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及其《论语》解读 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名著导读1《论语》 课件 (共31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名著导读1《论语》 课件 (共3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25cb7a302020740bf1e9b24.png)
(译文)孔于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思考 问题, (但并)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0、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俱。 (译文 )孔子说:“明智的人不会迷惑,仁爱
的 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11、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 伤。”
——1998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获得者集会巴黎时的宣言
孔子 (前551
年~前479年)子姓, 以 孔为氏,名丘,字
仲尼。排行老二,又 称:孔二,汉族人, 春秋时期鲁国陬(zōu) 邑(今山东曲阜fù) 人。孔子是我国古代 伟大的思想家、政治 家和教育家,儒家学 派创始人,世界最著 名的文化名人之一。
《论语》中的名言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译文 )孔子说:“在学习时时常的复习学过的知识,
不也愉快吗?”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 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
的东西,才可以做导师啊。”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 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 考却不学习,就会劳神而无得。”
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 孔子说:“几个人走路,一定有值得我学习
的人。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借鉴他的缺点进行自我
改正并告诉他人。”
5、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 我哉?”
(译文) 孔子说:“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 满 足;教人时;不感到疲倦:这些我做到了哪些呢?” 6、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 也。” (译文 )孔子说:“勤勉好学,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0、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俱。 (译文 )孔子说:“明智的人不会迷惑,仁爱
的 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11、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 伤。”
——1998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获得者集会巴黎时的宣言
孔子 (前551
年~前479年)子姓, 以 孔为氏,名丘,字
仲尼。排行老二,又 称:孔二,汉族人, 春秋时期鲁国陬(zōu) 邑(今山东曲阜fù) 人。孔子是我国古代 伟大的思想家、政治 家和教育家,儒家学 派创始人,世界最著 名的文化名人之一。
《论语》中的名言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译文 )孔子说:“在学习时时常的复习学过的知识,
不也愉快吗?”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 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
的东西,才可以做导师啊。”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 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 考却不学习,就会劳神而无得。”
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 孔子说:“几个人走路,一定有值得我学习
的人。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借鉴他的缺点进行自我
改正并告诉他人。”
5、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 我哉?”
(译文) 孔子说:“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 满 足;教人时;不感到疲倦:这些我做到了哪些呢?” 6、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 也。” (译文 )孔子说:“勤勉好学,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
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课件(共37张PPT)
![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课件(共3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b3ef58aad51f01dc281f1a9.png)
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 有余力,则以学文。”
一、孝顺父母 (孝) 二、团结友爱兄弟姐妹(悌) 三、做事小心,严格要求自己(谨) 四、说话诚实,讲究信用(信) 五、有爱心(泛爱众) 六、亲近道德品质高尚的人(亲仁) 七、多看书学习(余力学文)。
《弟子规》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三字经》首孝悌 次见闻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孝顺父母要有一颗恭敬的心。金钱与物质换不 来亲情与孝心】
•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
【尽孝贵在真心侍奉父母,和颜悦色对 待父母。】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牢记父母的年龄是一种感恩的情怀。】
——走进《论语》 亲近孔子
缔造世界文化的”四圣”
• 孔子 • 释迦牟尼 • 穆罕默德 • 耶稣
• 孔子,更多的是关注现世,关注人生、 人性、人际关系,更加务实。他的思想 是一门关注人的自身发展的学问,讲求 人生在世有所作为。也正因为他成就了 中华文明,成就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的《论语》、西方的《圣经》】
•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 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 孔子说:“自身端正,不发号令就 能施行;自身不端正,即使好令也 不服从。”
•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 不正,虽令不从。”
• 孔子说:“面临着合于仁义的事 情,就是对老师也不必谦让。”
•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
• 孔子说:“有了过错而不改正, 这才真叫错了。”
•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 过去的不能挽回弥补,未来的还 是能赶得上的,要努力争取。
一、孝顺父母 (孝) 二、团结友爱兄弟姐妹(悌) 三、做事小心,严格要求自己(谨) 四、说话诚实,讲究信用(信) 五、有爱心(泛爱众) 六、亲近道德品质高尚的人(亲仁) 七、多看书学习(余力学文)。
《弟子规》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三字经》首孝悌 次见闻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孝顺父母要有一颗恭敬的心。金钱与物质换不 来亲情与孝心】
•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
【尽孝贵在真心侍奉父母,和颜悦色对 待父母。】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牢记父母的年龄是一种感恩的情怀。】
——走进《论语》 亲近孔子
缔造世界文化的”四圣”
• 孔子 • 释迦牟尼 • 穆罕默德 • 耶稣
• 孔子,更多的是关注现世,关注人生、 人性、人际关系,更加务实。他的思想 是一门关注人的自身发展的学问,讲求 人生在世有所作为。也正因为他成就了 中华文明,成就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的《论语》、西方的《圣经》】
•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 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 孔子说:“自身端正,不发号令就 能施行;自身不端正,即使好令也 不服从。”
•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 不正,虽令不从。”
• 孔子说:“面临着合于仁义的事 情,就是对老师也不必谦让。”
•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
• 孔子说:“有了过错而不改正, 这才真叫错了。”
•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 过去的不能挽回弥补,未来的还 是能赶得上的,要努力争取。
名著导读《论语》ppt课件(18页)
![名著导读《论语》ppt课件(18页)](https://img.taocdn.com/s3/m/2e4fbb7f6529647d2628523c.png)
文革时期打倒孔家店
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 随着中国经济继续发展和对外开放不断深 入,汉语热正在全世界范围内升温,汉语 言文化传播出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好 局面。截至2009年10月,中国已经在全球 8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280多所孔子学院和 200多个孔子课堂。
二《论语》其书
• 学而第一 • 里仁第四 • 述而第七 • 乡党第十 • 子路第十三 • 季氏第十六 • 子张第十九
• 墨家关于儒家学说非议儒家的繁琐 礼仪。
• 法家学说思想上与儒家对立,商鞅认为,孔子学说 与法家农战思想对立,致使国家“必贫而削〞。
• 当时民间一般看法:孔子是博学成名的大学者。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 术者,皆绝其通,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 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 董仲舒
有志于学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 七十而为所欲为、不踰矩。〞
• 一、孔子其人 • 少贫且贱 • 年十五有志于学,三十而立 • 周游列国,到处碰壁 • 晚年返鲁,整理《诗》《书》 • 悠悠身后事
周游列国,到处碰壁
• 《孔子世家》: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 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 “东门有人, 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 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假设丧家之狗。〞子贡 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 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论语》是一部_语_录_体散文集,是孔 子的__门_人和__再_传_弟_子_所辑录的孔子
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宋儒把《论语》和 《_中_庸_》《_孟_子_》《_大_学_》合称为 “四书〞。
三、对后世精神品行的塑造
孔子课件(共24张PPT)
![孔子课件(共2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6e61125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68.png)
孔子的箴言名句:
听其言而观其行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的箴言名句: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庙
孔子论学习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 者不如乐之者。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
儒家:崇奉孔子学说的重要学派。学说 内容重视伦理道德教育,它的经典是封 建统治阶级的最高教条,成为中国封建 文化的主体,也为后代保存了丰富的民
族文化遗产。
《论语》
《论语》是早期语录体散文 ,记载孔子 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 子纂录而成。
《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 、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 儒学最主要的经典。
要点:
(1)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创 立了以“仁”为核心的早期儒家 学说,教导人们怎么为人处世。 因此,人们称他为圣人。 (2)流传于世的一部《论语》, 其中许多思想,可让人终生奉行 ,而且沿用至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联系这句话的意思 ,举举生活中的实例,想想,孔子是在教 导我们做什么样的人?
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 被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 终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和 安宁。穷困不要紧,重要 的是有节操,有乐观的生 活态度。
第三个故事
(2)孔子为什么说了解一个实在不容易啊?
【眼见不一定为实,内心的想法太主 观,要从多种角度,不同方面,全面地 去了解一个人】
孔子知道错怪颜回,才有此感叹,从他的感 叹中,你觉这是一位怎样的圣人?
21 孔子
大教育家孔子
请同学们都从不同途径了 解孔子,请大家初步交流一 下。
论语第1课介绍孔子与《论语》PPT课件
![论语第1课介绍孔子与《论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ca62e68360cba1aa911da90.png)
孔子因求仕得不到 重用,乃集中精力从 事教育及文献整理工 作。一生培养弟子三 千余人,身通六艺 (礼、乐、射、御、 书、数)者七十二人。
孔子终生热衷于 从事政治,有一腔报 国之热血,也有自己 的政治见解,但最高 统治者对于他始终是 采取一种若即若离、 敬而远之的态度。他 真正参与政治的时间 只有四年多。
“当你的女友改名为玛丽, 你怎能送她一首《菩萨蛮》?”
美国前总统里根说:
“孔子高贵的行谊与伟大的伦 理道德思想,不仅影响了他的 国人,也影响了全人类。孔子 学说世代相传,提示全世界人 类丰富的为人处世原则。”
孔子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1988年1月,世界各国的诺贝尔奖获 得者在巴黎会议上宣布:“如果人类要 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二千五百 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孔子拥有了较高的声誉。
政治上的辉煌
孔子51岁时,担 任鲁国首都的市长 “中都宰”,政绩 卓著。在孔子的治 理下,鲁国国泰民 安。
周游列国时期
• 55岁时,孔子开始周游列国,推行儒家学说。 • 此后14年中东奔西走,多次遇到危险,险些
丧命。后虽被鲁国迎回,但鲁终不用孔子。
晚年时期
• 58岁,孔子回到鲁 国。很受尊敬,享 受国老的待遇,但 政治上得不到重用。 孔子退而修诗书礼 乐。
二、《论语》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 其弟子言行的书,是儒家经 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 录体。
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 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 艺术、宗教等方面。
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 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 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 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中
国
古 代
论
智 慧
语
的
结
晶
《论语》十二章 ppt课件
![《论语》十二章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5f4fc3d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4c.png)
课文研读
读书人
志向远大,意志坚强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
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把……当做
停止
并列连词
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 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 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 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孔子一生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
• (1)30岁前,位卑而能“鄙事”,有志于学。 • (2)30—50岁,欲仕不能。 • (3)50—55岁,在鲁从政。 • (4)55—68岁,周游列国,历尽艰辛。 • (5)68—73岁,安居鲁国,办教育,理六经。
《论语》简介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 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
实践,从事
请事斯语矣。”
课文研读
从孔子的回答看,达到“仁”的境界的纲领是什么?
是克己复礼,即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克
己对内,复礼对外,克己复礼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
自觉地遵守礼,这是儒家的最高理想,也是孔子的毕生
追求。
对内
非礼勿视 克制
仁
克己 复礼
由己
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
对外
非礼勿动
自己 合乎礼
要求 自己
课文研读
一个字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大概,表示推测、估计
宽恕 (《卫灵公》)
子贡问:“有什么是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吗?” 孔子(就回答)说:“那就应该是“宽恕”了吧! 自己不想要的事情,也不要强加给别人。”
《论语十则》ppt课件
![《论语十则》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db88bbd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94.png)
xĭng 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
曾子说:“我每天三次反省自己— —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替别人出谋划策却不诚心诚意吗?与朋友交往却不诚实吗?
传不习乎?”
(老师)传授的知识不去复习吗?
子曰:“见 贤
思齐焉,
孔子说:“ 看见德行优秀的人 要想着向他看齐
xĭng
见 不贤 而内自省也。”
虽执鞭之士,
即使是低微的官职,
hào 吾亦为之。如不可求, 从吾所好。”
我也尽力去做。 如果不能获得,就从事我爱好的职业。”
子在齐闻《韶》, 三月不知肉味,
孔子在齐地听了《韶乐》, 三个月吃肉都吃不出肉味,
yuè 曰:“ 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说:“ 没想到音乐的创作竟能达到如此高的境界。”
(点)曰:“莫春者, 春服既成,
看见 不优秀的人 就要从内心反省自己。”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贡问:“ 有一句话 可以作为终身遵守的准则吗?
shù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孔子说:“是宽容啊!自己不想承受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曾子曰:“士不可以 不弘毅,
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 没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
任重
而道远”
承担的责任重大,艰险的道路还很长.”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
孔子说:“财富和地位是人们向往的, 不凭仁义之道
wù 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去得到它,就不应该占有。 贫穷和低贱是人们厌恶的,
不以其道得之,
不去也。”
讲仁义道德反而受穷而卑微,也不应该抛弃仁义道德。”
子贡问君子。
子贡请教怎样才能做一个君子
《论语》ppt课件
![《论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c0a4b27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2e.png)
社会责任
论语提倡社会责任意识,有助于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实现可持续
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论语》ppt课件
• 《论语》简介 • 《论语》的核心思想 • 《论语》的名言警句 • 《论语》的现代意义
01
《论语》简介
《论语》的作者与成书背景
总结词
关于《论语》的作者,历史上存在不同的说法。一种 观点认为《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的记录,另 一种观点则认为它是孔子的作品。成书背景方面,《 论语》主要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和思想活 跃的背景。
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是《论语》中重要的哲学思想 之一,主张在处理人际关系和事物时要 保持中正、平和的态度,避免过度或不
及。
孔子认为中庸之道是一种理想的人生态 度和处事原则,通过保持中正、平和的 态度,可以避免偏颇和极端,达到和谐
与平衡的状态。
中庸之道还强调了适度原则,认为在追 求个人利益和社会进步时,要保持适度 和平衡,避免过度追求或过于保守的态
详细描述
关于《论语》的作者,历史上存在不同的说法。一种 观点认为《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的记录,另 一种观点则认为它是孔子的作品。成书背景方面,《 论语》主要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和思想活 跃的背景。这一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社会 动荡不安。同时,诸子百家兴起,各种思想流派涌现 ,为《论语》等经典著作的产生提供了思想土壤。
该以平和的态度进行交流。
总结词
03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关于人际关系的名言
详细描述
这句话告诫人们要注重道义和仁慈,不要只看重利益和金钱。
总结词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详细描述
这句话强调了君子的心胸开阔和坦荡,而小人则常常心胸狭窄、 忧虑不安。
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28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28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d5373974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1a.png)
( 1 ) 子 夏 曰 : “ 博学而笃志
, 切 问而近思,
仁在其中矣 。”
( 2 ) 子 曰 : “ 三 军 可 夺 帅 也 , 匹夫不可夺志也
9
O
(3)当别人不理解 自 己时,我们不应恼怒,保
持应有 的风范 ,正如《 <论语>十二章》 中
所 说 的 : “ 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
(4)唐太宗有一句名言 :“以人为镜 ,可 明得 失 。 ”由此我们可 以联想到《 论语》 中孔子
·——课文解读—→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 改之。”
三人 几个人 焉 在其中
善者 优点
而就
整段翻译
孔子说:“几人同行,必然有可以作为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长处学习,将他们的不 足引以为戒,作为借鉴而改 正。”
— — 课文解读 —一
请简单分析“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
我认为孔子并不排斥富贵,但 富贵的来应该是正义的,以不 义的手段获取富贵是不可取的。 孔子认为如果不能获得富贵, 就应该学会安贫乐道,着重在 贫困中修养身心,提高自身的
道德品质
—— -结构梳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 者不如乐之者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学习态度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一箪食 (
三省吾身( )传不习乎(
曲肱而枕之(
)
)
)
2.文学常识填空。
《论语》,
(学派)经典著作,是一部
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
(体裁)著
作,共20篇。它与《
》《
》合称为“四书”。孔子,名丘,字仲尼,
(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孔子与《论语》导读ppt课件
![孔子与《论语》导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bbdb92c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e7.png)
道德伦理
孔子提出的仁、义、礼、智等 道德准则,成为了中国道德伦 理的核心内容。
社会价值
孔子的思想对于维护社会秩序 、促进人际关系和谐具有重要
意义。
03
孔子与《论语》的关系
孔子的教育思想在《论语》中的体现
01
仁爱
孔子提倡仁爱,认为每个人都应该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论语》中记
录了孔子关于仁的言论,强调了仁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实现仁。
《颜渊篇》
涉及道德修养和人际关系,提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观点
。
《论语》中的名言警句赏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体现了孔子的人道主义思想,告诫人们要尊重他人,不要 对别人做自己不愿意被做的事情。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这句话强调了学习与思考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地学习与实践,才能 获得真正的快乐。
阅读《论语》时,不仅要理解其意义, 更要思考如何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注重整体
不要孤立地看待某一章或某一句话, 而应将《论语》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 把握其核心思想。
《论语》中的重要篇章导读
《学而篇》
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提出“学而 时习之,不亦说乎”等观点。
《为政篇》
探讨政治伦理,提出“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等观点。
孔子与《论语》导读
• 孔子简介 • 《论语》简介 • 孔子与《论语》的关系 • 《论语》导读 • 结语
01
孔子简介
孔子的生平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 的创始人。
孔子出生在贵族家庭,但家道中落,他自幼刻苦好学,精通六艺,后成为伟大的思 想家和教育家。
《论语》的成书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
名著导读《论语》-PPT课件
![名著导读《论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4c966f08bd63186bcebbc44.png)
欲昔『语止相 林
以以臣问《, 玉
其其平普论人 露
半半生,语言 》
辅辅所普》普 载
……
陛太知略
山:
下祖,不
东
于丹《论语》心得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 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 从心所欲,不逾矩。”
•
三十而立就是建立心灵的自信。
•
物质的东西越多人就越容易迷惑。
•
知天命就是内心有一种定力去对抗外界。
2、“要像重视孔子一样重视章子怡,中国文 化才会有未来。”
请为孔子写一个颁奖词
中
他用最锐利的智慧开启了那一道道尘封 华
的门,阳光从那错开的门缝间挤出来,于是
文 化
门外面铺满黄金;他用最朴实的教诲铸造了 的
一把坚韧的利斧,劈成了一道道深深的印痕,
先 驱
它留下的不是疼痛,而是刻骨铭心!于是, :
子子孙孙有了一条光明的大道。
万
百
世
代
师
馨
表
香
,
,
道
德
贯
配
古
天
今
地
二、孔子的历史贡献
1、编修书籍
以修赞定删
传《《《《
先春易礼诗
王秋经记经
之》》》》
道
《《
乐尚
记书
》》
2、兴办私学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 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史记·孔子世家》
桃立赞 李杏周 三坛礼 千,, 。育写
才春 德秋 ,,
师创删 表儒诗 万学书 世,, ;传定
孔 子
名 著 导 读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 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 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初中课文孔子《论语十二章》课件PPT
![初中课文孔子《论语十二章》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62b01253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c7.png)
语言的修辞美
《语综合运用排比、反问、比喻、映衬、对比、对偶、顶 真等多种修辞手法,使句式丰富多彩,表达多样,语气音韵和 谐,节奏鲜明,因而叙事、写人及说理生动活泼,收到了很好 的效果
语言的音乐美
《论语》语言能给人一种音乐美感,究其原因,除语言简洁 外,还与句式丰富多样、句子的节奏音韵、句子中的叠词重 句、修辞手法灵活多变、虚词的纯熟运用.《论语》美的节 奏音韵,读之琅琅上口;美的整齐句式,诵之津津有味;美 的叠句重语,令人寻绎不尽。
主要内容
第五则: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 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 掉它。" 第六则: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确立自己的理想,四十 岁面对任何事都能从容面对不疑惑,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 法则,六十岁时无论听到什么,不用多加思考,都能领会其中的意思, 并明辨是非。七十岁随自己心意,想怎样就怎样,而不逾越法度规矩。”
完结
——感谢聆听
《论二 主要内容
录
三 写作特点
四 问题探究
第一章 整体感知
学习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孔子及《论语》的相关文学常识; 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熟练背诵课文内容。 2.思维发展与提升:.结合课文注释或查阅工具书疏通文意, 理解文中出现的成语,积累名言。 3.审美鉴赏与创造:理理解每则语录的内容,体味《论语》 的语言风格。 4.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结 合自身,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会修身做人。
作者简介
孔夫子,又名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 11日),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 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 阜市)。[2] 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孔 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 孔子倡明“天人合一”之教,以善处 人与自然的关系,他还阐述和弘扬了 人不仅要“仁民”,也要“爱物”的 道理。
❖ 孔子坚决主张国家要实行“富之教之” 的德政,使社会与文化得到发展。孔 子认为文明的最高成就在于造就理想 人格以创立理想社会,通过潜志躬行 “内圣外王之道”,以达到“天下为 公”、“大同世界”:之境界。由于 孔子的卓越贡献和思想影响深远,他
❖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德治主义,他执著地 倡导德化社会与德化人生。德化社会的最高 标准是“礼”,德化人生的最高价值是 “仁”。孔子教导人们积极奉行“己欲立而 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 放人”的’忠恕之道”,以建立正确的人生 观和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020/10/15
名著导读《论语》
元、明、清时期建筑104座466间,碑刻1172通,古树1250株。孔庙
建筑群仿皇宫之制。空间和平面布局以大成殿为中心,以南北为中轴,
院分九进,建筑东西对称排列。
2020/10/15
名著导读《论语》
6
孔府,全称袭封衍圣公府,位于孔庙东侧,是孔子嫡系长孙历代衍圣公 的官衙住宅。孔子后代赐爵始于公元前195年刘邦封孔子九代孙孔腾为 奉祀君,奉祀孔子。历经宋、金、元、明、清延续880年。孔子去世后, "因宅立庙",后代子孙附庙而居,故称庙宅。宋代始设官署袭封视事厅, 前有客馆、客位,后有双桂堂等建筑,官署住宅合一格局初步形成。金 代扩建双桂堂为袭封宅。公元1377年勅建袭封衍圣公府。公元1503年重 修扩建至现存规模。 孔府现占地约73300平方米,有楼、房、厅、堂 480余间。整个建筑座北朝南,以南北为中轴线,三路布局,七进院落。 中路前为官署,后为内宅。最后是花园。东路称东学,西路称西学。
2020/10/15
名著导读《论语》
11
孔子及 其《论 语》解
读
2020/10/15
名著导读《论语》
12
一、孔子的历史贡献
1、删《诗经》《尚书》, 定《礼记》《乐记》,
赞《易经》,
修《春秋》,
以传先王之道。
2020/10/15
名著导读《论语》
13
2、兴办私学
2020/10/15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
艺者七十有二人名。著导读《—论语—》《史记·孔子世家》
14
❖ 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广收
门徒,收的学生不管贫富贵贱, 据说有3000弟子,其中优秀的有 72人。他成为文化传播的使者。 他曾周游列国,晚年专心从事古 代文献整理与传播工作,致力于 教育,整理《诗》、《书》等古 代典籍,删修《春秋》。其学生 将其思想言行记载在《论语》中。
4
孔子及其《论语》解读
2020/10/15
名著导读《论语》
5
孔庙,全称至圣庙,亦称阙里孔庙,位于曲阜城中心。 前479年孔子逝
世,鲁哀公尊孔子为"尼父","故所居堂,后世因庙,藏孔子衣冠琴车书
",岁时奉祀。公元前195年刘邦过鲁,以太牢祀孔子,开帝王祭祀孔子
之先例。公元 153年设官守庙,"掌领礼器"。公元541年始塑孔子像,
和上马石。
名著导读《论语》
8
孔子,是一个志在报国又无人重用 的闲人,又是一个周游列国、苦寻 门路的忙人,更是一个到处碰壁、 从不回头的强人。
2020/10/15
名著导读《论语》
9
2020/10/15
孔子及其《论语》解读
❖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
秋末年鲁国陬邑人,思想家、政治
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生于
2020/10/15
名著导读《论语》
15
孔子及其《论语》 解读
他在鲁国做过官, 又曾游说四方,一生的 主要活动是聚众讲学, 由此建立了中国古代第 一个私家学派——儒家。
2020/10/15
名著导读《论语》
16
❖ 孔子经其终生倡导和历代儒家的发展,使中 国儒家学说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作为中国 人的指导思想逾两千余年。
2020/10/15
名著导读《论语》
7
2020/10/15
孔府大门 孔府大门,明代建筑。三 间,灰瓦 悬山顶,五檩三柱分心式木架。每间 辟一门,黑漆红牙 ,狻猊铺首,菊 花阀阅。明间上悬"圣府"竖匾,为明 代严嵩书。左右柱上悬挂木联:“与国 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 道德圣人家。” ,为清代著名学者纪 昀书,其中"富"字上无点,"章" 字 中竖通上去。意为孔家富贵无头,文 章通天。门前有粉白照壁、明代石狮
2020/10/15才被中国人尊为名著至导读圣《论语先》 师,万世师表。 18
【 颁 奖 辞 】
孔子及其《论语》解读
2020/10/15
名著导读《论语》
19
孔子及其《论语》解读
❖ 孔子门人及其后学均推尊孔子。亚圣孟子认 为,孔子所行的“圣人之道”,是遍及自然 界和社会的至高准则。
2020/10/15
周灵王二十一年(公元前551),生
有异质,学无常师。尝问礼于老子,
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聚徒讲
学,从事政治活动。年五十摄鲁国
相事,其后不用,遂周游列国,年
六十八返鲁。卒于敬王四十一年
(公元前名4著7导9读)《论,语》 年七十三。
10
孔子(前551~前479),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 人,被誉为“万世师表”、 “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 想家之首。
"旁立十子"。隋、唐时多次扩建重修。公元1105年(北宋徽宗崇宁 四
年)颁孔子像"冠服制度用王者,冕十二旒进院落,"凡增广殿庭廊庑三百十六间"。公元
1499 年重修扩建至现存规模。公元1725年重建大成殿等建筑。 孔庙
现占地140000多平方米。南北长1300多米,东西宽150多米。有金、
孔子及其 《《论论语语》解》读
解读
2020/10/15
名著导读《论语》
1
万 世 师 表 ,道
贯 古 今
2020/10/15
百 代 馨 香 , 德 配 天 地
名著导读《论语》
2
精品资料
删诗书,定礼乐,创儒学, 传经艺,师表万世;
赞周礼,写春秋,立杏坛, 育才德,桃李三千。
2020/10/15
名著导读《论语》
名著导读《论语》
20
孔子及其《论语》解读
❖ 道家以自然无为为宗旨,蔑视礼法,对于儒家的 礼仪道德持否定态度。
❖ 墨家对于儒家学说非议颇多,批评孔子的“述而 不作”,主张“述而且作”,批评孔子和儒家的 繁琐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