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合集下载

158工程

158工程

158工程2015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

在此之后,众网友纷纷猜测我国即将进行继国家重点大学、211工程、985工程、2011协同创新中心之后又一教育领域的重大改革,根据我国之前命名的规律,本次极有可能命名为“158工程”,但是这个工程究竟是什么呢?这里小编用公开的信息带你一窥究竟。

1高等教育重大工程国家重点大学:1959年,《中共中央关于在高等学校中指定一批重点学校的决定》确定20所高校为全国重点大学;1960年,《中共中央关于增加全国重点高等学校的决定》又增加了44所大学为全国重点大学,总数共计64所;1978年,国务院《关于恢复和办好全国重点高等学校的报告》最终确定88所大学为全国重点大学,以上为计划经济年代的重点大学概念,现在已经成为了过去式。

211工程:为了面向21世纪,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中国政府集中中央、地方各方面的力量,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专业使其达到世界一流大学的水平的建设工程。

在长达十余年的时间中,112所高校被确定为211工程大学,当时除了看院校实力还要考虑地方的战略规划,所以每省至少有一所211工程大学(河北省省属211大学为河北工业大学现位于天津)。

985工程:指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而实施的工程,即“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项目”。

名称源自1998年5月4日,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上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讲话。

目前全国共有39所高校进入了985工程,其中我国研究生考试自主划线的大学全部来自于985工程大学。

985/211工程已经成为了我国判断是否知名高校的重要依据。

2011协同创新中心:全称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以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为载体,协同创新中心分为面向科学前沿、面向文化传承创新、面向行业产业和面向区域发展四种类型。

目前我国已经评审过两批,部分非211高校进入该计划并获得极大的支持,但是由于时间过短并未在社会中拥有较大影响力。

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领导小组职责暂行规定

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领导小组职责暂行规定

暨南大学“十五”“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领导小组职责暂行规定第一条为切实加强我校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的管理,确保各学科建设项目按期、高质量地完成建设任务,特制定本暂行规定。

第二条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成立6个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领导小组,实施对各学科建设项目的管理。

第三条各学科建设项目领导小组应严格执行上级部门关于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的各项管理办法和规定,及《暨南大学“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办法》、《暨南大学“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暨南大学“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和《暨南大学“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的若干补充规定》。

第四条在组织实施学科项目建设中,各项目领导小组应进行广泛的论证,并严格按经批准的年度实施计划进行,全面掌握项目的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无法协调解决的问题,应及时向“211工程”办公室汇报。

第五条项目领导小组设组长、副组长各1名,成员由项目所在单位的党政主要负责人及各学科方向的负责人组成。

第六条项目领导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主要任务是负责协调和处理项目建设中的有关问题,并代表各学科建设项目领导小组与校长签订《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计划任务书》,对学科建设的进展和质量负全责。

二级项目负责人要接受项目组组长的领导,并对二级项目规划的建设内容负全责。

第七条项目组组长根据学校下达的年度经费额度,负责召集项目组成员对经费的分配进行充分论证,确保对重点项目及标志性成果的倾斜性投入,并在此基础上组织编制该项目的年度计划表。

经项目组正、副组长签字后报主管校长审批。

第八条项目组组长在学科项目建设中,应根据国家对财务管理的有关规定和学校有关经费管理办法,严格管理和控制经费的各项开支,对不符合规定的开支,要坚持原则,拒绝审批报销。

第九条为保证项目建设的连续性,在项目建设期间,项目组组长一般不予变动,如确实需要变动,应在新的组长人选确定后,并要认真做好交接工作。

河海大学十五211工程学科建设项目

河海大学十五211工程学科建设项目

河海大学“十五”“211工程”学科建设项目计划任务书
项目名称:
项目编号:
项目负责人:
所属院系:
联系电话:
EMail:
河海大学“211工程”办公室制2002年12月
九、共同契约
河海大学法定代表人(以下简称甲方)与“十五”“211工程”学科建设项目负责人(以下简称乙方),为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河海大学“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所确定的重点学科建设目标、项目管理原则和经费管理原则,特签订共同契约如下:
1、签约各方应共同遵守《河海大学“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办法》的各项规定。

2、乙方应按期向甲方报告计划执行情况,包括建设进度、经费使用情况、建设成效、存在问题等。

每年年初向甲方提交上年度工作总结及年度计划执行情况(含经费使用情况)报告,并提交本年度经费使用计划。

3、甲方负责落实校配套经费的到位,并为乙方做好组织协调和服务工作。

4、乙方的建设经费应严格按本“计划任务书”执行。

5、乙方如因经费未能如期到位而造成建设延期,或达不到预期验收指标,甲方不得追究乙方责任。

6、乙方因主观原因使本“计划任务书”无法执行或达不到预期效果,甲方应根据不同情况追究乙方的责任。

7、乙方的建设经费应严格按照国家计委批复的可行性报告中的建设内容所需范围使用,不得挪用或从中提成。

8、未尽事项由甲、乙双方协商解决。

十、计划任务书签定各方
学校法定代表人(甲方):项目负责人(乙方):
(签章)(签章)
年月日年月日。

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

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

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一、学科建设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根据学校十五发展规划的框架,本着理清思路,正确定位,大胆创新,稳步发展的指导思想,经过充分的讨论,拟定我院的学科发展的总体目标。

(二)建设目标动员全院教职工,充分发挥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作用,经过3-5年的艰苦努力,力争2005年使本学科的部分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并行计算等)达到国内一流,再经过5-10年的建设,实现本学科的整体水平进入国内一流行列的目标。

1.学科点建设(1)重点建设省级重点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继续建好已有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与“计算机软件及理论”两个硕士点。

“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点的建设重点是抓质量,“计算机软件和理论”硕士点的发展要注重联合学校相近专业的力量,共同建设。

(3)2002年申报“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博士点,这是学院近两年内工作的重心。

①在上次申报基础上调整、充实已有的四个学科方同,梯队结构,以倒计时方式,给每个学科带头人落实任务和进度(包括项目、成果、专著、论文等)。

②争取近一、两年内引进1-2 名高层次的(尤其获奖成果多的)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带头人加盟计算机学院。

③对在读博士生和硕士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加快培养步伐,争取尽快有一批博士生、硕士生,充实科研、教学第一线,增加教师队伍高学历比例。

制定院内教师博士学位培养计划。

④借助本校相近专业的优势,注重计算机应用技术与其他学科(如材料、机电、结构等)交叉,通过项目合作、研究生培养,形成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点的1-2个支撑方向。

⑤利用学术交流、项目评估,兼职教授等方式,扩大与国内外知名专家大学与科研院所的交往,提高理工大计算机学院知名度。

借举办DCABES国际交流等机会,分两次请有关专家来本院指导。

(4)十五期间增加一个“系统结构硕士点”,2003年申报立项。

(5)2005-2010年着手软件及理论博士点的建设。

2.科学研究与科研基地建设(1)2001-2005年全院科技研究纵向课题40项,横向课题50项,每年科研和科技开发经费300-400 万,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的重大科技成果5-10项,被SCI、EI和ISIP等著名检索系统引用的科技论文40-50 篇,出版5-10部专著。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启动新一轮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工作的通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启动新一轮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工作的通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启动新一轮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日期】2009.10.12•【文号】国中医药办发[2009]32号•【施行日期】2009.10.1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药政管理正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启动新一轮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工作的通知(国中医药办发〔2009〕3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为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根据《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要求和我局对新一轮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工作的总体安排,经研究,决定启动新一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工作。

请你部门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工作的有关要求,认真组织,做好本地区(单位)评审、申报工作。

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申报条件(一)“十五”期间建设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均可申报新一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二)新申报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点必须符合以下条件:1.学科所在单位应当为三级以上医疗机构或省级以上教育、科研机构。

2.学科应有明确具体的学科学术发展目标和三个以上相对稳定、已取得标志性成果的研究方向。

3.学科有一支结构合理,政治、业务素质较高的学术团队。

学科带头人学术造诣深,在国内有较高知名度,组织能力强,年龄原则上不超过57岁,身体健康。

4.学科的教学、科研、临床整体水平较高,综合能力较强。

5.所在院校重视学科建设工作,组织落实,制度健全,管理科学。

6.教学、科研条件居国内同类学科先进水平,具有较强支撑相关学科的能力,有良好的图书文献和现代化信息保障体系,具备学科建设工作和开展学术活动的支撑条件、后勤保障条件。

7.申报单位和地方政府应有经费支持。

二、申报、评审、上报程序(一)单位组织申报。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科研情况简介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科研情况简介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科研情况简介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下设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系、机械电子工程与自动化系、工业工程系、包装工程系和机械基础教学部五个教学系部,机械工程基础实验中心和专业实验中心两个实验中心及一个工程训练中心。

拥有四川省机械电子工程重点学科、四川省制造与自动化重点实验室;现有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三个硕士学位授权点;设置有网络化制造研究所、数控技术研究所、产品数字化技术研究所三个校属研究机构,机器人研究所、特种加工技术研究所、数控刀具研究所、工业测控研究所、系统与操纵研究所五个院属研究机构。

学院现有教职工100余人,其中教授16名、副教授33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4名、硕士学位教师33名、归国学者10名,在校研究生170余人,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

近年来,完成了国家863打算、国家“八五”、“九五”、“十五”攻关等国家级课题及省部级重点课题,出版专著和教材4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

数控研究所科研情形简介我所长期从事各类机电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开发了用于印刷电路板钻孔的数控台钻电机驱动操纵系统、建筑构件生产及测试用的预应力测试操纵仪,流体监测及操纵中的流量压力监测操纵系统、机械加工数字操纵分度头,基于直截了当转矩操纵理论的交流电机调速系统、用于提高数控机床性能的自适应直流电机操纵系统、用于远程测控的数控系统运行状态远程测控系统、用于工业操纵的CAN总线网络系统、用于银行系统的全自动捆钞机等。

我所将依照市场需求不断地开发新产品,并期望长期与企业和其他科研单位合作,进行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工作。

项目成果内容一、成果名称面向产品型中小企业的集成化灵敏化设计/制造/治理系统二、要紧完成者罗中先、戴跃洪、周利平、黄惟公、秦付军、张礼达三、课题来源国家863打算项目:川江公司CIMS应用工程 (合同号为863-511-910-1126)四、获奖(时刻、授奖部门、等级)及专利情形2002年12月31日,获得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和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联合颁发的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贰等奖。

广东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建设规划

广东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建设规划

广东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建设规划如有错误还请自己查证!附件1(2003年~2022年)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建设的核心是提高教学、科研水平的重要基础为加强我省高等学校学科建设逐步建设成一批接近或达到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的学科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在我省高层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方面的综合优势增强我省经济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根据国家《关于"十五"期间加强"211工程"项目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广东省教育事业"十五"规划》并结合我省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实际制订本规划一、重点学科建设的现状和发展机遇(一)取得成效为适应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巩固和扩大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方面的综合优势提高高等学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我省自1983年开始启动了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建设工作现行的115个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由省高教厅于2000年3月确定分布在等18所高等学校115个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按学科门类分布为人文社科类34个占29.5%理学类16个占13.9%工学类30个占26.1%农学类8个占5.7%医学类27个占23.5%经过几年的建设我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的建设在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以及为广东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服务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1.学科水平显著提高通过第6轮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建设除原有基础较好的15个国家级重点学科继续保持优势外一些重点学科的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部分学科综合实力达到国内领先或先进水平2.队伍结构更趋合理我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建设狠抓队伍建设这一核心通过人才引进和自我培养等多种形式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队伍的职称、年龄、知识结构更趋合理3.研究能力明显增强科学研究是推动学科建设最活跃的因素也是体现学科发展的最重要指标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3年内承担科研项目、获得科研经费以及科研成果的数量均有显著增加4.人才培养规模扩大由于学科条件的改善师资水平的提高促进了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教育质量的提高5.基地建设成绩显著科研基地的建设为重点学科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条件增强了重点学科服务社会的能力6.合作交流不断拓展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建设注重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使一批优秀的学术骨干能及时了解学科领域的国际学术前沿提高了学术水平扩大了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在国内外的影响(二)存在问题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应清醒地看到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建设仍存在布局结构不尽合理、观念滞后、管理体制不顺、创新能力不强、整体水平不高、贡献度不大等问题严重制约了重点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具体表现在:1.结构不尽合理由于历史的原因我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发展一直存在着文、理、医学科较强工、农学科较弱的不合理现象重点学科结构未能很好适应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2.建设力度偏弱高等学校特别是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对重点学科建设工作重视不够学科建设工作未能列为学校建设的核心工作部分高校没有制定学校学科建设发展规划或没有认真执行制定的发展规划部分高校至今尚未启动重点学科建设工作政府学校和社会对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的投入仍然不足3.管理体制不顺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体制一直沿用旧的观念和模式缺乏有效的运行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主管部门、高等学校、学科及学科带头人职责不清、分工不明主管部门对重点学科的发展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调控高等学校存在对重点学科建设重申报轻建设重投入轻产出的现象4.拔尖人才不多一流的学科需要一流的学术队伍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吸引、稳定优秀学科带头人特别是杰出学科带头人的机制有待健全学科带头人的新老交替工作力度不够年青学术带头人的培养和引进力度不足相当部分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中的学科带头人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不高两院院士等大师级的人物还屈指可数真正在全国有影响的专家能带动某个学科或领域发展的领军人物凤毛麟角杰出的中青年学术骨干数量较少难以满足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需要5.创新能力不强重点学科建设缺乏科研平台载体某种程度上制约着学科创新能力的提高目前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尚无主持过国家"863计划"攻关项的目专家学者省级重点学科存在"三少"现象即大师级带头人少;承担重点项目少;原创性标志成果少6.贡献力度不大学科总体水平的限制投资效益不高的问题制约着省重点学科在重大理论问题研究的突破及学科自身的进一步发展多数学科较重视出高水平和高质量的标志性成果忽视重点学科科研成果的开发和推广难以实现把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为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目前全省高校尚无一家科技上市公司重点学科为省委、省政府提供决策依据的智囊团作用也未能得到充分发挥(三)重点学科建设面临的发展机遇1.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广东省实施"科教兴粤"战略广东省要率先实现现代化增创新优势争当排头兵对高等学校提出了更高要求为高等学校的发展和重点学科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2.新一届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加快广东高等教育发展增强广东经济发展后劲"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加快建设广州大学城这是广东高等教育和重点学科建设发展的良机3.国家拨专款继续实施"211工程"和"985工程"广东省将启动"创新强校工程"为高校重点学科的建设提供较大的经费支持二、重点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和主要任务我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建设指导思想为: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广东高等教育发展增强广东发展后劲精神主动适应广东经济、政治、文化和科技发展的需要以提高创新能力和水平、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主线通过科学规划、分步实施、整体发展、重点突破、优化结构、强化管理、加强合作、资源整合多层次、多形式推进重点学科建设2003年至2022年广东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建设的目标为:围绕广东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以及学科发展趋势通过制度创新、优化结构、多层共建、加大投入建设130个左右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使其成为广东省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促进科技进步的科技创新基地、经济建设的推进器和社会发展的思想库2003年至2022年广东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建设的主要任务:(一)分层次建设整体提高学科水平在130个左右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中通过建设好42个国家重点学科力争学科达到国际先进或国内一流水平;通过建设70个左右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力争学科达到国内领先或先进水平;通过建设20个左右省高等学校扶持学科力争学科达到省内领先水平;通过建设一批条件较好的校级重点学科在所属高校起示范和带动作用在新一轮的国家重点学科评选中广东力争新增10-15个国家重点学科(二)突出重点优化重点学科结构重点建设有较好基础且与广东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学科如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生物技术、材料科学、机械制造、电机电器、石油化工、纺织服装、食品加工、汽车制造、重大疾病和流行病的防治等领域的学科重点扶持目前基础较弱但我省又急需发展的学科如海洋科学、食品安全、环境保护、新能源、交通运输、创新药物、法学、应用经济学等领域的学科(三)立足广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重点解决一批广东经济建设中面临的共性、关键性技术问题和社会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问题增强广东经济发展的发展后劲(四)以人为本重点培养年轻学术带头人通过广东高校"创新强校工程"大力加强重点学科中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争每个重点学科有一名在国际或国内较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和若干名年轻学术带头人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具博士学位人员比例达45%形成结构合理、具有较高创新能力的学术队伍(五)多方合作加强学科科研平台建设在学科建设中要重点加强科研平台的建设促进产学研合作多渠道争取经费多层次建设在优化资源配置的前提下,力争每个重点学科均建设一个创新科研平台(六)重点突破提高学科科研创新能力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要根据科技的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明确方向选择1-2个重点研究领域重点攻关;组建科研团队联合攻关力争重点突破取得标志性科研成果使学科科研水平有较大的提高三、加强重点学科建设的政策和措施为确保广东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建设目标的实施必须用创新的指导思想及切实有效的措施给予保证广东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建设主要措施是:(一)统一认识、加强协调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指出: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在广东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先导性、基础性、全局性作用要抢抓机遇加快发展高等教育增强广东发展后劲学科建设是高等教育的龙头重点学科建设是学科建设的重中之重政府的各个职能部门必须对学科建设对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有统一的认识明确学科建设不仅是教育主管部门和高等学校的事情同时也是各个部门必须认真考虑和关注的任务在重点学科建设中需要加强各职能部门沟通与协调尤其是教育主管部门、人事部门、财政部门、科技部门、宣传部门和高等学校之间的沟通与协调教育主管部门内设机构的沟通与协调共同为广东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建设营造一个比较良好的发展环境(二)认真规划、理顺机制广东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建设须做好"三级规划"即省教育主管部门负责广东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规划、学校负责本校的重点学科建设规划、重点学科负责人负责本学科的建设规划广东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所在高等学校根据《广东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项目负责制暂行规定》的有关精神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和各项规章制度理顺管理机制落实好学科项目负责制(三)优化结构、合理布局广东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含国家重点学科)按重点建设学科、重点扶持学科和校级重点建设学科三个层次进行建设重点建设一批与广东高新技术产业、支柱产业密切相关的学科和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作用的学科;重点扶持一批目前基础较弱但又急需发展的学科广东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原则上按人文社会科学约占20%理学约占15%工学约占35%农学约占10%医学约占20%的比例进行建设(四)多元投入多层共建广东省政府每年投入到广东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的总经费不低于3000万高校应把广东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建设与"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实验室、人才工程、各种科研基地等进行"捆绑式""集成式"建设企业对广东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的投入可适当减免税收;鼓励和支持重点学科与企业开展共建实验室、联合开展专业学位人才的培养工作广东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建设经费的构成主要有政府投入、学校自筹、学科自筹等多种渠道其中学校自筹额度不得低于政府的投入额度(五)强化管理、出大成果广东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建设实行目标管理制试行项目负责制省教育主管部门通过与学校签订目标建设任务书学校与学科负责人签订目标建设任务书等措施明确职责分层管理建立多层次的评价体系广东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将采取由政府委托社会中介机构进行评估和验收、学校进行自查和评估、学科声誉社会调查等方式建立多层评价体系加强评估和监督广东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应通过团队建设、跨学科组合、集体攻关等方式争取产生一批具有较高显示度的标志性成果使学科的整体水平得到较大的提升(六)构筑平台、增强后劲广东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经费主要用于人才引进、条件改善等方面通过重点建设逐步构筑出人才、教学、科研、服务等多个平台不断提高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并在服务中创造更多的科研成果为广东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储备后劲"十五"期间是广东高校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关键阶段在已经取得一定成绩的基础上广东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建设要着重科学布局、优化结构、注重创新、提高水平要从国家及广东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密切把握国际科技发展的前沿、发展趋势出发重点建设一批优势学科使其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并带动其它学科的发展使广东省高等学校学科建设水平跃上一个新台阶-1-。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五期间加强211工程项目建设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五期间加强211工程项目建设

国家计委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五”期间加强“211工程”项目建设的若干意见为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抓住机遇,应对知识经济和新技术革命的巨大挑战,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国家决定" 十五" 期间加强"211 工程" 建设,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加强"211 工程" 建设的重要意义(一)高等教育"211 工程" 作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自1995 年经国务院批准实施以来,立足于促进我国经济建设、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以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带动整体的发展战略,着力建设了一批高等院校和重点学科,改善了一批高等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条件,一批重点建设的学科已成为国家科技创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为我国在新世纪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构筑了重要阵地,带动了高等教育整体教育质量、科学研究、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的提高,成为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骨干工程和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启动工程。

" 211 工程" 已顺利完成" 九五" 期间的建设目标和任务。

(二)" 十五" 期间,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的形势和任务,迎接知识经济和新技术革命的巨大机遇和挑战,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11 工程" 建设所取得的成效,为我们有力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加快高级专门人才培养、促进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奠定了一个较好的基础。

我们必须抓住机遇,与时俱进,乘势而上,加快发展,使高等教育在促进经济建设、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跃上新的发展平台。

按照国务院批准的《"211 工程" 总体建设规划》和《面向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要求,必须进一步加强"211 工程" 的建设。

福州大学研究生院:福州大学学科与学位点建设简况

福州大学研究生院:福州大学学科与学位点建设简况

福州大学研究生院:福州大学学科与学位点建设简况一、学科建设目前,福州大学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7个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26个省级重点学科。

1.1994年,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我校结构工程、电机与电器、物理化学、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计算机应用、通信与电子系统等6个学科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

2.1995年12月,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我校物理化学、电机电器及控制、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讯工程、结构工程、机械电子工程、石油化工、生物工程等8个学科被评为福建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

另有工商管理被列为省教委重点支持学科。

3.1999年11月,经原国家计委批准,我校物理化学及其应用、电机电器及控制、新材料与材料微观行为研究、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工程、建筑结构与桥梁结构工程、机械工程与自动化、石油化工、蛋白质与酶生化工程等8个学科项目被批准为国家“九五”“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4.2001年1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我校物理化学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5.2004年6月,经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批准,我校凝聚态物理化学基础研究与应用、清洁化工新技术、空间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基础理论、土木工程新技术与防灾减灾和新材料先进制备技术研究与应用等5个学科项目被批准为国家“十五”“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6.2005年3月,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我校物理化学、应用数学、分析化学、机械设计及理论、结构工程、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环境工程、技术经济及管理、工业催化、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食品科学、桥梁与隧道工程、西方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电机与电器、物理电子学等19个学科被评为福建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

同年9月,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岩土工程、化学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等4个学科被评为福建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

7.2007年8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我校物理化学学科再次被确定为国家重点学科。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全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全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全文第二部分发展任务第三章学前教育(五)基本普及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对幼儿习惯养成、智力开发和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的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

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到2020年,全面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重视0—3岁婴幼儿教育。

(六)明确政府职责。

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镇、新农村建设规划。

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

积极发展公办幼儿园,大力扶持民办幼儿园.实行成本合理分担机制,对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入园给予财政补助。

完善幼儿园工作制度和管理办法。

制定学前教育办园标准和收费标准。

建立幼儿园准入和督导制度,加强学前教育管理,规范办园行为。

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

教育行政部门宏观指导和管理学前教育,相关部门履行各自职责,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发展学前教育。

(七)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

着力保证留守儿童入园.多种形式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新建扩建托幼机构,在小学附设学前班,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富余校舍和教师资源。

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学前教育.第四章义务教育(八)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

义务教育是国家依法统一实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注重品行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健康体魄,养成良好习惯。

到2020年,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

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适应城乡发展需要,合理规划学校布局,办好必要的教学点,方便学生就近入学。

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

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共同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服务体系,健全动态监测机制。

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十五”建设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十五”建设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十五”建设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目录 (2)第一章子项目建设目标 (1)第一节总体目标 (1)第二节主要建设内容 (1)第三节预期建设成果 (1)第二章子项目实施方案 (2)第一节现有基础 (2)第二节组织管理 (3)第三节建设方式和技术路线 (6)第四节实施进度 (17)第三章经费预算 (17)第一节经费预算表 (18)第二节经费说明 (18)第四章运行服务方式 (18)第一节成果运行管理 (18)第二节成果共享方式 (19)第五章运行服务效益分析 (20)第一节日常运行维护成本分析 (20)第二节持续发展费用分析 (20)第三节在建议的成果共享方式下的收入分析 (20)第一章子项目建设目标第一节总体目标本项目在“十五”期间,将遵循“分散建设、统一检索、资源共享”的原则,进一步统一特色库的建库标准和服务功能要求,构建统一的公共检索平台,采取重点支持和择优奖励相结合的资助方式,鼓励具有学科优势和文献资源特色的学校积极参加专题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建成一批具有中国特色、地方特色、高等教育特色和资源特色、服务于高校教学科研和国民经济建设、方便实用、技术先进的专题文献数据库。

这些数据库不仅是支持高校重点学科建设的一批重要数字资源,而且将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的基础数据之一。

项目在CALIS“十五”建设结束时,将建成具有相对统一建设标准、由不少于50个专题库组成的特色数据库群。

数据库群建立在可独立运行的各个特色库基础上,除了具备可分布式检索的基本功能外,还将在CALIS管理中心的支持下,建立一个基于集中式元数据库的特色资源库中心门户。

凡是立项资助的专题特色库,在验收时,其数据量应不少于4万条,其中一次文献不少于20%。

第二节主要建设内容全国高校专题特色数据库建设内容主要有以下方面:1.通过项目建设,形成中国高校独有的数字化特色文献资源。

其特色体现为:学科特色,以某重点学科或某特定专题、或具有交叉学科和前沿学科、或能体现高等教育特色的资源;地方特色,如具有一定的地域和历史人文特色,或与地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密切相关的资源;馆藏特色,如具有他馆、他校所不具备或只有少数馆具备的特色馆藏,或散在各处、难以被利用的资源等。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十五”“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地理信息科学与资源环境中期检查报告一、项目建设情况(一)项目建设目标、任务和主要建设内容的完成情况,以及年度计划执行情况“211工程”子项目“地理信息科学与资源环境”按照原计划的学科建设目标,在上级部门的关心和指导下,资环院按照整体目标和指标,坚持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思想,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着眼于各学科的交叉融合,大力建设好国家重点学科,使其保持并加强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同时促进其它相关学科的发展;在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实施高水平、高起点的发展战略;坚持改革、发展、创新的思想,加强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引进高水平人才;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的研究课题和开发项目,通过科学研究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多领域的建设。

目前,从整体上按照预定目标推进该子项目的建设,部分指标达到了预定指标,各项建设计划均按我院上报的年度计划正常执行,并且已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教学与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对外交流等方面取得了相应的成效。

(二)“十五”以来的主要建设成绩1、学科建设已经获得“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获得“土地资源管理”二级学科博士点,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个硕士点;已将“数字制图与国土信息应用工程”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建设成为“地理信息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学科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在新一轮的湖北省重点学科申报中,我院的“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环境科学”、“土地资源管理”获湖北省批准。

2、科学研究完成和承担国家、省部委科研项目、各类科技开发项目200多项,其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的子项目、“863”子项目、“973”子项目;总经费达到2000万元。

有6个地图制图、地理信息系统类软件获得国家版权局颁发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已用于武汉、深圳和香港等城市多媒体电子地图制作和土地信息规划管理系统。

获得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7项。

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1项。

推动学科交叉是高等学校学科发展的重要内容

推动学科交叉是高等学校学科发展的重要内容

收稿日期: 2003212224作者简介: 牛力(1979- ),男,南京大学学科建设办公室,助教。

第4卷 第1期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4(1)VO L.4,NO.12004年3月Journal of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 ocial Sciences Edition )Mar.,2004推动学科交叉是高等学校学科发展的重要内容牛 力(南京大学 研究生院,江苏南京210093)摘 要:高等学校的学科建设是学校整体水平与实力的综合表征,如何在实践中推动学科建设,是摆在高校面前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

学科交叉是高校新学科生长点产生的源泉,是获得原创性科学成果的重要途径。

学科交叉为高等学校学科发展提供了一条可行的路径,要通过重大科研项目组织跨学科研究,通过跨学科研究来推进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与渗透,使得学科根据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社会需求不断产生新的生长点。

关键词:高等学校;学科建设;学科交叉中图分类号: G 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465(2004)01—0083—04 高等学校的学科建设是学校整体水平与实力的综合表征,对学校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队伍建设、条件设施等多方面发展具有全局性的带动作用,其重要性已得到普遍的认同。

但如何在实践中推动学科建设,却是摆在高校面前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

在这一点上,学科交叉为高等学校学科发展提供了一条可行的路径。

一、学科交叉是高校新学 科生长点产生的源泉 新的学科生长点作为对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有力回应的产物,具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场需求。

如何培育新的学科生长点,这一直是困扰高校学科发展的大问题。

从学科发展的角度来看,新兴学科的大量涌现与学科的交叉活动密不可分。

高等学校的基本单位是学科与专业,而学科交叉则是跨越不同学科的交叉活动。

从学科发展史上看,学科间的交叉活动古已有之。

正是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才不断推动了新兴学科的产生。

教育发展

教育发展

该项目是“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当代中国基础教育若干重大问题”的延续,依托的主干学科是教育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主要依托的二级学科是教育学原理(国家重点学科)和课程与教学论(吉林省重点学科)。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中国基础教育未来10年重点战略研究”,重点突出理论建构和基础教育发展的战略研究,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从宏观和微观的结合上研究基础教育发展重大问题;二是“农村基础教育难点问题与对策研究”,重点侧重于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农村基础教育的布局问题;三是“ 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核心问题与方法研究”,重点研究课程与教学的理论与研究方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教育质量,以及学科课程与教学的核心问题。

该项目主干学科领域近五年承担国家重大项目5项,基地重大项目10项。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35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十一五”规划项目 42项;教育部各司局专项30余个。

近五年来,发表SSCI论文2篇,在《教育研究》、《光明日报》、《课程.教材.教法》等国家级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2篇,CSSCI刊物以上论文346篇,被《新华文摘》转载10篇。

出版高质量的学术专著50余部。

形成并提交了有影响的决策咨询报告20余部,均被采纳或部分采纳。

队伍成员共获得各级奖励150余项。

其中教育部以上奖励12项,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和吉林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70余项。

全球视野下的亚欧美文明及其互动关系该项目是“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地域文明重点问题”的延续,依托东北师范大学世界史国家级重点学科、专门史省级重点学科、中国古代史省级重点学科和古代文学省级重点学科,试图从文明互动的角度,解读全球一体化问题、区域一体化问题和文明整合的早期范例问题,部分地解决和平崛起的中国所直面的价值选择问题、文明走向问题和国家安全问题。

该项目主要由三个研究方向组成,即:“欧美文明的传承、互动及其影响”(含“关于早期西方文明与周边诸文明地区互动关系的模式分析”、“欧美国家的移民与美国的崛起”、“欧美基督教文明及其互动关系”、“美国的冷战战略与亚洲”等子课题),“东西方文明在东亚地区的冲突与融合”(含“如何历史地认识‘华夷秩序’的法理地位问题”、“十五世纪以来世界变迁中的‘中国道路’”、“东亚的文化与文学记忆”等子课题),“古代地中海世界的文明与互动”(含“古代西亚、北非文明的文献构建”、“希腊-拉丁历史文献所见之古代地中海世界文明与互动”、“古代地中海世界文明互动模式及其影响”等子课题)。

“十五”建设目标及内容

“十五”建设目标及内容
1.1.2 图书馆现代化建设主要内容
扩大馆藏量 建立光盘数据库和网络数据库 加强检索、阅览现代化建设
“十五”“211工程”
“十五”建设目标及内容
1.5 师资队伍建设项目
“151优秀人才工程” 国防科工委特聘教授 人才引进 聘请长期工作的外籍专家 优秀青年教师教学和科研资助基金 高级学者、管理人员国内外进修
“十五”“211工程”
“十五”建设目标及内容
1.4 校内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项目
校园网改造与建设 图书馆现代化建设
“十五”“211工程”
“十五”建设目标及内容
1.1.1 校园网改造与建设主要内容
将军路校区网络建设 明故宫校区网络扩建与升级 两校区网络互联
“十五”“211工程”
“十五”建设目标及内容
“十五”“211工程”
“十五”建设目标及内容
1.3 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先进飞行器综合设计与实验技术 高超声速气动力/气动热技术 航空航天产品快速研制技术 飞行器自主控制与精确制导技术 微型飞行器设计与制造技术 纳米材料、微器件与智能结构 航空信息与航空安全 国防工业结构优化与企业竞争战略
到2010年,建成一流的教学、科研、管理队伍;建成若干 个国内领先、有国际影响的学科群;在基础研究、应用技术基 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领域有强大的实力,在知识创新和技术 创新方面形成特色和优势;成为培养国防科技工业和国家建设 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成为国防科技工业的重要科研基地, 基本成为国内一流的多科性大学。
“十五”“211工程”
“十五”建设目标及内容
1.2.2 “十五”建设目标
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达到国内领先,其中部分项目达到国际 先进水平。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规划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规划书

附件1 编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规划书重点学科名称:“十五”中医药是□否□重点学科建设点:学科建设单位:学科带头人:联系电话:传真:通讯地址:E—m a i l:填报时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教育司填表说明1、《规划书》封皮右上角的编号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教育司填写;其余各项由学科填写.如空间不够,可加附页。

2、本《规划书》中的各项内容应反映本学科内的实际情况,不可将其它学科的情况或不相关内容纳入本学科.应逐项认真填写,表达要简洁、明确。

3、在填报《规划书》各项内容时,请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办法》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验收指标体系(基础、临床、中药类)"有关要求进行填写。

4、学科建设单位是指学科所在单位,应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三级以上医疗机构或省级以上教育、科研机构。

5、“十五”期间建设、验收通过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应在验收的基础上填写《规划书》,要提出新一轮建设的目标、任务等。

另将“十五”期间学科建设的主要成就归纳总结后,以文字或表格形式附于《规划书》之后.6、《规划书》纸质稿一式四份、电子版一份,其中纸质稿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设办公室,电子版发送至zhoujie@或zhoujingyu@satcm。

7、《规划书》请用A4纸打印,字迹清晰。

学科建设单位和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签署意见、签名并加盖公章。

一、学科概况二、学科队伍主要人员信息三、参与本学科团队建设基本情况四、学科建设总体思路五、学科学术发展目标六、学科建设任务七、科学研究要求:根据本学科研究方向数,每一个研究方向填写一页.。

学科建设的内容与目标

学科建设的内容与目标

学科建设的内容与目标学科建设状态及指标是体现一个学校在国内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内外大学排名的主要依据。

学科建设主要包括:一、学科定位(学科方向,发展层次);二、学科队伍(学科带头人,学科梯队);三、科学研究;四、人才培养;五、学科基地(实验室,重点学科,设备等);六、学科管理。

它包含三个要素:1、构成科学学术体系的各个分支;2、在一定研究领域生成的专门知识;3、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专门的人员队伍和设施。

学科建设的目标是指在学科定位、学科队伍、学科研究、人才培养、学科基地、学科管理等方面形成的特色,到达的培养层次和质量,学科平台环境,管理水平以及预期取得的成效。

大学学科建设的内涵:大学是以学科为基础建构起来的学术组织,所以,学科建设是大学的基础性建设,牵涉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

可以说,大学的一切工作都与学科建设有关,笔者认为,从学科建设的内涵出发来考虑大学学科建设的内容,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调整学科布局学科布局是指学科在大学的分布状况,它不仅决定了一所大学的学科结构,而且决定了大学的功能、特色,影响着学科水平的提升。

因此,大学进行学科建设,首先要着手学科布局的调整。

第一,要进行科学定位。

所谓定位,就是锁定目标的位置。

通常情况下,每个组织都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关键是不清楚目标所在的位置。

大学也是如此。

每所大学都知道自己的目标是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但往往不清楚自己要培养什么层次、具有什么样的知识和能力结构的人才,发展什么学科以及在什么水平上发展这些学科,怎样服务社会和在什么领域、通过什么方式服务社会。

所以,在学科建设的目标定位上,普遍存在着片面追求“高、大、全”,相互模仿、缺乏个性的问题。

如综合性、多科性,国际化、开放式,研究型、高水平,世界一流、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等,成为学科建设定位上流行的术语。

这表明,学科建设如不能正确定位,学科布局的调整就只能是盲从或无所适从。

第二,要从本校实际出发,建构综合化的学科体系。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五”“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网络信息资源开发与数字图书馆中期检查报告一、项目建设情况(一)子项目建设目标、任务和主要建设内容的完成情况及年度计划执行情况本项目建设目标是瞄准国际上数字化信息资源理论发展的前沿,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实际需要为依据,通过项目建设,使武汉大学图书馆学、情报学学科在整体上达到国际同类专业的前10名水平。

本项目将充分利用武汉大学的学术与信息资源优势,凝炼出5个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研究方向,并取得一批达到国际水平的标志性成果。

通过学科交叉,促进以信息资源为核心的学科群的发展和一流的创新团队形成。

扩大高级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模,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通过项目建设,锻炼出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学术带头人,使创新研究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科结构具有明显优势。

使武汉大学图书馆学学科、情报学学科在新世纪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自立项以来,我们进行了投入和扎实的建设工作。

1.重点学科建设项目2001年,我院图书馆学与情报学两个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在“211工程”项目建设中,我们注意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带动科学研究、基地建设和实验室建设。

(1)图书馆学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在图书馆学重点学科建设中,我们结合国内外图书馆学发展的现状、趋势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围绕6个研究方向进行建设,即:图书馆学基本理论研究,主要学术带头人是彭斐章教授;信息资源组织检索与服务研究,主要学术带头人是詹德优教授;文献学与古籍版本学研究,主要学术带头人是曹之教授;知识管理与知识产权研究,主要学术带头人是陈传夫教授;编辑出版与发行学研究,主要学术带头人是罗紫初教授;数字图书馆关键技术研究,主要学术带头人是刘家真教授。

这些研究方向在巩固已有成绩基础上,结合网络技术与数字技术的发展,进行了研究内容的进一步充实与创新,研究重点已从模拟空间转变到数字空间,即研究重点是数字图书馆管理、网络信息资源开发与数字出版。

为了加强本学科的建设,我们通过选留优秀博士生、人才引进、选派青年教师到国内外进修与访问以及参加大型学术会议等途径,引进博士后人1人,中年教授1人,进一步提高了师资水平和优化了其年龄与知识结构。

本学科点共有专职教师29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12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7人,专职教师中具有正教授职称的教师占45%,具有博士学位教师的比率达59%,另有几位教师正在攻读博士学位。

教师中45岁以下的教师占48%。

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3人,担任全国性学术组织主要负责人者6人,担任国内核心期刊编委3人。

多位青年教师正在成长为本领域的学术骨干,并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

在科学研究方面,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重大工程招标项目和省部级项目10余项,出版了有影响的著作6部,并在国内外权威期刊上发表了22篇论文。

其中,陈传夫教授在他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等研究的基础上完成的《我国网络信息资源知识产权问题及对策建议》一文,于2003年12月18日被中宣部全国社科规划办作为《成果要报》第17期报送党和国家领导人。

在人才培养方面,本学科点在本科、硕士与博士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规模全面扩大,质量进一步提升,就业单位对我们的毕业生反映很好,我们的生源来自我国大陆各地和港澳等地。

为了培养卡学科人才,在本学科点基础上备案的信息资源管理硕士点与博士点获得批准,并已开始招生。

我们还十分注意图书馆从业者的培养,已连续两次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合作举办中美图书馆员高级研究班,在国内外产生强烈反响。

(2)情报学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在情报学重点学科建设中,我们结合国内外本学科的现状、趋势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围绕6个研究方向进行建设,即:信息经济与信息资源管理研究,主要学术带头人是马费成教授;数字化信息组织与检索系统研究,主要学术带头人是周宁教授;信息服务与信息保障研究,主要学术带头人是胡昌平教授;信息计量与科学评价研究,主要学术带头人是邱均平教授;竞争情报与知识管理研究,主要学术带头人是李纲教授。

这些研究方向在巩固已有成绩基础上,结合网络技术与数字技术的发展,进行了研究内容的进一步充实与创新,研究重点已转向数字与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检索、开发与利用。

在研究方向方面,根据近几年国际上的发展动态,通过对已有研究方向、教师队伍及其他各类资源的重组,在巩固“信息经济与信息资源管理”、“数字化信息组织与检索”等已有优势研究方向的同时,形成了以信息资源管理和开发利用为核心,以情报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为基础的若干个在本领域有竞争力的新研究方向,尤其是在“信息化与网络经济”、“竞争情报”等领域形成特色。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以培养和建立一支具有创新精神与协作精神的在全国具有学术领导地位的优秀学术群体为目标,积极加强现有师资队伍的素质教育,鼓励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报考在职博士研究生、参加国内外重大学术会议和出国深造。

目前基本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骨干为主的,在国内学术界有一定影响的师资队伍,保障了本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在科学研究方面,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及信息产业部国家信息资源管理武汉研究基地为依托,通过承担课题的形式,开展情报学及信息资源管理领域一些重大问题的研究,生产出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积极影响的科研成果。

进一步加强与企业合作,增大横向项目力度。

在人才培养方面,从以往的以本科培养为主转向以培养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为主,加大研究生培养的力度,提高其培养的质量。

另外,情报学博士后流动站建设开始紧锣密鼓地进行,并为2004年首批博士后的进站工作作好充分的准备。

今后的目标是:将进一步围绕本学科,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巩固现有的的研究方向,开辟新的研究方向;加大师资培养的力度,提高教师队伍的群体素质;增强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出一批在国内同行中有影响的研究生精品课程和精品教材;继续保持本学科在国内领先水平。

(3)一级学科(学科群)建设我们在上述图书馆学与情报学两个国家重点学科基础上,加强重点学科群建设。

2002年,整合这两个学科中的部分资源申报了“信息资源管理”和“编辑出版”两个硕士点与博士点,获得批准。

此后,又获得了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点与博士点,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博士点授权、图书馆学博士后流动站,使重点学科群的整体实力显著增强,并培育了相关学科。

、由于重点学科群在各方面的成绩,在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所于2003年12月结束的第二届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总体水平排名评为第一,得分88.75分。

2.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项目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依托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国家级重点学科情报学建立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自2000年9月批准建立以来,始终按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提出的5项标准进行建设,取得了突出成果。

在科学研究方面,中心专兼职研究人员共计承担各级各类项目20多项,其中教育部重点基地重大项目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6项,来自企业和地方政府委托研究的项目7项。

这些项目中,已完成结题10余项,其中,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被评为管理科学部优秀完成项目,论著及项目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0余项。

中心专兼职研究人员共计出版专著17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中心通过组织教育部重点基地重大项目“国家信息政策与法规体系研究”、“网络信息资源组织与开发模式”、“信息可视化与知识检索”、“信息资源知识产权制度研究”和来自其他部委、企事业单位委托的重要项目“文献计量内容分析的综合研究”和“我国企业信息竞争力评估研究”,产出了一批有影响的研究成果,促进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协调发展,初步建立起知识创新机制,使科学研究的整体水平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

在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支持下,建立了国家信息资源管理武汉研究基地,与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合作建立了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与发展中心,承接来自政府部门和企业信息化研究项目,为社会培训不同类型的信息化师和电子商务师。

中心与国家信息中心签定了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将开展以下项目合作:联合对中国社会经济信息化进程进行评估,出版《中国社会经济信息化进程年度报告白皮书》;联合对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状况和国内信息企业竞争力进行评估,并定期公布中国信息企业50强;联合主办“全球信息化进程国际学术研讨会”;联合建设“基于Internet的信息资源组织与开发实验室”等等。

中心作为湖北省科技情报局的“机构”顾问,定期为湖北省科技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进行咨询,其咨询报告、研究报告被湖北省广泛采用,效果良好。

中心与湖北省科技信息系统的合作对湖北的信息化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以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为基础,加强国家信息资源管理武汉研究基地、教育部武汉大学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所、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数字图书馆研究所的建设。

将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基地建设成为中国乃至亚洲网络信息资源开发与数字图书馆(建设)领域的基础科学研究与技术发展中心。

瞄准国家需要,组建跨学科的研究中心,如知识产权高级研究中心、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等。

积极筹建“985工程”项目——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创新基地。

在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信息管理学院和武汉大学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所拥有的图书馆学、情报学2个国家重点学科,图书馆学、情报学与档案管理及管理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以及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基础上进行学科融合和拓展,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武汉大学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现有的知识产权高级研究中心、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出版科学研究所为主体,整合依托于信息资源研究中心的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与武汉大学共建的国家信息资源管理武汉研究基地和电子商务研究发展中心的力量,利用武汉大学学科的交叉优势和信息资源研究中心、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信息管理学院的国内外合作研究基础以及已经形成的开放化研究机制,组建服务于国家创新和持续发展的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平台,组织实施信息资源研究领域的重大项目、攻关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为建设世界一流的信息资源管理学科、人才培养基地和服务于国家科技进步与信息化建设的决策咨询中心,提供完整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基础条件、创新人才和全方位的管理保障。

3.师资队伍建设项目实施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项目。

包括:鼓励、支持青年教师申报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和教育部青年教师资助项目;创造条件鼓励40岁以下的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支持教师参加重要的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通过学术交流提高他们的学术水平和在国内学术界的知名度;选派有潜力的青年教师到国外大学进修、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