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知识笔记大全
97个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归纳
97个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地图专题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于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第二单元地球运动专题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3、大行星按特徵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昼夜更替;(2)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3)月球表面有山脉、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地理笔记高中
地理笔记高中一、自然地理1. 地球的构造地球主要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部分组成。
地壳是最外层的固体岩石层,包括陆地和海洋地壳。
地幔则是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的一层高温岩石层,厚度约为2900千米。
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为液态,内核为固态。
2. 地球的内部运动地球的内部具有两种主要形式的运动:地壳的水平运动和地壳的垂直运动。
地壳的水平运动表现为板块构造运动,即地壳板块相对运动,导致地壳的地震和火山活动。
地壳的垂直运动主要包括地壳隆起和地壳下沉现象,如山脉的形成和地质断裂。
3. 地球的气候和气象气候是长期的天气状况统计,包括温度、降水、风力等要素。
气象则关注短期内的天气变化。
地球的气候主要受到太阳辐射、地球自转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不同地区由于纬度和海拔的不同,气候也呈现多样性。
4. 水资源地球上约70%的表面被水覆盖,但其中绝大部分是咸水,只有少部分是淡水资源。
淡水主要包括地下水、湖泊和河流等。
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对于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5. 地理环境与生态系统地理环境是指地球表面的各种自然环境,包括土地、气候、水资源等。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一个系统。
地理环境对于生态系统的形成和演化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同时生态系统也对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人文地理1. 人口地理人口地理主要关注人口的数量、分布和变化等问题。
人口数量和分布的不均衡现象对于地区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状况产生深远影响。
人口地理还涉及人口迁移、人口密度和人口结构等方面的研究。
2. 城市化与城市地理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
城市地理研究城市的空间分布、功能区划、城市规模和城市发展等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地理的研究意义日益凸显。
3. 经济地理经济地理研究地域经济的空间分布、地域经济联系和地域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问题。
包括产业地理、交通运输和资源开发等内容。
经济地理的研究对于合理规划和发展地域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高三地理笔记重点知识点
高三地理笔记重点知识点也许你会笑我傻笑我笨,世界上美好的东西多得是,干嘛为了一本书而沉醉?而我会毫不犹豫的.告诉你,我爱书,我就是爱书。
以至于只要沉醉在书海的世界里,我就身不由己,不由自主的陷进了这个世界。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三地理笔记重点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三地理笔记重点知识1一、农业区位因素自然因素:地形、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自然灾害)、水源、土壤;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科技、劳动力、种植历史、工业根底等。
以我国东北三江平原的商品谷物农业为例:自然条件: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条件:市场广阔;交通便利;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政策支持。
注意:一般而言,适宜开展种植业的地方具有地形平原、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或有灌溉水源、市场广阔、交通便利、政策扶持等有利条件。
但就气候而言,降水多的低纬地区往往具有水热条件好的优势,降水少的地方往往具有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的优势。
区域农业开展的不利条件分析还要考虑当地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自然灾害等。
我国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西北: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水资源缺乏。
华北:土壤盐碱化、水资源缺乏。
黄土高原、南方丘陵:水土流失。
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大气污染、水污染等。
大、小兴安岭,长白山,横断山脉:森林锐减。
洞庭湖、三江平原等:湿地减少。
我国不同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北方:旱涝、寒潮、沙尘暴、大风等; 南方:旱涝、台风、暴雨等;西南:旱涝、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 干旱、半干旱地区水源是开展灌溉农业的决定性条件。
如我国西北地区。
●纬度高,热量缺乏,如我国东北地区;海拔高,热量缺乏,但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如我国青藏高原;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作物生长;夏季炎热枯燥或全年降水少,那么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但水源缺乏。
● 地形影响农业类型:平原开展种植业,山地、高原开展林牧业。
平原地区有利:地形平坦,利于耕种;不利:不利于排水,易涝。
2024年高三地理笔记知识点总结(2篇)
2024年高三地理笔记知识点总结一、地理观点和方法1.地理科学的基本观点和学科特点-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2.空间和时间的概念-空间和时间的特征、尺度和层次-地形图、地理图、卫星遥感图等地理信息图的阅读和制作3.地理调查与研究方法-实地考察和调查-统计资料分析-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应用二、自然地理环境1.地球的构造和地壳运动-地球内部结构和地壳运动的类型-板块构造和地壳运动的原因和机制-地震和火山活动的特点和影响2.地球表层要素和地貌-地表水系和地貌的类型-气候和地貌的关系-人类活动对地貌的影响和改造3.水资源-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和利用-巴西流域和尼罗河流域的水资源开发与利用-水资源管理与保护4.海洋资源-地球表面积大部分是海洋的原因和特点-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海洋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利用5.地球的大气环境-大气圈的组成和结构-大气环流和天气系统-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三、人文地理环境1.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和改变-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和影响因素2.人口与城市-人口数量和分布的全球和中国特点-城市化进程和城市体系的特点-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3.农业与农村发展-农业发展的历史过程和现状-农业区位理论和农业生产方式-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4.工业与城市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工业化进程的阶段和特点-工业发展的区位规律和影响因素5.交通与通讯-交通运输方式的演变和特点-交通网络的建设和发展-信息技术对通讯方式的影响6.资源与环境保护-资源的类型和分布-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路径选择和限制因素-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措施四、区域地理环境1.世界自然地理区划-自然地带的划分-典型的自然地理区划2.世界人文地理区划-人口、城市和经济活动的分布特点-典型的人文地理区划3.中国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地理区划-中国的地理位置、形态特征和自然地理条件-中国的自然地理区划和资源分布4.中国的人文地理条件和地理区划-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地域-中国的人文地理区划和经济活动分布五、全球性问题1.全球气候变化-全球变暖的原因和影响-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措施2.全球资源与环境问题-全球资源分布和开发利用的问题-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的挑战3.全球化-全球化的概念和特点-全球化的影响和挑战-全球化与国际关系以上为____年高三地理笔记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中地理知识点清单(非常详细)
高中地理知识点清单(非常详细)高中地理知识点清单(完整版)
1. 地球与地理环境
- 地球的形状和尺寸
- 地球的内部结构
- 大地的运动与地表形态变化
-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 地球的地脊、地带和地方性特征
- 地球的物质组成和能量分布
2. 气候与气象
- 气候要素和气候划分
- 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 大气环流和季风气候
- 气象观测和天气预报
3. 地表水与地下水
- 水循环及其过程
- 河流和湖泊的形成与特征- 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地下水的形成和运动
4. 生态环境与环境保护- 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 环境污染与治理
-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措施-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
5. 人口与城市
- 人口的数量和分布
- 人口迁移和人口问题
- 城市的发展和城市规划
- 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
6. 农业与工业
- 农业区位与农业政策
- 农业生产与农田改革
- 工业化进程和工业区位
- 工业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7. 区域经济与区域发展
- 区域差异和区域发展战略
- 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合作
- 区域发展对环境的影响
以上是一份高中地理知识点清单,包括地球与地理环境、气候与气象、地表水与地下水、生态环境与环境保护、人口与城市、农业与工业以及区域经济与发展等方面。
内容较为详细,可供学习和备考使用。
高中地理必背重点知识点大全
高中地理必背重点知识点大全1.地球与地图:-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地球是一个近乎球体的椭球体,赤道略大于两极。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地球运动的两个基本形式。
-地球的经纬度:经度是指经过地球上特定点与东经0度子午线之间的角度,纬度是指特定点与赤道之间的角度。
-时区与时间:为了统一各地时间,全球根据经线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相差15度,即一小时。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地幔和地核是地球的三个主要内部层。
2.人口与城市:-人口增长与人口结构:人口增长受到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等因素的影响,人口结构指不同年龄和性别群体的分布情况。
-人口迁移与城市化: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区迁移到另一个地区,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
-城市体系与城市规模:城市体系是指由不同等级城市组成的网络,城市规模一般用人口数量来衡量。
-城市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城市化促进了工商业发展,但也带来了社会问题和生态环境压力。
3.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地球的大气圈:大气圈是地球围绕在地表上空的气体层,包括对流层、平流层、统称为对流-平流系统,其它两个是中间层和外层。
-气候与气象:气候指长期平均气象要素的统计结果,气象是研究气候现象的科学。
-水循环与水资源: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的循环过程,水资源是指供人类使用的水的总量。
-农业与农村发展:农业是指利用土地和水培养植物、饲养动物以获得食物和其他产品的活动,农村发展涉及农业、农村经济和农村社会发展等方面。
-工业与工业区位:工业是指以自然资源为原料,通过劳动和技术转化成产品的经济活动,工业区位是指工业建设选择的地理位置。
-交通与交通运输:交通是指人员、物品和信息在空间上的流动,交通运输是指人员、货物和信息等在空间中的运输活动。
4.经济地理:-人类活动与区域发展:人类活动包括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区域发展指不同地区经济社会的差异和发展水平。
-区域差异与区域发展:区域差异是指不同地区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区域发展考察不同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和趋势。
高考地理常考必背知识点
高考地理常考必背知识点高考地理常考必背知识点作为高中的一门必修科目,地理在高考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分量。
对于地理常识的掌握程度不仅涉及到学生的考试成绩,更影响到学生对社会、环境及地球现象等各个方面的认知和了解,对于未来的职业规划、人生选择也有一定的影响。
下面介绍高考地理常考必背知识点:1. 自然地理知识(1) 地球自转、公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中心轴旋转的运动,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迹。
地球自转的影响是白天和黑夜的交替,公转的影响是四季的交替。
(2) 气候类型:气候类型是根据降水和温度的分布特点,可将全球划分为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极地等五大气候类型。
(3) 地形地貌: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如山、丘陵、平原、盆地、高原等,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地貌变化等自然景观。
(4) 水资源、水循环: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水循环是水在地球大气、水体和陆地间的循环运动。
2. 人文地理知识(1) 人口与城市:人口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而城市化是现代城市发展的趋势。
城市化的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城市规划、居民住房、城市交通、城市环保等。
(2) 交通运输:交通运输对于城市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交通运输一般分为道路、铁路、水路、航空四个方面。
道路交通是城市中最重要的交通方式,铁路和水路交通是跨越远距离的主要交通方式,航空交通则是城市与城市之间的重要交通方式。
(3) 城市环境:城市环境是指城市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和社会环境等。
城市环境问题是城市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之一,城市环保措施也成为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方面。
(4) 经济发展:经济是城市发展最为核心的组成部分之一,从一个城市的经济水平可以发现一个城市的发展程度。
当前,我国经济往往由城市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依赖于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各个领域。
城市的产业结构是经济转型和升级的重要方面。
总的来说,高考地理常考必背知识点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自然地理知识,包含了地球自转、公转、气候类型、地形地貌、水资源、水循环等方面;另外一个是人文地理知识,包含了人口与城市、交通运输、城市环境、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知识点。
高一地理笔记
高一地理笔记摘要:一、地理学简介1.地理学的定义2.地理学的研究领域二、地球与地球仪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地球的内部结构3.地球仪的用途和制作方法三、经纬度与地理位置1.经纬度的概念2.经纬度的表示方法3.地理位置的确定四、时区与区时1.时区的划分2.区时的计算3.夏令时的概念五、气候与天气1.气候的定义与分类2.影响气候的因素3.天气的概念与测量4.天气预报与气象灾害六、自然灾害与环境保护1.自然灾害的类型与成因2.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3.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与措施正文: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现象、人类活动和地球表层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主要分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大领域,涉及到地理、地质、气象、水文、生态、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
地球是一个近似椭球体,其大小约为1.083 亿平方公里。
地球的内部结构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
地壳主要由岩石组成,分为陆地和海洋两种。
地球仪是人们仿造地球形状制作的模型,可以用来研究地球上的各种现象和地理知识。
地理位置是地球表面某一点的具体坐标,通常用经纬度表示。
经纬度的概念分别为经度和纬度。
经度是指从本初子午线向东西两侧延伸的角度,范围为0°~180°;纬度是指从赤道向南北两极延伸的角度,范围为0°~90°。
时区是指地球上按照经度划分的区域,每个时区相差15 度。
区时是指每个时区内的时间,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东经为正,西经为负。
夏令时是为了调整人们的生活作息,在夏季将时钟拨快一小时。
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气候的分类有多种方法,常见的有按照气温和降水量划分的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等。
影响气候的因素有纬度、海陆、地形、洋流和人类活动等。
天气是指某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具体气象状况,可以通过气温、降水、风力等指标来描述。
气象灾害包括洪涝、干旱、台风、寒潮等。
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因素引发的、对人类社会造成危害的事件。
2024年高考地理知识点
2024年高考地理知识点一、自然地理部分。
1. 地球的宇宙环境。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太阳系八大行星的顺序(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地球的普通性(在太阳系中,与其他行星相比,质量、体积等方面的相似性)和特殊性(存在生命的条件:适宜的温度、液态水、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核聚变反应)及其对地球的影响(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维持地表温度、是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等);太阳活动(黑子、耀斑等)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干扰地球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在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等)。
2. 地球的圈层结构。
- 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地核的划分依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各圈层的特点。
例如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厚度不均;地幔上部存在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等。
- 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组成和特点。
大气圈的垂直分层(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对流层的特点(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平流层的特点(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以平流运动为主、适合飞机飞行等)。
3. 大气的受热过程。
- 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辐射到达地面的过程中,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地面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大气逆辐射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例如,云层越厚,大气逆辐射越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越明显。
- 热力环流: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空气垂直运动,进而导致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产生空气的水平运动),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4. 大气运动。
- 气压带和风带:三圈环流的形成(假设地球表面均匀,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和风带(信风带、西风带、极地东风带)的分布、成因和季节移动规律。
高考地理重点知识点大全
高考地理重点知识点大全一、自然地理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了解地球表面的形态和自然环境是地理学的基础。
下面是一些高考中常见的自然地理知识点:1. 地球的形态:地球是一个略为扁球状的椭球体,分别由地壳、地幔和地核构成。
2.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自转使得地球上出现昼夜交替;公转决定了地球季节和年份的变化。
3. 大气环境:大气层分成对流层、平流层、同温层、臭氧层和磁层等,其中对流层是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关键地带。
4. 水文地理:地球表面有丰富的水资源,包括海洋、湖泊、河流和地下水。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是地理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5. 冰川地理:冰川是地球表面积雪和冰块的堆积体,主要分为冰帽和冰川两种类型。
冰川运动会导致地貌的改变,也是重要的水资源来源。
二、人文地理地理既研究自然环境,也研究人类活动在地球上的分布和影响。
以下是高考中常见的人文地理知识点:1. 人口地理:人口数量与分布状况决定了地球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水平。
人口迁移和城市化是当今世界人口地理的主要趋势。
2. 城市地理:城市是人类活动的中心,城市化对土地利用、环境保护、资源消耗和交通运输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经济地理:经济地理研究地球上各地区的资源分布、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
各国之间的贸易和经济合作也是经济地理学的研究范畴。
4. 农业地理:农业是人类最早的生产活动之一,农业地理研究土地质量、气候等因素对不同农作物种植的影响,以及农业发展对社会经济的拉动作用。
5. 文化地理: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传统习俗,文化地理研究地理环境对人类文化的影响,包括宗教、语言和风俗等方面。
三、地理技术与应用地理信息科学和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地理研究提供了更多的数据和方法。
以下是高考中常见的地理技术与应用的知识点:1. 地理信息系统(GIS):GIS利用计算机软件对地球表面的不同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和分析,广泛应用于资源管理、城市规划和灾害管理等领域。
高考地理笔记
高考地理笔记高考地理笔记高考地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科目,考点涉及面广,知识点繁多。
在备考过程中,需要积极备课,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掌握重点知识点,并多做模拟题进行练习。
1. 自然地理1.1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地球的形状:地球近似为椭球体,赤道略偏大,南北两极略扁平。
- 地球的结构:地壳、地幔、地核,分为陆地和海洋。
1.2 大气环境- 大气的组成:氮气、氧气、稀有气体、水蒸气等。
- 气候与季风:热带季风、西风带、南北极季风等。
- 气象要素:温度、湿度、气压、风力、降水等。
1.3 水文地理- 水循环:蒸发、凝结、降水和蒸发。
- 水资源与分布:江河湖泊、地下水、冰川、河流、湖泊和水库。
- 水问题与治理:水污染、水土保持、水资源合理利用等。
2. 人文地理2.1 人口与城市- 人口分布与迁移:人口密度、人口增长、人口老龄化、城市化等。
- 城市体系:大城市、中小城市、特区等。
2.2 农业地理- 陆地农业: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畜牧业等。
- 水域农业:渔业、盐业、水产养殖等。
- 地理条件与农业发展:土地利用、气候、水资源等。
2.3 工业地理- 工业分布与布局:区域工业布局、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等。
- 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工业污染、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等。
3. 地图阅读与地理信息技术- 地图的表示方法:等经纬度网格、河流图、等值线图等。
- 地图的投影方法:等角投影、等面积投影、等距离投影等。
- GIS技术在地理信息方面的应用:资源评估、城市规划、气候预测等。
以上是高考地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和考点,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要注重对知识点的系统整理和理解,注重做题和思考,同时辅以查阅相关教材和辅导资料,多参加模拟考试和练习题的解答,提升答题技巧和应试能力,全面提升自己的地理能力。
地理高三知识点手写笔记
地理高三知识点手写笔记一、自然地理1. 地球与地理-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是近似椭球体,由地核、地幔和地壳构成。
-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自转导致地球的昼夜交替,公转决定季节的变化。
2. 大气圈与气候- 大气圈的组成大气圈由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等组成。
- 气候的形成及影响因素气候形成受纬度、地形、海洋和气象要素的影响,气候类型多样化。
3. 水资源与水循环- 水的分布与特点地球的水资源主要以海洋、湖泊、河流和冰雪等形式存在。
- 水循环过程水循环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和地表径流等环节。
4. 地表水与地下水- 地表水资源地表水包括江河湖海、地表蓄水和冰雪等。
- 地下水资源地下水主要储存在地下水层和含水土层中,是人类重要的淡水资源。
5. 岩石与土壤资源- 岩石的分类与特点岩石可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化学特性。
- 土壤的类型与特点土壤根据组成与发育过程可分为砂质土壤、壤土和粘质土壤等。
二、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人口分布与迁移人口分布受地理环境的制约,人口迁移受经济、社会和政治因素的影响。
- 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是人口从农村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城市化率代表城市化的程度。
2. 经济地理- 经济地理的研究内容经济地理主要研究地理环境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
- 区域发展与经济联系区域发展受经济联系和区位优势的影响,存在区域经济差异。
3. 农业与农村- 农业类型与农业区划农业类型包括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农业区划根据农业资源和气候条件划分。
- 农村发展与农民问题农村发展受政策、经济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农民问题涉及土地、收入和社会福利等。
4. 工业与城市- 工业类型与工业布局工业可以分为重工业和轻工业,工业布局与资源、市场和交通有关。
- 城市类型与城市规划城市类型包括政治中心城市、工业城市和港口城市,城市规划涉及土地利用和交通布局等。
5. 交通与通信- 交通运输方式交通运输方式包括公路、铁路、水运和航空等。
高二地理知识点笔记手写
高二地理知识点笔记手写一、自然地理系统1. 地球的结构与圈层- 地壳:陆地地壳和海洋地壳;- 地幔:上地幔和下地幔;- 地核:外核和内核;- 地球圈层: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2. 地理区域划分- 陆地与海洋的分界:海岸线、沙洲、陆架、大陆坡和大洋盆地;- 大洲划分: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3. 气候与气象- 气候:指一定时间范围内的天气状况的长期统计资料;- 气候影响因素:纬度、海洋性气候、大陆性气候、海洋表面气流和地形因素;- 气温与降水分布规律。
4. 地球的运动与季节变化- 地球自转:影响一天的昼夜交替;- 地球公转:影响一年的季节变化;- 季节变化的原因及规律。
二、人文地理系统1. 人口与城市- 人口分布与人口密度;- 城市化过程及影响。
2. 农业与工业- 农业发展及其区域差异;- 工业发展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3. 城市与交通- 城市规划与城市功能区划;- 城市交通的发展与问题。
4. 区域差异与可持续发展- 区域差异的成因与影响;-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措施。
三、环境与资源保护1. 自然环境保护- 自然灾害及其防治;- 生物多样性保护。
2. 能源与资源利用- 能源类型与利用方式;- 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问题。
3. 环境污染与治理- 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土壤污染;- 环境保护法律与政策。
4.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保护-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素;- 生态保护与生态修复。
四、地理技术与地图解读1. 遥感技术与GIS技术- 遥感技术在地理研究中的应用;- GIS技术在地理信息管理中的应用。
2. 地图解读与图件制作- 地图解读的步骤和方法;- 地图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以上为高二地理知识点的手写笔记概要,涵盖了自然地理系统、人文地理系统、环境与资源保护以及地理技术与地图解读等内容。
希望这些笔记能够帮助你系统地掌握高二地理知识点,提升学习效果。
祝你学业进步!。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学霸笔记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学霸笔记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公转产生四季更替和昼夜长短变化。
2.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与注记。
比例尺表示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值,方向通常以北方为基准,图例是地图上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是对地理事物的说明。
3. 地图的种类:自然地图(如地形图、气候图)和社会经济地图(如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
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 大气层的组成: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
- 气候类型: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寒带气候,以及各自的特征。
- 气候变化:长期气候变迁和短期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2. 水文循环:- 水循环的三个阶段:蒸发、凝结、降水。
- 河流的流域特征:源头、上游、中游、下游和河口。
- 湖泊与地下水的类型及其形成。
3. 地貌:-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火山、地震。
-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 地貌类型:山地、平原、高原、盆地、丘陵等。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人口分布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 城市化进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 城市规划与布局。
2. 农业与工业:- 农业的分类: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
- 工业的分布与区位因素。
- 农业与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3. 交通运输与贸易:- 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与选择。
- 交通网络的布局与发展。
- 国际贸易的模式与影响。
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 遥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 遥感图像的解译。
2. 地理信息系统(GIS):- GIS的组成和功能。
- 空间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
3. 全球定位系统(GPS):- GPS的工作原理。
- GPS在地理信息获取中的应用。
五、环境与发展1. 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的分类:资源问题、污染问题、生态破坏问题。
-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对策。
2.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
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大全
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大全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地理必背知识点盐度和洋流⑴盐度比较高的是红海,原因:①地处副热带海区,降水很少,蒸发旺盛;②周围是热带沙漠地区,缺少大河注入;⑵盐度比较低的是波罗的海,原因:①地处较高纬度,气温低,蒸发弱;②周围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有淡水注入;⑷世界表层海水盐度的水平分布规律: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度和高纬度递减。
地质地形⑴南极发现有丰富煤炭(北极地区埋藏丰富石油),说明:南极(北极)地区曾经位于温暖湿润地区,森林茂密,后经大陆漂移至此,这是板块构造学说的有力佐证。
⑵刚果盆地的形成原因:刚果盆地原来是内陆湖,后经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湖水外泻而成。
⑶死海(贝加尔湖、坦噶尼喀湖、汾河谷地、渭河谷地)成因:内力作用----断裂陷落。
⑷北美五大淡水湖(欧洲峡湾地形、湖泊)成因:外力作用----冰川作用。
⑸庐山(华山、泰山)的形成:断块山地。
高中世界地理笔记大全
高三世界地理复习笔记大全世界地理概况世界海陆分布。
海底地形。
陆地地形。
〖世界的居民和国家〗世界主要人种的分布。
世界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世界的陆地和海洋一、大洲和大洋⑴七大洲世界海陆分布:陆地占29%,海洋占71%大陆:亚欧(最大)、非洲、北美、南美、南极、澳大利亚六块大陆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格陵兰岛——世界最大群岛:马来群岛——世界最大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概念: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北美洲、南美洲在西半球,南极洲跨东西半球亚、欧—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亚、非——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南、北美——巴拿马运河亚、北美——白令海峡南美、南极——德雷克海峡欧、非——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4400 非洲3000 北美洲2400 南美洲1800 南极洲1400 欧洲1000 大洋洲900⑵四大洋太平洋:面积最大(将近一半)、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
大西洋:呈“S”形印度洋:热带海洋面积大北冰洋:最小、纬度最高、水温最低海:一般面积较小,靠近大陆由半岛和岛屿同大洋大致隔开(陆间海—地中海内海—渤海边缘海—东海、南海)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二、七大洲地形特色三、海底地形大陆架:靠近大陆的浅海地区,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深度一般不超过200m 大陆坡:大陆架外缘巨大的陡坡洋底地形:大陆坡外,有洋盆、海沟和海岭等地形四、各大洲的气候特点六、世界的自然资源1、世界的人口(1)增长特点:速度加快,地区差异A增长过快——生态方面:森林减少,草原破坏,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社会方面:粮食不足,医疗、卫生、教育、交通、住房、就业等困难。
B停止或负增长:劳力短缺、兵源不足、老龄化问题。
解决人口问题的正确途径和目标:途径:控制人口数量,实行有计划地生育。
目标: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4)人口向城市迁移带来的问题城市人口比重: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准之一发达国家70%以上,发展中国家30%左右。
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地球与地理坐标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的自转和地球的公转
经度和纬度的定义和作用
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
二、地球的大气圈和气候
大气圈的组成和结构
大气环流系统和风力带
气候因素和气候类型
气候变化与全球气候问题
三、地球的水圈
水圈的组成和分布
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及其利用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
全球水资源问题与解决措施
四、地球的岩石圈和地貌
岩石圈的组成和类型
板块构造学说和地壳运动
地球的地震、火山和地壳变动各种地貌类型及其形成原因五、地球上的人口与城市
人口数量、分布和变化
城市发展的影响和规律
城市化的机会与挑战
可持续发展与城市规划
六、地球资源与环境保护
自然资源的类型和特点
资源开发的利弊和可持续利用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影响
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
七、地理信息系统和地理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和构成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和应用
地理技术在城市规划和农业发展中的应用
地理技术在环境保护和灾害管理中的应用
八、地理学科与综合能力
地理学科的基本特点和研究方法
地理学科的发展与价值
地理知识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地理学科对人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
结语
通过对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的总结归纳,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及其各个方面的特点和规律,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应对地理学科在高考中的考查。
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不仅仅是为了应对高考,更是为了提升我们的综合能力和对世界的认知。
希望同学们能够善于总结归纳,掌握地理知识,做好备考准备,取得优异成绩。
地理高考24知识点总结
地理高考24知识点总结1.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形的球体,其直径约为12756km。
地球由地核、地幔、地壳组成,地壳被认为是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础,而地核则是地球磁场的源动力。
2.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以自西向东的一个恒定速度进行自转,其自转周期约为23小时56分钟。
同时地球也在太阳周围做公转,公转轨道呈近似于椭圆形。
3. 地球的经纬度和定位地球表面上的地图都是以经线和纬线为基础的。
经度是指通过北极和南极的交点,从0°经线起,向东西两个方向各为180°。
纬度是指地球表面上以赤道为原点,进行测量的东西方向的角度。
4. 世界地图和世界地理世界地图可以分为物质空间和社会空间,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促成了世界地图的不断改变。
5. 世界自然地理世界自然地理包括了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动物等方面,这些自然要素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世界上的各种自然环境。
6. 植被、土壤和动物资源植被和土壤资源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植被能够保护土壤,土壤则是植物生长的基础。
动物资源也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7. 气候和天气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在长时间内的天气状况,而天气则是指一个地区在某一特定时刻的气候情况。
8. 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自然灾害是指自然界突发的、不可避免的灾害,如地震、洪水、干旱、台风等,防灾减灾是指人们采取措施预防和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害。
9. 水资源和分布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但是由于地球上水资源分布不均匀,而且水资源的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
10. 岩石圈和地球表面岩石圈是地球上最外面的一层,也是地球上唯一可能生命存在的地方。
地球表面的岩石圈破碎成了众多的陆地和海洋。
11. 活动板块和地震地球的地壳是由多个板块组成的,它们之间的相对运动造成了地震和火山的活动。
12. 河流与湖泊资源河流和湖泊是地球上的重要水资源,人类的生活和经济活动都需要这些水资源作为生存的基础。
高考地理超详复习笔记
高考地理超详复习笔记第一单元从宇宙中看地球第一讲地球与地图一、地球与地图1、赤道上经度相差10实地距离大约为111千米,其他纬线上经度相差10实地距离大约为111×千米。
经线上纬度相差10实地距离大约为111千米。
2、东半球的范围从200W向东到1600E。
3、球面两点的最短距离为两点之间的“大圆劣弧”,常见大圆为赤道、经线圈和晨昏圈。
北半球同一纬线上的最短距离向北偏,南半球同一纬线上的最短距离向南偏。
4、该地看北极星的仰角就是该地的纬度。
5、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东西方向是相对的,要根据劣弧进行判断。
(劣弧即两点经度差小于1800)二、等高线地形图1、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读数值范围,判断地貌类型:海拔在200m以下,等高线稀疏的是平原;海拔在200m~500m,等高线较稀疏的是丘陵;海拔大于500m,等高线密集的是山地;海拔在1000m以上,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稀疏的是高原;四周等高线密集且数值大,中间等高线稀疏且数值小的是盆地。
(2)读疏密程度,判断坡度: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
从山顶向四周,等高线高密低疏,为凹坡,可通视;高疏低密,为凸坡,易挡住人们的视线。
(3)读弯曲状况:等高线凸向高处的是山谷,凸向低处的是山脊(凸高为谷、凸低为脊)。
(4)读局部闭合等高线:等高线闭合,中高周低的地形类型是山峰;中低周高的地形类型为盆地;特殊情况,规律判读为“大于大的”为山坡上的小山丘或“小于小的”为山坡上的小洼地。
(5)基本特征:同线等高;同图等距;相邻两条等高线数值可以相等,如河谷两侧相邻的等高线,也可以递变;任意两条等高线一般不会相交,若相交或重叠则为陡崖。
2、等高线地形图中的有关计算:(1)计算两点的相对高度:先算出最大值和最小值的范围,再进行相减或(n-1)×d<△H<(n+1)×d (2)进行陡崖高度的计算:其相对高度(n-1)×d≤△H<(n+1)×d(n为陡崖处重叠的等高线条数,)d 为等高距。
高考地理450条必背知识点,高中三年超全整理(完整版)
高考地理450条必背知识点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圆说、地心说、日心说、大爆炸宇宙学说。
2. 宇宙的基本特点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
3. 天体的分类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4. 天体系统的成因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5 天体系统的级别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6. 日地平均距离1.496亿千米。
7. 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位置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
8. 八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9. 地球上生物出现和进化的原因光照条件、稳定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温度、液态水。
10. 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11. 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核聚变反应12. 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维持地表温度,水循环、大气运动等的动力,人类的主要能源。
13. 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
14. 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15. 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16. 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17.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②影响短波通讯③产生磁暴现象18. 月相新月、蛾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19. 月相变化规律上上西西(上弦月),下下东东(下弦月)20. 星期的由来朔望两弦四相。
21. 空间探索阶段的开始1957年10月,原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22. 空间开发阶段的开始1981年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成功。
23. 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1970年“东方红”一号、1999年“神舟号”载人航天试验飞船。
2003年神州5号24. 宇宙自然资源的分类空间资源(高真空、强辐射、失重)、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
25. 保护宇宙环境清除太空垃圾、加强国际合作。
26. 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27. 地球的赤道周长4万千米28. 纬线和纬度,低纬、中纬、高纬的划分连接东西的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地理知识点系统总结第一单元地球在宇宙中[知识要点]一.地球的宇宙环境1、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统称为天体。
按照其物质组成、质量大小、运动规律,可分为恒星、星云、2、天球:以观测者为球心,半径无穷大的假想圆球。
人们在说明天体的位置和运动的时候,把天体在天球上的投影看成是它们本身。
3、星座;为了便于认识恒星,把天球分成若干区域,这些区域称为星座,全天共分为88个星座。
在北天极的周围有大熊、小熊和仙后三个星座,北半球中高纬度终年可见。
北半球中纬度9月初21时左右,天顶附近可见天琴、天鹅、天鹰等星座。
4、天体系统:宇宙间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引互相绕转,形成不同级别的系统。
(如下图所示)5、太阳概况(和地球对比)6、太阳的外部物质构造:太阳的外部是大气层,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太阳大气层的一切活动,总称为太阳活动。
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周期都是11年。
7、太阳能量的来源:太阳中心在高温高压下,发生核聚变反应,即四个氢原子核聚变为一个氦原子核。
在核聚变过程中,太阳要损耗一些质量而放出大量的能。
8、太阳系: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构成的天体系统。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系中,其他的天体都在太阳引力作用下绕太阳公转(如下图所示)。
9、九大行星的运动具有共面性、同向性和近圆性三大特征。
10、九大行星按其结构特征可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三大类。
11、地球上具有生命的条件:(1)适当的日地距离和长短适宜的自转周期,使地球有适当的温度和液态水,有利于生命物质的存在;(2)地球具有适当的体积和质量,其引力可以吸住大气层中的各种气体,并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形成了适合生物呼吸所需的大气。
二、地球和地球的运动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经纬网: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构成经纬网。
人们可以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位置和方向,量算两点间的距离。
(1)经线和经度 (2)纬线和纬度3、地球的运动(1(2)地方时;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使经度不同的各地时刻早晚不同,东边地点的时刻要比西边地点的时刻早,这种因经度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
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
(3)时区和日界线:时区的划分是为了统一时间的标准,根据地球每小时自西向东转过经度15°,而将全球划分成24个时区。
日界线是为了避免日期紊乱,经国际规定将180°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
每个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统一本时区标准,由于相邻的区时相差1小时。
日界线两侧是日期的变更,东、西十二区钟点相同,但日期相差一天。
(4)公转轨道:地球绕太阳运动所经过的路线,称为公转轨道,也叫黄道。
它是近似圆的椭圆形,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每年一月初地球运行到离太阳最近的位置,称为近日点;每年7月初地球运行到离太阳最远的位置,称为远日点。
(5)黄赤交角;地球公转与自转是同时进行的,即边自转边公转。
公转时有两个特点:(1)地轴和公转轨道面的夹角保持66°34′的夹角不变。
(2)地轴的倾斜方向始终不变,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由于有以上两个特点,所以公转轨道面与地球赤道平面之间就存在着一个夹角,即黄赤交角。
现在的黄赤交角是23°26′(如下图所示)。
(6)四季更替:四季是指地球上春夏秋冬的循环周期。
从天文含义看四季,夏季就是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季节;冬季就是一年内白昼最短太阳最低的季节;春秋二季就是冬夏两季的过渡。
在气候统计工作中,一般把3-5月划分为春季(北半球,下同),6-8月划分为夏季,9-11月划分为秋季,12-2月划分为冬季。
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7)五带的划分;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以及阳光照射的情况,把地球划分为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北寒带(如下表,下图所示)。
[复习指导]本章知识可概括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地球的宇宙环境,第二部分是地球的运动规律及其地理意义。
复习时应紧紧把握住这两个方面。
一、地球的宇宙环境1、这部分内容涉及的天文学知识极其丰富和广泛,首先应从搞清各种天体的基本概念入手,因为这是了解各种天体之间互相关系的基础。
复习时,要通过分析对比掌握各种天体概念的内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天体系统之间的关系。
2、天文知识大都属于宏观现象,地球上的人们很难全面、真实地看到这些事物的本来面貌。
因此,复习时就要特别注意观察,只有这样才能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搞清各种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
3、复习有关太阳的知识时,主要应明确两点:(1)太阳辐射是地球上能量的源泉;(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复习有关太阳系的知识,也要明确两点:(1)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适中位置,是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重要条件;(2)从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的共性中,认识地球只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二、地球的运动及其地理意义1、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的方法进行复习,明确以下问题:(1)地轴、两极和赤道是根据地球自转确定的,它们是划分经纬度的主要依据;(2)地面各点自转角速度相同,即每小时自转15°,但线速度不同。
赤道自转的线速度最大,纬度越高,自转线速度越小,到了南北纬60°的地方约减小到只有赤道的一半,到了南北两极自转线速度减小为零;(3)太阳日和恒星日,主要是由于选择的参照物不同而产生的差别。
恒星日是天空中某一恒星连续两次经过上中天的时间间隔,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太阳日比恒星日多3分56秒,这是由于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日公转造成,是目前人们使用的时间。
2、区时计算:由于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在同一条纬线上,东边的地点总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东早西迟是计算区时的关键。
计算方法如下:(1)从两地的时区差,求出两地的时间差。
若已知时间的甲地与所求时间的乙地都为东时区,或都为西时区,则两地的时区数之差,即为两地的时间差。
若已知时间的甲地与所求时间的乙地分别为东时区和西时区,则两地时区数之和,即为两地的时间差。
(2)根据东早西迟的道理,采用东加西减的算法,求出某地时间。
即已知东边地方的时间,减去时差,便得出西边某地的时间;反之,已知西边地方的时间,加上时差,便得出东边某地的时间。
(3)在相加的过程中,如出现结果大于24小时,那么要把得数减去24小时,日期加上一天;反之,在相减的过程中,如出现不够减的情况,那么要加上24小时来减,日期要退后一天。
3、过日界线日期的变更:首先要明确东、西十二区的位置,即东十二区在日界线的西侧,西十二区在日界线的东侧。
由于东十二区在任何时刻都比西十二区早一日,因此,从东十二区向东越过日界线到西十二区,日期要减去一日;反之,从西十二区向西越过日界线到东十二区,日期要加上一日。
4、黄赤交角及其影响,是认识地球公转地理意义的关键所在。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造成太阳直射点在地球南北纬23°26′之间往返移动的周年变化,从而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造成了各地获得太阳能量多少的季节变化,于是形成四季的更替。
由此可见,黄赤交角是认识地球公转地理意义的关键所在。
黄赤交角与其产生的自然现象之间的关系,可用下面图式表示:5、太阳高度就是太阳高度角,即太阳光线和地平面的交角,也就是太阳在当地的仰角。
对于某一地点来说,太阳位于头顶时太阳高度为90°,而太阳位于地平线上时,太阳高度为0°。
就全球而言,太阳直射点处,太阳高度为90°,从这里开始向两侧降低;在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正午太阳高度可用公式计算,如果出现负值说明在地平线以第二单元地球上的大气[知识要点]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1、大气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1)大气是地球的保护层,使地球表面的热量变化不至于过剧烈,并使地表少受外来天体的撞击。
(2)大气是天气变化的物质基础,同时大气对水的循环、地表形态等都起着重大影响。
(3)大气是生物和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地球上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大气。
23二、大气的热状况1、太阳辐射(1)太阳辐射的概念: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称为太阳辐射。
它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源泉。
(2)太阳辐射波长:太阳辐射的主要波长范围是0.15--4微米,包括红外线(大于0.76微米)、紫外线(小于0.4微米)和可见光(0.4-0.76微米)三部分。
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因此太阳辐射又称为短波辐射。
(3)太阳辐射强度:1平方厘米的表面上,在1分钟内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叫太阳辐射强度。
太阳高度角是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最主要因素。
2、大气的热力作用(见下面的图)(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①吸收:臭氧吸收波长较短的太阳紫外线;水汽、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太阳红外线②反射:云层和尘埃对太阳辐射进行反射。
云层愈厚,云量愈多时,反射作用愈强③散射:以空气中的分子、尘埃、云滴等质点为中心向四面八方散射开来。
散射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方向,使一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①大气吸收太阳短波辐射能力很差,使大部分太阳辐射能透过大气射到地面。
②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能力很强,从而能把地面放出的热量保存在大气中。
③大气辐射除一部分射向宇宙空间外,大部分向下射回地面,称为大气逆辐射,这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
3、气温的时空分布(1)气温的时间分布①气温的日变化(2)气温的水平分布①一般情况下气温从低纬向两极递减,这是因为太阳辐射能量因纬度而异的缘故。
由于气温的分布还与大气运动、地面状况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等温线并不完全与纬线平行。
②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这是因为南半球的海洋比北半球广阔得多,而海洋表面的物理性质比较均一的缘故。
③北半球1月份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海洋上则向北(高纬)凸出,7月份正好相反。
这表明在同一纬度上,冬季大陆比海洋冷,夏季大陆比海洋热。
④7月份世界上最热的地方出现在北纬20°--30°的沙漠地区,撒哈拉沙漠是全球的炎热中心。
1月份西伯利亚形成北半球的寒冷中心;世界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冰雪覆盖的南极洲大陆上。
三、大气的运动1、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①大气运动的状况:大气运动包括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前者叫对流,后者叫风。
②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能。
③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由于太阳辐射对各纬度加热的不均匀,造成高低纬间的冷热差异,这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④大气运动的直接原因:冷热不均引起空气上升和下沉的垂直运动,空气的上升或下沉导致了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的差异,气压差异又是形成空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