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二0一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积 极 的财政 政 策和稳 健 的货 币政 策 的宏观环 境 下 ,着 力稳 增 长 、抓转型 、控物价 、惠民生、促和谐 ,加快启动 实施三 大国 家战略 ,积极帮助 中小企 业脱 困解难 ,全省经济保持平稳较 快
增 长 ,民 生 进 一 步 改 善 , 实现 了 “ 二 五 ” 发展 的 良好 开 局 。 十
涨55 ,农业 生产资料价 格上 涨1 % ,工业生 产者 出厂价 .% 08
格 上 涨 50 , 工 业 生 产 者 购 进 价 格 上 涨83 ;固定 资产 投 资 .% .% 价 格 上 涨 75 。 .%
%
一
、
综
合
初 步 核 算 ,2 1 年 ,全 省 生 产 总 值 为 3 0 0 元 , 比上 0 1 20亿
一
.
\
/
.
z
z
㈣
z …
z …
均汇率 折算 为9 8 美元 ),增长71 03 .%。三 次产业增加值 结构
由上 年 的49 : 16 : 35 整 为49 : 13 : 38 . 5 . 4 .调 . 5 . 4 .。
图3 2 0 — 0 年 居 民 消 费 价格 涨 跌 幅 度 06 2 1 1 表 1 2 1 年居 民 消 费 价 格 变 动 情 况 ( 年 =1 0) 01 上 O
20 6 0
2 07 0
20 8 0
2 9 00
21 0 0
2 1 01
匡
[三
交通 运
2 1 年 ,财政 一 般 预算 总 收 入5 2 1 元 ,比 上年 增 长 01 9 57 _ 2 % ,增 速 比上 年 提 高22 百 分 点 :地 方一 般 预 算 收 入 1 .个
2010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图1 2 0 — 0 年全省生产 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062 1 0
交 通和通信 娱乐 教育文化用 品及服务
居住
10 o3 11 0. 6
l60 0 .
l06 0. 11 0. 5
l64 (. )
lo 0. 0 l1 O. 6
155 0.
2 1 年 ,财 政 一般 预 算 总收 入4 9 亿 元 , 比上 年增 长 0 0 85 1 .%,地 方一般 预算 收2 2 0 亿元 ,增长 2 .% ,增速 分 88 '68 , 17
全 省 城 市 农 村
居 民消费价格 总指数 食 品
# 粮食
烟 酒 及 用 品
衣着
2 0 0 6 2 0 0 7 2 0 0 8 2 9 00 2 1 0 0
13 0. 8 17 03
l4 1. 3
l07 o.
9 . 93
14 o. 0 17 0. 5
2 87 千公顷 ,比上年下降07 0 .5 .%;蔬 菜6 85 千公顷 ,与上 1 .9
年 持平 ;棉花播种面积2 .千公顷 ,比上年增长35 08 .%。
投资价格上涨47 .%。
%
省 ”总战略 ,扎实推进 “ 全面小康六 大行动计 划” ,全省经济 社会协调发 展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各项事业加 快推进 ,科学
发展水平 明显提高 ,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取得丰硕成 果。
一
、
综 合
初步 核算 ,2 1 年 ,全省 生产 总值 为2 2 7 元 ,比上 0O 7 2亿 年增长 1 .% ( 8 1 见图 1)。其中第一产业增 加值 1 6 亿 元 ,第 31
三 、 工 业 和 建筑 业
2000年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0年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合肥"门户网站 2005年08月08日【字号:大中小】2000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促进经济增长的各项政策措施,以结构调整、扩大内需、科技创新为重点,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各项体制改革顺利进行,经济建设取得可喜成就。
全市整体经济呈现稳步发展的良好势头,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各项改革继续深化,人民生活进一步提高,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综述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产业结构不断调整。
全市经济总量在1996年跨上200亿的基础上再上新台阶,突破300亿。
据初步统计,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2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3%,分别高于全国、全省2.3、2.0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6亿元,增长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55亿元,增长10.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34亿元,增长12.6%,国内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1.1:47.7:41.2,第三产业上升0.9个百分点,产业结构逐步升级。
各项改革全面推进。
国有企业改革力度加大,资产重组进展顺利,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积极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城区财政分税制改革顺利实施,社会保障体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医疗保险制度,医疗卫生体制、药品流通体制改革开始实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继续深化,货币化分房全面启动。
2000年是”九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世纪之交的重要一年。
”九五”期间,我市人民在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四大、十五大精神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开放开发,再造新合肥,建设现代化的大城市”的工作大局,面对国内需求不足、经济转型、体制转轨等多重压力,励精图治,发奋图强,使我市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健康的发展势头,各项改革推向纵深,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摘要]国家统计局今日(2014年1月20日)公布,2013年GDP(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7%,完成了年初设定的7.5%的调控目标;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为29547元和8896元,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上涨2.6%。
2013年,面对极为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科学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国民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6884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7%。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7.7%,二季度增长7.5%,三季度增长7.8%,四季度增长7.7%。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6957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249684亿元,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262204亿元,增长8.3%。
从环比看,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8%。
全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3.7%。
一、农业生产再获丰收全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0194万吨,比上年增加1236万吨,增长2.1%。
其中,夏粮产量13189万吨,增长1.5%;早稻产量3407万吨,增长2.4%;秋粮产量43597万吨,增长2.3%。
全年棉花产量631万吨,比上年减少7.7%;油料产量3531万吨,增长2.8%;糖料产量13759万吨,增长2.0%。
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8373万吨,比上年增长1.8%,其中猪肉产量5493万吨,增长2.8%。
生猪存栏47411万头,比上年下降0.4%;生猪出栏71557万头,比上年增长2.5%。
全年禽蛋产量2876万吨,比上年增长0.5%;牛奶产量3531万吨,下降5.7%。
二、工业生产增势平稳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7%。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9.5%,二季度增长9.1%,三季度增长10.1%,四季度增长10.0%。
湖北省农垦二00一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二 、 业发 展 情 况 农
20 0 1年 , 北 农 垦 农 业 面 对市 场 低 迷 和 自然 灾 害 双 重 压 力 , 大 农 业 结 构 调 整 力 度 , 施 湖 加 实 “ 教兴垦 ” 科 战略 , 业 综 合 素 质 明 显 增 强 , 业 生 产 结 构 进 一 步 优 化 。 通过 结 构 调整 , 要 农 农 农 主
业 、 业 生产 队 27 渔 2 1个 , 比上 年 减 少 7 8个
2 0 年 , 湖 北 农 垦 年 末 总 人 口为 1 2 5 01 2 . 4万 人 , 比 上年 增 加 1 O . 2万 人 ,人 口出 生 率 为
7 9 o人 口死 亡 率 为 4 8 o人 口 自然 增 长 率 为 3 %。都 大 大 低 于 全 国 、 省 同期 水 平 。 .% , .% , 1 , 全
固
20 0 2 第 2期
现 代 农 垦
维普资讯
统 计 公 报 ●
渔 业 产 值 1 . 5亿 元 ,比上 年 增 加 1 0 O3 . 9亿 元 , 林业 产值 0 4 . 1亿 元 , 比上 年 减 少 0 0 . 8亿 元 全 年 农 作 物 播 种 总 面积 2 6 7 5 5 l公 顷 , 比 上 年减少 36 3 3公 顷 , 中 粮 豆 播 种 面 积 9 3 7 其 79 公 顷 ,比上 年 减 少 1 3 5公 顷 , 少 l . 5 ; 24 减 12 %
产 品的生产格局 发生了很大变 化。
全 年实 现 农 业 总 产 值 4 . 7亿 元 ( 价 , 同) 比上 年 增 加 1 6 98 现 下 , . 2亿 元 , 长 3 4 , 中种 增 % 其 植 业 产 值 2 . 6亿 元 ,比上 年 减 少 0 2 90 . 2亿 元 , 畜牧 业 产 值 1 3亿 元 ,比上 年 增 加 0 8 00 3亿 元 ;
2010年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贵州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贵州调查总队(2011年3月16日)2010年,全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转方式、调结构的总体要求,全面贯彻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努力克服特大旱灾等自然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小康社会建设进程取得新进展。
一、综合初步核算,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为4593.97亿元,比上年增长12.8%。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30.33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1800.06亿元,增长16.6%,其中工业增加值1516.87亿元,增长15.7%;第三产业增加值2163.58亿元,增长12.1%,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长21.6%,住宿和餐饮业增长16.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15.2%。
图1 2006-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3.7%、39.2%和47.1%。
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第三产业比重分别下降0.4个和1.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1.5个百分点。
图2 2009及2010年三次产业增加值构成二、农 业农业生产形势总体稳定。
全年种植业实现增加值383.82亿元,比上年增长1.9%。
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继续扩大,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303.95万公顷(4559.25万亩),增长1.8%;油料种植面积52.91万公顷(793.65万亩),增长3.1%;蔬菜种植面积64.79万公顷(971.85万亩),增长4.7%。
年末,果园面积15.18万公顷(227.70万亩),比上年增长7.8%;茶园面积16.72万公顷(250.80万亩),增长26.5%。
主要农产品中,茶叶、中药材、蔬菜产量增长较快,分别比上年增长24.8%、22.5%和11.6%。
江苏省统计局关于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江苏省统计局关于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正文:---------------------------------------------------------------------------------------------------------------------------------------------------- 江苏省统计局关于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2001年)2000年是“九五”计划的最后一年。
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全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积极扩大需求,大力推进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经济出现了走向良性循环的重要转机,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社会事业取得新成就,基本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调控目标。
一、综合全省经济增长加快,运行质量进一步改善。
初步统计,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8584.7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增幅提高0.5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6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28.0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4439.0亿元,增长11.6 %;第三产业增加值3117.7亿元,增长11.1%。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1700元,比上年增长 9.0%。
按现行汇率折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400美元。
经济结构调整积极推进。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增长,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国有企业改革脱困三年目标基本实现。
第三产业特别是旅游、教育、信息等增长较快。
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构成比例,由上年的 13.0∶50.9∶36.1调整为12.0:51.7:36.3。
扩大内需政策取得显著成效,对外开放迈出新的步伐。
千方百计扩大投资,促进消费,同时努力增加出口,三大需求全面回升,增强了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
全省投资、消费、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4.0%、46.7%和9.3%。
江苏省统计局关于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2002年2月
一
统 / 卜
鲜 菜 F 降 4.% ; 烟 酒 及 用 品 类 下 降 9 0 7 ; 衣 着 类 下 降 2. % ; 家 庭 设 备 % 3 用 品 及 服 务 类 下 降 2.% ; 医 疗 保 健 及 4
千 公 顷 和 3 0千 公 埂 ; 棉 花 总 产 量 0. 45 1万 吨 .增 长 4 4 ; 油 料 总 产 量 1. 6.% 2 3 2万 吨 . 增 长 3.% . 其 中 油 菜 籽 3 4 1 5. 4 8万 吨 、 花 生 8 0万 吨 。 分 别 增 4.
千 公 顷 。 大 宗 农 作 物 品 质 提 高 . 物 中 , 蚕 茧 总 产 景 1. 1 5万 吨 . 增 长 2 1 ; 茶 叶 12 7. % .
万 吨 , 下 降 4. ; 水 果 1 5万 吨 ,增 4 8
河南省统计局关于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养 殖 基 地 和 畜 产 品 加 工 项 目相 继 建 成 。 种 植 业 战 胜 严 重 旱 灾 , 得 较 好 收 成 。 年 粮 食 总 获 全 产量 4 1.8万 吨 , 上 年 增 长 0 4 。其 中 , 粮 19 8 比 . 夏 2 3 . 6万 吨 , 长 3 1 ; 粮 1 8 . 2万 吨 , 降 38 3 增 . 秋 715 下 28 。蔬 菜 、 果 、 卉 等农 作物 持 续 增 长 , 优 、 .% 水 花 名 新 特 、 细 品 种 不 断 增 加 。全 年 棉 花 产 量 8 . 7万 吨 , 精 27 比 上 年 增 长 1 . , 烟 产 量 3 . 8万 吨 , 上 年 增 长 6 烤 7 11 比 1. 。 油 料 产 量 3 2 4 47 6 . 9万 吨 , 上 年 下 降 7 7 。 比 . 林 业 资 源 的 管 理 、 护 工 作 取 得 新 进 展 。全 年 完 成 保
47O 6 . 0万 吨 , 长 3 1。禽 蛋 产 量 2 6 O 增 . 8 . 0万 吨 , 长 增
、
综
合
5 9 。 奶 业 生 产 发 展 较 快 , 年 奶 类 总 产 量 3 . 0万 . 全 O0
3 。 .6
2 6 . 3亿 元 , 长 9 9 ; 三 产 业 增 加 值 1 4 . 9 吨 , 长 4 . 。 水 产 品 产 量 3 . 0万 吨 , 上 年 下 降 62 3 增 . 第 86 7 增 85 10 比 农 业 生 产 条 件 继 续 改 善 。 年 末 全 省 农 业 机 械 总 动 力 达 6 7 . 9万 千 瓦 , 上 年 末 增 长 5 2 ; 用 拖 拉 086 比 . 农 机 和农 用 运 输 车 分 别 达 到 2 34 4 . 6万 台 和 1 8 4 4 . 2万
中华人民共和国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法规类别】经济统计社会统计【发布部门】国家统计局【发布日期】2003.02.28【实施日期】2003.02.28【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国家统计局2003年2月28日)2002年,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团结奋斗,开拓创新,努力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顺利实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国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经济总量迈上新的台阶;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取得明显效果,国内需求持续增长;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初见成效,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取得进展;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果,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人民生活继续改善。
一、综合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
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跃上10万亿元的新台阶,达到10239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883亿元,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52982亿元,增长9.9%;第三产业增加值34533亿元,增长7.3%。
图1. 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万亿元价格总水平小幅下降。
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0.8%。
其中,城市下降1%;农村下降0.4%。
商品零售价格下降1.3%。
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2.2%。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2.3%。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0.2%。
居民消费价格中,服务价格上涨1.8%。
表1. 2002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
天津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天津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0年,全市各地区、各单位按照市委提出的"乘势而上,开拓创新,全面上水平"的工作基调,积极推进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和对外开放,国民经济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的态势,整体经济在绿灯区运行。
企业经济效益明显好转,经济增长质量继续提高。
城市面貌发生新的变化,城市环境明显改观,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治安保持稳定。
一、综合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高。
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639.4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8%,继续高于全国平均增长水平。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上年的15976元增加到17940元,增长10.0%。
三次产业全面发展。
第一产业稳定增长,完成增加值73.50亿元,比上年增长3.0%,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5%。
第二产业发展明显加快,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完成增加值811.49亿元,比上年增长11.5%,高于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增幅0.7个百分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9.5%,其中工业增加值738.91亿元,增长12.2%。
第三产业进一步发展,完成增加值754.42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6.0%。
经济体制改革和各项配套改革进一步深化。
企业战略性重组步伐加快,组建企业集团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截止2000年底,全市企业集团达360家,其中私营企业集团40家。
全市完成改制企业累计达297户,占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的80.7%,已有267户进入实际运作。
要素市场建设继续发展,住房制度改革稳步推进。
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继续深化,亏损企业三年脱困目标提前完成。
一季度全市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整体扭亏为盈;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工业企业8月末亏损面降到19.8%,提前4个月全面实现了脱困目标,年末亏损面进一步降为18.0%。
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年末全市共有201万在职职工参加养老保险,78万离退休人员参加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养老金社会发放率达到100%,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覆盖率93.8%,城镇职工失业保险覆盖率94.1%,医疗保险改革试点进展顺利,企业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共有27.2万人。
2001年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1年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正文:---------------------------------------------------------------------------------------------------------------------------------------------------- 2001年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安徽省统计局2002年2月20日)2001年,全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加快发展、富民强省”为主题,深入贯彻中央关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积极深化改革,加快结构调整,努力增加投资、扩大消费,国民经济总体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经济效益进一步改善,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
初步测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290.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6%。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54.2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1415.2亿元,增长10.4%;第三产业增加值1120.7亿元,增长10.1%。
国内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24.1∶42.7∶33.2调整为22.9∶43.0∶34.1。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为9518元/人,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6%。
市场物价基本稳定。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0.5%。
分类别看,服务项目上升4.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上升4.1%,居住项目上升2.7%;食品、衣着、家庭设备及用品、医疗保健用品、交通和通讯等价格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能源原材料购进价格比上年上涨0.2%,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1.4%。
改革步伐进一步加快。
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的公司制改革继续推进,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骨干企业增加到183户。
企业内部机制创新力度加大,经营者年薪制试点进一步扩大。
国有中小企业多种形式的改制取得积极进展。
景德镇-基础资料
景德镇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基础资料The Master Planning for JingDeZhen City ,2009-2030目录第一章自然与环境 (1)第二章人口 (4)第三章社会经济 (9)第四章城镇体系 (10)第五章城区用地评价与分析 (13)第六章城区土地利用现状 (17)第七章城市对外交通及道路广场 (21)第八章城市公共设施 (34)第九章城市市政设施 (40)第十章城区生活居住及房地产开发 (58)第十一章现状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 (58)第十二章旅游设施 (71)第十三章防灾设施 (74)江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江西省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1第一章自然与环境一、概况景德镇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居东经116°57′--117°42′,北纬28°44′--29°56′,西北与安徽东至县交界,南与万年县、西与波阳县接壤,东北与安徽祁门县、东偏南与婺源县毗连。
全市土地面积5256平方公里。
景德镇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江南名城,汉唐以来即以盛产陶瓷而著称,宋代以后与汉口镇、佛山镇、朱仙镇并列为全国四大名镇,明清之际,发展为中外闻名的瓷都,建国后,为国务院公布的我国第一批二十四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并被列为甲类开放城市。
“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景德镇是中国的“瓷都”,也是世界的“瓷都”。
二、历史沿革据《浮梁县志》记载,景德镇在春秋战国时期地属楚国东南境,秦为九江郡番县辖地,汉属豫章郡鄱阳县。
东晋时称新平镇。
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划鄱阳县东部为新平乡,四年(621)置新平县。
镇为县属,因在昌江之南,故又称为昌南镇。
八年撤县,开元四年(716)复置,县治设在新昌江口,故称新昌县。
开宝元年(742年)改名浮梁。
镇先后隶于新昌、浮梁县。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因镇产青白瓷质地优良,遂以皇帝年号为名置景德镇,并沿用至今。
元代,浮梁县一度升为州,镇属州。
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4年2月24日2013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思路,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探索创新宏观调控方式,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实现了良好开局。
一、综合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为13607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68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为73111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53.73%,比上年末提高1.16个百分点。
全年出生人口1640万人,出生率为12.08‰;死亡人口972万人,死亡率为7.16‰;自然增长率为4.92‰。
全国人户分离的人口[2]为2.89亿人,其中流动人口[3]为2.45亿人。
表1 2013年年末人口数及其构成单位:万人指标年末数比重%全国总人口136072 100.0其中:城镇73111 53.73乡村62961 46.27其中:男性69728 51.2女性66344 48.8其中:0-15岁[4](含不满16周岁)23875 17.516-59岁(含不满60周岁)91954 67.660周岁及以上20243 14.9其中:65周岁及以上13161 9.7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568845亿元,比上年增长7.7%。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6957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249684亿元,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262204亿元,增长8.3%。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0%,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3.9%,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1%,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首次超过第二产业。
就业持续增加。
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977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8240万人。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10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5%,略低于上年末的4.09%。
江西省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江西省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正文:---------------------------------------------------------------------------------------------------------------------------------------------------- 江西省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9年3月25日江西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江西调查总队)2008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
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沉着应对来自各方面的严峻挑战和考验,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奋力拼搏,扎实工作,全省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新的成就。
一、综合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初步核算,全年全省生产总值6480.3亿元,比上年增长12.6%,连续六年实现12%以上增长。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60.4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3414.9亿元,增长16.6%;第三产业增加值2005.0亿元,增长10.1%。
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6.4:52.7:30.9,二三一结构进一步强化和巩固。
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实现增加值3434.4亿元,增长15.5%,占GDP的比重达53.0%。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
全年财政总收入突破800亿元,达816.8亿元,比上年增长22.8%,连续六年实现20%以上增长。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88.6亿元,增长25.3%。
财政收入结构继续优化,“两个比重”进一步提高。
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为12.6%,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税收收入686.2亿元,增长23.1%,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84.0%,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县级财力显著增强。
所有县(市、区)财政总收入均超亿元,其中,贵溪市、南昌县超过20亿元,丰城市、青山湖区、西湖区、广丰县等10个县(市、区)超10亿元,另有18个县(市、区)超5亿元。
景德镇市二0一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6月27日,景德镇住宅累计成交5289套,成交面积588614.78㎡,成交均价2973元/㎡;商业用房成交733套,成交面积79604.38㎡,成交均价11649元/㎡。
景德镇市二0一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0年,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龙头,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目标,齐心协力,开拓创新,顽强拼搏,全市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新的进展。
综合据景德镇市统计局最新资料显示:2010年GDP完成461.5亿元,人均GDP达29185元,约4275美元,增速为14.4%,比去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
总体经济持续增长。
据初步核算,2010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61.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1%。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7.91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80.51亿元,增长15.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43.08亿元,增长16.2%。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2%,比上年下降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60.8%,上升2.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1%,下降1.6个百分点。
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29185元,比上年增长14.4%,按上年末汇率换算达4275美元。
国企政革圆满完成。
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用两年左右时间完成国有工业企业改革”目标任务,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奋力拼搏,积极稳妥推进国企改革。
在完成全市国有工业企业改革的基础上,在全省率先完成了六大系统国有非工业企业改革工作,实施了省属下放企业和全市企业政策性破产。
物价水平小幅上涨。
2010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为103%,比上年上涨3个百分点。
在八大消费类别中,食品、居住、医疗保险及个人用品、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和衣着分别上涨6.2%、4.4%、3.3%、1.0%和0.5%,交通通讯、烟酒及用品和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分别下降0.3%,0.6%和0.9%。
江西省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江西省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西省统计局•【公布日期】2005.04.28•【字号】•【施行日期】2005.04.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统计正文江西省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5年4月28日江西省统计局)2001年,江西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认真学习和实践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五届五中、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积极落实以扩大内需为主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继续推进结构调整、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努力增加投资和扩大消费,着力推进各项改革,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全省经济保持快速、健康的增长势头,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改善,科技、教育和社会各项事业稳步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了“十五”计划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
2001年,全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17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06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787亿元,增长12.4%;第三产业增加值883亿元,增长8.4%。
经济结构不断调整。
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构成比例,由上年的24.2:35.0:40.8调整为23.2:36.2:40.6。
公有制经济在改革开放中稳定发展,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和脱困成果得到巩固。
混合所有制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速,全省个体业户和私营企业60.54万户,从业人员147.18万人。
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
市场物价基本稳定,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0.5%。
财政收入继续增长。
全省财政总收入200.16亿元,比上年增长16.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31.98亿元,增长18.3%。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体制性、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民间投资发展缓慢;二是农民增收难度较大,部分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弱;三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就业和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6月27日,景德镇住宅累计成交5289套,成交面积588614.78㎡,成交均价2973元/㎡;商业用房成交733套,成交面积79604.38㎡,成交均价11649元/㎡。
景德镇市二0一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0年,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龙头,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目标,齐心协力,开拓创新,顽强拼搏,全市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新的进展。
综合据景德镇市统计局最新资料显示:2010年GDP完成461.5亿元,人均GDP达29185元,约4275美元,增速为14.4%,比去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
总体经济持续增长。
据初步核算,2010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61.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1%。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7.91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80.51亿元,增长15.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43.08亿元,增长16.2%。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2%,比上年下降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60.8%,上升2.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1%,下降1.6个百分点。
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29185元,比上年增长14.4%,按上年末汇率换算达4275美元。
国企政革圆满完成。
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用两年左右时间完成国有工业企业改革”目标任务,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奋力拼搏,积极稳妥推进国企改革。
在完成全市国有工业企业改革的基础上,在全省率先完成了六大系统国有非工业企业改革工作,实施了省属下放企业和全市企业政策性破产。
物价水平小幅上涨。
2010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为103%,比上年上涨3个百分点。
在八大消费类别中,食品、居住、医疗保险及个人用品、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和衣着分别上涨6.2%、4.4%、3.3%、1.0%和0.5%,交通通讯、烟酒及用品和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分别下降0.3%,0.6%和0.9%。
就业规模继续扩大。
2010年末全市从业人员96.9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01万人。
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1.61万人,增加1.37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比上年末下降0.3个百分点。
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2010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和省委有关文件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三农”工作,加大对“三农”工作的支持力度,各项惠农政策落实到位,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全市完成农业总产值57.58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5.1%,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55.67万亩,粮食总产量达57.53万吨,比上年增加0.73万吨,增长1.3%。
林、牧、渔业生产稳步发展。
全市林业产值4.01亿元,可比增长6.5%,畜牧业产值14.89亿元,可比增长5.1%。
渔业产值3.99亿元,可比增长5.2%,农村牧渔服务业产值2.05亿元,可比增长6.7%。
工业和建筑业工业生产态势趋好。
2010年,全市工业加大力度,促进主导产业集聚发展,工业生产企稳向好。
全年全部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20.34亿元,比上年增长15.6%。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685.62亿元,增长22.49%。
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产值253.99亿元,增长24.31%,轻工业产值202.67亿元,增长41.56%,重工业产值482.95亿元,增长19.77%。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60.03亿元,比上年增长22.49%;主营业务收入678.56亿元,增长43.6%,利税总额52.69亿元,增长70%。
陶瓷发展呈现勃勃生机。
2010年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取得丰硕成果,陶瓷生产形势良好,全年全市完成陶瓷总产值160.2亿元,比上年增长59.72%;陶瓷出口达308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84.3%,陶瓷产业实现税收26600万元,增长160.78%。
园区工业发展势头强劲。
2010年,全市工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82.44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55.78%,比上年增长25.87%,增速比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快3.38个百分点,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57%,拉动全市工业增长14.49个百分点,成为拉动工业经济的增长极。
建筑业平稳增长。
2010年,全市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完成产值38.37亿元,比上年增长39.4%。
全年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03.91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40.36万平方米。
固定资产投资投资规模稳步扩张。
2010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9.6亿元,同比增长34.6%,增速保持在30%以上的高位运行态势,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24.00亿元,同比增长34.3%。
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7.96亿元,比上年增长55.4%;第二产业投资345.00亿元,增长39.7%;第三产业投资86.63亿元,增长16.1%。
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
2010年,我市重大项目得到有效推进,投资结构也大为改善。
非国有单位投资完成330亿元,比上年增长27.8%,占全部投资总额的75.1%;国有单位完成投资109.60亿元,比上年增长57.5%。
全市亿元以上项目130个,完成投资237.41亿元,比上年增长52.3%,其中亿元以上新开工工业项目55个,完成投资额138.18亿元,比上年增长62.3%,占固定资产投资的31.5%,比上年的26.1%提高了5.4个百分点。
房地产投资平稳增长。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5.72亿元,比上年增长3.0%。
其中,商品住宅投资21.19亿元,增长0.7%;全市商品房住宅施工面积291.8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5.4%,商品房住宅竣工面积46.99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6.7%。
国内贸易消费市场持续活跃。
2010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0.37亿元,比上年增长19.7%。
分地区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19.51亿元,增长20.3%;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20.86亿元,增长16.3%。
分行业看,批发业55.52亿元,增长21.5%;零售业56.94亿元,增长17.5%;住宿业1.1亿元,增长7.6%;餐饮业16.81亿元,增长21.6%。
主要商品销售势头良好。
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汽车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54.9%,粮油类增长16.1%,日用品类增长24.6%,通讯器材类增长43%,化妆品类增长33%,金银珠宝类增长73.8%,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3.2%。
对外经济外贸出口再创新高。
2010年,全市外贸出口总值达7.7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1.2%,总量再创历史新高。
在出口产品中,陶瓷出口总值达3.0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倍,占全部出口总值的39.7%。
利用外资快速增长。
2010年,全市新审批外资项目23个,实际利用外资12136万美元,增长20.5%,全年引进3000万元以上项目145个,实际进资239.7亿元,同比增长45.2%。
交通、邮电和旅游交通运输小幅增长。
2010年,全市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量1783.05万吨,比上年增长6.77%。
全年完成客运量1864.7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45%。
其中铁路客运量132万人次,增长3.13%;公路客运量1702万人次,增长4.23%;民航客运量30.79万人次,增长26.81%。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业增加值26.0亿元,比上年增长18.3%。
邮电通信稳定增长。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6.69亿元,比上年增长4.86%。
其中,邮政业务总量5.43亿元,增长6.68%;电信业务总量11.26亿元,增长3.97%。
固定电话年末用户36.66万户,新增0.4万户。
新增移动电话用户1.55万户,年末达到38.81万户。
函件业务量增长3.1%,包件业务量增长4.2%,报刊发行量增长6.7%。
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2010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达1324.59万人次,比上年增22.88%;其中,境外旅游人数19.4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5.02%;旅游总收入66.63亿元,比上年增长24.75%,其中,旅游创汇6484.1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3.0%,旅游收入占GDP 的比重为14.4%。
财政、金融和保险财政收支快速增长。
2010年,全市财政总收入达53.1亿元,比上年增长49.5%,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8.8亿元,增长59.3%。
全年税收完成44.07亿元,同比增长47.7%。
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82.9%,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
全年财政支出101.56亿元,比上年增长43.8%,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1.47亿元,增长27.8 %,医药卫生支出4.56亿元,增长6.9%,农林水事务支出7亿元,增长12.2%。
信贷总量高位增长。
2010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00.92亿元,增长25.65%,突破四百亿大关,比年初增加81.86亿元。
居民储蓄存款248.6亿元,比上年增长20.12%;各项贷款总额达227亿元,比上年增长26.75%。
保险业务有序开展。
2010年,全市实现保费收入58724.4万元,比上年增长31.8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9768万元,比上年增长63.13%,赔款支出14701.4万元,比上年增长77.81%,其中财产险赔付8848.2万元,比上年增长44.11%。
教育和科学技术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2010年,全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高中生入学率达到81.99%;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数达27.34万人,其中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9.18万人;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2.72万人。
2010年,全市普通中学专职教师6517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1732人,所占比重为26.58%;小学专职教师7034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3880人,所占比重为55.16%。
科技事业稳步推进。
2010年,科技进步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取得新成就。
组织申报国家、省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立项125项,争取国家和省科技经费2830万元,专利申请313件。
组织鉴定验收科技成果66项,获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2项。
文化、卫生和体育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
2010年,全市共有文化馆、群艺馆6个,图书馆7个。
广播电台3座,广播发射台2座,广播人口覆盖率(中波)为98.4%;电视台3座,电视人口覆盖率为98.6%。
《景德镇日报》发行总量610万份。
卫生事业继续加强。
2010年,城区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6个。
全市拥有卫生机构(含个体)378所,其中医院32所;拥有病床5602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6478人,其中执业医生2486人,注册护士258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