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现状述略

合集下载

三线工业遗产的特点、价值及保护利用

三线工业遗产的特点、价值及保护利用

■ 中图分类号:TU984 ■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049/j.urp.202006007■ 文章编号:2096-3025(2020) 06-0054-09作者信息吕建昌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上海大学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中心主任吕建昌LV JianchangCharacteristics, Value and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Third-front Construction Industrial Heritage三线工业遗产的特点、价值及保护利用*“三线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备战而展开的一场重大国防经济建设,三线工业遗产是我国现代工业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线企业分布于我国西部地区的深山僻野,并以军工行业为建设重点。

与近代以来我国工业文明进程中形成的工业遗产相比,三线工业遗产具有其独立的特性。

三线工业遗产的价值维度与“三线建设”的历史、科学技术以及社会发展等切密相关,也彰显了其价值特色。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军民融合等国家战略的推出,乡村中的三线工业遗产保护开发利用逐渐成为热点。

西部地区的三线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实践,创新地开发了多业态工业遗产旅游综合体、军工特色小镇、文学艺术村、军事科普与国防教育博览园等多种保护利用模式,较好地融合了三线工业遗产地的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等多重元素,丰富了西部旅游的目标物。

但三线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依然面临着诸多困难,其中,产权不清和资金缺乏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创新思维,提出切实有效的方法与应对措施。

三线建设,三线工业遗产,特点与价值,保护利用The third-front construction is a major national defense economic construction launched in the period of China's socialist construction for war preparation. Its heritage is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a’s modern industrial heritage. Its enterprises are distributed in the remote mountains and areas in western China and, in general, take the military industry as the construction focus. Compared with the industrial heritage left behind in the process of China's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since modern times, third-front industrial heritage is characterized with independence. The value of third-front industrial heritage is closely related to histo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well as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ird-front construction, which highligh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ts value.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launch of national strategies such as ruralrevitalization and 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 the protection,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hird-front industrial heritage in rural areas have gradually become a hot topic. There are diversely innovative and well-developed mode of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the third-front industrial heritage in western region, such as industrial heritage tourism complex with multiple formats,摘要关键词Abstract 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保护与创新利用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7ZDA207)的阶段性成果*military industry characteristic town, military science and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expo park, and literature and art village. These modes have a good integration of various elements such as natural landscape and cultural history of third-front industrial heritage sites, enriching the target objects of western China tourism.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many difficulties in th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third-front industrial heritage, among which unclear property rights and lack of funds are urgent problems. Therefore, we need to have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put forward practical and effective methods and countermeasures.third-front construction, third-front construction industrial heritage, characteristics and valu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Keywords 将三线企业旧址连同旧工业建筑使用权下放到县政府一级,但西部地区长期经济发展滞后的现状,无力保护与改造利用三线工业遗产,有的将其作为乡镇政府办公场所,有的将其出售给地方民营企业与私人,有的甚至任其自然消失。

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利用开发探讨

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利用开发探讨

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利用开发探讨【摘要】三线建设是我国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实施的一项重大战略工程,留下了许多具有历史意义和纪念价值的遗产。

本文从三线建设的历史背景入手,探讨了三线建设遗产的保护意义和利用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

同时分析了目前三线建设遗产开发的现状和未来的趋势,提出了一些保护利用开发的建议。

通过对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利用开发的探讨,可以更好地认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过程,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推动文化保护与创新发展相结合。

在未来,应该加强政府和社会力量合作,制定更加完善的政策和措施,以实现三线建设遗产的全面保护和持续利用,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关键词: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利用开发、历史背景、保护意义、利用现状、开发现状、挑战、重要性、未来趋势、建议。

1. 引言1.1 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利用开发探讨三线建设是指我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为应对国际战略形势而进行的军事工程建设,包括地下工程、地下设施、地下战备等。

这些工程在当时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保障了国家安全和民生稳定。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遗留下来的三线建设遗产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利用开发探讨正是针对这一问题展开的研究。

通过对三线建设的历史背景进行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这些遗产的意义和价值;保护这些遗产也意味着保护和传承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

三线建设遗产的保护意义在于可以传承我国的工程建设技术和军事思想,同时也可以启示我们在当下的军事建设和国防意识方面。

三线建设遗产的利用现状和开发现状也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遗产资源,发展产业经济,促进地方发展,是我们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利用开发也面临着挑战。

资源保护、产业转型、文化传承等问题都需要我们去探讨和解决。

在我们需要强调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利用开发的重要性,并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提出建议。

只有通过深入研究和有效措施,才能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些宝贵的遗产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

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利用开发探讨

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利用开发探讨

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利用开发探讨【摘要】三线建设是我国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进行的一项重大战略工程,留下了大量珍贵的历史遗产。

本文通过对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利用开发的探讨,分析了其历史背景及挑战,揭示了其蕴含的文化价值与发展潜力。

对目前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利用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探讨。

结合文化传承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展望了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利用开发的未来前景,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与展望。

通过对三线建设遗产的全面保护和有效利用,可以实现文化传承与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结合,推动我国历史遗产的传承与创新,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利用、开发、历史背景、价值、挑战、现状分析、策略、文化传承、可持续发展、路径、前景、建议、展望、总结、反思1. 引言1.1 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利用开发探讨三线建设是中国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进行的一项重大国家战略工程,旨在分散工业、军事和基础设施建设,防范核战争对华中、华西和华南地区的威胁。

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利用开发是当前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一个重要的议题,也是对历史文化的重要传承和发展手段。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变迁,三线建设所留下的建筑、遗址和工程设施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也愈发凸显。

在现代社会,如何有效地保护利用这些遗产,既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未来发展的探索。

三线建设遗产的保护利用,不仅能够延续其历史文化价值,还可以为当地经济、旅游等方面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支持。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下的三线建设遗产保护、遗产的价值与挑战、现状分析、策略探讨,以及文化传承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等方面展开讨论,探讨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利用开发的现状、挑战和未来前景,同时提出相关建议和展望。

通过对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利用的探讨,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共同为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

2. 正文2.1 历史背景下的三线建设遗产保护"三线建设"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国防工程,建立在上世纪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旨在加强国家的军事产能和基础设施建设。

“记忆与遗产三线建设研究”高峰论坛综述

“记忆与遗产三线建设研究”高峰论坛综述

“记忆与遗产:三线建设研究”高峰论坛综述冯 明1;2,吴运江2(1. 三峡大学 三线建设研究中心,湖北 宜昌 443002;2. 三峡大学 民族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 摘 要:“记忆与遗产:三线建设研究高峰论坛论”围绕三线建设历史、过程和影响研究,以及三线建设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等议题,与会专家学者立足于档案资料、口述资料,结合田野考察,从多视角、多学科、多地域进行深入研讨,深化三线建设研究,并呈现了由宏观研究向中观和微观研究转型、跨学科交流日益密切、强调社会责任与人文关怀的特点。

关键词:三线建设;工业遗产;记忆遗产;档案资料;口述史 中图分类号:K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332(2020)03-0066-05基金项目:2018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三线建设历史资料搜集整理与研究”(18JZD027);2018年度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三峡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开放基金项目“焦柳铁路(宜昌段)三线建设工业遗产调查与保护研究”(SXKF201805)。

作者简介:冯明(1981-),男,湖北宜都人,历史学博士,三峡大学民族学院讲师,三峡大学三线建设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研究方向:明清史、区域文化史;吴运江(1996-),男,重庆万州人,三峡大学民族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三线建设,指党和国家在国际冷战背景下针对严峻国际形势,从1964年起,在我国中西部13个省区开展的一场以军事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基础工业和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运动,在各省内还建有自己的后方基地——小三线,对当代中国历史与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亦为三线建设重大战略决策出台实施五十五周年。

为深化三线建设研究,推动多学科研究群体之间的对话,由三峡大学主办,三峡大学民族学院、三峡大学三峡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湖北省三峡文化研究会承办,宜都市档案馆协办的“记忆与遗产:三线建设研究”高峰论坛于2019年11月22—24日在湖北宜昌召开。

老三线的复生 809兵工厂遗址改造——酒店部分

老三线的复生 809兵工厂遗址改造——酒店部分

■设计师老三线的复生809兵工厂遗址改造——酒店部分RENOVATION OF809ARSENAL RELICS—PART OF THE HOTEL设计三文建筑809工厂位于湖北省宜昌市郊的下牢溪中,曾经是老三线兵工厂,20世纪90年代逐渐停产并废弃。

项目用地面积约30000m2,建筑面积约13000m2,新功能为度假酒店和亲子活动中心。

项目旨在通过对这个废弃工厂的改造和再利用,在保护和展现建筑原始面貌的同时,形成新的使用功能,使废弃工业设施复活,进入当代生活。

设计首先对工业遗产进行保护,通过结构加固等措施,保留建筑外观原貌,之后选择性地利用原建筑空间植入新功能。

在此基础上,在场地重要节点位置设置新公共建筑,形成空间和视觉上的锚点。

新建筑与老建筑在形式和材料上刻意进行了区分,形成戏剧性的对话关系,也清晰地标明了两个不同历史阶段的空间特点和建筑语言。

场地中的主要树木被保留,新建筑避让树木建设,与树木形成共生关系。

夜晚的灯光处理延续了建筑设计的思路,在保持总体宁静的基础上,对建筑节点处作重点处理。

客房区域采用3000K暖白光,公共区域采用4000K左右的中性白光。

客房由原工厂的员工宿舍改造而成。

原宿舍共4栋,呈南北向平行排布,它们的建设年代并不完全一致,这给改造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

对于东侧靠近山坡的2栋宿舍,设计首先保留了原有的交通组织方式,之后拆除了2栋建筑连接部位的部分宿舍房间,新增垂直楼梯和电梯及公共空间。

南侧的宿舍楼被改造为青年旅社,北侧的宿舍楼则改造为标间。

西侧的2栋宿舍向西视野开阔,能看到溪流和峡谷对面的山峰,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

但原建筑的水平交通位于西侧,与未来客房的观景面矛盾。

建筑师将新的交通调整到建筑东侧,新设楼梯、电梯和外走廊。

原走廊被拆除,新建阳台,在增加室内面积的同时,为顾客提供更舒适的观景体验。

北侧客房为标准间,阳台呈不对称的梯形,两两成组,形成富于韵律感的外立面;南侧客房则是套间,阳台交替分布,改变了原来宿舍建筑刻板的外立面。

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利用开发探讨

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利用开发探讨

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利用开发探讨1. 引言1.1 三线建设遗产的重要性三线建设遗产是中国发展历史的重要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意义。

三线建设是中国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防建设的重要战略布局,为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线建设遗产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三线建设反映了中国发展历程中的困难与挑战。

三线建设是中国在紧张的国际环境下为了国家安全和经济建设而进行的重大工程,展现了中国人民在艰苦环境下的团结拼搏精神,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线建设代表了中国发展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通过三线建设,中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和基础设施,为国家的经济独立和自主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线建设遗产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其历史价值和文化传承,更在于其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贡献和影响。

保护和利用三线建设遗产,不仅可以加强国家文化自信和国家认同感,还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1.2 保护利用与开发的现状三线建设遗产的保护利用与开发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三线建设遗产面临着被破坏和遗忘的危险。

在当前的背景下,三线建设遗产的保护利用与开发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

目前对于三线建设遗产的保护意识还不够普及,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还存在短期经济利益导向的现象,对于遗产的保护意识不强。

由于三线建设遗产多为军事设施或工程项目,其保护和利用成本较高,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三线建设遗产的利用开发需求和市场需求不够明确,缺乏有效的推动机制和市场引导,导致许多遗产资源无法得到有效利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文化遗产的重视,三线建设遗产的保护利用与开发工作也取得了一定进展。

有些地方政府和机构意识到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开始加大投入和力度。

一些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业也开始关注三线建设遗产的利用潜力,积极探索新的开发模式和方式。

湖北省宜昌市三烟生产现状与发展探讨

湖北省宜昌市三烟生产现状与发展探讨

湖北省宜昌市三烟生产现状与发展探讨1. 引言1.1 湖北省宜昌市三烟生产现状湖北省宜昌市作为全国重要的三烟(红叶烟、黄醇烟、黄浦烟)生产基地之一,其三烟生产现状备受关注。

宜昌市地处长江中游地区,拥有优越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宜三烟种植。

目前,宜昌市三烟生产规模逐渐扩大,产量稳步增长,品质不断提升,已经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宜昌市三烟生产链条完整,包括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为当地农民就业提供了良好机会。

宜昌市三烟生产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土地资源利用率不高、生产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市场竞争压力增大等。

面对这些挑战,宜昌市政府和相关部门正在积极采取措施,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升三烟的品质和品种改良,拓展市场销售渠道,促进三烟产业的健康发展。

通过对湖北省宜昌市三烟生产现状的调研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该地区三烟产业的发展现状,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湖北省宜昌市三烟生产现状及发展情况,通过对三烟生产的概况、问题、发展方向、技术升级和市场前景进行分析,旨在为该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1.了解湖北省宜昌市三烟生产的现状概况,掌握其产量、主要生产企业、产品种类等基本信息;2.分析三烟生产面临的问题,探讨其产业链上存在的瓶颈和障碍,为未来发展提供解决方案;3.探讨湖北省宜昌市三烟生产的发展方向,包括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市场拓展等方面;4.研究三烟生产技术升级的相关问题,分析其在生产过程中的效益和影响;5.预测宜昌市三烟生产的市场前景,评估其发展潜力和市场需求,为企业制定战略提供参考依据。

1.3 研究意义湖北省宜昌市作为三烟生产的重要基地,其产量在湖北省乃至全国占据重要地位。

深入研究宜昌市三烟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了解宜昌市三烟生产现状可以帮助政府制定相关产业政策,促进三烟产业健康发展,提升地方经济发展水平。

分析三烟生产面临的问题能够引发相关部门重视,及时解决生产中的瓶颈问题,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近20年来三线建设及其相关问题研究述评

近20年来三线建设及其相关问题研究述评

近20年来三线建设及其相关问题研究述评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对近20年来三线建设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进行系统的述评。

三线建设,作为中国特殊历史时期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中国的国防建设、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三线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展开,涉及工业、交通、科研等多个领域。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史料的挖掘,三线建设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逐渐成为学术界的热点。

本文首先回顾了三线建设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梳理了不同时期的研究重点和研究成果。

然后,本文重点分析了近20年来三线建设研究的现状和特点,包括研究方法的创新、研究领域的拓展以及研究成果的影响等。

本文还探讨了三线建设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争议,如三线建设的评价、三线企业的转型与发展等。

通过对近20年来三线建设及其相关问题研究的述评,本文旨在总结研究成果,揭示研究趋势,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文也期望通过深入研究三线建设及其相关问题,为推动中国的国防现代化和经济发展提供历史借鉴和启示。

二、三线建设的历史回顾在过去的近20年中,三线建设的历史回顾成为了学术界和公众关注的焦点。

三线建设,源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是中国为了应对当时复杂的国际形势,特别是为了防御潜在的战争威胁,而在内陆地区进行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和工业基础设施建设。

这一战略决策的实施,使得大量的工厂、研究所、学校以及配套的生活设施在内陆地区迅速建立起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三线工业体系。

历史的发展总是充满曲折。

三线建设虽然初衷是为了国家安全,但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如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经济问题。

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三线地区的发展速度和效益。

然而,正是这些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为我们今天重新审视和评价三线建设提供了宝贵的视角。

进入21世纪,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三线建设的历史地位和作用逐渐得到了新的认识。

湖北“三线”工业遗产的价值与再利用策略

湖北“三线”工业遗产的价值与再利用策略

湖北“三线”工业遗产的价值与再利用策略作者:潘玥铭吴施婵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24年第01期摘要:“三线”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备战而展开的一场重大国防经济建设。

湖北“三线建设”在湖北工业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使当地的工业格局基本形成,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

湖北“三线”工业遗产是湖北工业文明发展历史的重要见证,在各个方面有重要价值。

在保护“三线”工业遗产的同时,要坚持再利用策略对其进行合理的保护与开发,更好地延续与传承“三线”建设精神与文化。

关键词:“三线”建设;工业遗产;再利用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省社科基金前期资助项目)“湖北‘三线’工业遗产保护与再生设计策略研究”(21ZD105)阶段性成果。

“三线”建设是自1964年开始,基于当时的国际环境,为防备外敌入侵,党和国家根据国际形势的重大变化,以战备为指导思想,在我国中西部十三省、自治区开展的一场规模空前的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动。

“三线”工业遗产指的是兴建于“三线”建设时期,位于“三线”地区,并为“三线”建设备战时期所用的具有历史、技术、建筑或者科学价值的工业文化遗留物。

一、湖北“三线”工业遗产分布与现状湖北省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处九省通衢,地理区位优势明显。

湖北“三线”建设的区域集中在西北地区的襄阳、十堰、宜昌三市,因为这里整体的环境是大山多,且山高谷深、地形崎岖、植被繁茂,符合“三线”建设要求的“靠山、分散、隐蔽”的原则。

同时,湖北省西北毗邻河南、陕西和重庆三个省级行政区,是我国华中、西南以及西北三大经济区域的结合处,也是我国经济、文化和交通连接东西和南北的重要地区,战略地位非常重要,符合国家在备战时期“大后方”的战略构想。

在“三线”建设时期,湖北省内新建的大型企业大部分分布在湖北省西北地区一带。

襄阳地区的“三线”建设总体来说,规模大、速度快、行业全。

襄阳市区分布了众多的“三线”建设军工和民用企业,主要有宏伟机械厂(520厂)、卫东机械厂(846厂)、江河机械厂(3607厂),以及中国航空附件研究所(609所)和中国航空救生研究所(610所)等;在宜城兴建了东方化工厂(525厂)、华光器材厂以及鄂西化工厂;在南漳兴建了漳河机械厂(9636厂)、江华机械厂(9616厂)、红旗机制厂(9611厂)、建昌机械厂(4504厂)和汉光电工厂(4404厂)等;在谷城兴建了红星化工厂(航天42所)、红山化工厂(295厂)、襄阳航泰动力机器厂(5713厂)等;在老河口兴建了江山机械厂(5133厂,后改名5137厂)等;在枣阳兴建了一批军工厂。

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利用开发探讨

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利用开发探讨

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利用开发探讨三线建设是指中国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在军事战略考虑下,为了保障国家的安全和发展而展开的一项宏大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这项规划涉及多个领域,包括能源、交通、工业等方面,涉及的范围广泛,工程量大,影响深远。

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三线建设遗留下的工程、设施、材料等成为了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而如何保护、利用和开发这些遗产,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线建设的遗产保护涉及多个方面,首先是保护其工程设施。

在三线建设中,修建了许多重要的工程设施,如铁路、公路、水电站等,许多还是当时的技术力作,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这些工程设施如何进行定点保护,避免被当代的城市化进程所破坏,是第一要务。

其次是对于相关的文件档案资料的保护。

在三线建设时期,相关的文件资料记录了当时历史的真实一面,也记录了当时的技术水平、社会状况等,对于后人了解三线建设的历史过程,探究相关的历史事件,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最后是对于相关的文物遗迹的保护。

在三线建设过程中,留下了大量的文物遗迹,如壁画、雕塑、建筑物等,这些都是宝贵的文化财富,需要得到保护。

而对于三线建设遗产的利用和开发,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首先是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利用这些遗产资源。

这需要政府、相关单位和专家学者们共同合作,对遗产资源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估,确定其潜在的价值和作用,再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设计出合理的利用规划。

其次是进行有效的推广和宣传。

通过各种途径,如展览、博物馆、网站等,来向公众宣传这些遗产资源的价值和意义,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和参与。

再次是进行有效的经济开发。

通过合理的开发利用,可以使这些遗产资源成为一种新的经济增长点,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拉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也需要强调的是,在保护、利用和开发三线建设遗产过程中,需要尊重历史和文化的原汁原味,不能简单地进行商业开发或是做出不负责任的改动。

这需要相关部门和单位加强监管和管理,建立健全的法规制度和标准,确保遗产资源的保真性和完整性,不容许出现随意篡改、破坏或是乱象。

湖北省宜昌市三烟生产现状与发展探讨

湖北省宜昌市三烟生产现状与发展探讨

湖北省宜昌市三烟生产现状与发展探讨宜昌市位于湖北省的西北部,是湖北省的重要工业基地之一,也是湖北省的重要的烟草生产基地之一。

三烟是宜昌市的主导产业之一,对于宜昌市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就业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从三烟的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两个方面对宜昌市三烟产业进行探讨。

我们来看宜昌市三烟产业的生产现状。

宜昌市拥有丰富的烟叶资源和先进的生产设备,拥有多个大型的烟草企业,如玉柴集团和华润烟草等。

这些企业每年都能够生产大量的烟草产品,为宜昌市的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了巨大的贡献。

宜昌市的烟草产量和销售额在湖北省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成为湖北省的烟草产业的中心之一。

我们来看宜昌市三烟产业的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烟草消费市场也在不断扩大。

宜昌市作为湖北省的烟草产业中心,有着良好的市场基础和优势条件,具备了进一步发展烟草产业的潜力。

未来宜昌市的三烟产业将继续加大技术创新和绿色发展的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和烟草种植效益,不断满足市场需求。

宜昌市还将加强与其他地区和企业的合作,开拓国内外的销售市场,进一步提升宜昌市三烟产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为了推动宜昌市三烟产业的发展,宜昌市政府还将加大对烟草产业的支持力度。

宜昌市政府将加大对烟草生产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提高烟草种植的效益和质量。

宜昌市政府还将加强对烟草企业的扶持和引导,鼓励企业增加投入,提高生产规模和竞争力。

宜昌市政府还将积极推动烟草产业的转型升级,加强烟草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提升宜昌市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湖北省宜昌市三烟生产现状与发展探讨

湖北省宜昌市三烟生产现状与发展探讨

湖北省宜昌市三烟生产现状与发展探讨湖北省宜昌市是一个以工业为主导的城市,三烟生产是宜昌市的重要产业之一。

三烟是指烟草、烟花和酒精,这三种产品在宜昌市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仅在当地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对当地的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三烟生产现状1. 烟草生产宜昌市是湖北省重要的烟草生产基地之一,烟草种植面积广大,主要生产优质的烟叶和烟杆。

宜昌市的烟草产业不仅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也为当地财政收入做出了重要贡献。

宜昌市的烟草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竞争力,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利益。

2. 烟花生产宜昌市是中国著名的烟花之乡,烟花制造业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宜昌的烟花业以其规模宏大、种类繁多、品质优良而著称,产品遍布全国各地,远销海外,成为宜昌市的一张亮丽名片。

烟花制造业为当地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利益,也丰富了当地的文化底蕴。

3. 酒精生产宜昌市的酒精生产历史悠久,技术精湛,产品质量优良。

宜昌市的酒精企业不断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设备,加大科研力度,提高产品质量,拓展市场销售。

酒精生产给宜昌市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促进了当地的农业种植业和贸易业的发展。

二、三烟生产发展探讨1. 加强科技创新在三烟生产中,科技创新是提高产业竞争力和降低成本的关键。

宜昌市应进一步加大对三烟生产的科技研发力度,推动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

加强对三烟生产的产业链管理和技术标准制定,提升整个产业的发展水平。

2. 环保生产三烟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因此宜昌市应该加大环保投入,推动三烟生产向清洁生产方式转变,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加强对企业的环保监管,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共同维护好生态环境。

3. 开拓国际市场三烟产品具有一定的出口潜力,宜昌市可以通过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拓展国际市场,提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依托自身地理位置和港口优势,抓住“一带一路”倡议的机遇,积极开展国际贸易合作,将宜昌的三烟产品打开国际市场。

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利用开发探讨

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利用开发探讨

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利用开发探讨三线建设是指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期间,在国家安全的考虑下,为了保护国家的军事设施和重要经济工程,分布在全国各地的一系列地下工程和设施的建设。

这些地下工程包括军事工事、核设施、防空工事、地下工程等。

三线建设对中国的国防和经济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成为了中国建设和发展史上的重要标志之一。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三线建设中的许多设施已经逐渐废弃或失去了原有的功能。

在保护和利用这些遗产方面,需要综合考虑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和经济价值等因素,制定合理的保护和利用方案。

对于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三线建设遗产,应采取措施进行保护和修复。

这些遗产承载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勤劳,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大量的地下工程和军事工事可以作为博物馆和纪念馆向公众开放,展示当年的建设情况和中国人民在艰苦条件下取得的伟大成就。

在修复过程中,应尽量保持其原始风貌和历史痕迹,避免过度修复和现代化的改造,以保持其真实性和独特性。

对于具有科学和研究价值的三线建设遗产,可以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这些地下工程和设施建设时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技术创新意义。

核设施可以作为研究核物理和核工程的重要研究基地,各种地下工程可以用于地质勘探和地下结构研究等。

在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对遗产进行改造和更新,以提高其科学研究的效能和实用价值。

对于具有经济价值的三线建设遗产,可以进行利用和开发,以实现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这些地下工程和设施的建设和运营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有着巨大的经济潜力。

通过改造和更新,可以将军事工事建设成为旅游景点和高端度假村,利用核设施建设新能源发电厂,利用地下工程建设高速公路和地铁线路等。

在利用和开发过程中,应注重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协调,避免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利用开发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需要在保护历史、文化、科学和经济价值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保护和利用方案。

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的类型与开发利用研究

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的类型与开发利用研究

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的类型与开发利用研究摘要:三线工业遗产是中国现代工业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线工业遗产具有物质及意识上的两种形态。

物质形态上的遗产在科学技术、建筑、社会方面上体现了珍贵的价值。

而意识形态上的遗产是特定时期对于民族精神的新的继承与发扬,其内涵包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必不可少的动力支持。

全面认识三线工业遗产的基本概念对其实施利用的前提。

对三线工业遗产更深层次的认识为再度发扬三线精神提供动力源泉,并加快了社会对三线工业遗产的再利用进程。

关键词:三线建设、三线精神、三线工业遗产、开发利用、类型1 引言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为应对周边不断恶化的国际形势,调整国内不合理产业布局,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内陆腹地开展了一场以战备为主要目的,以国防、交通、原材料和机械工业为主要内容的规模空前的经济建设战略,这就是三线建设。

所谓“三线”是按照战争时期容易遭受攻击的程度,把领土从沿海边疆到内陆腹地划分的三个区域。

沿海和边疆地区为“一线”,内陆腹地为“三线”,介于两者中间的为“二线”。

具体而言,三线建设的区域范围包括“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省区的全部或部分地区”,建设的重点集中在四川 (包含重庆市) 、贵州、云南、陕西、甘肃以及河南、湖北、湖南的西部地区。

在这些地区开展三线建设可以极大地提高我国遏制和应对战争的能力,优化不合理的产业布局。

2三线建设工业意识形态上的遗产2.1 “三线”建设奏写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乐章“三线”精神是特定时期对于民族精神的新的继承与发扬,提及“三线”精神,不得不要说到“三线”建设。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基于世界发展形势,展开了“三线”建设。

从祖国的各个地方调动的技术精英和政治骨干,他们自愿丢掉自己的相对不错的家庭条件,无任何抱怨地来到祖国的西南和西北边疆,下决心长时间生活在此地,为了进行“三线”地区建设洒热血、献终身,完成了他们最初的愿望,用个人的热血青春奏写出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乐章。

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利用开发探讨

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利用开发探讨

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利用开发探讨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建设的不断完善,三线建设遗产的保护、利用和开发成为了一个热点话题。

在全国各地,许多曾经辉煌的三线建设遗产被重新关注并寻求保护和利用的途径。

这些遗产不仅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见证,更是承载着当年人民勤劳智慧的历史见证,对于保护和利用三线建设遗产,需要我们充分认识其历史价值、文化意义和经济效益,并进行合理规划和可持续发展。

一、三线建设遗产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三线建设是中国在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一项重要战略工程,是面对国际形势和内外部矛盾变化而提出的一种国家建设战略。

三线建设遗产作为当代中国建立核定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见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三线建设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标志,它的进一步实施,标志着中国从工业生产至人民生产的重大转变。

通过三线建设,当时中国取得了国防和经济建设的双赢。

对三线建设遗产进行保护和利用,有利于加强社会历史文化记忆的传承,提高国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

除了历史价值外,三线建设遗产还具有丰富的文化意义。

它们的建筑结构和设计理念,反映了当时的国家政策和人民生活状况。

军工厂的设计和建造,不仅考虑到工业生产的需要,还兼顾到了员工的生活环境和配套设施。

这些遗产反映了当时国家和民众的理想和愿景,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对于这些遗产,我们不仅要进行保护,更需要通过合理的开发利用,让它们融入到当代文化生活中,发挥更多的文化功能。

二、三线建设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现状尽管三线建设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但现实中它们的保护和利用情况并不容乐观。

由于发展的需要,许多遗产面临着被遗忘、被破坏甚至拆除的风险。

许多军工厂、地下工程和交通设施长期未得到合理的保护和利用,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危害。

与此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也对这些遗产进行了一些不够谨慎的开发和利用,导致了一些浪费和破坏。

在保护和利用方面,存在着许多难题。

首先是保护问题,由于一些遗产的历史悠久,工艺复杂,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而这些正是许多地方政府和企业所缺乏的。

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利用开发探讨

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利用开发探讨

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利用开发探讨三线建设是指中国在上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末,为了对抗苏联的威胁,同时加快经济建设而进行的重大工程建设,主要包括了交通运输、水利工程和能源建设。

这些工程在当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不仅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也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发展,三线建设所留下的许多遗产也日渐面临着新的挑战。

在当前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保护、利用和开发三线建设遗产,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我们应该深入了解三线建设遗产的价值。

三线建设遗产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重要见证,它记录了中国曾经经历的历史时期、战略构想和工程技术实力。

这些遗产既有政治意义,又有经济、文化和科技的意义。

一方面,它们可以成为我们宣传和展示现代中国的重要资料,供后人学习研究;它们也可以成为实现旅游观光、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

我们需要认识到三线建设遗产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三线建设包括了大大小小的水利工程、输电工程、铁路公路、工矿企业等,它们分布在不同的地域、地貌和气候条件下,每一处遗产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难题。

我们需要因地制宜,科学有序地保护利用这些遗产,并在此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效益。

接下来,我们需要审视目前三线建设遗产的实际状况。

一方面,许多三线建设遗产正处于不同程度的危机之中,例如交通运输设施老化、水利工程失修、环境污染等问题;这些遗产也面临被改造、拆除或淹没的风险。

我们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启动保护利用开发的工作,并在此过程中加强合法权益的保障。

我们应该明确保护利用开发的工作目标和策略。

在继承和传承三线建设遗产的我们需要注重其保护和利用的长远性,既要确保遗产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又要发挥其对地方经济和社会的积极作用。

我们需要在政策法规、资金支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下功夫,制定一揽子方案,全面推进三线建设遗产的保护利用开发工作。

三线建设遗产的保护利用开发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和长远影响的工作,是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的重要环节。

三线建设遗存调查方案

三线建设遗存调查方案

三线建设遗存调查方案三线建设是指中国在1950年代至1960年代初,为了国家安全和经济建设而在西南地区进行的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

这些基础设施包括公路、铁路、电力、石油、天然气、军工等。

这些项目在当时的经济条件下是巨大的,直接影响了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技术限制,三线建设中有许多没有完成或后续没有维护的项目,这些项目的遗存成为了当地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进行三线建设遗存调查是十分必要的。

以下是该调查的具体方案:一、调查范围调查范围包括三线建设所涉及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中国的西南地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等省份。

二、调查目标1.了解各地区的三线建设项目的具体情况,包括项目的规模、工程进度、投资等。

2.了解三线建设遗存的现状和问题,包括设施的完好程度、维护情况、有无危险等。

3.识别具有保护和利用价值的三线建设遗存,提出合理的保护和利用方案。

三、调查方法1.实地考察:组织专业人员深入到调查区域,实地考察各个三线建设项目,记录相关数据和情况。

2.调查问卷:设计调查问卷,通过各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和从业者的配合,开展问卷调查,了解项目的情况和遗存的问题。

3.文献调阅:查阅各个时期的政府文件、专门报告、笔录等,获取三线建设的相关资料,了解工程的规划和实施情况。

四、调查内容1.确定三线建设遗存项目的范围和规模,制定详细的调查方案。

2.调查目标的分解和具体实施,包括各个项目的调查内容和调查方法。

3.制定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和工具,确保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五、调查结果1.形成调查报告,详细记录各个三线建设项目的情况,包括项目的现状、问题、保护和利用建议等。

2.分析调查结果,提出对三线建设遗存问题的解决方案,包括修复、保护、利用等方面的建议。

3.提交调查结果给相关政府部门和专业机构,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

通过进行三线建设遗存调查,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保护和利用好遗存的资源,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并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

三线建设:离我们最近的工业遗产

三线建设:离我们最近的工业遗产

三线建设:离我们最近的工业遗产攀枝花钢铁厂是三线建设的产物。

与宽广的武钢、包钢厂区不同的是,攀钢的厂址颇为局促。

按照国际惯例,建设一座年产150万吨的钢铁厂,至少需要5平方公里的平地,但这里却只有2.5平方公里、高80米的山坡。

设计人员大胆提出了台阶式设计方案,通过大规模爆破,将山坡平整成4个大台阶、23个小台阶的台阶平地,辅以先进的多种运输方式和相应的工艺流程,浓缩安排下钢铁厂的布局,被人们誉为“象牙微雕”式立体大型企业。

在三线建设时期,许多厂矿单位都是一个封闭的社会,厂房、办公楼、宿舍楼、食堂、校舍、医院等一应俱全。

图为四川洛带512厂宿舍。

在三线建设已成为历史的今天,有的企业搬迁后成为“弃城”,而更多的企业通过改制、转型、重组、合并而重获新生。

1966年,中央选定在涪陵白涛镇的大山里建设816核工厂。

1984年,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国民经济战略调整的需要,816工厂原职工队伍军转民,改建为化肥厂。

1993年更名为重庆建峰化工总厂。

三线建设决策的确立当时三线建设决策不仅凝聚了毛泽东等中国决策者应对复杂战略形势的思考和筹划,而且还和中国的历史、地理环境以及国家安全有着深层的关联。

中国古代几千年处在“陆权”时代,中原王朝遭受入侵的威胁大多来自西北部游牧民族。

在东部,浩瀚的大海形成可靠的天然屏障,十分安全。

当世界进入“海权”时代,中国的安全格局发生了180度大转变。

从1840年至1945年的105年中,中国遭受侵略的七次大规模战争,无一不是从东部沿海地区发端。

而我国最发达、富庶的经济区域和政治文化中心城市,又都集中在东部沿海柔软的腹部。

国家没有可靠的战略后方。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实行军事包围,对新中国的威胁依然主要来自东南沿海。

由于当时对苏联的“一边倒”外交政策和接受苏联经济援助,实际上将苏联作为大后方,建设重心放在东北、华北地区。

建设战略后方的问题并不紧迫。

1964年8月2日夜里,在北部湾,美国驱逐舰“马克多斯”号与越南海军鱼雷艇发生激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宜昌市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现状述略作者:冯明来源:《三峡论坛》2018年第01期摘要:宜昌是鄂西三线建设的主要区域,也是进入我国西南“大三线”的重要战略通道,留下了丰富的三线建设工业遗产。

这些遗产既是宜昌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取得重大成就,也是宜昌工业化基础和城市发展的见证,还是人类现代工业文明进程的缩影。

同时,它还具有丰富的历史、科学、社会、美学和经济等专项价值。

但其现状令人堪忧,可从开展系统普查、加强学术研究、发展文化产业和推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等方面着手加强保护和利用。

关键词:宜昌;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中图分类号:TU984.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332(2018)01-0006-05三线建设,是1964年至1980年,党和国家根据国际形势的重大变化,以战备为指导思想,在我国中西部十三省区开展的一场规模空前的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动。

其间,国家累计向三线地区投资2000多亿元和几百万人力,兴建了1100 多个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建立了我国稳固的中西部后方工业基地,初步改变了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分布不平衡格局,并推动了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1]3宜昌市所属的鄂西地区是国家三线建设重点布局区域之一,也是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的重要分布区之一。

一、宜昌市三线建设工业遗产形成的历史背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党和国家进行三线建设。

所谓“三线”,是根据国防战备需要,由我国沿海、沿边地区向内地划分为三条线,一线指沿海和沿边的前线地区;三线指甘肃乌鞘岭以东、京广铁路以西、山西雁门关(长城)以南和广东韶关以北的广大地区,包括俗称为“大三线”西南(云、贵、川)和西北地区(陕、甘、宁、青)以及豫西、湘西、鄂西等内地地区;二线指介于一、三线之间的中间地区。

一、二线地区的腹地又俗称为“小三线”。

宜昌市地处鄂西,是进入我国西南地区的重要战略通道,因其地有长江中游便利的航运条件、“七山二丘一平”的地貌特征、处于中亚热带和亚热带交汇地带、水源充足、物资丰饶和矿产资源丰富等,成为三线建设的重要区域。

[2]258-259三线建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宜昌市第一次腾飞的重要历史机遇。

1965年以来,国防工办、海军、空军、一机部、二机部、化工部、冶金部等中央各部门在今宜昌市所辖一县(远安县)、三市(宜都市、当阳市、枝江市)和六区(夷陵区、西陵区、伍家岗区、点军区、高新区、猇亭区)先后办有三线建设企业和科研院所35家,引进和培养了大批各类人才。

[3] 6、10-11 三线建设初步改变了宜昌市基础工业薄弱和交通落后的局面,使宜昌市先后成为船舶生产基地,兵器生产基地,电工、仪器仪表、机床生产基地,交通枢纽中心,新老纺织基地和水电工程基地等。

如1969年批准建设的066基地,是我国重要的导弹科研生产基地,几十年来研发了一系列重要型号导弹,成为国之重器。

如1970年建立的403厂,六年后就从瑞士引进低速大功率柴油机制造专利,进行消化吸收,研发出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型船用柴油机,为我国海军的现代化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3]3、28-29还如1971年动工修建的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是长江干流上的第一座大型水电站,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低水头大流量与径流式水电站,不但缓解了华中和华东地区缺电的现状,而且提升了防洪能力,并为后来的三峡工程建设培养了宝贵人才和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

1965年,宜昌市(指1992年地市合并前的原宜昌市,下同)全市工业企业只有122家小型企业,职工也只有1.22万人。

1978年,全市工业企业达251家,职工人数达5.57万人。

1965年,全市工业总产值为4681万元。

至1970年,宜昌市工业总产值突破亿元大关。

1980年,全市工业产值几乎是1970年的10倍。

1985年,全市工业总产值18.2亿元,比1964年增长了37.8倍。

[4]三线建设使宜昌经济与社会文化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为宜昌现代工业发展和世界水电之都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也极大地推进了宜昌城市化进程。

此外,也推动了县域经济的蓬勃发展。

如宜昌市所辖的县级宜都市(1987年县改市),“三线建设”时期有238厂、288厂、388厂、717厂等军工企业迁入,奠定了该市现代工业发展的基础。

2016年,成功进入全国百强县。

随着国内外形势变化,以及党和国家重大战略调整,从1983年至2005年,国家对三线建设进行了大规模调整改造,三线建设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宜昌市境内的一些三线建设企业和科研院所,也随之或关闭,或转制,或迁入宜昌城区,或迁出宜昌,却留下了大量丰富的三线建设工业遗产。

根据2003年7月国际工业遗产保护联合会通过的《下塔吉尔宪章》、2006年首届中国工业遗产保护论坛通过的《无锡建议》、2011年国际古迹理事会第17届大会通过的《都柏林原则》、2012年国际工业遗产保存委员会通过的《亚洲工业遗产台北宣言》有关工业遗产定义,宜昌三线建设工业遗产,是指三线建设时期,国家在宜昌市兴建、迁建和扩建,具有历史、科学、社会、建筑、经济、美学等价值的工业文化遗迹,包括工厂、建筑、厂房、机械、工艺,交通运输及其基础设施,居住、教育、娱乐等社会活动场所,以及文献档案资料等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总和。

二、宜昌市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的价值宜昌市三线建设工业遗产,既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展现代工业化的重要历史见证,也是20世纪世界工业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科学、社会、艺术和经济等价值。

(一)历史价值宜昌市三线建设工业遗产,是宜昌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取得重大成就,是奠定宜昌工业化基础和城市发展的见证,也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人们的革命精神的结晶,还是人类现代工业文明进程的缩影。

如三线建设时期所修建的焦枝铁路、枝城长江大桥和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等至今仍在发挥重要作用,继续为宜昌市和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二)科学价值宜昌市三线建设工业遗产,集中展现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工业、科技、国防和交通等领域在生产技术、工程建设、工艺流程和建筑规划等方面的水平和能力,为我们认识和研究当时我国科技生产水平有重要参考价值。

如中船重工集团第710研究所建有世界一流、亚洲第一的高标准弱磁实验基地和我国室内最深的现代化试验水池。

建所近六十年来,研制了30余型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类科研成果340余项。

[3]6(三)社会价值宜昌市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不但集中反映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工人阶级和知识分子的精神风貌,还集中反映了当时宜昌特定的社会风貌,深刻影响着宜昌市民性格和品质的形成,是宜昌城市文明中最深厚的文化记忆和核心“文化符号”。

如焦枝铁路为我国第二条南北干线铁路、枝城长江大桥为长江上第三座公路、铁路两用桥和第四座大型桥梁,在国内外具有极高知名度,成为这两项工程所在地宜都县的两张名片,故于1987年底更名为枝城市(1998年又更名为宜都市)。

另外,为修建宜昌三线建设单位,全国各地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积极参与,湖北各地也做出重大贡献。

如三线建设所需民工大量来自宜昌、黄冈、恩施、荆州等地区;为修建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宜昌县(现夷陵区)主动将县城由宜昌市城区迁至郊区的小溪塔。

(四)艺术价值宜昌市三线建设工业遗产,其空间分布格局和建筑特色具有西方工业革命后所产生的工业技术机械美学的特征,反映了建筑结构的大、真、强的美学特征,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5]建造技术多采用“低技术”,成本低廉,有便于批量生产。

建筑材料多就地取材,如288厂有红砖、青砖、水泥抹面、石头砌筑等,827厂建筑群以红砖砌筑,809厂以石砖砌筑。

[2]263如2010年4月,著名导演张艺谋拍摄《山楂树之恋》时,曾专门到夷陵区809老厂取景。

(五)经济价值宜昌市三线建设工业遗产,多位于长江边的丘陵或山区地带,靠山临江、山清水秀,适合发展文化产业、休闲旅游、健康养生等,具有巨大的旅游开发价值。

如238老厂,位于宜都市聂家河镇,处于几座丘陵环抱中,依山势地形建造,以一小山为中心呈圆环形布置。

整个厂区占地面积大约11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4.4万平方米,办公区、厂房区、住宅区、商业区、休闲娱乐区、学校、医院和主要交通干道等保存完整。

[6]据了解,238老厂建筑的完整性在全国三线建设搬迁企业排前十,在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排首位,极具旅游开发价值。

三、宜昌市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的现状三线建设工业遗产是宜昌市珍贵的历史财富和文化资源,但由于长期以来缺乏对工业遗产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的高度重视,宜昌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现状堪忧。

目前,对其保护与利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正常使用,继续发挥其自身价值。

如焦枝铁路、枝城长江大桥、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分别作为我国具有重要战略价值的交通枢纽和水电工程,依然继续发挥其自身价值,服务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

还如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第710研究所、403厂、4820厂和湖北红旗电缆厂仍在继续生产。

二是仍在生产,部分厂房闲置。

如宜昌纺机厂部分车间、设备、库房已被封存,238宜都老厂少量生产、总体闲置,388厂宜都老厂部分厂房空置等。

三是搬离宜昌,厂区整体废弃。

一些三线单位搬离原址,留下老厂房。

如827厂夷陵老厂区,只剩废弃厂房,没有机械设备。

[7]四是关闭或转制,厂房荡然无存。

由于诸多原因,很多三线建设单位因关闭或转制,厂房被废弃、拆毁或建成写字楼或商品房。

如2015年9月21日,宜昌市文物局“三线建设”工业遗存普查组实地考察伍家岗区三线工厂旧址,发现宜棉、旭棉、纺机厂和开关厂等多家三线企业早已关闭或转制,工厂旧址被写字楼、住宅小区取代,或是即将拆迁用作新的规划。

[8]五是城市建设发展,三线遗产被人为拆除。

如2017年6月9日,由于夜明珠路BRT工程改造,位于葛洲坝大转盘旁具有46年历史的三三O铁路桥被拆除。

[9]六是停止生产,进行文化产业开发。

如066基地,是我国导弹科研生产基地,于1994年搬离远安,形成总部武汉市、主体孝感市、后方基地远安的格局,现远安基地有土地5105亩,保留有导弹、飞机等展示品。

2005年建成集航天科技、军事文化、科技演示等为一体的三江航天军事博览园,园区面积约1万平方米,次年被宜昌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全市国防教育基地。

中船重工集团第715研究所宜昌分部,位于宜昌市西陵区。

由宜昌互惠房地产营销策划有限公司出资改造,以“文化+商业+旅游”的理念,打造宜昌市首家以军工企业为背景改造的文化创意产业园——“715文化创意园”,占地面积16815平方米,建筑面积23759平方米,总投资5000万元。

2015年7月15日开园,已吸引一大批创意设计、动漫游戏、影视演艺、工艺美术、电子商务、艺术培训等文化创意企业入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