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毕业论文中国古代文学内容编写研究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汉语言文学是一门涵盖了汉语语言和汉族文学的学科,其研究范围广泛且深入。
作为一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生,选择一篇合适的论文选题对于毕业论文的顺利完成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几个可能的选题方向,以帮助毕业生更好地选择论文选题。
1. 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悠久、内涵丰富。
可以选择某个古代文学作品或某个时期的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中的文学特点、艺术手法以及与当时社会背景的关系。
比如,可以选择《红楼梦》、《水浒传》等经典作品,分析其中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等方面的特点。
2. 现代汉语的语法研究现代汉语是我们日常使用的语言,其语法结构和用法对于母语使用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选择某个语法现象进行研究,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变化规律以及对语言使用的影响。
比如,可以选择“把”字句、“了”字句等常见的语法现象进行深入分析。
3. 汉字文化的研究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其形态和意义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可以选择某个汉字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演变过程、意义变化以及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比如,可以选择“福”字、“爱”字等常见的汉字进行研究,分析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使用情况和文化内涵。
4. 汉语教育的研究汉语作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其教育问题备受关注。
可以选择某个汉语教育问题进行研究,比如,对外汉语教学方法、汉字教学策略等。
可以通过调查问卷、实地观察等方式,收集相关数据,分析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5. 汉语方言的研究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汉语方言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选择某个汉语方言进行研究,探讨其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特点。
可以通过实地调查、录音等方式,收集相关数据,分析方言的演变规律和与普通话的关系。
综上所述,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的选择应该根据自身兴趣和研究能力来确定。
无论选择哪个方向,都需要进行充分的文献调研和数据收集,运用合适的研究方法进行深入分析。
古代文献学对古代文学的研究
古代文献学对古代文学的研究古代文献学是研究古代文献的学科,它对古代文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古代文献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古代文学的创作背景、艺术风格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进而对古代文学作品进行全面的解读和理解。
本文将从古代文献学的定义和研究方法入手,探讨其对古代文学的研究的重要性和意义。
一、古代文献学的概述古代文献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它以图书馆、档案馆等存储和传承古代文献的机构为基础,通过收集、整理、研究和编辑古代文献,还原和重建古代社会的历史和文化。
古代文献主要包括经典著作、史书、文集、诗歌、碑铭、信札等,这些文献是古代社会生活的重要反映,也是我们了解古代文学的重要途径。
古代文献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甄别、校勘、考据、编辑等,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和整理,还原古代文献的原貌。
研究者通过对古代文献的文字、语言、体裁、结构等方面的分析,揭示古代文献的内在意义和价值。
二、古代文献学对古代文学的研究的意义1. 了解古代文学的背景和脉络古代文献学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研究,可以还原古代文学的创作背景和脉络。
比如通过对古代文献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是对周代社会的风俗民情的真实记录;《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记载,反映了前秦至西汉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政治变革。
2. 解读古代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古代文献学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研究,可以揭示古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价值。
古代文学作品往往具有深邃的思想和情感内核,通过对古代文献的解读,我们可以深入理解古代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伦理道德和审美情趣。
比如《红楼梦》通过对封建社会的描绘,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和悲剧命运,对中国古代文学具有重要意义。
3. 推动古代文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古代文献学作为古代文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和工具,推动了古代文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通过对古代文献的整理和研究,我们可以建立起古代文学的分类体系和研究方法,使得古代文学研究更加系统和规范。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是指公元前11世纪到20世纪初中国古代人民创作的文学作品,丰富多样的创作内容和形式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历史背景和种种变迁。
在文学研究领域中,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一直占据重要地位。
第一,古代文学的创作和发展历程研究。
古代文学的发展经历了从古代神话、传说到先秦时期的经典著作,再到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文学创作。
研究者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整理、分析和比较研究,揭示古代文学的演变过程,深入探讨文学创作的发展规律和特点。
第二,古代文学的艺术特色和风格研究。
古代文学作品在形式上多样化,风格各异。
研究者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深入剖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和风格,探究其所体现的审美观念、表现手法和传统文化背景等。
第三,古代文学的主题和意义研究。
古代文学作品涵盖了广泛的主题,如爱情、婚姻、家庭、友情、忠诚、孝道、人生哲理等。
研究者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内容分析和解读,揭示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念,探讨作品对于现代社会和人们生活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第四,古代文学的文化传承和影响研究。
古代文学作品是传承和反映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后世文学创作的重要影响因素。
研究者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文化解读和研究,揭示其中所体现的古代社会文化的特点和内涵,探究古代文学对于现代文学的传承和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虽然有着丰富的研究内容和广泛的研究领域,但在研究方法上也存在一定的争议。
传统的文献学研究是最为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方法,通过对古代文献的整理、校勘和解读,可以获取到最初手的古代文学材料。
此外,还有文学批评、比较文学、意识形态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应用到古代文学研究中。
总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对于了解中国文化、历史和传统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面貌和人们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能够从中获取到对现代社会和个人生活的启示和借鉴。
因此,在当代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一直是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的一个领域。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从先秦时期到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
古代文学的研究不仅对于了解中国文化、历史和思想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现代文学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篇论文主要探讨古代文学的发展与演变,包括文学体裁的变化和文学内容的发展等方面。
古代文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先秦时期、唐宋时期和明清时期。
先秦时期是中国文学的起源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多为诗歌和哲学著作。
其中最为著名的有《诗经》和《论语》等。
这些作品不仅是文学的瑰宝,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唐宋时期,中国文学达到了巅峰,出现了大量的优秀文学作品,主要有诗歌、散文和戏剧等。
唐代的诗人杜甫、李白和宋代的诗人苏轼、辛弃疾等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传世之作。
明清时期,由于社会变革的影响,文学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仍然涌现出一些杰出的作品,如明代的杨慎、清代的曹雪芹等。
古代文学的体裁也经历了演变和发展的过程。
先秦时期以诗歌和哲学著作为主要表现形式,其中《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包括了风、雅、颂等不同类型的诗。
唐宋时期,诗歌继续发展,形成了绝句、律诗和长诗等不同的形式。
散文在唐宋时期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成为文学领域的重要部分。
明清时期的小说和戏剧成为了主要的文学体裁,其中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堪称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古代文学的内容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生了变化。
先秦文学以表达思想和人生哲理为主要目的,其作品多以咏史抒怀、讽刺寓意为特点。
唐宋时期的文学作品则更加追求美感和艺术价值,其中大量的爱情诗和山水田园诗成为了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则更多地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性的折射,具有一定的现实主义色彩。
总之,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丰富多样的形式和深刻的内容为我们展示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通过对古代文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的根源和传统,同时也可以为现代文学的发展提供启示和借鉴。
近百年中国古代文论之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除了运用传统的历史研究方法,还可以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和 观点,以拓展研究的视野和深度。例如,可以从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等角 度对张之洞进行研究,从而更全面地揭示其思想和行为的本质。
总之,近百年来,张之洞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为 了进一步推进研究,我们需要加强全方位的研究,注意历史背景和个体经历对 张之洞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同时拓展研究视野和方法,以便更准确地理解和评 价张之洞这一历史人物。
总的来说,近百年来中国学界对于古文论范畴的研究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点到 面、从浅入深的过程。这一研究领域以其独特的理论魅力和深刻的实践价值, 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和重视。未来,随着学科交叉和学术交流的不断加强,我 们相信古文论范畴的研究将进一步拓展其深度和广度,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 文学批评理论体系作出更大的贡献。
另一方面,中国古代文论的研究还涉及到文学创作、文化传播、社会变革等各 个领域。这些研究成果不仅深入探讨了中国古代文论在当代社会的传承和发展 问题,还为推动中国文化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
三、研究方法
研究中国古代文论的方法是多样的,不同领域和视角的学者会采用不同的方法 进行研究。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研究方法:
谢谢观看
当前,中国古代文论的研究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和重视。在国内外学术界,越来 越多的学者开始涉足这一领域,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方面,随着中国文化的崛起和传承,中国古代文论逐渐成为学术界的热点话 题。国内外学者纷纷从不同角度对中国古代文论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发表了大 量的学术论文和著作。这些研究成果不仅深入探讨了中国古代文论的历史发展、 基本概念、范畴等问题,还为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型和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 思路和方法。
20世纪下半叶,中国古代文论的研究逐渐进入了系统化、专业化阶段。学者们 开始从不同领域、不同角度对中国古代文论进行了深入探究。同时,也伴随着 文化大革命等历史事件的冲击,中国古代文论的研究逐渐陷入低谷。但是,也 有一些学者坚持不懈地对中国古代文论进行了研究,为中国古代文论的发展奠 定了基础。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汉语言文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社会中仍然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本文将对汉语言文学研究的相关领域进行综述,以期提供一个全面的文献框架,帮助读者了解该领域的研究动态和前沿。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古代汉语研究1. 古代汉语音韵研究通过对古代汉语声音变化规律的探索,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汉语的发展历程和变异特点。
相关研究主要包括声母、韵母、声调等方面的变化分析,以及古代韵书的研究成果。
2. 古代汉语文法研究古代汉语文法的研究旨在揭示古代汉语的语法结构、句法规则等方面的特点。
对于古代文献中的句法结构和语法现象的分析,对于我们理解古代文献的意思和背后的文化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3. 古代汉字研究古代汉字的研究主要涉及字形、字意、字音等方面。
我们可以通过对古代汉字的形态演变和语义扩展的研究,了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掌握古代文献的正确解读方式。
二、现代汉语研究1. 现代汉语语音学研究现代汉语语音学研究主要探讨汉语的音系、音变、音韵等方面的规律。
通过对现代汉语音系和声调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汉语的音韵体系和音变规律,为语音教学和语音识别技术提供理论基础。
2. 现代汉语词汇研究现代汉语词汇研究旨在揭示汉语词汇的构词规律和语义变化。
对于词的构成和用法的研究,对于我们理解汉语的表达方式和文化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3. 现代汉语修辞研究现代汉语修辞研究探讨汉语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变化规律。
通过对现代汉语文学作品中的修辞现象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深入理解汉语修辞的艺术特点和表达效果。
三、经典文学研究1.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主要涉及到古代文学作品的整理、研究和解读。
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探索中国古代文学的精神内涵。
2. 现代文学研究现代文学研究探讨了20世纪以来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的创作特点和文学风格。
通过对现代文学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中国当代社会的变迁和文学变革的趋势。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领域,学者们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深入研究,探寻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这一领域的发展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深层含义,也有助于丰富我们的文化遗产,并为现代文学创作提供启示。
古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代表作品包括《诗经》、《楚辞》、《论语》、《红楼梦》等。
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内涵,影响着世代文人的创作和学术研究。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致力于系统地研究这些作品的创作背景、艺术特点以及其对后世文学产生的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从其起源至今已经经历了多个阶段,每个时期都有着不同的研究重点和方法。
在古代,文学批评是文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古代学者通过评论和解读古代文学作品,推动了文学创作的发展。
这些评论和解读主要包括对作品的赏析、文学风格的分析以及作品与社会背景的关系等。
随着现代文学理论的发展,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逐渐借鉴了西方文学批评的方法与理论,形成了独特的研究体系。
现代古代文学研究注重对文学作品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以及作者思想的分析研究,力求还原古代文学作品的真实含义。
同时,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也得到了广泛运用,例如通过考古学的发现、历史文献的考证等等,对古代文学作品进行深入解读和还原。
古代文学研究的成果丰硕,对于理解中国古代社会、思想以及文化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者们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分析研究,为我们揭示了古代社会的道德观念、审美情趣、历史演变以及人文精神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持。
此外,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对于现代文学创作也具有积极意义。
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研究,我们可以发掘古代文学中蕴含的创作智慧和艺术技巧,为现代文学创作提供新的启示和借鉴。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叙事手法、情感描写等等,都可以对今天的文学创作者产生启发和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发展离不开学者们的不懈努力和持续进取。
面对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字句古奥、意境深远,研究者们努力钻研,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研究方法和理论。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法论,2000字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法论,2000字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法论包括语料收集、文本分析、历史研究、文献研究以及文艺批评等多种方法。
语料收集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基础,它主要包括文献收集、史料收集和实地探究。
文献收集就是收集有关古代文学的书籍、学术论文等,诸如《古文观止》、《古代文学文选》、《金陵古籍解绘集》等都是研究人员收集的文献资料。
史料收集主要指的是收集古代文学的真实历史背景,如《史记》、《唐书》、《宋史》、《全唐诗》等古典史料,以及相关的民间传说、寓言故事等文本资料。
实地探究则是走访古代诗人的家乡、拜访其后代,并从实际情况、民间故事中获取更多有关古代文学的资料。
文本分析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重要方法,即从文本本身进行细致的研究。
文本分析主要包括语言学分析、文体学分析、形式学分析、诗意分析等,这些方法可以用来深入理解古代文学作品中出现的文学手法、文学思想和文化特色。
历史研究是探究古代文学背景的重要方法。
通过历史研究,可以更深刻地了解古代诗人的生活、他们的情怀、他们的文学创作的语境、以及古代文学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等等。
文献研究是深入研究古代文学的一种方式,它以概括古代文学思想、文学成就为主,着重研究古代文学的特色与发展史,如《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评论》、《中国古代文学赏析》等都是文献研究所必需的参考书籍。
文艺批评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它主要包括系统收集文艺评论、文艺理论的研究、传统文论的提炼复兴,以及新的文学理论的修正与发展等。
例如新本義、文思学派、派别哲学等,都是改变、发展和创新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法论的重要理论基础。
总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法论可以采用语料收集、文本分析、历史研究、文献研究和文艺批评等多种方法,以期深入理解古代文学,让我们能更好地接近古代文化。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向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向
1. 文学史研究: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和研究,包括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思潮、文学流派、文学体裁等。
2. 作家作品研究:对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重要作家和作品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创作背景、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等。
3. 文学批评研究: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理论和方法,以及古代文学批评家的思想和观点。
4. 文体研究:对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各种文体进行研究,如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等,探讨它们的特点和演变。
5. 文化背景研究: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产生和发展的文化背景,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宗教等方面的因素。
6. 比较文学研究:将中国古代文学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学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它们之间的异同和相互影响。
7. 文献学研究:对中国古代文学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和研究,包括版本、校勘、注释等方面。
8. 文学与艺术关系研究:探讨中国古代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如绘画、音乐、舞蹈等)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8000字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8000字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8000字汉语言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汉字、汉语语法、文学作品等多个方面。
作为一门学科,汉语言文学的研究不仅仅是对语言文字的分析,更是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深入探索。
本文将从汉字的起源、汉语语法的特点以及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魅力等方面,探讨汉语言文学的独特魅力。
一、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完善的文字之一,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甲骨文时期。
汉字的发展经历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不同的演变阶段,形成了现代汉字的基本结构。
汉字的特点是形象、丰富,每个字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通过学习汉字,我们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历程,感受文字的美妙之处。
二、汉语语法的特点汉语是一门以词为基本单位的语言,它的语法特点与英语等其他语言有所不同。
汉语语法注重词语的搭配和词序的变化,通过改变词序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
此外,汉语语法还注重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比喻、夸张、反问等,使得汉语在表达情感和意义上更加丰富多样。
通过研究汉语语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
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魅力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是汉语言文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它们以其深邃的思想、精湛的艺术表达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世界各地的读者。
《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经典作品无论是在情节的设计还是在人物的塑造上都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
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命运,更是对人性、道德和社会问题的思考。
通过研读这些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感受到文学作品的魅力所在。
四、汉语言文学的研究方法汉语言文学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可以从文献研究、语言分析、文本解读等多个角度入手。
文献研究是对历史文献的搜集和整理,通过研究文献可以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
语言分析是对汉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进行研究,通过分析语言可以揭示出汉语的特点和规律。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中国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选题解析
中国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选题解析中国古代文学论文选题先秦部分1.略论中国古代神话的特点2.月中蟾蜍嫦娥形象3.共工形象两面性之我见4.治水神话的蕴含5.神话中的女性形象6.《诗经》中的民族史诗7.《诗经》是怎样反映二周时期的劳动生活的8.《诗经》反映婚姻爱情生活的几种手法9.浅谈《诗经》对农村生活面貌的表现10.《诗经》与妇女问题11.试论“黍离之悲”的美学价值12.“思无邪”辨13.《诗经》对隋以前文学的影响14.《诗经》与行役问题15.《论语》写人技法初探16.从《论语》看孔子其人17.简论孟子散文的浩然之气18.试析孟子散文的论辩艺术19.孟子“仁政”说评议20.《庄子》浪漫主义特色评述21.试论《庄子》的人生观22.谈谈《劝学》的比喻和铺陈23.浅议《左传》的行人辞令24.《左传》塑造人物的几种手法25.《左传》战争描写的艺术成就26.《左传》叙事的艺术成就27.《左传》所写的女性28.《左传》所写的正面女性29.《左传》所写的反面女性30.《左传》人物传记文学成就31.从《战国策》看说话的技巧32.从《离骚》看屈原的人格33.《离骚》象征手法探微34.《离骚》兼《国风》《小雅》诗旨说35.屈赋“兮”字解36.屈赋对汉赋的影响37.中国最早的咏物诗——《橘颂》38.屈原《九歌》的浪漫主义39.屈庄浪漫主义的异同40.宋玉“悲秋”的主题与影响41.浅谈《战国策》中策士的功利思想42.荆楚文王考43.“庄周梦蝶”的悲剧内涵与哲学指归汉魏六朝文学44.试论贾谊的政论散文45.贾谊骚体赋对屈赋的继承与发展46.司马相如大赋的艺术特点与成就47.司马迁是怎样塑造项羽和刘邦的48.司马迁是怎样处理史实与文学手法的关系的49.从《史记》看司马迁的政治态度50.《史记》塑造正面人物的艺术方法51.司马迁笔下的反面人物52.《史记》为“无韵之《离骚》”说53.从《淮阴侯列传》看《史记》人物传记的叙事艺术54.汉乐府民歌对《国风》的继承与发展55.《古诗十九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56.从汉乐府民歌看汉代的妇女问题57.汉代女性的文学创作58.汉代的宫怨文学创作59.《毛诗大序》的主要思想60.《神记》故事情节的几个特点61.《世说新语》对中古文人心态的描写62.谈谈中古时期的几篇书信体抒情散文63.三曹诗歌比较举偶64.曹丕《典论·论文》的时代意义65.曹操在建安文学中的地位66.曹操乐府诗评说67.曹操其人与其诗68.评曹植诗歌的文学价值69.曹植诗歌艺术性初探70.略论曹植的《洛神赋》71.论曹植乐府诗歌的创新性72.《西洲曲》抒情主人公情感分析73.自然、真淳、和谐——陶渊明田园诗的审美追求74.论《桃花源记》与陶渊明的归隐体验75.从陶渊明生命历程看桃花源思想的形成76.陶渊明笔下的农村生活风貌77.说陶诗的平淡与醇美78.陶诗抒情手法管窥79.从陶渊明的田园诗到谢灵运的山水诗80.隋以前骈体文的发生与发展81.以礼闲情的爱情佳作——评陶渊明的《闲情赋》82.士与仕的夹缝里——从西方心理学看魏晋风度83.钟嵘“建安风骨”的主要内容84.阮籍的身世及其《咏怀》诗85.试论左思的《咏史》诗86.论左芬的文学创作87.南朝诗歌“有句无篇”的研究88.谢灵运山水诗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89.谢脁对近体诗律的探索与贡献90.《诗品》评价标准的得与失91.陆机文学思想的价值92.六朝骈文的对偶艺术93.南北朝乐府民歌之比较94.浅议鲍照乐府诗的“俊逸”特色95.“永明体”与“宫体”的承传关系96.“颇学阴何苦用心”——学习阴铿、何逊的诗97.读江淹的《恨赋》、《别赋》98.评钟嵘对鲍照、嵇康诗的评论99.学习《文心雕龙》札记X则100.刘勰论诗与儒家诗论之比较唐宋文学101.隋以前小说发展概况综述102.四杰对唐诗的贡献103.陈子昂在唐诗发展史上的地位104.王维心态研究105.王梵志诗歌的独特内涵106.李白与盛唐107.杜甫心态与唐代社会108.白居易诗歌理论与中唐诗歌的繁荣109.韩愈古文理论对文学思想和文学理论批评的意义110.试论李商隐爱情诗的意象111.论李贺诗的多种风格112.李商隐诗歌的社会价值113.晚唐诗扫描114.唐传奇的历史价值115.从陈廷焯、王国维的评价再看李词116.试论杨万里诗歌的俗与雅117.从《人间词话》看姜夔词118.唐传奇的文学价值119.李冶的文学创作120.薛涛的文学创作121.鱼玄机的创作122.边塞诗的成就与西北开发123.浙西词派及其词人简述124.小红低唱我吹萧——姜夔的词与音乐略探125.黄庭坚的文学思想126.黄庭坚诗歌接受阐义127.李清照词创作的社会蕴含与价值128.宋代女性创作的“悲愁”本色129.朱淑真的艺术生命130.试论宋诗中杭州民俗的描写及其表现131.严羽的诗歌理论132.论张先的慢词133.宋代的歌妓词134.“表面滑稽而骨子里沉痛”——苏轼“以游戏文字为诗”浅论 135.论婉约词的风格136.论豪放词的风格137.萧观音文学创作元明清文学138.明代小说发展的几个理论问题139.张南庄《何典》研究140.凌蒙初与“二拍”研究141.冯梦龙与“三言”研究142.陈忱及《水滸后传》的研究143.李汝珍《镜花缘》的研究144.从潘金莲看《水浒传》的婚姻和爱情145.论《镜花缘》中的唐小山形象146.论弹词小说《再生缘》中四位女性形象之对比关系147.浅论凌濛初《二拍》之盗贼观148.振林千树鸟,啼谷一声猿149.浅论李渔的人生观在小说中的体现150.从《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和《卖油郎独占花魁》看拟话本的爱情婚姻观 151.试论张岱《西湖梦寻》、《陶庵梦忆》中的禅趣152.历史、虚构与《镜花缘》153.论孙悟空形象的悲剧性154.浅析《牡丹亭》中知识分子的性格特征155.《水浒传》中绰号问题浅析156.论香菱形象的文化命义157.“二尤”悲剧在《红楼梦》大悲剧中的原型意义158.一个仁慈而辛苦的救赎者一一刘姥姥形象的文化意蕴159.最小也是最大的道德劝惩者一一巧姐形象的文化意蕴160.两对位势悬然却下场略等的母女一一赵姨娘探春及凤姐巧姐漫议 161.度人与救世一一疯僧与刘姥姥形象的不同意蕴162.从大观园到贾府而不是从贾府到大观园163.贾宝玉同性恋倾向诠释164.《聊斋志异》中的悍妇心理构件165.论《花月痕》166.论《聊斋志异》的传奇艺术一、先秦部分1.略论中国古代神话的特点2.月中蟾蜍嫦娥形象3.共工形象两面性之我见4.治水神话的蕴含5.神话中的女性形象6.《诗经》中的民族史诗7.《诗经》是怎样反映二周时期的劳动生活的8.《诗经》反映婚姻爱情生活的几种手法9.漫谈《诗经》对农村生活面貌的表现10.《诗经》与妇女问题11.试论“黍离之悲”的美学价值12.“思无邪”辨13.《诗经》对隋以前文学的影响14.《诗经》与行役问题15.《论语》写人技法初探16.从《论语》看孔子其人17.简论孟子散文的浩然之气18.试析孟子散文的论辩艺术、19.孟子“仁政”说评议20.《庄子》浪漫主义特色评述21.试论《庄子》的人生观22.谈谈《劝学》的比喻和铺陈23.浅议《左传》的行人辞令24.《左传》塑造人物的几种手法25.《左传》战争描写的艺术成就26.《左传》叙事的艺术成就27.《左传》所写的女性28.《左传》所写的正面女性29.《左传》所写的反面女性30.《左传》人物传记文学成就31.从《战国策》看说话的技巧32.从《离骚》看屈原的人格33.《离骚》象征手法探微34.《离骚》兼《国风》《小雅》诗旨说35.屈赋“兮”字解36.屈赋对汉赋的影响37.中国最早的咏物诗——《橘颂》38.屈原《九歌》的浪漫主义39.屈庄浪漫主义的异同40.宋玉“悲秋”的主题与影响41.浅谈《战国策》中策士的功利思想42.荆楚文王考43.“庄周梦蝶”的悲剧内涵与哲学指归二、汉魏六朝文学44.试论贾谊的政论散文45.贾谊骚体赋对屈赋的继承与发展46.司马相如大赋的艺术特点与成就47.司马迁是怎样塑造项羽和刘邦的48.司马迁是怎样处理史实与文学手法的关系的49.从《史记》看司马迁的政治态度50.《史记》塑造正面人物的艺术方法51.司马迁笔下的反面人物52.《史记》为“无韵之《离骚》”说53.从《淮阴侯列传》看《史记》人物传记的叙事艺术54.汉乐府民歌对《国风》的继承与发展55.《古诗十九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56.从汉乐府民歌看汉代的妇女问题57.汉代女性的文学创作58.汉代的宫怨文学创作59.《毛诗大序》的主要思想60.《神记》故事情节的几个特点61.《世说新语》对中古文人心态的描写62.谈谈中古时期的几篇书信体抒情散文63.三曹诗歌比较举偶64.曹丕《典论·论文》的时代意义65.曹操在建安文学中的地位66.曹操乐府诗评说67.曹操其人与其诗68.评曹植诗歌的文学价值69.曹植诗歌艺术性初探70.略论曹植的《洛神赋》71.论曹植乐府诗歌的创新性72.《西洲曲》抒情主人公情感分析73.自然、真淳、和谐——陶渊明田园诗的审美追求74.论《桃花源记》与陶渊明的归隐体验75.从陶渊明生命历程看桃花源思想的形成76.陶渊明笔下的农村生活风貌77.说陶诗的平淡与醇美78.陶诗抒情手法管窥79.从陶渊明的田园诗到谢灵运的山水诗80.隋以前骈体文的发生与发展81.以礼闲情的爱情佳作——评陶渊明的《闲情赋》82.士与仕的夹缝里——从西方心理学看魏晋风度83.钟嵘“建安风骨”的主要内容84.阮籍的身世及其《咏怀》诗85.试论左思的《咏史》诗86.论左芬的文学创作87.南朝诗歌"有句无篇"的研究88.谢灵运山水诗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89.谢脁对近体诗律的探索与贡献90.《诗品》评价标准的得与失91.陆机文学思想的价值92.六朝骈文的对偶艺术93.南北朝乐府民歌之比较94.浅议鲍照乐府诗的“俊逸”特色95.“永明体”与“宫体”的承传关系96.“颇学阴何苦用心”——学习阴铿,何逊的诗97.读江淹的《恨赋》,《别赋》98.评钟嵘对鲍照,嵇康诗的评论99.学习《文心雕龙》札记X则100.刘勰论诗与儒家诗论之比较三、唐宋文学101.隋以前小说发展概况综述102.四杰对唐诗的贡献103.陈子昂在唐诗发展史上的地位104.王维心态研究105.王梵志诗歌的独特内涵106.李白与盛唐107.杜甫心态与唐代社会108.白居易诗歌理论与中唐诗歌的繁荣109.韩愈古文理论对文学思想和文学理论批评的意义110.试论李商隐爱情诗的意象111.论李贺诗的多种风格112.李商隐诗歌的社会价值113.晚唐诗扫描114.唐传奇的历史价值115.从陈廷焯,王国维的评价再看李词116.试论杨万里诗歌的俗与雅117.从《人间词话》看姜夔词118.唐传奇的文学价值119.李冶的文学创作120.薛涛的文学创作121.鱼玄机的创作122.边塞诗的成就与西北开发123.浙西词派及其词人简述124.小红低唱我吹萧——姜夔的词与音乐略探125.黄庭坚的文学思想126.黄庭坚诗歌接受阐义127.李清照词创作的社会蕴含与价值128.宋代女性创作的“悲愁”本色129.朱淑真的艺术生命130.试论宋诗中杭州民俗的描写及其表现131.严羽的诗歌理论132.论张先的慢词133.宋代的歌妓词134.“表面滑稽而骨子里沉痛”——苏轼“以游戏文字为诗”浅论135.论婉约词的风格136.论豪放词的风格137.萧观音文学创作四、元明清文学138.明代小说发展的几个理论问题139.张南庄《何典》研究140.凌蒙初与“二拍”研究141.冯梦龙与“三言”研究142.陈忱及《水浒后传》的研究143.李汝珍《镜花缘》的研究144.从潘金莲看《水浒传》的婚姻和爱情145.论《镜花缘》中的唐小山形象146.论弹词小说《再生缘》中四位女性形象之对比关系147.浅论凌蒙初《二拍》之盗贼观148.振林千树鸟,啼谷一声猿149.浅论李渔的人生观在小说中的体现150.从《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和《卖油郎独占花魁》看拟话本的爱情婚姻观 151.试论张岱《西湖梦寻》,《陶庵梦忆》中的禅趣152.历史,虚构与《镜花缘》153.论孙悟空形象的悲剧性154.浅析《牡丹亭》中知识分子的性格特征155.《水浒传》中绰号问题浅析156.论香菱形象的文化命义157.“二尤”悲剧在《红楼梦》大悲剧中的原型意义158.一个仁慈而辛苦的救赎者一一刘姥姥形象的文化意蕴159.最小也是最大的道德劝惩者一一巧姐形象的文化意蕴160.两对位势悬然却下场略等的母女一一赵姨娘探春及凤姐巧姐漫议 161.度人与救世一一疯僧与刘姥姥形象的不同意蕴162.从大观园到贾府而不是从贾府到大观园163.贾宝玉同性恋倾向诠释164.《聊斋志异》中的悍妇心理构件165.论《花月痕》166.论《聊斋志异》的传奇艺术作文系列训练之谋篇布局(一)议论文论点论据扣合十法在议论性文体中,论点、论据、论证是必不可少的三个要素。
古代文学学术论文
古代文学学术论文学术论文怎么写?相信很多人都想知道吧?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古代文学学术论文篇一古代文学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与中国文化的命运息息相关,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中国古代文学与当代文化重塑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文化概念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其核心应指原则性的思想和一种特殊的精神,即人类认识自己和世界的方式。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成果和载体,中国文化的复兴是时代的需要。
挖掘和传播中国文化的普适价值,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使命。
在“文化大发展”的新形势下,古代文学工作需要进行理念转换、回归元典、强化基础等,才能真正解决现代人教育经历的缺陷和传统文化与现代性价值的相悖,服务于当代文化的重塑。
关键词:中国文化价值认同古代文学当下中国,文化是传播频率最高的热词之一。
然而,在文化意识不断升温的同时,文化概念的内涵却显得模糊和泛化。
文化的成果之一是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又蕴藏着丰富的文化资源,正期盼着现代人去重新认识。
一、文化的概念与中国古代文学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文化一词最早见于《周易贲卦》的《彖》辞:“刚柔交错,天文也。
文明以止,人文也。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天文是阴阳二气的交错氤氲,反映的是季候变化;人文与天文相对应,是天道运化在人身上的显现,也是人依照天道进行教化的社会规则,即礼乐制度。
在《周易》中,文明与文化并无本质区别,指的是“文”所显现的内容或变化的结果,既包括精神层面,也包括制度层面和器物层面。
严格来说,文化与文明是有区别的。
在西方语境中,文化一词最初由“培养,自然的成长”类推为人类训练的过程。
这种含义与中国《周易》中的文化有些相似。
工业革命兴起,文化的意蕴发生了变化。
英国文化学者雷蒙德威廉斯在其著作《文化与社会》中将西方的“文化”概念界定在精神方面,特指语言、文学、艺术、宗教信仰、哲学思想等,而文明则往往指物质成就,诸如科学技术成果、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以及各种物质建设。
汉语言文学专业优秀毕业论文范本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传承研究
汉语言文学专业优秀毕业论文范本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传承研究汉语言文学专业优秀毕业论文范本——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传承研究摘要: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传承的研究,探讨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通过分析相关文学作品,结合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探究中国古代文学如何传承并影响着当下的文化发展。
本研究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和研究人员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第一章介绍1.1 研究背景和意义中国古代文学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对于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文化意义重大。
对于了解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的传承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文学作品的内涵和艺术特点,拓宽视野,提高审美能力。
1.2 研究目标和内容本文的主要目标是探究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的关系和传承问题,并分析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内容包括对相关文学作品和历史背景的研究,探索中国古代文学如何在当代社会中传承并影响着文化发展。
第二章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传承2.1 古代文学的发展与传承中国古代文学以诗、词、赋、曲等形式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作品传递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
古代文学在传承中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和审美观念。
2.2 文学作品对社会的影响文学作品在传承和发展中不仅是一种艺术创作的表达,更是对当时社会现象和价值观念的反映。
通过分析文学作品,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社会的文化状况和社会发展。
第三章现代社会的文化价值3.1 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地位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通过多年的传承和流传,成为国民文化的共同记忆。
这些经典作品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艺术,对于现代社会的文化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2 古代文学对当代社会的影响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对当代社会的影响不容忽视。
其思想、艺术和情感表达方式,对当代作家和读者产生着积极的影响,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第四章指导思想与实践4.1 传统与创新的结合传承中国古代文学要重视传统与创新的结合,既要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又要根据时代需求进行创新,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古代文学诗经论文2100字_古代文学诗经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古代文学诗经论文2100字_古代文学诗经毕业论文范文模板古代文学诗经论文2100字(一):有关古代文学《诗经》中女性美学的研究论文【摘要】《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总计305首,诗歌中经常使用的赋、比、兴等艺术手法对后代文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诗经》中有大量的篇幅描写了女性的美丽,着重描写女性的容貌、品德与行动姿态之美。
本文将简单介绍《诗经》的内涵,并举例分析《诗经》中的女性美学。
【关键词】《诗经》;诗歌;女性美学;品德《诗经》是先秦时代的一部汉族民歌,又被称为《诗》或“诗三百”,其中大部分诗歌创作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
《诗经》这部古代文学典籍以诗中有画,景情并茂著称,以其蕴涵的对人生理想的憧憬与追求以及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人文风情。
作品以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主题构筑了古代文人雅士的精神家园。
《诗经》中有大量描写女性的篇幅,不仅写出了女性美丽的容貌,而且描写了女性的美德与行动姿态之美。
一、《诗经》的内涵春秋末期,孔子对《诗经》进行了整理与修订,并以其作为教材教育自己的学生。
《诗经》以生动的艺术形式和绮美的文学意象描写了古人的生活场景,作品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分,风又称为“国风”,一共有160首,包括15个诸侯地区的诗歌,大多数诗歌属于民间歌谣。
雅分为大雅和小雅,一共105首,其中有31首大雅,74首小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诗歌,大多数作品出自朝廷官吏之手。
颂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一共有40首,主要是周王朝和鲁国与商代统治者用于祭祀的乐歌。
作品中有对真善美的歌颂与追求和对陈规陋习的批判与讽刺,也包括对统治阶级的不满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另一方面,《诗经》是一部拥有很高史料价值的古代文献,记载了许多关于商周时期的民间传说和重大历史事件以及民俗活动等。
二、《诗经》中的女性美学1、女性的容貌之美《卫风·硕人》是《诗经》中描写女性容貌之美的典范,诗歌第二章原文是“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
古代文学史毕业论文(2)
古代文学史毕业论文(2)古代文学史毕业论文篇二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材编撰史考察摘要:“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是汉语文学专业教育知识生产、传播以及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之一,而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材则是该渠道的中心环节和基本资源。
在汉语文学专业教育遭遇合法化危机的当下,我们对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材的审视应在更深的层面上进行,包括知识对象的确定、价值准则的设立和阐释技术的选择等,这是决定文学史建构模式的三大要素。
以此为切入点,梳理、评价并反思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材的编撰历程,既是学术研究,又是现实诉求,具有学术史和教育史的双重意义。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史;文学史编撰学;中国古代文学教材文学学科知识是现代民族国家文化形象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内涵,而文学教育则为民族文化的塑型和延续提供了首要的方式和途径。
前学科时代,由于古典人文教育知识学的整一性,作为古典学的文学教育在教育体制中占据着核心地位。
20世纪初,随着现代性工程在中国的展开,中国高等教育步入了分科立学的轨道。
汉语文学教育虽然凭借自身功能的特殊性在现代性高等教育体制中获取了合法化地位,但已然下降为一种专门教育,即主要生存于中文系或文学院的以汉语文学(用汉语作表意代码的文学)为主要教育内容的专业教育。
新世纪以来,由于文化研究的兴盛和影响,汉语文学专业教育在知识边界、阐释技术等方面日趋模糊,同时学生就业市场亦渐趋缩小,汉语文学专业教育遭遇了合法化危机,学界开始从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教材编撰等各个层面检视、反思之。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是汉语文学专业教育知识生产、传播以及人才培养的极为重要的渠道,而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材则是这个渠道的中心环节和基本资源。
“在中国,‘中国文学史’的出现,从一开始就与近代学制有着密切的关联,现知出版最早的,如林传甲、黄人的两种《中国文学史》,就是分别配合着京师大学堂和东吴大学的有关课程编写的”。
[1]自林传甲的《中国文学史》面世以来,迄今已出版1600多种文学史著作,[2]其中,很多都是出于教学的需要而撰写。
中国古代文学论文
中国古代文学论文中国古代文学拥有丰富的创作和批评传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文学论文通常包含了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解读,以及对作者和时代背景的探讨。
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约12世纪的《诗经》,这是一部集合了周朝时期诗歌的集合体。
《诗经》里的各种诗歌类型包括风、雅、颂等,描绘了古代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些诗歌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和文化的特点,成为理解古代中国社会的重要材料。
古代文学论文中可以探讨的一个重要话题是文学创作的特点和风格。
古代文学作品通常具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和精湛的用词技巧,例如《楚辞》中的辞章以及唐代诗人杜甫和李白的作品。
论文可以分析这些作品的格律、音韵和修辞手法,探讨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选择和写作意图。
古代文学论文还可以研究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主题和意义。
许多古代文学作品探讨了人生哲理、爱情、自然景观和社会问题等主题。
例如《红楼梦》中讲述的爱情故事和宫廷生活,以及《西游记》中描述的取经之路上的冒险和成长,这些作品都可以成为论文的研究对象。
古代文学论文还可以从文学批评的角度对作品进行分析。
根据古代文学批评家的观点和方法,可以对古代文学作品进行解读和评价。
例如,根据唐代文学批评家刘勰的《文心雕龙》的观点,可以分析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意象和人物塑造等方面的要素。
最后,古代文学论文还可以探讨古代文学作品与当时社会、政治和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
古代文学作品经常以历史事件和时代变迁作为背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思想。
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和当时背景的对比分析,可以揭示出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层意义和价值。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文学论文可以从多个角度对古代文学作品进行研究和解读,包括创作特点、主题和意义、文学批评以及作品与当时背景的关系。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的独特魅力。
古代文学论文范文精选
古代文学论文范文精选古代文学课程是弘扬中国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的窗口,是后人领略先贤们智慧结晶和深邃思想的门径。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古代文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古代文学论文范文一:应用型办学定位下的古代文学论文1转变教学观念,培养综合素质强的人才大学教学要从课程内容的教育转变为学生能力的培养。
古代文学教学中,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需要调整为以学生为主的多维立体教学模式,在教育观念上要从研究性、学术性教学转变为应用性教学模式,从以知识为本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本。
这种转变的实现是需要教学中改变以往的模式,而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提出问题并形成观点。
把学生引入到教学、学习的过程中来,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彰显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
2改变教学方式,培养创新能力强的人才2.1联系现实的启发式教学与满堂灌、注入式教学方法相比,让学生参与教学、提问式、讨论式教学方式更能体现现代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在古代文学教学中,教师可采取知识讲授与互动研讨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
如,在课堂讲授中,教师在讲到某篇文学作品时,可采用课堂提问的方式,激发同学思考,活络课堂气氛,亦可在课堂讲授结束前,对下节课所讲篇目提些问题,引导同学预习篇目,拓展阅读。
这些都会起到较好的效果。
这些是比较基础的,且目前基本上已经被大多数教师采纳吸收到课堂教学中去了,因此将不赘述。
在互动教学中,联系现实显得尤为重要。
(1)创新思维,古为中用,教育传道与人文素养的培养相结合基于应用型办学定位,古代文学看似陈腐,实际上,若能古为今用,则是一条通往成功的捷径。
现如今,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都强调有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从哪儿来?不会是与生俱来,需不断从对经典的学习、消化、变为己用中来。
如,《三国演义》中的权谋、机智的应用,现代人将其应用于企业管理中立于不败之地。
这就是一则很好的例子。
基于此,古代文学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善于启发学生联系现实,从不同角度、立场去欣赏经典,走近经典,真正做到取其精华,古为今用。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法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法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古代文献,如古代诗文、历史文献、批评评论等,进行古代文学作品的文本考证、文化背景研究和作者生平事迹梳理等。
2. 史料研究法:通过研究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和时代变迁等,来解读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历史意义和社会价值。
3. 评论批评法: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进行评论、批评和评价,揭示作品的艺术特点、风格变化、思想内容等。
4. 对比研究法:通过与其他时期或其他地域的文学作品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古代文学的特色和独特之处。
5. 修辞分析法: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中修辞手法的研究,探讨作品的表达技巧、语言美学和文学艺术效果。
6. 比较研究法:通过将中国古代文学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文学进行比较,探讨文学的共性、差异和相互影响。
7. 口述资料研究法:通过收集和整理古代文学相关的口述资料和传统文化传承,了解文学作品的背后故事和创作传统。
8. 修订和校勘法:通过修订和校正古代文学作品的版本,还原原始文本,恢复古代文学的真实面貌。
综合运用以上研究方法,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分析和解读中国古代文学作品。
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琐谈——以古代文学方向为例
DOI :10.19867/ki.writing.2023.01.013第1期2023年2月No.1Feb.2023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琐谈——以古代文学方向为例鲁小俊王亚文摘要:本科毕业论文是本科阶段学业的一项总结。
观点、材料、方法、角度等任何一方面,只要有所创新,这篇论文就是有价值的。
要写出一篇有价值的论文,至少有四条路径,即细读文本、爬梳资料、跨文本意识、跨学科思维。
写作过程中,模仿前人、查找文献、文字表述等方面,存在一些常见问题值得注意。
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是一项实践性强的教学活动,其中遇到的各种具体问题,还有待作者在实践中体会和摸索。
关键词:本科毕业论文;论文写作;古代文学中图分类号:H3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43(2023)01-0111-09本科生为什么要写毕业论文?这个问题似乎是不言自明的,因为这是学位制度的要求。
抛开制度要求不谈,这个问题也确是不少同学疑惑的——多数人将来并不从事学术事业,为什么毕业还须写一篇学术论文?这涉及本科学习的定位。
不妨回望历史,看看古代的书院。
大致而言,书院有专门应对科举考试的,相当于现在的培训机构;也有以学术研究为主业的,与现代大学尤其是研究型大学比较接近。
后一类书院中,从事学术研究的主体,一是山长,二是生徒。
山长自然是职业学者,生徒在书院学习阶段,也可算作宽泛意义上的职业学者。
他们产出的学术成果,主要形式就是“论文”。
例如晚清成都尊经书院刊刻的《蜀秀集》等课艺总集,收录了杨锐、廖登廷、宋育仁、傅世洵、丁树诚等生徒的作品。
书院职业学者的经历,是这些生徒学术生涯和社会生活的起点①。
由此来看,现在的本科生与书院生徒一样,也可算是职业学者。
职业学者从事学术研究,并以毕业论文作为阶段学业的一项总结,自是应有之义。
一、什么是好论文从篇幅上讲,除去研究综述、思路方法、参考文献等部分,本科毕业论文的主干体量,与目前主作者简介:鲁小俊,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电子邮箱:****************;王亚文,武汉大学文学院博士生,电子邮箱:*****************。
古代文学作品研究报告
古代文学作品研究报告古代文学作品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通过对这些作品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的卓越成就。
本报告将以《红楼梦》为例,探讨其作品背景、文学特点以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1. 作品背景《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的代表作品,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它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一众人物为主线,描述了大观园中的宏大家族故事。
该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因其详实的描写和独特的文学手法,成为后世作家学习和借鉴的经典之作。
2. 文学特点《红楼梦》以其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的独特风格而脍炙人口。
首先,它塑造了大量鲜活的人物形象,每个人物都有着鲜明的个性和复杂的情感,在作品中形成了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网。
其次,该作品对于细节的描写非常细腻,以至于读者能够清晰地看到每一个场景的细节、每一个角色的情绪。
最后,作品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手法和典故,使人物形象更加深入人心,情节更加引人入胜。
3.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红楼梦》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开创了以情感为主线的长篇小说写作风格,引领了中国小说的新潮流。
其次,作品中关于人性的揭示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为后世作家提供了深入思考的方向。
此外,书中丰富的人物形象和复杂的情节结构也对后世的小说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通过对《红楼梦》这一古代文学作品的研究,我们深刻认识到中国古代文学的卓越成就以及其对后世文学的深远影响。
与其它古代文学作品相比,古代文学作品研究对于我们的文化传承和价值观的塑造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能够通过今后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深入研究与传承,使其在当代社会焕发新的活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学内容编写研究传统中国文学史书写,从性别的角度看,贯穿的是以男性为中心的文学史叙事。
有关古代妇女创作的研究长期以来处于相当薄弱的状态。
下面是搜集整理的中国古代文学内容编写研究的论文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 供来华留学生使用的中国古代文学教材种类丰富,但整个编写成就与汉语教材相比还有着明显的差距,这种状况和整个文化教材的编写在总体上有一致性。
中国古代文学教材的编写应该借鉴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的成熟经验,探索出一条新路。
为此提出以下编写原则供同行讨论,第一,点面结合,以作家作品为主;第二,中外结合,注重交流比较;第三,古今结合,古为今用;第四,讲练结合,语言文学并重。
[关键词] 来华留学生;古代文学;教材编写;原则随着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可以在居住地很方便地完成汉语初级阶段的学习,而且由于教师、教材等各方面因素的保障较过去有很大程度的提高,这就使得近年来华留学生的汉语水平也越来越高,对中华文化知识需求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其中,中国文学方面的课程不仅是很多学校汉语言本科专业留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同时也是众多入系留学生和语言进修生选修的课程之一。
但是我们也发现,这类课程的相关教材不仅种类少,而且内容与形式上也都与教学对象的要求有些距离,这与目前语言类教材的所取得的成绩相比反差比较大,其中尤以中国古代文学教材的状况为甚,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汉语国际教育新形势下来华留学生用中国古代文学教材的编写进行讨论。
一、现有来华留学生使用的中国古代文学教材分析1.1供留学生使用的中国古代文学教材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选用为中国学生编写的教材,这类教材谈不上针对性,一般在使用过程中会对内容有所选择,讲解深度上也有所调整。
教师选用这类教材大都是权宜之计,本文也不作讨论。
另一类是专为留学生编写的古代文学教材。
和前一类教材不同,这类教材的编写者大都是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编写目的明确,有语言水平意识,这些因素无疑使这类教材在适用性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观。
我们可以从以下比较有代表性的4类教材看到在适用性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特点。
张德鑫《中国古典文学概观》②出版于1995年,是作者在美国任教时用英文给大学生讲授中国古典文学课的过程中编写而成的。
1.2作者在纵览整个中国古典文学史的基础上,用主要篇幅介绍各个发展阶段的最重要、最有影响的作家作品。
用英文介绍作家生平,主要作品的内容和总体风格,列举大量作品片断并附英文翻译。
整部教材主体用英文写成,目的是介绍包括古典文学在内的中国文化。
此书出版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成为很多用英文对外国学生进行文学教学的教师的重要参考书目。
但是,本书也因为教学对象和环境的限制,没有体现出与汉语教学的紧密关联,也没有体现出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
由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和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孔子学院李彦教授合作编写的《中国文学选读》,采用中英文双语编写,以避免纯中文教材使外国学生望而生畏,而纯英文教材又与汉语脱节的不足,而且每章后面都附讨论题。
① 这部材的内容包括了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的一部分,其中古代文学部分可以看做是在《中国古典文学概观》基础上的进一步尝试与完善。
1.3袁行霈《中国文学史概要》②是作者在日本大学讲学时的讲义整理而成的。
因为对象是中国文学专业的日本大学生,所以作者打破了国内一般文学史以史为总纲的编排方法,按概论的方式阐述中国文学史。
总论之下按照诗歌、散文、词曲、小说几种主要体裁分别进行史的介绍,兼及介绍著名的作家作品。
条分缕析、简明扼要。
由于学生的汉语水平较高,作者讲座和写作都是用汉语进行,因此我们也找不到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考虑问题的痕迹。
刘广和、叶君远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③是“对外汉语教学?中国文化系列教材”之一,第一次明确了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关系。
参编者大多是从事汉语教学与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一线教师。
这部教材的“对外”特色体现在作家作品的选择和语言处理上,解释和介绍性的文字力求简明,对过长、过难的作品,“哪怕是名篇,也不得不忍痛割爱”。
不过,其内容的选择和语言的处理仍有有悖初衷的地方。
比如在《冯谖客孟尝君》一文中,“就国”的注释为“到自己的封邑去”,“就”的解释很好,“国”的解释就值得商榷。
较这部教材出版稍晚的《中国古代文学史纲》也是一部专门为高年级外国留学生编写的中国文化课教材,为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本科系列教材“文化书系”中的一本。
编排体例与中国学生使用的课本相类似,但内容明显做过筛选,更为精简,每节后附有思考题。
1.4从课堂教学的角度看,本教材要求学生有较高的汉语水平,尤其是阅读能力,也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多花些功夫。
④欧阳桢人《中国古代文学史》⑤是2008年出版的一部教材,从编写体例上看进一步体现出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密切关联。
首先,编者遵照了国家汉办颁布的《外国留学生本科教学大纲》中关于中国古代文学的要求;其次,在每一节中都设计了练习,有详细的注释,分为精读和泛读两部分,整体安排更适合于留学生的课程教学。
当然,作品的选择和注释的繁复让一部分使用者感到美中不足。
此前曾有来华留学生汉语言专业高年级教材《中国古代文学?小说卷》出版,作者从事对留学生的古代文学课教学多年,因此本书的编写体例很适合教学,尤其是练习部分更有与汉语学习结合的特点。
可惜的是与之同为一个系列的诗歌、散文、戏曲卷均未见出版。
⑥从以上几部有代表性的教材看出这样一些尝试:从教学语言的选择,到结构的重新组织,再到根据语言水平进行内容的调整,最后到根据专门针对留学生的教学大纲进行总体设计与编写,可以说,留学生用中国古代文学教材也是一个自我发现的过程,逐渐意识到自身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密切关联。
二、留学生用中国古代文学教材相关问题的研究2.1由于在汉语教学领域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一直是“小范围”存在,关注者不多,因此其研究成果也较少,但在已有的成果中,我们还是可看到研究者在这一领域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涉及到了与此相关的一些重要问题。
首先,中国古代文学课在汉语教学高级阶段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肯定。
文学为语言学习提供了深广的背景和特有的深度,⑦作为文学课一部分的古代文学课也有同样的作用,这是近些年来几乎每一个相关研究者都持有的立场。
其次,中国古代文学课的教学应该和教材编写结合起来考虑,寻找其在汉语教学中的准确定位。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很多留学生的中国古代文学课使用的教材和中国学生使用的教材是一样的,这或许就是古代文学课令学生望而生畏的一个重要原因,或者说是让古代文学课陷入困境的一个致命原因。
①这种状况其实是和古代文学课在整个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定位密切相关,只有明确定位,将它定位为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一门课,②课堂教学的问题和教材的编写统筹考虑才成为可能。
2.2可喜的是,根据汉办《汉语言专业课程设置表》和《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等级大纲》,重新编写相关教材已经成了众多的尝试之一。
《中国古代文学史》前言中有这样的介绍:“将冗长、艰难的文学史课程,立足于对外汉语教学课堂的特殊性,进行了一次适合教学实际的表述”。
③ 这也被看成是解决中国古代文学课课堂教学问题的一种方向。
再次,中国古代文学教材在文化课教材中有着特殊性。
作为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一门课程,古代文学有着自身的特点,因此教材的编写也要体现出特殊性。
研究者们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诸多解决办法,如双语编写、传统的吟诵的感性方式、借助多媒体手段④;在世界范围内对比中外文学,激发学生兴趣;⑤培养留学生的汉学意识等等。
尽管这些设想都是将课堂与教材编写结合起来考虑的,但是在课堂教学尝试容易,落实到教材中还有一段路要走。
通过对以上研究成果的梳理,再结合对已有的留学生用古代文学教材的考察,我们发现,总体上留学生用中国古代文学教材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第一,总体编写思路缺少外向创新。
几部教材都是立足中国古代而且局限于中国古代,缺少传播交流意识,没有国家之间的横向比较,这就无法展示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与国外文学的不同特征。
第二,作品选编标准过于随意,几部教材虽然都共同提到一些著名的作家,但选取作品时各有标准,没有充分考虑到文学和文化、文学和语言之间的相互促进的关系,使这门课完全独立,甚至有孤立之嫌。
第三,汉语水平定位不够准确,尤其是编写过程中执行定位不够严格,如上例所提及的“就国”的注释,将“国”解释为“封邑”是准确的,但这个词对学生来说也是生词,陷入了以生词解释生词的循环,如果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解释成“领地”、“封地”、“帝王授予的土地”都会比“封邑”好一些。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对中国古代文学教材的编写还需进一步讨论研究,尤其是编写原则需要首先明确。
三、中国古代文学教材编写原则与方法讨论文学史知识是文化知识的一部分,它是明晰的、易于为学生所接受的;文学史中的作家、作品也是文化的一部分,但是作家自身和作品本身却不是清晰单纯的文化知识,而是体现着传统中微妙的文化信息。
这些微妙的文化信息可以对读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使读者了解、体会到一种生活方式,包括情感思想的语言表达方式,并慢慢欣赏一种文化的价值体系。
⑥ 正因为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多年来文学教学一直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为了让留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知识,同时有助于汉语水平的提高和微妙文化信息的获得,本文提出以下几点编写原则供各位同行讨论。
第一,点面结合,以点为主。
这里的“面”指的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概貌,“点”指的是具体的著名作家或作品。
点面结合,以点为主,就是要给学生提供史的线索,但重在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
考察几部文学史教材,大都充分注意到了史和重要作家作品这种点面的结合,但比较而言,对作家的重视还远远不够,文学史的文化意义绝不仅仅在几部代表作品,还在于充满人格魅力的历代作家。
对作家的重视,可以让思想呈现为鲜活的精神、让心理呈现为丰富的情感。
因此,文学史中的“点”是作品和作家结合,而且作家应该是那些个人修养深厚、文化含量丰富的作家,能引导学生从他们身上体会到丰富且细微的中国文化的气息;作品也应该是那些优美中体现了中国文化特色的作品,使文学、语言、文化的教学完整地融为一体。
第二,中外结合,注重比较交流。
结合中国古代文学的对外传播,建立学生的比较意识。
对学生来说,孤立地学习中国古代文学远不如和自己国家历史上的文学比照着学有兴趣,这在教学实践中得到过证明,因此,借鉴目前的汉学研究成果和方法,培养留学生的“汉学意识”,既能帮助他们提高学习中国古代文学的兴趣,同时又能开阔他们的眼界,培养他们的比较研究能力。
而无论是面向中国学生的古代文学教材还是留学生用的教材中往往对这项内容重视不够,为了引导、培养留学生比较交流的意识,补充这方面的内容是必要的,另外,在练习中也应该设计好相关题目,发挥学生对本国文学比较了解的优势和交流的主动性,将学习与研究意识结合起来,使课堂教学得以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