A
《 说文解字 》 是我国语言文字学史上第一部
分 析字 形 、 解 说字 义 、辨识声 渎的字 典 。许 慎把 9 3 5 3个 字 ,合 乎规 律地 排 放在 一起 。其 “ 据形
都是 动 物类 的 , 故 编排在 一起 。 第 十 四卷 下的表
示天干地支的部首也都放在一卷 中。有些部首 ,
既考 虑字 形 ,又考虑 字义 。如卷 二下 “ 齿 ”“ 牙”
相 次 ,则是 以词义相 近 为序 。 同一 部首 内字 的编排 用 “ 以义 相贯 ” 的方 法 ,

《说文解字》“衣”部字笺证及文化抉微

《说文解字》“衣”部字笺证及文化抉微

皆有之。 ” 段玉裁《 说文解字注》 : “ 天子升龙 , 诸侯降
龙” …‘ 嘲 。按 : 天 子衮 衣上 绣 的是头 朝上 的卷 曲升
龙, 三公 、 诸侯 衣 服上 绣 的是 尾 朝上 头朝 下 的卷 曲降 龙 。后世 所 说 的 “ 龙袍” 是 由衮 演 进 而 来 。“ 衮” ,
用于祭祀 。《 礼记 ・ 玉藻》 : “ 王后神衣 。 ” 郑 玄注 : “ 袢, 读如晕。 ” 《 周礼 ・ 天官 ・ 内司服》 : “ 褶 ; 衣、 揄
翟, 同物 异名 。
服矣 。 ”
辨 ’
袋, 《 说文》 : “ 鬼衣” 。袭 即给死者脸 上覆 盖的
布 巾。 甲骨文 有“ 袋” 字, 从 字形看 , “ 笈” 从火 从 衣 。
衣内有点者, 可能是衣服有小孔。《 尔雅 ・ 释器》 : “ 被谓 之 装 。 ” [ ] ‘ ’ 郭璞注: “ 袭, 衣 开孔 也 。 ” 钱 大
关键词 : 《 说文解 字》; “ 衣” 部; 分 类辨 析 ; 因声求 义; 文化抉微
中图分类 号 : H 0 2 8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4—1 8 6 9 ( 2 0 1 3 ) 0 5— 0 0 5 9— 0 6


“ 衣” 部 字与 重大 礼仪
冕, 上公 服 。 ” [ ] ㈣ 上公 是 指 位 在 三公 以上 的公 。
狄, ” 贾公 彦 疏 : “ 棉, 当为犟 , 即犟 雉 。 ” 郑、 贾训“ 棉”
“ 从衣 , 公声 ” 。“ 公” , 声 中带义。《 左传 ・ 僖公 四
年》 : “ 于是有 以衮敛 。 ” 陆德明《 经典释文》 : “ 衮, 衮
收 稿 日期 : 2 0 1 3—0 l 一1 3

【说文解字】汉字书写大会最容易写错的100个词语,你能写对吗?

【说文解字】汉字书写大会最容易写错的100个词语,你能写对吗?

【说文解字】汉字书写大会最容易写错的100个词语,你能写对吗?【说文解字】汉字书写大会最容易写错的100个词语,你能写对吗?炎炎夏日,在银屏上,一场学霸的竞赛正如火如荼举行。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复赛正火热上演,在中央电视台热播,得到全国人民的广泛关注。

“束脩”、“掣肘”、“粮秣”、“纨绔子弟”……这些日常生活中耳熟能详的词语,当真要你写出来时,很多时候就会提笔忘字。

很多观众边看小选手的比赛,边对照自己会不会写,一场节目看下来,往往会发出赞叹:“好多字都不会写啊,这些中学生真厉害。

”要把汉字写好、写对、用对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除了要记下字音、字形,更重要的是要理解汉字的起源、内涵以及背后的历史、文化演变。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我的趣味汉字世界》为您选出中国汉字书写大会上最容易写错的100个词组,辨析这些词组背后的深意,为你讲述汉字背后的故事,让你看了之后,不再写错用错。

·把“草菅人命”写成“草管人命”人们很容易把“菅”误写成“管”。

“菅”其实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山坡草地,以前可以用来做草鞋、搭茅草屋等。

所以这个字有草字头。

而“管”最早指的是一种类似笛子的管乐器,从竹,所以有“丝竹管弦之乐”的说法。

人们很容易将“草菅人命”理解为草率地杀人,其实该词是“视人命如草菅”之义。

《大戴礼记·保傅》中写道“其视杀人若芟(shān)草菅然”。

“芟”是除去、割草的意思,也就是说杀人就像割草一样。

·把“美轮美奂”写成“美仑美奂”“美轮美奂”这个词源自《礼记·檀弓下》,原本仅用于形容建筑物外观上的高大美观,如今也用于形容装饰、布置等。

人们常将“轮”字错写作“仑”,认为和“车”没有关系。

其实这里的“轮”在古代是指“轮囷”,就是一种圆形的谷仓,在农业社会谷仓是很重要的,一般都修建得非常高大雄伟。

《辞海》对“轮”的解释为“盘旋屈曲而上,引申为高大貌”。

而“仑”在文言文里的意思是思、想,《说文解字》中解释为:“仑,思也。

《说文解字》与中国上古社会的服饰文化

《说文解字》与中国上古社会的服饰文化

《说文解字》与中国上古社会的服饰文化摘要:文字是文化的强大载体,作为表意文字的汉字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尤为丰富。

而《说文解字》它作为这样一本解释字义的字典,也就成为了记载我国诸多文化现象和反映各色文化制度的文化传承的奇书。

因而本文试从《说文解字》中的古文字出发,通过对《说文解字》中有关服饰的字的全面考察,来索取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若干信息:从中得出古代衣饰的款式和材质,以及其所反映出来的我国古代的衣饰文化和其所对应的礼仪等级制度,同时也使我们能更加灵活的认识和应用这些字。

关键词:《说文解字》古代服饰文化服饰制度《说文解字》一书是许慎收集东汉的文字而写成的,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收字9353个,另外有重文(也就是异体字)1163个。

它不仅仅是一本解释字义的字典,也是一本记载那些文字实际上反映的诸多文化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够反映我国古代文化制度的,具有文化传承的巨大功用。

在《说文解字》中仅直接与衣物有关的部首就有:衣部、裘部、履部、冃(帽)部、毛部、革部、韦部、糸部、素部、丝部、帛部等,其他部中也有衣饰字,这些字都与中国古代的服饰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下面让我们来简单看一下,二者之间的关系.一、皮与革:从无衣到有衣,从赤脚到着履众所周知,人类经过了类人猿——猿人——人三个进化阶段。

类人猿肯定没有衣着,猿人与类人猿揖别以后,在风风雨雨中,赤身裸体地进行着捕猎、养殖、采集、种植等生产实践。

在北方地区,猿人们为了防御寒冷、护身免伤,便披上了兽皮和树叶。

在热带地区,为抵御烈日照射、风雨袭击、虫蛇啃咬,他们便在身上涂上油脂、绘上花纹或披盖树叶和树皮,衣服因而也就逐渐产生了。

而体现着一变化的主要是皮””革”部.《说文解字》:①皮:剥取兽革者谓之皮。

②革:兽皮治去其毛。

鞹:去毛皮也。

靼:柔革也。

鞣:软也。

革包:柔革工也。

革是:革履也。

革奚:革生革是也。

革丁:补履下也。

③履:“屐也。

”古代的鞋有屦、、屐等名称。

屦是用麻葛等制成的单底鞋。

《说文解字》中的“衣”部与中国古代的服饰文化

《说文解字》中的“衣”部与中国古代的服饰文化

《说文解字》中的“衣”部与中国古代的服饰文化2009-12-20 19:28内容摘要服饰是人体衣着及其装饰品。

在衣、食、住、行四项中,衣列于首位,足见服饰在人类日常生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服饰不仅是人类文明的标志,而且也代表着一定时期的文化。

中国古代的服饰在式样、纹色、用料等方面都有其鲜明的特点。

我们试图通过对《说文解字》中有关服饰的字的全面考察,来索取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若干信息,以致能更灵活的认识和应用这些字。

【关键词】:《说文解字》“衣”部服饰文化一、引言服饰不仅仅是人类外表的包装,也是人类内心的折射,更是人类思想与文明进化的具体表现。

对于道德观念、性意识等这些表面看来与衣着毫不相干的人类思想意识,却是造成衣服降生的决定因素。

衣服从产生的那一天起,就被牢牢地捆在了文明与思想的快车上。

我们知道,服饰不可能完整地保存下来让我们研究,我们要研究服饰文化,只能通过一些和服饰有关联的途径去考察。

本文试图从《说文解字》中的“衣”部来探究中国古代的一些服饰文化。

《说文解字》一书是许慎收集东汉的文字而写成的,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收字9353个,另外有重文(也就是异体字)1163个。

它不仅仅是一本解释字义的字典,也是一本记载那些文字实际上反映的诸多文化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够反映我国古代文化制度的,具有文化传承的巨大功用。

在《说文解字》中的“衣”部共收字119个,收集的这些字都与服饰有关,而其中有40字是解释衣服的,并与中国古代的服饰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衣”部字与衣服的材质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同样它的服饰也历史悠久。

服饰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服饰的材质就折射了这一点。

在《说文解字》中的“衣”部共收字119个,其中表示衣服材质的字有8个,①袍、襺袍、襺都是御寒之衣。

《说文·衣部》:“袍,襺也。

从衣包声。

” “袍”古代指长袄,有夹层,中装棉絮。

“袍”字声旁“包”兼表义,有包住全身的意思。

说文解字全文及译文

说文解字全文及译文

说文解字全文及译文《说文解字》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字书,由东汉末年的许慎编纂而成。

全书共分540个部首,收录了9353个汉字,并对每个字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解字分析。

以下是《说文解字》的全文及译文:【上篇】。

一、天地篇。

天地之始,以创造万物。

天者,所以载阳也;地者,所以载阴也。

故天为阳,地为阴。

天地者,万物之母也。

天地之初,无以名之,故名曰天地。

二、人物篇。

人者,所以为万物之灵也。

物者,所以为万物之形也。

故人者,灵物之尊也。

人之初,无以名之,故名曰人。

三、昆虫篇。

昆者,众也;虫者,小也。

昆虫者,众小之类也。

昆虫之初,无以名之,故名曰昆虫。

四、鸟兽篇。

鸟者,有翼而飞者也;兽者,有躯而行者也。

鸟兽者,飞行之类也。

鸟兽之初,无以名之,故名曰鸟兽。

五、草木篇。

草者,所以为生也;木者,所以为立也。

草木者,生长之类也。

草木之初,无以名之,故名曰草木。

【下篇】。

六、器械篇。

器者,所以为用也;械者,所以为具也。

器械者,用具之类也。

器械之初,无以名之,故名曰器械。

七、衣服篇。

衣者,所以为体也;服者,所以为用也。

衣服者,体用之类也。

衣服之初,无以名之,故名曰衣服。

八、居室篇。

居者,所以为止也;室者,所以为安也。

居室者,止安之类也。

居室之初,无以名之,故名曰居室。

九、车船篇。

车者,所以载也;船者,所以济也。

车船者,载济之类也。

车船之初,无以名之,故名曰车船。

十、农事篇。

农者,所以为稼也;事者,所以为成也。

农事者,稼成之类也。

农事之初,无以名之,故名曰农事。

以上是《说文解字》的部分内容。

全书共分为十篇,涵盖了天地、人物、昆虫、鸟兽、草木、器械、衣服、居室、车船和农事等方面的字义解释。

这本书对于理解汉字的起源、构造和含义有着重要的贡献。

译文:【上篇】。

一、天地篇。

天地是万物的起源。

天指阳气的载体,地指阴气的载体。

因此,天为阳,地为阴。

天地是万物的母亲。

天地最初没有名字,所以称之为天地。

二、人物篇。

人是万物的灵魂。

物是万物的形体。

从“衣”部字看中国“服饰”并称

从“衣”部字看中国“服饰”并称
邓 岩
( 青海师范大学 人 文学 院, 青海 西宁 80 0 ) 10 8
摘 要 : 衣服具有双重作用: 一是御寒保暖和蔽体遮羞; 二是装饰作用。“ 服饰” 并称也就体现了它的双重作用。
“ 即衣服本身 ;饰 ” 服” “ 即装饰 。从衣服本身就能够透视它的服饰文化 内涵 。
关 键词 : 衣部; ; 服饰 服饰文化
中图分 类号 :11 H2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084 1 (0 1 0-0 1 2 10 - 6 2 1 )40 8- - 9 0
T ep rp c v fC ieea p rl r m lt igr dcl h e s et eo hn s p a e fo cohn a ia i
1 1 服 饰 的质地 .
收稿 日期 :0 1 90 21- - 0 9
作者简介 : 邓
岩 (9 5 ) 女 , 18 一 , 黑龙江龙江人 , 士研究生 硕

81 ・
第2 1卷ຫໍສະໝຸດ 的人 , 在服装的质地、 纹饰、 色彩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 标明了身份地位。衮、 是天子 王后 的礼服。《 神 说 定和限制。《 说文解字》 中收录了 l 1 7个衣部字, 而 文》 中对 这 几 个 字 做 出这 样 的 解 释 : 衮 , 子 享 先 “ 天 《 汉语大字典》 中收录了 74个衣部字 , 0 但都无一例 王 , 卷龙 绣於 下 幅 , 麓蟠 阿 上 娜 。从 衣 , 一 公声 。 衮 ” 外地彰显了中国古代 的服饰文化。笔者谨从汉字角 是古代天子祭祀时所穿的绣有龙形 的礼服。“ , 棉 蔽
Ke r s:ltigrdcl p ae;a p rlc l r y wo d cohn a ia;a p rl p ae ut e u

《说文解字》衣部字探析

《说文解字》衣部字探析

《说文解字》衣部字探析《说文解字》是一部记录古代经济、政治、宗教、民俗等历史文化信息的大百科全书,对历史有着真实的折射和反映。

而服饰不仅仅是人类外表的包装,更代表着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可谓是人类内心世界的折射,同时也是人类进步与文明的标志。

因此,试图对《说文解字》中116个衣部字进行研究以探寻我国古代服饰文化的奥秘。

标签:说文解字;衣部;服饰文化《说文解字》是我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以六书理论系统解释汉字形义关系、分析汉字结构、归纳汉字构形系统的文字书籍,不仅系统地贮存了经秦代书同文规范后的小篆,同时也是记录我国古代经济、政治、宗教、民俗等历史文化信息的大百科全书。

正如许慎之子许冲在《进表》中所言:“慎博问通人,考之于逵,作《说文解字》,六艺群书之诂,皆训其意,而天地、鬼神、山川、草木、鸟兽昆虫、杂物奇怪、王制礼仪、世间人事,莫不毕载。

”因此,《说文解字》犹如一面镜子,真实地折射出古代的历史与文化。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历史古国,历来都十分关注“人”自身,无论是饮食还是建筑,是典章制度还是思想流派,都有其渊源的文化传承。

服饰,更是在人类日常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不仅仅是人类外表的包装,更代表着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可谓是人类内心世界的折射,同时也是人类进步与文明的标志。

《说文解字》共收字9 353个,其中“衣”部共收字116个,包括重文(异体字)11个,另有新附字3个。

这些字都是在一定程度上与服饰有关的,并从不同方面反映出了我国古代的服饰文化。

一、“衣”部字的总体特征《说文解字》“衣”部的一百来余字并非是简单地记录语言的符号,而是具有文化传承的重大意义。

因此,许慎在释义次序时也是煞费苦心,尽量将有关的衣类联系起来,使得整个衣部首尾呼应,贯通一气。

从《说文解字》“衣”部字整体的顺序来看大致是从积极义到消极义,由贵到贱,先名后事。

这在王筠的《说文句读》中也曾提到:“本部次字,颇无伦脊,贵者之衣在首,次之以衣之一端之名,结以贱者之衣,死人之衣,车马之衣。

浅谈汉字“衣”

浅谈汉字“衣”

68语言研究浅谈汉字“衣”刘凡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摘要:从《说文解字》出发,探讨汉字“衣”的本意及形体所反映的相关文化内容。

对“衣”意义,字源,字形,部首的探析,不仅有助于对外汉语教师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汉字教学方案,还可以普及隐藏在其后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

关键词:说文解字;衣文化;汉字教学《说文解字》是中国首部系统地分析字形,解说字义,辨识字声的字书。

它比较全面客观地分析了每个汉字的本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看出汉字形态所反映的相关文化内容。

“衣”部共收字116个,中有重文11个,另新附字3个。

这些字一定程度上都与服饰相关,从不同方面反映了中国古代的服饰文化。

一、衣文化古代中国的传统服装可以归为两种体系,一种是上衣下裳,一种是衣裳相连为一体。

《说文》:“衣,依也。

上曰衣。

下曰裳,象覆二人之形。

”段玉裁注:“衣者,人所倚以蔽体者也。

”古代,人们通常将上衣简称为“衣”。

文学作品中常现“衣裳”,但它们其实分指上下衣。

《邶风》:“绿兮衣兮,绿衣黄裳。

”“裳”是“常”的重文。

《说文》:“常,下帬也。

裳,常或从衣。

”“帬,下裳也。

”即帬和裳都是下半身的裙子。

古代上衣也称“襦”,有长襦、短襦、腰襦之分。

如《孔雀东南飞》:“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

”《周易》:“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可见古人认为衣裳对文化的影响十分巨大。

此外还有一种形式的衣服--深衣。

郑玄注:“名曰深衣者,谓连衣裳而纯之以采也。

”通俗说,就是分别裁上衣和下裳,然后把二者缝在一起,用不同颜色的布料为衣缘。

它的特点是使身体深藏不露,体现优雅姿态。

基于这点,深衣备受推崇。

深衣大概在先秦时期始兴,上至天子下至庶民,无论男女皆服。

深衣的用途也十分广泛。

《礼记·深衣》中载:“故可以为文、可以为武、可以摈相、可以治军旅。

完且弗费,善衣之次也。

”一些学者认为,“袍”就始于深衣。

考古也发现,早期的袍同是上下分裁,到汉时才普遍通裁。

到了魏晋,从少数民族中传来的“裤褶”更受欢迎,深衣不再像之前那样流行。

浅谈汉字“衣”

浅谈汉字“衣”

浅谈汉字“衣”作者:刘凡来源:《神州·中旬刊》2019年第06期摘要:从《说文解字》出发,探讨汉字“衣”的本意及形体所反映的相关文化内容。

对“衣”意义,字源,字形,部首的探析,不仅有助于对外汉语教师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汉字教学方案,还可以普及隐藏在其后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

关键词:说文解字;衣文化;汉字教学《说文解字》是中国首部系统地分析字形,解说字义,辨识字声的字书。

它比较全面客观地分析了每个汉字的本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看出汉字形态所反映的相关文化内容。

“衣”部共收字116个,中有重文11个,另新附字3个。

这些字一定程度上都与服饰相关,从不同方面反映了中国古代的服饰文化。

一、衣文化古代中国的传统服装可以归为两种体系,一种是上衣下裳,一种是衣裳相连为一体。

《说文》:“衣,依也。

上曰衣。

下曰裳,象覆二人之形。

”段玉裁注:“衣者,人所倚以蔽体者也。

”古代,人们通常将上衣简称为“衣”。

文学作品中常现“衣裳”,但它们其实分指上下衣。

《邶风》:“绿兮衣兮,绿衣黄裳。

”“裳”是“常”的重文。

《说文》:“常,下帬也。

裳,常或从衣。

”“帬,下裳也。

”即帬和裳都是下半身的裙子。

古代上衣也称“襦”,有长襦、短襦、腰襦之分。

如《孔雀东南飞》:“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

”《周易》:“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可见古人认为衣裳对文化的影响十分巨大。

此外还有一种形式的衣服--深衣。

郑玄注:“名曰深衣者,謂连衣裳而纯之以采也。

”通俗说,就是分别裁上衣和下裳,然后把二者缝在一起,用不同颜色的布料为衣缘。

它的特点是使身体深藏不露,体现优雅姿态。

基于这点,深衣备受推崇。

深衣大概在先秦时期始兴,上至天子下至庶民,无论男女皆服。

深衣的用途也十分广泛。

《礼记·深衣》中载:“故可以为文、可以为武、可以摈相、可以治军旅。

完且弗费,善衣之次也。

”一些学者认为,“袍”就始于深衣。

考古也发现,早期的袍同是上下分裁,到汉时才普遍通裁。

衣部首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

衣部首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

衣部首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
嘿,你知道吗?衣部首在里那可是有着很特别的解释呢!就好比说啊,“衣”这个字本身,不就像是一件挂起来的衣服嘛,多形象啊!
(就像看到苹果我们就知道它是一种水果一样形象。


在中,衣部首代表着与衣物相关的各种含义。

你想想看,我们每天
都要穿衣服,衣服对我们来说多重要啊!(这就好像我们每天都要吃
饭一样重要!)它不仅能保暖,还能展现我们的个性和风格呢。

比如说“衫”字,有了衣部首,就明确表示这是一种衣服。

(就像看
到“木”字旁我们就知道和树木有关一样。

)再看看“袄”字,也是因为有衣部首,我们就知道它是一种厚衣服。

我记得有一次和朋友聊天,说到衣服的话题,朋友就说:“哎呀,
这衣部首可真是神奇,看到它就知道和衣服脱不了干系。

”我当时就笑
着回应:“可不是嘛,要是没有衣部首,那这些表示衣服的字该多混乱呀!”(就像没有了方向标,我们都不知道该往哪儿走了。

)还有“袍”“裤”等等这些字,都是因为有了衣部首,我们才能准确理
解它们的意思。

这衣部首就像是一个指引,让我们在汉字的海洋里能
清楚地找到与衣服相关的字词。

你说这衣部首是不是很有意思呀?它让我们对汉字的理解更加深刻,也让我们对衣服这个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有了更多的认识。

我觉得呀,衣部首真的是汉字里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呢!(就像心脏对
于人体一样重要!)它让我们的语言更加丰富多彩,也让我们能更好地表达自己对衣服的感受和理解。

《说文解字》中纺织用植物纤维的整理(一)

《说文解字》中纺织用植物纤维的整理(一)

中国意义上最早的字典(最初叫字书,直到《康熙字典》出现后,才用字典这个词)是汉代以前成书的《尔雅》,不过严格上来说《尔雅》只能算是训诂(字典的部分功能)。

所谓训是指用通俗的话去解释词义,所谓诂是用当时的话去解释古语或用较通行的话去解释方言。

因此训诂泛指解释古书中的字、词、句的意义。

关于字书出现过《史籀》《苍撷》《爰历》《博学》《训纂》《急就篇》等,直到东汉许慎(约58年~约147年,一说约30年~约121年)编写了《说文解字》,创立了六书理论,让《说文解字》成为中国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字书之一[1]。

《说文解字》不仅是对文字符号的梳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载体。

对《说文解字》中与纺织相关的文字进行整理及研究,为中国古代纺织技术及其文化的发展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通过文献研究法对《说文解字》全书进行语义探析,系统整理与纺织材料相关的文字,并进行分类与更深入的研究。

考察全书540个部首,整理出与纺织相关的文字,并将其中材料部分进行了细致的分类,统计发现截至东汉时期纺织纤维主要有丝、麻、葛三大类,并且这些字分布在8个部首内,大部分文字主要集中在糸部及艸部。

本文对常用的植物纤维信息进行整理。

1棉花纤维《说文解字》中有:“柍,柍梅也。

一曰江南橦材,其实谓之柍。

”仅凭《说文解字》我们是无法了解这句话的意思,而西晋文学家左思(约250~305年)的《蜀都赋》中有相关信息可考“布有橦华”,所幸有西晋学者刘逵(?~?)注解“橦华者,树名橦。

其花柔毳,可绩为布也,出永昌(今云南西部)。

”因此这里的“柍”则是橦树的种子,可推测为棉籽,因为这注解与考古发现从南方传入的棉花(图1)是树棉相印证。

但刘逵的注解还是有问题的,因为棉花并不是花绩为布,而是种子纤维绩为布。

许慎关于树棉的形态解释还是相当正确的,他把树棉看成梅的一种,并认识到是果实开花的特征,其实他把棉桃开裂认为是开花是误解,但反倒证实了是树棉。

《说文解字》衣部字研究的开题报告

《说文解字》衣部字研究的开题报告

《说文解字》衣部字研究的开题报告尊敬的指导教师:本人拟开展的课题是《说文解字》衣部字研究。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说文解字》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字典之一,收录了大量的古代文字和文化内容,对古代文字、历史文化、语言背景等方面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其中衣部字作为日常生活必需的衣物领域的象征,对于我们了解古代居民的生活习惯、社会风貌、艺术审美等方面具有特殊的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以《说文解字》中的衣部字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每个字的形义、音韵、用法、文化涵义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分析,探究古代社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趋向。

同时,通过对《说文解字》的整体性分析,探寻字义的演变和发展,揭示古代文字的变化趋势和历史演变。

三、研究目标和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衣部字进行深入的研究,推动对古代文字、文化、历史及社会背景的了解和研究。

具体目标包括:1.深入挖掘和分析衣部字的各种文化内涵、含义和审美趋向,探究古代社会的人文艺术背景。

2.分析衣部字的字义演变和发展,探究文字变化的规律,从而揭示古代文字的特点和历史演变。

3.将本研究成果应用于教育、文化、艺术等方面,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四、研究计划和进度本研究共计划历时一年,主要研究内容、方法和进度如下:1.阅读学术文献,理清研究思路和研究方向,起步时间:2021年3月至4月。

2.搜集相关通用工具和数据,建立相关数据和工具库,起步时间:2021年4月至5月。

3.开展对衣部字的详细解析和分析,起步时间:2021年5月至8月。

4.编写研究报告,起步时间:2021年9月至10月。

5.整理成果并进行论文撰写,起步时间:2021年11月至12月。

五、结语本研究旨在探究《说文解字》衣部字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演变,为我们研究古代文字、文化和社会背景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迪。

但本研究还存在诸多不足,需要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

因此,本研究工作将不断进行,以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相关研究内容。

7例谈汉字中的服饰文化

7例谈汉字中的服饰文化


绔也写作袴,裤子的意思。 古代的裤子只有两个裤筒,没有 前后裆,有点像今天的运动员穿 的护腿,功用在于防寒。纨绔是 有钱人穿的,纨是织造得较为细 致的生绢,纨绔专指富贵而又不 务正业者。

最初指衣的交领,后来指衣的前幅,古代作 品中提到的襟,一般指前幅,《伶官传序》中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就是指的前襟。襟 是形声字,形旁是“衣”,声旁“禁”兼表义, 因为袒胸露怀是不礼貌的,故以襟禁之。因为襟 当胸,所以可用来指胸怀(如胸襟)。 “襟”又叫“衽”,中原地区交领之服衣襟 向右掩,即左襟压右襟,而边远不发达的地区正 好相反,叫“左衽”。后代即以“左衽”指不服 从朝廷的远方敌人。
服装,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的文化形态。自 有人类,就有服装。为己的实用性和为人的审 美性的双重功能,使服装成为人类生活中的必 需品。同时,服装又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标志, 能展现出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在人类社会的早期,衣服的主要作用应该 是护体、御寒和遮羞。从和服饰有关的汉字所 表示的意义总体来看,不仅古人重视服装的服 饰美,而且大多与古代礼制有关。可见,在我 们的古人眼中,衣服的文化意义十分重大,在 某种程度上,它已超过了它的物质价值。
2.体衣

甲骨文写作“ ”,象形字。
上面象领口,两旁象袖筒,底下象两襟左 右相覆,为上衣形。“衣”是汉字的一个部 首,从“衣”的字与衣服有关。
衣的狭义是上衣,裳是下衣。《诗 经· 东方未明》》中是 “常”的异体字。裳就是裙。《说文解字》 巾部:“常,下裙也。”《孔雀东南飞》写刘 兰芝即将离开焦府时,这样写道“著我绣夹 裙,事事四五通”,此处的裙即“下裳”。 《木兰诗》:“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 裳用几幅布帛连接而成,魏晋以前男女 都穿裳,隋唐时代裙为妇女专服。后来文学 作品中就用“裙钗”代称妇女。

《说文解字》第762课

《说文解字》第762课

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的是《说文解字》的第762课,这一课主要讲的是“衣”部的一些字。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衣”部中的第一个字:“衣”。

这个字在甲骨文和金文中都有出现,它的形状就像是一件衣服的样子。

在古代,人们用“衣”来表示衣服、服饰等意思。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衣”部中的第二个字:“裹”。

这个字的本义是指用布巾或袋子包裹物品,后来也用来表示衣物、被褥等。

此外,“衣”部中还有许多与衣服、服饰有关的字,比如“袍”、“衫”、“裤”、“袜”等等。

这些字都是与衣服有关的常用字,它们的形状和意义都有一定的联系。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衣”部中的最后一个字:“襾”。

这个字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常用了,它的本义是指覆盖在酒器或食器上的盖子。

在古代,人们用“襾”来表示用布巾或叶子覆盖食物,以保持清洁和保鲜。

好了,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

我们学习了“衣”部中的一些常用字,这些字都与衣服、服饰等有关。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学习这些字,更好地了解古代文化和汉字的演变历程。

衣的造字结构

衣的造字结构

衣的造字结构
【衣】字造字法为象形。

甲骨文字形。

上面象领口,两旁象袖筒,底下象两襟左右相覆,为上衣形。

“衣”是汉字的一个部首。

从“衣”的字与衣服有关。

【衣】字本义为上衣。

《说文解字》卷八衣部:“衣,依也。

上曰衣,下曰裳。

象覆二人之形。

凡衣之屬皆从衣。

”许慎依据小篆字形解义,小篆字形与甲骨文、金文并无太大不同,然而许慎未能看出“衣”字的独体象形特征,而将衣袖以下部分误认为是两个侧面人形,故言“象覆二人之形”,衣服是供一个人穿用的,怎么可能“覆二人”?故《说文》此解有所不当,但前面的解说(“衣,依也。

上曰衣,下曰裳”)是有道理的,衣服是依附在人身上的,故曰“依也”,只依附于人的上体的短衣服叫“衣”,能遮盖至下体的长衣服叫“裳”。

衣的汉字结构和部首

衣的汉字结构和部首

衣的汉字结构和部首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衣,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穿着物品。

在汉字中,衣的结构组成为两个部分,一个是“衤”,另一个是“衣”。

下面将详细介绍衣的汉字结构和部首。

我们来看一下“衣”的结构。

衣字的基本构成部分为“衤”和“衣”两个部分。

“衤”是左边的部首,表示衣物的相关意义。

“衤”的本字是“衣”,是表示衣服的部分。

而“衣”则是右边的部分,表示整体的意思。

两部分结合起来,构成了“衣”这个汉字,代表了穿在身体上的服装。

我们再来看一下“衤”的部首。

部首是汉字中的构词要素,用于区分不同字的音义。

在汉字中,“衤”部首表示跟衣服有关的含义。

像“裤”、“袖”、“衫”等字都包含了“衤”部首,表示这些字和衣服有着密切的联系。

“衤”部首又可以分为俩小部首,左边是“衣”,右边是“示”。

“衣”表示着穿在身体上的服装,“示”表示着展示、显示。

结合起来,“衤”部首表示穿着衣物并展示给别人看的意思。

“衣”的在汉字中的运用也非常广泛。

在古代,衣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的需求和追求。

衣也是人们社会地位和身份的象征。

朝服、职位服等不同种类的衣服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社会地位和身份。

第二篇示例:衣,是最基本的人类需求之一。

在中国文化中,衣不仅是一种保暖的工具,更是一种象征和体现个人品味和风格的装饰品。

衣的汉字结构和部首也是值得我们探讨的话题。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衣”字的字形结构。

汉字衣,结构是“衤”+“衣”,其中“衤”是偏旁,也是部首,其意义为“衣服”。

整个字形看上去就像是一个人穿着衣服的形象,很形象生动。

接下来,我们进一步了解一下“衤”这个部首。

衤是汉字部首之一,出现在很多字中,如“题、离、裁、装”等。

衤部意为衣服,是表示与衣服相关的字的统一部首。

衤这个部首,常常出现在与服装、穿着相关的字中,如“补、袒、裤、袖”等。

这些字都和衣服有关,所以使用了衤部首。

在古代的文字中,“衣”字还有着更为丰富的含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说文解字·衣部》东汉许慎编撰的《说文解字》,不仅是中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的字典,更是一部记录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民俗、宗教等历史文化信息的大百科全书。

作者通过对古老汉字的解读,揭示了汉字体系形成之际华夏民族的文明程度,以及应用过程中人们赋予汉字的社会意义。

借助《说文解字》对汉字进行文化学考察,将深入了解到一个动态的华夏先民丰富多彩的文化世界。

本文以《说文解字·衣部》为例,谈一谈说文解字的编排体例,也可以对中国古代的服饰文化有大致的了解。

《说文解字·衣部》共收字116个,其中重文11个,另有新附字3个(据徐铉本)。

本文将取正文116字,对其语义及排序进行分析和梳理。

一、《说文·衣部》语义归类从造字法角度看,“衣”部字除“衣”“表”“衰”“卒”“褭”5字外,其余111个皆为形声。

现对它们进行意义系联和归类。

(一)释各种衣服的字《说文》中衣服的种类很多,有上衣、下衣,长衣、短衣,单衣、夹衣,外衣、内衣等,还有许多较常服不同的特殊服饰。

1.普通服饰(1)上衣、下衣古代上衣又简称“衣”,《说文解字》:“衣,依也。

上曰衣,下曰裳”。

“衣”字小篆作,象衣之形。

古代“衣”与“裳”常常并举,分指上衣和下衣。

《诗·邶风·绿衣》:“绿兮衣兮,绿衣黄裳”。

《毛传》:“上曰衣,下曰裳”。

又《诗·齐风·东方未明》:“东方未明,颠倒衣裳”。

可见“衣”“裳”二者所指不同。

“衣”部中表下衣的字除“裳”(常的或体,本义为人穿在下身的裙装)外,还有“襗”“褰”“襱”“袑”。

《说文解字》:“襗,絝也”。

“褰,絝也”。

“襱,絝踦也”。

“袑,絝上也”。

(2)长衣、短衣“袍”,古代指有夹层、中装絮的长衣。

《说文解字》:“襺也”。

“袍”字声旁“包”兼有包住全身的意思。

许慎以“襺”训“袍”,看似二者同义,严格而言,二者还是有差别的。

《说文解字》:“以絮曰襺,以緼曰袍”。

絮即新丝棉,缊即旧丝棉,显然“襺”要比“袍”高级些。

“襦”是一般人御寒的常服。

《说文解字》释为“短衣”,有点像今天的短袄,古代男女皆服。

如古乐府《孤儿行》:“冬无复襦,夏无单衣”。

(3)单衣、夹衣“襌”与“複”对称,分别指单衣和夹衣。

《说文解字》:“襌,衣不重”。

“複,重衣皃”。

“襌”与“複”中的“单”和“复”既表意又表音,襌即单层的衣服,複即夹层的衣服。

《释名·释衣服》:“有里曰複,无里曰襌”。

(4)外衣、内衣“表”,《说文解字》:“上衣也。

古者衣裘,以毛爲表”。

《说文解字系传》:“古以皮为,毛皆在外,故衣、毛为表”。

与之形成反义的字是“裏”,《说文解字》:“衣内也”。

“裏”的声旁“里”也有表义作用。

“褻”指在家穿的内衣,《说文解字》:“私服”。

《詩》曰:“是褻袢也”。

“衷”即里面贴肉穿的私居之衣,《说文解字》:“裏亵衣”。

另有“衵”,《说文解字》:“日日所常衣”。

《玉篇·衣部》:“衵,近身衣也,日日所著衣”。

2.特殊服饰(1)特殊图案、颜色“衮”是古代帝王及上公祭宗庙所穿的礼服,也称“衮衣”“衮服”。

“褘”和“褕”是王后的祭服,天子王后祭服上所绘绣的龙绘、翟纹带有浓厚的图腾色彩,可视为神州大地远古龙图腾、鸟图腾崇拜的遗迹。

《说文解字》:“褘,……《周禮》曰:‘王后之服褘衣’謂畫袍”。

“褕,翟,羽飾衣”。

“袗”是《说文·衣部》中两种明确标明色彩的服装。

《说文》:“袗,玄服”。

袗是纯黑色的衣和裳。

(2)特殊材料、样式“褧”能较好地说明儒家对于服饰的审美。

《说文解字》:“檾也。

《詩》曰:‘衣錦褧衣’示反古”。

(褧,用麻纱做的单罩衣。

《诗经》说:“穿着有彩色花的丝织品,再罩上用麻纱做的单衣”有返璞归真的意思。

)不愿意自己华丽的衣着太炫耀,与环境不相谐,而覆以质朴的麻料衣服,正是儒家追求的素朴端方之美。

“衤區”是用编织未绩的麻而成的衣服。

一般注释“褐”为粗毛或粗麻制成的短衣,贫苦人所服。

“衰”为“蓑”的本字,《说文解字》:“艸雨衣。

秦謂之萆”。

小篆的“衰”字,从衣,象蓑衣(一种草或棕制成的防雨用具)的草丝或棕丝冉冉披垂的样子,表现了蓑衣最基本的形象特征。

此字后来多用为衰弱之义,与“盛”相对。

于是另造“蓑”字代替它的本义,如《诗经·小雅·无羊》:“何蓑何笠”。

“衧”是妇人穿的大袖外衣,《说文解字》:“衧,諸也”。

这是款式较特别的衣服。

(3)特殊功用、称谓“襁”是背负婴儿的衣物,《说文解字》:“負兒衣”。

“襡”是僮仆穿的长于一般短衣的连腰衣,《说文解字》:“短衣也”。

《段注》中“短”作“裋”。

“裋”则为僮仆穿的比一般短衣长的麻布衣服,《说文解字》:“豎使布長襦”。

《段注》:“竖使谓僮竖也”。

古文字的“卒”字,小篆字形为衣襟下加一短画为指示符号,表示衣上有题识的意思。

这种有标记符号的衣服一般用作士兵或差役的制服。

“袚”是少数民族衣服,《说文解字》:“蠻夷衣”。

(二)释衣服部件的字1.表衣领的字“襋”,《说文解字》:“衣領也”。

“襮”,《说文》:“黼領也”。

《段注》:“白与黑相次文谓之黼。

黼领,刺黼文于领也”。

贵族的衣领上多绣黼文,为“襮”,反映了一种精细的刺绣工艺。

这既有耐磨坚固等实用意义,也是出于美观,更是显示尊卑的需要。

“褗”“裺”也是古代用来表示衣领的字。

《说文解字》:“褗,領也”。

“裺,褗謂之裺”。

2.表衣襟的字“衽”“褛”“衤金”都是指衣襟。

“衤金”,经典作“襟”,也作“衿”。

《说文解字》:“交衽也”。

“衭”,衣服的前襟。

《说文解字》:“襲衭也”。

3.表衣袖的字“袪”“褎”“袂”“褢”四字都指衣袖。

4.表衣边的字“裔”,衣边,《说文解字》:“衣裾也”。

5.表缝衩的字“衤毒”,衣的背缝。

《说文解字》:“衣躬縫”。

“袥”和“衸”指裙子中间开衩的地方。

《说文解字》:“袥,衣衸”。

“衸,袥也”。

《段注》:“膝者,裠衩在正中者也,故谓之袥,言其开拓也;亦谓之衸,言其中分也”。

6.其他表衣服部件的字“褍”指衣的正而又直的幅面。

“袤”,《说文解字》:“衣帶以上”。

《段注》:“此古义也。

带者上衣下裳之介也”。

“襘”指衣带交结的地方,《说文解字》:“帶所結也”。

(三)释动作的字1.与“衣”直接相关的动作字“裨”,《说文解字》:“接益也”。

《段注》:“接也,益也”。

“雜”,《说文解字》:“五彩相會”。

其本义是指各种彩色相互配合来制作衣服。

“襞”和“衦”分别指“摺叠衣裳”和“摩压衣绉并使衣服平展”。

《说文解字》:“襞,韏衣也”。

“衦,摩展衣”。

二字互为反义。

“袒”指衣服裂开,《说文解字》:“衣縫解也”。

“褫”指剥夺衣服,《说文解字》:“奪衣也”。

“襭”和“袺”是两个与衣襟有关的动作。

《说文解字》:“以衣衽扱物謂之襭”。

“執衽謂之袺”。

即把衣襟插在腰带上收盛东西叫做襭,而用手提着衣襟叫做袺。

“裁”和“製”是两个互训的字。

《说文解字》:“裁,制衣也”。

“製,裁也”。

它们都表示剪裁衣服之义。

2.与“衣”关系不大的动字“袓”,《说文解字》:“事好也”。

《段注》:“事好,犹言学好也”。

“好”,《说文解字》释为“美也”,言姿色之美。

故“袓”的本义是“学那美好姿色”。

“褱”和“袌”两字为“怀挟”、“怀抱”。

《说文解字》:“褱,俠也”。

“袌,褱也”。

此二字为递训。

“裝”和“裹”分别指“包裹”、“缠束”,意义接近。

《说文解字》:“裝,裹也”。

“裹,纏也”。

本部最后一字“褭”,指用丝带系马的动作。

《说文解字》:“以組帶馬也”。

(四)释衣服状貌的字1.衣重《说文解字》中表重衣貌的字:“衤圍”“複”“褺”。

《说文解字》皆训为“重衣皃”或“重衣”。

2.衣厚“褆”是形容衣厚之貌,《说文解字》:“褆,衣厚褆褆”。

“襛”,《说文解字》:“衣厚皃”。

3.衣长“衯”“袁”“裵”三字同训“長衣皃”。

4.衣破“襤”,敝衣。

《说文解字》:“裯謂之襤褸。

襤,無緣也”。

5.衣大《说文解字》:“襑,衣博大”。

另有“袳”,指衣服因宽大而张开,《说文解字》:“袳,衣張也”。

6.衣小《说文解字》:“褊,衣小也”。

(五)其他“衣”部字中还有一些无法归入以上四类,呈离散分布:1.卧具“褽”,卧席。

《说文解字》:“衽也”。

“被”和“衾”都是被子,但“衾”是“大被”。

《说文解字》:“被,寝衣,長一身有半”。

2.饰物“襐”,指襐饰。

《说文解字》:“飾也”,即盛大的服饰。

“褘”除有王后祭服之意外,还可指用于遮蔽膝前的佩巾。

《说文解字》:“蔽厀也……”“袚”也可以表示遮蔽在膝前的大巾。

3.人的品质本部有两个形容人的品质的字:“袾”和“衺”。

袾,《说文解字》:“好佳也”。

《段注》:“好者,美也;佳者,善也”。

“衺”是一种坏的品质,“回邪乖僻”。

4.器物之衣本部还收入了表示器物之“衣”的字:书衣“裛”。

“裛”是书套。

5.丧葬衣物襲,(死者穿的)衣襟在左边的内衣。

《说文解字》:“左衽袍”。

《说文通训定声》:“凡敛死者左衽不纽”。

《段注》:“袍,亵衣也”。

裞,赠送给死者的衣被,《说文解字》:“贈終者衣被曰裞”。

褮,给死者脸上覆盖的布巾,《说文》:“鬼衣”。

6.本文无法归类的字《说文解字》分别释为:裻,新衣聲。

一曰:背縫。

袢,無色也。

一曰《詩》曰:“是紲袢也”。

裕,衣物饒也。

《易》曰:“有孚,裕無咎”。

裂,繒餘也。

二、《说文·衣部》列字规律由前文所划分的义类,我们发现《说文·衣部》在列字上呈现出这样两个主要特点:(一)据义系联的系统性从《说文》各部的列字规律来看,一般越是尊贵吉祥的事物,其字越靠前;而越是卑贱丑恶的事物,其字越靠后。

“衣”部也不例外。

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衣”部中许多表明等级、身份的释衣服或衣服部件之字的排列次序。

从“衣”部整体来看,许慎对该部部内之字的次字顺序是有通盘考虑的,各个义类组大致是由贵到贱、先名后事、从积极义至消极义。

而从每个义类组来看,许慎也是尽量地做到“据义系联”。

如:“袪”“褎”“袂”“褢”四字相连,且均表“衣袖”之义;“襚”“裞”“褮”,此组字义又皆与死丧有关。

再如:“袢”(“無色也”)和“雜”(“五彩相會”)、“襞”(“韏衣也”)和“衦”(“摩展衣”),这两组相邻字都是明显的反向的事理相关。

由此可见,无论是“衣”部的整体布局(各义类组之间),还是各字的直接组合(各义类组之内),都充分体现了“据义系联”的系统性———许慎是把各字置于一定的类别中去的,而各类又有所关联。

但由于衣部116字是以“形”为类形成的字族,相互间没有一个共同的意义,所以要把这些字安排妥贴,也确实让许慎煞费苦心。

(二)系统的不完备性经过对“衣”部字逐字的分析和组合,可以发现,“据义系联”的原则也不是处处落到实处。

有的意义相近之字,排序却未能相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