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线电视技术规范---文本资料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是指有线电视系统建设和运营中需要遵守的技术规范和标准。
以下是一些可能涉及到的技术规范:
有线电视传输规范:包括信号传输方式、频谱利用、调制解调、多频道音频和视频信号处理、信道带宽等。
台址规划规范:包括基站选址、场地选择、设备安装、支持设施等。
设备标准:包括设备选购、设备安装、设备维护等。
节目编播质量规范:包括信号源选择、播出设备(录制机、编码机、调制器等)的选择和使用、编码解码技术等。
用户接入规范:包括用户终端设备(如电视机、机顶盒)选购、安装和使用规范、有线电视宽带接入技术规范等。
安全规范:包括设备和网络安全措施(如防火墙、防病毒等)以及个人信息保护。
总之,各级有关部门需要根据国家和地方有线电视工程规划和技术标准,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及需求,制定相应的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民用建筑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程
民用建筑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程
1. 设计规范,包括有线电视系统的布线、接地、信号传输等方面的设计要求,以及各种设备的选型和配置标准。
2. 安装规范,涉及有线电视系统设备的安装、连接、调试等技术要求,包括室内外线路敷设、连接方式、设备固定安装等。
3. 施工规范,包括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施工中的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安全防护等方面的规定。
4. 测试与验收规范,规定有线电视系统工程竣工后的测试标准和验收要求,确保系统符合设计要求并能正常运行。
5. 维护规范,包括有线电视系统设备的日常维护、定期检查、故障处理等技术规定,以保证系统长期稳定运行。
此外,民用建筑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程可能还涉及到相关材料和设备的技术要求、工程管理及监督等方面的规定。
这些规程的制定旨在规范有线电视系统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维护,保障用户
的利益,同时提高工程的质量和可靠性。
制定和遵守这些规程对于保障有线电视系统工程的顺利进行和长期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是指一套为有线电视系统所制定的技术标准和规范,旨在保证有线电视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服务质量。
作为一项专业的工程技术规范,它对于有线电视系统的建设、运营和维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包括多个方面,如有线电视广播信号的传输和接收、有线电视信号的处理和调节、有线电视信号的分配和转换、有线电视网络的建设和管理等。
这些规范的制定,旨在为有线电视系统的运行提供最佳的技术支持和管理指导。
对于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的制定,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
其中包括了有线电视系统的技术环境、有线电视系统的业务需求、有线电视系统的安全保障等方面的因素。
同时还需要考虑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的实用性、可行性和可维护性等方面的问题。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的实施,可以帮助有线电视系统实现高效、稳定、安全的运行。
通过严格遵守这些规范,有线电视系统可以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满足用户的需求,保障有线电视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的实施还可以帮助提高有线电视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利润水平。
总的来说,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是保证有线电视系统正常运行和服务质量的基础。
通过严格遵守这些规范,可以提高有线电视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保障用户的需求得到满足,促进有线电视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有线电视系统主要指标
有线电视系统主要指标根据《有线电视系统技术规范》和《有线电视系统测量方法》的规定,将有线电视系统主要技术指标归纳成10项:载噪比(C/N)、载波复合三次拍比(C/CTB)、载波复合二次差比(C/CSO)、交扰调制比(C/CM)、交流声调制(HM)、回波值、微分增益(DC)、微分相位(DP)频道内频响和色度/亮度时延差(△r)。
行业标准GY/T106—1999《有线电视系统技术规范》规定:有线电视系统测量项目共18项,即:系统输出电平、任意频道间电平差、相邻频道间电平差、图像/伴音电平差V/A)、频道内频响、载噪比(C/N)、载波复合三次差拍比(C/CTB)、交扰调制比(C/CM)、交流声调制(HM)、回波值、微分增益(DC)、微分相位(DP)、频道内频响和色度/亮度时延差(△r)、回波值、图像载频准确度、图像/伴音载频间距偏差和系统输出口相互隔离度、载波复合二次差比(C/CSO)和载波互调比。
有线电视系统主要技术指标共有10项:载噪比、载波复合三次拍比、载波复合二次差比、交扰调制比、交流声调制、回波值、微分增益、微分相位、频道内频响和色度/亮度时延差。
下面分别介绍上述各项的定义和物理意义、指标、对图象质量的影响及指标劣化原因和减少影响的办法。
1、载噪比噪声普遍存在于有线电视系统内部,危害很大。
人们只能把它减少到允许的限度之内,而不能完全消除。
噪声对有线电视系统来讲是连续随机噪波,由一系列无固定幅度的窄脉冲综合而成,其脉冲幅度分布是随机的,某一瞬间无确定值,只能掌握其统计规律性。
因此,噪声电平用均方根值来表示。
1.1定义和物理意义⑴、定义:图像载波电平的有效值与规定带宽内系统噪声均方根值之比,用dB表示。
即:C/N=图像载波电平/噪声电平均方根值(规定带宽内)。
噪声带宽BW=5.75MHz.⑵、物理意义:被视频调制的图像载波电压的大小与有线电视系统本身固有噪声电压大小之比取对数.这项指标反映在图像上,用信噪比的好坏来衡量.1.2指标行业标准GY/T106-1999规定C/N=43.0dB(噪声带宽为5.75MHz)。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F~~A1~前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TechnicalcodeforregunationofCATVsystemGB50200-94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4年11月1日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的通知建标[<K5><K5><K40>~A2~11.0.11.0.2收:1.0.31.0.4~A3~2~B1~2.12.1.12.1.2时,可采(VHF) 2.1.32.1.4按系统模式应对前端、干线和分配网络进行主要技术指标的分配和计算。
2.1.5设备、部件及材料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Ω。
2.1.6系统设施工作的环境温度宜符合下列要求:寒冷地区室外工作的设施:-40~+35℃;其它地区室外工作的设施:-10~+55℃;室内工作的设施:-5~+40℃。
~B2~2.2系统的基本模式及主要技术指标分配2.2.1系统可采用无干线系统、独立前端系统、有中心前端系统、有远地前端系统四种基本模式,并宜符合下列要求:<MAP=Image.BMB,1,1,17-3-1><MAP=Image.BMB,1,1,17-3-2><MAP=Image.BMB,1,1,17-3-3><MAP=Image.BMB,1,1,17-4-1><K5>注:系统基本模式中常用的图形符合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
<TAB=Tab11-17.BMB,1,1,17-4-1>2.2.3各种系统模式的前端、干线和分配部分的主要技术指标的分配系数应符合下列规定:<TAB=Tab11-17.BMB,1,1,17-4-2><TAB=Tab11-17.BMB,1,1,17-4-3><TAB=Tab11-17.BMB,1,1,17-4-4>2.2.4载噪比、交扰调制比、载波互调比的分贝(dB)数可按下列公式计算:<K10><FML=Fml11-17.BMB,1,1,17-4-1><K10><FML=Fml11-17.BMB,1,1,17-4-2><K10><FML=Fml11-17.BMB,1,1,17-4-3><K10><FML=Fml11-17.BMB,1,1,17-5>式中2.2.5±5dBμ±4dBμ~B3~2.32.3.12.3.2频带<K5>2.3.32.3.42.3.52.3.6~B4~2.4前端2.4.1各频道天线送至前端的最小输入电平应按下式计算:<K10><FML=Fml11-17.BMB,1,1,17-6-1>式中<FML=Fml11-17.BMB,1,1,17-6-10>---天线送至前端的最小输入电平(dBμV);<K2><FML=Fml11-17.BMB,1,1,17-6-11>---分配给前端的载噪比(dB);<K7><FML=Fml11-17.BMB,1,1,17-6-12>---前端的噪声系数(dB)。
GY T 106-1999 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CATV broadcasting systemGY/T 106-1999代替GY/T 106-92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有线电视广播系统的术语,频率配置,传输方式,系统的综合业务,技术参数,测试方法,安全要求和验收规则。
本标准适用频段为5~1000MHz有线电视广播系统,规划设计,工程验收,运行维护。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1583-79 彩色电视图像传输标准GB3174-1995 PAL-D制电视广播技术规范GB3659-83 电视视频通道测试方法GB/T6510-1996 电视和声音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GB7400-87 广播电视名词术语GB7401-87 彩色电视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GB50200-94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Y/T121-95 有线电视系统的测量方法GY/T129-1997 PAL-D电视广播附加双声道数字声技术规范GY/T131-1997 有线电视网中光链路系统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GY/T132-1998多路微波分配系统技术要求3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3.1 有线电视cable television(CATV)用射频电缆,光缆,多路微波或其组合来传输,分配和交换声音,图像及数据信号的电视系统。
3.2 付费电视 pay-TV采用加,解扰技术,用户需额外付费有条件的接收。
3.3 前端 head end在有线电视系统中。
用以处理需要分配的由天线接收的各种无线信号和自办节目信号组合。
(前段设备包括天线放大器,频率变换器,混合器,光发射机,光放大器,光分路器及需要分配的各种信号发生器等。
)3.4 远地前端 remote head end设置在远地,经过电缆,微波,光缆等地面通路或卫星线路向某一有线电视广播系统传送远地信号的前端。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200—941 总则1.1.1 为使有线电视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的工程设计与施工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下列信号传输方式的有线电视系统的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1.0.2.1 射频同轴电缆。
1.0.2.2 射频同轴电缆与光缆组合。
1.0.2.3 射频同轴电缆与微波组合。
1.0.3 系统的工程设计应符合当地城镇建设规划和广播电视事业、有线电视网的发展规划的要求。
1.0.4 系统的工程设计、施工除应按本规范执行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 系统的工程设计2.1 一般规定2.1.1 使用频道的选择和数量应根据电视广播、调频广播、卫星接收微波传输、自办节目等信号源的现状、发展和经济条件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2.1.1.1 宜预留1~2个频道。
2.1.1.2 宜避免各种频率的组合干扰。
对无法避免的干扰,应采取变换频道等措施。
2.1.2 传输方式的确定,当传输干线的衰耗(以最高工作频率下的衰耗值为准)小于100dB时,可采用甚高频(VHF)、超高频(UHF)直接传输方式;传输干线的衰耗大于100dB时,应采用甚高频(VHF)传输方式或邻频传输方式。
2.1.3 系统模式应根据信号源质量、环境条件和系统的规模及功能等因素确定,前端宜设置在覆盖区域中心,当接收信号场强小于57dBμV时,可采取增设远地前端等措施。
2.1.4 按系统模式应对前端、干线和分配网络进行主要技术指标的分配和计算。
2.1.5 设备、部件及材料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2.1.5.1 产品性能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并经国家规定的质检部门测试认定。
2.1.5.2 在同一系统工程中选用的主要部件和材料,其性能、外观应一致。
2.1.5.3 选用的设备和部件的输入、输出标称阻抗、电缆的标称特性阻抗均应为75Ω。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一、引言有线电视系统是一种常见的广播和电视传输系统,广泛应用于家庭和商业环境。
为了确保有线电视系统正常运行,提高传输质量和可靠性,本文档将介绍有线电视系统工程的技术规范。
二、系统设计规范2.1 系统拓扑结构设计•有线电视系统的拓扑结构应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设计,包括总线型、星型、环型等结构。
•系统中应预留足够的传输带宽和信号源接口,以便后续扩展和升级。
2.2 信号传输规范•有线电视系统的信号传输应满足相关的电视信号传输标准,如PAL、NTSC、SECAM等。
•采用合适的传输介质,例如同轴电缆或光纤,以保证信号的传输质量。
•对于长距离传输,应采取适当的信号放大和补偿措施,以避免信号衰减和失真。
2.3 电子设备安装规范•所有的电子设备应按照厂商提供的安装要求进行安装,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设备之间应有足够的通风空间,避免过热导致设备故障。
•尽量避免电子设备与其他电磁干扰源的靠近,以减少干扰和杂音。
三、系统工程施工规范3.1 电缆敷设规范•有线电视系统的电缆敷设应符合相关的标准,如TIA/EIA-568,确保电缆的连接性和可靠性。
•电缆的敷设路径应尽量避免弯曲和过多的交叉,减少信号损耗。
•在敷设过程中,应注意电缆的保护,避免损坏和磨损。
3.2 设备安装规范•根据设计要求和设备手册,安装设备并将其连接到正确的接口。
•对于重要设备,应进行必要的调试和测试,确保其正常工作。
•所有安装工作应记录并维护详细的安装清单和图纸,以备后续维护和管理。
3.3 地线和接地规范•有线电视系统的地线和接地应符合相关的电气安全规范,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地线应与设备的接地端子连接良好,防止静电和其他电气故障。
•在接地过程中应使用合适的接地材料和设备,确保接地的有效性。
四、系统测试规范4.1 性能测试规范•对有线电视系统进行性能测试,包括信号质量、频率响应、噪声等方面。
•使用专业的测试仪器和设备,按照相关的测试方法和标准进行测试。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4年11月1日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的通知建标[1994]198号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450号文和建设部建标[1991]727号文的要求,由广播电影电视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的《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
现批准《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1994年11月1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广播电影电视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武汉市广播电视局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4年3月11日目次1总则2系统的工程设计2.1一般规定2.2系统的基本模式及主要技术指标分配2.3接收天线2.4前端2.5干线传输2.6分配网络2.7前端机房和自办节目站2.8部件安装和线路敷设2.9防雷、接地与安全防护2.10供电3系统的工程施工3.1一般规定3.2接收天线3.3前端机房3.4干线架设3.5支线和用户线3.6防雷、接地及安全防护3.7系统的调测4系统的工程验收4.1一般规定4.2系统质量的主观评价4.3系统质量的测试4.4系统的工程施工质量4.5验收文件附录A系统基本模式中常用的图形符号附录B常用测试表格附录C系统的工程验收证书附录D本规范用词说明附加说明1总则1.0.1为使有线电视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的工程设计与施工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下列信号传输方式的有线电视系统的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1.0.2.1射频同轴电缆。
1.0.2.2射频同轴电缆与光缆组合。
1.0.2.3射频同轴电缆与微波组合。
有线电视网络光纤到户技术规范
• 我正在写一份主题为“有线电视网络光纤到户技术规范”的PPT,现在准备介绍“光纤到户的架构”,请帮我生成“架构组成”为标题的内容 • 架构组成
• 局端设备:包括OLT(光线路终端)和ODN(光分配网络),负责将光信号从局端传输到用户家中 • 用户端设备:包括ONU(光网络单元)和终端设备,负责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提供给用户使用 • 传输介质:采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具有传输距离远、传输容量大、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 • 管理系统:对整个光纤到户系统进行管理和维护,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故障排除
添加 标题
企业园区网络建设:企业园区内需要构建高速、安全、可靠的网络环境,光纤到户技术可以提供更快的网络 速度和更低的网络延迟,提高园区内网络性能。
添加 标题
企业分支机构互联:企业分支机构需要与总部进行高速、稳定、可靠的网络连接,光纤到户技术可以提供更 远的覆盖范围和更高的传输速率,满足企业分支机构互联的需求。
有线电视网络光纤到户技术规 范应用场景
家庭用户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场景
家庭网络覆盖: 光纤到户技术能 够提供大带宽、 低时延的网络覆 盖,满足家庭用 户的各种网络需 求,如在线视频、 网络游戏、云存
储等。
智能家居应用: 有线电视网络光 纤到户技术可以 与智能家居系统 相结合,实现家 居设备的互联互 通,提升家居生 活的便捷性和舒
在写一份主题为“有线电视网络光纤到户技术规范”的PPT,现在准备介绍“光纤到户的优势”,请帮我生成“技术优势”为标题的内容 技术优势
• 我正在写一份主题为“有线电视网络光纤到户技术规范”的PPT,现在准备介绍“光纤到户的优势”,请帮我生成“技术优势”为标题的内容 • 技术优势
有线电视技术规范培训资料
有线电视技术具有传输质量稳定、信号覆盖范围广、传输容量大等优点,同时也具备一些缺点,如传输距离受限、信号易受干扰等。
特点
有线电视技术的定义
早期有线电视技术
早期的有线电视技术主要采用模拟信号传输方式,通过同轴电缆传输电视信号,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这种传输方式逐渐被淘汰。
数字化有线电视技术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有线电视技术逐渐实现了数字化转型,采用数字信号传输方式,提高了信号的传输质量和稳定性,同时也增加了传输容量。
频率响应
表示设备对不同频率信号的处理能力,单位为dB。
信号电平
表示信号的强度,单位为dB。
噪声电平
表示设备的噪声水平,单位为dB。
测试方法
采用专门的测试仪器对设备的性能指标进行测量和测试。
失真度
表示设备对信号失真的程度,单位为%。
04
有线电视信号接收与处理技术
接收器
将卫星信号进行下变频和放大,将其转换为较低频段的信号以便传输和处理。
公共应用
有线电视技术还可在公共领域应用,如城市公共安全监控、远程教育、医疗等领域,满足不同公共需求。
有线电视技术的应用场景
02
有线电视技术规范基础知识
定义
有线电视技术规范是指对有线电视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和管理提供指导和技术依据的一系列标准、规范和规定。
作用
有线电视技术规范是保障有线电视系统高质量、高效率、高可靠性和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实现有线电视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02
01
有线电视网络的设计步骤和要点
了解用户分布、地形地貌、建筑物和树木等环境因素,确定最佳信号覆盖范围。
现场勘查
根据用户需求和现场条件,选择合适的传输方式、频率、功率和电缆类型。
《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陈柏年)
8
• 3.13输出光功率output light power • 光发射机或光放大器输出端口测得 的平均光功率,以dBm表示。
9
一、修订目的
1. 原标准(GY/T106-92)已不能适应有线电视的发 展。 2. 随着技术发展和传输内容及容量增大,修订部分 不合理的规定。
– A. 单一的同轴网结构向HFC结构发展 – B. 单向传输HFC网向双向HFC网发展 – C. 双向HFC已成为城域网交互式宽带综合信息网的基 础结构 – D. 传输容量巨大 – E. 由单一模拟信号传输发展到模拟/数字信号混合传输。
6
• 3.8干线系统trunk feeder system • 在有线电视广播系统中,用于各类前端之间或 前端与各分配点或各光节点之间传输信号的链 路。 • 3.9双向有线电视twoway CATV
• 具有上、下行传输的有线电视系统。
• 3.10邻频道传输adjacent channel transmission
修订目的
3. 有线电视系统正向交互式宽带综合信息网发展 过渡。一网多功能是宽带网建设的指导思想。 4. 正确合理地规划频率资源,并且与国际标准接 轨。
规定:5~65MHz为上行传输频段 65~87MHz为过渡带 87~1GHz为下行频段 与国际标准接轨 国际电联的ITU-TJ.112建议附录A 国际电工委员会的IEC-70628-10建议
• 两路或多路电视广播信号采用相邻频道配置的传输方 式。
7
• 3.11增补频道additional channel • 无线电视广播频段以外,仅供有线电视广播系 统使用的补充频道。 • 3.12电平level • 信号功率(P1)与基准功率(P0)比的分贝值,即: 10lgP1/P0。通常也用dBμV表示。即以在75Ω上 产生1μV电压的功率(0.133μμW)为基准。 • 注:电视信号的“功率”是指图像载波调制包 络峰值(即同步头)功率。
有线电视技术规范培训资料
由行业协会或组织制定和发布的技术规范,如GY/T 154-2011等。
技术规范的应用与实施
技术规范的应用
在有线电视系统的设计、建设、运营、维护等各个环节中应用技术规范,确保系 统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技术规范的实施
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措施,确保技术规范得到有效执行和落实。
技术规范的更新与完善
模拟信号的传输特性包括线性失真、非线性失真 和噪声等。
数字信号传
数字信号传输概述
数字信号是一种离散的、不连续的信号形式,它表示信息 的方式是通过0和1的二进制码元序列。
数字信号的调制方式
在有线电视系统中,数字信号的调制方式包括二进制相移 键控(BPSK)、四相相移键控(QPSK)和正交幅度调制 (QAM)。
节目调度
根据频道定位、受众需求和市场情况 等因素,对电视节目进行合理的编排 和调整,确保节目的顺利播出和吸引 力。
04
有线电视网络管理技术
网络管理系统的组成
网元
构成有线电视网络的基本单元, 包括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等
设备。
网络管理软件
用于配置、监控、诊断网络设备的 软件系统。
通信协议
用于设备间信息交互的标准规范, 如SNMP、TCP/IP等。
THANKS
感谢观看
编码器
将视频和音频信号转换为数字 码流,以便于传输和存储。
解码器
将数字码流解码为原始的视频 和音频信号。
复用器
将多个视频和音频信号组合成 一个数据流,以便于传输。
QAM调制器
将数据流转换为QAM信号, 并通过有线电视网络进行传输
。
节目监控与调度
节目监控
通过自动化系统实时监测电视节目的 信号质量、内容安全等信息,及时发 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GYT1061999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CATV broadcasting systemGY/T 106-1999代替GY/T 106-92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有线电视广播系统的术语,频率配置,传输方式,系统的综合业务,技术参数,测试方法,安全要求和验收规则。
本标准适用频段为5~1000MHz有线电视广播系统,规划设计,工程验收,运行维护。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1583-79 彩色电视图像传输标准GB3174-1995 PAL-D制电视广播技术规范GB3659-83 电视视频通道测试方法GB/T6510-1996 电视和声音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GB7400-87 广播电视名词术语GB7401-87 彩色电视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GB50200-94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Y/T121-95 有线电视系统的测量方法GY/T129-1997 PAL-D电视广播附加双声道数字声技术规范GY/T131-1997 有线电视网中光链路系统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GY/T132-1998多路微波分配系统技术要求3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3.1 有线电视cable television(CATV)用射频电缆,光缆,多路微波或其组合来传输,分配和交换声音,图像及数据信号的电视系统。
3.2 付费电视 pay-TV采用加,解扰技术,用户需额外付费有条件的接收。
3.3 前端 head end在有线电视系统中。
用以处理需要分配的由天线接收的各种无线信号和自办节目信号组合。
(前段设备包括天线放大器,频率变换器,混合器,光发射机,光放大器,光分路器及需要分配的各种信号发生器等。
)3.4 远地前端 remote head end设置在远地,经过电缆,微波,光缆等地面通路或卫星线路向某一有线电视广播系统传送远地信号的前端。
有线电视回传调试技术规范-
有线电视回传调试技术规范-HFC网络回传调试工艺一、回传调试前的准备工作1.准备好所有的安装设备、调试工具、测试仪器调试仪器:SST、SSR(DSP860)、HP 8591c(或场强仪)、电压表、专用测试线和测试棒设备器材:反向光发射机、光接收机、反向放大模块、衰减器、反向均衡器设计图纸2.正向链路安装、调试合格后方可进行反向链路的调试。
3.建立回传光链路3.1.安装前端反向光接收模块。
RPR2/C允许热拔插,将RPR2/C插入机框观察其指示灯是否正常,完成。
3.2.跳纤。
按照机房图纸完成光纤跳接工作。
3.3.安装光节点回传模块打开光节点外壳,拧下盖板,在相应位置插入并固定回传放大模块,对于BTN系列光节点还需连接射频跳线至光发射模块。
按设计值插入相应的衰减器,完成。
4.测量光接收机的输入光功率。
完成回传光链路建立后,在前端光接收机处测量输入光功率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要求必须满足光接收机输入光功率范围(-16 ~ -4 dBm)),也可以用以下式子验证:测量光功率(dBm)= 回传光发射机发射功率(dBm)—光纤距离(km)×0.4 dB/ km—光纤接头损耗输入光功率测量方法为:a.测量RPR/2C光发射机前面板OPT PWR测试口直流电压,对于目前1310nm光纤利用以下公式计算输入光功率:输入光功率(dBm)=10lg [ 测试口电压(v)÷2v/mW ]b.可通过HCS(headend control system)前端监控软件来读出光输入功率:若发现在光接收机上测得的输入光功率与设计值存在较大的偏差,建议用光功率计复测,并检查跳纤的正确性。
务必在进行网络调整之前排除所有光链路有关的故障。
5.按照设计图纸在输出口加入预定的射频衰减器。
衰减器的数值也可以用以下式子验证:If 当前链路光功率—最大衰减链路输入光功率 <= 7dB 额外衰减器 = 0dB;Else额外衰减器数值 = 取整((当前链路光功率—最大衰减链路输入光功率— 3.5)*2 );加入额外的衰减目的在于补偿由于光链路衰减差异过大导致的接收机输出电平的差异,由于GI RPR2/C用于用户调整增益的电调衰减器与AGC用衰减器公用,因此式中为光接收机预留3dB 的自动增益控制裕量。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可整理ppt
2.9.3独立避雷针和接收天线的竖杆均应有 可靠的接地。当建筑物已有防雷接地系统时, 避雷针和天线竖杆的接地应与建筑物的防雷接 地系统共地连接;当建筑物无专门的防雷接地 可利用时,应设置专门的接地装置,从接闪器 至接地装置的引下线宜采用两根,从不同的方 位以最短的距离沿建筑物引下;其接地电阻不 应大于4Ω。
10
可整理ppt
2.9.11系统内的电气设备接地装置和埋地 金属管道应与防雷接地装置相连;当不相连时, 两者间的距离不宜小于3m。 2.9.12不得直接在两建筑物屋顶之间敷设 电缆,应将电缆沿墙降至防雷保护区以内,并 不得妨碍车辆的运行;其吊线应作接地处理。
11
可整理ppt
2.9.13当天线针(架)的高度超过50m, 且高于附近建筑物、构筑物或处于航线下面时, 应设置高空障碍灯,并应在杆(架)或塔上涂 颜色标志。 2.9.14系统的安全防护还应符合现行国家 标准《30MHz~1GHz声音和电视信号 的电缆分配系统》中有关安全要求的规定。
12
8
可整理ppt
2.9.8室外线路的防雷和接地设计应符合现 行国家标准《工业企业通信接地设计规范》的 有关规定。 2.9.9向系统设备及用户设备提供电源的室 外电力线路,自室外引入建筑物时采取的防雷 电波侵入的措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 物防雷设计规范》的规定。
9
可整理ppt
2.9.10电缆进入建筑物时,在靠近电缆进入 建筑物的地方,应将电缆的外导电屏蔽层接地, 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架空电缆直接引入时,在入户处应增设避 雷器,并应将电缆外导体接到电气设备的接地 装置上。 2、进入建筑物的架空金属管道,在入户处应 与接地装置相连。 3、电缆直接埋地引入时,应在入户端将电缆 金属外皮与接地装统的工程设计应符合当地城镇建设 规划和广播电视事业、有线电视网的发展规划 的要求。 1.0.4系统的工程设计、施工除应按本规范 执行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 定。
有线电视技术规范
有线电视技术规范有线电视技术教程第一章光纤与光缆第一节光纤的基础知识一、光纤1、光纤通信:十一光波作载波,以光缆作为传输线路的通信系统。
2、光纤通信的优点:(1)传输频带宽、通信容量大。
(2)传输损耗大。
(3)不受电磁干扰。
(4)线径细,重量轻。
(5)资源丰富(6)挠性好。
(7)不怕潮湿,耐高压,抗腐蚀。
(8)安全保密。
二、光纤色谱光纤色谱是光缆接续中的基准,在光缆接续过程中应有统一的接续顺序,根据YD/T901-2001中规定:1、束管中光纤的色谱:注解:a:束管中光纤不足12芯时,色谱从1号连续使用。
b: 标准色谱中,6号白色也可用自然色代替,称为色谱W。
c: 12号也可用为天蓝色。
2、光缆中束管的色谱如下:注解:1管为领色,如1管无光纤依次按顺序向下排列。
三、单模与多模1、单模光纤:光以单一路径通过这种光纤。
以激光器为光源尺寸:(1)8/125um (2)9/125um (3)10/125um优点:单模光纤相比于多模光纤可支持更长传输距离,在100MBPS的以太网以至这行的1G千兆网,单模光纤都可支持超过5000m的传输距离。
单模传输示意图2、多模光纤:光以多重路径通过这种光纤。
以发光二极管或激光器为光源。
尺寸:(1)欧洲:50/125um (2)美国:62.5/125特点:传输稳定,网络造价便宜。
缺点:传输距离短,多模光纤最长可支持2000米的传输距离,而于1GpS千兆网中,多模光纤最高可支持550米的传输距离。
多模传输示意图第二节有线电视光纤的使用一、光跳线光跳线规格大体分为以下几种:1、FC2、SC3、ST4、适用于有线电视中的两种光跳线(1)FC/APC (2)SC/APC二、光纤适配器光纤适配器(又名法兰盘),是光纤活动连接器对中连接部件。
系列产品包括:FC.SC. ST. LC. MTRJ.广泛应用于光配线架(ODF). 光纤通信设备. 仪器等。
性能超群,稳定可靠。
1、FC2、3、ST三、有线电视中系统光缆的使用在有线电视系统中应采用单模光纤单模光纤(Single Mode Fiber):中心玻璃芯很细(芯径一般为9或10μm),只能传一种模式的光。
乡镇广播电视站有线电视工程技术规范
乡镇广播电视站有线电视工程技术规范乡镇广播电视站有线电视工程技术规范第一章有线电视施工技术规范前端机房施工规范第一条机房内设备安装(一)前端机房内机柜、机架到位后,均应进行垂直度调整,并从一端按顺序进行,几个机架或机柜并排在一起时,两机架间的缝隙不得大于3mm。
机架面板应在同一平面上,并与基准线平行,前后偏差不应大于3mm。
对于相互有一定间隔而排成一列的设备,其面板前后偏差不应大于5mm。
机柜、机架的安放应竖直平稳。
(二)前端设备(如光接收机、发射机、网络交换机)一般都组装在结构坚固、防尘、散热良好的标准机箱、机柜或机架中,固定的机柜、机架背面与侧面离墙面净距不小于0.8m。
机架中应留有不少于四个标准机件的空余位置。
第二条机房环境布置(一)机房内应当干燥、清洁,通风良好,严禁摆放其它杂物。
(二)机房应有良好的照明,备有灭火设备。
(三)机房内要做好防潮处理,一般要求安装防静电地板。
(四)机房地面及墙面要处理严密,以防鼠咬。
(五)机房要远离高频环境,防止电磁干扰。
第三条机房内缆线布放(一)机房内光端机上光缆应留有10m左右余量。
余缆应盘放整齐妥善放置。
(二)机房内电缆采用地槽布放时,电缆由机架底部引入。
布放于地槽的电缆应顺着所盘方向理直,按电缆的排列顺序放入槽内,顺直无拧绞,不得绑扎。
电缆进出槽口时,拐弯处应成捆绑扎,并符合最小弯曲半径要求。
(三)采用架槽布放时,电缆在槽内布放可不绑扎,并留有出线口。
电缆应由出线口从机架上方引入;引入机架时,应成捆空绑。
(六)采用电缆走道时,电缆也应由机架上方引入。
上下走道间的电缆或电缆离开走道进入机架时,应距起弯点10mm时开始,每100~200mm空绑一次。
(七)采用防静电活动地板时,电缆应顺直无拧绞,不得使电缆盘结,引入机架处应成捆绑扎。
(八)电缆的敷设在两端应留有余量,并标示明显的永久性标志。
电缆插头的装设应按产品特性的要求,并做到接触良好、牢固、美观。
(六)把架空电缆(光缆)引入地下电缆井时,在距地面不少于2.5m的部分应采用钢管保护;钢管埋入地下0.3~0.5m。
有线电视规范稿20091(草案)
苏州市民用建筑有线电视接入网设计及施工工艺暂行规定(2009年讨论稿)江苏省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公司苏州分公司二009年目录一.前言 (3)1 适用范围 (3)2 引用标准 (3)二.楼栋内部网络的设计及施工要求 (4)1 设计说明 (4)2 设计规定 (4)3 楼内施工要求 (7)三.楼栋外部网络的设计及施工要求 (9)1 小区光缆设计 (9)2 管道设计及施工要求 (10)四.箱体……………………………………………………。
61 箱体设计 (12)2 箱体布局 (12)五.安装工艺 (14)1 箱体安装 (15)2 器件安装 (15)3 线缆施工工艺 (16)六.管道施工工艺 (17)1 钢管 (17)2 塑管 (18)3 敷设深度及宽度 (18)4 管线敷设 (18)七.各类井施工工艺 (19)1 井的组成 (19)2 井的施工工艺 (19)八.穿线穿管工艺 (19)1 穿线原则 (20)2 穿线工艺 (20)九.架空明线工艺 (20)1 放缆 (20)2 架吊线 (21)3 立杆 (21)十.接地、安全及文明施工 (22)1 接地 (22)2 安全要求 (23)13 文明施工 (24)十一. 设计界面与管线协调 (25)附A:“高层、小高层建筑竖井内桥架、楼板孔洞参考配置 (26)一.前言有线广播电视传输网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播电视节目传输的重要手段,为确保有线广播电视传输安全,促进我市有线广播电视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使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发展规划与城市建设相适应。
特制定本规定。
1. 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苏州市各种类型新建普通住宅、别墅(商业门面房)、高层建筑等民用建筑及公共建筑的基础网络建设。
2.引用标准(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6501-1999《30MHz—1GHz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
(2)广播电影电视部标准GY/T 106-1999《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及电缆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线电视技术教程刘洋第一章光纤与光缆第一节光纤的基础知识一、光纤1、光纤通信:十一光波作载波,以光缆作为传输线路的通信系统。
2、光纤通信的优点:(1)传输频带宽、通信容量大。
(2)传输损耗大。
(3)不受电磁干扰。
(4)线径细,重量轻。
(5)资源丰富(6)挠性好。
(7)不怕潮湿,耐高压,抗腐蚀。
(8)安全保密。
二、光纤色谱光纤色谱是光缆接续中的基准,在光缆接续过程中应有统一的接续顺序,根据YD/T901-2001中规定:1、束管中光纤的色谱:注解:a:束管中光纤不足12芯时,色谱从1号连续使用。
b: 标准色谱中,6号白色也可用自然色代替,称为色谱W。
c: 12号也可用为天蓝色。
2、光缆中束管得色谱如下:注解:1管为领色,如1管无光纤依次按顺序向下排列。
三、单模与多模1、单模光纤:光以单一路径通过这种光纤。
以激光器为光源尺寸:(1)8/125um (2)9/125um (3)10/125um优点:单模光纤相比于多模光纤可支持更长传输距离,在100MBPS的以太网以至这行的1G千兆网,单模光纤都可支持超过5000m的传输距离。
单模传输示意图2、多模光纤:光以多重路径通过这种光纤。
以发光二极管或激光器为光源。
尺寸:(1)欧洲:50/125um (2)美国:62.5/125特点:传输稳定,网络造价便宜。
缺点:传输距离短,多模光纤最长可支持2000米的传输距离,而于1GpS千兆网中,多模光纤最高可支持550米的传输距离。
多模传输示意图第二节有线电视光纤的使用一、光跳线光跳线规格大体分为以下几种:1、FC2、SC3、ST4、适用于有线电视中的两种光跳线(1)FC/APC (2)SC/APC二、光纤适配器光纤适配器(又名法兰盘),是光纤活动连接器对中连接部件。
系列产品包括:FC.SC. ST. LC. MTRJ.广泛应用于光配线架(ODF). 光纤通信设备. 仪器等。
性能超群,稳定可靠。
1、FC2、3、ST三、有线电视中系统光缆的使用在有线电视系统中应采用单模光纤单模光纤(Single Mode Fiber):中心玻璃芯很细(芯径一般为9或10μm),只能传一种模式的光。
因此,其模间色散很小,适用于远程通讯,但还存在着材料色散和波导色散,这样单模光纤对光源的谱宽和稳定性有较高的要求,即谱宽要窄,稳定性要好。
后来又发现在1.31μm波长处,单模光纤的材料色散和波导色散一为正、一为负,大小也正好相等。
这就是说在1.31μm 波长处,单模光纤的总色散为零。
从光纤的损耗特性来看,1.31μm处正好是光纤的一个低损耗窗口。
这样,1.31μm波长区就成了光纤通信的一个很理想的工作窗口,也是现在实用光纤通信系统的主要工作波段。
1.31μm常规单模光纤的主要参数是由国际电信联盟ITU-T在G652建议中确定的,因此这种光纤又称G652光纤。
而在1.55nm波长时,应采用G653光纤第三节光缆的施工与布放一、架空光缆的敷设a在光缆盘及终端牵引点安装导向索和导向滑轮,并在杆上安装导引器。
b安装活动滑轮组如图1-1-4所示。
1、光缆盘2、导引索3、导引滑轮4、导引轮5、吊线6、移动滑轮7、系缆盘8、系绳9、系绳10、吊线11、转轴12 光缆13、系绳图1-1-4c牵引光缆,并由活动滑轮托挂完成临时架设(光缆和安装在吊线上的活动滑轮一起向前移动)d用人工牵引自动缠绕机,当缠绕机被牵引向前移动时,随着缠绕机滚动部分与前进方向的垂直转动,完成将光缆和吊线用捆扎线缠绕在一起。
缠绕机过杆由专人移动,安装好后继续缠绕。
e杆上余留,应按图1-1-2的要求作“伸缩弯”,扎线过杆时不需断开,可直拉过杆,“伸缩弯”两侧应使用固定卡将光缆固定,如图1-1-5所示。
1、光缆固定卡2、扎线终结3、扎线非终结部分4、吊线5、聚乙烯波纹管6、绕扎线图1-1-5f接头点扎线作终结扣,光缆用固定卡固定。
光缆接头预留部分应捆好固定于杆上。
二、管道光缆的敷设1、工艺流程2、要求:a牵引张力应主要加在光缆的加强件上(约75%~80%),其余加到外护层上(20%~25 %);b缆内光纤不应承受张力;c牵引端头应具有一般的防水性能,避免光缆端头浸水;d牵引端头直径要小。
3、布放a集中牵引法:集中牵引即端头牵引,牵引绳通过牵引端头与光缆端头连接,用终端牵引机按设计张力将整条光缆牵引至预定敷设地点。
b分散牵引法:不用终端牵引机而是用2~3部辅助牵引机完成光缆敷设。
这种方法主要是由光缆外护套承受牵引力,故应在光缆允许承受的侧压力下施加牵引力,因此需使用多台辅助牵引机使牵引力分散并协同完成。
c中间辅助牵引法:除使用终端牵引机外,同时使用辅助牵引机。
一般以终端牵引机通过光缆牵引头牵引光缆,辅助牵引机在中间给予辅助牵引,使一次牵引长度得到增加。
三种机械牵引敷设的示意如图1-2-3所示。
具体操作过程如下:○a将牵引机接到光缆牵引端头上;○b接牵引张力、速度要求开启终端牵引机;○c光缆引至辅助牵引机位置后,将光缆按规定安装好,并使辅助牵引机与终端牵引机以同样的速度运转;光缆牵引至接续人孔时,应留足供接续及测试用的长度。
a)集中牵引方式b)分散牵引方式c)中间辅助牵引方式图1-2-34、架空光缆敷设的要求a. 架空光(电)缆与电力缆保持1500-2500mm以外。
b. 光(电)缆过杆以及障碍物时需预留滴水弯,两端要做好保护。
c. 光(电)缆干线必须在公路杆的外侧,挂钩间距为500mm±20mm均匀挂设,每增加一根复挂缆,挂钩间距应缩短10%。
d. 光(电)缆高度距地在6m以上,通过道路交叉口距地8m以上,通过铁路干线距地9m 以。
e. 光(电)缆的牵引端头应做技术处理,牵引力应施加与加强芯上,不得超过150公斤,牵引速度为10m/分钟,一次牵引的直线长度不超过1km。
弯曲半径不得小于光(电)缆外径的20倍。
f. 光(电)缆架空每500m应设一个光(电)缆余留架,预留20-30m余量。
g. 普通电缆每400mm一段捆扎在铁丝上,自承电缆应在每个自承钢丝与电缆开口处,用扎丝捆扎。
h. 钢绞线、铁丝以及电缆线应保持平行,整齐,松紧适度,多缆并行不得绞在一起。
5、沿墙敷设要求a. 拉板须用2条M10膨胀螺栓在距墙角水平距离大于300mm位置固定,钢绞线距墙40mm 以上,以保证光(电)缆不被墙磨损。
b. 光(电)缆高度为6m以上,避开用户日常生活使用的地方。
c. 光(电)缆干线如与电源线交叉时应避开,如避不开时应套管保护。
d . 光(电)缆干线如出现十字交叉时须用双槽板固定。
e. 电缆沿墙敷设须用电缆卡固定,光缆沿墙敷设用铁卡子固定。
第二章 HFC网络第一节 HFC网络结构HFC网络:以光缆作为主干,以同轴电缆作为分支的有线电视网络一、网络结构传输网络的基本结构形式主要有三种:即树枝形、星形和环形,它们的拓扑结构图如下:HFC 网络图二、主要设备1、光发射机光发射机的作用是将从复用设备送来的HDB3信码变换成NRZ码;接着将NRZ码编为适合在光缆线路上传输的码型;最后在进行电/光转换,将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并耦合进光纤。
目前主要使用调幅光发射机。
光功率:光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光功率单位常用毫瓦(mw)和分贝(db)表示。
dBm 与mW 对照表:2、光分路器光分路器又称分光器,是光纤链路中最重要的无源器件之一,是具有多个输入端和多个输出端的光纤汇接器件,常用M×N来表示一个分路器有M个输入端和N个输出端。
在光纤CATV系统中使用的光分路器一般都是1×2、1×3以及由它们组成的1×N光分路器。
3、光接收机在有线电视中是将光信号转换成射频信号的设备。
接收光功率:-4—1 dBm射频电平输出:102±2dBuV第二节同轴电缆网络一、同轴电缆目前常用有75-5 75-7 75-9 75-12 几种1、结构2、传输特性(1)特性阻抗 75欧(2)衰减特性高频衰减多,低频率减少(3)温度特性随着温度的上升而衰减增大(4)屏蔽特性可防止周围环境中的电磁干扰影响本系统,还可防止信号的泄漏。
(5)直流回路电阻供电器给线路中供电设备供电实现兰的电阻值。
(6)最小弯曲半径电缆直径的6-10倍。
(7)老化三年后电缆损耗增加1.2倍。
3、电缆损耗表:20℃常温国产SYWV电缆衰减常数(dB/100m)二、常用元器件1、分配器分配器能将一路输入信号的功率均等地分成几路输出,它具有一个输入端和几个输出端。
通常,分配器一般都按输出路数的多少来进行分类,即所谓的二分配器、三分配器、四分配器和六分配,十二分配器等。
分配器的其它分类方法也很多,按使用场所不同可分为室内型和室外防水型,馈电型和普通型。
2、分之器分支器的作用是从传输线路中取出一部分信号并馈送到用户终端盒。
它一般有一个主路输出端和多个分支输出端,其分类方式也是根据分支输出端口的多少来划分,另外,它同样也有集总参数型和分布参数型之分。
由于分支器在能量的分配上与分配器截然不同(分配器的输出无主次之分,各路输出均分能量;而分支器的输出有主次之分,主路所分得的能量较分支器输出端来说占绝对主导地位),因而二者在作用、使用场合、电路结构、技术要求上都完全不一样。
3、放大器作用是将高频已调波信号进行功率放大,以满足发送功率的要求,然后经过天线将其辐射到空间,保证在一定区域内的接收机可以接收到满意的信号电平,并且不干扰相邻信道的通信。
输入电平:一般选则73dB左右5、供电器供线路有元器件供电的设备输出:直流60V室内型:室外型:6、均衡器:均衡器是用来补偿电缆衰减的斜率的器件。
三、用户分配网1、分配网络这是一种全部由分配器组成的网络,如图所示。
它适用于平面辐射系统,多用于干线分配。
其分配损失是各分配器的分配损失和电缆损失之和。
通常采用两级分配器,每一级都可使用二分配器、三分配器和四分配器。
若全部采用四分配器,可把一路信号分成十六路,且各路电平大体相等;分配网络2、分之网络这是一种全部采用分支器组成的网络。
如图所示。
这种网络中,把前面分支器的分支输出作为后面分支器的主路输入。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连成一串的分支器应选用分支损失不同的分支器;越靠近总输入端的分支器其分支损失越大,插入损失越小。
分之网络3、分之分配网这是一种由分配器和分支器混合组成的网络,如图所示。
先由分配器分成若干条支线,每条支线上再串接若干分支器组成这种分配网络。
这种方式集中了分配器分配损失小和分支器不怕空载的优点,既能带动较多的用户,某些电视机不开时对系统影响也不大,在实际的分配网络中都采用这种方式。
分支分配网四、用户终端盒用户终端盒式有线电视网络的最后部分。
第三节有线电视网络的施工一、有线电视电缆常用接头1、F头一般为:-5、-7、-9 (分为公制和英制|)2、冷丫头一般为:-5、-7、-9 单屏蔽和多屏蔽几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