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位立法研究【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法律开题报告范文

法律开题报告范文

法律开题报告范文一、研究背景1.1 研究领域简介法律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工具,它规范了人们的行为,维护了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在一个复杂多变的社会中,法律的适用和解释常常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困难。

因此,研究法律的适用与解释问题,对于提高法律实施效果,保障社会稳定和公正具有重要意义。

1.2 主题选择的原因法律的适用和解释问题是一个具有广泛关注的研究主题,相关文献和研究也较为丰富。

然而,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比较法和理论层面上,对于实际中的具体案例研究较为缺乏。

因此,本研究选取了法律实务中的一个具体案例,以深入探讨法律适用与解释的问题。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2.1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探讨法律适用与解释的问题。

具体来说,我们将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法律适用的标准:法律适用的标准是什么?在不同的情况下是否存在不同的标准?•法律解释的方法:法律解释的方法有哪些?对于模糊和争议性的法律条款应如何解释?•法律适用与解释的实际困难:在实际操作中,法律适用和解释存在哪些困难?这些困难如何影响法律实施效果?2.2 研究意义研究法律适用与解释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首先,研究可以为法律适用和解释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提高法律的适用准确性和解释的科学性。

其次,通过研究实际案例,可以发现法律适用和解释中存在的问题,为立法和司法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最后,研究可以促进法律适用与解释的规范化和统一,提高法律实施效果,保障社会稳定和公正。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对具体案例进行深入研究。

首先,我们将选择一个典型的法律案例,并对其进行详细的案情描述和分析。

其次,我们将从法律适用和解释的角度,解析该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和建议。

最后,我们将通过资料收集、文献综述等方式,对案例进行论证和验证。

四、论文结构本论文将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研究背景:介绍本研究的研究领域和选择主题的原因。

2.研究目的和意义:阐述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法学的开题报告

法学的开题报告

法学的开题报告法学的开题报告一、引言法学作为一门研究法律原理和法律制度的学科,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公正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法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意义,进而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一个明确的方向。

二、研究对象法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法律。

法律作为一种社会规范,是社会秩序的基石。

它规范了人们的行为,维护了社会的正常运行。

法学通过对法律的研究,探讨法律的产生、发展和实施,以及法律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为法律的完善和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三、研究方法法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比较法、历史法、逻辑法、实证法等。

比较法通过对不同国家或地区法律制度的比较,寻找共同点和差异,为法律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提供参考。

历史法则通过对法律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进行研究,揭示法律的规律性和发展趋势。

逻辑法则通过逻辑分析和推理,研究法律的基本原理和规则。

实证法则通过对法律实施的现状和效果进行实证研究,为法律的改革和完善提供实证依据。

四、研究意义1. 促进法律的发展法学的研究可以揭示法律的演变和发展规律,为法律的改革和完善提供理论指导。

通过对法律的研究,可以发现法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促进法律的进步和发展。

2. 维护社会公正法学的研究可以揭示法律的公正性和合理性,为社会公正提供理论依据。

法律的公正性是社会稳定和和谐的基础,通过对法律的研究,可以发现法律存在的不公正现象,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维护社会的公正。

3. 保障人权和自由法学的研究可以揭示法律对于人权和自由的保障程度,为人权和自由的实现提供理论支持。

法律是保障人权和自由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法律的研究,可以发现法律对于人权和自由的限制,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保障人权和自由的实现。

五、结论法学作为一门研究法律的学科,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公正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法律的研究,可以促进法律的发展,维护社会的公正,保障人权和自由。

因此,深入研究法学,探索法律的本质和规律,对于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法学开题报告范文

法学开题报告范文

法学开题报告范文本文旨在介绍如何撰写一篇法学开题报告,主要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等。

传统的开题报告是论文的预备工作,其目的是为研究立题作好准备,以便在更深入的研究开发阶段有效的节约研究周期。

本文结合实例,介绍具体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等,以便参考撰写一篇优秀的法学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法律相关研究自2004年以来迅速发展,在当今社会,法律和社会的息息相关,它不仅是社会秩序的体现,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从而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

近年来,许多学者从多种不同的角度对法律进行了研究,比如历史、社会学、比较法、经济学等,研究的内容涉及法律的制定、适用、维护等,因此,开题报告也是法律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研究目的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深入了解法律制定、适用和维护的相关知识,力求在研究过程中搭建一个科学的体系框架,使得法律能够根据社会发展变化,及时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以达到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三、研究方法研究方法采用的是定性分析的方法,即通过对案例、法律文书和法学文献的分析,对法律的制定、适用和维护进行定性研究,结合历史、社会、比较法和经济学等学科,分析已有法律法规所面临的有效性和关联性,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

四、研究内容(1)法律制定:通过分析国家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等法律制定机构、以及法律制定过程中所考虑到的因素,深入了解法律制定的前因后果,以及相关法律制定的促进作用。

(2)法律适用:通过分析法律的灵活性和公平性,探讨法律的应用和执行,从而掌握法律适用的要点和难点,判断其应用的合理性。

(3)法律维护:通过对案例、准则、政策等进行定性分析,深入了解法律维护的作用,以及对社会秩序的重要性,以此判断法律维护的合法性。

总结本文介绍了如何撰写一篇法学开题报告,该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等。

研究背景介绍了近年来法律的发展,以及开题报告的重要性;研究目的介绍了深入研究法律制定、适用和维护的意义;研究方法则是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而研究内容则是介绍法律制定、适用和维护的相关知识,以达到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开题报告范文 法学

开题报告范文 法学

开题报告范文法学开题报告范文法学一、研究背景和意义法学是一门研究法律规范和法律制度的学科,它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当代社会,法学研究的范围越来越广泛,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

本文旨在探讨法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当前法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法学研究的深入分析,探讨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具体内容包括法学研究的历史演变、法学研究的方法和理论框架、法学研究的应用和实践等。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的方法,通过对相关法学文献的梳理和分析,以及对实际案例的研究,来探讨法学研究的相关问题。

四、研究进展和成果目前,法学研究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成果。

例如,通过对法律规范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法律的内涵和适用范围;通过对法律制度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通过对法律实践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法律在社会中的实际应用效果。

然而,当前法学研究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法学研究的理论框架有待进一步完善,需要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其次,法学研究的方法和手段需要创新和改进,以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

此外,法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需要进一步提高,以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

五、研究计划和预期结果本研究将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将对法学研究的历史演变和理论框架进行梳理和分析。

第二阶段,将对法学研究的方法和手段进行研究和改进。

第三阶段,将对法学研究的应用和实践进行案例分析和评估。

预期结果是通过对法学研究的深入探讨,提出一些改进和创新的思路,以促进法学研究的发展。

六、研究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研究方法的选择和研究范围的限制。

由于时间和资源的限制,本研究将主要采用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的方法,而对于其他可能的研究方法和途径,无法进行全面的探讨。

此外,由于法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本研究只能涉及到其中的一部分内容,不能做到全面和详尽。

法学开题报告范文

法学开题报告范文

法学开题报告范文1. 研究背景法学作为一门研究法律规范和法律适用的学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法律环境的变化,法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正日益被重视。

本研究的背景是在当前法学研究市场需求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探索和加深对某一具体法学问题的认识,从而对法学研究做出一定的贡献。

2. 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某一具体法学问题的深入研究,来进一步掌握法学理论和方法,提高法学研究者的思维能力和实践水平。

同时,本研究也将对现有的法律理论和实践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考,拓宽研究领域。

3. 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以某一具体法学问题为对象,通过搜集、整理和分析相关文献、法律资料和案例,展开深入研究。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

通过对相关法规和判例的分析研究,可以全面地了解和掌握问题的内涵和外延,从而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释。

4. 预期结果和创新点本研究希望能够对该具体法学问题提供新的认识和解释,并从中挖掘出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方向。

通过对案例和实证数据的分析,可以为法学理论的创新和实践的发展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建议。

创新点在于对该具体法学问题的研究角度和视角的拓展,以及对相关理论和实践的思考和评论。

5. 预期研究进展和计划安排本研究预计将在3个月的时间内完成,并按照以下计划安排进行:- 第一个月:搜集并整理相关文献和法律资料,对该具体法学问题进行初步了解;- 第二个月:分析和比较相关案例和实证数据,探索问题的实质和内在联系;- 第三个月:整理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6. 研究的限制和挑战本研究面临着以下限制和挑战:- 数据收集的困难:该具体法学问题的相关案例和实证数据可能较为有限,对数据的获取和使用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 概念定义的模糊性:有关该具体法学问题的概念定义可能存在一定的模糊性,需要通过深入研究和梳理来明确概念的内涵。

7. 参考文献在本研究中,将引用和参考一些相关的文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篇:- 文献1:XXX- 文献2:XXX- 文献3:XXX结论本研究将深入探索某一具体法学问题,通过对案例和实证数据的分析,提供新的认识和解释。

法学开题报告

法学开题报告

法学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法学是一门研究社会规范与规则制定的学科,主要研究法律的形成、实施和效果。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法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

本文选择了“法学开题报告”作为研究的主题,旨在探讨法学领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以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对法学研究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当前法学研究的热点与问题,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

同时,通过对法学研究的展望,可以为法学学科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建议,促进法学研究的创新与深入。

三、研究方法与步骤本研究采用了文献综述法和访谈调查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首先,通过收集与法学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对法学研究的现状进行总结和归纳。

然后,对法学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访谈,探讨他们对于法学研究的看法和建议。

最后,通过对文献综述和访谈结果的分析和比较,提出对法学研究的展望和建议。

四、研究内容与重点本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法学研究的现状、法学研究的热点和问题,以及法学研究的展望。

其中,法学研究的现状包括了法学研究的领域和范围、研究方法与手段等方面的内容。

法学研究的热点和问题包括了当前比较关注的法学研究方向、难点和争议等问题。

法学研究的展望则从学科发展的角度分析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五、预期研究结果与意义本研究预期将总结和归纳当前法学研究的热点和问题,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

同时,通过对法学研究的展望,可以为法学学科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建议,促进法学研究的创新与深入。

这对于提升法学研究的水平和质量,推动法律制度的完善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六、研究计划与进度安排本研究计划共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收集和整理与法学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2. 阅读和分析文献资料,总结和归纳法学研究的现状;3. 设计访谈调查的问卷,并邀请法学领域专家学者参与访谈;4. 对访谈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总结法学研究的热点和问题;5. 结合文献综述和访谈结果,提出法学研究的展望和建议;6. 撰写研究报告,并进行修订和完善。

学位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学位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学位论文是学生获得不同等级学位的一个必要条件,但学位论文的撰写一定要通过这个关,如果开题报告不被通过,那末就不允许撰写学位论文,显然开题报告对于学位论文而言至关重要。

下面是为大家提供的关于学位研究论文的开题报告,内容如下:撰写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首先要有选题。

选题就是学生学位论文的研究题目。

选题有几种,要末于个人的生活经历或者专业经历,要末文献阅读,要末于老师的建议。

选题还会涉及选题的大小、选题的范围。

它们都是相对而言的,这也视研究队伍的大小和研究能力强弱来确定。

我们举个例子就可以说明,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可以缩小为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还可以缩小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甚至再缩小为小学数学几何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由此可以看到选题由大到小的变化。

选题意义可以理解为研究目的,选择了一项研究到底要到达什么目的,这是研究者首先需要明确的目标,通常选题意义或者研究目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第一是学术意义,第二是理论价值,第三是实践价值,第四是个体目的,第五是知识开展。

任何一项选题都可能从以上几个方面来设定其意义,但并非每一个选题都要到达这些目的,这要视选题大小、范围和类型而定。

在选题意义上,作为一种科学研究,论文的意义在于填补知识的空白或者探索新知识、找到一些现象的起因、描述一些现象、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或者验证一个假设。

从研究选题、研究问题、研究文献综述到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确实定中可以明确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但一项研究是否具有独创性或者原创性还取决于这项研究的理论框架或者分析框架、研究视角或者范式。

所以在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中还须提出研究的理论框架,这个框架将决定学位论文的逻辑构造。

研究概念框架和研究目的密切相连,而且研究目的与框架共同对研究问题的形成造成重要影响为什么研究需要概念或者理论框架呢?这是因为一个概念框架、模型或者理论可以匡助提出一个科研问题或者对某个问题做出解答。

科学研究实质上是为了开展或者验证能解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理论、假设、模型、猜想或者概念框架。

中国立法平等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立法平等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立法平等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中国不断地深入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各种矛盾也变得越来越多,法治建设成为中国新时期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平等权利是法治建设的核心理念之一。

平等权利是指在法律面前,每一个人都应该享有完全平等的权利。

但是,由于历史和社会因素的影响,我国现实中还存在着很多不平等的现象和现实问题,特别是在法律领域中,平等权利的保障依然存在不少问题。

因此,研究中国立法中的平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拟以立法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平等权利为研究核心,对中国立法中的平等问题进行研究。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立法中的平等问题概述:对我国立法中的平等问题进行梳理和总结,分析其形成的历史原因和现实问题。

2. 平等权利在法律领域中的保障:对我国现行法律中平等权利的保障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包括宪法和法律规定、行政法和刑法中的规定。

3. 立法中存在的平等问题:对现行法律中存在的平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其根源和成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4. 参考其他国家的立法概况:对一些发达国家的立法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其立法中对平等的规定,为我国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借鉴和参考。

该研究将采用文献调研法、案例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等方法,对立法中的平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

三、预计成果通过本研究,预计能够得出以下成果:1. 梳理和总结我国立法中存在的平等问题,有助于更加深入和全面地认识我国立法中的不平等问题,为进一步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有力的思路和建议。

2. 分析和评价我国现行法律中平等权利的保障情况,有助于增强对平等权利的了解和认识,并为合理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3. 对一些发达国家的立法进行调查分析,为我国立法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我国在平等领域中的立法水平不断提高。

四、研究时间安排该研究计划于2021年10月开始,预计在2022年6月左右完成。

具体时间安排如下:1. 2021年10月-2022年2月:文献调研和案例分析,完成立法中的平等问题概述和平等权利在法律领域中的保障。

我国行政立法体制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国行政立法体制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国行政立法体制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我国行政立法体制问题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行政立法变得日益重要。

然而,目前我国行政立法亟待完善。

我国行政立法体制存在问题,包括:不合理的立法程序、不协调的立法主体等。

因此,研究我国行政立法体制问题对于促进我国法制建设和实现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我国行政立法体制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为制定更完善的行政立法体制提供借鉴意义。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基于文献分析和实证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我国行政立法体制概述;2. 我国行政立法体制存在的问题及现状分析;3. 我国行政立法体制存在问题的原因探析;4. 我国行政立法体制改革对策和具体建议。

预期成果:本研究预期取得以下成果:1. 正确认识我国行政立法体制;2. 找出我国行政立法体制存在的问题;3. 初步探讨我国行政立法体制存在问题的原因;4. 提出改革对策和具体建议。

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行政立法体制问题进行系统性、综合性的研究。

研究计划:本研究预计用时一年左右,大致安排如下:1. 第一阶段:研究文献梳理和理论研究(2个月);2. 第二阶段:设计问卷和进行实证研究(3个月);3. 第三阶段:数据分析和撰写研究报告(4个月);4. 第四阶段:论文修改和答辩准备(3个月)。

参考文献:1. 胡洪林,《行政立法问题研究——以我国行政一次性规章为中心》,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2. 李沙琦,《行政立法的困境与出路》,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4年;3. 王文刚,《行政立法问题研究——以我国地方行政规章为中心》,法律出版社,2016年;4. 戴芳芳,《中国行政立法体制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16年。

我国行政立法监督制度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国行政立法监督制度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国行政立法监督制度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行政立法是指行政机关制定的具有个别性、特别性、不普遍适用性的法律规范。

在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行政立法是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行政命令等法规性文件的制定过程,对于保障行政机关的合法权力行使,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但由于行政机关在立法过程中的权力相对集中,容易导致权力滥用和行政不当,因此有必要建立行政立法监督制度,规范行政立法活动,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

目前,我国行政立法监督制度还存在诸多问题,如监督主体不够多元化、立法质量难以保证、立法效力难以落实等。

为此,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现有的行政立法监督制度,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为完善我国行政立法监督制度提供参考。

二、研究内容1. 行政立法的概念和特点2. 我国行政立法监督制度的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分析3. 国外行政立法监督制度的经验借鉴4. 完善我国行政立法监督制度的建议与措施。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收集相关资料和实地调研,深入了解我国行政立法监督制度现状、发掘问题反映的根源,并与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深入交流,提出相关建议。

四、预期成果与创新点1. 通过对我国行政立法监督制度的分析,揭示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2. 借鉴国外行政立法监督制度的经验,为我国行政立法监督制度改革提供借鉴;3. 提出完善我国行政立法监督制度的建议与措施,为加强行政权力监督和提高行政立法质量提供参考。

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通过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深入分析我国行政立法监督制度的存在问题,提出可行的改进措施,在实践中探索行政立法监督制度的完善之路。

我国高等教育立法及其完善思考的开题报告

我国高等教育立法及其完善思考的开题报告

我国高等教育立法及其完善思考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与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我国自1978年启动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然而,随着我国进入“大众化”阶段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等教育面临的各种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如学位与人才培养的数量质量不平衡、产学研紧密结合程度低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不断完善高等教育立法,成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所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将主要围绕我国高等教育立法及其完善思考展开。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国内外高等教育立法概述,探讨国内高等教育立法发展历程及其现状;同时,对比研究国际高等教育立法现状,分析其特点及借鉴意义。

2. 我国高等教育立法的不足分析,梳理现有高等教育法律法规,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待完善的方面。

3. 提出完善建议,根据国内外立法的优秀经验和我国高等教育实际情况,从学科建设、质量评估、人才培养等方面出发,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高等教育立法的思路和建议,以此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研究意义本研究将有以下几点价值:1. 对我国高等教育立法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为制定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2. 分析我国高等教育立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的完善建议,以帮助决策者更好地制定高等教育政策。

3. 为国内外高等教育立法比较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

四、论文结构本论文将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

主要介绍我国高等教育立法的研究现状、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内容和方法等。

第二部分,国内外高等教育立法概述。

主要分析国内高等教育立法发展历程及其现状,同时对比研究国际高等教育立法现状,分析其特点及借鉴意义。

第三部分,我国高等教育立法的不足分析。

梳理现有高等教育法律法规,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待完善的方面。

第四部分,提出完善建议。

根据国内外立法的优秀经验和我国高等教育实际情况,从学科建设、质量评估、人才培养等方面出发,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高等教育立法的思路和建议。

完善我国立法听证制度研究的开题报告

完善我国立法听证制度研究的开题报告

完善我国立法听证制度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我国实践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不断深入,加强和完善立法工作已经成为推进法治中国的重要内容。

立法工作的公开、透明、民主、法治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法制建设的共同追求。

在立法过程中,关键环节之一就是听证制度,听证是指在立法之前,听取涉及方的意见和建议,整合和协调各方面利益,增强民主参与度和合法性,从而形成更加完备合理的法律制度。

然而,中国立法的发展还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其中包括立法过程中的公开透明度以及民主参与度不足等问题。

其中,立法听证制度的完善和健全已成为提升立法公正性、民主化水平的必要条件。

毕竟,当前立法中“听证不听民不正当”的理念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群众对立法公正性的看法。

因此,针对我国立法明显的问题,研究如何完善我国立法听证制度,进而优化我国立法环境,提高我国立法的质量和公信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本研究将重点围绕我国立法听证制度展开,具体内容包括:1. 立法听证的概念、内涵和相关制度体系分析;2. 基于其他国家的听证制度,分析我国听证制度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3. 从法律严谨性、公开透明度、信息公开、社会参与度等方面,构建我国立法听证制度的优化方案;4. 从立法实践上对立法听证制度进行探讨,并进行案例分析。

本研究主要使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进行。

文献研究法主要是从相关文献、法规和政策中收集相关的立法听证的实践方面的事例和资料;案例分析法则是从实际案例中提炼出其中涉及到的立法听证的方方面面的情况,从中找寻规律,形成立法听证的实践原则和体系;比较研究法主要是从比较中发现我国条例的不足和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形成可操作性的建议。

三、预期成果和前景本研究的重要性在于完善我国立法听证制度,提高立法的公正性和质量。

预期成果在于:1. 形成较为完备的我国立法听证制度体系;2. 为进一步完善立法工作提供新思路和建议;3. 为广大公众和政策制定者对立法过程的关注提供学术支持;4. 加强了关于立法听证实践特点和法律制度方面的研究。

我国地方立法听证探析的开题报告

我国地方立法听证探析的开题报告

我国地方立法听证探析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近年来,我国地方立法的开展取得了重要进展。

地方政府为了更好地服务本地百姓的需求,开展地方立法已成为一种趋势。

虽然地方立法有很多优点,但在实践中却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尤其是在立法过程中,听证制度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中国地方立法听证制度的问题和对策,为我国地方立法的发展提供一些指导意见。

二、研究意义通过对我国地方立法听证制度的研究,对于推动地方立法的改革,提高立法效率和质量,保护被立法对象权益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一方面,可以为地方政府在立法过程中处理好与群众的关系提供支撑;另一方面,也可以为法律间接规范社会行为提供有效的制度工具。

同时,本研究还具有学术价值和实践价值。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主要通过逐一梳理中国地方立法听证制度中的相关问题,归纳总结各种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对各种立法听证具体问题进行多角度分析,并提出一些可行性方案,为中国地方立法听证制度改革提供参考。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中国地方立法的概述和发展历程;2.中国地方立法的基本原则和相关法律法规;3.中国地方立法听证制度的法律依据及职能;4.中国地方立法听证制度中存在的问题;5.中国地方立法听证制度改革的对策措施。

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调查法等多种方法,通过实证研究和实践探索完成,旨在为地方政府和研究者提供有关地方立法听证的研究成果和启发性建议。

四、论文结构本文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绪论,包括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二部分是中国地方立法的概述和发展历程,主要介绍中国地方立法的起源、发展、类型、作用和特点等方面。

第三部分是中国地方立法听证制度的法律依据及职能,主要阐述中国地方立法听证制度的法律制度、主体职责、程序要求等方面。

第四部分是中国地方立法听证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从法律、组织、人员等方面阐述了地方立法听证的实际运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法学开题报告

法学开题报告

法学开题报告法学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法治水平的提高,法学领域的研究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法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研究的是法律及其运行机制,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平正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拟以法学为研究对象,探讨如何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法律,进一步提高司法效率和司法公正,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本研究将以比较法的研究方法为主,对法律的实际运行情况和实践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

首先,通过搜集法律实施过程中的案例和相关文献,对不同的法律体系进行了解和比较。

然后,将重点研究其中的一些典型案例,分析其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效果和具体问题。

最后,通过对比分析和综合评价,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以期促进法律的完善和运行效率的提升。

三、研究目标与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总体目标是探索如何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法律,提高司法效率和司法公正,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具体目标包括:1. 深入研究法律的实施情况和实践效果,探索其中的问题和矛盾;2. 分析不同的法律体系,比较其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效果;3. 提出改进法律实施的建议和对策,促进司法效率和司法公正的提升;4. 推动法律制度的完善和进一步发展,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本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对于法学领域的研究和教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培养优秀的法学人才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支持;2. 对于提高司法效率和司法公正具有现实意义,为法律实施提供科学和可行的建议和对策;3. 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为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理论指导。

四、研究计划与进度安排本研究计划从2021年5月开始,至2023年5月结束,共计两年时间。

具体的研究计划及进度安排如下:第一阶段(2021年5月-2021年12月):1. 研究文献搜集与整理,对法律实施情况进行初步了解;2. 比较不同法律体系的基本特点和差异。

第二阶段(2022年1月-2022年12月):1. 深入研究和分析典型案例,探索法律实施中的问题和矛盾;2. 分析不同法律体系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效果。

我国学位政策研究——一种政策内容分析的视角的开题报告

我国学位政策研究——一种政策内容分析的视角的开题报告

我国学位政策研究——一种政策内容分析的视角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和意义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学位政策息息相关,学位政策的不断调整和完善也反过来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

中国的学位政策近年来经历了多次变革和调整,不仅在学制、学位授权、学位授予等方面做出了重要改变,也在学位类型、学科设置、学位人数等方面做出了新的规定。

因此,对学位政策的研究对于对于深入了解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政策变革、制度设计等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也为实施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提供了理论和政策支持。

2. 研究内容和目标本研究旨在通过一种政策内容分析的视角,对我国学位政策主要内容进行深入研究。

具体内容包括:学位政策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学位类型、学科设置、学位授权等方面的政策内容,以及学位政策的调整与改革。

通过对政策文本的系统筛选和分析,研究各个方面的政策内容,并探究与学术自由、人才培养和国际化等相关的政策因素。

目标在于对于我国学位政策的产生和制定背景、政策调整和发展趋势进行科学深入的研究,为政策制定和高等教育改革提供理论和政策支持。

3. 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政策内容分析法,通过对学位政策的政策文本进行筛选、分类和分析,以探究学位政策的演变和变化,进而对其产生的政策背景、政策目的、政策内容、政策效果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另外,本研究还将采用文献资料法、统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提高研究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4. 预期成果和意义本研究的预期成果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于我国学位政策的产生和制定进行深入分析,全面了解我国学位政策的背景和基本情况;二是对于学位政策的有效性和合理性进行探讨,以便为今后学位政策的完善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三是对于未来学位政策的调整和改革提供建设性意见,同时有助于国家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学位政策,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支持。

法学论文开题报告研究

法学论文开题报告研究

法学论文开题报告研究法学论文开题报告研究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法学研究在我国的学术界日益受到重视。

作为一种系统研究法律规范和法律制度的学科,法学论文的撰写对于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和研究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法学论文开题报告的研究,包括开题报告的目的、内容、结构以及撰写技巧等方面。

一、开题报告的目的开题报告是法学论文写作的第一步,其目的在于明确研究的主题、研究的意义以及研究的方法和步骤,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指导和框架。

通过开题报告,可以使研究者对所选择的研究课题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能够清晰地表达出研究的目标和意义。

二、开题报告的内容开题报告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研究背景和意义:对所选择的研究课题进行背景介绍,说明该课题的研究意义和现实价值。

可以从法律实践、学术研究、社会需求等方面进行论述,以引起读者的兴趣。

2. 研究目标和问题:明确研究的目标和要解决的问题。

研究目标应该具体明确,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3. 研究方法和步骤:阐述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和步骤,包括文献研究、实证研究、案例分析等。

同时,要说明这些方法和步骤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4. 研究预期结果:对研究的预期结果进行概括性描述。

预期结果应该与研究目标和问题相一致,并且具有可验证性。

5. 研究的局限性和创新点:指出研究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并提出研究的创新点和亮点。

这有助于读者对研究的合理性和研究的创新性有一个全面的评估。

三、开题报告的结构开题报告的结构应该清晰、简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引言:介绍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引出研究的主题和问题。

2. 研究目标和问题:明确研究的目标和要解决的问题。

3. 研究方法和步骤:阐述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和步骤。

4. 研究预期结果:对研究的预期结果进行概括性描述。

5. 研究的局限性和创新点:指出研究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并提出研究的创新点和亮点。

6. 结论:总结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强调研究的意义和创新性。

中国授权立法制度问题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授权立法制度问题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授权立法制度问题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意义立法是国家行使主权的重要手段,也是保障人民权利的重要途径。

在中国的国家治理中,立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我国授权立法制度设计存在一些问题,如授权立法授权的范围不明确、机构设置不合理、程序不规范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授权立法的效率和质量,导致立法工作难以顺利开展。

因此,研究中国授权立法制度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授权立法制度的分析,探究中国授权立法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以完善授权立法制度,提高立法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授权立法的概述:介绍授权立法的基本概念、授权立法的内容和目的等。

2. 控制授权范围的问题分析:分析我国现行授权立法授权范围不明确、授权之间重叠等问题,从制度层面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

3. 规范授权程序的问题分析:分析我国现行授权立法涉及的程序问题,如审查、协商等环节的具体实践效果,从制度层面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4. 完善授权立法机构设置的问题分析:分析我国现行授权立法机构设置不合理,机构职能不明确等问题,从实践层面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5. 其他相关问题分析:包括授权立法与民主法治的关系、对授权立法的监督等问题的探讨,从多角度分析授权立法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

文献分析法主要用于梳理授权立法相关的政策法规和学术研究成果;案例分析法主要通过对授权立法实际案例的深入分析,找出问题和原因;问卷调查法主要用于收集政府机关、法院、企事业单位等不同群体对授权立法的意见和建议。

四、预期成果本研究的预期成果是对我国授权立法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为授权立法的改革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同时,还将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为落实全面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战略提供支持。

开题报告范文-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要求

开题报告范文-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要求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要求1.开题报告的意义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是硕士、博士研究生在进行学位论文前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整个学位论文研究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开题报告的主要作用是确定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同时也要明确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与价值,让导师和答辩委员会成员更好地了解研究计划,决定是否通过开题。

2.开题报告的基本要求2.1 开题报告的篇幅要求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应不少于5000字,博士研究生应不少于10000字,应以中文为主,可以适当加入英文论文资料和研究成果。

2.2 开题报告中应该包含的内容1.研究的背景和现状开题报告应该阐明研究的背景和现状,并简述国内外有关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和成果,以突出该问题的难点和研究空白,明确研究的必要性和价值。

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开题报告应该明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阐述研究的特点和创新性,概述论文的主要贡献。

3.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开题报告应该阐明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概述论文的研究内容和计划,列举主要技术路线和实验手段,以及预期获得的研究结果。

4.研究的进度和安排开题报告应该将整个研究过程分为不同阶段,制定合理的进度安排和评价指标,明确每个阶段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5.参考文献和研究成果开题报告应该列出引用的文献和资料,并说明自己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即已发表或近期即将发表的论文、毕业论文等。

2.3 开题报告的撰写要求1.文字清晰、语句通顺、论据严密开题报告的撰写应严格按照科学论文的写作要求,语言清晰易懂,思路顺畅,重点突出,论据严密。

2.图表鲜明、美观开题报告中的图表应具有清晰明了、色彩适宜、版式美观的特点,遵循统一的标注和编号规范。

3.符合学术规范开题报告应符合学术规范和学位论文撰写的要求,包括选题的科学性、实用性、可行性、创新性等方面,同时也应该严格关注论文的语言表达、格式要求、参考文献标注等。

3.结语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是整个学位论文研究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撰写过程中需要规范和严密,要注意与导师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尽力确保开题报告的完美呈现。

我国地方立法程序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国地方立法程序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国地方立法程序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地方立法是中国政治制度改革中的重要一环,地方政府成为地方立法实践的主体。

而地方立法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多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对于在我国走上法治社会道路的过程中,完善地方立法机制、加强地方立法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本研究旨在研究我国地方立法的程序问题,旨在深入了解地方立法的主题、进程、情势及效果。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本研究将以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和实证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我国地方立法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2)我国地方立法的程序框架研究;(3)我国地方立法中的程序问题及其影响分析;(4)中外地方立法比较分析及对我国地方立法的启示;(5)加强我国地方立法程序的对策研究。

三、预期研究成果通过本研究,可以全面深入的了解我国地方立法的主题、进程、情势及效果,加深对我国地方立法的认识,并从中找出我国地方立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完善我国地方立法制度和加强地方立法工作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四、研究的实施进度第一阶段:文献资料搜集与整理(2个月)第二阶段:地方立法程序框架研究(3个月)第三阶段:地方立法程序问题及对策研究(5个月)第四阶段:总结与撰写(2个月)五、论文结构安排第一章绪论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研究内容的选择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我国地方立法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第三章我国地方立法的程序框架研究第四章我国地方立法中的程序问题及其影响分析第五章中外地方立法比较分析及对我国地方立法的启示第六章加强我国地方立法程序的对策研究第七章总结与体会六、参考文献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法学
我国学位立法研究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是我国的第一部教育法,标志着我国学位制度的建立,我国开始进人了依法治教的阶段。

学位制度实施20多年来,在促进我国教育、经济、科技文化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改革,现行的学位制度已表现出明显的不足,改革势在必行。

学位制度改革中积累的许多成功经验,需要通过立法的形式予以确立,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需要运用立法的手段加以解决。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从1997年就开始启动将《学位条例》修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的工作。

1999年教育部长陈至立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上的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把《学位条例》修订为《学位法》作为本届学位委员会工作的首要任务。

《学位法》的立法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

本文针对我国现行学位制度存在的问题并从立法学的角度加以分析,对学位立法提出几点建议。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研究的基本内容:
一、我国学位制度的现状
(一)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制度
(二)学术型、专业型两种学位类型
(三)国家、省、学位授予单位三级学位管理机构
二、我国现行学位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学位立法体系不完善
(二)学位等级与学历不一致
(三)学位管理体制不尽合理
(四)学位授予制度立法模糊
(五)学位授予与撤销争议解决机制不完善
三、我国学位制度的立法构想
(一)完善学位等级
(二)调整学位管理体制
(三)细化学位授予制度
(四)明确学位争议解救机制
拟解决的问题:
1、分析了解我国学位立法的现状。

2、分析我国学位立法现存问题。

3、参考各个专家学者的观点,结合自己的分析对我国学法立法工作提出建议。

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对文献的研究总结发现学位立法现现存问题,并对学位立法提出建议。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与学位有关的既往案例,总结我国学位立法的现有问题,提出立法建议。

3.比较分析法: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国外关于学位立法的情况,结合我国国情,比较分析,
提出立法建议。

技术路线:
1、通过阅读关于现有学位立法的法律法规,对学位立法的概况作出整体了解;
2、进一步搜集和查阅关于学位立法的相关专著与论文,了解我国学位立法存在的问题
3、进一步搜集和查阅关于学位立法的相关的案例,了解我国学位立法存在的问题;
通过以上几种分析,得出对我国学位立法的建议。

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
2010年11月29日上交自定题目及自选导师
2010年12月3日与导师面谈确定正式选题目
2010年12月10日与导师面谈正式题目及具体进程安排
2010年12月25日上交文献综述、开题报告
2011年1月26日参加论文开题论证会
2011年2月15日上交初稿给指导教师
2011年3月15日上交二稿给指导教师
2011年4月10日上交最后确定稿至教务办
2011年4月21、22日第一轮答辩
2011年5月12、13日第二轮答辩
2011年5月20日根据学院毕业论文装订要求,把装订好的毕业论文与过程材料上交学院教务办。

1.
五、主要参考文献
[1]1.程同顺、高飞:《试论当前中国的学位制度改革》,载《江苏高教》,2007年第4期。

[2]田鑫鑫、张磊:《我国学位制度的发展历史、现状及趋势》,载《煤炭高等教育》,2007年第3期。

[3]蔡洁:《我国<学位法>制定的探讨》,载《高教探索》,2009年第5期。

[4]袁永红、代玉美、刘元芳:《<学位法>的立法分析》,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4年第2期。

[5]刘会胜、王运来:《我国应当增设副学士学位》,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年第4期。

[6]赵立平:《美国副学士学位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载《科教文汇》(上旬刊),2010年第1期。

[7]闫康:《从立法角度出发分析我国现存学位制度的若干问题》,载《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10年第5期。

[8]康琳娜:《高校学位立法亚待完善——从刘燕文一案获得的启示》,载《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9]陈越峰:《学位评定立法:原则、主体、程序和救济》,载《行政与法》,2010年第1期。

[10]骆四铭:《试论我国学位制度体系的局限》,载《民办教育研究》,2005年第5期。

[11]周建平:《我国学位制度改革刍议》,载《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12]湛中乐:《进一步改革与完善学位法律制度》,载《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第2期。

[13]赵立平:《美国副学士学位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载《科教文汇》(上旬刊),2010年第1期。

[14]赵炬明:《学科、课程、学位:美国关于高等教育专业研究生培养的争论及其启示》,载《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第4期。

[15]王利芬、骆四明:《论基于学位本质的学位制度改革》,载《现代大学教育》,2008年第3期。

[16]骆四铭:《中国特色学位制度构建略论》,载《江苏高教》,2009年第4期。

[17]姜明安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18]王利峰:《试析我国学位法制度建设的体系化》,载《中国高等教育》,2007年第12期。

[19]吴本厦:《我国建立学位制度的决策和立法过程》,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年第4期。

[20]张传:《关于我国学位评定、授予工作法治化的几点思考》,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年第9期。

[21]杨颖秀主编:《教育法学》,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