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上册化学第一课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三第一节化学课教案范本

初三第一节化学课教案范本

初三第一节化学课教案范本时间如白驹过隙般流逝,我们又将学习新的知识,有新的感受,何不为即将开展的教学工作做一个计划呢教师应该怎么开展化学教学计划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初三第一节化学课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三第一节化学课教案1《常见的酸和碱》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常见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情况。

(2)了解几种常见的酸及酸的通性。

(3)认识浓硫酸的腐蚀性。

2.过程与方法(1)进一步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运用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运用比较概括的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培养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浓硫酸的腐蚀性。

3.酸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1.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情况。

2.酸的化学性质。

教学工具【教具准备】白醋、苹果汁、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石蕊溶液、试管(若干)、牵牛花、万寿菊、蝴蝶兰花、玫瑰、月季、紫甘蓝、硫酸、玻璃棒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日常生活中,你听说过、接触过酸和碱吗【交流回答】接触过的酸有:碳酸、醋酸、盐酸、硫酸;碱有:氨水、石灰水、烧碱。

【提出问题】用什么较简单的方法区分酸和碱呢【展示交流】请同学们做教材P50实验10-1,交流实验结果。

【阅读记忆】请同学们阅读并理解教材P51内容,归纳什么叫指示剂指示剂遇酸和碱溶液变色有什么规律【阅读回答】石蕊试液遇酸溶液变红,遇碱溶液变蓝;酚酞溶液遇酸溶液不变色,遇碱溶液变红。

【提出问题】请同学讨论白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这4种物质中,哪些可能是酸溶液,哪些可能是碱溶液。

【交流回答】白醋,盐酸是酸溶液;石灰水,氢氧化钠是碱溶液。

【归纳总结】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取少量溶液,滴入几滴石蕊试液,若溶液呈红色,则说明该溶液为酸性溶液,若溶液呈蓝色,则说明该溶液为碱性溶液。

化学初中第一课时教案

化学初中第一课时教案

化学初中第一课时教案教学内容: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实验操作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 熟悉化学实验室的基本安全规则和实验装置的使用方法;3. 能够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操作。

教学重点:1. 化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 化学实验室的基本安全规则;3. 化学实验实验装置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1. 熟悉化学实验室的基本安全规则;2. 掌握化学实验装置的使用方法。

教具准备:1. PPT课件;2. 实验器材和药品:试管、试管架、试管夹、酒精灯、试管刷、盛液瓶、玻璃棒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向学生介绍本课程的内容和目标;2. 让学生自由讨论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讲解化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15分钟)1. 通过PPT讲解化学的定义;2. 讲解原子、分子、化合物、元素等基本化学概念。

三、讲解化学实验室的安全规则和实验装置(15分钟)1. 介绍实验室安全规则,如穿戴实验服装、戴安全镜、实验台清洁等;2. 简要介绍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如试管、试管架等。

四、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操作(15分钟)1. 老师演示如何正确使用试管、试管架等实验装置;2. 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观察化学反应的现象。

五、总结与扩展(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2. 提出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六、作业布置(5分钟)留作业:预习下节课内容,完成一定的预习任务。

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对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操作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室安全意识。

在后续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加强实验操作的训练,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初中化学第一课教案

初中化学第一课教案

初中化学第一课教案
课题:化学的基本概念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学科的定义和涵盖内容。

2. 掌握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的基本概念。

3. 知晓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安全常识。

4. 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1. 化学的定义及其学科涵盖内容。

2. 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的区分及其基本概念。

教学难点:
1.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安全常识。

2. 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实验器材;
2. 教师备课笔记、教辅书籍。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引入化学学科的定义和涵盖内容,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呈现(20分钟)
1. 介绍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的基本概念以及区分方法;
2. 展示相关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实验中的基本原理。

三、实验操作演示(15分钟)
1.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实验的乐趣;
2. 强调实验中的安全常识,确保学生的安全。

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
1. 学生回答相关问题,巩固对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的认识;
2.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学习要点。

五、作业布置(5分钟)
1. 布置相关作业:复习本节课内容,预习下节课内容;
2.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化学学科的学习和探究。

六、课堂小结(5分钟)
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化学实验和科学探究活动。

注:本教案仅供参考,实际教学中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初中化学第一教案

初中化学第一教案

初中化学第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科学的定义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明确化学实验的基本要求和安全注意事项。

3.认识物质的基本性质,理解化学元素、化学物质和化合物的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化学科学的定义及其应用。

2.物质的基本性质。

3.化学元素、化学物质和化合物的概念辨析。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投影仪、PPT课件、实验器材等。

2.学生准备化学笔记本、学习用具等。

四、教学过程
1.导入:引导学生讨论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让学生理解化学科学的定义。

2.学习化学实验的基本要求和安全注意事项,并让学生认识实验中的风险。

3.介绍物质的基本性质,让学生理解物质的分类及其特点。

4.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元素、化学物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区分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5.通过实例和实验展示化学基础知识的应用,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五、课堂练习
1.解释“物质”和“化学”这两个概念的含义。

2.举例说明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3.简要介绍自己所知道的一种元素、一种化学物质和一种化合物,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六、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化学概念,增加对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同时,通过实
例和实验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注意实验安全,提高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初中化学第一课教案

初中化学第一课教案

初中化学第一课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特点;2.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1. 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教学难点:1.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滴定管等;2. 化学试剂:盐酸、硫酸、氢氧化钠等;3. 课件和教学素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课件或实物,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化学?化学研究什么?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物质,研究内容有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二、课堂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化学的特点,如实验性、实用性、创造性等;2. 教师讲解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如如何取用试剂、如何进行混合、如何观察现象等;3. 教师通过示例,讲解如何进行实验操作,如盐酸和氢氧化钠的中和反应实验。

三、学生实验(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2. 学生根据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3.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进行点评。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化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特点;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并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2. 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让学生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通过讲解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让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通过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点评,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精选5篇)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精选5篇)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精选5篇)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由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5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生认识分子的真实存在及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2.了解分子的概念和基本性质;3.学会用分子的观点来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4.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并会判断典型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观察及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实验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分成"分子"和"混合物和纯净物"两部分。

前一部分着重于描述物质由分子等粒子所构成,讨论分子的基本性质。

教材一开始从人们所熟悉的一些日常现象入手,如:人经过花圃或酒店,会嗅到花或酒的香气;湿的衣服经过晾晒就会干燥;糖块放在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等。

通过对这些日常生活现象的思考,使学生自然而然的建立起物质是由人们看不见、摸不着的粒子构成的结论(分子是构过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通过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缩小,及晶体碘的升华与凝华等实验现象,使学生在建立起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的结论基础上进一步得出分子是运动的及分子之间有间隔的推论(即分子的性质)。

之后,教材以水变成水蒸气,蔗糖溶于水及硫或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或二氧化碳几个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运用初步介绍的分子知识对物质发生变化时分子本身是否发生改变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进行了实质性的分析。

从而给分子下一个比较准确的定义。

教材为了进一步让学生确信分子存在的客观性,展示了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拍摄的苯分子照片,同时用生动的比喻、引导读者去想象分子的大小和运动状态。

使学生在感性和理性上都建立起对分子的认识。

教材的第二部分首先以空气的组成及硫粉和铁粉混合实验为基础从宏观上对混合物和纯净物两个概念做了区分。

初中化学九年级上教案

初中化学九年级上教案

初中化学九年级上教案第一课:化学基础知识概述1. 教学目标:1) 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 能够区分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3) 掌握化学符号和化学式的基本使用方法。

2. 教学内容:1) 化学的定义和重要性。

2) 化学基本概念: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等。

3) 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区分。

4) 化学符号和化学式的含义和使用方法。

3. 教学重点和难点:1) 强调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2) 区分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3) 学生对化学符号和化学式的理解和掌握。

4.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案例引入化学的概念和定义。

2) 学习:讲解化学基本概念和物质的性质区分,并进行例题训练。

3) 实践:设计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物质的性质,巩固化学符号和化学式的使用方法。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引导学生回顾。

5. 作业布置:完成课堂练习题,复习本节课的知识点。

第二课:化学元素与周期表1. 教学目标:1) 了解元素的概念和性质。

2) 熟悉元素的命名和化学符号。

3) 掌握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元素分类。

2. 教学内容:1) 元素的定义和性质。

2) 元素的命名和化学符号的规则。

3)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分类。

3. 教学重点和难点:1) 强调元素的命名和化学符号的规则。

2) 熟悉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分类。

4. 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元素的概念和性质,引入元素周期表。

2) 学习:讲解元素命名和化学符号的规则,学习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分类。

3) 实践:利用元素周期表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熟练掌握元素的命名和化学符号。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巩固学习成果。

5. 作业布置:完成课堂练习题,复习本节课的知识点,准备下节课的学习。

九年级化学第一章教案5篇

九年级化学第一章教案5篇

九年级化学第一章教案5篇以“化学课程标准”为宗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正确把握化学学科特点,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积极地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九年级化学第一章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九年级化学第一章教案1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1、知识与技能:(1)认识水的组成;(2)粗略了解天然水、自来水、饮用水、矿泉水和蒸馏水的区别;(3)认识水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认识水是人类宝贵的资源;(4)了解水污染的因素和水净化的基本方法;(5)懂得过滤,蒸发的目的,学习过滤和蒸发的基本装置和操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1)能从水的分解和水的合成两种变化过程分析水的组成。

(2)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初步得出水的组成和结构3、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水是宝贵资源的观念,养成节约用水、自觉保护水资源不受污染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水的组成,(2)各种水资源的区别2.教学难点:过滤操作的基本要点实验探究:1.水的组成研究2.纯净水与矿泉水的区分教学内容:一.自然界的水[来源:Z#--#]1.水在自然界的存在(1)地球表面的分布:在地球表面,江河湖海约占地球表面的3/4;(2)其他分布:地层下有地下水,大气里有大约0.03%的水蒸气,动植物体内有大量的水注意:地球表面虽然有很丰富的水资源,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却非常有限,不到总水量的1%。

因此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2.水在工农业生产中的作用(1)工业上需要水:洗涤、溶解、加热、冷却,作为原料(2)农业上需要水:农作物需要水灌溉(3)动力工业上:水力发电(4)交通运输上:内河及其海洋航运3.水对生物体的重要作用,水(water)——生命之源(1)生理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唾液、胃液、血液、组织液等。

化学初中第一课教案

化学初中第一课教案

化学初中第一课教案
课题:化学的基本概念
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物质、分子、原子和元素等。

2.学习掌握化学符号和表示法。

3.通过实例分析,了解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1.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

2.理解化学符号和表示法的意义。

3.了解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具准备:
1.教科书《化学基础》第一章内容。

2.幻灯片或教学板书。

3.实验器材和化学原料(如盐、糖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化学?化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请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学习化学的基本概念(15分钟)
1.通过幻灯片或板书介绍化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物质、分子、原子和元素等。

2.让学生参与讨论,加深对化学基本概念的理解。

3.组织学生做一些简单实验,观察不同物质的性质,引导他们思考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三、学习化学符号和表示法(15分钟)
1.介绍化学符号和表示法的基本规则和意义。

2.让学生练习运用化学符号和表示法,进行一些简单的练习。

四、探讨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0分钟)
1.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收集日常生活中化学的应用实例。

2.每组学生向全班汇报他们所找到的实例,并讨论其原理和作用。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
引导学生总结今天所学的内容,强调化学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注意化学知识的应用。

教学反馈:
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复习今天所学内容,并做相关练习。

下节课进行回顾和巩固。

初三化学上册教案设计优秀5篇

初三化学上册教案设计优秀5篇

初三化学上册教案设计优秀5篇初三化学上册教案设计优秀5篇化学为我们提供了对食物、药物、化妆品等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物质的认识,保障了我们的健康和安全。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初三化学上册教案设计,供大家参考学习。

初三化学上册教案设计(篇1)(第一课时)教材分析《制取氧气》课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第二单元课题3的内容。

本课题是学生练习了实验基本操作后接触到的第一个气体制取实验,有利于进一步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通过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思路的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更为今后学习其他气体的制取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实验室制取物质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2)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氧气制法的探究2、难点:催化剂的概念的理解教学策略本课题的编写意图是让学生能够自己动手探究,综合练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因而变演示实验为随堂探究实验是很有必要的。

我们在教学中拟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出发,通过具体的实验探究得出制取氧气的原理,理解催化剂和分解反应的概念,了解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交流的环境中去学习新知识,掌握运用新知识。

教具准备分组提供:试管5支、酒精灯、铁架台、5%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小木条、火柴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空气中约有1/5体积的氧气,但在许多情况下需要较纯净的O2,如何获得的呢?(二)新课1、【投影出示图片】1:人和动物的呼吸、植物的光合作用。

九年级化学第一课教案(精选2篇)

九年级化学第一课教案(精选2篇)

九年级化学第一课教案(精选2篇)九年级化学第一课篇1【教学目标】(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补充讲解、练习提高【教学过程】[引言]我们知道在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

例如,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炎热的夏天食物易、燃料能燃烧、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会慢慢生锈等。

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特点,掌握其规律,对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是至关重要的。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板书]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讲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观察实验的方法: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列表记录。

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实验过程中边实验边讲解仪器的名称,视频加描述)[演示]实验1-1水沸腾,有大量水蒸气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

[演示]实验2[说明]首先展示胆矾晶体,再把蓝色块状固体研碎成为蓝色粉末,然后进行实验。

[提问]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以上两个实验在变化过程中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像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板书]一、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1、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

[演示] 实验1—3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两支试管都形成蓝色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立即生成蓝色沉淀〕。

这里的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

这个过程是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作用生成了新的物质氢氧化铜。

[演示]实验1—4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加入盐酸后立即有气泡产生,石灰石逐渐变小,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摸一下试管感觉到发热。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3.3元素(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3.3元素(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小组合作
1.组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让学生共同探讨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小组合作,组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探究活动。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元素是什么?为什么元素是化学变化的基础?”等,激发学生的思考。
2.通过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究元素的本质特征。
3.鼓励学生自主寻找答案,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问题导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激发他们的思考。通过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3.3元素(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基于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3.3元素(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以“原子结构与元素概念”为主题。这一课时是学生从初中化学过渡到高中化学的重要阶段,对于他们来说,理解原子结构和元素概念是构建化学知识体系的基石。
在课程开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原子结构的基本知识,如原子核和电子云。然而,他们对元素的概念及其分类、周期表的排列等方面的理解还较为模糊。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元素的概念,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5.教学内容的逻辑性:我按照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和作业小结的顺序进行教学,使教学内容呈现出逻辑性和连贯性。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化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化学初中第一课教案人教版

化学初中第一课教案人教版

化学初中第一课教案人教版
课题:化学基本概念
教材版本:人教版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2. 掌握化学的基本分类;
3. 能够运用化学基本概念解决简单化学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难点:理解物质的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1. 教材:教科书《化学》,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
2. PPT课件;
3. 实验用品:试管、试管架、酒精灯等。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5分钟)
教师用PPT课件介绍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并引发学生的兴趣。

Step 2:讲解(15分钟)
1. 讲述化学基本概念,包括物质、化学元素、化合物等;
2. 介绍化学的基本分类,包括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等;
3. 讨论物质的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

Step 3:实验(20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Step 4:讨论(10分钟)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讨论和总结物质的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并解决实际化学问题。

Step 5: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总结今天学习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内容,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个简单的化学问题。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了一个简单的化学问题。

同时,实验能够增加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下节课将继续深入化学基础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的世界。

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空气》第1课时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空气》第1课时教学设计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通过展示校园周围空气污染的照片或视频,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周围的空气质量状况吗?空气污染对我们的生活和健康有哪些影响呢?”引发学生对空气质量问题的关注。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空气污染的了解和感受,为后续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3.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将学习空气的组成、性质以及空气污染的相关知识,希望大家能够认识到保护空气的重要性。”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邀请学生代表发言,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空气组成、性质、空气污染成因及防治措施等知识点。
2.教师补充并强调重点知识,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3.强调保护空气、预防空气污染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4.鼓励学生在课后关注空气质量,参与环保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请同学们开展一次家庭或社区空气质量的调查,了解周围空气污染的状况,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治建议。调查报告要求:数据真实、分析合理、建议可行。
4.针对本节课实验部分,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撰写一篇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实验现象、结论等。
5.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并在下节课上分享自己的观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使学生在掌握化学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此基础上,结合以下教学设计,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能够理解物质的组成和分类。在此基础上,学生对空气这一课题的学习将更加具体和深入。然而,学生对空气的组成和性质的认识可能仍局限于表面,对空气污染及其防治措施的了解可能较为模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初三化学第一课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初三化学第一课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初三化学第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a. 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化学实验的基本步骤;b. 掌握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操作规范;c. 理解化学实验中的常用仪器和玻璃器皿的使用方法;d. 能够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并正确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

2. 过程与方法目标:a.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b.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c.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化学实验,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a. 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b. 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注重实践探究;c.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a. 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概念和步骤;b. 掌握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和玻璃器皿的使用方法。

2. 教学难点:a. 引导学生正确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分析和解释;b.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a. 整理教案;b. 准备化学实验所需的物品和仪器。

2. 学生准备:a. 阅读相关化学知识,了解基本概念和实验步骤;b. 准备好实验所需的实验器材和化学试剂。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a. 引导学生回顾初中阶段学习的化学知识,回答问题,复习基本概念和实验步骤。

2. 初中化学实验基本概念讲解(15分钟)a. 讲解化学实验的定义和目的;b. 介绍化学实验中的基本步骤:观察、记录、分析、总结;c. 引导学生分析化学实验中的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并进行解释。

3. 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操作规范(15分钟)a. 讲解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包括佩戴实验服、戴眼镜、戴手套等;b. 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实验中的危险物质和防护措施;c. 组织学生进行安全操作演示,并强调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4. 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和玻璃器皿的使用方法(15分钟)a. 介绍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和玻璃器皿,如量筒、试管、烧杯等;b. 演示仪器使用方法,并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训练。

初三化学第一节教案最新范文

初三化学第一节教案最新范文

初三化学第一节教案最新范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进行教化培育,以现有的经验、学识推敲于人,为其解释各种现象、问题或行为,以增长能力经验。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初三化学第一节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三化学第一节教案1教学目标:1、系统的归纳总结出酸碱盐的种类、性质、转换2、进一步分析巩固复分解反应条件3、能熟练鉴别几种物质重点、难点:酸碱盐的性质;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特殊离子的鉴别考点及考试要求:物质分类中酸、碱、盐相关内容一直是化学学科中尤为重要的内容,知识点延伸领域较广,也是中考中占据分值的考点,重点突出较多,难点同样很多,很多学生学习此处内容时较为吃力、需要多总结归纳、强化训练。

教学内容知识框架一、概念:1、酸的组成——氢离子+酸根离子2、碱的组成——金属离子+氢氧根离子3、盐的组成——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酸根离子4、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

AB+CD=AD+CB (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生成物中有水、沉淀或气体三者之一)5、稀释浓硫酸的方法——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使产生的热量迅速地扩散,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里。

6、中和反应——酸跟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二、酸的性质:(1)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无色酚酞不显色(2)酸 + 多数金属氧化物 = 盐 + 水(3)酸 + 碱 = 盐 + 水(4)酸 + 盐 = 新酸 + 新盐(5)酸+活泼的金属=H2 + 盐二、碱的性质:(1)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2)碱 + 多数非金属氧化物 = 盐 + 水(3)碱 + 酸 = 盐 + 水(4)碱+某些盐 = 另一种盐 + 另一种碱1、氢氧化钠跟二氧化碳反应:2NaOH + CO2 = Na2CO3 + H2O2、氢氧化钠跟二氧化硫反应:2NaOH + SO2 = Na2SO3 + H2O3、氢氧化钠跟三氧化硫反应:2NaOH + SO3 = Na2SO4 + H2O4、氢氧化钙跟二氧化碳反应:Ca(OH)2 + CO2 = CaCO3↓ + H2O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5、氢氧化钠跟稀硫酸反应:2NaOH + H2SO4 = Na2SO4 + 2H2O6、氢氧化钠跟稀盐酸反应:NaOH + HCl = NaCl + H2O7、生石灰跟水反应:CaO + H2O =Ca(OH)2三、盐的性质:(1)盐 + 某些金属=另一种盐+ 另一种金属。

初三化学第一节课教案范文

初三化学第一节课教案范文

初三化学第一节课教案范文全面贯彻“三个面向”战略指导思想,渗透和灌输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以素质教育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自学能力。

那么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有哪些教案会比较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初三化学第一节课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三化学第一节课教案1教材分析本章是正式系统学习化学的第一章,带领学生进入化学课堂、走进绚丽多彩的化学世界。

教材介绍了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化学物品、精彩而神秘的化学变化,让学生了解化学课的学习内容、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物质是变化的”这一基本哲学观点,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学_。

通过如何探究物质的性质的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重要性,认识科学探究的主要步骤,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习惯和能力。

学情分析本章是化学启蒙教育的第一章,带领学生走进化学课堂,通过对一门新功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教材介绍了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化学物品,让学生认识化学课学习的内容,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物质是变化的这一基本的哲学观点,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学_。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课学习的内容,玻璃仪器的洗涤,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概念;2、了解药品的取用方法和加热操作,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科学探究的主要步骤。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一些生活简单变化的分析,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2、通过对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及安全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3、通过对铜加热变黑实验的探究,了解科学探究的主要步骤。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一门新功课的学习憧憬和疑问,激发学生对化学课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化学是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门重要科学。

教学措施通过实验及科学探究激发学生对化学课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化学是现代会不可缺少的一门重要科学。

初三化学第一节课教案2材及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自然常识中有空气的一些常识,通知对已有知识的回顾和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进一步的观察中,体会化学实验在学习中的作用。

初三化学上册教案(全套)

初三化学上册教案(全套)

第一章空气§1-1 空气【教学目的】1.介绍科学家怎样进行科学研究发现空气成分,使学生了解发现空气成分的科学家。

2.掌握空气的主要成分以及防治空气污染的重要意义。

3.初步了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重点】空气的主要成分【教学难点】空气的主要成分【教学用具】水槽、钟罩、燃烧匙、红磷、酒精灯、火柴、橡皮塞【教学方法】实验法【教学过程】空气是地球上一切动植物生命的支柱,也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我们每天都在空气的氛围中生活,它是既看不到踪影也闻不到气味的气体,所以人们长期把空气看做是一种单一的物质,空气究竟是哪些物质组成的呢?演示: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现象:随着大量白烟的产生,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待燃烧停止,白烟消失后,钟罩内水面上升了约1/5体积。

结论:被消耗了1/5体积气体是空气中的氧气,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所以,在空气中氧气约占体积的1/5。

一、研究空气成分的科学家代表1.制得氧气,瑞典化学家舍勒,英国化学家普得斯特里。

2.发现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法国化学家拉瓦锡。

十九世纪末,经过许多科学家研究发现,空气中除了氧气、氮气外,还含有氦、氖、氩、氪、氙等惰性气体。

二、空气的成分及质量分数:三、空气污染的危害及防止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废气的排放,使一些有害气体和烟尘进入空气,使空气受到污染。

大气污染从早期的英国伦敦的烟雾型发展到新型的美国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公害事件连绵不断。

污染的空气给人类和自然都造成很大的危害。

随着今天工业的发展,防治和控制大气污染,为人类生活提供清洁的的空气,是关系到保护和改善人们生活环境,促进社会发展的一件大事。

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大类,从世界范围来看,排放在空气中的气体污染物较多的是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

这些气体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煤和石油)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小结】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还含有少量的惰性气体,二氧化碳,水蒸气以及其他气体和杂质。

初三化学第一节课教案

初三化学第一节课教案

初三化学第一节课教案教案标题:初三化学第一节课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掌握化学实验室的基本安全知识和实验室仪器的使用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教学重点:1. 化学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化学实验室的基本安全知识和实验室仪器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化学实验室、实验仪器、化学实验相关材料。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化学实验服装。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化学学科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Step 2: 理论讲解(15分钟)1. 通过课本内容,简要介绍化学实验室的基本安全知识,如实验室规章制度、实验室仪器的使用方法等。

2. 强调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并让学生了解化学实验中的风险和注意事项。

Step 3: 实验操作演示(20分钟)1. 在化学实验室中进行一项简单的实验操作演示,例如酸碱中和反应。

2. 同时向学生展示实验室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

3. 强调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Step 4: 学生实验操作(3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每组2-3人,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实验。

2.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注意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3.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Step 5: 实验结果讨论(10分钟)1.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实验结果的讨论和总结。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现象背后的化学原理。

Step 6: 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在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2. 提出拓展问题,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

Step 7: 课堂作业(5分钟)1. 布置课堂作业,例如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或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化学实验室的实践活动,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
初三上册化学第一课教案
学习目标:1.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2.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知道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 2.1、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通过
以及对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可以和化学原理,学习
的方法并获得化学知识。

2、什么是科学探究呢?在生日晚会上,停电时我们都用过蜡烛,你还记得蜡烛燃烧是什么样子?点着之后你又看到了什么?参考课本P12进行家庭实验:
3、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填写下列空格:
(1)
(2)三
(3)
1
2、提出问题:蜡烛越来越短生成了什么物质?
假设与猜想:
设计实验方案:
实施方案-----得出结论:
3、提出问题:蜡烛熄灭后白烟是什么成份?
假设与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实施方案----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4、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那我们以后应该怎样去学习化学?
()1.
A.水
()2.
A.
B.
C.
D.
()3.
该气体是:
A.氧气
B.空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
[能力闯关]
4、取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片刻后观察到烧杯内壁上
_____________产生,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________:取下烧杯,迅速翻转,向烧杯中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到___,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________。

5、用一根玻璃管伸入蜡烛火焰的焰心中,再用点燃的火柴靠近玻璃。

[
7.
?有
a.
b.
c.
原因是。

(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