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网理念的光伏变流器系统设计
用于微电网的储能变流器控制策略综述
用于微电网的储能变流器控制策略综述发布时间:2022-04-19T10:30:50.487Z 来源:《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22年1月作者:杨松涛张洋李洋洋[导读] 近年来,社会进步迅速,我国的综合国力的发展也有了提高。
微电网的储能变流器采取灵活的控制策略,将各种能源转化后供给有需求的负荷,使微电网既能作为一个可控整体单元进行并网运行,又能独立运行,其控制策略对于微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尤为重要,因此,受到业内的广泛关注和研究,并取得大量研究成果。
天津瑞能电气有限公司杨松涛张洋李洋洋天津市 300380摘要:近年来,社会进步迅速,我国的综合国力的发展也有了提高。
微电网的储能变流器采取灵活的控制策略,将各种能源转化后供给有需求的负荷,使微电网既能作为一个可控整体单元进行并网运行,又能独立运行,其控制策略对于微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尤为重要,因此,受到业内的广泛关注和研究,并取得大量研究成果。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储能变流器各工作模式下的控制策略进行分析和归类,并对各控制策略优缺点进行总结,同时列出目前微电网系统及储能变流器应用中有待研究解决的问题,为应用于微电网的储能变流器控制策略的应用和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微电网;储能变流器;控制策略综述引言微电网电能质量问题是目前学术界微电网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保证微电网的电能质量才能满足对微电网内敏感负荷的供电需求;微电网功率不平衡产生的扰动、谐波电流超过允许值、频率波动过大且恢复较慢等情况必然对与其连接的配电网的不利影响,保证微电网的电能质量能防止产生这些影响;微电网内微电源种类多,其容量大小不同,特性不同,分布位置可能分散,都给保证微电网电能质量带来一定的困难,采取措施提高微电网的电能质量也有利于对微电源产生电能的充分利用,即提高对微电源的利用率。
1用于微电网的PCS控制策略分类根据实际应用场合及功能需求,不同的储能系统采用的PCS结构不尽相同,若根据输出电平数量,一般可分为两电平、三电平和多电平等结构;若根据变换环节数量,可分为单级式、双级式等结构。
光伏并网系统技术的特性和体系结构
光伏并网系统技术的特性和体系结构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继续发展,能源危机已经日益凸显,化石燃料逐步消耗殆尽,越来越多的新型分布式发电系统被开发出来。
在众多分布式发电系统中,太阳能发电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开发了各式各样从集中式的大容量太阳能发电站到家庭式分布式发电系统的项目。
我国光伏电池组件产业随着国际市场的大量需求得到了迅猛发展,产量一度达到了全球的70%之多。
然而,随着欧盟和美国对我国光伏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我国光伏产业陷入了低谷,大量的光伏产能无法得到消化,导致了大批企业的亏损乃至破产。
对此,我国政府和各大电力公司均出台了各类政策鼓励光伏发电系统并网。
本文就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特点进行了阐述,最后本文对此系统的体系结构进行了简要分析和介绍。
关键词: 光伏并网孤岛效应直流模块太阳能的利用方式主要有光热利用、光伏利用和光化学利用三种形式。
其中,随着太阳能电池技术的飞快发展和转换效率的不断提高,光伏发电成本越来越低。
光伏发电的方式主要分为离网方式(stand-alone mode)和并网方式(grid-connected mode)两种。
过去,光伏发电系统多数被用于远离供电网络的地区,多以中小系统为主,大多属于离网方式。
80年代初,一些发达国家便开始试验性的建造了一批大型的光伏并网电站。
90年代后,国外新的光伏并网系统又大多转向了小容量的分布式并网方式,如德国的“1000个光伏屋顶计划”等。
而且其灵活性和经济性也都强于大型光伏并网电站。
对于分布式并网发电系统来说,并网逆变技术是其核心。
逆变器是连接光伏阵列与交流电网的关键环节,主要任务是完成光伏阵列的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和向电网注入正弦电流。
同时,并网逆变器还需要具有防孤岛效应和安全隔离接地的功能。
光伏阵列的输出电压和电流特性曲线如图1-2-1所示。
光伏阵列处于不同工作点时输出功率也是不同的。
为使光伏阵列能够始终助于最大的功率输出工作点,需要一定的控制策略控制逆变器。
基于光伏微网的储能变流器设计与实现
在工业革命之后,世界能源的消耗量急剧增加,传统能源 大量使用,这些直接导致了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在温室效应 引发全球气候变化的情况下,电能作为最清洁最便利的一种 能源,受到了全世界各行业的关注。电网规模越来越大,导致 发电侧和用户之间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下降,而诸如风能、太阳 能等分布式电源的发展介入,致使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受到更 大的威胁。由于分布式电源本身具有随机性、间歇性等特点, 能量输出并不稳定。为了能够更好地让微网协同大电力系统 运作,美国可靠性技术解决方案协会率先提出了微网的概念, 来解决微网和大电网之间的矛盾。微网是微电网的简称,具有 能够自我控制自我管理就地性好的自治网络,在功能上,既可 以作为电源接入大电网,又可以作为负载在大电网下运行。微 网的常用组成部分包括分布式电源模块、储能模块、变流器模 块、负荷、监控模块及保护模块[1-5]。
(2)采用 V/f 控制算法,实现离网下,储能系统作为微网运 行的主电源控制;
(3)采用平滑控制思想,保证 PQ 控制和 V/f 控制两种控制
1031
2017.7 Vol.41 No.7
研究与设计
方式之间的快速平稳过渡; (4)采用主动和被动孤岛检测算法准确检测出孤岛时刻,
确保两种控制模式之间的转换时刻的准确性。 根据引言中的研究及上述设计思想,本文设计的储能变
中图分类号:TM 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87 X(2017)07-1031-04
Design and realization of energy storage converter for solar photovoltaic system
ZHAO Si-yuan, YU Qing-guang, HUANG Jie
光伏电站试点工程储能变流器技术规范
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吐鲁番示范区屋顶光伏电站暨微电网试点工程储能双向变流器招标文件(技术规范书)招标人:龙源吐鲁番新能源有限公司设计单位:龙源(北京)太阳能技术有限公司二零一二年七月目录1 总则 (1)2 工程概况 (3)3 储能系统储能双向变流器技术规范 (6)3.1相关概念及定义 (6)3.2设计和运行条件 (6)3.3规范和标准 (7)3.4技术要求 (9)3.4.1 储能双向变流器技术要求 (9)3.4.2 变流器通讯设置要求 (15)3.4.3设备及元器件品质承诺 (16)3.5包装、装卸、运输与储存 (16)3.5.1 概述 (16)3.5.2 包装 (16)3.5.3 装运及标记 (17)3.5.4 装卸 (19)3.5.5 随箱文件 (19)3.5.6 储存 (19)3.5.7 质量记录 (19)3.6性能表(投标人细化填写) (20)4 安装、调试、试运行 (21)4.1安装 (21)4.2设备调试 (22)4.3设备试运行 (22)5 质量保证和试验 (22)5.1质量保证 (22)5.2试验 (23)5.3型式试验 (23)5.4工厂试验FAT (23)5.5现场试验SAT (24)5.5.1 现场调试 (24)5.5.2 现场试验 (24)5.6整体考核验收 (24)附录1 技术差异表 (26)附录2 供货范围 (27)附录3 技术资料及交付进度 (29)附录4 设备检验和性能验收试验 (35)附录5 技术服务和设计联络 (38)附录6 投标文件附图 (42)附录7 运行维护手册 (43)附录8 投标人需要说明的其他技术问题 (44)1 总则1.1 本技术规范书适用于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吐鲁番示范区屋顶光伏电站暨微电网试点工程的1MWh储能系统储能双向变流器,包括储能变流器各组成部分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与服务要求。
本技术规范书中,标记有“▲”的条款将作为技术评标的重要考核依据;标记有“★”的条款如不满足,将作为废标处理。
微电网系统的储能双向变流器控制技术研究
微电网系统的储能双向变流器控制技术研究摘要:本文从储能双向变流器在微电网中的实际应用出发,详细介绍了储能双向变流器的工作原理、控制方案等内容,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拓扑系统结构,分别针对并网运行控制、离网运行控制,以及并离网切换等过程的控制方法和流程进行了详细解析。
在此基础上,通过100kW储能双向变流器的运行试验,验证了变流器同期并网、主动离网、被动离网三个过程的运行性能。
试验结构表面,采用了控制方法及控制策略的储能双向变流器能量双向流动,又满足储能系统与电网之间动态匹配以及功率调节和状态切换,各方面性能优异,在实际应用上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储能双向变流器、清洁能源、微电网、分布式发电1、引言本文阐述了储能双向变流器是应用在储能环节,是风光储分布式发电微电网系统的核心关键设备。
储能双向变流器以双向逆变为基本特点,具有削峰填谷、应急电源、无功补偿、电能质量控制等功能且适合智能电网建设的并网变流器。
该设备能有效调控智能电网中的电力资源,很好地平衡昼夜及不同季节的用电差异,保障电网安全;能够在并网系统、孤岛系统和混合系统等不同的场合下应用,适用于各种需要动态储能的应用场合,电能富余时将电能存储,电能不足时将存储的电能逆变后向电网输出,同时在微网中起到主电源作用,稳定微电网中的电压和频率。
双向储能变流器是储能技术运用的主要前提和实现电网互动化管理的有效手段。
2、工作原理储能双向变流器主要由控制单元、直流单元、双向变流单元、连接电抗器和变压器等组成。
控制单元根据能量管理系统控制指令,通过DSP产生一系列空间矢量脉冲调制信号(SVPWM),驱动双向变流单元工作,使储能系统并网时具有较高动-稳态充放电控制性能;作为微网主电源运行时,提供稳定的电压和频率;采用功率环、电压环和电流环的三环控制策略,保证P-Q控制和V-F控制两种控制方式之间的快速平滑切换。
储能变流器既满足能量双向流动,又满足储能系统与电网之间动态匹配以及功率调节和能量转换。
直流微网双向DCAC变流器的协调控制
第55卷第5期2021年5月电力电子技术Power ElectronicsVol.55, No.5May 2021直流微网双向DC/A C变流器的协调控制杨晋升•,唐芬吴学智\刘京斗1(1.北京交通大学,国家能源主动配电网技术研发中心,北京100044;2.北京电动车辆协同创新中心,北京100044)摘要:直流微网并网运行时,常通过多个双向DC/AC变流器实现与大电网的互联。
为实现该工况下系统稳定运行并解决多台双向DC/AC变流器并联功率分配问题,提出了一种双向DC/AC变流器的交流功率-直流电压下垂控制方法。
该方法通过测量变流器交流侧有功功率,按照预设下垂曲线调节直流侧电压指令值,实现直流微网与电网功率双向流动,以及多台双向DC/AC变流器的协调运行。
其次,建立了所提控制方法的小信号模型,分析了下垂系数对系统稳态及动态性能的影响。
最后,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可按照预设下垂曲线调节直流母线电压和进行多台双向变流器功率分配,快速响应上层调度指令以及直流微网内功率变化,具 有较好的动稳态性能。
关键词:变流器;直流微网;下垂控制中图分类号:TM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00X(2021)05-0113-04Coordinated Control of Bidirectional DC/AC Converters in DC Microgrid Y A N G Jin-sheng1, T A N G Fen1-2, W U Xue-zhi1, LIU Jing-dou1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National Active Distribution Network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Beijing100044, China)Abstract :When the DC microgrid is connected to the grid,multiple bidirectional DC/AC converters are often used to achieve interconnection with power grid.In order to achieve stabl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under this working condition and solve the power distribution problem of multiple bidirectional DC/AC converters in parallel,an AC power-DC voltage droop control of bidirectional DC/AC converter is proposed.This method regulates the DC side voltage reference according to a preset droop curve and measured AC-side active power to realize bidirectional power flow between DC microgrid and power grid,and the coordinated operation of multiple bidirectional DC/AC converters.Secondly,a small signal model of the proposed control method is established,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droop coefficient on system steady and dynamic performance is analyzed.Finally,the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control strategy can adjust the DC bus voltage and achieve power distribution of multiple bidirectional converters according to the preset droop curve,quickly respond to upper-level dispatch commands and power changes in the DC microgrid,presenting good dynamic and steady performance.Keywords :converters;direct current microgrid;droop controlFoundation Project:Supported by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Co.,Ltd.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ject(N〇.090000KK52180104)l引言直流微网可有效减小直流电源和负荷接入时 的转换次数,在效率、电能质量方面具有明显优势,随着新型供用电设备的直流化,直流微网成为了 未来重要的组网形式lu。
基于微网理念的光伏变流器系统设计
De i n O sg fPV nv r e y t m a e n t e c nc pto c o r d i e t r s s e b s d o h o e f mi r g i
W ANG n — a ,HUANG e Mi g c i M i
(colfEetcl n i ei , e i atn nvr t, e i 0 04, hn ) S ho lc i gn r g B in J oogU i sy B in 10 4 C ia o ra E e n jg i ei jg
第 1 8卷 第 1 期 1
Vo _8 l1
No 1 .1
电 子 设 计 工 程
El cr ni sg g n e i g e to c De i n En i e rn
21 0 0年 1 月 1
NO .2 0 V 01
基于微 网理念 的光伏 变流器 系统设计
王 明 才 .黄 梅
机 进行 测试 试 验 结 果验 证 了 电路 拓 扑 结构 及 控 制 方 案 的 可行 性 . 也说 明 了 系统 参数 设 计 方 法 的 正 确性 。
关键 词 :光 伏 变 流 器 ;微 网 ;离 网 ;蓄 电池
中 图分 类 号 : M6 5 T 1
文 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1 7 — 2 6 2 1 ) 1 0 4 — 6 4 6 3 用 措 施 是 切 除并 网 系 统 , 止 其 发 电 , 会 造 成 一 定 的 常 停 但 浪 费 。 随 着 生 活 水 平 的 提 高 , 们 对 供 电稳 定 性 也 提 出 了更 人 高 的要 求 。 微 电 网是 一 种 由 负荷 和 微 型 电 源 组 成 的 系 统 , 内 部 电 其 源 主 要 由 电力 电 子 器 件 负 责 能 量 转 换 , 提 供 必 要 控 制 。微 并 电 网相 对 于 外 部 大 电 网 表 现 为 单 一 的受 控 单 元 , 可 同 时 满 并 足 用 户 对 电能 质 量 和 供 电 安 全 等 方 面 要 求 , 且 微 电 网 能 与 并 外 部 电 网 脱 离 . 立 运 行 『1 独 l。 - 2 本 文 结 合 微 电 网 理 念 , 计 一 个 光 伏 变 流 器 . 建 一 个 设 构
适用于微网运行的太阳能微逆变器设计
适用于微网运行的太阳能微逆变器设计随着可再生能源的日益普及和运用,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环保的能源方式,正在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太阳能发电系统由太阳能电池板、逆变器、电池组和控制系统等组成,其中逆变器是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的核心设备之一。
传统的太阳能逆变器体积较大,效率较低,适用范围有限,无法满足微网运行的需求。
因此,本文旨在研究和设计一种适用于微网运行的太阳能微逆变器,提高其效率和稳定性,推动太阳能发电系统的发展。
首先,本文将对目前太阳能微逆变器的发展现状进行概述,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
随后,从硬件设计和控制策略两个方面对适用于微网运行的太阳能微逆变器进行详细设计。
在硬件设计部分,本文将重点研究电路拓扑结构、功率器件选型、PCB布局等关键技术,以提高逆变器的效率和稳定性。
同时,本文还将介绍采用模块化设计和并联控制策略,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容错性。
在控制策略方面,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模糊逻辑控制的最大功率点追踪(MPPT)算法,通过动态调整逆变器输出功率,实现太阳能电池的最大发电效率。
此外,针对逆变器在微网运行时的电压和频率波动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电流控制的直接功率控制方法,通过调节逆变器输出电流,实现对微网电压和频率的稳定调节。
最后,本文采用MATLAB/Simulink仿真工具对设计的适用于微网运行的太阳能微逆变器进行建模和仿真验证。
通过对比分析传统逆变器和本文设计的逆变器在效率、稳定性等方面的差异,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仿真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逆变器在微网运行时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稳定性,能够更好地满足微网运行的要求。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适用于微网运行的太阳能微逆变器的设计和研究,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微网运行的太阳能微逆变器设计方案,实现了逆变器在微网运行时的高效率和稳定性。
该设计方案不仅可以推动太阳能发电系统的发展,还可以为微网运行提供更加可靠和稳定的能源供应。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设计方案,提高逆变器的性能指标,推动太阳能微逆变器在微网领域的广泛应用。
光伏储能微电网系统设计方案
光伏储能微电网系统设计方案随着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的发展,分布式发电日渐成为满足负荷增长需求、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提高供电可靠性的一种有效途径,并在配电网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但分布式发电的大规模渗透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如单机接入成本较高、控制复杂、对大系统的电压和频率存在冲击等。
这限制了分布式发电的运行方式,削弱了其优势和潜能。
微网技术为分布式发电技术及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的整合和利用提供了灵活、高效的平台。
交大光谷太阳能作为国内领先的智慧能源系统集成商,在储能方面,公司研发的户用储能系统已推出产品及相关储能解决方案。
在数字能源技术方面,公司推出智慧光伏及数字能源管理系统解决方案,围绕"县域、园域、村域〃三域的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应用场景,实施智慧光伏及数字能源系统安装、数据采集、数据监控、数据优化,构筑更高效、更清洁、更经济、更安全的现代能源体系,大幅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交大光谷太阳能储能系统解决方案将BMS.PCS、EMS综合设计进行3S精细化管理,以智能预警、PACK级消防为安全保障,对电芯、模组、电池簇、集装箱热分析进行四级热管理设计,为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提供安全、高效、智能的整套储能解决方案,进一步提升电网的友好性,综合提升电站收益。
交大光谷太阳能将数字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相结合才是供以先进电能变换装置为核心的电能路由器光储充解决方案。
由电能路由器替代传统变压器、逆变器、储能变流器、网关接口柜、中央控制器,高度集成了一、二次设备,实现交直混合、削峰填谷,最大降低损耗5%,减少电度电费6.5%β并通过风、光、储、荷优化管理,提升分布式能源消纳12%以上,二氧化碳减排60%以上。
针对当前新能源应用现状,交大光谷太阳能提出〃零碳〃农业、〃零碳”交通、"零碳〃建筑、〃零碳〃产业园、”零碳〃能源基地、〃零碳〃生态修复六大板块共15个具体应用场景,基于交大光谷数字化设计平台并结合VR技术,全面演示了多种"光伏+〃项目应用场景及风电、风光互补项目应用场景。
光伏-储能微网的协调控制策略
1 光 伏 发 电 系统 与 B E S S协 调 控 制
光伏发 电系统在 孤 网模式 下很 难保 证 系统频 率 和 电压稳定 , 导致 负 载 功 率 和 电压 波 动. 通过 B E S S
就 两个 部分 整合 起来 进行 分 析 . 针 对 光 伏 发 电 系 统
— — —
—
—
}储 能 系统 ( B a t t e r y e n e r g y s t o r a g e s y s t e m, B E S S ) 构成 的微 网 系统 , 采 用基 于 下垂 控 制策 略 的
2 0 1 3年 9月
内 蒙 古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I n n e r Mo n g o l i a U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控制策略的协调控制 , 同时在变流器中采用逻辑脉冲宽度调 S U ( L P WM) 方法 以提高光伏 微网在孤 网模式下 为负载
供 电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PV- s t o r a g e mi c r o g r i d c o o r d i n a t e d c o n t r o l s t r a t e g y
S e p t e mbe r , 2 01 3
第3 2卷第 3期
V o 1 . 3 2, No . 3
文章编号 : 2 0 9 5— 2 2 9 5 ( 2 0 1 3 ) 0 3— 0 2 6 2— 0 4
直流微电网控制系统的设计
Research •Design 直流微电网控制系统的设计□吴洁上海电气输配电集团上海200042摘要:介绍了直流微电网的运行原理,设计了直流微电网控制系统,给出了控制系统的三层结构。
分析了直流微电网稳定运行的停运、并网和离网模式,以及过渡过程。
直流微电网控制系统采用变流器控制,具有储能控制、光伏控制、风电控制、负荷控制、一键启动和同期并网等功能,控制效果良好。
Abstract:The operating principle of DC microgrid was introduced, the DC microgrid control system was designed, and the three-layer structure of DC microgrid control system was given. The out of operation, on-grid and off-grid modes of the stable operation of the DC microgrid, and the transition process were analyzed. The DC microgrid control system is controlled by converter, and has the functions of energy storage control, photovoltaic control, wind power control, load control, one-button start and synchronous grid connection, and the control performance is in condition.关键词:直流微电网;控制系统;设计Key Words:DC Microgrid;Controll System;Design中图分类号:TH6:TM7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0555(2019)04-0012-051设计背景直流微电网是以直流配电的形式,通过一条公 共直流母线将所有微电源连接起来的独立可控系 统,可以就地提供能量m。
基于光伏发电的微电网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光伏发电的微电网系统设计与实现随着能源问题的日益凸显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可再生能源作为一种清洁、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形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其中,光伏发电作为可再生能源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一、光伏发电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光伏发电是指利用太阳能来发电的技术。
太阳光中的光子会引起光生电压效应,通过光伏材料的吸收和转化,将光能转化为电能。
光伏发电的基本原理是光—电—电能转化的过程。
光伏发电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环保:光伏发电不会产生污染物,无温室气体排放,对环境友好;2. 可再生:太阳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不会耗尽;3. 分布式:光伏发电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分散式布局,减少输电损耗;4. 稳定性:光伏系统采用光伏阵列和储能设备进行供电,相对于传统的电网供电更加稳定可靠。
二、微电网系统的概念和特点微电网是指基于可再生能源的发电设备、传输设备和用电设备在一个局部区域内形成的供电系统。
与传统的中央化电网相比,微电网具有以下特点:1. 可靠性:微电网可以主动断开与外部电网的连接,实现自主供电,降低了系统因外界干扰导致的停电风险;2. 灵活性:微电网可以根据需求和资源情况进行灵活调度,实现供需平衡;3. 可持续性:微电网系统中的可再生能源主要来自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点;4. 经济性:微电网可以降低电能传输损失,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约运营成本。
三、1. 光伏发电系统设计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发电效率、发电变流器、储能装置和逆变器等组成部分。
(1)发电效率:选择高效的光伏电池并考虑光照条件,使光伏发电系统能够得到最大的发电效率;(2)发电变流器:将光伏电池产生的直流电能转化为交流电能;(3)储能装置:将多余的太阳能电能储存起来,以便在光照不足时使用;(4)逆变器:将储存的直流电能转化为交流电能,供给用户使用。
2. 微电网系统设计基于光伏发电的微电网系统设计需要考虑到系统的供电能力、储能能力和传输能力。
基于微网理念的光伏变流器系统设计
基于微网理念的光伏变流器系统设计并网发电是光伏发电的有效利用方式之一。
目前并网发电系统当外部主电网故障或检修时,需要防止孤岛效应产生,常用措施是切除并网系统,停止其发电,但会造成一定的浪费。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供电稳定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微电网是一种由负荷和微型电源组成的系统,其内部电源主要由电力电子器件负责能量转换,并提供必要控制。
微电网相对于外部大电网表现为单一的受控单元,并可同时满足用户对电能质量和供电安全等方面要求,并且微电网能与外部电网脱离,独立运行。
本文结合微电网理念,设计一个光伏变流器,构建一个小型系统。
当外部电网正常时,变流器工作于并网模式;当外部电网故障时,该系统和外部电网脱离,变流器工作于离网模式,并结合蓄电池继续对重要负载供电。
1 系统原理1.1 系统结构系统结构框图如图1 所示。
该系统结构主要由太阳能光伏池板阵列、蓄电池组及其管理系统、光伏变流器、电能计量单元以及重要负载5 部分组成。
光伏池板经过串并联后形成25 kWp,开路电压为500V 的太阳能电池阵列。
蓄电池选用50kW-h 锂电池,并且带有电池管理系统。
逆变器是整个系统核心和主控单元,设计额定输出功率为25kW。
电能计量单元能够实时检测电网和系统之间的功率流向以及接口处电压相位和频率,为并网离网切换提供信息依据。
光伏变流器主电路拓扑主要分2 部分,前级为2 个并联在直流母线上的双向DC-DC 电路,后级为三相全桥DC-AC 逆变电路。
两级之间通过大电容解耦。
双向DC-DC 电路作用主要有维持中间电压稳定,另外光伏池板侧的DC- DC 电路同时实现光伏池板的最大功率跟踪功能,蓄电池侧的DC-DC 电路同时能实现蓄电池的充电功能。
变流器三相逆变输出通过LC 滤波,经过三相工频。
办公大楼光储充建设方案
办公楼光储充新能源技术方案目录1、工程概况 (1)2、总体技术方案 (1)(1)系统组成: (2)(2)系统特点: (2)3、系统运行原理及模式介绍 (2)4、光伏系统设计 (3)4.1 光伏系统设计及发电量计算 (3)4.2 光伏电站发电量 (3)4.3 光伏组件选型 (4)5、储能系统设计 (5)6、充电桩系统设计 (12)7、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EMS) (14)7.1 设备监控模块 (14)7.2 能量统计分析 (16)7.3 能量管理模块 (17)7.4 告警事件模块 (23)7.5 报表管理模块 (24)7.6 配置管理模块 (25)7.7 安全管理模块 (25)8、示范监控及云系统 (25)(1)光储充系统总览 (25)(2)功率曲线 (25)(3)温度曲线 (25)(4)电度曲线 (25)1、工程概况办公楼建设一座新能源系统,包含光伏发电站、储能、充电桩、微型数据中心,充电桩和储能最大限度使用光伏发电。
利用办公楼楼顶部共计260m²面积建设光伏,在1楼规划好的停车位上增加充电桩。
增加一套微网能量管理系统(EMS)实现对光伏发电单元、储能系统和负荷(充电桩)之间的管理。
➢微电网电压等级:380V➢光伏发电系统容量:44.1 kW➢储能装置容量:50kW/78.6kWh➢充电桩容量:7kW交流桩1台,共7KW2、总体技术方案储充微电网系统拓扑示意图如上图所示,光储充微电网系统拓扑主要设备说明:➢并网型储能变流器:50KW 变流器的交流侧并联接入 380V 的交流母线上,直流侧并联接入 1 簇磷酸铁锂电池,可以实现能量的双向流动,即电池的充放电。
➢光伏逆变器:2台25 KW 光伏逆变器,直流侧连接光伏阵列,交流测并联接入 380V 交流母线,为整个系统提供能源输入;光伏阵列分为 6 个组串,每组由 21 块350Wp 的组件串联,共有 126块光伏组件,光伏阵列的总功率为 44.1kWp。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微网理念的光伏变流器系统设计
时间:2011-01-31 18:36:26 来源:电子设计工程作者:王明才黄梅并网发电是光伏发电的有效利用方式之一。
目前并网发电系统当外部主电网故障或检修时,需要防止孤岛效应产生,常用措施是切除并网系统,停止其发电,但会造成一定的浪费。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供电稳定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微电网是一种由负荷和微型电源组成的系统,其内部电源主要由电力电子器件负责能量转换,并提供必要控制。
微电网相对于外部大电网表现为单一的受控单元,并可同时满足用户对电能质量和供电安全等方面要求,并且微电网能与外部电网脱离,独立运行。
本文结合微电网理念,设计一个光伏变流器,构建一个小型系统。
当外部电网正常时,变流器工作于并网模式;当外部电网故障时,该系统和外部电网脱离,变流器工作于离网模式,并结合蓄电池继续对重要负载供电。
1 系统原理
1.1 系统结构
系统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
该系统结构主要由太阳能光伏池板阵列、蓄电池组及其管理系统、光伏变流器、电能计量单元以及重要负载5部分组成。
光伏池板经过串并联后形成25 kWp,开路电压为500V的太阳能电池阵列。
蓄电池选用50kW·h锂电池,并且带有电池管理系统。
逆变器是整个系统核心和主控单元,设计额定输出功率为25kW。
电能计量单元能够实时检测电网和系统之间的功率流向以及接口处电压相位和频率,为并网离网切换提供信息依据。
光伏变流器主电路拓扑主要分2部分,前级为2个并联在直流母线上的双向DC-DC电路,后级为三相全桥DC-AC逆变电路。
两级之间通过大电容解耦。
双向DC-DC电路作用主要有维持中间电压稳定,另外光伏池板侧的DC-DC电路同时实现光伏池板的最大功率跟踪功能,蓄电池侧的DC-DC电路同时能实现蓄电池的充电功能。
变流器三相逆变输出通过LC滤波,经过三相工频隔离变压器并网。
重要负载接在变压器输出侧,通过一个交流继电器和电网相连。
变流器系统通过隔离RS485方式与电能计量单元通信,获取网侧实时功率信息;通过隔离CAN总线方式与锂电池管理系统通信,获取蓄电池状态信息。
1.2 系统工作模式
系统工作模式有并网和离网2种模式。
当外部电网正常时,变流器工作于并网模式。
光伏池板侧DC-DC电路升压工作,维持中间直流母线电压710 V,同时采用扰动观察法,对光伏池板进行最大功率点跟踪,使池板工作发挥最大效率。
蓄电池侧DC-DC电路,结合蓄电池管理系统提供数据,单相降压工作,对蓄电池进行充电,直到达到其设定的上限电压Uh。
DC-AC部分工作于电压型逆变器模式,实时跟踪外部电压幅值和相位,逆变输出电能供给重要负载和电网。
当外部电网异常时,变流器工作于离网模式。
光伏池板侧DC-DC电路依旧升压工作,但此时蓄电池侧DC-DC电路根据重要负载大小,选择给蓄电池充电或是使蓄电池放电工作,维持中间母线电压稳定。
DC-AC部分工作于离网逆变模式,维持输出相电压220 V/50 Hz。
锂电池侧DC-DC电路控制充分结合锂电池管理系统,其控制流程如图2所示。
2 主电路器件选型
2.1 IGBT
功率器件直流侧输入最大电流为100 A,交流输出按额定功率考虑,器件输出相电流有效值为:
交流输出2倍过载时电流为76 A。
系统所用开关管均选EUPEC FF200R12KE3G,200 A,1 200 V。
2.2 中间支撑电容
首先,对于700 V的直流电压,中间直流滤波电容电压值设计为900 V。
其次,考虑到中间直流电容要能承受PWM整流器直流侧工作时所带来的纹波电流Ims。
对于采用SVPWM算法的PWM整流器,其直流侧纹波电流有效值约为相电流有效值的55%。
稳态时,纹波电压Ums可以取额定值的2%,电容值应满足下述关系:
式中,Ims为流过电容的纹波电流;Ia为A相电流有效值;Ums为电容上的纹波电压;fs2为PWM整流器开关管开关频率。
按照额定输出功率25 kW设计,将数据Udc=700 V,Ia=38 A,fs2=6 kHz,带入公式(2)
得到C≥40 μF。
考虑PWM整流器工作时,电容在开关管导通期间放电,输出能量,在开关管关断期间充电,储存能量。
电容上电压按照开关周期振荡。
所以,电容设计应满足能量传输的要求,即在一个开关周期内,电容上储存的能量的变化等于一个开关周期内传输的能量。
式中,P0为额定输出功率。
按照额定输出功率25 kW设计,将Udc=700 V,ε=1%,P0=25 kW,fs2=6 kHz带入式(2),得到C≥854 μF。
为加强各个环节的解耦,降低控制难度,这里选择900 V/2 000μF 的电容。
2.3 直流升压电感
直流输入电压范围250~600 V,最大工作电流为100 A,工作频率为10 kHz。
当输入电压为350 V时,电流波形最差,设此时电流峰峰值为15 A(满功率电流15%),则有:
得知:L≥1.16 mH。
选用两个600μH/100 A电感串联,该系统总共用4个。
提供15 A峰峰值电流对于太阳能电池阵列来说,影响较大,需在输入侧加滤波电容。
对蓄电池电压影响很小,但是考虑电磁兼容问题,也要在输入侧加上滤波电容。
对在输入电压为350 V时,要求输入开关周期内电压跌落不超过2%,则:
可得:C=700 μF
因此选用1 000 μF/900 V的薄膜电容。
3 变流器控制电路设计
变流器控制电路是基于TMS320F2812型DSP设计的,由DSP、控制底板、电压采集板和驱动板构成。
控制底板处理电压采集板和传感器输出的电流信号,并传输给DSP,DSP 对输入的数据进行A/D转换。
一方面按SVPWM算法计算控制脉冲,将脉冲通过驱动板提供给IGBT,实现功率因数为1的并网或者离网工作;另一方面进行MPPT控制,使太阳能池板始终工作在最大功率点处。
驱动板可以反馈IGBT故障信号,从而进行故障保护,使系统可以安全可靠的运行。
3.1 光伏系统最大功率跟踪——扰动观察法
在光照相对稳定的条件下,提供高性能追踪MPPT算法有很多不同的方法,经常使用的是扰动观察法,其优点是简单可靠,几乎适应任何的光伏发电系统配置,并在稳态下具有良好表现。
扰动观察法基本思想:引入一个小扰动H,然后与前一个状态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的结果调整光伏电池板的工作点,实时采集光伏电池的输出电压和电流,并计算出此时的功率值,而后与上一时刻的功率值进行比较,从而相应调整光伏电压的变化方向,使其向着最大功率点的方向移动,以达到逼近最大功率点的目的。
3.2 SVPWM控制算法实现
逆变器采用空间矢量脉冲宽度调制SVPWM(Space Vector Pulse Width Modulation)技术。
SVPWM是具有较高直流电压利用率,谐波电流含量少的优化算法,在现代变流器控制领域得到广泛关注。
4 实验结果
4.1 并网工作模式
并网工作模式变流器跟踪电网电压与电网同频同向正常并网。
图4 实际并网时A相输出电流与电压波形。
图4 中波形较好的为A相电压波形,另一个为A相电流波形。
从图中可以看出,电流波形有一定畸变,并不理想,但是输出电流能基本保证与电网电压同频同向且功率因素为1。
4.2 离网工作模式
系统离网模式工作时,输出相电压为220 V/50 Hz。
系统正常工作,且波形良好。
图5为离网工作时A相电压和电流波形。
图6为离网工作时A相和B相电流波形。
从图6可以看出,由于模拟的三相重要负载不平衡,A相和B相电流大小有些不同。
5 结束语
介绍了一种基于微网理念的光伏变流器系统设计,分析了系统结构和控制原理,进行了主电路器件选型。
构建的实验室样机显示其能完成基本的设计功能,能正常工作于并网和离网模式,只是并网时电流谐波偏大,在电流跟踪的控制算法上仍需做更进一步的改进。
该系统设计解决了普通并网系统在出现孤岛现象时必须停机的不足,同时能加强对重要负载供电的可靠性。
该系统对于光伏发电系统的推广和微网的研究都有一定的价值。
该系统还可以继续加入其他分布式电源,比如小型风电机组、小型燃气轮机等组成多电源更为复杂的微网系统,有利于分布式发电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对于提高电网的可靠性也有一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