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感悟渗情感实施人文教育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凝聚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守护着华夏儿女共同的精神家园。

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要顺应代发展的需要,担当起传播中华文化经典的使命,努力营造语文课堂的传统文化气氛,深入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祖国传统文化魅力,饱受祖国优秀文化的熏陶。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教师,我认为在教学中有效渗透传统教育可以从以下五方面展开。

一、诵读经典,有效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文化经典是一个民族文化传统中最具权威的著作,在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中起到奠基和引领的作用,在诵读经典中感悟传统文化精髓。

中华民族的文化自古就有注重音韵的传统,多数文化经典适合诵读,不仅可在抑扬顿挫的节奏中加深记忆、增进理解,更可从中体会到民族特有的文化美感。

由于中华民族的文化经典传承悠久、内容丰富,教师应有计划、有层次地进行组织和引导。

根据学生的知识层次和接受水平,由简入繁地安排每个年级、班级二、发掘教学内容,有效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二、发掘教学内容,有效渗透传统文化教育1.加强课内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的国家,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了丰厚的传统文化,北京故宫、山东泰山、山西五台山等都已经被列为世界遗产。

传统文化、民间工艺、艺术、风俗等都蕴涵着深厚的文化传统。

这就对教师学科知识、教学能力、文化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从阅读中融入传统文化通过课内、课外阅读,了解我国优秀文化,积累词句,体会故事情节,文章内涵。

使学生心灵有所触动,如三年级课本中一组教材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专题,由《孔子拜师》、《盘古开天地》、《赵州桥》、《一副名扬中外的画》四篇课文组成。

3.从古诗词入手,加强传统文化熏陶古诗词是古代文化的遗传,是古代文明传承的媒介,更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千百年来脍炙人口。

学习古诗文,不仅可以培养阅读能力,而且能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学科教育,周荣丽约2700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新课改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置于越来越突出的地位,回归语文教学实质,呼唤人文关怀,在教学中体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是时代赋予语文教育的新内涵。

由此可以看出,语文教学的过程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生命活动的过程,更是开启智慧与觉悟的过程,蕴含了丰富的人文意义。

一、丰厚的人文素养是教师的立身之本斯普朗格指出:“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

”要把语文课上成具有趣味、充满人性之美、能净化学生心灵、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课,就必须增加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经常用人文精神高度去撞击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对生活、对人生的思索。

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回归生活,关爱生命,注重人本,发展个性,这样才能发挥人文性在语文学科中的重要作用,才有利于我们的语文教学,有助于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语文教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不少老师深切地感受到对新语文课程难以适应。

这不只表现在观念的落后上,也表现在学科素养、文学修养、审美能力和语言功力上。

身为语文教师,我们必须在钻研精神和教学语言两方面下功夫提高自己,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

要力争作到既有时代精神又有文化气质,既会教学又会研究还会写作。

人文素养是指人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心理素质、人生态度、道德修养等丰富的精神世界。

一个人人文素养的高低直接反映着这个人的文明程度。

有着丰厚的人文素养的教师,情趣高雅,精力充沛。

他们谈吐文明,兴趣广泛,平易近人。

他们有着高雅的生活和工作的情趣,追求着较高的生活和工作的品位,有着十分丰富的精神世界……因而,他们始终以自己的勃勃生机和活力,充满着工作的热情,洋溢着生命的激情,闪耀着人性的魅力,对学生起着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影响。

高中语文单元人文主题思想

高中语文单元人文主题思想

高中语文单元人文主题思想人文主题思想是高中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人文关怀、人文精神的含义,并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分析高中语文单元人文主题思想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一、人文主题思想的重要性人文主题思想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

作为一门语文课程,高中语文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通过文学作品去体会人类的情感、意志和精神。

这种体验有助于学生增进对人类共同体的认同感,进而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文化自信心。

人文主题思想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指的是具备一定的人文精神,如关怀他人、尊重他人、宽容包容以及关注社会问题等。

这种素养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能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自身素质,使他们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人才。

人文主题思想有助于学生的价值观塑造。

在当今社会,道德沦丧、价值观混乱的问题受到广泛关注。

而人文主题思想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中的人文关怀和精神追求,使学生感受到人类共同的美好追求,进而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这种正确的价值观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础。

二、实施人文主题思想的方法1. 文本选择与解读在教学中选择与人文主题思想相关的文本,并探索其中的人文精神,发掘作者的真情实感。

教师应引导学生细读文本,感受其中的人文情感与思想内涵,并通过讨论、解读、赏析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与感知。

2. 讨论与互动通过小组讨论、课堂互动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欲望,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体验人文精神的力量。

教师可以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让学生在交流中不断拓展自己的思维。

3. 情感体验与创作通过开展情感体验活动,如写信、写日记、表演等形式,让学生从情感的角度去感受和理解人文主题思想,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感共鸣。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作活动,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三、人文主题思想的延伸1. 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存在内在的联系,可以通过与历史、地理、哲学等学科的融合,全面展示人文主题思想的内涵与力量。

小学语文人文性教学

小学语文人文性教学

小学语文人文性教学小学语文人文性教学,是指以语文课程为载体,以人文性知识为内容,通过语文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人文情怀和文学修养。

小学语文人文性教学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通过人文性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领悟人文精神,感受人文情怀,培养文学修养,提高人文素养,使其成为有情感、有修养的人。

小学语文人文性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文学作品的学习文学作品是人文性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文学作品,学生可以了解历史、风土人情、人情世故等方面的知识,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在语文课堂上,可以通过朗读、默写、背诵等方式学习古诗词、现代诗歌、经典散文等文学作品,使学生对文学作品有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可以通过文学鉴赏、文学创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启发学生的诗意情怀;通过学习现代诗歌,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学习经典散文,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

二、历史文化知识的学习历史文化知识是人文性教学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在语文课堂上,可以通过学习历史典故、历史故事、历史文化知识等方式,使学生了解历史的发展、文化的传承,培养他们对历史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可以通过历史文化知识的教学,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通过学习古代历史典故,可以使学生了解古代的风俗习惯;通过学习历史故事,可以启发学生的历史感悟;通过学习历史文化知识,可以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三、名人故事的传承名人故事是人文性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名人故事,可以启发学生的人生智慧,激发学生的人格力量,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在语文课堂上,可以通过名人传记、名人故事等内容,使学生了解历史上的伟人、英雄、名家等人物,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文学修养。

可以通过名人故事的讲解和创作,培养学生的自我认同和人格塑造。

通过学习孔子的故事,可以启迪学生的人生智慧;通过学习孟子的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人格力量;通过学习屈原的故事,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情感教育

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情感教育


和谐 、 融洽的师生关 系, 是进行情感渗透的前提
课堂教学离不开师生互动 , 特别是情感间的交流。 课堂教学 的过程 , 它是优化语文教学 的重要途径。 当学生贮藏 的生活经验
中, 师生关系是平 等的, 良好 的师生关系是学生认 知的前提和基 被激活后 , 他们便能够 与文章形成最佳的体验态势 , 迅速和作品
二、 创 设情 感渗透的氛围 。 激发学生学 习热情
升华 。
赞可 夫说 : “ 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 ,触及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 曾说 : “ 教学的艺术不在 于传 授本领 , 学生的精 神需要就 能发挥 高度有效 的作用 。” 在 语文教学 中进 而在 于激励 , 唤醒 , 鼓舞 。” 教师所创设 引发情感 的氛 围, 是引导 行情感教育 的渗 透是有着得天独厚 的优势 的 ,因为立意美 、 构 学生人情入境的关键所在 , 通过创设与文章 内容相近 的情境, 能 思美 、 语言美 、情感 美 的文章都 蕴藏着 大量 的情感 因素在 里
四、 “ 激活” 学生的生活经验参与体 验
师若能充分发挥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得天独厚 的优 势 , 用情
教学中,教师应把学生原有 的生活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
感人 、 以情悟文 , 用情促知 , 课堂就会变得轻 松 、 活跃 , 教学定 能 生长点 ,引导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 经验 。因
的感染力 , 为学生展现 了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 。 首先要求教师要
关键词 : 语 文教学 ; 情感教 育; 渗透
前苏联霍姆林 斯基 曾说 , 情感如 同肥 沃的土壤 , 知识的种子 根据教材的特点 , 细心钻研 、 耐心品味与揣摩 , 挖掘作 品蕴涵 的

人文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人文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人文教育的意义和作用人文教育是指通过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他们对人类文化和社会的认知和理解能力,激发他们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和探究。

它是一种思辨性的教育,不仅关注知识的输入,更关注思想的培养,是现代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一、人文教育的意义1.启发思想,提高认知。

人文教育强调学生的人文素养,使他们具备人类文化、道德伦理、艺术审美等方面的认知能力,懂得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拓展了他们的视野,提高了他们的智力水平。

2.培养情感,陶冶性情。

人文教育注重个体的精神内涵和情感认知,通过教授文学、艺术和哲学等课程,让学生感受和体验人类的情感和情感内涵,从而增强情感认知和情感交流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

3.培养审美,提升品位。

人文教育强调对艺术、音乐、文学等方面的理解和鉴赏,让学生从审美的角度去感受人类文化,提高审美水平,从而拥有良好的文化品位和文化素养。

4.提高人性,陶冶情操。

人文教育是一种关注人性的教育,它通过人类文化和历史的探究,让学生从内心深处理解和感受人类的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他们的品德与修养。

二、人文教育的作用1.滋养心灵,培养美好情感。

人文教育关注个体的情感和情感认知,以历史和文化为基础,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和情感素养,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形成一种人文的情感,让内心充满美好的温暖和力量。

2.提高自我素质,增强创造力。

人文教育强调理解和思辨,鼓励学生探究人类价值和精神,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激发他们的内在潜力和想象力。

3.促进社会和谐,培养良好行为。

人文教育注重品德和修养的培养,鼓励学生在道德、行为和人际交往方面具备良好的标准和素养,从而促进社会和谐。

4.增进文化交流,促进文化繁荣。

人文教育增进了人类的交流,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相互理解,有助于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促进文化繁荣。

总之,人文教育在现代社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无论是个体还是社会,都需要从中汲取灵感,提高人类素质和智力水平。

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

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

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是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促进国家文化软实力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可以通过许多形式和途径进行,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接触、了解、体验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中华文化传统的自豪感。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
一、课文内容和教学形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以课文内容和教学形式为主要途径,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可以选择一些与中华传统文化有关的课文,如《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经典课文,通过教师讲解、学生朗读、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理解、在实践中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加入一些传统文化的元素,如古诗词的赏析、传统节日的习俗讲解、民间故事的传承等,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深刻地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校园文化建设和活动开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和活动开展,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可以在学校内设立中华传统文化角,陈列中华传统文化的书籍、工艺品、图片等,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地了解和体验中华传统文化。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与中华传统文化有关的活动,如春节文化大礼堂、端午龙舟比赛、中秋赏月活动等,让学生在参与中华传统文化活动的过程中,亲身感受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春风化雨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

春风化雨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

春风化雨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于漪说过,只有当教师给学生带来思考,用思考来使学生折服和钦佩的时候,他才能成为年轻心灵的征服者、教育者和指导者。

要在语文教学中给学生带来思考,我认为,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

在学习的过程中,一个人不应该只是完成对各种知识的掌握,对健全心智的培养或者说在学习的同时审视人生、观照世界是同样重要而且也是更重要的问题,这样一种审视人生、思考人本身以及观照整个世界的信念、精神、气质就是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对自我的关注、关怀,表现为认识、寻求和关注人的生存价值、尊严、命运,了解人类各种宝贵的精神文化成果,是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认同、肯定和塑造。

人文精神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也就是说,要把人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要首先尊重人的价值。

中国的现代文明进程离不开人文精神,而教育恰恰是传播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

新一轮课程改革明确提出并强调了人文精神对各个学科的渗透,折射出人文精神在教育中深远的现实意义----语文学科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将人文精神作为核心的内容贯穿于其中的意义尤其值得关注。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体系中一以贯之,相对于其它学科,语文学科从某种角度来说最能够体现出人文精神。

语言的背后是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如诗经、楚辞、唐诗、宋词,明清的小说等都是通过语言来凸现文化价值与文化走向的,这种文化精神、文化走向与人文精神时时处处无不相连;各种文学体裁诗歌、散文、小说或戏剧等等的教学内容,显示出语文学科在本质上始终都在关注人本身,因此,语文教学应在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为思路,带领学生走进丰富的语文天地。

我们看到,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进行,越来越多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实践都出现了新鲜的景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逐渐把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作为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重的教学模式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认同。

人文主题语文要素是什么

人文主题语文要素是什么

人文主题语文要素是什么语文学科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学艺术鉴赏能力的学科,它承载着国家的语言文化传承和人文精神的传播。

人文主题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强调人的思想、情感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在语文教学中,人文主题语文要素占据着重要地位。

那么,人文主题语文要素到底是什么呢?一、文化传承人文主题语文要素之一是文化传承。

语文学科的核心任务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欣赏和传承能力。

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化的杰作,了解中国的历史和传统,感受我们民族的文化精髓。

二、情感体验人文主题语文要素之二是情感体验。

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和体验能力,让学生通过语言和文字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教师可以通过诵读古诗词、阅读文学作品等方式,引导学生从文字中感受美、感受情感,提高学生的情趣和审美能力。

三、思想启迪人文主题语文要素之三是思想启迪。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仅要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法。

语文教学中要注重质疑和思辨,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

四、美的追求人文主题语文要素之四是美的追求。

语文学科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学科,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培养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通过鉴赏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诗歌和音乐,使学生从中领略美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五、人文关怀人文主题语文要素之五是人文关怀。

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让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和民生问题。

通过阅读报刊杂志、跟踪新闻事件等方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精神。

总之,人文主题语文要素是文化传承、情感体验、思想启迪、美的追求和人文关怀。

通过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让学生能够用情感和思想表达自己,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能力,使他们成为具有人文关怀精神的时代新人。

【免费下载】如何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人文性

【免费下载】如何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人文性

如何挖掘、运用语文教材中的人文性我们教师都知道,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

语文的人文性,体现在课文的思想内容中,也体现在教学的方式、方法上。

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有对文章内容的理性探究,也要有师生情感的积极参与。

正是这种思想与情感的交融使得我们的语文教学充满了魅力。

重视阅读教学的人文性,是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

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人文性呢?一、挖掘文本因素,陶冶学生情感文本,绝不是语言文字的简单组合,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实施人文熏陶的工具。

“语文教学的本质是以人文教育为主体,人文教育与科学训练有机统一的文学审美活动。

是受教育者感悟体验与科学认知的和谐发展。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利用文本,把文学作品当作人文精神熏陶的主阵地,积极发挥人文教育作用。

如何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呢?1、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课文的人文内涵是培养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

针对蕴涵着丰富情感的语言文字,教师要善于通过语言文字让学生徜徉于课文的意境,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如第七册《珍珠鸟》这课人与鸟的亲近,互相信任是本文的重点。

老师注意了小鸟的戏剧性变化。

其实鸟能产生这样的变化就是源于作者对它的精心照顾,人对鸟的信任。

这是本课的人文性。

这才是文章的重心与中心。

我觉得设计时可以按:我对小鸟的精心照顾、小鸟的变化,两条主线并进。

侧重我对小鸟的态度。

让学生抓住最受感动的地方细细谈。

体会到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统一。

最后,还应该把落脚点放在人文性上。

在发散思维训练完后,老师应总结到:我们人类和动物、植物一同生活在大自然中,正是有了他们,我们的大自然才充满了生机,我们的生活才充满了乐趣。

动物属于大自然,植物属于大自然,我们也属于大自然。

你觉得,该怎样做才能使这只珍珠鸟更加快乐地生活?引导学生认识到应该放回大自然。

让他们自由自在的生活。

才能达到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统一。

2、按专题进行单元阅读教学有利于人文精神的培养。

在一组课文内容中有选择地进行阅读教学,着重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留给他们足够时间思考。

渗透人文情怀 提高学生素养

渗透人文情怀 提高学生素养

渗透人文情怀提高学生素养人文情怀是指人们内心深处对人文精神的理解和尊重,是一种对文化、历史、传统的热爱和情感表达。

在当今社会,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人文情怀逐渐被忽视,学生素养也随之下降。

如何在教育中渗透人文情怀,提高学生素养成为了当今教育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要提高学生素养,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人文情怀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学生最终发展的关键因素。

教师应从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个方面入手,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注重文化、历史、传统等方面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文观念和情感态度。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适当安排一些文学、历史、传统文化的课程,让学生通过学习古诗词、经典作品等,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文化底蕴,培养对人文精神的理解和尊重。

在课外活动中,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等文化遗迹,让学生亲身感受并参与到文化传承中,增强学生的人文情怀,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大学教育也应当渗透人文情怀,提高学生的素养水平。

大学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肩负着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使命。

大学教育应当注重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人文观念和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在大学教育中,不仅要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还应当注重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

可以通过设置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加强对学生道德、伦理、情感等方面的教育,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文情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渗透人文情怀,提高学生素养,是当前教育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在教育中,不仅要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人文观念和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对文化、历史、传统等方面有深刻理解和尊重的学生,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情感教育与文化传承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合实践

情感教育与文化传承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合实践

情感教育与文化传承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合实践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小学语文教学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更加注重情感教育与文化传承的融合。

这种融合旨在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体验情感的共鸣,理解并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

二、融合实践的策略1.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共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让学生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环境中,从而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

例如,在教授描写自然景观的课文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神秘。

2.讲解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感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这些文化元素,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并增强他们的文化认同感。

例如,在教授古代诗词时,教师可以介绍诗词背后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诗人的生平事迹,让学生在欣赏诗词的同时,更好地理解并传承中华文化。

3.开展实践活动,深化情感体验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体验情感与文化,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实践活动。

例如,在教授传统节日的课文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庆祝活动,如制作灯笼、剪纸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历史遗迹等,让他们亲身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4.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健全人格在融合实践的过程中,情感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课文中的情感元素,引导学生体验并理解各种情感,如亲情、友情、爱情等。

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他们思考并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情感素养。

三、融合实践的反思1.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在融合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应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不同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文化认知可能存在差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2.注重实践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教师应关注融合实践的效果,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和意见,并根据这些反馈和意见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浅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渗透

浅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渗透

浅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渗透人文精神是指人们在道德、伦理、情感等方面所展现出来的一种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

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渗透,指的是在语文教育的过程中,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师的言传身教等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首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渗透体现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

语文教学应当贴近生活、贴近学生,选取与学生生活经验和情感关系密切的内容进行教学。

例如,通过教授优秀文学名著,让学生感受到经典作品中包含的人生哲理和情感价值;通过讲解民间传说、童话故事等,培养学生对美好的向往和梦想;通过介绍诗人、文学家的传记,让学生了解到伟人的奋斗历程和背后的人文精神等。

这样的教学内容不仅能够引导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欣赏,还能够在学生心灵深处埋下种子,潜移默化地塑造他们的人文情怀。

其次,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渗透体现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在积极思考的过程中感受到人文的魅力和智慧。

例如,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全面理解和解读,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语言表达;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体验和表达内心情感,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热爱和表达欲望等。

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启迪和滋养,增强他们的人文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

再次,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渗透体现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上。

教师在课堂上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道德情操的引领者和榜样。

教师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人文情怀,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和感染学生。

例如,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以身作则,亲身示范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教师要用激情和耐心去对待每一个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这样的教师言传身教不仅会给学生以教育上的启迪,还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人文价值观的形成。

最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渗透体现在课堂教学活动的安排上。

教师可以组织各类音乐、舞蹈、朗诵、演讲等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其中去感受到人文艺术的美妙,培养他们对艺术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高中语文选修人文主题思想

高中语文选修人文主题思想

高中语文选修人文主题思想人文主题思想在高中语文选修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思考,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人性、人类情感以及人类社会的发展,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本文将从人文主题思想的定义、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策略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人文主题思想的定义人文主题思想是指表现人类普遍情感、价值观、思想意识、社会伦理等方面内容的文学作品。

这些作品通常聚焦于人类存在、生命意义、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关系等人与人之间的问题,并以此作为主题,通过描写、揣摹和反思,展现出人性的复杂多样性和社会的多元化。

二、人文主题思想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1. 引导学生思考人类的本质:人文主题思想通过深入人性的描绘,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了解人类普遍的欲望、情感和思考方式,从而提高对人类本质的认识和理解。

2. 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和审美能力:人文主题思想通过独特的创作方式,塑造出丰富的人类情感世界,引发学生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个人情感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人文主题思想往往反映了社会的种种问题,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分析,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社会的变迁和发展,进而培养他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能力。

三、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策略1. 提供多样化的文学作品: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多样的文学作品,涵盖不同类型和不同风格的作品,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和思考人类普遍的情感和伦理问题。

2. 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和思想碰撞: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者演讲,让学生展示和分享自己对文学作品中人文主题的理解和观点,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形成思想上的碰撞。

3. 鼓励学生创作人文主题作品:通过写作、诵读等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创作人文主题的作品,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思辨能力。

同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作品的表达和价值。

4. 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教学:在讲解文学作品时,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的案例进行教学,将人文主题思想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刻人文思想。

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策略

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策略

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策略高中语文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科学,具有人文精神的教学是其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需要通过老师的辅导,了解历史、文化、思想等方面的知识,培养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

而如何渗透人文精神成为了目前高中语文教学体系存在的重要问题。

下面,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三方面详细介绍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策略。

一、从教学目标入手教学目标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渗透人文精神的关键点。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将人文精神融入教学目标中。

人文精神包括了学生的审美情趣、价值观、思维方式等方面,试图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人类文明的博大精深。

具体策略如下:1、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该将社会责任感渗透到教学目标中。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伟人的奋斗史、社会问题的研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该将文化素养融入教学目标中。

例如,在阅读古典文学作品时,应该让学生了解其文化历史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这些作品。

教学内容是教学中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该将人文精神融入教学内容中。

具体策略如下:1、选择适宜的教材。

教师应该选择那些既具有文化内涵,又适合学生年龄和认知水平的教材。

例如,在教授文言文时,应该选择那些典籍性强、思想含义深刻的篇章。

2、借鉴现代文学作品。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该充分借鉴现代文学作品。

这些作品中充满了时代气息,鲜明的个性与情感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文学的魅力。

1、让学生感受阅读的快乐。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在提高阅读水平的同时,教师应该让学生感受阅读的快乐。

例如,在教授诗歌时,可以让学生朗读、吟唱,让学生在朗诵中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2、让学生思考问题。

高中语文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例如,在阅读和研究课文时,可以发放提问卡片,让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

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一、准确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人文精神是一种对人的关怀、尊重和理解,是一种追求真善美和人类最高境界的价值追求。

人文精神是个体主体的价值观、精神境界和文化思维方式的体现,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和情感共鸣。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关注人的自主性和独特性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独特性,关注每个人的自主性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力,让学生在思考、表达、创造中发挥自己的个性魅力。

教师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不仅仅满足于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培养他们辩证思维的能力,从而使其具备辨别是非、探求真理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责任感语文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人文精神,把学文化的能力提升为感悟生活和关怀他人的情感甚至情怀。

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学生的人文情感,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和爱心。

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和讲解,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和弱势群体,培养他们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和行动。

语文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追求真善美的完美境界语文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道德伦理和审美情趣的培养。

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文学作品的欣赏、解读和创作,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的完美境界。

教师要教会学生欣赏美,培养他们独立判断和评价美的能力。

要教会学生学会感悟生活,关注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思想内涵。

二、培养人文精神的具体方法为了培养高中生的人文精神,语文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文学阅读与解读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和解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进文学的世界,感悟文学作品中人的喜怒哀乐,体会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

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通过课堂讲解和学生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作品中的人文思想、人性的复杂与多样性,培养他们对人的关怀和理解,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和情感体验。

人文教育 培养学生人文关怀与素养的重要途径

人文教育 培养学生人文关怀与素养的重要途径

人文教育培养学生人文关怀与素养的重要途径人文教育是培养学生人文关怀与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当今社会,注重人文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提高文学素养、加强艺术修养以及培养社会责任感三个方面来讨论人文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与作用。

一、提高文学素养人文教育的第一个重要途径是通过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来培养他们的人文关怀。

文学作为一种优秀的人文艺术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共鸣,提高他们对人类情感和人性的理解。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学生能够在情感上与作品中的人物产生共鸣,感同身受。

这能够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关怀他人的能力。

另外,文学作品中的深刻思考和丰富的想象力也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研读文学作品,学生能够培养对于人类命运和社会问题的关注,进而形成对人文关怀的理解和认同。

二、加强艺术修养人文教育的第二个重要途径是通过加强学生的艺术修养来培养他们的人文关怀。

艺术作为一种审美的表达形式,能够传递情感和思想,唤起观众的共鸣。

通过学习和欣赏艺术作品,学生能够体验到不同的审美情感,增强对生活美好事物的感知和体验。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非常关键,因为艺术作品能够反映出社会问题和个体命运中的普遍性和共通性,从而激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关注。

此外,艺术作品中的创造力和表现力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和沟通,形成关怀他人的态度和意识。

三、培养社会责任感人文教育的第三个重要途径是通过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来培养他们的人文关怀。

社会责任感是指个体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关心,有意愿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心理状态。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需要创设有利于学生社会实践的环境与条件,让他们亲身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并意识到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与义务。

通过社会实践,学生能够深刻了解社会问题的严重性,增强对弱势群体和社会不公平现象的关注,并主动投身到解决这些问题的行动中去。

这样的体验能够使学生形成关怀社会、服务他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真正意义上成为具备人文关怀与素养的公民。

基于新课程背景小学语文人文课堂的构建

基于新课程背景小学语文人文课堂的构建

基于新课程背景小学语文人文课堂的构建随着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人文课程的改革,教育工作者需要重新审视和构建人文课堂,以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本文将从人文课堂的定位、构建要素和实施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人文课堂的定位1. 人文课堂的内涵人文课堂是指以人为本,注重传统文化、人文精神和人文价值观培育的语文课堂。

通过人文课堂,学生能够感受到人文关怀,促进情感的融合与发展,提高人文素养和文化修养。

2. 人文课堂的目标在新课程背景下,人文课堂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文化自信和审美能力,引导学生积极投身到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活动中。

3. 人文课堂的意义人文课堂的重要性在于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自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立德树人的目标。

二、人文课堂的构建要素1. 传统文化的渗透人文课堂应该在教学内容上加大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注重选用具有人文精神的文学作品和历史故事,让学生通过课文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 情感态度的引导人文课堂应该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引导,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实践体验等方式引导学生去感受自然美、人情美、心灵美,让情感在课堂中得到有效的培养和表达。

3. 文化认同的培养人文课堂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让学生明白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并且在文化传承中积极参与和贡献。

4. 图书馆的资源利用建设文化资源室,积极利用图书馆的资源,让学生自主阅读可以弥补教材的不足,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得到更多的文学修养和情感体验。

5. 体验式教学的引入人文课堂应该注重引入体验式教学,让学生通过参访、实践等方式来感受文化的底蕴,激发他们对文化的探索和理解。

三、人文课堂的实施方式1. 情感引导的方式在人文课堂教学中,对于情感引导的方式可以采用故事讲解、音乐欣赏、音诗对话等形式,让学生能感受到美的存在和文化的魅力。

2. 开放式对话的方式在人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开放式对话的方式,让学生在思想交流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激发出他们对文化的深思和探索。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选择题90道(附答案)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选择题90道(附答案)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选择题90道(附答案)一、单项选择1.下列法规哪个不是制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依据。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B.《幼儿园管理条例》C.《幼儿园工作规程》D.《儿童权利公约》2.幼儿园教育是()的奠基阶段。

A、基础教育B、中小学教育C、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D、社会教育3.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

A.专家观点B.理论C.实际D.国家需要4.幼儿园教育应当为幼儿()的发展打好基础。

A.一生B.小学C.中小学D.今后工作5.幼儿园应与家庭、()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A.家长B.街道C.教育公司D.社区6.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

A.物质B.精神C.生活和活动D.游戏7.幼儿园教育应以()为基本活动A.教学B.游戏C.操作D.交往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B.应该以教育和教学为重点C.应关注个别差异D.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9.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的、()的。

A.全面;启蒙性B.和谐;启蒙性C.全面;提深D.科学;启蒙性10.幼儿园教育可以相对划分为()等五个领域。

A.生活、人际、社会、科学、艺术B.体育、语言、社会、认知、艺术C.健康、语言、社会、数学、音乐D.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11.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A、引发幼儿对阅读、书写、书籍的兴趣;B、创设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C、保护幼儿的好奇心D、帮助幼儿掌握语言表达的技巧12.对幼儿发展状况的评估,()是重要依据。

A、教师的评语B、家长的反映C、平时观察的行为和累积的作品D、重要、典型时刻的特殊行为13.教师应视为重要的评价信息和改进工作的重要依据是()A、上级行政管理机构领导的意见B、幼儿的行为表现和发展变化C、专家的最新理论D、家长的要求14.《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是()年颁布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抓感悟渗情感实施人文教育
松隐小学胡卫东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与地位”一章中开宗明义:“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在这里,“人文性”被提升到重要的地位。

因此,小学语文课程理应承担起促进学生发展、提高素质、弘扬人文精神的重任,让学生从语文中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和感染,受到人文思想的教育。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文质兼美,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我们应该充分运用教材中的人文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精神灌注与人格熏陶,为其“终身精神发展”打好“精神的底子”。

《课标》强调:“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

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这一段话告诉我们,要凸显语文教育中的“人文性”,其基本策略是“熏陶感染”,追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而感悟正是个体凭借语言及其语境的直感,获得某种印象或意义的心理过程。

从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有目的地利用各环节激发学生的感悟,诱发学生的情感,是实施人文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研读中感悟,读中悟情。

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感悟的心理历程是“循文、明象、体情、悟道”,即感知语言文字,再现事物表象,进入课文意境,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了解写作意图和方法。

语文教育进行人文精神培养,不能依靠生硬的外部灌输,也不能机械地大运动量地训练。

而是要充分唤起学生的内心情感,并推动情感的有效迁移。

可见感悟不是通过教师讲解达到的,而是让学生潜心读书,自己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品位其中的感情才实现的。

六朝时期文艺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写到:夫辍文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一句话,要激活情感,“以读求悟,读中悟情。


在学习《他从火里跑出来》中“正当人们痛心的时候,忽然发现一团烟火向外飞奔,原来是血迹斑斑的诺贝尔从火里跑出来。

他一边奔跑,一边狂呼“我成功了!我成功了!”时:
师:你读懂了什么呢?
生:诺贝尔试验炸药成功了,他很高兴。

师:他是怎样的情况下试验炸药成功的?
生:非常危险的情况下,我从血迹斑斑可以看出。

师:再读读这句话,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读懂了诺贝尔为了发明炸药,连自己的生命都不顾。

师:诺贝尔为了发明炸药,连自己的生命都不顾,读到这里,同学们你们的感受——
生:诺贝尔为了发明炸药,勇于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令人感动和敬佩。

师:让我们把对诺贝尔的崇敬之情融入到自己的朗读之中吧!
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

从以上教学片段可见,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读书、争议,以读求悟,充分领悟课文语言的丰富内涵。

教学中,教师重视学生读书的独特体验,巧妙设问,“你读懂了什么”,“你读了有什么感受?”教师为了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深层次的体会,把课内外知识相融合,使学生读中悟情,真切体会到诺贝尔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肖伯纳和小女孩》一文中肖伯纳和小女孩的一段交往,蕴涵着浓浓的人文精神。

在这一片段的教学中,有学生质疑:“小女孩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肖伯纳听了她的话后为什么惊呆了?”老师说:“是啊!我也不太明白。

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看看是为什么?”学生读书思考后,有的说:“因为肖伯纳对小女孩说的时候自以为是,所以他惊呆了。

”有的学生认为:“因为肖伯纳觉得自己刚才太骄傲了。

”还有的说:“因为肖伯纳从小女孩的话中懂得了一个人无论取得了多大成就,都不能骄傲。

”就这样老师凭着极佳的教学洞察力,巧妙地借学生的疑问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再通过学生读书思考,从而领悟到课文所表达的一个人无论取得了多大成就,都不能骄傲的的道理,使学生得到了人文精神的陶冶。

二、情境中感悟,以趣激情。

情境教学法是遵循反映论的原理,充分利用形象,创造生动的场景,激起学生的情绪,从而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语言的一种教学法。

利用这种方法创设情境,并凭借情境使儿童进入情绪的内心感受,从而感悟文章中所蕴涵的人文情怀。

古诗《望庐山瀑布》虽只有四句话,但充满诗情画意。

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采取“以趣激情”的方法,在创设情境上作文章,突破学生抽象思维领会意境的难关。

教学中,可提问:看到这首诗,你一定被诗中的景色所陶醉,让我们随着画面去领略一下庐山的美丽风光吧!然后借助课件步入诗境,再现青山环抱、紫烟升腾、飞流直泻的雄伟景象,由于声、像、形、感同步的“动态”画面,缩小了文字、图画的时空,给学生的思维提供了一定的凭借,学生随声、像、画入境,在无声处融入真情,在有形处激活思维,在媒体创造的美好意境中去感悟其境之幽美,其情之真切,诗人之情怀。

在教学《司马光》一课时,让学生情境表演,进行模拟实验,用瓶子代替又高又大的水缸,小石子代替大石块,瓶石相击,瓶子一破,水马上流了出来,学生这时才真正体会到在当时的情况下,司马光让水离开人这个救人的方法是最简便有效的,从而对司马光的聪明产生敬佩之情。

三、联想中感悟,陶冶情操。

联想是指由于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

让学生通过对课文情节补白、充实和设身处地地联想,在扩展故事内容中陶冶高尚的情操。

《送给爸爸的新年礼物》一课中结尾写到:“这是我送给您的新年礼物,爸爸!”他张开双臂抱住爸爸,他觉得父亲的手臂也紧紧地搂住他。

尽管屋了里很黑,他们彼此都瞧不见对方的脸。

此时此刻,父子沉重而又激动的心情,人间最真挚的亲情如何感受呢?我采用补白联想,问:“父亲当时会想些什么呢?”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

学生们是这样想的:“父亲看到儿子这样懂事,送给他这样一份特殊的礼物,他为有这样的儿子而感到高兴。

”“父亲会对儿子说,谢谢你,儿子,这是我收到的最好的礼物。

”通过补白联想,让学生感受到人间的真情陶冶。

这一过程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又渗透了做人的哲理。

《苏武牧羊》一文教学中,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引导由课文结尾设身处地地联想:苏武回到了离别19年的故土,他含着热泪端坐在车上,
怀里紧紧地揣着那支脱了毛的旧旌节。

想像一下,如果你是苏武,你会对成千上万来迎接他的人说些什么?有的学生说:“我今天能回到自己的国家感到很高兴。

”有的学生说:“我虽然在外这么多年了,但我从来没有忘记过自己的国家,自己的使命。

”有的学生说:“我虽然在匈奴19年,但我没有给国家丢脸,我始终保留着这支象征国家的旌节。

我为自己感到自豪。

”教育家布卢姆把人的情感比喻成“潘多拉魔盒”。

他强调在这个“盒子”里可以找到决定一个人人生性质的力量。

学生的种种发言,尽管角度不同,但从中可以学生已经领悟到了洋溢在课文字里行间深厚的爱国情怀。

各种联想中情感的感悟,使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成为人的意识、精神的培育过程,充分体现了阅读教学的人文价值,达到了人文教育的目的。

四、拓展中感悟,升华情感。

高尔基说:“文学即人学”。

优秀的课外作品是课内知识的延伸,在教学中或课外拓展一些与课文作者、写作背景、课文内容有关的历史和故事,会极大地吸引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聆听和阅读古今优秀文学作品中,受到灿烂文化的熏陶。

如在教学《让马》、《草地夜行》等课文时,老师及时向学生介绍了一些关于长征的文章让学生品读,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了红军战士为了建立新中国所付出的巨大牺牲,以及红军战士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进而转到对历史的回顾,对先辈业绩的缅怀。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根据学生学习课文的需要,或课前或课后布置学生阅读与课文内容相关联的文章,以拓宽学生知识面,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如在教学《空城记》一文时,向学生介绍《三国演义》,教学《武松打虎》时,向学生介绍《水浒传》,特别是“火烧赤壁”、“智取生辰冈”等篇目。

使学生了解祖国灿烂的历史和文化。

学生还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比较轻松地理解课文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建构应强调“感悟”。

因为感悟是情智交融的;感悟的主体是参与者;感悟是人心与文心的融通;感悟的对象是语言与精神同构共生的整体,既有内容,又有形式。

通过以上几种方式的感悟,学生对课文塑造的生活原则有了设身处地的真切感受,真正受到了道德情操的熏陶感染,与作者心心相印,感情共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