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实践研究_以武汉科技大学产学研合作为例_段昌伟
湖北省高教学会产学研网站内容维护的实践研究——以合作教育、科技合作相关信息为例
湖北省高教学会产学研网站内容维护的实践研究——以合作教育、科技合作相关信息为例摘要:文章以湖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科技合作相关信息为例,通过对湖北省高教学会产学研网站内容维护的实践研究,归纳出以下两点规律:一是产学研合作已经从初级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即从主要进行技术开发和成果转让的合作项目,发展到人才培养和科研基地共建的广泛合作。
二是相比较而言,湖北省本科及以上院校会选择科研性较强的产学研合作方式,而高职高专院校则会选择专业性较强的产学研合作方式。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教育科技合作网站维护湖北省高教学会产学研专委会作为全国第二家省级产学研合作教育分会,需要广阔的宣传与交流的空间,以拓宽服务范围,因此它面临着信息化、网络化的巨大挑战。
相对而言,网站的建设只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基础,而网站的维护则是适应社会需要,使其发挥重要作用的纽带。
网站的维护是指网站优化体系中一切与网站后期运作有关的维护工作。
网站维护的内容非常多,包括功能改进、页面修改、安全管理、内容更新、网站推广等等,这些都需要懂得相关知识的专业人员来完成。
而本文仅以产学研合作教育、科技合作相关信息为例,对湖北省高教学会产学研网站内容维护进行实践研究,寻找我省高教学会产学研网站内容维护管理的一般规律。
一、产学研合作教育、科技合作的内涵产学研合作教育是集生产、教育和科研为一体的一种教育模式,其核心是教育,主体是学生,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对社会和生产的适应能力,本质是教育学习与工程实际相结合。
它既有利于高校及时了解产业发展对于人员的需求,保证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又有利于丰富教学资源,为教育教学提供实践平台,从而缩小高校与社会之间的差距,使得人才培养和人才需求之间可以实现无缝衔接。
产学研科技合作是指高校与企业在一定的技术和环境条件下,通过科技合作,促使技术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一种合作模式。
它是连接技术与经济的一种途径,是使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最佳途径,它能够充分发挥高校在科技创新方面的重要作用。
武汉市属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发展对策-
武汉市属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发展对策*产学研合作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武汉市属高职院校多年来积累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做法和经验,但也存在一些与当今高职教育改革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
为引起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的重视和关注,提出能促进武汉市属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健康和谐发展的对策性建议。
标签:高等职业学院;产学研合作;对策武汉市属高职院校在十几年的建设和发展进程中,坚持高职办学的宗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产学研合作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积累了各具特色的办学经验。
然而,如何深化校企产学研合作的融合度,增强技术研发和社会服务能力,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武汉市属高等职业学院产学研结合现状与发展研究》课题组,对武汉市的几所高职院校的产学研情况进行调研,在厘清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市属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的发展对策。
一、产学研合作的概念及基本模式产学研合作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产学研合作科研,以科技成果转化为内容,以创造经济效益为目标;二是产学研合作教育,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为内容,以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标。
1.产学研合作科研。
产学研合作科研是指学术界与产业界为了共同实现创新目标而形成的合作交流关系。
它是由产业界所启动,以学术界的研究与开发为起点,再经过产业界成功的市场实践,从而在高科技层次上实现的创新活动。
这一活动涉及企业、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等两大领域三个不同部门,三者之间不仅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同时也与政府和整个社会大环境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2.产学研合作教育。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高等院校与社会经济相结合,在学术环境与产业环境中通过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三方面的结合,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一种开放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产学研合作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产学研合作模式,按发展历程和成熟度划分,一般包括: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共建研发机构或实验室、创办经济实体、联合培养人才(包括建立大学生实习基地)、科技资源的共享(包括利用文献、仪器设备等科技资源)、技术咨询或服务等模式。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合作机制研究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合作机制研究【摘要】本文围绕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合作机制展开研究,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
在正文部分中,分析了产学研合作模式、技术创新对产学研结合的推动作用,以及合作机制的建设和案例分析。
探讨了研究方法的选择和应用。
结论部分强调了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合作机制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综合以上内容,总结了产学研结合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以及对未来的启示。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促进产学研合作,推动技术创新,实现产学研三方共赢的目标。
【关键词】产学研结合, 技术创新, 合作机制, 案例分析, 研究方法, 重要性, 未来发展, 结论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产学研结合是指产业、学术界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旨在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产学研结合逐渐成为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
目前我国在产学研合作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产学研间信息流通不畅、资源共享不足、创新能力不足等。
有必要对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合作机制进行研究,以提升我国产学研合作的水平和效益。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合作机制的重要性,解析不同的合作模式对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分析合作机制的建设方式以及通过案例分析来验证研究结论的有效性。
通过研究方法的运用,对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合作机制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剖析,为提高技术创新效率和推动产业升级提供理论参考和实际指导。
通过总结研究成果,探讨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合作机制未来的发展趋势,为相关领域决策者和研究人员提供决策参考和借鉴。
这些研究将有助于加深对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合作机制的认识,促进产学研之间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良性发展。
2. 正文2.1 产学研合作模式分析产学研合作模式分析主要是通过对当前产学研合作模式的研究和分析,探讨其中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产学研教育合作研究述评
产学研教育合作研究述评作者:陈原培来源:《东方教育》2018年第26期摘要:本文对产学研教育合作概念展开研究综述,同时概括出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对策建议,期望能促进高校与企业深化产学研教育合作。
关键词:高校;产学研;教育;合作一、产学研教育合作概念综述产学研教育是一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因其积极有效的教育作用和教育成效,广受海内外教育学者的关注。
关于其具体概念界定,学界普遍有两种看法,一是从教育目的出发,将此看作是人才培养的一种教育模式。
有学者定义为:“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為宗旨,利用学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采用课堂理论教学与课外实践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来培养具备理论和实践综合素质、适应就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模式”。
还有一种观点从合作培养的主体出发,认为“产学研教育合作是学校与企业、事业、科研院所、政府部门等单位多方合作,以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以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实践等多种合作内容为载体,达到互利共赢的一种高校办学方式”。
结合上述研究可以发现,产学研教育合作是不同于传统的教育模式。
其一方面突破了教育的封闭性,另一方面学生的教育教学方式发生了改变。
在当前学者们的研究基础上,本文将“产学研教育合作”概念概括为:“产学研教育合作是一种为适应社会需求,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与企业等多方主体联合,把课堂教学、实践工作与科学研究有机结合,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教育模式”。
产学研教育合作对于高校而言是培养创新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一种有效教育模式,通过充分利用企业等多种教育实践资源,实现对学生理论与实践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二、产学研教育合作面临的问题综述当前制约我国高校与企业产学研教育合作的因素有很多,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1.高校与企业合作述求存在差异导致合作成效降低在产学研教育合作的过程中,当高校与企业等各合作主体述求不能良好衔接时,合作就很难取得成功。
浅析湖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发展对策
的项 目进行 支 持 ,特 别 是对 有利 于湖 北 省经 济发 展 的科研 成 果 的二 次 开 发给 予投 资补偿 。三是 推动 校 企合 作 。政府 应有 相应 的 指导 部
( 二 )科 技投 入 水平 较低 。与 全 国其他 省份 相 比 ,我省 科技 投 门 ,真正把 校 企合 作 、培养 高素 质技 能 型人 才 的文章 做 好 。鼓励 企 入水 平 相 对 较低 。 以 2 0 1 0年 为例 。 首 先 ,我 省 的研 发 经 费支 出 占 业 与 高校 资源 共享 ,支 持 企业和 院校 共 建实 习 实训基 地 ,学 校 以有
蛋 教 育观察
浅析湖北省 高校产学研 合作 发展 对策
董夏 兰
【 摘 要 】本 文以 “ 2 0 1 1计划 ”为指导 、湖北省科 技发展 “ 十二五 ”规划为政策支 撑, “ 协同创新 ”为理论基础 ,以期 完善 湖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 的对策 ,为推进湖 北省 高校产 学研合作 的发展提供更强有力支撑。 【 关键词 】高校产 学研 展 对策 科研 院所
校 不及 北 京 、广 东、江 苏 多 ,且主 要集 中在武 汉 , 同时 ,其相 关 的 府应 加 快职 能转 变 , 出台相 关教 育政 策 ,对教 育投 入进 行 监督 ,注 科研 成 果 转化 也仅 仅 集 中在武 汉 大学 、华 中科 技 大学 、华 中师 范 大 重科 研 人员 的首 创精 神 ,改 进管 理方 式 ,积极 引 导行 业 、企业 参 与 学 等几 所 部属 院校 进 行 ,各级 政府 也 倾 向于对 他 们投 资 ,而省 内的 高校 产 学研 合作 。二 是 加大 财政 投入 力度 。可通 过设 立政 府产 学研 其 他 高校 , 由于 自身 基础 、研 发 实力 、资 金缺 乏 等客 观原 因,产 学 合 作专 项 资金等 方 式对 具有 市场 潜力 、 技术 含量 高 、知识 产权 自主 研 程 度相 对较 低 ,这 使得 湖北 省 科技 资源 强 弱不 一 ,不利 于湖 北 省
高校科技创新中的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及经验总结
高校科技创新中的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及经验总结1. 引言高校科技创新的发展需要与产业界和研究机构之间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
本文将探讨高校科技创新中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总结相关经验。
2. 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定义产学研合作模式是指高校、企业和研究机构之间建立的一种紧密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并实现知识转化和产业升级。
3. 产学研合作模式的优势产学研合作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各方的优势,提高科技研发效率,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培养高层次人才,推动产业发展。
4. 不同类型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产学研合作模式可以按照不同的合作方式划分为产学合作、学研合作和产研合作三种不同类型的模式,并分别介绍各自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5. 成功案例分析选择一些成功的产学研合作案例,分析其中的合作模式和经验,例如某高校与某企业的合作项目,探讨其背后的合作机制和实施策略。
6. 产学研合作中的障碍与挑战产学研合作中存在一些障碍和挑战,如信息不对称、利益分配不均等问题,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来加以解决。
7. 提升产学研合作效果的策略为提升产学研合作效果,需要建立有效的交流机制,加强项目管理,提供良好的支持政策,并鼓励多方共同参与。
8. 高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高校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产学研合作的重要支撑,需要注重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打破学科壁垒,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9. 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国际比较通过与国外的产学研合作模式进行比较,可以借鉴其成功经验,提高我国的科技创新水平。
10. 总结产学研合作模式是高校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式,可以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加强高校与产业界的合作,培养创新人才。
然而,在实施中还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政府、高校和企业共同努力,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发挥各方的优势,推动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持续发展。
产学结合创新机制探索实践能力培养的新模式重点
中国冶金教育2009年第1期陈奎生陈涛(武汉科技大学.湖北武汉430081)摘要:探索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新途径,已成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中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自2005年以来,武汉科技大学积极探索产学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模式,大力推动实施校企共建共享“科学研究一成果转化一实践教育”综合平台.走出了一条有利于实践能力培养的、具有行业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产学合作教育的新路。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产学结合;合作教育;机制课题项目:教育部“高等理工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30),湖北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编号:2004177)近年来,由于学生规模扩大及企业改制,原计划体制下由政府直接出面干预的高校大学生实习的模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现行的实践教学模式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制约了学生实践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因此,探索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新途径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自2005年以来,武汉科技大学积极探索产学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模式,大力推动实施校企共建共享“科学研究一成果转化~实践教育”综合平台,走出了一条有利于实践能力培养的、具有行业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产学合作教育的新路。
一、创新机制。
推进产学研多种形式的合作目前,一些高校的产学研合作多限于单个课题或单个培训项目的合作,课题结束了或者培训班办完了就一拍两散。
合作缺乏规划、深度和长远性,难以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方面全面深层次地合作,也没有好的形式和载体。
由于学校和企业的利益目标不同,企业虽然对学校支持厂方进行技术革新有兴趣,对培训企业的人才有兴趣,但对培养学校的学生不感兴趣。
认为学生实习可能影响生产、影响企业效益,所以,校企实质的合作很难形成。
为了聚焦厂校双方、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的利益目标,课题组提出了共建“共享型产学研联盟”的新构想,通过联盟合作构建科学研究一成果转化一合作教育三结合平台,并于2004在武钢开始实施,取得很好的效果。
加强高校产学研合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加强高校产学研合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全面总结我省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规范进展科技产业所取得的要紧成绩和经验,进一步推动高校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进展优势,省政府于12月17日在武汉工程大学隆重召开了湖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暨规范进展科技产业现场经验交流会。
副省长郭生练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
省教育厅厅长陈安丽、省科技厅副厅长郑春白结合部门实际作了发言。
会议由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黄国雄主持。
武汉工程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科技学院三所高校介绍了深化产学研合作、规范进展高校科技产业的经验。
武汉工程大学的两家科技企业介绍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壮大特色产业的做法和经验。
会上,郭生练副省长强调,武汉工程大学贯彻落实省政府33号文件,积极改革改制,探究了宝贵经验,值得全省高校认真学习。
会议总结了武汉工程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和规范科技产业进展的差不多经验。
一是强化教师主体地位,构建创新创业一条龙服务体系。
明确:教师创新创业产生的成就,确实是要让同行同业“艳羡”。
以激励、引导、组织为要紧内容构建“科技研发—企业孵化—产业化”一条龙服务体系,形成“研发中心—企业孵化器—科技产业园”三级进展模式。
二是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学校科技产业持股比例按照“学校减持,课题组增持”的思路,学校的持股比例降低到20%以下,将科技人员成果转化收入〔股权〕比例提高到80%以上。
对成果与技术持有人以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作为创办企业的注册资金的,学校与持有人按1:9持股;畅通学校科技成果转化渠道:开创“研发攻关—中试—推广应用”的新途径,保证科技成果产生经济效益;建立双赢机制,与企业形成全面合作的产学研关系。
三是立足服务区域经济社会进展。
瞄准政府产业规划和企业技术进展的需求,推动实现优势产业与优势学科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促进双方优势互补。
他指出,加强产学研合作是积极应对金融危机、保持我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迫切需要,是构建创新型湖北的紧迫任务,是提高高校办学水平的客观需要。
新时期武汉产学研合作发展研究
新时期武汉产学研合作发展研究【摘要】本文立足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背景,结合武汉当前正实施的“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分析了武汉产学研合作发展的现状以及新时期对武汉产学研合作的影响因素,从“高校”和“企业”两角度提出了促进产学研合作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产学研合作早在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首次公开号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由此掀起了“全民创新”、“大众创业”的新浪潮。
大学生作为创新创业潜在的生力军,无疑是应该重点关注与培养的对象,而培养的任务自然落到了高等学校的肩上。
对于高校而言,与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则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最有效的模式之一。
关于人才,在全国热议“双创”的大背景之下,武汉市委书记陈一新在2017年2月提出要实施“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确保5年留下100万大学生。
2017年共有30万大学生留在武汉工作,创历史最高纪录,实施百万大学生留汉工程成效显著。
从国家层面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到地方政府层面的“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在这样的新时期下,武汉的产学研合作究竟会如何发展?如何利用新时期这一契机,促进武汉产学研合作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武汉产学研合作发展现状武汉作为全国产学研合作起步较早的城市之一,科技水平发展较快,但与发达沿海城市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
(一)丰富的教研资源武汉高校众多,科教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拥有最多在校大学生的城市川。
截止2017年,在汉高校共88所,其中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7所、国家重点实验室25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百所;在校大学生和研究生总数107.26万人。
高校在促进产学研合作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现形成了以武汉大学为中心、以地球空间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武汉大学科技园,以华中科技大学为中心、以光电子产业为主导的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园,以武汉理工大学为中心、以武汉理工大学科技园为主导的武汉理工大学科技园等一系列高校科技园区,为产学研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我国产学研合作研究综述
我国产学研合作研究综述首先,我国产学研合作的现状是积极向好的。
近年来,我国政府积极推动并支持产学研合作,通过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为产学研合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同时,我国的高校和科研机构也对产学研合作越来越重视,纷纷与企业进行合作研究,共同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一些具有重大社会影响力的项目,如高铁技术、5G通信技术等,都是由产学研合作取得的重要突破。
然而,我国产学研合作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产业界和学术界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和交流。
产学研合作需要产学两方共同参与和协作,但目前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信息不对称和理解不一致的问题。
其次,产学研之间的合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目前大部分合作还是简单的委托研究,缺乏深度的合作和技术转移。
此外,合作项目的周期较长,从研究到应用还需要较长的时间,导致产学研合作的效益无法及时转化。
为了促进我国产学研合作的发展,未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首先,要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
政府可以继续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进行合作研究,并提供相应的经费支持。
其次,要加强产学研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通过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信息共享和沟通,提高双方的合作效率。
同时,可以开展双向培训和交流活动,提高产学研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合作意识。
最后,可以加强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工作。
通过建立技术转移中心,加强技术转移的管理和服务,实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商业化。
综上所述,我国产学研合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面临一些问题。
为了推动我国产学研合作的发展,政府、产业界和学术界应该共同努力,加强沟通与合作,完善合作机制,加速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以推动我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政产学研结合推进区域协同创新的机制的研究__--__以武汉光谷为例
华中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屎。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酬猁日期:山小年f佣乙,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华中师范大学茨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华中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导师签名=叮解窍日期:幻f守7胡咱日期:冽严7娟厂日本人已经认真阅读“CALIS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发布章程”,同意将本人的学位论文提交“CALIS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全文发布,并可按“章程”中规定享受相关权益。
回童诠塞握交后进卮!旦坐生;旦=生;旦三生筮查。
论文作者签名:名卅昴踅日即f与年7L爪/日导师签名:4f猖旋日期:bf勺年f乙月丫日⑧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IS目录摘要...……………-AbstI.act (Ⅱ)一、绪论00QOIDQolimollaogOgOD000……m…………一……(一)研究背景及意义…………………………………………………………11.协同创新内涵与意义……………………………………………………··12.产学研机制存在的问题与潜力…………………………………………··13.中国光谷力促科技创新成果转化………………………………………··34.国内外研究现状…………………………………………………………一4(二)研究内容与方法…………………………………………………………41.研究内容……………………………………………………………………42.研究方法…………………………………………………………………··5(三)论文创新点………………………………………………………………5二、政产学研结合是武汉光谷区域协同创新的核心动力……...…··6(一)区域协同创新需要政府引导……………………………………………6(二)武汉光谷区域协同创新需要政产学研结合……………………………6(三)武汉光谷区域协同创新的模式探讨……………………………………7三、政产学研结合推进区域协同创新的现状与需求分析…………………………·8(一)政产学研结合推进区域协同创新的现状………………………………81.湖北战略地位不断增强…………………………………………………·.82.武汉区域发展优势不断提升……………………………………………·-83.光谷己形成品牌优势……………………………………………………”9(二)政产学研结合推进区域协同创新的需求分析…………………………91.战略地位的增强需要发挥科教优势……………………………………~92.政产学研结合进一步提升区域发展优势………………………………“93.协同创新才能深度融入光谷……………………………………………。
社会实践报告探索产学研结合推动科技创新
社会实践报告探索产学研结合推动科技创新目录:一、引言二、产学研结合的重要性三、推动科技创新的必要性四、产学研结合的方式和实践案例五、产学研结合中的挑战与解决方法六、产学研结合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七、结论一、引言产学研结合是指产业、学术界和科学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它是推动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探索如何通过产学研结合来推动科技创新,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产学研结合的重要性产学研结合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它能够促进科学研究的应用和转化,将学术成果转化为实际的技术和产品。
其次,它能够实现产业与学术界之间的互利共赢,推动产业的创新和提升。
最后,它能够培养人才,促进人才的跨界交流和知识的共享。
三、推动科技创新的必要性科技创新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只有通过不断的科技创新,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提高生产效率,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推动科技创新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任务。
四、产学研结合的方式和实践案例产学研结合的方式有多种。
例如,可以建立产学研联盟,形成产、学、研的良好合作机制。
也可以通过产业实习和科研项目合作的方式,加强产业界和学术界之间的连接。
实践案例包括某高校与某科技企业合作研发某技术,在该技术的应用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等。
五、产学研结合中的挑战与解决方法在产学研结合的过程中,存在诸多挑战。
例如,产学研之间存在信息的不对称问题,合作难度较大。
解决方法包括建立信息平台,促进信息的共享;加强交流与沟通,增进各方的了解和信任。
六、产学研结合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产学研结合对社会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它能够推动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提高经济水平,同时也能够培养创新型人才,推动人才的跨界交流。
这些都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七、结论产学研结合是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产学研结合,可以实现科学研究的应用转化,促进产业的创新与发展,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产学研合作模式在技术创新中的应用与实践
产学研合作模式在技术创新中的应用与实践第一章:绪论产学研合作模式是一种以企业为主导,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共同致力于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合作模式。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国家对科技创新的不断重视,产学研合作模式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本文旨在探究这种合作模式在技术创新中的应用与实践。
第二章: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发展历程产学研合作模式源于美国,20世纪50年代,美国政府开始实施“国防基础研究计划”,旨在提高国家的战略竞争力,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随后,美国高校和企业之间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和实践应用。
这种合作模式的成功实践,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也为高校提供了实践教学和科研经费的来源。
我国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则始于改革开放后的90年代,随着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和高校改革和转型的推进,这种合作模式逐渐发展壮大。
第三章: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模式类型与特点产学研合作模式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产学研共建研究室、科技专业委员会、产学研联合创新中心、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
这些不同类型的合作模式,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和优势:产学研共建研究室可以充分发挥高校的科研资源和人才优势;科技专业委员会可以促进企业和科研机构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产学研联合创新中心跨越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壁垒,加强了双方的联系与合作。
尤其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可以集聚产业链上的各种资源,形成生态系统式的创新模式,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第四章:产学研合作模式在技术创新中的应用与实践随着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对高端人才和创新能力的需求不断增加。
产学研合作模式就是为满足这种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合作模式。
在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等领域,产学研合作模式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
以大数据为例,企业可以通过和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获得更多的数据资源和算法开发能力,为企业的业务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服务。
在软件开发、产品研发、技术转移等领域,产学研合作模式也已经成为企业实现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合作机制研究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合作机制研究【摘要】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合作机制在当前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产学研结合的重要性、技术创新合作机制分析、实际案例分析、合作机制优化策略和影响因素研究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通过对现有案例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优化策略,以期进一步推动产学研结合合作机制的发展。
本文总结出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合作机制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研究,读者将更加清晰地认识产学研结合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合作机制、案例分析、优化策略、影响因素、发展趋势、研究结论1. 引言1.1 背景介绍产学研结合是指产业界、学术界和科研机构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随着科技进步和全球化竞争的日益加剧,产学研结合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各国都将产学研结合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通过强化产学研之间紧密联系,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实现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大国和人口大国,正面临着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重大挑战。
在这一背景下,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合作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产学研结合的重要性、合作机制分析、实际案例分析、优化策略和影响因素研究,可以为促进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参考,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目标。
1.2 研究意义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合作机制是当前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发展意义。
其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合作机制是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有效途径。
通过产业界、学术界和政府部门的紧密合作与协同,可以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商业化,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进而提升产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合作机制有助于加强科研成果的应用与推广。
《2024年产学研合作创新的知识创造过程研究》范文
《产学研合作创新的知识创造过程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当今社会,知识经济和科技创新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产学研合作创新作为连接产业、学术和研究的重要桥梁,已成为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产学研合作创新过程中的知识创造过程,揭示其内在规律,为未来的合作创新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二、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概念与意义产学研合作创新是指产业界、学术界和研发机构之间,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方式,共同进行技术创新、产品开发、人才培养等活动。
这种合作模式有助于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推动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三、知识创造过程的理论框架知识创造过程是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核心。
本文以知识管理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包括知识获取、知识整合、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四个阶段的知识创造过程理论框架。
其中,知识获取阶段主要关注从外部环境中获取新知识;知识整合阶段则是对获取的知识进行整合、分析和提炼;知识应用阶段是将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和实践中;知识创新阶段则是通过创新性的思维和方法,产生新的知识和技术。
四、产学研合作中的知识创造过程在产学研合作中,知识创造过程表现为一个动态的、互动的过程。
具体而言,合作各方通过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共同进行知识获取。
学术界和研发机构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成果,可以提供新的技术和知识;产业界则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市场需求信息,可以为知识应用和创新提供实际场景和需求。
在知识整合阶段,合作各方通过交流和讨论,对获取的知识进行整合、分析和提炼,形成新的知识和技术。
在知识应用阶段,合作各方将新的知识和技术应用于实际问题和实践中,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
在知识创新阶段,合作各方通过创新性的思维和方法,产生新的知识和技术,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五、产学研合作创新的知识创造过程实证研究为了更深入地研究产学研合作创新的知识创造过程,本文以某高新技术企业的产学研合作项目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2024年产学研合作创新的知识创造过程研究》范文
《产学研合作创新的知识创造过程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
产学研合作不仅在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在构建良好的创新生态,促进知识共享和知识创造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将围绕产学研合作创新的知识创造过程进行深入研究。
二、产学研合作创新的重要性产学研合作创新是产业界、学术界和科研机构之间的深度合作,旨在通过共同研发、技术转移和人才培养等方式,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这种合作模式不仅能够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还能促进知识创新和科技成果的转化。
三、知识创造过程的阶段分析1. 基础研究阶段:此阶段主要是通过学术界和科研机构的科研活动,进行基础理论和技术原理的探索和研究。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文献调研、实验研究、数据分析等手段,产生新的知识和理论。
2. 技术研发阶段:在基础研究的基础上,产学研合作团队进行技术研发,将基础理论和技术原理转化为具体的技术方案和产品原型。
这个阶段需要跨领域的交流和合作,以实现技术的创新和突破。
3. 成果转化阶段:此阶段是将技术研发的成果转化为实际的产品或服务,实现科技成果的商业化。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企业参与,将技术成果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实现科技成果的市场价值。
四、产学研合作在知识创造过程中的作用1. 促进知识共享:产学研合作可以打破学术界、产业界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壁垒,促进知识共享和交流。
通过合作,各方可以共享资源、信息和经验,加速知识的传播和应用。
2. 提升创新能力:产学研合作可以整合各方优势,形成创新合力。
通过跨领域的交流和合作,可以激发新的思想和创新灵感,推动知识的创新和技术的突破。
3. 加速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可以将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实际的产品或服务,实现科技成果的商业化。
通过企业的参与和市场机制的引导,可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实现科技成果的市场价值。
科技成果产学研合作
科技成果产学研合作在当今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产学研合作作为一种将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有效途径,正逐渐成为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产学研合作,顾名思义,是产业界、学术界和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
它打破了传统上科研与产业应用之间的壁垒,将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协同创新。
这种合作模式具有多方面的优势。
对于企业来说,通过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可以获取前沿的科技知识和创新成果,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高校和科研机构往往拥有丰富的科研资源和专业人才,能够为企业提供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企业可以借助这些优势,加快产品研发和技术升级的步伐,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和需求。
对于高校和科研机构而言,产学研合作提供了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的机会。
长期以来,一些科研成果由于缺乏与产业的有效对接,难以走出实验室,无法产生实际的社会价值。
通过与企业合作,科研人员能够更加明确研究的方向和重点,使研究成果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
同时,合作还能够为高校和科研机构带来一定的资金支持,改善科研条件,促进科研事业的发展。
产学研合作的形式多种多样。
常见的有共建研发中心、联合承担科研项目、人才交流与培养等。
共建研发中心是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共同出资建立的研发机构,双方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和创新活动。
这种形式能够充分整合双方的资源和优势,提高研发效率和成果质量。
联合承担科研项目则是针对一些重大的科技问题或产业需求,由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联合申报和承担科研项目,共同攻克技术难题。
在人才交流与培养方面,企业可以为高校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经验;高校和科研机构也可以为企业培训员工,提升其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然而,产学研合作在实践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由于双方的目标和利益诉求存在差异,可能导致合作过程中的沟通不畅和协调困难。
高校与产业创新合作、研究如何加强高校与产业界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经济发展
高校与产业创新合作、研究如何加强高校与产业界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经济发展引言高校与产业创新合作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背景下,高校与产业界之间的合作关系日益紧密。
本文将从合作的重要性、现状分析以及加强合作的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深化高校与产业界之间的合作提供参考。
一、高校与产业创新合作的重要性(1)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高校是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拥有丰富的科技资源和人才储备。
而产业界则具备市场经验和资源优势。
通过双方紧密合作,可以将高校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从而推动科技成果向市场转化。
(2)促进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是国家发展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加强与产业界之间的紧密联系,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并提升国家竞争力。
另外,由于大学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与产业界的合作也能够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
二、高校与产业创新合作的现状分析(1)合作模式多样化目前,高校与产业界之间的合作模式多种多样,包括科研项目合作、技术转让、人才培养等。
一些高校还设立了科技园区或孵化器,提供场地和资源支持,为产业界提供创新平台。
(2)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尽管高校与产业界之间的合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双方之间理念和目标不一致。
高校注重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而企业则更关注经济效益。
其次是双方之间信息不对称。
高校对企业需求了解不足、企业对高校科研成果了解不深入等问题制约了双方深入合作。
三、加强高校与产业创新合作的策略(1)建立平台促进交流建立平台促进双方交流是加强合作关系的关键步骤。
高校可以设立科技园区或孵化器,为产业界提供创新平台。
同时,高校可以加强与产业界的交流,定期举办科技成果展示会、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加强双方的沟通与合作。
(2)加强人才培养人才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高校与产业界可以合作开展双向培养计划,通过企业导师和高校教师的指导,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高校开展校企科技合作的实践研究
高校开展校企科技合作的实践研究
段昌伟;倪红卫
【期刊名称】《科技进步与对策》
【年(卷),期】2006(23)4
【摘要】从武汉科技大学开展校企科技合作的案例分析入手,探讨了高校在新时期开展校企科技合作的重要意义与方式.校企科技合作一方面可以促进高校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另一方面可以使高校科技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
【总页数】2页(P155-156)
【作者】段昌伟;倪红卫
【作者单位】武汉科技大学,科技处,湖北,武汉,430081;武汉科技大学,科技处,湖北,武汉,43008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4
【相关文献】
1.校企科技合作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分析
2.校、园、企联合开展创新创业实践研究——以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专业为例
3.浅析行业特色高校开展校企科技合作提升创新能力探索与实践
4.校、园、企联合开展创新创业实践研究--以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专业为例
5.县级中职学校产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的实践研究——宣城市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的调查报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创业PIONEERINGWITH SCIENCE &TECHNOLOGY MONTHLY月刊科技创业月刊2009年第2期1前言近年来,国家教育部、湖北省教育厅都非常重视高校产学研合作工作。
教育部周济部长于2007年在“一省两部”产学研结合工作会议上作了《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产学研结合促进高等教育改革》的专题报告,报告的中心内容是“产学研结合,是高校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湖北省教育厅2007年也下发了《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增强高等学校自主创新能力服务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鄂教科[2007]8号)文,文件第5条明确指出:高校要“加强产学研合作和成果转化,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多年来,武汉科技大学坚持“以贡献求支持,以特色争优势,以创新促发展”的理念,围绕钢铁工业的发展战略和构建“两型”社会为主线,立足行业,服务地方,着力构建科技创新体系。
学校相继与武钢、邯钢、广钢、韶钢、湘钢、涟钢、柳钢、水钢和山西海鑫钢铁公司等国内大中型钢铁企业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产学研合作进入快车道。
2学校产学研合作现状2.1瞄准科技前沿,积极融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针对我国钢铁工业面临的资源短缺以及冶金渣、尘等废弃物的资源化再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学校与武钢、攀钢、宝钢等企业开展合作,组织科技队伍开展联合攻关,积极融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
2005~2007年,武汉科技大学累计到校科研经费3.56亿元,新立国家省部级纵向项目324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类项目26项、国家“863”项目4项、国家科技攻关(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7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2008年新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
鄂西地区高磷铁矿储藏丰富,50多年来,由于脱磷技术不过关,制约了大规模开采。
针对这一问题,学校成立了由采矿、选矿及钢铁冶金等专业教师组成的跨学科联合攻关小组,经过努力工作,在选矿脱磷、冶炼脱磷等方面取得较好成果,该项目作为2007年省部会商项目已经被列入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
从20世纪60年代起,我国科技人员对攀钢高炉渣的提钛及综合利用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关键技术一直没有实现突破。
武汉科技大学联合攀钢进行技术攻关,开展“高钛型高炉渣还原提钛及尾渣综合利用研究”,采用等离子高温熔融还原新工艺对高钛型高炉渣进行还原处理,有效地将含钛高炉渣中的钛还原并分离出来,炉渣中TiO2使钛的回收率达到85%以上,残渣中TiO2含量降至2%以下。
该项目获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重点项目资助,项目实施后,将产生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如今,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油气管线、大型桥梁、船舶军舰等需要大量的大线能量用钢,研究和开发低成本、高性能的大线能量焊接低合金高强度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武汉科技大学联合上海宝钢开展“高线能量焊接高强度低合金钢的组织转变行为及控制”研究,综合考虑母材及其焊接热影响区以及焊缝组织的形成过程及其控制方法,通过研究从而掌握大线能量焊接低合金高强度钢的组织转变行为和规律,为开发大线能量焊接低合金高强度钢提供理论依据,该项目获得200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
2.2发挥学科特色,为行业发展和区域创新作贡献学校以钢铁冶金为特色,为了把传统学科做大做强,近年来学校相继在全国与武钢、邯钢、广钢、韶钢、湘钢、涟钢、柳钢、水钢和山西海鑫钢铁公司等国内大中型钢铁企业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学校在充分发挥冶金特色、服务于钢铁行业的同时,积极拓展科研外延,融入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学校在武汉市,相继与新洲区、青山区和硚口区加强合作;在湖北省,相继与黄石、孝感、十堰、荆州、老河口等地建立了合作关系,积极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因此,学校被湖北省委、省政府授予“科技服务湖北先进单位”。
学校围绕“地方政府最关心什么,企业最感兴趣的是什么,老百姓最需要什么”,确定科研工作重点,发挥钢铁、冶金、材料、机械、信息、化工、环保等学科优势,瞄准地方产业特点,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当政府和企业的“技术大使”,促进学校科技成果的转化。
武汉作为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龙头,在武汉城市圈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校充分利用学科特色和优势,加强环保技术研究,为构建两型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新时期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实践研究———以武汉科技大学产学研合作为例段昌伟(武汉科技大学科技处湖北武汉430081)摘要结合武汉科技大学产学研合作的实际,阐述了学校产学研合作的现状,总结了武汉科技大学在产学研合作方面的经验,提出了学校采取促进的三项措施:横向科研项目纳入职称评定之中、横向科研项目成为获奖重要来源、横向科研经费成为年终考核指标。
完善学校合作体系,推动产学研合作健康快速稳定发展。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自主创新成果管理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08-11-15982005年之前,武钢焦化公司冷却煤气用水都是一次性使用后直接注入长江,既污染水源又浪费资源。
如何给武钢披上绿水青山,又给武钢带来金山银山呢?2003年9月,学校与武钢签订“焦化直流水改循环水”工程合同,整体打包经费3000多万元。
经过1年的设计、施工、安装、调试,工程圆满完成,95%的冷却用水进行循环使用,大大改善了资源利用状况。
该成果在武钢焦化公司应用投产以来,运行稳定,累计直接产生经济效益达1.8亿元。
冶金板材生产出来后要经过防锈处理,过去板带静电涂油技术主要依赖进口,学校经过多年攻关,于2002年成功研究出“板带静电涂油机”。
该成果是集机电液及高压静电技术于一体的高科技产品,可广泛应用于钢及有色金属板带材生产线,该技术在武钢试用成功后,相继在鞍钢、宝钢、攀钢等大型钢厂的100多条生产线应用,目前该技术基本占领了我国板材静电涂油市场。
2.3加强成果管理,促进学校科技成果的产出和转化学校制订了《武汉科技大学科技工作业绩奖励办法》、《武汉科技大学专利及软件著作权申请资助管理办法》等文件,加大申报科技成果奖励力度,极大地调动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科技成果的产出量逐年上升。
2005~2007年,学校累计获科技(社科)成果奖励47项,其中国家科技奖励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37项,省部级社科奖励3项,获学会、协会和地区等奖6项。
2008年学校联合武钢申报的“武钢取向硅钢制造技术自主创新与产业化”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学校作为第一单位申报的“钢铁冶金储运与精炼设备炉衬材料长寿高效技术”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5~2007年,学校累计申请专利236项,其中发明专利127项、实用新型专利46项、外观设计专利63项;共获授权专利117项,其中发明专利40项、实用新型专利59项、外观设计专利18项。
据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大学排行榜/成果专利报告:2005年度,武汉科技大学申请和授权专利数在全国高校中排名分别为第84位和第59位。
钢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含铁渣尘、硫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硫酸渣等,其中含有大量的铁。
过去由于处理工艺复杂、过程控制困难、产品指标不稳、运行成本过高等原因,一直未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
武汉科技大学联合多家单位技术攻关,创新性地提出“含铁渣尘高效利用关键技术开发与工业应用”,集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于一体、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将处理后的含铁渣尘加工成能满足冶炼需求的产品,使渣尘中的有用成分得到高效利用,环境也得到改善和控制。
该技术已获国家专利4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待授权发明专利4项,目前利用此技术已建成硫酸渣综合利用厂21家,已建成冶金粉尘循环利用厂12家,取得了广泛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该技术因此获得了200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获2008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的“钢铁冶金储运与精炼设备炉衬材料长寿高效技术”项目,通过攻克系列关键技术,研制开发了钢铁冶金储运与精炼设备炉衬材料,提高了设备寿命、安全性和效率,降低了炉衬材料对钢水质量的影响,并减少了炉衬材料消耗,降低了废弃炉衬材料排放对冶金企业环境压力,提高了企业综合效益。
项目研究成果的集成保证了炉衬材料的高效长寿,为钢铁生产的连续性和安全性及提高产品质量提供了保障,为冶金工业技术进步作出了贡献。
3主要做法学校产学研合作取得较快发展,得益于学校采取了以下三项措施:3.1横向科研项目纳入职称评定之中武汉科技大学在印发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中明确规定:“从事科技开发、科技成果转化或科技推广取得较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且为学校创造经济效益50万元和80万元以上,……,学校作为晋升副高职和正高职“业绩与成果”评审条件。
”3.2横向科研项目成为获奖重要来源2005~2007年,武汉科技大学累计获国家、省部级科技(社科)成果奖励42项,其中通过横向科研项目鉴定报奖的占65%。
如获200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含铁渣尘高效利用关键技术开发与工业应用”项目、获2007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的“焦炉煤气冷却水系统新技术开发及优化”等项目均为横向科研项目。
学校对科研项目的鉴定和报奖制订了相关奖励政策,如鉴定方面,凡通过上级部门组织鉴定的科研成果,根据鉴定成果水平按以下标准给予奖励(见表1)。
在获奖方面,对武汉科技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获省(部)级三等奖以上(含三等奖)的科研成果,学校将根据上级主管部门发放奖金的额度,按1:1的比例奖励;对获国家级科技奖励的成果追加2~5万元特别奖。
3.3横向科研经费成为年终考核指标武汉科技大学制订了“学院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办法”和“教师科研工作量考核办法”。
在“学院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办法”中,要求各学院科研经费要达到一定指标,如2007年武汉科技大学材冶学院和机械学院科研经费考核指标分别为1000万元和900万元。
在“教师科研工作量考核办法”中,要求每位老师的科研工作量要达到50分,其中科研经费要占50%。
因此,要完成年终考核任务,做好横向科研项目,积极加强产学研合作显得非常重要。
(责任编辑晓天杨柳)国际领先5000元鉴定水平奖励额度国内先进2000元国内领先2500元国际先进3000元表1科研成果奖励标准管理论评新时期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实践研究99PIONEERINGWITH SCIENCE&TECHNOLOGY MONTHLY NO.22009。